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2960A - 冷却控制装置,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却控制装置,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2960A
CN106232960A CN201580022059.3A CN201580022059A CN106232960A CN 106232960 A CN106232960 A CN 106232960A CN 201580022059 A CN201580022059 A CN 201580022059A CN 106232960 A CN106232960 A CN 106232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interconnecting part
flow
cooling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20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2960B (zh
Inventor
村上信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32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2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 F16K11/085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having all the connecting conduits situated in more than on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lu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2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 F16K11/2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with an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valve, e.g. interconnected to form multipl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4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for rota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53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 F16K31/535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for rotating valv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4Cooling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70/00Details
    • F01P2070/02Details using shape memory alloys

Abstract

在通过控制从导入口(10)流入的冷却水的流量,并使冷却水从第一~第三排出口(E1~E3)流出,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冷却状态的冷却控制装置(CM)中,例如通过使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控制送水流量的流量控制阀(CV)和相对于该流量控制阀(CV)为其他路径,并相对于所述流量控制阀(CV)独立控制送水流量的切换控制阀(SV)的协动,来控制从该冷却控制装置(CM)向散热器侧送水的冷却水的流量。

Description

冷却控制装置,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汽车的内燃机冷却的冷却控制装置、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适用于汽车的内燃机冷却的以往的冷却控制装置,公知的是例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即,该冷却控制装置通过在冷却系统正常时,利用以正常循环模式动作的第一控制阀进行冷却水的循环,例如在该第一控制阀失效等而使冷却水成为高温(容许温度限界)的冷却系统异常时,能够利用以短路模式动作的第二控制阀进行冷却水的循环,从而确保冷却系统异常时的冷却水的循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28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这样,在所述以往的冷却控制装置中,在冷却系统正常时,仅所述第一控制阀动作,所述第二控制阀非动作。因此,在正常时既要确保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必要足够的送水容量,又必须确保异常时的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最低限的送水容量,作为冷却控制装置整体,会导致大型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大型化的冷却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冷却控制装置,其通过控制从第一连通部或多个第二连通部的一方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连通部或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的另一方流出,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冷却状态,所述冷却控制装置具有:第一控制阀,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控制该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第二控制阀,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其他路径,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连接起来,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独立地控制该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协动来控制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发明的效果
利用本发明,由于利用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的协动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因此既能够在第二控制阀异常时确保必要的送给容量,有能够以由于该第二控制阀增大的送给容量的量使第一控制阀的小型化,能够使冷却控制装置整体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冷却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切换控制阀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阀体单体的立体图,(a)~(c)分别是表示从不同视角观察的状态的图。
图8是说明图5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控制模式的图,(a)是表示仅第二排出口连通的状态,(b)是所有排出口都处于非连通状态,(c)是仅第一排出口连通的状态,(d)是第一、第二排出口连通的状态,(e)所有排出口都连通的状态的阀体收纳部的展开图。
图9是利用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控制的水温变化的图表。
图10是利用以往的冷却控制装置控制的水温变化的图表。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汽车用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汽车用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汽车用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的各实施方式。此外,在下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等适用于与以往同样的汽车用冷却水(以下,简称为“冷却水”)的循环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9表示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等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冷却控制装置CM主要以在作为控制阀的第一控制阀的流量控制阀CV上组入作为第二控制阀的切换控制阀SV的方式一体构成,并配设在发动机EG的汽缸盖CH的侧部,将利用水泵WP加压而从汽缸盖CH侧通过导入路L0导入导入的冷却水经由第一~第三配管L1~L3分别向制暖热交换器HT、油冷却器OC以及散热器RD侧分配,并且通过控制该各流量,从而用于所述冷却水的冷却。
更具体而言,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特别是如图4、图6所示,主要具有:设于形成为大致筒状的壳体1的轴向一端部,从所述汽缸盖CH导入冷却水的作为第一连通部的导入口10;设于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侧外周部,使从所述汽缸盖CH导入的冷却水向所述第一~第三配管L1~L3流出的作为第二连通部的第一~第三排出口E1~E3;配置于在所述壳体1内构成的主要流路,控制冷却水整体的分配以及流量的流量控制阀CV;在所述壳体1内配置在与所述流量控制阀CV不同系统的流路(后述连通路20),与该流量控制阀CV协动来控制冷却水相对于第三配管L3的流出的切换控制阀SV。
如图2~图4所示,所述流量控制阀CV具有:在向所述汽缸盖CH的作为反安装侧的一端侧,形成向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截面长圆状的减速机构收纳部14,以向该减速机构收纳部14的宽度方向一端侧偏移的方式,在该内侧面连接有大致圆筒状的阀体收纳部13的壳体1;插通配置在所述阀体收纳部13与所述减速机构收纳部14之间,利用配设于所述两部13、14之间的轴承6而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旋转轴2;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固定在该旋转轴2的一端部,在所述阀体收纳部13内,被收纳为旋转自如的大致圆筒状的阀体3;与所述阀体收纳部13并列,并且,使该输出轴4b以朝向所述减速机构收纳部14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内部的方式安装固定于该减速机构收纳部14的内侧面,来旋转驱动所述阀体3的电动机4;夹装在该电动机4的输出轴4b与所述旋转轴2之间,使该电动机4的输出轴4b的旋转速度减速并向旋转轴2传递的减速机构5;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与后述第三排出口E3邻接而将该第三排出口E3(第三转接器A3)与阀体收纳部13设置为旁通连通的连通路20上设置有切换控制向该连通路20引导的冷却水的排出的所述切换控制阀SV。
所述壳体1由铝合金材料铸造而成,具有主要构成所述阀体收纳部13的第一壳体11和主要构成所述减速机构收纳部14的第二壳体12,该两壳体11、12利用嵌装于其外周缘部的コ形的多个夹子7夹持固定。
所述第一壳体11在其一端侧开口形成有作为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导入口10,导入口10与所述汽缸盖CH内连通而从该汽缸盖CH内导入冷却水,并经由设于其外周区域的第一凸缘部11a安装固定于所述汽缸盖CH。另外,该第一壳体11的另一端侧利用分隔所述减速机构收纳部14的端壁11b闭塞,并且经由与该端壁11b一体构成的第二凸缘部11c与所述第二壳体12接合。此外,在所述端壁11b中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区域贯通形成有插通支承所述旋转轴2的轴插通孔11d,在另一端侧的区域贯通形成有嵌插保持所述电动机4的内端部(输出轴4b侧的端部)的马达嵌插孔11e。
如图1~图5所示,所述阀体收纳部13在其外周部沿径向突出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作为所述第二连通部的第一~第三排出口E1~E3,第一~第三排出口E1~E3分别设置为各不相同的规定的内径,并用于所述第一~第三配管L1~L3的连接。即,与所述制暖热交换器HT连通的中径状的第一排出口E1和与所述油冷却器OC连通的小径状的第二排出口E2沿着阀体收纳部13的轴向并列邻接设置,所述第一排出口E1在端壁11b侧,所述第二排出口E2在导入口10侧分别偏移设置。另一方面,与所述散热器RD连通的大径状的第三排出口E3在与所述第一、第二排出口E1、E2不同的周向位置,在轴向上设置为与该第一、第二排出口E1、E2重合。
在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E1~E3,分别在各基端侧嵌装有圆筒状的第一~第三密封保持部件H1~H3,并且在该第一~第三密封保持部件H1~H3的与所述阀体3对置的对置端部,将该各排出口E1~E3与阀体3的外周面(后述的第一~第三轴向区域X1~X3)之间液密密封的圆环状的第一~第三密封部件S1~S3能够与阀体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地配设。具体而言,在所述各密封保持部件H1~H3的与所述阀体3对置的对置端部的内周缘切口形成的第一~第三密封保持部H1a~H3a内嵌插有所述各密封部件S1~S3,嵌插有该各密封部件S1~S3的所述各密封保持部件H1~H3压入固定于第一~第三密封安装部E1a~E3a的内周面,第一~第三密封安装部E1a~E3a在所述各排出口E1~E3的基端部分别设置为台阶缩径状。
另外,在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E1~E3的前端侧设置有收纳保持用于与所述未图示的各配管连接的圆筒状的第一~第三转接器A1~A3的第一~第三转接器保持部E1b~E3b,并通过以抵接于所述各密封安装部E1a~E3a的台阶部的方式向该各转接器保持部E1b~E3b内嵌插,从而使所述各转接器A1~A3压入固定于该各转接器保持部E1b~E3b的内周面。
此外,所述第一~第三转接器A1~A3形成为相同形状,具有压入固定于所述各转接器保持部E1b~E3b内的第一~第三被保持部A1a~A3a和用于所述第一~第三配管L1~L3的安装固定的第一~第三配管安装部A1b~A3b。基于该结构,所述各配管L1~L3由橡胶材料等构成并具有挠性,并且都利用以外嵌于所述各配管安装部A1b~A3b的状态卷绕于各外周面的未图示的带部件连结。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2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壳体11对置的一端侧开口的横截面コ形,并通过使该开口部与立设于所述第二凸缘部11c的外周缘的凸部嵌合而与第一壳体11连接,构成所述减速机构收纳部14。此外,在接合所述两壳体11、12时,通过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凸部与所述第二壳体12的开口部之间夹装环状的密封部件SL,而使减速机构收纳部14内被液密保持。
所述旋转轴2经由设于其轴向中间部的轴承部2a而被收纳配置在所述轴插通孔11d内的所述轴承6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该旋转轴2的一端部构成为阀体安装部2b,阀体安装部2b设定为与所述轴承部2a大致同径,用于所述阀体3的安装固定,并且另一端部构成为齿轮安装部2c,齿轮安装部2c相对于所述轴承部2a形成为比较小径,用于所述减速机构5中的后述第三齿轮G3的安装固定。并且,所述轴承部2a与所述阀体安装部2b之间构成为以台阶状扩径的大径状的密封部2d,在该密封部2d的外周,一对第一、第二密封环R1、R2串联配设,利用这两个密封环R1、R2,抑制阀体收纳部13内的冷却水向减速机构收纳部14内流入。
在此,关于所述各密封环R1、R2,优选分别对各外周面施以所谓的氟树脂加工等,降低摩擦阻力(滑动阻力)的低摩擦处理。由此,能够减小所述旋转轴2的滑动阻力,降低所述电动机4的消耗电力。
此外,所述密封部2d的所述两密封环R1、R2之间构成为朝向相对于第一壳体11的轴插通孔11d沿径向贯通形成的排出孔11f,利用该排出孔11f,能够使从阀体收纳部13侧越过第一密封环R1的密封部而漏出到所述两密封环R1、R2之间的冷却水向外部排出。
如图2、图4以及图7所示,所述阀体3的轴向一端开口形成为使来自所述第一壳体11的导入口10的冷却水流入其内周侧空间内的流入口3a,另一端通过端壁3b闭塞。并且,在与该阀体3的轴心相当的端壁3b的中央部,用于向所述旋转轴2安装的筒状的轴固定部3c沿轴向贯通形成,并经由与该轴固定部3c一体设置的金属制的嵌入部件3d压入固定于旋转轴2的阀体安装部2b外周。
另外,所述阀体3通过在大约180°的角度范围内转动而发挥作用,并根据其轴向以及周向的各区域而形成为不同形状。即,在朝向该阀体3的第一、第二排出口E1、E2的第一半周区域D1,在成为与轴向另一端侧(端壁3b侧)的第一轴向区域X1的第一排出口E1相同的轴向中心的第一轴向位置P1,沿周向设置有长孔状的第一开口部M1,第一开口部M1设定为在轴向上与第一排出口E1不多不少地重合的轴向宽度,在成为与轴向另一端侧(导入口10侧)的第二轴向区域X2的第二排出口E2相同的轴向中心的第二轴向位置P2设置有第二开口部M1,第二开口部M1利用设定为在轴向上与第二排出口E2不多不少地重合的轴向宽度的圆形状的第二正圆开口部M2a以及长孔状的第二长圆开口部M2b构成。
另一方面,在朝向所述阀体3的第三排出口E3的第二半周区域D2,在与存在于轴向中间部的第三轴向区域X3的第三排出口E3相同的轴向中心的第三轴向位置P3,设置有与第三排出口E3不多不少地重合的圆形状的第三开口部M3。并且,第一~第三轴向区域X1~X3都是纵剖视为球面状,即具有相同曲率C的曲面状,并且该曲率C与所述阀体3的旋转半径相同。
在此,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M1~M3的各形状以及周向位置设定为伴随着阀体3的转动,按照图8所示的后述第一状态~第五状态的顺序切换与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E1~E3的连通状态,利用该设定,实现所述阀体3的周长,即该阀体3的外径的最小化。
另外,通过使所述阀体3形成为所述第一~第三轴向区域X1~X3分别成为球面形状,在所述各半周区域D1、D2的边界部分别形成台阶部3e、3e。由此,在使该阀体3转动时,能够使所述各台阶部3e、3e作为所谓的限制器进行旋转限制。这些各台阶部3e、3e是所述阀体3的结构中的必要设计,利用这些各台阶部3e、3e,不需要另外设置所述限制器,能够降低成本等。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电动机4通过使该外装的马达壳体4a的内端部(输出轴4b侧的端部)向所述马达嵌插孔11e嵌插,而安装固定于第一壳体11。并且,该电动机4被车载的电子控制器(图示外)驱动控制,通过根据车辆运转状态来转动控制所述阀体3,实现冷却水相对于所述散热器RD等的适当分配。此外,作为一例,关于相当于后述控制温度CT的向散热器RD侧的循环冷却开始温度(开阀温度),设定为约95℃。
所述减速机构5具有:能够一体旋转地固定于电动机4的输出轴4b的外周,并在该外周形成规定的第一齿部G1a的圆形状的驱动齿轮即第一齿轮G1;能够一体旋转地固定于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一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支承轴9的外周,并且在该外周形成能够与所述第一齿部G1a啮合的规定的第二齿部G2a的圆形状的中间齿轮即第二齿轮G2;能够一体旋转地固定在所述旋转轴2的齿轮安装部2c的外周,并在该外周形成能够与所述第二齿部G2a啮合的规定的第三齿部G3a的大致半圆形状的从动齿轮即第三齿轮G3。
即,根据该结构,基于由所述第一齿轮G1传递的所述电动机4的驱动力使第二齿轮G2旋转驱动,利用由该第二齿轮G2传递的驱动力使第三齿轮G3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此时,关于所述第三齿轮G3,通过使该周向各端与在所述端壁11b的与第二壳体12对置的对置面突出形成的圆弧状的限制器部11g抵接,而限制在此以上的转动。
特别如图2、图6所示,所述切换控制阀SV主要具有: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通路20内移动,作为用于开闭该连通路20的的开闭部的阀盘部件21;设置为与该阀盘部件21联系,通过根据冷却水的温度而膨胀,使所述阀盘部件21向开方向施力的作为感温部的公知的热电元件22;以隔着所述阀盘部件21与热电元件22对置的方式设置,对所述阀盘部件21向闭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23。此外,图中的附图标记24是通过闭塞为了形成所述连通路20而加工的开口部,而用于所述螺旋弹簧23的落座的塞。
即,如图6所示,所述连通路20具有:在阀体收纳部13侧形成开口的流入孔20a;设置为与来自该流入孔20a的流入方向正交,并在所述第三排出口E3(第三转接器A3)侧形成开口的流出孔20b;设于该两孔20a、20b之间,收纳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阀收纳部20c;通过使阀盘部件21基于所述两者22、23的施力而在阀收纳部20c内移动,来切换所述两孔20a、20b的连通、切断。该阀盘部件21夹装在热电元件22与螺旋弹簧23之间,该热电元件22配置于所述流出孔20b的开口端部,螺旋弹簧23与该热电元件22对置配置。
所述热电元件22通过在内部填充有公知的蜡,该蜡膨胀而使杆22a进出(以下,简称为“伸缩”),而使阀盘部件21被施力,该蜡在与后述切换控制阀SV的开阀温度VT相当的规定的设定温度(约105℃)下膨胀。此外,作为伸缩部件,不限于该热电元件22,例如能够由双金属等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构成。另外,在所述热电元件22的外周侧设置有供冷却水流通的通路结构部22b,通过该通路结构部22b,在所述阀盘部件21的开阀时,冷却水能够从流入孔20a侧向流出孔20b侧流通。
更具体而言,通过所述流入孔20a朝向阀体收纳部13内的热电元件22检测冷却水的温度,在该冷却水的温度为所述设定温度以下的状态下,热电元件22不伸缩,通过基于螺旋弹簧23的施力使阀盘部件21被向一端侧施力,来闭塞流入孔20a(闭阀状态)。另一方面,在冷却水的温度为所述设定温度以上时,热电元件22抵抗螺旋弹簧23的施力而伸缩,其结果是,通过基于该热电元件22的施力使阀盘部件21被向另一端侧施力,通过所述通路结构部22b将流入孔20a与流出孔20b连通(开阀状态)。
以下,参照图8说明所述流量控制阀CV的具体动作。此外,在进行该说明时,在图8中,用虚线表示阀体3的第一~第三开口部M1~M3,并且,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第三排出口E1~E3上标注剖面线,通过整面标注来表示该两者E1~E3、M1~M3连通的状态,以便谋求所述各排出口E1~E3与所述各开口部M1~M3的相对识别。
即,所述流量控制阀CV通过利用基于车辆运转状态运算并输出的来自所述图示外的电子控制器的控制电流来控制驱动电动机4,而将阀体3的旋转位置(相位)控制为根据所述车辆运转状态,使所述排出口E1~E3与所述各开口部M1~M3的相对关系成为以下状态。
在如图8(a)所述的第一状态下,仅使第二开口部M2(M2a)处于连通状态,而第一、第三开口部M1、M3处于非连通状态。因此,在该第一状态下,基于该连通状态,使冷却水从第二排出口E2通过第二配管L2仅供给到油冷却器OC,通过使所述两者E2、M2偏移而使各自的重合量发生变化,而能够使该供给量发生变化。
在所述第一状态后,在图8(b)所示的第二状态下,第一~第三开口部M1~M3中的任一个相对于所述各排出口E1~E3都处于非连通状态。由此,在该第二状态下,冷却水不向制暖热交换器HT、油冷却器OC以及散热器RD中的任一个供给。
在所述第二状态后,在图8(c)所示的第三状态下,仅第一开口部M1处于连通状态,第二、第三开口部M2、M3处于非连通状态。因此,在该第三状态下,基于该连通状态,冷却水从第一排出口E1通过第一配管L1仅供给到制暖热交换器HT,通过使所述两者E1、M1偏移而使各自的重合量变化,而能够使该供给量发生变化。
在所述第三状态后,在图8(d)所示的第四状态下,仅第三开口部M3处于非连通状态,第一、第二开口部M1、M2(M2b)处于连通状态。因此,在该第四状态下,基于该连通状态,冷却水从第一、第二排出口E1、E2通过第一、第二配管L1、L2分别供给到制暖热交换器HT以及油冷却器OC,通过使该两者E1~E2、M1~M2偏移而使各自的重合量变化,从而能够使该供给量发生变化。
在所述第四状态后,在图8(e)所示的第五状态下,第一~第三开口部M1~M3中的任一个相对于所述各排出口E1~E3都处于连通状态。因此,在该第五状态下,冷却水供给到制暖热交换器HT、油冷却器OC以及散热器RD中的任一个,通过使这两者E1~E3、M1~M3偏移而使各自的重合量变化,从而能够使该供给量发生变化。
以下,特别参照图4、图6、图9以及图10说明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的特殊动作,即与所述流量控制阀CV协动的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具体动作。此外,图9、图10的细实线表示后述的控制温度CT,细虚线表示后述的异常温度AT,细单点划线表示切换控制阀SV的开阀温度VT。
即,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在达到规定的控制温度CT(约95℃)时,基于该水温信息通过使电动机4旋转驱动而成为所述第五状态,而开始向散热器RD侧的循环冷却。这样,通过向该散热器RD侧送水而抑制该冷却水的温度(以下,简称为“水温”)的上升,而控制为所述控制温度CT。
另一方面,在由于发动机EG的高负荷时等,以通过所述流量控制阀CV(第三开口部M3)而能够向散热器RD侧送水的冷却水的最大容量使水温上升,而达到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开阀温度VT(约105℃)的情况下,通过使热电元件22(图示外的蜡)膨胀而使切换控制阀SV开阀,除了所述流量控制阀CV(第三开口部M3)以外,还通过所述连通路20向散热器RD侧送水。由此,由于冷却水的流量进一步增大该连通路20的量,因此水温迅速降低而能够进行良好的水温控制。
在此,以往,如上所述,在所述流量控制阀CV那样的第一控制阀发生故障等,在冷却系统发生异常、失效的情况下,使如所述切换控制阀SV那样的第二控制阀动作,作为所谓的失效保护来使用。这样,根据其使用方式,关于开阀温度,设定为接近水温的容许限界的异常温度AT(约120℃),其结果是,在由于所述冷却系统的异常、失效而使高温的水温迅速降低方面,需要确保所述第二控制阀的送水容量较大。其结果是,既要确保在所述通常使用时的第一控制阀的必要足够的送水容量,所述系统异常时的第二控制阀也要确保必要足够的送水容量,这会导致两控制阀的大型化,由此,导致冷却控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与此相对,在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中,由于构成为通过流量控制阀CV与切换控制阀SV的协动来控制水温,因此能够使送水流量进一步增大切换控制阀SV,即所述连通路20的容积量,由此,既能够确保切换控制阀SV在异常时所必要的送水容量,又能够谋求该切换控制阀SV的送水容量的增大量下的流量控制阀CV(阀体3)的小型化。
另外,以往,关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基于作为如前所述的失效保护阀的使用方式,将开阀温度设定为所述异常温度AT,因此如图10所示,在利用该第二控制阀的开阀(图10中的时间t1)而使水温成为异常温度AT以下时,立即闭阀,其结果(图10中的时间t2)是,水温再次上升而马上到达异常温度AT(图10中的时间t3),由此第二控制阀开阀,而使水温成为异常温度AT以下时,再立即闭阀(图10中的时间t4),如此反复,其结果是,水温被控制在该异常温度AT附近。其结果是,在发动机上施加有大的负荷,可能损伤该发动机。
与此相对,在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中,基于如上所述的流量控制阀CV和切换控制阀SV的协动控制结构,切换控制阀SV的开阀温度VT设定为比较低,并设定在流量控制阀CV的控制温度CT附近,因此利用切换控制阀SV的开阀(图9中的时间T1),水温至少降低到接近控制温度CT的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开阀温度VT(图9中的时间T2)。由此,此后,即便水温再次上升,由于在比所述异常温度AT足够低的开阀温度VT使切换控制阀SV再次开阀(图9中的时间T3),因此水温不会到达异常温度AT而降温至所述开阀温度VT(图9中的时间T4),能够将水温控制在该开阀温度VT附近。其结果是,由于水温上升,能够减轻施加在发动机EG上的负荷,不会导致如上所述那样的发动机EG的损伤。
进一步地,在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中,由于能够使流量控制阀CV以如上所述那样利用切换控制阀SV增大的送水容量的量而小型化,因此既能够在切换控制阀SV异常时确保必要的送水容量,又能够有助于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的小型化。
除此之外,在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中,由于所述切换控制阀SV与以往的失效保护阀相比,在足够低的温度下开阀,因此例如即便流量控制阀CV失效,也能够如上所述那样抑制水温上升至异常温度AT的不利影响。由此,能够使切换控制阀SV本身小型化,而使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进一步小型化。
以上,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以及使用其的冷却控制方法,通过流量控制阀CV与切换控制阀SV的协动来控制冷却水的送水流量,因此既能够在切换控制阀SV异常时确保必要的送水容量,又能够以利用该切换控制阀SV增大的送水容量的量使流量控制阀CV小型化,由此,能够实现冷却控制装置CM整体的小型化。
并且,在进行所述两控制阀CV、SV的协动控制时,通过将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开阀温度设定为比流量控制阀CV的开阀温度高,显然能够与以往同样地发挥冷却系统异常时的失效保护的功能,并且在所述冷却系统正常工作等,不产生大的水温上升的情况下,能够仅进行所述流量控制阀CV的水温控制,而不会导致过冷等不良影响。
除此以外,通过将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开阀温度设定在通常时的所述控制温度CT附近,能够将如上所述的异常时的水温的控制温度带设定为较低,其结果是,能够进行该异常时的发动机保护。
另外,在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的情况下,由于流量控制阀CV与切换控制阀SV一体设置,因此通过抑制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大型化,能够获得装置整体的小型化、提高其布局性的各种的优点。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切换控制阀SV配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阀体3的旋转径向侧(外周侧),因此能够谋求冷却控制装置CM或者流量控制阀CV的轴向的小型化。尤其是由于在阀体3的旋转轴向,以与该阀体3重合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或者流量控制阀CV的小型化。
除此之外,由于所述切换控制阀SV以与第三排出口E3邻接的方式被设置,因此能够更不浪费地配置该切换控制阀SV,能够使冷却控制装置CM或者流量控制阀CV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开闭结构由如上所述的机械结构构成,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所述协动控制结构,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冷却控制装置CM或者流量控制阀CV的制造成本增加。尤其是,作为所述伸缩部件,通过采用热电元件22,能够更简单并且以低成本实现所述协动控制结构。
(第一变形例)
图11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与所述流量控制阀CV一体设置的切换控制阀SV的流出孔20b不经由所述第三配管L3,而经由以与该第三配管L3独立的方式与散热器RD连接的第四配管L4而与散热器RD连接。
利用该结构,利用穿过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独立的送水路径,能够可靠地确保送水容量,并且即便在所述第三配管L3发生损伤等的该第三配管L3部不能送水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送水路径,具有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异常时的发动机保护的优点。
(第二变形例)
图12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不配置在发动机EG、所述制暖热交换器HT、油冷却器OC、散热器RD之间,而配置在所述制暖热交换器HT、油冷却器OC、散热器RD、水泵WP之间,将冷却水从所述制暖热交换器HT、油冷却器OC、散热器RD侧通过各配管L1’~L3’导入,并通过导出管L0’向水泵WP侧送水。
这样,在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内的冷却水的通流方向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即冷却水从所述各排出口E1~E3侧向所述导入口10侧通流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冷却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阀SV与流量控制阀CV分体地构成。此外,除了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配置以外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控制阀SV收纳在设于发动机EG与流量控制阀CV之间的罩体25内,将来自汽缸盖CH侧的冷却水的导入路L0与第三配管L3旁通连通。
这样,通过将所述切换控制阀SV与流量控制阀CV分体设置,能够提高该切换控制阀SV的布局性。
(变形例)
图14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述切换控制阀SV与发动机EG侧,即与发动机EG一体构成。
这样,通过将所述切换控制阀SV与发动机EG一体构成,在发动机EG内部,能够尽快检测到升温了的水温而进行冷却控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水温控制。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流量控制阀CV、切换控制阀SV的具体结构等,只要能够获得所述作用效果,也可以更具例如搭载的车辆等适用对象的规格等自由变更。
并且,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的适用的一例,对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适用例进行了说明,所述冷却控制装置CM不限于该冷却水,例如当然能够适用于润滑油等各种流体。
另外,关于所述切换控制阀SV的开闭结构,除了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机械结构以外,例如也可以是电磁结构,即由基于车载的水温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结果动作的电磁螺线管那样的致动器构成。在该情况下,与采用所述机械结构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提高切换控制阀SV的开闭精度的优点。
以下,关于根据所述实施方式把握的除了专利请求范围记载以外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
(a)在第四方面记载的用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中,
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内燃机侧。
利用该结构,在内燃机内部中,能够更快检测到升温了的制冷剂的温度来进行冷却控制,能够进行更有效的制冷剂的温度控制。
(b)在第四方面记载的用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中,
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罩体内,所述罩体设于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
这样,通过使第二控制阀与内燃机、第一控制阀分体设置,能够提高该第二控制阀的布局性。
(c)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
所述伸缩部件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形成。
(d)如第九方面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
所述致动器由电磁螺线管构成。
利用该结构,与机械地进行第二控制阀的开闭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该第二控制阀的开闭精度。
(e)如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
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
检测所述制冷剂的温度的感温部;
利用所述感温部控制的开闭部;
所述感温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入口侧,
所述开闭部配置在将所述特定的第二连通部与散热器连接起来的路径上。
(f)如第十三方面所述的流量控制阀,
所述切换控制阀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转子的旋转径向侧。
利用该结构,能够谋求流量控制阀的轴向的小型化。
(g)如第(f)方面所述的流量控制阀,
所述切换控制阀设置为在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向与该转子重合。
这样,通过将切换控制阀配置为与转子重合,具有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轴向的小型化的优点。
(h)如第(g)方面所述的流量控制阀,
所述切换控制阀设置为与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邻接。
利用该结构,能够更不浪费地配置切换控制阀,能够使流量控制阀的进一步小型化。
附图标记说明
10…导入口(第一连通部)
E1~E3…第一~第三排出口(多个第二连通部)
CM…冷却控制装置
CV…流量控制阀(第一控制阀)
SV…切换控制阀(第二控制阀)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冷却控制装置,其通过控制从第一连通部或多个第二连通部的一方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或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另一方流出,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冷却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控制阀,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并控制该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
第二控制阀,其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路径不同的路径上,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连接起来,并且设定为在所述第一控制阀发生异常时,能够供给所述外部设备的冷却所需要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独立地控制所述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能够输送的最大流量设定为比所述外部设备在高负荷时的冷却所需要的制冷剂的流量小,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协动来控制经由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之间向所述外部设备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
检测所述制冷剂的温度的感温部;
利用所述感温部控制的开闭部;
所述开闭部的开始打开温度设定为比所述第一控制阀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部由伸缩部件构成,该伸缩部件与所述开闭部连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部件为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与第一控制阀一体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外部设备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罩体内,所述罩体设于所述外部设备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部件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形成。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利用基于由所述感温部检测的温度而被驱动控制的致动器开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由电磁螺线管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用于经由散热器来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所述第二控制阀配置于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连接于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的路径,从所述内燃机侧流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一连通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
检测所述制冷剂的温度的感温部;
利用所述感温部控制的开闭部;
所述感温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入口侧,
所述开闭部配置于将所述特定的第二连通部与散热器连接起来的路径。
13.一种流量控制阀,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控制从第一连通部或多个第二连通部的一方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或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另一方流出,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接的第一连通口和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连接的多个第二连通口;
阀体,其在所述壳体内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并具有多个开口部,所述多个开口部根据其旋转位置改变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口的重合状态;
控制所述阀体的旋转位置的致动器;
切换控制阀,其设于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连接于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的路径上,并且设定为在所述流量控制阀发生异常时,若向所述散热器输送则降低制冷剂的温度的流量,来控制该路径的制冷剂的流量;
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口中的特定的一个之间而能够向所述散热器输送的制冷剂的最大流量设定为,即便该制冷剂向所述散热器输送,制冷剂的温度也不会上升的流量,
通过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切换控制阀的协动来控制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的连接路径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阀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阀体的旋转径向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阀设置为在所述阀体的旋转轴向上与该阀体重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阀设置为与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邻接。
17.一种冷却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从第一连通部或多个第二连通部的一方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使所述冷却剂从所述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或第一连通部的另一方流出,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冷却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控制阀,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并控制该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
第二控制阀,其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路径不同的路径上,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连接起来,并且设定为在所述第一控制阀发生异常时,能够供给所述外部设备的冷却所需要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独立地控制所述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
所述第一控制阀能够输送的最大流量设定为比所述外部设备在高负荷时的冷却所需要的制冷剂的流量小,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协动来控制经由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之间向所述外部设备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

Claims (17)

1.一种冷却控制装置,其通过控制从第一连通部或多个第二连通部的一方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连通部或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的另一方流出,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冷却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控制阀,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控制该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
第二控制阀,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其他路径,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连接起来,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独立地控制该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协动来控制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
检测所述制冷剂的温度的感温部;
利用所述感温部控制的开闭部;
所述开闭部的开始打开温度设定为比所述第一控制阀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部由伸缩部件构成,该伸缩部件与所述开闭部连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部件为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与第一控制阀一体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内燃机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罩体内,所述罩体设于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部件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形成。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利用基于由所述感温部检测的温度而被驱动控制的致动器开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由电磁螺线管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用于经由散热器来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
所述第二控制阀配置于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连接于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的路径,从所述内燃机侧流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一连通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
检测所述制冷剂的温度的感温部;
利用所述感温部控制的开闭部;
所述感温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入口侧,
所述开闭部配置于将所述特定的第二连通部与散热器连接起来的路径。
13.一种流量控制阀,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控制从第一连通部或多个第二连通部的一方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使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连通部或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的另一方流出,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接的第一连通口和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连接的多个第二连通口;
阀体,其在所述壳体内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并具有多个开口部,所述多个开口部根据其旋转位置改变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口的重合状态;
控制所述阀体的旋转位置的致动器;
切换控制阀,其设于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连接于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的路径上,控制该路径的制冷剂的流量;
通过所述流量控制阀与所述切换控制阀的协动来控制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的连接路径上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阀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转子的旋转径向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阀设置为在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向上与该转子重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阀设置为与连接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连通部邻接。
17.一种冷却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从第一连通部或多个第二连通部的一方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并使所述冷却剂从所述第一连通部或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的另一方流出,来控制外部设备的冷却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控制阀,其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连接起来,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控制该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
第二控制阀,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其他路径,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连接起来,相对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独立地控制该两连通部间的制冷剂的流量;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协动来控制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多个第二连通部中的特定的一个之间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CN201580022059.3A 2014-04-25 2015-04-14 冷却控制装置,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232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0809 2014-04-25
JP2014090809 2014-04-25
PCT/JP2015/061404 WO2015163181A1 (ja) 2014-04-25 2015-04-14 冷却制御装置、流量制御弁及び冷却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2960A true CN106232960A (zh) 2016-12-14
CN106232960B CN106232960B (zh) 2018-11-16

Family

ID=54332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2059.3A Active CN106232960B (zh) 2014-04-25 2015-04-14 冷却控制装置,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8721B2 (zh)
JP (2) JP6254686B2 (zh)
CN (1) CN106232960B (zh)
DE (1) DE112015001997T5 (zh)
WO (1) WO201516318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6165A (zh) * 2017-09-28 2018-02-09 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错功能的电机调温器及发动机系统
US20180283258A1 (en) * 2017-03-30 2018-10-04 Subaru Corporation Engine-controlling device
CN110753810A (zh) * 2017-06-14 2020-02-04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CN111527289A (zh) * 2017-12-12 2020-08-11 株式会社电装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CN112780803A (zh) * 2019-11-07 2021-05-11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CN117199625A (zh) * 2023-11-07 2023-12-08 深圳市昂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冷却磷酸铁锂电池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04123A (ko) * 2015-07-01 2017-01-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센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DE102015016812A1 (de) * 2015-12-23 2017-06-29 Audi Ag Ladeluftkühler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Ladeluftkühlers
ITUB20161080A1 (it) * 2016-02-25 2017-08-25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Dispositivo sensore di pressione di tipo micro-elettro-meccanico con ridotta sensibilita' alla temperatura
AU2017292014B2 (en) * 2016-07-08 2022-07-21 Hollister Incorporated Body cavity irrigation integrated manual controller and pump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JP6838485B2 (ja) * 2017-05-09 2021-03-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JP7035586B2 (ja) * 2018-02-08 2022-03-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DE102018106208A1 (de) * 2017-06-28 2019-01-03 Yamada Manufacturing Co., Ltd. Steuerventil
KR102371717B1 (ko) * 2017-08-17 2022-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유량제어밸브
KR102463203B1 (ko) * 2017-11-29 2022-11-0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냉각수 제어 밸브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SE542068C2 (en) * 2018-01-31 2020-02-18 Scania Cv Ab A thermostat arrangement for a cooling system for a combustion engine
WO2020202705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制御弁
CN211009996U (zh) * 2019-08-20 2020-07-14 认知控管株式会社 车辆用多阀装置
DE102020201190A1 (de) * 2019-10-14 2021-04-15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Fluidventil
CN113280152A (zh) * 2020-02-19 2021-08-20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JP2022143240A (ja) * 2021-03-17 2022-10-03 株式会社ミクニ 変速機構及び流体制御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7967A (ja) * 1997-05-16 1998-12-02 Nippon Thermostat Kk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CN1204719A (zh) * 1997-07-02 1999-01-13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及冷却控制方法
US6371060B1 (en) * 1999-07-10 2002-04-16 Daimlerchrysler Ag Control device for the cooling and heating circui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00212612A1 (en) * 2007-05-25 2010-08-26 Frederic Vacca Module For The Cooling Circuit Of An Engine In An Automobile
CN102182538A (zh) * 2011-04-21 2011-09-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61761A (zh) * 2010-12-29 2013-08-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体积流量的阀
US20130221116A1 (en) * 2012-02-28 2013-08-29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Cooling water control valv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8897B2 (ja) 1988-04-04 1995-07-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US6915958B2 (en) * 2002-05-22 2005-07-12 Tesma International Inc. Linear proportional valve
FR2901572A1 (fr) * 2006-05-26 2007-11-30 Mark Iv Systemes Moteurs Soc P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JP6013022B2 (ja) 2012-05-14 2016-10-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冷却制御方法
JP6050952B2 (ja) * 2012-05-15 2016-12-21 株式会社ミクニ 冷却水制御バル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7967A (ja) * 1997-05-16 1998-12-02 Nippon Thermostat Kk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CN1204719A (zh) * 1997-07-02 1999-01-13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控制装置及冷却控制方法
US6371060B1 (en) * 1999-07-10 2002-04-16 Daimlerchrysler Ag Control device for the cooling and heating circui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00212612A1 (en) * 2007-05-25 2010-08-26 Frederic Vacca Module For The Cooling Circuit Of An Engine In An Automobile
CN103261761A (zh) * 2010-12-29 2013-08-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体积流量的阀
CN102182538A (zh) * 2011-04-21 2011-09-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30221116A1 (en) * 2012-02-28 2013-08-29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Cooling water control valve apparatu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83258A1 (en) * 2017-03-30 2018-10-04 Subaru Corporation Engine-controlling device
US10619553B2 (en) * 2017-03-30 2020-04-14 Subaru Corporation Engine-controlling device
CN110753810A (zh) * 2017-06-14 2020-02-04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CN110753810B (zh) * 2017-06-14 2021-10-29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CN107676165A (zh) * 2017-09-28 2018-02-09 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错功能的电机调温器及发动机系统
CN111527289A (zh) * 2017-12-12 2020-08-11 株式会社电装 冷却水控制阀装置
CN112780803A (zh) * 2019-11-07 2021-05-11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CN112780803B (zh) * 2019-11-07 2023-12-05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CN117199625A (zh) * 2023-11-07 2023-12-08 深圳市昂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冷却磷酸铁锂电池包
CN117199625B (zh) * 2023-11-07 2024-02-02 深圳市昂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冷却磷酸铁锂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28721B2 (en) 2019-10-01
JP2018031383A (ja) 2018-03-01
JPWO2015163181A1 (ja) 2017-04-13
US20170122181A1 (en) 2017-05-04
WO2015163181A1 (ja) 2015-10-29
CN106232960B (zh) 2018-11-16
JP6475811B2 (ja) 2019-02-27
DE112015001997T5 (de) 2017-01-12
JP6254686B2 (ja)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2960A (zh) 冷却控制装置,流量控制阀以及冷却控制方法
JP6846083B2 (ja) 弁及び冷却水の循環システム
CN107407432A (zh) 流量控制阀
CN107614949A (zh) 流量控制阀
JP6846076B2 (ja) 流量制御弁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US10458562B2 (en) Control valve
US9360262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CN104728462B (zh) 具有多流量控制阀的发动机
CN107110386A (zh) 制冷剂控制阀装置
CN104471296B (zh) 旋转式阀
EP2857651B1 (en) Coolant-control valve
JP6459787B2 (ja) バルブ装置および流体制御装置
JP2003250247A (ja) 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US20130140017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JP6076235B2 (ja) 流量制御弁
KR101123161B1 (ko) 배기열 회수장치
JP2022087263A (ja) 弁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JP6742489B2 (ja)
JP7185765B2 (ja) 制御弁
KR102524858B1 (ko) 열교환기
KR100587804B1 (ko) 회전형 밸브를 채용한 써모스탯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4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