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0644A - 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0644A
CN106340644A CN201610938542.2A CN201610938542A CN106340644A CN 106340644 A CN106340644 A CN 106340644A CN 201610938542 A CN201610938542 A CN 201610938542A CN 106340644 A CN106340644 A CN 106340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ping type
nickel cobalt
preparation
type lithium
lit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8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开华
李军秀
张云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GEM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GEM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GEM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men GEM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385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406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0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06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1)向镍钴混合盐溶液中同时加入氧化剂溶液和沉淀剂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10.5~12.0,同时进行沉淀反应和氧化反应;2)向步骤1)反应获得的浆料中加入锂盐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处理;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进行离心除杂处理,然后将经过除杂的产物与锂盐、掺杂剂进行混料处理,并进行喷雾干燥处理,获得球形颗粒;4)将所述球形颗粒置于650~900℃环境中进行烧结处理,获得所需掺杂型镍钴酸锂。本方案获得的镍钴酸锂材料具有元素组分分布均匀、产品粒径易控且产品形貌规则的特点,获得的材料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Description

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钴酸锂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LiCoO2由于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势,是最先实现商业化的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但由于钴属于稀缺资源,价格昂贵,并且钴有放射性,对环境不友好。因此,研究者们采用了价格较为低廉的镍、铝、锰等元素来替代部分的钴元素。其中,镍钴酸锂正极材料结合了LiNiO2和LiCoO2两者的优点:制备条件较为温和、材料的成本较低,随着钴含量的增加,其循环性、热稳定性及安全性不断的提高。
目前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常常采用高温固相法进行制备。具体是将镍盐、钴盐、掺杂元素以及稍微过量的锂盐进行均匀混合,在氧气氛围下高温煅烧获得正极材料。为了进一步稳定材料的结构,使材料表现出更佳的性能,往往会在镍钴酸锂材料中掺杂钛、镁、铝、锆等元素。上述制备过程中,各种原料存在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导致产品中各元素组成分布不均匀,且产品的粒径不易控制、形貌也不规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掺杂型镍钴酸锂制备过程中出现的组分混合不均匀、产品粒径不易控制且形貌不规则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向镍钴混合盐溶液中同时加入氧化剂溶液和沉淀剂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10.5~12.0,同时进行沉淀反应和氧化反应;
2)向步骤1)反应获得的浆料中加入锂盐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处理;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进行离心除杂处理,然后将经过除杂的产物与锂盐、掺杂剂进行混料处理,并进行喷雾干燥处理,获得球形颗粒;
4)将所述球形颗粒置于650~900℃环境中进行烧结处理,获得所需掺杂型镍钴酸锂。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先通过氧化沉淀获得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镍钴氢氧化物共沉淀,再加入锂盐在低温环境中进行水热反应,从而获得粒径为亚微米级的镍钴酸锂;将镍钴酸锂与掺杂剂颗粒继续混合,通过喷雾干燥进行造粒,最后热处理即可获得高密度型镍钴酸锂材料。
本方法通过液相、低温方式获得镍钴酸锂材料,得到的材料中,各元素组成成分分布均匀、粒径均一易控制而且形貌规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掺杂型镍钴酸锂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向镍钴混合盐溶液中,同时加入氧化剂溶液和沉淀剂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10.5~12.0,同时进行沉淀反应和氧化反应;
2)向步骤1)反应获得的浆料中加入锂盐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处理;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进行离心除杂处理,然后将经过除杂的产物与锂盐、掺杂剂进行混料处理,并进行喷雾干燥处理,获得球形颗粒;
4)将所述球形颗粒置于650~900℃环境中进行烧结处理,获得所需掺杂型镍钴酸锂。
下面对上述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优选地,上述步骤1)的镍钴混合盐溶液浓度为0.5~3.0mol/L;其中,镍盐溶液浓度为0.3mol/L~2.7mol/L,钴盐溶液浓度为0.2mol/L~1.2mol/L。
镍盐和钴盐在上述配比下发生反应,获得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的结构式为LiNixCoyMzO2,且其中x、y、z满足,x+y+z=1,0<x<1,0<y<1,0<z≤0.05,优选地,为0.6≤x<1,0<y≤0.35,0<z≤0.05。
钴酸锂和镍酸锂均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钴酸锂是目前商业化最广泛的材料,但是钴资源日益匮乏,且价格昂贵,毒性大。镍酸锂具有放电容量大,价格低,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将镍钴进行二元复合,一方面降低了钴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镍起到提升材料比容量的作用,钴起到稳定材料结构的作用,二者产生协同效应。
材料中镍的含量高,以便于提升材料容量;同时尽量减少钴的用量,降低成本,降低材料毒性。而掺杂元素M的量低于0.05,具有稳定材料结构的作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氧化剂溶液为质量分数在5~15%的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溶液。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沉淀剂溶液为质量分数为20~32%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上述锂盐溶液为氯化锂溶液、氢氧化锂溶液、硝酸锂溶液中的任一种。进一步优选地,锂盐溶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0.505mol/L~3.18mol/L。
优选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50~200℃,水热反应时间为12~48h。在该温度下,采取水热反应的目的是,在水热反应釜的环境中,为氧化氢氧化镍钴浆料与锂源的反应提供密闭、一定温度下的高压反应条件。由于水热反应釜中内衬四氟乙烯容器,一般反应温度不超过250℃,否则反应釜无法承受过高的温度和压力。
在离心除杂过程中,主要去除步骤2)获得的浆料中没有参加反应的金属离子(剩余的溶解在水中的镍离子、锰离子、锂离子)以及酸根离子。
优选地,掺杂剂添加量占掺杂型镍钴酸锂中镍钴金属总量的0~0.5%。进一步优选地,掺杂剂为包含元素Ti、Mg、Al、Zr、Mn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或者盐。
添加的锂盐为氢氧化锂、碳酸锂、硝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喷雾干燥的温度为150~200℃;经过喷雾干燥获得的球形颗粒的粒径为15~20μm。如果获得的粒径大于或者小于该范围,则后续煅烧过程中无法确保颗粒的粒径在10~15μm区间。
优选地,烧结处理的时间为4~8h。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氧化沉淀方式获得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镍钴氢氧化物共沉淀,其次向镍钴氢氧化物共沉淀中加入锂盐,在150~200℃的低温环境中水热反应获得粒径为亚微米级别的镍钴酸锂。进一步地将掺杂剂与镍钴酸锂进行混料处理,并将混合均均匀的物料进行喷雾干燥和造粒,最后通过热处理工艺,实现了掺杂型高密度的镍钴酸锂材料的制备。总体来说,在液相和低温条件下实现镍钴酸锂材料的一步制备,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得到的材料中,各元素组成成分分布均匀、粒径均一易控制而且形貌规整。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水热反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合成了镍钴酸锂,随后进行造粒、烧结。相对于现有工艺,本方案具有烧结温度降低、烧结时间变短的特点,能有效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利用该方法获得的镍钴酸锂材料,其结构式为LiNixCoyMzO2,其中,M可以为Ti、Mg、Al、Zr、Mn中的一种或几种,且x+y+z=1,0<x<1,0<y<1,0<z≤0.05;该材料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
为了更好的体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配制总浓度为1mol/L的硫酸镍和硫酸钴混合溶液,其中镍金属离子的摩尔浓度为0.8mol/L,钴离子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2mol/L,一边搅拌一边同时加入质量分数为3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5%的双氧水,控制反应pH=11.0;
2)向上述反应获得的氧化氢氧化镍钴浆料中加入1.05mol/L的氢氧化锂溶液,混合均匀后,将该混合浆料放置在水热反应釜中150℃下反应48h;
3)将步骤2)反应后的浆料离心洗涤3次,除去浆料中的杂质离子;然后将净化后的浆料与微量的氢氧化锂、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钛的金属加入量为镍钴金属量总和的4.5%)混合,在180℃下喷雾干燥并造粒;
4)将上述球形颗粒在900℃下烧结4小时,得到所需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
将本实施例1获得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进行SEM扫描,扫描结果如说明书附图2。从SEM图片上可以看到,获得的材料是由亚微米级别的一次颗粒团聚形成二次颗粒,二次颗粒为类球形;SEM仪器上配备有X射线能量弥散光谱(EDS),采用EDS对颗粒表面进行面扫测试,测得金属元素Li、Ni、Co、Ti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4%、49.2%、12.3%、2.3%,并且各个金属元素的分布均匀、粒径均一、形貌规整。
实施例2
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配制总浓度为1mol/L的氯化镍和氯化钴混合溶液,其中镍钴的摩尔比为0.8:0.2,即有0.8mol/L的氯化镍,有0.2mol/L的氯化钴。一边搅拌一边同时加入质量分数为3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5%的次氯酸钠,控制反应的pH=11.0;
2)向上述反应获得的氧化氢氧化镍钴浆料中加入1.05mol/L的氢氧化锂溶液,混合均匀后,将该混合浆料放置在水热反应釜中200℃下反应12h;
3)将步骤2)反应后的浆料离心洗涤3次,除去浆料中的杂质离子;然后将净化后的浆料与微量的氢氧化锂、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铝和氧化钛的金属量总和占镍钴金属量总和的5%,其中纳米氧化铝:氧化钛为3:2)混合,在150℃下喷雾干燥并造粒;
4)将上述球形颗粒在900℃下烧结4小时,得到所需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
本实施例2获得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其形貌与实施例1类似,EDX测试的所得金属元素Li、Ni、Co、Al、Ti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7%、49.4%、12.4%、0.8%、1.0%,并且各个金属元素的分布均匀、粒径均一、形貌规整。
实施例3
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配制总浓度为0.8mol/L的硫酸镍和硫酸钴混合溶液,其中镍钴的摩尔浓度比值为7:3,一边搅拌一边同时加入质量分数为3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4%的次氯酸钠,控制反应的pH=10.8;
2)向上述反应获得的氧化氢氧化镍钴浆料中加入1.03mol/L的氢氧化锂溶液,混合均匀后,将该混合浆料放置在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4h;
3)将步骤2)反应后的浆料离心洗涤3次,除去浆料中的杂质离子;然后将净化后的浆料与微量的氢氧化锂、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中镁的金属量占镍钴金属量总和的3%)混合,在180℃下喷雾干燥并造粒;
4)将上述球形颗粒在900℃下烧结6小时,得到所需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
本实施例3获得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其形貌与实施例1类似,EDX测试的所得金属元素Li、Ni、Co、Mg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6%、43.9%、18.8%、0.76%,并且各个金属元素的分布均匀、粒径均一、形貌规整。
实施例4
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配制总浓度为1.5mol/L的硫酸镍和硫酸钴混合溶液,其中镍钴的摩尔比为6:4,一边搅拌一边同时加入质量分数为3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的双氧水,控制反应的pH=11.0;
2)向上述反应获得的氧化氢氧化镍钴浆料中加入1.56mol/L的氢氧化锂溶液,混合均匀后,将该混合浆料放置在水热反应釜中200℃下反应12h;
3)将步骤2)反应后的浆料离心洗涤3次,除去浆料中的杂质离子;然后将净化后的浆料与微量的氢氧化锂、纳米氧化钛(氧化钛中钛的金属量占镍钴金属量总和的2.5%)混合,在200℃下喷雾干燥并造粒;
4)将上述球形颗粒在750℃下烧结8小时,得到所需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
本实施例4获得的掺杂型镍钴酸锂材料,其形貌与实施例1类似,EDX测试的所得金属元素Li、Ni、Co、Ti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6%、37.0%、24.6%、1.3%,并且各个金属元素的分布均匀、粒径均一、形貌规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向镍钴混合盐溶液中同时加入氧化剂溶液和沉淀剂溶液,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10.5~12.0,同时进行沉淀反应和氧化反应;
2)向步骤1)反应获得的浆料中加入锂盐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处理;
3)将步骤2)的反应产物进行离心除杂处理,然后将经过除杂的产物与锂盐、掺杂剂进行混料处理,并进行喷雾干燥处理,获得球形颗粒;
4)将所述球形颗粒置于650~900℃环境中进行烧结处理,获得所需掺杂型镍钴酸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钴混合盐溶液浓度为0.5~3.0mol/L;其中镍盐溶液浓度为0.3mol/L~2.7mol/L,钴盐溶液浓度为0.2mol/L~1.2mol/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溶液为质量分数为5~15%的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溶液;和/或所述沉淀剂溶液为质量分数为20~32%的氢氧化钠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剂的添加量占镍钴金属量总和的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剂为包含元素Ti、Mg、Al、Zr、Mn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或者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50~200℃,所述水热反应时间为12~48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溶液为氯化锂溶液、氢氧化锂溶液、硝酸锂溶液中的任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溶液的浓度为0.505mol/L~3.18mol/L。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干燥的温度为150~200℃;和/或所述球形颗粒的粒径为15~20μm。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掺杂型钴酸锂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CN201610938542.2A 2016-10-24 2016-10-24 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63406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8542.2A CN106340644A (zh) 2016-10-24 2016-10-24 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8542.2A CN106340644A (zh) 2016-10-24 2016-10-24 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0644A true CN106340644A (zh) 2017-01-18

Family

ID=5784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8542.2A Pending CN106340644A (zh) 2016-10-24 2016-10-24 掺杂型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06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9728A (zh) * 2018-10-17 2019-03-01 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三维自支撑的高比能钴酸钒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8272A (zh) * 2018-12-07 2019-05-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富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绿色制备方法
CN114197046A (zh) * 2021-12-10 2022-03-1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型含锂金属复合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163A (zh) * 2006-02-28 2006-08-23 济宁市无界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掺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843930A (zh) * 2006-04-30 2006-10-11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酸锂LiNi1-xCoxO2的制备方法
CN101087019A (zh) * 2007-07-13 2007-12-12 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12389A (zh) * 2011-08-04 2012-04-11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掺镁镍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28639A (zh) * 2015-11-12 2016-03-23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1163A (zh) * 2006-02-28 2006-08-23 济宁市无界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掺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843930A (zh) * 2006-04-30 2006-10-11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酸锂LiNi1-xCoxO2的制备方法
CN101087019A (zh) * 2007-07-13 2007-12-12 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阴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12389A (zh) * 2011-08-04 2012-04-11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掺镁镍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28639A (zh) * 2015-11-12 2016-03-23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9728A (zh) * 2018-10-17 2019-03-01 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三维自支撑的高比能钴酸钒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8272A (zh) * 2018-12-07 2019-05-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富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绿色制备方法
CN109768272B (zh) * 2018-12-07 2022-04-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富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绿色制备方法
CN114197046A (zh) * 2021-12-10 2022-03-1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型含锂金属复合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97046B (zh) * 2021-12-10 2023-11-0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型含锂金属复合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85794B (zh) 三元正极材料及该材料和其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7275573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CN109336193B (zh) 多元素原位共掺杂三元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91843B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713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0043135A1 (zh) 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1855755B (zh)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Li-Ni类复合氧化物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0137488A (zh)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0032B (zh) 正极活性物质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4979546B (zh) 单晶形貌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505193A (zh) 单晶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3066261B (zh) 高容量高镍多元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1229928B (zh) 一种球形镍钴锰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60826B (zh) 锰钴复合氢氧化物和其制造方法、正极活性物质和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9560276A (zh) 一种具有浓度梯度分布一次颗粒定向生长的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9923702A (zh) 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具备其的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9778301A (zh) 一种类单晶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制备及应用
CN111129463A (zh) 一种mof包覆的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1156460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WO2012020769A1 (ja) ニッケル含有複合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8767216A (zh) 具有变斜率全浓度梯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10085845A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镍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0230A (zh) 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正极片与锂电池
KR20230008126A (ko) 리튬 이온 배터리용 양극 재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리튬 이온 배터리
CN109713251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