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3608A - 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3608A
CN106163608A CN201580016242.2A CN201580016242A CN106163608A CN 106163608 A CN106163608 A CN 106163608A CN 201580016242 A CN201580016242 A CN 201580016242A CN 106163608 A CN106163608 A CN 106163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stream
adapter
male connecto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6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3608B (zh
Inventor
上田泰央
秋山和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63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3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3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3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6Valves closing automatically on disconnecting the line and opening on reconnection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33Swivel nut connectors, e.g. threaded connectors, bayonet-conn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72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with a septum present in the conne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器(1)具备:壳体(2),其划分供凸连接器(100)从外侧插入的插入部(5)和与该插入部(5)连通的流路(6);和弹性阀体(3),其具有狭缝(11)且封闭所述插入部(5),在划分所述流路(6)的内壁上一体形成有液体碰撞面(39),该液体碰撞面与插入至所述插入部(5)的所述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在所述凸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B)上相对,并与从所述前端开口(104)流出的液体碰撞。

Description

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尤其涉及能够连接凸连接器的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输液组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进行输液、输血、人工透析等的情况下,使用医疗用管向体内输送液体。而且,在使药液等其他液体与管内液体合流的情况下,使用能够将注射器或鲁尔(lure)接头部件等凸连接器与医疗用管液密地连接的连接器。此外,有时将注射器或鲁尔接头部件等凸连接器称为鲁尔公接头,将与该鲁尔公接头连接的连接器称为鲁尔母接头。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作为连接器的混注端口,其流路管的一端由隔壁(septum)封堵,该隔壁形成有供管部件插入的狭缝,其中,在流路管中配置有回流部,该回流部在使从所插入的管部件注入的流体或流向管部件侧的流体向隔壁侧回流之后,将其导向流路管的下游侧或管部件的前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第2005/004973号
专利文献1公开的混注端口由于构成为在作为壳体的流路管部的内部载置与流路管部不同的部件即回流部,所以在制造工序中需要设计将该回流部载置到流路管部内部的工序,存在混注端口的制造很费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抑制内部的液体持续滞留的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划分供凸连接器从外侧插入的插入部和与该插入部连通的流路;和弹性阀体,其具有狭缝且封闭所述插入部,在划分所述流路的内壁上一体形成有液体碰撞面,该液体碰撞面与插入至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凸连接器的前端开口在所述凸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相对,并与从所述前端开口流出的液体碰撞。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为,所述壳体具备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隔所述流路的分隔部,所述液体碰撞面通过所述分隔部中的所述插入方向上游侧的面即上游面而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为,所述分隔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所述流路分隔成多个分离的流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为,所述上游面是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为,所述上游面是从所述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下降的斜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为,在从所述插入方向来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分隔部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为,所述壳体具备从所述内壁朝向内侧伸出的伸出壁部,所述液体碰撞面通过所述伸出壁部中的所述插入方向上游侧的面即上游面而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为,在从所述插入方向来观察所述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分隔部的被所述流路夹着的最大宽度比划分所述插入部的一端即插入开口的所述壳体的内径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优选为,在划分所述流路的所述内壁上,一体形成有支承所述凸连接器的前端部的前端支承面,所述液体碰撞面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与所述前端支承面相比位于下游侧。
作为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输液组件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连接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抑制内部的液体持续滞留的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Ⅰ-Ⅰ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Ⅱ-Ⅱ剖视图。
图4是弹性阀体单体的立体图。
图5A是图4中的Ⅲ-Ⅲ剖视图,图5B是图4中的Ⅳ-Ⅳ剖视图。
图6是表示保持架单体的与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截面相同的截面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表示保持架单体的与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截面相同的截面的剖视立体图。
图8是从凸连接器的插入方向观察到的保持架单体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插入有凸连接器的状态的连接器的与图2相同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插入有凸连接器的状态的连接器的与图3相同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截面中的、放大了凸连接器的前端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输液组件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的分隔部的一个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4是具备具有与图13所示的分隔部类似的形状的分隔部件的连接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的液体碰撞面的一个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具备图15所示的伸出壁部的保持架单体的、与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截面相同的截面的剖视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的液体碰撞面的一个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7来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于通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及图3分别表示图1中的Ⅰ-Ⅰ剖视图及Ⅱ-Ⅱ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连接器1具备壳体2、和安装在该壳体2上的弹性阀体3。具体地,连接器1具备划分中空部4的壳体2、和位于中空部4内的弹性阀体3。中空部4具有供凸连接器100(参照图9等)从外侧插入的插入部5和与该插入部5连通的流路6,弹性阀体3封闭插入部5。此外,“与插入部连通的流路”的含义不仅包括与插入部直接连接的流路,还包括经由其他空间与插入部连接的流路。本实施方式的流路6是与插入部5直接连接的流路。
壳体2构成为具备:盖7,其划分供凸连接器100(参照图9等)从外侧插入的插入部5;和保持架8,其划分流路6并支承盖7。
盖7具有顶面盖9和底面盖10,弹性阀体3通过顶面盖9及底面盖10来压缩并夹持,且位置固定在中空部4内、具体为插入部5内固定位置。
保持架8是划分流路6并且支承顶面盖9及底面盖10的部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顶面盖9及底面盖10双方与保持架8接触而被支承,但是也可以采用使底面盖10保持在顶面盖9上,而仅使顶面盖9与保持架8接触并支承在保持架8上的结构。另外,也可以相反地构成为使顶面盖9保持在底面盖10上,而仅使底面盖10与保持架8接触并支承在保持架8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盖9及底面盖10划分插入部5。另外,保持架8划分插入部5的一部分、和流路6。
构成壳体2的保持架8、以及作为盖7的顶面盖9及底面盖10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4-甲基-1-戊烯);离子交联聚合物;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PCT)等聚酯;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聚缩醛(POM);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其它氟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另外,还可以是包含这些当中的一种以上的共混物或聚合物合金等。而且,还可以是各种玻璃材料、陶瓷材料以及金属材料。
弹性阀体3以当凸连接器100(参照图9等)相对于连接器1拆装时能够弹性变形而开闭的方式具有狭缝11,并且以将通过作为盖7的顶面盖9及底面盖10划分的插入部5封闭的方式配置。具体地,弹性阀体3通过由顶面盖9和底面盖10构成的夹持部32而夹持,并在连接器1内固定位置。
弹性阀体3由模具成形,可弹性变形地形成。作为该弹性阀体3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乙丙橡胶、表氯醇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氧橡胶、氟橡胶等各种橡胶材料、以及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也可以是混合了这些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而成的材料。
另外,弹性阀体3的硬度优选为20~60°(A硬度)。由此,能够对弹性阀体3确保适当的弹性力,从而能够使弹性阀体3产生后述的弹性变形。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各部件以及由各部件构成的特征部。
[弹性阀体3]
图4是弹性阀体3单体的立体图。图5A及图5B是图4中的Ⅲ-Ⅲ及Ⅳ-Ⅳ剖视图。
如图4、图5所示,弹性阀体3是具有盘状外形的圆形扁平的盘状阀体,顶面12(图5A及图5B中的上表面)通过平面状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和与该顶面中心部区域13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顶面外部区域14构成。
顶面中心部区域13是与顶面外部区域14相比向外侧(图5中为上方)伸出的形状,在顶面中心部区域13的中央形成有一字状的狭缝11。该狭缝11是模具成形的,其构成为:在成形时并未贯穿至底面17,而是在模具成形之后例如首次插入凸连接器100(参照图9等)时贯穿至底面17。此外,还能在模具成形完成之后作为制造工序的一部分来执行使狭缝11贯穿的工序。
如图4、图5所示,在顶面外部区域14上以将顶面中心部区域13包围的方式形成有顶面环状槽15,后述的顶面盖9的卡定突起26(参照图2及图3)进入至该顶面环状槽15内来压缩弹性阀体3并构成夹持部32(参照图2及图3)的一部分。另外,在图5的剖视下,本实施方式的顶面环状槽15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侧的槽壁形成为圆弧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弹性阀体3的恢复性能提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环状槽15与顶面中心部区域13相邻的位置、即在图5的剖视下向外侧伸出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的侧壁16也构成顶面环状槽15的槽壁,但顶面环状槽15的位置和形状能够根据顶面盖9的卡定突起26的位置和形状来适当变更。
弹性阀体3的与顶面12为相反侧的面即底面17具有:平面状的底面中心部区域18;与该底面中心部区域18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厚壁部区域19;以及与厚壁部区域19相比进一步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底面外部区域20。
在底面中心部区域18内虽未形成狭缝11,但如上所述,在例如首次插入凸连接器100时,通过使形成在顶面12上的狭缝11的前端部与底面中心部区域18之间的部分裂开,狭缝11从顶面中心部区域13连接至底面中心部区域18。
厚壁部区域19与底面中心部区域18及底面外部区域20相比向外侧(在图5A及图5B中为下方)伸出。在未设置厚壁部区域19的结构的情况下,当在凸连接器100插入时或拔出时对弹性阀体3施加过度的荷载时、或者反复拆装凸连接器100时,存在所连通的狭缝11的底面17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会裂开的问题,但通过设置厚壁部区域19来加强长度方向端部,能够抑制上述问题的发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底面17侧来观察弹性阀体3时,以将形成在顶面12上的狭缝11的四周包围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厚壁部区域19,其中,狭缝11的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上的厚度形成得最厚。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狭缝11端部裂开,并且能够同时实现弹性阀体3的凸连接器插入性良好和弹性恢复力的维持。
在底面外部区域20内以将厚壁部区域19包围的方式形成有底面环状槽21,后述的底面盖10的卡定突起31进入至该底面环状槽21内并压缩弹性阀体3而构成夹持部32的一部分(参照图2及图3)。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弹性阀体3的顶面12中的顶面外部区域14的外缘与底面17中的底面外部区域20的外缘通过与顶面12及底面17一起构成弹性阀体的外壁的大致圆周状的侧面50而连接。
[顶面盖9]
以下,参照图1~图3来说明顶面盖9、底面盖10以及保持架8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顶面盖9具备大致圆筒状的中空筒部22、和设于中空筒部22的一端侧的凸缘部23。如图2、图3所示,在中空筒部22的位于另一端侧的上表面(图2、图3中的上侧的面)上,具有划分插入部5的一端即大致圆形的插入开口的缘部24,在中空筒部22的外周面上,以能够与由ISO594规定的锁定连接器螺合的方式形成有螺纹牙25。凸缘部23是与中空筒部22一体地模具成形的部位,通过使凸缘部23与后述的保持架8卡合而使顶面盖9被保持架8保持。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中空筒部22的内壁中的缘部24的附近设有卡定突起26,该卡定突起26朝向凸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B伸出,并进入至上述弹性阀体3的顶面环状槽15内来压缩弹性阀体3。形成在缘部24与卡定突起26之间的内壁27构成为:在凸连接器100未插入的状态下与上述弹性阀体3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接触;在插入了凸连接器100的状态(参照图9等)下与凸连接器100接触。也就是说,在凸连接器100未插入的状态下,顶面中心部区域13嵌入至由内壁27包围的空间内;在插入了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凸连接器100通过圆筒状的内壁27而与顶面盖9嵌合。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内壁27虽然是相对于插入方向B平行的圆筒状,但是也可以根据凸连接器100的外形设为随着趋向插入方向B而内径逐渐变小的锥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在插入了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凸连接器100通过圆筒状的内壁27而与顶面盖9嵌合,但是并不限于该结构,还能设为在插入了凸连接器100的状态下,凸连接器100与圆筒状的内壁27非接触的结构。
在中空筒部22的上表面具有上述缘部24、和将该缘部24包围并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延伸的平面状的延伸部28。在弹性阀体3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嵌入至由内壁27包围的空间内的状态、即凸连接器100未插入的状态下,弹性阀体3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在凸连接器100的拔出方向D(插入方向B的反方向)上比缘部24及延伸部28伸出。这样,通过使弹性阀体3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在拔出方向D上伸出,当进行通常在使用者即将插入凸连接器100之前实施的以消毒为目的的擦拭作业时,能够很容易地擦拭顶面中心部区域13的全部区域,不会在弹性阀体3上残留细菌或异物等,能够保持卫生。此外,还可以构成为,在凸连接器100未插入的状态下,弹性阀体3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收容至缘部24的位置(高度),弹性阀体3的顶面中心部区域13和顶面盖9的延伸部28形成同一平面。
[底面盖10]
如图2、图3所示,底面盖10与顶面盖9相同地具备大致圆筒状的中空筒部29、和设于中空筒部29的一端侧的凸缘部30。在中空筒部29的另一端侧设有卡定突起31,该卡定突起31朝向拔出方向D伸出,进入至上述弹性阀体3的底面环状槽21内来压缩弹性阀体3,并与顶面盖9的卡定突起26一起夹持弹性阀体3。这样,弹性阀体3通过由上述顶面盖9的卡定突起26与底面盖10的卡定突起31构成的夹持部32而压缩及夹持,并在中空部4内、具体为插入部5内固定位置。
底面盖10通过超声波而粘接在顶面盖9的中空筒部22的内表面及/或凸缘部23的下表面(图2、图3中的下侧的面)上而由顶面盖9保持,并且进一步通过后述的保持架8来支承底面盖10的凸缘部30,由此固定位置。
[保持架8]
如图2、图3所示,保持架8支承顶面盖9及底面盖10,并在其内部划分流路6。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8通过与顶面盖9及底面盖10直接接触来对两者进行支承,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保持架8不与顶面盖9接触而仅与底面盖10直接接触,并使顶面盖9与底面盖10接触来进行支承。即,保持架8也可以构成为与顶面盖9和底面盖10中的任一方直接接触来进行支承,而不与另一方直接接触。此外,直接接触的部件彼此优选为例如通过超声波粘接等而粘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盖9及底面盖10夹持弹性阀体3,并将弹性阀体3保持在插入部5内,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由将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架8与底面盖10一体构成的保持架、和本实施方式这样的顶面盖来压缩并夹持弹性阀体3。即,连接器的壳体并不限于由保持架、顶面盖以及底面盖这三个部件来构成,例如也可以由这些部件中的两个部件来构成,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在这些部件中增加其他部件,而由四个以上的部件来构成。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8的具体结构。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8具备:在内周面上设有锁定连接器用的螺纹牙33的大致圆筒状的外筒部34;设于该外筒部34的内壁所划分的中空部内的作为内筒部的鲁尔公接头部35;以及在外筒部34及鲁尔公接头部35的插入方向B上游侧(拔出方向D下游侧)的端部连结外筒部34与鲁尔公接头部35的连结部36。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8中,鲁尔公接头部35的内壁及连结部36的内壁划分流路6。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架8所划分的流路6由管状流路37和连结流路38构成,管状流路37是随着趋向插入方向B的下游侧而内径变小的锥状,由鲁尔公接头部35的内壁划分;连结流路38在插入方向B上位于插入部5与管状流路37之间并对插入部5与管状流路37进行连接,由连结部36划分。
在此,如图2、图3所示,在壳体2的内壁中的划分流路6的内壁上一体形成有液体碰撞面39,该液体碰撞面39与插入至插入部5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参照图9等)在插入方向B上相对,并与从前端开口104流出的液体碰撞。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划分流路6中的连结流路38的连结部36的内壁上一体形成有液体碰撞面39。也就是说,液体碰撞面39本身也是划分流路6的内壁的一部分。另外,液体碰撞面39形成在具有划分流路6的内壁的部件本身上。
另外,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液体碰撞面39设置在壳体2的分隔部40上。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具备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分隔流路6的分隔部40,液体碰撞面39通过分隔部40中的插入方向B上游侧的面即上游面41(图2、图3中的上侧的面)而构成。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的保持架8具备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将连结流路38分隔成多个分离的流路(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分离的流路)的分隔部40,液体碰撞面39由其上游面41构成。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的保持架8具备具有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41的分隔部40,所以从插入至连接器1的插入部4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参照图9等)向连接器1的流路6内供给的药液等液体与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41碰撞,并在流路6内引起紊流。由此,能够抑制药液等液体在连接器1的中空部4内持续滞留。此外,关于分隔部40的具体结构详见后述(参照图6~图8等)。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的内壁中的划分流路6的内壁上,设有支承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参照图9~图11)的前端支承面42。前端支承面42支承通过弹性阀体3的狭缝11从外侧插入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由此,抑制凸连接器100在凸连接器的插入方向B上向连接器1的内侧过度插入。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前端支承面42一体形成在保持架8的内壁中的划分连结流路38的内壁上。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端支承面42构成为在插入方向B上与上游面41相比位于上游侧。因此,在插入至插入部5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由前端支承面42支承着的状态下,在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与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之间形成有空隙。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端支承面42与上述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连续地一体形成。此外,关于该前端支承面42详见后述(参照图9~图11等)。
[分隔部40]
接着,说明分隔部40的具体结构。图6是表示保持架8单体的与图2所示的连接器1的截面相同的截面的剖视立体图。另外,图7是表示保持架8单体的与图3所示的连接器1的截面相同的截面的剖视立体图。进一步地,图8是从插入方向B观察到的保持架8单体的俯视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8中所示的圆形的双点划线表示安装在该保持架8上的顶面盖9的缘部24的位置。以下,参照图2、图3及图6~图8来具体说明分隔部40。
如上所述,分隔部40以其上游面41构成上述液体碰撞面39,并将流路6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分隔。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以连结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相对的内壁的方式架设,并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且是与相对的内壁的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流路6分隔成两个分离的流路。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将流路6中的连结流路38分隔成相互分离的第1连结流路43和第2连结流路44,从插入至插入部5的状态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参照图9等)流出的液体通过分隔部40而分叉,并从第1连结流路43及第2连结流路44中通过,然后在管状流路37内合流。
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为板状,具有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41、与该上游面41为相反侧的面(在插入方向B上为下游侧的面)即下游面45、和连接上游面41及下游面45的侧面46。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面41及下游面45均是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延伸的平面。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凸连接器100插入至插入部5的状态下,从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流出的液体在与上游面41(液体碰撞面39)碰撞之后,沿着平面状的上游面41向着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流动。由此,从前端开口104流出的液体容易到达至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位于分隔部40的周围的、划分连结流路38的内壁。由此,能够形成像沿着划分流路6的内壁一样的液体流动,因此能够更加减少在中空部4内持续滞留的液体。
进一步地,在从插入方向B观察壳体2的情况下,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41设置在与插入部5的一端即壳体2的内壁所划分的插入开口重叠的位置上。具体地,如图8所示,上游面41设置在与插入部5的一端即插入开口(通过图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缘部24来划分的开口)重叠的位置上。尤其是,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插入方向B观察壳体2的情况下,上游面41的全部区域位于插入部5的一端即插入开口的内侧,并且,上游面41设置在至少与插入开口的中央区域重叠的位置上(参照图8)。通过将上游面41的位置设为这样的位置,能够使上游面41与从外侧插入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参照图9~图11)在插入方向B上相对。另外,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上游面41相对于管状流路37位于插入方向B上游侧。
此外,在此说的“从插入方向B观察壳体2的情况”是指,将对象物投影至从外侧以插入方向B观察壳体2得到的虚拟平面上的情况,而不是指实际上能否目视。因此,在上述上游面41与插入开口的关系中,意味着将上游面41、和划分插入开口的壳体2的内壁(本实施方式中为缘部24)投影至从插入方向B观察壳体2得到的虚拟平面上的情况。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由保持架8、顶面盖9及底面盖10构成的壳体2的情况下,分隔部40的被流路6夹着的宽度W1的最大宽度W1max比划分插入部5的一端即插入开口的壳体2的内径d小。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被第1连结流路43及第2连结流路44夹着的分隔部40的最大宽度W1max比顶面盖9的缘部24的内径d小。
另外,如图2所示,划分连结流路38的内壁的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宽度W2的最大宽度W2max比划分插入部5的一端即插入开口的壳体2的内径d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W1max<d<W2max的关系成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能够通过设于壳体2内的分隔部40引起液体的紊流,减少持续滞留在中空部4内的液体,并且,由于确保了相对于分隔部40位于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连结流路43及第2连结流路44)较宽,所以在流路6内流动的液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难以通过分隔部40来限制。此外,上述最大宽度W2max是指,相对于分隔部40位于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且在该方向C上夹着流路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连结流路43及第2连结流路44)及分隔部40相互相对的内壁的最大宽度。
另外,如图8所示,在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即,本实施方式的上游面41及下游面45是同一外径的、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的平面。另外,侧面46是连接上游面41及下游面45各自的外缘的、在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的情况下为圆弧状的曲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最大宽度W1max成为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的情况下的分隔部40的外径,也就是上游面41或下游面45的外径。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虽然以连结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相对的内壁的方式架设,并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且是与相对的内壁的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两个分离的流路,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将分隔部设为从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相对的内壁的一侧朝向另一侧伸出,且不与另一侧相连,并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形成局部相连的一个流路。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虽然以连结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相对的内壁的方式架设,但是分隔部40架设的位置并不限于该位置,还可以构成为,例如以连结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不相对的内壁的方式架设。进一步地,通过分隔部而被分离的流路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还可以将分隔部设为以形成相互分离的三个以上流路的方式分隔流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上游面41虽然是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延伸的平面,但只要是容易形成像沿着划分流路6的内壁一样的液体流动的形状即可,并不限于这种平面。因此,例如,还可以是相对于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具有规定角度的平面,也可以设为朝向插入方向B或拔出方向D弯曲的曲面。但是,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地尤其优选为由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延伸的平面构成。设为这样的结构是因为,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像沿着划分流路6的内壁一样的液体流动,并且,还能抑制例如在使用连接器1之后等情况下药液等液体积存并滞留在上游面41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的下游面45虽然是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延伸的平面,且侧面46是不具有拐点的弯曲面,但并不限于这种形状。但是,如果像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这样,构成外壁的各面是由平面或不具有拐点的弯曲面来构成的话,由于在各面内未形成槽壁与槽底之间的角部等容易滞留液体的部分,所以能够更加抑制液体在各面上滞留。
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虽然在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的情况下作为整体是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的圆形平板状,但并不限于该形状,还可以设为例如在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的情况下将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作为外缘的轮廓的长方体状或立方体状等柱状。更进一步地,还能设为多个立体形状组合而成的分隔部,也可以通过例如具有液体碰撞面的圆柱状的圆形平板部、和从该圆形平板部的侧面沿直径方向延伸且连接位于圆形平板部周围的流路的内壁与圆形平板部的多个棒状部来构成分隔部。此外,这种结构的分隔部中的上述最大宽度W1max成为圆形平板部的外径。
在此,图13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的一个变形例的分隔部60的图,是与图2相同的截面中的分隔部60的放大剖视图。图13所示的分隔部60的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61具有由斜面64构成的锥体的侧面形状,该斜面64从拔出方向D侧的顶部62随着趋向插入方向B而扩大,且其插入方向B侧的端部与侧面63连续。通过将上游面61设为这样的形状,与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相比,与上游面61碰撞的药液等液体变得容易沿着斜面64被引导至连结流路38。也就是说,通过在上游面61上设置从插入方向B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下降的、向着连结流路38倾斜的斜面64,变得容易确保从插入部5侧流向管状流路37侧的液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因此,能够缩短除去滞留在中空部4内的液体所需要的时间。此外,关于图13所示的上游面61,由于没有朝向插入方向B变凸的弯曲部,所以也能抑制例如在使用连接器1之后等情况下药液等液体积存并滞留在上游面61上。
进一步地,图13所示的分隔部60的下游面65具有由斜面67构成的锥体的侧面形状,该斜面67从插入方向B侧的顶部66随着趋向拔出方向D而扩大,且其拔出方向D侧的端部与侧面63连续。通过将下游面65设为这样的形状,与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的下游面45相比,能够减少滞留在下游面65上的液体。
此外,与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相同地,图13所示的分隔部60的上游面61与划分作为流路6的连结流路38的内壁一体形成。具体地,上游面61与划分连结流路38的前端支承面42一体形成。更具体地,上游面61经由与前端支承面42连续地一体形成的层差面68而与前端支承面42一体形成。
另外,图13所示的分隔部60与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0相比虽然在上游面61及下游面65的形状上不同,但其他结构都相同。
图14是表示具有与图13所示的分隔部60类似的形状的分隔部件70的图。更具体地,图14是放大表示安装有分隔部件70的连接器1000的与图2相同的截面中的分隔部件70的放大剖视图。图14所示的分隔部件70通过相对于在划分作为流路600的连结流路3800的内壁上一体形成的肋状的支承部71安装,而由支承部71来支承。在图14所示的分隔部件70上,于侧面72的相对的位置(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是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供支承部71进入的切口部73。切口部73从上游面74延伸至下游面75,由上游面74侧的上游侧切口部73a、和与该上游侧切口部73a经由层差面76连续且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宽度比上游侧切口部73a大的下游侧切口部73b构成。支承部71具有与切口部73对应的形状,且具备:第1嵌合部71a,其拔出方向D侧的端面构成对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参照图9等)进行支承的前端支承面77,与上游侧切口部73a嵌合;和第2嵌合部71b,其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宽度比该第1嵌合部71a大,与下游侧切口部73b嵌合。第1嵌合部71a的外表面与第2嵌合部71b的外表面之间的层差面78与切口部73的层差面76抵接,限制所安装的分隔部件70向插入方向B的进一步移动。即,通过分隔部件70的层差面76与支承部71的层差面78抵接,分隔部件70定位相对于支承部71的在插入方向B上的位置。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碰撞面39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具体地,图15是表示代替分隔部40而具备伸出壁部80的连接器1的图,是与图3相同的截面中的伸出壁部80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图16是表示具备伸出壁部80的保持架8单体的与图3所示的连接器1的截面相同的截面的剖视立体图。图15、图16所示的伸出壁部80在划分流路6的内壁上一体形成,与位于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周围的内壁相比朝向内侧(图15中为管状流路37的中心轴线O侧)伸出。换言之,壳体2(参照图2等)具备与位于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周围的内壁相比朝向内侧伸出的伸出壁部80。
如图15所示,伸出壁部80具备: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81;与该上游面81的流路6侧的端缘连续且在插入方向B上延伸的侧面82;以及与该侧面82的插入方向B的端部连续,且由随着进入插入方向B而向流路6的直径方向外侧扩大的斜面构成的下游面83。
伸出壁部80的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81是伸出壁部80中的插入方向B上游侧的面、即伸出壁部80的拔出方向D侧的面,具备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延伸的平面部84、和与该平面部84一体形成且从平面部84向着拔出方向D伸出的肋状伸出部85。
图15、图16所示的平面部84经由层差面86与支承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参照图9等)的前端支承面42一体形成。
另外,如图16所示,前端支承面42在环绕中心轴线O的圆周方向E上仅形成在划分流路6的内壁的一部分上,该前端支承面42与圆周方向E上的其他部分相比向流路6的内侧伸出。换言之,划分流路6的内壁中的、与前端支承面42在圆周方向E上相邻的部分是经由层差而与前端支承面42相比位于流路6的直径方向外侧的扩径面87。此外,如图15、图16所示,前端支承面42设置在夹着流路6相对的位置上。而且,扩径面87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中的、与两个前端支承面42的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着流路6相对地配置。换句话说,扩径面87在圆周方向E上配置在相对的两个前端支承面42之间。此外,扩径面87能够形成为例如变薄部位。另外,如图16所示,相对的扩径面87具有其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相对距离随着趋向插入方向B而逐渐变小的弯曲的锥形,其插入方向B的端部与划分管状流路37的内壁连续。
另外,图15、图16所示的肋状伸出部85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中的、与相对的前端支承面42的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换言之,肋状伸出部85在相对的扩径面87的相对方向上延伸。而且,肋状伸出部85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与扩径面87连续地一体形成。
因此,如图15、图16所示,上游面81的平面部84构成了通过肋状伸出部85中的流路6的直径方向外侧的面、前端支承面42和与该前端支承面42连续的层差面86、以及相对的扩径面87来划分的凹部的底部。
此外,当凸连接器100插入至连接器1内时,通过使前端支承面42直接或间接地支承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来定位凸连接器100的在插入方向B上的位置。而且,在凸连接器100通过前端支承面42而定位了的状态下,凸连接器100与扩径面87之间成为形成有间隙的状态。
另外,伸出壁部80的侧面82以与肋状伸出部85的流路6的直径方向内侧的面为同一面的方式在插入方向B上延伸。
通过设置这样的伸出壁部80,从与连接器1连接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流入的液体与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81碰撞而产生紊流。具体地,如图16中的箭头所示,形成如下流动:从被肋状伸出部85与层差面86夹着的平面部84通过形成在凸连接器100与扩径面87之间的间隙并沿着扩径面87在圆周方向E上流动,然后越过伸出壁部80的肋状伸出部85沿插入方向B流至管状流路37。也就是说,由于形成有沿着划分连接器1的中空部4的内壁的流动,所以能够减少在中空部4内持续滞留的液体。
进一步地,由于图15、图16所示的连接器1在与前端支承面42于圆周方向E上相邻的位置上具备与前端支承面42相比设于直径方向外侧的扩径面87,所以能够使液体流至容易滞留液体的直径方向外侧的位置,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在中空部4内的滞留。
另外,由于图15、图16所示的伸出壁部80的下游面83是相对于插入方向B倾斜的斜面,所以与将其设为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平面的情况下相比,更难在下游面83上滞留液体。
进一步地,图15、图16所示的伸出壁部80的上游面81仅与从插入至连接器1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流入的液体的一部分碰撞。也就是说,在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伸出壁部80的情况下,伸出壁部80的面积与图13所示的分隔部60的面积相比变小,从插入至连接器1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流入的液体的一部分不与上游面81碰撞,而是流至管状流路37。由此,图15、图16所示的伸出壁部80与图13所示的分隔部60相比,更易确保从插入部5侧流向管状流路37侧的液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尤其是,图15及图16所示的伸出壁部80在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连接器1的情况下并未配置在管状流路37的中心轴线O上,而是在相同的从插入方向B来观察的情况下伸出配置,从而和以中心轴线与管状流路37的中心轴线O大致一致的方式插入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参照图9等)在不同于中心轴线O的位置上重叠。由此,伸出壁部80构成为更易确保从插入部5侧流向管状流路37侧的液体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更进一步地,图15、图16所示的伸出壁部80能够由一个模具来成形,在能够使模具构造简单化这点上也是有益的。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碰撞面39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具体地,图17是表示代替分隔部40而具备环状凸缘部90的连接器1的图,是与图3相同的截面中的环状凸缘部90的放大剖视图。环状凸缘部90具有从流路6的内周面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朝向流路6的内侧伸出的结构,且与划分流路6的内壁一体形成。换言之,壳体2(参照图2等)具备朝向流路6的内侧伸出的环状凸缘部90。环状凸缘部90的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91是环状凸缘部90中的插入方向B上游侧的面,具备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延伸的平面部92、和从该平面部92的内缘朝向拔出方向D伸出的环状肋93。由于上游面91具备环状肋93,所以从插入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流入并与平面部92碰撞的液体由环状肋93限制了流动方向,容易沿着划分流路6的内壁在圆周方向E上流动。也就是说,由于形成有沿着划分流路6的内壁的流动,所以能够减少在中空部4内持续滞留的液体。
此外,关于图17所示的前端支承面42,具有与图15、图16所示的相同的结构。另外,与图15、图16所示的扩径面87相同地,与图17所示的前端支承面42在圆周方向E上相邻的部分的内壁优选构成为与前端支承面42相比位于流路6的直径方向外侧。
[从外侧凸插入有连接器100的状态下的连接器1]
至此,如图1~图8所示,主要说明了凸连接器100未从外侧插入的状态下的连接器1的结构。以下,说明凸连接器100从外侧插入至插入部5的状态的连接器1。图9是表示插入有凸连接器100的状态的连接器1的与图2所示的截面相同的截面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插入有凸连接器100的状态的连接器1的与图3所示的截面相同的截面的剖视图。另外,图11是放大了图10中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首先,说明插入至连接器1的凸连接器100。在此所用的凸连接器100具有由ISO594规定的形状,并具有与凸连接器插入方向B正交的截面中的外径朝向前端部101以每1mm缩小6%的方式逐渐变小的锥度。更具体地,凸连接器100能够通过与上述壳体2相同的材料来形成,在由刚性材料形成凸连接器100的情况下,将前端的直径设为3.925mm~3.990mm;在由半刚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将前端的直径设为3.925mm~4.027mm。另外,凸连接器100的长度设为7.50mm以上。
当凸连接器100插入至连接器1的插入部5(参照图2等)时,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使弹性阀体3以向连接器1的内侧推入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贯穿的狭缝11中通过而到达至保持架8内的流路6。即,本实施方式中,在图9~图11所示的状态下,凸连接器100内的流路103与保持架8的流路6直接连通。
弹性阀体3因凸连接器100的插入而弹性变形,并进入至底面盖10的内壁与凸连接器100的外壁之间,成为与凸连接器100的外表面紧贴的状态。由此,抑制液体从连接器1的插入部5向外部泄漏。
如图10所示,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在夹着弹性阀体3的状态下相对于设置在保持架8的内壁中的划分连结流路38的内壁上的前端支承面42抵接,并进行凸连接器的在插入方向B上的定位。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具备:构成凸连接器的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外壁的前端周面101a;划分凸连接器100内的流路103的前端开口104,并构成凸连接器的插入方向B上的外壁的前端平面101b;以及在图9~图11的剖视下具有连接前端周面101a与前端平面101b的圆弧状截面的前端曲面101c。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中的前端曲面101c通过经由弹性阀体3推压前端支承面42而限制了凸连接器100的插入方向B上的插入,并定位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的在插入方向B上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前端支承面42构成为经由弹性阀体3来支承凸连接器100的前端曲面101c,但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凸连接器100的前端曲面101c或者除了前端曲面101c之外,前端支承面42对前端周面101a或前端平面101b进行支承。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前端支承面42构成为经由弹性阀体3来支承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但也可以构成为,前端支承面42不经由弹性阀体3而与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中的任一面直接接触来支承前端部101。
在此,如图10、图11所示,在前端支承面42支承着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的状态下,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与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液体碰撞面39)为非接触。也就是说,在凸连接器100由前端支承面42支承着的状态下,以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平面101b不与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接触的方式,上游面41(液体碰撞面39)在插入方向B上与前端支承面42相比位于下游侧。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上游面41是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延伸的平面,前端支承面42在图10、图11的剖视下是与上游面41的两端连续、并形成为相对于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具有规定角度的直线状截面的曲面。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前端支承面42由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图10、图11的剖视下为直线)构成,如图10、图11所示,这两个曲面形成为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相对距离随着趋向插入方向B而变小的锥状。而且,这两个曲面各自的插入方向B下游侧的端部与上游面41连续。因此,即使在前端支承面42支承着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的状态下,在插入方向B上于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平面101b与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液体碰撞面39)之间形成有间隙,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平面101b也不会与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接触。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从插入的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向连接器1内供给药液等液体的情况下,由于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不封闭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所以也能降低从凸连接器100供给的液体的注入阻力。
接着,在前端支承面42支承着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的状态下,关于药液等液体从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被供给至连接器1内的情况下的、在连接器1内的液体的流动,参照图9进行说明。在图9中,通过箭头表示在连接器1内的液体的流动。
从凸连接器100的前端开口104流出的液体进入至流路6中的连结流路38,首先,如上所述地与分隔部40的上游面41(液体碰撞面39)碰撞。与上游面41碰撞的液体之后沿着上游面41朝向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行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前端支承面42与上游面41连续,且前端支承面42支承着凸连接器100的前端部101,所以沿着上游面41行进的液体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向第1连结流路43及第2连结流路44流动。然后,从第1连结流路43及第2连结流路44通过并流入至管状流路37。
在此,沿着上游面41向第1连结流路43及第2连结流路44流动的液体从上游面41的外缘朝向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的上游面41的外侧被强有力地推出。由此,从上游面41推出的液体到达至在与插入方向B正交的方向C上夹着第1连结流路43、第2连结流路44及分隔部40相对的、保持架8的内壁(划分连结流路38的内壁),并形成沿着该内壁的流动。如图9的箭头所示,到达至划分连结流路38的内壁的液体分叉为:沿着该内壁进入至形成在弹性阀体3与壳体2(参照图2等)的内壁、具体为保持架8及底面盖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的流动;以及沿着该内壁流向第1连结流路43及第2连结流路44的流动。此外,大部分液体通过后者的流动而流入至管状流路37。
如上所述,弹性阀体3因凸连接器100的插入而弹性变形,并进入至底面盖10的内壁与凸连接器100的外壁之间,成为与凸连接器100的外表面紧贴的状态。然而,有时例如会以降低从外侧插入的凸连接器的插入阻力为目的,确保能够在底面盖10等壳体的内壁与凸连接器的外壁之间收容弹性阀体的宽大空间。在该情况下,通过弹性阀体的恢复力,能够使弹性阀体与凸连接器的外壁紧贴,但有时无法使其与壳体的内壁紧贴。进一步地,除了降低插入阻力的目的之外,例如,还有因弹性阀体的安装精度、构成连接器的部件的尺寸公差等而无法使弹性阀体与壳体的内壁紧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凸连接器插入了的状态下,从凸连接器的前端开口流出的液体偶尔会进入至上述未紧贴的部分的间隙并持续滞留。而且,根据该液体的种类,有因持续的滞留而使微生物增殖之虞。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形成有像沿着划分连结流路38的内壁一样的液体流动,即使在弹性阀体3的外壁与保持架8及底面盖10的内壁之间有间隙,也有意地使液体进入至该间隙。进入至弹性阀体3的外壁与保持架8及底面盖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的液体例如将已进入至该间隙内的液体从该间隙推出至连结流路38内。由此,由于间隙内的液体被置换,所以抑制液体在间隙内持续滞留。此外,进入至该间隙内的液体有时还从进入至间隙的位置附近再次被推出至连结流路38,但也可以例如从图10、图11所示的由前端支承面42、弹性阀体3、保持架8及底面盖10包围的管状空间中通过,在以插入方向B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移动,并从与进入至间隙的位置或其附近不同的位置被推出。
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具有作为液体碰撞面39的上游面41的分隔部40,所以能够在流路6内引起液体的紊流,从而抑制液体在壳体2(参照图2等)内持续滞留。
[具备连接器1的输液组件110]
最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备连接器1的输液组件110。图12是表示输液组件110的图。
输液组件110形成从具有注射器等凸连接器100的第1医疗用器具连接至留置针等第2医疗用器具的输液线路。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输液组件110具备:供具有注射器等凸连接器的第1医疗用器具连接的连接器1;多个输液管111;对输液管111内的输液剂等液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滴注夹112;排出(或供给)存在于输液线路内的空气的通气过滤器113;以及封闭输液管111的夹具11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将凸连接器与第1医疗用器具连接的位置上设有连接器1,但并不限于该位置,还可以构成为,例如将图12所示的输液线路作为主线路,设置能够向该主线路内混注其他药液等的副线路,并在该副线路上设置连接器1来作为混注端口。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输液组件110由连接器1、输液管111、滴注夹112、通气过滤器113以及夹具114构成,但是构成输液组件的部件并不限于这些,还可以是例如除上述部件之外还具备点滴筒或T字型混注用连接器等的结构等,能够根据输液组件的目的或用途而适当变更。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由上述实施方式特定的结构,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此外,在此所用的“顶面盖”是指与弹性阀体的顶面接触的盖。同样地,“底面盖”是指与弹性阀体的底面接触的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尤其涉及能够连接凸连接器的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输液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
2:壳体
3:弹性阀体
4:中空部
5:插入部
6:流路
7:盖
8:保持架
9:顶面盖
10:底面盖
11:狭缝
12:弹性阀体的顶面
13:顶面中心部区域
14:顶面外部区域
15:顶面环状槽
16:侧壁
17:弹性阀体的底面
18:底面中心部区域
19:厚壁部区域
20:底面外部区域
21:底面环状槽
22:顶面盖的中空筒部
23:顶面盖的凸缘部
24:缘部
25:螺纹牙
26:顶面盖的卡定突起
27:内壁
28:延伸部
29:底面盖的中空筒部
30:底面盖的凸缘部
31:底面盖的卡定突起
32:夹持部
33:螺纹牙
34:外筒部
35:鲁尔公接头部
36:连结部
37:管状流路
38:连结流路
39:液体碰撞面
40:分隔部
41:分隔部的上游面
42:前端支承面
43:第1连结流路
44:第2连结流路
45:分隔部的下游面
46:分隔部的侧面
50:弹性阀体的侧面
60:分隔部
61:上游面
62:顶部
63:侧面
64:斜面
65:下游面
66:顶部
67:斜面
68:层差面
70:分隔部件
71:支承部
71a:第1嵌合部
71b:第2嵌合部
72:侧面
73:切口部
73a:上游侧切口部
73b:下游侧切口部
74:上游面
75:下游面
76:层差面
77:前端支承面
78:层差面
80:伸出壁部
81:上游面
82:侧面
83:下游面
84:平面部
85:肋状伸出部
86:层差面
87:扩径面
90:环状凸缘部
91:上游面
92:平面部
93:环状肋
100:凸连接器
101:前端部
101a:前端周面
101b:前端平面
101c:前端曲面
103:凸连接器的流路
104:前端开口
110:输液组件
111:输液管
112:滴注夹
113:通气过滤器
114:夹具
1000:连接器
600:流路
3800:连结流路
B:凸连接器的插入方向
C:与凸连接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
D:凸连接器的拔出方向
E:环绕管状流路的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
O:管状流路的中心轴线
W1:被流路夹着的分隔部的宽度
W2:划分连结流路的内壁的宽度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划分供凸连接器从外侧插入的插入部和与该插入部连通的流路;和
弹性阀体,其具有狭缝且封闭所述插入部,
在划分所述流路的内壁上一体形成有液体碰撞面,该液体碰撞面与插入至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凸连接器的前端开口在所述凸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上相对,并与从所述前端开口流出的液体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备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隔所述流路的分隔部,
所述液体碰撞面通过所述分隔部中的所述插入方向上游侧的面即上游面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所述流路分隔成多个分离的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面是在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面是从所述插入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下降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插入方向来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分隔部具有大致圆形的外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备从所述内壁朝向内侧伸出的伸出壁部,
所述液体碰撞面通过所述伸出壁部中的所述插入方向上游侧的面即上游面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插入方向来观察所述壳体的情况下,所述分隔部的被所述流路夹着的最大宽度比划分所述插入部的一端即插入开口的所述壳体的内径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划分所述流路的所述内壁上,一体形成有支承所述凸连接器的前端部的前端支承面,
所述液体碰撞面在所述插入方向上与所述前端支承面相比位于下游侧。
10.一种输液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CN201580016242.2A 2014-03-26 2015-03-23 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Active CN106163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4302 2014-03-26
JP2014064302 2014-03-26
PCT/JP2015/001643 WO2015146142A1 (ja) 2014-03-26 2015-03-23 コネクタ及び輸液セ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3608A true CN106163608A (zh) 2016-11-23
CN106163608B CN106163608B (zh) 2019-07-26

Family

ID=54194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6242.2A Active CN106163608B (zh) 2014-03-26 2015-03-23 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8858B2 (zh)
EP (1) EP3124071B1 (zh)
JP (1) JP6563903B2 (zh)
CN (1) CN106163608B (zh)
WO (1) WO201514614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4858A (zh) * 2018-04-18 2019-10-29 蔡溪进 防止药液或体液外漏的输液封闭型接头
CN110997056A (zh) * 2017-10-11 2020-04-10 心脏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血液传输的干式断开/无气泡联接件
US11235135B2 (en) 2018-03-19 2022-02-01 Hsi-Chin Tsai Body-fluid-and-medication leak-proof and closed medical connector
TWI780506B (zh) * 2019-11-01 2022-10-11 金鎔玄 藥液供給調節裝置及其用貯存器元件、藥液注入裝置
TWI835154B (zh) * 2021-06-30 2024-03-11 美商Hhd人體流器公司 用於引導流體流動的系統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6225B2 (ja) * 2015-03-27 2020-10-28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コネクタ
JP6757275B2 (ja) * 2017-02-17 2020-09-16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コネクタ及び輸液セット
JP6955701B2 (ja) * 2018-02-28 2021-10-27 ニプロ株式会社 医療用コネクタ
US11857752B2 (en) * 2019-12-16 2024-01-02 Rymed Technologies, Llc High flow, needleless connector
KR102389906B1 (ko) * 2021-07-22 2022-04-26 주식회사 바른 의료용 커넥터 조립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762A (zh) * 2001-12-07 2005-05-04 贝克顿迪肯森公司 无针路厄进入连接器
CN1809398A (zh) * 2003-07-09 2006-07-26 株式会社Jms 混注口
CN1810317A (zh) * 2004-11-24 2006-08-02 伯尔拉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输注/输液管路的流通部件
CN101374567A (zh) * 2006-01-17 2009-02-25 株式会社Jms 通水控制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医疗用注入回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3983A (en) * 1993-11-26 1996-07-09 Haining; Michael L. Valved medical connector
US5785693A (en) * 1993-11-26 1998-07-28 Haining; Michael L. Medical connector
JPH10127778A (ja) * 1996-10-28 1998-05-19 Jms Co Ltd インライン輸液セット
US6871838B2 (en) * 2003-04-03 2005-03-29 B. Braun Medical Inc. Injection port valve
JP5372490B2 (ja) * 2008-12-26 2013-12-18 ニプロ株式会社 医療用弁
US8715247B2 (en) * 2009-07-30 2014-05-06 Carefusion 303, Inc. Collapsible valve
US8636720B2 (en) * 2009-11-16 2014-01-28 Carefusion 303, Inc. Needleless access connectors and valve elements therefor
CN203763665U (zh) * 2011-03-25 2014-08-13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
EP2810685B1 (en) * 2012-01-31 2019-08-28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US9764123B2 (en) * 2012-02-13 2017-09-19 Nipro Corporation Needle-less connector
DE102012205490A1 (de) * 2012-04-03 2013-10-10 Parker Hannifin Manufacturing Germany GmbH & Co. KG Verbindungselement
ITTO20120601A1 (it) * 2012-07-09 2014-01-10 Borla Ind Componente di flusso per linee medicali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762A (zh) * 2001-12-07 2005-05-04 贝克顿迪肯森公司 无针路厄进入连接器
CN1809398A (zh) * 2003-07-09 2006-07-26 株式会社Jms 混注口
CN1810317A (zh) * 2004-11-24 2006-08-02 伯尔拉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输注/输液管路的流通部件
CN101374567A (zh) * 2006-01-17 2009-02-25 株式会社Jms 通水控制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医疗用注入回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7056A (zh) * 2017-10-11 2020-04-10 心脏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血液传输的干式断开/无气泡联接件
CN110997056B (zh) * 2017-10-11 2021-08-27 心脏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血液传输的干式断开/无气泡联接件
US11235135B2 (en) 2018-03-19 2022-02-01 Hsi-Chin Tsai Body-fluid-and-medication leak-proof and closed medical connector
US11865293B2 (en) 2018-03-19 2024-01-09 Hsi-Chin Tsai Body-fluid-and-medication leak-proof and closed medical connector
CN110384858A (zh) * 2018-04-18 2019-10-29 蔡溪进 防止药液或体液外漏的输液封闭型接头
CN110384858B (zh) * 2018-04-18 2021-05-18 蔡溪进 防止药液或体液外漏的输液封闭型接头
TWI780506B (zh) * 2019-11-01 2022-10-11 金鎔玄 藥液供給調節裝置及其用貯存器元件、藥液注入裝置
TWI835154B (zh) * 2021-06-30 2024-03-11 美商Hhd人體流器公司 用於引導流體流動的系統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63903B2 (ja) 2019-08-21
EP3124071A1 (en) 2017-02-01
EP3124071A4 (en) 2017-09-27
WO2015146142A1 (ja) 2015-10-01
EP3124071B1 (en) 2022-06-22
US10238858B2 (en) 2019-03-26
JPWO2015146142A1 (ja) 2017-04-13
US20170007819A1 (en) 2017-01-12
CN106163608B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3608A (zh) 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CN102264433B (zh) 医用连接器
US9555231B2 (en) Providing positive displacement upon disconnection using a connector with a dual diaphragm valve
CN105073181A (zh) 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US8801678B2 (en) Piston for a needleless valve system
US7470262B2 (en) Medical valve
KR102257007B1 (ko) 전달 장치 밸브
KR102014568B1 (ko) 수 부재용 커버
US6364861B1 (en) Multi-valve injection/aspiration manifold
US5771935A (en) Check valve, especially for the medical technique
US7967797B2 (en) Intravascular valve component with improved valve positioning
CN1672747B (zh) 连接器
JP4744440B2 (ja) 接続具
WO2013121769A1 (ja) ニードルレスコネクター
EP1790377A1 (en) Stopcock for medical treatment
CN104640598B (zh) 阀体及具有该阀体的连接器
CN108392730B (zh) 无尾式无针阀门系统
CN101111283A (zh) 用于医用y三通的止回阀
TW201536367A (zh) 止回閥
US11865293B2 (en) Body-fluid-and-medication leak-proof and closed medical connector
EP3010578B1 (en) Bidirectional valve with improved threshold pressure accuracy
EP1884260A1 (en) Fluid mixture delivery instrument
US20180135789A1 (en) Fluid-connecting element
US20140142518A1 (en) Port septum with integral valve
CN106132471A (zh) 连接器及输液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