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3850A -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3850A
CN106103850A CN201580012872.2A CN201580012872A CN106103850A CN 106103850 A CN106103850 A CN 106103850A CN 201580012872 A CN201580012872 A CN 201580012872A CN 106103850 A CN106103850 A CN 106103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electrical storage
storage device
cabl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28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3850B (zh
Inventor
太田泰典
小岛贡
江川秀二
东祐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03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3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3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3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62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E02F9/2075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hybrid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8Parallel type
    • B60K6/485Motor-assist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0Supports for movable superstructures mounted on travelling or walking gears or on other superstructures
    • E02F9/12Slewing or traversing gears
    • E02F9/121Turntables, i.e. structure rotatable about 360°
    • E02F9/123Drives or contro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91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e.g. battery or capaci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95Control of electric,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ventilators, electro-driven f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40DC to AC co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W2300/17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2Excav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2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orking downwardly and towards the machine, e.g. with backho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辅助发电马达(12)通过由发动机(8)驱动而产生电力,或者通过从蓄电装置(25)供给的电力来辅助发动机(8)的驱动。旋转电动马达(29)通过从蓄电装置(25)供给的电力而被驱动,或者将通过再生动作发电所得的再生电力向蓄电装置(25)供给。辅助发电马达(12)由第1逆变器(46)控制。旋转电动马达(29)由第2逆变器(55)控制。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在与蓄电装置(25)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安装在被弹性支承于旋转架(5)的支承托架(37)上。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挖掘机、轮式液压挖掘机等作业机,尤其涉及将发动机和电动机(电动马达)同时用作动力源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建筑工地等中使用的作业机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通过能够自立行驶的下部行驶体和能够旋转地搭载在该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旋转体来构成车身。在上部旋转体的前侧,安装有进行挖掘作业等作业的作业装置。
另一方面,作为液压挖掘机等作业机,公知有同时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该混合动力式作业机构成为具有:发动机;通过由发动机驱动而产生电力或者通过从蓄电装置供给电力来辅助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辅助发电马达;充入基于辅助发电马达产生的发电电力或者释放电力的蓄电装置;和控制辅助发电马达的动作的逆变器(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15798号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将蓄电装置和逆变器设为一体化的电子单元。因此,在更换蓄电装置或逆变器时,不得不将蓄电装置和逆变器双方一体地从车身拆卸。该情况下,由于在蓄电装置和逆变器上安装有多条线缆和管路,所以需要进行将这些线缆和管路拆卸的作业。由此,蓄电装置或逆变器的更换作业麻烦,存在更换作业的作业性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紧凑地搭载逆变器并且使逆变器的装拆作业容易化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适用于如下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具有:设有作业装置的能够自立行驶的车身;设在该车身上且驱动液压泵的发动机;通过由该发动机驱动而产生电力或者通过供给电力而辅助上述发动机的驱动的第1电动机;充入基于该第1电动机产生的发电电力或者释放电力的蓄电装置;通过从该蓄电装置供给的电力而被驱动或者将通过再生动作而发电所得的再生电力向上述蓄电装置供给的第2电动机;控制上述第1电动机的动作的第1逆变器;和控制上述第2电动机的动作的第2逆变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逆变器和上述第2逆变器安装在与上述蓄电装置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位置,且安装在被弹性支承于上述车身的支承托架上。
根据该结构,将第1逆变器和第2逆变器在与蓄电装置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安装于支承托架。因此,第1、第2逆变器能够经由支承托架紧凑地搭载在车身上。与此同时,能够提高第1、第2逆变器及蓄电装置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性。由于支承托架将第1、第2逆变器一并地弹性支承在车身上,所以无需对第1逆变器和第2逆变器分别设置防振部件。由此,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适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的液压挖掘机的主视图。
图2是将搭载在旋转架上的发动机、蓄电装置、辅助发电马达、旋转电动马达、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等与简化后的冷却系统和电气系统一并示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旋转架、蓄电装置、逆变器单元等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将图3中的逆变器单元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表示旋转架、前分隔板、蓄电装置、逆变器单元等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逆变器单元、线缆、流入管路从图5中的旋转架拆卸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逆变器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逆变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逆变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液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的框图。
图11是从与图7相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第2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单元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逆变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适用于液压挖掘机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的第1实施方式。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作为混合动力式作业机的代表例的混合动力式液压挖掘机。液压挖掘机1的车身由能够自立行驶的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2、和能够旋转地搭载在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3构成。在上部旋转体3的前侧以能够进行俯仰动作的方式设有作业装置4,液压挖掘机1能够使用该作业装置4进行砂土的挖掘作业等。
下部行驶体2由具有左、右的侧架2A(仅图示出左侧)的履带架、设在各侧架2A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的一侧的驱动轮2B、设在前后方向的另一侧的滚动轮2C、和卷绕在驱动轮2B及滚动轮2C上的履带2D构成。左、右的驱动轮2B由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2E、2F(参照图10)驱动,通过使履带2D环绕驱动来使液压挖掘机1行驶。
作业装置4由以下部分构成:能够进行俯仰动作地安装在后述的旋转架5的前部侧的动臂4A;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动臂4A的前端侧的斗杆4B;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斗杆4B的前端侧的铲斗4C;和驱动它们的由液压缸构成的动臂液压缸4D、斗杆液压缸4E、铲斗液压缸4F。
上部旋转体3构成为包含成为基座的旋转架5、搭载在该旋转架5上的后述的操作室6、配重7、发动机8、液压泵9、辅助发电马达12、热交换装置13、蓄电装置25、旋转马达27、逆变器单元31。
在旋转架5的前部左侧,设有划分成驾驶室的操作室6。在操作室6内设有供操作员落座的驾驶席,在驾驶席的周围设有行驶用操作杆、作业用操作杆(均未图示)。另一方面,在旋转架5的后端侧,设有用于与作业装置4取得重量平衡的配重7。
发动机8位于配重7的前侧且设置在旋转架5的后侧。发动机8在使曲轴(未图示)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下,搭载在旋转架5上。在发动机8的作为左右方向一侧的右侧,安装有后述的液压泵9和辅助发电马达12。另一方面,在发动机8的作为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左侧(与液压泵9为相反侧),安装有吸入式的冷却风扇8A。冷却风扇8A通过发动机8而被旋转驱动,由此从形成于后述的左后侧门24的进气口24A吸入外部空气。如图3所示,该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F向发动机8、后述的热交换装置13、蓄电装置25等供给。
液压泵9安装在发动机8的右侧(输出侧)。该液压泵9由发动机8驱动,由此朝向搭载在液压挖掘机1上的包含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2E、2F、各液压缸4D、4E、4F、后述的旋转液压马达28在内的各种液压执行机构供给工作用液压油。在液压泵9的前侧设有工作油油箱10。该工作油油箱10蓄存向液压执行机构供给的工作油。控制阀11(参照图10)由多个方向控制阀的集合体构成,根据配置在操作室6内的操作杆的操作,控制从液压泵9向各种液压执行机构供给的液压油的方向。
辅助发电马达12与液压泵9一起安装在发动机8的右侧。该辅助发电马达12构成本发明的第1电动机。该辅助发电马达12通过由发动机8驱动而发电,或者通过从后述的蓄电装置25供给电力来辅助(assist)发动机8的驱动。即,辅助发电马达12具有通过由发动机8驱动而发电的作为发电机的功能、和通过从后述的蓄电装置25供给的电力来辅助发动机8的驱动的作为电动机的功能。
热交换装置13位于发动机8的左侧且搭载在旋转架5上。如图3所示,热交换装置13与冷却风扇8A相比位于冷却风F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热交换装置13构成为一个单位,该单元包含安装在旋转架5上的支承框体14、组装在该支承框体14上的中间冷却器(intercooler)15、发动机用散热器16、油冷却器17、空调冷凝器18、燃料冷却器19、混合动力设备用散热器20。
支承框体14配置在热交换装置13的前侧(操作室6侧),构成为包含前分隔板14A、后分隔板14B和连结部件14C,其中,该前分隔板14A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该后分隔板14B沿着配重7的左前表面部配置在热交换装置13的后侧,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该连结部件14C以将前、后的分隔板14A、14B的上部连结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将中间冷却器15、发动机用散热器16、油冷却器17的上部覆盖。
在支承框体14上组装有对由涡轮增压器压缩的空气(压缩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15、对发动机冷却水进行冷却的发动机用散热器16、对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17、对空气调节装置(空调)用的介质(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空调冷凝器18、和对燃料进行冷却的燃料冷却器19。
而且,如图2、图3所示,在支承框体14上组装有对成为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介质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混合动力设备用散热器20。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用于对构成混合动力设备的后述的蓄电装置25、第1、第2逆变器46、55、旋转电动马达29进行冷却。即,如图2中标注箭头所示那样,由混合动力设备用散热器20冷却后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通过泵20A向蓄电装置25供给,经由第1、第2逆变器46、55、旋转电动马达29地在混合动力设备用散热器20中环流。此外,辅助发电马达12由发动机冷却水冷却。
热交换装置13用于通过将由冷却风扇8A吸入的外部空气(冷却风F)向混合动力设备用散热器20、空调冷凝器18、燃料冷却器19、中间冷却器15、发动机用散热器16、油冷却器17供给,来对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压缩空气、发动机冷却水、工作油、空调用介质、燃料分别进行冷却。
构造罩21位于配重7的前侧且设在旋转架5上。该构造罩21用于覆盖发动机8、液压泵9、辅助发电马达12、热交换装置13等。在此,如图1所示,构造罩21的上侧由上表面板22和发动机罩22A构成。构造罩21的左侧构成为包含配置在操作室6后侧的左前侧门23、和配置在该左前侧门23与配重7之间的左后侧门24。在左后侧门24上设有将作为外部空气的冷却风F吸入的进气口24A。
左前侧门23用于在进行后述的第1、第2逆变器46、55的维护等时开闭。左后侧门24用于在进行热交换装置13的维护等时开闭。另一方面,构造罩21的右侧由配置在工作油油箱10与配重7之间的右侧门(未图示)构成。
蓄电装置25用于充入电力或释放电力,该蓄电装置25在向热交换装置13供给的冷却风F的流动方向上与热交换装置13相比配置在上游侧。蓄电装置25使用例如锂离子电池构成,安装在旋转架5上。该蓄电装置25用于对辅助发电马达12发电所得的电力、和通过上部旋转体3的旋转减速动作(再生动作)而由后述的旋转电动马达29发电所得的再生电力进行充电(蓄电),或者将充电所得的电力向辅助发电马达12和/或旋转电动马达29放电(供电)。
此外,蓄电装置25除锂离子电池以外,也能够使用例如双电层电容器。在对蓄电装置25使用电容器的情况下,优选在蓄电装置25与蓄电装置用线缆51、60(直流母线)之间连接设有斩波器(未图示),并通过该斩波器将直流母线的电压维持于固定。
在此,如图3、图5所示,蓄电装置25构成为包含在内部收容多个电池模块的长方体状的箱体25A、和由比该箱体25A小型的箱体构成且安装在箱体25A上的连接箱(junctionbox)25B。在箱体25A上设有供冷却水流通的水套(water jacket)(未图示)。
连接箱25B用于将从后述的第1、第2逆变器46、55延伸的蓄电装置用线缆51、60与蓄电装置25的端子之间连接。如图3、图10所示,在连接箱25B的内部,收容有包含控制部25C在内的电路,该控制部25C基于来自后述的控制装置63的信号(指令信号)来控制蓄电装置25的充电、放电。
在此,在连接箱25B的前侧面25B1上,沿左右方向并列地设有第1线缆连接口25D和第2线缆连接口25E。如后所述,在第1线缆连接口25D上连接有将其与第1逆变器46之间连接的蓄电装置用线缆51。在第2线缆连接口25E上连接有将其与第2逆变器55之间连接的蓄电装置用线缆60。
另外,在连接箱25B的后侧面25B2上,设有位于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且向后方伸出的伸出部25B3。在伸出部25B3上设有使蓄电装置25与第1、第2逆变器46、55之间通电或截断的截断开关26。操作员或维修员(服务人员)通过对截断开关26进行操作,而能够例如在维护作业时手动停止从蓄电装置25对辅助发电马达12、后述的旋转电动马达29的供电。
旋转马达27设在旋转架5的中央部。该旋转马达27用于使上部旋转体3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旋转。在此,如图10所示,旋转马达27由通过从液压泵9供给的液压油而被驱动的旋转液压马达28、和附设在该旋转液压马达28上的后述的旋转电动马达29构成。
旋转电动马达29用于与旋转液压马达28协作而使上部旋转体3在下部行驶体2上旋转。该旋转电动马达29构成了本发明的第2电动机。在形成旋转电动马达29的外壳的箱体上,设有供冷却水流通的水套(均未图示)。在此,旋转电动马达29通过被供给充电于蓄电装置25的电力而被驱动,从而使上部旋转体3旋转。而且,旋转电动马达29通过上部旋转体3旋转减速时的再生动作而发电得到再生电力,并将该再生电力向蓄电装置25供给。
即,旋转电动马达29具有通过从蓄电装置25经由后述的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供给电力而使上部旋转体3旋转的作为电动机的功能、和在上部旋转体3的旋转减速时将上部旋转体3的动能转换成电能的作为发电机的功能。旋转电动马达29发电所得的再生电力经由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向蓄电装置25供给,进行蓄电装置25的充电。
如图2至图5所示,应用(utility)室30形成于操作室6的后侧。该应用室30由操作室6的后表面、构成构造罩21的上表面板22及左前侧门23、构成热交换装置13的支承框体14的前分隔板14A划分成。在此,应用室30的下侧由后述的地板32封闭,在该地板32上安装有后述的逆变器组装体36。
接下来,说明配置在应用室30内的逆变器单元31。
如图6至图9所示,逆变器单元31是将后述的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一体地单元化而成的。逆变器单元31构成为包含后述的地板32、防振部件35和逆变器组装体36。
地板32构成旋转架5的一部分,并且将应用室30的下侧封闭。该地板32成为逆变器单元31的基底。如图4、图5所示,地板32通过在左纵板5B与左侧架5F之间将应用室30的下侧封闭的底板面部32A、和从该底板面部32A的外周缘向上折曲的外框部32B而作为整体形成为矩形托盘状。在底板面部32A的四个角落部,分别设有螺栓穿插孔32C。如图4所示,地板32构成为,通过将穿插于螺栓穿插孔32C中的螺栓34与设在底板5A或左侧架5F上的地板安装部(未图示)螺合,而安装在旋转架5上。
如图6、图8所示,两个基台33以从底板面部32A朝向上方立起的方式,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各基台33的上表面33A上,分别沿前后方向排列地设有防振部件35。
即,在各基台33的上表面33A上分别设有两个防振部件35,各防振部件35在各基台33的上表面33A上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此,各防振部件35通过将后述的支承托架37相对于旋转架5弹性支承,而能够抑制上部旋转体3的振动直接传递到第1、第2逆变器46、55。
各防振部件35由使用橡胶等挠性材料(弹性材料)形成且安装于基台33的上表面33A的弹性体35A、和使用大致椭圆形状的板材形成且安装于弹性体35A的上表面的支承托架安装部35B构成。在各支承托架安装部35B的前后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有供将后述的逆变器组装体36安装于防振部件35的螺栓42穿插的螺栓穿插孔35B1。
接下来,说明包含支承托架37、第1逆变器46、第2逆变器55的逆变器组装体36。
即,逆变器组装体36弹性支承在防振部件35上。该逆变器组装体36由后述的支承托架37、第1逆变器46、第2逆变器55、连接管路54等构成,将它们作为一个组装体组件化而成。像这样,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使用支承托架37而组件化。由此,能够提高第1、第2逆变器46、55的组装性。由于能够将第1、第2逆变器46、55支承在共通的防振部件35上,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首先,说明支承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的支承托架37。
支承托架37安装在防振部件35上,该支承托架37用于一并支承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由此,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相对于车身(旋转架5),使用支承托架37被一并弹性支承。即,如图6至图9所示,支承托架37沿上下方向并列地支承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为此,支承托架37由后述的下侧安装部件38和上侧安装部件43构成。
下侧安装部件38位于上下方向的下侧,用于安装后述的第2逆变器55。下侧安装部件38位于在地板32的底板面部32A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基台33之间,由通过长方形状的板材构成的平板38A、从该平板38A的左右方向的两端朝向上方分别立起的左、右的立起板38B、和从该左、右的立起板38B的上端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与平板38A为相反侧)分别延伸的左、右的凸缘板38C构成。
平板38A设定成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与一对基台3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与各基台33的上表面33A相比位于下侧。在平板38A上,使用例如内螺母、内螺钉座等设有用于安装后述的第2逆变器55的螺栓56所螺合的四个内螺纹孔(未图示)。
在平板38A的后端侧且在作为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左侧,设有作为固定后述的流入管路53的管路固定件的流入管路固定突片39A、和作为固定后述的流出管路62的管路固定件的流出管路固定突片39B(参照图4)。流入管路53使用夹子39A1而相对于流入管路固定突片39A固定。流出管路62使用夹子39B1而相对于流出管路固定突片39B固定。
左、右的立起板38B彼此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其高度尺寸设定成大于后述的第2逆变器55的高度尺寸,且稍小于从地板32的底板面部32A到防振部件35的支承托架安装部35B的上表面为止的高度尺寸。在作为左右方向一侧的右侧的立起板38B的前端侧,设有固定后述的连接管路54的连接管路固定突片40。连接管路54使用夹子40A而相对于连接管路固定突片40固定。
如图4、图9所示,在左侧(另一侧)的凸缘板38C的前端侧,设有形成为倒U字状且作为固定后述的蓄电装置用线缆60的线缆固定件的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1A。蓄电装置用线缆60借助夹子41A1而相对于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1A固定。在右侧(一侧)的凸缘板38C的前端侧,设有形成为从该凸缘板38C朝向平板38A且向斜下倾斜的板状、且作为固定后述的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的线缆固定件的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1B。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借助夹子41B1而相对于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1B固定。
在左、右的凸缘板38C上,沿前后方向分别设有四个内螺纹孔38C1。这些内螺纹孔38C1配置在与设于各防振部件35的支承托架安装部35B的螺栓穿插孔35B1对应的位置。内螺纹孔38C1在例如凸缘板38C的上表面侧使用外螺母、外螺钉座等而形成。在左、右的凸缘板38C上,在与各内螺纹孔38C1不同的位置且在比内螺纹孔38C1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立起板38B侧),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各设有两个内螺纹孔38C2。这些各内螺纹孔38C2供用于安装后述的上侧安装部件43的螺栓45分别螺合。在此,各内螺纹孔38C2在例如凸缘板38C的下表面侧使用内螺母、内螺钉座等而形成。
下侧安装部件38安装在四个防振部件35上。为此,下侧安装部件38将左、右的凸缘板38C分别载置在左、右的防振部件35的支承托架安装部35B上。在该状态下,将两根螺栓42从各支承托架安装部35B的下表面侧穿插于各螺栓穿插孔35B1,并将各螺栓42与下侧安装部件38的各内螺纹孔38C1分别螺合。
该情况下,左、右的立起板38B的高度尺寸设定成稍小于从地板32的底板面部32A到防振部件35的支承托架安装部35B的上表面为止的高度尺寸。因此,平板38A相对于底板面部32A成为非接触状态,即,由防振部件35垫起的状态(成为相对于底板面部32A而在上下方向上离开的状态)。由此,下侧安装部件38相对于旋转架5而由防振部件35弹性支承。
上侧安装部件43与下侧安装部件38相比位于上侧,用于安装后述的第1逆变器46。上侧安装部件43由在下侧安装部件38的左、右的凸缘板38C之间延伸的平板43A、和从该平板43A的前后方向的两端朝向上方突出的前、后的突出板43B构成。
平板43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成稍大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左、右的立起板38B之间的长度尺寸。在平板43A上,使用内螺母、内螺钉座等设有供用于安装后述的第1逆变器46的螺栓47螺合的四个内螺纹孔(未图示)。在平板43A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在与设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左、右的凸缘板38C的各内螺纹孔38C2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各螺栓穿插孔43A1。
在平板43A的左端侧(另一端侧)且在前、后的螺栓穿插孔43A1之间,设有形成为倒U字状的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4A。该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4A构成了固定后述的蓄电装置用线缆51的线缆固定件。如图4、图6所示,蓄电装置用线缆51使用夹子44A1而相对于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4A固定。
在前侧的突出板43B的右端侧(一端侧),形成有从该突出板43B朝向上方突出且使上端朝向前方折曲的倒L字状的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4B。该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4B构成为固定后述的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的线缆固定件。如图4、图6所示,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使用夹子44B1而相对于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4B固定。
上侧安装部件43在将平板43A载置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左、右的凸缘板38C上的状态下,将各螺栓45从平板43A的上表面侧穿插于各螺栓穿插孔43A1,并与左、右的凸缘板38C的各内螺纹孔38C2螺合,由此安装于下侧安装部件38。该情况下,上侧安装部件43经由下侧安装部件38而由各防振部件35弹性支承。
接下来,说明构成逆变器单元31的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
第1逆变器46安装在上侧安装部件43的平板43A上。该第1逆变器46用于控制辅助发电马达12的动作。第1逆变器46通过使螺栓47与形成于上侧安装部件43的平板43A的内螺纹孔(未图示)螺合而进行安装。
在构成第1逆变器46的外壳的箱体的前表面46A侧,沿左右方向并列地设有第1线缆连接口48和第2线缆连接口49。在位于作为左右方向一侧的右侧的第1线缆连接口48上,能够装拆地安装有将辅助发电马达12与第1逆变器46之间连接的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三相交流线缆)。
如图6所示,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的中途部位借助夹子44B1而固定在设于上侧安装部件43的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4B上。由此,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与支承托架37成为同一振动系统,与固定于该支承托架37的第1逆变器46一起振动。由此,难以对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施加要从第1线缆连接口48拔出(脱落)的力。因此,抑制了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从第1线缆连接口48脱落。
另一方面,在位于作为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左侧的第2线缆连接口49上,能够装拆地安装有将蓄电装置25与第1逆变器46之间连接的蓄电装置用线缆51(直流母线)。即,蓄电装置用线缆51的一端侧安装在设于蓄电装置25的连接箱25B上的第1线缆连接口25D上,另一端侧安装在第1逆变器46的第2线缆连接口49上。
蓄电装置用线缆51的中途部位使用夹子44A1而固定在设于上侧安装部件43的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4A上。由此,蓄电装置用线缆51与第1逆变器46成为同一振动系统,抑制了从第2线缆连接口49脱落。
在辅助发电马达12发电时,第1逆变器46将基于辅助发电马达12得到的发电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并将直流电力通过蓄电装置用线缆51向蓄电装置25供给。另一方面,在将辅助发电马达12作为电动机驱动时,第1逆变器46将从蓄电装置25经由蓄电装置用线缆51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力,并将三相交流电力经由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向辅助发电马达12供给。
如图4、图6所示,在第1逆变器46的箱体的左表面46B侧设有冷却管路连接器52A,在该冷却管路连接器52A上连接有流入管路53。即,在冷却管路连接器52A上安装有使从蓄电装置25流出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向第1逆变器46的箱体内流入的流入管路53的下游端侧。
此外,流入管路53以能够供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流通的方式将蓄电装置25与第1逆变器46之间连接,流入管路53的上游端侧与蓄电装置25连接。流入管路53的中途部位使用夹子39A1而固定在设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流入管路固定突片39A上。由此,流入管路53与第1逆变器46成为同一振动系统,抑制了从冷却管路连接器52A脱落。
另一方面,在第1逆变器46的箱体的右表面46C侧设有冷却管路连接器52B,在该冷却管路连接器52B上连接有连接管路54。即,在冷却管路连接器52B上安装有使从第1逆变器46流出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朝向第2逆变器55流通的连接管路54的上游端侧。连接管路54的中途部位使用夹子40A而固定在设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连接管路固定突片40上。连接管路54以能够供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的流通的方式将第1逆变器46与第2逆变器55之间连接。
在第1逆变器46的箱体内收容有由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构成的多个开关元件。各开关元件的通/断由控制部46D控制。在控制部46D上连接有将其与后述的控制装置63之间连接的后述的信号线64B。在第1逆变器46的箱体内形成有供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流通的水套(未图示)。该水套经由冷却管路连接器52A与流入管路53连接,并经由冷却管路连接器52B与连接管路54连接。
第2逆变器55安装在下侧安装部件38的平板38A上。该第2逆变器55用于控制旋转电动马达29的动作。第2逆变器55通过使螺栓56与形成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平板38A的内螺纹孔(未图示)螺合而进行安装。该情况下,第2逆变器55位于第1逆变器46的正下侧。
在此,第2逆变器55是由与第1逆变器46共通的部件构成的相同形状的逆变器。该情况下,相同形状不仅表示完全相同的形状,也包含基本形状相同的意思而使用。即,相同形状是指,比较第1逆变器46的形状与第2逆变器55的形状的不同点,即使两者间存在微小差异,也不妨碍例如将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作为通用部件使用的程度。
如图6所示,在形成第2逆变器55的外壳的箱体的前表面55A侧,沿左右方向并列地设有第1线缆连接口57和第2线缆连接口58。在位于作为左右方向一侧的右侧的第1线缆连接口57上,能够装拆地安装有将旋转电动马达29与第2逆变器55之间连接的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三相交流线缆)。
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的中途部位使用夹子41B1而固定在设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1B上。由此,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与第2逆变器55成为同一振动系统,抑制了从第1线缆连接口57脱落。
另一方面,在位于作为左右方向另一侧的左侧的第2线缆连接口58上,能够装拆地安装有将蓄电装置25与第2逆变器55之间连接的蓄电装置用线缆60(直流母线)。即,蓄电装置用线缆60的一端侧安装在设于蓄电装置25的连接箱25B的第2线缆连接口25E上,另一端侧安装在第2逆变器55的第2线缆连接口58上。
蓄电装置用线缆60的中途部位使用夹子41A1而固定在设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1A上。由此,蓄电装置用线缆60与第2逆变器55成为同一振动系统,抑制了从第2线缆连接口58脱落。
在旋转电动马达29发电时,第2逆变器55将基于旋转电动马达29得到的发电电力(再生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并将直流电力通过蓄电装置用线缆60向蓄电装置25供给。另一方面,在将旋转电动马达29作为电动机驱动时,第2逆变器55将从蓄电装置25经由蓄电装置用线缆60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力,并将三相交流电力经由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向旋转电动马达29供给。
在第2逆变器55的箱体的左表面55B侧设有冷却管路连接器61A,在该冷却管路连接器61A上连接有流出管路62。即,在冷却管路连接器61A上,安装有将从第2逆变器55流出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朝向旋转电动马达29引导的流出管路62的上游端侧。流出管路62的中途部位使用夹子39B1而固定在设于下侧安装部件38的流出管路固定突片39B上。由此,流出管路62与第2逆变器55成为同一振动系统,抑制了从冷却管路连接器61A脱落。
另一方面,在第2逆变器55的箱体的右表面55C侧设有冷却管路连接器61B,在该冷却管路连接器61B上连接有连接管路54。即,在冷却管路连接器61B上安装有使从第1逆变器46流出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朝向第2逆变器55流通的连接管路54的下游端侧。
在第2逆变器55的箱体内收容有由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构成的多个开关元件。各开关元件的通/断由控制部55D控制。在控制部55D上连接有将其与后述的控制装置63之间连接的后述的信号线64C。在第2逆变器55的箱体内形成有供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流通的水套(未图示)。该水套经由冷却管路连接器61A与流出管路62连接,并经由冷却管路连接器61B与连接管路54连接。
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63用于控制蓄电装置25、辅助发电马达12、旋转电动马达29等的动作。控制装置63与蓄电装置25的控制部25C经由信号线64A连接。控制装置63与第1逆变器46的控制部46D经由信号线64B连接。控制装置63与第2逆变器55的控制部55D经由信号线64C连接。
控制装置63通过对蓄电装置25的控制部25C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蓄电装置25的充电或放电。在此基础上,控制装置63通过对第1、第2逆变器46、55的控制部46D、55D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辅助发电马达12、旋转电动马达29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下来,说明其动作。
当搭乘于操作室6的操作员使发动机8工作时,通过发动机8来驱动液压泵9和辅助发电马达12。由此,从液压泵9排出的液压油与设于操作室6内的操作杆(未图示)的操作相应地,朝向左、右的行驶液压马达2E、2F,旋转液压马达28、作业装置4的动臂液压缸4D、斗杆液压缸4E、铲斗液压缸4F供给。由此,液压挖掘机1进行下部行驶体2的行驶动作、上部旋转体3的旋转动作、作业装置4的挖掘作业等。
在此,在液压挖掘机1工作时发动机8的输出转矩大于液压泵9的驱动转矩时,通过剩余转矩将辅助发电马达12作为发电机来驱动。由此,辅助发电马达12产生交流电力。该交流电力通过第1逆变器46转换成直流电力,并蓄存在蓄电装置25中。另一方面,在发动机8的输出转矩小于液压泵9的驱动转矩时,辅助发电马达12通过来自蓄电装置25的电力而作为电动机驱动,辅助(assist)基于发动机8对液压泵9的驱动。
旋转电动马达29通过供给充电于蓄电装置25的电力而被驱动,与旋转液压马达28协作而使上部旋转体3在下部行驶体2上旋转。旋转电动马达29通过上部旋转体3旋转减速时的再生动作而发电得到交流电力(再生电力),该交流电力通过第2逆变器55转换成直流电力,并蓄存在蓄电装置25中。
像这样,在液压挖掘机1工作时,由于辅助发电马达12、旋转电动马达29等被驱动,所以控制辅助发电马达12的第1逆变器46、控制旋转电动马达29的第2逆变器55发热而温度上升。蓄电装置25根据液压挖掘机1的运转状况进行充电和放电,由此发热而温度上升。
该情况下,辅助发电马达12通过由发动机用散热器16冷却的发动机用冷却水而被冷却。另一方面,蓄电装置25、第1逆变器46、第2逆变器55、旋转电动马达29通过由混合动力设备用散热器20冷却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而被冷却。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由混合动力设备用散热器20冷却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通过泵20A按照蓄电装置25、第1逆变器46、第2逆变器55、旋转电动马达29的顺序循环。即,从蓄电装置25流出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通过流入管路53向第1逆变器46流入。从第1逆变器46流出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通过连接管路54向第2逆变器55流入。从第2逆变器55流出的混合动力设备用冷却水通过流出管路62向旋转电动马达29流入。由此,蓄电装置25、第1逆变器46、第2逆变器55、旋转电动马达29保持于适温。
另外,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中,将蓄电装置和逆变器设为一体化的电子单元。因此,在更换蓄电装置或逆变器时,不得不将蓄电装置和逆变器双方一体地从车身拆卸。该情况下,由于在蓄电装置和逆变器上安装有多条线缆、管路等,所以包含这些拆卸作业的更换作业麻烦,存在更换作业的作业性低下的问题。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在与蓄电装置25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安装在经由四个防振部件35被弹性支承于旋转架5的支承托架37上。具体地说,蓄电装置25在配重7的前侧配置在热交换装置13的正面侧(车身的左右方向左侧)。与之相对,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在安装于支承托架37的状态下,配置在从蓄电装置25离开的位置,即,配置在与蓄电装置25相比位于前侧的应用室30内。该情况下,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相对于旋转架5使用一个支承托架37被一并支承。
由此,第1、第2逆变器46、55紧凑地搭载在旋转架5上。与此同时,能够提高第1、第2逆变器46、55及蓄电装置25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性。而且,由于支承托架37将第1、第2逆变器46、55经由四个防振部件35一并地弹性支承在旋转架5上,所以不需要对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分别设置防振部件。由此,能够提高第1、第2逆变器46、55的组装性,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而且,支承托架37通过下侧安装部件38和上侧安装部件43而成为上下的分层构造,构成为在下侧安装部件38上安装第2逆变器55,并在上侧安装部件43上安装第1逆变器46。由此,从该方面,也能够将第1、第2逆变器46、55紧凑地搭载到旋转架5上。
接下来,说明将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组装到旋转架5上的作业。
首先,通过螺栓56将第2逆变器55安装到下侧安装部件38的平板38A上。接着,通过螺栓47将第1逆变器46安装到上侧安装部件43的平板43A上。接着,将下侧安装部件38的凸缘板38C载置到上侧安装部件43的平板43A上,并使螺栓45与下侧安装部件38的内螺纹孔38C2螺合。由此,下侧安装部件38与上侧安装部件43成为一体。
接着,将连接管路54的一端侧(上游端侧)与第1逆变器46的冷却管路连接器52B连接,并且将连接管路54的另一端侧(下游端侧)与第2逆变器55的冷却管路连接器61B连接。该情况下,连接管路54的中途部位使用夹子40A而固定到下侧安装部件38的连接管路固定突片40上。由此,逆变器组装体36组装成组件。
这样组装成的逆变器组装体36安装在四个防振部件35上,该四个防振部件35设在配置于应用室30的地板32的基台33上。即,将下侧安装部件38的凸缘板38C载置在防振部件35上,使各螺栓42分别与下侧安装部件38的内螺纹孔38C1螺合。由此,能够将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组装到旋转架5上。
该情况下,下侧安装部件38的平板38A相较于下侧安装部件38与各防振部件35之间的支点(安装点、支承点)而位于下侧。由此,能够使逆变器组装体36的重心高度位于下侧(低重心)。更具体地说,能够使逆变器组装体36的重心高度与防振部件35的弹性体35A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因上部旋转体3(车身)的振动导致的逆变器组装体36的位移,例如,抑制基于逆变器组装体36的支点(支承点)与重心的上下方向之差而导致的摆动位移(旋转位移)。
将安装在第1逆变器46的第1线缆连接口48上的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50固定到上侧安装部件43的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4B。将安装在第2线缆连接口49上的蓄电装置用线缆51固定到上侧安装部件43的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4A。另一方面,将安装在第2逆变器55的第1线缆连接口57上的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固定到下侧安装部件38的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41B。将安装在第2线缆连接口58上的蓄电装置用线缆60固定到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41A。
而且,将安装在第1逆变器46的冷却管路连接器52A上的流入管路53固定到下侧安装部件38的流入管路固定突片39A。另一方面,将安装在第2逆变器55的冷却管路连接器61A上的流出管路62固定到下侧安装部件38的流出管路固定突片39B。即,对于与第1、第2逆变器46、55连接的各种线缆(电力线、信号线、冷却软管)均将其中途部位相对于支承托架37固定。另外,将连接管路54的上游侧安装到第1逆变器46的冷却管路连接器52B上,将其下游侧安装到第2逆变器55的冷却管路连接器61B上。该情况下,将连接管路54固定到下侧安装部件38的连接管路固定突片40。
由此,各线缆50、51、59、60、流入管路53、流出管路62及连接管路54与第1、第2逆变器46、55成为同一振动系统。其结果为,抑制了各线缆50、51、59、60、流入管路53、流出管路62及连接管路54从第1、第2逆变器46、55脱落。
如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在与蓄电装置25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位置安装在支承托架37上。由此,能够将第1、第2逆变器46、55经由支承托架37紧凑地搭载在旋转架5上。与此同时,能够提高第1、第2逆变器46、55及蓄电装置25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性。
支承托架37能够将第1、第2逆变器46、55一并地弹性支承在旋转架5上。因此,不需要对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分别设置单独的防振部件。由此,能够提高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的组装性,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通过将支承托架37设为上下的分层构造,而将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以沿上下方向层叠(并列)的状态安装。由此,能够将第1、第2逆变器46、55紧凑地搭载在旋转架5上。
由于将支承托架37、第1逆变器46、第2逆变器55、连接管路54构成为逆变器组装体36,所以能够提高这些部件的处置性(易处置性)。由此,能够提高将第1、第2逆变器46、55相对于旋转架5的组装作业和拆卸作业的作业性。
而且,将各线缆50、51、59、60、流入管路53、流出管路62及连接管路54固定在支承托架37上。因此,即使弹性支承在旋转架5上的支承托架37产生振动,也能够降低对各个线缆50、51、59、60、流入管路53、流出管路62及连接管路54施加外力(从第1逆变器46、第2逆变器55脱落的方向上的力)。由此,能够抑制各线缆50、51、59、60、流入管路53、流出管路62及连接管路54从第1、第2逆变器46、55脱落,因此能够提高液压挖掘机1的可靠性、稳定性。
接下来,图11、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第1逆变器安装在上侧安装部件的上表面侧,将第2逆变器安装在上侧安装部件的下表面侧。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支承托架70由上侧安装部件71和第1实施方式的下侧安装部件38构成。支承托架70安装在防振部件35上,该支承托架70用于一并支承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72。由此,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72相对于车身(旋转架5),使用支承托架70被一并地弹性支承。此外,支承托架70也可以仅由上侧安装部件71构成。
上侧安装部件71与下侧安装部件38相比位于上侧。该上侧安装部件71构成本发明的安装部件。即,在上侧安装部件71上安装第1逆变器46和后述的第2逆变器72。上侧安装部件71由在下侧安装部件38的左、右的凸缘板38C之间延伸的平板71A、和从该平板71A的前后方向的两端朝向上方突出的前、后的突出板71B构成。
在平板71A的上表面71A1侧安装有第1逆变器46。另一方面,在平板71A的下表面71A2侧安装有后述的第2逆变器72。上侧安装部件71通过螺栓45安装在下侧安装部件38的左、右的凸缘板38C上。
第2逆变器72安装在上侧安装部件71上,用于控制旋转电动马达29的动作。第2逆变器72是由与第1逆变器46共通的部件构成的相同形状的逆变器。该情况下,相同形状不仅表示完全相同的形状,也包含基本形状相同的意思而使用。即,相同形状是指,比较第1逆变器46的形状与第2逆变器72的形状的不同点,即使两者间存在微小差异,也不会妨碍例如将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72用作通用部件的程度。
第2逆变器72在相对于第1逆变器46在上下方向上反转的状态下,安装在上侧安装部件71的平板71A的下表面71A2侧。在形成第2逆变器72的外壳的箱体的前表面72A侧,沿左右方向排列地设有第1线缆连接口73和第2线缆连接口74(参照图11)。
在位于左右方向左侧(另一侧)的第1线缆连接口73上,能够装拆地安装有将旋转电动马达29与第2逆变器72之间连接的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59(三相交流线缆)。另一方面,在位于左右方向右侧(一侧)的第2线缆连接口74上,能够装拆地安装有将蓄电装置25与第2逆变器72之间连接的蓄电装置用线缆60(直流母线)。
该情况下,例如,即使第1、2的逆变器46、72的重心位置偏移于左右方向,也能够将该偏移抵消。即,例如,即使在第1逆变器46的重心位置处于第1线缆连接口48侧而第2逆变器72的重心位置处于第1线缆连接口73侧的情况下,由于第2逆变器72在相对于第1逆变器46反转的状态下安装在上侧安装部件71上,所以能够将这三个部件整体的重心位置设在上侧安装部件71的大致中央部。
而且,由于上侧安装部件71水平地安装在下侧安装部件38的凸缘板38C上,所以能够将上述重心位置的高度尺寸设为与左、右的防振部件35的安装位置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能够将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72稳定地安装在旋转架5上。
如此,在这样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由通用部件构成的相同形状的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72以沿上下方向反转的状态安装在上侧安装部件71上。因此,能够在将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72安装在上侧安装部件71上的状态下,使这三个部件整体的重心位置位于上侧安装部件71的大致中央部。由此,能够将第1、第2逆变器46、72稳定地安装在旋转架5上。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列举在上侧安装部件43上安装第1逆变器46、在下侧安装部件38上安装第2逆变器5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在上侧安装部件43上安装第2逆变器55,在下侧安装部件38上安装第1逆变器46。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列举在上侧安装部件71的上表面71A1侧安装第1逆变器46、在上侧安装部件71的下表面71A2侧安装第2逆变器7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在上侧安装部件71的上表面71A1侧安装第2逆变器72,在上侧安装部件71的下表面71A2侧安装第1逆变器46。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列举将上侧安装部件71安装在下侧安装部件38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省略下侧安装部件38而将上侧安装部件71直接安装在左、右的防振部件35上。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列举将第2电动机作为旋转电动马达29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将第2电动机作为通过来自液压执行机构的返回油而发电得到再生电力的液压再生用的电动马达。这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列举由旋转液压马达28和旋转电动马达29构成旋转马达27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使旋转马达仅由旋转电动马达构成。这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列举具备履带2D的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广泛适用于例如具备车轮的轮式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叉车、自卸卡车等各种作业机。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压挖掘机(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2 下部行驶体(车身)
3 上部旋转体(车身)
4 作业装置
8 发动机
9 液压泵
12 辅助发电马达(第1电动机)
25 蓄电装置
29 旋转电动马达(第2电动机)
31 逆变器单元
32 地板
35 防振部件
36 逆变器组装体
37、70 支承托架
38 下侧安装部件
39A 流入管路固定突片(管路固定件)
39B 流出管路固定突片(管路固定件)
41A、44A 蓄电装置用线缆固定突片(线缆固定件)
41B 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线缆固定件)
43 上侧安装部件
44B 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固定突片(线缆固定件)
46 第1逆变器
50 辅助发电马达用线缆(线缆)
51 蓄电装置用线缆(线缆)
53 流入管路
54 连接管路
55、72 第2逆变器
59 旋转电动马达用线缆(线缆)
60 蓄电装置用线缆(线缆)
62 流出管路
71 上侧安装部件(安装部件)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具备:
能够自立行驶的车身(2、3),其设有作业装置(4);
发动机(8),其搭载于该车身(2、3)且驱动液压泵(9);
第1电动机(12),其通过由该发动机(8)驱动而产生电力,或者通过被供给电力来辅助所述发动机(8)的驱动;
蓄电装置(25),其充入基于该第1电动机(12)产生的发电电力,或者释放电力;
第2电动机(29),其通过从该蓄电装置(25)供给的电力而被驱动,或者将通过再生动作发电得到的再生电力向所述蓄电装置(25)供给;
第1逆变器(46),其控制所述第1电动机(12)的动作;和
第2逆变器(55、72),其控制所述第2电动机(29)的动作,
所述混合动力式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构成为,安装在与所述蓄电装置(25)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位置,且安装在弹性支承于所述车身(2、3)的支承托架(37、70)上,
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通过连接管路(54)连接,该连接管路(54)供对该第1逆变器(46)和该第2逆变器(55、72)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
所述支承托架(37、70)、所述第1逆变器(46)、所述第2逆变器(55、72)及所述连接管路(54)构成为逆变器组装体(36),
在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中的一个逆变器上连接有流入管路(53),该流入管路(53)使用于对该第1逆变器(46)和该第2逆变器(55、72)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流入至所述一个逆变器内,在另一个逆变器上,连接有使对该第1逆变器(46)和该第2逆变器(55、72)进行冷却的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的流出管路(62),
在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上分别连接有多条线缆(50、51、59、60),
在所述支承托架(37、70)上设置分别固定所述多条线缆(50、51、59、60)的线缆固定件(41A、41B、44A、44B),并且设置分别固定所述流入管路(53)和所述流出管路(62)的管路固定件(39A、39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托架(37)由下侧安装部件(38)和上侧安装部件(43)构成,其中,所述下侧安装部件(38)位于上下方向的下侧且供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中的一个逆变器安装,所述上侧安装部件(43)与该下侧安装部件(38)相比位于上侧且供另一个逆变器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托架(37、70)构成为经由多个防振部件(35)而安装在所述车身(2、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是由通用部件构成的相同形状的逆变器。
5.(删除)
6.(删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支承托架(70)的安装部件(71)上,在上表面(71A1)侧安装有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72)中的一个逆变器,在下表面(71A2)侧以相对于所述一个逆变器沿上下方向反转的状态安装有另一个逆变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2、3)由下部行驶体(2)和能够旋转地设在该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3)构成,
所述上部旋转体(3)具有:旋转架(5);在该旋转架(5)的后侧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搭载的所述发动机(8);设在该发动机(8)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所述液压泵(9);设在所述发动机(8)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且将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F)吸入的冷却风扇(8A);和与该冷却风扇(8A)相比位于所述冷却风(F)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且搭载在所述旋转架(5)上的热交换装置(13),
所述蓄电装置(25)与所述热交换装置(13)相比位于所述冷却风(F)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且配置在所述旋转架(5)上,安装在所述支承托架(37、70)上的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72)配置在与所述蓄电装置(25)相比位于所述车身(2、3)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应用室(30)中。

Claims (8)

1.一种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具备:
能够自立行驶的车身(2、3),其设有作业装置(4);
发动机(8),其搭载于该车身(2、3)且驱动液压泵(9);
第1电动机(12),其通过由该发动机(8)驱动而产生电力,或者通过被供给电力来辅助所述发动机(8)的驱动;
蓄电装置(25),其充入基于该第1电动机(12)产生的发电电力,或者释放电力;
第2电动机(29),其通过从该蓄电装置(25)供给的电力而被驱动,或者将通过再生动作发电得到的再生电力向所述蓄电装置(25)供给;
第1逆变器(46),其控制所述第1电动机(12)的动作;和
第2逆变器(55、72),其控制所述第2电动机(29)的动作,
所述混合动力式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构成为在与所述蓄电装置(25)的安装位置不同的位置,安装在弹性支承于所述车身(2、3)的支承托架(37、7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托架(37)由下侧安装部件(38)和上侧安装部件(43)构成,其中,所述下侧安装部件(38)位于上下方向的下侧且供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中的一个逆变器安装,所述上侧安装部件(43)与该下侧安装部件(38)相比位于上侧且供另一个逆变器安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托架(37、70)构成为经由多个防振部件(35)而安装在所述车身(2、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是由通用部件构成的相同形状的逆变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通过连接管路(54)连接,该连接管路(54)供对该第1逆变器(46)和该第2逆变器(55、72)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
所述支承托架(37、70)、所述第1逆变器(46)、所述第2逆变器(55、72)及所述连接管路(54)构成为逆变器组装体(3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中的一个逆变器上连接有流入管路(53),该流入管路(53)使用于对该第1逆变器(46)和该第2逆变器(55、72)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流入至所述一个逆变器内,在另一个逆变器上连接有使对该第1逆变器(46)和该第2逆变器(55、72)进行冷却的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的流出管路(62),
在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55、72)上分别连接有多条线缆(50、51、59、60),
在所述支承托架(37、70)上设置分别固定所述多条线缆(50、51、59、60)的线缆固定件(41A、41B、44A、44B),并且设置分别固定所述流入管路(53)和所述流出管路(62)的管路固定件(39A、39B)。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支承托架(70)的安装部件(71)上,在上表面(71A1)侧安装有所述第1逆变器(46)和所述第2逆变器(72)中的一个逆变器,在下表面(71A2)侧以相对于所述一个逆变器沿上下方向反转的状态安装有另一个逆变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2、3)由下部行驶体(2)和能够旋转地设在该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旋转体(3)构成,
所述上部旋转体(3)具有:旋转架(5);在该旋转架(5)的后侧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置状态搭载的所述发动机(8);设在该发动机(8)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所述液压泵(9);设在所述发动机(8)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且将外部空气作为冷却风(F)吸入的冷却风扇(8A);和与该冷却风扇(8A)相比位于所述冷却风(F)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且搭载在所述旋转架(5)上的热交换装置(13),
所述蓄电装置(25)与所述热交换装置(13)相比位于所述冷却风(F)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且配置在所述旋转架(5)上,
安装在所述支承托架(37、70)上的第1逆变器(46)和第2逆变器(55、72)配置在与所述蓄电装置(25)相比位于所述车身(2、3)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应用室(30)中。
CN201580012872.2A 2014-07-28 2015-03-06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Active CN106103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2864A JP6356002B2 (ja) 2014-07-28 2014-07-28 ハイブリッド式作業機
JP2014-152864 2014-07-28
PCT/JP2015/056696 WO2016017200A1 (ja) 2014-07-28 2015-03-06 ハイブリッド式作業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3850A true CN106103850A (zh) 2016-11-09
CN106103850B CN106103850B (zh) 2018-01-16

Family

ID=5521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2872.2A Active CN106103850B (zh) 2014-07-28 2015-03-06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90662B2 (zh)
EP (1) EP3176333B1 (zh)
JP (1) JP6356002B2 (zh)
KR (1) KR101832651B1 (zh)
CN (1) CN106103850B (zh)
WO (1) WO20160172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2255A (zh) * 2018-09-03 2021-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动力单元以及作业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9381B2 (ja) * 2014-07-28 2019-02-13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式作業機
DE102015207427A1 (de) * 2015-04-23 2016-10-27 Goldhofer Ag Energieversorgungseinheit, Kombination einer derartigen Energieversorgungseinheit mit einer weiteren Funktionseinheit und Schwerlastfahrzeug
JP6707387B2 (ja) * 2016-04-08 2020-06-10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式作業機
JP6914640B2 (ja) * 2016-11-18 2021-08-04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ショベル
JP2018204402A (ja) * 2017-06-09 2018-12-2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7201536B2 (ja) * 2019-05-31 2023-01-10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US11821173B2 (en) 2019-09-25 2023-11-21 Caterpillar Inc. Inverter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within a mobile machine
JP7328123B2 (ja) * 2019-11-18 2023-08-16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建設機械
KR20210129482A (ko) * 2020-04-20 2021-10-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력계의 냉각 시스템
US11677292B2 (en) 2020-09-23 2023-06-13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Electric motor cooling jacket
JP7436353B2 (ja) 2020-12-18 2024-02-21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13846719B (zh) * 2021-09-26 2023-09-01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回转平台、工程车辆及其组装方法
JP2023062508A (ja) * 2021-10-21 2023-05-08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動式作業機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368A (zh) * 2003-05-16 2004-12-01 ���\�й�ҵ��ʽ���� 混合式驱动装置
CN101403364A (zh) * 2008-04-06 2009-04-08 韦仁旭 一种液压动力发动机及发电机组装置
CN102171061A (zh) * 2008-10-06 2011-08-31 威克纽森欧洲公司 具有混合驱动装置的工具
JP2013165607A (ja) * 2012-02-13 2013-08-2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作業車両の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9464A (ja) * 2002-11-21 2004-06-17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
JP4981050B2 (ja) 2006-08-02 2012-07-1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ハイブリッド作業車両
JP4293246B2 (ja) * 2007-02-19 2009-07-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
US8798875B2 (en) 2008-04-11 2014-08-05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Working machine
KR101482481B1 (ko) * 2008-11-18 2015-01-15 스미도모쥬기가이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작업기계
JP5163593B2 (ja) * 2009-05-25 2013-03-13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作業機械
US8391012B2 (en) * 2010-04-06 2013-03-05 Champion Power Equipment Integrated handle and stacking system
JP5580681B2 (ja) 2010-07-22 2014-08-2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作業車両
JP5436386B2 (ja) * 2010-10-01 2014-03-0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油圧作業機
JP5790016B2 (ja) * 2011-02-18 2015-10-07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
KR101925163B1 (ko) * 2011-05-16 2018-12-04 히다찌 겐끼 가부시키가이샤 건설 기계
JP5549706B2 (ja) * 2012-06-22 2014-07-16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
EP3009284B1 (en) * 2013-08-09 2019-08-14 Komatsu Ltd. Working vehicle
JP6078696B2 (ja) * 2015-08-24 2017-02-0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ハイブリッド作業車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368A (zh) * 2003-05-16 2004-12-01 ���\�й�ҵ��ʽ���� 混合式驱动装置
CN101403364A (zh) * 2008-04-06 2009-04-08 韦仁旭 一种液压动力发动机及发电机组装置
CN102171061A (zh) * 2008-10-06 2011-08-31 威克纽森欧洲公司 具有混合驱动装置的工具
JP2013165607A (ja) * 2012-02-13 2013-08-2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作業車両の電力変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2255A (zh) * 2018-09-03 2021-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动力单元以及作业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30924A (ja) 2016-03-07
WO2016017200A1 (ja) 2016-02-04
EP3176333A4 (en) 2018-03-14
US9790662B2 (en) 2017-10-17
EP3176333A1 (en) 2017-06-07
CN106103850B (zh) 2018-01-16
EP3176333B1 (en) 2019-06-26
KR101832651B1 (ko) 2018-02-26
KR20160114694A (ko) 2016-10-05
JP6356002B2 (ja) 2018-07-11
US20170016206A1 (en) 2017-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3850B (zh)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CN106661862B (zh)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CN102648145B (zh) 施工机械
US10000908B2 (en) Hybrid-type working machine
CN102686805B (zh) 电动式工程机械
JP5384476B2 (ja) 作業機械
JP2007284874A (ja) 建設機械
JP2004169466A (ja) 建設機械の機器配置構造
US20170362797A1 (en) Work machine
JP558391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建設機械
JP5335592B2 (ja) 建設機械
JP5685616B2 (ja) 建設機械
WO2021193300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595747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建設機械
JP7391493B2 (ja) ショベル
JP670738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作業機
JP2010171080A (ja) サーボ制御システム及び作業機械
JP2015101917A (ja) 建設機械
JP2011021429A (ja) 建設機械
JP6385069B2 (ja) ショベル
JP2024012017A (ja) 電動式作業機械
JP2015132053A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建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