CN106432343A - 铱配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铱配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32343A
CN106432343A CN201510479828.4A CN201510479828A CN106432343A CN 106432343 A CN106432343 A CN 106432343A CN 201510479828 A CN201510479828 A CN 201510479828A CN 106432343 A CN106432343 A CN 106432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idium
complex
group
preparation
es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98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32343B (zh
Inventor
乔娟
陈超
辛利君
苏湘
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4798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32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32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2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32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32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其中,R1~R5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氨基、咔唑基、氟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和碳原子数为4~18的芳香基中的一种;Ar基团选自碳原子数为4~18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4~18的杂环芳基中的一种;所述X为双齿配位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所述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escription

铱配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铱配合物以及应用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一种发光现象。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则是基于有机材料,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
1997年Forrest等发现基于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有效利用电致激发产生的三线态激子,从而使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其中,磷光材料使用重金属铱、铂等作为中心金属原子的配合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单线态以及三线态激子,从而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里面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
红光作为三基色之一在实现全彩显示以及白光照明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红光材料在色纯度、电致发光效率、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作为红光的延展,近红外光是指波长从700到1500纳米的一段波谱。最近几年,近红外材料和技术引起了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无论在军需方面、民用方面,还是在生物体组织和细胞方面,以及光纤通信方面,近红外光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铱配合物由于具备丰富的光物理特性而成为一类优秀的磷光染料,广泛用于有机发光器件、传感器和激光器等。目前,铱配合物在红光、绿光及蓝光等可见光区已取得了应用。然而,铱配合物在深红至近红外区的研究尚未突破。由能隙规则可知,随着能隙变窄,激发态非辐射弛豫的速率就会变大,导致发光效率下降。如何解决波长红移和发光效率下降之间的矛盾,找到近红外区发光纯正且具有相当发光效率的铱配合物是目前近红外发光材料研究的难点。
大量研究表明,增大配体的π共轭度,可以有效实现配合物的发光红移。但这种策略随着配体共轭度的进一步增大往往会遇到目标配合物合成与纯化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方面π共轭增大使得配体的配位能力减弱;另一方面π共轭增大的配体可能可配位点也增多,导致副产物增加从而增大合成和提纯的难度。所以,如何在较小的π共轭的条件下实现有效的波长红移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在较小的π共轭的条件下实现波长红移且具有较高发光效率的铱配合物,以及应用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铱配合物,该铱配合物的结构通式为LnIrX3-n或[LnIrX3-n]+Z-,Ir为金属铱元素,且Ir是所述铱配合物的中心原子,L与X均为所述铱配合物的配体,Z-为一价阴离子,n=1、2或3,L配体选自具有以下通式的配体:
其中,R1~R5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氨基、咔唑基、氟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和碳原子数为4~18的芳香基中的一种;Ar基团选自碳原子数为4~18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4~18的杂环芳基中的一种;所述X为双齿配位体。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一阳极、一空穴传输层、一有机发光层、一电子传输层以及一阴极,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所述铱配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铱配合物中使用两个芳环并联形成一个具有较小的π共轭度的共轭体系,同时引入吸电子性的氮杂原子,降低了分子HOMO轨道和LUMO轨道的裂分,使得所述铱配合物波长红移从而用作红光以及近红外发光材料。而且引入噻吩基等富电子基团,可以增加给电子基团和富电子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扩大Ar基团的共轭,进而使所述铱配合物波长更进一步红移从而用作深红光以及近红外发光材料。即,本发明在较小的π共轭的条件下,通过调节配体中的给体-受体(D-A)强度和相互作用来实现波长红移。进一步,具有刚性结构的L配体,可有效控制所述铱配合物的几何异构化以及限制所述铱配合物分子内的转动,提高所述铱配合物的发光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铱配合物三线态激子间的淬灭,克服含有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大电流密度下效率滚降的问题。另外,进行配位的N原子所在的位阻基团与进行配位的C原子所在的位阻基团,同时位于N原子和C原子这两个配位原子的另一侧,因此金属铱元素可与N原子和C原子这两个配位原子从没有所述位阻基团的一侧进行螯合,显然不会受到任何位阻基团的阻碍,使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大大降低,从而使所述铱配合物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铱配合物的发光效率,而且有利于改善应用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辐射出射度-电压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电流密度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0
基板 110
阳极 120
空穴传输层 130
有机发光层 140
空穴阻挡层 150
电子传输层 160
阴极 17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铱配合物,以及应用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铱配合物,该铱配合物的结构通式为LnIrX3-n或[LnIrX3-n]+Z-,其中,Ir为金属铱元素,Ir是所述铱配合物的中心原子,L与X均为所述铱配合物的配体,Z-为阴离子,n=1、2或3。结构通式为LnIrX3-n的铱配合物为中性配合物,结构通式为[LnIrX3-n]+Z-的铱配合物为离子型配合物。
L配体选自具有以下通式的配体:
其中,R1~R5可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氨基、咔唑基、氟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和碳原子数为4~18的芳香基中的一种。Ar基团可选自碳原子数为4~18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4~18的杂环芳基中的一种。
所述L配体可以为以下结构式的一种:
当然,本发明所述L配体的具体结构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L配体结构式,凡是符合所述L配体通式的,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X为双齿配位体,该双齿配位体是指一个配位体中含有两个配位原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X可选自联吡啶、1,10-菲啰啉、4,7-二苯基-1,10-菲啰啉、乙酰丙酮、二苯甲酰基甲烷、二叔戊酰甲烷以及吡啶甲酸中的一种。
所述Z-为一价阴离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Z-可选自氯离子,六氟磷酸根、高氯酸根、四苯基硼酸根以及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根中的一种。
所述铱配合物可以为以下铱配合物C1至C78中的一种: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C17 C18
C19 C20 C21
C22 C23 C24
C25 C26 C27
C28 C29 C30
C31 C32 C33
C34 C35 C36
C37 C38 C39
C40 C41 C42
C43 C44 C45
C46 C47 C48
C49 C50 C51
C52 C53 C54
C55 C56 C57
C58 C59 C60
C61 C62 C63
C64 C65 C66
C67 C68 C69
C70 C71 C72
C73 C74 C75
C76 C77 C78
其中,所述铱配合物C1至C78以所述L配体为主配体。可以理解,所述铱配合物C1至C78的L配体的芳香环上还可以具有R1~R5取代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所述L配体,所述金属铱元素同时与离Ar基团最近的N(氮)原子以及Ar基团上的C(碳)原子进行配位。
当然,本发明所述铱配合物的具体结构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铱配合物结构式,凡是符合所述铱配合物通式的,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的铱配合物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所述L配体中,两个芳环并联形成一个共轭体系,同时引入吸电子性的氮杂原子,降低了分子HOMO轨道和LUMO轨道的裂分,使得所述铱配合物波长红移从而用作红光以及近红外发光材料;第二、可以在Ar基团中引入噻吩基等富电子基团,可以增加给电子基团和富电子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扩大Ar基团的共轭,进而使所述铱配合物波长更进一步红移从而用作深红光以及近红外发光材料;第三、具有刚性结构的L配体,可有效控制所述铱配合物的几何异构化以及限制所述铱配合物分子内的转动,提高所述铱配合物的发光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铱配合物三线态激子间的淬灭,克服含有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大电流密度下效率滚降的问题;第四、进行配位的N原子所在的位阻基团与进行配位的C原子所在的位阻基团,同时位于N原子和C原子这两个配位原子的同一侧,因此金属铱元素可与N原子和C原子这两个配位原子从另一侧进行螯合,也就是说,金属铱元素可与N原子和C原子这两个配位原子从没有所述位阻基团的一侧进行螯合,显然不会受到任何位阻基团的阻碍,使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大大降低,从而使所述铱配合物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铱配合物的发光效率,而且有利于改善应用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所述铱配合物中L配体的制备方法以的制备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其它L配体可通过改变带取代基的二苯基碘酸盐以及前后两次加入的带有相同或者不同取代基的氰基得到,这里不再赘述。
当L配体为时,该L配体可按下述路线制备:
具体过程:将2 mmol(毫摩尔)Ph2IPF6,2mmol噻吩甲腈和0.4mmolCu(OTf)2 溶于1,2-二氯乙烷中,N2(氮气)氛围下120℃加热回流2h(小时),随后,冷至室温,继续加入2倍当量(即4mmol)噻吩甲腈,120℃加热回流12h,反应束后,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无水K2CO3,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无水Na2SO4干燥有机相,过滤,蒸除溶剂,柱层析分离,得黄色固体,产率60%。
以下实施例1~实施例78分别说明所述铱配合物C1~C78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铱配合物C1的制备
所述铱配合物C1可按下述路线制备:
具体过程为:取1.472g(5.0mmol)主配体L与0.975g(2.0mmol)的三氯化铱,加入40mL体积比为3:1乙二醇甲醚与离子水作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油浴加热到110℃回流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至室温,抽滤,收集滤饼。弃去滤液后依次用乙醇、大量乙醚淋洗滤饼。最后用二氯甲烷溶解滤饼,收集滤液,旋蒸去除溶剂,置入60℃的真空干燥5h,最终得到深红色固体0.98g,产率约60%。该二氯桥连化合物的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598[M-Cl]+
将二氯桥连中间体0.81g(0.5mmol)和联吡啶 0.156g(1mmol),溶于50 mL乙二醇溶液中,氮气保护下油浴130 ℃回流搅拌15h。反应结束后,冷却,将反应液转移到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溶有0.081g六氟磷酸铵(0.5mmol)的水溶液,搅拌10min(分钟),有大量褐色细小固体析出。抽滤,滤液棕黄色,滤饼黑色,用少量去离子水和乙醇淋洗滤饼后置于80℃的真空干燥箱内5h。用色谱柱层析分离提纯粗产品,以二氯甲烷/丙酮为洗脱剂,最终得黑色固体0.42g,产率40%。
1H NMR(核磁共振,400 MHz, acetone-d6,δ[ppm]):8.67(d,J=8.3Hz,2H),8.55(d,J=8.5Hz,2H),8.34(d,J=5.5Hz,2H),8.25(t,J=7.9Hz,2H),8.14-8.02(m,4H),7.92-7.78(m,2H),7.67(m,J=4.7,0.7Hz,2H),7.59(t,J=7.7Hz,2H),7.50-7.37(m,4H),7.16(d,J=8.8Hz,2H), 6.52(m,J=4.7,0.7Hz,2H)。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35[M-PF6]+
元素分析(C42H26F6IrN6PS4):Anal.Calcd(理论值):C,46.70;H,2.43;N,7.78;Found(测量值):C,66.78;H,3.88;N,5.84。
实施例2:铱配合物C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用四(3,5-二(对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替代六氟磷酸铵,产物产率为35%。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 [m/z]:935 [M-BArF24]+
元素分析(C58H29BF24IrN4S2):Anal.Calcd(理论值):C,49.42;H,2.13;N,4.67;Found(测量值):C,49.53;H,2.21;N,4.71。
实施例3:铱配合物C3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用4,7-二苯基-1,10-菲啰啉替代联吡啶,产物产率为43%。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11 [M-PF6]+
元素分析(C56H34IrN6S4):Anal.Calcd(理论值):C,60.52;H,3.08;Ir,17.30;N,7.56;Found(测量值):C,60.61;H,3.02;N,7.68。
实施例4:铱配合物C4的制备
所述铱配合物C4可按下述路线制备:
二氯桥连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请参见实施例1。
将0.17mmol二氯桥连中间体、0.05g(0.5 mmol)乙酰丙酮及0.056g(0.5 mmol)叔丁醇钾溶于12mL(毫升)二氯甲烷/乙醇(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中。反应体系用氩气保护,30℃回流搅拌24h。冷至室温后,蒸干溶剂,再用二氯甲烷溶解,去离子水萃取3次,用无水MgSO4干燥有机相。过滤,蒸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收集黑褐色的产物带。浓缩后再用二氯甲烷/乙醚重结晶,得黑色固体,产率45%。
1H NMR(核磁共振,400 MHz, CDCl3,δ[ppm]):8.44(d,J=8.4Hz,2H),8.30(d,J=8.8Hz,2H),7.96(d,J=3.7Hz,2H),7.72(d,J=5.1Hz,2H),7.65(t,J=7.7Hz,2H),7.55-7.47(m,2H),7.32(m,J=8.5,4.3Hz,2H),7.24-7.21(m,2H),6.31-6.27(m,2H),4.95(s,1H),1.69(s,6H)。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01[M+Na]+
元素分析(C37H25IrN4O2S4):Anal.Calcd(理论值):C,50.61;H,2.87;N,6.38;Found(测量值):C,50.37;H,2.90;N,6.55。
实施例5:铱配合物C5的制备
所述铱配合物C5可按下述路线制备:
将IrCl3•xH2O(58% Ir)和过量L配体及三氟甲磺酸银溶于乙二醇甲醚和去离子水(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中。在N2气氛下110℃回流搅拌18h。冷至室温后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再依次用10mL乙醇、200mL乙醚淋洗滤饼。最后用二氯甲烷溶解滤饼,收集滤液,旋蒸除去溶剂,70℃真空干燥5h,得到深褐色固体,柱层析分离,产率65%。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79 [M+H]+
元素分析(C48H27IrN6S6):Anal.Calcd(理论值):C,53.76;H,2.54;N,7.84;Found(测量值):C,53.87;H,2.68;N,7.75。
实施例6:铱配合物C6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并且用四苯基硼酸钠替代六氟磷酸铵,产率4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35 [M-BPh4]+
元素分析(C82H54BIrN6S4):Anal.Calcd(理论值):C,67.71;H,3.74; N,5.78;Found(测量值):C,67.71;H,3.74;N,5.78。
实施例7:铱配合物C7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用1,10-菲啰啉替代联吡啶,并且用六氟磷酸铵替代四苯基硼酸钠,产率4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60 [M-PF6]+
元素分析(C60H34IrN6S4):Anal.Calcd(理论值):C,62.15;H,2.96;N,7.25;Found(测量值):C,62.34;H,2.84;N,7.19。
实施例8:铱配合物C8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不同,产率65 %。
1H NMR(核磁共振,600 MHz, CD2Cl2,δ[ppm]):8.64-8.59(m,2H),8.33(s,2H),8.11-7.99(m,8H),7.81-7.77(m,2H),7.59-7.51(m,6H), 7.08(m,J=8.1,7.0,1.2Hz,2H),6.63(m,J=8.2,7.0,1.1Hz,2H),6.42(d,J=7.9Hz,2H),4.91(s,1H),1.68(s,6H)。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79[M+H]+
元素分析(C53H33IrN4O2S): Anal.Calcd(理论值):C,59.03;H,3.08; N,5.20;Found(测量值):C,57.90;H,3.01;N,5.15。
实施例9:铱配合物C9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用1,10-菲啰啉替代联吡啶,并且用四苯基硼酸钠替代六氟磷酸铵,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60 [M-BPh4]+
元素分析(C84H54BIrN6S4):Anal.Calcd(理论值):C,68.23;H,3.68;N,5.68;Found(测量值):C,68.15;H,3.72;N,5.65。
实施例10:铱配合物C10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用吡啶甲酸替代乙酰丙酮,产率4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02 [M+H]+
元素分析(C55H32IrN5O2S4):Anal.Calcd(理论值):C,59.23;H,2.89; N,6.28;Found(测量值):C,59.15;H,2.93;N,6.32。
实施例11:铱配合物C11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373 [M+H]+
元素分析(C72H39IrN6S6):Anal.Calcd(理论值):C,63.00;H,2.86;N,6.12;Found(测量值):C,63.05;H,2.75;N,6.21。
实施例12:铱配合物C1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445 [M+H]+
元素分析(C66H33F18IrN6):Anal.Calcd(理论值):C,54.89;H,2.30;N,5.82;Found(测量值):C,54.92;H,2.33;N,5.78。
实施例13:铱配合物C13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853 [M+H]+
元素分析(C72H27F36IrN6):Anal.Calcd(理论值):C,46.69;H,1.47;N,4.54;Found(测量值):C,46.77;H,1.45;N,4.49。
实施例14:铱配合物C14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41 [M+H]+
元素分析(C49H29F12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52.27;H,2.60;N,4.98;Found(测量值):C,52.21;H,2.63;N,5.03。
实施例15:铱配合物C15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399 [M+H]+
元素分析(C53H25F24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45.54;H,1.80; N,4.01;Found(测量值):C,45.63;H,1.73;N,4.12。
实施例16:铱配合物C16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04 [M+H]+
元素分析(C66H39IrN6S3):Anal.Calcd(理论值):C,65.81;H,3.26;N,6.98;Found(测量值):C,65.89;H,3.35;N,6.84。
实施例17:铱配合物C17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67 [M+H]+
元素分析(C57H37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64.21;H,3.50;N,5.25;Found(测量值):C,64.32;H,3.58;N,5.32。
实施例18:铱配合物C18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67 [M+H]+
元素分析(C65H41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66.93;H,3.54; N,4.80;Found(测量值):C,66.86;H,3.43;N,4.93。
实施例19:铱配合物C19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67 [M+H]+
元素分析(C57H37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64.21;H,3.50;N,5.25;Found(测量值):C,64.33;H,3.65;N,5.27。
实施例20:铱配合物C20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7 [M+H]+
元素分析(C49H33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60.91;H,3.44;N,5.80;Found(测量值):C,60.86;H,3.35;N,5.87。
实施例21:铱配合物C21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67 [M+H]+
元素分析(C57H37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64.21;H,3.50; N,5.25;Found(测量值):C,64.32;H,3.45;N,5.32。
实施例22:铱配合物C2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7 [M+H]+
元素分析(C49H33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60.91;H,3.44; N,5.80;Found(测量值):C,60.86;H,3.49;N,5.72。
实施例23:铱配合物C23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39;H,3.15;N,8.75。
实施例24:铱配合物C24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38;H,3.15;N,8.76。
实施例25:铱配合物C25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38;H,3.29;N,8.64。
实施例26:铱配合物C26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38;H,3.15;N,8.76。
实施例27:铱配合物C27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34;H,3.16;N,8.76。
实施例28:铱配合物C28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39;H,3.29;N,8.58。
实施例29:铱配合物C29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22;H,3.13;N,8.73。
实施例30:铱配合物C30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21;H,3.14;N,8.78。
实施例31:铱配合物C31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69 [M+H]+
元素分析(C47H31IrN6O2S2):Anal.Calcd(理论值):C,58.31;H,3.23; N,8.68;Found(测量值):C,58.25;H,3.13;N,8.85。
实施例32:铱配合物C3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39 [M+H]+
元素分析(C45H25F12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47.49;H, 2.21; N,4.92;Found(测量值):C,47.57;H,2.32;N,4.85。
实施例33:铱配合物C33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399[M+H]+
元素分析(C53H25F24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45.54;H,1.80;N,4.01;Found(测量值):C,45.65;H,1.91;N,4.05。
实施例34:铱配合物C34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8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399[M+H]+
元素分析(C53H25F24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45.54;H,1.80; N,4.01;Found(测量值):C,45.46;H,1.75;N,4.09。
实施例35:铱配合物C35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1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399[M+H]+
元素分析(C53H25F24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45.54;H,1.80; N,4.01;Found(测量值):C,45.67;H,1.85;N,4.11。
实施例36:铱配合物C36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6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39 [M+H]+
元素分析(C45H25F12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47.49;H, 2.21; N,4.92;Found(测量值):C,47.42;H,2.15;N,4.85。
实施例37:铱配合物C37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39 [M+H]+
元素分析(C45H25F12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47.49;H,2.21;N,4.92;Found(测量值):C,47.56;H,2.32;N,4.86。
实施例38:铱配合物C38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7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03 [M+H]+
元素分析(C43H27F6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51.54;H,2.72; N,5.59;Found(测量值):C,51.62;H,2.81;N,5.51。
实施例39:铱配合物C39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03 [M+H]+
元素分析(C43H27F6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51.54;H,2.72; N,5.59;Found(测量值):C,51.43;H,2.63;N,5.52。
实施例40:铱配合物C40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855 [M+H]+
元素分析(C45H33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63.29;H,3.89; N,6.56;Found(测量值):C,63.24;H,3.92;N,6.62。
实施例41:铱配合物C41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37 [M+H]+
元素分析(C60H39IrN6):Anal.Calcd(理论值):C,69.55;H,3.79;N, 8.11;Found(测量值):C,69.61;H,3.85;N,8.15。
实施例42:铱配合物C4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91 [M+H]+
元素分析(C47H31F6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57.02;H,3.16; N,5.66;Found(测量值):C,57.05;H,3.19;N,5.62。
实施例43:铱配合物C43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4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41 [M+H]+
元素分析(C63H36F9IrN6):Anal.Calcd(理论值):C,61.01;H,2.93; N,6.78;Found(测量值):C,61.08;H,2.99;N,6.72。
实施例44:铱配合物C44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27 [M+H]+
元素分析(C49H29F12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52.27;H,2.60; N,4.98;Found(测量值):C,52.22;H,2.65;N,4.93。
实施例45:铱配合物C45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4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445 [M+H]+
元素分析(C66H33F18IrN6):Anal.Calcd(理论值):C,54.89;H,2.30; N,5.82;Found(测量值):C,54.82;H,2.35;N,5.85。
实施例46:铱配合物C46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63 [M+H]+
元素分析(C51H27F18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48.54;H,2.16; N,4.44;Found(测量值):C,48.58;H,2.12;N,4.48。
实施例47:铱配合物C47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649 [M+H]+
元素分析(C69H30F27IrN6):Anal.Calcd(理论值):C,50.28;H,1.83; N,5.10;Found(测量值):C,50.24;H,1.88;N,5.15。
实施例48:铱配合物C48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27[M+H]+
元素分析(C49H29F12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52.27;H,2.6;N,4.98;Found(测量值):C,52.26;H,2.64 F,20.28;N,4.94。
实施例49:铱配合物C49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4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445[M+H]+
元素分析(C66H33F18IrN6):Anal.Calcd(理论值):C,54.89;H,2.30;N,5.82;Found(测量值):C,54.83;H,2.35;N,5.84。
实施例50:铱配合物C50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4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63[M+H]+
元素分析(C51H27F18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48.54;H,2.16; N,4.44;Found(测量值):C,48.52;H,2.14;N,4.45。
实施例51:铱配合物C51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649 [M+H]+
元素分析(C69H30F27IrN6):Anal.Calcd(理论值):C,50.28;H,1.83; N,5.10;Found(测量值):C,50.22;H,1.87;N,5.13。
实施例52:铱配合物C5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91 [M+H]+
元素分析(C43H27F6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57.02;H,3.16; N,5.66;Found(测量值):C,57.06;H,3.18;N,5.68。
实施例53:铱配合物C53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41 [M+H]+
元素分析(C63H36F9IrN6):Anal.Calcd(理论值):C,61.01;H,2.93; N,6.78;Found(测量值):C,61.06;H,2.97;N,6.73。
实施例54:铱配合物C54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41 [M+H]+
元素分析(C49H29F12IrN4O):Anal.Calcd(理论值):C,52.27;H,2.60; N,4.98;Found(测量值):C,52.26;H,2.67;N,4.96。
实施例55:铱配合物C55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445 [M+H]+
元素分析(C66H33F18IrN6):Anal.Calcd(理论值):C,54.89;H,2.30; N,5.82;Found(测量值):C,54.87;H,2.35;N,5.84。
实施例56:铱配合物C56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91 [M+H]+
元素分析(C47H31F6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57.02;H,3.16; N,5.66;Found(测量值):C,57.07;H,3.14;N,5.61。
实施例57:铱配合物C57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41 [M+H]+
元素分析(C63H36F9IrN6):Anal.Calcd(理论值):C,61.01;H,2.93; N,6.78;Found(测量值):C,61.03;H,2.97;N,6.79。
实施例58:铱配合物C58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6%。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27 [M+H]+
元素分析(C49H29F12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52.27;H,2.60; N,4.98;Found(测量值):C,52.23;H,2.63;N,4.95;。
实施例59:铱配合物C59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4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445 [M+H]+
元素分析(C43H27F6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54.89;H,2.30; N,5.82;Found(测量值):C,54.86;H,2.35;N,5.84。
实施例60:铱配合物C60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0%。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991 [M+H]+
元素分析(C47H31F6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57.02;H,3.16; N,5.66;Found(测量值):C,57.08;H,3.15;N,5.62。
实施例61:铱配合物C61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41[M+H]+
元素分析(C63H36F9IrN6):Anal.Calcd(理论值):C,61.01;H,2.93; N,6.78;Found(测量值):C,61.02;H,2.91;N,6.72。
实施例62:铱配合物C6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127 [M+H]+
元素分析(C49H29F12IrN4O2):Anal.Calcd(理论值):C,52.27;H,2.60; N,4.98;Found(测量值):C,52.22;H,2.59;N,4.95。
实施例63:铱配合物C63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445 [M+H]+
元素分析(C66H33F18IrN6):Anal.Calcd(理论值):C,54.89;H,2.30; N,5.82;Found(测量值):C,54.84;H,2.32;N,5.86。
实施例64:铱配合物C64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015 [M+H]+
元素分析(C39H23F6IrN4O2S4):Anal.Calcd(理论值):C,46.19;H,2.29;N,5.52;Found(测量值):C,46.12;H,2.28;N,5.56。
实施例65:铱配合物C65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77 [M+H]+
元素分析(C51H24F9IrN6S6):Anal.Calcd(理论值):C,47.99;H,1.90; N,6.58;Found(测量值):C,47.93;H,1.94;N,6.57。
实施例66:铱配合物C66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15 [M+H]+
元素分析(C55H31F6IrN4O2S4):Anal.Calcd(理论值):C,54.40;H,2.57; N,4.61;Found(测量值):C,54.44;H,2.53;N,4.67。
实施例67:铱配合物C67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577 [M+H]+
元素分析(C75H36F9IrN6S6):Anal.Calcd(理论值):C,57.13;H,2.30;N, 5.33;Found(测量值):C,57.12;H,2.35;N,5.37。
实施例68:铱配合物C68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853 [M+H]+
元素分析(C72H27F36IrN6):Anal.Calcd(理论值):C,46.69;H,1.47; N,4.54;Found(测量值):C,46.65;H,1.43;N,4.56。
实施例69:铱配合物C69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853 [M+H]+
元素分析(C72H27F36IrN6):Anal.Calcd(理论值):C,46.69;H,1.47; N,4.54;Found(测量值):C,46.61;H,1.41;N,4.54。
实施例70:铱配合物C70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853 [M+H]+
元素分析(C72H27F36IrN6):Anal.Calcd(理论值):C,46.69;H,1.47; N,4.54;Found(测量值):C,46.67;H,1.43;N,4.61。
实施例71:铱配合物C71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75 [M+H]+
元素分析(C47H23F18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44.31;H, 1.82; N,4.40;Found(测量值):C,44.35;H,1.84;N,4.43。
实施例72:铱配合物C7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75 [M+H]+
元素分析(C47H23F18IrN4O2S2):Anal.Calcd(理论值):C,44.31;H,1.82;N,4.40;Found(测量值):C,44.32;H,1.86;N,4.45。
实施例73:铱配合物C73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667 [M+H]+
元素分析(C63H24F27IrN6S3):Anal.Calcd(理论值):C,45.41;H,1.45; N,5.04;Found(测量值);C,45.43;H,1.48;N,5.05。
实施例74:铱配合物C74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60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667 [M+H]+
元素分析(C63H24F27IrN6S3):Anal.Calcd(理论值):C,45.41;H,1.45; N,5.04;Found(测量值):C,45.45;H,1.41;N,5.06。
实施例75:铱配合物C75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59 [M+H]+
元素分析(C57H30F9IrN6S3):Anal.Calcd(理论值):C,54.41;H,2.40; N,6.68;Found(测量值):C,54.45;H,2.43;N,6.65。
实施例76:铱配合物C76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5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259 [M+H]+
元素分析(C57H30F9IrN6S3):Anal.Calcd(理论值):C,54.41;H,2.40; N,6.68;Found(测量值):C,54.43;H,2.45;N,6.61。
实施例77:铱配合物C77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4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463 [M+H]+
元素分析(C60H27F18IrN6S3):Anal.Calcd(理论值):C,49.28;H,1.86; N,5.75;Found(测量值):C,49.32;H,1.83;N,5.81。
实施例78:铱配合物C78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L配体中的Ar基团以及R5基团不同,产率54 %。
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m/z]:1463 [M+H]+
元素分析(C60H27F18IrN6S3):Anal.Calcd(理论值):C,49.28;H,1.86; N,5.75;Found(测量值):C,49.31;H,1.87;N,5.82。
请参见图1,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包括一阳极120、一空穴传输层130、一有机发光层140、一电子传输层160以及一阴极170。所述有机发光层140包括所述铱配合物。所述阳极120、空穴传输层130、有机发光层140、电子传输层160以及阴极170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阳极120用于向所述空穴传输层130注入空穴,所述阳极120由导电材料组成,该导电材料可选自铟锡氧(ITO),铟锌氧(IZO),二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银、铝、金、铂以及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空穴传输层130用于将空穴从所述阳极120传输到所述有机发光层140。所述空穴传输层130的材料为具有较高空穴迁移率的材料,可选自酞菁化合物以及芳香胺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4,4’-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NPB)、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TPD)、1,3,5-三(3-甲基二苯氨基)苯(m-MTDATA)或聚乙烯基咔唑(PVK)等。
所述有机发光层140可发射红光或近红外光。所述有机发光层140包括一主体材料和所述铱配合物,所述主体材料通过接收空穴和电子产生激子,然后向所述铱配合物转移激子的能量,所述铱配合物利用转移的能量通过形成激子的方式而发光。所述主体材料可选自含咔唑类共轭小分子、芳基硅类小分子以及金属配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聚乙烯基咔唑/2-(4-联苯基)-5-苯基恶二唑(PVK/PBD)、4,4’-(N,N’-二咔唑基)-联苯(CBP)、8-羟基喹啉铝(Alq3)、镓双核配合物Ga2(saph)2q2或双(10-羟基苯并[h]喹啉)铍(Bebq2)等。
所述铱配合物在所述有机发光层140中的用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控。当所述铱配合物的掺杂浓度很低时,主体材料到所述铱配合物能量传输不完全,但当浓度掺杂过高时,所述铱配合物的浓度淬灭现象又会很严重。优选地,所述铱配合物占所述有机发光层140总质量的1%至30%,这一用量范围的所述铱配合物既可以大大减轻三重态激子的自淬灭程度,又可以实现主体材料到铱配合物的有效能量传输,提高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的发光效率,并使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所述电子传输层160用于将电子从所述阴极170传输到所述有机发光层140。所述电子传输层160的材料为具有较高电子迁移率的材料,可以为噁唑类化合物、金属络合物、喹啉类化合物、喔啉类化合物、二氮蒽衍生物及二氮菲衍生物的一种或几种,例如,8-羟基喹啉铝(Alq3)及其衍生物等。
所述阴极170用于向所述电子传输层160注入电子。所述阴极170的材料可以采用锂、镁、铝、钙、铝锂合金、镁银合金、镁铟合金等低功函数的金属或合金,或金属与金属氟化物交替形成的电极层。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可进一步包括一空穴阻挡层150,用于阻挡空穴向所述电子传输层160的传输,从而提高载流子传输效率,有利于获得高效的发光效率。所述空穴阻挡层150可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140与所述电子传输层160之间。所述空穴阻挡层150的材料可选自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P)、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1,3,5-三(2-N-苯基苯并咪唑基)苯(TPBI)以及3-(4-二苯基)-5-(4-叔丁基苯基)-4-(4-乙基苯基)-1,2,4-三唑(TAZ)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空穴阻挡层150的材料也可与所述电子传输层160的材料相同。
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基板110,用于承载所述阳极120、空穴传输层130、有机发光层140、电子传输层160以及阴极170。所述基板110为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或塑料。所述基板110可具有光滑的表面,以便容易进行处理。
可以理解,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还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两个中间层,比如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电子阻挡层等。
以下实施例79~实施例81分别制备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分别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1、OLED-2、OLED-3。
实施例79:OLED-1的制备
将涂布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在一清洗剂中超声处理,并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和乙醇混合溶剂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份,用紫外光和臭氧清洗,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ITO透明导电层表面。
在室温大气氛围下,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Bayer AG,CH8000型)和去离子水按1: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用0.45μm孔径的水性滤头过滤并滴在所述已经涂布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上,以3000r/min旋涂60秒,用去离子水擦去发光层范围外多余的PEDOT:PSS,放入氮气氛围的手套箱内,在200℃的热板上烘干10分钟以除去溶剂,PEDOT:PSS层膜厚为40nm~45nm。当涂布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完全冷却后可继续进行有机发光层140的旋涂,将所述铱配合物C1以20wt%(质量分数)与主体材料PVK配比后溶解在1,2-二氯乙烷里,然后以1500~2000r/min旋涂30秒,在80℃的热板上干燥半小时。
把经过上述处理的带有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1×10-3Pa,真空蒸镀Cs2CO3提高电子注入性能,蒸镀速率为0.02nm/s,蒸镀膜厚为2.3nm。在Cs2CO3上面真空蒸镀一层铝(Al)作为阴极170,蒸镀速率为0.5nm/s,蒸镀膜厚为150nm。并在有机发光层140和阴极170之间增加一层既可以改善电子传输性能又能起激子阻挡作用的TPBi,这里的TPBi同时作为空穴阻挡层150和电子传输层160使用。
实施例80:OLED-2的制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9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铱配合物为C4。
实施例81:OLED-3的制备
将涂布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在一清洗剂中超声处理,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和乙醇混合溶剂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份,用紫外光和臭氧清洗,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ITO透明导电层表面,即得到带有阳极120的玻璃板,其中,ITO透明导电层为阳极120。
将上述带有阳极120的玻璃板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9×10-3Pa,在上述阳极120上真空蒸镀NPB作为空穴传输层130,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膜厚为40nm。
在空穴传输层130远离玻璃板的表面上真空蒸镀一层掺杂所述铱配合物C8的Ga2(saph)2q2作为器件的有机发光层140,所述铱配合物C8与Ga2(saph)2q2的蒸镀速率比为2:10,C8在Ga2(saph)2q2中的掺杂浓度为20wt%,其蒸镀总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40nm。
在有机发光层140上真空蒸镀一层TPBi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的电子传输层160,其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30nm。
在电子传输层160远离有机发光层140的表面依次真空蒸镀Mg和Ag合金层和Ag(银)层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的阴极170,其中Mg和Ag合金层的蒸镀速率为2.0~3.0nm/s,厚度为100nm,Ag层的蒸镀速率为0.3nm/s,厚度为100nm。
所述OLED-1、OLED-2和OLED-3的性能详见表1。
表1. OLED-1、OLED-2和OLED-3的性能
编号 结构组成 发光波长nm 辐射出射度uW/m2(15V) 最大外量子效率%
OLED-1 ITO/PEDOT:PSS(40nm)/PVK:20wt%PBD:20wt%C1(90nm)/TPBi(30nm)/Cs2CO3(2.3nm)/Al(150nm) 630 5860 2.6
OLED-2 ITO/PEDOT:PSS(40nm)/PVK:20wt%PBD:20wt%C4(90nm)/TPBi(30nm)/Cs2CO3(2.3nm)/Al(150nm) 710 3685 1.8
OLED-3 ITO/NPB(40nm)/Ga2(saph)2q2:20wt%C8(40nm)/TPBi(45nm)/Mg:Ag/Ag 786 1500 1.1
表1中,“PEDOT:PSS(40nm)/PVK:20 wt% PBD:20 wt%C1(90nm)/TPBi(30nm)/Cs2CO3(2.3nm)/Al(150nm)”是指:PEDOT:PSS形成厚度为40nm的膜;PVK、20 wt% PBD和20 wt%C1形成厚度为90nm的膜;TPBi形成厚度为30nm的膜;Cs2CO3形成厚度为2.3nm的膜;Al形成厚度为150nm的膜。以此类推,可得知表1结构组成中的其它部分的含义,这里不再赘述。
图2至图4是所述OLED-2的表征图,从中可分别得知OLED-2的发光波长、辐射出射度和最大外量子效率。从图4可以看出,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OLED-2仍然保持较高的外量子效率,且效率滚降效应很低。图5是所述OLED-1的表征图,可得知所述OLED-1的量子外发光效率可达到2.6%。
因此,由表1以及图2至图4得知,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可以发出红光至近红外区的光,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的辐射出射度均在1000 uW/m2(15V)以上,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且效率滚降效应很低。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发出红光至近红外区的光;第二、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第三、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第四、效率滚降现象受到了明显抑制,可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使用。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铱配合物,该铱配合物的结构通式为LnIrX3-n或[LnIrX3-n]+Z-,Ir为金属铱元素,且Ir是所述铱配合物的中心原子,L与X均为所述铱配合物的配体,Z-为一价阴离子,n=1、2或3,L配体选自具有以下通式的配体:
其中,R1~R5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氨基、咔唑基、氟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和碳原子数为4~18的芳香基中的一种;Ar基团选自碳原子数为4~18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4~18的杂环芳基中的一种;所述X为双齿配位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X选自联吡啶、1,10-菲啰啉、4,7-二苯基-1,10-菲啰啉、乙酰丙酮、二苯甲酰基甲烷、二叔戊酰甲烷以及吡啶甲酸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Z-选自氯离子,六氟磷酸根、高氯酸根、四苯基硼酸根以及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根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为LnIrX3-n的铱配合物为中性配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为[LnIrX3-n]+Z-的铱配合物为离子型配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铱元素同时与靠近Ar基团的氮原子和Ar基团上的碳原子进行配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配体为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一阳极、一空穴传输层、一有机发光层、一电子传输层以及一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铱配合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铱配合物占所述有机发光层总质量的1%~3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进一步包括一主体材料,该主体材料通过接收空穴和电子产生激子,然后向所述铱配合物转移所述激子的能量,所述主体材料选自含咔唑类共轭小分子、芳基硅类小分子以及金属配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510479828.4A 2015-08-07 2015-08-07 铱配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ctive CN106432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9828.4A CN106432343B (zh) 2015-08-07 2015-08-07 铱配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9828.4A CN106432343B (zh) 2015-08-07 2015-08-07 铱配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2343A true CN106432343A (zh) 2017-02-22
CN106432343B CN106432343B (zh) 2020-10-16

Family

ID=58092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9828.4A Active CN106432343B (zh) 2015-08-07 2015-08-07 铱配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32343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6735A (zh) * 2017-03-03 2017-06-20 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铱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应用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866720A (zh) * 2017-03-03 2017-06-20 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铱配合物、制备方法、应用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905374A (zh) * 2017-03-03 2017-06-30 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铱配合物、制备方法、应用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341843A (zh) * 2017-01-24 2018-07-31 环球展览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装置
CN108690083A (zh) * 2017-04-06 2018-10-23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963098A (zh) * 2018-08-03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q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136496A1 (ja) * 2018-12-28 2020-07-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有機化合物、発光デバイス、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12250714A (zh) * 2020-10-28 2021-01-22 东台市天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用oled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6295A (zh) * 2020-07-20 2022-01-21 清华大学 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2655A1 (en) * 2004-09-20 2007-05-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quinazoline complex emitter
CN101899296A (zh) * 2010-07-13 2010-12-01 西安瑞联近代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含芳基联喹唑啉类金属铱配合物红色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2503986A (zh) * 2011-11-09 2012-06-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磷光铱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804045A (zh) * 2015-04-13 2015-07-29 清华大学 近红外发光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2655A1 (en) * 2004-09-20 2007-05-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quinazoline complex emitter
CN101899296A (zh) * 2010-07-13 2010-12-01 西安瑞联近代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含芳基联喹唑啉类金属铱配合物红色有机电致磷光材料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2503986A (zh) * 2011-11-09 2012-06-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磷光铱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804045A (zh) * 2015-04-13 2015-07-29 清华大学 近红外发光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0028B2 (en) 2017-01-24 2021-06-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N108341843A (zh) * 2017-01-24 2018-07-31 环球展览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装置
US11765966B2 (en) 2017-01-24 2023-09-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N106866720A (zh) * 2017-03-03 2017-06-20 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铱配合物、制备方法、应用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905374A (zh) * 2017-03-03 2017-06-30 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铱配合物、制备方法、应用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866735A (zh) * 2017-03-03 2017-06-20 安徽益瑞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铱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应用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690083A (zh) * 2017-04-06 2018-10-23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963098A (zh) * 2018-08-03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q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136496A1 (ja) * 2018-12-28 2020-07-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有機化合物、発光デバイス、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JP7478670B2 (ja) 2018-12-28 2024-05-0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有機金属錯体、発光デバイス、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13956295A (zh) * 2020-07-20 2022-01-21 清华大学 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3956295B (zh) * 2020-07-20 2023-04-11 清华大学 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2250714A (zh) * 2020-10-28 2021-01-22 东台市天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用oled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32343B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2343A (zh) 铱配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804045B (zh) 近红外发光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892857A (zh) 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3665048B (zh) 一类金属配合物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8431980A (zh) 包含氧化膦化合物的有机半导体层
CN103694277A (zh) 一种红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10016053B (zh) 不对称取代的可溶性吡啶类衍生物及制备、n-掺杂电子传输层与应用
CN113004292B (zh) 一种基于三唑并三嗪的主体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08727405A (zh) 一种芳杂环化合物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964019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光器件及显示器
CN110078754A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130070431A (ko) 다중고리 방향족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02276525A (zh) 三苯胺取代的吡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75071A (zh)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72670B (zh) 一种含芳基吡啶基团的芳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94760A (zh) 磷光主体材料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应用
CN109503576B (zh) 有机化合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05126A (zh) 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及应用
CN109400585A (zh) 1,4-二吡啶苯类衍生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285877B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N105131940A (zh) 含有螺双芴和二苯并噻吩的有机发光材料及发光器件
CN106316960A (zh) 苯并咪唑类n-型掺杂剂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11233840A (zh) 一类喹喔啉衍生物及其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9411631A (zh) 类三联吡啶衍生物及其在有机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CN110016018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