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8398B -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复合物的光转换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复合物的光转换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8398B
CN106188398B CN201510337294.1A CN201510337294A CN106188398B CN 106188398 B CN106188398 B CN 106188398B CN 201510337294 A CN201510337294 A CN 201510337294A CN 106188398 B CN106188398 B CN 106188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light
quantum dot
unit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72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8398A (zh
Inventor
成镇宇
崔文九
申铉拳
张东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88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8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8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8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7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09K11/701Chalcogenides
    • C09K11/703Chalcogenides with zinc or cadm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09K11/025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non-luminescent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4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natural or artificial radioactive elements or unspecified radioactiv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4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us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ans distinct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 e.g. a remote phosph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复合物的光转换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本发明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包含由基质树脂形成的第一相、分散在所述第一相中的球状第二相和在所述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沿所述第二相的表面设置的第三相,所述第二相中包含量子点。利用本发明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能够制得具有均一光学性能的光转换膜。

Description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复合物的光转换 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12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75325号的权益,在此通过援引将其全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减少劣化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具有均一厚度的膜的制备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备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和具有该复合物的光转换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和场发射显示器(FED)等已作为具有如纤薄、轻量和低能耗等优点的平板显示器(FPD)而采用,并正在替代现有的阴极射线管(CRT)。
其中,LCD具有低能耗、良好的便携性、技术紧凑和高附加值。LCD还是非发射型装置,因而自身并不形成图像。而且,由于LCD是接收从外部入射的光形成图像的受光型(light receiving)显示器,因此,需要另外的光源。阴极荧光灯(CCFL)过去一直主要用作LCD的光源。但是,CCFL很难确保亮度均一性,并且在大规模制造CCFL时色纯度变差。
因此,近年来使用三色发光二极管(LED)取代CCFL作为LCD的光源。当使用三色LED时,可以实现高色纯度,从而实现高品质图像。但是,由于三色LED非常昂贵,因此制造成本增大。结果,使用相对廉价的蓝色LED作为光源。为此,正在研究使用包含量子点(QD)的光转换膜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从而实现白光的技术。
在制造使用QD的光转换膜时,优选的是使QD均一地分散在基质树脂中。也就是说,如果QD聚集,则光源发出的光穿过至少两个QD,因而发生再吸收,由此使发光效率变差。不过,目前制造的QD具有使用疏水性配体包覆的表面,以提高分散性。因此,可分散介质的种类受限,并且用于制造膜的树脂的种类也受到限制。
光转换膜还包括贴附于光转换膜顶面和底面上的阻挡膜,并且位于膜边缘部分的QD会因渗过不含单独阻挡单元的侧面的氧或水分而氧化。可以使用对于氧和水分具有低渗透率的基质树脂来防止此现象发生。但是,QD在具有低蒸汽渗透性和/或水分渗透性的树脂中分散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限制,将具有低蒸汽渗透性和/或水分渗透性的基质树脂在高温加热,然后与QD混合。不过,由于QD容易在高温下劣化,因此QD的发光效率变差。
另外,韩国专利公报第10-2012-0035157号中公开了通过将量子点分散到包含特定含量的多官能光固化性低聚物和单官能光固化性单体(其酸值为约0.1mgKOH/g以下)的基质树脂中、然后使该基质树脂固化来制备光转换膜的方法。根据上述方法,在将量子点溶解于作为非极性材料的单官能光固化性单体之后,使单官能光固化性单体与具有高粘度的多官能光固化性低聚物相分离而形成乳相(emulsion),然后使量子点分散在乳相形式的基质树脂中。
不过,由于通过上述方法形成的各乳相借助多官能光固化性低聚物的高粘度而临时保持,乳相随时间流逝可能相互融合。结果,各乳相的尺寸可能增大,于是,乳相的尺寸分布可能增大。因此,可能存在各自的尺寸与涂布厚度类似的乳相。因此,在进行涂布时,乳相可能由涂布棒推开而在涂布方向上产生条纹,或者尺寸朝向膜的末端增大。结果,难以制备具有均一光学性能的光转换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和其他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具有低劣化度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具有均一厚度的膜并在膜的整个表面上实现均一的光学性能,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光转换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本文中实施和宽泛地记载的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了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包含:由基质树脂形成的第一相;分散在第一相中的球状第二相,且第二相中包含量子点;和在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沿第二相的表面设置的第三相。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相应的制备方法和包含光转换层的光转换过滤器、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由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适用范围将显而易见。然而,应当了解,尽管以下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例指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其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为根据本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由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地理解,所述详细描述和附图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此并非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是描绘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转换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的图。
图2是包含一个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光转换膜的照片。
图3是描绘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的结构的图。
图4和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6A和6B是显示实施方式1的光转换膜和比较例1的光转换膜在边缘部分的劣化程度的照片。
图7是显示使用比较例2制备的树脂混合液制得的膜的状态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实例描绘于附图中。
本发明人开发出一种光转换膜,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并且在其整个区域上实现了相对均一的光学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中,将量子点与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混合并分散到基质树脂中。
首先,以下将描述一个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图1是描绘一个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的图。参照图1,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基质树脂溶液的工序(S1)、制备量子点分散液的工序(S2)、形成树脂混合溶液的工序(S3)和使该树脂混合溶液固化的工序(S4)。
首先,在步骤S1中,制备出基质树脂溶液。此处,基质树脂溶液包含基质树脂和光引发剂。基质树脂可以具有以下的树脂,其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蒸汽渗透性。更具体而言,量子点容易因氧气或者水分而劣化。因此,为了防止量子点劣化,优选使用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蒸汽渗透性的树脂作为包围量子点的基质树脂。例如,基质树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氯三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及其组合。
环氧树脂可以是具有环氧基的树脂,例如,双酚A树脂和双酚F树脂等。由于主链的特性,环氧树脂可以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蒸汽渗透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可以是将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取代为丙烯酸基的树脂。例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可以为选自由双酚A甘油二丙烯酸酯(bisphenol A glycerolate diacrylate)、双酚A乙氧基化物二丙烯酸酯、双酚A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bisphenol A glycerolate dimethacrylate)、双酚A乙氧基化物二甲基丙烯酸酯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与环氧树脂相似,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可以因主链的特性而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蒸汽渗透性。
另外,聚氯三氟乙烯可以具有低水分和氧气渗透性,聚乙烯和聚丙烯可以具有低水分渗透性,且聚乙烯醇可以具有低氧气渗透性。优选的是,基质树脂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
该实施方式中可使用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为但不限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
(化学式1)
在化学式1中,R1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者C1-10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其中,a为1~10的整数)或者(其中,b和c独立地选自0~10的整数)。
更优选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为选自由双酚A甘油二丙烯酸酯、双酚A乙氧基化物二丙烯酸酯、双酚A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乙氧基化物二甲基丙烯酸酯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
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可以为基质树脂溶液总重量的约30重量%~约99重量%,优选约40重量%~约80重量%,更优选约50重量%~约70重量%。当基质树脂溶液中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满足上述范围时,膜的制备可较为容易,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量子点的劣化。
如上所述,由于使用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蒸汽渗透性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基质树脂的主要成分,因而可以有效地使量子点因氧气和水分所致的劣化、特别是边缘部分处的量子点的劣化最小化。光引发剂可以引发基质树脂中含有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光聚合。在当前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自由基型光聚合引发剂而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Irgacure 184作为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的含量可以为基质树脂溶液总重量的约1重量%~约15重量%,优选约5重量%~约15重量%,更优选约5重量%~约10重量%。如果光引发剂的含量不在上述范围内,则光转换膜的性能可能变差。
除了上述成分以外,基质树脂溶液可以还含有其他成分来调节物理性质,如粘度、粘着力、柔性、固化度和光性能等。例如,基质树脂溶液中还可以包含含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稀释基质树脂溶液来调节粘度。(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是与环氧丙烯酸酯一起聚合的单官能或者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含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包括三羟甲基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含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含量可以为基质树脂溶液总重量的约60重量%以下,优选约0.1重量%~约50重量%,更优选约1重量%~约50重量%。如果(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含量超过约60重量%,量子点的防劣化性能可能变差。
基质树脂溶液中还可以包含光散射剂。也就是说,光散射剂可有效地使光转换膜中的激发光和发射光散射。为此,可使用无机光散射剂或者有机光散射剂作为光散射剂。无机光散射剂的实例可以是包含硅、二氧化硅、氧化铝、TiO2、ZrO2、硫酸钡、ZnO或其组合的颗粒,有机光散射剂的实例可以包括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类聚合物、苯并胍胺类聚合物或其组合的聚合物颗粒。无机光散射剂和有机光散射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相互混合使用。作为另一选择,可以将尺寸彼此不同的两种光散射剂混合然后使用。
另外,光散射剂的含量可以为基质树脂溶液总重量的约20重量%以下,优选约1重量%~约20重量%,更优选约5重量%~约15重量%。如果光散射剂的含量不在上述范围内,则光吸收可能因光散射剂而增大,从而使光使用效率劣化,导致膜的不均一性并产生雾度。
接下来,在步骤S2中,制备包含量子点、非极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的量子点分散液。更详细而言,量子点表示具有产生量子限域效应的预定尺寸的发光性纳米颗粒。量子点可以为数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晶体,其通过化学合成工艺制备并使从光源入射的一定波长的光转换而发射具有所转换波长的光。
量子点可以是例如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的颗粒,包括选自由CdS、CdO、CdSe、CdTe、Cd3P2、Cd3As2、ZnS、ZnO、ZnSe、ZnTe、MnS、MnO、MnSe、MnTe、MgO、MgS、MgSe、MgTe、CaO、CaS、CaSe、CaTe、SrO、SrS、SrSe、SrTe、BaO、BaS、BaSe、BaTe、HgO、HgS、HgSe、HgTe、HgI2、AgI、AgBr、Al2O3、Al2S3、Al2Se3、Al2Te3、Ga2O3、Ga2S3、Ga2Se3、Ga2Te3、In2O3、In2S3、In2Se3、In2Te3、SiO2、GeO2、SnO2、SnS、SnSe、SnTe、PbO、PbO2、PbS、PbSe、PbTe、AlN、AlP、AlAs、AlSb、GaN、GaP、GaAs、GaSb、GaInP2、InN、InP、InAs、InSb、In2S3、In2Se3、TiO2、BP、Si、Ge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半导体晶体。
量子点的直径可以是约1nm~约10nm。由于量子点的发光波长取决于其尺寸而变化,因此可以选择具有适当尺寸的量子点来获得具有所需颜色的光。在当前实施方式中,量子点可以包括例如选自由将蓝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将蓝光转换为绿光的量子点和将绿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量子点。
量子点还可以包括处于其表面上的包覆层来防止量子点彼此相对聚集。例如,包覆层可以是与量子点的表面配位键合的配体层或者由疏水性有机分子涂覆的表面层。例如,包覆层可以是选自由具有长链烷基或芳基的氧化膦、有机胺、有机酸、膦酸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材料层。例如,包覆层可以是选自由三正辛基氧化膦(TOPO)、硬脂酸、棕榈酸、十八烷基胺、十二烷基胺、月桂酸、油酸、己基膦酸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材料层。
量子点的含量可以为量子点分散液总重量的约0.1重量%~约10重量%,优选约1重量%~约10重量%,更优选约1重量%~约5重量%。如果量子点的含量不在上述范围内,光转换效应可能很小,或者量子点之间的距离可能降低,致使光使用效率变差。
非极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含量可以为量子点分散液总重量的约20重量%~约90重量%,优选约30重量%~约80重量%,更优选约60重量%~约80重量%。如果非极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含量满足上述范围,量子点可以平滑地进行分散,然后可以通过添加低聚物来保持量子点的分散。
接下来,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可以被构造为,当将基质树脂溶液和量子点分散液混合以通过相分离形成液滴时,保持液滴而不使其相互团聚。为此,低聚物可能需要包含能够键合到量子点的表面的极性部分和能够与非极性丙烯酸酯单体相溶的非极性部分。低聚物可以是重均分子量为约1,000g/mol以下并且包含至少两个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在当前实施方式中,低聚物中的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在其构造上没有限制。例如,低聚物中的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可以下述形式或结构提供:其中由极性部分构成的嵌段和由非极性部分构成的嵌段彼此键合的嵌段共聚物的形式、其中具有极性部分的重复单元和具有非极性部分的重复单元彼此无规地键合的无规共聚物的形式、其中非极性部分存在于主链中且极性部分存在于侧链中的结构、或者其中极性部分存在于主链中且非极性部分存在于侧链中的结构。
此处,极性部分可以包括选自由酮基、酯基、醚基、羧基、羟基、酰胺基、胺基和环状酸酐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极性基团。环状酸酐基可以为例如琥珀酸酐基、马来酸酐基、戊二酸酐基或者邻苯二甲酸酐基。非极性部分可以包含由碳和氢构成的烃链。
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的含量可以为量子点分散液总重量的约10重量%~约80重量%,优选约20重量%~约70重量%,优选约20重量%~约40重量%。
量子点分散液中可以包含除上述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来调节量子点分散液的物理性质。例如,量子点分散液中还可以包含光引发剂。光引发剂可以在后述的固化工序中使非极性丙烯酸酯聚合。在当前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自由基型光聚合引发剂而没有限制。另外,可以将至少两种引发剂相互混合然后用作光引发剂。
可以使用金属类引发剂、环氧类引发剂、异氰酸酯类引发剂或者胺类引发剂作为光引发剂。另外,可以使用投入市场的引发剂、如Irgacure 184作为光引发剂。另外,光引发剂的含量可以为量子点分散液总重量的约35重量%以下,优选约0.5重量%~约30重量%,更优选约1重量%~约10重量%。而且,量子点分散液中还可以含有包含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与非极性丙烯酸类单体和/或低聚物在固化工序中聚合以帮助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网络。例如,(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包括三羟甲基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含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含量可以包括量子点分散液总重量的约30重量%以下,优选约10重量%以下,更优选约5重量%以下。如果(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含量过大,则量子点的分散可能变差。
另外,量子点分散液中还可以包含光散射剂。光散射剂可以有效地使光转换膜中的激发光和发射光散射。为此,可以使用无机光散射剂或者有机光散射剂作为光散射剂。无机光散射剂的实例可以是包含硅、二氧化硅、氧化铝、TiO2、ZrO2、硫酸钡、ZnO或其组合的颗粒,有机光散射剂的实例可以包括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类聚合物、苯并胍胺类聚合物或其组合的聚合物颗粒。无机光散射剂和有机光散射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相互混合使用。作为另一选择,可以将尺寸彼此不同的两种光散射剂混合然后使用。
光散射剂的含量可以为量子点分散液总重量的约20重量%以下,优选约1重量%~约20重量%,更优选约5重量%~约15重量%。如果光散射剂的含量过大,则光吸收可能因光散射剂而增大,从而使光使用效率变差,导致膜的不均一性并产生雾度。
当基质树脂溶液和量子点分散液通过上述工序形成后,可以在步骤S3中将基质树脂溶液和量子点分散液相互混合以形成树脂混合溶液。此处,基质树脂溶液和量子点分散液的混合比可以为约1:1~约4.0:0.1的重量比,优选约1:1~约4:1,更优选约2.75:2.25~约3.5:1.5。如果混合比不在上述范围内,可能不会形成微相,量子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彼此太近,从而使分散变差,或者可能使光效率变差。
在当前实施方式中,由于基质树脂溶液具有极性,而量子点分散液由于作为其主要成分的非极性丙烯酸酯而具有非极性,因而基质树脂溶液和量子点分散液之间发生相分离而形成包含量子点的液滴。此处,量子点分散液中包含的低聚物的极性部分可以键合到量子点的表面,而非极性部分可以键合到非极性丙烯酸酯。于是,液滴在基质树脂中相互聚集,但保持分散状态。
结果,包含量子点的液滴可以保持在约50μm以下的尺寸,优选约0.1μm~约20μm,更优选约0.1μm~约10μm。如上所述,由于液滴具有小尺寸,可以防止涂布工序中由涂布棒拖动而产生条纹的现象。于是,在膜的整个表面上可以制备出具有相对均一的光学性能的膜。
接下来,可以使树脂混合溶液固化形成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此处,固化在将树脂混合溶液涂布至基膜之后通过光照来进行。例如,在将树脂混合溶液涂布至基膜之后,可以照射UV射线来进行光固化。
图2是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扫描光学显微镜照片。如图2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包含由基质树脂形成的第一相400、分散在第一相400并且其中包含量子点310的第二相300和在第一相400和第二相300之间沿第二相300的表面形成的第三相350。
此处,形成第一相400的基质树脂可以为如上所述的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蒸汽渗透性的树脂。也就是说,树脂可以包括源自环氧丙烯酸酯的重复单元。源自环氧丙烯酸酯的重复单元可以是但不限于由以下化学式4表示的重复单元。
(化学式4)
在化学式4中,R1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者C1-10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其中,a为1~10的整数)或者(其中,b和c独立地选自0~10的整数)。
第二相300可以包含量子点并具有球形。在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中,第三相350设置在由基质树脂形成的第一相400和包含量子点的第二相300之间,第二相300在第一相400中未团聚,且很好地分散在第一相400中。于是,第二相300可以具有相对细小的均一尺寸。特别是,第二相300的平均粒径可以为约50μm以下,优选约0.1μm~约20μm,更优选约0.1μm~约10μm。
第三相350可以包含源自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的单元。此处,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可以与上文所述相同。也就是说,极性部分可以包括选自由酮基、酯基、醚基、羧基、羟基、酰胺基、胺基和环状酸酐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极性基团,非极性部分可以包括由碳和氢构成的烃链。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还可以包含源自非极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此处,量子点分散液中可以包含非极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非极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为选自由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源自非极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可以与量子点分散液中的低聚物聚合,从而存在于第二相300中。在相分离过程中,非极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一部分可以溶解于基质树脂溶液中,然后与基质树脂聚合,从而存在于第一相400中。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还可以包含源自含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单元。含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非极性(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包含在量子点分散液和/或基质树脂溶液中以调节其物理性质。例如,含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包含选自由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另外,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还可以包含光散射剂。此处,光散射剂可以包含在量子点分散液和/或基质树脂溶液中以调节其物理性质。光散射剂可以为无机光散射剂或者有机光散射剂。更具体而言,光散射剂可以是选自由硅、二氧化硅、氧化铝、TiO2、ZrO2、硫酸钡、Zn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聚合物、苯并胍胺类聚合物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中,由于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存在的第三相防止了第二相的团聚,因而当制备出膜后,膜可以是均一的。于是,可以在膜的整个区域上实现相对均一的光学性能。在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中,由于使用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蒸汽渗透性的树脂作为基质树脂,可以使量子点因氧气和水分所致的劣化最小化。
接下来,下文将描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特别是,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的图。参照图3,该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270包含第一阻挡膜271、光转换层272和第二阻挡膜273。
更具体而言,该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270可以通过在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之间涂敷树脂混合溶液(其通过将基质树脂溶液和量子点分散液混合而形成),然后使树脂混合溶液固化来制备。此处,涂敷树脂混合溶液的对象没有具体限制。也就是说,树脂混合溶液可以涂敷于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之一。
在涂敷树脂混合溶液之后,可以层叠未涂敷树脂混合溶液的阻挡膜以照射UV射线,由此使树脂混合溶液固化形成包含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光转换层272,该复合物包含由基质树脂形成的第一相400、分散在第一相400中并且其中包含量子点310的第二相300和在所述第一相400和第二相300之间沿第二相300的表面形成的第三相350。由于前文已经描述过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支撑并保护光转换层272。更具体而言,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可以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水分或者氧气渗入光转换层272致使量子点劣化。
为此,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可以包括能够阻挡水分和/或氧气引入的单一材料或者复合材料。例如,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可以包括相对于水分和/或氧气具有高阻挡性的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烯基醇、聚氯三氟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尼龙、聚氨基醚和环烯烃类均聚物或者共聚物。
在图中,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各自作为单层提供,但不限于此。可将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提供为多层。例如,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可以具有基膜和设置在基膜上的保护膜相互层叠的结构。
例如,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可以具有下述结构:其中将相对于水分和/或氧气具有高阻挡性的无机膜或者有机-无机杂化膜涂敷在基膜上。此处,无机膜或者有机-无机杂化膜可以由如Si和Al等氧化物或者氮化物作为主要成分形成。在此情况下,可以使用具有高透光性和耐热性的聚合物膜作为基膜。例如,可以使用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环状烯烃共聚物(COC)、环状烯烃聚合物(COC)等的聚合物膜作为基膜。
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在约37.8℃的温度和约100%的相对湿度下的水分渗透速率为约10-1g/m2/日~约10-5g/m2/日,在约23℃的温度和约0%的相对湿度下的水分渗透速率为约10-1cc/m2/日/atm~10-2cc/m2/日/atm。而且,第一阻挡膜271和第二阻挡膜273在约420nm~约680nm的可见光区各自可以具有约88%~约95%的线性渗透速率。
如上所述,该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270的边缘部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可以具有显著较低的劣化度,因为光转换层272的基质树脂由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或蒸汽渗透性的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形成。特别是,在将光转换膜在温度为约60℃和相对湿度为约90%的条件下放置4天之后测量边缘部分的变化时,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的边缘部分的破损长度为约2mm以下,优选约1mm以下。
接下来,下文将描述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特别是,图4和5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如图4和5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含背光单元200和显示面板100。
背光单元200和显示装置包含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270,即第一阻挡膜271,设置在第一阻挡膜271上的光转换层272和设置在光转换层272上的第二阻挡膜273。光转换层272包含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中第一相400由基质树脂形成,第二相300分散在第一相400中并且其中包含量子点310,第三相350在所述第一相400和第二相300之间沿第二相300的表面形成。
更具体而言,背光单元向显示面板100提供光。由此,背光单元200包含光源单元240和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转换膜270。此外,背光单元200还可以包含底壳210、反射板220、导光板230、导引面板250和光学片260。由于前文已经对光转换膜270进行了详细描述,因此将仅描述背光单元的其它部件。
首先,光源单元240可以向显示面板100提供光并设置于底壳210内。例如,光源单元240包括多个光源240b和其上安装了所述多个光源240b的印刷电路板240a。此处,各个光源240b可以为发射蓝光的蓝光源。例如,光源240b可以为发蓝光二极管。在此情况下,光转换膜270可以包含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包含将蓝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和将蓝光转换为绿光的量子点。
作为另一选择,光源240b可以为发射蓝光的蓝光源和发射绿光的绿光源的组合。例如,光源240b可以为发蓝光二极管和发绿光二极管的组合。此处,光转换膜270可以包括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该复合物包含将蓝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和将绿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在此情况下,由于没有使用在光转换膜用作量子点主体的绿色点,因此量子点的需求量可以显著降低。结果,光转换膜的制造成本和厚度可以降低。于是,光转换膜的纤薄性是有利的。
印刷电路板240a电连接到光源240b。而且,光源240b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240a接收驱动信号,从而受驱动。印刷电路板240a还可以具有安装光源240b的安装面和与安装面相对的粘合面。印刷电路板240a的粘合面附接至底壳210上。印刷电路板240a可以具有条形并设置在底壳210的一侧。
虽然印刷电路板240a在图中附接至底壳210的内表面,但不限于此。印刷电路板240a可以附接至底壳210的内部顶面或者底壳210的弯曲延伸部211的下表面。另外,虽然光源单元240在图中设置在底壳210的一侧上,但不限于此。例如,光源单元240可以设置在底壳210中彼此相对的两侧的每一侧上。而且,虽然图中示出了边缘型背光单元200,但也可以使用直接型背光单元200。也就是说,光源单元240可以设置在底壳210的内部顶面上。
此外,底壳210具有开放的上部和以闭环形状延伸的侧壁以容纳发光单元240、导光板230、反射板220、光学片260和光转换膜270。此处,底壳210的至少一个侧壁可以包含从上边缘弯曲延伸的弯曲延伸部211,从而覆盖光源单元240。即,底壳210的一侧可以具有“ㄈ”形截面。此处,弯曲延伸部211的底面上还可设置反射部件243。
反射部件243可以为光源壳、反射膜或者反射带。反射部件243防止从光源单元240发射的光直接发射到显示面板100。而且,反射部件243可以增加入射到导光板230中的光量。于是,反射部件243改善了显示装置的光效率、亮度和画质。
在底壳210中,可以省略弯曲延伸部211。即,底壳210可以具有“”形的一个侧截面。底壳210连接到导引面板250。而且,导引面板250中包含凸起。显示面板也可以安置在导引面板250的凸起上并由其支撑。于是,导引面板250可以称作支撑主框架或者支撑模架。
另外,导引面板250被设置为包围背光单元200的边缘,从而与显示面板100结合。即,导引面板250具有框形。例如,导引面板250可以具有矩形框形状。而且,导引面板250可以在与弯曲延伸部211对应的底壳210的区域中具有开口。
底壳210和导引面板250各自可以具有钩形或者包含凸部或者凹部从而将其相互组装和连接。而且,底壳210和导引面板250可以使用胶粘剂相互粘合。不过,尽管不局限于附图,但导引面板250可以设置在光源单元240上。此处,反射部件243可以设置在与光源单元240对应的导引面板250的底面上。
接下来,导光板230可以通过全反射、折射和散射将由光源单元240提供的光均匀地导引到液晶显示面板100。此处,导光板230容纳在底壳210中。
虽然导光板230在图中具有预定厚度,但不限于导光板230的形状。例如,导光板230可以具有比导光板230的两侧或者中央部略薄的厚度以减小背光单元200的总厚度。而且,导光板230的厚度的逐渐减小得越大,导光板230越远离光源单元240。
另外,导光板230的一个表面可以具有特定图案形状以提供均匀的表面光。例如,导光板230可以具有如椭圆图案、多边形图案和全息图图案等各种图案以将入射光向内引导。虽然光源单元240在图中设置在导光板230的侧表面上,但其不限于此。光源单元240可以被设置为对应于导光板230的至少一个表面。例如,光源单元240可以被设置为与导光板230的一个侧表面或者两个侧表面相对应。作为另一选择,光源单元240可以被设置为对应于导光板230的底面。
另外,反射板220设置在从光源单元240发射的光的行进路径之中。更具体而言,反射板220设置在导光板230和底壳210之间。即,反射板220设置在导光板230之下。反射板220由此可以将行进至底壳210的顶面上的光朝向导光板230反射以改善光效率。
与附图不同,如果光源单元240被设置为对应于导光板230的底面,则反射板220可安置于光源单元240上。更具体而言,反射板220设置于光源单元240的印刷电路板240a上。此外,光学部件220可以具有与多个光源240耦合的多个孔。即,可以将多个光源240b插入反射板220的多个孔内,并且光源240可以暴露在外部。于是,反射板220可以设置于印刷电路板240a上的光源240b一侧。
另外,光学片260设置于导光板230上以使光漫反射和收集光。例如,光学片260可以包括漫反射片261、第一棱镜片262和第二棱镜片263。漫反射片261设置于导光板230上并改善透过其传输的光的均一性。漫反射片261可以包括多个珠。
另外,第一棱镜片262设置于漫反射片261上。第二棱镜片263安置于第一棱镜片262上。第一棱镜片262和第二棱镜片263增加了透过其传输的光的线性度。因此,发射至导光板230上的光可以穿透光学片260并由此被处理成具有高亮度的表面光。光转换膜270可以设置在光学片260和导光板230之间。
接下来,显示面板100可以实现图像并且为例如液晶显示面板(LCD)。例如,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两者彼此结合且其间具有液晶层。此外,可以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各自的外表面上进一步设置用于选择性地仅传输特定偏振光的偏光板。即,可以在第一基板110的顶面和第二基板120的底面上各自设置偏光板。
此外,显示面板100可以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更具体而言,在显示区域上第一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栅极线和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也彼此垂直地相交且在其间具有栅极绝缘层,以界定像素区域。另外,第一基板110可以是薄膜晶体管基板。薄膜晶体管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上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的交叉区域上。即,薄膜晶体管安置于像素区域上。此外,像素电极被设置于第一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上的各像素区域上。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彼此电连接。
另外,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半导体层、源极和漏极。栅极从栅极线分枝出来。此外,源极可以从数据线分枝出。像素电极可以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薄膜晶体管可以具有底栅结构、顶栅结构或双栅结构。即,可以在不背离本实施方式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薄膜晶体管进行各种变化和改造。第二基板120可以为滤色片基板。另外,可以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二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设置具有网格形状的黑矩阵,其覆盖形成于第一基板110上的诸如薄膜晶体管等非显示区域并且包围像素区域。此外,可以在网格中设置与每个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连续重复布置的红色过滤层、绿色过滤层和蓝色过滤层。
另外,显示面板100包含与像素电极一起产生电场以驱动液晶层的共用电极。使液晶分子排列的方法可以包括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配向(VA)模式、面内转换(IPS)模式或边缘场转换(FFS)模式。共用电极可以根据液晶分子的排列方法而设置在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20上。
另外,显示面板100可以具有晶体管上滤色片(COT)结构,其中薄膜晶体管、滤色层和黑矩阵形成于第一基板110上。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结合且其间具有液晶层。即,薄膜晶体管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上,而滤色层可以设置于薄膜晶体管上。此处,可以在薄膜晶体管和滤色层之间设置保护膜。
另外,在第一基板110上设置与薄膜晶体管接触的像素电极。此处,可以省略黑矩阵以改善开口率并简化掩膜工艺。因此,共用电极可以享有黑矩阵的功能。另外,用于提供外部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部分与显示面板100相连接。驱动电路部分可以安装于显示面板100的基板上,或者通过如载带封装体等连接部件而与显示面板100相连接。
接下来,将参照实施例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不过,本发明可以以不同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
制备例1:基质树脂溶液
将约20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约5重量%的作为引发剂的Irgacure184添加到约75重量%的双酚A甘油二丙烯酸酯中,然后相互混合以制备基质树脂溶液。
制备例2:量子点分散液
将约31mg的InP/ZnS芯-壳量子点粉末添加到约3g的丙烯酸月桂酯和约1g的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然后混合约2g的包含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并搅拌,从而制备量子点分散液。
(实施方式1)
将通过以约2:3的比率混合制备例1制得的基质树脂溶液和制备例2制得的量子点分散液而获得的树脂混合溶液涂敷在第一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和第二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之间,然后暴露于UV射线,从而制备具有厚度为约29μm的光转换层的光转换膜。
(实施方式2)
除了将光转换层形成为具有约54μm的厚度以外,进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法,从而制备光转换膜。
(实施方式3)
将通过以约1:4的比率混合制备例1制得的基质树脂溶液和制备例2制得的量子点分散液而获得的树脂混合溶液涂敷在第一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和第二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之间,然后暴露于UV射线,从而制备具有厚度为约34μm的光转换层的光转换膜。
(实施方式4)
除了将光转换层形成为具有约58μm的厚度以外,进行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方法,从而制备光转换膜。
(实施方式5)
将通过以约0.5:4.5的比率混合制备例1制得的基质树脂溶液和制备例2制得的量子点分散液而获得的树脂混合溶液涂敷在第一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和第二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之间,然后暴露于UV射线,从而制备具有厚度为约37μm的光转换层的光转换膜。
(实施方式6)
除了将光转换层形成为具有约58μm的厚度以外,进行与实施方式5相同的方法,从而制备光转换膜。
(比较例1)
将制备例2制得的量子点分散液涂敷在第一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和第二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之间,然后暴露于UV射线,从而制备具有厚度为约29μm的光转换层的光转换膜。
(实验例)
进行测试,以测量实施方式1~6和比较例1制备的光转换膜的边缘在温度为约60℃和相对湿度为约90%的条件下放置约4天之后的劣化程度。测试结果示于下表1。另外,图6A和6B描绘了显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1制备的光转换膜各自的劣化程度的照片。图6A和6B分别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1制备的光转换膜的照片。
表1
类别 边缘部分的劣化程度(mm)
实施方式1 1
实施方式2 1
实施方式3 1
实施方式4 1.2
实施方式5 1
实施方式6 1.5
比较例1 6
(比较例2)
将约25mg的InP/ZnS芯-壳量子点粉末添加到约1g的丙烯酸月桂酯单体中,然后搅拌混合制备量子点分散液。然后,将量子点分散液与制备例1制备的基质树脂溶液混合从而制备树脂混合溶液。此处,量子点分散液与基质树脂溶液的混合比为约1:4的重量比。
使用棒涂法将树脂混合溶液涂布在第一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和第二阻挡膜(无机成分,50μm)之间,然后暴露于UV射线,从而制备光转换膜。图7描绘了显示比较例2制备的的光转换膜的涂布状态的照片。图7描绘了乳相尺寸沿膜的涂布方向增大。这是因为包含量子点的乳相进一步向涂布层的端部聚集,导致微观尺度的相分离。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低水分渗透性和蒸汽渗透性的基质树脂制备具有优异稳定性的光转换膜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具有低劣化度。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制备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可以制备具有均一厚度的膜从而在膜的整个区域上实现均一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涵盖本文所讨论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各自的各种修改。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等同地适用于上述另一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组合到上述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的任何全部或者部分组合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虽然已参照多个说明性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理解的是,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构想出许多其它变形方式和实施方式,其均落在本发明原理的主旨和范围之内。更具体而言,在本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组成部件和/或主题排列组合的排列方面可以有各种变化和变形。除组成部件和/或排列的变化和变形以外,替代性用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7)

1.一种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包含:
由基质树脂形成且具有极性的第一相;
分散在所述第一相中且具有非极性的球状第二相,所述第二相中包含量子点并包含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和
在所述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沿所述第二相的表面设置的第三相,所述第三相包含源自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的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相的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量子点的表面,且所述第三相的非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
其中,所述基质树脂包含源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复单元,且源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所述重复单元表示为以下化学式4:
化学式4
在化学式4中,R1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者C1-10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或者其中,a为1~10的整数,b和c独立地选自0~10的整数,
所述低聚物是重均分子量为1,000g/mol以下并且包含至少两个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中,所述第二相的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中,所述极性部分包含选自由酮基、酯基、醚基、羧基、羟基、酰胺基、胺基和环状酸酐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极性基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中,所述非极性部分包含由碳和氢构成的烃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中,所述非极性丙烯酸酯包含选自由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所述复合物还包含源自含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中,所述包含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包含选自由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所述复合物还包含光散射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其中,所述光散射剂包含硅、二氧化硅、氧化铝、TiO2、ZrO2、硫酸钡、Zn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聚合物、苯并胍胺类聚合物及其组合。
10.一种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基质树脂溶液;
制备量子点分散液,所述量子点分散液包含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非极性丙烯酸酯和量子点;
将所述基质树脂溶液与所述量子点分散液混合形成树脂混合溶液;和
使所述树脂混合溶液固化以形成第一至第三相,
其中,所述第一相包含具有极性的基质树脂,
其中,所述第二相分散在所述第一相中且具有非极性,所述第二相中包含量子点并包含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相在所述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沿所述第二相的表面设置,并包含源自所述低聚物的单元,且
其中,所述第三相的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量子点的表面,且所述第三相的非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
其中,所述基质树脂溶液包含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和光引发剂,且所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
化学式1
在化学式1中,R1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者C1-10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或者其中,a为1~10的整数,b和c独立地选自0~10的整数,
所述低聚物是重均分子量为1,000g/mol以下并且包含至少两个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包含选自由双酚A甘油二丙烯酸酯、双酚A乙氧基化物二丙烯酸酯、双酚A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双酚A乙氧基化物二甲基丙烯酸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质树脂溶液和所述量子点分散液中的至少一种还包含具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质树脂溶液包含光散射剂。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质树脂溶液包含30重量%~99重量%的环氧丙烯酸酯、1重量%~15重量%的光引发剂、60重量%以下的具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20重量%以下的光散射剂。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低聚物的极性部分包含选自由酮基、酯基、醚基、羧基、羟基、酰胺基、胺基和环状酸酐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极性基团。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低聚物的非极性部分包含由碳和氢构成的烃链。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量子点分散液还包含光散射剂。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量子点分散液还包含至少一种光引发剂。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量子点分散液包含0.1重量%~10重量%的量子点、10重量%~60重量%的非极性丙烯酸酯单体、30重量%~80重量%的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80重量%以下的具有至少一种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20重量%以下的光散射剂和35重量%以下的光引发剂。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树脂混合溶液时,所述基质树脂溶液和所述量子点分散液的混合比具有1:4~4.9:0.1的重量比。
21.一种光转换膜,所述光转换膜包含:
第一阻挡膜;
设置于所述第一阻挡膜上的光转换层;和
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层上的第二阻挡膜,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含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包含由基质树脂形成且具有极性的第一相、分散在所述第一相中且具有非极性的球状第二相和在所述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沿所述第二相的表面设置的第三相,其中,所述第二相中包含量子点并包含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所述第三相包含源自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的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相的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量子点的表面,且所述第三相的非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
其中,所述基质树脂包含源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复单元,且源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所述重复单元表示为以下化学式4:
化学式4
在化学式4中,R1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者C1-10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或者其中,a为1~10的整数,b和c独立地选自0~10的整数,
所述低聚物是重均分子量为1,000g/mol以下并且包含至少两个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转换膜,其中,所述光转换膜边缘部分具有2mm以下的破损长度,所述破损长度在所述光转换膜于温度为60℃和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放置四天之后测得。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转换膜,其中,所述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包含选自由将蓝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将蓝光转换为绿光的量子点和将绿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量子点。
24.一种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含:
光源单元;和
光转换膜,
其中,所述光转换膜包含:
第一阻挡膜;
设置于所述第一阻挡膜上的光转换层;和
设置于所述光转换层上的第二阻挡膜,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含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包含由基质树脂形成且具有极性的第一相、分散在所述第一相中且具有非极性的球状第二相和在所述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沿所述第二相的表面设置的第三相,其中,所述第二相中包含量子点并包含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所述第三相包含源自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的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相的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量子点的表面,且所述第三相的非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
其中,所述基质树脂包含源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复单元,且源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所述重复单元表示为以下化学式4:
化学式4
在化学式4中,R1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者C1-10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或者其中,a为1~10的整数,b和c独立地选自0~10的整数,
所述低聚物是重均分子量为1,000g/mol以下并且包含至少两个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包含发射蓝光的蓝光源,
其中,所述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包含将蓝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和将蓝光转换为绿光的量子点。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包含发射蓝光的蓝光源和发射绿光的绿光源,
其中,所述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包含将蓝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和将绿光转换为红光的量子点。
27.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含:
包含光源和光转换膜的背光单元;和
设置于所述背光单元上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光转换膜包含第一阻挡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阻挡膜上的光转换层和设置于所述光转换层上的第二阻挡膜,并且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含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所述复合物包含由基质树脂形成且具有极性的第一相、分散在所述第一相中且具有非极性的球状第二相和在所述第一相和第二相之间沿所述第二相的表面设置的第三相,其中,所述第二相中包含量子点并包含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所述第三相包含源自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低聚物的单元,
其中,所述第三相的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量子点的表面,且所述第三相的非极性部分键合到所述源自非极性丙烯酸酯的单元,
其中,所述基质树脂包含源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复单元,且源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所述重复单元表示为以下化学式4:
化学式4
在化学式4中,R1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或者C1-10烷基,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或者其中,a为1~10的整数,b和c独立地选自0~10的整数,
所述低聚物是重均分子量为1,000g/mol以下并且包含至少两个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CN201510337294.1A 2014-12-08 2015-06-17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复合物的光转换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188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75325A KR101686713B1 (ko) 2014-12-08 2014-12-08 양자점-고분자 복합체의 제조 방법, 양자점-고분자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변환 필름,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KR10-2014-0175325 2014-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8398A CN106188398A (zh) 2016-12-07
CN106188398B true CN106188398B (zh) 2019-04-26

Family

ID=53180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7294.1A Active CN106188398B (zh) 2014-12-08 2015-06-17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复合物的光转换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7488B2 (zh)
EP (1) EP3032294B1 (zh)
KR (1) KR101686713B1 (zh)
CN (1) CN106188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676B (zh) * 2014-08-14 2019-08-16 株式会社Lg化学 发光膜
CN106663726B (zh) * 2014-08-14 2019-04-23 株式会社Lg化学 发光膜
US9839182B2 (en) 2014-12-11 2017-12-12 Ip Holdings, Llc Horticulture lighting controller methods
USD848056S1 (en) 2015-04-30 2019-05-07 Hgci, Inc. Horticulture lighting controller chassis
KR102435439B1 (ko) * 2015-11-19 2022-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54417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转换元件及包含它的显示装置
TWI641645B (zh) 2016-07-08 2018-11-21 羅門哈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 用於囊封量子點之多層聚合物複合物
EP3282000A1 (en) 2016-08-11 2018-02-14 Avantama AG Solid polymer composition
KR101714342B1 (ko) 2016-09-09 2017-03-13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광전소자에 적용 가능한 유무기 혼성 나노와이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28640B1 (ko) * 2016-09-13 2019-11-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감광성 수지막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필터
US10431712B2 (en) * 2016-09-19 2019-10-01 Lg Display Co., Ltd. Inorganic emitting particle, inorganic emitting particle film, and LED packag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976659B1 (ko) 2016-12-12 2019-05-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감광성 수지막 및 컬러필터
JP6732045B2 (ja) 2016-12-19 2020-07-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6806555B2 (ja) * 2016-12-19 2021-01-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フィルムおよび波長変換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05759B2 (ja) * 2017-01-24 2020-06-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JP6714522B2 (ja) * 2017-01-24 2020-06-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KR101998731B1 (ko) * 2017-02-10 2019-07-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감광성 수지막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필터
CN106945365B (zh) * 2017-02-13 2019-12-06 佛山安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农用转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US10472563B2 (en) * 2017-02-16 2019-11-12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Methods for making improved quantum dot resin formulations
CN106905497B (zh) * 2017-03-22 202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复合物、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280689B1 (ko) * 2017-07-28 2021-07-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코어-쉘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7507901A (zh) * 2017-07-31 2017-12-22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led光电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064586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064587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の製造方法、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波長変換部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硬化物
CN107722312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力王新材料(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无阻隔膜的量子点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11629288B2 (en) * 2017-10-16 2023-04-18 Ns Materials Inc. Quantum-dot containing resin sheet or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mber
US20200326597A1 (en) * 2017-10-17 2020-10-15 Kateeva, Inc. Ink compositions with high quantum dot concentrations for display devices
KR101909541B1 (ko) * 2017-11-14 2018-10-18 (주)이노큐디 양자점 필름의 제조방법, 이로써 제조된 양자점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장변환 시트 및 디스플레이
CN108490529A (zh) * 2018-01-22 2018-09-04 南京贝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导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86726A1 (ja) * 2018-03-27 2019-10-0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84386B (zh) * 2018-05-30 2020-02-01 國立清華大學 對人體友善的光源及其用途
CN108977050A (zh) * 2018-06-27 2018-12-11 安徽屹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蓝光硬化液及防蓝光硬化膜
CN108865112B (zh) * 2018-07-20 2021-07-20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含有其的发光器件
CN110739385B (zh) * 2018-07-20 2021-07-20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KR102129663B1 (ko) * 2018-07-24 2020-07-03 효성화학 주식회사 형광체 코팅 고휘도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cd 구조
CN110823845B (zh) * 2018-08-08 2021-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谱仪及其制作方法
CN108997598B (zh) * 2018-08-09 2020-08-04 厦门大学 具有近紫外激发功能高光透过性复合乙基纤维素膜的制备
CN109216590B (zh) * 2018-09-21 2020-11-03 福州大学 一种柔性彩色micro-LED显示器件制备方法
CN109054062B (zh) * 2018-10-10 2021-09-10 嘉兴纳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致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061937B (zh) * 2018-11-02 2021-03-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的制备方法、量子点转光膜及显示装置
KR101937665B1 (ko) 2018-11-15 2019-01-11 주식회사 신아티앤씨 양자점층 형성용 조성물, 양자점 필름,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385272B (zh) * 2018-11-20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硫化镓量子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69561B1 (ko) * 2018-11-27 2019-04-16 주식회사 신아티앤씨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US11708498B2 (en) 2018-11-27 2023-07-25 Shtn-A T&C Photo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film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969564B1 (ko) * 2018-11-27 2019-04-16 주식회사 신아티앤씨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US20200373279A1 (en) * 2019-05-24 2020-11-26 Applied Materials, Inc. Color Conversion Layers for Light-Emitting Devices
KR102362061B1 (ko) * 2019-05-29 2022-02-15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양자점/고분자 복합재료의 미세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색 전환 마이크로 렌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01723B1 (ko) * 2019-07-30 2021-09-13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하이브리드 파장변환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WO2021028977A1 (ja) * 2019-08-09 2021-02-18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材、波長変換材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2711154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友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膜及其制作方法
KR102202101B1 (ko) 2019-11-28 2021-01-14 주식회사 신아티앤씨 다관능 아크릴레이트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양자점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광학 필름
WO2021152739A1 (ja) * 2020-01-29 2021-08-05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52738A1 (ja) * 2020-01-29 2021-08-05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52737A1 (ja) * 2020-01-29 2021-08-05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3554972A (zh) * 2020-04-08 2021-10-26 陈学仕 Qled显示面板的串扰改善方法以及qled显示面板
CN111808601A (zh) * 2020-06-05 2020-10-23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组合物及显示装置
TWI740559B (zh) * 2020-07-01 2021-09-21 國立清華大學 具有藍光過濾功能的顯示器
US11888096B2 (en) 2020-07-24 2024-01-30 Applied Materials, Inc. Quantum dot formulations with thiol-based crosslinkers for UV-LED curing
CN113999558B (zh) * 2020-07-28 2022-06-07 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组合物、色彩转换膜及背光模块
US11646397B2 (en) 2020-08-28 2023-05-09 Applied Materials, Inc. Chelating agents for quantum dot precursor materials in color conversion layers for micro-LEDs
US20220119706A1 (en) * 2020-10-16 2022-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Quantum dot composite, quatnum do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20105244A (ko) * 2021-01-19 2022-07-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색변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3637279A (zh) * 2021-08-25 2021-11-12 合肥福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蓝光量子点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05352A1 (en) * 2021-12-10 2023-06-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radiation-debondabl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CN114734709B (zh) * 2022-03-03 2024-05-28 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2486314B1 (ko) * 2022-04-25 2023-01-10 주식회사 한솔케미칼 무용제형 열경화성 양자점 수지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양자점 수지 복합체, 이를 적용한 led 패키지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6239758B (zh) * 2022-12-08 2023-12-19 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硫醇-氨基-环氧树脂基体的量子点材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05511A (ko) * 2012-03-15 2013-09-25 티피케이 터치 솔루션즈 (씨아먼) 인코포레이티드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463416B1 (ko) * 2013-10-25 2014-11-20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발광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경화물, 광학 시트,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4611B2 (en) 2006-05-11 2011-03-29 Kci Licensing, Inc. Multi-layered support system
CN102804335B (zh) 2009-06-10 2015-10-21 威斯塔德尔特有限责任公司 极限流速和/或高温流体递送基体
WO2011031876A1 (en) * 2009-09-09 2011-03-17 Qd Vision, Inc. Formulations including nanoparticles
GB0916699D0 (en) * 2009-09-23 2009-11-04 Nanoco Technologies Ltd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based materials
KR20120131419A (ko) * 2011-05-25 2012-12-0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경화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프리즘 시트,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702000B1 (ko) 2011-10-21 2017-02-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나노결정-고분자 복합입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복합체 필름 및 광전자 소자
US20130112942A1 (en) 2011-11-09 2013-05-09 Juanita Kurtin Composite hav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embedded in a matrix
KR101500829B1 (ko) * 2012-03-16 2015-03-11 세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기물질로 패시베이션된 마이크로 캡슐형 양자점- 고분자 복합체, 상기 복합체의 제조 방법, 상기 복합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요소, 및 상기 광학요소의 제조방법
KR101546937B1 (ko) 2012-04-04 2015-08-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용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426448B1 (ko) * 2012-11-09 2014-08-05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나노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부재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14073895A1 (ko) * 2012-11-09 2014-05-15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장치
WO2014073894A1 (ko) * 2012-11-09 2014-05-15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EP2970543B1 (en) * 2013-03-14 2019-10-16 Nanosys, Inc. Alkyl-acid ligands for nanocrystals
KR101604339B1 (ko) * 2014-12-09 2016-03-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변환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05511A (ko) * 2012-03-15 2013-09-25 티피케이 터치 솔루션즈 (씨아먼) 인코포레이티드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463416B1 (ko) * 2013-10-25 2014-11-20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발광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경화물, 광학 시트,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8398A (zh) 2016-12-07
KR20160069401A (ko) 2016-06-16
US20160161066A1 (en) 2016-06-09
KR101686713B1 (ko) 2016-12-14
US10267488B2 (en) 2019-04-23
EP3032294B1 (en) 2017-10-25
EP3032294A1 (en)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8398B (zh) 量子点-聚合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该复合物的光转换膜、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6195923B (zh) 光转化膜以及具有所述光转化膜的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US11396158B2 (en) Quantum dot films, lighting devices, and lighting methods
KR101686736B1 (ko) 양자점-고분자 복합체의 제조 방법, 양자점-고분자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변환 필름,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KR102589860B1 (ko) 감광성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양자점-폴리머 복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층 구조물과 전자 소자
EP3032923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light conversion composite, light conversion film,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906445B1 (ko) 양자점 필름의 제조방법, 이로써 제조된 양자점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장변환 시트 및 디스플레이
CN108089399A (zh) 光敏性树脂组合物、复合物、层合结构体、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US20170269432A1 (en) Backlight Units for Display Devices
US11420412B2 (en) Quantum dot films, lighting devices, and lighting methods
TWI742244B (zh) 彩色濾光片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10114700B (zh) 波长转换膜及波长转换膜的制造方法
JP2019174565A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波長変換部材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硬化物
JP2019174563A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波長変換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波長変換用樹脂硬化物
KR101778864B1 (ko) 광 변환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 발광소자 패키지
WO2022107340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770518B1 (ko) 광 변환 복합재의 제조방법, 광 변환 복합재,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변환 필름,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JP2023028515A (ja)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画像表示装置、光散乱部材、並びに、光散乱層形成用組成物
JP2022174609A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064586A1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101366A (ja) 波長変換部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