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1959B - 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1959B
CN106231959B CN201580020651.XA CN201580020651A CN106231959B CN 106231959 B CN106231959 B CN 106231959B CN 201580020651 A CN201580020651 A CN 201580020651A CN 106231959 B CN106231959 B CN 106231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
dimensional network
network structure
permeable membrane
foam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06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1959A (zh
Inventor
北本宗
长濑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gase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gase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se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gase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31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1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1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1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11/00Finished upholstery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68G11/02Finished upholstery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mainly composed of fibrous materials
    • B68G11/03Finished upholstery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mainly composed of fibrous materials with stitched or bonded fibre we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 A47C27/12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with special fibres, such as acrylic thread, coconut, horse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 A47C27/127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ibrous inlays, e.g. made of wool, of cotton with reinforcement sheets, gri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2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both fibrous and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35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coming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42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with circulation of air through a layer inside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blown towards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17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ufacturing upholstery or upholstery spr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11/00Finished upholstery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68G11/04Finished upholstery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mainly composed of resilient materials, e.g. of foam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7/00Making upholstery
    • B68G7/05Covering or enveloping cores of pads
    • B68G7/054Arrangements of sheathings between spring cores and overlying pad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30Seat or sea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plural parts or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配置有渗透膜(21a)。液状的泡沫体原料(40)能够经由渗透膜(21a)而渗透,通过使泡沫体原料(40)在经由渗透膜(21a)而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11)之后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接合。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泡沫体原料(40)以较宽的面积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多个树脂线材(12)接触且固化。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垫构造(100a)。另外,仅通过将垫构造部件(150a)配置于上模(300a)和下模(300b)中来进行发泡工序,就完成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的接合体(160)。因此,生产率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垫构造,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和第3技术方案涉及垫构造部件,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涉及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座椅等的垫构造中,提出了使垫构造的从下方向上方或从上方向下方的透气性提高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包括由具有弹性的多个树脂的线材形成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汽车的座椅。加工成圆筒形的管道的形状的立体网状构造部使用粘接剂、双面胶带而粘接于由座椅的泡沫体形成的泡沫体部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83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立体网状构造部作为缓冲材料具有优异的特性,透气性优异。不过,在使用了粘接剂、双面胶带的粘接中,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之间的接合强度不充分。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提高了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垫构造。另外,在生产垫构造体之际粘接等的加工费用变高,因此也期望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的各种技术方案是考虑上述课题而做成的,期望提供一种提高了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垫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垫构造,包括:立体网状构造部,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树脂的线材一边彼此缠绕一边弯曲且在多个粘接点彼此粘接而形成;泡沫体部,所述泡沫体部以围绕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侧表面的方式配置,通过使液状的泡沫体原料发泡且固化而形成,通过使液状的所述泡沫体原料在浸渗到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后固化,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所述泡沫体部接合。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泡沫体原料在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后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接合。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泡沫体原料以较大的面积与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多个线材接触并固化。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垫构造。
在此情况下,还具有配置于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所述泡沫体部之间的边界的渗透膜,渗透膜能够供液状的所述泡沫体原料渗透,通过使液状的所述泡沫体原料在经由渗透膜而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后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接合。
根据该结构,在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之间的边界配置有渗透膜。渗透膜能够供液状的泡沫体原料渗透,通过使泡沫体原料在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后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接合。因而,能够通过对渗透膜的能够供泡沫体原料渗透的量进行调节,来对通过使泡沫体原料在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后固化而形成的浸渗部的宽度进行调节。另外,例如,在将由渗透膜包覆其与泡沫体之间的接合部、即表面的立体网状构造部配置于使泡沫体原料发泡的模具中之后,通过进行使泡沫体原料在模具中发泡的通常的发泡工序来完成垫构造的产品,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在此情况下,渗透膜是由纤维形成的布,形成布的纤维能够由树脂包覆以防止表面露出。
根据该结构,渗透膜是由纤维形成的布,形成布的纤维由树脂包覆以防止表面露出。因此,在泡沫体原料经由渗透膜向立体网状构造部浸渗之际,泡沫体原料的气泡难以因形成布的纤维的凹凸而消失。因而,能够防止因泡沫体原料的气泡消失而使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浸渗有泡沫体原料的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加硬化的问题。
另外,渗透膜能够是由单丝的纤维形成的无纺布。
根据该结构,渗透膜是由单丝的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单丝的纤维没有多丝的纤维那样的表面的凹凸。另外,与织物的布相比,无纺布中供泡沫体原料所渗透的部分的凹凸较少。因此,在泡沫体原料经由渗透膜而向立体网状构造部浸渗之际,泡沫体原料的气泡难以因形成布的纤维的凹凸而消失。因而,能够防止因泡沫体原料的气泡消失而使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浸渗有泡沫体原料的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加硬化的问题。
另外,渗透膜能够是具有孔部和狭缝部中的任一个的树脂的膜。
根据该结构,渗透膜是具有孔部和狭缝部中的任一个的树脂的膜。树脂的膜没有织物的布那样的纤维的凹凸。因此,在泡沫体原料经由渗透膜向立体网状构造部浸渗之际,泡沫体原料的气泡不会因形成布的纤维的凹凸而消失。因而,能够防止因泡沫体原料的气泡消失而使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浸渗有泡沫体原料的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加硬化的问题。
另外,渗透膜是具有在顶部拐弯的多个狭缝部的树脂的膜,多个狭缝部中的一对狭缝部能够以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拐弯并且顶部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顶部彼此相对的一对在顶部拐弯的狭缝部使泡沫体原料沿着其他的狭缝部的方向彼此渗透。因此,从一对顶部彼此相对的狭缝部渗透的泡沫体原料即使是少量,也易于与从其他的狭缝部彼此渗透来的泡沫体原料结合。因此,能够利用更少的浸渗量获得更强的接合强度。
另外,渗透膜是具有在顶部拐弯的多个狭缝部的树脂的膜,多个狭缝部中的一对狭缝部能够以向彼此相同的方向拐弯并且顶部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顶部彼此朝向相同的方向的一对在顶部拐弯的狭缝部使泡沫体原料沿着彼此相同的方向渗透。因此,从具有一对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顶部的狭缝部渗透来的泡沫体原料易于以距离渗透膜更近的距离固化。因此,能够利用更少的浸渗量获得更强的接合强度。
另外,还具有配置于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内部的浸渗防止膜,浸渗防止膜使液状的泡沫体原料无法渗透,通过使泡沫体原料在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没有利用浸渗防止膜设为无法渗透的部位后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能够接合。
根据该结构,浸渗防止膜使液状的泡沫体原料无法渗透,通过使泡沫体原料在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没有利用浸渗防止膜设为无法渗透的部位后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接合。因而,通过对浸渗防止膜的配置进行调节,能够对通过使泡沫体原料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后固化而形成的浸渗部的宽度进行调节。另外,例如,能够在将在内部配置有浸渗防止膜的立体网状构造部配置于使泡沫体原料发泡模具中之后,通过进行使泡沫体原料在模具中发泡的通常的发泡工序来完成垫构造的产品,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上表面能够由泡沫体的气泡的膜被去除后的无膜泡沫体覆盖。
根据该结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上表面由泡沫体的气泡的膜被去除后的无膜泡沫体覆盖。因此,能够维持透气性且提高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上表面的柔软性。
另外,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上表面能够由形成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孔部的泡沫体覆盖。
根据该结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上表面由形成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孔部的泡沫体覆盖。因此,能够维持透气性且提高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上表面的柔软性。
另外,能够在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下方还设置有能够向从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下方向上方和从上方向下方中的任一方向送风的送风部。
根据该结构,还在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向从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下方向上方和从上方向下方中的任一方向送风的送风部。因此,能够使透气性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垫构造部件,包括:立体网状构造部,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树脂的线材一边彼此缠绕一边弯曲且在多个粘接点彼此粘接而形成;渗透膜,所述渗透膜以围绕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侧表面的方式配置,能够供通过发泡且固化而形成泡沫体部的液状的泡沫体原料渗透。
根据该结构,垫构造部件包括:立体网状构造部;渗透膜,所述渗透膜以围绕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侧表面的方式配置,能够供通过发泡且固化形成泡沫体部的液状的泡沫体原料渗透。因此,以与垫构造部件的渗透膜接触的方式配置液状的泡沫体原料,通过使泡沫体原料经由渗透膜向立体网状构造部浸渗而固化,能够容易地制造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以更强的接合强度接合而成的垫构造。由此,能够提高垫构造的生产率。
在此情况下,渗透膜是由纤维形成的布,形成布的纤维能够由树脂包覆以使表面不露出。另外,渗透膜能够是由单丝的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另外,渗透膜能够是具有孔部和狭缝部中的任一个的树脂的膜。另外,渗透膜是具有在顶部拐弯的多个狭缝部的树脂的膜,多个狭缝部中的一对狭缝部能够以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拐弯并且顶部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渗透膜是具有在顶部拐弯的多个狭缝部的树脂的膜,多个狭缝部中的一对狭缝部能够以向彼此相同的方向拐弯并且顶部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垫构造部件,该垫构造部件包括:立体网状构造部,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树脂的线材一边彼此缠绕一边弯曲且在多个粘接点彼此粘接而形成;浸渗防止膜,所述浸渗防止膜配置于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内部,使通过发泡且固化而形成泡沫体部的液状的泡沫体原料无法渗透。
另外,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垫构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以与上述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或第3技术方案的垫构造部件接触的方式配置液状的泡沫体原料的工序;使泡沫体原料向立体网状构造部浸渗的工序;以及使泡沫体原料固化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垫构造、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垫构造部件、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垫构造部件和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垫构造的制造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垫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Y-Y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放大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4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侧表面和底面配置有渗透膜的第1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渗透膜的放大视图。
图8是表示空隙部相对于图7的渗透膜更小的渗透膜的例子的放大视图。
图9是表示由单丝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的渗透膜的例子的放大视图。
图10是表示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渗透的孔部的树脂膜的渗透膜的例子的放大视图。
图11是表示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渗透的狭缝部的树脂膜的渗透膜的例子的放大视图。
图12是表示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向彼此相对的方向渗透的多个弯折的狭缝部的树脂膜的渗透膜的例子的放大视图。
图13是表示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向彼此相对的方向渗透的多个弯曲的狭缝部的树脂膜的渗透膜的例子的放大视图。
图14是表示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向相同的方向渗透的多个弯折的狭缝部的树脂膜的渗透膜的例子的放大视图。
图15是表示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向相同的方向渗透的多个弯曲的狭缝部的树脂膜的渗透膜的例子的放大视图。
图16是表示图6的垫构造部件放入了模具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液状的泡沫体原料放入了模具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泡沫体原料发泡、并与垫构造部件的渗透膜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使泡沫体原料经由图18的渗透膜向立体网状构造部浸渗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泡沫体材料在图12所示的具有狭缝部的树脂膜的渗透膜渗透的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泡沫体材料在图14所示的具有狭缝部的树脂膜的渗透膜渗透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图19的泡沫体原料固化后的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的接合体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在图22的接合体盖上层叠了的表皮和无膜泡沫体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3的层叠了的表皮和无膜泡沫体的放大视图。
图25是图24的无膜泡沫体的放大视图。
图26是表示在图23的凹部中通过利用C形环将线材彼此紧固而将表皮和无膜泡沫体固定于接合体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与图1的y-y线的剖视图相当的图。
图28是表示在制造图27所记载的垫构造之际,在由形成有通风孔部的泡沫体覆盖图22的接合体后盖上表皮和无膜泡沫体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29是表示在图28的凹部中通过利用C形环将线材彼此紧固而将表皮固定于接合体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x-x线的剖视图。
图32是图30的y-y线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在图4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侧表面配置有渗透膜的第3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图33的垫构造部件放入了模具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5是表示厚度变薄的垫构造的剖视图。
图3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剖视图。
图37是表示乘客的载荷施加于图36的垫构造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8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8的Z-Z线的剖视图。
图40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立体图。
图41是图40的z-z线的剖视图。
图42是表示在第7实施方式中通过从喷嘴使凝胶状防止膜原料向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内部滴下而在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内部形成浸渗防止膜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43是表示利用图42的工序在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内部形成有浸渗防止膜的第7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在第8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立体网状构造部浸渍于光硬化溶液并对溶液表面照射光而在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内部形成浸渗防止膜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利用图44的工序在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内部形成有浸渗防止膜的第8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的立体图。
图46是表示在第9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低硬度部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在图46的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侧表面配置有渗透膜的第9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的立体图。
图48是使用图47的垫构造部件制造成的垫构造的与图30的x-x线的剖视图相当的图。
图49是使用图47的垫构造部件制造成的垫构造的与图30的y-y线的剖视图相当的图。
图50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的立体图。
图51是使用图50的垫构造部件制造成的垫构造的与图30的x-x线的剖视图相当的图。
图52是使用图50的垫构造部件制造成的垫构造的与图30的y-y线的剖视图相当的图。
图53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立体图。
图54是图53的x-x线的剖视图。
图55是表示第12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立体图。
图56是图55的x-x线的剖视图。
图57是表示第13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58是表示第14实施方式的垫构造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59是表示第15实施方式的汽车的座椅所使用的垫构造的立体图。
图60是图59的x-x线的剖视图。
图61是表示第15实施方式的汽车的座椅靠背所使用的垫构造的立体图。
图62是图61的z-z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垫构造可应用于使用弹力性的物品。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垫构造100a应用于汽车的座椅。垫构造100a支承汽车的乘客的臀部和脚部。垫构造100a具有主要支承垫乘客的脚部的垫前部102和主要支承乘客的臀部的垫后部104作为中央部106。垫构造100a在垫中央部106的左右的两端设置有垫侧部108。
如图1、作为图1的X-X线的剖视图的图2和作为图1的Y-Y线的剖视图的图3所示,垫构造100a在垫后部104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该立体网状构造部11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树脂的线材一边彼此缠绕一边弯曲且在多个粘接点彼此粘接而形成。垫构造100a在垫前部102和垫侧部108设置有泡沫体部41,该泡沫体部41以围绕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的方式配置,通过液状的泡沫体原料发泡且固化而形成。垫构造100a具有以覆盖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表面15B的除了开口部17之外的部分的方式配置的泡沫体部41。
垫构造100a具有配置于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的渗透膜21a。渗透膜21a配置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和下表面15B的除了开口部17之外的部分。如后述那样,渗透膜21a能够供泡沫体部41的泡沫体原料渗透,通过使液状的泡沫体原料经由渗透膜21a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11后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接合。在使泡沫体部41的液状的泡沫体原料经由渗透膜21a浸渗后固化而成的部位形成有浸渗部51。
垫构造100a的表面由表皮112覆盖。表皮112由具有透气性的原材料形成。如图1、2和3所示,表皮112被封入到线材导入部110的金属线材等线材111、113和捆扎线材111、113的C形环114施加张力,以免表面起皱。
线材导入部110位于浸渗部51的附近。另外,如图3所示,一对线材导入部110和浸渗部51分别配置于乘客C的臀部的难以感受到硬度的部位、即距中央的距离为约150mm的部位。浸渗部51的硬度高于将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硬度和泡沫体部41的硬度相加而得到的硬度。然而,通过将硬度较高的线材导入部110和浸渗部51一起配置于乘客C的臀部的难以感受到硬度的部位,能够提高乘客C的就坐时的触感。
在表皮112的下表面,泡沫体的气泡的膜被去除后的片状的无膜泡沫体120通过在熔融后贴于表皮112的下表面的火焰层压而层叠。因此,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由泡沫体的气泡的膜被去除后的无膜泡沫体120覆盖。
垫构造100a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表面15B的开口部17的下方还设置有能够向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方向上方和从上方向下方中的任一个方向送风的送风部140。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透气性优异,因此,能够将利用可在个人计算机等使用的10mm左右的厚度的螺旋桨进行送风的螺旋桨类型的鼓风机应用于送风部140。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100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具有长方体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具有上表面15U、侧表面15S和下表面15B。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树脂线材12一边彼此缠绕一边弯曲且在多个粘接点13彼此粘接而形成。树脂线材12由热塑性树脂形成。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应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聚脂系聚合物、聚酯弹性体和聚氨酯系聚合物。
树脂线材12的外周径能够设为0.1~7mm。树脂线材12能够设为内部空心的线材。树脂线材12的内部的空心率能够设为5~80%。在由树脂线材12形成立体网状构造部11之际,热塑性树脂利用挤压机熔融。熔融了的热塑性树脂从喷嘴作为多个树脂线材12射出,自然落下。在未熔融状态的期间内使多个树脂线材12彼此在粘接点13处粘接。能够通过使粘接起来的树脂线材12固化而制造立体网状构造部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图6所示那样的垫构造部件150a来制造垫构造100a。垫构造部件150a具有:上述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渗透膜21a,其以围绕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的方式配置,能够供发泡且固化而形成泡沫体的液状的泡沫体原料渗透。渗透膜21a也配置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表面15B的除了开口部17之外的部分。
如图7所示,渗透膜21a是织入纤维22而形成的布。渗透膜21a的纤维22被由氯乙烯等树脂形成的树脂包覆23包覆以防止表面露出。在纤维22与纤维22之间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渗透的空隙部24。渗透膜22a能够应用由例如泡沫氯乙烯等制造成的防滑片等。
为了对泡沫体原料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浸渗量进行调节,每单位时间在渗透膜21a渗透的泡沫体原料的量被适当调节。例如,为了对泡沫体原料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浸渗量进行调节,也可以将渗透膜21a叠置多张而配置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和下表面15B。另外,能够通过改变渗透膜22a的空隙部24的大小来对每单位时间在渗透膜21a渗透的泡沫体原料的量进行调节。例如,如图8所示的渗透膜21b那样,能够通过增加包覆纤维22的树脂包覆23的量来制造空隙部24的大小进一步缩小的渗透膜21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由单丝纤维26形成的无纺布25、即渗透膜21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渗透的孔部28的树脂膜27、即渗透膜21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渗透的狭缝部29a的树脂膜27、即渗透膜21e。
另外,如图12所示,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在树脂膜27的表面上具有在顶部29p弯折的狭缝部29b的树脂膜27、即渗透膜21f。在树脂膜27的表面上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折的一对狭缝部29b彼此以各自的顶部29p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如后述那样,顶部29p彼此相对的一对狭缝部29b彼此使泡沫体原料朝向方向D渗透。由此,从一对顶部29p彼此相对的狭缝部29b渗透来的泡沫体原料即使是少量,也易于与从其他狭缝部29b渗透来的泡沫体原料彼此结合。
或者,如图13所示,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在树脂膜27的表面上具有在顶部29p弯曲的狭缝部29c的树脂膜27、即渗透膜21g。在树脂膜27的表面上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弯曲的一对狭缝部29c彼此以各自的顶部29p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具有弯曲的狭缝部29c的渗透膜21g具有与上述渗透膜21f同样的作用。
另外,如图14所示,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在树脂膜27的表面上具有在顶部29p弯折的狭缝部29d的树脂膜27、即渗透膜21h。在树脂膜27的表面上向彼此相同的方向弯折的一对狭缝部29d彼此以各自的顶部29p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如后述那样,顶部29p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狭缝部29d使泡沫体原料朝向相同的方向D彼此渗透。由此,从一对顶部29p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狭缝部29d渗透来的泡沫体原料易于以距渗透膜21h更近的距离固化。
或者,如图15所示,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在树脂膜27的表面上具有在顶部29p弯曲的狭缝部29e的树脂膜27、即渗透膜21i。在树脂膜27的表面上向彼此相同的方向弯曲的一对狭缝部29e彼此以各自的顶部29p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具有弯曲的狭缝部29e的渗透膜21i具有与上述渗透膜21h同样的作用。
在使用垫构造部件150a来制造垫构造100a之际,如图16所示,以上表面15U朝向下方、下表面15B朝向上方的方式翻转过来的垫构造部件150a配置于与垫构造100a的形状相对应的上模300a和下模300b中。垫构造部件150a的侧表面15S的下缘部与设于下模300b的突起300c的内表面嵌合。在突起300c的正上方配置有线材113。垫构造部件150的开口部17被设于上模300a的突起300d堵塞以防止泡沫体原料进入。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垫构造部件150a以外,能够使用为了制造现有的垫构造所使用的上模300a和下模300b等来制造垫构造100a。
如图17所示,通过发泡且固化而形成泡沫体部41的液状的泡沫体原料40被放入下模300b中。如在图17中以虚线所示那样,泡沫体原料40发泡且膨胀到上模300a。在泡沫体原料40发泡之际,下模300b的突起300c发挥防止还未充分发泡的泡沫体原料40顺着垫构造部件150a的侧表面15S的下缘部而到达上表面15U的大范围的内浇道的功能。
如图18所示,泡沫体原料40发泡且膨胀到充满上模300a的内表面。由此,以与渗透膜21a接触的方式配置液状的泡沫体原料40。如图19所示,使泡沫体原料40的一部分经由渗透膜21a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渗。形成与渗透膜21a的重合的张数或空隙部24的大小相应的厚度的浸渗部5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垫构造100a的弹性使泡沫体原料40的全部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11。
在此,在将图12所示那样的具有在顶部29p弯折的狭缝部29b的树脂膜27用作渗透膜21f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顶部29p彼此相对的狭缝部29b使泡沫体原料朝向方向D彼此渗透。由此,从顶部29p彼此相对的一对狭缝部29b渗透过来的泡沫体原料即使是少量,也易于与从其他狭缝部29b渗透过来的泡沫体原料彼此结合。因此,能够利用更少的浸渗量获得更强的接合强度。
或者,在使用了图14所示那样的具有在顶部29p弯折的狭缝部29d的树脂膜27的渗透膜21h来替代渗透膜21a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顶部29p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狭缝部29d彼此使泡沫体原料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D渗透。由此,从顶部29p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一对狭缝部29d渗透过来的泡沫体原料易于以距渗透膜21h更近的距离固化。因此,能够利用更少的浸渗量的浸渗部51获得更强的接合强度。
如图22所示,通过使泡沫体原料40固化而形成泡沫体部41。通过使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浸渗部51的泡沫体原料40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接合。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接合而成的接合体160被从上模300a和下模300b取出。在接合体160的与下模300b的突起300c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形成线材导入部110的凹部115。线材113封入到凹部115的正下方的泡沫体部41内。在接合体160的与上模300a的突起300d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配置送风部140的凹部116。
如图23和图24所示,通过火焰层压而在下表面层叠有无膜泡沫体120的表皮112安装于接合体160的表面。表皮112的下表面的与凹部115相对应的位置垂下有线材111。如图25所示,无膜泡沫体120的泡沫体的气泡的膜在单位膜去除部122中被去除。泡沫体的气泡分别仅通过单位壁(日文:セル壁)121连接。无膜泡沫体120是例如在使聚氨酯泡沫体从原料发泡后对聚氨酯泡沫体的气泡的膜进行除膜处理来制造的。除膜处理能够通过将氧注入聚氨酯泡沫体而进行点火来使气泡的膜爆破的爆破处理来进行。
如图26所示,在表皮112被安装于接合体160的表面之际,表皮112的下表面的线材111插入到接合体160的凹部115。C形环114从具有柔软性的泡沫体部41的外部插入。C形环114被紧固,以便将封入到泡沫体部41的凹部115的正下方的线材113和线材111捆扎。这样一来,表皮112被封入到线材导入部110的线材111、113和C形环114施加张力,以免表面起皱。另外,送风部140安装于凹部116。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配置有渗透膜21a。渗透膜21a能够供液状的泡沫体原料40渗透,通过使泡沫体原料40在经由渗透膜21a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11后固化,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接合。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泡沫体原料40以较大的面积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多个树脂线材12接触且固化。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垫构造100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接合强度成为作为母材的泡沫体部41的强度以上。因此,能够确保车辆用的座椅所要求的耐久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渗透膜21a,21b是由纤维22形成的布,形成布的纤维22由树脂包覆23包覆以防止表面露出。因此,在泡沫体原料40经由渗透膜21a、21b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渗之际,泡沫体原料40的气泡难以因形成布的纤维22的凹凸而消失。因而,能够防止因泡沫体原料40的气泡消失而导致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中浸渗有泡沫体原料40的浸渗部51比其他部分更加硬化的问题。因此,能够在整体上减少垫构造100a的硬度的偏差,能够提高垫构造100a的触感。
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渗透膜21c是由单丝纤维26形成的无纺布25。单丝纤维26没有多丝的纤维那样的表面的凹凸。另外,与织物的布相比,无纺布25的泡沫体原料40所渗透的部分的凹凸较少。因此,在泡沫体原料40经由渗透膜21c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渗之际,泡沫体原料40的气泡难以因形成布的纤维的凹凸而消失。因而,能够防止因泡沫体原料40的气泡消失而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中浸渗有泡沫体原料40的浸渗部51比其他部分更加硬化的问题。
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渗透膜21d是具有孔部28的树脂膜27。另外,渗透膜21e~21i是具有狭缝部29的树脂膜27。树脂膜27没有织物的布那样因纤维而产生的凹凸。因此,在泡沫体原料40经由渗透膜21d~21i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渗之际,泡沫体原料40的气泡没有因形成布的纤维的凹凸而消失。因而,能够防止因泡沫体原料40的气泡消失而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浸渗有泡沫体原料40的浸渗部51比其他部分更加硬化的问题。
另外,如上所述,在应用了作为具有弯折的狭缝部29b的树脂膜27的渗透膜21f或作为具有弯曲的狭缝部29c的树脂膜27的渗透膜21g的情况下,从一对彼此相对的狭缝部29b、29c渗透过来的泡沫体原料40即使是少量,也易于与从其他狭缝部29b、29c渗透过来的泡沫体原料40彼此结合。因此,能够利用更少的浸渗量的浸渗部51获得更强的接合强度。因此,能够缩窄浸渗部51的宽度。由此,在垫构造100a中,能够减少硬度较高的部分,乘客C的就坐的触感得到提高。
或者,如上所述,在应用了作为具有弯折的狭缝部29d的树脂膜27的渗透膜21h或作为具有弯曲的狭缝部29e的树脂膜27的渗透膜21i的情况下,从一对朝向彼此相同的方向的狭缝部29d、29e渗透过来的泡沫体原料40易于以距渗透膜21h、21i更近的距离固化。因此,能够利用更少的浸渗量的浸渗部51获得更强的接合强度。由此,在垫构造100a中,能够减少硬度较高的部分,乘客C的就坐的触感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采取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由泡沫体的气泡的膜被去除后的无膜泡沫体120覆盖的形态。因此,能够维持透气性且提高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的柔软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向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方向上方和从上方向下方中的任一个方向送风的送风部140。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气性。以往的空调座椅构造存在有在座椅的泡沫体的垫(日文:発泡体のパッド)雕刻有槽、向槽送入空气的构造。在这样的构造中,送入空气之际的压力损失较大,因此,难以利用以通常的螺旋桨送风的螺旋桨类型的鼓风机进行送风。因此,在这样的构造中,使用了以西洛克风扇为代表的离心风扇类型的鼓风机。不过,与螺旋桨类型的鼓风机的构造相比,离心风扇类型的鼓风机的构造本身较大、较重、噪音较大且价格贵。在使用了这样的离心风扇类型的鼓风机的情况下,鼓风机从垫的下表面较大程度地突起,因此,需要利用树脂的罩等覆盖鼓风机。另外,也需要追加固定件、通风管道等许多零件。
近年来,由于对环境的关心的提高等,作为汽车的低燃料消耗的技术之一,提倡在停车时停止发动机。若在停车时发动机停止,则在停车时空调装置也停止,因此,要求改善乘客的闷热。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能够以较少的电能消耗来驱动的螺旋桨类型的鼓风机用作送风部140。因此,即使在停车时发动机停止,也能够以廉价的结构充分地改善乘客的闷热。另外,还能够减小噪音。另外,螺旋桨类型的鼓风机是小型的,因此能够在与没有考虑空调的通常的车辆用座椅同样的空间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100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没有设置送风部140,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透气性也优异,因此,即使在停车时发动机停止也能够进一步以廉价的结构改善乘客的闷热。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将没有设置送风部140的垫构造100a最初搭载于汽车,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容易地追加送风部140。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可在个人计算机等使用的10mm左右的厚度的螺旋桨类型的鼓风机用作送风部140。因此,能够减少为了配置送风部140而将泡沫体部41局部挖掉而成的凹部116。因此,没有设置送风部140的垫构造100a和没有设置送风部140的垫构造100a均能够利用一个上模300a和下模300b制造。此外,树脂线材12彼此熔接,因此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刚性较高。因此,即使在没有设置送风部140的垫构造100a中存在随后为了配置送风部140而将泡沫体部41局部挖掉而成的凹部116,也能够使乘客C感觉不到存在凹部1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浸渗部51形成至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表面15B的除了开口部17的部分。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相比,浸渗部51更具有刚性,因此,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表面15B的凹部116所导致的不适感被消除。另外,能够利用下表面15B的浸渗部51防止由送风部140从下方向上方送风来的空气向下方和侧方逸出。因此能够提高送风部140的送风的效率。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垫构造部件150a包括:立体网状构造部11;渗透膜21a,其以围绕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的方式配置,能够供发泡且固化而形成泡沫体部41的液状的泡沫体原料40渗透。因此,以与垫构造部件150a的渗透膜21a接触的方式配置液状的泡沫体原料40,通过使泡沫体原料40经由渗透膜21a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渗而使泡沫体原料40固化,能够容易地制造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以更强的接合强度接合而成的垫构造100a。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垫构造部件150a,能够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制造垫构造100a。立体网状构造部11难以进行加工,因此,难以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将立体网状构造部11加工成任意的形状。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将立体网状构造部11加工成复杂的形状,生产率优异。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将垫构造部件150a配置到上模300a和下模300b中之后进行通常的发泡工序,就能完成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的接合体160。因此,没有追加的工序,能够仅对需要的部分提供空气透过性良好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因而,能够提高垫构造100a的生产率。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100b中,在表皮112的下表面没有层叠无膜泡沫体120。替代无膜泡沫体120,在垫构造100b中,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由形成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孔部131的泡沫体130覆盖。泡沫体130能够为例如在厚度10mm左右的板状的聚氨酯泡沫体中穿设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孔部131而成的泡沫体。
如图28所示,在制造垫构造100b时,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制造出的接合体160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配置有泡沫体130。在配置了泡沫体130后,将在下表面没有层叠无膜泡沫体120的表皮112安装于接合体160的表面。与上述第1实施式同样地,在表皮112的下表面的与凹部115相对应的位置垂下有线材111。
如图29所示,在表皮112安装于接合体160的表面之际,表皮112的下表面的线材111插入到接合体160的凹部115。C形环114从具有柔软性的泡沫体部41的外部插入。C形环114被紧固,以便将封入到泡沫体部41的凹部115的正下方的线材113和线材111捆扎。这样一来,表皮112被封入到线材导入部110的线材111、113和C形环114施加张力,以免表面起皱。另外,送风部140安装于凹部116。
在本实施方式中,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由形成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孔部131的泡沫体130覆盖。因此,能够维持透气性且提高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的柔软性。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0、图31和图3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100c中,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表面15B没有设置送风部140这点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不同。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表面15B没有形成浸渗部51。泡沫体部41不具有凹部11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33所示那样的垫构造部件150b来制造垫构造100c。垫构造部件150b具有上述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和以围绕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的方式配置的渗透膜21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上述的渗透膜21b~21g。
在使用垫构造部件150b来制造垫构造100c之际,如图34所示,以上表面15U朝下、下表面15B朝上的方式翻转过来的垫构造部件150b配置于与垫构造100c的形状相对应的上模300A和下模300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模300A没有设置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上模300a那样的突起300d。
在上模300A和下模300b配置了垫构造部件150b之后,能够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制造垫构造100c。能够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设为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被层叠于表皮112的下表面的无膜泡沫体120覆盖的形态。另外,能够如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设为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上表面15U由形成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孔部131的泡沫体130覆盖的形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用于配置送风部140的挖掉泡沫体部41的一部分而成的凹部116。不过,即使没有设置凹部116,也能够通过将送风部140夹入泡沫体部41与支承泡沫体部41的S字构造弹簧之间来配置送风部140。或者能够由使用了模具用紧固件的透气性的无纺布来固定送风部140。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近年来,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存在由于电池的搭载等而更大范围地使用汽车的驾驶室下的空间的倾向。为了减少汽车的空气阻力,需要将汽车的顶棚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因此,如图35所示,有时在汽车的座椅的下部配置电池B。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无法充分地获取具有泡沫体部41的垫构造10的厚度t。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6所示,将包括具有较薄的厚度t的泡沫体部41和在泡沫体部41的内部具有比泡沫体部41的弹性强的弹性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垫构造100d作为座椅而应用。垫构造100d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设置有渗透膜21h。渗透膜21h可应用通常的无纺布。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渗透膜21h能够供液状的泡沫体原料40渗透。通过使液状的泡沫体原料40在经由渗透膜21h浸渗到立体网状构造部11后固化而形成浸渗部51,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接合。
不过,与上述渗透膜21a~21g相比,渗透了由通常的无纺布构成的渗透膜21h的泡沫体原料40使浸渗部51以更高的硬度硬化。因此,能够提高浸渗部51的硬度,且缩小浸渗部51的厚度。即使提高了浸渗部51的硬度,泡沫体部41的表面的柔软性也不恶化。
如图37所示,在乘客C就坐于垫构造100d时,与仅具有泡沫体部41的垫构造10相比,能够通过具有较强的弹性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而使乘客C感觉不到较薄的厚度t。另外,浸渗部51起到悬浮在泡沫体部41中的加强材料的作用,从而能够使乘客C的臀部下的局部的载荷P的集中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及其周边的泡沫体部41分散。
(第5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3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200a应用于汽车的座椅靠背。在图38中,示出了表面未由表皮112覆盖的状态。垫构造200a在其上部具有座椅靠背上部202。垫构造200a在其中央部且座椅靠背上部202的下部具有座椅靠背中部204。垫构造200a在座椅靠背上部202和座椅靠背中部204的左右具有座椅靠背侧部206。垫构造200a在座椅靠背上部202、座椅靠背中部204和座椅靠背侧部206各自的边界具有凹部215。在凹部215中形成有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线材导入部110。
如作为图38和图38的Z-Z线的剖视图的图39所示,垫构造200a在座椅靠背中部204具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垫构造200a在座椅靠背上部202和座椅靠背侧部206具有泡沫体部41。垫构造200a具有被配置于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的渗透膜21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上述的渗透膜21b~21g。
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使泡沫体部41的液状的泡沫体原料经由渗透膜21a浸渗后而固化的部位形成有浸渗部51。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浸渗部51位于凹部215的附近。能够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设为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表面由层叠于表皮112的下表面的无膜泡沫体120覆盖的形态。另外,能够如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设为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表面由形成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孔部131的泡沫体130覆盖的形态。
在制造垫构造200a之际,在将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垫构造部件150b放入与座椅靠背的形状相对应的模具后,能够通过进行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发泡工序制造垫构造200a。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应用于座椅靠背的垫构造200a中,能够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同样地提高强度、耐久性、触感和透气性。
(第6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4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200b于在座椅靠背中部204具有开口部220这点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不同。如图40和作为图40的z-z线的剖视图的图41所示,在开口部220的底部没有泡沫体部41、浸渗部51和渗透膜21a,立体网状构造部11露出。开口部220能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垫构造100a的凹部116同样地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应用于座椅靠背的垫构造200b中,能够利用开口部220进一步提高透气性。
(第7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第1~6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在渗透膜21a~21g渗透的泡沫体原料40的量进行设定,设定了浸渗部51的厚度、即浸渗量。如图4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内部形成泡沫体原料40无法渗透的浸渗防止膜61,浸渗量被设定。调节成任意的粘度的凝胶状防止膜原料62从喷嘴65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内部的所期望的浸渗部51的终端部滴下。凝胶状防止膜原料62能够应用热可逆性弹性体、挥发性凝胶和光硬化树脂等。为了将泡沫体部41与立体网状构造部11接合,在与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浸渗量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泡沫体原料40无法渗透的浸渗防止膜61,从而起到与配置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渗透膜21a~21g同样的效果。
如图43所示,可制造在距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分别与所需最小限度的浸渗量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浸渗防止膜61的垫构造部件150c。通过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150b同样地使用,垫构造部件150c能够制造垫构造100c。
(第8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4所示,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渍于溶液槽66内的光硬化溶液63中所期望的浸渗量的深度。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渍于光硬化溶液63的状态下,从光源67对溶液表面64照射光,仅使溶液表面64硬化。由此,能够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内部形成浸渗防止膜61。除了光硬化溶液63以外,也能够使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渍于乳酸钙水溶液中的所期望的浸渗量的深度且将褐藻酸钠水溶液等向乳酸钙水溶液的表面喷雾,从而也能够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内部形成浸渗防止膜61。
如图45所示,可制造在距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分别与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浸渗量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浸渗防止膜61的垫构造部件150d。通过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150b同样使用,垫构造部件150d能够制造垫构造100c。
(第9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网状的树脂彼此通过泡沫体部41交联,因此,浸渗部51的硬度高于将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硬度和泡沫体部41的硬度相加而得到的硬度。为了缩小浸渗部51的硬度与立体网状构造部11和泡沫体部41各自的硬度之差,如图46所示,能够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要形成浸渗部51的部位形成使硬度低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整体的硬度的低硬度部16。
低硬度部16能够通过当制造立体网状构造部11时在低硬度部16的部分改变成型所用的喷嘴并使从喷嘴射出的树脂的线材的直径变细来形成。另外,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整体上通过从成型所用的喷嘴射出内部空心的树脂的线材来制造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低硬度部16的部分改变成型所用的喷嘴、射出直径比除了低硬度部16以外的部分的直径细、且非空心的树脂的线材,形成低硬度部16。
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原材料在低硬度部16与除了低硬度部16以外的部位是相同的。因此,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接合力不会降低。另外,能够通过将低硬度部16设为浸渗部51缩小浸渗部51的硬度与立体网状构造部11和泡沫体部41这两者的硬度之差。
如图47所示,可通过利用渗透膜21a分别覆盖图46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来制造垫构造部件150e。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替代渗透膜21a而应用上述的渗透膜21b~21g。通过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150b同样地使用,垫构造部件150e能够制造图48和图49所示那样的垫构造100e。在垫构造100e中,在低硬度部16形成浸渗部51,因此,能够减少因泡沫体原料40浸渗到浸渗部5所引起的硬度的上升所带来的乘客的异物感。
(第10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5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150g中,图4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侧表面15S分别由作为具有能够供泡沫体原料40渗透的孔部28的树脂膜27即渗透膜21d覆盖。渗透膜21d仅在侧表面15S的下部的孔区域Q设有孔部28。因此,泡沫体原料40仅能够从侧表面15S的下部渗透,泡沫体原料40无法从侧表面15S的上部渗透。渗透膜21d使泡沫体原料40仅从侧表面15S的一部分渗透。此外,能够将孔区域Q的大小适当设定成任意的范围。
通过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垫构造部件150b同样地使用,垫构造部件150g能够制造图51和图52所示那样的垫构造100f。在垫构造100f中,仅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部的孔区域Q形成浸渗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部形成浸渗部51,在乘客C就坐时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靠近乘客C的上部没有形成浸渗部51。因此,能够减少因硬度由于泡沫体原料40浸渗而上升的浸渗部51所带来的乘客C的异物感。
(第11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53和作为图53的x-x线的剖视图的图5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100g除了在垫后部104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之外还在整个垫前部102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在垫中央部106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垫侧部108之间的边界形成有浸渗部51。如图54所示,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垫后部104的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形成有浸渗部51。此外,对于图53的y-y线的剖视图,与上述的图32是同样的,因此省略图示。在制造垫构造100g时,能够应用在图4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3个侧表面15S上形成有上述的渗透膜21a~21i、浸渗防止膜61的垫构造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于在乘客C就坐时乘客C的大腿的下表面所接触的整个垫前部102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因此,大幅提高乘客C的大腿的下表面处的透气性,乘客C的清凉感得到提高。
(第12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55和作为图55的x-x线的剖视图的图5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垫构造100h除了在垫后部104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之外还在垫前部102的上部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垫前部102的下部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泡沫体部41。
在垫中央部106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垫侧部108之间的边界形成有浸渗部51。如图56所示,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垫后部104的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形成有浸渗部51。另外,在垫后部104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垫前部102的下部的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形成有浸渗部51。另外,在垫前部102的上部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垫前部102的下部的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形成有浸渗部51。此外,对于图53的y-y线的剖视图,与上述的图32是同样的,因此省略图示。
能够在加工成垫前部102的上部和垫后部104的形状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作为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的面上应用上述的渗透膜21a~21i、形成有浸渗防止膜61的垫构造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于在乘客C就坐时乘客C的大腿的下表面所接触的垫前部102的上部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因此,提高乘客C的大腿的下表面处的透气性,乘客C的清凉感得到提高。另外,在垫前部102的下部设置有泡沫体部41,因此,可减少乘客C的就坐时的不适感。
(第13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5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渗透膜21a~21i、上述第2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的浸渗防止膜61,通过改变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配置泡沫体原料40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来控制浸渗量。例如,将从喷嘴70向上模300a和下模300b中喷出泡沫体原料40的位置设定于距上模300a和下模300b中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最远的位置。由此,如在图57中以虚线所示,通过提升到达立体网状构造部11之前处于发泡的过程中的泡沫体原料40的表面粘度,能够将浸渗量控制成恒定且最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应用于使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渗透膜21a~21i的情况。
(第14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58所示,是表示如下技术方案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渗透膜21a~21i、上述第2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的浸渗防止膜61,通过在下模300b内改变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原料40之间设置的突起物、即突起300c的高度H来控制浸渗量。突起300c在下模300b内与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端部接触且保持。突起300c的上端部的距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下端部的高度H设定为1mm~50mm。突起300c防止发泡前的泡沫体原料40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流入。
如在图58中以虚线所示,抑制泡沫体原料40向水平方向的发泡,在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渗前进行向垂直方向的发泡,在充满上模300a和下模300b中的空隙之后,剩余的泡沫量向立体网状构造部11浸渗,从而能够仅通过调节泡沫体原料40的投入量就将浸渗量控制成恒定且最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应用于使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渗透膜21a~21i的情况。
(第15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59和作为图59的x-x线的剖视图的图60以及图61和作为图61的z-z线的剖视图的图6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的座椅所用的垫构造100i和汽车的座椅靠背所用的垫构造200c在与人体接触的整体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在图59、图61和图62中,示出了没有由表皮112覆盖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状态。该第15实施方式配置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能够通过将其厚度减薄成50mm以下而沿着垫的装饰面弯曲,无需特别的成形加工。如图60和图62所示,在立体网状构造部11与泡沫体部41之间的边界形成有浸渗部51。在制造垫构造100i和垫构造200c时,能够应用在图4的立体网状构造部11的3个侧表面15S上形成有上述的渗透膜21a~21i、浸渗防止膜61的垫构造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60的形态中,于在乘客C就坐时乘客C的臀部和大腿的下表面所接触的整个垫前部102和整个垫后部104设置有立体网状构造部11,在图62的形态中,于在乘客C就坐时乘客C的脊背所接触的整个座椅靠背上部202和整个座椅靠背中部204设置立体网状构造部11,因此,大幅提高乘客C的臀部和大腿的下表面、脊背整体的透气性,乘客C的清凉感得到提高。以往公知有将具有透气性的原材料铺设于垫表面的方法,利用本构造能够减少粘接等的加工费用、提高生产率、提高接合强度。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汽车的座椅或者座椅靠背所用的垫构造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不过,实施方式的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也能够应用于椅子、床、枕头等其他使用弹力性的物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垫构造、垫构造部件以及垫构造的制造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泡沫体部之间的接合强度的垫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0…垫构造、11…立体网状构造部、12…树脂线材、13…粘接点、15U…上表面、15S…侧表面、15B…下表面、16…低硬度部、17…开口部、21a~21i…渗透膜、22…纤维、23…树脂包覆、24…空隙部、25…无纺布、26…单丝纤维、27…树脂膜、28…孔部、29a~29c…狭缝部、29p…顶部、40…泡沫体原料、41…泡沫体部、51…浸渗部、61…浸渗防止膜、62…凝胶状防止膜原料、63…光硬化溶液、64…溶液表面、65…喷嘴、66…溶液槽、67…光源、70…喷嘴、100a~100i…垫构造、102…垫前部、104…垫后部、106…垫中央部、108…垫侧部、110…线材导入部、111,113…线材、112…表皮、114…C形环、115,116…凹部、120…无膜泡沫体、121…单位壁、122…单位膜去除部、130…泡沫体、131…通风孔部、140…送风部、150a~150e…垫构造部件、160…接合体、200a~200c…垫构造、202…座椅靠背上部、204…座椅靠背中部、206…座椅靠背侧部、215…凹部、220…开口部、300a,300A…上模、300b…下模、300c…突起、300d…突起、D…方向、C…乘客、P…载荷、t…厚度、B…电池、Q…孔区域、L…距离、H…高度。

Claims (9)

1.一种垫构造,包括:
立体网状构造部,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树脂的线材一边彼此缠绕一边弯曲且在多个粘接点彼此粘接而形成;
泡沫体部,所述泡沫体部以围绕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侧表面的方式配置,通过使液状的泡沫体原料发泡且固化而形成;
渗透膜,所述渗透膜配置于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所述泡沫体部之间的边界,
所述渗透膜能够供形成所述泡沫体部的液状的所述泡沫体原料渗透,在液状的所述泡沫体原料的一部分在经由所述渗透膜而浸渗到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后而固化的部位,形成浸渗部,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所述泡沫体部被所述浸渗部接合,
在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下方还具有能够向从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下方向上方和从上方向下方中的任一个方向送风的送风部,
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具有透气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构造,
所述渗透膜是由纤维形成的布,
形成所述布的所述纤维由树脂包覆以防止表面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构造,所述渗透膜是由单丝的纤维形成的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构造,所述渗透膜是具有孔部和狭缝部中的任一个的树脂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构造,
所述渗透膜是具有在顶部拐弯的多个狭缝部的树脂的膜,
多个所述狭缝部中的一对所述狭缝部以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拐弯并且所述顶部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构造,
所述渗透膜是具有在顶部拐弯的多个狭缝部的树脂的膜,
多个所述狭缝部中的一对所述狭缝部以向彼此相同的方向拐弯并且所述顶部彼此朝向相同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7.一种垫构造,包括:
立体网状构造部,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树脂的线材一边彼此缠绕一边弯曲且在多个粘接点彼此粘接而形成;
泡沫体部,所述泡沫体部以围绕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侧表面的方式配置,通过使液状的泡沫体原料发泡且固化而形成;
浸渗防止膜,所述浸渗防止膜配置于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内部,
所述浸渗防止膜使液状的所述泡沫体原料无法渗透,通过使所述泡沫体原料在浸渗到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没有利用所述浸渗防止膜设为无法渗透的部位后固化,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与所述泡沫体部接合,
在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下方还具有能够向从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下方向上方和从上方向下方中的任一个方向送风的送风部,
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具有透气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垫构造,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上表面由泡沫体的气泡的膜被去除后的无膜泡沫体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垫构造,所述立体网状构造部的上表面由形成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通风孔部的泡沫体覆盖。
CN201580020651.XA 2014-04-22 2015-04-14 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231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7953 2014-04-22
JP2014087953A JP6294140B2 (ja) 2014-04-22 2014-04-22 クッション構造、クッション構造部品及びクッション構造の製造方法
PCT/JP2015/061444 WO2015163188A1 (ja) 2014-04-22 2015-04-14 クッション構造、クッション構造部品及びクッション構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1959A CN106231959A (zh) 2016-12-14
CN106231959B true CN106231959B (zh) 2020-10-23

Family

ID=5433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0651.XA Active CN106231959B (zh) 2014-04-22 2015-04-14 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2881B2 (zh)
JP (1) JP6294140B2 (zh)
CN (1) CN106231959B (zh)
WO (1) WO20151631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3617B2 (ja) * 2013-09-26 2017-04-12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通気性シート
WO2015178712A1 (ko) * 2014-05-23 2015-11-26 주식회사 동강홀딩스 차량용 다경도 패드 및 통풍구조가 마련된 다경도 패드
US11105040B2 (en) * 2014-12-04 2021-08-31 Dreamwell, Ltd. Bedding product including composite 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1871861B2 (en) * 2015-03-09 2024-01-16 Purple Innovation, Llc Cushions comprising a non-slip elastomeric cushioning element
US11072266B2 (en) * 2015-12-22 2021-07-27 Tachi-S Co., Ltd. Vehicle seat
JP6683494B2 (ja) * 2016-02-12 2020-04-22 長瀬産業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構造部品及び高通気性弾性体と発泡体部との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18097207A1 (ja) * 2016-11-25 2018-05-3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シートパッド
US10960796B2 (en) * 2016-11-25 2021-03-3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Seat pad
JP6940602B2 (ja) * 2017-05-16 2021-09-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発泡成形体
US20190053634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Serta Simmons Bedding, Llc Three dimensional polymeric fiber matrix layer for bedding products
US10471870B2 (en) * 2017-10-06 2019-11-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zone seat suspension
TWI663083B (zh) * 2018-11-19 2019-06-21 全興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Seat
US10913535B2 (en) * 2019-01-21 2021-02-09 B/E Aerospace, Inc. Cushion assembly with elastomeric lattice insert
US20210221518A1 (en) * 2019-01-21 2021-07-22 B/E Aerospace, Inc.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in Aircraft Seats
US10919422B2 (en) 2019-02-27 2021-02-16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Ventilated seat
DE112020006246T5 (de) 2019-12-20 2022-09-29 Gentherm Incorporated Fahrzeugsitz-Luftverteilungsvorrichtung
JP7017285B2 (ja) * 2020-03-06 2022-02-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US11807143B2 (en) * 2021-12-02 2023-11-07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11780523B2 (en) 2021-12-03 2023-10-10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Inc. Multi-material support pad
FR3139057A1 (fr) * 2022-08-31 2024-03-01 Faurecia Sièges d'Automobile Siège de véhicule comprenant une matelassure formée d’un enchevêtrement irrégulier des fibres continues thermoplastiques
FR3139058A1 (fr) * 2022-08-31 2024-03-01 Faurecia Sièges d'Automobile Elément de siège pour siège véhicule et siège de véhicule comprenant l’élément de sièg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0610A (ja) * 1986-11-11 1988-05-2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シ−トクツシヨン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
JPH10296939A (ja) * 1997-04-28 1998-11-10 Sekisui Chem Co Ltd 繊維強化ウレタン樹脂複層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13081A (ja) * 1999-04-30 2000-11-14 Nippon Petrochem Co Ltd ウレタン発泡成形用補強材
CN101059198A (zh) * 2007-05-22 2007-10-24 浙江理工大学 蜂窝状三维立体整体空芯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CN101291646A (zh) * 2005-10-27 2008-10-22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包括自粘合材料的无纺织物和紧固系统
JP2012115515A (ja) * 2010-12-01 2012-06-21 Toyobo Co Ltd 通気性シート
CN102770038A (zh) * 2009-12-01 2012-11-07 G·泽卡 一种接纳用户系统
CN102837647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带表皮的一体发泡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87299A (zh) * 2012-02-22 2013-09-1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缓冲垫
CN103315560A (zh) * 2013-06-25 2013-09-25 泰已科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床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6270A (en) * 1978-03-24 1979-10-01 Kohkoku Chem Ind Cushion body and production thereof
JPS5931353B2 (ja) * 1980-05-26 1984-08-01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クツシヨン材の製造方法
JP5760237B2 (ja) * 2011-04-26 2015-08-05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通気性シート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0610A (ja) * 1986-11-11 1988-05-2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シ−トクツシヨン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
JPH10296939A (ja) * 1997-04-28 1998-11-10 Sekisui Chem Co Ltd 繊維強化ウレタン樹脂複層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13081A (ja) * 1999-04-30 2000-11-14 Nippon Petrochem Co Ltd ウレタン発泡成形用補強材
CN101291646A (zh) * 2005-10-27 2008-10-22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包括自粘合材料的无纺织物和紧固系统
CN101059198A (zh) * 2007-05-22 2007-10-24 浙江理工大学 蜂窝状三维立体整体空芯机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CN102770038A (zh) * 2009-12-01 2012-11-07 G·泽卡 一种接纳用户系统
JP2012115515A (ja) * 2010-12-01 2012-06-21 Toyobo Co Ltd 通気性シート
CN102837647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带表皮的一体发泡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87299A (zh) * 2012-02-22 2013-09-1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缓冲垫
CN103315560A (zh) * 2013-06-25 2013-09-25 泰已科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床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32881B2 (en) 2020-04-28
WO2015163188A1 (ja) 2015-10-29
JP6294140B2 (ja) 2018-03-14
US20170043695A1 (en) 2017-02-16
CN106231959A (zh) 2016-12-14
JP2015205611A (ja)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1959B (zh) 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JP2975894B2 (ja) 表皮付き多層異硬度座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80614A1 (ja) シートパッド
US943428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ybrid cushion element, in particular a seat and backrest cushion element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cushion element and vehicle seat having a cushion element
CN107073866B (zh) 用于小型多功能车辆的主底板部
US20140077550A1 (en) Vehicle seat
JP6425988B2 (ja) シートパッドおよび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683494B2 (ja) クッション構造部品及び高通気性弾性体と発泡体部との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088243A (ja) 配風用流路主部材入り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2314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054152B2 (ja) 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78635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79318A (ja) 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317526B2 (ja) 複合クッション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521765A (zh) 盖罩以及制造盖罩的方法
JP2575766B2 (ja) クッショ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JP6787746B2 (ja) ダクト入り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93788B2 (ja) 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パッド
JP2022119959A (ja) ダクト入り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51089A (ja) スプリング構造樹脂成形品から成るクッション材の製造方法
CN117621513A (zh) 制造座椅垫子的方法及此类座椅垫子
JP202452218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通気性の向上と構造技術
JP2021133828A (ja) 車両用内装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760886A (zh) 座垫及座垫制造方法
JP2020032924A (ja) ベンチレーションマット及び座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