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4638A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4638A
CN106064638A CN201610244492.8A CN201610244492A CN106064638A CN 106064638 A CN106064638 A CN 106064638A CN 201610244492 A CN201610244492 A CN 201610244492A CN 106064638 A CN106064638 A CN 106064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part
side plate
fastening
elongated slot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44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4638B (zh
Inventor
今垣进
田野淳
菊入健太郎
布村俊介
石井勇儿
川上广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64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4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4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4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62D1/18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the entire column being tiltable as a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固机构,其通过第一紧固构件(32)将第一侧板紧固至第二侧板。第一紧固构件(32)的具有菱形横截面的凸部(50)插入到第二侧板的伸缩调节长槽(23)中。凸部(50)的外周(50a)包括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钝角并且彼此相向。第一拐角部(61)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上侧(XU)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下侧(YL),而第三拐角部(63)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下侧(XL)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上侧(YU)。横跨第一拐角部(61)与第三拐角部(63)的宽度(DT)小于伸缩调节长槽(23)的槽宽度(W)。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一种下述转向装置(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4-213691):该转向装置通过由操作杆解锁的锁定机构(紧固机构),允许通过使转向柱倾斜来对方向盘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倾斜调节以及通过使转向柱的可移动护罩沿轴向方向滑动来对方向盘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伸缩调节。
紧固机构具有能够与操作杆成一体地旋转的第一凸轮以及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但不能旋转的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两者都设置在紧固轴上,并且紧固机构包括运动转换机构,该运动转换机构能够总体上改变两个凸轮的轴向尺寸。当通过操作杆的操作而使第一凸轮旋转时,第二凸轮沿轴向方向移动并将车身安装支架紧固至柱固定支架。因此,实现了锁定。
第二凸轮的凸部具有菱形横截面(参见JP 2014-213691 A)或矩形横截面(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8-307959)。在倾斜调节期间,凸部的外周的一对相反的平坦部在设置于车身安装支架中的倾斜调节长槽内滑动。在伸缩调节期间,凸部的外周的另一对相反的平坦部在设置于柱固定支架中的伸缩调节长槽内滑动。
然而,当通过解锁锁定机构而进行伸缩调节以使转向轴伸长(拉动方向盘)时,第二凸轮的凸部可能由于与伸缩调节长槽的上边缘的摩擦而旋转并且由于像楔子一样塞在伸缩调节长槽中而被卡住。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使转向轴伸长的伸缩调节需要更大的操作力并且可能不再平顺地进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允许朝向伸长侧进行平顺的伸缩调节。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转向装置,其包括:转向轴、柱护罩、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紧固机构。转向轴的一个端部联接至转向构件,并且转向轴能够沿轴向方向伸长及缩短。柱护罩包括配装在一起而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彼此滑动的下护罩和上护罩。转向轴由柱护罩支承成是可旋转的。第一支架包括一对第一侧板,在所述一对第一侧板中的每个第一侧板中均形成有倾斜调节长槽,并且第一支架固定在车身上。第二支架包括一对第二侧板,所述一对第二侧板分别面向所述第一侧板,且在所述一对第二侧板中的每个第二侧板中均形成有伸缩调节长槽,并且第二支架固定在上护罩上。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构件、第二紧固构件和紧固轴,其中,第一紧固构件和第二紧固构件中的每一者均具有紧固板、凸部和紧固轴插入孔,其中,紧固板在对应的第一侧板的与对应的第二侧板相反的一侧面向对应的第一侧板,凸部具有菱形横截面,并且凸部从紧固板的第一侧板侧表面突出并插入到对应的第一侧板的倾斜调节长槽和对应的第二侧板的伸缩调节长槽中,紧固轴插入孔穿过紧固板和凸部;紧固轴插入到紧固轴插入孔中。紧固机构将紧固板压靠在对应的第一侧板上以将对应的第一侧板紧固至对应的第二侧板。第一紧固构件和第二紧固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凸部的外周包括第一拐角部、第二拐角部、第三拐角部以及第四拐角部,其中,第一拐角部和第三拐角部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钝角并且彼此相向,第二拐角部和第四拐角部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锐角并且彼此相向。第一拐角部设置于轴向方向上的转向构件侧且设置于倾斜方向上的下侧,而第三拐角部设置于轴向方向上的与转向构件侧相反的一侧且设置于倾斜方向上的上侧。横跨第一拐角部与第三拐角部的宽度小于伸缩调节长槽在与伸缩调节长槽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槽宽度。
在本发明的该方面中,横跨至少一个紧固构件的凸部的第一拐角部与第三拐角部的宽度小于伸缩调节长槽的槽宽度。因此,在沿伸长方向进行伸缩调节期间,即使在至少一个紧固构件的凸部由于在伸缩调节长槽内滑动时受到来自伸缩调节长槽的上边缘的摩擦阻力而绕紧固轴旋转的情况下,第一拐角部和第三拐角也不会卡在伸缩调节长槽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上。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沿伸长方向的伸缩调节。
在根据上述方面的转向装置中,在第一紧固构件和第二紧固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凸部中,第一拐角部和第三拐角部可以形成与紧固轴插入孔同中心的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
在上述结构中,即使凸部在沿伸长方向的伸缩调节期间绕紧固轴旋转,第一拐角部的旋转轨迹的半径和第三拐角部的旋转轨迹的半径也保持相同。因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第一拐角部和第三拐角部卡在伸缩调节长槽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上。
附图说明
将在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及技术的和工业的意义进行描述,其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总体构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并且其对应于沿着图1的线II-II的截面图;
图3A是一个紧固构件的截面图;
图3B是如从凸部侧观察到的所述一个紧固构件的后视图;
图4A是另一个紧固构件的截面图;
图4B是如从凸部侧观察到的所述另一个紧固构件的后视图;
图5A是示出了紧随于松开紧固机构之后的状态的视图,其中,所述一个紧固构件的凸部接合在倾斜调节长槽和伸缩调节长槽中;以及
图5B是示出了凸部已经在朝向伸长侧的伸缩调节期间旋转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总体构型的示意图。参照图1,转向装置1包括诸如方向盘之类的转向构件2、以及转向机构3,该转向机构3结合转向构件2的操纵来使转向轮(未示出)转动。例如,齿条小齿轮机构用作转向机构3。
转向装置1还包括转向轴4和中间轴5,转向轴4的一个端部联接至转向构件2,中间轴5插置在转向轴4与转向机构3之间。转向构件2的转动通过转向轴4、中间轴5等传递至转向机构3。已传递至转向机构3的转动被转换为齿条轴(未示出)的轴向运动。因此,转向轮转动。
转向轴4包括管状的上轴6、以及下轴7,上轴6和下轴7通过例如花键配合或锯齿配合而配装在一起而能够沿轴向方向X相对于彼此滑动。转向构件2联接至上轴6的一个端部。转向轴4能够沿轴向方向X伸长及缩短。转向装置1还包括管状的柱护罩8,转向轴4插入在该柱护罩8中。柱护罩8通过多个轴承9、10来支承转向轴4,使得转向轴4是能够旋转的。
柱护罩8包括位于外侧的上护罩11以及位于内侧的下护罩12,上护罩11和下护罩12配装在一起而能够沿轴向方向X相对于彼此滑动。柱护罩8能够沿轴向方向X伸长及缩短。上护罩11通过轴承9将上轴6支承为是可旋转的。上护罩11通过轴承9联接至上轴6而能够与上轴6一起沿转向轴4的轴向方向X移动。
柱支架13固定至下护罩12的外周。在固定于车身14上的支承支架15上通过倾斜轴16将柱支架13支承为是可枢转的。因而,柱护罩8和转向轴4能够绕倾斜中心CC枢转(倾斜),倾斜中心CC是倾斜轴16的中心轴线。
使转向轴4和柱护罩8绕作为支承点的倾斜中心CC枢转(倾斜)能够调节转向构件2在倾斜方向Y上的位置(所谓的倾斜调节)。使转向轴4和柱护罩8沿轴向方向X伸长或缩短来调节转向构件2在轴向方向X(对应于伸缩方向)上的位置(所谓的伸缩调节)。
转向装置1还包括第一支架17、第二支架18和紧固机构19,其中,第一支架17被支承在车身14上,第二支架18固定在上护罩11上,紧固机构19实现了倾斜锁定和伸缩锁定。第一支架17通过公知的分离机构(未示出)(例如,囊式机构)支承成能够在二次碰撞的情况下沿轴向方向X从车身14分离。第一支架17包括一对第一侧板20L、20R(图1中仅示出了第一侧板20L)。在第一侧板20L、20R中的各个侧板中形成有沿倾斜方向Y延伸的倾斜调节长槽21。
第二支架18具有一对第二侧板22L、22R(图1中仅示出了左侧第二侧板22L),所述一对第二侧板22L、22R沿着所述一对第一侧板20L、20R的内侧设置。在第二侧板22L、22R中的各个侧板中形成有沿伸缩方向(轴向方向X)延伸的伸缩调节长槽23。紧固机构19通过将第一侧板20L、20R和对应的第二侧板22L、22R紧固在一起来实现倾斜锁定和伸缩锁定。紧固机构19包括:力转换机构30,力转换机构30具有紧固轴24、操作杆25、旋转凸轮31和非旋转凸轮(第一紧固构件32);螺母33;第二紧固构件34和插置构件35。
紧固轴24插入到倾斜调节长槽21和伸缩调节长槽23中。操作杆25能够与紧固轴24成一体地枢转。操作杆25可通过驾驶员的手动操作而绕紧固轴24的中心轴线C1枢转。参照图2,第一支架17包括通过分离机构(未示出)以可分离的方式支承在车身14上的顶板26、以及分别从顶板26的两个端部朝向倾斜方向Y上的下侧YL延伸的所述一对第一侧板20L、20R。
第二支架18形成为U形并且具有分别面向第一支架17的所述一对第一侧板20L、20R的所述一对第二侧板22L、22R、以及将所述一对第二侧板22L、22R的倾斜方向Y上的下端部联接在一起的联接板27。紧固轴24是插入到所述一对第一侧板20L、20R的倾斜调节长槽21以及所述一对第二侧板22L、22R的伸缩调节长槽23中的螺栓。设置在紧固轴24的一个端部处的大直径头部24a固定在操作杆25上而能够与操作杆25成一体地旋转。
力转换机构30插置在紧固轴24的头部24a与左侧第一侧板20L之间。力转换机构30将操作杆25的操作扭矩转换为紧固轴24的轴向力(用于紧固所述一对第一侧板20L、20R的紧固力)。力转换机构30包括旋转凸轮31和第一紧固构件32,第一紧固构件32是非旋转凸轮。旋转凸轮31联接至操作杆25而能够与操作杆25成一体地旋转。旋转凸轮31相对于紧固轴24在作为紧固轴24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的紧固轴轴向方向J上的运动受到限制。第一紧固构件32(非旋转凸轮)与旋转凸轮31接合,以对左侧第一侧板20L进行紧固。
螺母33经由螺纹连接在位于紧固轴24的另一端部处的螺纹部24b上。第二紧固构件34对右侧第一侧板20R进行紧固。插置构件35插置在第二紧固构件34与螺母33之间。插置构件35包括插置在螺母33与第二紧固构件34之间的垫圈36、以及插置在垫圈36与第二紧固构件34之间的滚针轴承37。
第二紧固构件34和插置构件35插置在螺母33与第一支架17的右侧第一侧板20R之间。旋转凸轮31、第一紧固构件32(非旋转凸轮)、第二紧固构件34和插置构件35被支承在紧固轴24的外周上。第一紧固构件32(非旋转凸轮)包括紧固板40和凸部50。第一紧固构件32中形成有紧固轴插入孔42,该紧固轴插入孔42是贯穿过凸部50和紧固板40的圆孔。第一紧固构件32的紧固板40在左侧第一侧板20L的与左侧第二侧板22L相反的一侧面向左侧第一侧板20L。
紧固板40挤压左侧第一侧板20L。凸部50插入到左侧第一侧板20L的倾斜调节长槽21和左侧第二侧板22L的伸缩调节长槽23中。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第一紧固构件32的紧固板40包括第一表面40a和第二表面40b,第一表面40a中形成有凸轮突出部41,第二表面40b位于与第一表面40a相反的一侧。第二表面40b形成为挤压左侧第一侧板20L的外表面20La的平坦表面(参见图2)。如图3A中所示,凸部50从第二表面40b(对应于紧固板40的位于第一侧板20L侧的表面)突出。
如图3B中所示,凸部50具有菱形横截面。凸部50的外周50a包括作为菱形的四条边的第一平坦部51、第二平坦部52、第三平坦部53以及第四平坦部54。第一平坦部51和第三平坦部53是在伸缩调节长槽23内侧滑动的滑动表面。第二平坦部52和第四平坦部54是在倾斜调节长槽21内侧滑动的滑动表面。
凸部50的外周50a还包括第一拐角部61、第二拐角部62、第三拐角部63和第四拐角部64。在图3B中,第一拐角部61、第二拐角部62、第三拐角部63和第四拐角部64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置。第一拐角部61形成在第一平坦部51与第二平坦部52之间。第二拐角部62形成在第二平坦部52与第三平坦部53之间。第三拐角部63形成在第三平坦部53与第四平坦部54之间。第四拐角部64形成在第四平坦部54与第一平坦部51之间。
第一个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钝角并且沿对角线彼此相向。第二拐角部62和第四拐角部64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锐角并且沿对角线彼此相向。第一个拐角部61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上侧XU(转向构件2侧)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下侧YL。第三拐角部63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下侧XL(与转向构件2相反的那一侧)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上侧YU。
横跨第一拐角部61与第三拐角部63的宽度DT小于伸缩调节长槽23在方向Z上的槽宽度W(DT<W),所述方向Z与伸缩调节长槽23的纵向方向正交。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形成与紧固轴插入孔42同中心的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由紧固轴插入孔42的内周42a形成的圆筒形表面与由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形成的圆柱形表面的所述部分具有相同的中心(对应于中心轴线C1)。
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第二紧固构件34的形状在侧向上与图3A和图3B中示出的第一紧固构件32相对称,但是第二紧固构件34没有凸轮突出部。第二紧固构件34的与第一紧固构件32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被赋予后缀字母P。第二紧固构件34包括紧固板40P、凸部50P和凸部50Q。第二紧固构件34中形成有紧固轴插入孔42P,紧固轴插入孔42P是穿透紧固板40P和凸部50P的圆孔。第二紧固构件34的紧固板40P从与右侧第二侧板22R相反的一侧面向右侧第一侧板20R。
紧固板40P包括第一表面40Pa和第二表面40Pb。第一表面40Pa和第二表面40Pb形成为平坦表面。第二表面40Pb挤压右侧第一侧板20R的外表面20Ra(参见图2)。如图4A中所示,凸部50P从第二表面40Pb(对应于紧固板40P的位于第一侧板20R侧的表面)突出。凸部50Q从第一表面40Pa成圆筒状地突出。凸部50Q设置在图2的滚针轴承37的径向内侧。
凸部50P插入到右侧第一侧板20R的倾斜调节长槽21和右侧第二侧板22R的伸缩调节长槽23中。如图4B中所示,凸部50P的外周50Pa包括第一拐角部61P、第二拐角部62P、第三拐角部63P和第四拐角部64P。第一拐角部61P、第二拐角部62P、第三拐角部63P和第四拐角部64P以此顺序逆时针地设置。凸部50P的外周50Pa包括第一平坦部51P、第二平坦部52P、第三平坦部53P和第四平坦部54P。
第一拐角部61P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上侧XU(转向构件2侧)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下侧YL。第三拐角部63P设置于轴向方向X上的下侧XL(与转向构件2相反的那一侧)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上侧YU。横跨第一拐角部61P与第三拐角部63P的宽度DT小于伸缩调节长槽23在方向Z上的槽宽度W(DT<W),所述方向Z与伸缩调节长槽23的纵向方向正交。
第一拐角部61P和第三拐角部63P形成与紧固轴插入孔42P同中心的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由紧固轴插入孔42P的内周42Pa形成的圆筒形表面与由第一拐角部61P和第三拐角部63P形成的圆柱形表面的所述部分具有相同的中心(对应于中心轴线C1)。第一紧固构件32的凸部50和第二紧固构件34的凸部50P的绕紧固轴24的旋转由对应的第一侧板20L、20R的倾斜调节长槽21限制成不超过预定的旋转量。紧固构件32、34被支承在紧固轴24上而能够沿紧固轴轴向方向J移动。
与紧固轴24成一体地旋转的套筒38通过例如锯齿配合而配装在紧固轴24的杆部的外周上。上推式凸轮39设置在套筒38的外周上而能够与套筒38成一体地旋转。转向装置1还包括迫压构件28,该迫压构件28在锁定被解锁时用作所谓的翻转式弹簧。迫压构件28的一端(未示出)接合在第一支架17上,而另一端28a弹性地接纳套筒38。在倾斜调节和/或伸缩调节期间,当紧固机构19被松开(倾斜锁定和伸缩锁定被解锁)时,迫压构件28通过套筒38和紧固轴24朝向倾斜方向Y上的上侧YU向柱护罩8施加迫压力,以弹性地支承柱护罩8。
在操作杆25沿锁定方向转动时,旋转凸轮31相对于一个紧固构件32(非旋转凸轮)旋转,使得所述一个紧固构件32沿紧固轴轴向方向J移动。因而,第一支架17的所述一对第一侧板20L、20R被夹紧且紧固在紧固构件32、34(紧固构件32的紧固板40与紧固构件34的紧固板40P)之间。因此,第一支架17的第一侧板20L、20R被紧固至第二支架18的对应的第二侧板22L、22R,实现倾斜锁定和伸缩锁定。另外,当上推式凸轮39向上推动下护罩12时,实现护罩11与护罩12两者之间的摩擦锁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松开紧固机构19以进行伸缩调节使转向轴4、柱护罩8和第二支架18在其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图2中示出的迫压构件28通过套筒38朝向倾斜方向Y上的上侧YU弹性地迫压紧固轴24、第一紧固构件32和第二紧固构件34。
因而,如图5A中所示,在第一紧固构件32的凸部50的外周50a上,第三平坦部53与伸缩调节长槽23的上边缘23U相接触,而第一平坦部51与伸缩调节长槽23的下边缘23L分隔开。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沿伸长方向——所述伸长方向是转向轴4和柱护罩8的伸长方向——的伸缩调节,则伸缩调节长槽23的上边缘23U相对于凸部50朝向轴向方向X上的上侧XU移动。因此,凸部50受到来自上边缘23U的摩擦阻力F并绕紧固轴24旋转(图5B中的逆时针方向)。
在此,横跨凸部50的第一拐角部61与第三拐角部63的宽度DT小于伸缩调节长槽23的槽宽度W(DT<W)。因此,在沿伸长方向的伸缩调节期间,即使在凸部50由于受到因来自朝向轴向方向X(伸缩方向)上的上侧XU移动的伸缩调节长槽23的上边缘23U的摩擦阻力F所产生的力矩M而绕紧固轴24旋转的情况下,凸部50的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也不会卡在伸缩调节长槽23的上边缘23U和下边缘23L上。因此,能够平顺地进行沿伸长方向的伸缩调节。因而,改善了操作者在朝向伸长侧的伸缩调节期间的操作感。
当凸部在如像常规情况那样的伸缩调节期间卡在伸缩调节长槽中时,由于卡住通常是间歇性的,因此成锐角的第二拐角部或者第四拐角部可能因卡在第一侧板的倾斜调节长槽中发出卡嗒声而产生噪音。另外,当伸缩调节长槽的边缘由于凹痕等而变得凹凸不平时,凸部可能在沿着凹凸不平的边缘滑动时产生叮当响的噪音。
相比之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防止凸部50卡在伸缩调节长槽23中,因此可以抑制倾斜调节长槽21中的卡嗒的噪音的出现以及抑制伸缩调节长槽23中的叮当响的噪音的出现。没必要添加其他部件作为抑制这些噪音的措施。另外,在凸部50中,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形成与紧固轴插入孔42同中心的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在凸部50在沿伸长方向的伸缩调节期间绕紧固轴24旋转的情况下,第一拐角部61的旋转轨迹的半径和第三拐角部63的旋转轨迹的半径也仍保持相同。因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第一拐角部61和第三拐角部63卡在伸缩调节长槽23的上边缘23U和下边缘23L上。
第二紧固构件34的凸部50P和对应的伸缩调节长槽23之间的关系与第一紧固构件32的凸部50和对应的伸缩调节长槽23之间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在朝向伸长侧进行伸缩调节期间,第二紧固构件34的凸部50P不会卡在对应的伸缩调节长槽23中。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而是替代性地,本发明可以应用至第一紧固构件32和第二紧固构件34中的仅一者。只要满足条件:横跨第一拐角部61、61P与第三拐角部63、63P的宽度DT小于伸缩调节长槽23在与伸缩调节长槽23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Z上的槽宽度W(DT<W),则第一拐角部61、61P与第三拐角部63、63P并不绝对必需形成与紧固轴插入孔42、42P同中心的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

Claims (2)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轴(4),所述转向轴(4)的一个端部联接至转向构件(2),并且所述转向轴(4)能够沿轴向方向(X)伸长及缩短;
柱护罩(8),所述柱护罩(8)包括下护罩(12)和上护罩(11),所述下护罩(12)和所述上护罩(11)配装在一起而能够沿所述轴向方向相对于彼此滑动,并且所述转向轴由所述柱护罩(8)支承为是可旋转的;
第一支架(17),所述第一支架(17)包括一对第一侧板(20L、20R),在所述一对第一侧板(20L、20R)中的每个第一侧板中均形成有倾斜调节长槽(21),并且所述第一支架(17)固定在车身(14)上;
第二支架(18),所述第二支架(18)包括一对第二侧板(22L、22R),所述一对第二侧板(22L、22R)分别面向所述第一侧板,且在所述一对第二侧板(22L、22R)中的每个第二侧板中均形成有伸缩调节长槽(23),并且所述第二支架(18)固定在所述上护罩(11)上;以及
紧固机构(19),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构件(32)、第二紧固构件(34)和紧固轴(24),其中,所述第一紧固构件(32)和所述第二紧固构件(34)中的每一者均具有紧固板(40、40P)、凸部(50、50P)和紧固轴插入孔(42、42P),所述紧固板(40、40P)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的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板相反的一侧面向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凸部(50、50P)具有菱形横截面,所述凸部(50、50P)从所述紧固板的第一侧板侧表面(40b、40Pb) 突出并插入到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倾斜调节长槽和对应的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伸缩调节长槽中,所述紧固轴插入孔(42、42P)穿过所述紧固板和所述凸部;所述紧固轴(24)插入到所述紧固轴插入孔中,所述紧固机构(19)将所述紧固板压靠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上以将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紧固至对应的所述第二侧板,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构件(32)和所述第二紧固构件(34)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凸部的外周(50a、50Pa)包括第一拐角部(61、61P)、第二拐角部(62、62P)、第三拐角部(63、63P)以及第四拐角部(64、64P),其中,所述第一拐角部(61、61P)和所述第三拐角部(63、63P)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钝角并且彼此相向,所述第二拐角部(62、62P)和所述第四拐角部(64、64P)中的每一者均形成锐角并且彼此相向,
所述第一拐角部(61、61P)设置于所述轴向方向上的转向构件侧(XU)并且设置于倾斜方向(Y)上的下侧(YL),而所述第三拐角部(63、63P)设置于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与所述转向构件侧相反的一侧(XL)并且设置于所述倾斜方向上的上侧(YU),以及
横跨所述第一拐角部(61、61P)与所述第三拐角部(63、63P)的宽度(DT)小于所述伸缩调节长槽(23)在与所述伸缩调节长槽(23)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槽宽度(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紧固构件(32)和所述第二紧固构件(34)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凸部(50、50P)中,所述第一拐角部(61、61P)和所述第三拐角部(63、63P)形成与所述紧固轴插入孔同中心的圆柱形表面的一部分。
CN201610244492.8A 2015-04-21 2016-04-19 转向装置 Active CN1060646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6923 2015-04-21
JP2015086923A JP6403336B2 (ja) 2015-04-21 2015-04-21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4638A true CN106064638A (zh) 2016-11-02
CN106064638B CN106064638B (zh) 2020-02-21

Family

ID=55794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4492.8A Active CN106064638B (zh) 2015-04-21 2016-04-19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14048B2 (zh)
EP (1) EP3085602B1 (zh)
JP (1) JP6403336B2 (zh)
CN (1) CN1060646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6825A (zh) * 2017-04-21 2019-12-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97064B2 (en) * 2015-11-02 2020-03-24 Nsk Ltd.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
US11970205B2 (en) * 2020-12-24 2024-04-30 Nsk Ltd. Steering column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1607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位置调整式转向操纵装置
CN103895690A (zh) * 2012-12-27 2014-07-0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向装置
JP2014213691A (ja) * 2013-04-24 2014-11-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9269B1 (en) * 1999-09-20 2002-07-16 Delphi Technologies Locking system for adjustable position steering column
US6659504B2 (en) * 2001-05-18 2003-12-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teering column for a vehicle
US7861615B2 (en) * 2005-04-19 2011-01-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7574941B2 (en) * 2007-02-20 2009-08-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having a rake and telescope locking system
JP5082612B2 (ja) * 2007-06-13 2012-11-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GB0723485D0 (en) * 2007-11-30 2008-01-09 Trw Das A S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4985443B2 (ja) * 2008-02-12 2012-07-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US7874228B2 (en) * 2008-02-14 2011-01-25 Nexte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Non-translating telescopic rake pivot for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5203792B2 (ja) * 2008-04-18 2013-06-05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30527B2 (ja) 2009-05-27 2013-07-1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12096691A (ja) * 2010-11-02 2012-05-24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の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825154B2 (ja) * 2012-03-08 2015-12-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216291A (ja) * 2012-04-12 2013-10-24 Nsk Ltd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839637B1 (ko) * 2013-05-30 2018-03-16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틸트 또는 틸트 및 텔레스코프 조향장치
GB201310768D0 (en) * 2013-06-17 2013-07-31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6493729B2 (ja) * 2014-11-25 2019-04-0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1607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位置调整式转向操纵装置
CN103895690A (zh) * 2012-12-27 2014-07-0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转向装置
JP2014213691A (ja) * 2013-04-24 2014-11-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6825A (zh) * 2017-04-21 2019-12-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US11097767B2 (en) 2017-04-21 2021-08-24 Nsk Ltd. Steer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03336B2 (ja) 2018-10-10
US9714048B2 (en) 2017-07-25
EP3085602A1 (en) 2016-10-26
JP2016203773A (ja) 2016-12-08
US20160311460A1 (en) 2016-10-27
CN106064638B (zh) 2020-02-21
EP3085602B1 (en) 2018-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6781B2 (en) Steering system
CN106064638A (zh) 转向装置
EP3018032B1 (en) Steering apparatus
CN107614357B (zh) 可伸缩转向柱及转向装置
CN101934813B (zh) 车用转向柱以及具有该转向柱的车用转向装置
EP2801507B1 (en) Steering system
US20130327177A1 (en) Steering column device
DE2355821C3 (de) Lagereinheit
EP2738062A2 (en) Steering system
DE102010048719B4 (de) Klappbarer Fahrzeugsitz
CN107614355B (zh) 转向装置
CN104943731A (zh) 转向装置
US20140109714A1 (en) Cross axis rake and telescope lock
EP1747967B1 (en) Detent device and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incorporating same
CN108394453A (zh) 转向装置
CN105818854B (zh) 转向装置
CN109641610A (zh) 转向柱组件
DE3219030C2 (zh)
CN107921987A (zh) 带支架的外柱、带支架的转向柱和转向装置
DE102005032888A1 (de) Sicherung eines Lagerringes
JP4470302B2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80327018A1 (en) Vertical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for steering wheel
CN105377667B (zh) 转向装置
GB2576496A (en)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CN105946959A (zh) 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