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0975A -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0975A
CN106170975A CN201580018931.7A CN201580018931A CN106170975A CN 106170975 A CN106170975 A CN 106170975A CN 201580018931 A CN201580018931 A CN 201580018931A CN 106170975 A CN106170975 A CN 106170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ing area
subject
frame
imag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89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70975B (zh
Inventor
河合智行
近藤茂
今村贤司
入江公祐
大岛宗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70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0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70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0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03B13/06Viewfinders with lenses with or without reflectors
    • G03B13/08Viewfinders with lenses with or without reflectors with reflected image of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03B13/06Viewfinders with lenses with or without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OVF模式时从从显示部的被摄体显示区域漏出的光的映射的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取景器装置(16)能够切换为OVF模式和EVF模式。EVFLCD(42)中设定有被摄体显示区域(46)和信息显示区域(47)。在OVF模式中,将EVFLCD(42)的被摄体显示区域(46)设为非显示,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OVF快门(44)呈关闭状态。EVF快门(45)中,将与被摄体显示区域(46)相对应的第1区域(52)的透光率设为低透射率,将与信息显示区域(47)相对应的第2区域(53)的透光率设为高透射率。被设为低透射率的第1区域(52)对从被摄体显示区域(46)漏出的光进行遮蔽。

Description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具有混合式取景器的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一种具有光学取景器(以下称为OVF)模式和电子取景器(以下称为EVF)模式,且具有能够将两者进行切换的混合式取景器的数码相机等摄影装置(参考专利文献1)。
混合式取景器具备显示部、取景器窗、及半反射镜(光路集成部)。显示部显示以成像元件对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进行拍摄而得到的被摄体图像。取景器窗中入射有被摄体的光学图像。半反射镜使入射于取景器窗的光学图像的一部分透射而将其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且使由显示部显示的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反射而将其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并且,混合式取景器具有对入射于取景器窗的光学图像进行遮蔽的快门(以下称为OVF快门)。OVF模式中,将OVF快门设为打开状态,且将显示部设为非显示,由此将光学图像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EVF模式中,将OVF快门设为关闭状态,且将显示部设为显示,由此将显示图像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
显示部具有被摄体显示区域和信息显示区域。被摄体显示区域中显示有被摄体图像。信息显示区域中显示有摄影条件(快门速度、光圈值、ISO灵敏度等)的信息图像。被摄体显示区域被设定在显示图像的中央部。信息显示区域以包围被摄体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方式被设定成框状。在EVF模式中,混合式取景器在被摄体显示区域与信息显示区域这两者显示图像。另一方面,在OVF模式中,将被摄体显示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设为非显示,且显示信息显示区域的信息图像,并经由光路集成部将光学图像和信息图像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由此在光学图像上叠加信息图像而显示。
作为显示部可举出具有液晶面板和向液晶面板照射光的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等自发光显示装置。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65294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混合式取景器中,通过光路集成部(半反射镜)使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反射而将其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因此显示图像的一部分被透射而光量减少。因此,作为显示部,优选显示图像的光量较大,与光量较小的自发光显示装置相比,优选使用光量较大的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中,OVF模式时,将与信息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液晶面板的透光率设为高透射率来显示信息图像,将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液晶面板的透光率设为低透射率来遮蔽背光源的光,由此将被摄体图像设为非显示。然而,即使将液晶面板的透光率设为低透射率,背光源的光也未被完全遮蔽,而从被摄体显示区域漏出一些背光源的光。从该被摄体显示区域漏出的光经由光路集成部而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并映射到光学图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OVF模式时从从显示部的被摄体显示区域漏出的光的映射的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摄影装置具备成像元件、取景器窗、显示部、光路集成部、取景器目镜部、光闸、调光部、及控制部。成像元件通过拍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取景器窗中入射有光学图像,显示部中设定有被摄体显示区域和信息显示区域。显示部在被摄体显示区域显示基于图像数据的被摄体图像,在信息显示区域显示基于摄影信息的信息图像。光路集成部集成对入射于取景器窗的光学图像进行传播的第1光路和对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图像进行传播的第2光路来设为第3光路。取景器目镜部配置在第3光路上。光闸设置在第1光路上。调光部设置在第2光路上。调光部的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至少在低透射率与高透射率之间可改变。控制部能够执行光学取景器模式和电子取景器模式。光学取景器模式中,在光闸被打开的状态下显示有信息图像,并且将被摄体图像设为非显示,且光学图像及信息图像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电子取景器模式中,在光闸被关闭的状态下显示有信息图像及被摄体图像,且信息图像及被摄体图像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在将调光部的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设为低透射率。
显示部中,除了被摄体显示区域和信息显示区域之外,设定有子显示区域。子显示区域比被摄体显示区域小。控制部能够执行混合模式。混合模式中,在光闸被打开的状态下,在信息显示区域显示有信息图像,在被摄体显示区域未显示有被摄体图像,且在子显示区域显示有被摄体图像,光学图像、信息图像、及被摄体图像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优选在混合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将调光部的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设为低透射率。
在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使显示摄影范围的第1框和显示聚焦位置的第2框显示于被摄体显示区域。优选在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且在显示有第1框和第2框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控制部将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设为高透射率。
所述摄影装置具备根据图像数据检测被摄体的亮度的亮度检测部。调光部的透光率在低透射率与高透射率之间可逐步改变。优选在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将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设定为对应于亮度的值。
所述摄影装置具备根据图像数据检测被摄体的亮度的亮度检测部。优选在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且在亮度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将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设为高透射率。
所述摄影装置具备检测环境的照度的照度检测部。优选在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且在照度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将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设为高透射率。
优选信息显示区域被设定成包围被摄体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
优选信息显示区域被设定成包围被摄体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优选子显示区域被设定在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的中心偏离的位置。
优选光路集成部为半反射镜。
优选调光部为液晶快门。
优选摄影信息包括快门速度、光圈值、ISO灵敏度中的至少任一个。
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摄影装置具备:成像元件,通过拍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取景器窗,入射有光学图像;显示部,设定有被摄体显示区域和信息显示区域,在被摄体显示区域显示基于图像数据的被摄体图像,且在信息显示区域显示基于摄影信息的信息图像;光路集成部,集成对入射于取景器窗的光学图像进行传播的第1光路和对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图像进行传播的第2光路来设为第3光路;取景器目镜部,配置在第3光路上;光闸,设置在第1光路上;及调光部,设置在第2光路上,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至少在低透射率与高透射率之间可改变;其中,通过控制光闸及显示部来选择性地执行光学取景器模式与电子取景器模式,在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将调光部的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设为低透射率,该光学取景器模式在打开光闸的状态下显示信息图像,并且将被摄体图像设为非显示,并将光学图像及信息图像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该电子取景器模式在关闭光闸的状态下显示信息图像及被摄体图像,并将信息图像及被摄体图像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显示在显示部的显示图像进行传播的光路上,设置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至少在低透射率与高透射率之间可改变的调光部,在OVF模式时显示信息图像的情况下,将调光部的与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设为低透射率,因此能够防止OVF模式时从显示部的被摄体显示区域漏出的光的映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数码相机的主视图。
图2为数码相机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3为表示数码相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为表示EVFLCD的被摄体显示区域及信息显示区域的图。
图5为表示EVF快门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图。
图6为表示EVFLCD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叠加光学图像与信息图像的OVF图像的图。
图8为说明数码相机的作用的流程图。
图9为说明快门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视场框及AF框的图。
图11为说明显示视场框及AF框时的快门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2为表示显示视场框及AF框的OVF图像的图。
图13为说明基于被摄体亮度值的快门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15说明基于照度值的快门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6为表示根据被摄体亮度值来逐步设定EVF快门的透光率的例子的图。
图17为表示根据被摄体亮度值来逐步设定EVF快门的透光率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8为表示被摄体显示区域、信息显示区域、及子显示区域的图。
图19为表示第1区域~第3区域的图。
图20为表示叠加光学图像、信息图像、及被摄体图像的混合图像的图。
图21说明混合模式时的快门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及图2中,数码相机11具备相机主体12、透镜镜筒13、操作部14、背面显示部15、及取景器装置16。透镜镜筒13设置在相机主体12的前面,且对摄影透镜17进行保持。取景器装置16为能够切换为光学取景器(OVF:Optical View Finder)模式和电子取景器(EVF:Electronic View Finder)模式的混合型。
操作部14具有电源按钮18、释放按钮19、取景器切换杆21、模式选择按钮22、变焦按钮23等。电源按钮18在打开或关闭数码相机11的电源(未图示)时被操作。释放按钮19在执行拍摄时被操作。取景器切换杆21在于OVF模式与EVF模式之间切换取景器装置16时被操作。模式选择按钮22在切换数码相机11的动作模式时被操作。变焦按钮23在进行变焦时被操作。
释放按钮19具有由S1开关与S2开关构成的二级行程式开关(未图示)。数码相机11在释放按钮19被按压(半按压),S1开关呈打开状态时进行自动对焦(AF;Auto Focus)动作等摄影准备动作。从该状态释放按钮19进一步被按压(全按压),S2开关呈打开状态时,数码相机11进行摄影动作。
数码相机11的动作模式中有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动态图像摄影模式、重放模式等。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中可获取静止图像。在动态图像摄影模式中可获取动态图像。在重放模式中,所获取的各图像被重放显示于背面显示部15。背面显示部15设置于相机主体12的背面,且显示以各种摄影模式获取的图像和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菜单画面。
取景器装置16具有读入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取景器窗16a和与用户的眼睛接触的取景器目镜部16b。取景器窗16a设置在相机主体12的前面侧。取景器目镜部16b设置在相机主体12的背面侧。
并且,在相机主体12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后述的记录介质40(参考图3)的插槽(未图示)。
图3中,在透镜镜筒13内,沿摄影透镜17的光轴LA设有光圈30、固体成像元件31。光圈30通过主控制部32被驱动控制,且调整入射于固体成像元件31的光量。固体成像元件31中入射有通过摄影透镜17,且光量通过光圈30被调整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
摄影透镜17包括变焦透镜17a、聚焦透镜17b。摄影透镜17中连接有透镜驱动部24。透镜驱动部24在主控制部32的控制下,使变焦透镜17a、聚焦透镜17b向光轴方向移动。通过变焦透镜17a的驱动进行变焦,通过聚焦透镜17b的驱动进行AF动作。
固体成像元件31例如为具有RGB方式的滤色器的单板彩色摄像方式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型图像传感器,且具有由排列成二维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未图示)构成的受光面。各像素包含光电转换元件,通过光电转换拍摄在受光面成像的光学图像而生成摄像信号。并且,固体成像元件31具有电子快门功能,且能够调整快门速度(电荷积蓄时间)。
固体成像元件31具备噪音去除电路、自动增益控制器、A/D(Analog-to-Digital)转换电路等信号处理电路(均未图示)。噪音去除电路对摄像信号实施噪音去除处理。自动增益控制器将摄像信号的电平增大至最佳值。A/D转换电路将摄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来从固体成像元件31输出。固体成像元件31的输出信号为按每一像素具有一个颜色信号的图像数据(所谓RAW数据)。
固体成像元件31根据通过模式选择按钮22选择的动作模式,并通过主控制部32被驱动控制。
固体成像元件31及主控制部32与总线33相连接。此外,总线33中连接有存储器控制部34、数字信号处理部35、介质控制部36、第1显示控制部37、第2显示控制部38。
存储器控制部34中连接有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等暂存用存储器39。存储器控制部34将从固体成像元件31输出的图像数据输入于存储器39而进行存储。并且,存储器控制部34将存储于存储器39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部35。
数字信号处理部35针对从存储器39输入的图像数据(RAW数据)进行缺陷校正处理、去马赛克处理、伽玛校正处理、白平衡校正处理、YC转换处理等,且生成由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C构成的YC图像数据。
介质控制部36控制针对记录介质40的图像文件夹的记录及读取。记录介质40例如为内置有闪存器等的存储卡。
在静止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记录介质40中作为图像文件夹例如记录有以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标准等对YC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的压缩图像数据。并且,在动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记录介质40中记录有以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4标准等对通过动态摄影得到的多个帧的YC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的动态图像数据。这些压缩处理在数字信号处理部35进行。另外,在动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除了图像还获取并记录有音频,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有关音频的获取及记录的结构的说明。
第1显示控制部37控制针对所述背面显示部15的图像显示。具体而言,第1显示控制部37根据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35而生成的YC图像数据来生成按照NTSC(National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标准等的视频信号并输出到背面显示部15。
第2显示控制部38与第1显示控制部37相同地生成基于YC图像数据的视频信号,并输出到后述的液晶显示装置(EVFLCD)42。
取景器装置16中设有EVFLCD(显示部)42、棱镜43、OVF快门(光闸)44、及EVF快门(调光部)45。
如图4所示,EVFLCD42中设定有显示被摄体图像的被摄体显示区域46和显示信息图像的信息显示区域47。信息显示区域47以包围被摄体显示区域46的周围的方式被设定成框状。被摄体图像为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35而生成的YC图像数据的显示图像。信息图像为通过主控制部32而生成的信息图像数据的显示图像。信息图像数据根据摄影条件、可摄影张数,摄影模式等摄影信息而生成。
摄影条件中包含快门速度、光圈值、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灵敏度等。摄影模式中包含程序摄影模式和手动摄影模式等。程序摄影模式中,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根据通过固体成像元件31拍摄光学图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而被自动设定。手动摄影模式中,用户能够通过操纵操作部14来手动设定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摄影条件和摄影模式能够通过操作部14的操作而设定。
图4所示的信息显示区域47中,作为摄影信息的一例子显示有表示快门速度的“1/2000”、表示光圈值的“F5.6”、表示ISO灵敏度的“ISO200”、表示摄影模式的“P”、表示可摄影张数的“19”。
关于棱镜43,在其内部构成有作为光路集成部的反射镜48。半反射镜48被配置成相对第1光路49与第2光路50呈45度的角度。第1光路49中,对入射于取景器窗16a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进行传播。第2光路50中,对显示在EVFLCD42的显示图像进行传播。该半反射镜48集成第1光路49和第2光路50来设为第3光路51。在该第3光路51上配置有取景器目镜部16b。
半反射镜48使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的光学图像的一部分透射并将其引导至第3光路51,使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的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反射并将其引导至第3光路51。由此,光学图像及显示图像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
OVF快门44为液晶快门,且配置在第1光路49上。OVF快门44通过主控制部32被控制,且可在对从取景器窗16a入射的光学图像进行遮蔽而不使其入射于棱镜43的“关闭状态”与使光学图像透射而入射于棱镜43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OVF快门44在OVF模式的情况下被设为“打开状态”,在EVF模式的情况下被设为“关闭状态”。
EVF快门45为液晶快门,且配置在第2光路50上。向EVF快门45入射光的入射面与从EVFLCD42射出光的射出面平行。EVF快门45通过主控制部32被驱动控制,且透光率得到改变。该透光率在EVF快门45驱动时成为低透射率,非驱动时成为高透射率。
如图5所示,EVF快门45中设定有与被摄体显示区域46相对应的第1区域52和与信息显示区域47相对应的第2区域53。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中,通过主控制部32,透光率在低透射率(例如,0%)与高透射率(例如,100%)之间被控制。
主控制部32中掌握有被摄体显示区域46及信息显示区域47与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的对应关系。在EVF模式的情况下,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的透光率被设为高透射率。另一方面,在OVF模式的情况下,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的透光率被设为低透射率,第2区域53的透光率被设为高透射率。
如图6所示,EVFLCD42具有背光源55和液晶面板56。背光源55为由平板矩形状的导光体57和光源组58构成的边缘照明方式,该光源组由沿与导光体57对置的两个侧部配置的多个光源58a组成。各光源58a由发光二极管构成。
导光体57由透光率较高的透明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形成。与导光体57的光源组58对置的侧面为从光源58a射出的光所入射的入射端面57a。导光体57的上表面为射出光的射出面57b。该射出面57b与液晶面板56对置,并将光以面状照射于液晶面板56。
液晶面板56为具有多个液晶单元的透射型液晶面板,且根据从第2显示控制部38输入的视频信号控制各液晶单元的透光率。此时,通过从背光源55射出,并透射液晶面板56的光来进行图像显示。
第2显示控制部38以EVF模式和OVF模式生成不同的视频信号。EVF模式中,第2显示控制部38根据YC图像数据及信息图像数据来生成视频信号。具体而言,第2显示控制部38生成掌握有EVFLCD42的被摄体显示区域46及信息显示区域47的区域信息,且使被摄体图像显示于被摄体显示区域46,使信息图像显示于信息显示区域47的视频信号。与该视频信号的信息显示区域47相对应的部分的信号值中,表示文字等摄影信息的部分为最高灰度(白色)电平,其他部分为最低灰度(黑色)电平。
另一方面,OVF模式中,第2显示控制部38仅根据信息图像数据生成视频信号。具体而言,第2显示控制部38生成将被摄体显示区域46设为非显示,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的视频信号。与该视频信号的被摄体显示区域46相对应的部分的信号值为黑色电平。并且,与该视频信号的信息显示区域47相对应的部分的信号值中,与所述EVF模式相同地,表示摄影信息的部分为白色电平,其他部分为黑色电平。
EVFLCD42中,液晶单元的透光率根据所输入的视频信号而改变。具体而言,EVFLCD42中,液晶单元的透光率被设定为对应于视频信号的各信号值的透射率,尤其在信号值为黑色电平的情况下被设为最低透射率,在信号值为白色电平的情况下被设为最高透射率。
如此,EVF模式中,在EVFLCD42的被摄体显示区域46显示有被摄体图像,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有信息图像。此时,由于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被设定为高透射率,因此被摄体图像及信息图像透射EVF快门45,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反射,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关闭状态”,因此光学图像并不入射于半反射镜48。其结果,图4所示的被摄体图像及信息图像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
另一方面,OVF模式中,在被摄体显示区域46未显示被摄体图像而呈黑色,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有信息图像。此时,由于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被设定为低透射率,第2区域53被设定为高透射率,因此仅信息图像透射EVF快门45,且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反射,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因此光学图像透射OVF快门44,且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并透射半反射镜48,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其结果,如图7所示,叠加有光学图像P1和信息图像P2的OVF图像P3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
OVF模式中,将被摄体显示区域46设为非显示,但从背光源55射出的光未完全被液晶面板56遮蔽,而从被摄体显示区域46漏出一些光。本发明中,从被摄体显示区域46漏出的光由于通过EVF快门45的被设为低透射率的第1区域52而被遮蔽,因此可防止向OVF图像P3映射。
接着,对数码相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若电源按钮18通过用户被操作而电源呈打开状态,则向数码相机11的各部供给电源电压。并且,操作部14被操纵,作为摄影模式例如选择了程序摄影模式,则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被自动设定。而且,模式选择按钮22被操纵而选择了静止图像摄影模式,则取景器装置16开始动作。若景器装置16开始动作,则如图8所示,根据取景器切换杆21的设定来进行OVF快门44及EVF快门45的设定处理(S10)。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通过主控制部32判定取景器切换杆21的设定为OVF模式与EVF模式中的哪一个(S15)。在判定为OVF模式的情况下,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S16)。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被设为低透射率,第2区域53被设为高透射率(S17)。
在该设定处理之后,进行EVFLCD42的图像显示(S11)。具体而言,OVF模式中,将被摄体显示区域46设为非显示,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中显示信息图像。其结果,光学图像和信息图像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且显示OVF图像。用户通过与取景器目镜部16b接触,能够在观察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同时确认摄影条件。
而且,判定是否进行了取景器切换杆21的切换(S12)。在判定为未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判定是否进行了摄影操作(S13)。摄影操作是指释放按钮19被全按压。在判定为进行了摄影操作的情况下,在上述摄影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摄影(S14)。在判定为未进行摄影操作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1。
另一方面,判定为在步骤S12切换为EVF模式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0。步骤S10的设定处理中,OVF快门44被设为关闭状态(S18),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被设为高透射率(S19)。
在该设定处理之后,在EVFLCD42的被摄体显示区域46显示被摄体图像,而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S11)。其结果,被摄体图像及信息图像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用户通过与取景器目镜部16b接触而能够确认通过摄影实际得到的被摄体图像。之后的步骤S12~步骤S14与上述相同。
[第2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将被摄体显示区域46设为非显示。第2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如图10所示,能够在被摄体显示区域46显示视场框(第1框)60和AF框(第2框)61。该视场框60和AF框61能够通过操作部14的操纵进行是否显示的设定。根据操作部14的操纵,还能够仅显示视场框60与AF框61中的一个。
视场框60在OVF图像中显示通过固体成像元件31拍摄的范围(摄影范围)。该摄影范围的大小随着基于变焦按钮23的操作的变焦而改变。
AF框61表示通过固体成像元件31生成的摄像信号中,进行AF动作时的对象范围(聚焦位置)。关于AF动作,以与AF框61相对应的摄像信号所包括的AF评价值(高频成分的积算值)成为最大的方式,且通过驱动控制聚焦透镜17b来进行。AF框61例如固定于摄影范围的中心。另外,AF框61被设定为通过操作部14设定或通过脸部检测功能检测出的人物的脸部等。
以下,将显示于被摄体显示区域46的视场框60和AF框61称为框图像。框图像根据通过主控制部32生成的框图像数据而显示于被摄体显示区域46。
第2显示控制部38根据框图像数据及信息图像数据而生成视频信号。具体而言,第2显示控制部38生成在被摄体显示区域46显示框图像,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的视频信号。该视频信号的与被摄体显示区域46相对应的部分的信号值中,表示视场框60及AF框61的部分为白色电平,其他部分为黑色电平。
关于EVF快门45,如图11所示,在OVF模式时显示框图像(视场框60及AF框61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S20中为是),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的透光率被设为高透射率(S19)。
若在被摄体显示区域46中显示框图像,且在信息显示区域47显示信息图像,则由于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为高透射率,而框图像及信息图像透射EVF快门45,并通过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的半反射镜48反射,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因此光学图像透射OVF快门44,并透射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的半反射镜48,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其结果,如图12所示,叠加有光学图像P1、信息图像P2、及框图像P4的OVF图像P3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
其结果,用户通过该OVF图像P3中的视场框60能够确认摄影范围。并且,通过使用OVF图像P3中的AF框61而能够将焦点对焦于欲摄影的被摄体。摄影时,将视场框60设为摄影范围,且可得到将焦点对焦于AF框61的图像数据。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视场框60及AF框61以包围特定区域的方式显示为框状,但只要为能够辨识特定区域的显示状态即可,例如,可以仅显示框的角部分。
[第3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将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设为低透射率来对从EVFLCD42的被摄体显示区域46漏出的光进行遮蔽。第3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在被摄体亮度值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第1区域52设为高透射率。
数字信号处理部35根据图像数据检测出每一像素的亮度,并求出图像数据的平均亮度。而且,数字信号处理部35将所求出的平均亮度设为被摄体亮度值而输出到主控制部32。如此,数字信号处理部35作为亮度检测部而发挥作用。
关于主控制部32,如图13所示,在OVF模式时,对从数字信号处理部35输入的被摄体亮度值是否为恒定值以上进行判定(S30),在被摄体亮度值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设为高透射率(S19)。
在被摄体亮度值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光学图像的光量较大,从被摄体显示区域46漏出的光的映射较少,将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设为低透射率而进行遮蔽的必要性较少。因此,在被摄体亮度值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区域52设为高透射率,能够将EVF快门45设为非驱动,并能够实现省电化。
[第4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根据被摄体亮度值来控制EVF快门45的透光率。第4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根据环境的照度值来控制EVF快门45的透光率。
如图14所示,第4实施方式中,在数码相机70设有照度传感器等照度检测部71。照度检测部71检测数码相机70周围的明度,并将该明度的程度作为照度值而输出到主控制部32。
关于主控制部32,如图15所示,在OVF模式时,对从照度检测部71输入的照度值是否为恒定值以上进行判定(S40),在照度值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及第2区域53设为高透射率(S19)。
在照度值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与被摄体亮度值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相同地,从被摄体显示区域46漏出的光的映射较少。因此,能够将EVF快门45设为非驱动,并能够实现省电化。
[第5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及第4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根据被摄体亮度值或照度值,将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的透光率设定为低透射率(0%)与高透射率(100%)这两个阶段。第5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根据被摄体亮度值或照度值来逐步设定第1区域52的透光率。
以下,根据被摄体亮度值对设定第1区域52的透光率的例子进行说明。关于根据照度值设定透光率的例子,由于与被摄体亮度值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的透光率在0%至100%之间可逐步改变。
关于主控制部32,在OVF模式时,根据从数字信号处理部35输入的被摄体亮度值Y的大小来设定EVF快门45的第1区域52的透光率T。关于该透光率T,例如如图16所示根据被摄体亮度值Y进行设定。
具体而言,设定第1阈值TH1、第2阈值TH2,在满足“Y<TH1”的情况下设为T=0%,在满足“Y>TH2”的情况下设为T=100%,在满足“TH1≤Y≤TH2”的情况下,将透光率T以与被摄体亮度值Y的增加成正比的方式逐步设定。
如以上,第5实施方式中,在OVF模式时,由于使第1区域52的透光率T以与被摄体亮度值Y的增加成正比的方式逐步改变,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用于驱动EVF快门45的电力供给,并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省电化。
另外,可以将第5实施方式的构成适用于第2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视场框60和AF框61显示于被摄体显示区域46,例如在如图17所示满足“Y<TH1”的情况下,优选将第1区域52的透光率T设为规定值(例如,20%)。“TH1≤Y≤TH2”的范围中,由于将透光率T以与被摄体亮度值Y的增加成正比的方式逐步设定,因此将框图像以与被摄体亮度值Y的增加成正比的方式明确显示。由此,在OVF图像中,以最佳明度显示视场框60和AF框61。
[第6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能够观察被摄体图像的EVF模式与能够观察光学图像的OVF模式等两个模式的切换。第6实施方式中,除了EVF模式与OVF模式,还具有能够观察被摄体图像及光学图像的混合模式。这3个模式能够通过取景器切换杆21的操作而进行切换。以下,仅对混合模式进行说明,由于EVF模式和OVF模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8所示,EVFLCD42中,设定有被摄体显示区域80、信息显示区域81、及比被摄体显示区域80小的子显示区域82。子显示区域82被设定在与被摄体显示区域80的中心偏离的位置,例如右下侧位置。
EVFLCD42中,在EVF模式中被摄体图像显示于被摄体显示区域80,但在混合模式中被摄体图像显示于子显示区域82。混合模式中,将被摄体显示区域80设为非显示,且在信息显示区域81显示信息图像。
如图19所示,EVF快门45中,设定有与被摄体显示区域80相对应的第1区域83、与信息显示区域81相对应的第2区域84、及与子显示区域82相对应的第3区域85。
主控制部32中掌握有被摄体显示区域80与第1区域83、信息显示区域81与第2区域84、及子显示区域82与第3区域85的对应关系。第1区域83的透光率被设为低透射率,第2区域84及第3区域85的透光率被设为高透射率。
第2显示控制部38根据YC图像数据及信息图像数据生成视频信号。具体而言,第2显示控制部38生成掌握有EVFLCD42的被摄体显示区域80、信息显示区域81及子显示区域82的区域信息,将被摄体显示区域80设为非显示,且在信息显示区域81显示信息图像,在子显示区域82显示被摄体图像的视频信号。
EVFLCD42中,未显示被摄体显示区域80而呈黑色,信息显示区域81中显示有信息图像,子显示区域82中显示有被摄体图像。此时,由于EVF快门45的第1区域83为低透射率,第2区域84及第3区域85为高透射率,因此信息图像及被摄体图像透射EVF快门45,在第2光路50上进行传播并通过半反射镜48而反射,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由于OVF快门44被设为“打开状态”,因此光学图像透射OVF快门44,在第1光路49上进行传播并透射半反射镜48,由此被引导至第3光路51。其结果,如图20所示,叠加有光学图像P1、信息图像P2、及被摄体图像P5的混合图像P6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
其次,对混合模式中的OVF快门44及EVF快门45的设定处理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判定为混合模式的情况下(S50中为是),OVF快门44呈打开状态(S51)。EVF快门45中,设定有第1区域83~第3区域85,且第1区域83被设为低透射率,第2区域84及第3区域85被设为高透射率(S52)。
接着,将EVFLCD42的被摄体显示区域80设为非显示,在信息显示区域81显示信息图像,在子显示区域82显示被摄体图像。其结果,所述混合图像P6被引导至取景器目镜部16b。之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另一方面,在步骤S50中判定为非混合模式的情况下,由于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因此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以上,混合模式中,在混合图像中显示有光学图像与被摄体图像这两者,因此能够观察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同时确认在实际摄影中得到的图像。
另外,即使在第6实施方式的混合模式时,也能够显示于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AF框61。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被摄体显示区域80显示AF框61,且在子显示区域82放大显示相当于AF框61内的部分的被摄体图像。由此,能够以显示于子显示区域82的图像进行聚焦的确认。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集成从第1光路49透射半反射镜48的光和从第2光路50通过半反射镜48而反射的光的光路设为第3光路51,且在该第3光路51上配置有取景器目镜部16b,但也可以与其相反地,将集成从第1光路49通过半反射镜48而反射的光和从第2光路50透射半反射镜48的光的光路设为第3光路,且在该第3光路上配置取景器目镜部16b。
上述实施方式中,固体成像元件31虽为CMOS型图像传感器,但还可以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图像传感器。
并且,OVF快门44及EVF快门45虽使用液晶快门,但还可以使用电致变色(EC:Electro Chromic)快门。并且,除了液晶快门和EC快门等可电改变透光率的快门以外还能够使用机械快门。
另外,除了数码相机以外,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摄像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摄影装置。
符号说明
11、70-数码相机,16-取景器装置,16a-取景器窗,16b-取景器目镜部,21-取景器切换杆,31-固体成像元件,32-主控制部,35-数字信号处理部,42-EVFLCD(显示部),43-棱镜,44-OVF快门(光闸),45-EVF快门(调光部),46、80-被摄体显示区域,47、81-信息显示区域,48-半反射镜(光路集成部),49-第1光路,50-第2光路,51-第3光路,52、83-第1区域,52、84-第2区域,55-背光源,56-液晶面板,60-视场框(第1框),61-AF框(第2框),71-照度检测部,82-子显示区域,85-第3区域,P1-光学图像,P2-信息图像,P3-OVF图像,P4-框图像,P5-被摄体图像,P6-混合图像。

Claims (12)

1.一种摄影装置,其具备:
成像元件,通过拍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
取景器窗,入射有所述光学图像;
显示部,设定有被摄体显示区域和信息显示区域,在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显示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被摄体图像,且在所述信息显示区域显示基于摄影信息的信息图像;
光路集成部,集成对入射于所述取景器窗的所述光学图像进行传播的第1光路和对显示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图像进行传播的第2光路来设为第3光路;
取景器目镜部,配置在所述第3光路上;
光闸,设置在所述第1光路上;
调光部,设置在所述第2光路上,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至少在低透射率与高透射率之间可改变;及
控制部,能够执行光学取景器模式与电子取景器模式,当执行所述光学取景器模式时,将所述调光部的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所述透光率设为所述低透射率,该光学取景器模式在打开所述光闸的状态下显示所述信息图像,并且将所述被摄体图像设为非显示,并将所述光学图像及所述信息图像引导至所述取景器目镜部,该电子取景器模式在关闭所述光闸的状态下显示所述信息图像及所述被摄体图像,并将所述信息图像及所述被摄体图像引导至所述取景器目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中,除了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和所述信息显示区域之外,设定有比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小的子显示区域,
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混合模式,当执行所述混合模式时,将所述调光部的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所述透光率设为所述低透射率,该混合模式为在打开所述光闸的状态下,在所述信息显示区域显示所述信息图像,在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未显示所述被摄体图像,且在所述子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被摄体图像,并将所述光学图像、所述信息图像、及所述被摄体图像引导至所述取景器目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在所述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能够将表示摄影范围的第1框和表示聚焦位置的第2框显示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当显示有所述第1框与所述第2框中的至少一个时,将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所述透光率设为所述高透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装置,其具备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检测所述被摄体的亮度的亮度检测部,
所述调光部的所述透光率在所述低透射率与所述高透射率之间可逐步改变,
在所述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所述透光率设定为对应于所述亮度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具备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检测所述被摄体的亮度的亮度检测部,
在所述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且在所述亮度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所述透光率设为所述高透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具备检测环境的照度的照度检测部,
在所述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且在所述照度为恒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所述透光率设为所述高透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之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显示区域被设定成包围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显示区域被设定成包围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的周围的框状,所述子显示区域被设定在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的中心偏离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光路集成部为半反射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调光部为液晶快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摄影信息包括快门速度、光圈值、ISO灵敏度中的至少任一个。
12.一种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影装置具备:
成像元件,通过拍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
取景器窗,入射有所述光学图像;
显示部,设定有被摄体显示区域和信息显示区域,在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显示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被摄体图像,且在所述信息显示区域显示基于摄影信息的信息图像;
光路集成部,集成对入射于所述取景器窗的所述光学图像进行传播的第1光路和对显示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图像进行传播的第2光路来设为第3光路;
取景器目镜部,配置在所述第3光路上;
光闸,设置在所述第1光路上;及
调光部,设置在所述第2光路上,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透光率至少在低透射率与高透射率之间可改变,其中,
通过控制所述光闸及所述显示部来选择性地执行光学取景器模式与电子取景器模式,在所述光学取景器模式的情况下,将所述调光部的与所述被摄体显示区域相对应的所述透光率设为所述低透射率,该光学取景器模式在打开所述光闸的状态下显示所述信息图像,并且将所述被摄体图像设为非显示,并将所述光学图像及所述信息图像引导至所述取景器目镜部,该电子取景器模式为在关闭所述光闸的状态下显示所述信息图像及所述被摄体图像,并将所述信息图像及所述被摄体图像引导至所述取景器目镜部。
CN201580018931.7A 2014-04-10 2015-04-01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170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1427 2014-04-10
JP2014-081427 2014-04-10
PCT/JP2015/060346 WO2015156187A1 (ja) 2014-04-10 2015-04-01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0975A true CN106170975A (zh) 2016-11-30
CN106170975B CN106170975B (zh) 2017-10-13

Family

ID=5428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8931.7A Active CN106170975B (zh) 2014-04-10 2015-04-01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23207B2 (zh)
JP (1) JP6103570B2 (zh)
CN (1) CN106170975B (zh)
WO (1) WO20151561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6952A (zh) * 2019-01-07 2019-08-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其收光方向的切换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2831A (ja) * 1999-04-02 2000-10-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3283886A (ja) * 2002-03-22 2003-10-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2621777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WO2013042420A1 (ja) * 2011-09-21 2013-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ファインダ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CN103067651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拍摄设备和方法
WO2013146019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13145907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影支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51123B2 (ja) * 2000-04-18 2004-08-04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4585795B2 (ja) * 2004-06-03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337871B2 (ja) * 2006-12-19 2009-09-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8211367A (ja) * 2007-02-23 2008-09-11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4926833B2 (ja) * 2007-06-01 2012-05-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538549B2 (ja) * 2010-09-17 2014-07-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ァインダ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2065294A (ja) 2010-09-17 2012-03-29 Fujifilm Corp ハイブリッド型ファインダ装置
CN103416051B (zh) * 2011-03-04 2015-06-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JP5725988B2 (ja) * 2011-06-13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4396229B (zh) * 2012-06-29 2016-05-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WO2014077065A1 (ja) * 2012-11-14 2014-05-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4106917A1 (ja) * 2013-01-04 2014-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292754B2 (ja) * 2013-02-21 2018-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167599B2 (ja) * 2013-03-26 2017-07-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ファインダー
CN105144689B (zh) * 2013-04-26 2018-04-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图像显示方法
JP6198599B2 (ja) * 2013-12-16 2017-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133820B (zh) * 2014-03-20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以及取景器装置
JP6415162B2 (ja) * 2014-07-31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測光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KR102254703B1 (ko) * 2014-09-05 2021-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 및 촬영 방법
CN105847670B (zh) * 2015-02-04 2019-06-2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摄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838607B2 (en) * 2015-04-17 2017-12-05 mPerpetuo, Inc. Passive optical electronic camera viewfinder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2831A (ja) * 1999-04-02 2000-10-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3283886A (ja) * 2002-03-22 2003-10-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2621777A (zh) * 2011-01-31 2012-08-0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WO2013042420A1 (ja) * 2011-09-21 2013-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ファインダ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CN103067651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拍摄设备和方法
WO2013146019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13145907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影支援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6952A (zh) * 2019-01-07 2019-08-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以及其收光方向的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23207B2 (en) 2017-08-01
CN106170975B (zh) 2017-10-13
JP6103570B2 (ja) 2017-03-29
US20170026579A1 (en) 2017-01-26
WO2015156187A1 (ja) 2015-10-15
JPWO2015156187A1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7017B (zh) 具有光学取景器的摄像设备
CN103004179B (zh) 跟踪装置和跟踪方法
US7907201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an optical finder and an electronic finder
US11245852B2 (en)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wo types of images for display from an obtained captured image based on scene luminance and exposure
US10477113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6133820B (zh) 显示装置以及取景器装置
CN102469266A (zh) 摄像设备
CN103890654B (zh) 变倍率取景装置及显示信息的亮度变更方法
CN101373254B (zh) 摄影装置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853414B2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07804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08141515A (zh)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264326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5323472B (zh) 测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23458A (zh) 摄像装置
CN106170975B (zh)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645431B2 (ja) カメラ
JP2013174725A (ja) 光学ファインダ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4359459B2 (ja) 撮影装置
JP2014048492A (ja) 撮像装置
JP537003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メラ
CN104025563A (zh) 取景器器件和包括其的相机
JP5053942B2 (ja) 撮像装置
JP2015232665A (ja) 撮影装置
JP2010016609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