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1565A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41565A CN106341565A CN201610371678.XA CN201610371678A CN106341565A CN 106341565 A CN106341565 A CN 106341565A CN 201610371678 A CN201610371678 A CN 201610371678A CN 106341565 A CN106341565 A CN 1063415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original copy
- reading
- region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3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user specified instructions, e.g. user selection of reproduction mod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06F3/1252—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for sheet based medi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7—Job repository, e.g. non-scheduled jobs, delay prin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4—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for image preview or review, e.g. to help the user position a she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42—Detection methods
- H04N1/00748—Detecting edges, e.g. of a stationary she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6—Determining the reading area, e.g. eliminating reading of margi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02—Scanning different formats; Scanning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of dots per unit length, e.g. different numbers of dots per inch (dpi); Conversion of scanning standards
- H04N1/042—Details of the method used
- H04N1/0432—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of a single lens gro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93—Enlarging or redu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简单地操作能够将原稿的双面的图像集于记录介质的一个面而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根据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读取部、图像处理部和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部分别读取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与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图像处理部从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一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并从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二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生成将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配置于一个记录介质的一页的印刷区域的印刷用图像。图像形成部在一个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处理部生成的印刷用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数字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集成原稿的双面汇集到一张纸张的单面而进行印刷的功能(双面配置复印)。作为双面配置复印的例子,具有称为将ID卡这种的卡状的原稿的双面并排复印到一张纸张的单面的卡复印的功能。以往的卡复印有以下示出的两种方式。第一方式是在纸张的上半部分复印包含原稿的正面的图像,在纸张的下半部分复印包含原稿的背面的图像的方式。第二方式是将通过用户指定的尺寸读取的、原稿的正面图像配置于纸张的上半部分的中央、原稿的背面图像配置于纸张的下半部分的中央的图像印刷于纸张上。然而,第一方式用户必须设想纸张的一半的区域而分别设置原稿的正面和背面。并且,第二方式存在用户必须正确地指定原稿的尺寸这样的烦琐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简单的操作而能够将原稿的双面的图像集于记录介质的一个面而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法
根据实施方式,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读取部,分别读取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与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图像处理部,从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一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并从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二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生成将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配置于一个记录介质的一页的印刷区域的印刷用图像;以及图像形成部,在一个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形成所述图像处理部生成的所述印刷用图像。
根据实施方式,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读取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从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一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从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二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生成将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第一读取图像与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第二读取图像配置于一个记录介质的一页的印刷区域的印刷用图像;以及在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形成生成的所述印刷用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简要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的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的扫描仪读取原稿的正面(第一面)的读取图像的例子。
图4是从图3示出的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的图像后的图像的例子。
图5是示出配置了图4示出的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的印刷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中的双面配置复印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的双面配置复印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多功能数码复合一体机)的构成。
图1是简要地示出数字复合机的内部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数字复合机包括扫描仪1、打印机2、操作面板4以及系统控制部5。
扫描仪1是读取原稿的图像而转换为图像数据的装置。扫描仪1具有图像读取部10、原稿台玻璃11、开闭传感器12、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输稿器)13等。例如,扫描仪1设置在数字复合机的主体上部。扫描仪1连接系统控制部5。扫描仪1将读取原稿的图像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系统控制部5。
图像读取部10将原稿的图像转换为图像数据。图像读取部10具有包括将原稿中在主扫描方向的一行一行的图像转换为图像数据的CCD线阵传感器的光电转换部。图像读取部10通过CCD线阵传感器在原稿的副扫描方向扫描原稿而读取原稿整体的图像。
原稿台玻璃11用于载置供图像读取部10扫描的原稿。被载置的原稿与原稿台玻璃11相对的面成为读取面。图像读取部10通过玻璃而扫描原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
开闭传感器12检测原稿台玻璃11上的作为稿台盖板的ADF 13的开闭。开闭传感器12输出示出作为稿台盖板的ADF 13的开闭状态的信号。
ADF 13在原稿台玻璃11的上方设置为能够开闭的状态。ADF 13与原稿台玻璃11接触的面成为相对于原稿台11上载置的的原稿的盖(稿台盖板)。因此,ADF 13与原稿台玻璃11接触的面由均等的亮度(浓度)的部件构成。此外,ADF 13在关闭状态下,一页一页地输送供纸托盘上的原稿。图像读取部10也具有读取ADF 13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功能。
并且,即使作为稿台盖板的ADF 13为关闭的状态或为打开的状态,图像读取部10均可读取原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例如,如果图像读取部10在打开ADF 13的状态下读取原稿,则将原稿以外的区域作为低亮度(高浓度)的均等的黑图像而读取。另外,如果图像读取部10在关闭ADF 13的状态下而读取原稿,则通过作为均等的亮度(浓度)的像素值而读取原稿以外的区域。
打印机2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打印机2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命令而动作。打印机2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上打印由系统控制部5供给的图像数据。
打印机2具有供纸盒21A、21B、21C。这些供纸盒21A、21B、21C容纳打印图像的纸张。例如,各供纸盒21A、21B、21C在数字复合机本体的下部能够装卸。各供纸盒21A、21B、21C分别具有供纸辊22A、22B、22C。各供纸辊22A、22B、22C从各供纸盒21A、21B、21C一页一页地取出纸张。
输送部23在打印机2内输送纸张。输送部23具有多个输送辊23a~23f及定位辊24。输送部23将各供纸辊22A、22B、22C取出的纸张向定位辊24输送纸张。上述定位辊24在转印图像的时机将纸张输送到转印位置。
多个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分别形成各色(黄、品红、青、黑)的图像。曝光部26向各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的感光鼓D(Dy、Dm、Dc、Dk)照射激光,形成静电潜像。曝光部26将根据图像数据控制的激光经由多面反射体等的光学系统而向各感光鼓D照射。在照射激光的感光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曝光部2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而控制激光。例如,曝光部2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而控制激光的能量。另外,曝光部2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而控制用于控制激光的发光的脉冲宽度的调制量等。
各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通过各色(黄、品红、青、黑)的色调剂使各感光鼓D(Dy、Dm、Dc、Dk)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27是中间转印体。各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在中间转印带27上转印(一次转印)各感光鼓D(Dy、Dm、Dc、Dk)上形成的各色的色调剂像。
另外,各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具有电位传感器Sv以及浓度传感器Sd等的传感器。电位传感器Sv是检测感光鼓的表面电位的传感器。在各图像形成部25(25Y、25M、25C、25K)中,在由曝光部26曝光之前,各感光鼓D的表面通过带电充电器而带电。带电充电器能够通过来自系统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而变更带电条件。电位传感器Sv用于检测通过带电充电器而表面带电后的感光鼓的表面电位。浓度传感器Sd用于检测已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7上的色调剂图像的浓度。此外,浓度传感器Sd也可以检测在感光鼓Dy、Dm、Dc、Dk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
各图像形成部25Y、25M、25C以及25K将通过各色(黄、品红、青、黑)的色调剂显影的色调剂图像重叠地转印(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7上。中间转印带27保持各色的色调剂图像重合后的彩色图像。转印部28将通过中间转印带27上的多个颜色的色调剂将彩色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于纸张上。二次转印位置是将中间转印带27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位置。二次转印位置是支撑辊28a和二次转印辊28b相对的位置。
定位辊24配合中间转印带27上的色调剂图像的定时将纸张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转印部28将在二次转印位置将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供给到定影部29。定影部29将色调剂图像定影于纸张。定影部29在加压状态下加热上述转印部28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定影部29将定影处理后的纸张输送(排出)至排纸部30与双面印刷机构40中的任一方。
双面印刷机构40翻转由定影部29定影处理后的纸张,并再次向定位辊24供给。另外,直至所希望的印刷定时(背面的印刷定时)为止,双面印刷机构40保持翻转后的纸张。双面印刷机构40具有将定影处理后的纸张向定位辊24引导的翻转输送路径41。翻转输送路径41在所希望的印刷定时将翻转的纸张供给至定位辊24。
操作面板4是用户界面。操作面板4具有显示部4a及操作部4b。例如,用户通过操作面板4的操作部4b输入设定信息等的信息。操作面板4的显示部4a及操作部4b与系统控制部5连接。系统控制部5控制操作面板4的显示部4a及操作部4b。
此外,图1示出的打印机2是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2不限定于电子照相方式。例如,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的打印机2也可以是喷墨方式或热转印方式等电子照相方式以外的打印机。
接着,对数字复合机的控制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数字复合机中控制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数字复合机具有控制装置整体的系统控制部5。系统控制部5经由系统总线等而连接扫描仪1、打印机2、操作面板4。
系统控制部5具有CPU(处理器)51、主存储器52、ROM 53、非易失性存储器54、HDD 55、页存储器56、打印机控制器57、传真控制器58、接口(I/F)57a、58a以及图像处理部60。
CPU 51控制数字复合机整体。CPU 51是通过执行程序而实现处理的处理器。CPU 51经由系统总线而连接装置内的各部分。CPU 51不仅是系统控制部5内的各部分,经由系统总线还连接扫描仪1、打印机2、操作面板4等。CPU 51通过扫描仪1、打印机2、以及操作面板4的双方向的通信,输出向各部分的动作指示,并取得来自各部分的各种信息。另外,CPU 51输入示出装置内的各部分设置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及动作状态等的信息。
主存储器52由RAM等构成。主存储器52作为工作存储器或缓冲存储器而发挥功能。ROM 53是存储程序及控制数据等的、不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CPU 51边通过使用主存储器52边执行了ROM 5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54、HDD 55)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处理。
非易失性存储器54是能够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54存储CPU 51执行的控制程序及控制数据。并且,非易失性存储器54存储设定信息、处理条件等。硬盘驱动器(HDD)55是大容量的存储装置。HDD 55存储图像数据及各种历史信息等。另外,HDD 55也可以存储控制程序及控制数据等。并且,HDD 55也可以存储设定信息及处理条件等。页存储器56是用于展开作为处理的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例如,页存储器56将扫描仪1读取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之后进行存储。
网络控制器57控制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网络控制器57经由接口57a而连接网络。网络控制器57经由网络而与外部装置通信。例如,网络控制器57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请求,并向外部装置输出扫描图像。
传真控制器58控制传真通信(传真数据的发送接收)。传真控制器58经由接口58a以及公共电路进行传真数据的发送接收。
此外,系统控制部5也可以具有本地连接外部装置的接口、连接存储介质的接口。
图像处理部60具有输入图像处理部61、压缩部62、扩展部63、和输出图像处理部64。
输入图像处理部61作为处理扫描仪1读取后的图像的扫描仪系统的图像处理部而发挥功能。输入图像处理部61对于由扫描仪1读取的图像数据,执行阴影校正处理、灰度转换处理、线间校正处理等。
阴影校正处理是根据CCD等的各光电转换元件的灵敏度偏差、或者用于照明原稿的灯的配光特性,来校正图像数据的处理。灰度转换处理是根据查表来转换构成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值(例如,R、G、B的各信号值)的处理。线间校正处理是校正扫描仪1的CCD线阵传感器中RGB的各传感器的物理性位置偏差的处理。另外,输入图像处理部61也可以对于扫描仪1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分辨率转换、倍率变更处理、亮度调整、对比度调整、彩度调整、锐度调整等。
压缩部62压缩图像数据。例如,压缩部62压缩输入图像处理部61处理的图像数据。压缩部62将压缩的图像数据存储于页存储器56。此外,压缩部62也可以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HDD 55等。扩展部63扩展被压缩的图像数据。例如,扩展部63读取来自页存储器56的压缩了的图像数据,并扩展压缩了的图像数据。扩展部63将扩展的图像数据输出至输出图像处理部64。此外,扩展部63也可以将扩展的图像数据输出至HDD55等。
输出图像处理部64是处理图像数据的功能。输出图像处理部64作为生成打印机用的图像数据的打印机系统的图像处理部而发挥功能。输出图像处理部64具有色转换部64a、锐化部64b、原稿检测部64c、原稿外消除部64d、倍率变更部64e、和图像编辑部64f等。另外,图像存储器65存储输出图像处理部64处理的图像数据。
色转换部64a将图像数据进行色转换处理。例如,色转换部64a将由R(红)、G(绿)以及B(蓝)信号构成的彩色图像数据转换为C(青)、M(品红)、Y(黄)、K(黑)信号构成的打印机用的彩色图像数据。锐化部64b锐化图像数据。锐化部64b通过例如过滤处理、着墨处理(墨入れ処理)、伽马校正处理等的图像处理来锐化图像数据。
原稿检测部64c用于检测原稿的图像。图像读取部10将已设定的原稿尺寸作为读取区域而进行扫描。在通常复印中,系统控制部5通过配置在图像读取部10的传感器以自动的方式检测原稿尺寸而设定原稿尺寸。或者,系统控制部5有时也设定为用户通过操作面板4的操作部4b以手动的方式指定原稿尺寸。另一方面,在双面配置复印(卡复印)等的特殊复印中,图像读取部10的读取区域使用预先固定的尺寸。例如,图像读取部10一律将A4尺寸作为读取区域而进行扫描。
原稿检测部64c在图像读取部10读取的读取区域内的图像中,通过检测原稿外的区域或原稿的边缘来检测原稿的区域(以下,称为原稿区域)。例如,在以打开作为按压原稿的ADF 13的状态读取原稿台11上的原稿的情况下,图像读取部10将原稿外的区域作为黑图像读取。这种情况下,原稿检测部64c将黑图像的区域作为原稿外的区域进行检测。另外,在以关闭ADF 13的状态读取原稿台11上的原稿的情况下,图像读取部10通过原稿和ADF 13的按压原稿面的浓度差来以特定的像素值读取原稿的边缘。这种情况下,原稿检测部64c通过检测原稿的边缘部分来检测原稿区域。
原稿外消除部64d从图像数据消除原稿外的区域。原稿外消除部64d提取原稿区域的图像。倍率变更部64e改变图像的倍率。倍率变更部64e以设定了的变更倍率来缩小或扩大图像。图像编辑部64f使用一个或多个图像来编辑印刷用图像。例如,图像编辑部64f将两个图像并列为印刷用的一页的图像。图像编辑部64f可以作为能够设定配置图像的位置的部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中的复印功能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具有将原稿的双面的图像配置于一个记录介质的单面而进行打印的复印功能(以下,称为双面配置复印)。例如,数字复合机通过双面配置复印,将ID卡等的原稿的双面并列于一张记录介质的单面来印刷。
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在双面配置复印中,可以将原稿配置在原稿台玻璃11的任意的位置(能够读取的范围的任意位置)。图像读取部10分别读取载置于原稿台玻璃11的任意位置的原稿的双面。图像处理部64通过原稿检测部64c判定图像读取部10读取的图像中的原稿区域和原稿外区域。图像处理部64通过原稿外消除部64d从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另外,图像处理部64通过图像编辑部64f生成将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原稿的第一面的图像与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原稿的第二面的图像配置在印刷用纸的预定的位置(或用户指定的位置)的印刷用图像。
图3是扫描仪1读取原稿的正面(第一面)的读取图像70,即扫描仪1扫描预定的读取区域而输出的图像的例子。图4是从图3示出的读取图像70中消除原稿外区域的图像72的图像(提取原稿区域的图像71的图像)的例子。图5是示出配置由图4示出的正面的原稿区域的图像71与背面的原稿区域的图像73的印刷用图像的例子。
图3示出的图像示出在打开作为稿台盖板的ADF 13的状态下读取的例子。如图3所示,在打开作为稿台盖板的ADF 13的状态下,读取的图像中,原稿外的区域成为低亮度(高浓度)的图像数据。因此,在以打开作为稿台盖板的ADF 13的状态读取的图像70通过亮度(浓度)差成为容易判断原稿区域的图像71和原稿外区域的图像72的状态。
即,在得到图3示出的读取图像70的情况下,原稿检测部64c通过亮度差检测原稿区域的图像71和原稿外区域的图像72。在得到图3示出的读取图像70的情况下,原稿外消除部64d,如图4所示,消除原稿外区域的图像72,并生成仅由原稿区域的图像R1构成的图像。
通过对原稿的背面(第二面)的读取图像也实施同样的处理,则图像处理部64取得背面的原稿区域的图像73。如果取得背面的原稿区域的图像73,则如图5所示,图像编辑部64f生成配置有图4示出的正面的原稿区域的图像71和背面的原稿区域的图像73的印刷用图像。
此外,数字复合机也可以以打开稿台盖板(ADF 13)的状态读取原稿作为前提来实施双面配置复印。在该情况下,数字复合机也可以通过开闭传感器确认了ADF 13为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实施双面配置复印。
然而,即使在关闭了稿台盖板(ADF 13)的状态下,通过检测原稿边缘部分,也能够检测原稿区域。由此,原稿检测部64c也可以根据由开闭传感器12的检测状态来通过原稿检测处理而检测原稿。
另外,原稿区域的正面的图像与背面的图像也可以变更倍率而配置在印刷用图像。例如,也可以通过用户指定的倍率,将原稿的正面的图像和背面的图像进行倍率的改变而配置于印刷用图像。另外,也可以以使原稿的正面的图像与背面的图像分别合适于纸张的一半的整个区域的方式,改变正面的图像和背面的图像的倍率而生成印刷用图像。
而且,配置原稿区域的正面的图像与背面的图像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5示出的位置(上半部分的中央和下半部分的中央)。例如,正面的图像与背面的图像可以配置在用户指定的位置。
接着,对双面配置复印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6及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复合机的双面配置复印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在执行双面配置复印的情况下,用户通过操作面板4的操作部4b而选择双面配置复印(也可称为卡复印)功能。系统控制部5的CPU 51根据向操作部4b的输入,设定双面配置复印。另外,CPU 51根据对操作部4b的输入,而接收各种复印的设定(步骤11)。
例如,CPU 51根据对操作部4b的操作,接收画质设定、纸张设定、原稿图像的配置设定、和倍率变更设定等。也可以是,作为原稿图像的配置设定,能够指定(设定)为横向并排地配置原稿的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并且,也可以是,作为原稿图像的配置设定,能够指定(设定)为上下或左右连续地配置原稿的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
另外,也可以是,作为倍率变更设定对于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能够分别指定(设定)变更倍率。另外,也可以是,作为倍率变更设定能够指定(设定)为使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分别适合于纸张的一半的整个区域。例如,在原稿尺寸大于纸张的一半的情况下,倍率变更部64e能够以使原稿的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分别成为纸张的一半的尺寸的方式而扩大。另外,在原稿尺寸大于纸张的一半的尺寸的情况下,倍率变更部64e能够以使原稿的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分别成为纸张的一半的尺寸的方式而缩小。
接收双面配置复印后,CPU 51通过操作部4b接收扫描开始的指示(步骤12)。在指示扫描开始的情况下(步骤12,是),CPU 51通过开闭传感器12的检测信号而判定ADF 13(稿台盖板)是否为打开状态(步骤13)。在判定稿台盖板不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13,否),CPU 51在显示部4a显示引导ADF 13(稿台盖板)打开的引导画面(步骤14)。
此外,在稿台盖板关闭的状态下也能够检测原稿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步骤13、14的处理。
在判定作为稿台盖板的ADF 13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13,是),CPU 51通过图像读取部10开始图像读取处理(步骤15)。用户以使原稿的正面为读取面的方式,将原稿载置于原稿台玻璃11的任意的位置(读取范围内的任意的位置)。如果以使原稿的正面成为读取面的方式而存在在原稿台玻璃11上的话,图像读取部10取得包含原稿的正面的图像的读取图像。并且,如果ADF 13为打开状态的话,则图像读取部10将原稿外区域作为低亮度的图像读取。
如果图像读取部10取得读取图像时,则原稿检测部64c检测图像读取部10读取了的图像中的原稿区域(步骤16)。如果检测原稿区域,则原稿外消除部64d消除原稿外区域而仅提取原稿区域的图像(步骤17)。在步骤17中,由于读取包含原稿的正面的图像为前提,原稿外消除部64d提取原稿的正面图像。图像存储器65保存消除了原稿外区域而仅原稿区域的正面图像(步骤18)。
在扫描包含原稿的正面的图像后,CPU 51进入扫描包含原稿的背面的图像的指示等待状态(步骤19)。即,在扫描包含原稿的正面的图像后并再次指示扫描开始的情况下(步骤19,是),CPU 51通过再次开闭传感器12的检测信号而判断ADF 13(稿台盖板)是否为打开状态(步骤20)。在判断稿台盖板不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20,否),CPU 51在显示部4a显示引导ADF 13(稿台盖板)打开的引导画面(步骤21)。
在判断作为稿台盖板的ADF 13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20,是),CPU 51通过图像读取部10开始图像的读取处理(步骤22)。此时,原稿以使原稿的背面成为读取面的方式载置于原稿台玻璃11的任意的位置(读取范围内的任意的位置)。如果以使原稿的背面成为读取面的方式而存在在原稿台玻璃11上的话,图像读取部10取得包含原稿的正面的图像的读取图像。并且,如果ADF 13为打开状态的话,图像读取部10将原稿外区域作为低亮度的图像读取。
如果图像读取部10取得读取图像时,原稿检测部64c检测图像读取部10读取的图像中的原稿区域(步骤23)。如果检测原稿区域,则原稿外消除部64d消除原稿外区域而仅提取原稿区域的图像(步骤24)。在步骤24中,由于将读取包含原稿的背面的图像为前提,原稿外消除部64d提取原稿的背面图像。图像存储器65保存消除原稿外区域的原稿区域的背面图像(步骤18)。
并且,在原稿的正面图像、背面图像设定变更倍率的情况下(步骤26,是),CPU 51向倍率变更部64e指示对于原稿的正面图像、背面图像的变更倍率(步骤27)。倍率变更部64e通过从CPU 51指定的变更倍率来改变原稿的正面图像、背面图像的倍率(步骤27)。此外,在未设定变更倍率的情况下(步骤26,否),省略步骤27的处理。
例如,在使原稿的正面适应于纸张的一半的整个区域的情况下,CPU51通过提取的正面图像的尺寸和纸张的一半的尺寸而算出对于正面图像的变更倍率。另外,在使原稿的背面适应于纸张的一半的整个区域的情况下,CPU 51通过提取了的背面图像的尺寸和纸张的一半的尺寸而算出对于背面图像的变更倍率。倍率变更部64e通过从CPU 51指定的倍率变更来改变原稿的正面图像、背面图像的倍率。
如果完成了到步骤27的处理,则图像编辑部64f生成配置原稿的正面图像以及背面图像的印刷用图像(步骤28)。例如,图像编辑部64f将原稿的正面图像配置在印刷用图像的上半部分的区域椎间盘美国的中央,并将背面图像配置在印刷用图像的下半部分的区域中的中央。输出图像处理部64将由图像编辑部64f生成的印刷用图像输出至打印机2。如果接收了印刷用图像,则打印机2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上印刷印刷用图像(步骤29)。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读取部、图像处理部和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部读取包含原稿的正面的图像。图像处理部通过原稿检测处理和原稿外消除处理提取原稿的正面的图像区域。另外,图像读取部读取包含原稿的背面的图像。图像处理部通过原稿检测处理和原稿外消除处理来提取原稿的背面的图像区域。图像处理部将以使原稿的正面的图像和背面的图像容纳于一张纸的单面的方式而生成配置后的印刷用图像。图像形成部将印刷用图像印刷于纸张上。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操作执行仅通过将原稿的双面集于一张纸的单面而进行印刷的处理。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双面配置复印中,用户无需输入原稿的尺寸,并且用户无需考虑原稿台上的原稿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指定原稿的正面以及背面的配置位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仅在预定的位置配置图像,还能够根据用户的目的实现双面配置复印。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指定相对于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的倍率。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仅以预定的尺寸配置图像,还能够根据用户的目的实现双面配置复印。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扫描仪(图像读取部)、2打印机(图像形成部)、4操作面板、5系统控制部、4a显示部、4b操作部、51 CPU、60图像处理部、64输出图像处理部、64c原稿检测部、64d原稿外消除部、64e倍率变更部、64f图像编辑部、65图像存储器。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图像读取部,分别读取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与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
图像处理部,从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一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并从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二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生成将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配置于一个记录介质的一页的印刷区域的印刷用图像;以及
图像形成部,在一个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形成所述图像处理部生成的所述印刷用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处理部通过已读取的图像中的亮度差来辨别原稿区域与原稿外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部在以低亮度的方式来读取原稿外区域的状态下,分别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与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
所述图像处理部将所述图像读取部已读取的图像中低亮度的区域辨别为原稿外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部在打开了稿台盖板的状态下,分别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与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处理部从所述图像读取部已读取的图像中检测原稿的边缘位置,并通过检测出的原稿的边缘位置来辨别原稿外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指定了所述原稿的第一面的图像与所述原稿的第二面的图像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图像处理部根据所述配置位置而生成配置有第一面的图像与第二面的图像的印刷用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分别以等倍的方式配置了所述原稿的第一读取图像与所述原稿的第二读取图像的印刷用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指定了对所述原稿的第一读取图像的变更倍率与对所述原稿的第二读取图像的变更倍率的情况下,所述图像处理部生成配置了通过已指定的所述变更倍率而改变了倍率的第一读取图像与第二读取图像的印刷用图像。
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读取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
从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一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一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
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
从读取所述原稿的包含第二面的区域而得的第二读取图像中消除原稿外区域;
生成将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第一读取图像与消除了原稿外区域的第二读取图像配置于一个记录介质的一页的印刷区域的印刷用图像;以及
在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形成生成的所述印刷用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通过已读取的图像中的亮度差来辨别原稿区域与原稿外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796,982 US9641716B2 (en) | 2015-07-10 | 2015-07-10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both side copying |
US14/796,982 | 2015-07-1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41565A true CN106341565A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7731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71678.XA Pending CN106341565A (zh) | 2015-07-10 | 2016-05-30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641716B2 (zh) |
CN (1) | CN10634156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18545A (zh) * | 2017-07-07 | 2019-01-15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CN110569004A (zh) * | 2018-05-18 | 2019-12-13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系统及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 |
CN115412648A (zh) * | 2021-05-27 | 2022-11-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复合机、复合机的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142272A1 (en) * | 2015-11-18 | 2017-05-18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Scan boundary ind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10652414B2 (en) * | 2016-09-12 | 2020-05-1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canner apparatus having an optical sensor |
JP6918482B2 (ja) * | 2016-12-16 | 2021-08-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20086117A (ja) * | 2018-11-26 | 2020-06-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314752B2 (ja) | 2019-09-30 | 2023-07-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電変換素子、読取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20550A (ja) * | 2000-05-12 | 2001-11-16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EP1549043A2 (en) * | 2003-12-24 | 2005-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JP2008124604A (ja) * | 2006-11-09 | 2008-05-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340502A (zh) * | 2007-07-06 | 2009-01-07 | 株式会社Pfu | 图像读取处理设备、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读取处理方法 |
CN101420497A (zh) * | 2007-10-24 | 2009-04-29 |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待复印物的复印方法及其图像处理装置 |
JP2009272994A (ja) * | 2008-05-09 | 2009-11-19 | Panasonic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30117A (ja) * | 2008-11-25 | 2010-06-10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CN202004853U (zh) * | 2011-03-15 | 2011-10-05 | 宏易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印装置 |
CN102708557A (zh) * | 2012-05-15 | 2012-10-03 | 广州市中崎商业机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双面扫描的图像拼接方法及系统 |
CN102930265A (zh) * | 2012-09-19 | 2013-02-13 | 广州市中崎商业机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身份证扫描方法及装置 |
CN102934421A (zh) * | 2010-03-16 | 2013-02-13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
US20130293917A1 (en) * | 2009-12-14 | 2013-1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pying two-sided card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46786A (ja) | 1994-07-28 | 1996-02-16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193943B2 (ja) | 1994-11-07 | 2001-07-30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処理装置 |
US7471424B2 (en) * | 2003-02-26 | 2008-12-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riginal size detecting apparatus, original size detect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original size detection |
US20060268361A1 (en) * | 2005-05-18 | 2006-11-30 | Xerox Corporation | Reproduction equipment-associated user interface for enabling two-sided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copying |
JP5387464B2 (ja) * | 2010-03-16 | 2014-01-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5
- 2015-07-10 US US14/796,982 patent/US964171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30 CN CN201610371678.XA patent/CN106341565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2-17 US US15/435,339 patent/US2017016383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20550A (ja) * | 2000-05-12 | 2001-11-16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EP1549043A2 (en) * | 2003-12-24 | 2005-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JP2008124604A (ja) * | 2006-11-09 | 2008-05-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340502A (zh) * | 2007-07-06 | 2009-01-07 | 株式会社Pfu | 图像读取处理设备、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读取处理方法 |
CN101420497A (zh) * | 2007-10-24 | 2009-04-29 |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待复印物的复印方法及其图像处理装置 |
JP2009272994A (ja) * | 2008-05-09 | 2009-11-19 | Panasonic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30117A (ja) * | 2008-11-25 | 2010-06-10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30293917A1 (en) * | 2009-12-14 | 2013-1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pying two-sided card thereof |
CN102934421A (zh) * | 2010-03-16 | 2013-02-13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
CN202004853U (zh) * | 2011-03-15 | 2011-10-05 | 宏易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印装置 |
CN102708557A (zh) * | 2012-05-15 | 2012-10-03 | 广州市中崎商业机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双面扫描的图像拼接方法及系统 |
CN102930265A (zh) * | 2012-09-19 | 2013-02-13 | 广州市中崎商业机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身份证扫描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18545A (zh) * | 2017-07-07 | 2019-01-15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US11343392B2 (en) | 2017-07-07 | 2022-05-2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CN110569004A (zh) * | 2018-05-18 | 2019-12-13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系统及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介质 |
CN115412648A (zh) * | 2021-05-27 | 2022-11-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复合机、复合机的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CN115412648B (zh) * | 2021-05-27 | 2023-10-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复合机、复合机的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013158A1 (en) | 2017-01-12 |
US9641716B2 (en) | 2017-05-02 |
US20170163838A1 (en) | 2017-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4156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USRE43814E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 |
CN101510929B (zh) |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 | |
US9128450B2 (en) |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erasing method | |
JP201118380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8027061B2 (en) | Security encod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US20070201085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33098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26238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KR101203423B1 (ko) | 화상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 |
US8681386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foreign matter detection method | |
US894185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so that an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storage medium is attachable thereto | |
JP2007036732A (ja)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90323095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JP200704740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50355868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JP202203778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4461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42137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
US12063337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scan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JPH07336503A (ja) | デジタル複写機 | |
US7973953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
JP4549194B2 (ja) | シートスルー原稿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2515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015977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