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0807U -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0807U
CN209240807U CN201821730185.1U CN201821730185U CN209240807U CN 209240807 U CN209240807 U CN 209240807U CN 201821730185 U CN201821730185 U CN 201821730185U CN 209240807 U CN209240807 U CN 209240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utomobile
arm assembly
suspension system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01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超
葛琦
何家兴
涂大鹏
赵琳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301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0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0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0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包括后轴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后减振器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前束臂总成和后纵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后上摆臂总成及所述前束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可在保持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改善乘员舱空间。

Description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悬架系统是底盘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悬架系统不但影响底盘的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同时也影响车身布置设计及人机布置设计。对于一些布设有第三排座椅的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或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而言,第三排座椅的布设会对第三排的人机空间提出较高的设计要求,而后悬架系统由于其位置在汽车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三排座椅的位置基本相同,因此后悬架系统的布设同样会受到第三排座椅的影响。增加第三排座椅时,人机空间的高要求会限制后悬架在汽车的宽度方向及汽车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图1为现有技术中扭梁式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SUV及MPV上的后悬架多采用扭梁式或多连杆后悬架系统,在上述的系统中为了满足后悬架系统上减振器总成的布设,追求较高的后悬架性能,减振器的长度会设计的较长,后悬架系统在汽车上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这就影响了SUV及MPV等汽车上第三排乘员的舒适性;而为了优化后悬架在Z向占用的空间,就需要减振器布置的角度比较倾斜,降低了悬架对路面振动的衰减能力,影响整车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后悬架系统无法兼顾减振器性能和空间舒适性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汽车后悬架系统,包括后轴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后减振器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前束臂总成和后纵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后上摆臂总成及所述前束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安装点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安装点和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安装点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轴线垂直于汽车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汽车的车身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后下摆臂总成及所述前束臂总成的一端通过衬套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下摆臂的一端通过转动球销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车身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横向稳定杆总成,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转动球销、稳定杆拉杆和后稳定杆,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设有连接板,所述稳定杆拉杆通过所述转动球销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后稳定杆通过衬套与所述稳定杆拉杆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弹簧总成,所述后弹簧总成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分离,所述后弹簧总成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并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后弹簧总成位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系统。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后减振器总成布置在后下摆臂总成和后上摆臂总成之间,使得后减振器总成在轮跳过程中不受轮胎的空间限制,减小了后减振器总成在整车Y向和Z向占用的空间,在保持汽车后悬架系统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改善乘员舱空间;同时,后减振器总成轴线垂直布置,可进一步提高后减振器总成的效率,使得后减振器总成更好地衰减路面振动,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扭梁式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多连杆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系统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系统的俯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后轴节总成;2、后下摆臂总成;21、连接板;3、后减振器总成;4、后上摆臂总成;5、前束臂总成;6、后纵臂总成;7、后横向稳定杆总成;71、转动球销;72、稳定杆拉杆;73、后稳定杆;8、后弹簧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悬架系统,包括后轴节总成1、后下摆臂总成2、后减振器总成3、后上摆臂总成4、前束臂总成5和后纵臂总成6,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所述后上摆臂总成4及所述前束臂总成5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6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4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后轴节总成1作为连接悬架杆系与车轮总成的重要部件,采用铸造工艺;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为铝合金材质,为所述后弹簧总成8提供支撑;所述后上摆臂总成4为弯曲锻件;所述前束臂总成5采用二力杆结构,形状结构简单;所述后纵臂总成6采用钣金冲压件,承受纵向力。该汽车后悬架系统能够实现承载、导向、缓冲等悬架功能,通过将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布置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和所述后上摆臂总成4之间,下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相连,上端通过与汽车的车身轮罩相连,使得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在轮跳过程中不受轮胎的空间限制,减小了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在整车Y向和Z向占用的空间,在保持汽车后悬架系统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改善乘员舱空间。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优化汽车后悬架系统的空间布置,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的安装点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的安装点和所述后上摆臂总成4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的安装点之间。由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并非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上,而是安装在所述后轴节总成1上,且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在所述后轴节总成1上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的安装点和所述后上摆臂总成4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的安装点之间,故在设计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时不用再为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布设及安装预留空间,减少了后悬架系统在汽车的宽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而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在靠近汽车的副车架一侧由于不需要预留安装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空间,这就避开了乘员舱第三排座椅的位置,节省下来的空间可以用来扩容乘员舱,因此可增大乘员舱的空间,在保持汽车后悬架系统操作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减振器总成3的效率,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轴线垂直于汽车的底部。通过将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轴线垂直布置,可提高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效率,从而使得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更好地衰减路面的振动,有利于整车的舒适性。
如图3-5所示,为了实现汽车后悬架系统支撑车身支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及所述前束臂总成5的一端通过衬套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下摆臂的一端通过转动球销71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6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轴节总成1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后悬架系统通过上述连接关系,可实现支撑后轴车身,承受来自路面的垂向、侧向以及纵向力作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横向稳定杆总成7,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7的一端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连接,另一端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7包括转动球销71、稳定杆拉杆72和后稳定杆73,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上设有连接板21,所述稳定杆拉杆72通过所述转动球销71与所述连接板21相连,所述后稳定杆73通过衬套与所述稳定杆拉杆72相连。通过将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7设置在车身宽度方向上更靠近外侧位置,可提高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7的效率。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弹簧总成8,所述后弹簧总成8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分离,所述后弹簧总成8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上,并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后弹簧总成8位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7之间。将所述后弹簧总成8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上,通过所述后弹簧总成8支撑车身、缓和冲击,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为所述后弹簧总成8提供支撑。为了满足所述后弹簧总成8对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的强度的需求,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上对应于所述后弹簧总成8的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靠近汽车的副车架一端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关于该汽车的其他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布置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2和所述后上摆臂总成4之间,使得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在轮跳过程中不受轮胎的空间限制,减小了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在整车Y向和Z向占用的空间,在保持汽车后悬架系统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同时,改善乘员舱空间;同时,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轴线垂直布置,可进一步提高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的效率,使得所述后减振器总成3更好地衰减路面振动,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节总成、后下摆臂总成、后减振器总成、后上摆臂总成、前束臂总成和后纵臂总成,所述后下摆臂总成、所述后上摆臂总成及所述前束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与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安装点位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安装点和所述后上摆臂总成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的安装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轴线垂直于汽车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所述后减振器总成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汽车的车身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及所述前束臂总成的一端通过衬套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下摆臂的一端通过转动球销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所述后纵臂总成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后轴节总成相连,另一端通过衬套与汽车的车身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横向稳定杆总成,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后下摆臂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汽车的副车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转动球销、稳定杆拉杆和后稳定杆,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设有连接板,所述稳定杆拉杆通过所述转动球销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后稳定杆通过衬套与所述稳定杆拉杆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系统还包括后弹簧总成,所述后弹簧总成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分离,所述后弹簧总成安装在所述后下摆臂总成上,并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后弹簧总成位于所述后减振器总成与所述后横向稳定杆总成之间。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后悬架系统。
CN201821730185.1U 2018-10-24 2018-10-24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09240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0185.1U CN209240807U (zh) 2018-10-24 2018-10-24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0185.1U CN209240807U (zh) 2018-10-24 2018-10-24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0807U true CN209240807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5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0185.1U Active CN209240807U (zh) 2018-10-24 2018-10-24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0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1932A (zh) * 2022-03-02 2022-06-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多连杆独立悬架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1932A (zh) * 2022-03-02 2022-06-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多连杆独立悬架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6006B2 (en) Rear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US10076939B2 (en) Suspension system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CN210680319U (zh) 一种悬架系统
KR101315489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102729756B (zh) 一种后驱越野车辆的后悬架系统
CN106347052B (zh) 后悬架系统、缓冲方法及具有该后悬架系统的车辆
CN104924869B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09240807U (zh)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CN203752819U (zh) 一种口型副车架的前悬架总成
CN205130844U (zh)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5196816A (zh) 一种轻卡前悬架系统稳定结构
CN2823017Y (zh) 轿车的后悬架系统
CN102358128A (zh) 一种前悬架总成
CN202213463U (zh) 一种前悬架总成
CN202764648U (zh) U形稳定推力杆空气悬架
CN204915164U (zh)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841112U (zh) 一种低速电动四轮车前承载减震装置
CN102490564B (zh) 一种汽车单纵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CN214057156U (zh) 一种后独立悬架结构
CN108638777A (zh) 横置板簧结构及双横臂结构前独立悬架
CN209738722U (zh) 汽车前悬架装置
CN106671721B (zh)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Liu Recent innovations i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CN106515332A (zh) 车辆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118293A (zh) 托臂总成、车辆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