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9683A -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59683A
CN106359683A CN201610990184.XA CN201610990184A CN106359683A CN 106359683 A CN106359683 A CN 106359683A CN 201610990184 A CN201610990184 A CN 201610990184A CN 106359683 A CN106359683 A CN 106359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ium camelliae
camelliae sinensis
dried
tea
g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901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利
沈强
谭书德
丁书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ANG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ANG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ANG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ANG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901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596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5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59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包括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在干燥过程中将葡萄籽和茶叶混合,在葡萄籽上多向打孔,第一次干燥时,茶叶和葡萄籽的体积比为2‑4:10,干燥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在12‑15分钟,然后通入2‑3级的弱风,弱风温度在65‑70℃,将葡萄籽和茶叶分离,重新将茶叶与葡萄籽按6‑8:10的体积比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在5‑7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3‑6%,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因氧化而发生变色的程度,对绿茶进行护色保绿。

Description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具有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安心凝神、消暑解毒的功效,是一种绿色的保健饮品。茶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茶中的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该作用主要是通过自身被空气氧化,从而阻止空气氧化与其他物质,绿茶充当该物质的保护剂,对该物质来说,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绿茶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能够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还能够吸收放射性物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而多种茶类中的绿茶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在茶类中较为突出,绿茶是世界消费的主要茶种。
绿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和干燥,加工过程并不复杂,但是,传统加工工艺或微波加热工艺中,经高温杀青、高温理条、高温压扁及高温提香等环节,使得干茶色泽显黄绿色,并且在对茶叶进行干燥时,由于干燥箱内温度较高,茶叶中的水分不断蒸发,而未能及时处理,使茶叶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造成茶叶中的茶多酚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与空气接触而发生酶促氧化,使茶多酚变成茶黄素、茶红素或者茶褐素,致使茶叶色泽由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甚至红褐色,从而造成茶色流失,这个色泽在当今广泛崇尚绿色的消费时代,尚不能令消费者满意,也广被认为是产品档次低端的因子,十分影响绿茶的品质。为此,在确保产品优良特性的基础上,保持干茶的绿色程度,必将成为绿茶加工领域今后发展的方向,也必将成为绿茶生产者所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绿茶加工工艺中,绿茶被空气氧化而导致绿茶变黄的问题,保持绿茶的绿色。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摊放,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摊放于温度为22-25℃,湿度为28%-32%的室内,室内保持光照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每4-5小时翻晾一次,待茶叶含水量降至75%-80%后,收茶;
(2)杀青,采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在150-170℃,时间在12-15分钟,杀青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35%-45%,杀青后的茶叶立即置于通风处散热放凉;
(3)揉捻,将茶叶放置在35-45℃的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在25-30分钟,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20%-25%;
(4)干燥,将葡萄籽和茶叶混合进行干燥,在葡萄籽上多向打孔,第一次干燥时,茶叶和葡萄籽的体积比为2-4:10,干燥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在12-15分钟,然后通入2-3级的弱风,弱风温度在65-70℃,将葡萄籽和茶叶分离;
(5)将第一次干燥后的茶叶再与葡萄籽按6-8:10的体积比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在5-7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3-6%,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将茶叶先进行室内摊放,室内温度为22-25℃,湿度为28%-32%,使茶叶内部与室内环境之间形成适宜的温度差和湿度差,利于茶叶水分的自然蒸发,茶叶含水量降至75%-80%,茶叶失水后,叶体变软,能够减小后续加工过程中对叶体的破坏程度,利于维持叶体的完整度,并且茶叶加工前先散失部分水分,能够提升后续加工效率;将摊放后的茶叶在150-170℃环境下进行杀青,配合适当的杀青时间,使茶叶杀匀、杀透,防止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而使茶叶变糊、变焦,影响茶叶品质,或者是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不能有效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不利于后期加工,杀青完成后,将茶叶立即于通风处散热放凉,防止热气在茶叶间逗留而使茶叶过于熟化,令茶叶丧失更多的水分,而影响后期工艺的进行,杀青后茶叶中的含水量降至35%-45%;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卷曲成型,由于此时茶叶的含水量仅为35%-45%,若揉捻的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会使茶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茶叶易变脆,若此时再进行揉捻,容易破坏茶叶的完整度,若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则会使茶叶成型不稳定,而温度保持在35-45℃,时间在25-30分钟,茶叶的含水量在成型的过程中均匀变化,促进茶叶的成型并稳定茶叶成型后的形状,同时加速茶叶中香气的逸散,提升茶叶的香味;之后将葡萄籽混入茶叶中进行干燥,一方面由于葡萄籽具有比绿茶更强的抗氧化性,当葡萄籽与茶叶共同接触空气时,葡萄籽将与空气率先反应,由此,葡萄籽充当绿茶的保护剂,降低绿茶被氧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利用葡萄籽吸收茶叶中蒸发出来的水,保持茶叶所处环境的干燥度,防止茶叶在闷湿环境下变色,此外,加入葡萄籽还能在茶叶间进行温度传导,利于茶叶间的温度均衡,使茶叶得以全面干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保护茶叶的绿色,有效增强对绿茶的护色作用;对茶叶进行两次不同温度和时长的干燥,以利于茶叶中水分的递进式有效蒸发,有效降低茶叶中的水含量,并利于茶叶中香气的逸出,并且,由于茶叶在进行第一次干燥比进行第二次干燥时,蒸发的水分较多,因此,第一次干燥时,在茶叶中添加的葡萄籽量较第二次添加的多,以利于葡萄籽对水分的充分吸收,保持茶叶的干燥环境;在葡萄籽上多向打孔,一方面通过多个孔来增大葡萄籽的吸水面积,在物理变化下增强葡萄籽的吸水效率,另一方面,多个孔利于葡萄籽内部的抗氧化物质的散发,在化学变化下增强对茶叶的保护作用,并且葡萄籽的吸水作用与抗氧化作用相互分离,葡萄籽吸水后,其抗氧化性能并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始终保持对绿茶的保护作用;在第一次干燥完成后,由于葡萄籽的吸水能力有限,为保持对绿茶的吸水效果,需要更换葡萄籽,此时通入2-3级的弱风,由于茶叶质量较葡萄籽轻,容易被风吹走,而葡萄籽较重,并且葡萄籽表面多向打孔,多个孔之间形成了气流通道,当弱风吹过时,气流直接由葡萄籽的内部穿过,因此葡萄籽的上下方不会形成气压差,葡萄籽不会受到空气浮力,所以葡萄籽此时不会被风吹走,从而实现茶叶与葡萄籽的有效分离;茶叶在干燥完成后,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使茶叶之间残留的水分快速散发,避免高湿环境下茶叶被空气氧化,有效维持绿茶的绿色。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利用葡萄籽充当绿茶的保护剂,降低绿茶在干燥过程中的氧化程度,并通过葡萄籽吸水,使绿茶始终处于干燥环境,从而有效实现了对绿茶的护色作用,并且通过二级干燥工艺,促进茶叶中香气的逸散,提升了茶叶的香味。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干燥步骤中,将葡萄籽多向打孔后,以5-7粒葡萄籽为一个单位放入铁质的空心球中,在空心球上也多向打孔,第一次干燥时,将茶叶与空心球按3-5:10的体积比混合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在90-100℃,干燥时间在10-12分钟,然后用磁铁将空心球吸出,又重新向茶叶中加入新的空心球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茶叶与空心球按7-9:10的体积比混合,干燥温度为30-40℃,干燥时间在3-5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2%-4%,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通过磁铁将空心球的吸出,保证茶叶与空心球的快速有效分离,提升加工效率,并且空心球由铁制成,能够增强对茶叶的热传导作用,从而利于茶叶的充分干燥,并降低能源消耗,使茶叶在更低的温度和更短时间内获得相同的干燥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空心球上的孔的孔径小于0.05mm,葡萄籽的粒径大于0.05mm。如此设置,防止葡萄籽由空心球漏出,而影响茶叶的加工。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干燥步骤中,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过程中,向茶叶通25-30℃的热风。热风流动时,带走茶叶中蒸发出来的水,避免产生高湿环境,保证茶叶处于干燥环境中。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杀青机采用滚筒式杀青机,滚筒式杀青机能够实现茶叶的全面均衡受热,促进茶叶的杀青作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干燥步骤中,不断对茶叶进行搅拌,通过搅拌,一方面使茶叶受热均衡,另一方面使茶叶间的水分快速逸散,防止茶叶在高湿环境下被氧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摊放,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摊放于温度为22℃,湿度为28%的室内,室内保持光照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每4小时翻晾一次,待茶叶含水量降至80%后,收茶;
(2)杀青,采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在150℃,时间在15分钟,杀青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44%,杀青后的茶叶立即置于通风处散热放凉;
(3)揉捻,将茶叶放置在35℃的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在30分钟,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24%;
(4)干燥,将葡萄籽和茶叶混合进行搅拌式干燥,并在干燥时,向茶叶通25℃的热风,在葡萄籽上用细针多向扎孔,第一次干燥时,茶叶和葡萄籽的体积比为4:10,干燥温度为100℃,干燥时间在15分钟,然后通入2级的弱风,弱风温度在65℃,将葡萄籽和茶叶分离;
(5)将第一次干燥后的茶叶再与葡萄籽按8:10的体积比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温度为50℃,干燥时间在7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6%,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实施例2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摊放,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摊放于温度为24℃,湿度为30%的室内,室内保持光照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每4小时翻晾一次,待茶叶含水量降至78%后,收茶;
(2)杀青,采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在160℃,时间在13分钟,杀青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40%,杀青后的茶叶立即置于通风处散热放凉;
(3)揉捻,将茶叶放置在40℃的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在28分钟,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22%;
(4)干燥,将葡萄籽和茶叶混合进行搅拌式干燥,并在干燥时,向茶叶通28℃的热风,在葡萄籽上用细针多向扎孔,第一次干燥时,茶叶和葡萄籽的体积比为3:10,干燥温度为110℃,干燥时间在13分钟,然后通入2级的弱风,弱风温度在68℃,将葡萄籽和茶叶分离;
(5) 将第一次干燥后的茶叶再与葡萄籽按7:10的体积比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温度为60℃,干燥时间在6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4%,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实施例3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摊放,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摊放于温度为25℃,湿度为32%的室内,室内保持光照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每5小时翻晾一次,待茶叶含水量降至80%后,收茶;
(2)杀青,采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在170℃,时间在15分钟,杀青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35%,杀青后的茶叶立即置于通风处散热放凉;
(3)揉捻,将茶叶放置在45℃的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在25分钟,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20%;
(4)干燥,将葡萄籽和茶叶混合进行搅拌式干燥,并在干燥时,向茶叶通30℃的热风,在葡萄籽上用细针多向扎孔,第一次干燥时,茶叶和葡萄籽的体积比为2:10,干燥温度为120℃,干燥时间在12分钟,然后通入3级的弱风,弱风温度在70℃,将葡萄籽和茶叶分离;
(5)将第一次干燥后的茶叶再与葡萄籽按6:10的体积比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温度为70℃,干燥时间在5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3%,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干燥步骤中,将葡萄籽用细针多向打孔后,以5粒葡萄籽为一个单位放入铁质的空心球中,在空心球上也多向打孔,空心球上的孔的孔径为0.01mm,葡萄籽的粒径为0.06mm,第一次干燥时,将茶叶与空心球按5:10的体积比混合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在100℃,干燥时间在10分钟,然后用磁铁将空心球吸出,又重新向茶叶中加入新的空心球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茶叶与空心球按9:10的体积比混合,干燥温度为40℃,干燥时间在3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2%,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干燥步骤中,将葡萄籽用细针多向打孔后,以6粒葡萄籽为一个单位放入铁质的空心球中,在空心球上也多向打孔,空心球上的孔的孔径为0.02mm,葡萄籽的粒径为0.07mm,第一次干燥时,将茶叶与空心球按4:10的体积比混合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在95℃,干燥时间在11分钟,然后用磁铁将空心球吸出,又重新向茶叶中加入新的空心球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茶叶与空心球按8:10的体积比混合,干燥温度为35℃,干燥时间在4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3%,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干燥步骤中,将葡萄籽用细针多向打孔后,以7粒葡萄籽为一个单位放入铁质的空心球中,在空心球上也多向打孔,空心球上的孔的孔径为0.025mm,葡萄籽的粒径为0.08mm,第一次干燥时,将茶叶与空心球按3:10的体积比混合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在90℃,干燥时间在12分钟,然后用磁铁将空心球吸出,又重新向茶叶中加入新的空心球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茶叶与空心球按7:10的体积比混合,干燥温度为30℃,干燥时间在5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4%,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将采用本方案制得的绿茶与传统方法制得的绿茶相比,本方案制得的绿茶具有以下优点:1、在颜色上,干茶翠绿且色泽明亮;2、在香气上,茶叶香味清新自然;3、在外形上,茶叶完整度保持在85%以上,并且茶叶成型匀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摊放,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摊放于温度为22-25℃,湿度为28%-32%的室内,室内保持光照并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每4-5小时翻晾一次,待茶叶含水量降至75%-80%后,收茶;
(2)杀青,用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在150-170℃,时间在12-15分钟,杀青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35%-45%,杀青后的茶叶立即置于通风处散热放凉;
(3)揉捻,将茶叶放置在35-45℃的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在25-30分钟,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20%-25%;
(4)干燥,将葡萄籽和茶叶混合进行干燥,在葡萄籽上多向打孔,第一次干燥时,茶叶和葡萄籽的体积比为2-4:10,干燥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在12-15分钟,然后通入2-3级的弱风,弱风温度在65-70℃,将葡萄籽和茶叶分离;
(5)将第一次干燥后的茶叶再与葡萄籽按6-8:10的体积比混合后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在5-7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3-6%,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步骤中,将葡萄籽多向打孔后,以5-7粒葡萄籽为一个单位放入铁质的空心球中,在空心球上也多向打孔,第一次干燥时,将茶叶与空心球按3-5:10的体积比混合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在90-100℃,干燥时间在10-12分钟,然后用磁铁将空心球吸出,又重新向茶叶中加入另外的空心球进行第二次干燥,第二次干燥时,茶叶与空心球按7-9:10的体积比混合,干燥温度为30-40℃,干燥时间在3-5分钟,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降至2%-4%,干燥后的茶叶立即于阴凉干燥且通风处摊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球上的孔的孔径小于0.05mm,葡萄籽的粒径大于0.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步骤中,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过程中,向茶叶通25-30℃的热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机采用滚筒式杀青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步骤中,不断对茶叶进行搅拌。
CN201610990184.XA 2016-11-10 2016-11-10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63596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0184.XA CN106359683A (zh) 2016-11-10 2016-11-10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90184.XA CN106359683A (zh) 2016-11-10 2016-11-10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59683A true CN106359683A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93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0184.XA Pending CN106359683A (zh) 2016-11-10 2016-11-10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596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2209A (zh) * 2018-05-24 2018-08-17 道真自治县宏福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功夫绿茶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86A (zh) * 1989-03-21 1990-10-03 浙江农业大学 茶叶加工品质化学调控技术
CN102100264A (zh) * 2011-04-09 2011-06-2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绿茶加工保绿的方法
CN104222346A (zh) * 2014-10-10 2014-12-24 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扁形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78A (zh) * 2014-11-19 2015-03-25 广德徽白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绿茶生产工艺
CN104938658A (zh) * 2014-12-08 2015-09-30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 一种制作高绿绿茶的工艺
CN105685266A (zh) * 2014-11-24 2016-06-22 双牌绿香源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卷曲形绿茶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86A (zh) * 1989-03-21 1990-10-03 浙江农业大学 茶叶加工品质化学调控技术
CN102100264A (zh) * 2011-04-09 2011-06-2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绿茶加工保绿的方法
CN104222346A (zh) * 2014-10-10 2014-12-24 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扁形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78A (zh) * 2014-11-19 2015-03-25 广德徽白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绿茶生产工艺
CN105685266A (zh) * 2014-11-24 2016-06-22 双牌绿香源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卷曲形绿茶加工方法
CN104938658A (zh) * 2014-12-08 2015-09-30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 一种制作高绿绿茶的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宣恩贡茶编纂委员会: "《宣恩贡茶》", 31 October 2016, 长江文艺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2209A (zh) * 2018-05-24 2018-08-17 道真自治县宏福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功夫绿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2847B (zh) 一种勾青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4304524B (zh) 一种乌龙茶的生产工艺
CN103609769B (zh) 蓝莓香型绿茶和蓝莓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961664A (zh) 一种绿茶加工工艺
CN106720527A (zh) 一种浓香型绿茶茶叶的烘焙干燥方法
CN106135554A (zh) 一种沉香茶的制备方法
CN107125339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7712200A (zh) 金银花茶制备工艺
CN105166101A (zh) 碧螺春茶的加工方法
CN106578150A (zh) 一种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05546A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CN103392837B (zh) 翠芽的制备方法
CN205492392U (zh)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茶叶杀青机
CN106359683A (zh) 绿茶保绿的加工方法
KR20130078082A (ko) 구절초를 함유한 국화차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제조된 국화차
CN106615301A (zh) 一种超微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05166100A (zh) 龙井茶的加工方法
CN108450586A (zh) 一种单品种石斛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4222333B (zh) 石阡苔茶品种工夫红茶制作工艺
CN104585361A (zh) 一种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CN102986996B (zh) 菊花茶的隔离加湿微波加工方法
CN107114499A (zh) 一种幽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7432337A (zh) 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44915B (zh) 一种奶香型绿茶的制作方法
CN103416498A (zh) 一种杀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