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5600A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5600A
CN106155600A CN201610313408.3A CN201610313408A CN106155600A CN 106155600 A CN106155600 A CN 106155600A CN 201610313408 A CN201610313408 A CN 201610313408A CN 106155600 A CN106155600 A CN 10615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page
view data
image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34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5600B (zh
Inventor
内田悠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5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5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19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consumables, e.g. ink, toner,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4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4Automatic configuration, e.g. by dri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2High volume printer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93Printer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 computer
    • G06F3/1295Buffer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96Printer job scheduling or printer resource hand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1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 G06K15/022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for printing on continuous media, e.g. ta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03Receiving particular commands
    • G06K15/1806Receiving job control commands
    • G06K15/1809Receiving job control commands relating to the printing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17Buff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即使较窄地设定了图像间隔,也确保在图像间进行的参数设定的处理时间。对在页存储器中存储的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基于参数设定进行图像处理且以第一速度向缓冲器转发,将从缓冲器以第二速度读出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部送出,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转发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对所述下一页的图像数据执行在所述转发时进行的有关图像处理的参数设定。并且,将第一速度设得比第二速度更快。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时,将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堆积在页存储器中,将该堆积的图像数据配合打印机的处理速度而实施各种图像处理之后向打印机送出。此时,需要在图像数据的向页存储器的转发和从页存储器的读出处理间取得处理速度的匹配性。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在多个扫描仪和多个打印机能够以任意的组合连接到控制器的结构中,将扫描仪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在打印机中印刷时,为了吸收两者的处理速度之差,在控制器中设置了页存储器。并且,在连接的打印机的处理速度比扫描仪的处理速度更快的情况下,控制器进行如以下的延时控制,使得在一张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写入结束之前页存储器的图像数据不会变无。在将扫描仪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向页存储器写入结束之前从页存储器对打印机开始送出该图像数据时,基于扫描仪和打印机的处理速度的差量和图像数据的尺寸,决定从页存储器向打印机开始送出图像数据的定时。
此外,作为其他技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不仅对应于A4尺寸等的裁断的单页纸还对应于卷纸等的连续纸的装置。例如,连续纸的宽度为数十毫米且输送方向的长度为数百米或者数千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951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连续纸的纸面宽,所以能够沿着输送方向连续地排列多个页图像而印刷。此时,作为页图像之间的区域的空白区域、即图像间是浪费的区域,需要在印刷后的后处理中裁断之后丢弃等。由此,期望尽可能缩窄图像间隔。
需要对每一个页图像通过与图像形成部的特性或印模(スタンプ)等的应用功能对应的硬件执行图像处理。并且,由于该图像处理的参数按每页图像被设定不同的值,所以该设定处理需要在页切换的图像间进行。在使用被切断的纸张的情况下,需要为了输送每一个纸张而空开纸间隔,一般该纸间隔为30~50mm左右。在该情况下,在页间进行的对于下一页图像的参数设定的处理能够在由该纸间隔(图像间隔)确保的时间内进行处理。其另一方面,在使用连续纸的情况下,从削减空白区域的观点出发,设置30~50mm的图像间隔并不好,期望设定为几mm至1mm左右的图像间隔。
但是,若想要设定为1mm左右的图像间隔,则上述的按每页图像在图像间进行的参数设定的处理会来不及,导致该处理成为瓶颈,无法充分地减小图像间隔。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是调整从页存储器向打印机开始送出的定时的技术,虽然能够防止在从页存储器向打印机的送出中图像数据不足的情况,但不能应对将图像间隔进一步缩短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即使是在使用连续纸的情况下等、将图像间隔设定得较窄,通过能够确保在图像间进行的参数设定的处理时间,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对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的手段来实现。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页存储器,存储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
缓冲器,临时存储从所述页存储器以第一速度转发的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基于从所述缓冲器以第二速度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以及
图像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转发以及读出的动作,且按每页进行参数设定,对图像数据基于该参数设定进行图像处理,
所述第一速度比所述第二速度更快,
所述图像控制电路在从所述页存储器向所述缓冲器的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转发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对于所述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参数设定。
(2)如上述(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以1个主扫描线量的图像数据作为对象进行所述转发以及所述读出,
所述图像控制电路使用第一、第二索引信号,分别控制每个主扫描线的所述转发以及所述读出的动作定时,
所述第二索引信号被共同地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写入单元对主扫描线的写入的动作定时的控制,
通过将所述第一索引信号的周期设定得比所述第二索引信号的周期更短,从而将所述第一速度设得比所述第二速度更快。
(3)如上述(1)或上述(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第一速度被设定为能够确保在从所述页存储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所述参数设定的时间的速度。
(4)如上述(1)或上述(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备与多个颜色对应的多个写入单元,
与多个所述写入单元分别对应而设置有多个所述缓冲器,
所述图像控制电路对由在所述页存储器中存储的多个颜色分量的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在将全部颜色的图像数据同时向与各个颜色对应的所述缓冲器转发时,执行基于所述参数设定的图像处理。
(5)如上述(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控制电路按每个颜色分量在不同的动作定时从多个所述缓冲器读出各页的图像数据。
(6)如上述(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尺寸、多个所述缓冲器各自的容量、多个所述写入单元的曝光位置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第二速度以及基于所述图像控制电路的设计上的能够转发的最大速度,计算每个颜色的所述第一速度的上限值,
所述控制部比较所计算的每个颜色的第一速度的上限值,并将最低的第一速度共同地应用于全部颜色,并使所述图像控制电路执行从所述页存储器向多个所述缓冲器各自的每个颜色的图像数据的转发。
(7)如上述(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控制部按每页执行所述第一速度的计算以及应用。
(8)如上述(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控制部基于能够处理的设计上的最大图像尺寸,计算所述第一速度。
(9)如上述(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第一速度为能够确保在从所述页存储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所述参数设定的时间的第一速度的下限值以上,并且,
为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能够处理的设计上的最大图像尺寸、多个所述缓冲器各自的容量、多个所述写入单元的曝光位置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第二速度以及基于所述图像控制电路的设计上的能够转发的最大速度而计算的每个颜色的第一速度的上限值中最低的第一速度的上限值以下。
(10)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上述(1)或上述(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送连续纸的供纸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部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多个图像数据,在连续纸上连续地形成以页为单位的图像。
(1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将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存储在页存储器中的步骤;
对在所述页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基于参数设定进行图像处理且以第一速度向缓冲器转发的步骤;
将从所述缓冲器以第二速度读出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部送出的步骤;以及
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对于所述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参数设定的步骤,
所述第一速度比所述第二速度更快。
(12)如上述(1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在所述转发的步骤以及所述读出以及送出的步骤中,以1个主扫描线量的图像数据作为对象,使用第一、第二索引信号来分别控制每个主扫描线的所述转发以及所述读出的动作定时,
所述第二索引信号被共同地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写入单元对主扫描线的写入的动作定时的控制,
通过将所述第一索引信号的周期设定得比所述第二索引信号的周期更短,从而将所述第一速度设得比所述第二速度更快。
(13)如上述(11)或上述(1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所述第一速度被设定为能够确保在从所述页存储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所述参数设定的时间的速度。
(14)如上述(11)或上述(1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备与多个颜色对应的多个写入单元,
与多个所述写入单元分别对应而设置有多个所述缓冲器,
在所述转发的步骤中,对由在所述页存储器中存储的多个颜色分量的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将全部颜色的图像数据同时向与各个颜色对应的所述缓冲器转发,且执行基于所述参数设定的图像处理。
(15)如上述(1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尺寸、多个所述缓冲器各自的容量、多个所述写入单元的曝光位置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第二速度以及基于所述图像控制电路的设计上的能够转发的最大速度,计算每个颜色的所述第一速度的上限值的步骤;以及
比较在所述计算的步骤中所计算的每个颜色的第一速度的上限值,并将最低的第一速度共同地应用于全部颜色的步骤,
在所述转发的步骤中,使得使用在所述应用的步骤中应用的第一速度,执行从所述页存储器向多个所述缓冲器的每一个的每个颜色的图像数据的转发。
根据本发明,对在页存储器中存储的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基于参数设定进行图像处理且以第一速度向缓冲器转发,将从缓冲器以第二速度读出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部送出,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转发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对所述下一页的图像数据执行在所述转发时进行的有关图像处理的参数设定。并且,将第一速度设得比第二速度更快。
这样,即使将图像间隔设定得短,也能够使得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转发结束之后到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为止的期间比参数设定处理所需的时间充分长。由此,有关本来的功能的参数设定能够在图像间进行,而不会削减功能、强迫过度的电路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是说明图像控制电路113的功能的示意图。
图4是比较例中的图像输出时的定时图。
图5A是说明图4的时刻t10~t80中的向缓冲器115的转发(输入)的状况的图。
图5B是说明图4的时刻t10~t80中的从缓冲器115的读出(输出)的状况的图。
图6A是表示图4的时刻t10~t40中的页存储器114以及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蓄积状况的示意图。
图6B是表示图4的时刻t50~t80中的页存储器114以及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蓄积状况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对于IND信号的打印ASIC202的动作的图。
图8是比较例中的在将图像间隔缩短至1mm的情况下的图像输出时的定时图。
图9是表示图8的A1区域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中的在将图像间隔缩短至1mm的情况下的图像输出时的定时图。
图11是说明对于IND信号1、2的打印ASIC202的动作的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A2区域的放大图。
图13A是表示图10的时刻t10~t40中的页存储器114以及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蓄积状况的示意图。
图13B是表示图10的时刻t50~t80中的页存储器114以及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蓄积状况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用于K色的缓冲器1154的剩余容量的推移的图。
图15是决定转发速度(第一速度)的流程图。
图16是有关图15的追加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变形例中的决定转发速度(第一速度)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元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附图的尺寸比率是为了说明方便而夸张的,有时与实际的比率不同。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像形成系统10具备图像形成装置100、供纸装置200、供纸调整装置300、排纸调整装置400、卷绕装置500。
供纸装置200收纳、保持作为连续纸的卷纸的原卷轴(元巻き)即卷筒R0,并向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送出连续纸S。
供纸调整装置300具有用于吸收供纸装置200和图像形成装置100间的微小的纸张输送速度之差以及纸张的偏倚的缓冲器功能。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主体内具备进行基于使用了调色剂的公知的电子照相式处理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120、定影部130以及扫描仪170。图像形成部120具备与Y、M、C、K的颜色分别对应的写入单元1211~1214、感光体鼓1221~1224、显影装置(未图示)以及中间转印带123等。感光体鼓1221通过从写入单元1211照射的激光(图1中由箭头表示)而在曝光位置上曝光。将通过曝光而在感光体鼓1221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对应地设置的用于Y色的显影装置,使用调色剂来显影,从而在感光体鼓1221表面上形成Y色的调色剂图像。其他的感光体鼓1222~1224也同样地分别通过对应的写入单元1212~1214而形成静电潜像,将其通过对应地设置的用于M、C、K色的显影装置,使用调色剂来显影,从而在感光体鼓1222~1224表面上形成M、C、K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在中间转印带123上进行一次转印并重合而成为全色的调色剂图像。将该全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部124而转印到从供纸装置200送出的连续纸S的纸面上之后,通过定影部130进行加热/加压处理而在连续纸S的表面上定影。
从各自的感光体鼓1221~1224的曝光位置到一次转印位置的距离设定为相同。此外,相邻的感光体鼓间的Z方向(参照图1)的距离相同,感光体鼓1221~1224在Z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由此,各感光体鼓1221~1224的曝光位置的相对距离等于感光体鼓的间隔(以下,也简称为“鼓间距离”)。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配置有操作显示部140。操作显示部140接受用户的操作,且显示信息。因此,操作显示部140例如可以是如触摸面板等那样操作部分和显示部分一体地构成的结构,按钮或键等硬键和液晶显示装置等那样的结构等任意的结构。此外,操作显示部140可以如图示那样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体上,也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体分离。
与供纸调整装置300同样地,排纸调整装置400也具有用于吸收图像形成装置100和卷绕装置500之间的微小的纸张输送速度之差以及纸张的偏倚的缓冲器功能。此外,排纸调整装置400具有切断连续纸S的切断器410,能够在期望位置将连续纸S沿着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切断。
经过了排纸调整装置400的连续纸S到达卷绕装置500,卷绕在卷筒R1上而保持。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续纸S而使用了卷纸,但连续纸S并不限定于卷纸,也可以是纸张连续的纸。例如,也可以是交替地折弯的方式的纸张。此外,连续纸S的材质并不限定于纸,也可以是使用布等介质的材质。此外,连续纸S也可以是将在纸上涂抹了粘结剂的标签贴到离型纸的标签纸。在使用标签纸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切断器410将标签以对应于图像的大小来切开。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10、操作显示部140、作为大容量的存储装置的HDD(硬盘驱动器)160、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的扫描仪170、打印机控制器180、写入单元1211~1214以及生成索引信号(以下,称为“IND信号”)的IND信号生成电路190。
控制部110包括CPU111、控制存储器112、图像控制电路113、页存储器114、缓冲器115。图像控制电路113包括存储器控制ASIC201((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以及打印ASIC202。页存储器114连接到存储器控制ASIC201,由存储器控制ASIC201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控制。缓冲器115连接到打印ASIC202,由打印ASIC202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控制。另外,页存储器114或者缓冲器115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存储器控制ASIC201、打印ASIC202的电路内部。
CPU111通过执行在控制存储器112或者HDD160中保存的各种程序,统一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图像形成系统10的整体的动作。
图3是说明图像控制电路113的功能的示意图。以下,参照图3说明图像控制电路113的结构以及图像数据的处理。在缓冲器115的内部,与对应于多个颜色的多个写入单元1211~1214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缓冲器1151~1154。缓冲器1151~1154可以在物理上分割而独立地构成,或者也可以将在物理上为一个缓冲器的内部逻辑上分割为多个,并使用它。用于各颜色的缓冲器的尺寸可以由相同的容量构成,或者也可以如将使用容量最高的用于K的缓冲器1154由比其他的颜色的缓冲器1151~1153更大的容量构成那样设为在各颜色中不同的容量。
写入单元1211~1214分别包括LD(激光二极管)、多棱镜、索引传感器以及对驱动多棱镜的电动机进行控制的多棱驱动电路。索引传感器检测被多棱镜反射而照射的激光,输出多棱旋转同步信号。IND信号生成电路190包括1或者2个晶体振荡器191。IND信号生成电路生成IND信号1以及IND信号2。IND信号1用于后述的前处理的控制。IND信号2共同地用于后述的后处理和多棱电动机的转速的控制。由于IND信号1只用于前处理,所以其周期T1只要在后述的上下限的范围内就能够自由地设定。另一方面,IND信号2的周期T2根据图像形成部120的处理速度(纸张输送速度)和副扫描倍率所决定,无法自由地设定。此外,IND信号2的相位基于索引传感器输出的多棱旋转同步信号而进行同步控制。
IND信号1的周期T1设定为比IND信号2的周期T2更短的周期。IND信号1的周期T1的上限值(转发速度的下限值)根据后述的前处理的参数设定时间、图像的副扫描长度(线条数)以及被设定的图像间隔所决定。另一方面,周期T1的下限值(转发速度的上限值)根据与IND信号2之比、图像的副扫描长度、鼓间距离以及缓冲器115的容量所决定。关于IND信号1的细节,在后面叙述。
从由PC(个人计算机)等构成的终端装置900送来的、以PDL格式(页描述语言(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或者PDF格式描述的印刷用的图像数据通过打印机控制器180进行光栅化处理而转换为光栅格式的图像数据,并临时存储在页存储器114中。
在打印输出时,从连接到存储器控制ASIC201的页存储器114向打印ASIC202的缓冲器115,以后述的WVV信号为基准,从开头起依次按每条线转发图像数据。从该页存储器114转发的每条线的图像数据由Y、M、C、K这4个颜色的图像数据构成,在按每条线同时转发时实施前处理之后分别存储在每个颜色的缓冲器1151~1154中。
在该前处理中,包括伽马校正、屏幕校正、浓度平衡以及二维位置校正的图像处理。此外,作为有关该前处理的参数设定,需要按每页将几百千字节左右的大小的设定数据写入打印ASIC202内的RAM区域中。在该设定数据中,包括用于前处理的查找表以及描写了页、日期、份数等的字符的印模图像合成用的图像数据。有关该前处理的参数设定处理由于数据量多所以花费时间。例如,该参数设定处理需要10msec,在缩短了图像间隔的情况下,存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图像间确保执行参数设定处理的时间的顾虑。
在各缓冲器1151~1154中存储的图像数据以后述的每个颜色的PVV信号为基准,从缓冲器1151~1154逐线地被读出并向对应的写入单元1211~1214各自的LD(以下,简称为“LD”)被送出。在该读出时,对各线的图像数据实施前端定时调整以及有关偏移调整等图像位置调整的后处理。
作为有关该后处理的参数设定,需要按每页将几十字节左右的大小的设定数据写入打印ASIC202内的RAM区域中。在该设定数据中,包括有关图像位置的设定。有关该后处理的参数设定处理由于数据量少所以可以是短时间。例如能够在3msec或者比它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此外,有关后处理的一部分电路被进行复用,能够预约下一页的设定,即能够在在先的页的处理完成之前执行下一页的设定。由此,能够缩短图像间隔,即使只能确保短的处理时间,也能够执行有关后处理的参数设定处理。
(单页纸中的图像输出处理(比较例))
接着,参照图4~图7,作为比较例来说明使用公知技术的单页纸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输出。一般在使用了单页纸的情况下,从供纸的定时或歪斜控制的观点出发,至少在连续地输送的纸张间必须设置30~50mm左右的间隔。在该情况下,能够确保在纸张间(图像间)能够执行对于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参数设定处理的充分的时间。图4是图像输出时的定时图。图5A是说明图4的定时图的时刻t10~t80中的向缓冲器115的转发(输入)处理的状况的图。图5B是说明读出(输出)处理的状况的图。图6A、图6B是表示图4的时刻t10~t80中的页存储器114以及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蓄积状况的示意图。图7是说明对于IND信号的打印ASIC202的动作的图。
在图4中,IND信号是相当于前述的IND信号2的信号,其周期对应于多棱镜的旋转速度,通过1次脉冲输入来处理1个线量的图像数据。若是400~600dpi的分辨率且处理速度为300~400mm/sec的图像形成装置,则IND信号的周期为0.1~0.2msec左右。
图4以及图3所示的WVV信号(W垂直有效(W Vertical Valid))、PVV信号(P垂直有效(P Vertical Valid))是允许与打印ASIC的前处理、后处理有关的前电路、后电路的各自的动作的信号。这些信号在接受各页的图像写入开始触发信号VTOP之后预定定时后成为ON。并且,这些信号若在成为ON之后接受图像数据的线条数个IND信号则切换为OFF。
将第1页的图像数据从页存储器114向缓冲器115转发并执行前处理的是WVV信号为ON的期间,该期间的长度是对第1页的图像数据的线条数乘以IND信号的周期所得的长度。
将第1页的图像数据从缓冲器115读出并执行后处理,对LD送出的是PVV信号为ON的期间。该期间的长度也是对第1页的图像数据的线条数乘以IND信号的周期所得的长度。在同图所示的比较例中,由于WVV信号和PVV信号使用共同的IND信号,所以在同一页中的WVV信号和PVV信号为ON的期间是相同的长度。此外,两者为OFF的期间也同样地是相同的长度。
如图4、图5A所示,向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转发基于WVV信号而全部颜色同时执行。其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串联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吸收感光体鼓间的物理距离(鼓间距离),设置了颜色的个数相应数的PVV信号。yPVV信号~kPVV信号分别对应于Y~K色。如图4、图5B所示,从基于每一个PVV信号的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在按每个颜色而不同的定时执行。具体而言,在时刻t10、t20、t30、t40,yPVV信号、mPVV信号、cPVV信号、kPVV信号分别切换为ON。并且,在时刻t50、t60、t70、t80,yPVV信号、mPVV信号、cPVV信号、kPVV信号分别切换为OFF。时刻t10、时刻t20、时刻t30、时刻t40是等间隔,该间隔对应于相互相邻的感光体鼓间的鼓间距离。
若将打印ASIC的前处理在动作中(WVV信号的ON期间)进行设定变更,则对正在输出的图像产生影响,所以在WVV信号为OFF的期间进行作为与前处理的下一页有关的准备的参数设定处理。后处理也同样地,在各颜色的yPVV信号~kPVV信号为OFF的期间进行作为与后处理有关的下一页的准备的参数设定处理。
接着,参照图6A、图6B说明各时刻中的图像数据的堆积状况。在时刻t10中,由于WVV信号已经成为ON,所以各颜色的图像数据按每条线全部颜色同时被执行前处理,在各颜色的缓冲器1151~1154中被存储与各自对应的每个颜色的图像数据。在该时刻,Y色的yPVV信号刚切换为ON,且还没有从缓冲器1151读出图像数据。因此,在缓冲器1151~1154中堆积的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线条数)相同。
在时刻t20中,与从时刻t10进一步在时刻t10~时刻t20的期间接受到的IND信号的脉冲条数对应的线条数个图像数据从页存储器114向缓冲器1151~1154转发。其中,在缓冲器1151中,相同的线条数量的图像数据已经输出,从缓冲器1151读出,进行后处理并向写入单元1211的LD送出。与已经输出的线对应的图像数据在从各缓冲器1151~1154读出时删除。
时刻t30~时刻t80间也是同样的。在WVV信号为ON的期间,配合IND信号,从开头的线开始依次全部颜色同时地执行对于图像数据的前处理,并存储在缓冲器1151~1154中。并且,在各颜色的PVV信号成为ON之后到成为OFF为止的期间,配合IND信号,从开头的线开始依次从缓冲器1151~1154读出,执行后处理,并向写入单元1211~1214的LD送出。例如,在时刻t80中,第1页的图像数据全部结束向LD的送出,第2页的图像数据中,关于Y、M、C,一部分向LD的送出结束。
接着,参照图7说明对于IND信号(相当于IND信号2)的打印ASIC202的动作。同图是在WVV信号和PVV信号为ON的情况下进行的动作。通过接受IND信号的脉冲,打印ASIC202对一条线量的图像数据执行基于前电路的前处理以及向缓冲器115的转发处理作为图像处理动作。对于一条线量的像素的图像处理结束之后,停止处理。并且,通过接受下一个脉冲,对下一条线的像素执行前处理。基于后电路的后处理也同样地,在接受脉冲之后,根据偏移调整的设定值而进行必要的像素量的延时处理之后,在图像处理动作期间中将一条线量的图像数据向LD送出。
(在连续纸中缩短了图像间隔的情况下的图像输出处理(比较例))
图8、图9是在作为比较例而使用了卷纸的情况下,假设将图像间隔缩短至1mm时的图像输出时的定时图。图9是表示图8的A1区域的放大图。图8是对应于图4的图,与图4相比,VTOP的间隔相应于图像间隔的缩短而变短。由此,WVV信号以及PVV信号为OFF的期间极端地短。
如图9所示,WVV信号在时刻t48~t49之间设为OFF,其长度为时间tx1。同样地,yPVV信号在时刻t50~t51之间设为OFF,其长度为相同的时间tx1。该时间tx1相当于图像间隔的1mm,若是处理速度为315mm/sec的图像形成装置则大约为3msec。
如前所述,在有关前处理的参数设定中,需要按每页将几百千字节左右的大小的设定数据写入打印ASIC202内的RAM区域中,参数设定处理所需的时间tx2为10msec左右。即,处于时间tx1<tx2的关系,无法在WVV信号为OFF的期间执行下一页的参数设定处理。
另外,由于有关后处理的参数设定的设定数据为几十字节左右的大小,所以参数设定处理所需的时间tx3短。时间tx1>tx3,能够在PVV信号的OFF期间执行下一页的参数设定处理。
作为用于缩短与前处理有关的时间tx2的方法,可采取以下的功能削减或电路性能提高策略。例如,为了减小在参数设定处理时写入RAM区域的设定数据的尺寸,削减前述的印模功能等的一部分功能而减小设定数据的尺寸本身。禁止设定数据中的画质参数(查找表)在页间的更新,将页间写入的设定数据限制为一部分。或者,通过提高构成打印ASIC202的电路性能(CPU速度)来加快处理速度。但是,功能削减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此外,在电路性能提高上存在界限。
(在连续纸中缩短了图像间隔的情况下的图像输出处理(实施例))
以下,说明通过在写入单元中除了共同地使用的IND信号2之外还追加比它还短的周期的IND信号1,从而即使是短的图像间隔,也能够进行不削减功能的本来的参数设定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0~图12是在作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来使用了卷纸的情况下,将图像间隔缩短至1mm时的图像输出时的定时图。图11是说明对于IND信号1、2的打印ASIC202的动作的图。图12是表示图10的A2区域的放大图。图10~图12是分别对应于图8、图7以及图9的图。另外,IND信号2相当于图4以及图8所示的比较例中的IND信号。
如图10、图11所示,用于前处理的IND信号1的周期T1比用于后处理的IND信号2的周期T2更短。因此,在WVV信号为ON时基于IND信号1进行的从页存储器114向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转发速度(第一速度)比在PVV信号为ON时基于IND信号2进行的从各缓冲器1151~1154的图像数据的读出的速度(第二速度)更快。
由于周期T1比周期T2更短,所以前处理的图像处理停止期间比后处理更短(参照图11)。因此,在每次接受IND信号的1个脉冲而对一条线量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时,仅提前周期的差量(T2-T1)而结束(参照图11)。即,若将印刷的图像数据的线条数设为M,则WVV信号成为OFF的时刻仅提前对线条数M乘以差量所得的时间(M×(T2-T1))。如图12所示,WVV信号成为OFF的时刻t46比图9的比较例中的WVV信号成为OFF的时刻t48提前。由此,若将确保的时间设为Δt,则能够由Δt=M×(T2-T1)来描述。另外,在同图中,由虚线表示图9的比较例中的WVV信号。
这样,通过将IND信号1的周期T1设得比IND信号2的周期更短,能够尽早结束向缓冲器115的在先的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处理,进而,能够将WVV信号的OFF期间tx11比参数设定处理所需的时间tx2延长。由此,即使是在缩短了图像间隔tx1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图像间执行对于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参数设定处理。
(关于周期T1的上限值(转发速度的下限值))
在此,说明IND信号1的周期T1的上限值(转发速度慢)。WVV信号的OFF期间tx11=确保时间Δt+图像间隔tx1=M×(T2-T1)+tx1。该OFF期间tx11比时间tx2更长即可。具体而言,将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接受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数据的长度最短的最小图像的线条数设为Mmin时,以满足以下的式(1)的方式设定周期T1。
tx11=Mmin×(T2-T1)+tx1≥tx2 (1)
(效果)
一般,前处理和后处理的控制如比较例所示那样基于共同的IND信号来执行。后处理的控制需要使得与多棱镜的旋转周期相同且同步,但前处理的控制没有这样的限制。在本发明中着眼于这一点,前处理故意使用了与后处理的IND信号不同的信号。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双面输送路径,通过将供纸装置200等替换为对应于其他的单页纸的供纸装置,能够对单页纸在其双面进行图像形成。在使用被切断的纸张在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相对于正面,反面因定影装置进行的纸张加热时的收缩率不同等的理由,纵倍发生偏移。IND信号生成电路190为了在形成在其双面进行图像形成时的反面的图像时的纵倍(副扫描方向的线间隔)的微调整中使用,生成与正面不同的周期的IND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其反面用的IND信号挪用作为前处理用的IND信号1。
如以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页存储器中存储的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基于参数设定进行图像处理且以第一速度向缓冲器转发,将从缓冲器以第二速度读出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部送出,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转发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对所述下一页的图像数据执行在所述转发时进行的有关图像处理的参数设定。并且,将IND信号1的周期T1设定得比IND信号2的周期T2更短,使得第一速度比第二速度更快。
这样,即使将图像间隔设定得短,也能够使得在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转发结束之后到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为止的期间(图12的tx11)比参数设定处理所需的时间(tx2)充分长。由此,有关本来的功能的参数设定能够在图像间进行,而不会削减功能、强迫过度的电路性能的提高。
(其他的实施方式)
通过将周期T1设定得较短,能够进一步增加确保时间Δt,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窄图像间隔或者对应于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短的图像。但是,若缩短周期T1,则向缓冲器115的转发速度变得更快,所以临时在缓冲器115中堆积的数据的量增加,根据状况,缓冲器115变得满量,无法进一步存储数据。在以下说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考虑缓冲器115的剩余容量而决定周期T1。
(关于周期T1的下限值(转发速度的上限值))
图13A、图13B是表示图10的时刻t10~t80中的页存储器114以及缓冲器115的图像数据的堆积状况的示意图,分别对应于图6A、图6B。在图6A、图6B所示的比较例中,从页存储器114向缓冲器115转发图像数据的速度和从缓冲器115读出图像数据并向LD送出的速度相同。另一方面,在图13A、图13B所示的实施例中,向缓冲器115转发的速度(第一速度)比从缓冲器115读出并向LD送出的速度(第二速度)更快。
因此,在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在缓冲器115中堆积的数据量相对变多。周期T1的下限值(第一速度的上限值)根据在缓冲器115中堆积了图像数据时的剩余容量来决定。以下进行说明。
图14是说明用于K色的缓冲器1154的剩余容量的推移的图。当为使用如图1所示的中间转印带123从上游侧按照Y、M、C、K的顺序写入单元以及感光体鼓排列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从图13A、图13B可知,位于最下游侧的K色的缓冲器1154中堆积的图像数据的量最多。即,若是各颜色的缓冲器容量相同的条件,则与配置在最下游侧的颜色对应的缓冲器1154的剩余容量变得最少。
另外,若为在不使用中间转印带而在转印带上输送的纸张的上面依次重叠在感光体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而转印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则各颜色的写入单元以及感光体鼓的排列顺序与图1相反。即,从纸张S上的调色剂的发色性的观点出发,从上游侧起成为K、C、M、Y的顺序。在该情况下,位于最下游侧的Y色的缓冲器中堆积的图像数据的量最多。
如图14所示,从WVV信号切换为ON的时刻t9开始向缓冲器1154转发图像数据。在WVV信号为ON的期间、时刻t9~t46以及时刻t49以后,以与周期T1相应的一定的速度,对缓冲器1154转发图像数据,进行堆积。由于在时刻t9~时刻t46中的时刻t40为止,图像数据不被读出而仅仅是堆积,所以缓冲器1154的剩余容量以一定的速度减少。
从kPVV信号切换为ON的时刻t40开始从缓冲器1154读出图像数据。在kPVV信号为ON的期间(时刻t40~t80),以与周期T2相应的一定的速度,从缓冲器1154读出图像数据,相应地,堆积的图像数据量减少,缓冲器1154的剩余容量增加。
由于将周期T1设定得比周期T2更短,所以向缓冲器1154的图像数据的转发速度比读出速度更快。因此,在转发和读出同时进行的期间(时刻t40~t46),与之前相比,倾斜变得缓慢,但剩余容量一点一点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在只进行读出的期间(时刻t46~t49),剩余容量增加。由此,缓冲器1154的剩余容量减少最多的是WVV信号成为OFF的时刻(时刻t46)。IND信号1的周期T1的下限值只要设定为在WVV信号成为OFF的时刻缓冲器剩余容量成为0以上即可。
IND信号1的周期T1的下限值(转发速度的上限值)根据与IND信号2之比(与读出速度之比)、图像的副扫描长度、鼓间距离以及缓冲器115的容量来决定。
图15是决定控制部110执行的转发速度(第一速度)的流程图。参照图15,说明周期T1的设定顺序。以下,为了简化计算,由线数(线)来定义单位而不是由长度(mm)来定义。此外,缓冲器容量也由在存储了一条线的数据量最大的最大宽度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的线数(线)来定义。此外,各变量的定义如下所述。
Yp:页p的图像的副扫描长度(线)
X:页间的图像间隔(线)
Di:颜色1(上游侧的颜色(图1中为Y色))和颜色i的鼓间距离(线)
Si:颜色i的缓冲器容量
Li:颜色i向缓冲器的读写最大速度比(=Vw/Vr=T2/T1)
Lmax:ASIC设计上限的读写速度比
N:颜色数量(图1的例中为“4”)
P:要印刷的页数
在图15的步骤S210~S270中,进行循环1的处理。在步骤S210中,对变量p设置初始值1,以下,直到最终值的印刷页数P为止重复循环内的处理。
在循环1内,首先,对变量Lmin设置Lmax,对变量Y设置第p页的图像数据的长度Yp(S220、S230)。
接着,在步骤S240~S244中,进行循环2的处理。在步骤S240中,对颜色的变量i设置初始值1,以下,直到最终值的N为止重复循环内的处理。i的1、2、3、4表示颜色的排列顺序,在图1所示的例中,从上游侧的颜色起依次分别对应Y、M、C、K。另外,N并不限定于4,若是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则成为“1”,若是具有6个颜色的图像形成部的装置则成为“6”。
在步骤S241中,通过以下的式(2)来计算颜色i的最大速度比Li。
Li=(Si-Di)/(Y-Di)+1 (2)
并且,将计算出的Li与在步骤S220中设置的Lmin进行比较,若满足步骤S242的条件(Lmin>Li)(是),则对Lmin设置Li(S243)。
这样计算各颜色的转发速度的速度比的最大,进行循环2的处理,从而将在各颜色的最大速度比中的最小的值设定为Lmin。
使用该Lmin,将页p的IND信号1的周期T1使用IND信号2的周期T2根据以下的式(3)来决定(S250)。
周期T1=周期T2/Lmin (3)
并且,若成为要印刷页p的图像数据的定时,则控制部110控制IND信号生成电路190,使得(对全部颜色共同地)应用在步骤S250中决定的周期T1。并且,控制图像控制电路113,使得以所应用的周期T1来执行前处理以及以预定的周期T2来执行后处理,使图像形成部120进行页p的印刷(S260)。并且,将其直到最终页P为止重复(循环1)。
在此,关于图15的流程图、尤其是S241的计算,沿着具体例补充说明。例如,若颜色为K且i为“4”,则直到kPVV切换为ON的时刻(图14的时刻t40)为止消耗的缓冲器1154的容量由Y-K间的鼓间距离Di所定义。在此,D是相邻的感光体鼓间的鼓间距离,Y-K间的鼓间距离Di成为其3倍的3D。因此,若将缓冲器1154的容量设为S,则在kPVV切换为ON的时刻的缓冲器1154的剩余容量成为S-3D。
相对于该剩余容量(S-3D),缓冲器未存储的剩余的图像数据(Y-3D)以速度差ΔL的比例在缓冲器1154中逐渐增加,所以在剩余容量减少最多时缓冲器1154的剩余容量刚好成为零是在满足S-3D=(Y-3D)×ΔL的式的情况。结果成为ΔL=(S-3D)/(Y-3D)。另外,这里使用的式中的Y是页p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长度(参照步骤S230)。
例如,若为S=16384、3D=6732、Y=28228(单位都是线),则成为ΔL=0.44。在该情况下,成为向缓冲器1154转发的速度(写入速度)Vw相对于读出的速度Vr的最大速度比Li=ΔL+1=1.44。即,将Vw(第一速度)设为Vr(第二速度)的1.44倍高速即可。由于在周期上成为其倒数,所以周期T1设定为周期T2的0.694倍即可。在该情况下,与PVV信号相比,WVV信号的ON期间大约成为70%,所以能够将剩余的大约30%的期间分配给要应用于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参数设定处理。
(追加处理)
图16是有关图15的追加处理的流程图。图15的流程图中,在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Y比鼓间距离Di(例如3D=270~360mm)更短的情况下,导致在从缓冲器115开始图像数据的读出之前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向缓冲器115的写入(转发)。在图15的流程图中,省略该情况下的处理。在图16所示的流程图中,考虑这样的情况。
图16的流程图接着图15的S230。在最初的步骤S231中,对变量q设置初始值1。接着,在S232中,判定作为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Y是否比鼓间距离Di更小。若小,则直到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的合计值(Y=Y+X+Yp+q)超过鼓间距离Di为止,合计以后的页的图像数据的长度。并且,使用该合计值进行图15的S240以后的处理。但是,若不存在下一页(S233:否),则能够在缓冲器115内存储图像数据的全部,所以也可以将向缓冲器115的转发速度简单地设定为最高速度。
这样,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在图15、图16的控制中计算出的转发速度,执行基于图像控制电路113的图像处理。由此,能够防止在转发中缓冲器115的剩余容量不足,无法进行以后的处理的情况,且能够进行有关本来的功能的参数设定,而不会削减功能、强迫过度的电路性能的提高。
(变形例)
图17是说明变形例中的决定转发速度(第一速度)的顺序的流程图。在图15的流程图中说明的控制流程中,使用每页的图像的长度Yp决定了转发速度,但在图17的变形例中与此不同,使用固定的图像的长度来决定转发速度,并将其共同地应用于全部页。此时使用的图像的长度使用在图像控制电路113中能够处理的设计上的最大图像尺寸的图像中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Ymax。该设计上的最大图像尺寸依赖于页存储器(例如,几GB)的容量,是在该页存储器中能够展开的最大图像尺寸。
图17的流程图对应于图15的流程图。与图15的流程图的不同点在于步骤S321,在步骤S321中,使用Ymax,通过以下的式(4)来计算最大速度比Li。
Li=(Si-Di)/(Ymax-Di)+1 (4)
通过进行步骤S320~S324的循环3的处理,将各颜色的最大速度比中的最小的值设定为Lmin。
并且,使用所设定的Lmin,设定全部页共同的IND信号1的周期T1(S330)。以后,控制部110控制IND信号生成电路190、图像控制电路113,使得在成为要印刷页p的图像数据的定时时应用在步骤S330中决定的周期T1而执行图像处理(参照图3),并使图像形成部120进行全部页的印刷(S340)。
另外,在图17中说明的控制流程中,S310~S330的处理不需要在每次执行印刷时都要进行,也可以预先将通过同图的流程图而决定的IND信号1的周期T1存储在控制存储器112等中,并在每次印刷时读出它。此外,也可以不是由控制部110进行S310~S330的处理本身,而是设计者事先在理论上计算,并将计算出的周期T1存储在控制存储器112等中,控制部110使用它来执行S340的处理。
这样,在变形例中,能够得到与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且进一步,按进行印刷的每页计算周期T1并应用。
(其他的变形例)
在图15~图17所示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在转发中缓冲器115的剩余容量不会不足的范围内,将向缓冲器115的转发速度(第一速度)设定为最大。通过加快转发速度,WVV信号尽早成为OFF,所以能够将执行下一页的参数设定处理的时间确保较多。但是,若是满足前述的式(1)的范围,则不需要必需将转发速度设为最大。
例如,也可以将转发速度设定为在图15所示的控制中决定的各页p的最大转发速度和满足将前述的式(1)进行了变形的以下的式(5)的最小转发速度(周期T1最大)之间的范围。
Mp×(T2-T1)+tx1≥tx2 (5)
这里,Mp是各页p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长度(线)。
此外,进一步,也可以将转发速度设定为根据在图17所示的控制中决定的、共同地应用于各页的能够处理的设计上的最大图像尺寸Ymax所计算出的最大转发速度和满足式(1)的最小转发速度之间的范围,并将其存储在控制存储器112等中,始终应用该固定的转发速度。
另外,在图1等中,例示了串联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具备1个缓冲器的单色用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在图1~图3中,说明了使用LD作为写入单元的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使用了将多个LED配置了1列或者多列的LED阵列的写入单元。
除此之外,本发明由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内容所规定,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方式。
标号说明
10 图像形成系统、
100 图像形成装置、
110 控制部、
111 CPU、
112 控制存储器、
113 图像控制电路、
201 存储器控制ASIC、
202 打印ASIC、
114 页存储器、
115 缓冲器、
1151~1154 各颜色的缓冲器、
120 图像形成部、
1211~1214 写入单元、
1221~1224 感光体鼓、
123 中间转印带、
124 二次转印部、
130 定影部、
140 操作显示部、
160 HDD(硬盘驱动器)、
170 扫描仪、
180 打印机控制器、
190 IND信号生成电路、
191 晶体振荡器、
200 供纸装置、
300 供纸调整装置、
400 排纸调整装置、
500 卷绕装置。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页存储器,存储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
缓冲器,临时存储从所述页存储器以第一速度转发的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基于从所述缓冲器以第二速度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以及
图像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转发以及读出的动作,且按每个页进行参数设定,对图像数据基于该参数设定进行图像处理,
所述第一速度比所述第二速度更快,
所述图像控制电路在从所述页存储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对于所述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参数设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以1个主扫描线量的图像数据作为对象进行所述转发以及所述读出,
所述图像控制电路使用第一、第二索引信号,分别控制每个主扫描线的所述转发以及所述读出的动作定时,
所述第二索引信号被共同地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写入单元对主扫描线的写入的动作定时的控制,
通过将所述第一索引信号的周期设定得比所述第二索引信号的周期更短,从而将所述第一速度设得比所述第二速度更快。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第一速度被设定为能够确保在从所述页存储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所述参数设定的时间的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备与多个颜色对应的多个写入单元,
与多个所述写入单元分别对应而设置有多个所述缓冲器,
所述图像控制电路对由在所述页存储器中存储的多个颜色分量的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在将全部颜色的图像数据同时向与各个颜色对应的所述缓冲器转发时,执行基于所述参数设定的图像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控制电路按每个颜色分量在不同的动作定时从多个所述缓冲器读出各页的图像数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尺寸、多个所述缓冲器各自的容量、多个所述写入单元的曝光位置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第二速度以及基于所述图像控制电路的设计上的能够转发的最大速度,计算每个颜色的所述第一速度的上限值,
所述控制部比较所计算的每个颜色的第一速度的上限值,并将最低的第一速度共同地应用于全部颜色,并使所述图像控制电路执行从所述页存储器向多个所述缓冲器各自的每个颜色的图像数据的转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控制部按每页执行所述第一速度的计算以及应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控制部基于能够处理的设计上的最大图像尺寸,计算所述第一速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第一速度为能够确保在从所述页存储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所述参数设定的时间的第一速度的下限值以上,并且,
为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能够处理的设计上的最大图像尺寸、多个所述缓冲器各自的容量、多个所述写入单元的曝光位置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第二速度以及基于所述图像控制电路的设计上的能够转发的最大速度而计算的每个颜色的第一速度的上限值中最低的第一速度的上限值以下。
10.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送连续纸的供纸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部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多个图像数据,在连续纸上连续地形成以页为单位的图像。
1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将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存储在页存储器中的步骤;
对在所述页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基于参数设定进行图像处理且以第一速度向缓冲器转发的步骤;
将从所述缓冲器以第二速度读出的图像数据向图像形成部送出的步骤;以及
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对于所述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参数设定的步骤,
所述第一速度比所述第二速度更快。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在所述转发的步骤以及所述读出以及送出的步骤中,以1个主扫描线量的图像数据作为对象,使用第一、第二索引信号来分别控制每个主扫描线的所述转发以及所述读出的动作定时,
所述第二索引信号被共同地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写入单元对主扫描线的写入的动作定时的控制,
通过将所述第一索引信号的周期设定得比所述第二索引信号的周期更短,从而将所述第一速度设得比所述第二速度更快。
13.如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所述第一速度被设定为能够确保在从所述页存储器向所述缓冲器转发1页量的图像数据结束之后、开始下一页的图像数据的转发之前执行所述参数设定的时间的速度。
14.如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备与多个颜色对应的多个写入单元,
与多个所述写入单元分别对应而设置有多个所述缓冲器,
在所述转发的步骤中,对由在所述页存储器中存储的多个颜色分量的信号构成的图像数据,将全部颜色的图像数据同时向与各个颜色对应的所述缓冲器转发,且执行基于所述参数设定的图像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以页为单位的图像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尺寸、多个所述缓冲器各自的容量、多个所述写入单元的曝光位置间的相对距离、所述第二速度以及基于所述图像控制电路的设计上的能够转发的最大速度,计算每个颜色的所述第一速度的上限值的步骤;以及
比较在所述计算的步骤中所计算的每个颜色的第一速度的上限值,并将最低的第一速度共同地应用于全部颜色的步骤,
在所述转发的步骤中,使得使用在所述应用的步骤中应用的第一速度,执行从所述页存储器向多个所述缓冲器的每一个的每个颜色的图像数据的转发。
CN201610313408.3A 2015-05-15 2016-05-12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6155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0435 2015-05-15
JP2015100435A JP6277998B2 (ja) 2015-05-15 2015-05-15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5600A true CN106155600A (zh) 2016-11-23
CN106155600B CN106155600B (zh) 2019-04-19

Family

ID=5580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3408.3A Active CN106155600B (zh) 2015-05-15 2016-05-12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20633B2 (zh)
EP (1) EP3093753A1 (zh)
JP (1) JP6277998B2 (zh)
CN (1) CN106155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5779B2 (ja) * 2016-12-09 2020-12-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EP3422258B1 (en) * 2017-06-27 2021-08-11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Roll-fed printing apparatus, software mediu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oll-fed printing apparatus
JP6885352B2 (ja) * 2018-02-05 2021-06-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19188619A (ja) * 2018-04-19 2019-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タイミング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タイミング制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2253B1 (en) * 1996-12-27 2003-04-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optimum printing speed
JP2005027303A (ja) * 2003-07-01 2005-01-27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050264832A1 (en) * 1999-08-31 2005-12-01 Baum Daniel R Printing images in an optimized manner
CN1821893A (zh) * 2005-02-17 2006-08-2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7233410B2 (en) * 2001-09-28 2007-06-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read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10208032A (ja) * 2009-03-06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回路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3904A (ja) * 2004-03-29 2005-10-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7746500B2 (en) * 2006-06-12 2010-06-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821245B2 (ja) * 2011-04-01 2015-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3226678A (ja) * 2012-04-24 2013-11-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4140972A (ja) * 2013-01-22 2014-08-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2253B1 (en) * 1996-12-27 2003-04-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optimum printing speed
US20050264832A1 (en) * 1999-08-31 2005-12-01 Baum Daniel R Printing images in an optimized manner
US7233410B2 (en) * 2001-09-28 2007-06-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read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05027303A (ja) * 2003-07-01 2005-01-27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821893A (zh) * 2005-02-17 2006-08-2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08032A (ja) * 2009-03-06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回路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219922A (ja) 2016-12-22
JP6277998B2 (ja) 2018-02-14
CN106155600B (zh) 2019-04-19
EP3093753A1 (en) 2016-11-16
US9720633B2 (en) 2017-08-01
US20160335035A1 (en) 2016-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560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US2002002458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2136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0009692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774146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391896B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7458772B2 (ja) 複合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42339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H04279373A (ja) 両面印刷装置
JP698845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113654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052902A (zh) 存储器控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268424B2 (en) Determining ejection order of recording sheets based on predicted rasterization time
JP20150059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606233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1276175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181526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71714B1 (ko)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 장치에 대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JP2011103635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3148105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3396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first image while a corresponding second image is being processed
JP20111435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0795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US20090290181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JP2019142163A (ja) 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