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62767A -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62767A
CN106262767A CN201610619223.5A CN201610619223A CN106262767A CN 106262767 A CN106262767 A CN 106262767A CN 201610619223 A CN201610619223 A CN 201610619223A CN 106262767 A CN106262767 A CN 106262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ea oil
beverage
oil slag
leached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92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宇知
汪艳芝
朱云
徐桃
孙芝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6106192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627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62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627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以茶籽粕多糖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为原料,通过添加卡拉胶、黄原胶、果胶和藻酸丙二醇酯进行复配,实现复合增稠剂的粘度叠加效应,提高饮料感官品质和稳定性,降低成本。该增稠剂在液态乳饮料中使用量为0.008%~0.02%,与传统增稠剂相比可降低15%~30%。在果汁和清凉饮料使用量为0.005%~0.015%,与传统增稠剂相比可降低20%~40%。在pH3~4酸性饮料中,该增稠剂仍具有高稳定性,也不会出现饮料久置后的破乳现象。发明采用的茶籽粕多糖配料天然,成本低,采用的改性阿拉伯胶可降低阿拉伯胶添加量,且可提高饮料流动性,便于管道输送和罐装。

Description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料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的配方,特别涉及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以提高饮料的粘度叠加效应、感官性质和稳定性,并降低成本。
背景技术
食品增稠剂一般是指能在水中分散或溶解,可增加食品粘度和保持食品体系相对稳定性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具体用途包括:改善食品的感官特性、溶水性、流变形态、稳定性、凝胶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成膜性和保水性等。增稠剂的种类很多,有动物来源的增稠剂、植物来源的增稠剂、微生物来源的增稠剂、海藻类胶和其他来源的增稠剂。其中,植物来源增稠剂由于其原料天然、制备成本较低和安全性较高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
茶籽粕作为油茶籽制作山茶油后的副产品,年产量约50万吨,资源极为丰富。取油之后的茶籽粕中除含有茶皂素、茶蛋白外,还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研究表明,茶籽粕多糖具有促进生长、抗氧化调节免疫系统、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抗感染、治疗艾滋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对于茶籽粕多糖的深入研究备受食品、化妆、营养和药学领域学者的关注。
目前,有关饮料增稠剂和茶籽粕多糖的研究如下述:
饮料增稠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增稠剂和复合增稠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在201510154521.7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天然食品增稠剂,它的优点在于以芡欧鼠尾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天然增稠剂,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但该发明未对该增稠剂的特性及其用途作具体说明,且未涉及茶籽粕多糖。在201410241385.0中公开了一种复配乳化增稠剂及含有该增稠剂的饮料,它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普鲁兰多糖、葫芦巴胶和藻酸丙二醇酯三者复配的方法产生显著的协同增稠效应,但该配方原料成本高,且未涉及茶籽粕多糖。201510192048.6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酸奶的增稠剂,它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海藻酸钠、果胶和三赞胶三者复配的方法制备溶解性、混合性和安全性高的复合稳定剂,且原料成本较低,复配工艺简单,但该工艺未对复配增稠剂的协同增稠效应作说明,也未涉及茶籽粕多糖。类似的公开发明还包括在201410347452.7中公开的一种作为增稠剂的天然食品添加剂组合物、201310228654.5中公开的一种液态乳品复合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201210470573.1中公开的一种食品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201210361101.2中公开的饮料制品天然悬浮增稠剂的配制和应用及200410038992.3中公开的一种含增稠剂饮料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等。
茶籽粕多糖的公开发明主要集中于茶籽多糖的提取。在201610164602.X中中公开了一种茶枯多糖提取工艺通过酶解的方法将茶籽多糖和蛋白质分离从而显著提高了茶枯多糖得率,但该发明未对茶籽粕多糖在食品增稠方面的应用作具体说明。类似的公开发明还包括在201510139637.3中公开的一种从油茶粕中联产茶多酚、茶多糖和茶皂素的方法,201410383245.7中公开的茶籽粕中综合提取茶籽皂素、茶籽多肽、茶籽多糖的方法,201210172044.3中公开的一种同时提取茶皂素、茶籽黄酮苷和茶多糖的方法,201210401720.X中公开的综合提取茶油、黄酮类化合物、茶皂素和茶多糖的方法等。
综上所述,目前公开的专利文献均集中在茶籽粕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生物活性方面,未见茶籽粕多糖作为食品增稠剂的专利文献公开。随着消费者对食品的感官性质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廉价的新型食品添加剂市场广阔。茶籽粕是茶籽压榨山茶油后的副产品,原料天然丰富,成本低廉。其中,茶籽粕多糖含量高,营养和生物活性高,因此茶籽粕多糖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茶籽粕多糖为基础,通过与其他增稠剂复配的方法提高饮料的粘度叠加效应、感官性质和稳定性,降低成本,需要根据食品加工原理设计出一套新的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具体的说是以廉价的茶籽粕多糖和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为原料,通过添加卡拉胶、黄原胶、果胶和藻酸丙二醇酯进行复配,实现复合增稠剂的粘度叠加效应,改善饮料的感官性质和稳定性,降低成本。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和步骤实现: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5~10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2~5份,卡拉胶2~5份,黄原胶4~9份,果胶3~6份,藻酸丙二醇酯4~8份。
优选的,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6~9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2~4份,卡拉胶2~4份,黄原胶5~8份,果胶3~5份,藻酸丙二醇酯5~7份。
优选的,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6~8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3~4份,卡拉胶3~4份,黄原胶7~8份,果胶4~5份,藻酸丙二醇酯5~6份。
本发明中使用的茶籽粕多糖纯度为85%,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取代度为0.005~0.015,其他原料均为食品级。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饮料复合增稠剂颗粒大小为80~200目。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在液态乳和含乳饮料中使用量为0.008%~0.02%,在果汁饮料和清凉饮料使用量为0.005%~0.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可形成显著的粘度叠加效应,在液态乳饮料中使用量与传统增稠剂相比可降低15%~30%,在果汁饮料中使用量与传统增稠剂相比可降低20%~40%,降低了成本;即使在pH3~4酸性饮料中,本发明的饮料复合增稠剂仍具有高稳定性(38℃条件),也不会出现饮料久置后的破乳现象(38℃条件下放置5天);本发明采用的茶籽粕多糖配料天然,成本低廉,且上述添加量条件下不影响饮料感官性质;本发明采用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可明显降低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从而大幅降低成本,且该改性阿拉伯胶可明显提高饮料的流动性,便于管道输送和罐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8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3份,卡拉胶3份,黄原胶7份,果胶4份,藻酸丙二醇酯5份。
本发明中使用的茶籽粕多糖纯度为85%,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取代度为0.005,其他原料均为食品级。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饮料复合增稠剂颗粒大小为200目。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在液态乳和含乳饮料中使用量为0.02%,在果汁饮料和清凉饮料使用量为0.015%。
实施例2: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6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4份,卡拉胶4份,黄原胶8份,果胶5份,藻酸丙二醇酯6份。
本发明中使用的茶籽粕多糖纯度为85%,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取代度为0.009,其他原料均为食品级。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饮料复合增稠剂颗粒大小为80目。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在液态乳和含乳饮料中使用量为0.008%,在果汁饮料和清凉饮料使用量为0.005%。
实施例3: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7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4份,卡拉胶4份,黄原胶8份,果胶4份,藻酸丙二醇酯5份。
本发明中使用的茶籽粕多糖纯度为85%,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取代度为0.015,其他原料均为食品级。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饮料复合增稠剂颗粒大小为200目。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在液态乳和含乳饮料中使用量为0.015%,在果汁饮料和清凉饮料使用量为0.009%。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5~10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2~5份,卡拉胶2~5份,黄原胶4~9份,果胶3~6份,藻酸丙二醇酯4~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6~9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2~4份,卡拉胶2~4份,黄原胶5~8份,果胶3~5份,藻酸丙二醇酯5~7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茶籽粕多糖6~8份,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3~4份,卡拉胶3~4份,黄原胶7~8份,果胶4~5份,藻酸丙二醇酯5~6份。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其特征在于,茶籽粕多糖纯度为85%。
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其特征在于,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阿拉伯胶取代度为0.005~0.015。
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增稠剂颗粒大小为80~200目。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在液态乳和含乳饮料中使用量为0.008%~0.02%。
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在果汁饮料和清凉饮料使用量为0.005%~0.015%。
CN201610619223.5A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Pending CN1062627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9223.5A CN106262767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9223.5A CN106262767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62767A true CN106262767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63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9223.5A Pending CN106262767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627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5165A (zh) * 2018-02-09 2018-05-25 李冠楠 一种花旗参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1027A (zh) * 2007-12-13 2008-05-21 黄宝生 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方法
CN101602815A (zh) * 2009-07-28 2009-12-16 胡国田 油茶籽多糖的生产方法及用途
CN102958372A (zh) * 2010-07-09 2013-03-06 长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乳化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和含有该乳化组合物的饮食品
CN104961840A (zh) * 2015-07-21 2015-10-07 南昌大学 一种化学改性阿拉伯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1027A (zh) * 2007-12-13 2008-05-21 黄宝生 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方法
CN101602815A (zh) * 2009-07-28 2009-12-16 胡国田 油茶籽多糖的生产方法及用途
CN102958372A (zh) * 2010-07-09 2013-03-06 长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乳化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和含有该乳化组合物的饮食品
CN104961840A (zh) * 2015-07-21 2015-10-07 南昌大学 一种化学改性阿拉伯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月荣: "《茶资源综合利用》", 30 November 2013,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毛芳芳: "《茶源多糖理化性质,结构和活性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郭丽: "《茶多糖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相容性影响的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5165A (zh) * 2018-02-09 2018-05-25 李冠楠 一种花旗参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9090A (zh) 一种含有藻类的乳饮料配方
CN104172353A (zh) 一种大鲵多肽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0462A (zh) 含有胶原肽的水性液体组合物
CN104222279A (zh) 一种含有真实果粒的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93236A (zh) 一种枇杷果汁乳酸发酵功能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3960344A (zh) 一种黑莓罐头
CN107307240A (zh) 健康美味火棘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1444B (zh) 一种抗氧化的菌菇浓缩饮料及制备方法
CN104431176A (zh) 一种辣椒叶金花菌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01727A (zh) 一种添加香薷提取物的五香林蛙健康即食食品的制作方法
CN102813193A (zh) 一种虫草花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2767A (zh) 一种含茶籽粕多糖的饮料复合增稠剂
CN104286827B (zh) 一种利用益生菌发酵灵芝孢子粉的方法
CN103385300B (zh) 啤特果乳饮料
CN105961939A (zh) 一种美容养颜的果汁饮料
Chawla et al. Fortification of lassi with vitamin A using natural vegetable powders
CN106858200A (zh) 解酒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0724A (zh) 虫草银杏白果黄酒、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969570A (zh) 一种营养丰富的红曲蓝莓酒以及制备方法
CN105192823A (zh) 一种小球藻发酵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4382153A (zh) 一种杨梅蜂蜜发酵饮料的制作方法
CN104647881A (zh) 一种解酒护肝养胃的果汁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4327A (zh) 一种香菇罐头
JP2018023371A (ja) 脂肪含有液状食品用安定剤
CN103340454B (zh) 一种蛹虫草梨饮料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