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4817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4817B
CN106304817B CN201510304307.5A CN201510304307A CN106304817B CN 106304817 B CN106304817 B CN 106304817B CN 201510304307 A CN201510304307 A CN 201510304307A CN 106304817 B CN106304817 B CN 106304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lectronic component
covering
electronic devic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4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4817A (zh
Inventor
王勇智
张家源
柯召汉
谢铮玟
廖文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3043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4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4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4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4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4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遮蔽件、导热件、中框及热管;遮蔽件用以遮蔽第一、第二电子元件产生之电磁波,并具有开口及容置部,其中开口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收容于容置部内;导热件设置于开口内,并连接第一电子元件;中框包括金属材料,并连接遮蔽件;热管连接中框及导热件。由此,第一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导热件传导至热管,而第二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可经由遮蔽件、中框传导至热管。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装置,可防治电磁干扰并显著地改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治电磁干扰(EMI)并显著地改善散热效果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都会安装许多电子元件,当电子装置在运作或操作时,这些电子元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电磁场,且该等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场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阻隔,进而影响电子装置的正常运作,同时电磁波可能向外辐射并对人体造成伤害,此种现象即被称为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目前常见的防治电磁干扰的方式多直接在电子元件的外部加上金属材质的电磁遮蔽件以屏蔽电磁波。
然而,上述熟知电磁遮蔽件仅具有屏蔽电磁波的功能,但是电子元件在操作或使用时,除会产生电磁波外,同时也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容易被聚集在遮蔽件内无法逸散,并导致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持续增高,进而使得电子元件的寿命缩短或效能降低。因此,如何同时达到极佳的电磁屏蔽效果及散热效果,实值得相关人员所深思。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熟知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治电磁干扰(EMI)并显著地改善散热效果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电子元件;一第二电子元件;一遮蔽件,用以遮蔽第一、第二电子元件,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一开口及一容置部,第一侧相反于第二侧,开口连通第一侧及第二侧,容置部形成于第一侧,其中第一、第二电子元件设置于第一侧,开口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电子元件,第二电子元件收容于容置部内;一导热件,设置于开口内,并连接第一电子元件;一包括金属材料的中框,设置于第二侧,并连接遮蔽件;以及一热管,连接中框及导热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容置部为一凹陷结构,遮蔽件的第二侧形成有对应于凹陷结构的一凸出结构,且中框还形成有一第二开口,凸出结构结合于第二开口。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导热件的材料不同于遮蔽件的材料。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导热件与遮蔽件的开口的边缘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结合。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可挠的第二遮蔽件,覆盖开口,并介于导热件及第一电子元件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遮蔽件还具有一第一结合部,自开口的边缘朝着中框的方向凸出,且中框还具有一凹陷的第二结合部,用以连接第一结合部。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结合部的截面形状对应于第二结合部的截面形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热管与导热件通过焊接方式结合。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中框形成有一凹槽,且热管结合于该凹槽。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电子元件为一中央处理晶片,该第二电子元件为一相机模块。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爆炸图。
图2表示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A及图3B表示图1中的热管、导热件及遮蔽件等元件于不同视角的放大示意图。
图4A及图4B分别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爆炸图及剖面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1”~电子装置; 10~显示面板(或触控式显示面板);
20~背盖; 30~中央处理晶片(第一电子元件);
32~主机板; 32A~破孔;
40~相机模块; 50~遮蔽件;
52~顶壁; 52A~第一侧;
52B~第二侧; 52C~开口;
52D~容置部; 52E~凸出结构;
52F~第一结合部; 54~支撑(侧)壁;
60~导热件; 62~遮蔽件(第二遮蔽件);
70~热管; 80~中框;
80A~第一侧; 80B~第二侧;
82~凹槽; 84~开口(第二开口);
86~第二结合部; 90~铜箔;
G~导热胶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皆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在附图中,实施例的各元件的形状或厚度可扩大,以方便标示及清楚示意。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爆炸图。图2表示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A及图3B表示图1中的热管、导热件及遮蔽件等元件于不同视角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例如为一手机(但不以此为限),主要包括显示面板(或触控式显示面板)10、背盖20、中央处理晶片30、搭载中央处理晶片30的主机板32、相机模块40、遮蔽件50、导热件60、热管(heat pipe)70、中框(middle frame)80、铜箔90及多个导热胶材G。前述显示面板10及背盖20设置于电子装置1的两相反外侧,而其它元件设置于该两者之间。
由图1及图2可看出,主机板32具有一破孔32A,且相机模块40可穿过破孔32A抵达背盖20而不与主机板32及中央处理晶片30相互连接。
遮蔽件50为一由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铝箔、铝镁合金或铜箔等一体成型的罩体,且该罩体具有顶壁52及自顶壁52边缘垂直延伸凸出的支撑(侧)壁54。使用时,遮蔽件50可罩设且遮蔽主机板32上的中央处理晶片30及相机模块40以屏蔽电磁波,并通过焊接或其它适合的方式将支撑壁54固定于主机板32。
如图1至图3B所示,遮蔽件50的顶壁52具有第一侧52A、第二侧52B、开口52C及容置部52D,其中第一侧52A相反于第二侧52B,开口52C(参照图2)连通第一侧52A及第二侧52B,且容置部52D为形成于第一侧52A的一凹陷结构,而顶壁52的第二侧52B形成有对应于该凹陷结构的一凸出结构52E。另外,前述中央处理晶片30、主机板32及相机模块40设置于第一侧52A,且开口52C的位置对应于中央处理晶片30(第一电子元件),而相机模块40(第二电子元件)可收容于容置部52D(凹陷结构)内。于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40可通过一导热胶材G(例如为导热膏、导热硅胶片)贴附于容置部52D内。
导热件60为一金属块体(例如铜块),并设置于遮蔽件50的开口52C内。于本实施例中,导热件60与开口52C的边缘可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结合,使得开口52C形成封闭,借以防治中央处理晶片30及相机模块40产生的电磁干扰(EMI)。另外,导热件60也可通过一导热胶材G(例如为导热膏、导热硅胶片)连接中央处理晶片30。
热管70为一中空的金属管体,管内包括有工作流体,且管的内壁形成有毛细结构,其中通过工作流体两相变化时能够吸收潜热的特性,热管70可通过热传导方式快速及有效地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于本实施例中,热管70为适用于手机内部空间的一超薄型热管(厚度仅约0.5毫米),并可通过焊接方式将其一端部与导热件60连接(参照图1、图3A)。
中框80设置于遮蔽件50的第二侧52B,并形成有连通其第一侧80A、第二侧80B的凹槽82及开口84(第二开口),其中凹槽82大致为一L型结构(对应于热管70的形状),且热管70可对应地结合于凹槽82,而形成于遮蔽件50的第二侧52B的凸出结构52E可对应地结合于开口84(参照图2)。于本实施例中,中框80具有金属材料。另外,一铜箔90用于自中框80的第二侧80B固定热管70,并可避免热管70轻易地脱离凹槽82(参照图1、图2)。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除中央处理晶片30及相机模块40产生的电磁波可由遮蔽件50(及导热件60)有效地屏蔽外,中央处理晶片30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导热件60直接传导至热管70,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另外相机模块40产生的热量也可通过(金属)遮蔽件50传导至(金属)中框80,之后再由连接于中框80的热管70将热带走。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相机模块40通过遮蔽件50间接传热的方式,而不与导热件60直接连接的主要原因为保护相机模块40:以产品规格来看,相机模块40所能承受的温度远低于中央处理晶片30,因此如将相机模块40及中央处理晶片30共用同一个热传导介质(导热件60),则相机模块40所承受的温度将与中央处理晶片30相近,如此容易导致相机模块40损坏。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导热件60的材料不同于遮蔽件50的材料(例如导热件60包括铜材料,而遮蔽件50包括不锈钢材料),由此更可有效避免相机模块40(经由导热件60)受到中央处理晶片30产生的高温影响。
换句话说,中央处理晶片30及相机模块40产生的热量可通过不同的热传导路径逸散,避免互相影响,进而可显著地改善散热效果,并延长电子元件的寿命及提升效能。
图4A及图4B分别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爆炸图及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与图1至图3B所示的电子装置1的差异在于,还包括一可挠的(flexible)遮蔽件62(第二遮蔽件),例如为铜箔或导电胶布,覆盖遮蔽件50的开口52C,并介于导热件60及中央处理晶片30之间(第二遮蔽件62直接贴附于中央处理晶片30上,而导热件60再堆叠于中央处理晶片30及第二遮蔽件62上)。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导热件60可为一金属块体(例如铜块)或具有极佳导热效果的导热垫片(例如导热硅胶垫片),当使用金属块体时,可通过焊接方式将热管70的一端部与其连接(同图1至图3B的实施例),而当使用导热垫片时,可将热管70的一端部直接与其接触,如此能够进一步简化制造流程。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遮蔽件50及第二遮蔽件62也可有效地屏蔽中央处理晶片30及相机模块40产生的电磁波,另外导热件60(导热垫片)并未与遮蔽件50的开口52C的边缘形成焊接,因此中央处理晶片30产生的热量更可直接经由导热件60传导至热管70(避免经过遮蔽件50的较长的热传导路径),以提升散热效果。
图5表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与图4A、图4B所示的电子装置1’的差异在于,省略了该可挠的第二遮蔽件62,而在遮蔽件50上设置一自开口52C的边缘朝着中框80的方向凸出的第一结合部52F,并在中框80上对应地形成有一凹陷的第二结合部86,用以连接第一结合部52F。应了解的是,第一结合部52F可包括多个(沿着开口52C的边缘)间隔设置的插栓(pin)结构,而第二结合部86可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插孔(图中未标出),但不以此为限,惟第一结合部52F的截面形状对应于第二结合部86的截面形状,并使得第一结合部52F及第二结合部86可紧密结合,以致开口52C形成密封即可。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遮蔽件50及中框80也可有效地屏蔽中央处理晶片30及相机模块40产生的电磁波,另外中央处理晶片30产生的热量同样可直接经由导热件60传导至热管70(避免经过遮蔽件50的较长的热传导路径),以提升散热效果。
应能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揭露的电子元件为中央处理晶片及相机模块,但也可能包括电子装置中常见的调制解调器(modem)、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等其它会产生电磁波及高温的电子元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防治电磁干扰(EMI)并显著地改善散热效果的电子装置,主要包括第一电子元件(例如为中央处理晶片)、第二电子元件(例如为相机模块)、遮蔽件、导热件、中框及热管。其中,遮蔽件用以遮蔽第一、第二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波,并具有开口及容置部,其中开口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电子元件,而第二电子元件收容于容置部内。导热件设置于开口内,并连接第一电子元件。中框包括金属材料,并连接遮蔽件。热管连接中框及导热件。由此,第一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可经由导热件传导至热管,而第二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可经由遮蔽件、中框传导至热管。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电子元件;
一第二电子元件;
一遮蔽件,用以遮蔽该第一、第二电子元件,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一开口及一容置部,该第一侧相反于该第二侧,该开口连通该第一侧及该第二侧,该容置部形成于该第一侧,其中该第一、第二电子元件设置于该第一侧,该开口的位置对应于该第一电子元件,该第二电子元件收容于该容置部内;
一导热件,设置于该开口内,并连接该第一电子元件;
一包括金属材料的中框,设置于该第二侧,并连接该遮蔽件;以及
一热管,连接该中框及该导热件;
该容置部为一凹陷结构,该遮蔽件的该第二侧形成有对应于该凹陷结构的一凸出结构,且该中框还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凸出结构结合于该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的材料不同于该遮蔽件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件与该遮蔽件的该开口的边缘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可挠的第二遮蔽件,覆盖该开口,并介于该导热件及该第一电子元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蔽件更具有一第一结合部,自该开口的边缘朝着该中框的方向凸出,且该中框还具有一凹陷的第二结合部,用以连接该第一结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部的截面形状对应于该第二结合部的截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与该导热件透过焊接方式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框形成有一凹槽,且该热管结合于该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子元件为一中央处理晶片,该第二电子元件为一相机模块。
CN201510304307.5A 2015-06-04 2015-06-04 电子装置 Active CN106304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4307.5A CN106304817B (zh) 2015-06-04 2015-06-04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4307.5A CN106304817B (zh) 2015-06-04 2015-06-04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4817A CN106304817A (zh) 2017-01-04
CN106304817B true CN106304817B (zh) 2019-01-18

Family

ID=57658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4307.5A Active CN106304817B (zh) 2015-06-04 2015-06-04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48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5815B (zh) * 2018-03-26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热组件及终端
CN108770294A (zh) * 2018-06-11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08617082B (zh) * 2018-06-11 2020-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08614384B (zh) * 2018-06-11 2021-04-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散热组件
CN108761970B (zh) * 2018-06-11 2021-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散热组件
CN108770291B (zh) * 2018-06-11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WO2020051901A1 (zh) * 2018-09-14 2020-03-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装置
CN109640588B (zh) * 2018-10-15 2020-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1757634B (zh) * 2019-03-29 2023-11-1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热传递装置
CN110167322B (zh) * 2019-06-12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0093268U (zh) * 2019-07-22 2020-02-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
KR20210085239A (ko) * 2019-12-30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EP4117405A4 (en) * 2020-03-24 2023-08-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MIDFRAME ARRANGEM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9662A (ja) * 2007-03-06 2008-09-18 Toshiba Corp 携帯端末
CN201773341U (zh) * 2010-08-11 2011-03-2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电脑显示器
JP2012248699A (ja) * 2011-05-27 2012-12-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およびフォトフレーム装置
CN102854945A (zh) * 2011-06-30 2013-01-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376864A (zh) * 2012-04-27 2013-10-3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4640414A (zh) * 2013-11-11 2015-05-20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4408625U (zh) * 2015-01-21 2015-06-1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ems麦克风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9662A (ja) * 2007-03-06 2008-09-18 Toshiba Corp 携帯端末
CN201773341U (zh) * 2010-08-11 2011-03-23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电脑显示器
JP2012248699A (ja) * 2011-05-27 2012-12-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およびフォトフレーム装置
CN102854945A (zh) * 2011-06-30 2013-01-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376864A (zh) * 2012-04-27 2013-10-30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4640414A (zh) * 2013-11-11 2015-05-20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4408625U (zh) * 2015-01-21 2015-06-1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ems麦克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4817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4817B (zh) 电子装置
JP6307884B2 (ja) 電子機器
CN205681514U (zh) 移动式电子设备外壳
EP3014963B1 (en) Device cover for thermal management
TW201709807A (zh) 用於藉由使用腕帶作為散熱器之穿戴式器件之熱解決方案
TW201424563A (zh) 結合天線之散熱裝置及其所應用之電子系統
CN105592676A (zh) 电子元件防emi之遮蔽结构
EP3461248B1 (en) Mobile terminal
US11540428B2 (en) Network equipment power supply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therefor
TWI573521B (zh) 手持電子裝置散熱結構
CN106231836B (zh) 封闭式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1726633U (zh) 中空薄片型散热板单元结构
TW201508453A (zh) 散熱器
JP2015012586A (ja) 携帯端末
TWI547237B (zh) 電子元件防電磁干擾之遮蔽結構
JP2010072904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熱輸送部材
CN105101763A (zh) 屏蔽罩
CN105357932B (zh) 终端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CN203633053U (zh) 散热装置
CN203884130U (zh) 电子基板散热结构
CN107318236A (zh) 可携式电子产品以及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散热式外壳结构
TWI555464B (zh) 電子裝置
CN105592677B (zh) 电子元件防电磁干扰的遮蔽结构
CN106922105B (zh) 散热片和电子设备
CN106332498B (zh) 密闭式插件箱散热结构,包括该结构的插件箱及散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