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66281U - 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66281U CN209366281U CN201822109798.XU CN201822109798U CN209366281U CN 209366281 U CN209366281 U CN 209366281U CN 201822109798 U CN201822109798 U CN 201822109798U CN 209366281 U CN209366281 U CN 2093662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ffening plate
- inner panel
- upright post
- plate
- hi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包括加强板、内板以及铰链加强板,内板位于加强板的内侧且内板的后端边沿和加强板的后端边沿搭接,铰链加强板搭接在加强板的前端边沿与内板之间且与加强板以及内板形成封闭腔体结构,使得加强板、内板以及铰链加强板之间能相互助力,提高车身立柱的刚度,保证刚度的连续性,能适应大尺寸设计的背门及背门框口,并达到后框模态提升及背门侧向刚度加强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车身立柱主要对汽车起到支撑作用,而D柱的上接头是SUV车背门框的重要接头结构之一,D柱上接头的强度不仅直接影响背门框的刚度和强度,还会影响背门与背门框的匹配关系,甚至于影响整车的刚度与整车耐久性。
现有的D柱上接头加强结构的铰链加强板直接贴合固定在D柱上内板上,由D柱上内板提供对背门的刚度,然而,由于目前SUV车型后部造型都追求轮廓饱满、线条硬朗、流线型的溜背结构,溜背结构的背门及背门框口尺寸设计较大,背门的重量也随着其尺寸增加而增加,现有的D柱上接头加强结构已经不能满足SUV车型后框模态以及背门侧向刚度的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能提升SUV车型后框模态并加强背门侧向刚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内板以及铰链加强板,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内侧且所述内板的后端边沿和所述加强板的后端边沿搭接;
所述铰链加强板搭接在所述加强板的前端边沿与所述内板之间,且与所述加强板以及所述内板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铰链加强板的后边搭接在所述加强板的前端边沿上,所述铰链加强板的前边搭接在所述内板上,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两侧边分别搭接在所述内板的两侧边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板包括一倾斜壁,所述倾斜壁一侧设有翻边,另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搭接边,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翻边和所述搭接边上以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铰链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内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翻边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搭接边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搭接边上设有用于与背门铰链连接的连接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连接凸台相匹配的凸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凸板周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搭接边搭接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车身立柱加强结构还包括后横梁加强板,所述后横梁加强板与所述铰链加强板搭接,所述后横梁加强板外凸设置以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形成第二腔体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后横梁加强板包括外凸设置的加强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加强板本体两侧的第一水平延伸板和第二水平延伸板,所述第一水平延伸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搭接连接,所述第二水平延伸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后横梁加强板之间通过2层焊点或3层焊点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加强板之间,以及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均通过3层焊点连接。
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内板以及铰链加强板,内板位于加强板的内侧且内板的后端边沿和加强板搭接,铰链加强板搭接在加强板的前端边沿与内板之间且与加强板以及内板形成封闭腔体结构,使得加强板、内板以及铰链加强板之间能相互助力,提高车身立柱(如A\B\C\D柱)的刚度,保证刚度的连续性,能适应大尺寸设计的背门及背门框口,并达到后框模态提升及背门侧向刚度加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车身立柱加强结构的汽车,通过铰链加强板搭接在加强板的前端边沿与内板之间且与加强板以及内板形成封闭腔体结构,使得加强板、内板以及铰链加强板之间能相互助力,提高车身立柱的刚度,保证刚度的连续性,达到后框模态提升及背门侧向刚度加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D柱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D柱加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D柱加强结构的铰链加强板与加强板以及内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强板;2、内板;3、铰链加强板;4、后横梁加强板;201、倾斜壁;202、翻边;203、搭接边;204、连接凸台;301、第一连接部;302、折弯部;303、第二连接部;401、加强板本体;402、第一水平延伸板;403、第二水平延伸板;3031、凸板;303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5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1、内板2以及铰链加强板3,内板2位于加强板1的内侧且内板2的后端边沿和加强板1搭接,内板2的后端边沿和加强板1搭接后以在加强板1内侧面与内板2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空腔,以增强车身立柱的结构强度,铰链加强板3搭接在加强板1的前端边沿与内板2之间,且与加强板1以及内板2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结构,基于此结构,使得加强板1、内板2以及铰链加强板3之间能相互助力,提高车身立柱的刚度,保证刚度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可以应用于汽车任何立柱如A柱、B柱、C柱或D柱等车身立柱的结构加强,本实施例优选为应用于汽车D柱结构中,以实现汽车D柱结构加强,其中,D柱加强板包括彼此固定的D柱上加强板和D柱下加强板,D柱内板包括彼此固定的D柱上内板和D柱中内板,D柱上内板与D柱上加强板固定,D柱中内板与D柱下加强板固定,由此,D柱上内板、D柱上加强板、D柱中内板与D柱下加强板共同限定出D柱上部空腔,D柱中内板与D柱下加强板的下端密封以使D柱上部空腔与D柱下部空腔上下隔断开,铰链加强板3搭接在D柱上加强板的前端边沿与D柱上内板之间,且与D柱上加强板以及D柱上内板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结构。基于此结构,D柱上加强板、D柱上内板以及铰链加强板之间能相互助力,提高D柱的刚度,保证刚度的连续性,能适应大尺寸设计的背门及背门框口,并达到后框模态提升及背门侧向刚度加强的作用,以满足SUV车型后框模态以及背门刚度的性能要求。
进一步地,铰链加强板3的后边搭接在加强板1的前端边沿上,铰链加强板3的前边搭接在内板2上,铰链加强板3的两侧边分别搭接在内板2的两侧边缘,参照图2和图4所示,铰链加强板3与加强板1、内板2分别形成X向和Y向连通的封闭腔体,提升了车身扭转模态,使后框架更加稳定。
具体地,内板2包括一倾斜壁201,倾斜壁201一侧设有翻边202,另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搭接边203,铰链加强板3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翻边202和搭接边203上以与内板2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结构,提升刚度。更进一步地,铰链加强板3包括第一连接部301、折弯部302以及第二连接部303,折弯部302与内板2之间围合形成封闭腔体结构,第一连接部301与翻边202搭接,第二连接部303与搭接边203连接,以保证封闭腔体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搭接边203上设有用于与背门铰链连接的连接凸台204,第二连接部303包括与连接凸台204相匹配的凸板3031以及连接在凸板3031周侧的连接板3032,连接板3032与搭接边203搭接连接,以保证铰链加强板3与内板2稳固连接,提升刚度。
本实施例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还包括后横梁加强板4,后横梁加强板4与铰链加强板3搭接,后横梁加强板4沿着内板2方向延伸,后横梁加强板4外凸设置以与铰链加强板3形成第二腔体结构,通过设置第二腔体结构以实现稳定的后框框架结构,达到后框模态提升及背门侧向刚度加强的作用进而以增加整车NVH性能,提升乘坐舒适性。具体地,后横梁加强板4包括外凸设置的加强板本体401以及设置在加强板本体401两侧的第一水平延伸板402和第二水平延伸板403,第一水平延伸板402与第一连接部301搭接连接,第二水平延伸板403与第二连接部303搭接连接,后横梁加强板4通过第一水平延伸板402和第二水平延伸板403与铰链加强板3连接以保证稳固,减少晃动。一般安装时,先将后横梁加强板4与铰链加强板3通过3个两层点焊或2个三层点焊连接,形成后横梁小总成,然后将后横梁小总成与侧围拼接,在搭接板厚度较大的位置设置三层焊点连接,在搭接板厚度较小的位置设置两层焊点连接,如在加强板本体401与内板2搭接位置处设有两层焊点,在第二水平延伸板403与凸板3031的搭接位置处设有三层焊点,具体地,后横梁小总成与加强板1以及内板2三层板搭接,铰链加强板3连接在后横梁加强板4的内侧,铰链加强板3与加强板1之间,以及铰链加强板3与内板2之间均通过3层焊点连接以保证连接稳固性,本实施例中后横梁小总成与加强板1以及内板2通过10个三层焊点进行连接,形成接头封闭腔体,以提升刚度和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板1、内板2以及铰链加强板3,内板2位于加强板1的内侧且与加强板1搭接以形成空腔,铰链加强板3搭接在加强板1的前端边沿与内板2之间且与加强板1以及内板2形成封闭腔体结构,使得加强板1、内板2以及铰链加强板3之间能相互助力,提高车身立柱(如A\B\C\D柱)的刚度,保证刚度的连续性,能适应大尺寸设计的背门及背门框口,并达到后框模态提升及背门侧向刚度加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车身立柱加强结构的汽车,通过铰链加强板3搭接在加强板1的前端边沿与内板2之间且与加强板1以及内板2形成封闭腔体结构,使得加强板1、内板2以及铰链加强板3之间能相互助力,提高汽车车身立柱的刚度,保证刚度的连续性,达到后框模态提升及背门侧向刚度加强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内板以及铰链加强板,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加强板的内侧且所述内板的后端边沿和所述加强板的后端边沿搭接;
所述铰链加强板搭接在所述加强板的前端边沿与所述内板之间,且与所述加强板以及所述内板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的后边搭接在所述加强板的前端边沿上,所述铰链加强板的前边搭接在所述内板上,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两侧边分别搭接在所述内板的两侧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包括一倾斜壁,所述倾斜壁一侧设有翻边,另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搭接边,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翻边和所述搭接边上以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部、折弯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内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翻边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搭接边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边上设有用于与背门铰链连接的连接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连接凸台相匹配的凸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凸板周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搭接边搭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横梁加强板,所述后横梁加强板与所述铰链加强板搭接,所述后横梁加强板外凸设置以与所述铰链加强板形成第二腔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加强板包括外凸设置的加强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加强板本体两侧的第一水平延伸板和第二水平延伸板,所述第一水平延伸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搭接连接,所述第二水平延伸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后横梁加强板之间通过2层焊点或3层焊点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加强板之间,以及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均通过3层焊点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立柱加强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09798.XU CN209366281U (zh) | 2018-12-14 | 2018-12-14 | 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09798.XU CN209366281U (zh) | 2018-12-14 | 2018-12-14 | 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66281U true CN209366281U (zh) | 2019-09-10 |
Family
ID=67832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09798.XU Active CN209366281U (zh) | 2018-12-14 | 2018-12-14 | 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66281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5883A (zh) * | 2019-10-31 | 2020-02-14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门和背门框的连接件的等效刚度辨识方法 |
CN112623046A (zh) * | 2020-12-28 | 2021-04-09 | 湖南大学 | 一种乘用车门槛梁制作方法 |
CN113022276A (zh) * | 2021-03-09 | 2021-06-25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加强板 |
CN115107879A (zh) * | 2022-07-19 | 2022-09-27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侧顶装配组件及尺寸控制方法 |
CN115257934A (zh) * | 2022-08-19 | 2022-11-0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白车身及车辆 |
CN115743313A (zh) * | 2022-11-23 | 2023-03-07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2018
- 2018-12-14 CN CN201822109798.XU patent/CN2093662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5883A (zh) * | 2019-10-31 | 2020-02-14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门和背门框的连接件的等效刚度辨识方法 |
CN110795883B (zh) * | 2019-10-31 | 2022-06-0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门和背门框的连接件的等效刚度辨识方法 |
CN112623046A (zh) * | 2020-12-28 | 2021-04-09 | 湖南大学 | 一种乘用车门槛梁制作方法 |
CN113022276A (zh) * | 2021-03-09 | 2021-06-25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加强板 |
CN115107879A (zh) * | 2022-07-19 | 2022-09-27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侧顶装配组件及尺寸控制方法 |
CN115257934A (zh) * | 2022-08-19 | 2022-11-0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白车身及车辆 |
CN115743313A (zh) * | 2022-11-23 | 2023-03-07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366281U (zh) | 车身立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
JP4900147B2 (ja) | 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 |
US20150217810A1 (en) |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106143637B (zh) | 一种掀背式车型车顶后部结构 | |
JP5871133B2 (ja)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
JP2009067229A (ja) | 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 |
CN110861715B (zh) |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 |
CN106184412A (zh) | 车辆侧部构造 | |
WO2015119097A1 (ja) | 車体後部の開口部構造 | |
CN109955909B (zh) | 一种汽车后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 |
JP2006116997A (ja) | リヤゲート構造 | |
JP5067087B2 (ja) | 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 |
JP4973030B2 (ja) | バックドア車におけるリアルーフレール部構造 | |
JP2009067228A (ja) | 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 |
CN209719226U (zh) | 一种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 | |
CN208360324U (zh) | 翼子板安装支架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车身总成 | |
CN204775496U (zh) | 一种汽车a柱的加强结构 | |
CN207631343U (zh) | 一种车身后部骨架加强结构 | |
JP5641956B2 (ja) | 自動車のピラー補強構造 | |
JP3284777B2 (ja) | 車両用ドア構造 | |
JPS6244853Y2 (zh) | ||
JP2004010013A (ja) | 車両用ドア | |
JP4193529B2 (ja)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
JP2014231341A (ja) | 自動車のヒンジカバー構造 | |
JP2008049760A (ja) |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開口部の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