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5877B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5877B
CN111285877B CN201811500633.3A CN201811500633A CN111285877B CN 111285877 B CN111285877 B CN 111285877B CN 201811500633 A CN201811500633 A CN 201811500633A CN 111285877 B CN111285877 B CN 1112858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layer
grou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ct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06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5877A (zh
Inventor
孙恩涛
吴俊宇
刘叔尧
冯嘉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06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5877B/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34262A priority patent/KR20210002670A/ko
Priority to PCT/CN2019/084389 priority patent/WO20192062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5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5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5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5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4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six or more ring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4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oxy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cumarine dy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由通式(I)表示,式中,L、R1~R3、n和m的含义如说明书所示。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类含有喹唑啉并三氮唑这种缺电子基团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OLED技术在显示和照明两大领域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其核心材料的研究更加关注。作为核心材料,常见的功能化有机材料有: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以及发光主体材料和发光客体(染料)等。
在以往的文章和专利中已报道了传输能力强、稳定性高的各类型电子传输材料。一般来说,电子传输材料都是具有缺电子的含氮杂环基团的化合物,它们大多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因而有较强的接受电子的能力,但是相对于空穴传输材料,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例如AlQ3(八羟基喹啉铝)的电子迁移率要远低于空穴传输材料的空穴迁移率,因而在OLED器件中一方面会导致因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不均衡引起的空穴与电子的复合概率降低,从而降低器件的发光效率,另一方面具有较低电子迁移率的电子传输材料会导致器件的工作电压升高,从而影响功率效率,对能源的节约不利。
在目前OLED屏体厂商中,广泛地使用Liq(八羟基喹啉锂)掺杂到ET材料层中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器件的低电压和高效率,并且有提高器件寿命的作用。Liq的作用主要在于能够在阴极注入的电子作用下还原出微量的金属锂,从而起到对电子传输材料进行n-掺杂的效果,从而使得电子的注入效果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锂离子会通过与电子传输材料中N原子的配位作用,起到提高ET材料电子迁移率的作用,从而使得Liq掺杂ET的器件具有低的工作电压和高的发光效率。
然而,为了进一步满足对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以及移动化电子器件对于节能的需求,需要不断地开发新型的、高效的OLED材料,其中开发新的具有高电子注入能力和高迁移率的电子传输材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新的化合物,以满足对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
即,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了一类新的含有喹唑啉并三氮唑结构的化合物,发现将其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引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可实现良好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
具体而言,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如下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021
其中,
L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8亚芳基,
R1为下述基团,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022
其中,X1~X5彼此相同或不同,且X1和X5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H,X2~X4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CR4,R4表示选自H、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基团;R4的数量为2个以上时,多个R4彼此相同或不同,或者相邻的R4与相连接的苯环稠合形成C6~C30芳基或杂芳基,*表示与L的连接位点,
其中,至少一个R1中的X1~X5中至少有一个为N;
R2选自以下的基团:H、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
R3选自以下的基团: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氨基、C6~C30芳基氨基、C3~C30杂芳基氨基、C6~C30芳基、C3~C30杂芳基,
R2和R3任选各自独立地与相连接的苯环稠合形成C9~C30芳基或杂芳基,所形成的芳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0、1、2、3、4或5个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取代基所取代;
n为1~5的整数,
m为0~4的整数,
上述的芳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0、1、2、3或4个各自独立地选自C1~C12烷基、C6~C30芳基、C3~C30杂芳基中的取代基所取代。
发明人发现,喹唑啉并三氮唑类化合物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机层材料时,说器件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显著提高。本发明上述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性能优异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以下的原因:首先,为了提高材料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本发明选择了具有较强电子亲和能力的基团,如吡啶基、嘧啶基、喹啉基、三嗪基等基团。其次,本发明的化合物引入了新型的具有较大共轭结构的喹唑啉并三氮唑母核,同时引入了诸如嘧啶、三嗪及其衍生物类缺电子基团,从而使其具有高的电子亲和势,因而与阴极材料的功函数更加接近,使得材料能够很容易的从阴极得到电子,具有强电子注入性。同时,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共平面的共轭结构,使得化合物分子在固态下能够充分发生基团间的π-π相互作用,从而有利于电子在材料分子间的传递,使得这类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电子迁移率。因此,使用了本发明上述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电流效率和较低的驱动电压。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下述术语具有如下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Ca~Cb的表达方式代表该基团具有的碳原子数为a~b,除非特殊说明,一般而言该碳原子数不包括取代基的碳原子数。本发明中,对于化学元素的表述包含化学性质相同的同位素的概念,例如“氢”的表述,也包括化学性质相同的“氘”、“氚”的概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用“D”表示“氘”。
在本说明书中,表述“取代或未取代的”表示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卤素、氰基、羟基、烷氧基、烷基、芳基、杂芳基,优选为氟、氰基、甲氧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芴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吡啶基、喹啉基、苯基吡啶基、吡啶基苯基等;或者没有取代基。
在本说明书中,烷基可以为直链或支链的,且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10个。烷基的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等。
在本说明书中,芳基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具有6-30个碳原子。芳基的具体实例包括苯基、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
在本说明书中,杂芳基为包含O、N、S、Si中的一个以上作为杂原子的杂芳基,碳原子数目优选为3-30个。杂芳基的具体实例包括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咪唑基、噻唑基、噁唑基等。
上述化合物中,R1优选选自三嗪基、嘧啶基、喹唑啉基、吡啶基、吡嗪基、异喹啉基、1,5-吡啶并吡啶基、喹啉基、噌啉基、喹噁啉基,这些基团任选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乙基、叔丁基、苯基、萘基、联苯基、吡啶基、苯基吡啶基、吡啶基苯基,优选为苯基、萘基、联苯基、吡啶基、苯基吡啶基、吡啶基苯基。
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R1优选为缺电子芳香杂环,更优选为哈米特值大于0.2的芳香杂环,从而作为本发明化合物的取代基的R1对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性能优异有很大贡献,推测这是因为:这些缺电子的芳香杂环有利于提高材料电子注入和迁移能力。所述哈米特值是指对特定基团电荷亲和力的表征,是吸电子基团(正哈米特值)或给电子基团(负哈米特值)的度量。在Thomas H.Lowry和Katheleen Schueller Richardson,“Mechanismand Theory In Organic Chemistry’,New York,1987,143-151页中更详细描述了哈米特方程,此处引作参考。
上述化合物中,优选至少有1个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吡嗪基、异喹啉基、1,5-吡啶并吡啶基或喹噁啉基,更优选至少1个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或吡嗪基,进一步优选至少1个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三嗪基。所述三嗪基、吡嗪基、异喹啉基、1,5-吡啶并吡啶基或喹噁啉基任选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基团取代:苯基、萘基、联苯基、吡啶基、苯基吡啶基、吡啶基苯基、菲基。
通过包含如上所述的R1,本发明的上述化合物的电子注入性进一步提高,因此使用了本发明的上述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进一步提高。
上述化合物中,R2优选选自H、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羟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5~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2~C30杂芳基中的一种。
上述化合物中R2更优选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5~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2~C30杂芳基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051
其中,*表示与母核的键合位置,“-”划过的环结构的表达方式,表示连接位点位于该环结构上任意能够成键的位置,
最优选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联苯基、或三联苯基。
通过包含如上所述的R2,有利于提高分子间π-π共轭作用,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将该化合物用作电子传输材料时器件的驱动电压。
上述化合物中,L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亚萘基、亚菲基中的一种,更优选为亚苯基。
上述化合物中,n优选为1或2,更优选为1。
上述化合物中,通式(I)优选选自通式(2-1)、(2-2)或(2-3):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052
其中,a为1或2,
R4选自氢、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一种;
R1~R3、m与权利要求1中的定义相同。
上述化合物中,m优选为0或1。
上述化合物中,R1的取代基优选为苯基,更优选上述化合物包含3,5-二苯基三嗪基。
通过包含上述结构单元,能够得到性质非常稳定的化合物,有利于延长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同时,发明人发现,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具有驱动电压略微降低的优点。
上述化合物优选选自下述C1~C34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061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071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其中,所述化合物可以用作但不限于电子传输层材料。将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引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能够显著提升器件的性能。
此外,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以应用于有机电子器件中,所述有机电子器件可举出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照明元件、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信息标签、电子人工皮肤片材、片材型扫描器等大面积传感器、电子纸及有机EL面板等。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插入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中含有上述化合物。
进一步地,作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通常包含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等有机层,其中,含有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有机层可以用作但不限于电子传输层。
根据本发明,这类含有喹唑啉并三氮唑这种缺电子基团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共轭结构、即喹唑啉并三氮唑结构,从而将其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可实现良好的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进而可得到一种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以多个合成例为例来详述本发明的上述化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但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并不限于这多个合成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其基础上在不悖离本发明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而将该方法扩展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之内。
合成实施例
合成例1:
化合物C7的合成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081
化合物1-1的制备
在烧瓶中将2,4-二氯喹唑啉(500g,2.5mol)溶于10L乙醇后,搅拌下在5℃滴加水合肼(470g,7.5mol,80%水溶液),滴加过程保持温度低于10℃。滴加完毕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小时,抽滤析出的固体,用水和乙醇分别洗涤,晾干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1-1(415g,86%)。
化合物1-2的制备
将化合物1-1(200g,1.03mol)加入含有2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滴加9,9-二甲基-2-芴甲醛(251g,1.13mol),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所得固体,分别用乙醇和正己烷淋洗,干燥得黄色固体化合物1-2(266g,65%)。
化合物1-3的制备
将化合物1-2(260g,652.4mmol)加入含有4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分批加入醋酸碘苯(252g,782.9mmol),添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4L正己烷搅拌5分钟后抽滤析出的固体,用正己烷淋洗,干燥得淡棕黄色固体化合物1-3(181g,70%)。
化合物C7的制备
将化合物1-3(7.1g,18mmol)、化合物1-4(7.8g,18mmol)和碳酸钾(7.45g,54mmol)加入含有1,4-二氧六环∶水(150mL∶50mL)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208mg,0.18mmol)。添加完毕后,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2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过滤析出的白色固体。用二氯甲烷溶解,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C7(6g,收率50%)。分子量计算值:669.26,实测值C/Z:669.3。
合成例2:
化合物C15的合成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091
化合物2-2的制备
将化合物2-1(42.1g,0.1mol)、苯硼酸(13.5g,0.11mol)和碳酸钾(41.4g,0.3mol)溶于含甲苯/乙醇/水(300mL/50mL/50mL)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1.15g,0.001mol)。添加完毕后,搅拌回流反应4小时,TLC监控反应终点。降至室温后抽滤,固体依次用甲苯、水、乙醇淋洗,晾干。柱层析分离提纯(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得到化合物2-2(38.1g,收率91%)。
化合物2-3的制备
将化合物2-2(33.5g,0.08mol)、硼酸频哪醇酯(30.5g,0.12mol)和醋酸钾(24g,0.24mol)加入含1,4-二氧六环(300mL)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2(dba)3(733mg,0.8mmol)和sphos(1g,1.6mmol)。添加完毕后,搅拌回流反应24小时,TLC监控反应终点。过滤析出的固体。水洗,干燥得到化合物2-3(32.7g,收率80%)。
化合物2-4的制备
将化合物1-1(200g,1.03mol)加入含有2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滴加3-苯基苯甲醛(206g,1.13mol),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所得固体,分别用乙醇和正己烷淋洗,干燥得黄色固体化合物2-4(251g,68%)。
化合物2-5的制备
将化合物2-4(234g,652.4mmol)加入含有4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分批加入醋酸碘苯(252g,782.9mmol),添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4L正己烷搅拌5分钟后抽滤析出的固体,用正己烷淋洗,干燥得淡棕黄色固体化合物2-5(167g,72%)。
化合物C15的制备
将化合物2-3(9.2g,18mmol)、化合物2-5(6.4g,18mmol)和碳酸钾(7.45g,54mmol)加入含有1,4-二氧六环∶水(150mL∶50mL)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208mg,0.18mmol)。添加完毕后,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2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过滤析出的白色固体。用二氯甲烷溶解,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化合物C15(8g,收率72%)。分子量计算值:705.26,实测值C/Z:705.3。
合成例3:
化合物C2的合成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01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C7,不同之处在于使用3-苯基苯甲醛替代2-醛基-9,9-二甲基芴。所得化合物C2分子量计算值:629.23,实测值C/Z:629.2。
合成例4:
化合物C3的合成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11
/>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C7,不同之处在于使用3-(3-联苯基)苯甲醛替代2-醛基-9,9-二甲基芴。所得化合物C3分子量计算值:705.26,实测值C/Z:705.3。
合成例5:
化合物C16的合成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12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C1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2-醛基-9,9-二甲基芴替代3-苯基苯甲醛。所得化合物C16分子量计算值:745.30,实测值C/Z:745.3。
合成例6:
化合物C25的合成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21
合成方法同化合物C7,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乙基醛替代2-醛基-9,9-二甲基芴。所得化合物C25分子量计算值:505.20,实测值C/Z:505.2。
器件实施例
有机OLED显示器件一般包括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该有机材料又可以分为多个区域。比如,该有机材料层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区、发光层、电子传输区。
除使用本发明化合物以外,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制备与现有的器件并无特殊不同,一般包括下述要素和相关制备步骤,
在第一电极下方或者第二电极上方可以使用基板。基板均为具有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透明度优异的玻璃或聚合物材料。此外,作为显示器用的基板上也可以带有薄膜晶体管(TFT)。
第一电极可以通过在基板上溅射或者沉积用作第一电极的材料的方式来形成。当第一电极作为阳极时,可以采用铟锡氧(ITO)、铟锌氧(IZO)、二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等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和它们的任意组合。第一电极作为阴极时,可以采用镁(Mg)、银(Ag)、铝(Al)、铝-锂(Al-Li)、钙(Ca)、镁-铟(Mg-In)、镁-银(Mg-Ag)等金属或合金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
有机材料层可以通过真空热蒸镀、旋转涂敷、打印等方法形成于电极之上。用作有机材料层的化合物可以为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和聚合物,以及它们的组合。
空穴传输区位于阳极和发光层之间。空穴传输区可以为单层结构的空穴传输层(HTL),包括只含有一种化合物的单层空穴传输层和含有多种化合物的单层空穴传输层。空穴传输区也可以为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阻挡层(EBL)中的至少一层的多层结构。
空穴传输区的材料可以选自、但不限于酞菁衍生物如CuPc、导电聚合物或含导电掺杂剂的聚合物如聚苯撑乙烯、聚苯胺/十二烷基苯磺酸(Pani/DBSA)、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4-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聚苯胺/樟脑磺酸(Pani/CSA)、聚苯胺/聚(4-苯乙烯磺酸盐)(Pani/PSS)、芳香胺衍生物如下面HT-1至HT-34所示的化合物;或者其任意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31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41
空穴注入层位于阳极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空穴注入层可以是单一化合物材料,也可以是多种化合物的组合。例如,空穴注入层可以采用上述HT-1至HT-34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或者采用下述HI1-HI3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也可以采用HT-1至HT-34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掺杂下述HI1-HI3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51
发光层包括可以发射不同波长光谱的的发光染料(即掺杂剂,dopant),还可以同时包括主体材料(Host)。发光层可以是发射红、绿、蓝等单一颜色的单色发光层。多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发光层可以按照像素图形进行平面排列,也可以堆叠在一起而形成彩色发光层。当不同颜色的发光层堆叠在一起时,它们可以彼此隔开,也可以彼此相连。发光层也可以是能同时发射红、绿、蓝等不同颜色的单一彩色发光层。
根据不同的技术,发光层材料可以采用荧光电致发光材料、磷光电致发光材料、热活化延迟荧光发光材料等不同的材料。在一个OLED器件中,可以采用单一的发光技术,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发光技术的组合。这些按技术分类的不同发光材料可以发射同种颜色的光,也可以发射不同种颜色的光。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发光层采用磷光电致发光的技术。其发光层主体材料选自、但不限于GPH-1至GPH-80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52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61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71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81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发光层采用磷光电致发光的技术。其发光层磷光掺杂剂可以选自、但不限于以下所罗列的GPD-1至GPD-47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82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91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发光层采用磷光电致发光的技术。其发光层主体材料选自、但不限于RH-1至RH-31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192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01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发光层采用磷光电致发光的技术。其发光层磷光掺杂剂可以选自、但不限于以下所罗列的RPD-1至RPD-28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02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11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发光层采用磷光电致发光的技术。其发光层磷光掺杂剂可以选自、但不限于以下所罗列的YPD-1-YPD-11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12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21
/>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发光层采用荧光电致发光的技术。其发光层荧光主体材料可以选自、但不限于以下所罗列的BFH-1至BFH-17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22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发光层采用荧光电致发光的技术。其发光层荧光掺杂剂可以选自、但不限于以下所罗列的BFD-1至BFD-12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23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31
OLED有机材料层还可以包括发光层与阴极之间的电子传输区。电子传输区可以为单层结构的电子传输层(ETL),包括只含有一种化合物的单层电子传输层和含有多种化合物的单层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区也可以为包括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空穴阻挡层(HBL)中的至少一层的多层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电子传输层材料可以选自、但不限于以下所罗列的ET-1至ET-58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32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41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51
/>
Figure BDA0001896740860000261
器件中还可以包括位于电子传输层与阴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电子注入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罗列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LiQ,LiF,NaCl,CsF,Li2O,Cs2CO3,BaO,Na,Li,Ca。
形成以上各层的方法是公知的,例如可以使用蒸镀法、溅射法、溶液涂布法等。
本发明中所用的各种化学药品如石油醚、乙酸乙酯、硫酸钠、甲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酸、磷酸钾、叔丁醇钠等基础化工原料均购自市面上常见的化工产品提供商,包括但不限于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下述化合物所用的质谱仪采用的是ZAB-HS型质谱仪测定(英国Micromass公司制造)。在本发明中,核磁采用BRUKER 500MHZ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制造)进行测定。
下面通过将本发明的化合物具体应用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测试实际使用性能来展示和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A)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过程如下:
将涂布了ITO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在商用清洗剂中超声处理,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中超声除油,在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分,用紫外光和臭氧清洗,并用低能阳离子束轰击表面;
把上述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压强小于10-5Pa,在上述阳极层膜上利用多源共蒸的方法,调节空穴传输材料HT-28蒸镀速率为0.1nm/s,空穴注入材料HI-2蒸镀速率7%比例设定,蒸镀总膜厚为10nm;
在空穴注入层之上真空蒸镀HT-28作为器件的第一空穴传输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40nm;
在第一空穴传输层之上真空蒸镀HT-32作为器件的第二空穴传输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10nm;
在第二空穴传输层之上真空蒸镀器件的发光层,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染料材料,利用多源共蒸的方法,调节主体材料BFH-4蒸镀速率为0.1nm/s,染料BFD-4蒸镀速率5%比例设定,蒸镀总膜厚为20nm;
在发光层之上真空蒸镀ET-17作为器件的空穴阻挡层,蒸镀速率为0.1nm/s,蒸镀总膜厚为5nm;
在空穴阻挡层之上利用多源共蒸的方法,调节本发明电子传输材料C1~C32或对比材料ET46、ET58蒸镀速率为0.1nm/s,与ET-57蒸镀速率100%比例设定,蒸镀总膜厚为23nm;
在电子传输层(ETL)上真空蒸镀厚度为1nm的LiF作为电子注入层,厚度为80nm的Al层作为器件的阴极。
(B)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测试方法
对由上述过程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如下性能测定:
在同样亮度下,使用Photo Research公司的PR 750型光辐射计ST-86LA型亮度计(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及Keithley4200测试系统测定实施例1~6以及比较例1~5中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和电流效率。具体而言,以每秒0.1V的速率提升电压,测定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达到1000cd/m2时的电压即驱动电压,同时测出此时的电流密度;亮度与电流密度的比值即为电流效率;
实施例1
使用本发明化合物C2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按照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过程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按照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测试方法进行器件性能测试。
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C2替换为C7。
实施例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C2替换为C15。
实施例4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C2替换为C16。
实施例5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C2替换为C25。
实施例6
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在发光层之上未蒸镀ET-17作为器件的空穴阻挡层。
实施例7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C2替换为C3。
比较例1: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C2替换为ET-46。
比较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化合物C2替换为ET-58。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见下表:
[表1]
编号 化合物编号 要求亮度(cd/m2) 电压(V) 电流效率(cd/A)
实施例1 本发明材料C2 1000.00 3.71 9.56
实施例2 本发明材料C7 1000.00 3.69 9.67
实施例3 本发明材料C15 1000.00 3.83 9.45
实施例4 本发明材料C16 1000.00 3.86 9.34
实施例5 本发明材料C25 1000.00 4.34 7.57
实施例6 本发明材料C15 1000.00 3.67 9.49
实施例7 本发明材料C3 1000.00 3.79 9.26
比较例1 比较材料ET-46 1000.00 4.49 7.30
比较例2 比较材料ET-58 1000.00 4.43 7.47
就实施例1-4和7与比较例1、2而言,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其他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相比于比较例1中的电子传输材料ET-46和比较例2中的电子传输材料ET-58,电压降低明显,效率也有较大幅度提升。其原因尚不明确,据推测可能是由于实施例中的电子传输材料中由于同时含有喹唑啉并三氮唑和三嗪基团,分子整体的缺电子性较比较例分子更强的缘故。
实施例5中使用本发明化合物C25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其虽然也能得到比比较例1、2性能更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但与本发明实施例1~4和7相比,电压较高,效率较低。这说明与芴基、联苯基或三联苯基相比,在三氮唑的位置引入烷基较不利于电子的注入和传输。
以上实验数据表明,本发明的新型有机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材料,是性能良好的有机发光功能材料,有望推广商业化应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4152712890000011
其中,
L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下述基团中的一种:亚苯基、亚萘基,
所述L具有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10的烷基、甲氧基、苯基、联苯基、吡啶基,
R1为下述基团,
Figure FDA0004152712890000012
其中,X1表示氮原子,X5表示氮原子,X2表示CR4,X3表示氮原子,X4表示CR4,R4表示选自C6~C30芳基、C3~C30杂芳基中的基团;2个R4彼此相同或不同,*表示与L的连接位点,
R2选自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以下基团:
Figure FDA0004152712890000013
其中,*表示与母核的键合位置,“—”划过的环结构的表达方式,表示连接位点位于该环结构上任意能够成键的位置,
所述R2具有取代基时,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10的烷基、甲氧基,
R3选自以下的基团:C1~C12烷基、C6~C30芳基、C3~C30杂芳基,
n为1~5的整数,
m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4选自以下的基团:苯基、萘基、联苯基、吡啶基、苯基吡啶基、吡啶基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n为1或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选自下述式(2-1)、(2-2)或(2-3)的通式化合物:
Figure FDA0004152712890000021
其中,a为2,
R1~R4、m与权利要求1或2中的定义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下述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4152712890000022
/>
Figure FDA0004152712890000031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用作电子传输材料。
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插入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中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含有所述化合物的有机层为选自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阻挡层和空穴传输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CN201811500633.3A 2018-04-27 2018-12-07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Active CN111285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0633.3A CN111285877B (zh) 2018-12-07 2018-12-07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KR1020207034262A KR20210002670A (ko) 2018-04-27 2019-04-25 유기 전계 발광 재료 및 소자
PCT/CN2019/084389 WO2019206242A1 (zh) 2018-04-27 2019-04-25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0633.3A CN111285877B (zh) 2018-12-07 2018-12-07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5877A CN111285877A (zh) 2020-06-16
CN111285877B true CN111285877B (zh) 2023-05-23

Family

ID=7101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0633.3A Active CN111285877B (zh) 2018-04-27 2018-12-07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58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3208B (zh) * 2019-04-02 2023-04-07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WO2024032784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浙江光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用于制备其的高聚物、组合物、混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935A (zh) * 2005-12-13 2008-10-22 Lg化学株式会社 新型咪唑并喹唑啉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CN110407838A (zh) * 2018-04-27 2019-11-05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935A (zh) * 2005-12-13 2008-10-22 Lg化学株式会社 新型咪唑并喹唑啉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CN110407838A (zh) * 2018-04-27 2019-11-05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nthe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Poly(triazoloquinazolines);V.V.Korshak et al.;《Macromolecules》;19730831;第6卷(第4期);483-49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5877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92607B (zh) 一种n杂联苯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128403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409276A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407838B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N110256439B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N113816979A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
CN114773210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747932B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285877B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N110776500B (zh) 一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2442037B (zh) 一种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10903282B (zh) 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326665B (zh) 一种新材料及其电致发光器件
CN111978292B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233840A (zh) 一类喹喔啉衍生物及其在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9180528A (zh) 一种三芳胺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2442035B (zh) 用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化合物及含有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410657B (zh) 一种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12745301B (zh) 有机化合物及含有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016018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105996A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
CN110407810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11377904A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N112778281A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527330B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