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6942A -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6942A
CN106106942A CN201610598132.8A CN201610598132A CN106106942A CN 106106942 A CN106106942 A CN 106106942A CN 201610598132 A CN201610598132 A CN 201610598132A CN 106106942 A CN106106942 A CN 106106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ealth
beverage
raw material
composite be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81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团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5981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69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6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6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以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桑叶、枸杞、罗汉果和白茅根等为原料,对所述原料进行破碎,采用水提、醇提或醇提结合水提的方式对破碎后的原料进行浸提,过滤得到的浸提液,收集滤液,制得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本发明有效保证了制得的藤茶饮料中活性成分的活性功效不丧失,通过多种原料之间的协同配伍作用使饮料具有多重保健功效,且使饮料的整体属性为平性或温性,更适用于大多数消费者饮用,且本发明饮料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在每日最大使用量范围内,进一步保证了本饮料的安全性,避免因过度饮用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加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以藤茶与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为原料制得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目前市场上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饮品中多含有咖啡因类、茶碱类等具有兴奋作用的化合物,会对睡眠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故不适合于睡眠质量不高的人群;且现有的茶饮料中还含有鞣酸,会影响人体内蛋白质消化与吸收,还会会夺取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铁质,所以不适合于贫血人群。基于上述原因,现有的茶饮料适用群体不广,有一定的健康隐患,因而寻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藤茶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 –Mazz.) W.T. Wang]的茎叶,该植物多生长在海拔200-1500米的生沟谷林中或山坡灌丛里,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湖北、湖南、重庆、江西、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云南。藤茶是一种在我国流传已久的古茶、在各地广泛应用并具有不同的别称,如甜茶、甜茶藤、霉茶、毛叶霉茶、白茶、棒棒茶等。其嫩叶当茶泡饮,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利胆、抗菌消炎、活血通络、清咽利癣、疥疮、疮疡肿毒等功效。
藤茶已是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藤茶不仅是一种绿色饮品,更是一种具有很强保健功能的不含咖啡因的茶中奇葩。现代植物化学研究表明,藤茶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二氢杨梅素是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成分。因产地不同,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有差异,经过文献调研和本实验室对不同产地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测定,表明大多数产地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超过15%,有些产地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甚至超过30%。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二氢杨梅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解酒保肝、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调血脂和抗疲劳等作用。现代毒理学研究表明给予大鼠二氢杨梅素(5.0g/k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大鼠行为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未见异常;大鼠藤茶乙醇提取物(10.0g/kg,二氢杨梅素含量为70%)进行毒性试验,大鼠各项急性毒性评价指标均为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藤茶(二氢杨梅素)具有很好的食用安全性。藤茶食用和保健安全性好,日常泡水饮用每日用量3-15g,作为保健品每日用量15-25g, 作为中药治疗相关疾病每日用量30g以上。藤茶不含鞣酸,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不会夺取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铁质;藤茶也不含有咖啡因一类具有兴奋作用的化合物,故对于贫血、睡眠质量不高等人,且又喜欢饮茶而不敢饮茶者,藤茶是一种理想的代用品。
目前,我国对藤茶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仍以初加工产品为主,也有藤茶饮品研究文献和专利报道,但市场上未见规模化藤茶饮品市场销售。一种藤茶饮料的加工方法(ZL201510180301.1)、一种藤茶的制备方法及藤茶组合物、藤茶制品(ZL 201410790018.6)、一种豆浆藤茶复合保健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ZL 201410544765.1)、一种白茶与藤茶的复合饮料及其制法(ZL 201310522748.3)、一种藤茶复合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ZL201110451691.3)、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代代藤茶及其制备方法(ZL 201110203025.8)、一种发酵藤茶、藤茶提取物及藤茶饮料的生产方法(ZL 201010545976.9)、一种藤茶原液的生产方式(ZL 200410027781.X)等专利文献报道了以藤茶以主要原料的藤茶饮料制备方法,但上述专利中配方材料的配伍不合理,藤茶饮料的保健功效单一,甚至可能因配伍不合理反而使藤茶的功效丧失,并带来负面效果,且上述专利的生产工艺、口味、质量控制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藤茶饮料材料配伍不合理、保健功效单一甚至使藤茶的功效丧失并带来健康隐患,且制备工艺会破坏藤茶中活性成分、质量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材料配伍合理、具有多重保健功效、饮料中活性成分含量高、质量易于控制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以藤茶、甘草和金银花为原料,对所述原料进行破碎,采用水提、醇提或醇提结合水提的方式对破碎后的原料进行浸提,过滤得到的浸提液,收集滤液,制得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中,所述藤茶、甘草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10 : 0.6~6 : 1~10;所述藤茶原料中二氢杨梅素质量含量≥18%。
藤茶热水浸泡后引用时感觉微苦回味甘甜,生津止渴,又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功能,长期饮用有益人体健康。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药性、烈性等。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甘草和金银花及其两者提取物广泛的应用于食品领域,也是食品的添加剂之一。本发明通过藤茶、甘草和金银花之间的协同配伍作用,可以使制得的藤茶饮料兼具清热利湿、平肝利胆、调节血糖血压、活血通络、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疏风散热的多重保健功效,且本发明是根据藤茶中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等的特性,根据创造性地研究选用不会与二氢杨梅素等活性成分发生抵消反应,不会使二氢杨梅素的活性下降的辅助配料成分,有效保证了制得的藤茶饮料中活性成分的活性功效不丧失,使饮料中活性成分含量高,原料的复配不会相互影响各原料所应发挥的活性功效;且本发明还考虑到各原料属于平性、温性、寒性、凉性还是热性,通过使用的原料和各原料用量之间的协同配伍作用,使本发明藤茶饮料的整体属性为平性或温性,使其更适用于大多数消费者饮用,而不会导致现有技术藤茶饮料因原料配伍不合理,而导致的或整体呈热性,不适用于热性体质的消费者饮用,会带来上火生疮等症状,或整体呈寒性,不适用于寒性体质的消费者饮用,会导致气血两亏,使机体各器官容易过寒,影响消费者的健康问题的不良影响。本发明采用二氢杨梅素质量含量≥18%的藤茶作为原料,保证藤茶原料的品质,可以使提取获得的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含量更多,有效保证提取效率和制得的藤茶饮料产品质量。
进一步,以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和淡竹叶为原料,其中,所述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和淡竹叶的质量比为10 : 0.6~6 : 1~10 : 0.8~8 : 0.8~8 : 0.8~8。通过这几种原料的协同配伍作用,还赋予了本发明藤茶饮料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的保健功效,且这几种原料的复配能良好地保证饮料中各原料的活性成分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抵消影响作用,且使复配原料制得的饮料整体呈温性或平性,适用于广大消费者饮用,消费者群体更广。
进一步,以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桑叶、桔梗、枸杞、罗汉果和白茅根为原料,其中,所述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桑叶、枸杞、罗汉果和白茅根的质量比为10 : 0.6~6 : 1~10 : 0.8~8 : 0.8~8 : 0.8~8 : 0.8~8 : 1~10 :0.6~6 : 1~10。麦冬、百合、淡竹叶、桑叶、枸杞、罗汉果和白茅根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分别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以藤茶为主要原料,合理配比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桑叶、枸杞、罗汉果和白茅根等制成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作用的藤茶复合保健饮品,通过这几种原料的复配,还赋予了本发明藤茶饮料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润肺止咳、生津止渴,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且这样复配更有利于维持复合物整体呈温性或平性,在保证保健功效的同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保健功效更佳,满足不同人群和市场定位的功能性饮品,功效更好,消费群体更广。
作为优化,对破碎后的复合原料进行至少一次水提处理,每一次水提处理过程为向破碎后的复合原料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水后,于70~110℃下对原料加热水提20~120 min,水提处理后合并水提液并进行过滤,取滤液与水混合均匀,得到总质量为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优选地,于80~105℃下对原料加热水提20~40min。采用这样的水提条件对复合原料中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可以在保证原料的有效成分尽可能被浸提出的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因制备条件不合适而造成的使活性成分活性丧失的缺陷,有效保证制得的饮料中能够稳定地发挥各活性成分的活性功效。且本发明针对各原料中活性成分的每日最大使用量,将提取液中的各活性成分含量调节至每日最大使用量范围内,进一步保证了本饮料的安全性,避免因过度饮用带来的负面作用。
作为优化,对破碎后的复合原料进行至少一次醇提处理,每一次醇提处理过程为向破碎后的复合原料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醇溶液后,于80~110℃下对原料进行加热回流醇取20~120 min或于20~65℃下对原料进行超声辅助醇取20~120 min,合并醇提液并减压回收乙醇,收集除醇后的液体与水混合均匀,得到总质量为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中,所述醇溶液为质量浓度20~95%的乙醇溶液;优选地,选用质量浓度为40~70%的乙醇溶液,于80~105℃下浸提20~40 min;超声功率选用28~80KHz,更优选28~40 KHz。采用醇提的方式,能够更促进原料中醇溶性的活性物质浸提出,使浸提出的活性成分种类更多,进而使制得的饮料具有更多重的保健功效,且采用醇提的方式提取时间比水提相对更短,缩短了制备时间。
作为又一优化,先向破碎后的复合原料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40~200倍的醇溶液,于80~110℃下对原料进行加热回流醇取20~120 min或于20~65℃下对原料进行超声辅助醇取20~120 min后,对醇提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取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除醇后的滤液,得到提取液1;向滤渣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80~200倍的水,于70~110℃下进行水提20~120 min,对水提液进行过滤,取滤液得到提取液2,合并提取液1和提取液2为混合提取液,将所述混合提取液与水混合,制得总质量为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中,所述醇溶液为质量浓度20~95%的乙醇溶液。优选地,醇提过程中,采用质量浓度为70~90%的乙醇溶液,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提取20~40min,水提过程中于80~105℃下浸提20~40min。采用这样的醇提结合水提的方式,可以保证原料中的水溶性活性成分和醇溶性活性成分均被浸提出,且使浸提效率提高,使饮料中含有更多的活性成分含量。
作为另一优化,先向破碎后的复合原料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40~200倍的醇溶液,于80~110℃下对原料进行加热回流醇取20~120 min或于20~65℃下对原料进行超声辅助醇取20~120 min后,对醇提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取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除醇后的滤液,得到提取液3,向提取液3中加水,得到总质量为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混合溶液,用所述混合溶液作为浸提液对滤渣于70~110℃下进行浸提20~120 min后,过滤并取滤液,得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中,所述醇溶液为质量浓度20~95%的乙醇溶液。采用这样的提取方式,既能够保证水溶性和醇溶性活性成分均被尽可能浸提出的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使制备方法更具有连续性,更适用于工厂中的流水线操作。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采用上述方法制得,制得的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中二氢杨梅素浓度≥30mg/100 mL。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具有多重保健功能,饮料中活性成分含量高,易于发挥保健功效,且本发明复合饮料属于平性饮料,适合于大多数消费者饮用。
进一步,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组分还包括防腐剂、矫味剂、甜味剂和营养增加剂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基础上,添加不影响饮料中有效成分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含量的添加剂作为辅料,赋予饮料良好的风味、更多的营养功效和相对更长的货架期,使饮料的市场销售前景更好。
进一步,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组分还包括三氯蔗糖、安赛蜜、麦芽糖和赤藓糖,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在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中的质量体积比百分≤0.03%,麦芽糖和赤藓糖在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8.0%。采用这样的添加剂,并控制添加剂的添加量在此范围内,可以赋予饮料甘甜可口的口感,掩盖原料中部分材料的不适口感,且不会对饮料中活性成分的功效发挥带来负面影响。
进一步优化,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还可以采用膜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和巴氏杀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杀菌方法进行杀菌。这样,可以基本清除掉藤茶饮料中的致病菌和有害菌,使饮料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且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保证饮料在货架期内不发生变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藤茶为主要原料,并配合一定比例的药食两用中药植物原料,通过各种原料的协同配伍作用,制成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藤茶复合饮品;本发明是根据藤茶中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等的特性,根据创造性地研究选用不会与二氢杨梅素等活性成分发生抵消反应,不会使二氢杨梅素的活性下降的辅助配料成分,有效保证了制得的藤茶饮料中活性成分的活性功效不丧失,使饮料中活性成分含量高,原料的复配不会相互影响各原料所应发挥的活性功效。
2、本发明考虑到各原料属于平性、温性、寒性、凉性还是热性,通过使用的原料和各原料用量之间的协同配伍作用,使本发明藤茶饮料的整体属性为平性或温性,使其更适用于大多数消费者饮用,而不会导致现有技术藤茶饮料因原料配伍不合理,而导致的或整体呈热性,不适用于热性体质的消费者饮用,会带来上火生疮等症状,或整体呈寒性,不适用于寒性体质的消费者饮用,会导致气血两亏,使机体各器官容易过寒,影响消费者的健康问题的不良影响,进而使本发明藤茶饮料可长期饮用,适用人群广泛,市场前景好。
3、本发明使用的浸提方法使用的条件温和,可以在保证原料的有效成分尽可能被浸提出的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因制备条件不合适而造成的使活性成分活性丧失的缺陷,有效保证制得的饮料中能够稳定地发挥各活性成分的活性功效。
4、本发明针对各原料中活性成分的每日最大使用量,将提取液中的各活性成分含量调节至每日最大使用量范围内,进一步保证了本饮料的安全性,避免因过度饮用带来的负面作用。
5、本发明制得的藤茶饮料口味自然、微甜、回甘味明显;使用的各原料来源广泛,易于获取,价格相对低廉;制备工艺易于普通工人进行操作,操作过程易于控制,工艺连续性强,方便进行工业化大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案例在以本发明技术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现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来说明本发明具有创造性,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二氢杨梅素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发明对藤茶原料和藤茶复合饮料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含量和浓度,以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实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0.1%甲酸水(8:8:84)或乙腈-0.1%甲酸水(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1nm。理论塔板数按二氢杨梅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二氢杨梅素含量测定方法:本发明中具体对藤茶原料和藤茶饮品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和浓度进行测定,是在如下描述的仪器设备和方法下进行的: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4212B DAD检测器,安捷伦1260四元泵,安捷伦G1329B自动进样器),采用安捷伦Eclipse Plus C18(3.5um,4.6 × 100mm)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91nm,进样量3 uL,流速1.0mL/min,柱温箱35℃,以甲醇-乙腈-0.1%甲酸水(8:8:84)或乙腈-0.1%甲酸水(12:88)为流动相。
本发明中二氢杨梅素标准曲线是按照以下程序和方法绘制的:取二氢杨梅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量,用甲醇制成1mL含2.0 mg的标准溶液,精密量取并用甲醇稀释,准确配制成1.0 mg/ml、0.5mg/ml、0.2mg/ml、0.1mg/ml、0.05mg/ml、0.02mg/ml的梯度溶液,依照上述仪器设备和方法分别测定梯度溶液中的二氢杨梅素含量,绘制标准曲线(二氢杨梅素积分面积为Y轴,二氢杨梅素浓度为X轴),绘制成的标准曲线为:Y = 9510.7X – 40.15, R=0.99997。
采用上述方法对来自湖南、重庆、广东等地的藤茶11个样品进行了二氢杨梅素含量测定,具体为:准确称取每个批次藤茶2.5g各3份,分别加入70ml 的90%的乙醇,超声提取30min,提取3次,将每次提取液转移至250ml的容量瓶中,提取结束后用90%的乙醇准确定容至刻度。准确量取2.0 mL提取液转移至10 mL刻度管中,用90%乙醇定容至10 mL刻度,取稀释后溶液用超滤膜过滤至1.5mL高效液相色谱瓶中。按照上述二氢杨梅素含量测定方法测定。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A%)计算公式:A% = [(积分面积+ 40.15)÷9510.7]×5×250÷2500×100%。结果表明:检测的藤茶样本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在15~26%,其中7个产地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超过18%,产地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影响大。
实施例2
以二氢杨梅素质量含量≥18%的藤茶为主要原料,添加甘草和金银花,制备藤茶饮品。藤茶已是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具有清热利湿、平肝降压、活血通络之功效,日常泡水饮用每日用量为3~15g,作为保健品每日用量为15~25g;甘草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中国药典(2015年)》规定每日用量为2~10g;金银花为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之功效,《中国药典(2015年)》规定每日用量为6~15g。假设每人每日饮用藤茶饮品最大量为2500 mL,确定本发明制备藤茶饮料中时,藤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1.0%、甘草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0.3%、金银花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0.6%。
依表1配方,准确称取藤茶、甘草和金银花原料干品(藤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4%、0.6%、0.8%、和1.0%,金银花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0.3%和0.4%,甘草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和0.3%),清洗干净并粉碎后,放入已经预热至85~95℃的5000 mL热水中,密闭条件下保持恒温95℃,热浸提40 min,提取1次,提取液合并后定容至5000 mL,热过滤,得澄清提取液。提取原液杀菌后,快速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40℃以下灌装密封,得藤茶复合饮品。
对采用上述表1配方制成的藤茶饮品色泽、味道、口味、有无固形物质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配方。由表1可以看出藤茶饮品优选配方2、3和4(只含藤茶)及配方7、13和19(含藤茶、甘草和金银花)。配方2藤茶饮品中藤茶含量为0.4%;配方3藤茶饮品中藤茶含量为0.6%;配方4藤茶饮品中藤茶含量为0.8%;配方7藤茶饮品中藤茶含量为0.4%,甘草含量为0.2%,金银花含量为0.3%(藤茶、甘草、金银花的质量比为4:2:3,浸提液的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11倍);配方13藤茶饮品中藤茶含量为0.6%,甘草含量为0.2%,金银花含量为0.3%(藤茶、甘草、金银花的质量比为6:2:3,浸提液的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91倍);配方19,藤茶饮品中藤茶含量为0.8%,甘草含量为0.2%,金银花含量为0.3%(藤茶、甘草、金银花的质量比为8:2:3,浸提液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77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筛选的优选配方7、13和19的基础上再添加麦冬、百合和淡竹叶,形成新的配方。麦冬、百合和淡竹叶均为药食两用中药材,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中国药典(2015年)》规定每日用量为6~10g;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中国药典(2015年)》规定每日用量为6~12g。淡竹叶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中国药典(2015年)》规定每日用量为6~10g。根据麦冬、百合和淡竹叶的功效、日常饮用量、医药典籍规定用量,假设每人每日饮用藤茶饮品最大量为2500 mL,确定本发明制备藤茶饮料中时,麦冬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0.5%,百合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0.5%,淡竹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0.5%。
依照表2配方,准确称取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原料干品(麦冬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和0.3%,百合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0.3%和0.4%,淡竹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2%和0.3%),清洗干净粉碎后,分别放入已经预热至85~95℃的5000 mL热水中,密闭条件下保持恒温95℃,热浸提40 min,提取1次,提取液定容至5000 mL,热过滤,得澄清提取液,杀菌后,快速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40℃以下灌装密封,得藤茶复合饮品。
对采用上述表2配方制成的藤茶饮品色泽、味道、口味、有无固形物质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配方。由表2可以看出配方30~65,口味差异表较明显(如表2所描述),评价时以口味色泽和固形物差异为评价指标,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口味不同实施配方,进行配方优化。根据评价结果,配方30~65均可实际实施,配方选择范围宽。
根据每日藤茶饮品最大饮用量为2500 mL及《中国药典(2015年)》规定每日使用剂量,优选配方30、33、42和45。优选的配方30,藤茶饮品中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和淡竹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分别为0.4%、0.2%、0.3%、0.2%、0.2%和0.2%(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的质量比为4:2:3:2:2:2,提取液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67倍);优选的配方33,藤茶饮品中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和淡竹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分别为0.4%、0.2%、0.3%、0.3%、0.2%和0.2%(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的质量比为4:2:3:3:2:2,提取液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63倍);优选的配方42,藤茶饮品中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和淡竹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分别为0.6%、0.2%、0.3%、0.2%、0.2%和0.2%(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的质量比为6:2:3:2:2:2,提取液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59倍);优选的配方45,藤茶饮品中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和淡竹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比分别为0.6%、0.2%、0.3%、0.3%、0.2%和0.2%(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的质量比为6:2:3:3:2:2,提取液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56倍)。可以在优选的配方上,根据口味、色泽、固形物质含量等可对部分药材用量进行适当调整。
实施例4
制得的藤茶饮料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准确量取2.5 mL藤茶饮品转移至10mL刻度管中,用水定容至10 mL刻度,取稀释后溶液用超滤膜过滤至1.5mL高效液相色谱瓶中。按照上述二氢杨梅素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合二氢杨梅素标准曲线,计算饮品中二氢杨梅素含量。采用该方法对制备的各种藤茶饮品进行二氢杨梅素浓度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稳定,适用于藤茶饮品的质量评价。
对上述表1、表2中的1~3、7、13、19、30、33、42和45配方分别采用一次水提法、两次水提法和超声醇提取法制备藤茶饮品和藤茶复合饮品,具体方法为一次水提取法:将清洗干净粉碎后原料,分别放入已经预热至85~95℃的5000 mL热水中,密闭条件下保持恒温95℃,热浸提40 min,提取1次;两次水提取法:将清洗干净粉碎后原料,分别放入已经预热至85~95℃的2500 mL热水中,密闭条件下保持恒温95℃,热浸提20 min,提取2次,两次提取液合并后定容至5000mL;超声提取法:将清洗干净粉碎后的原料,放入5000 mL90%质量浓度的乙醇溶液中于20~65℃条件下超声提取30min,提取3次,三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得醇提浸膏,用2000mL热水溶解浸膏的提取液1,滤渣用预热至85~95℃的2500mL浸提40min的提取液,过滤后得提取液2,提取液1和提取液2合并后热水定容至5000 mL。三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液均热过滤,得澄清提取液,杀菌后,快速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40℃以下灌装密封,得藤茶饮品和藤茶复合饮品。
通过上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并评价其口味、色泽、固形物正等。结果表明:两次水提法能将藤茶中有效成分提取95%以上,一次水提法能将藤茶中有效成分提取90%以上,因此优选85~95℃,热水浸提40 min,提取1次,制备藤茶饮品,藤茶饮品中二氢杨梅素含量达到理论计算值的90%以上。采用超声提取法,20~65℃条件下以90%乙醇为提取剂,超声提取30min,提取3次,二氢杨梅素提取率可达96%以上。说明超声醇提法效果好于水提法。
实施例5
以上述方法制备的藤茶饮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选用原料采用二氢杨梅素含量不低于18%的藤茶嫩叶,按照配方组合中藤茶在提取液中的质量体积百分含量为0.2%、0.4%、0.6%、0.8%和1.0%四种规格进行试验,经多次试验,结果显示四种规格的饮品中二氢杨梅素含量分别不低于30mg/100mL(33.1~55.7mg/100mL)、50mg/100mL(55.4~88.9 mg/100mL)、80mg/100mL(91.5~149.2 mg/100mL)、120mg/100mL(132.1~163.6 mg/100mL)和150mg/100mL(165.4~193.5 mg/100mL),满足本发明对制得的藤茶饮料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不低于30mg/100 mL的要求,且其含量基本不受其他原料组分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藤茶、甘草和金银花为原料,对所述原料进行破碎,采用水提、醇提或醇提结合水提的方式对破碎后的原料进行浸提,过滤得到的浸提液,收集滤液,制得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中,所述藤茶、甘草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10 : 0.6~6 : 1~10;所述藤茶原料中二氢杨梅素质量含量≥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和淡竹叶为原料,其中,所述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和淡竹叶的质量比为10 : 0.6~6 : 1~10 : 0.8~8 : 0.8~8 : 0.8~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桑叶、桔梗、枸杞、罗汉果和白茅根为原料,其中,所述藤茶、甘草、金银花、麦冬、百合、淡竹叶、桑叶、枸杞、罗汉果和白茅根的质量比为10 : 0.6~6 : 1~10 :0.8~8 : 0.8~8 : 0.8~8 : 0.8~8 : 1~10 : 0.6~6 : 1~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破碎后的复合原料进行至少一次水提处理,每一次水提处理过程为向破碎后的复合原料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水后,于70~110℃下对原料加热水提20~120 min,水提处理后合并水提液并进行过滤,取滤液与水混合均匀,得到总质量为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破碎后的复合原料进行至少一次醇提处理,每一次醇提处理过程为向破碎后的复合原料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醇溶液后,于80~110℃下对原料进行加热回流醇取20~120 min或于20~65℃下对原料进行超声辅助醇取20~120 min,合并醇提液并减压回收乙醇,收集除醇后的液体与水混合均匀,得到总质量为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中,所述醇溶液为质量浓度20~95%的乙醇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向破碎后的复合原料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40~200倍的醇溶液,于80~110℃下对原料进行加热回流醇取20~120 min或于20~65℃下对原料进行超声辅助醇取20~120 min后,对醇提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取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除醇后的滤液,得到提取液1;向滤渣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80~200倍的水,于70~110℃下进行水提20~120 min,对水提液进行过滤,取滤液得到提取液2,合并提取液1和提取液2为混合提取液,将所述混合提取液与水混合,制得总质量为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中,所述醇溶液为质量浓度20~95%的乙醇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向破碎后的复合原料中加入所述藤茶质量40~200倍的醇溶液,于80~110℃下对原料进行加热回流醇取20~120 min或于20~65℃下对原料进行超声辅助醇取20~120 min后,对醇提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取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收集除醇后的滤液,得到提取液3,向提取液3中加水,得到总质量为所述藤茶质量100~500倍的混合溶液,用所述混合溶液作为浸提液对滤渣于70~110℃下进行浸提20~120 min后,过滤并取滤液,得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中,所述醇溶液为质量浓度20~95%的乙醇溶液。
8.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方法制得,制得的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中二氢杨梅素浓度≥30mg/100 m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组分还包括防腐剂、矫味剂、甜味剂和营养增加剂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的组分还包括三氯蔗糖、安赛蜜、麦芽糖和赤藓糖,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在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中的质量百分体积比≤0.03%,麦芽糖和赤藓糖在所述藤茶保健复合饮料中的质量百分体积比≤8.0%。
CN201610598132.8A 2016-07-27 2016-07-27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106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8132.8A CN106106942A (zh) 2016-07-27 2016-07-27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8132.8A CN106106942A (zh) 2016-07-27 2016-07-27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6942A true CN106106942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90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8132.8A Pending CN106106942A (zh) 2016-07-27 2016-07-27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6942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6004A (zh) * 2017-01-05 2017-05-17 佛山市恒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藤婆茶提取物的保健饮料
CN107047875A (zh) * 2017-03-15 2017-08-18 佛山市恒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藤婆茶饮料的加工工艺
CN107149633A (zh) * 2017-05-23 2017-09-12 何羿 一种新型什锦藤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889915A (zh) * 2017-12-15 2018-04-10 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黄酮茶饮料及制备方法
CN108308470A (zh) * 2018-04-26 2018-07-24 江西中医药大学 祛痰止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97212A (zh) * 2018-08-21 2018-12-28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一种含二氢杨梅素、备长炭的皂中皂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85744A (zh) * 2018-05-21 2019-03-19 福建省尤溪仙锦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泥鳅多糖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CN110024880A (zh) * 2019-03-25 2019-07-1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柠檬藤茶脚尧茶复合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5636A (zh) * 2020-09-09 2020-11-20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复合藤茶固体饮料
CN115444054A (zh) * 2022-09-22 2022-12-09 广东省铂季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9298A (zh) * 2011-10-31 2012-05-02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利咽护嗓功能性本草饮料制备的方法
CN102550756A (zh) * 2011-12-29 2012-07-11 武汉龙族药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藤茶的复方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9118A (zh) * 2013-07-06 2013-10-16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一种复合桑叶茶
CN103892396A (zh) * 2014-04-16 2014-07-02 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糖降脂功能的保健饮料
CN105638998A (zh) * 2015-12-31 2016-06-08 尹佳妮 一种牛大力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7370A (zh) * 2016-04-08 2016-07-20 佛山市恒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藤婆茶凉茶饮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9298A (zh) * 2011-10-31 2012-05-02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利咽护嗓功能性本草饮料制备的方法
CN102550756A (zh) * 2011-12-29 2012-07-11 武汉龙族药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藤茶的复方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9118A (zh) * 2013-07-06 2013-10-16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一种复合桑叶茶
CN103892396A (zh) * 2014-04-16 2014-07-02 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降糖降脂功能的保健饮料
CN105638998A (zh) * 2015-12-31 2016-06-08 尹佳妮 一种牛大力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67370A (zh) * 2016-04-08 2016-07-20 佛山市恒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藤婆茶凉茶饮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易诚等: "《藤茶栽培与开发利用》", 30 June 2008,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林志彬: "《灵芝 从神奇到科学》", 31 August 2013,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6004A (zh) * 2017-01-05 2017-05-17 佛山市恒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藤婆茶提取物的保健饮料
CN107047875A (zh) * 2017-03-15 2017-08-18 佛山市恒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野生藤婆茶饮料的加工工艺
CN107149633A (zh) * 2017-05-23 2017-09-12 何羿 一种新型什锦藤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149633B (zh) * 2017-05-23 2020-12-08 何羿 一种什锦藤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889915A (zh) * 2017-12-15 2018-04-10 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黄酮茶饮料及制备方法
CN108308470A (zh) * 2018-04-26 2018-07-24 江西中医药大学 祛痰止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08470B (zh) * 2018-04-26 2021-10-08 江西中医药大学 祛痰止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85744A (zh) * 2018-05-21 2019-03-19 福建省尤溪仙锦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泥鳅多糖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CN109097212A (zh) * 2018-08-21 2018-12-28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一种含二氢杨梅素、备长炭的皂中皂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24880A (zh) * 2019-03-25 2019-07-1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柠檬藤茶脚尧茶复合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5636A (zh) * 2020-09-09 2020-11-20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复合藤茶固体饮料
CN115444054A (zh) * 2022-09-22 2022-12-09 广东省铂季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复方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6942A (zh) 一种藤茶保健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9498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黄精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3119B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4360B (zh) 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药酒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2641355B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酒制组方、保健酒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385331A (zh) 一种凉茶
CN105532998A (zh) 一种含有蛹虫草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413A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合并高血糖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96830A (zh) 一种弱碱性解酒护肝枳仙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59720A (zh) 一种清咽利喉和润肺清火的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784B (zh) 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142842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CN104147359A (zh) 一种止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8099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丸剂
CN109251821A (zh) 一种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性黄酒及其制作工艺
CN102784215B (zh) 一种雪梨止咳糖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48712A (zh) 一种止咳化痰的中药颗粒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1595B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33945A (zh) 一种青蒿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0068A (zh) 一种小儿止咳润肺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0042A (zh)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5275A (zh) 一种甘草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2293883B (zh) 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758705A (zh) 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962441A (zh) 一种黑米补肾生精养生酒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