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2455A - 接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接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2455A
CN106062455A CN201580010949.2A CN201580010949A CN106062455A CN 106062455 A CN106062455 A CN 106062455A CN 201580010949 A CN201580010949 A CN 201580010949A CN 106062455 A CN106062455 A CN 106062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component
collar
fastening part
main body
pip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09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2455B (zh
Inventor
名仓见治
高木
高木�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2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2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2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2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2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 F16L19/0206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the collar not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pi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7/00Joints with packing adapted to sealing by fluid pressure
    • F16L17/06Joints with packing adapted to sealing by fluid pressure with sealing rings arranged between the end surfaces of the pipes or flanges or arranged in recesses in the pipe ends or fl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2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 F16L19/0212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ealing means
    • F16L19/0218Pipe ends provided with collars or flanges, integral with the pipe or not, pressed together by a screwed member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ealing means comprising only seal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4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parts screwed directly on or into the ho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2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ipe couplings
    • F16L2201/30Detecting lea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67Thimble: screw or c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Joints With Pressure Members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部件、第二接头部件以及垫圈。第一接头部件具有母螺纹部。第二接头部件具有第二管部和第二紧固部。第二管部具有公螺纹部。第二紧固部具有第二紧固部主体和环状的第二套环。第二紧固部主体具有作为公螺纹的外侧螺纹部。第二套环在内周部具有作为母螺纹的内侧螺纹部。外侧螺纹部螺合于母螺纹部,公螺纹部螺合于内侧螺纹部。在接头组件中,通过第二紧固部主体与第一接头部件的紧固,第二套环将第二管部朝向垫圈推压。

Description

接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头。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管接头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第一管状接头部件和合成树脂制的第二管状接头部件;介于两个接头部件的对接部分的剖面为方形的环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垫圈;嵌合于第二接头部件的环状的公螺纹部件;以及从第一接头部件侧嵌合而螺合于公螺纹部件的盖螺母。各接头部件互相相同且在整个长度上具有恒定的内径。各接头部件包括位于靠近对接部的一侧的厚壁部;位于离开对接部的一侧的薄壁部;以及设置在厚壁部的对接端部的凸缘部。如果向公螺纹部件拧紧盖螺母,公螺纹部件将第二接头部件的凸缘部朝向轴向内侧推压,盖螺母将第一接头部件的凸缘部朝向轴向内侧推压,据此,两个接头部件彼此通过垫圈而密接。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管接头中,需要通过切削等来形成第一管状接头部件以及第二管状接头部件的凸缘部。因此,由于需要对第一管状接头部件以及第二管状接头部件实施专用加工,分别连接于第一管状接头部件以及第二管状接头部件的各管优选独立于第一管状接头部件以及第二管状接头部件的部件。但是,在尤其高压的流体在管接头内流动的情况下,需要焊接该管和各管状接头部件的作业,管与管的连接作业变得繁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09291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的组装作业。
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接头组件,其包括:第一接头部件,具有第一流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流路设置在外侧的部位的螺纹部;第二接头部件,具有第二流路,且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以及垫圈,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部,其中,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第二管部,在内部具有所述第二流路;和筒状的第二紧固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第二紧固部主体,具有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外侧螺纹部;和环状的第二套环,相较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其中,通过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紧固,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此外,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涉及另一种接头组件,其包括:两个接头部件,具有流路;筒状的连接部,连接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以及垫圈,位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所述流路互相连通的开口部,其中,所述两个接头部件分别包括:在内部具有所述流路的管部;和配置在所述管部的外侧的筒状的紧固部,其中,所述紧固部包括:紧固部主体,包括具有公螺纹部的外周部;和环状的套环,相较于所述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其中,所述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管部的外周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其中,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各所述公螺纹部互相为旋向相反的关系,所述连接部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备:螺合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其中之一的公螺纹部的第一母螺纹部;和螺合于另一公螺纹部的第二母螺纹部,在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每一个中,通过所述紧固部主体与所述连接部的紧固,所述套环将所述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接头组件的组装中途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垫圈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1包括第一接头部件100、第二接头部件200以及配置在第一接头部件100与第二接头部件200之间的垫圈300。在接头组件1流动高压的流体(例如气体)。
第一接头部件100包括:筒状且形成第一流路100a的流路部102;环状的台阶部104;以及具有母螺纹部138的安装部136。在以下说明中,图1的左右方向即第一流路100a的延伸方向称为“流路方向”。另外,流路方向与后述的第二管部210的延伸方向一致。
台阶部104的内径大于流路部102的内径。在台阶部104的内侧配置垫圈30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流路方向的方向(以下简称为“垂直方向”)上,垫圈300抵接于台阶部104的内周面104a。即,台阶部104作为在垂直方向上固定垫圈300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而发挥作用。另外,只要垫圈300的垂直方向的位置被固定,台阶部104的内周面104a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为长孔形状等。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一样。
安装部136是相对于第一流路100a位于外侧的部位,安装部136的内径大于台阶部104的内径。在安装部136的内周面形成有母螺纹部138。在本实施方式中,母螺纹部138的旋向为右旋。在安装部136设有在垂直方向(与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面平行的方向)上贯穿该安装部136的连接路100b。即,在第一接头部件100与第二接头部件200之间形成的空间S0经由连接路100b而与接头组件1的外部相连。
第二接头部件200包括在内部形成第二流路200a的第二管部210和筒状的第二紧固部220。第二管部210具有被设置在前端部210a(即,图1的右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的公螺纹部212,该前端部210a位于该第二管部210中靠近第一接头部件100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公螺纹部212是左旋螺纹。前端部210a的厚度与第二管部210的其它部位的厚度相同程度。第二管部210的内径与流路部102的内径大致相同。在流路方向上,第二管部210的前端部210a的整个端面抵接于垫圈300。通过确保前端部210a的厚度,与朝向前端变细的形状的管部接触于对方部件的所谓的线密封型(line sealing type)的接头组件相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流体的泄漏。
第二紧固部220被配置在第二管部210的外侧。第二紧固部220具有第二紧固部主体230和外周为圆筒面的环状的第二套环240。第二紧固部主体230具有被设置在前端部236的外周的作为公螺纹的外侧螺纹部238。外侧螺纹部238是右旋螺纹,与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为旋向相反的关系。第二套环240相对于位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中离开第一接头部件100的一侧的端部(图1的左侧的端部)配置在靠近第一接头部件100的位置。第二套环240在内周部具有作为母螺纹的内侧螺纹部242。
在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内周部,靠近第一接头部件100的部位236a的直径大于内周部的其它部位的直径。在该部位236a的内侧保持第二套环240。下面,将部位236a称为“保持部236a”。在垂直方向上,第二套环240与保持部236a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91。此外,第二套环240中位于离开第一接头部件100的一侧的端部为在流路方向上接触于保持部236a的接触部。
在接头组件1中,第二紧固部220的外侧螺纹部238螺合于第一接头部件100的母螺纹部138,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螺合于第二套环240的内侧螺纹部242。据此,第一接头部件100和第二接头部件200牢固地紧固。
垫圈300从流路方向的两侧被第一接头部件100以及第二管部210夹持。垫圈300在中央具有开口部300a,开口部300a连通第一流路100a和第二流路200a。垫圈300的开口部300a的直径与流路部102的内径以及第二管部210的内径大致相同。在接头组件1中,通过设置垫圈300,第一接头部件100的流路部102与第二管部210之间被密封。据此,防止在第一流路100a及第二流路200a流动的流体泄漏。在接头组件1中,万一流体从第二管部210与垫圈300之间泄漏,则泄漏的流体从第二紧固部220与第一接头部件100之间的空间SO经由连接路100b被导向接头组件1的外部。由此,通过将泄漏的流体导向特定的方向,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1中流体的泄漏的检查作业。
在组装接头组件1时,首先,如图2所示,将垫圈300配置于第一接头部件100的台阶部104的内侧。与垫圈300的向第一接头部件100的配置并行(或者前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从第二管部210的前端部210a嵌合。接着,第二套环240螺合于前端部210a,第二套环240内嵌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保持部236a。
如果第二套环240保持于保持部236a,则第二紧固部主体230插入于第一接头部件100。此时,从图2的左侧观察时,第二紧固部主体230对于安装部136以顺时针方向相对旋转,从而第二紧固部主体230被拧进第一接头部件100。在平行于流路方向的方向上,保持部236a将第二套环240朝向第一接头部件100推压。如图1所示,第二套环240通过内侧螺纹部242与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的啮合,将第二管部210向垫圈300推压。据此,第二管部210、垫圈300以及流路部102互相密接。此外,由于第二套环240与保持部236a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91,因此,即使第二紧固部主体230旋转,也抑制旋转力作用于第二套环240。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1中,通过第二紧固部主体230与第一接头部件100的紧固,第二套环240将第二管部210朝向垫圈300推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092915号所示,在两个管状接头部件的抵接部分设有凸缘部且凸缘部通过盖螺母和公螺纹而紧固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在管状接头部件设置凸缘部而进行切削等。实施专用的加工的管状接头部件和与其连接的管需为独立的部件,必须焊接管状接头部件与管。相对于此,在接头组件1中,通过设置第二套环240,无需焊接作业就能够将第二管部210连接于第一接头部件100,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1的组装作业。
由于第二套环240被配置在保持部236a内,因此,能够缩短第二接头部件200的全长。由于在第二套环240与保持部236a之间设有间隙91,抑制在组装接头组件1时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旋转力作用于第二套环240。而且,公螺纹部212与外侧螺纹部238为旋向相反的关系,因此,即使在保持部236a与第二套环240之间产生摩擦,也防止被安装于第二管部210的第二套环240松弛。在第二套环240,被设置在内周部的母螺纹部242构成接触于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的接触部。据此,第二套环240能够容易地将第二管部210朝向垫圈300推压。此外,由于利用螺纹来固定,因此第二套环240能够容易地被安装于第二管部210。在接头组件1中,第一接头部件100具有作为位置固定部的台阶部104,因此,能够在固定垫圈300的垂直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将第二接头部件200插入于第一接头部件100,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1的组装作业。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组件1a。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接头部件2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接头部件相同,对同样的结构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第二接头部件200的说明。
图3所示的第一接头部件100包括在内部形成第一流路100a的第一管部110、第一套环120以及第一紧固部主体130。第一管部110具有被设置在前端部110a(即,图1的左侧的端部)的外周的公螺纹部112,该前端部110a位于该第一管部110中靠近第二管部210的一侧。前端部110a的厚度与第一管部110的其它部位的厚度相同程度。在流路方向上,第一管部110的前端部110a的整个端面抵接于垫圈300。第一管部110的内径与第二管部210的内径大致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公螺纹部112是左旋螺纹,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外侧螺纹部238为旋向相反的关系。
第一套环120在内周部具有母螺纹部122。第一套环120被插入于第一管部110,母螺纹部122螺合于公螺纹部112。第一紧固部主体130具有母螺纹部138、抵接部133以及连接路100b。母螺纹部138在第一紧固部主体130的内周部形成在靠近第二紧固部220的部位136(即,图3的左侧的部位)。母螺纹部138螺合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外侧螺纹部238。抵接部133是在部位132(即,图3的右侧的部位)朝向内侧延伸的部位,部位132在第一紧固部主体130中位于离开第二紧固部220的一侧。在平行于流路方向的方向上,抵接部133抵接于第一套环120中位于离开第二管部210的一侧的部位123(图3的右侧的部位)。连接路100b是在母螺纹部138与抵接部133之间在垂直方向上贯穿第一紧固部主体130的贯穿孔。
第一紧固部主体130的母螺纹部138与抵接部133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34,在垂直方向上垫圈300抵接于台阶部134的内周面134a。据此,能够容易地固定垫圈300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此外,在台阶部134的内侧还配置第一套环120,在垂直方向上第一套环120与台阶部134之间形成间隙92。
图4是在图3的箭头IV的位置剖切垫圈300的剖视图。在图4中,也示出台阶部134的剖面的一部分。在以下的图6及图7中也一样。在垫圈30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形成切口状的连通路形成部300b。如图3及图4所示,在连通路形成部300b与台阶部134的内周面134a之间形成连通路390。如图3所示,在接头组件1中,通过连通路390,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连通。第一空间S1是被第一管部110、第一套环120、垫圈300以及第一紧固部主体130包围的空间。第二空间S2是被第二管部210、第二套环240、垫圈300,第二紧固部主体230以及第一紧固部主体130包围的空间。连接路100b使第一空间S1及第二空间S2与外部连接。通过将泄漏于第一空间S1及第二空间S2的流体导向连接路100b,能够容易地进行检查接头组件1的流体泄漏的作业。
在接头组件1a中,通过外侧螺纹部238与母螺纹部138的螺合、母螺纹部242与公螺纹部212的螺合以及母螺纹部122与公螺纹部112的螺合,第一接头部件100和第二接头部件200牢固地被紧固。
在组装接头组件1a时,首先,第一紧固部主体130嵌合于第一管部110。接着,第一套环120螺合于第一管部110的公螺纹部112,据此,在平行于流路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套环120和第一紧固部主体130的抵接部133抵接。在第一接头部件100中,由于第一套环120和第一管部110被螺纹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相对于第一管部110的第一套环120在流路方向的位置。
如果组装第一接头部件100,则垫圈300被配置在台阶部104的内侧。台阶部104作为固定垫圈300的垂直方向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而发挥作用。与第一接头部件100的组装并行(或前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从第二管部210的前端部210a嵌合。接着,第二套环240螺合于前端部210a,该第二套环240被保持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保持部236a。
如果第一接头部件100及第二接头部件200被组装,第二紧固部主体230被插入于第一接头部件100。此时,从图3的左侧观察,第二紧固部主体230对于第一紧固部主体130以顺时针方向相对旋转。在平行于流路方向的方向上,保持部236a将第二套环240朝向第一接头部件100推压,第二套环240通过内侧螺纹部242与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的啮合,将第二管部210朝向垫圈300推压。同时,抵接部133将第一套环120朝向第二接头部件200推压,第一套环120通过母螺纹部122与第一管部110的公螺纹部112的啮合,将第一管部110朝向垫圈300推压。其结果,第二管部210、垫圈300以及第一管部110互相密接。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套环240及第一套环120,无需焊接作业就能通过垫圈300连接第一管部110和第二管部21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1a的组装作业。
在接头组件1a中,在垂直方向上,在第二套环240与保持部236a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91,在第一套环120与第一紧固部主体130之间也设有微小的间隙92。因此,在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插入途中,抑制旋转力作用于第二套环240及第一套环120。而且,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外侧螺纹部238与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为旋向相反的关系。据此,即使在第二套环240与第二紧固部主体230之间产生摩擦,也防止第二套环240相对于第二管部210松弛。同样,外侧螺纹部238与第一管部110的公螺纹部112为旋向相反的关系。因此,即使在抵接部133与第一套环120之间产生摩擦,也抑制第一套环120相对于第一管部110松弛。
第一套环120被第一紧固部主体130覆盖,因此,能够缩短第一接头部件100的全长。在第二接头部件200中也一样。
通过利用螺纹固定,能够容易地进行向第二管部210的第二套环240的安装作业以及向第一管部110的第一套环120的安装作业。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组装接头组件1a时,也可使第二接头部件200对于第一接头部件100进行相对旋转。
图5是表示垫圈的其它例的剖视图。在垫圈301的开口部300a的周围形成有作为一个贯穿孔的连通路形成部301b。在接头组件1a设有由连通路形成部301b形成的连通路390。据此,图3所示的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连通,能够将从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泄漏的流体经由连接路100b导向外部。
图6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垫圈302的外缘部302a呈大致矩形形状。在垫圈302被配置在台阶部134的状态下,垫圈302的角部302b在垂直方向上抵接于台阶部134。据此,能够固定垫圈302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在接头组件1a中,由位于角部302b之间的外缘部302a的4个直线部302c以及台阶部134的内周面134a形成四个连通路390。由此,在垫圈302中,直线部302c发挥连通路形成部的作用。
图7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垫圈303的外缘部303a呈大致三角形形状。与图6一样,垫圈303的角部303b在垂直方向上抵接于台阶部134的内周面134a。在垫圈303中,3个直线部303c为连通路形成部,在直线部303c与台阶部134之间形成3个连通路390。
如以上说明,只要设置有在开口部300a的周围形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可采用各种形状的垫圈,也可利用具有5个以上的角部的多边形的垫圈。此外,只要垫圈的外周面与第一接头部件100的台阶部134在隔着开口部300a的中心轴的两个部位抵接,则也可以利用椭圆形状等垫圈。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一样。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1b。
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1b具有两个接头部件400、500、连接两个接头部件400、500的筒状的连接部600以及被配置在两个接头部件400、500之间的垫圈300。下面,将两个接头部件中图8的右侧的部件称为“第一接头部件400”,将左侧的部件称为“第二接头部件500”。第一接头部件400具有在其内部形成第一流路400a的第一管部410和筒状的第一紧固部420。第一管部410具有被设置在靠近第二接头部件500的前端部410a(即,图1左侧的端部)的外周的公螺纹部412。公螺纹部412为左旋螺纹。
第一紧固部420被配置在第一管部410的外侧。第一紧固部420具有第一紧固部主体430和外周为圆筒面的环状的第一套环440。第一套环440相较于第一紧固部主体430中位于离开连接部600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连接部600的位置。第一紧固部主体430具有被设置在外周部的公螺纹部438。公螺纹部438是右旋螺纹,与第一管部410的公螺纹部412为旋向相反的关系。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内周部中靠近第二接头部件500的位置设有内径大于其它部位的保持部436。在保持部436保持有第一套环440。第一套环440中位于离开第二接头部件500的一侧的端部在第一管部410的延伸方向即流路方向上接触于保持部436a。另外,流路方向也与第二管部510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套环440在内周部具有母螺纹部422。第一套环440的母螺纹部422螺合于第一管部410的公螺纹部412。在垂直于流路方向的方向、即垂直方向上,第一套环440与保持部436之间形成间隙91。
第二接头部件500与将第一接头部件400在图8的左右反转的结构相同。第二接头部件500具有形成第二流路500a的第二管部510和筒状的第二紧固部520。第二管部510具有被设置在该第二管部510中位于靠近第一接头部件400的一侧的前端部510a(即,图1的右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的公螺纹部512。公螺纹部512为右旋螺纹。
第二紧固部520被配置在第二管部510的外侧。第二紧固部520具有第二紧固部主体530和外周为圆筒面的环状的第二套环540。第二套环540相较于第二紧固部主体530中位于离开连接部600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连接部600的位置。第二紧固部主体530具有被设置在外周部的公螺纹部538。公螺纹部538是左旋螺纹,与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公螺纹部438以及第二管部510的公螺纹部512为旋向相反的关系。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内周部中靠近第一接头部件400的位置设有保持部536,在保持部536保持第二套环540。第二套环540中位于离开第一接头部件400的一侧的端部在流路方向上接触于保持部536a。第二套环540在内周部具有母螺纹部522。第二套环540的母螺纹部522螺合于第二管部510的公螺纹部512。在垂直方向上,第二套环540与保持部536之间形成间隙91。
连接部600的内周面为圆筒面。连接部600具有第一母螺纹部602、第二母螺纹部604以及连接路605。第一母螺纹部602被设置在连接部600的内周部中靠近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部位。第一母螺纹部602与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公螺纹部438螺合。第二母螺纹部604被设置在连接部600的内周部中靠近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部位,与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公螺纹部538螺合。连接路605是在中央附近沿垂直方向贯穿连接部600的贯穿孔。
垫圈300在中央具有使第一流路400a和第二流路500a连通的开口部300a。垫圈300的外缘部为圆形。垫圈300从流路方向的两侧被第一管部410以及第二管部510夹持。此外,在垂直方向上,垫圈300的外缘部抵接于连接部600的中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600发挥作为固定垂直方向上的垫圈300的位置的位置固定部的作用。在垫圈300的开口部300a的周围设有与图4一样的连通路形成部300b。因此,形成使第一接头部件400及第二接头部件500的各自与垫圈300之间的空间相连的连通路390。据此,泄漏到该空间的流体经由连接路605被导向外部。另外,在图8中,示出了不同于包含垫圈300的连通路形成部300b的剖面的剖面。
如上所述,在接头组件1b中,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公螺纹部438与连接部600的第一母螺纹部602螺合,第一管部410的公螺纹部412与第一套环440的母螺纹部422螺合。而且,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公螺纹部538与连接部600的第二母螺纹部604螺合,第二管部510的公螺纹部512与第二套环540的母螺纹部522螺合。据此,第一接头部件400和第二接头部件500牢固地被紧固。
在接头组件1b中,在被形成于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前端部的孔部439、形成在垫圈300的开口部300a的周围的贯穿孔300c以及形成在第二紧固部主体430的前端部的孔部539插入止转销700。据此,防止第一接头部件400对于第二接头部件500相对旋转。
在组装接头组件1b时,首先,从第一管部410的前端部410a嵌合第一紧固部主体430。接着,第一套环440螺合于前端部410a,该第一套环440保持于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保持部436。与第一接头部件400的组装并行(或前后),第二接头部件500以与第一接头部件400同样的步骤被组装。即,从第二管部510的前端部510a嵌合第二紧固部主体530,螺合于前端部510a的第二套环540保持于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保持部536。
接着,止转销700插入于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前端部的孔部539以及垫圈300,并且,垫圈300被配置在连接部600内。接着,使第一管部410的中心轴与第二管部510的中心轴一致,并使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孔部430a与止转销700在流路方向上处于重叠的状态,第一紧固部主体430以连接部600为基准配置在与第二紧固部主体530配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从图8的右侧观察,连接部600对于第一接头部件400以及第二接头部件500以逆时针方向相对旋转。据此,第一紧固部主体430以及第二紧固部主体530被拧进连接部600。在第一接头部件400中,在平行于流路方向的方向上,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保持部436a将第一套环440朝向第二紧固部主体530推压。第一套环440通过母螺纹部422与第一管部410的公螺纹部412的啮合,将第一管部410朝向垫圈300推压。关于这一点,在第二接头部件500中也一样。即,在平行于流路方向的方向上,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保持部536a将第二套环540朝向第一紧固部主体430推压。第二套环540通过母螺纹部522与第二管部510的公螺纹部512的啮合,将第二管部510朝向垫圈300推压。
在接头组件1b中,由于设有止转销700,因此,在使连接部600旋转时,防止第一接头部件400和第二接头部件500彼此相对旋转。
如以上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紧固部主体430与连接部600的紧固,第一套环440将第一管部410朝向垫圈300推压。在第二紧固部主体530中也一样。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套环440以及第二套环540,无需进行焊接作业,就能连接第一管部410和第二管部51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1b的组装作业。
在垂直方向上,第一套环440与保持部436之间以及第二套环540与保持部536之间设有间隙91,因此,在接头组件1a的组装途中,抑制旋转力作用于第一套环440以及第二套环540。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公螺纹部438与第一管部410的公螺纹部412为旋向相反的关系,因此,即使在第一套环440与第一紧固部主体430之间发生摩擦,也防止第一套环440相对于第一管部410松弛。在第二接头部件500中也一样。
在第一套环440,设置在内周部的母螺纹部442构成与第一管部410的公螺纹部412接触的接触部。据此,第一套环440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管部410朝向垫圈300推压。同样,在第二套环540,母螺纹部542构成与第二管部510接触的接触部,第二套环540能够容易地将第二管部510推压。此外,通过利用螺纹固定,第一套环440容易地被安装于第一管部410。在第二接头部件500中也一样。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组装接头组件1b时,也可使第一接头部件400以及第二接头部件500对于连接部600相对旋转。此外,在将连接部600临时固定于第二紧固部主体530后,也可将止转销700以及垫圈300配置在连接部600内。在第一紧固部主体430、连接部600、垫圈300以及止转销700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第二紧固部主体530以及第一紧固部主体430也可通过连接部600而连接。由此,第一接头部件400、第二接头部件500、连接部600、垫圈300以及止转销700的组装也可使用各种步骤而进行。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点上为例示,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所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而且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外侧螺纹部238以及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只要是互相为旋向相反的关系,则也可利用任意的旋向的螺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外侧螺纹部238与第二管部210的公螺纹部212以及第一管部110的公螺纹部112只要是互相为旋向相反的关系,则各螺纹部238、212、112也可利用任意的旋向的螺纹。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管部410的公螺纹部412与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公螺纹部438之间的关系、第二管部510的公螺纹部512与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公螺纹部538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一紧固部主体430的公螺纹部438与第二紧固部主体530的公螺纹部538之间关系也一样。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接头部件200的第二紧固部主体230设置母螺纹,并在第一接头部件100的安装部136设置与该母螺纹螺合的公螺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紧固部主体230设置母螺纹,并在第一接头部件100的第一紧固部主体130设置与该母螺纹螺合的公螺纹。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部主体230也可经由其它部件间接地推压第二套环240。也可在第二套环240的内周部设置突起,并通过该突起嵌合于被设置在第二管部210的外侧面的槽部,从而第二套环240推压第二管部210。在其它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部件及第二接头部件中也一样。
如图4及图5所示的垫圈300、301中,也可设有多个连通路形成部300b、301b。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设置在流路方向上贯穿第二紧固部主体230的连接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一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在第一紧固部主体530或第二紧固部主体430设置连接路。
在此,概括说明所述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部件,具有第一流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流路设置在外侧的部位的螺纹部;第二接头部件,具有第二流路,且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以及垫圈,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部。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第二管部,在内部具有所述第二流路;和筒状的第二紧固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第二紧固部主体,具有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外侧螺纹部;和环状的第二套环,相较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二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紧固,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在本接头组件中,通过设置第二套环,第一接头部件和第二接头部件在第二管部被推压于垫圈的状态下被固定。由此,无需通过焊接等来接合管部和接头而将管部安装于接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的组装作业。
此外,也可以为: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在内侧保持所述第二套环,并将所述第二套环朝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推压,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套环之间形成有间隙。
由此,在第二紧固部主体插入于第一接头部件的中途,抑制因第二紧固部主体的旋转而旋转力作用于第二套环。此外,通过将第二套环设置在第二紧固部主体的内侧,能够缩短第二接头部件的全长。
此外,也可以为:所述第二管部在外周部包括公螺纹部,所述第二套环的所述内周部包括螺合于所述第二管部的所述公螺纹部的内侧螺纹部,通过所述内侧螺纹部与所述公螺纹部的啮合,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由此,第二套环能够容易地推压第二管部。此外,能够将第二套环容易地安装于第二管部,因此,能够更容易进行接头组件的组装作业。
此外,也可以为:所述外侧螺纹部采用公螺纹,所述外侧螺纹部与所述第二管部的所述公螺纹部为旋向相反的关系。
由此,在将第二紧固部主体插入于第一接头部件时,即使在第二套环与第二紧固部主体之间产生摩擦,也防止第二套环相对于第二管部松弛。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连接路,该连接路使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之间的空间和外部连接。
在该结构中,万一流体从第二管部与垫圈之间泄漏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连接路确认流体的泄漏。据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中的流体泄漏的检查作业。
此外,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管部;插入所述第一管部的环状的第一套环;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紧固部主体,其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主体包括:与所述外侧螺纹部螺合的所述螺纹部;以及朝向内侧延伸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套环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的部位的抵接部。
通过调整相对于第一管部的第一套环的位置,能够容易地调整相对于第一接头部件的第二接头部件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的组装作业。
此外,也可以为:所述第一管部在该第一管部中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另外的公螺纹部,该另外的公螺纹部与所述外侧螺纹部为旋向相反的关系,所述第一套环在该第一套环的内周部具有螺合于所述另外的公螺纹部的母螺纹部。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向第一管部的第一套环的安装作业。此外,在将第二紧固部主体插入第一接头部件时,即使在第一套环与第一紧固部主体之间产生摩擦,也防止第一套环相对于第一管部松弛。
此外,也可以为:所述垫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包括形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该连通路连通该垫圈与所述第一套环之间的第一空间和该垫圈与所述第二套环之间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及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使所述第一空间及所述第二空间与外部连接的连接路。
在该结构中,万一流体从第二管部与垫圈之间或第一管部与垫圈之间泄漏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连接路确认流体的泄漏。据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中的流体泄漏的检查作业。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具有位置固定部,固定所述垫圈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流路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
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第一接头部件的垫圈的位置调整,接头组件的组装作业变得更容易。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另外的接头组件包括:两个接头部件,具有流路;筒状的连接部,连接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以及垫圈,位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所述流路互相连通的开口部。所述两个接头部件分别包括:在内部具有所述流路的管部;和配置在所述管部的外侧的筒状的紧固部。所述紧固部包括:紧固部主体,包括具有公螺纹部的外周部;和环状的套环,相较于所述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所述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管部的外周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各所述公螺纹部互相为旋向相反的关系。所述连接部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备:螺合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其中之一的公螺纹部的第一母螺纹部;和螺合于另一公螺纹部的第二母螺纹部。在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每一个中,通过所述紧固部主体与所述连接部的紧固,所述套环将所述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在本接头组件中,也能容易地进行接头组件的组装作业。
此外,也可以为:各紧固部主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所述套环,且将所述套环朝向另一接头部件的紧固部主体推压,在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每一个中,在垂直于所述管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在所述保持部与所述套环之间形成间隙。
另外,也可以为:各管部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公螺纹部为旋向相反的关系的另外的公螺纹,各套环具有螺合于所述另外的母螺纹的另外的母螺纹。
此外,也可以为:所述垫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包括形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该连通路连通该垫圈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之间的空间,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使所述空间与外部连接的连接路。

Claims (13)

1.一种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头部件,具有第一流路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流路设置在外侧的部位的螺纹部;
第二接头部件,具有第二流路,且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以及
垫圈,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开口部,其中,
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括:
第二管部,在内部具有所述第二流路;和
筒状的第二紧固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其中,
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
第二紧固部主体,具有螺合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所述螺纹部的外侧螺纹部;和
环状的第二套环,相较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位置,其中,
所述第二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外侧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其中,
通过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的紧固,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紧固部主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在内侧保持所述第二套环,并将所述第二套环朝向所述第一接头部件推压,
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套环之间形成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部在外周部包括公螺纹部,
所述第二套环的所述内周部包括螺合于所述第二管部的所述公螺纹部的内侧螺纹部,
通过所述内侧螺纹部与所述公螺纹部的啮合,所述第二套环将所述第二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螺纹部采用公螺纹,
所述外侧螺纹部与所述第二管部的所述公螺纹部为旋向相反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连接路,该连接路使所述第二紧固部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之间的空间和外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管部;插入所述第一管部的环状的第一套环;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套环的第一紧固部主体,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部主体包括:与所述外侧螺纹部螺合的所述螺纹部;以及朝向内侧延伸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套环中位于离开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的部位的抵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部在该第一管部中位于靠近所述第二管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另外的公螺纹部,该另外的公螺纹部与所述外侧螺纹部为旋向相反的关系,
所述第一套环在该第一套环的内周部具有螺合于所述另外的公螺纹部的母螺纹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包括形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该连通路连通该垫圈与所述第一套环之间的第一空间和该垫圈与所述第二套环之间的第二空间,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及所述第二接头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使所述第一空间及所述第二空间与外部连接的连接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具有:
位置固定部,固定所述垫圈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流路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
10.一种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接头部件,具有流路;
筒状的连接部,连接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以及
垫圈,位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之间,具有使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所述流路互相连通的开口部,其中,
所述两个接头部件分别包括:在内部具有所述流路的管部;和配置在所述管部的外侧的筒状的紧固部,其中,
所述紧固部包括:
紧固部主体,包括具有公螺纹部的外周部;和
环状的套环,相较于所述紧固部主体中位于离开所述连接部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其中,
所述套环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有:接触于所述管部的外周面的接触部;和在所述管部的延伸方向上接触于紧固部主体的另外的接触部,其中,
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各所述公螺纹部互相为旋向相反的关系,
所述连接部包括内周部,该内周部具备:螺合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其中之一的公螺纹部的第一母螺纹部;和螺合于另一公螺纹部的第二母螺纹部,
在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每一个中,通过所述紧固部主体与所述连接部的紧固,所述套环将所述管部朝向所述垫圈推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各紧固部主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所述套环,且将所述套环朝向另一接头部件的紧固部主体推压,
在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每一个中,在垂直于所述管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在所述保持部与所述套环之间形成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各管部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公螺纹部为旋向相反的关系的另外的公螺纹,
各套环具有螺合于所述另外的母螺纹的另外的母螺纹。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包括形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该连通路连通该垫圈与所述两个接头部件之间的空间,
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两个接头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包括使所述空间与外部连接的连接路。
CN201580010949.2A 2014-02-28 2015-02-03 接头组件 Active CN1060624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8879 2014-02-28
JP2014038879A JP6518034B2 (ja) 2014-02-28 2014-02-28 継手ユニット
PCT/JP2015/052901 WO2015129396A1 (ja) 2014-02-28 2015-02-03 継手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2455A true CN106062455A (zh) 2016-10-26
CN106062455B CN106062455B (zh) 2018-12-04

Family

ID=54008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0949.2A Active CN106062455B (zh) 2014-02-28 2015-02-03 接头组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0968B2 (zh)
EP (1) EP3112735B1 (zh)
JP (1) JP6518034B2 (zh)
KR (1) KR101876110B1 (zh)
CN (1) CN106062455B (zh)
CA (1) CA2939064C (zh)
WO (1) WO20151293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9348A (zh) * 2018-08-30 2021-04-09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流路接头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7647B2 (ja) * 2014-08-28 2016-06-22 日本エア・リキード株式会社 ガス流通部接続用パッキ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ガス流通接続部
CN107175683B (zh) * 2017-05-26 2019-01-08 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连接机构
KR102635224B1 (ko) * 2021-07-14 2024-02-13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철도차량용 착탈식 오물탱크
CN113983719A (zh) * 2021-10-25 2022-01-28 海宁普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用制冷剂定向导流组件
US20230358348A1 (en) * 2022-05-05 2023-11-09 Chen Wei Precision Co., Ltd. Pipe joint devic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611Y1 (zh) * 1966-11-09 1972-01-11
JPH0128398Y2 (zh) * 1984-08-31 1989-08-29
US5060987A (en) * 1990-03-14 1991-10-29 Vemco Corporation Torsion isolation fitting
CN2116141U (zh) * 1990-05-17 1992-09-16 吉林省延边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管用活接头
JPH09280432A (ja) * 1996-04-16 1997-10-31 Yoshikuni Omote メタルシール継手
US20040164552A1 (en) * 2001-06-04 2004-08-26 Yukihiko Karasawa Joint for high pressure fluid
CN101305232A (zh) * 2005-11-29 2008-11-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管接头
JP2009275846A (ja) * 2008-05-15 2009-11-26 Compact Sustainable System Kk 管継手の構造
CN102265077A (zh) * 2009-01-21 2011-11-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卡套式管连接构造、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2294A (en) * 1946-03-08 1951-07-31 Harry Alter Company Coupler
JPS4525062Y1 (zh) 1966-05-16 1970-10-01
JPS4513554Y1 (zh) 1966-07-16 1970-06-10
US3476414A (en) * 1966-11-30 1969-11-04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 Pipe joint
JPS458914Y1 (zh) 1967-08-04 1970-04-25
US3521910A (en) * 1968-11-12 1970-07-28 Cajon Co Tube coupling
GB1326445A (en) 1969-11-07 1973-08-15 Sge Research Pty Ltd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cylindrical articles
DE3419999A1 (de) * 1984-05-29 1985-12-05 Karl 7298 Loßburg Hehl Rohrverschraubung mit beruehrungsdichtung
US5176409A (en) * 1989-11-11 1993-01-05 Dixie Iron Works High pressure pipe coupling
NL1014138C2 (nl) * 2000-01-20 2001-07-31 Schoonen Marinus Henricus M Sok en koppelstuk.
JP2004092915A (ja) 2002-03-20 2004-03-25 Tokyo Electron Ltd 管継手
JP3538737B2 (ja) 2002-03-20 2004-06-1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管継手
US7241530B2 (en) * 2002-07-23 2007-07-10 Nissan Motor Co., Ltd. Module battery
US9068679B2 (en) * 2008-04-22 2015-06-30 Fujikin Incorporated Fluid coupling and retainer for fluid coupling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611Y1 (zh) * 1966-11-09 1972-01-11
JPH0128398Y2 (zh) * 1984-08-31 1989-08-29
US5060987A (en) * 1990-03-14 1991-10-29 Vemco Corporation Torsion isolation fitting
CN2116141U (zh) * 1990-05-17 1992-09-16 吉林省延边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管用活接头
JPH09280432A (ja) * 1996-04-16 1997-10-31 Yoshikuni Omote メタルシール継手
US20040164552A1 (en) * 2001-06-04 2004-08-26 Yukihiko Karasawa Joint for high pressure fluid
CN101305232A (zh) * 2005-11-29 2008-11-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管接头
JP2009275846A (ja) * 2008-05-15 2009-11-26 Compact Sustainable System Kk 管継手の構造
CN102265077A (zh) * 2009-01-21 2011-11-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卡套式管连接构造、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9348A (zh) * 2018-08-30 2021-04-09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流路接头构造
CN112639348B (zh) * 2018-08-30 2023-04-25 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流路接头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2735A1 (en) 2017-01-04
US20160348814A1 (en) 2016-12-01
US10550968B2 (en) 2020-02-04
JP2015161400A (ja) 2015-09-07
EP3112735B1 (en) 2020-04-22
CA2939064C (en) 2020-06-30
KR20160126016A (ko) 2016-11-01
EP3112735A4 (en) 2017-11-15
CA2939064A1 (en) 2015-09-03
KR101876110B1 (ko) 2018-07-06
CN106062455B (zh) 2018-12-04
JP6518034B2 (ja) 2019-05-22
WO2015129396A1 (ja) 2015-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2455A (zh) 接头组件
US7931307B2 (en) Double-pipe joint
JP2011043236A (ja) 角度をなす空洞を有する継手の使用方法
TW201920872A (zh) 接頭裝置、配置及方法
CN110573783B (zh) 流体设备的连接结构
TW201727105A (zh) 閥及具有逆向漸縮軸之閥連結器
BR112015004610B1 (pt) Encaixe para conexão vedada, sistema e conexão vedada
AU2013234446A1 (en) Double metal to metal KX seal
CN103363236A (zh) 具有补偿器的管道连接器
US20150137513A1 (en) Keyed fitting
CN107013383A (zh) 成角度的紧固件
KR20150090770A (ko) 플랜지관 이음용 클램프 장치
JP2015183731A (ja) 管接続構造
JP2011117471A (ja) 流体装置
TWI655383B (zh) 密封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JP2014074458A (ja) 分岐管接続装置
JP6906230B2 (ja) パイプ付継手金具、およびパイプ・継手金具付ホース
CN207221171U (zh) 一种高效安装室内消火栓
JP2015172418A (ja) 配管接続構造
KR200448339Y1 (ko) 회전식 각도조절 연결관
JP6739394B2 (ja) 分岐用管継手
JP6550295B2 (ja) 弁体離脱型バタフライ弁
JP2017082995A (ja) 管継手
KR101788072B1 (ko) 튜브 피팅 장치
JP2015124854A (ja) 調整バンド及び筒形金具の装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