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6044A - 发动机进气歧管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进气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6044A
CN106286044A CN201610852798.1A CN201610852798A CN106286044A CN 106286044 A CN106286044 A CN 106286044A CN 201610852798 A CN201610852798 A CN 201610852798A CN 106286044 A CN106286044 A CN 106286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fold
inlet manifold
deflector
motor intake
intake mani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27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6044B (zh
Inventor
张超
杨林强
常耀红
王军
穆立侠
叶志伟
王次安
王强
姚炜
雷蕾
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527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6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6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6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6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6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02Gas passages between engine outlet and pump drive, e.g. reservoi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支管和稳压腔,进气总管和稳压腔连通,进气支管的进气口与稳压腔连通,其中,该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废气再循环系统和导流板,其中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废气管,该废气管固定设置在进气总管上,且废气管与进气总管连通;导流板垂直于稳压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且导流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靠近进气总管处的稳压腔的内壁上,导流板的另一端与稳压腔内壁保持有设定的距离。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通过废气管和导流板的设置,实现了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的目的,同时也解决了各进气支管进气量不均匀的问题,保证了气缸中的燃烧质量。

Description

发动机进气歧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目前,废气再循环技术主要应用于某些柴油机进气系统中,而在汽油机进气系统中则应用较少。在柴油机进气系统中应用废气再循环技术主要是为了降低气缸内燃烧温度,从而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由于现有的汽油机进气歧管较少应用废气再循环技术,不能够控制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此外也没有应用节油措施,所以不能为发动机或整车降油耗提供支持。
另外,在应用了废气再循环的进气歧管中,废气从进气总管引入,然后进入稳压腔,稳压腔上由近及远依次连接有各个进气支管。由于受到尾端效应的影响,远离进气总管的进气支管进气量多,靠近进气总管的进气支管进气量少。这种结构容易导致各个进气支管进气量不均匀,从而导致燃烧恶化,发动机振动噪声增加,油耗和排放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以实现对汽油机降低油耗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支管和稳压腔,所述进气总管和稳压腔连通,所述进气支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稳压腔连通,其中,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
废气再循环系统,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废气管,所述废气管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且所述废气管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垂直于所述稳压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且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进气总管处的所述稳压腔的内壁上,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腔内壁保持有设定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废气管呈“L”形,且所述废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总管中气体的进气方向一致。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的外壁上,所述废气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法兰上,且所述废气管通过所述法兰固定穿设在所述进气总管中。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每两个进气支管之间通过支管臂分隔,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管臂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导流板的数量是两个,且两个所述导流板分别设置在靠近进气总管处的连续两个所述支管臂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垂直于所述进气支管轴线方向,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气支管的外壁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油气分离器管路接头,所述油气分离器管路接头设置在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上远离所述进气总管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真空管接头,所述真空管接头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碳罐接头,所述碳罐接头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传感器安装孔,所述传感器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通过废气管和导流板的设置,实现了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的目的,同时也解决了各进气支管进气量不均匀的问题,保证了气缸中的燃烧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在第一角度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在第二角度的轴测图;
图3为废气管安装在进气总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流板设置在稳压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进气支管 110-支管臂 200-稳压腔 300-加强筋
310-导流板 400-进气总管 410-废气管 500-真空管接头
600-碳罐接头 700-法兰 800-传感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在第一角度的轴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在第二角度的轴测图,图3为废气管安装在进气总管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流板设置在稳压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总管400、进气支管100和稳压腔200,进气总管400和稳压腔200连通,进气支管100的进气口与稳压腔200连通,其中,该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废气再循环系统和导流板310,其中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废气管410,该废气管410固定设置在进气总管400上,且废气管410与进气总管400连通;导流板310垂直于稳压腔200的轴线方向设置,且导流板31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靠近进气总管400处的稳压腔200的内壁上,导流板310的另一端与稳压腔200内壁保持有设定的距离。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进气过程中,空气从进气总管400进入,同时废气从废气管410进入进气总管400,空气和废气在进气总管400中混合后进入稳压腔200,进而通过各进气支管100进入发动机气缸;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引入了废气管410,在引入废气管410后,同样保持进入的空气流量不变,同时废气又通过废气管410进入进气总管400,从而使进气歧管中的气压升高,降低了泵气的损失,也降低了油耗。
此外,在进气总管400进气的过程中会产生尾端效应,即远离进气总管400的进气支管100中进气量较多,而靠近进气总管400的进气支管100中进气量较少,从而导致各个进气支管100进气量不均匀,进而导致气缸无法正常燃烧,使发动机发生振动,噪声增大,油耗和排放增加。导流板310的设置可以在气体开始进入稳压腔200时,减缓一部分气体的速度,同时可以使气体撞击导流板310后改变其流动方向,使部分气体进入靠近进气总管400的进气支管100中,由于导流板310的一端与稳压腔200的内壁保持有设定的距离,可以使气体从该距离中流入远离进气总管400的进气支管100中,以实现各个进气支管100中进气量分配均匀,从而保证了气缸的燃烧质量。
进一步地,参照图3,废气管410呈“L”形,且废气管410的出气口与进气总管400中气体的进气方向一致,以避免由于空气与废气的流向不一致而产生涡流,使气体不能顺利进入进气总管400中,同时可以保证废气和空气充分混合,进而使废气在各个进气支管100中均匀分配,保证燃烧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法兰700,法兰700固定设置在进气总管400的外壁上,废气管410固定设置在法兰700上,且废气管410通过法兰700固定穿设在进气总管400中。
可以理解的是,进气总管400上开设有由于穿设废气管410的通孔,且该通孔与废气管410是过盈配合,以防止废气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法兰700和废气管410可以是焊接在一起,当然并不局限于此种连接方式,具体要以保证废气管410可以通过法兰700固定穿设在进气总管400上为准,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4,每两个进气支管100之间通过支管臂110分隔,导流板310固定设置在支管臂110上,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气体在撞击倒流板后改变流动方向,并可以沿倒流板流入相邻的进气支管100中,对气流起到了阻隔及导向作用,解决了尾端效应导致的各进气支管100中气体流量不均匀的问题。。
进一步地,导流板310的数量是两个,且两个导流板310分别设置在靠近进气总管400处的连续两个支管臂110上,以保证靠近进气总管400的两个进气支管100获得相对均匀的进气量,当然,导流板31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其它数量,具体以保证气体均匀地进入各进气支管100中为准,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加强筋300,加强筋300垂直于进气支管100轴线方向,且固定设置在进气支管100的外壁上,增加了进气歧管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防止了进气歧管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油气分离器管路接头,油气分离器管路接头设置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远离进气总管400的一侧;油气分离器可以通过油气分离器管路接头与发动机进气歧管连通,油气分离器可以将分离出的油气通过油气分离器管路接头引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中的稳压腔200,并通过各进气支管100进入气缸中燃烧,有效降低了油耗,防止了油气排入大气中而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真空管接头500,真空管接头500设置在进气总管400上,真空管可以通过真空管接头500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以保持真空助力泵的真空度,为刹车系统提供助力。
进一步地,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碳罐接头600,碳罐接头600设置在进气总管400上,碳罐可以通过碳罐接头600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当发动机启动后,碳罐内部的汽油蒸汽在进气歧管的真空度作用下进入各进气支管100,并在气缸中燃烧,由此,不仅降低了排放,也降低了油耗。
进一步地,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传感器安装孔800,传感器安装孔800设置在进气总管上,以连接压力和温度传感器,从而对发动机实际进气状态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通过废气管和导流板的设置,实现了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的目的,同时也解决了各进气支管进气量不均匀的问题,保证了气缸中的燃烧质量。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支管和稳压腔,所述进气总管和稳压腔连通,所述进气支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稳压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
废气再循环系统,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废气管,所述废气管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且所述废气管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垂直于所述稳压腔的轴线方向设置,且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进气总管处的所述稳压腔的内壁上,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腔内壁保持有设定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呈“L”形,且所述废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总管中气体的进气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法兰,所述法兰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的外壁上,所述废气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法兰上,且所述废气管通过所述法兰固定穿设在所述进气总管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每两个进气支管之间通过支管臂分隔,所述导流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管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数量是两个,且两个所述导流板分别设置在靠近进气总管处的连续两个所述支管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垂直于所述进气支管轴线方向,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进气支管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气分离器管路接头,所述油气分离器管路接头设置在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上远离所述进气总管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管接头,所述真空管接头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罐接头,所述碳罐接头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安装孔,所述传感器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上。
CN201610852798.1A 2016-09-26 2016-09-26 发动机进气歧管 Active CN106286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2798.1A CN106286044B (zh) 2016-09-26 2016-09-26 发动机进气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2798.1A CN106286044B (zh) 2016-09-26 2016-09-26 发动机进气歧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6044A true CN106286044A (zh) 2017-01-04
CN106286044B CN106286044B (zh) 2019-03-26

Family

ID=5771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2798.1A Active CN106286044B (zh) 2016-09-26 2016-09-26 发动机进气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604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244A (zh) * 2018-08-22 2018-11-06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
CN109184972A (zh) * 2018-09-10 2019-01-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系统以及v型单增压发动机
CN109209698A (zh) * 2018-10-31 2019-01-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机进气歧管
CN110410237A (zh) * 2018-04-26 2019-11-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Egr集成系统及其进气歧管
CN110863932A (zh) * 2018-08-28 2020-03-06 株式会社京浜 进气歧管
CN112065619A (zh) * 2020-07-27 2020-12-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加导流片的fsae赛车进气系统
CN113202664A (zh) * 2020-07-08 2021-08-03 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
CN113606068A (zh) * 2021-08-23 2021-11-05 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进气歧管、进气系统和汽车
CN114370360A (zh) * 2020-10-14 2022-04-1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歧管及具有其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CN114856875A (zh) * 2022-05-24 2022-08-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结构、汽车和进气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2676A (ja) * 2003-05-12 2004-11-25 Aisan Ind Co Ltd Egrパイプ継手構造
CN201963432U (zh) * 2011-01-21 2011-09-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装置及柴油机
CN202417755U (zh) * 2011-12-16 2012-09-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CN102852678A (zh) * 2012-09-26 2013-01-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3214196U (zh) * 2013-01-29 2013-09-25 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 Egr系统进气歧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2676A (ja) * 2003-05-12 2004-11-25 Aisan Ind Co Ltd Egrパイプ継手構造
CN201963432U (zh) * 2011-01-21 2011-09-0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装置及柴油机
CN202417755U (zh) * 2011-12-16 2012-09-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CN102852678A (zh) * 2012-09-26 2013-01-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3214196U (zh) * 2013-01-29 2013-09-25 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 Egr系统进气歧管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0237A (zh) * 2018-04-26 2019-11-0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Egr集成系统及其进气歧管
CN108757244A (zh) * 2018-08-22 2018-11-06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
CN110863932A (zh) * 2018-08-28 2020-03-06 株式会社京浜 进气歧管
CN110863932B (zh) * 2018-08-28 2021-08-24 株式会社京浜 进气歧管
CN109184972A (zh) * 2018-09-10 2019-01-1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系统以及v型单增压发动机
CN109209698A (zh) * 2018-10-31 2019-01-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机进气歧管
CN109209698B (zh) * 2018-10-31 2020-01-1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机进气歧管
CN113202664A (zh) * 2020-07-08 2021-08-03 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
CN112065619A (zh) * 2020-07-27 2020-12-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加导流片的fsae赛车进气系统
CN114370360A (zh) * 2020-10-14 2022-04-1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歧管及具有其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CN113606068A (zh) * 2021-08-23 2021-11-05 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进气歧管、进气系统和汽车
CN114856875A (zh) * 2022-05-24 2022-08-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进气结构、汽车和进气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6044B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6044A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102071987B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管嘴
CN204163820U (zh) 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CN108425768A (zh) 集成燃气和egr的混合器
CN205744119U (zh) 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的进气道结构
CN107916976A (zh) 用于混合流体流的设备
CN108150322A (zh) 用于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塑料进气歧管总成
CN207945026U (zh) Egr进气弯管及egr进气系统
CN201180574Y (zh) 一种汽油机用二次空气系统结构
CN205618264U (zh) 一种甲醇发动机进气加热器
CN209011913U (zh) 汽油机颗粒捕捉装置
CN210122930U (zh) 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和车辆
CN105508063A (zh) 车用天然气甲醇混燃系统、发动机系统及车辆
CN103244249A (zh) 一种紧耦合式排气歧管总成
CN208486958U (zh) 一种用于阿特金森循环汽油机集成egr分配管的进气歧管
CN107559113A (zh) 发动机的进气管及发动机
CN109488490B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混合结构
CN209083369U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尾气处理的低温燃油加热助燃装置
CN208153104U (zh) 一种紧凑型doc-dpf-scr后处理装置
CN209704727U (zh) 机动车进气增强器
CN108590903A (zh) V型多缸发动机进气管系统
CN108331687A (zh) 一种发动机环保节油装置
CN101802382B (zh) 内燃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8169019U (zh) Egr混合装置
CN207598403U (zh) 一种用于甲醇发动机单点喷射的喷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Applicant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tive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