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3120A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3120A
CN106103120A CN201580012372.9A CN201580012372A CN106103120A CN 106103120 A CN106103120 A CN 106103120A CN 201580012372 A CN201580012372 A CN 201580012372A CN 106103120 A CN106103120 A CN 106103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control unit
signal
recor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23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3120B (zh
Inventor
酒井裕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03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3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3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3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8Details of power line section of control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of a typ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41J2/04575 - B41J2/04585, or of an undefined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机包括基部平台(12),其具有:其上安装有介质(P)的支持表面(13);和液滴喷吐单元(20),其能够相对于被安装在基部平台(12)上的介质(P)在沿着支持表面(13)的方向(X)上相对移动,且其由记录头(32)在介质(P)上进行记录操作,所述记录头(32)内置于沿与方向(X)相交的方向上的支持表面(13)移动的滑架(26)。基部平台(12)包括:第一电源装置(17),和第一控制基板,其基于从第一电源装置(17)供给的电力来控制基部平台(12)的操作;并且液滴喷吐单元(20)包括第二电源装置(23),和第二控制基板,其基于从第二电源装置(23)供给的电力来控制液滴喷吐单元(20)的操作。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和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被广泛地称为一种记录装置(例如,参考PTL1)的是:喷墨型打印机,其设有包括在其上被支持有介质的支持表面的支持工作台(支持单元);以及打印单元(记录单元),其被设置以便在支持工作台上延伸,且其被配置为基于从驱动电动机传递的驱动功率可沿支持表面移动。在以这种方式配置的打印机中,内置进滑架中的打印头在构成打印单元的滑架沿与打印单元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扫描的同时在被支持在支持表面上的介质上进行打印。
引文清单
专利文献
PTL 1:JP-A-2009-29199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打印机中,假定将作为包括打印单元的整个装置的电压的供给源的电源被布置在支持工作台上。此外,在从电源供应电压给打印单元的情况下,有必要使从电源引至打印单元的电缆的长度足够长到电缆不会干涉打印单元移动的程度。由于此,当从电源供应电压给打印单元时,存在更可能会出现电压降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供应给记录单元的电压的电压降的出现的记录装置和在该记录装置中使用的记录方法。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包括:支持单元,其包括支持介质的支持表面;和记录单元,其能够相对于被支持在支持单元上的介质在沿着支持表面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且其由记录头对于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操作,在所述记录装置中,支持单元包括第一电源,和基于从第一电源供给的电力来控制支持单元的操作的支持控制单元,并且记录单元包括第二电源,和基于从第二电源供给的电力来控制记录单元的操作的记录控制单元。
根据上述配置,记录单元包括与设置在支持单元中的第一电源分离的单独的第二电源。因此,即使使用了在其中记录单元相对于支持单元在沿着支持表面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配置,从第二电源引出的电缆也不会干涉相对移动。所以,作为能够缩短从第二电源引出的电缆的长度的事实的结果,能够抑制在从第二电源通过电缆供给记录单元的电压中出现电压降。
另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地,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能够执行使各自的操作状态返回至初始状态的复位操作,并且在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已经启动了复位操作的情况下,相应的控制单元传送复位启动信号给另一个控制单元,所述复位启动信号在引起进行操作状态保存操作之后启动复位操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装置设有:支持单元,其包括支持介质的支持表面;和记录单元,其能够相对于被支持在支持单元上的介质在沿着支持表面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且其由记录头对于介质进行记录操作,在所述记录装置中,支持单元包括第一电源,和基于从第一电源供给的电力来控制支持单元的操作的支持控制单元,而记录单元包括第二电源,和基于从第二电源供给的电力来控制记录单元的操作的记录控制单元。所述记录方法引起记录装置执行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传送电源OFF信号给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对应的控制单元的电源OFF信号传送步骤,所述电源OFF信号表明来自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力供给已经终止;和从在电源OFF信号传送步骤中传送电源OFF信号给的控制单元传送复位启动信号给配对控制单元的复位启动信号传送步骤,所述复位启动信号在引起进行操作状态保存操作之后启动复位操作。
根据上述配置或方法,当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启动复位操作时,在另一个控制单元中进行操作状态保存操作,且随后启动该控制单元的复位操作。因此,由于不存在仅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中的其中一个控制单元进行复位操作的情形,所以能够避免在控制单元之间产生通信错误的情形。
另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地,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能够在各自的复位操作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相互传送复位完成信号,并且每一个控制单元均基于在自身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状态下是否从配对控制单元已经传送了复位完成信号来判定两个控制单元的复位操作是否都已经完成。
另外,优选地,上述记录方法进一步引起记录装置执行:在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都已经完成各自的复位操作的情况下相互传送复位完成信号的复位完成信号传送步骤,和引起每一个控制单元基于在自身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状态下是否在复位完成信号传送步骤中从配对控制单元传送了复位完成信号来判定两个控制单元的复位操作是否都已经完成的复位完成判定步骤。
根据上述配置或方法,由于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相互传送复位完成信号,能够判定两个控制单元的复位操作是否都已经完成。
另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地,每一个控制单元在自身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状态下从配对控制单元已经传送了复位完成信号的情况下终止传送复位完成信号给配对控制单元。
另外,优选地,上述记录方法进一步引起记录装置执行:引起每一个控制单元在复位完成判定步骤中在判定配对控制单元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终止传送复位完成信号给配对控制单元的复位完成信号终止步骤。
根据该配置或方法,由于在两个控制单元的复位操作都已经完成之后由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中的每一个传送复位完成信号给配对控制单元是不必要的,所以终止复位完成信号的传送。因此,能够避免支持控制单元和记录控制单元在长于必要的时间段内传送复位完成信号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相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控制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相同实施例的打印机执行复位操作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相同实施例的打印机执行复位操作的处理例程的时间图的图示。(a)部分是示出从AC电源供给第一电源装置的AC电压的推移(transition)的时间图,(b)部分是示出从第一电源装置供给第一CPU的DC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c)部分是示出从第一电源装置传送给第一CPU的AC OFF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d)部分是示出从第一CPU传送给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器写入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e)部分是示出从第一复位IC传送给第一CPU的复位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f)部分是示出从第一CPU传送给第二CPU的NMI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g)部分是示出从第一CPU传送给第二CPU的同步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h)部分是示出从AC电源供给第二电源装置的AC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i)部分是示出从第二电源装置供给第二CPU的DC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j)部分是示出从第二电源装置传送给第二CPU的AC OFF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k)部分是示出从第二CPU传送给第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器写入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l)部分是示出从第二复位IC传送给第二CPU的复位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m)部分是示出从第二CPU传送给第一CPU的NMI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以及(n)部分是示出从第二CPU传送给第一CPU的同步信号的信号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在喷墨型打印机中实现记录装置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打印机具有基部平台12,作为被构造为包括支持框架11的支持单元的示例,所述支持框架11具有置于其底面上的框架结构。基部平台12的上表面形成在其上支持有介质P的支持表面13,且在支持表面13上开了多个吸孔14。另外,减压室15设置在基部平台12的支持表面13的底部,且真空泵16连接至减压室15。另外,第一电源装置17,作为设置在基部平台12的支持表面13的底部的第一电源的示例,经由电缆C1连接至真空泵16。此外,在基于经由电缆C1从第一电源装置17供给的电力来驱动真空泵16的情况下,由于减压室15达到减压大气压,吸力经由吸孔14作用于被支持在基部平台12的支持表面13上的介质P上。
导向槽18形成在沿介质P的长度方向X的基部平台12的两侧(图1中仅示出了一侧)的侧表面上。液滴喷吐单元20的底端部,作为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门式记录单元的示例,以能够沿介质P的长度方向X往复运动的方式来与导向槽18接合。
另外,滚珠螺杆21沿介质P的长度方向X上一侧(图1中右侧)的侧表面安装在基部平台12中。在液滴喷吐单元20沿其纵向的一侧的底端部中设置的驱动机构22联接至滚珠螺杆21。驱动机构22被构造为包括与滚珠螺杆21接合的螺母构件,和沿前进和后退方向进行螺母构件的旋转驱动的驱动电动机。第二电源装置23,作为在液滴喷吐单元20中沿其纵向的一侧上设置的第二电源的示例,经由电缆C2连接至驱动机构22。此外,在基于经由电缆C2从第二电源装置23供给的电力来驱动驱动机构22的驱动电动机的情况下,由于驱动机构22的螺母构件在旋转的同时沿滚珠螺杆21移动,液滴喷吐单元20在由导向槽18导向的同时沿介质P的长度方向X进行往复运动。
液滴喷吐单元20包括沿着纵向的主轴24和辅助轴25。沿与介质P的长度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滑架26以能够沿着纵向滑动的方式被轴24和25支持。
主动轮27和从动轮28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持在液滴喷吐单元20中与轴24和25的两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除了在进行滑架26的往复运动时充当驱动源的滑架电动机29的输出轴联接至主动轮27以外,其的一部分联接至滑架26的环形同步皮带30也悬挂在一对皮带轮27和28之间。因此,滑架26在由轴24和25导向的同时,由于滑架电动机29的驱动力,经由环形同步皮带30沿着轴24和25的纵向移动。
容纳紫外线固化墨水(下文中,称为“UV墨水”)的墨盒31布置在液滴喷吐单元20沿其纵向的端侧(图1中的右端侧)上的预定位置处。墨盒31内的UV墨水能够通过墨水供给管33向被支持在滑架26的底面侧上的记录头32供给。此外,记录头32通过喷射从墨盒31供给的UV墨水在被支持在基部平台12的支持表面13上的介质P上进行打印。
另外,一对照射器35被滑架26的两个侧表面支持。照射器35在滑架26的运动方向上被两侧支持,其中记录头32介入其间。另外,第二电源装置23经由电缆C3连接至照射器35。此外,每个照射器35基于通过电缆C3从第二电源装置23供给的电力通过利用照射UV线照射喷射到介质P上的UV墨水来固化UV墨水。
接着,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控制配置。
如图2所示,打印机具有包括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的多个控制基板。控制基板40A和40B中的每个设有CPU 41A和41B、复位IC 42A和42B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43A和43B。当从CPU 41A和41B接收到命令时,复位IC 42A和42B在CPU 41A和41B中启动将控制基板40A和40B各自的操作状态返回至初始状态的复位操作。另外,在复位操作已经由复位IC 42A和42B启动的情况下,CPU 41A和41B将控制基板40A和40B各自的操作状态保存在非易性存储器43A和43B上。
信号线S连接在第一控制基板40A的第一CPU 41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的第二CPU41B之间,且两个控制基板40A和40B的CPU 41A和41B都能够经由信号线S互相进行各种信号的通信。另外,第一电源装置17和第二电源装置23分别连接至第一控制基板40A的第一CPU41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的第二CPU 41B。电源装置17和23都连接至公共AC电源44,且将从AC电源44供给的AC电压转换为DC电压之后,将转换后的DC电压供给电源装置17和23分别对应于的控制基板40A和40B的CPU 41A和41B。另外,在终止从AC电源44供给AC电压的情况下,电源装置17和23将作为显示该效果的电源OFF信号的示例的AC OFF信号传送给电源装置17和23对应于的控制基板40A和40B的CPU 41A和41B。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基板40A起控制基部平台12中的各种操作的支持控制单元的作用。此外,例如,第一控制基板40A通过控制真空泵16的驱动来控制介质P到基部平台12的支持表面13的吸附操作。同时,第二控制基板40B起控制液滴喷吐单元20中的各种操作的记录控制单元的作用。此外,例如,第二控制基板40B通过控制驱动机构22的驱动来控制液滴喷吐单元20沿着介质P的长度方向X的往复操作,并通过控制每个照射器35的驱动来控制UV光对喷射到介质P上的UV墨水的照射操作。
接着,将参照图4中示出的时间图来对在瞬时停电期间本实施例的打印机执行的复位操作的处理例程的总结进行描述。
首先,如图3中所示,当瞬时停电发生时,从AC电源44至第一电源装置17和第二电源装置23的AC电压的供给终止。于是,作为电源OFF信号传送步骤,第一电源装置17立即将表明来自AC电源44的AC电压的供给已经终止的AC OFF信号传送给第一CPU 41A。同时,即使来自AC电源44的AC电压的供给已经终止,第二电源装置23也不立即传送显示该效果的ACOFF信号给第二CPU 41B。也就是,当从AC电源44至每个电源装置17和23的AC电压的供给都已经终止时,从每个电源装置17和23至电源装置17和23对应于的CPU 41A和41B的AC OFF信号的传送的时间在每个电源装置17和23中是各自不同的。对此的原因是由于以下事实:从每个电源装置17和23供给DC电压至控制基板40A和40B的控制目标不同,用于启动每个控制基板40A和40B的复位操作的条件也不同。
随后,当从第一电源装置17接收到AC OFF信号时,第一CPU 41A将那个时间的第一控制基板40A的操作状态写入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器43A中(步骤S11A)。另外,当从第一电源装置17接收到AC OFF信号时,作为复位启动信号传送步骤,第一CPU 41A传送作为复位启动信号示例的不可屏蔽中断(NMI)信号以便在作为中断操作将那时第二控制基板40B的操作状态保存至第二CPU 41B之后启动复位操作。此外,当从第一CPU 41A接收到NMI信号时,第二CPU 41B将那时第二控制基板40B的操作状态写入第二非易失性存储器43B中(步骤S11B)。
随后,当包括写入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器43A的复位操作的准备处理已经完成时,第一CPU 41A将显示该效果的信号传送给第一复位IC 42A。然后,第一CPU 41A由于促使复位操作启动的信号从第一复位IC 42A传送给第一CPU 41A来启动复位操作(步骤S12A)。此外,当复位操作已经完成(步骤S13A)时,作为复位完成信号传送步骤,第一CPU 41A将作为复位完成信号的示例以便与第二CPU 41B进行各自的复位操作完成或未完成的相互确认的同步信号设定为高(步骤S14A)。另外,在设定自己同步信号为高之后,第一CPU 41A发起对于来自第二CPU 41B的配对同步信号的请求。
同时,当包括写入第二非易失性存储器43B的复位操作的准备处理已经完成时,第二CPU 41B将显示该效果的信号传送给第二复位IC 42B。然后,第二CPU 41B由于促使复位操作启动的信号从第二复位IC 42B传送给第二CPU 41B来启动复位操作(步骤S12B)。进一步地,当复位操作已经完成(步骤S13B)时,在设定自己同步信号为高(步骤S14B)之后,第二CPU 41B发起对于来自第一CPU 41A的配对同步信号的请求。
也就是,在设定其的自己同步信号为高之后,第一CPU 41A和第二CPU 41B都请求配对同步信号。此外,作为复位完成判定步骤,CPU 41A和41B两者都通过确认已经将配对同步信号设定为高的事实,来判定控制基板40A和40B两者都已经完成复位操作的事实。此外,作为复位完成信号终止步骤,在设定其的自己同步信号为低(步骤S15A和S15B)之后,CPU41A和41B两者都待机直到从电源装置17和23输入新的AC OFF信号。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的(a)和(h)部分所示,在时间t1处从AC电源44至每个电源装置17和23的AC电压的供给终止。此外,此时,如图4的(a)和(i)所示,从每个电源装置17和23至电源装置17和23对应于的控制基板40A和40B的CPU 41A和41B的DC电压的供给都保持。也就是,即使来自AC电源44的AC电压的供给暂时终止,电源装置17和23利用在电解电容器等中已经蓄积的电力仍保持至电源装置17和23对应于的控制基板40A和40B的CPU41A和41B的DC电压的供给。另外,此时,如图4的(c)部分所示,在时间t2处从第一电源装置17传送AC OFF信号给第一CPU 41A。同时,如图4的(j)部分所示,在同个时间t2处未从第二电源装置23传送AC OFF信号给第二CPU 41B。
此外,如图4的(d)部分所示,第一CPU 41A在已经从第一电源装置17接收到AC OFF信号之后的时间t3处启动写入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器43A。随后,如图4的(e)部分所示,第一CPU 41A在包括写入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器43A的复位操作的准备处理已经完成之后的时间t5处基于从第一复位IC 42A接收到的信号启动复位操作。此外,如图4的(g)部分所示,在设定同步信号为高之后,第一CPU 41A在复位操作已经完成之后在时间t7处发起对于来自第二CPU 41B的同步信号的请求。
在这种情况下,在时间t7处还未完成第二CPU 41B的复位操作。因此,第一CPU 41A由于从第二CPU 41B接收到低信号作为同步信号来判定第二CPU 41B的复位操作尚未完成。此外,第一CPU 41A在继续设定自己同步信号为高的同时,以固定间隔继续从第二CPU 41B请求同步信号,直到从第二CPU 41B接收到作为同步信号的高信号。
另外,如图4的(f)部分所示,第一CPU 41A在从第一电源装置17已经接收到AC OFF信号之后的时间t3处开始将NMI信号传送给第二CPU 41B。于是,如图4的(k)部分所示,第二CPU 41B在从第一CPU 41A已经接收到NMI信号之后的时间t4处开始写入第二非易失性存储器43B中。另外,如图4的(m)部分所示,当第二CPU 41B利用从第一CPU 41A接收到NMI信号作为其的触发器来开始写入第二非易失性存储器43B中时,第一CPU 41A开始写入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器43A。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促使开始写入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器43A的NMI信号并未从第二CPU 41B传送给第一CPU 41A。此外,第二CPU 41B在包括写入第二非易失性存储器43B的复位操作的准备处理已经完成之后的时间t6处基于从第二复位IC 42B接收到的信号启动复位操作。另外,如图4的(n)部分所示,在设定同步信号为高之后,第二CPU 41B在复位操作已经完成之后的时间t8处发起对于来自第一CPU 41A的同步信号的请求。
在这种情况下,在时间t8处第一CPU 41A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因此,第二CPU 41B由于从第一CPU 41A接收到高信号作为同步信号,判定第一CPU 41A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另外,同时,第一CPU 41A由于从第二CPU 41B接收到高信号作为同步信号,判定第二CPU41B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
此外,如图4的(g)和(n)部分所示,在已经判定配对CPU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之后的时间t9处设定其的自己同步信号为低之后,第一CPU 41A和第二CPU 41B待机直到从电源装置17和23输入新的AC OFF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CPU 41A判定第二CPU 41B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时间点处,即,当在设定第二CPU 41B的同步信号为高的时间t8处之后已经经过了短时间量时,将自己同步信号设定为低。对于此的原因是,在第二CPU 41B伴随复位操作完成设定其的自己同步信号为高的时间点与直到接收到第一CPU 41A的同步信号的时间点之间产生了短的时间滞后。此外,如果由于该时间滞后在第二CPU 41B判定第一CPU 41A的复位操作完成之前,将第一CPU 41A的同步信号设定为低,则对于第二CPU 41B不可能判定第一CPU 41A的复位操作完成。在这样的例子中,在本实施例中,在确保了从将第二CPU 41B的同步信号设定为高时至第二CPU 41B接收到第一CPU 41A的同步信号时的一段时间之后,将第一CPU41A的同步信号设定为低。
接着,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基部平台12和液滴喷吐单元20设有分别充当电力供给源的电源装置17和23。此外,供给电力至液滴喷吐单元20的第二电源装置23与液滴喷吐单元20是一化的,且沿着介质P的长度方向X进行往复运动。因此,即使液滴喷吐单元20以沿介质P的长度方向X在被支持于基部平台12的支持表面13上的介质P的上方跨越的方式来进行往复运动,液滴喷吐单元20和第二电源装置23根据液滴喷吐单元20的往复运动的相对位置也不会改变。也就是,液滴喷吐单元20和第二电源装置23之间的距离不会根据液滴喷吐单元20的往复运动而改变。因此,从第二电源装置23引至液滴喷吐单元20的电缆C2和C3的长度能够比在考虑到液滴喷吐单元20进行往复运动所通过的范围使从第二电源装置23引至液滴喷吐单元20的电缆C2和C3的长度长到电缆不会干涉液滴喷吐单元20的往复运动的程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因此,鉴于抑制了当经由电缆C2和C3从第二电源装置23供给电压至液滴喷吐单元20时压降出现的情形,则液滴喷吐单元20的操作能够稳定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在相互进行各条信息通信的同时分别控制其目标的操作。因此,在当瞬时停电已经发生时从电源传送AC OFF信号所用的时间相对早时,则仅第一控制基板40A已经启动复位操作,控制基板40A和40B之间将会可能出现通信错误,且整个打印机的操作将终止。
关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当瞬时停电已经发生时第一控制基板40A启动复位操作时,还进行从第一控制基板40A至第二控制基板40B的NMI信号的传送。因此,即使当瞬时停电已经发生时未从第二电源装置23传送AC OFF信号至第二控制基板40B,第二控制基板40B也利用从第一控制基板40A接收到NMI信号作为其的触发器来启动复位操作。因此,既然当瞬时停电已经发生时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两者都可靠地进行了复位操作,则抑制了控制基板40A和40B之间的通信错误的发生。
以上述方式,根据上述实施例,能够获得以下显示的效果。
(1)液滴喷吐单元20包括与设置在基部平台12中的第一电源装置17分离的单独的第二电源装置23。因此,即使液滴喷吐单元20具有相对于基部平台12沿沿着支持表面13的方向相对运动的配置,从第二电源装置23引出的电缆C2和C3也不会干涉相对运动。因此,由于能够缩短从第二电源装置23引出的电缆C2和C3的长度的事实,所以能够抑制经由电缆C2和C3从第二电源装置23供给至液滴喷吐单元20的电压中发生的压降。
(2)当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中的其中一个控制基板启动复位操作时,另一个控制基板在进行操作状态保存操作之后也启动复位操作。因此,既然不存在仅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中的其中一个控制基板进行复位操作的情形,所以能够避免控制基板40A和40B之间的通信错误的出现。
(3)由于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相互传送同步信号,所以能够判定控制基板40A和40B两者的复位操作是否都已经完成。
在控制基板40A和40B两者的复位操作都已经完成之后,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中的每个将其的同步信号设定为低。因此,对于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中的每个在已经判定配对控制基板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之后,能够返回至待机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从对应于其的电源接收到新的AC OFF信号。
另外,能够以下面的形式来实现本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基板40A可以利用从第一电源装置17接收到AC OFF信号作为其的触发器来发起对于来自第二控制基板40B的同步信号的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基板40B可以利用从第一控制基板40A接收到NMI信号作为其的触发器,来发起对于来自第一控制基板40A的同步信号的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在复位操作已经完成之后,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中的每个不需要传送显示该效果的信号给配对控制基板。也就是,只要第一控制基板40A具有当从第一电源装置17接收到AC OFF信号时促使第二控制基板40B中启动复位操作的配置,第一控制基板40A和第二控制基板40B中的每个不需要判定配对基板的复位操作是否已经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在高和低之间推移的信号电位来进行打印机的控制配置中信息的通信,但信息的通信还可以基于使用命令信号的串行通信等来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可以是通过固定记录头或介质并移动另一个形成图像的任意行式(打印)头型打印机,且在其中沿与介质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被布置的喷嘴被设置为对应于与介质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可以是通过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流体(包括由液体或功能材料的颗粒被分散或混合到液体中所形成的液态材料,诸如凝胶的流体状态,和能够被液化和喷射为流体的固体)进行记录的任意流体喷射装置。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喷射包括诸如以分散或溶解形式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表面发光显示器等制造中的电极材料和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的材料的液态材料来进行打印的任意液滴喷吐装置。另外,可以使用喷射诸如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的流体形式材料的流体形式材料喷射装置,或喷射作为固体的示例的诸如墨粉的粉末(粒状材料)的粉粒喷射装置(例如,喷墨粉式打印装置)。此外,能够在这些种类的流体喷射装置中采纳本发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流体”是指一种概念:不是仅包括从气体形成的流体,还例如包括液体(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液体溶液、液态树脂、液体金属(金属熔体))、液态材料、流态材料、粒状材料(包括粉末和细粒)等。
附图标记清单
12 作为支持单元的示例的基部平台
13 支持表面
17 作为第一电源的示例的第一电源装置
20 作为记录单元的示例的液滴喷吐单元
23 作为第二电源的示例的第二电源装置
26 滑架
32 记录头
40A 作为支持控制单元的示例的第一控制基板
40B 作为记录控制单元P介质的示例的第二控制基板

Claims (7)

1.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支持单元,其包括支持介质的支持表面;和
记录单元,其能够相对于被支持在所述支持单元上的所述介质在沿着所述支持表面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且其由记录头对于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操作,
其中,所述支持单元包括第一电源,和基于从所述第一电源供给的电力来控制所述支持单元的操作的支持控制单元,并且
所述记录单元包括第二电源,和基于从所述第二电源供给的电力来控制所述记录单元的操作的记录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支持控制单元和所述记录控制单元能够执行使各自的操作状态返回至初始状态的复位操作,并且
在所述支持控制单元和所述记录控制单元中的一个控制单元已经启动了所述复位操作的情况下,该相应的控制单元传送复位启动信号给另一个控制单元,所述复位启动信号在引起进行操作状态保存操作之后启动所述复位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支持控制单元和所述记录控制单元能够在各自的复位操作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相互传送复位完成信号,并且
每一个控制单元均基于在自身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状态下是否从配对控制单元已经传送了所述复位完成信号来判定两个控制单元的复位操作是否都已经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每一个控制单元在所述自身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状态下从所述配对控制单元已经传送了所述复位完成信号的情况下终止传送所述复位完成信号给所述配对控制单元。
5.一种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装置设有:支持单元,其包括支持介质的支持表面;和记录单元,其能够相对于被支持在所述支持单元上的所述介质在沿着所述支持表面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且其由记录头对于所述介质进行记录操作,在所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支持单元包括第一电源,和基于从所述第一电源供给的电力来控制所述支持单元的操作的支持控制单元,而所述记录单元包括第二电源,和基于从所述第二电源供给的电力来控制所述记录单元的操作的记录控制单元,所述记录方法引起所述记录装置执行
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传送电源OFF信号给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对应的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OFF信号传送步骤,所述电源OFF信号表明来自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力供给已经终止;和
从在所述电源OFF信号传送步骤中传送所述电源OFF信号给的控制单元传送复位启动信号给配对控制单元的复位启动信号传送步骤,所述复位启动信号在引起进行操作状态保存操作之后启动复位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方法,进一步引起所述记录装置执行
在所述支持控制单元和所述记录控制单元已经完成各自的复位操作的情况下相互传送复位完成信号的复位完成信号传送步骤,和
引起每一个控制单元基于在自身的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状态下是否在所述复位完成信号传送步骤中从配对控制单元传送了所述复位完成信号来判定两个控制单元的复位操作是否都已经完成的复位完成判定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记录方法,进一步引起所述记录单元执行
在所述复位完成判定步骤中在判定所述配对控制单元的所述复位操作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引起每一个控制单元终止传送所述复位完成信号给所述配对控制单元的复位完成信号终止步骤。
CN201580012372.9A 2014-03-07 2015-02-27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Active CN106103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5722A JP6364826B2 (ja) 2014-03-07 2014-03-07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14-045722 2014-03-07
PCT/JP2015/001059 WO2015133109A1 (en) 2014-03-07 2015-02-27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3120A true CN106103120A (zh) 2016-11-09
CN106103120B CN106103120B (zh) 2018-06-29

Family

ID=5405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2372.9A Active CN106103120B (zh) 2014-03-07 2015-02-27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89643B2 (zh)
EP (1) EP3113956B1 (zh)
JP (1) JP6364826B2 (zh)
CN (1) CN106103120B (zh)
WO (1) WO20151331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7445B2 (ja) 2019-11-27 202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4545A1 (en) * 2000-08-07 2002-02-28 Masahiko Watanabe Integrated-circuit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382585A (zh) * 2001-04-26 2002-12-0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和该记录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626353A (zh) * 2003-12-02 2005-06-15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头的元件基体、记录头及记录头的控制方法
US20050219288A1 (en) * 2004-04-02 2005-10-06 Jim Vogeley Piezoelectric devices and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driving same
CN1705221A (zh) * 2004-06-03 2005-12-07 佳能株式会社 电机驱动器电路以及该电路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US20130257929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5077A (ja) * 1985-07-26 1987-02-03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S6446769A (en) * 1987-12-28 1989-02-21 Canon Kk Image processor
JP2000190593A (ja) * 1998-12-28 2000-07-11 Copyer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3067212A (ja) * 2001-08-27 2003-03-07 Canon Inc メモリ書換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モリ書換制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メモリ書換方法
JP2005219288A (ja) * 2004-02-04 2005-08-1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4526499B2 (ja) * 2006-03-08 2010-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起動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70098B2 (ja) 2008-01-17 2012-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装置及び該電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33138B2 (ja) 2008-06-04 2013-01-3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1229209A (ja) 2010-04-15 2011-11-10 Kyocera Mita Corp 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0878A (ja) * 2012-03-12 2013-09-26 Canon Inc 情報処理回路及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24545A1 (en) * 2000-08-07 2002-02-28 Masahiko Watanabe Integrated-circuit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382585A (zh) * 2001-04-26 2002-12-0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和该记录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626353A (zh) * 2003-12-02 2005-06-15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头的元件基体、记录头及记录头的控制方法
US20050219288A1 (en) * 2004-04-02 2005-10-06 Jim Vogeley Piezoelectric devices and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driving same
CN1705221A (zh) * 2004-06-03 2005-12-07 佳能株式会社 电机驱动器电路以及该电路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US20130257929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72684A1 (en) 2017-03-16
EP3113956B1 (en) 2019-08-21
US9889643B2 (en) 2018-02-13
CN106103120B (zh) 2018-06-29
JP6364826B2 (ja) 2018-08-01
EP3113956A4 (en) 2017-11-15
JP2015168185A (ja) 2015-09-28
EP3113956A1 (en) 2017-01-11
WO2015133109A1 (en) 2015-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705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102163B2 (en)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CN103885734B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喷头控制板及可打印数据传输方法
US9216586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transfer method
JP2005094886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力供給方法
JP2011126197A (ja) プリン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印刷方法
US2009023742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6103120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JP2006527673A5 (zh)
JP669176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00233514A5 (ja) 流体ポンプ作動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JP2019077086A (ja) プリンター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リンター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87385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91008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EP3689617A1 (en) Agitation device of ink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2196961A5 (zh)
JP703921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210048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05193661A5 (zh)
JP6048550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20008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ノズル回復方法
JP2006062127A (ja) 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5899929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TW201720663A (zh) 列印頭及使用該列印頭的噴墨印表機
JP2014043001A (ja)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充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