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274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2747B
CN1672747B CN 200510008545 CN200510008545A CN1672747B CN 1672747 B CN1672747 B CN 1672747B CN 200510008545 CN200510008545 CN 200510008545 CN 200510008545 A CN200510008545 A CN 200510008545A CN 1672747 B CN1672747 B CN 1672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d
inner cavity
adapter
s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085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2747A (zh
Inventor
上田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2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2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72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27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当连接着管体时缝隙能充分张开的连接器。连接器(1)包括阀体(5)和壳体(2)。阀体(5)由弹性材料构成,具有液体可通过的内腔部(512)、形成有缝隙(54)的头部(51C)和身部(55),缝隙(54)从平面状的顶面(511)到达内腔部(512)。壳体(2)形成有可供头部(51C)插入的第1内腔部(43)、和与第1内腔部(43)连通并且其内径比第1内腔部(43)的内径大的第2内腔部(33)。头部(51C)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是顶面(511)附近的外径朝着身部(55)渐渐增加而形成的。在未连接管体(6)时,在缝隙(54)关闭着的状态,头部(51C)插入第1内腔部(43),在连接着管体(6)时,管体(6)推压头部(51C)的顶面(511),头部(51C)进入第2内腔部(33),同时该头部(51C)变形,缝隙(54)张开。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例如各种医疗器械、输液容器、供液器具等的、连接管体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需要把输液、输血、营养物供给等液体流路连接起来的医疗用具中,要使药液、血液、流食等的液体(流体)持续地或暂时地流动时,必须根据需要进行液体流路(回路)的连接、脱开。这时,要在回路途中安装连接液体流路的连接器。
该连接器具有可连接管体的壳体、和设在该壳体内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阀体。该阀体具有有底筒状的基体部(头部),在其底部形成有缝隙(例如日本特开2002-35140号公报)。把管体连接在该连接器上时,管体推压基体部的底部,基体部变形,缝隙张开。
但是,在这种构造的连接器中,在连接了管体时,根据管体对基体部底部的推压力的大小,有时缝隙不能充分地张开。这时,由于不能充分确保液体的流路,在输液、输血、营养物供给等时产生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连接着管体时,缝隙能充分、确实张开的连接器。
上述目的,可用下述(1)~(10)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实现。
(1)连接器,用于连接管体,液体通过其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和壳体;上述阀体由弹性材料构成,具有能够通过液体的内腔部、形成有缝隙的头部和筒状体的身部,上述缝隙从平面状的顶面到达上述内腔部;
上述壳体形成有上述头部能够插入的第1内腔部、和与该第1内腔部连通并且其内径比第1内腔部扩径的第2内腔部;
上述阀体的轴向变形率为25~50%;
上述头部具有锥形部和突出部,该锥形部是头部的至少其顶面附近随着朝向上述身部去其外径渐渐增加而形成的,上述突出部在与上述缝隙的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
上述锥形部的锥角是35~55°;
上述身部具有变形部,该变形部是弹性变形的波纹状,将上述头部朝着从上述第2内腔部插入上述第1内腔部的方向弹压,上述波纹状部位的凸部的个数是3或4个,该凸部的壁厚是1~2.5mm;
在未连接上述管体时,在缝隙关闭着的状态,上述头部插入上述第1内腔部;
在连接着上述管体时,该管体推压上述头部的顶面,这样,上述头部进入第2内腔部,同时以扩径的方式变形,上述缝隙张开。
(2)在上述(1)记载的连接器中,在上述锥形部上形成有将该锥形部的一部分切去的缺口。
(3)在上述(1)或(2)记载的连接器中,在上述锥形部的靠上述身部一侧设有比锥形部的外径扩径的扩径部,该扩径部的顶面侧的面呈该扩径部的外径朝着身部渐渐增大的锥形。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连接器中,上述阀体的长度≥15mm。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连接器中,在上述壳体的第1内腔部的内周面设有沿着轴向的、朝着上述第1内腔部的径方向突出的多个肋。
(6)在上述(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连接器中,上述缝隙的形状大致是一字形。
(7)在上述(6)记载的连接器中,在上述头部上设有缺损部,该缺损部是将头部的外周部的一部分,用平行于上述缝隙的切断面切去而形成的。
(8)在上述(7)记载的连接器中,上述缺损部隔着缝隙形成在上述头部的两侧。
(9)在上述(7)或(8)记载的连接器中,上述缺损部形成在上述突出部的上述身部侧且紧挨着上述突出部。
(10)在上述(7)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连接器中,当连接着管体时,上述缺损部以朝着头部的外侧凸的方式弯曲变形。
采用本发明,在连接着管体时,头部进行第2内腔部,可以充分变形,所以,缝隙能切实且充分地张开。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连接器,由于缝隙能切实、充分地张开,所以,在输液、输血、供给营养物等时,液体能在连接器的内部顺利地通过。
另外,设置了缺损部的情况下,在连接着管体时,缝隙能更加切实、充分地张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所具有的阀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纵剖面图。
图4是将管体连接在图3所示连接器上时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所具有的阀体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所具有的阀体的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所具有的阀体的第4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把管体连接的在具有图7所示阀体的连接器上时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连接器中的阀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A-A线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纵剖面图(与图1中A-A线剖面图中的阀体对应的图)。图4是将管体连接在图3所示连接器上时的纵剖面图(与图1中的A-A线剖面图中的阀体对应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把图1~图4(图5~图8也同样)中的上侧,称为“前端”或“上”,把下侧称为“基端”或“下”,把上下方向称为“轴向”。
图3(图4)所示的连接器1是能连接管体6,液体在内部通过的连接器,具有整体外形大致为圆柱形的阀体5、和收容(设置)该阀体5的壳体2。
如图3所示,壳体2具有壳本体3和盖部4。
图3所示的壳本体3,在其前端形成有形状为有底筒状的阀体设置部32。该阀体设置部32,在其内部的前端侧形成有第2内腔部33、在基端侧形成有与该第2内腔部33连通的第3内腔部34。第2内腔部33的内径比形成在后述的盖部4上的第1内腔部43的大,第3内腔部34的内径比第2内腔部33的内径小。
该第3内腔部34的内径最好比后述阀体5的身部55的外径稍大一些。这样,可得到下述的效果。即当管体6连接在连接器1(连接口42)上,阀体5的身部55在轴向变形时,身部55的外周面551与第3内腔部34的内周面341相接触,可防止身部55(阀体5)的过度变形(见图4)。这样,可防止后述阀体5的缝隙54裂开。
另外,在壳本体3的底面35的中心部设有由管状体构成的内部突起36。将管体6连接在连接器1(连接口42)上,阀体(5)开始被推压时,阀体5的内部由该内部突起36支承着,可防止阀体5纵弯曲(阀体5呈ㄑ字形纵弯曲)(见图3)。另外,液体通过连接器1内时,可防止产生液体滞留。
该内部突起36的内腔形成在壳本体3的内部,与液体可通过的流路37连通。这样,第2内腔部33和第3内腔部34通过内部突起36与流路37连通。
在阀体设置部32的外周面321的基端侧设有比前端部直径大的台阶部31。
图3所示的盖部4,在其内部具有收容阀体5的空间(内腔部),与壳本体3的前端侧(阀体设置部32)连接。
在盖部4的内部形成有第1内腔部43和嵌合部44。上述第1内腔部43内可插入后述阀体5的头部51。上述嵌合部44与第1内腔部43连通,其直径比第1内腔部43直径大。
第1内腔部43的形状与阀体5的头部51的外形对应。在第1内腔部43的前端侧形成有用于连接(保持)管体6的连接口(连接部)42,其直径比第1内腔部43的基端侧直径小。
在第1内腔部43的内周面432上设有沿着轴向朝第1内腔部43的径方向突出的多个肋45。将管体6连接在连接器1(连接口42)上时,阀体5由该肋45支承着,可防止阀体5纵弯曲(阀体5倾倒)。肋45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2~10个,最好是4~8个。
在嵌合部44的基端侧形成有与阀体设置部32的台阶部31嵌合的台阶部41,其直径比嵌合部44前端侧的直径大。另外,台阶部41的内径最好与阀体设置部32的台阶部31的外径相等或比其稍小。这样,盖部4(台阶部41)和壳本体3(台阶部31)能牢固地嵌合(连接)(液密地接触),因此,可防止连接器1内部的液体泄漏。另外,盖部4与壳本体3连接着时,第1内腔部43与第2内腔部33连通,可将阀体5设置(收容)在由第1内腔部43、第2内腔部33及第3内腔部34形成的空间内。
在第1内腔部43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牙(具有ISO标准的牙形角的锁定螺纹)431。该螺纹牙431与后述管体6外侧部62的螺纹牙(具有ISO标准的牙形角的锁定螺纹)621螺纹接合,在将管体6连接到连接器1(连接口42)上时,借助该螺纹接合,管体6被锁定在盖部4上。
另外,壳本体3与盖部4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嵌合,例如也可以是铆接、用粘接剂粘接、热融接、超声波熔接等。
盖部4和壳本体3的构成材料,例如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4-甲基戊烯-1)、离聚物、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二醇酯(PCT)等的聚酯、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亚胺、聚缩醛(POM)、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多芳(基)化合物、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其它的氟类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或者,也可以采用含有至少一种上述材料的混合物、聚合物混合体等。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各种玻璃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
阀体5由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材料(可挠性材料)构成。该弹性材料例如可以是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异丁橡胶、丙烯酸橡胶、乙烯-丙烯橡胶、表氯醇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各种橡胶材料、以及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氨基甲酸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的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也可以将这些材料中的1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通过采用这样的弹性材料,阀体5的顶面511可得到适度的弹性,这样,顶面511与管体6的基端面63可以液密接触(见图4)。
阀体5的硬度最好为50~60(肖氏硬度-A)。这样,在阀体5上产生适度的回弹力,容易连接ISO标准的角度的凸(阳)连接器。
如图2所示,阀体5具有头部51、和设在(形成在)头部51的基端侧的身部55。
头部51的形状是有底筒状,形成有液体可通过的内腔部512、和从平面状的顶面511到达内腔部512的缝隙54。该缝隙54的形状是大致一字形。由于缝隙54的形状如此简单,所以,缝隙54更容易张开。另外,由于顶面511是平面状,所以,可容易地对顶面511(缝隙54)进行消毒。
头部51具有锥形部56和外径恒定部57。上述锥形部56是顶面511附近的外径朝着身部55(沿着轴向)渐渐增大而形成的。外径恒定部57设在锥形部56的基端。该锥形部56的锥角是35~55°。另外,锥形部的起始直径(图2中用φD表示的长度)最好是3.5~5.2mm。另外,锥形部的长度(图2中用L表示的长度)最好是1.5~5mm。这里所述的锥角,是指与轴线的夹角(图2中用θ表示的角度)。
由于形成了该锥形部56,头部51(顶面511附近)容易变形,在管体6连接在连接器1上时,可以使缝隙54确实、充分地张开。
如图1所示,在锥形部56上形成了将锥形部56的一部分切除掉的缺口561。即,在头部51上跨越锥形部56和外径恒定部57地切除掉一部分而形成缺口561。
这样,在拔出已连接(插入)在连接器1上的管体6时,阀体5(头部51)更加容易进入盖部4的第1内腔部43,从而缝隙54能更切实地关闭。
另外,头部51具有突出的两个相接部(突出部)52,该两个相接部52在缝隙54关闭时被推压。该两个相接部52分别形成在头部51的顶面511附近,朝着与缝隙54关闭方向(图1中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
借助该两个相接部52,头部51插入盖部4的第1内腔部43时,第1内腔部43的内周面432推压该相接部52,所以,能更加确实将缝隙54关闭(见图3)。这样,可提高对连接器1内的液体压力(内压)的耐压性。
头部51的底部(前端部)513的壁厚(图2中用t表示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最好为1~1.5mm。这样,可提高对连接器1内的液体压力(内压)的耐压性。另外,在管体6连接在连接器1上时,可以更加确实、充分使缝隙54充分张开。
上述构造的头部51,在初始状态时(未连接管体6时),在缝隙54关闭着的状态插入盖部4的第1内腔部43。
如图2所示,身部55由波纹状的筒状体构成。即,身部55的外形是波纹状,大直径的环部552和小直径的环部553在轴向上交替配列。该身部55具有从基端侧朝着前端侧(头部51插入盖部4的第1内腔部43的方向)推压阀体5的变形部(施力机构)的功能。
这样,由于躯干55具有变形部的功能,所以,不必在连接器1上另外设置构成推压机构的其它零件,可减少零件数目,使构造简单化。
另外,阀体5从其基端侧朝着前端侧复原的复原力的大部分由该身部55承担,但该复原力的一部分也可以由头部51承担。
在身部55(筒状体)中,在其波纹状部位中的凸部(大径环部552)的个数为3或4个。即,其波纹状部位中的凹部(小径环部553)的个数是4或5个。
另外,大径环部552的径向厚度(凸部的壁厚(图2中用u1表示的长度))为1~2.5mm。小径环部553的径向厚度(凹部的壁厚(图2中用u2表示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最好为0.5~1.5mm。
由于这样地设定身部55的形成条件,所以,身部55(阀体5)能适度地变形。另外,这样也能防止阀体5的缝隙54裂开。
上述构造的阀体5收容在壳体2内时,最好在阀体5的几乎整个外周面上涂敷硅油。这样,可提高阀体5在壳体2内的滑动性。另外,阀体5的全长(图2中用H表示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5mm,最好15~18mm(考虑防止滞留时)。
另外,把管体6连接在连接器1上时,管体6的内侧部(ISO标准的角度的凸(阳)连接器)61的插入长度(图4中用W表示的长度)通常约为7mm,相当于25~50%。这样,阀体5能适度地变形。另外,这样,也能防止阀体5的缝隙54裂开。这里所述的变形率,是指阀体5在轴向的收缩率。
如图4所示,管体6是连接在连接器1的连接口42上的部位或器具。作为管体6,例如可以是注射器的基端突出部位(连接针管的部位),或者是本身独立的凸状物、套等的管状器具。
管体6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内侧部(内筒)61、和同心地设在该内侧部61外周侧的大致圆筒形外侧部(外筒)62。
内侧部61的内部具有流路611,其外周面为ISO标准规定的锥角的锥状。即,管体6的基端的外径比盖部4的连接口42的开口直径(连接口径)稍小,朝前端方向外径渐渐增大地呈锥形。管体6的前端的外径比连接口42的开口径大。另外,内侧部61的基端比外侧部62的基端更朝着基端方向延长。
外侧部62是形成ISO标准规定的角度的锁定部的部分,在其内周面上形成了螺旋状的螺纹牙(ISO标准规定的牙形角的锁定螺纹)621。
将管体6连接在连接器1上时,将内侧部61嵌入连接口42内,同时,将盖部4的螺纹牙431与螺纹牙621螺纹接合而锁定。
另外,本发明中,也可以省略掉外侧部62及其螺纹牙621。另外,本发明中,内侧部61的外径也可以在轴向(长度方向)是恒定的。
管体6的构成材料,可以采用与上述盖部4及壳本体3的在上面举出的构成材料同样的材料。
下面,说明将管体6连接到连接器1上时的情形。
如图4所示,管体6的基端面63沿轴向推压头部51的顶面511。这样,身部55在轴向变形(被压缩),头部51从第1内腔部43移动,进入第2内腔部33。在这之前,头部51在第1内腔部43内被第1内腔部43的内周面432限制着,但是,移动到第2内腔部33后,头部51外周面的限制被解除或缓和,结果,由于轴向的压缩,可朝着图4中的箭头方向充分地扩径、即可充分地变形。因此,缝隙54可充分地张开(开口)。这样,可确保从管体6的流路611到壳本体3的流路37的液体流路,从而,在例如输液、输血、供给营养物等时,液体可顺利地通过。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连接器具有的阀体之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该图说明本发明连接器的第2实施方式,只说明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于同样的构造,其说明从略。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头部的形状不同外,其余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5所示,在头部51A(锥形部56的躯干55一侧)设有比锥形部56的外径扩径的扩径部58。该扩径部58的顶面511侧的面581是锥状,即扩径部58朝着身部55其外径渐渐增大。即,在头部51A的前端侧形成了锥角不同的2个锥形的面。
根据该构造,由于设置了扩径部58,外径恒定部57的长度(高度)可以加长(加高)(见图5)。这样,外径恒定部57的外周面与肋45相接触的面的面积增大,因此,阀体5更加切实地被支承,可切实防止阀体5纵弯曲(阀体5倾倒)。
另外,采用该构造,可以缩短锥形部56的锥形长度,因此,在连接着管体6时,头部51A(锥形部56)变形,可防止顶面511从管体6的基端面63偏移。
(第3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连接器的阀体之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该图说明本发明连接器的第3实施方式,只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构造,其说明从略。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头部的形状不同外,其余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6所示,头部51B的顶面511B的形状是大致椭圆形。
锥形部56B是锥状,即,是顶面511B附近的短径朝着身部55(朝着轴向)渐渐增大的锥状。另外,在锥形部56B上没有形成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形成在头部51A上的缺口。
采用该构造,可得到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连接器具有的阀体之第4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将管体连接在具有图7所示阀体的连接器上时的纵剖面图。
下面,参照该图说明本发明连接器的第4实施方式,只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构造,其说明从略。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头部的形状不同外,其余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7所示,在头部51C上设有2个缺损部59。各缺损部59是将外径恒定部57(外周部)的一部分与缝隙54平行地切去而形成的。这样,外径恒定部57的壁厚在缺损部59处减薄,即,外径恒定部57的外径在缺损部59处减小。
2个缺损部59隔着缝隙54形成在外径恒定部57(头部51C)的相接部52的身部55一侧(基端侧)的紧跟前,即形成(设置)在外径恒定部57的相接部52的与其紧接着的下方。这样,可以把外径恒定部57的缝隙54张开方向的外径设定得比较小。
下面,说明将管体6连接在连接器1上时的情形。
如图8所示,管体6的基端面63沿轴向推压头部51C的顶面511。这样,身部55在轴向变形(被压缩),头部51C从第1内腔部43移动,进入第2内腔部33。
在这之前,头部51C在第1内腔部43内被第1内腔部43的内周面432限制着,但是,移动到第2内腔部33后,头部51C外周面的限制被解除或缓和。另外,这时缺损部59朝着头部51C的外侧(图8中箭头方向)弯曲变形成为凸状,不与第2内腔部33的内周面331相接触,即,在与第2内腔部33的内周面331之间形成了间隙332。结果,可防止缺损部59与第2内腔部33的内周面331相接触而导致的缝隙54不容易张开。因此,头部51C可更加朝着图8中箭头方向扩径、即可以更加充分地变形。缝隙54能确实、充分地张开(开口)。这样,可确保从管体6的流路611到壳本体3的流路37的液体流路,从而,在例如输液、输血、供给营养物等时,液体可顺利地通过液体流路。
这样,在头部51C变形了时,缺损部59起到了可防止该变形的头部51C与内周面331相干扰的退避部的作用。
另一方面,当未连接着管体6时,头部51C插入第1内腔部43,缺损部59与盖部4的内周面432相接触(被支承着)。这样,防止缺损部59(头部51C)倾倒。
上面,依照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连接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连接器的各部分,可以与能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构造置换。另外,也可以附加任意构成物。
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2个或2个以上构造(特征)组合。
例如,也可以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的阀体的头部设置第4实施方式的阀体头部上所设的那样的缺损部。
另外,也可以做成防止阀体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构造。
另外,阀体也可以由组成、特性(柔软性、弯曲弹性率、橡胶硬度等)不同的2种或2种以上的弹性材料构成。
另外,缝隙的形状不限定于是一字形,也可以是十字形、L字形、H字形、コ字形、Y字形等的形状,也可以是将它们中的多种形状的形状。
另外,阀体(头部)的整体外形不限定于是圆柱形,例如,也可以是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柱状。这时,该头部的外径,是头部横截面中的对角线长度。
另外,锥形部不限定于形成在头部的顶面附近,例如,也可以形成在大致整个头部上。
另外,相接触部的形成数量不限定于是2个,可根据缝隙的形成条件(形状、形成数量、大小等)适当设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阀体和壳体是分开的部件,但是,例如也可以用2色成形或嵌插(insert)成形等将阀体和盖部、或者阀体和壳本体成形为一体。这样,可以减少零件数目。
另外,管体的基端部形状不限定于是管状,也可以做成为钝针那样的形状,也可以是形成有飞边的形状。
另外,阀体的顶面也可以形成为向基端方向若干凹的凹状。这样,在连接管体时,更加能使缝隙切实张开。

Claims (10)

1.连接器,用于连接管体,液体通过其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和壳体;上述阀体由弹性材料构成,具有液体能够通过的内腔部、形成有缝隙的头部和为筒状体的身部,上述缝隙从平面状的顶面到达上述内腔部;
上述壳体形成有上述头部能够插入的第1内腔部、和与该第1内腔部连通并且其内径比第1内腔部扩径的第2内腔部;
上述阀体的轴向变形率为25~50%;
上述头部具有锥形部和突出部,该锥形部是头部的至少上述顶面附近的外径朝着上述身部渐渐增加而形成的,上述突出部沿与上述缝隙的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
上述锥形部的锥角是35~55°;
上述身部具有变形部,该变形部是弹性变形的波纹状,朝着从上述第2内腔部插入第1内腔部的方向弹压上述头部,上述波纹状部位的凸部的个数是3或4个,该凸部的壁厚是1~2.5mm;
未连接上述管体时,在缝隙关闭着的状态下,上述头部插入上述第1内腔部;
连接着上述管体时,该管体推压上述头部的顶面,从而使得上述头部进入上述第2内腔部,与此同时该头部进行扩径变形,上述缝隙张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锥形部上,形成有将该锥形部的一部分切去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锥形部的上述身部一侧设有比锥形部的外径直径大的扩径部,该扩径部的顶面侧的面是该扩径部的外径朝着身部渐渐增大的锥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的长度为≥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第1内腔部的内周面上设有沿着轴向的、朝着第1内腔部的径方向突出的多个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缝隙的形状是一字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头部上设有缺损部,该缺损部是将头部的外周部的一部分用大致平行于上述缝隙的切断面切去而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缺损部,隔着缝隙形成在上述头部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缺损部形成在上述突出部的上述身部侧且紧挨着上述突出部。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连接着管体时,上述缺损部朝着头部的外侧弯曲变形成凸状。
CN 200510008545 2004-02-19 2005-02-18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72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3336/2004 2004-02-19
JP2004043336 2004-02-19
JP006914/2005 2005-01-13
JP2005006914A JP4621029B2 (ja) 2004-02-19 2005-01-1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2747A CN1672747A (zh) 2005-09-28
CN1672747B true CN1672747B (zh) 2010-04-21

Family

ID=3504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0854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72747B (zh) 2004-02-19 2005-02-18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21029B2 (zh)
CN (1) CN16727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6307253B2 (en) 2005-10-25 2011-09-22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EP1944049A1 (en) 2005-11-01 2008-07-1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Needle-stent device
WO2007132732A1 (ja) 2006-05-17 2007-11-22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留置針組立体
US7806890B2 (en) * 2006-07-28 2010-10-05 Mckinnon Austin Jason Vascular access device volume displacement
JP5147716B2 (ja) * 2006-11-24 2013-02-20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08123297A1 (ja) 2007-03-30 2008-10-1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留置針組立体
JP5244794B2 (ja) 2007-06-12 2013-07-24 テルモ株式会社 留置針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US8070189B2 (en) * 2007-06-20 2011-12-06 Carefusion 303, Inc. Safety luer connection
US8460250B2 (en) 2007-06-26 2013-06-11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Medical container
BRPI1013599A2 (pt) * 2009-03-22 2016-04-19 Elcam Medical Agricultural Corperative Ass Ltd conector luer macho fechado
US8323249B2 (en) 2009-08-14 2012-12-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tegrated vascular delivery system
JP2011172615A (ja) * 2010-02-23 2011-09-08 Paru Medical:Kk 医療用コネクタ
WO2011146772A1 (en) 2010-05-19 2011-11-24 Tangent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Safety needle system operable with a medical device
US8771230B2 (en) 2010-05-19 2014-07-08 Tangent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vascular delivery system
JP2012024565A (ja) * 2010-06-23 2012-02-09 Top Corp コネクタ
US10046157B2 (en) * 2010-09-28 2018-08-14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EP2810685B1 (en) * 2012-01-31 2019-08-28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US9089682B2 (en) 2013-03-14 2015-07-28 Carefusion 303, Inc. Needleless connector with support member
US9144672B2 (en) 2013-03-13 2015-09-29 Carefusion 303, Inc. Needleless connector with compressible valve
CA2937744C (en) 2014-02-04 2022-08-09 Icu Medical, Inc. Self-prim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6346A (en) * 1995-05-16 1997-10-14 Ivac Holdings, Inc. Needleless connector valve
CN1246073A (zh) * 1996-12-16 2000-03-01 Icu医学有限公司 正向流动阀
CN1390286A (zh) * 1999-09-16 2003-01-08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1093A1 (en) * 1998-05-29 1999-12-02 Lynn Lawrence A Lu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fluid transfer
JP2002035140A (ja) * 2000-07-21 2002-02-05 Terumo Corp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6346A (en) * 1995-05-16 1997-10-14 Ivac Holdings, Inc. Needleless connector valve
CN1246073A (zh) * 1996-12-16 2000-03-01 Icu医学有限公司 正向流动阀
CN1390286A (zh) * 1999-09-16 2003-01-08 泰尔茂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2747A (zh) 2005-09-28
JP2005261931A (ja) 2005-09-29
JP4621029B2 (ja) 201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2747B (zh) 连接器
US9533137B2 (en) Medical connector
US10646705B2 (en) Male connector
CN104080507B (zh) 连接器
KR101800984B1 (ko) 더블 수 커넥터
US9764123B2 (en) Needle-less connector
KR100915749B1 (ko) 연결기
US9238128B2 (en) Needleless connector
US8641012B2 (en) Medical connector
KR20190022530A (ko) 커넥터용 캡 및 캡이 달린 커넥터
US11458291B2 (en) Connector and infusion set
EP3326684A1 (en) Multi-cap for connecting catheter
KR200473750Y1 (ko) 니들 프리 타입의 의료용 인젝션 커넥터
JP5691648B2 (ja) メス型コネクタ
US20070073272A1 (en) Connector
JPWO2016158937A1 (ja) キャップ
JP2004298618A (ja) 医療用弁
WO2022107796A1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
JP6402880B2 (ja) ダブルメスコネクタ
JP2018027177A (ja) オスコネクタ分解用工具及びオスコネクタ
JP4475918B2 (ja) 接続具
JP2019155146A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
JPWO2013146739A1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