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6053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6053B
CN106406053B CN201610615359.9A CN201610615359A CN106406053B CN 106406053 B CN106406053 B CN 106406053B CN 201610615359 A CN201610615359 A CN 201610615359A CN 106406053 B CN106406053 B CN 106406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member
transfer belt
sheet
image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53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6053A (zh
Inventor
田岛宏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406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6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6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6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at least one recording member having plural associated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preconditioning the toner image before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03G2215/0161Generation of registration ma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感光部件;环形转印带;被配置为与环形转印带形成转印压合部的转印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分别指示关于第一感光部件的第一曝光开始定时的第二感光部件的第二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的第一和第二延迟数据的存储单元;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曝光开始定时直到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为止,以及在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之后,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的第二曝光开始定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中间转印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例如,数字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彩色激光束打印机和彩色LED打印机)、多功能外设(MFP)、传真装置和打印装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被配置为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被配置为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是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分、中间转印带和转印设备的装置。该多个图像形成部分被配置为在多个感光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通过该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在各感光部件上形成的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转印设备被配置为通过中间转印带将各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转印设备包含作为被配置为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机构的转印辊和相对辊。中间转印带围绕包含相对辊的多个辊拉伸。转印辊和相对辊形成用作二次转印部分的压合部。中间转印带穿过压合部。记录介质穿过压合部以允许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图像形成部分分别被称为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和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图像形成部分中的每一个包含感光部件,并且被配置为在感光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各图像形成部分中的感光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部件与中间转印带之间形成的一次转印部分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关于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处的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形成的定时,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处的同一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形成的开始定时基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速度、相邻的一次转印部分中的感光部件之间的距离和所检测的颜色重合失调量而延迟。
但是,当记录介质进入二次转印部分时,中间转印带的表面速度可能波动。关于将在记录介质进入二次转印部分之后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速度的波动而不能在中间转印带上正确地相互重叠,由此导致颜色重合失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减少通过包含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中的颜色重合失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包含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的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图像数据对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进行曝光以及用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对通过曝光在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围绕多个辊被拉伸、且被驱动以旋转的环形转印带,其中,第一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和第二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
被配置为将环形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进入在转印单元与环形转印带之间形成的转印压合部的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其中,在环形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其处第二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的第二转印部分被布置在其处第一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的第一转印部分与转印单元之间;
被配置为保持记录介质的保持单元;
被配置为将由保持单元保持的记录介质传输到转印压合部的传输单元;
被配置为存储指示用于形成与一个记录介质对应的静电潜像的关于第一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的延迟数据的存储单元,其中,延迟数据包含:指示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的第一延迟数据;和指示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的第二延迟数据,基于第二延迟数据的延迟量大于基于第一延迟数据的延迟量;和
被配置为针对与一个记录介质对应的图像形成来关于第一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延迟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控制单元,其中,在用于在多个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被输入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基于第一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直到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所包括的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为止,以及在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之后,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断面图。
图2是用于示出光扫描设备和感光鼓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示出控制系统的示图。
图4是中间转印带与二次转印带的透视图。
图5是用于示出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的重合斑块的示图。
图6A和图6B分别是用于表示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的驱动马达的扭矩波动的曲线图。
图7A和图7B分别是用于表示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的五个片材上的位置处的Y与K之间的颜色重合失调量的曲线图。
图8是用于表示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的十个片材上的位置处的Y与K之间的颜色重合失调量的曲线图。
图9是在具有给定的基重的片材上连续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定时图。
图10A和图10B是旋转多面镜的旋转相位控制的说明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用于示出同步信号的相位关系的示图。
图12A、图12B和图12C分别是包含介质信息和预定时间段的查找表。
图13是用于示出鼓间时间与处理速度的示图。
图14是在就基重被分成两种类型的片材上连续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定时图。
图15是在连续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增加片材间间隔的情况下的定时图。
图16是用于示出用于通过使用控制系统校正曝光开始定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示出用于通过使用控制系统校正曝光开始定时的操作的变更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解释性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需要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配置和各种条件适当地改变。因此,只要没有特定的描述,就并不意在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
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这里,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描述包含中间转印带7的四鼓、全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称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断面图。
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其中多个光扫描设备3和多个感光鼓1a~1d沿中间转印带7直线排列以执行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同时处理的级联式系统。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如下的中间转印系统,在该中间转印系统中,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片材”)P穿过在被施加转印电压的二次转印带9与中间转印带7之间形成的二次转印压合部35,由此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图像形成装置100可执行其中多个片材P被连续传输以通过一个作业在多个片材P上连续形成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连续打印)。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外壳101,外壳101包含四个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分别被配置为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这里,颜色次序不限于此,而颜色可以为K、M、Y和C的次序或M、Y、C和K的次序。附图标记的后缀a、b、c和d分别代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除了显影剂(调色剂)的颜色以外,四个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具有相同的结构,由此,在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需要,否则有时从附图标记中省略后缀a、b、c和d。
可旋转感光鼓(感光部件)1a、1b、1c和1d分别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分Pa~Pd中。带电设备2a、2b、2c和2d、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显影设备4a、4b、4c和4d、一次转印辊5a、5b、5c和5d和清洁设备6a、6b、6c和6d分别沿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被配置在感光鼓1的周边。根据本实施例,多个光扫描设备3分别被配置于多个图像形成部分P中。各光扫描设备3基于图像数据向相应的感光鼓1发射激光(以下,称为“光束”)。但是,光扫描设备3可由被配置为向多个感光鼓1发射多个光束的光扫描设备替代。作为替代地,作为被配置为将感光鼓1曝光的曝光单元,可以使用具有在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上直线排列且被配置为基于用于曝光感光鼓1的图像数据来发光的多个发光元件的LED头,而不使用光扫描设备3。
带电设备2被配置为分别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光扫描设备3被配置为用基于图像数据调制的光束照射感光鼓1的均匀带电表面,以分别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设备4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各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来显影静电潜像以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辊5被配置为依次执行将感光鼓1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从而使得调色剂图像相互重叠。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设备6被去除,并且感光鼓1为下次的图像做好准备。
根据本实施例,多个图像形成部分Pa~Pd水平直线排列。具有弹性层的环形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部件)7被配置在水平直线排列的感光鼓1a~1d下面。弹性层可由弹性橡胶形成。中间转印带7围绕张力辊30、二次转印内部对向辊31和驱动辊8被拉伸。在多个感光鼓1a、1b、1c和1d上形成的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5a、5b、5c和5d被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以相互重叠。
含有聚酰亚胺的环形二次转印带(二次转印部件)9被配置为能够进入或脱离与中间转印带7的接触。二次转印带9围绕包含驱动辊32的多个辊被拉伸。根据本实施例,二次转印带9被用作二次转印部件。但是,作为二次转印部件,可以使用由环氧氯丙烷和NBR的混合物形成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带9和中间转印带7在其间形成二次转印压合部(二次转印部分)35。
片材P被容纳在片材馈送盒11中。片材馈送辊25中的每一个被配置为将片材P逐个从相应的片材馈送盒11馈送到重合调整部分12。重合调整部分(传输部分)12被配置为校正片材P的倾斜,以及在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定时处将取向被校正的片材P传输到二次转印压合部35。被布置在重合调整部分12的下游侧且用作检测单元的片材传感器19被配置为检测将从重合调整部分12向二次转印压合部35传输的片材P。在自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片材P起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片材P到达二次转印压合部35。二次转印带9被配置为将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穿过二次转印压合部35的片材P上。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10在面向驱动辊8的位置处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7的附近。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10被配置为回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而未被转印到片材P上的调色剂。
其上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通过传输带13被传输。传输带13通过驱动马达(未示出)被驱动。片材P被传输到被布置在传输带13的下游的定影设备14,并且片材P在定影设备14中被施加热和压力,以在片材P上形成全色图像。其上形成了图像的片材P被输送到被布置在外壳101的外面的输送托盘15上。如上所述,在多个感光鼓1上形成的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可旋转的中间转印带7上相互重叠,以在片材P上形成全色图像。
(光扫描设备)
图2是用于示出光扫描设备3a和感光鼓1a的示意图。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分别被布置在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中。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描述光扫描设备3a,并且省略光扫描设备3b、3c和3d的描述。光扫描设备3a包含半导体激光器201、准直透镜202、光阑203、射束分离器204、光电二极管205和柱形透镜206。光扫描设备3a还包括旋转多面镜207、fθ透镜208、反射镜209和射束检测器210(以下,简写为“BD 210”)。
半导体激光器201(激光源)被配置为基于图像数据发射激光(光束)。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设备3a包括作为半导体激光器201的垂直空腔表面发光激光器(VCSEL)。但是,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边缘发光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201通过激光驱动器212(激光控制单元)被驱动。激光驱动器212被连接到CPU 211和图像处理部分213。当图像形成作业从读取设备300(图1)或例如PC(未示出)中的外部信息终端被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时,CPU 211向激光驱动器212输出发光使能信号。
图像处理部分213被配置为处理包含在待从读取设备300或例如PC(未示出)中的外部信息终端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作业中的图像数据,并且将经处理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到激光驱动器212。激光驱动器212基于从图像处理部分213输出的图像信号(驱动信号)向半导体激光器201供给驱动电流Id。响应来自激光驱动器212的驱动电流Id的供给,半导体激光器201发射光束。
从半导体激光器201发射的光束穿过准直透镜202以变为基本上准直的光束。由已穿过准直透镜202的光束形成的斑点通过光阑203被整形。已穿过光阑203的光束入射到用作射束分离单元的射束分离器204。已入射到射束分离器204的光束分离成被射束分离器204反射的第一光束(反射激光)和透过射束分离器204的第二光束(透过激光)。
第一光束入射到用作光接收单元的光电二极管205。相反,第二光束穿过柱形透镜206以入射到用作偏转单元的旋转多面镜207(多面镜)的反射表面。旋转多面镜207通过马达214被驱动以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已穿过柱形透镜206的第二光束通过被驱动以旋转的旋转多面镜207的反射表面被偏转,由此使得能够在箭头B的方向上在图2所示的感光鼓1a上进行扫描。通过旋转多面镜207偏转的第二光束穿过fθ透镜208并且被反射镜209反射以被引导到感光鼓1a上。
被旋转多面镜207偏转的第二光束入射到BD 210。响应第二光束的接收,BD 210产生BD信号(以下,称为“同步信号Ssyn”)。由BD 210产生的同步信号被传送到图2所示的CPU211。CPU 211基于同步信号Ssyn管理各种控制处理中的每一个的执行定时。同步信号Ssyn是用于固定各扫描操作中的图像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写入开始位置的、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同步信号。并且,CPU 211使用同步信号Ssyn以执行旋转多面镜207的马达214的旋转相位控制和旋转速度控制。将在后面描述旋转相位控制。
(控制系统)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壳101包含控制系统200。图3是用于示出控制系统200的示图。控制系统200包含主体引擎部分110和设备控制器部分120。主体引擎部分110包含构成引擎部分的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和被配置为对图像形成部分Pa、Pb、Pc和Pd中的图像形成处理(例如,片材馈送处理)执行控制的CPU 211。设备控制器部分120包含RAM(存储装置)121。RAM 121被配置为存储由片材传感器19和将在后面描述的本位(homepositions)传感器34检测的数据和由用户指定的介质信息。
(中间转印带和二次转印带)
图4是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带9的透视图。本位密封33被施加到中间转印带7的内周表面的后侧。本位传感器(以下,简称为“传感器”)34被布置在围绕三个辊被拉伸的中间转印带7的内侧的使得传感器34能够检测本位密封33的位置处。传感器34是如下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其被配置为用光照射围绕三个辊被拉伸的中间转印带7的内侧表面(与其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相对的后表面)并且接收被中间转印带7的内侧表面和施加到内侧表面的本位密封33反射的光。传感器34用作被配置为检测本位密封33以检测中间转印带7完成一圈所需要的时间段(预定时间段Tm)的整圈检测单元。
片材P被压合于在中间转印带7与二次转印带9之间形成的二次转印压合部35中并且通过其被传输。当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二次转印带9的旋转速度会波动。在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带9通过同一驱动源旋转的情况下,在二次转印带9中出现的旋转速度的波动会影响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速度以导致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速度的波动。出现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速度的波动导致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方向(副扫描方向)上的图像上的颜色重合失调。
因此,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源和二次转印带9的驱动源被相互独立地设置,以单独地设定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速度和二次转印带9的旋转速度。如图4所示,驱动马达(驱动源)21旋转驱动辊8以导致中间转印带7在由箭头R1所示的方向上旋转。与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马达21分开的驱动马达(驱动源)22旋转驱动辊32以导致二次转印带9在由箭头R2所示的方向上旋转。
根据本实施例,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第一速度)Vb的设定值与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第二速度)V2tr的设定值不同。从转印性能的观点看,在二次转印压合部35中,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与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V2tr之间设置预定速度差。根据本实施例,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比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V2tr高(Vb>V2tr)。
(颜色重合校正)
颜色重合校正是用于定位多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而使得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正确地相互重叠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校正。在其中在中间转印带7与二次转印带9之间存在表面速度差的状态下执行颜色重合校正,以防止出现颜色重合失调。图5是用于示出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的重合斑块23a、23b、23c和23d(用于图像位置检测的图案图像)的示图。在满足执行颜色重合校正的预定条件之后,执行颜色重合失调检测控制。例如,预定条件包含:在接通图像形成装置之后但在形成第一图像之前;当在连续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形成预定数量的图像时;当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超过设定的波动量时。在颜色重合失调检测中,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作为图5所示的试验图像的重合斑块23a、23b、23c和23d。带上图像位置检测单元28(图1)被配置为检测中间转印带7上的重合斑块23a、23b、23c和23d的位置。然后,当要形成图像时,感光鼓1上的图像写入位置基于带上图像位置检测单元28中的检测结果被校正。除了不传输片材P以外,在与实际的图像形成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执行颜色重合失调检测。图像形成条件包含例如转印电压、中间转印带7与二次转印带9之间的表面速度差和通过二次转印带9施加到中间转印带7的加压力。
当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带9需要用于传输片材P的力。与片材P已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前相比,在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后作用到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带9上的负载扭矩增大更多。特别是当片材P是厚片材、具有高的刚度的片材或者具有大基重的片材时,在片材P已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后作用到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带9上的负载扭矩增大。当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前后的负载扭矩的波动增大时,驱动马达21的旋转速度和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之间的对应关系与驱动马达22的旋转速度和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V2tr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能丧失。即使在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与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V2tr之间存在差异的状态下,驱动传送系统中的速度与带表面速度(Vb、V2tr)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分别可能不被满足。
具体而言,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带9分别在被施加预定的张力且以给定的接触角围绕驱动辊8和驱动辊32被拉伸的状态下旋转。当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扭矩增大时,对抗中间转印带7的内周表面与驱动辊8之间的静摩擦力,在中间转印带7的内周表面与驱动辊8之间出现滑动。并且,当二次转印带9的驱动扭矩增大时,对抗二次转印带9的内周表面与驱动辊32之间的静摩擦力,在二次转印带9的内周表面与驱动辊32之间出现滑动,。滑动破坏中间转印带7或二次转印带9的驱动传送系统中的速度与带表面速度(Vb或V2tr)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中间转印带7或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Vb或V2tr不稳定,而是明显波动。作为结果,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变得与颜色重合失调检测时的表面速度Vb不同,导致即使当通过使用颜色重合失调检测结果形成图像时也出现颜色重合失调,由此导致图像质量的劣化。并且,颜色重合失调量根据片材P的纸类型(材料)改变。
图6A和图6B分别是用于表示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的驱动马达21和22的扭矩波动的曲线图。图6A是用于表示具有128g/m2的基重的A3尺寸片材P经受连续图像形成时、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辊8的驱动马达21和二次转印带9的驱动辊32的驱动马达22的扭矩波动的曲线图。图6B是用于表示具有350g/m2的基重的A3尺寸片材P经受连续图像形成时、驱动马达21和22的扭矩波动的曲线图。在图6A和图6B中示出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比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V2tr高(Vb>V2tr)的情况下的扭矩波动测量结果。在于中间转印带7与二次转印带9之间设置表面速度差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即使当具有小的基重(128g/m2)的片材P(第二类型记录介质)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也不在中间转印带7中出现扭矩波动。相反,如图6B所示,当具有大的基重(350g/m2)的片材P(第一类型记录介质)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在中间转印带7中出现大的扭矩波动。
图7A和图7B分别是用于表示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的五个片材P上的位置处的Y与K之间的颜色重合失调量的曲线图。图7A是用于表示在具有128g/m2的基重的五个A3尺寸片材上进行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片材P上的位置(片材P的从前端部分起的位置)处的Y与K之间的颜色重合失调量(关于Y图像的K图像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的曲线图。图7B是用于表示在具有350g/m2的基重的五个A3尺寸片材上进行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片材P上的位置处的Y与K之间的颜色重合失调量的示图。在图7A和图7B中表示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比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V2tr高(Vb>V2tr)的状态下在第一到第五片材P上连续形成的图像中的Y与K之间的颜色重合失调量的测量结果。这里,在纵轴上,片材P上的K图像关于Y图像在片材P的后端侧具有颜色重合失调的情况被视为正。根据本实施例,当第一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一次转印辊5a、5b、5c和5d已分别完成将第三片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
从图7A可以看出,在具有小的基重(128g/m2)的片材P在其中中间转印带7与二次转印带9之间存在表面速度差的状态下经受连续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第四片材及其随后的片材中的颜色重合失调量与第一片材中的颜色重合失调量一样小。相反,从图7B可以看出,在具有大的基重(350g/m2)的片材P在其中中间转印带7与二次转印带9之间存在表面速度差的状态下经受连续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第四片材及其随后的片材中的颜色重合失调量比第一到第三片材中的颜色重合失调量大。这是由于,当具有大的基重(350g/m2)的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如图6B所示,在被配置为驱动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马达21中出现大的扭矩波动,由此减小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
图8是用于表示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的十个片材P上的位置处的Y与K之间的颜色重合失调量的曲线图。在图8中表示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的具有350g/m2的基重的十个A3尺寸片材P上的位置处的Y与K之间的颜色重合失调量的测量结果。通过使其间强制设置大的片材间间隔的第三片材P与第三四片材P通过,来获得这些测量结果。如从图8可以看出的那样,在强制增大(延长)第三片材P与第四片材P之间的片材间间隔的情况下,第七片材上的颜色重合失调量与第一片材上的颜色重合失调量一样小。在第三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前,已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第六片材的图像,因此,由于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的第一到第三片材P的影响,第四到第六片材的图像具有大的颜色重合失调量。但是,在第三片材P已穿过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后,被配置为驱动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马达21的扭矩波动减小,并且,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返回到第一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前的设定值。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保持在设定值,直到第四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为止。因此,自第三片材P穿过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后到第四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前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的第七到第九片材的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量与第一到第三片材的图像的颜色重合失调量一样小。然后,当第四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在被配置为驱动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马达21中出现大的扭矩波动,由此减小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然后,由于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的第四片材P的影响,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的第十片材的图像具有大的颜色重合失调量。
以下,在其中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与二次转印带9的表面速度V2tr之间存在差异的状态下的连续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描述如下的方法,该方法不管片材P的类型和通过状态如何,都减少颜色重合失调量。
(其中连续通过具有给定的基重的片材的单个作业的情况)
图9是在具有给定的基重的片材P上连续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定时图。连续通过具有给定的基重(例如,350g/m2)的A3尺寸片材P的单个作业中的自片材通过开始起的片材传感器19和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的操作被表示在图9中。
首先,用户指定待通过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介质信息包括片材P的基重、厚度、刚度或表面状态中的至少一个。虽然在实施例中描述基重,但是实施例还可被应用于厚度、刚度和表面状态。当片材通过开始时,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开始在感光鼓1a、1b、1c和1d上写入静电潜像(以下,有时称为“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a开始在感光鼓(第一感光部件)1a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鼓间时间(第一时间段)Ta之后,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第二感光部件)1b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这里使用的鼓间时间Ta是通过将相邻的感光鼓1a与1b之间的水平距离(以下,称为“鼓间距离”)L除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获得的时间段。根据本实施例,处理速度是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前的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第一速度)Vb的设定值。处理速度可根据介质信息改变。
根据本实施例,感光鼓1b和1c之间的鼓间距离与感光鼓1c和1d之间的鼓间距离也与感光鼓1a与1b之间的鼓间距离L相同。因此,在自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鼓间时间Ta之后,光扫描设备3c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c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鼓间时间Ta之后,光扫描设备3d开始在感光鼓1d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换句话说,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被设定为以鼓间时间(第一时间段)Ta的间隔依次开始在感光鼓1a、1b、1c和1d上写入静电潜像。
然后,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二片材的图像。随后,光扫描设备3重复上述的操作,以在感光鼓1上写入图像,直到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一片材P为止。
通过相应的片材馈送辊25从片材馈送盒11中的一个馈送各片材P,并且,在重合调整部分12中调整片材P的姿势。在与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的第一片材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定时,从重合调整部分12向着二次转印压合部35传输第一片材P。当被布置在重合调整部分12的下游侧的片材传感器19在连续图像形成操作期间检测到片材P时,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改变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中的写入开始定时。关于被配置为旋转被布置在光扫描设备3a中的旋转多面镜207的马达214,通过被配置为旋转被布置在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中的旋转多面镜207的马达214的旋转相位控制,分别改变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中的写入开始定时。在后面描述马达214的旋转相位控制。
在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一片材P之前,与多个图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根据本实施例,在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一片材P之前,与三个图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写入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的多个调色剂图像中的最后调色剂图像对应的第三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了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此时,在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一片材P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
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段(第一附加时间)Tb1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b已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段(第二附加时间)Tb2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c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c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段(第三附加时间)Tb3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d开始在感光鼓1d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
换句话说,设定被校正,使得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以包含鼓间时间Ta和预定时间段Tb1、Tb2或Tb3的时间段(第二时间段)Te的间隔来依次开始在感光鼓1a、1b、1c和1d上写入静电潜像。包含鼓间时间Ta和预定时间段Tb1、Tb2或Tb3的时间间隔Te比鼓间时间(第一时间段)Ta大。换句话说,进行校正,使得比初始设定定时更多地延迟感光鼓1的曝光开始定时。预定时间段Tb1、Tb2或Tb3根据关于片材P的介质信息被设定。
然后,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五片材的图像。随后,在已经过分别包含鼓间时间Ta和预定时间段Tb1、Tb2或Tb3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b、3c和3d重复上述的用于在感光鼓1上写入图像的操作,直到作业的结束为止。
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可被设定为相同的值或者可被单独地设定。根据本实施例,在通过具有小于128g/m2的基重的片材的情况下,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中的写入开始定时的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被设定为满足Tb1=Tb2=Tb3=0(初始值)。
(旋转相位控制)
现在描述用于改变由光扫描设备3b、3c和3d进行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写入的定时的旋转相位控制。根据本实施例,旋转多面镜207的旋转相位被调整,以偏移感光鼓1上的光束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图10A和图10B是旋转多面镜207的旋转相位控制的说明图。为了解释,仅在图10A和图10B中示出用于黄色的光扫描设备3a的BD 210a的同步信号Ssyna和用于品红色的光扫描设备3b的BD 210b的同步信号Ssynb。旋转多面镜207具有五个反射表面,同步信号Ssyn-A、Ssyn-B、Ssyn-C、Ssyn-D和Ssyn-E与相应的反射表面对应。
当旋转多面镜207以预定旋转速度旋转时,BD 210以预定的周期TP输出同步信号Ssyn。在图10A中示出与以鼓间时间Ta对应的相位差△T旋转旋转多面镜207a和207b期间的同步信号Ssyna和Ssynb。为了使用于品红色的光扫描设备3b中的写入开始定时延迟预定时间段Tb1,如图10B所示,旋转多面镜207a与207b之间的相位差被调整为△T+Tb1。因此,CPU211b执行马达214b的旋转相位控制,使得旋转多面镜207b的马达214b的旋转速度一度减小并然后增大,以在预定的旋转速度处具有相位差△T+Tb1。通过光扫描设备3b进行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写入的定时可偏移Tb1。
马达214c和214d的旋转相位控制也与马达214b相同,并因此省略其描述。当不形成图像时(在非图像形成期间),执行马达214的旋转相位控制。根据本实施例,在第三片材P上的图像形成之后但在第四片材P上的图像形成之前,执行马达214的旋转相位控制。
根据本实施例,旋转多面镜207的马达214的旋转相位被控制,以校正通过光扫描设备3进行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写入的定时。但是,反射镜209的角度可被调整,以校正写入开始定时。作为替代地,在写入开始定时的偏移量大的情况下,可在不调整旋转相位的情况下改变旋转多面镜207的反射表面。作为另一替代地,在被配置为同时偏转由半导体激光器201发射的多个光束的光扫描设备3的情况下,半导体激光器201中的多个发光点处的发光定时可被调整。
(同步信号Ssyn的相位关系)
下面,描述图9所示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同步信号Ssyn的相位关系。图11A和图11B分别是用于示出同步信号Ssyn的相位关系的示图。图11A是用于示出写入第一到第三片材的图像时的同步信号Ssyn的相位关系的示图。图11B是用于示出写入第四片材及其随后的片材的图像时的同步信号Ssyn的相位关系的示图。从用于黄色的光扫描设备3b中的BD 210a输出同步信号Ssyna。从用于品红色的光扫描设备3b中的BD 210b输出同步信号Ssynb。从用于青色的光扫描设备3c中的BD 210c输出同步信号Ssync。从用于黑色的光扫描设备3d中的BD 210d输出同步信号Ssynd。
在开始如图11A所示的那样写入第一到第三片材的图像时,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以鼓间时间Ta的间隔依次开始在感光鼓1a、1b、1c和1d上写入静电潜像。换句话说,感光鼓1a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Ystart与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之间的差异是鼓间时间Ta。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与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之间的差异也是鼓间时间Ta。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与感光鼓1d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Kstart之间的差异也是鼓间时间Ta。鼓间时间Ta依赖于各感光鼓之间的距离、处理速度和颜色重合失调的校正量。
在开始如图11B所示的那样写入第四片材及其随后的片材的图像时,感光鼓1a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Ystart与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之间的差异是鼓间时间Ta+预定时间段Tb1。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与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之间的差异是鼓间时间Ta+预定时间段Tb2。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与感光鼓1d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Kstart之间的差异是鼓间时间Ta+预定时间段Tb3。
(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的计算方法)
下面,描述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的计算方法。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根据介质信息被设定。介质信息包含片材P的基重、厚度、刚度或表面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图12A、图12B和图12C中的每一个是包括介质信息和预定时间段Tb0、Tb1、Tb2和Tb3的查找表。图12A、图12B和图12C的查找表被存储在RAM 121中。预定时间段Tb0是用于根据介质信息延迟感光鼓1a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Ystart的延迟时间。预定时间段Tb1是用于根据介质信息延迟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的延迟时间。预定时间段Tb2是用于根据介质信息延迟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的延迟时间。预定时间段Tb3是用于根据介质信息延迟感光鼓1d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Kstart的延迟时间。
根据本实施例,不管介质信息如何,预定时间段Tb0都被设定为0(零)。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2A、图12B和图12C所示,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根据介质信息被设定。在片材P的基重等于或小于预定值128g/m2的情况下,由于当具有等于或小于预定值128g/m2的基重的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不在中间转印带7中出现扭矩波动,因此,预定时间段Tb0、Tb1、Tb2和Tb3为0(零)。但是,当具有超过预定值128g/m2的基重的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时,在中间转印带7中出现扭矩波动。因此,作为延迟时间的预定时间段Tb0、Tb1、Tb2和Tb3被设定。在基重大于预定值128g/m2的情况下,对于片材P的较大的基重,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被设定为较大。在相同的基重时,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具有Tb1<Tb2<Tb3的关系。图12A、图12B和图12C所示的介质信息与预定时间段Tb0、Tb1、Tb2和Tb3之间的关系是例子,并且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图12A中表示关于厚片材的介质信息与预定时间段Tb0、Tb1、Tb2和Tb3之间的关系。在图12B中表示关于单面/双面涂敷片材的介质信息与预定时间段Tb0、Tb1、Tb2和Tb3之间的关系。在图12C中表示关于无光涂敷片材的介质信息与预定时间段Tb0、Tb1、Tb2和Tb3之间的关系。无光涂敷片材是光泽度比涂敷片材小的片材。CPU211根据介质信息基于图12A、图12B和图12C所示的查找表来设定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
(鼓间时间Ta的计算)
下面,描述鼓间时间Ta的计算方法。鼓间时间Ta是通过将鼓间距离L除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获得的时间段。处理速度可根据介质信息被设定。图13是用于示出鼓间时间Ta与处理速度Vb的示图。作为中间转印带7的移动速度的处理速度Vb被设定为450mm/s。相邻的感光鼓1a与1b之间的鼓间距离Lab是由感光鼓1a和一次转印辊5a形成的一次转印部分PTa与由感光鼓1b和一次转印辊5b形成的一次转印部分PTb之间的距离,并且鼓间距离Lab被设定为240mm。相邻的感光鼓1b与1c之间的鼓间距离Lbc是一次转印部分PTb与由感光鼓1c和一次转印辊5c形成的一次转印部分PTc之间的距离,并且鼓间距离Lbc被设定为240mm。相邻的感光鼓1c与1d之间的鼓间距离Lcd是一次转印部分PTc与由感光鼓1d和一次转印辊5d形成的一次转印部分PTd之间的距离,并且鼓间距离Lcd被设定为240mm。鼓间时间Ta由下式确定:
Figure BDA0001064555770000191
根据本实施例,感光鼓1的表面移动速度被设定为448mm/s并且低于处理速度Vb。
(光扫描设备中的写入开始定时的特定例子)
下面,描述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中的写入开始定时的特定例子。在片材P为厚片材2(129~150g/m2)的情况下,基于图12A、图12B和图12C中的查找表,Tb0为0秒,Tb1为5.60×10-6秒,Tb2为8.45×10-6秒,Tb3为1.18×10-5秒。鼓间时间Ta为0.533秒。
第一到第三片材的图像写入的开始如下。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是在自感光鼓1a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Ystart起经过0.533秒的鼓间时间Ta之后。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是在自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起经过0.533秒的鼓间时间Ta之后。感光鼓1d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Kstart是在自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起经过0.533秒的鼓间时间Ta之后。
第四片材及其随后的片材的图像写入开始如下。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是在自感光鼓1a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Ystart起经过0.53300560秒(0.5330秒的鼓间时间Ta+5.60×10-6秒的预定时间段Tb1)之后。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是在自感光鼓1b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Mstart起经过0.53300845秒(0.5330秒的鼓间时间Ta+8.45×10-6秒的预定时间段Tb2)之后。感光鼓1d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Kstart是在自感光鼓1c上的图像写入的开始Cstart起经过0.53301180秒(0.5330秒的鼓间时间Ta+1.18×10-5秒的预定时间段Tb3)之后。
5.60×10-6秒的预定时间段Tb1的延迟就感光鼓1b上的距离而言为2.5μm。8.45×10-6秒的预定时间段Tb2的延迟就感光鼓1c上的距离而言为3.8μm。1.18×10-5秒的预定时间段Tb3的延迟就感光鼓1d上的距离而言为5.3μm。扫描线之间的距离在2400dpi的分辨率处为10.6μm,由此,不是改变旋转多面镜207的反射表面,而是通过马达214的旋转相位控制校正图像写入开始时间段。
(其中连续通过就基重被分成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片材的片材混合作业的情况)
下面,描述使用就基重被分成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片材的片材混合作业。图14是在就基重被分成两种类型的片材P上连续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定时图。在图14中,示出以交替的方式连续通过就基重被分成两种类型(例如,350g/m2和157g/m2)的A3尺寸片材P的片材混合作业中的、从片材开始通过开始的片材传感器19和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两种类型的基重。但是,本实施例也可被应用于三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基重。
首先,用户指定待通过的两种类型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MI1(基重:350g/m2)和介质信息MI2(基重:157g/m2)。在开始片材通过时,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分别开始在感光鼓1a、1b、1c和1d上写入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鼓间时间Ta之后,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b已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鼓间时间Ta之后,光扫描设备3c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c已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鼓间时间Ta之后,光扫描设备3d开始在感光鼓1d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
然后,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二片材的图像。随后,光扫描设备3重复上述的操作以在感光鼓1上写入图像,直到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一片材P为止。
通过相应的片材馈送辊25从片材馈送盒11中的一个馈送各片材P,并且在重合调整部分12中调整片材P的姿势。在与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的第一片材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定时处,从重合调整部分12向着二次转印压合部35传输第一片材P。当被布置在重合调整部分12的下游侧的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片材P时,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MI1和MI2来改变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中的写入开始定时。
在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一片材P之前,多个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根据本实施例,在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一片材P之前,三个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写入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的多个调色剂图像中的最后调色剂图像对应的第三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MI1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b1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b已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MI1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b2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c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c已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MI1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b3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d开始在感光鼓1d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
然后,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四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五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五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MI2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c1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五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b已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五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MI2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c2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c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五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c已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五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MI2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c3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d开始在感光鼓1d上写入第五片材的图像。
在随后的操作中,根据介质信息MI1或MI2的预定时间段Tb1、Tb2或Tb3或预定时间段Tc1、Tc2或Tc3被追加到鼓间时间Ta上。在包含鼓间时间Ta和预定时间段Tb1、Tb2或Tb3或预定时间段Tc1、Tc2或Tc3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中的每一个重复上述用于在感光鼓1上写入图像的操作,直到作业的结束为止。
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可被设定为相同的值或者可被单独地设定。预定时间段Tc1、Tc2和Tc3也可被设定为相同的值或者可被单独地设定。根据本实施例,根据介质信息MI1和MI2基于图12A、图12B和图12C中的查找表来设定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和预定时间段Tc1、Tc2和Tc3。在待通过具有小于129g/m2的基重的片材的情况下,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中的写入开始定时的预定时间段Tb1~Tc3被设定为满足Tb1=Tb2=Tb3=Tc1=Tc2=Tc3=0(初始值)。
(在其中连续通过具有给定的基重的片材的单个作业中增大片材间间隔的情况)
在连续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的给定定时处,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中断操作,可能存在大(长)的片材间间隔。例如,在基于用于在多个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的图像形成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形成图像的累积数、连续形成图像的数量或预定量或更多的环境条件(温度或湿度)来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重合斑块23a、23b、23c和23d(执行校准)。例如,在中间转印带7的整个外周上形成多组重合斑块23a、23b、23c和23d。片材间间隔是自从片材馈送盒11馈送片材(先前片材)P的时间到馈送后续片材P的时间的馈送时间间隔(传输时间间隔)。在待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重合斑块23a、23b、23c和23d的情况下,片材上的图像形成中断。换句话说,相对于片材上的图像形成期间的片材间间隔,在待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重合斑块23a、23b、23c和23d的情况下,片材间间隔增加。可通过被布置在片材馈送辊25的下游的片材检测单元(未示出)来检测片材间间隔。当在片材上连续形成图像时,在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前后,在中间转印带7中出现速度波动。但是,在作为执行校准的结果中断片材上的图像形成以增大片材间间隔的情况下,在重新开始片材上的图像形成之后,再次在片材进入转印压合部前后出现速度波动。因此,当通过执行校准增大片材间间隔时,在重新开始片材上的图像形成之后的最初的几个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没有颜色重合失调,该颜色重合失调是由于进入转印压合部的片材导致的中间转印带7的速度波动导致的。因此,当通过执行校准增大片材间间隔并且重新开始片材上的图像形成时,如果在以与增大片材间间隔之前相同的方式偏移光扫描设备3中的写入开始定时的同时在第一片材进入转印压合部之前形成图像,那么在图像中出现颜色重合失调。
在片材间间隔增大的情况下,还可设想增大或减小中间转印带7的速度。例如,在其中连续地在许多类型的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介质混合作业的情况下,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根据介质类型在片材之间增大或减小。但是,当片材P是小尺寸片材(例如,明信片)时,片材间间隔非常短,由此,即使当速度变化信号被传送到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马达21时,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也可能不能遵循短的片材间间隔。并且,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速度Vb可能不能变为目标值。
然后,根据本实施例,当片材间间隔在连续图像形成操作期间超过预定片材间间隔时,光扫描设备3中的写入开始定时返回到鼓间时间Ta。然后,在后续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压合部35之后,基于其中向鼓间时间Ta追加校正量的时间段,开始光扫描设备3中的写入。
图15是在连续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增大片材间间隔的情况下的定时图。在图15中,示出在连续通过具有给定的基重(例如,350g/m2)的A3尺寸片材P的单个作业中第N片材与第N+1片材之间的片材间间隔等于或大于基准时间段的情况下的片材传感器19和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的操作。
首先,用户指定关于待通过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根据本实施例,描述在连续片材通过期间第N片材P与第N+1片材P之间的片材间间隔等于或大于基准时间段的情况。基准时间段(以下,称为“预定时间段”)Tm大于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Tm>Ts)。根据本实施例,预定时间段Tm被设定为与中间转印带7的一圈对应的时间段(一圈时间)。但是,预定时间段Tm不限于此。通过CPU 211识别在连续片材通过期间第N片材P与第N+1片材P之间的片材间间隔明显增大的状态。例如,在由于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在第N片材P被馈送之后在上侧片材馈送盒11中不存在片材P,所以上侧片材馈送盒11切换到下侧片材馈送盒11时,CPU 211识别第N片材P与第N+1片材P之间的片材间间隔会明显增加。
在开始片材通过时,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在图15所示的定时处开始在感光鼓1a、1b、1c和1d上写入图像。如图15所示,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N-1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N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N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Tb1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N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N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Tb2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c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N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c已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N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Tb3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d开始在感光鼓1d上写入第N片材的图像。
然后,由于第N片材与N+1片材之间的片材间间隔等于或大于预定时间段Tm,因此,根据介质信息的预定时间段(校正量)Tb1、Tb2和Tb3分别被设定为零。光扫描设备3a根据第N+1片材的馈送定时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N+1片材的图像。在光扫描设备3a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N+1片材的图像之后,光扫描设备3b、3c和3d分别在不向其追加预定时间段(校正量)Tb1、Tb2和Tb3的鼓间时间Ta之后开始写入图像(复位机制)。直到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1片材为止,光扫描设备3b、3c和3d分别在不向其追加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的鼓间时间Ta之后在感光鼓1上写入图像。
根据本实施例,在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第N+1片材之前,光扫描设备3开始在感光鼓1上写入第N+3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N+3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片材间间隔对应时间Ts之后,光扫描设备3a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N+4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a已开始在感光鼓1a上写入第N+4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关于片材P的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b1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b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N+4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b已开始在感光鼓1b上写入第N+4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关于片材P的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b2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c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N+4片材的图像。在自光扫描设备3c已开始在感光鼓1c上写入第N+4片材的图像起已经过包含鼓间时间Ta和根据由用户指定的关于片材P的介质信息设定的预定时间段Tb3的时间段之后,光扫描设备3d开始在感光鼓1d上写入第N+4片材的图像。
随后,光扫描设备3b、3c和3d分别在包含鼓间时间Ta和预定时间段(校正量)Tb1、Tb2和Tb3的时间段之后重复用于在感光鼓1上写入图像的操作,直到作业的结束为止。
(曝光开始定时的校正)
图16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曝光开始定时的校正。图16是用于示出用于通过使用控制系统200校正曝光开始定时的操作的流程图。当其上待形成图像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由用户指定时,设备控制器部分120在RAM 121中存储由用户指定的介质信息(步骤S100)。当开始作业(步骤S101)时,CPU 211向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发送图像信号(步骤S102)。光扫描设备3a、3b、3c和3d基于相应的图像信号发送光束,以分别在感光鼓1a、1b、1c和1d上形成第一片材的图像(静电潜像)。在这种情况下,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以鼓间时间Ta的间隔开始写入第一片材的图像。
CPU 211确定片材P是否被片材传感器19检测到(步骤S103)。在片材P还没有被检测到(在步骤S103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211分别将预定时间段(校正量)Tb1、Tb2和Tb3设定为零(步骤S104)。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以鼓间时间Ta的间隔开始写入后续图像。相反,在片材P已被检测到(在步骤S103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211根据存储在RAM 121中的片材P的介质信息来确定片材P的基重是否是预定量或更大(步骤S105)。根据本实施例,预定量被设定为129g/m2,但可被设定为另一值。
在片材P的基重为预定量或更大(在步骤S105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211根据介质信息设定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步骤S106)。光扫描设备3b、3c和3d分别在包含鼓间时间Ta和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的时间段之后开始写入图像。相反,在片材P的基重小于预定量(在步骤S105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211分别将预定时间段(校正量)Tb1、Tb2和Tb3设定为零值(步骤S107)。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以鼓间时间Ta的间隔开始写入图像。
CPU 211用传感器34检测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本位密封33,以检测中间转印带7的一圈时间(即,预定时间段Tm)。CPU 211确定片材间间隔是否为预定时间段Tm或更大(步骤S108)。在片材间间隔为预定时间段Tm或更大(在步骤S108中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104且CPU 211分别将预定时间段(校正量)Tb1、Tb2和Tb3设定为零。光扫描设备3b、3c和3d以鼓间时间Ta的间隔开始写入后续图像。
相反,在片材间间隔小于预定时间段Tm(在步骤S108中为否)的情况下,CPU 211确定是否已完成了作业(步骤S109)。在还没有完成作业(在步骤S109中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105。在预定时间段(校正量)Tb1、Tb2和Tb3待根据片材P的基重和介质信息改变的情况下,预定时间段(校正量)Tb1、Tb2和Tb3改变(步骤S106和S107)。光扫描设备3b、3c和3d分别在包含鼓间时间Ta和改变的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的时间段之后开始写入图像。在已完成作业(在步骤S109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211完成用于校正曝光开始定时的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在其中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带9具有其自身的驱动源以在其间具有表面速度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不管通过片材的片材类型和条件如何,都可减少连续图像形成中的图像颜色重合失调。
(曝光开始定时的校正的变更例)
图17用于描述曝光开始定时的校正的变更例。图17是用于示出用于通过使用控制系统200校正曝光开始定时的操作的变更例。除了图16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5和S107被删除以外,图17的流程图与图16相同。步骤S100~S104与图16中的步骤S100~S104相同,并由此省略它们的描述。在片材P已被检测到(在步骤S103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211基于存储在RAM 121中的图12A、图12B和图12C所示的查找表根据介质信息设定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步骤S106)。光扫描设备3b、3c和3d分别在包含鼓间时间Ta和预定时间段Tb1、Tb2和Tb3的时间段之后开始写入图像。随后的步骤S108和S109与图16中的步骤S108和S109相同,并由此省略它们的描述。并且,在图17所示的变更例中,可实现与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变更方式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含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图像数据对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进行曝光以及用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对通过曝光在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环形转印带,所述环形转印带围绕多个辊被拉伸且被驱动以旋转,其中,第一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和第二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被配置为将环形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进入转印压合部的记录介质上,所述转印压合部在转印单元与环形转印带之间形成,其中,在环形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其处第二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的第二转印部分被布置在其处第一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的第一转印部分与所述转印单元之间;
保持单元,被配置为保持记录介质;
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由保持单元保持的记录介质传输到转印压合部;
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指示用于形成与一个记录介质对应的静电潜像的关于第一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的延迟数据,其中,延迟数据包含:指示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的第一延迟数据;和指示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的第二延迟数据,并且基于第二延迟数据的延迟量大于基于第一延迟数据的延迟量;和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针对与一个记录介质对应的图像形成来关于第一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延迟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其中,在用于在多个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被输入的状态中,控制单元基于第一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直到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包括的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为止,以及在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之后,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其上基于图像形成作业形成图像的所述多个记录介质具有相同的尺寸且在开始基于图像形成作业的图像形成之后第N个记录介质与第N+1个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增大大于对应于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尺寸的时间段的状态中,针对用于在第N+1个和随后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曝光开始定时的控制,控制单元基于第一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直到第N+1个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为止,以及在第N+1个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之后,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转印单元包含旋转部件,
其中,被配置为旋转环形转印带的驱动源与被配置为旋转转印单元的驱动源独立地被设置,并且,
其中,环形转印带的表面速度被设定为与转印单元的表面速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转印单元的表面速度被设定为比环形转印带的表面速度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第一光束;
第一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偏转第一光束使得第一感光部件曝光于第一光束;
第二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第二光束;和
第二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偏转第二光束使得第二感光部件曝光于第二光束,
其中,在控制单元将用于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数据从第一延迟数据切换到第二延迟数据的状态中,控制单元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第一旋转多面镜和第二旋转多面镜的相对旋转相位以及由第一光源发射的第一光束和由第二光源发射的第二光束的发光定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第一光束;
第一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偏转第一光束使得第一感光部件曝光于第一光束;
第二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第二光束;和
第二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偏转第二光束使得第二感光部件曝光于第二光束,
其中,在控制单元将用于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数据从第一延迟数据切换到第二延迟数据的状态中,控制单元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第一旋转多面镜和第二旋转多面镜的相对旋转相位以及由第一光源发射的第一光束和由第二光源发射的第二光束的发光定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环形转印带包含弹性层。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含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图像数据对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进行曝光以及用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对通过曝光在第一感光部件和第二感光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环形转印带,所述环形转印带围绕多个辊被拉伸且被驱动以旋转,其中,第一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和第二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被配置为将环形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进入转印压合部的记录介质上,所述转印压合部在转印单元与环形转印带之间形成,其中,在环形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其处第二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的第二转印部分被布置在其处第一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环形转印带上的第一转印部分与转印单元之间;
保持单元,被配置为保持记录介质;
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将由保持单元保持的记录介质传输到转印压合部;
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指示用于形成与一个记录介质对应的静电潜像的关于第一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的延迟数据,其中,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延迟数据包含:关于第一类型记录介质设定的第一延迟数据和第二延迟数据;和关于类型与第一类型记录介质不同且基重小于第一类型记录介质的第二类型记录介质设定的第三延迟数据,其中,第一延迟数据指示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第二延迟数据指示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基于第二延迟数据的延迟量大于基于第一延迟数据的延迟量,其中第三延迟数据指示关于第一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量;和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针对与一个记录介质对应的图像形成来关于第一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延迟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其中,在用于在多个第一类型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被输入的状态中,控制单元基于第一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直到所述多个第一类型记录介质中所包括的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为止,以及在所述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之后,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其中,在用于在多个第二类型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被输入的状态中,在所述多个第二类型记录介质中的第一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之前和之后,控制单元基于第三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其上基于图像形成作业形成图像的多个记录介质具有相同的尺寸且在开始基于图像形成作业的图像形成之后第N个记录介质与第N+1个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增大大于对应于至少一个记录介质的尺寸的时间段的状态中,针对用于在第N+1个和随后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曝光开始定时的控制,控制单元基于第一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直到第N+1个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为止,以及在第N+1个记录介质进入转印压合部之后,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转印单元包含旋转部件,
其中,被配置为旋转环形转印带的驱动源与被配置为旋转转印单元的驱动源独立地被设置,并且,
其中,环形转印带的表面速度被设定为与转印单元的表面速度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转印单元的表面速度被设定为比环形转印带的表面速度低。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第一光束;
第一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偏转第一光束使得第一感光部件曝光于第一光束;
第二光源,被配置为发射第二光束;和
第二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偏转第二光束使得第二感光部件曝光于第二光束,
其中,在控制单元将用于控制第二感光部件的曝光开始定时的延迟数据从第一延迟数据切换到第二延迟数据的状态中,控制单元基于第二延迟数据控制第一旋转多面镜和第二旋转多面镜的相对旋转相位以及由第一光源发射的第一光束和由第二光源发射的第二光束的发光定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环形转印带包含弹性层。
CN201610615359.9A 2015-07-31 2016-07-2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406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1730 2015-07-31
JP2015151730A JP6579848B2 (ja) 2015-07-31 2015-07-3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6053A CN106406053A (zh) 2017-02-15
CN106406053B true CN106406053B (zh) 2020-04-10

Family

ID=56555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5359.9A Active CN106406053B (zh) 2015-07-31 2016-07-2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65034B2 (zh)
EP (1) EP3128374A1 (zh)
JP (1) JP6579848B2 (zh)
CN (1) CN1064060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0072B2 (ja) * 2017-11-17 2022-0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2896A (zh) * 2008-05-27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86532B2 (ja) 2004-08-20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07872B2 (en) 2005-07-29 2011-03-15 Ricoh Company, Ltd. Imprint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5299772B2 (ja) * 2009-03-02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86524B2 (ja) 2009-05-29 2015-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7142B2 (ja) 2010-08-20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1279B2 (ja) * 2012-11-27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2896A (zh) * 2008-05-27 2009-12-02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28374A1 (en) 2017-02-08
US9665034B2 (en) 2017-05-30
CN106406053A (zh) 2017-02-15
JP2017032743A (ja) 2017-02-09
JP6579848B2 (ja) 2019-09-25
US20170031265A1 (en)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58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oviding side registration
US9027923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258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4193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 using rotary developer
US104666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adjusts color misregistration
JP20100394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4149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0067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046548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294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0605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83112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dentification of reflective surface of rotating polygonal mirror
US947102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JP7135784B2 (ja) 媒体厚検出装置、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51826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program
JP2009168868A (ja) ベルト走行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970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94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6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11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52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70851A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054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7742A (ja) シートセンサ、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5718A (ja)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