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0845B -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 Google Patents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0845B
CN106340845B CN201510414463.7A CN201510414463A CN106340845B CN 106340845 B CN106340845 B CN 106340845B CN 201510414463 A CN201510414463 A CN 201510414463A CN 106340845 B CN106340845 B CN 106340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short
bottom plate
plate
shor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44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40845A (zh
Inventor
王洪蕾
张秀华
赵日凯
张宗伟
王国新
张双莹
孙怡
秦玉玲
王明轩
赵杉
张璐
高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Fangyuan Electric Power Consulting Desig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Fangyuan Electric Power Consulting Desig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Fangyuan Electric Power Consulting Desig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Fangyuan Electric Power Consult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144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40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0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0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08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包括底板,短边部上设有两个短边孔,长边部上设有两个长边孔,短边孔和长边孔对称设置;当两个底板对接时,短边孔和长边孔间距相等,短边孔和长边孔内插装有立柱,短边板和长边板底部设有立柱孔,底板上设有与短边平行设置的两根定位槽,两根定位槽对称设置,定位槽内插装有向上延伸设置的隔板,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扣合有与底板形状一致的盖板。结构合理,既能沿直线延伸铺设,又能根据转弯需要随时随地做弧形铺设,衔接紧密,过渡圆滑,施工简单,效率高,电缆相间安全性高,且存放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不易破损。

Description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背景技术
随着城区供电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目前国内城区高压供电方式,已基本完成由高压架空线供电向地下高压供电的转换。地下高压供电主要包括地下管道高压供电和地下沟槽高压供电两种形式。其中,地下沟槽高压供电需要在地下铺设盛装高压线缆的高压电缆沟槽。
电力系统对高压线缆沟槽的铺设做出了行业施工规定,具体为:1. 电缆爬杆塔等处须依据现场具体情况合理加大埋深。以满足电缆转弯半径要求;2. 地面下300mm处路径上埋设电缆路径标志带,宽度 1300mm;3. 电缆敷设转弯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20倍;4. 若需敷设光缆,则光缆的转弯半径不小于 3m;5、未尽事宜按现行相关施工规范执行。
传统的高压线缆沟槽,采用粘土红砖、水泥砂浆现场砌筑而成。传统高压电缆沟槽的缺点在于,由于砌体的主要材料是实心粘土红砖,而实心粘土红砖因其生产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是一种不可降解的资源消耗成品,已逐步被各大、中、小城市限量甚至禁止使用,而且现场砌筑电缆槽,各种原材料不易管理、工程施工效率低、施工工期长、费用大。传统高压电缆沟槽的优点是,可以将沟槽做成任意需要的形状和弯度,具有完全符合施工要求的优势。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预制高压线缆沟槽,这种高压线缆沟槽主要包括一个两端平齐的一体式槽体,这个槽体主要包括一个底板,底板左右两侧分别固设有向上延伸的侧板,由此构成口部向上的U形槽,结构非常简单。在使用时只需将各个槽体首尾相接地铺装在挖好的地沟内,并用盖板盖实即可,操作非常简单。但是这种高压线缆沟槽的不足之处在于,1、只适合铺设直线线缆沟槽,在线缆沟槽转弯时,一般只能进行直角转弯,如果要满足电力行业施工规定的转弯半径要求,要么对预制高压线缆沟槽进行现场切削整形,以使拐弯处各个预制高压线缆沟槽对接平齐,现场加工难度大、费时费力;要么在拐弯处的各个预制高压线缆沟槽间留有间隙以满足拐弯要求,但这样使用后必然出现间隙处漏水、漏土现象,最终导致线缆沟槽内灌满泥沙,不但不符合施工要求,也给日后线缆维护、改造带来麻烦;2、由于预制高压线缆沟槽的横截面呈U形,因此占用空间较大,在运输、存放时极不方便,而且这种结构耐冲击力小,容易受力破损;3、预制高压线缆沟槽内没有设置间隔装置,三根单芯电缆在同一槽内敷设,会造化电缆相与相之间接触,容易引起电缆事故;4、在沟槽线路拐弯时,各预制高压线缆沟槽的衔接处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间隙,需要额外现场进行填缝施工,否则将出现泥土流入沟槽空腔内的漏土、漏泥现象,严重影响沟槽内电缆或光缆的使用安全。
现部分设计施工单位也使用现场预制混凝土槽,由于施工过程中吊卸时的野蛮使用,会使底槽和盖板因发生混凝土层破坏而导致钢筋外露,当盖板钢筋与下面的混凝土槽相接触,势必对单芯电缆形成闭合磁回路,造成单芯电缆因涡流而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既能沿直线延伸铺设,又能根据转弯需要随时随地做弧形铺设,衔接紧密、无间隙,无需填缝,过渡圆滑,施工建设简单快速、拆卸维护方便高效,电缆相间安全性高,且存放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不易破损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的结构特点是:包括底板,底板四边为包括平行的短边和长边,以及两个等长腰边的等腰梯形,底板上靠近短边的短边部上设有两个短边孔,底板上靠近长边的长边部上设有两个长边孔,短边孔和长边孔相对于短边和长边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当两个底板按照一个底板的短边与另一个底板的长边方式对接时,对接部两侧对应相邻的短边孔和长边孔之间的间距与同一底板上两短边孔的间距相等,短边孔和长边孔内插装有立柱,短边部上设有短边板,长边部上设有长边板,短边板和长边板底部设有与立柱对应插装配合的立柱孔,底板上设有与短边平行设置的两根定位槽,两根定位槽相对于短边和长边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定位槽内插装有向上延伸设置的隔板,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扣合有与底板形状一致的盖板,盖板与短边板和长边板对应的侧壁为斜壁,斜壁的上边部沿盖板板面向短边板和长边板外侧延伸,斜壁的下边部与短边板和长边板对齐设置。
在本发明中,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主要由底板、短边板、长边板、隔板、立柱和盖板构成。其中,底板是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不但是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更重要的是对整个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铺设方向起到了导向或定向作用。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底板对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导向或定向作用,并不是依靠工人现场设计完成的,而是依靠底板自身的结构特征实现的。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底板为等腰梯形结构,其四个边分别为短边、长边和两个腰边,其中短边比长边短且两者平行设置,两个腰边沿短边和长边的中点连线对称设置。
为方便叙述,将底板铺在沟槽内时短边在左长边在右的摆放形式称为正向或正向放置,将长边在左短边在右的摆放形式称为反向或反向放置。当需要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的路线沿直线延伸时,需要将两个底板的腰边对齐,并将两个相邻的底板逆向放置,也就是一个正向放置一个反向放置,或一个反向放置一个正向放置,依次类推。逆向放置时,两相邻底板的相邻腰边对齐,且一个底板的短边与另一个底板的长边对接,一个底板的长边与另一个底板的短边对接。为方便叙述,将此种摆放方式成为直线摆放或直线状态。其理论依据为,在直线状态时,两个相邻底板左侧是短边连接长边,在右侧则是长边连接短边,又因为各个底板的短边是等长的,长边也是等长的,因此直线状态时各底板的短边和长边都是同向的,保证了各个底板铺设后沿直线延伸。也可以这样说,底板的等腰梯形结构中,长边和腰边的夹角为锐角,短边和腰边的夹角为钝角,此锐角和钝角的和正好是180度。而在直线状态时,两底板的相邻腰边对齐在一起,且两个底板的长边和短边对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两个底板的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对接在一起,显然两者之和也是180度,也就是说两个底板对接的短边和长边之间的夹角是180,也就是一条平直的直线。
在需要拐弯时,也就是在需要转向时,需要将相邻底板的相邻腰边对齐,并将两个相邻底板同向放置,也就是要么两个相邻底板都是正向放置,要么两个相邻底板都是反向放置,依次类推。同向放置的意思,就是相邻底板的相邻腰边对齐,且一个底板的长边与另一个底板的长边对接、一个底板的短边与另一个底板的短边对接。为方便叙述,将此种摆放方式称为拐弯摆放或拐弯状态。其理论依据为,在拐弯状态时,两个相邻底板的任一侧都是相同类型的底板侧边,即,左拐时,左侧为短边连接短边,右侧是长边连接长边,右拐时,左侧为长边接长边,右侧为短边接短边,这样,不管是左拐还是右拐,两个相邻底板就是以对齐腰边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又因为底板的腰边和长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也就是说两个相邻底板的长边之间的夹角为两个锐角之和,其必然小于180度,因此两个底板的长边是不同向的,也即是拐弯的或转向的。两个底板转向的角度或倾斜角度就是两条对接长边的夹角与180度之差,其数值也等于腰边和长边之间的锐角与直角的差值的两倍,为方便叙述,将腰边和长边之间的锐角夹角称为腰角,将180与该腰角的两倍值之差称为两体转向角或转向角。当后续同向放置第三个底板时,第三个底板长边与第一个底板长边的夹角就是两倍的两体转向角,也就是说,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已转向两倍的两体转向角的角度;当后续同向放置第四个底板时,第四个底板长边与第一个底板长边的夹角就是三倍的两体转向角,也就是说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已转向三倍的两体转向角的角度,以此类推,直至达到要求的转向角度为止。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腰边和长边之间的夹角一般设置成数值较大的锐角,所以使两体转向角的数值较小,也就是说每个后续底板的转向角度是很小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多同向放置后续底板的方式来达到大角度(如90度)转向的目的,因此,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的转向是非常圆滑的,特别适合单芯电缆、光缆的地下铺设工程使用。
底板上靠近短边的短边部上设有两个短边孔,短边孔内插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的下半部插装到短边孔内,立柱的上半部露出短边孔。短边部上还放置有短边板,短边板向上延伸设置。短边板底部设有立柱孔,立柱孔与短边部的两个立柱上部对应插装配合。这样,短边板通过立柱及与立柱上下插装配合的短边孔、立柱孔,不但实现了短边板和底板短边部的连接,而且实现了两者的定位,使两者的位置关系固定且唯一。
同样的,在底板上靠近长边的长边部上设有两个长边孔,长边孔内也插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的下半部插装到长边孔内,立柱的上半部露出长边孔。底板长边部上还放置有长边板,长边板向上延伸设置。长边板底部设有立柱孔,立柱孔与长边部的两个立柱上部对应插装配合。这样,长边板通过立柱及与立柱上下插装配合的长边孔、立柱孔,不但实现了长边板和底板短边部的连接,而且实现了两者的定位,使两者的位置关系固定且唯一。
长边板和短边板通过立柱定位到底座上后,短边板、长边板和底板就快速搭建成了一个横截面呈“U”形的“线缆槽”,而所述的单芯电缆、光缆等也就是铺设在该“线缆槽”内,起到了对单芯电缆、光缆的保护作用。
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短边孔和长边孔相对于短边和长边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短边孔和长边孔尺寸是相同的、两短边孔的间距与两长边孔的间距是等长的、两短边孔距离短边的间距与两长边孔距离长边的间距是等距的、短边孔和长边孔是左右对齐的。
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当把两个底板逆向放置,且两个底板的腰边对齐时,也就是一个底板正向放置一个底板反向放置,也就是一个底板的短边对接另一个底板的长边,一个底板的长边对接另一个底板的短边时。对接部(也就是对接重合的腰边)两侧对应相邻的短边孔和长边孔之间的间距与同一底板上两短边孔的间距相等,也就是说,两个底板对接后同侧的两个短边孔和两个长边孔这四个同侧孔(为方便叙述,将两个底板对接后同侧的两个短边孔和两个长边孔称为同侧孔)的连线轨迹位于同一直线,且四个同侧孔中任意两个相邻同侧孔间距相等。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无论短边板还是长边板都能通过立柱插装在对接后的两底板上的任意两相邻同侧孔上,也就是说,短边板和长边板不但可以通过立柱插装在单独的底板上,也能通过立柱插装在临近对接部的两个同侧孔上。显然,当短边板或长边板通过立柱插装在单独的底板上时,该短边板或长边板将由该底板单独承载。而当短边板或长边板通过立柱插装在临近对接部的两个同侧孔上时,该短边板或长边板则由该对接的两个底板共同承载,此时,由于立柱的定位连接关系,该短边板或长边板还具有固定连接该两对接底板的作用,使各个对接底板依次固接在一起,增强了各底板长度方向上的凝聚力或连接力,有效保证了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结构稳定性,特别适合在地质松软、易变形或不稳定地区及震区使用。
底板上设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定位槽,定位槽与短边平行设置,定位槽两端贯通到腰边设置。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两根定位槽相对于短边和长边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也就是说两根定位槽距离各自临近的短边或长边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无论两个相邻底板是同向放置还是逆向放置,都能保证两根定位槽对应对接在一起。定位槽内插装有向上延伸设置的隔板,隔板的主要作用是对铺设于“线缆槽”内的单芯电缆、光缆等电力及通讯线缆进行间隔,特别是对三相单芯电缆进行间隔,从根本上杜绝了相间短路现象的发生。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扣合有与底板形状一致的盖板,扣合盖板后,“线缆槽”和盖板就构成了可快速拆装的“线缆管”,可以对将要铺设的电缆或光缆起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可靠的保护作用。将盖板的形状设置得与底板形状一致,是为了与底板上下对应设置时,能够随底板的直线延伸而对应延伸,或随底板的顺畅拐弯而对应拐弯,这样也就做到了“线缆管”顶面的密切对接,有效避免铺设埋土后的漏土、漏泥现象,保证了所铺设电缆或光缆的长期可靠运行。
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由于采用了多组件装配式结构,也就是把整个砼槽分割成底板、短边板、长边板、隔板、盖板和立柱等多个组装部件,并通过装配方式将前述各个组装部件现场装配成施工所需要的铺设电缆或光缆的“线缆管”。因此,在存放或运输时,可以将各个组装部件分别批量打捆、打包,例如将多个底板批量叠加后打捆、打包,将多个短边板批量叠加后打捆打包,等等。打捆、打包后,捆内或包内的各个组装部件是贴紧配合的,各组装部件间的间隙是非常狭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目前传统的预制高压线缆沟槽是横截面呈“U”形的一体式中空架体结构,在存放或运输时中空架体内不能放置任何东西,因此中空架体结构占据了大量空间,不但存放占据面积大,而且运输效率极低,运输过程中中空架体结构极易破损,废品率高,运输成本也必然提高。因此,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效率高、破损率低、成本低,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
在本专利中,盖板与短边板和长边板对应的侧壁设置为斜壁,也即斜壁的上边部沿盖板板面向短边板和长边板外侧延伸而倾斜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拆卸维护时,可以为维护人员提供把持盖板的两个把持部位,也即与短边板和长边板对应的斜壁,这样维护人员只需把持住斜壁向上用力,即可将盖板搬离“线缆槽”,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维护时的工作效率。在本专利中,两个斜壁的下边部分别与短边板和长边板对齐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扣合盖板时,可以是施工人员凭借把持斜壁并碰触对应短边板和长边板的手感来感知盖板扣合的位置是否准确,避免了因为盖板自身遮挡导致的盖板扣合错位问题,大大提高了盖板扣合成功率,有助于实现快速施工。
作为改进,短边板的一端上部固设有外延的上延部,短边板该端下部和上延部下部形成下凹部,短边板的另一端下部固设有外延的下延部,短边板该端上部设有与下延部上部形成上凹部,上凹部的形状与上延部的形状相配合,下延部的形状与下凹部的形状相配合,上延部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下延部上端设有与定位柱插装配合的定位孔;长边板的一端上部固设有外延的上延部,长边板该端下部和上延部下部形成下凹部,长边板的另一端下部固设有外延的下延部,长边板该端上部设有与下延部上部形成上凹部,上凹部的形状与上延部的形状相配合,下延部的形状与下凹部的形状相配合,上延部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下延部上端设有与定位柱插装配合的定位孔。
将短边板一端设置上延部和下凹部,另一端设置上凹部和下延部,并将上延部和上凹部设置得形状相配合,将下延部和下凹部的形状设置得相配合,可以使两个相邻短边板在对接时,将前方短边板的上延部与后方短边板的上凹部对应卡装在一起,此时前方短边板的下凹部也与后方短边板的下延部对应卡装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两个相邻短边板的无间隙对接,有助于提高“线缆管”拐弯时内侧壁的密闭性,有效防止埋土后向“线缆管”内腔漏土、漏泥现象,保证了线缆管内腔的清洁。同样的,将长边板一端设置上延部和下凹部,另一端设置上凹部和下延部,并将上延部和上凹部设置得形状相配合,将下延部和下凹部的形状设置得相配合,可以使两个相邻长边板在对接时,将前方长边板的上延部与后方长边板的上凹部对应卡装在一起,此时前方长边板的下凹部也与后方长边板的下延部对应卡装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两个相邻长边板的无间隙对接,有助于提高“线缆管”拐弯时外侧壁连接的密闭性,有效防止埋土后向“线缆管”内腔漏土、漏泥现象,保证了线缆管内腔的清洁。同样的,当一个短边板和一个长边板对接时,将长边板的上延部与短边板的上凹部对应卡装在一起,此时长边板的下凹部也与短边板的下延部对应卡装在一起,这样也就实现了两个相邻长边板和短边板的无间隙对接,有助于提高“线缆管”沿直线延伸时的密闭性。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上延部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下延部上端设有与定位柱插装配合的定位孔。
作为改进,所述定位柱具有弯曲变形的弹性橡胶柱。
将定位柱设计的具有弯曲变形的弹性后,当地震时或地质松动变形时,相邻两底板上的短边板之间、长边板之间,或短边板与长边板间发生水平方向上的错位时,定位柱会继续插装在定位孔内,但此时的定位柱会发生弹性变形的扭曲,以适应上述错位,这样就保证了在地震或地质松动时,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连贯性,避免了传统高压线缆沟槽或预制高压线缆沟槽在地震发生或地质松动变形时的破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断等问题,有效提高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电缆或光缆的连接可靠性和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柱为上端较粗下端较细的圆锥柱。
将定位柱设置成上端较粗下端较细的圆锥柱后,下延部上的定位孔也就呈与之对应的上端较粗下端较细的圆锥孔。这样,当短边板之间对接,短边板与长边板对接,长边板与长边板对接时,下端较细的定位柱就可以轻易插入上端较粗的定位孔中,对接非常快捷、方便。
作为改进,当短边板和长边板通过立柱插装在底板对应边侧时,定位柱和定位孔的轴心线与对应的底板端面平齐。
当短边板、长边板通过立柱对应插装在底板对应边侧,从而装配成所需要的“线缆槽”时,将短边板和长边板两端的定位柱和定位孔的轴心线设置得正好与底板端面平齐,也就是与腰边平齐,可以保证两组“线缆槽”无论按照正向放置对接还是按照逆向放置对接时,都能保证两底板上的短边板、长边板通过定位柱在对接部,也就是在对接的腰边正上方对接。也就是说,将定位柱、定位孔轴心线与腰边平齐,可以使相邻或相对接的短边板与短边板之间、短边板与长边板之间,长边板与长边板之间具有“铰接”功能,也就是使两相邻或相对接的“线缆槽”具有“铰接”功能。而所述“铰接”功能,就是不论“线缆槽”直线延伸时,还是在拐弯时,都能保证两相邻底板通过对接的短边板、长边板顺畅连接在一起,保证了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连贯性、顺畅性、一体性。
作为改进,所述立柱为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的对称圆锥柱。
将立柱设置成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的对称圆锥柱后,底板上的长边孔和短边孔也就呈与之对应的上端口较粗内端较细的圆锥状孔,长边板和短边板下端的立柱孔也呈与立柱上部相配合的下端口较粗内孔较细的圆锥状孔。这样,当把立柱下部插入底板的长边孔和短边孔内时,下端较细的立柱就可以轻易插入上端较粗的长边孔和短边孔中,插装非常快捷、方便。同样的,当把长边板和短边板对应装配到底板的长边部和短边部时,上端较细的立柱就能够很容易地插入到下端较粗的立柱孔中,提高了整体的装配速度,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作为改进,上延部的上延端面呈以定位柱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外凸圆弧面,下凹部的下凹端面呈以定位柱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内凹圆弧面,下延部的下延端面呈以定位孔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外凸圆弧面,上凹部的上凹端面呈以定位孔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内凹圆弧面,上延端面与上凹端面滑动配合,下延端面与下凹端面滑动配合。
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为上延部的上延端面呈以定位柱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外凸圆弧面,上凹部的上凹端面呈以定位孔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内凹圆弧面,且上延端面与上凹端面滑动配合,因此,当两个底板同向放置对接时,也就是一个底板为直线底板,一个底板为拐弯底板时,两个底板上同侧对接的短边板和短边板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也就是说两者并不是对齐的,这样在两个短边板对应的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铰接配合下,会形成一个夹角,该夹角即是前述的两体转向角。由于两个对接短边板对应的上延端面和上凹端面是绕定位轴轴心线滑动配合的,因此即使前述两短边板以两体转向角交叉配合或铰接配合,但是两短边板的对接部,也就是上延端面和上凹端面之间依然是密闭配合的,保证了在拐弯时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密闭性,避免了传统预制高压线缆沟槽在铺设时需要填塞缝隙的弊端,从根本上避免了漏土、漏泥现象。同样的,两对接短边板之间的下延端面和下凹端面之间在线路拐弯时也是密闭配合的。同理,两个对接的长边板之间的上延端面和上凹端面之间、下延端面和下凹端面之间也是密闭配合的,从根本上避免了线路拐弯时漏土、漏泥现象。
作为改进,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也设有与立柱对应插装配合的立柱孔,盖板底部设有与底板上的短边孔、长边孔相对应的短边孔和长边孔,且盖板底部的短边孔和长边孔与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的立柱孔上下对应设置且通过立柱对应插装在一起。
在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及短边板底面设置对应的立柱孔,可以通过将立柱插装到立柱孔中的方式,实现盖板底面和短边板上部及长边板上部的固定式装配连接,这样不但能实现将盖板扣合到“线缆槽”上,还能实现三者相对固定的连接。因此,在遇到地震或土质松动时,盖板也不会从短边板和长边板上滑落,使“线缆管”保持一个结构相对稳定的管状,对防止盖板砸破电缆或光缆表皮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因为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的立柱孔与两者下部的立柱孔是对应设置的,因此,即使将短边板和长边板上下倒置摆放,也可以实现短边板和长边板的上下部分别与盖板和底板的对应连接,大大提高了短边板和长边板的通用性,以及在现场施工时的便捷性。
作为改进,盖板底面中部设有与底板上的定位槽上下对应的定位槽,隔板上部和下部设有与盖板和底板上定位槽卡装、支撑配合的卡装部。
在盖板底面中部设置与底板对应的定位槽后,底板顶面的定位槽与盖板底面上的定位槽将一一上下对应设置。而此时,由于隔板上部设有与盖板底面定位槽卡装配合的卡装部,隔板下部也设有与底板定位槽卡装配合的卡装部,因此,当隔板上下两端分别卡装进底板和盖板上的定位槽内时,隔板不但起到了为三相电缆隔离“线缆管”腔道的作用,还对盖板中部起到了支撑作用,有效保证了盖板的承载力。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底板的腰边和长边的夹角为锐角67.5度或78.75度或84.375度或87.1875度。
为方便叙述,将底板的长边和腰边之间的夹角称为腰角。在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拐弯时,将后续放置的底板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沿直线延伸的最后一个底板同向放置,此时两底板沿两者对接的腰边对称设置。因此,两底板的两长边之间的夹角就是两倍的腰角,即67.5度的两倍,也即135度。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此,也可以说,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35度或180-135=45度。为了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延伸方向或铺设方向相一致,一般习惯称为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45度。也就是说,在沿直线延伸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对接第一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转向了45度。因此,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二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45度,这样,对接两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45+45=90度,也就完成了向垂直方向拐弯。该拐弯的实现,并不是像传统预制高压电缆沟槽那样通过现场切割实现直角拐弯,而是通过两个拐弯底板及其上的长边板、短边板圆滑过渡实现的,这样更符合电力系统对铺设线缆的拐弯要求,特别是光缆的拐弯要求,有助于保证线缆的铺设及通讯质量和寿命。
当底板的腰边和长边的夹角为锐角78.75度时,在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拐弯时,将后续放置的底板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沿直线延伸的最后一个底板同向放置,此时两底板沿两者对接的腰边对称设置。因此,两底板的两长边之间的夹角就是两倍的腰角,即78.75度的两倍,也即157.5度。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此,也可以说,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57.5度或180-157.5=22.5度。为了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延伸方向或铺设方向相一致,一般习惯称为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22.5度。也就是说,在沿直线延伸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对接第一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转向了22.5度。因此,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二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22.5度,这样,对接两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22.5+22.5=45度。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三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22.5度,这样,对接三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22.5+22.5+22.5=67.5度。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四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22.5度,这样,对接四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22.5+22.5+22.5+22.5=90度,也就完成了向垂直方向拐弯。该拐弯的实现,并不是像传统预制高压电缆沟槽那样通过现场切割实现直角拐弯,而是通过四个拐弯底板及其上的长边板、短边板圆滑过渡实现的,这样更符合电力系统对铺设线缆的拐弯要求,特别是光缆的拐弯要求,有助于保证线缆的铺设及通讯质量和寿命。
当底板的腰边和长边的夹角为锐角84.375度时,在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拐弯时,将后续放置的底板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沿直线延伸的最后一个底板同向放置,此时两底板沿两者对接的腰边对称设置。因此,两底板的两长边之间的夹角就是两倍的腰角,即84.375度的两倍,也即168.75度。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此,也可以说,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68.75度或180-168.75=11.25度。为了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延伸方向或铺设方向相一致,一般习惯称为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1.25度。也就是说,在沿直线延伸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对接第一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转向了11.25度。因此,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二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11.25度,这样,对接两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11.25+11.25=22.5度。同样的,当直线底板端部依次连续同向放置对接八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相对于原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直线延伸线路的倾斜角度为11.25的八倍,也即90度,也就完成了向垂直方向拐弯。该拐弯的实现,并不是像传统预制高压电缆沟槽那样通过现场切割实现直角拐弯,而是通过八拐弯底板及其上的长边板、短边板圆滑过渡实现的,这样更符合电力系统对铺设线缆的拐弯要求,特别是光缆的拐弯要求,有助于保证线缆的铺设及通讯质量和寿命。
当底板的腰边和长边的夹角为锐角87.1875度时,在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拐弯时,将后续放置的底板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沿直线延伸的最后一个底板同向放置,此时两底板沿两者对接的腰边对称设置。因此,两底板的两长边之间的夹角就是两倍的腰角,即87.1875度的两倍,也即174.375度。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此,也可以说,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74.375度或180-174.375=5.625度。为了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延伸方向或铺设方向相一致,一般习惯称为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5.625度。也就是说,在沿直线延伸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对接第一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转向了5.625度。因此,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二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5.625度,这样,对接两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5.625+5.625=11.25度。同样的,当直线底板端部依次连续同向放置对接十六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相对于原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直线延伸线路的倾斜角度为5.625的十六倍,也即90度,也就完成了向垂直方向拐弯。该拐弯的实现,并不是像传统预制高压电缆沟槽那样通过现场切割实现直角拐弯,而是通过十六个拐弯底板及其上的长边板、短边板圆滑过渡实现的,这样更符合电力系统对铺设线缆的拐弯要求,特别是光缆的拐弯要求,有助于保证线缆的铺设及通讯质量和寿命。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结构合理,既能沿直线延伸铺设,又能根据转弯需要随时随地做弧形铺设,衔接紧密、无间隙,无需填缝,过渡圆滑,施工建设简单快速、拆卸维护方便高效,电缆相间安全性高,且存放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不易破损,特别适合在地震多发区或土质松软地区铺设电缆、光缆使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专利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装配到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板、短边板、长边板、底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两组“线缆管”直线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两组“线缆管”直线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多组“线缆管”按大弧度过渡轨迹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多组“线缆管”按折线过渡轨迹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多组“线缆管”按小弧度过渡轨迹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包括底板1,底板1四边为包括平行的短边2和长边3,以及两个等长腰边14的等腰梯形,底板上靠近短边的短边部4上设有两个短边孔6,底板上靠近长边的长边部5上设有两个长边孔7,短边孔和长边孔相对于短边和长边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当两个底板按照一个底板的短边与另一个底板的长边方式对接时,对接部两侧对应相邻的短边孔和长边孔之间的间距与同一底板上两短边孔的间距相等,短边孔和长边孔内插装有立柱,短边部4上设有短边板8,长边部5上设有长边板9,短边板和长边板底部设有与立柱11对应插装配合的立柱孔10,底板上设有与短边平行设置的两根定位槽12,两根定位槽相对于短边和长边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定位槽内插装有向上延伸设置的隔板13,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扣合有与底板形状一致的盖板21。
在本发明中,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主要由底板、短边板、长边板、隔板、立柱和盖板构成。其中,底板是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不但是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更重要的是对整个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铺设方向起到了导向或定向作用。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底板对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导向或定向作用,并不是依靠工人现场设计完成的,而是依靠底板自身的结构特征实现的。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底板为等腰梯形结构,其四个边分别为短边、长边和两个腰边,其中短边比长边短且两者平行设置,两个腰边沿短边和长边的中点连线对称设置。
为方便叙述,将底板铺在沟槽内时短边在左长边在右的摆放形式称为正向或正向放置,将长边在左短边在右的摆放形式称为反向或反向放置。当需要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的路线沿直线延伸时,需要将两个底板的腰边对齐,并将两个相邻的底板逆向放置,也就是一个正向放置一个反向放置,或一个反向放置一个正向放置,依次类推。逆向放置时,两相邻底板的相邻腰边对齐,且一个底板的短边与另一个底板的长边对接,一个底板的长边与另一个底板的短边对接。为方便叙述,将此种摆放方式成为直线摆放或直线状态。其理论依据为,在直线状态时,两个相邻底板左侧是短边连接长边,在右侧则是长边连接短边,又因为各个底板的短边是等长的,长边也是等长的,因此直线状态时各底板的短边和长边都是同向的,保证了各个底板铺设后沿直线延伸。也可以这样说,底板的等腰梯形结构中,长边和腰边的夹角为锐角,短边和腰边的夹角为钝角,此锐角和钝角的和正好是180度。而在直线状态时,两底板的相邻腰边对齐在一起,且两个底板的长边和短边对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两个底板的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对接在一起,显然两者之和也是180度,也就是说两个底板对接的短边和长边之间的夹角是180,也就是一条平直的直线。
在需要拐弯时,也就是在需要转向时,需要将相邻底板的相邻腰边对齐,并将两个相邻底板同向放置,也就是要么两个相邻底板都是正向放置,要么两个相邻底板都是反向放置,依次类推。同向放置的意思,就是相邻底板的相邻腰边对齐,且一个底板的长边与另一个底板的长边对接、一个底板的短边与另一个底板的短边对接。为方便叙述,将此种摆放方式称为拐弯摆放或拐弯状态。其理论依据为,在拐弯状态时,两个相邻底板的任一侧都是相同类型的底板侧边,即,左拐时,左侧为短边连接短边,右侧是长边连接长边,右拐时,左侧为长边接长边,右侧为短边接短边,这样,不管是左拐还是右拐,两个相邻底板就是以对齐腰边为对称线对称设置;又因为底板的腰边和长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也就是说两个相邻底板的长边之间的夹角为两个锐角之和,其必然小于180度,因此两个底板的长边是不同向的,也即是拐弯的或转向的。两个底板转向的角度就是两条对接长边的夹角,该夹角的数值等于腰边和长边之间的锐角与直角的差值的两倍,为方便叙述,将该夹角称为两体转向角。当后续同向放置第三个底板时,第三个底板长边与第一个底板长边的夹角就是两倍的两体转向角,也就是说,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已转向两倍的两体转向角的角度;当后续同向放置第四个底板时,第四个底板长边与第一个底板长边的夹角就是三倍的两体转向角,也就是说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已转向三倍的两体转向角的角度,以此类推,直至达到要求的转向角度为止。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腰边和长边之间的夹角一般设置成数值较大的锐角,所以使两体转向角的数值较小,也就是说每个后续底板的转向角度是很小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多同向放置后续底板的方式来达到大角度(如90度)转向的目的,因此,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的转向是非常圆滑的,特别适合单芯电缆、光缆的地下铺设工程使用。
底板上靠近短边的短边部上设有两个短边孔,短边孔内插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的下半部插装到短边孔内,立柱的上半部露出短边孔。短边部上还放置有短边板,短边板向上延伸设置。短边板底部设有立柱孔,立柱孔与短边部的两个立柱上部对应插装配合。这样,短边板通过立柱及与立柱上下插装配合的短边孔、立柱孔,不但实现了短边板和底板短边部的连接,而且实现了两者的定位,使两者的位置关系固定且唯一。
同样的,在底板上靠近长边的长边部上设有两个长边孔,长边孔内也插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的下半部插装到长边孔内,立柱的上半部露出长边孔。底板长边部上还放置有长边板,长边板向上延伸设置。长边板底部设有立柱孔,立柱孔与长边部的两个立柱上部对应插装配合。这样,长边板通过立柱及与立柱上下插装配合的长边孔、立柱孔,不但实现了长边板和底板短边部的连接,而且实现了两者的定位,使两者的位置关系固定且唯一。
长边板和短边板通过立柱定位到底座上后,短边板、长边板和底板就快速搭建成了一个横截面呈“U”形的“线缆槽”,而所述的单芯电缆、光缆等也就是铺设在该“线缆槽”内,起到了对单芯电缆、光缆的保护作用。
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短边孔和长边孔相对于短边和长边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短边孔和长边孔尺寸是相同的、两短边孔的间距与两长边孔的间距是等长的、两短边孔距离短边的间距与两长边孔距离长边的间距是等距的、短边孔和长边孔是左右对齐的。
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当把两个底板逆向放置,且两个底板的腰边对齐时,也就是一个底板正向放置一个底板反向放置,也就是一个底板的短边对接另一个底板的长边,一个底板的长边对接另一个底板的短边时。对接部(也就是对接重合的腰边)两侧对应相邻的短边孔和长边孔之间的间距与同一底板上两短边孔的间距相等,也就是说,两个底板对接后同侧的两个短边孔和两个长边孔这四个同侧孔(为方便叙述,将两个底板对接后同侧的两个短边孔和两个长边孔称为同侧孔)的连线轨迹位于同一直线,且四个同侧孔中任意两个相邻同侧孔间距相等。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无论短边板还是长边板都能通过立柱插装在对接后的两底板上的任意两相邻同侧孔上,也就是说,短边板和长边板不但可以通过立柱插装在单独的底板上,也能通过立柱插装在临近对接部的两个同侧孔上。显然,当短边板或长边板通过立柱插装在单独的底板上时,该短边板或长边板将由该底板单独承载。而当短边板或长边板通过立柱插装在临近对接部的两个同侧孔上时,该短边板或长边板则由该对接的两个底板共同承载,此时,由于立柱的定位连接关系,该短边板或长边板还具有固定连接该两对接底板的作用,使各个对接底板依次固接在一起,增强了各底板长度方向上的凝聚力或连接力,有效保证了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结构稳定性,特别适合在地质松软、易变形或不稳定地区及震区使用。
底板上设有两根平行设置的定位槽,定位槽与短边平行设置,定位槽两端贯通到腰边设置。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两根定位槽相对于短边和长边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也就是说两根定位槽距离各自临近的短边或长边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无论两个相邻底板是同向放置还是逆向放置,都能保证两根定位槽对应对接在一起。定位槽内插装有向上延伸设置的隔板,隔板的主要作用是对铺设于“线缆槽”内的单芯电缆、光缆等电力及通讯线缆进行间隔,特别是对三相单芯电缆进行间隔,从根本上杜绝了相间短路现象的发生。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扣合有与底板形状一致的盖板,扣合盖板后,“线缆槽”和盖板就构成了可快速拆装的“线缆管”,可以对将要铺设的电缆或光缆起到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可靠的保护作用。将盖板的形状设置得与底板形状一致,是为了与底板上下对应设置时,能够随底板的直线延伸而对应延伸,或随底板的顺畅拐弯而对应拐弯,这样也就做到了“线缆管”顶面的密切对接,有效避免铺设埋土后的漏土、漏泥现象,保证了所铺设电缆或光缆的长期可靠运行。
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由于采用了多组件装配式结构,也就是把整个砼槽分割成底板、短边板、长边板、隔板、盖板和立柱等多个组装部件,并通过装配方式将前述各个组装部件现场装配成施工所需要的铺设电缆或光缆的“线缆管”。因此,在存放或运输时,可以将各个组装部件分别批量打捆、打包,例如将多个底板批量叠加后打捆、打包,将多个短边板批量叠加后打捆打包,等等。打捆、打包后,捆内或包内的各个组装部件是贴紧配合的,各组装部件间的间隙是非常狭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目前传统的预制高压线缆沟槽是横截面呈“U”形的一体式中空架体结构,在存放或运输时中空架体内不能放置任何东西,因此中空架体结构占据了大量空间,不但存放占据面积大,而且运输效率极低,运输过程中中空架体结构极易破损,废品率高,运输成本也必然提高。因此,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占用空间小,运输方便、效率高、破损率低、成本低,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
在本专利中,盖板与短边板和长边板对应的侧壁设置为斜壁27,也即斜壁的上边部沿盖板板面向短边板和长边板外侧延伸而倾斜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拆卸维护时,可以为维护人员提供把持盖板的两个把持部位,也即与短边板和长边板对应的斜壁,这样维护人员只需把持住斜壁向上用力,即可将盖板搬离“线缆槽”,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维护时的工作效率。在本专利中,两个斜壁的下边部分别与短边板和长边板对齐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扣合盖板时,可以是施工人员凭借把持斜壁并碰触对应短边板和长边板的手感来感知盖板扣合的位置是否准确,避免了因为盖板自身遮挡导致的盖板扣合错位问题,大大提高了盖板扣合成功率,有助于实现快速施工。
短边板8的一端上部固设有外延的上延部15,短边板该端下部和上延部下部形成下凹部16,短边板的另一端下部固设有外延的下延部17,短边板该端上部设有与下延部上部形成上凹部18,上凹部的形状与上延部的形状相配合,下延部的形状与下凹部的形状相配合,上延部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19,下延部上端设有与定位柱插装配合的定位孔20;长边板的一端上部固设有外延的上延部,长边板该端下部和上延部下部形成下凹部,长边板的另一端下部固设有外延的下延部,长边板该端上部设有与下延部上部形成上凹部,上凹部的形状与上延部的形状相配合,下延部的形状与下凹部的形状相配合,上延部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下延部上端设有与定位柱插装配合的定位孔。将短边板一端设置上延部和下凹部,另一端设置上凹部和下延部,并将上延部和上凹部设置得形状相配合,将下延部和下凹部的形状设置得相配合,可以使两个相邻短边板在对接时,将前方短边板的上延部与后方短边板的上凹部对应卡装在一起,此时前方短边板的下凹部也与后方短边板的下延部对应卡装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两个相邻短边板的无间隙对接,有助于提高“线缆管”拐弯时内侧壁的密闭性,有效防止埋土后向“线缆管”内腔漏土、漏泥现象,保证了线缆管内腔的清洁。同样的,将长边板一端设置上延部和下凹部,另一端设置上凹部和下延部,并将上延部和上凹部设置得形状相配合,将下延部和下凹部的形状设置得相配合,可以使两个相邻长边板在对接时,将前方长边板的上延部与后方长边板的上凹部对应卡装在一起,此时前方长边板的下凹部也与后方长边板的下延部对应卡装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两个相邻长边板的无间隙对接,有助于提高“线缆管”拐弯时外侧壁连接的密闭性,有效防止埋土后向“线缆管”内腔漏土、漏泥现象,保证了线缆管内腔的清洁。同样的,当一个短边板和一个长边板对接时,将长边板的上延部与短边板的上凹部对应卡装在一起,此时长边板的下凹部也与短边板的下延部对应卡装在一起,这样也就实现了两个相邻长边板和短边板的无间隙对接,有助于提高“线缆管”沿直线延伸时的密闭性。在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中,上延部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下延部上端设有与定位柱插装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柱19具有弯曲变形的弹性橡胶柱。将定位柱设计的具有弯曲变形的弹性后,当地震时或地质松动变形时,相邻两底板上的短边板之间、长边板之间,或短边板与长边板间发生水平方向上的错位时,定位柱会继续插装在定位孔内,但此时的定位柱会发生弹性变形的扭曲,以适应上述错位,这样就保证了在地震或地质松动时,本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连贯性,避免了传统高压线缆沟槽或预制高压线缆沟槽在地震发生或地质松动变形时的破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断等问题,有效提高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电缆或光缆的连接可靠性和寿命。
所述定位柱19为上端较粗下端较细的圆锥柱。将定位柱设置成上端较粗下端较细的圆锥柱后,下延部上的定位孔也就呈与之对应的上端较粗下端较细的圆锥孔。这样,当短边板之间对接,短边板与长边板对接,长边板与长边板对接时,下端较细的定位柱就可以轻易插入上端较粗的定位孔中,对接非常快捷、方便。
当短边板8和长边板9通过立柱11插装在底板对应边侧时,定位柱19和定位孔20的轴心线与对应的底板端面平齐。当短边板、长边板通过立柱对应插装在底板对应边侧,从而装配成所需要的“线缆槽”时,将短边板和长边板两端的定位柱和定位孔的轴心线设置得正好与底板端面平齐,也就是与腰边平齐,可以保证两组“线缆槽”无论按照正向放置对接还是按照逆向放置对接时,都能保证两底板上的短边板、长边板通过定位柱在对接部,也就是在对接的腰边正上方对接。也就是说,将定位柱、定位孔轴心线与腰边平齐,可以使相邻或相对接的短边板与短边板之间、短边板与长边板之间,长边板与长边板之间具有“铰接”功能,也就是使两相邻或相对接的“线缆槽”具有“铰接”功能。而所述“铰接”功能,就是不论“线缆槽”直线延伸时,还是在拐弯时,都能保证两相邻底板通过对接的短边板、长边板顺畅连接在一起,保证了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连贯性、顺畅性、一体性。
所述立柱11为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的对称圆锥柱。将立柱设置成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的对称圆锥柱后,底板上的长边孔和短边孔也就呈与之对应的上端口较粗内端较细的圆锥状孔,长边板和短边板下端的立柱孔也呈与立柱上部相配合的下端口较粗内孔较细的圆锥状孔。这样,当把立柱下部插入底板的长边孔和短边孔内时,下端较细的立柱就可以轻易插入上端较粗的长边孔和短边孔中,插装非常快捷、方便。同样的,当把长边板和短边板对应装配到底板的长边部和短边部时,上端较细的立柱就能够很容易地插入到下端较粗的立柱孔中,提高了整体的装配速度,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上延部的上延端面22呈以定位柱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外凸圆弧面,下凹部的下凹端面23呈以定位柱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内凹圆弧面,下延部的下延端面24呈以定位孔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外凸圆弧面,上凹部的上凹端面25呈以定位孔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内凹圆弧面,上延端面与上凹端面滑动配合,下延端面与下凹端面滑动配合。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为上延部的上延端面呈以定位柱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外凸圆弧面,上凹部的上凹端面呈以定位孔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内凹圆弧面,且上延端面与上凹端面滑动配合,因此,当两个底板同向放置对接时,也就是一个底板为直线底板,一个底板为拐弯底板时,两个底板上同侧对接的短边板和短边板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也就是说两者并不是对齐的,这样在两个短边板对应的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铰接配合下,会形成一个夹角,该夹角即是前述的两体转向角。由于两个对接短边板对应的上延端面和上凹端面是绕定位轴轴心线滑动配合的,因此即使前述两短边板以两体转向角交叉配合或铰接配合,但是两短边板的对接部,也就是上延端面和上凹端面之间依然是密闭配合的,保证了在拐弯时整条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密闭性,避免了传统预制高压线缆沟槽在铺设时需要填塞缝隙的弊端,从根本上避免了漏土、漏泥现象。同样的,两对接短边板之间的下延端面和下凹端面之间在线路拐弯时也是密闭配合的。同理,两个对接的长边板之间的上延端面和上凹端面之间、下延端面和下凹端面之间也是密闭配合的,从根本上避免了线路拐弯时漏土、漏泥现象。
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也设有与立柱对应插装配合的立柱孔10,盖板底部设有与底板上的短边孔、长边孔相对应的短边孔和长边孔,且盖板底部的短边孔和长边孔与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的立柱孔上下对应设置且通过立柱对应插装在一起。在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及短边板底面设置对应的立柱孔,可以通过将立柱插装到立柱孔中的方式,实现盖板底面和短边板上部及长边板上部的固定式装配连接,这样不但能实现将盖板扣合到“线缆槽”上,还能实现三者相对固定的连接。因此,在遇到地震或土质松动时,盖板也不会从短边板和长边板上滑落,使“线缆管”保持一个结构相对稳定的管状,对防止盖板砸破电缆或光缆表皮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因为短边板和长边板上部的立柱孔与两者下部的立柱孔是对应设置的,因此,即使将短边板和长边板上下倒置摆放,也可以实现短边板和长边板的上下部分别与盖板和底板的对应连接,大大提高了短边板和长边板的通用性,以及在现场施工时的便捷性。
盖板底面中部设有与底板上的定位槽上下对应的定位槽,隔板上部和下部设有与盖板和底板上定位槽卡装、支撑配合的卡装部26。在盖板底面中部设置与底板对应的定位槽后,底板顶面的定位槽与盖板底面上的定位槽将一一上下对应设置。而此时,由于隔板上部设有与盖板底面定位槽卡装配合的卡装部,隔板下部也设有与底板定位槽卡装配合的卡装部,因此,当隔板上下两端分别卡装进底板和盖板上的定位槽内时,隔板不但起到了为三相电缆隔离“线缆管”腔道的作用,还对盖板中部起到了支撑作用,有效保证了盖板的承载力。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的定位槽12横截面为上端宽下端窄的楔形槽,与之配合的卡装部同样是下端窄上端宽的楔形条,以方便快速卡装。同样的,盖板21上的定位槽12横截面为上端窄下端宽的楔形槽,与之配合的卡装部同样是上端窄下端宽的楔形条。
如图所示,所述底板的腰边和长边的夹角为锐角67.5度。
为方便叙述,将底板的长边和腰边之间的夹角称为腰角。在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拐弯时,将后续放置的底板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沿直线延伸的最后一个底板同向放置,此时两底板沿两者对接的腰边对称设置。因此,两底板的两长边之间的夹角就是两倍的腰角,即67.5度的两倍,也即135度。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此,也可以说,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35度或180-135=45度。为了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延伸方向或铺设方向相一致,一般习惯称为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45度。也就是说,在沿直线延伸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对接第一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转向了45度。因此,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二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45度,这样,对接两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45+45=90度,也就完成了向垂直方向拐弯。该拐弯的实现,并不是像传统预制高压电缆沟槽那样通过现场切割实现直角拐弯,而是通过两个拐弯底板及其上的长边板、短边板圆滑过渡实现的,这样更符合电力系统对铺设线缆的拐弯要求,特别是光缆的拐弯要求,有助于保证线缆的铺设及通讯质量和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腰边和长边的夹角为锐角78.75度。
在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拐弯时,将后续放置的底板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沿直线延伸的最后一个底板同向放置,此时两底板沿两者对接的腰边对称设置。因此,两底板的两长边之间的夹角就是两倍的腰角,即78.75度的两倍,也即157.5度。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此,也可以说,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57.5度或180-157.5=22.5度。为了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延伸方向或铺设方向相一致,一般习惯称为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22.5度。也就是说,在沿直线延伸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对接第一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转向了22.5度。因此,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二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22.5度,这样,对接两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22.5+22.5=45度。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三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22.5度,这样,对接三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22.5+22.5+22.5=67.5度。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四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22.5度,这样,对接四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22.5+22.5+22.5+22.5=90度,也就完成了向垂直方向拐弯。该拐弯的实现,并不是像传统预制高压电缆沟槽那样通过现场切割实现直角拐弯,而是通过四个拐弯底板及其上的长边板、短边板圆滑过渡实现的,这样更符合电力系统对铺设线缆的拐弯要求,特别是光缆的拐弯要求,有助于保证线缆的铺设及通讯质量和寿命。
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板的腰边和长边的夹角为锐角84.375度。
在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拐弯时,将后续放置的底板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沿直线延伸的最后一个底板同向放置,此时两底板沿两者对接的腰边对称设置。因此,两底板的两长边之间的夹角就是两倍的腰角,即84.375度的两倍,也即168.75度。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此,也可以说,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68.75度或180-168.75=11.25度。为了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延伸方向或铺设方向相一致,一般习惯称为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1.25度。也就是说,在沿直线延伸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对接第一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转向了11.25度。因此,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二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11.25度,这样,对接两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11.25+11.25=22.5度。同样的,当直线底板端部依次连续同向放置对接八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相对于原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直线延伸线路的倾斜角度为11.25的八倍,也即90度,也就完成了向垂直方向拐弯。该拐弯的实现,并不是像传统预制高压电缆沟槽那样通过现场切割实现直角拐弯,而是通过八拐弯底板及其上的长边板、短边板圆滑过渡实现的,这样更符合电力系统对铺设线缆的拐弯要求,特别是光缆的拐弯要求,有助于保证线缆的铺设及通讯质量和寿命。
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板的腰边和长边的夹角为锐角87.1875度。
在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拐弯时,将后续放置的底板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中沿直线延伸的最后一个底板同向放置,此时两底板沿两者对接的腰边对称设置。因此,两底板的两长边之间的夹角就是两倍的腰角,即87.1875度的两倍,也即174.375度。为方便叙述,将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沿直线延伸的底板称为直线底板,将与其同向放置对接的底板称为拐弯底板。因此,也可以说,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174.375度或180-174.375=5.625度。为了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的延伸方向或铺设方向相一致,一般习惯称为拐弯底板的长边相对于直线底板的长边倾斜了5.625度。也就是说,在沿直线延伸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对接第一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转向了5.625度。因此,当继续同向放置对接第二个拐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将再次转向5.625度,这样,对接两个拐弯底板后,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总共转向5.625+5.625=11.25度。同样的,当直线底板端部依次连续同向放置对接十六弯底板时,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线路相对于原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直线延伸线路的倾斜角度为5.625的十六倍,也即90度,也就完成了向垂直方向拐弯。该拐弯的实现,并不是像传统预制高压电缆沟槽那样通过现场切割实现直角拐弯,而是通过十六个拐弯底板及其上的长边板、短边板圆滑过渡实现的,这样更符合电力系统对铺设线缆的拐弯要求,特别是光缆的拐弯要求,有助于保证线缆的铺设及通讯质量和寿命。

Claims (8)

1.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底板(1)四边为包括平行的短边(2)和长边(3),以及两个等长腰边(14)的等腰梯形,底板(1)上靠近短边(2)的短边部(4)上设有两个短边孔(6),底板(1)上靠近长边(3)的长边部(5)上设有两个长边孔(7),短边孔(6)和长边孔(7)相对于短边(2)和长边(3)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当两个底板(1)按照一个底板的短边(2)与另一个底板的长边(3)方式对接时,对接部两侧对应相邻的短边孔(6)和长边孔(7)之间的间距与同一底板上两短边孔(6)的间距相等,短边孔(6)和长边孔(7)内插装有立柱(11),短边部(4)上设有短边板(8),长边部(5)上设有长边板(9),短边板(8)和长边板(9)底部设有与立柱(11)对应插装配合的立柱孔(10),底板(1)上设有与短边(2)平行设置的两根定位槽(12),两根定位槽(12)相对于短边(2)和长边(3)之间的中间线对称设置,定位槽(12)内插装有向上延伸设置的隔板(13),短边板(8)和长边板(9)上部扣合有与底板(1)形状一致的盖板(21),盖板(21)与短边板(8)和长边板(9)对应的侧壁为斜壁(27),斜壁(27)的上边部沿盖板(21)板面向短边板(8)和长边板(9)外侧延伸,斜壁(27)的下边部与短边板(8)和长边板(9)对齐设置;短边板(8)的一端上部固设有外延的上延部(15),短边板(8)该端下部和上延部(15)下部形成下凹部(16),短边板(8)的另一端下部固设有外延的下延部(17),短边板(8)该端上部设有与下延部(17)上部形成上凹部(18),上凹部(18)的形状与上延部(15)的形状相配合,下延部(17)的形状与下凹部(16)的形状相配合,上延部(15)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19),下延部(17)上端设有与定位柱(19)插装配合的定位孔(20);长边板(9)的一端上部固设有外延的上延部(15),长边板(9)该端下部和上延部(15)下部形成下凹部(16),长边板(9)的另一端下部固设有外延的下延部(17),长边板(9)该端上部设有与下延部(17)上部形成上凹部(18),上凹部(18)的形状与上延部(15)的形状相配合,下延部(17)的形状与下凹部(16)的形状相配合,上延部(15)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19),下延部(17)上端设有与定位柱(19)插装配合的定位孔(20);当短边板(8)和长边板(9)通过立柱(11)插装在底板(1)对应边侧时,定位柱(19)和定位孔(20)的轴心线与对应的底板(1)端面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19)具有弯曲变形的弹性橡胶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19)为上端较粗下端较细的圆锥柱。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1)为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的对称圆锥柱。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其特征是:上延部(15)的上延端面(22)呈以定位柱(19)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外凸圆弧面,下凹部(16)的下凹端面(23)呈以定位柱(19)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内凹圆弧面,下延部(17)的下延端面(24)呈以定位孔(20)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外凸圆弧面,上凹部(18)的上凹端面(25)呈以定位孔(20)轴心线为轴心线的内凹圆弧面,上延端面(22)与上凹端面(25)滑动配合,下延端面(24)与下凹端面(23)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其特征是:短边板(8)和长边板(9)上部也设有与立柱(11)对应插装配合的立柱孔(10),盖板(21)底部设有与底板(1)上的短边孔(6)、长边孔(7)相对应的短边孔(6)和长边孔(7),且盖板(21)底部的短边孔(6)和长边孔(7)与短边板(8)和长边板(9)上部的立柱孔(10)上下对应设置且通过立柱(11)对应插装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其特征是:盖板(21)底面中部设有与底板(1)上的定位槽上下对应的定位槽(12),隔板(13)上部和下部设有与盖板(21)和底板(1)上定位槽(12)卡装、支撑配合的卡装部(26)。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的腰边(14)和长边(3)的夹角为锐角67.5度或78.75度或84.375度或87.1875度。
CN201510414463.7A 2015-07-15 2015-07-15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40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4463.7A CN106340845B (zh) 2015-07-15 2015-07-15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4463.7A CN106340845B (zh) 2015-07-15 2015-07-15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0845A CN106340845A (zh) 2017-01-18
CN106340845B true CN106340845B (zh) 2020-06-23

Family

ID=5782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446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40845B (zh) 2015-07-15 2015-07-15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08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6458B (zh) * 2023-06-20 2023-08-15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线缆槽盖板自动铺装设备及铺装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7521A (ja) * 1995-05-22 1996-11-29 Kana Flex Corp Kk 埋設ケーブル保護部材とそ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埋設構造
CN2558133Y (zh) * 2002-03-13 2003-06-25 李晓刚 通信、电力共通沟拼接式人井槽
CN204046090U (zh) * 2014-08-07 2014-12-24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线槽非标准角弯头、以及弧形拼装电缆线槽
CN204238511U (zh) * 2014-10-16 2015-04-01 福建金竹竹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重组竹拼接地板
CN204290230U (zh) * 2014-12-01 2015-04-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装配式高压单芯电缆砼槽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7521A (ja) * 1995-05-22 1996-11-29 Kana Flex Corp Kk 埋設ケーブル保護部材とそ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埋設構造
CN2558133Y (zh) * 2002-03-13 2003-06-25 李晓刚 通信、电力共通沟拼接式人井槽
CN204046090U (zh) * 2014-08-07 2014-12-24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线槽非标准角弯头、以及弧形拼装电缆线槽
CN204238511U (zh) * 2014-10-16 2015-04-01 福建金竹竹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重组竹拼接地板
CN204290230U (zh) * 2014-12-01 2015-04-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装配式高压单芯电缆砼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0845A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6768B (zh) 沿曲线轨迹能快速圆滑铺设的电力铺设装置
WO2015196872A1 (zh) 一种固体充填采煤液压支架撤架方法
CN106356796B (zh) 多用途电力槽
CN204290230U (zh) 装配式高压单芯电缆砼槽
CN108832563A (zh) 一种预制电缆排管及其施工方法
CN107620316B (zh) 一种岩石河床大体积深水基础施工方法
CN106340845B (zh)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CN106340846B (zh) 丘陵地区快速施工的电力保护槽
CN105041348B (zh) 一种采用复合顶板的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CN203365760U (zh) 一种光缆沟道
CN108411941A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202559382U (zh) 一种阶梯式锥形承插口混凝土预制共同沟
CN111139863B (zh) 一种用于明挖半逆作法隧道围檩节点的防水施工方法
CN105239584A (zh) 连拱式板桩支护结构及施工工艺
CN111173520A (zh) 一种组合式顶管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9629664A (zh) 基于装配式树脂混凝土排水沟的地下室施工方法
CN109577373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预制管廊
CN205051311U (zh) 震区及土质疏松地区使用的线缆槽
CN215408678U (zh) 一种拱形隧道复合衬砌结构
CN211579545U (zh) 一种过路管线保护结构
CN208309637U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综合管廊标准段
CN212114733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周围浅埋管线的保护装置
CN109695347A (zh) 基于圆钢握弯器的建筑施工方法
CN20958511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预制管廊
CN105470904A (zh) 装配式高压单芯电缆砼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