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0335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0335A
CN106200335A CN201510471545.5A CN201510471545A CN106200335A CN 106200335 A CN106200335 A CN 106200335A CN 201510471545 A CN201510471545 A CN 201510471545A CN 106200335 A CN106200335 A CN 106200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evoping cartridge
handle
box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15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0335B (zh
Inventor
佐藤正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00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0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46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leg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46Process cartridge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鼓盒,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本体进行装卸,具有感光鼓;以及显影盒,能够相对于所述鼓盒进行装卸,用于容纳显影剂。所述显影盒在安装在了所述鼓盒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感光鼓位于所述显影盒从所述鼓盒卸下方向的下游。所述鼓盒包括:把手,能够在突出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突出位置是向着所述显影盒相对于所述鼓盒的装卸路径突出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与所述突出位置相比从所述装卸路径退避的位置;以及施力构件,对所述把手向所述突出位置施力。所述把手被构成为在所述显影盒从所述鼓盒卸下了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而突出到所述突出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设备本体、具有感光体鼓的鼓盒、以及用于容纳调色剂的显影盒。
例如,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显影盒和鼓盒中的每个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在设备本体,显影盒比鼓盒配置在设备内的更靠近前侧。
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在将显影盒从设备本体卸下后,将鼓盒从设备本体卸下。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因为显影盒在设备本体内比鼓盒配置在更靠近前侧,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碰触显影盒,能够确保相对于设备本体平顺地装卸显影盒。
另一方面,因为鼓盒在设备本体内比显影盒配置在更靠进深侧,因此,从使用者到鼓盒的距离远,存在将鼓盒从设备本体卸下较为繁杂的情况。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既能够确保相对于设备本体平顺地装卸显影盒,又能够将鼓盒从设备本体平顺地卸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鼓盒,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本体进行装卸,具有感光鼓;以及显影盒,能够相对于所述鼓盒进行装卸,用于容纳显影剂。所述显影盒在安装在了所述鼓盒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感光鼓位于所述显影盒从所述鼓盒卸下方向的下游。所述鼓盒包括:把手,能够在突出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突出位置是向着所述显影盒相对于所述鼓盒的装卸路径突出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与所述突出位置相比从所述装卸路径退避的位置;以及施力构件,对所述把手向所述突出位置施力。所述把手被构成为在所述显影盒从所述鼓盒卸下了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而突出到所述突出位置。
容纳显影剂的显影盒的寿命通常比具有感光鼓的鼓盒的寿命短,显影盒的更换频率比鼓盒的更换频率高。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结构,更换频率高的显影盒在安装在了鼓盒的状态下,相对于感光鼓配置在卸下方向的下游,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碰触显影盒,能够平顺地相对于设备本体装卸显影盒。
鼓盒所具有的把手,当显影盒从鼓盒卸下时,由于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而向着显影盒的装卸路径突出,配置在突出位置。即,把手在显影盒从鼓盒卸下了的状态下突出到用于使显影盒相对于鼓盒装卸的空间。
其结果是,在显影盒从鼓盒卸下了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碰触把手,能够平顺地将鼓盒从设备本体卸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设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示出前盖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2是图1所示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示出前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3是图1所示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示出显影盒从鼓盒卸下了的状态。
图4中的(A)是图1所示鼓盒和显影盒的中央剖视图,(B)是(A)所示鼓盒的中央剖视图。
图5是图4(B)所示鼓盒的俯视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示出前盖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7是图6所示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示出显影盒从鼓盒卸下途中的状态。
图8是图7所示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示出显影盒从鼓盒卸下了的状态。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鼓盒的中央剖视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鼓盒和显影盒的中央剖视图。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鼓盒和显影盒的中央剖视图。
图10B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鼓盒和显影盒的中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概要
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黑白打印机。打印机1包括:设备本体2;处理单元3;扫描单元4;定影单元5;纸张输送部13;以及平板扫描仪35。
设备本体2呈大体盒状。设备本体2包括开口部6、作为开闭构件的一个例子的前盖7、供纸盘8、以及排纸盘9。
开口部6配置在设备本体2的一端部。开口部6连通设备本体2的内外,从而允许鼓盒15通过开口部6。
前盖7配置在设备本体2的一端部。前盖7呈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板状。前盖7以能够以前盖7的下端部为支点摆动的方式支撑在设备本体2的一端部。前盖7能够在关闭开口部6的关闭位置和打开开口部6的打开位置(参照图2)之间摆动。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前盖7所配置方为打印机1的前方,以其相反方为打印机1的后方。此外,以当从前方看打印机1时为基准来规定左右。具体来说,以各图中所示的方向箭头为基准。此外,关于鼓盒15和显影盒16,以安装在设备本体2的状态为基准来规定前后左右上下。此外,左右方向是轴线方向的一个例子,右方是轴线方向的一方的一个例子,左方是轴线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个例子。
前盖7具有纸张通过口7A。纸张通过口7A配置在前盖7的下方部分。纸张通过口7A具有允许纸张P通过的形状和尺寸,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前盖7。
供纸盘8配置在设备本体2的底部。供纸盘8呈向上方开放的大体盒状,能够容纳纸张P。
排纸盘9配置在设备本体2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排纸盘9从设备本体2的上表面向下方凹,从而放置纸张P。
处理单元3配置在设备本体2内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配置在供纸盘8的上方且排纸盘9的下方。
处理单元3包括鼓盒15、显影盒16、以及转印辊18。
鼓盒15能够通过开口部6安装到设备本体2和从设备本体2卸下。鼓盒15包括感光鼓17、带电辊19、带电清洁辊20、以及鼓清洁单元21。
感光鼓17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鼓盒15的后方部分。带电辊19被构成为使感光鼓17的表面带电。带电辊19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相对于感光鼓17配置在后上方。带电辊19的前下端部与感光鼓17的后上端部接触。
带电清洁辊20被构成为除去附着在带电辊19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或纸粉等附着物。带电清洁辊20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相对于带电辊19配置在后上方。带电清洁辊20的前下端部与带电辊19的后上端部接触。
鼓清洁单元21被构成为除去附着在感光鼓17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或纸粉等附着物。鼓清洁单元21配置在感光鼓17的后方,包括废调色剂容纳部22和刮片23。
废调色剂容纳部22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中空筒状,其左右两端部被后述一对鼓侧壁45的后端部封闭。
废调色剂容纳部22具有开口22A。开口22A配置在废调色剂容纳部22的前壁,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废调色剂容纳部22的前壁。
刮片23在废调色剂容纳部22的前壁固定在开口22A的上方周缘。刮片23呈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其下端部接触感光鼓17的后端部。
显影盒16能够相对于安装在设备本体2的鼓盒15装卸,配置在感光鼓17的前上方。即,显影盒16在安装在了鼓盒15的状态下相对于感光鼓17配置在后述卸下方向D的下游。
显影盒16包括显影辊25、供给辊26、以及层厚限制片27,被构成为容纳作为显影剂的一个例子的调色剂。
显影辊25配置在显影盒16的后端部。显影辊25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盒16。显影辊25的后下端部与感光鼓17的前上端部接触。
供给辊26配置在显影辊25的前下方。供给辊26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盒16。供给辊26的后上端部与显影辊25的前下端部接触。
层厚限制片27配置在显影辊25的前上方。层厚限制片27与显影辊25的前端部接触。
转印辊18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相对于感光鼓17配置在下方。转印辊18的上端部与感光鼓17的下端部接触。
扫描单元4在设备本体2内配置在处理单元3的上方。扫描单元4被构成为向感光鼓17基于图像数据发射激光束。
定影单元5在设备本体2内配置在处理单元3的后方。定影单元5包括加热辊30和加压辊31。加压辊31配置在加热辊30的后下方,加压辊31的前上端部有压力地接触加热辊30的后下端部。
纸张输送部13被构成为在设备本体2内输送纸张P。纸张输送部13包括输送引导部10、供纸辊11和多个排纸辊12。
输送引导部10被构成为在设备本体2内引导纸张P的输送。输送引导部10包括主输送引导部10A、再输送引导部10B、以及外部输送引导部10C。
主输送引导部10A对纸张P的输送进行引导,从而使来自供纸盘8的纸张P在通过感光鼓17与转印辊18的接触点N之后,到达排纸盘9。主输送引导部10A划定侧视时大体S字形的输送路径。主输送引导部10A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以与供纸盘8连通的方式配置在供纸盘8的前上方,主输送引导部10A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以与排纸盘9连通的方式与排纸盘9的后壁连续。
再输送引导部10B对纸张P的输送进行引导,从而使一面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再次供给到感光鼓17与转印辊18的接触点N。再输送引导部10B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以与主输送引导部10A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连通的方式与主输送引导部10A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连续,再输送引导部10B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以通过主输送引导部10A的感光鼓17前方的部分的方式与主输送引导部10A的感光鼓17前方的部分连续。
外部输送引导部10C对纸张P的输送进行引导,从而使通过前盖7的纸张通过口7A从设备本体2外插入设备本体2内的纸张P到达主输送引导部10A。外部输送引导部10C相对于主输送引导部10A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配置在上方,并且相对于纸张通过口7A配置在后方。外部输送引导部10C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以通过主输送引导部10A的感光鼓17前方的部分的方式与主输送引导部10A的感光鼓17前方的部分连续。
供纸辊11配置在主输送引导部10A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相对于供纸盘8的前端部配置在上方。
多个排纸辊12配置在主输送引导部10A的输送方向下游端部,邻近排纸盘9。多个排纸辊12相互接触。多个排纸辊12被构成为能够在第一旋转和第二旋转之间切换,第一旋转将纸张P向排纸盘9排出,第二旋转将纸张P向再输送引导部10B输送。
平板扫描仪35相对于设备本体2配置在上方,相对于排纸盘9隔着间隔地配置在上方。平板扫描仪35包括压盖35A、玻璃面35B、以及CCD传感器35C。平板扫描仪35被构成为在将原稿配置在了压板35A与玻璃面35B之间的状态后,由CCD传感器35C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
打印机1由图未示的控制部的控制来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于是,带电辊19使感光鼓17的表面均匀带电。扫描单元4使感光鼓17的表面曝光。由此,在感光鼓17的表面形成并且承载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供给辊26将显影盒16内的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25。这时,调色剂在显影辊25与供给辊26之间正极性摩擦带电,承载在显影辊25。层厚限制片27将显影辊25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层厚限制为一定厚度。
显影辊25所承载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感光鼓17表面的静电潜像。由此,在感光鼓17的表面承载调色剂图像。
纸张P通过供纸辊11的旋转从供纸盘8在预定时刻一次一个地送出。纸张P通过主输送引导部10A的引导供给到感光鼓17与转印辊18的接触点N。感光鼓17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当纸张P通过接触点N时转印到纸张P的一面。
然后,纸张P通过主输送引导部10A的引导通过加热辊30与加压辊31之间。纸张P在通过加热辊30与加压辊31之间时被加热和加压。由此,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到纸张P。然后,纸张P到达多个排纸辊12,通过多个排纸辊12的第一旋转而排出到排纸盘9。
在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多个排纸辊12当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游端部配置在了再输送引导部10B的前方时,将其旋转从第一旋转切换为第二旋转。
于是,纸张P输送方向反转,被向着后方输送,进入再输送引导部10B。然后,纸张P通过再输送引导部10B的引导再次到达主输送引导部10A,供给到感光鼓17与转印辊18的接触点N。
由此,感光鼓17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P的另一面,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纸张P与上述相同地由定影单5定影调色剂图像,通过多个排纸辊12的第一旋转排出到排纸盘9。
在纸张P从设备本体2外供给的情况下,纸张p通过前盖7的纸张通过口7A插入设备本体2内。纸张P被外部输送引导部10C引导,到达主输送引导部10A。然后,纸张P与上述相同地通过感光鼓17与转印辊18的接触点N,在形成了调色剂图像后,由定影单元5定影调色剂图像,通过多个排纸辊12的第一旋转排出到排纸盘9。
在上述图像形成操作中,存在感光鼓17的表面附着残留调色剂或纸粉等附着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刮片23通过感光鼓17的旋转而刮取附着在感光鼓17的表面的附着物,通过开口22A将所刮取的附着物回收到并驻留在废调色剂容纳部22内。
当附着物从感光鼓17的表面移动到带电辊19的周面时,带电清洁辊20将附着物从带电辊19的周面回收并保持。
2、鼓盒的详细说明
如图4(B)所示,鼓盒15包括鼓框体40、作为把手的一个例子的手柄单元41、以及作为施力构件的一个例子的弹簧构件42。
鼓框体40包括一对鼓侧壁45、以及手柄支撑壁46。
一对鼓侧壁45配置在鼓框体40的左右两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地相面对。一对鼓侧壁45中的每个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板状。一对鼓侧壁45中的每个具有接收槽47。
接收槽47配置在鼓侧壁45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从鼓侧壁45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向左右方向外方凹。接收槽47从鼓侧壁45的上端缘的前方部分向后下方延伸。接收槽47的后下端部当从左右方向看时与感光鼓17的前上方隔着间隔地配置。接收槽47的后下端部呈向前上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U字形。
手柄支撑壁46架设在一对鼓侧壁45的前下端部之间。手柄支撑壁46,如图4(B)所示,侧视时在连接前上方和后下方的方向上延伸,如图5所示,俯视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手柄支撑壁46包括一对第一槽部48、弹簧槽50、以及一对第二槽部49。
一对第一槽部48在手柄支撑壁46的上表面的前方部分以夹着手柄支撑壁4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分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一对第一槽部48中的每个从手柄支撑壁46的上表面向下方凹,俯视时呈大体矩形。
弹簧槽50在手柄支撑壁46的上表面的后方部分配置在手柄支撑壁46的左右方向中央。弹簧槽50从手柄支撑壁46的上表面向下方凹,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俯视时大体矩形。
一对第二槽部49在手柄支撑壁46的后方部分以夹着弹簧槽50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一对第二槽部49的左右方向之间的间隔比一对第一槽部48的左右方向之间的间隔稍大。一对第二槽部49中的每个从手柄支撑壁46的上表面向下方凹,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俯视时大体矩形。
如图4(B)所示,一对第二槽部49中的每个具有引导槽49A。引导槽49A配置在第二槽部49的左右方向的外表面,从第二槽部49的左右方向的外表面向左右方向外方凹。引导槽49A呈在连接前上方和后下方的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椭圆形。
如图4(B)和图5所示,手柄单元41配置在手柄支撑壁46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手柄单元41构成比例绘图器(pantograph)结构,包括一对移动机构51、以及作为把手本体的一个例子的手柄本体52。
尽管将在后面详述,如图1和图3所示,手柄单元41被构成为能够在突出位置(参照图3)和退避位置(参照图1)之间移动,突出位置是向着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的装卸路径R突出的位置,退避位置是与突出位置相比从装卸路径R退避的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位于图3、图4(B)和图5所示的突出位置的状态为基准来说明手柄单元41。
如图5所示,一对移动机构51是手柄单元41的左右两端部,支撑手柄本体52的左右两端部。如图4(B)所示,一对移动机构51以当从左右方向看时相互一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一对移动机构51中的每个包括连结部53和支撑部54。
连结部53一体地具有连结棒56、作为轴部的一个例子的摆动轴55、以及连结轴57。
连结棒56呈在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棱柱状。
摆动轴55配置在连结部53的下端部,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摆动轴55的外周面的后上方部分与连结棒56的下端部连续。如图5所示,摆动轴55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槽部48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体相同。
如图4(B)所示,连结轴57配置在连结部53的上端部,配置在连结棒56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内表面。连结轴57呈大体圆柱状,从连结棒56的左右方向内表面向左右方向内方突出。
连结部53的摆动轴55插入对应的第一槽部48,并且摆动轴5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手柄支撑壁46,从而将连结部53支撑在鼓框体40。由此,连结部53能够以摆动轴55的中心轴线A1为摆动中心摆动。
如图5所示,支撑部54在相对于连结部53的左右方向外方与之相邻地配置。如图4(B)所示,支撑部54一体地具有支撑棒60、滑动轴61、以及图未示的支撑轴。
支撑棒60呈在连接前上方和后下方的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棱柱状。支撑棒60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二槽部49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大体相同。
滑动轴61配置在支撑部54的下端部,配置在支撑棒60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外表面。滑动轴61呈大体圆柱状,从支撑棒60的左右方向的外表面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
图未示的支撑轴配置在支撑部54的上端部,配置在支撑棒60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图未示的支撑轴呈大体圆柱状,从支撑棒60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向左右方向内方突出。
支撑部54的支撑棒60的下端部插入对应的第二槽部49,并且滑动轴61插入对应的引导槽49A,由此,支撑部54支撑在鼓框体40。由此,支撑部54的下端部通过滑动轴61被引导槽49A引导而能够沿着引导槽49A滑动移动。支撑部54能够以滑动轴61的中心轴线为摆动中心摆动。
手柄本体52是手柄单元41的上端部。如图5所示,手柄本体52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俯视时大体矩形,一体地具有手柄抵接部65、以及握持部66。
如图4(B)所示,手柄抵接部65是手柄本体52的后方部分,一体地具有板状部70、圆柱部71、一对筒部72、多个抵接突起73、以及弹簧配合部74。
板状部70侧视时在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上延伸。
圆柱部71配置在手柄抵接部65的后端部,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圆柱部71的外周面的前上方部分与板状部70的后端部连续。
圆柱部71具有图未示的轴承槽。图未示的轴承槽与连结部53的连结轴57相对应,配置在圆柱部71的左右两端面中的每个。图未示的轴承槽呈中心轴线与圆柱部71的中心轴线相同的侧视时大体圆形,从圆柱部71的左右方向端面向左右方向内方凹。图未示的轴承槽的内径与连结轴57的外径大体相同。
如图5所示,一对筒部72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夹着板状部70的前端部。一对筒部72中的每个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从板状部70的左右两端部的前端部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筒部7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连结棒56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稍大,筒部72的内径与图未示的支撑轴的外径大体相同。
多个抵接突起73,具体来说是两个抵接突起73,配置在板状部70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两个抵接突起73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如图4(B)所示,两个抵接突起73中的每个呈侧视时大体半圆弧形,从板状部70的上表面向前上方突出。
弹簧配合部74相对于板状部70在后下方稍微隔着间隔地配置。尽管图未示,弹簧配合部74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板状,其左右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与板状部70的下表面连续。
握持部66是手柄本体52的前方部分,与板状部70的前端部连续而延伸。握持部66以比板状部70向下倾斜得更大的方式,随着向前方而向下方倾斜。
圆柱部71的图未示的轴承槽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接收对应的连结部53的连结轴57,同时,一对筒部72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接收对应的支撑部54的图未示的支撑轴,由此,手柄本体52支撑在一对移动机构51。
即,连结部53和支撑部54中的每个支撑手柄本体52的左右两端部,连结部53和支撑部54中的每个的上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手柄本体52。连结部53的连结棒56和支撑部54的支撑棒60配置为当从左右方向看时交叉。
弹簧构件42由已知的板簧形成,呈向后下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V字形弯曲。弹簧构件42的下端部以向后上方的方式弯曲。弹簧构件42配置在手柄支撑壁46与手柄本体52的板状部70之间,弹簧构件42的下端部配置在弹簧槽50内,弹簧构件42的上端部配合在板状部70与弹簧配合部74之间。
由此,弹簧构件42总是对手柄本体52的板状部70向前上方施力,对手柄单元41向突出位置施力。
3、显影盒的详细说明
如图4(A)所示,显影盒16包括显影框体80。
显影框体80包括框体本体81、显影手柄82、以及作为抵接部的一个例子的显影抵接部83。
框体本体81呈向后方开放的大体盒状,用于容纳调色剂。
框体本体81包括一对显影侧壁85、显影前壁86、显影底壁87、以及显影上壁88。
一对显影侧壁85配置在框体本体81的左右两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地相面对。一对显影侧壁85中的每个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侧视时大体矩形的板状。
显影前壁86配置在框体本体81的前端部,架设在一对显影侧壁85的前端部之间。
显影底壁87配置在框体本体81的下端部,架设在一对显影侧壁85的下端部之间。显影底壁87的前端部与显影前壁86的下端部连续。
具体来说,显影底壁87一体地具有弯曲部分87A、圆弧部分87B、以凸出部分87C。
弯曲部分87A是显影底壁87的前方部分,从显影前壁86的下端部连续,向后方延伸。弯曲部分87A以其前后方向大体中央向下方凹的方式弯曲。
圆弧部分87B呈向上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半圆弧形。圆弧部分87B的内周面沿着供给辊26的外周面。圆弧部分87B的前端部与弯曲部分87A的后端部连续。凸出部分87C与圆弧部分87B的后端部连续,向后下方延伸。
显影上壁88配置在框体本体81的上端部,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俯视时大体矩形的大体板状。显影上壁88的左右两端部与一对显影侧壁85的上端部连续,显影上壁88的前端部与显影前壁86的上端部连续。显影上壁88的后端部相对于显影底壁87的圆弧部分87B在上方隔着间隔地配置。
框体本体81支撑显影辊25、供给辊26和层厚限制片27。
显影辊25在显影底壁87的凸出部分87C的上方隔着间隔地配置。显影辊25一体地具有辊轴90、辊本体91、以及图未示的一对套环(collar)。
辊轴90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辊轴90的左右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一对显影侧壁85。由此,显影辊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框体本体81。辊轴90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从对应的显影侧壁85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
辊本体91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辊本体9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辊轴90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辊本体91以配置在一对显影侧壁85的后端部之间的方式覆盖辊轴90。
图未示的一对套环与辊轴90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分别对应,在显影侧壁85的左右方向外方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在辊轴90的左右方向端部。
供给辊26在显影辊25的前下方配置在显影底壁87的圆弧部分87B内。供给辊26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供给辊26其左右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一对显影侧壁85,从而支撑在框体本体81。
层厚限制片27固定在显影上壁88的后端部。层厚限制片27的下端部与辊本体91的前端部接触。
显影手柄82配置在显影盒16的前端部。显影手柄82呈侧视时大体L字形的板状,一体地具有延长部分82A和握持部分82B。
延长部分82A与显影前壁86的上端部连续,向前方延伸。握持部分82B与延长部分82A的前端部连续,向下方延伸。
尽管图未示,显影手柄82在与后述施压单元95相对应的部分被切口。
显影抵接部83配置在显影手柄82的延长部分82A的下方。显影抵接部83呈侧视时大体L字形的板状,一体地具有施压部分83A和抵接部分83B。
施压部分83A从延长部分82A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部分向下方延伸。抵接部分83B与施压部分83A的下端部连续,向后下方延伸。抵接部分83B的后端部与显影前壁86连续。
上述显影盒16以显影辊25的图未示的一对套环接收在对应的接收槽47的后下端部的方式安装到鼓盒15。在显影盒16安装在了鼓盒15的状态下,显影抵接部83相对于手柄单元41配置在上方,抵接部分83B相对于多个抵接突起73从上方抵接。
4、设备本体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设备本体2包括施压单元95、以及作为施压构件的一个例子的限制构件96。施压单元95和限制构件96包括在前盖7中。
在以下关于施压单元95和限制构件96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以前盖7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为基准来说明。
施压单元95在前盖7的后表面配置在上下方向的大体中央。施压单元95包括台座部97和施压部98。
台座部97呈随着向后方而变窄的侧视时大体梯形,从前盖7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台座部9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施压部98配置在台座部97的后表面。施压部98呈向后方鼓出的侧视时大体半圆弧形。施压部98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进退,总是被图未示的弹簧向后方施力。
施压部98相对于显影盒16的显影抵接部83的施压部分83A从前方抵接。由此,显影盒16被总是向感光鼓17施压。
限制构件96在前盖7的后表面在施压单元95的上方隔着间隔地配置。限制构件96包括辊支撑部99和抵接辊100。
辊支撑部99从前盖7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一体地具有第一部分99A和第二部分99B。第一部分99A是辊支撑部99的前方部分,呈随着向后方而变窄的侧视时大体梯形。第二部分99B是辊支撑部99的后方部分,从第一部分99A的后端部弯曲,向后下方延伸。第二部分99B呈随着向后下方而变窄的侧视时大体梯形。
抵接辊100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辊支撑部99的第二部分99B的后下端部。
抵接辊100相对于显影盒16的显影手柄82的延长部分82A从上方抵接。
由此,显影盒16被限制构件96向下方施压,配置在安装在鼓盒15的安装位置。手柄单元41通过显影盒16而被限制构件96向下方施压,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配置在退避位置。
在手柄单元41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如图4(A)所示,支撑部54的滑动轴61位于对应引导槽49A的后端部,连结棒56和支撑棒60中的每个以靠近手柄支撑壁46的方式倾倒。
因此,在手柄单元41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手柄本体52、连结部53和支撑部54配置为折叠起来。
5、显影盒和鼓盒从设备本体的卸下操作
接下来,说明显影盒16和鼓盒15从设备本体2的卸下操作。
当将显影盒16和鼓盒15中的每个从设备本体2卸下时,首先,将显影盒16从设备本体2卸下。
当将显影盒16从设备本体2卸下时,使用者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使前盖7从关闭位置摆动到打开位置。由此,施压单元95的施压部98与显影盒16的显影抵接部83之间的抵接被解除,同时,限制构件96的抵接辊100与显影盒16的显影手柄82之间的抵接被解除。
于是,手柄单元41的手柄本体52和连结部53如图2所示由于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以摆动轴55的中心轴线A1为摆动中心沿着作为左视时顺时针方向的第一摆动方向S1摆动。与之相伴地,支撑部54的支撑棒60的上端部向前上方移动,支撑部54的滑动轴61在引导槽49A内滑动到前后方向大体中央。
由此,手柄单元41从退避位置沿着作为从后下方向前上方的方向的突出方向X突出,配置在途中位置。
这时,手柄本体52的手柄抵接部65对显影盒16的显影抵接部83的抵接部分83B向上方施压。
由此,显影盒16的前端部向上方移动。于是,显影盒16从安装位置以辊轴90为支点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配置在取出位置。即,位于取出位置的显影盒16的前端部因为被手柄单元41施压而相对于位于安装位置的显影盒16的前端部(参照图1)位于突出方向X的下游。
然后,如图3所示,使用者握持显影手柄82的握持部分82B,将显影盒16向前上方拉出。
由此,显影盒16在从鼓盒15卸下后,通过开口部6从设备本体2卸下,配置在卸下位置。
当显影盒16从鼓盒15卸下时,显影抵接部83的抵接部分83B与手柄本体52的手柄抵接部65之间的抵接被解除。
于是,如图4(B)所示,手柄本体52和连结部53因为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进一步沿着第一摆动方向S1摆动,支撑部54的滑动轴61滑动到引导槽49A内的前端部。
由此,连结部53的连结棒56和支撑部54的支撑棒60配置为立起。因此,手柄单元41从途中位置向着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的装卸路径R进一步沿着突出方向X突出,配置在突出位置。
即,手柄单元41被构成为在显影盒16从鼓盒15卸下了的状态下,由于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突出到突出位置。手柄本体52和连结部53随着手柄单元41从退避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而向第一摆动方向S1,即向后述卸下方向D(参照图3)的下游摆动。
接下来,将鼓盒15从设备本体2卸下。
当将鼓盒15从设备本体2卸下时,如图3所示,使用者握持位于突出位置的手柄单元41的握持部66,将鼓盒15向前上方拉出。
于是,鼓盒15沿着作为从后下方向前上方的方向的卸下方向D移动,通过开口部6从设备本体2卸下。
通过以上操作,完成将显影盒16和鼓盒15从设备本体2卸下。
6、显影盒和鼓盒相对于设备本体的安装操作
接下来,说明显影盒16和鼓盒15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安装操作。
当将显影盒16和鼓盒15中的每个安装到设备本体2时,以与上述卸下操作相反的顺序进行操作。
具体来说,使用者首先使前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打开开口部6。通过开口部6将鼓盒15插入设备本体2内。由此,将鼓盒15安装在设备本体2。
接下来,使用者通过开口部6将显影盒16向安装在了设备本体2的鼓盒15插入。
这时,如图4(B)所示,手柄本体52的握持部66的上表面66A引导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的安装。即,握持部66的上表面66A用作引导面的一个例子。
当握持部66与显影盒16接触时,手柄本体52和连结部53沿着作为左视时逆时针方向的第二摆动方向S2摆动,支撑部54的滑动轴61在引导槽49A内向后下方滑动。由此,手柄单元41从突出位置沿着作为突出方向X反方向的退避方向Y移动,从而从显影盒16的装卸路径R退避。
然后,如图2所示,显影盒16向后下方移动,直到显影辊25与感光鼓17接触。
于是,显影盒16的显影抵接部83相对于鼓盒15的手柄单元41到达后上方。由此,显影抵接部83的抵接部分83B相对于手柄抵接部65的多个抵接突起73从后上方接触。
即,显影抵接部83和手柄抵接部65在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上抵接,在与卸下方向D交叉的方向上抵接。
于是,手柄抵接部65由于显影盒16的自重而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被向下方施压。
由此,手柄本体52和连结部53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以摆动轴55的中心轴线A1为摆动中心沿着第二摆动方向S2摆动。与之相伴地,支撑部54的支撑棒60的上端部向下方移动,支撑部54的滑动轴61在引导槽49A内向后下方滑动到前后方向大体中央。
由此,手柄单元41从突出位置沿着退避方向Y移动,到达途中位置。显影盒16配置在取出位置。
然后,如图1所示,前盖7从打开位置摆动到关闭位置。
于是,限制构件96的抵接辊100相对于显影手柄82的延长部分82A从上方抵接,限制构件96对显影盒16向下方施压。即,限制构件96相对于显影手柄82从手柄单元41的相反侧接触,对显影盒16向下方施压。
由此,手柄单元41的手柄本体52通过显影手柄82和显影抵接部83被向下方施压。于是,手柄本体52和连结部53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进一步沿着第二摆动方向S2摆动,支撑部54的滑动轴61滑动到引导槽49A的后端部。
由此,手柄单元41从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的装卸路径R沿着退避方向Y退避,配置在退避位置。显影盒16配置在安装位置。
即,手柄单元41在显影盒16安装在了鼓盒15的状态下由于被显影抵接部83抵接而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位于退避位置。手柄单元41能够在突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沿着与卸下方向D交叉的方向,具体来说是如图4(B)所示沿着突出方向X和退避方向Y移动,手柄本体52和连结部53能够以摆动轴55的中心轴线A1为中心在突出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摆动。
在显影盒16位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施压单元95的施压部98相对于显影抵接部83的抵接部分83B从前方抵接。由此,显影盒16被向着感光鼓17施压,显影辊25与感光鼓17总是有压力地接触。
7、有益效果
(1)在打印机1中,如图2所示,更换频率高的显影盒16在安装在了鼓盒15的状态下,相对于感光鼓17配置在卸下方向D的下游。
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碰触显影盒16,能够平顺地相对于设备本体2装卸显影盒16。
鼓盒15所具有的手柄单元41,如图3所示,当显影盒16从鼓盒15卸下时,由于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向着显影盒16的装卸路径R突出,配置在突出位置。
即,手柄单元41在显影盒16从鼓盒15卸下了的状态下突出到用于使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装卸的空间。
其结果是,在显影盒16从鼓盒15卸下了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碰触手柄单元41,能够平顺地将鼓盒15从设备本体2卸下。
特别是,如图5所示,手柄单元41配置在鼓盒15的左右方向大体中央。
因此,与鼓盒15的手柄配置在鼓盒15的左右两端部从而从显影盒16的装卸路径R离开的情况相比,能够明确手柄单元41的握持部66的位置。使用者能够通过一只手握持手柄单元41的握持部66来将鼓盒15从设备本体2卸下。
(2)如图4(B)所示,手柄单元41能够在突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沿着与卸下方向D交叉的方向,具体来说是沿着突出方向X和退避方向Y移动。
因此,当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装卸时,当显影盒16与手柄单元41干涉时,手柄单元41沿着退避方向Y移动,从而从装卸路径R退避。因此,能够抑制手柄单元41干扰显影盒16的装卸。
(3)如图1所示,手柄单元41在显影盒16安装在了鼓盒15的状态下位于退避位置。因此,能够减少用于配置手柄单元41的空间,进而能够使打印机1小型化。
如图3所示,手柄单元41伴随着显影盒16的卸下而从退避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其结果是,在显影盒16安装在了鼓盒15的状态下,手柄单元41被构成为位于退避位置,能够确实确保鼓盒15从设备本体2平顺地卸下。
(4)如图4(A)所示,显影盒16具有显影抵接部83。因此,在显影盒16安装在了鼓盒15的状态下,手柄单元41能够确实位于退避位置。
显影抵接部83与手柄单元41沿着与卸下方向D交叉的方向抵接。其结果是,能够确实抑制手柄单元41干扰显影盒16的装卸。
(5)如图2所示,手柄单元41当从退避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时向着卸下方向D的下游摆动。因此,位于突出位置的手柄单元41与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相比位于卸下方向D的下游。其结果是,能够从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卸下方向D的下游,即从打印机1的前方确实碰触位于突出位置的手柄单元41。
当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装卸时,当显影盒16干涉手柄单元41时,手柄单元41向着卸下方向D的上游摆动。因此,能够进一步确实抑制手柄单元41干扰显影盒16的装卸。
(6)如图4(B)所示,连结部53的上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手柄本体52,连结部53的下端部具有摆动轴55。因此,手柄本体52与连结部53配置为能够以连结部53的连结轴57为支点折叠。
因此,在手柄单元41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能够确实使手柄本体52和连结部53从显影盒16的装卸路径R退避。
当手柄单元41从退避位置向突出位置向卸下方向D的下游摆动时,具有握持部66的手柄本体52向着卸下方向D的下游突出。因此,使用者能够确实相对于设备本体2从前方握持位于突出位置的手柄单元41的握持部66。
(7)如图4(B)所示,手柄单元41具有用于支撑手柄本体52的支撑部54。因此,当手柄单元41在退避位置和突出位置之间摆动时,能够抑制手柄本体52以连结部53的连结轴57为支点摆动,能够确保手柄本体52向卸下方向D的下游稳定地移动。
(8)如图4(A)和图4(B)所示,支撑部54当从左右方向看时配置为与连结部53交叉,支撑部54的上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手柄本体52,支撑部54的下端部能够在鼓盒15滑动移动,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鼓盒15。
因此,当手柄单元41位于退避位置时,能够将手柄本体52、连结部53和支撑部54配置为折叠,能够确实使它们从显影盒16的装卸路径R退避。
当手柄单元41从退避位置向突出位置摆动时,连结部53以摆动轴55为支点向卸下方向D的下游摆动,同时支撑部54的下端部向卸下方向D的下游滑动移动。由此,连结部53和支撑部54中的每个立起,手柄本体52确实向显影盒16的装卸路径R突出。
即,既能够确保手柄单元41在退避位置与突出位置之间稳定地动作,又能够当手柄单元41从退避位置向突出位置摆动时,使手柄本体52确实向显影盒16的装卸路径R突出。
(9)如图1所示,限制构件96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对安装在了鼓盒15的显影盒16施压。因此,能够提高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的位置精度,进而当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时,能够抑制显影盒16因为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从鼓盒15浮起。
手柄单元41从与卸下方向D交叉的方向抵接安装在了鼓盒15的显影盒16,限制构件96从手柄单元41的相反侧与显影盒16接触。即,安装在了鼓盒15的显影盒16由手柄单元41和限制构件96在与卸下方向D交叉的方向上夹着。
因此,安装在了鼓盒15的显影盒16被限制向着与卸下方向D交叉的方向移动,同时允许向着卸下方向D移动。
其结果是,例如,即使安装在了鼓盒15的显影盒16由于感光鼓17的旋转驱动而被传递振动,也能够因为显影盒16沿着卸下方向D移动而吸收该振动。其结果是,在与卸下方向D交叉的方向上,能够抑制感光鼓17与显影盒16之间的位置偏移。
(10)如图1所示,限制构件96在前盖7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与安装在了鼓盒15的显影盒16接触。因此,在显影盒16安装在了设备本体2的状态下,能够确实提高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的位置精度。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前盖7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因为限制构件96配置在设备本体2外,因此,能够抑制限制构件96干扰显影盒16的装卸。
(11)如图2所示,显影盒16在解除了与限制构件96的接触的状态下,位于相对于与限制构件96接触的状态突出方向X的下游。
因此,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碰触显影盒16,能够更平顺地从鼓盒15卸下显影盒16。
(12)如图4(B)所示,握持部66的上表面66A引导显影盒16相对于鼓盒15的安装。因此,能够更平顺地将显影盒16安装到鼓盒15。
8、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构成为在显影盒16位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手柄单元41配置在退避位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显影盒16位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手柄单元41配置在突出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显影盒16代替显影抵接部83具有施压接触部105。
施压接触部105配置在显影手柄82的延长部分82A的下表面。施压接触部105呈侧视时大体矩形,从延长部分82A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大体中央向下方突出。
施压接触部105在显影盒16位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被施压单元95的施压部98从前方抵接,同时相对于位于突出位置的手柄单元41在前上方隔着间隔地配置。由此,手柄单元41在显影盒16位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维持位于突出位置的状态。
当上述显影盒16从设备本体2卸下时,与上述相同地,在将前盖7配置在打开位置后,握持显影手柄82,将显影盒16向前上方拉出。
于是,如图6和图7所示,显影框体80的弯曲部分87A相对于手柄单元41的圆柱部71从后上方抵接。由此,圆柱部71被弯曲部分87A向前下方向施压,手柄单元41从突出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
当进一步拉出显影盒16时,如图7所示,显影底壁87的弯曲部分87A、圆弧部分87B和凸出部分87C依次在手柄本体52的手柄抵接部65的上表面滑动。
然后,显影盒16通过手柄单元41的上方,经由开口部6从设备本体2卸下。
由此,显影底壁87与手柄抵接部65之间的滑动被解除。于是,手柄单元41由于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再次配置在突出位置。
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8所示,在显影盒16从设备本体2卸下的操作中,手柄单元41从突出位置暂时向退避位置退避后,再次突出到突出位置。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手柄单元41也是在显影盒16从鼓盒15卸下了的状态下配置在突出位置。
因此,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9、第三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A~图10B来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1)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弹簧构件42由板簧形成,但是,只要弹簧构件42能够对手柄本体52向上方施力,则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弹簧构件42呈在连接前上方和后下方的方向上延伸的空心线圈状。
在这种情况下,手柄抵接部65具有配合突起110。配合突起110配置在手柄抵接部65的板状部70的下表面。配合突起110呈在连接前上方和后下方的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从板状部70向后下方突出。配合突起110的外径与弹簧构件42的内径大体相同。
弹簧构件42配置为其前上端部被配合突起110插入,同时,其后下端部与手柄支撑壁46的上表面接触。由此,弹簧构件42总是对手柄抵接部65的板状部70向前上方施力,对手柄单元41向突出位置施力。
因此,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2)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设备本体2所具有的限制构件96通过与显影盒16的显影手柄82抵接而使显影盒16配置在安装位置,但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通过显影盒16与鼓盒15相配合来使显影盒16配置在安装位置。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设备本体2可以不具有限制构件96。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鼓盒15的鼓侧壁45代替接收槽47(参照图4(B))具有第一配合槽115和第二配合槽120。
第一配合槽115和第二配合槽120中的每个配置在鼓侧壁45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从鼓侧壁45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向左右方向外方凹。
第一配合槽115具有第一诱导部115A和第一最深部115B。
第一诱导部115A从鼓侧壁45的上端缘的前方部分向后下方延伸。第一诱导部115A随着向后下方而变窄。第一最深部115B与第一诱导部115A的后下端部连续,向后方弯曲。第一最深部115B呈向前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U字形。
第二配合槽120相对于第一诱导部115A的前方部分配置在下方,具有第二诱导部120A和第二最深部120B。
第二诱导部120A从鼓侧壁45的前端缘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向后下方延伸。第二诱导部120A随着向后下方而变窄。
第二最深部120B与第二诱导部120A的后下端部连续,向后方弯曲。第二最深部120B呈向前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U字形。
显影辊25具有与第一配合槽115相对应的一对套环116。
一对套环116与辊轴90的左右两端部中的每个分别对应。套环116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套环116的内径与辊轴90的外径大体相同,套环116的外径与第一配合槽115的第一最深部115B的槽宽大体相同。套环116在显影侧壁85的左右方向外方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在辊轴90的左右方向端部。
一对显影侧壁85中的每个具有与第二配合槽120相对应的配合凸台121。
配合凸台121配置在显影侧壁85的左右方向外表面的前端部。配合凸台121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从显影侧壁85的左右方向外表面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
在配合凸台121,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嵌有凸台套环122。凸台套环122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筒状。凸台套环122的内径与配合凸台121的外径大体相同,凸台套环122的外径与第二配合槽120的第二最深部120B的槽宽大体相同。
在显影盒16安装在了鼓盒15的状态下,套环116插入对应的第一配合槽115的第一最深部115B,凸台套环122插入对应的第二配合槽120的第二最深部120B。
由此,套环116的上端部与第一最深部115B的上端缘抵接,同时,凸台套环122的上端部与第二最深部120B的上端缘抵接。
因此,显影盒16被限制相对于鼓盒15向上方移动。
手柄单元41通过被位于安装位置的显影盒16的显影抵接部83施压而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配置在退避位置。
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尽管设备本体2不具有限制构件96,但是能够使显影盒16确实配置在安装位置,因此,能够减少构件数量。此外,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3)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手柄单元41构成比例绘图器结构,但是,手柄单元41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鼓盒15代替手柄单元41具有作为把手的一个例子的手柄单元130。
手柄单元130包括连结部130A、轴部130B、作为把手本体的一个例子的握持部130C、以及弹簧配合部130D。
手柄单元130被构成为能够在退避位置与虚拟线所示的突出位置之间摆动,退避位置是以靠近手柄支撑壁46的方式倾倒的位置,突出位置是离开手柄支撑壁46而立起的位置。这里,在以下关于手柄单元130的说明中,以手柄单元130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为基准来说明。
连结部130A呈在连接前上方和后下方的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板状。
轴部130B配置在手柄单元130的下端部,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轴部130B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在连结部130A的下端部。
握持部130C配置在手柄单元130的上端部,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板状。握持部130C与连结部130A的上端部连续,向前方延伸。
弹簧配合部130D相对于连结部130A在前下方稍微隔着间隔地配置。弹簧配合部130D呈在连接前上方和后下方的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板状,其左右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与连结部130A连续。
手柄单元130通过轴部130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手柄支撑壁46而支撑在鼓框体40。由此,手柄单元130能够以轴部130B的中心轴线为摆动中心摆动。
弹簧构件42呈向前上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V字形弯曲。弹簧构件42配置为夹在连结部130A与手柄支撑壁46之间,弹簧构件42的上方部分配合在连结部130A与弹簧配合部130D之间。
由此,弹簧构件42总是对连结部130A向后上方施力,对手柄单元130向突出位置施力。
手柄单元130在显影盒16位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显影抵接部83的抵接部分83B从上方抵接握持部130C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配置在退避位置。
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当将显影盒16从鼓盒15卸下时,握持部130C与抵接部分83B之间的抵接解除,手柄单元130由于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从退避位置向突出位置左视时逆时针方向摆动。
因此,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4)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鼓盒15代替手柄单元41而具有作为把手的一个例子的手柄单元140。
手柄单元140包括连结部140A、轴部140B、作为把手本体的一个例子的握持部140C、以及弹簧配合部140D。
手柄单元140被构成为能够在退避位置与虚拟线所示的突出位置之间摆动,退避位置是以靠近手柄支撑壁46的方式倾倒的位置,突出位置是离开手柄支撑壁46而立起的位置。这里,在以下关于手柄单元140的说明中,以手柄单元140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为基准来说明。
连结部140A呈在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板状。
轴部140B配置在手柄单元140的下端部,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轴部140B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在连结部140A的下端部。
握持部140C配置在手柄单元140的上端部,呈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圆柱状。握持部140C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在连结部140A的上端部。
弹簧配合部140D相对于连结部140A在后下方稍微隔着间隔地配置。弹簧配合部140D呈在连接前下方和后上方的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板状,其左右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与连结部140A连续。
手柄单元140通过轴部140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手柄支撑壁46而支撑在鼓框体40。由此,手柄单元140能够以轴部140B的中心轴线为摆动中心摆动。
弹簧构件42呈向后方开放的侧视时大体V字形弯曲。弹簧构件42配置为夹在连结部140A与手柄支撑壁46之间,弹簧构件42的上方部分配合在连结部140A与弹簧配合部140D之间。
由此,弹簧构件42总是对连结部140A向前上方施力,对手柄单元140向突出位置施力。
手柄单元140在显影盒16位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显影抵接部83的抵接部分83B从上方抵接握持部140C而抵抗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配置在退避位置。
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当将显影盒16从鼓盒15卸下时,握持部140C与抵接部分83B之间的抵接解除,手柄单元140由于弹簧构件42所施加的力而从退避位置向突出位置左视时顺时针方向摆动。
因此,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也能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有益效果。
10、变形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构件,具有由板簧或螺旋弹簧形成的弹簧构件42,但是,施力构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由橡胶构件、海绵构件等形成。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鼓盒,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本体进行装卸,具有感光鼓;以及
显影盒,能够相对于所述鼓盒进行装卸,用于容纳显影剂,
所述显影盒在安装在了所述鼓盒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感光鼓位于所述显影盒从所述鼓盒卸下方向的下游,
所述鼓盒包括:
把手,能够在突出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突出位置是向着所述显影盒相对于所述鼓盒的装卸路径突出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与所述突出位置相比从所述装卸路径退避的位置;以及
施力构件,对所述把手向所述突出位置施力,
所述把手被构成为在所述显影盒从所述鼓盒卸下了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而突出到所述突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能够在所述突出位置和所述退避位置之间在与所述卸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在所述显影盒安装在了所述鼓盒的状态下,通过被所述显影盒抵接而抵抗所述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位于所述退避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在安装在了所述鼓盒的状态下与所述把手抵接的抵接部,
所述抵接部和所述把手在与所述卸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有轴部,所述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鼓盒,
所述把手能够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在所述突出位置和所述退避位置之间摆动,
所述把手当从所述退避位置向着所述突出位置移动时,向着所述卸下方向的下游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有:
把手本体,具有握持部;以及
连结部,所述连结部的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所述连结部在所述连结部的另一端部具有所述轴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被构成为支撑所述把手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被配置为当从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看时与所述连结部交叉,
所述支撑部的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滑动移动并且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鼓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施压构件,所述施压构件相对于安装在所述鼓盒的所述显影盒从所述把手的相反侧接触所述显影盒,从而对所述显影盒施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具有:
开口部,被构成为允许所述鼓盒通过所述开口部;以及
开闭构件,能够在打开所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开闭构件包括所述施压构件,
所述施压构件在所述开闭构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显影盒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在解除了与所述施压构件的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被所述把手施压而与接触所述施压构件的状态相比位于所述把手的突出方向的下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被构成为引导所述显影盒相对于所述鼓盒的安装。
CN201510471545.5A 2014-08-08 2015-08-04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62003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3002A JP6394168B2 (ja) 2014-08-08 2014-08-0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3002 2014-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335A true CN106200335A (zh) 2016-12-07
CN106200335B CN106200335B (zh) 2020-06-30

Family

ID=55267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1545.5A Active CN106200335B (zh) 2014-08-08 2015-08-04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71035B2 (zh)
JP (1) JP6394168B2 (zh)
CN (1) CN1062003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7764A (zh) * 2016-06-14 2020-01-14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8410B2 (ja) * 2013-07-19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102150A (ja) 2015-11-30 2017-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1215B2 (ja) 2015-12-07 2020-01-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15800A (ja) * 2017-07-04 2019-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74690A (ja) 2018-03-29 2019-10-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74689A (ja) 2018-03-29 2019-10-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74691A (ja) 2018-03-29 2019-10-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187A (zh) * 2004-10-29 2007-10-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色粉盒、显影剂盒和图像承载构件盒
US20080240774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US20110027462A1 (en) * 2009-08-03 2011-02-03 Chang Hun Hwang Fast depo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ss production of large-area thin-film cigs solar cel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2792A (ja) 2002-01-07 2003-07-18 Oki Data Corp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75638B2 (ja) 2003-10-23 2010-06-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637933B1 (en) * 2004-08-06 2010-07-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and mechanic connections to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s,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674488B2 (ja) * 2005-04-27 2011-04-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267A (ja) 2006-02-17 2007-08-30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98423B2 (ja) * 2008-09-29 2012-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102006A (ja) * 2008-10-22 2010-05-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02436B1 (ko) * 2010-05-10 2017-02-03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유닛 및 그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3130711A (ja) * 2011-12-21 2013-07-0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98410B2 (ja) * 2013-07-19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223200B2 (ja) * 2014-01-21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187A (zh) * 2004-10-29 2007-10-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色粉盒、显影剂盒和图像承载构件盒
US20080240774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US20110027462A1 (en) * 2009-08-03 2011-02-03 Chang Hun Hwang Fast depo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ss production of large-area thin-film cigs solar cell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7764A (zh) * 2016-06-14 2020-01-14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盒
CN110687764B (zh) * 2016-06-14 2022-12-20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盒
US11774905B2 (en) 2016-06-14 2023-10-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94168B2 (ja) 2018-09-26
US20160041519A1 (en) 2016-02-11
JP2016038512A (ja) 2016-03-22
CN106200335B (zh) 2020-06-30
US9471035B2 (en) 2016-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033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3107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6277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91469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786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24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
JP5487934B2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117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ドラムユニット
JP6161427B2 (ja) 移動可能に設けられたカバーを有する装置
JP54815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器
CN104749920A (zh) 成像设备
JP5540759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トナー収納容器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057B2 (ja) ドラムユニット
JP61353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86544A (ja) 現像剤排出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10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12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3811B2 (ja) 収容方法及び収容容器
JP20172038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753409B2 (en) Ton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667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577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42273A (ja) 連結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5963B2 (ja) トナー容器
JP6244852B2 (ja) トナー収容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