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4411A -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4411A
CN106184411A CN201610638198.5A CN201610638198A CN106184411A CN 106184411 A CN106184411 A CN 106184411A CN 201610638198 A CN201610638198 A CN 201610638198A CN 106184411 A CN106184411 A CN 106184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t
beater
binding face
reinforcing plate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381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4411B (zh
Inventor
吴强
路遥
刘峰
欧阳俊珩
张羽
鲁后国
陶龙龙
党永红
陈小春
刘海霞
张延阳
刘木英
黄维
刘辉
王淑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6381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84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84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4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包括:上部加强板、下部加强板和中部支撑梁,三者相互搭接形成“Y”型结构,然后将该翼子板加强结构固定在翼子板的内侧,共同构成翼子板总成,其中,翼子板具有与汽车前大灯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处形成一开口,上部加强板固定在开口的上部,下部加强板固定在开口的下部,中部支撑梁固定在翼子板的中部,其一端与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搭接,另一端与翼子板的后端搭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翼子板加强结构重量较轻,成本较低,并能够显著提高翼子板的屈曲抗凹性能和其前端保险杠安装面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翼子板是遮盖车辆前轮的车身外板,一般为安装件,汽车翼子板设计主要由造型设计决定,但其屈曲抗凹性能需在设计初期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判断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标准。翼子板材质通常为钢板、铝合金等金属材质,翼子板钣金厚度一般在0.6mm~0.8mm,由于较薄,很容易发生偏软问题,严重的会产生永久变形。
翼子板在车身上的安装点分布在其轮廓四周,中间绝大部分区域无支撑,故一般翼子板的中间区域刚度最弱;此外,翼子板的前端需提供前保险杠的安装面,若该处结构强度不足,可能会造成保险杠安装时外观间隙面差不易控制,因此,需要提高翼子板中部及其前端保险杠安装面的强度。
翼子板的屈曲抗凹性能主要取决于翼子板的造型、尺寸、加强结构等因素。在工程设计阶段,造型的风格正常情况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故翼子板的造型、尺寸很难进行更改,如有屈曲抗凹性能差的问题,通常只能通过加强结构来进行改善。
由于钣金厚度是影响其抗凹性能及前保险杠安装强度的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翼子板厚度的方式来解决屈曲抗凹问题和提升前保险杠安装面的强度,但是,这种方案需要大幅提高钣金厚度,既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又增加了车身重量,并且强度提升的效果也一般。
此外,现有技术中也会采用在翼子板内侧贴上结构增强垫的方式来增加翼子板的刚度,如图1所示,增强垫2'一般采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或铝箔+环氧树脂为材料,贴于翼子板1'的内侧,在涂装车间烘房会发生硬化,从而提升覆盖区域的钣金刚度。
但是,上述方案中采用的增强垫成本较高,约100元/㎡,远高于钣金的价格,并且在涂装时由于增强垫的遮挡,贴合部位不能得到电泳和喷漆,容易产生锈蚀问题,为解决锈蚀问题,翼子板需采用镀锌钢板,则会进一步增加成本;此外,这种方法也不能提高翼子板前端前保险杠安装面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均衡成本和性能,提高翼子板的屈曲抗凹性能和其前端保险杠安装面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固定安装在翼子板的内侧,与所述翼子板共同构成翼子板总成,所述翼子板具有与汽车前大灯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处形成一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加强结构包括:上部加强板、下部加强板和中部支撑梁,三者相互搭接形成“Y”型结构;
所述上部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上部,所述下部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下部,所述中部支撑梁固定设置在所述翼子板的中部,其一端与所述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分别搭接,另一端与所述翼子板的后端搭接。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部加强板包括:第一贴合面、第一搭接面、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其中,所述第一贴合面连接在所述翼子板的外观面上,与所述开口的上部型面相匹配;所述第一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后端,用于与所述下部加强板和所述中部支撑梁相搭接;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上端,所述第二翻边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前端,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与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贴合面上设置有多道第一涂胶槽,涂装在所述第一涂胶槽中的膨胀胶用于将所述第一贴合面连接于所述翼子板的外观面上。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涂胶槽为长条形,设置有7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贴合面上。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翻边焊接固定在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且所述第一翻边上设置有安装孔和避让缺口,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翼子板总成连接于车身翼子板支架,所述避让缺口作为所述汽车前大灯的调节工具过孔。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翻边焊接固定在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且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一方孔,所述第一圆孔用于安装定位汽车的前保险杠,所述第一方孔与所述前保险杠的安装卡扣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部加强板还包括第一减重孔和两个第一台阶面,两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面的上部边缘和中部,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深度均为6mm,所述第一减重孔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中部的第一台阶面上。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部加强板包括:第二贴合面、第二搭接面、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其中,所述第二贴合面连接在所述翼子板的外观面上,与所述开口的下部型面相匹配;所述第二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后端,用于与所述上部加强板和所述中部支撑梁相搭接;所述第三翻边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前端,与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相连接;所述第四翻边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后端上部并与车身坐标系的YZ平面平行。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贴合面上设置有多道第二涂胶槽,涂装在所述第二涂胶槽中的膨胀胶用于将所述第二贴合面连接于所述翼子板的外观面上。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涂胶槽为长条形,设置有8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贴合面上。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贴合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减重孔。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翻边焊接固定在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且所述第三翻边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方孔,用于与前保险杠的安装卡扣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四翻边上设置有加强筋和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轴与汽车坐标系的Z向平行,其用于与所述汽车前大灯的定位卡扣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部加强板还包括第二台阶面,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面的中部。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中部支撑梁包括:第三贴合面、第三搭接面和第五翻边,所述第三贴合面连接在所述翼子板的中部,所述第三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三贴合面的前端,用于与所述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相搭接,所述第五翻边位于所述第三贴合面的后端,用于与所述翼子板的后端焊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贴合面上设置有多道第三涂胶槽,涂装在所述第三涂胶槽中的膨胀胶用于将所述第三贴合面连接于所述翼子板的中部。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涂胶槽为长条形,设置有6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贴合面的边缘处。
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贴合面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三台阶面和第三减重孔,所述第三台阶面上还设置有二级台阶,所述第三减重孔位于所述二级台阶上。
本发明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包括:上部加强板、下部加强板和中部支撑梁,三者相互搭接形成“Y”型结构,然后将该翼子板加强结构固定在翼子板的内侧,共同构成翼子板总成,其中,翼子板具有与汽车前大灯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处形成一开口,上部加强板固定在开口的上部,下部加强板固定在开口的下部,中部支撑梁固定在翼子板的中部,其一端与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搭接,另一端与翼子板的后端搭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翼子板加强结构重量较轻,成本较低,并能够显著提高翼子板的屈曲抗凹性能和其前端保险杠安装面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结构增强垫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相连接的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与翼子板连接后形成的翼子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中的上部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上部加强板与翼子板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c为图5b的C-C向断面图;
图5d为上部加强板的第一翻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5e为上部加强板的第二翻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中的下部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下部加强板的第三翻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下部加强板的第四翻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中的中部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中部支撑梁与翼子板配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图7b的F-F向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翼子板 2'-增强垫
本发明:
A-翼子板加强结构 B-翼子板 1-上部加强板 2-下部加强板 3-中部支撑梁 4-开口 11-第一贴合面 12-第一搭接面 13-第一翻边 14-第二翻边 15-第一涂胶槽 L1-间隙R1-半径 131-安装孔 132-避让缺口 141-第一圆孔 142-第一方孔 16-第一减重孔 17-第一台阶面 S1-第一距离 S2-第二距离 21-第二贴合面 22-第二搭接面 23-第三翻边 24-第四翻边 25-第二涂胶槽 231-第二方孔 241-腰型孔 242-加强筋 26-第二台阶面 27-第二减重孔 31-第三贴合面 32-第三搭接面 33-第五翻边 34-第三涂胶槽 35-第三减重孔36-第三台阶面 37-二级台阶 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用于将其固定安装在翼子板的内侧,二者共同构成翼子板总成,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4,翼子板加强结构A包括:上部加强板1、下部加强板2和中部支撑梁3,三者相互搭接形成“Y”型结构;如图2所示,翼子板B具有与汽车前大灯配合的配合面,该配合面处形成一开口4,上部加强板1固定设置在开口4的上部,下部加强板2固定设置在开口4的下部,如图4所示,中部支撑梁3固定设置在翼子板的中部,其一端与上部加强板1和下部加强板2搭接,另一端与翼子板的后端搭接。
本发明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通过在翼子板前大灯配合面的上部和下部、以及翼子板的中部分别设置加强板,不仅提高了翼子板前保险杠安装面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翼子板中部的刚度,解决了翼子板局部偏软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部加强板1、下部加强板2和中部支撑梁3,三者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形成“Y”型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三者可通过四个两层焊点和四个三层焊点实现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a,上部加强板1包括:第一贴合面11、第一搭接面12、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上部加强板1通过上述结构固定连接在翼子板上。
具体地,第一贴合面11连接在翼子板的外观面上,与开口4的上部型面相匹配;第一搭接面12位于第一贴合面11的后端,用于与下部加强板2和中部支撑梁3相搭接(采用焊点连接);第一翻边13位于第一贴合面11的上端,第二翻边14位于第一贴合面11的前端,第一翻边13和第二翻边14分别与翼子板的相应位置相连接。
优选地,请同时参照图5b和5c,在第一贴合面11上设置多道第一涂胶槽15,涂装在第一涂胶槽15中的膨胀胶用于将第一贴合面11连接于翼子板的外观面上,并且,该第一涂胶槽15为长条形,设置有7道,均匀分布在第一贴合面11上。在本实施例中,翼子板的外观面与第一贴合面11之间设计有间隙L1,其数值为3mm,第一涂胶槽15的半径R1也设置为3mm,膨胀胶在涂装车间受热后膨胀,填充第一涂胶槽15及其与翼子板之间的空隙,并且膨胀胶膨胀后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将上部加强板1与翼子板的外观面相连接,并且起到了支撑翼子板外观面的作用。填充膨胀胶的方式相比于焊接固定的方式,避免了在翼子板的外观面打焊点而影响翼子板的外观品质。
进一步地,第一翻边1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请参照图5d,第一翻边13上设置有安装孔131和避让缺口132,其中,安装孔131用于将翼子板总成连接于车身翼子板支架,避让缺口132与翼子板上的圆孔相对正,作为汽车前大灯的调节工具过孔。
第二翻边14也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焊点进行连接。请参照图5e,第二翻边14上设置有第一圆孔141和第一方孔142,其中,第一圆孔141为汽车前保险杠的安装定位孔,用于定位安装前保险杠,第一方孔142为前保险杠安装卡扣过孔,用于与前保险杠的安装卡扣相配合。通过将第二翻边14焊接在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能够增强翻边处的局部强度和刚度,避免安装前保险杠时翼子板前端安装面因受力而变形。
此外,请参照图5c,上部加强板1还包括有第一减重孔16和两个第一台阶面17,两个第一台阶面17分别设置在第一贴合面11的上部边缘和中部,两个第一台阶面17的深度均为6mm,第一减重孔16设置在位于第一贴合面11中部的第一台阶面上。通过设置台阶面,增大了上部加强板的截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其自身强度,此外,为了实现轻量化,在上部加强板中设置减重孔,而为了保证减重孔处的板件强度,优选将减重孔设置在台阶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5c所示,第一涂胶槽15的外部直边与第一贴合面1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通常设置的较大,本实施例中,以靠近第一贴合面11下部边缘的一道第一涂胶槽15为例,其外部直边与第一贴合面11的下部边缘之间的第一距离S1为5mm,其内部直边与第一台阶面17边缘之间的第二距离S2为3mm,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膨胀胶受热后溢出上部加强板1的外边缘,从而影响翼子板的外观品质。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a,下部加强板2包括:第二贴合面21、第二搭接面22、第三翻边23和第四翻边24,下部加强板2通过上述结构固定连接在翼子板上。
具体地,第二贴合面21连接在翼子板的外观面上,与开口4的下部型面相匹配;第二搭接面22位于第二贴合面21的后端,用于与上部加强板1和中部支撑梁3相搭接;第三翻边23位于第二贴合面21的前端,与翼子板的相应位置相连接;第四翻边24位于第二贴合面21的后端上部并与车身坐标系的YZ平面平行。
类似于上部加强板1的第一贴合面11,由于翼子板的外观面不能有焊点,因此,优选在第二贴合面21上设置多道第二涂胶槽25,涂装在第二涂胶槽25中的膨胀胶用于将第二贴合面21连接于翼子板的外观面上,并且,该第二涂胶槽25为长条形,设置有8道,均匀分布在第二贴合面21上。第二涂胶槽25的尺寸及与翼子板的配合间隙参照上部加强板1,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三翻边23焊接固定在翼子板的前端,本实施例中,通过五个两层焊点进行焊接。请参照图6b,第三翻边23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方孔231,与翼子板上的开孔对齐,作为前保险杠的安装卡扣过孔,用于安装前保险杠。通过将第三翻边23焊接在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能够增强翻边处的局部强度和刚度,避免在安装前保险杠时翼子板前端安装面因受力而变形。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翻边23的高度根据此处翼子板的型面进行匹配。
下部加强板2上的第四翻边24为汽车前大灯的安装提供定位,具体地,请参照图6c,该第四翻边24上设置有腰型孔241,用于与汽车前大灯的定位卡扣相配合,该腰型孔241的长轴与汽车坐标系的Z向平行,为前大灯的定位卡扣提供Y方向的定位。本实施例中,第四翻边24的长度优选为25mm,并且其上设置有加强筋242,用以提高自身强度。
此外,类似于上部加强板1,为了提高自身强度,在下部加强板2也包括有台阶面,如图6a所示,在第二贴合面2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台阶面26;并且为了实现轻量化,在第二贴合面21上还设置有第二减重孔27,其位于第二台阶面26的一侧。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7a,中部支撑梁3包括:第三贴合面31、第三搭接面32和第五翻边33,中部支撑梁3通过上述结构固定连接在翼子板上。
具体地,第三贴合面31连接在翼子板的中部,第三搭接面32位于第三贴合面31的前端,用于与上部加强板1和下部加强板2相搭接,第五翻边33位于第三贴合面31的后端,用于与翼子板的后端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通过三个两层焊点实现第五翻边33与翼子板的焊接固定。
类似于上部加强板1和下部加强板2,在第三贴合面31上也设置多道第三涂胶槽34,涂装在第三涂胶槽34中的膨胀胶用于将第三贴合面31连接于翼子板的中部外观面上,并且,该第三涂胶槽34为长条形,设置有6道,均匀分布在第三贴合面31的边缘处。第三涂胶槽34的尺寸及与翼子板的配合间隙参照上部加强板1,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请参照图7c,中部支撑两3还包括有第三减重孔35和第三台阶面36,第三台阶面36上还设置有二级台阶37,该二级台阶37的高度h为3mm,第三减重孔35位于该二级台阶37上。通过设置第三台阶面,增大了中部支撑梁3的截面积,从而提高了其自身强度,设置减重孔的目的是实现轻量化,而将该减重孔设计在第三台阶面的二级台阶上,则能够有效地保证减重孔处支撑梁的强度。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翼子板外观面受到较大外力冲击而产生不期望的变形这一问题,尤其对于尺寸较大、前大灯配合面较长的翼子板更有显著的效果。本公司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对某车型应用实例进行CAE仿真分析,模拟翼子板安装点对翼子板轮廓进行约束,选取某几个加载位置,然后用撞击物对上述位置进行加载和卸载操作,最后提取所选定位置的变形情况。根据CAE仿真结果,选取最大变形量、残余变形量以及塑性应变等参数,对比分析有无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这两种情况可知,采用了翼子板加强结构后翼子板的变形情况显著地优于未采用翼子板加强结构时的变形情况。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在提高翼子板的强度和其屈曲抗凹性能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固定安装在翼子板的内侧,与所述翼子板共同构成翼子板总成,所述翼子板具有与汽车前大灯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处形成一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加强结构包括:上部加强板、下部加强板和中部支撑梁,三者相互搭接形成“Y”型结构;
所述上部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上部,所述下部加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下部,所述中部支撑梁固定设置在所述翼子板的中部,其一端与所述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分别搭接,另一端与所述翼子板的后端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加强板包括:第一贴合面、第一搭接面、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其中,所述第一贴合面连接在所述翼子板的外观面上,与所述开口的上部型面相匹配;所述第一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后端,用于与所述下部加强板和所述中部支撑梁相搭接;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上端,所述第二翻边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前端,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与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面上设置有多道第一涂胶槽,涂覆在所述第一涂胶槽中的膨胀胶用于将所述第一贴合面连接于所述翼子板的外观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胶槽为长条形,设置有7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贴合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焊接固定在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且所述第一翻边上设置有安装孔和避让缺口,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翼子板总成连接于车身翼子板支架,所述避让缺口作为所述汽车前大灯的调节工具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焊接固定在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且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一方孔,所述第一圆孔用于安装定位汽车的前保险杠,所述第一方孔与所述前保险杠的安装卡扣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6之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加强板还包括第一减重孔和两个第一台阶面,两个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面的上部边缘和中部,所述第一台阶面的深度均为6mm,所述第一减重孔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中部的第一台阶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加强板包括:第二贴合面、第二搭接面、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其中,所述第二贴合面连接在所述翼子板的外观面上,与所述开口的下部型面相匹配;所述第二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后端,用于与所述上部加强板和所述中部支撑梁相搭接;所述第三翻边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前端,与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相连接;所述第四翻边位于所述第二贴合面的后端上部并与车身坐标系的YZ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合面上设置有多道第二涂胶槽,涂覆在所述第二涂胶槽中的膨胀胶用于将所述第二贴合面连接于所述翼子板的外观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胶槽为长条形,设置有8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贴合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贴合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减重孔。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翻边焊接固定在所述翼子板的相应位置上,且所述第三翻边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方孔,用于与前保险杠的安装卡扣相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翻边上设置有加强筋和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轴与汽车坐标系的Z向平行,其用于与所述汽车前大灯的定位卡扣相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之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加强板还包括第二台阶面,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面的中部。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梁包括:第三贴合面、第三搭接面和第五翻边,所述第三贴合面连接在所述翼子板的中部,所述第三搭接面位于所述第三贴合面的前端,用于与所述上部加强板和下部加强板相搭接,所述第五翻边位于所述第三贴合面的后端,用于与所述翼子板的后端焊接固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贴合面上设置有多道第三涂胶槽,涂覆在所述第三涂胶槽中的膨胀胶用于将所述第三贴合面连接于所述翼子板的中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涂胶槽为长条形,设置有6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贴合面的边缘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翼子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贴合面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三台阶面和第三减重孔,所述第三台阶面上还设置有二级台阶,所述第三减重孔位于所述二级台阶上。
CN201610638198.5A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Active CN106184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8198.5A CN106184411B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8198.5A CN106184411B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411A true CN106184411A (zh) 2016-12-07
CN106184411B CN106184411B (zh) 2018-05-04

Family

ID=57513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38198.5A Active CN106184411B (zh) 2016-08-05 2016-08-05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8441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3160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翼子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497968A (zh) * 2019-08-21 2019-11-26 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顶边梁
CN112046619A (zh) * 2020-07-28 2020-12-08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翼子板安装支架、白车身及车辆
CN114771665A (zh) * 2022-04-28 2022-07-22 沙龙机甲科技有限公司 翼子板总成、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5009376A (zh) * 2022-06-28 2022-09-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盖铰链加强板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5858Y (zh) * 2008-06-06 2009-05-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翼子板结构
CN201703439U (zh) * 2010-05-24 2011-01-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翼子板安装结构
US7984944B2 (en) * 2008-04-22 2011-07-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ender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3832584U (zh) * 2014-04-29 2014-09-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加强板结构
CN204488959U (zh) * 2015-01-07 2015-07-22 亿升汽配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用翼子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4944B2 (en) * 2008-04-22 2011-07-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ender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1235858Y (zh) * 2008-06-06 2009-05-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翼子板结构
CN201703439U (zh) * 2010-05-24 2011-01-1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翼子板安装结构
CN203832584U (zh) * 2014-04-29 2014-09-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加强板结构
CN204488959U (zh) * 2015-01-07 2015-07-22 亿升汽配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用翼子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3160A1 (zh) * 2017-02-27 2018-08-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翼子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497968A (zh) * 2019-08-21 2019-11-26 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顶边梁
CN110497968B (zh) * 2019-08-21 2021-11-23 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顶边梁
CN112046619A (zh) * 2020-07-28 2020-12-08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翼子板安装支架、白车身及车辆
CN114771665A (zh) * 2022-04-28 2022-07-22 沙龙机甲科技有限公司 翼子板总成、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5009376A (zh) * 2022-06-28 2022-09-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盖铰链加强板及车辆
CN115009376B (zh) * 2022-06-28 2023-12-0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盖铰链加强板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411B (zh) 2018-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4411A (zh)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US10118648B2 (en) Motor vehicle rear
US869021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body reinforcement behind the second row of seats
CN102963431B (zh) 车辆的车身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8967703B2 (en) Reinforcement for a vehicle pillar
US20150042129A1 (en) Vehicle body having rear side member
RU2709644C1 (ru) Внешняя панель и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внешней панели
EP3219588B1 (en) T-shaped joint structure
CN105313991B (zh) 轻质后挡板结构
CN209366281U (zh) 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US9598123B1 (en) Hybrid spare tire receptacle for a vehicle
CN108688573A (zh) 车辆用行李箱盖板
CN107264638A (zh)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CN210083343U (zh) 发动机罩及其加强结构和汽车
US9090292B2 (en) Structure of rear package tray for vehicle
CN208931094U (zh) 背门锁加强件、背门及汽车
CN106428220A (zh) 一种新型后围板与侧围搭接结构
CA2962183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structural par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10588305B (zh) 一种汽车后门锁扣安装结构
CN106114160A (zh) 一种汽车车门外板总成安装结构
CN210191616U (zh) 车辆的车顶周边构造
CN210289470U (zh) 一种汽车车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CN207208224U (zh) 车辆翼子板加强结构、车辆翼子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028796U (zh) 前门上铰链安装加强板
CN209096845U (zh) 一种d柱搭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Applicant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tive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