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4638A -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638A
CN107264638A CN201710502687.2A CN201710502687A CN107264638A CN 107264638 A CN107264638 A CN 107264638A CN 201710502687 A CN201710502687 A CN 201710502687A CN 107264638 A CN107264638 A CN 107264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e
welding position
main frame
posts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26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晓文
王力
寇世宏
叶远林
王洪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026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4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4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7Lugg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主框架包括D环、地板、两个后侧围、两个后轮罩和两个连接梁,其中:每个连接梁位于后轮罩与D环的D柱之间的地板上;每个连接梁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焊接位、第二焊接位,每个连接梁的侧部设置有第三焊接位,每个连接梁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焊接位;连接梁的第一焊接位与对应的后轮罩相焊接,连接梁的第二焊接位与对应的D柱相焊接,连接梁的第三焊接位与对应的后侧围相焊接,每个连接梁的第四焊接位与地板相焊接。采用本公开,连接梁稳固的支撑在D环与后轮罩之间,使后备箱的主框架可以抵抗扭转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备箱主框架对于抵抗汽车扭转变形及弯曲变形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三排座椅的中大型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车身空间比较大,后备箱比较宽敞的车型。
后备箱的主框架主要包括D环、后侧围、两个后轮罩和后备箱的地板,其中:D环由后备箱的门槛梁、顶盖后横梁和两个D柱围成的环状结构;D环与左右两个后轮罩之间通过相对应的后侧围的内板和外板相连接;上述各部件的底部分别与地板相连接。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后备箱的空间比较大,D环与后轮罩之间仅仅依靠后侧围的内板和外板连接,使后备箱主框架抵抗变形的能力比较弱,导致汽车的扭转刚度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的扭转刚度较差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D环、地板、两个后侧围、两个后轮罩和两个连接梁,其中:
每个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后轮罩与所述D环的D柱之间的所述地板上;
每个所述连接梁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焊接位、第二焊接位,每个所述连接梁的侧部设置有第三焊接位,每个所述连接梁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焊接位;
所述连接梁的第一焊接位与对应的后轮罩相焊接,所述连接梁的第二焊接位与对应的D柱相焊接,所述连接梁的第三焊接位与对应的后侧围相焊接,每个所述连接梁的第四焊接位与所述地板相焊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焊接位、所述第二焊接位、所述第三焊接位和所述第四焊接位均为所述连接梁的焊接边。
可选的,所述第二焊接位焊接在连接所述D环的门槛梁与所述D环的D柱侧边梁的D柱底边梁上。
可选的,所述D柱底边梁上设置有焊接部;
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位相配合;
所述第二焊接位的外表面与所述焊接部的内表面相焊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钝角。
可选的,所述第三焊接位靠近所述第一焊接位的部分与所述后侧围的后侧围内板相焊接;
所述第三焊接位靠近所述第二焊接位的部分与所述后侧围的后侧围外板相焊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重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后备箱的主框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后备箱的主框架包括D环、地板、两个后侧围、两个后轮罩和两个连接梁,其中,每个连接梁焊接在D环与后轮罩之间,其侧部与相应的后侧围相焊接,其底部焊接在后备箱的地板上。连接梁稳固的支撑在D环与后轮罩之间,使后备箱的主框架可以抵抗扭转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D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D柱底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D柱底边梁和连接梁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D环 2、地板
3、后侧围 4、后轮罩
5、连接梁 11、D柱
12、门槛梁 31、后侧围外板
32、后侧围内板 51、第一焊接位
52、第二焊接位 53、第三焊接位
54、第四焊接位 55、减重孔
111、D柱侧边梁 112、D柱底边梁
521、顶板 522、底板
523、侧板 1121、焊接部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一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如图1所示,该主框架包括D环1、地板2、两个后侧围3、两个后轮罩4和两个连接梁5,其中:每个连接梁5位于后轮罩4与D环1的D柱11之间的地板2上;每个连接梁5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焊接位51、第二焊接位52,每个连接梁5的侧部设置有第三焊接位53,每个连接梁5的下部设置有第四焊接位54;连接梁5的第一焊接位51与对应的后轮罩4相焊接,连接梁5的第二焊接位52与对应的D柱11相焊接,连接梁5的第三焊接位53与对应的后侧围3相焊接,每个连接梁5的第四焊接位54与地板2相焊接。
其中,为方便对后备箱主框架的描述,对后备箱主框架的方向做如下规定:车前为前,车后为后,驾驶座为左,副驾驶座为右。
本实施例中的后备箱主要是掀背式后备箱,其主框架主要包括D环1、后侧围3、两个后轮罩4和后备箱的地板2,而D环1又由后备箱的门槛梁12、顶盖后横梁和两个D柱11围成的环状结构。
在实施中,D环1的两个D柱11位于后备箱左右两侧的竖梁,主要用于安装和支撑汽车的顶盖和顶盖后横梁。如图2所示,D柱11由D柱侧边梁111和D柱底边梁112相互焊接而成,其中,D柱底边梁112用于连接D柱11与门槛梁12。D柱底边梁112的形状与尺寸分别与D柱11与门槛梁12相匹配,而且,D柱底边梁112作为D柱11与门槛梁12的连接处,具有圆角结构,这样,D柱11与门槛梁12的连接处比较平缓,可以防止D柱11与门槛梁12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进而提高连接处的强度。圆角结构的D柱底边梁112也可以提高D环1的扭转刚度。
如图1所示,D环1的每个D柱11分别与左右两个后侧围3的后侧围外板31相焊接。每个后侧围3的后侧围内板32分别与相对应的左右两个后轮罩4相焊接。上述各部件的底部分别与地板2相连接,这样,装配成后备箱的主框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D柱11与后轮罩4之间还安装有连接梁5,如图3所示,连接梁5的前方设置有第一焊接位51与后轮罩4相焊接;连接梁5的后方设置有第二焊接位52与D柱底边梁112相焊接;连接梁5的侧部设置有第三焊接位53与后侧围内板32、后侧围外板31相焊接;连接梁5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焊接位54与后备箱的地板2相焊接。这样,连接梁5稳固在D柱底边梁112与后轮罩4之间,可以提高D环的扭转刚度。
其中,连接梁5的第一焊接位51、第二焊接位52、第三焊接位53和第四焊接位54可以均是连接梁5的焊接边,每个焊接位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焊点,设置焊点的个数主要根据焊接边的大小而定,例如,对于尺寸较长的焊接边可以在焊接边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焊点,这样,可以避免焊点处出现应力集中而断裂。连接梁5与周围相焊接部件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如下:
如图3所示,每个连接梁5的第一焊接位51是其前方端部处的焊接边,该焊接边上可以均匀设置有两个焊点,该焊接边贴在相应的后轮罩4上,如图4所示,实现连接梁5与后轮罩4的连接。
如图3所示,每个连接梁5的第二焊接位52是其后方端部的焊接边,该焊接边用于与D柱11的D柱底边梁112相焊接。具体的,如图5所示,D柱底边梁112上设置有焊接部1121,焊接部1121与第二焊接位52相配合,第二焊接位52的外表面与焊接部1121的内表面相焊接。其中,如图3和图5所示,焊接部1121的形状与第二焊接位52的形状相同,类似C型,焊接部1121的尺寸略大于第二焊接位52的尺寸,这样,第二焊接位52的外表面与焊接部1121的内表面相贴合焊接。具体的,第二焊接位52的顶板52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个焊点;第二焊接位52的底板52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个焊点;第二焊接位52的侧板52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三个焊点,焊点均匀分布,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在30毫米到40毫米之间。这样,如图6所示,第二焊接位52与焊接部1121相焊接,实现连接梁5与D环1的连接。
如图3所示,每个连接梁5的第三焊接位53是其侧部的焊接边,也可以说是连接梁5的上部的焊接边,第三焊接位53中设置有两个焊接边,靠近第一焊接位51的焊接边与后侧围内板32相焊接,靠近第二焊接位52的焊接边与后侧围外板31相焊接。这样,实现连接梁5与后侧围3的连接。
如图3所示,每个连接梁5的第四焊接位54是连接梁5的底部焊接边,用于与后备箱的地板2相焊接。如图8所示,为图7中沿A-A的截面图,连接梁5与后侧围3、地板2形成空腔结构,这种空腔结构在保证后备箱主框架的扭转刚度的基础上,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基于上述所述,连接梁5稳固的支撑在D环1与后轮罩4之间,可以使后备箱主框架抵抗扭转变形,从而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另外,连接梁5还可以使后备箱主框架抵抗弯曲变形,提高整车的弯曲刚度。其中弯曲变形与扭转变形类似,二者区别在于,扭转变形是车身的左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弯曲变形是车身前后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例如,地板的下凹也是弯曲变形。
可选的,连接梁5与门槛梁12通过D柱底边梁112相连,也即是,D柱底边梁112也是连接梁5与门槛梁12的连接处,为了防止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相应的处理可以是:连接梁5与门槛梁12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钝角。
在实施中,如图1和3所示,连接梁5的第二焊接位52与D柱底边梁112的焊接部1121之间自然搭接,焊接部1121与D柱底边梁112的本体之间为钝角而不是垂直关系,D柱底边梁112又与门槛梁12自然搭接,这样连接梁5、焊接部1121、D柱底边梁112的本体、门槛梁12之间依次相连形成圆角结构,而不是直角结构,这样,各连接部件之间过渡比较平缓,可以防止相邻部件的焊接处出现应力集中而断裂。
如图1所示,D柱底边梁112使D柱11、门槛梁12、连接梁5两两相连,也即是,D柱11、门槛梁12、连接梁5三者在D柱底边梁112处交汇,三者相互支撑,可以抵抗后备箱主框架的变形,从而提高整车的刚度和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3所示,连接梁5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重孔55,在不影响连接梁5的刚度与强度的前提下减重孔55的尺寸可以尽可能的大,这样,可以减轻汽车的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后备箱的主框架包括D环、地板、两个后侧围、两个后轮罩和两个连接梁,其中,每个连接梁焊接在D环与后轮罩之间,其侧部与相应的后侧围相焊接,其底部焊接在后备箱的地板上。连接梁稳固的支撑在D环与后轮罩之间,可以使后备箱的主框架抵抗扭转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
实施例二
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后备箱盖和实施例一所述的后备箱的主框架,其中,所述后备箱盖安装在D环的顶盖后横梁上,所述后备箱盖与所述顶盖后横梁铰接,这样完成汽车后备箱的安装,再进一步安装汽车的其它部件。该汽车的后备箱的主框架如实施例一所述,包括D环、地板、两个后侧围、两个后轮罩和两个连接梁,其中,每个连接梁焊接在D环与后轮罩之间,其侧部与相应的后侧围相焊接,其底部焊接在后备箱的地板上。连接梁稳固的支撑在D环与后轮罩之间,可以使后备箱的主框架抵抗扭转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D环、地板、两个后侧围、两个后轮罩和两个连接梁,其中:
每个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后轮罩与所述D环的D柱之间的所述地板上;
每个所述连接梁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焊接位、第二焊接位,每个所述连接梁的侧部设置有第三焊接位,每个所述连接梁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焊接位;
所述连接梁的第一焊接位与对应的后轮罩相焊接,所述连接梁的第二焊接位与对应的D柱相焊接,所述连接梁的第三焊接位与对应的后侧围相焊接,每个所述连接梁的第四焊接位与所述地板相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位、所述第二焊接位、所述第三焊接位和所述第四焊接位均为所述连接梁的焊接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的第二焊接位焊接在连接所述D环的门槛梁与所述D环的D柱侧边梁的D柱底边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底边梁上设置有焊接部;
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位的形状与尺寸相配合;
所述第二焊接位的外表面与所述焊接部的内表面相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焊接位靠近所述第一焊接位的部分与所述后侧围的后侧围内板相焊接;
所述第三焊接位靠近所述第二焊接位的部分与所述后侧围的后侧围外板相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的上表面设置有减重孔。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备箱的主框架。
CN201710502687.2A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Pending CN107264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2687.2A CN107264638A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2687.2A CN107264638A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638A true CN107264638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70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2687.2A Pending CN107264638A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46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2463A (zh) * 2018-01-29 2018-08-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两厢车型内板后部框架结构
CN108407900A (zh) * 2018-02-08 2018-08-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cd柱下接头结构
CN109927790A (zh) * 2017-12-15 2019-06-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前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汽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4737A1 (de) * 2010-06-23 2011-12-29 Volkswagen Ag Fahrzeugkarosserie
CN202783408U (zh) * 2012-05-22 2013-03-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CN103569209A (zh) * 2012-07-26 2014-02-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的结构
US20140159428A1 (en) * 2011-08-02 2014-06-1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CN105416404A (zh) * 2015-11-12 2016-03-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4737A1 (de) * 2010-06-23 2011-12-29 Volkswagen Ag Fahrzeugkarosserie
US20140159428A1 (en) * 2011-08-02 2014-06-1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CN202783408U (zh) * 2012-05-22 2013-03-1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CN103569209A (zh) * 2012-07-26 2014-02-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的结构
CN105416404A (zh) * 2015-11-12 2016-03-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鲍学员: "桥梁构造", 《桥梁工程》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7790A (zh) * 2017-12-15 2019-06-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前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汽车
WO2019154309A1 (zh) * 2017-12-15 2019-08-1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前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汽车
CN108382463A (zh) * 2018-01-29 2018-08-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两厢车型内板后部框架结构
CN108407900A (zh) * 2018-02-08 2018-08-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cd柱下接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3832B2 (en) Node for connecting vehicle body portions
US6623067B2 (en) Door seal interface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space frame
CN107264638A (zh)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CN100537329C (zh) 车身结构
CN107284528A (zh)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车身后端主框架和汽车
CN108688573B (zh) 车辆用行李箱盖板
CN107187504B (zh) 汽车后围总成
KR102554931B1 (ko) 차량의 리어 쿼터부 보강구조
CN106184411A (zh) 一种翼子板加强结构
EP3626587B1 (en) Steering support structure
CN108382463B (zh) 两厢车型内板后部框架结构
CN104843087A (zh) 轻型客车车身及制造方法
US9090292B2 (en) Structure of rear package tray for vehicle
JP2005153650A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構造
US20150291223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owl and front pillar
US11345408B2 (en) Body reinforc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5923054B (zh) 一种天窗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09719742U (zh) 车辆轮罩内外板的搭接结构
JP6362009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09109884B (zh) 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KR102552877B1 (ko) 차량에 대한 도어 부착 방법
CN105292269A (zh) 车身后部结构
JPH0592063U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下部の補強構造
CN212149046U (zh) 汽车骨架结构及汽车
CN214138437U (zh) 一种自密封性强的汽车内衬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