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7052B -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7052B
CN106347052B CN201610973748.9A CN201610973748A CN106347052B CN 106347052 B CN106347052 B CN 106347052B CN 201610973748 A CN201610973748 A CN 201610973748A CN 106347052 B CN106347052 B CN 106347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uspension system
arm assembly
block assembly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37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47052A (zh
Inventor
张宁
王黎明
郭超
王瑞林
吴保玉
闫世明
郭国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737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47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7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7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7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7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4Buffer means for limiting movement of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5Stops limiting tra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悬架系统,包括后轴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后纵臂总成、后前束臂总成,后弹簧总成、后缓冲块总成及后限位块总成,所述后弹簧总成的一端与车身相连,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所述后缓冲块总成设置于所述后弹簧总成内,所述后缓冲块总成的一端与车身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相对应,所述后限位块总成的一端设置于车身上,另一端与后上摆臂总成、下摆臂总成、后轴节总成或后纵臂总成相对应,使该后悬架系统能够具有三级变刚度缓冲纤维支撑系统,该后悬架系统能够在保证车辆舒适性的同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使后悬架系统能够适应于载重量较大的车辆及较为极限的路况。

Description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身构造领域,尤其是一种后悬架系统、该后悬架系统的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后悬架系统设计是底盘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悬架系统不但影响底盘操稳及舒适性,同时也影响车身结构设计。现有技术中,后悬架系统一般包括后轴节、上摆臂总成、下摆臂总成、前束臂总成、后纵臂总成、稳定杆总成、弹簧总成计减震器总成,弹簧总成的一端设置于下摆臂总成上,另一端与车身纵梁相连。弹簧总成一般包括弹簧及缓冲块,缓冲块设置于弹簧内部,并与后纵梁相连。当车辆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车身压缩弹簧,在弹簧压缩量较大时,缓冲块会与下摆臂总成接触,然而,现有技术中,缓冲块一般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该材料有刚度平顺化的特点,虽然有利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提升,但其承载能力较弱,当车身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时,在悬架形成前段,缓冲块能够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但是在悬架形成末段,缓冲块就会因较大的压力而发生损坏,因此,缓冲块的耐久性能较差,寿命小,降低车辆的安全性能,不能适用于载重量较大的车型及较为极限的路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悬架系统、该后悬架系统的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该后悬架系统能够在保证车辆舒适性的同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使后悬架系统能够适应于载重量较大的车辆及较为极限的路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悬架系统,包括后轴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后前束臂总成及后纵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及后前束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且各自另一端均与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车身相连,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由后弹簧总成、后缓冲块总成及后限位块总成构成的三级变刚度缓冲限位支撑系统;所述后弹簧总成的上端与车身相连,下端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所述后缓冲块总成设置于所述后弹簧总成内且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跳路线上,所述后缓冲块总成的上端与车身相连,下端为缓冲块自由端,缓冲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形成缓冲间距;所述后限位块总成的上端设置于车身上,下端为限位块自由端;且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之间形成限位间距;或者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形成限位间距;或者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轴节总成之间形成限位间距;或者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纵臂总成之间形成限位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后弹簧总成、后缓冲块总成及后限位块总成的轴线均为自上而下逐渐向所述后轴节总成所在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弹簧总成、后缓冲块总成及后限位块总成的轴线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后上摆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及所述后前束臂总成均通过偏心螺栓及衬套与副车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间距与限位间距的设置使后悬架系统在整个悬挂行程中,所述后缓冲块总成先于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与对应的所述后悬架系统的上跳元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后缓冲块总成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后缓冲块总成,所述后弹簧总成为钢材制成的后弹簧总成,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后限位块总成。
进一步地,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上与所述限位块自由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块自由端配合限位的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于所述限位块自由端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向下弯曲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后弹簧总成与轴节总成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后悬架的缓冲方法,该方法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后悬架系统,所述缓冲方法为一种三级变刚度缓冲方法,并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中,
首先所述后弹簧总成被压缩,所述后弹簧总成对所述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一级缓冲;
然后,随着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加大,所述后缓冲块总成被压缩,所述后弹簧总成与所述后缓冲块总成共同对所述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二级缓冲;
最后,随着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进一步加大,所述后限位块总成被压缩,所述后弹簧总成、所述后缓冲块总成及所述后限位块总成共同对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三级缓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后悬架系统。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添加后限位块总成,并使后限位块总成独立于后弹簧总成之外,后限位块总成、后弹簧总成及后缓冲块总成的联合使用,在保证车辆舒适性的同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使后悬架系统能够适应于载重量较大的车辆及较为极限的路况。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悬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后悬架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后上摆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的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该后悬架系统能够在保证车辆舒适性的同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使后悬架系统能够适应于载重量较大的车辆及较为极限的路况。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悬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后悬架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后悬架系统包括后轴节总成11、后下摆臂总成12、后减震器总成13、后上摆臂总成14、后纵臂总成15、后前束臂总成16、后稳定杆总成17、后弹簧总成181、后缓冲块总成182及后限位块总成183。
后下摆臂总成12、后上摆臂总成14及后前束臂总成16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与后轴节总成11及副车架相连,后减震器总成13的一端与后轴节总成11相连,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车身相连,后纵臂总成15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后轴节总成11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车身相连,后稳定杆总成17通过稳定杆拉杆171设置于后下摆臂总成12上,后弹簧总成181、后缓冲块总成182及后限位块总成183共同构成三级变刚度缓冲限位支撑系统,其中,后弹簧总成181的上端与车身相连,下端安装在后下摆臂总成12上,后缓冲块总成182设置于后弹簧总成181内,且位于后下摆臂总成12上跳路线上,后缓冲块总成182的上端与车身相连,下端为缓冲块自由端,缓冲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后下摆臂总成12之间形成缓冲间距,后限位块总成183的上端设置于车身上,下端为限位块自由端,且限位块总成183位于后上摆臂总成14的上跳路线上,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后上摆臂总成14之间形成间距,或者后限位块总成位于后下摆臂总成12的上跳路线上,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后下摆臂总成12之间形成限位间距;或者后限位块总成183位于后轴节总成11的上跳路线上,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后轴节总成11之间形成限位间距;或者后限位块总成183位于后纵臂总成15的上跳路线上,限位块自由端与后纵臂总成15之间形成限位间距。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缓冲间距与限位间距的设置使后悬架系统在整个悬挂行程中,后缓冲块182先于后限位块183与对应的后悬架系统的上跳元件接触。在本发明中,在后悬架上跳形成的前段,后下摆臂总成12压迫后弹簧总成181变形,后弹簧总成181对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一级缓冲;在悬架行程的中段,后弹簧总成182继续被压缩,后下摆臂总成12开始压迫缓冲块自由端,此时,后弹簧总成181及后缓冲块总成182共同组成一个变刚度缓冲系统,二者共同对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二级缓冲;在悬挂行程的末段,随着后弹簧总成181及后缓冲块总成182进一步被压缩,后限位块总成183上的限位块自由端开始与其对应的元件接触,此时,后弹簧总成181、后缓冲块总成182及后限位块总成183共同组成了一个变刚度缓冲系统,三者共同对后悬架系统提供支撑力,阻止车轮上跳,三者共同对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三级缓冲。即三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刚度逐渐增大的三级变刚度缓冲限位支撑系统。后缓冲块总成182与后限位块总成183同时承担压力,避免了由于后缓冲块总成182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发生损坏的问题,即本发明通过添加后限位块总成183,并使后限位块总成183独立于后弹簧总成181之外,后限位块总成183、后弹簧总成181及后缓冲块总成182的联合使用,在保证车辆舒适性的同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使后悬架系统能够适应于载重量较大的车辆及较为极限的路况。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后缓冲块总成182可以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后缓冲块总成,后弹簧总成181可以为钢材制成的后弹簧总成,为了使后限位块总成183具有刚度大、受力性变小的特点,以承受轮跳的极限冲击力,后限位块总成183可以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后限位块总成。
图3为图1中后上摆臂总成1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后限位块总成183位于后下摆臂总成14的上跳路线上,即限位块自由端与后上摆臂总成14之间形成限位间距。在后上摆臂总成14上与后限位块总成18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台141,当后限位块总成183与后上摆臂总成14接触时,后限位块总成183抵靠于凸台141上。
为了增大后限位块总成183的安装空间,在后上摆臂总成14上与限位块自由端相对应的位置向下弯曲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后限位块总成183的位置相比于后弹簧总成181的位置,更靠近后轴节总成11所在的一侧。
进一步地,后上摆臂总成14、后下摆臂总成12及后前束臂总成16均通过偏心螺栓及衬套与副车架相连,由于后上摆臂总成14、后下摆臂总成12及后前束臂总成16均通过偏心螺栓与副车架相连,因此在保证四轮定位需求的基础上,一方面能够增大后限位块总成183的布设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放宽后上摆臂总成14、后下摆臂总成12及后前束臂总成16上安装孔的位置公差,从而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当后悬架系统安装于车辆上时,后弹簧总成181、后缓冲块总成182及后限位块总成183的轴线均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后轴节总成11所在方向倾斜设置。后限位块总成183、后弹簧总成181及后缓冲块总成182远离车身的一端的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均会更靠近后轴节总成11。当车轮上跳时,后缓冲块与后下摆臂总成12的接触点、后限位块总成183与后上摆臂总成14的接触点及后弹簧总成181与后下摆臂总成12的安装点均能够更大程度地靠近车轮处。因此,该种布设方法能够首先能够降低后限位块总成183的布设难度,其次利于增大后弹簧总成181、后缓冲块总成182及后限位块总成183的杠杆比,减小上述三者的受力,有利于减小车身的冲击、减小行车噪音、提升车辆的舒适性、提高整车极限工况适应性以及提高零件寿命,最后斜向布设的方式还有利于通过改变与水平面的角度,满足同一车身与不同后悬架系统的匹配,保证了车身与后悬架系统匹配的平台化与多样化。
后弹簧总成181、后缓冲块总成182及后限位块总成183的轴线相互平行。为了便于安装,在车身上与后弹簧总成181、后缓冲块总成182及后限位块总成183相对应的安装位置上设有倾斜的安装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后悬架系统的缓冲方法,该缓冲方法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后悬架系统,该缓冲方法为一种三级变刚度缓冲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中,
首先,后弹簧总成181被压缩,后弹簧总成181对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一级缓冲;
然后,随着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加大,后缓冲块总成182被压缩,后弹簧总成181与后缓冲块总成182共同对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二级缓冲;
最后,随着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进一步加大,后限位块总成183被压缩,后弹簧总成181、后缓冲块总成182及后限位块总成183共同对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三级缓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上述的后悬架系统,关于该车辆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添加后限位块总成,并使后限位块总成独立于后弹簧总成之外,后限位块总成、后弹簧总成及后缓冲块总成的联合使用,在保证车辆舒适性的同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使后悬架系统能够适应于载重量较大的车辆及较为极限的路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后前束臂总成及后纵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及后前束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且各自另一端均与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车身相连,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由后弹簧总成、后缓冲块总成及后限位块总成构成的三级变刚度缓冲限位支撑系统;所述后弹簧总成的上端与车身相连,下端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所述后缓冲块总成设置于所述后弹簧总成内且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跳路线上,所述后缓冲块总成的上端与车身相连,下端为缓冲块自由端,缓冲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形成缓冲间距;所述后限位块总成的上端设置于车身上,下端为限位块自由端;且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之间形成限位间距;或者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之间形成限位间距;或者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轴节总成之间形成限位间距;或者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限位块自由端与静态下的所述后纵臂总成之间形成限位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弹簧总成、后缓冲块总成及后限位块总成的轴线均为自上而下逐渐向所述后轴节总成所在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弹簧总成、后缓冲块总成及后限位块总成的轴线互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及所述后前束臂总成均通过偏心螺栓及衬套与副车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间距与限位间距的设置使后悬架系统在整个悬挂行程中,所述后缓冲块总成先于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与对应的所述后悬架系统的上跳元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缓冲块总成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后缓冲块总成,所述后弹簧总成为钢材制成的后弹簧总成,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后限位块总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位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的上跳路线上,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上与所述限位块自由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块自由端配合限位的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于所述限位块自由端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向下弯曲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块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后弹簧总成与轴节总成之间的距离。
10.一种后悬架的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缓冲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悬架系统;所述缓冲方法为一种三级变刚度缓冲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中,
首先,所述后弹簧总成被压缩,所述后弹簧总成对所述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一级缓冲;
然后,随着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加大,所述后缓冲块总成被压缩,所述后弹簧总成与所述后缓冲块总成共同对所述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二级缓冲;
最后,随着后悬架系统上跳行程进一步加大,所述后限位块总成被压缩,所述后弹簧总成、所述后缓冲块总成及所述后限位块总成共同对后悬架系统实现第三级缓冲。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悬架系统。
CN201610973748.9A 2016-10-28 2016-10-28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Active CN106347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3748.9A CN106347052B (zh) 2016-10-28 2016-10-28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3748.9A CN106347052B (zh) 2016-10-28 2016-10-28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7052A CN106347052A (zh) 2017-01-25
CN106347052B true CN106347052B (zh) 2018-11-23

Family

ID=57863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3748.9A Active CN106347052B (zh) 2016-10-28 2016-10-28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70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687A (zh) * 2018-02-11 2018-06-29 江苏金致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臂扰动杆式独立悬架结构
CN113492627A (zh) * 2020-03-20 2021-10-1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独立后悬架系统
CN111267575B (zh) * 2020-03-27 2021-10-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扭力梁限位块结构及限位系统
CN113619340B (zh) * 2021-09-16 2023-06-02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刚度的后独立悬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0736A (zh) * 2011-09-30 2012-01-11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上的空气悬架系统
CN204451896U (zh) * 2015-01-16 2015-07-0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橡胶限位块总成
CN204547642U (zh) * 2015-04-27 2015-08-12 山东晨光橡塑工程有限公司 后悬架限位块
CN204674323U (zh) * 2015-04-01 2015-09-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悬架后下摆臂结构及悬架
CN206141255U (zh) * 2016-10-28 2017-05-0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悬架系统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5215B2 (en) * 2002-10-24 2004-10-19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Suspension travel-limiting arrang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0736A (zh) * 2011-09-30 2012-01-11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上的空气悬架系统
CN204451896U (zh) * 2015-01-16 2015-07-0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橡胶限位块总成
CN204674323U (zh) * 2015-04-01 2015-09-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悬架后下摆臂结构及悬架
CN204547642U (zh) * 2015-04-27 2015-08-12 山东晨光橡塑工程有限公司 后悬架限位块
CN206141255U (zh) * 2016-10-28 2017-05-0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悬架系统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7052A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7052B (zh)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KR101315489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201254064Y (zh)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
CN104924869B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104029579B (zh) 板端软固定单片复合材料板簧悬架结构
CN219564692U (zh) 一种立式导向臂客车空气悬架
CN106347060B (zh) 一种平衡悬架和汽车
AU2023226741A1 (en) A tandem wheel assembly for a trailer
CN202294136U (zh)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和汽车
CN204383614U (zh) 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
CN206141255U (zh) 后悬架系统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US20040195901A1 (en) Suspension
CN105216884A (zh) 一种滑块导向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9240807U (zh)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CN104527817A (zh) 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
CN202573700U (zh) 重型半挂牵引汽车空气悬架装置
CN112440648A (zh) 一种侧倾刚度可调横向稳定杆拉杆总成
JP3701958B2 (ja) サブフレームのマウントブッシュ
KR20120125683A (ko) 차량의 현가장치용 횡치 리프 스프링
CN105711364A (zh) 一种双前轴牵引车的前悬架装置
CN106427441B (zh) 一种上横置板簧式后独立悬架结构
CN216139770U (zh)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CN220447596U (zh) 一种观光车的后悬挂系统
CN104118293A (zh) 托臂总成、车辆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KR100916795B1 (ko) 차량용 서스펜션의 스테빌라이저 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