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0301B9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0301B9
CN106060301B9 CN201610204297.2A CN201610204297A CN106060301B9 CN 106060301 B9 CN106060301 B9 CN 106060301B9 CN 201610204297 A CN201610204297 A CN 201610204297A CN 106060301 B9 CN106060301 B9 CN 106060301B9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
electronic equipment
sta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a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42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0301A (zh
CN106060301B (zh
Inventor
大场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60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0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0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0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0301B9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0301B9/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04N1/00103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g. via satelli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5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74Indicating or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74Indicating or reporting
    • H04N1/00079Indicating or reporting remote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适当地管理电子设备的状态改变的日志的技术,包括无线通信单元的电子设备,经由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检测来自存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周围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改变。所述电子设备生成将与所述无线通信中包括的信息相对应的识别信息、与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联的第一日志,生成将用来识别基于所述登录操作而指定的用户的识别信息、与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联的第二日志,并且存储所述第一日志和所述第二日志。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 种管理电子设备的状态改变的日志(log)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数字设备中,存在广泛使用的功能,即,将对数字设备进行的特 定操作的操作项目与进行了该操作的用户相关联地作为日志来获取。例 如,多功能打印机(MFP)通过使用IC卡等的登录来识别用户,并且通 过将用户与操作、状态改变等的项目以及时间信息相关联来获取日志。
以这种方式获得的日志能够被用于用户公司中的系统管理。即使在 数字设备中发生了故障,也能够指定相关联的用户。此外,将日志发送 到云端并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日志。例如,用户的使用状态、维护状 态等被分析并且用作减少用户公司的成本的信息,或者被提供给制造商 并且用作用于维护预测和故障预测或数字设备的开发/改进的信息。
另一方面,还设计了使用射频标签(radio frequency tag)来识别用户 的系统。例如,日本特开2007-320033号公报提出了检测周围的射频标签 的通信机器人。更具体地,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即,使机器人基于检测 到的射频标签来识别各个用户,将动作历史与用户相关联地管理,并且 基于该历史决定针对各个用户的动作。
为了通过将由对数字设备的外部部分的操作(盖打开/关闭、零件更 换操作等)而引起的数字设备的状态改变与进行了操作的用户相关联来 获取日志,需要识别该用户。然而,如果用户针对数字设备进行了操作 而未进行登录操作,则数字设备无法内部识别用户。在未进行MFP的登 录操作的情况下的可执行操作的示例是纸张托盘的打开关/闭、主体盖的 打开/关闭和调色剂更换。
当进行针对数字设备的操作时,能够检测由用户保持的终端(射频 标签等),并且将检测结果与操作相关联地存储为日志。然而,在这种情 况下,可能会错误地关联与操作无关的用户。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包括无线通信单元的电子设备,所述 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单元,其被构造为经由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检测来 自存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周围的终端的无线通信;状态检测单元,其被 构造为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改变;第一日志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 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状态改变,并且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满 足预定条件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生成将与所述无线通信中包括的信息 相对应的识别信息、与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联的第一日志;第二日志 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当在进行了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登录操作之后,所 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状态改变的情况下,生成将用来识别基于所 述登录操作而指定的用户的识别信息、与所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联的 第二日志;以及日志存储单元,其被构造为存储所述第一日志和所述第 二日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包括无线通信单元的电子设备的控制 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无线通信检测步骤,经由所述无线通信 单元,检测来自存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周围的终端的无线通信;状态改 变检测步骤,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改变;当在所述状态改变检测步 骤中检测到所述状态改变,并且在所述无线通信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满足 预定条件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生成将与所述无线通信中包括的信息相 对应的识别信息、与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联的第一日志;当在进行了 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登录操作之后,在所述状态改变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所 述状态改变的情况下,生成将用来识别基于所述登录操作而指定的用户 的识别信息、与所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联的第二日志;以及存储步骤, 存储所述第一日志和所述第二日志。
本发明能够更适当地管理电子设备中的状态改变的日志。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 例,并且与文字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的整体布置的框图;
图2A是示出数字设备的硬件布置的框图;
图2B是示出用户终端的硬件布置的框图;
图2C是示出服务器的硬件布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设备的功能布置的框图;
图4A至图4C是示出各种数据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数字设备的初始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数字设备的日志输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用户终端在信标接收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数字设备的日志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服务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信标强度和可操作范围的图;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可操作范围与用户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 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各自将状态改变与信标发送强度相关联的表 的图;
图13是示出输出日志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输出日志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用户信息表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的整体布置的框图;
图17是示出各设备的功能布置的框图;
图18是示出数据的结构的图;
图19是示出数字设备的初始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数字设备的日志输出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21A和图21B是示出各自将状态改变与信标最小接收强度相关联 的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以下实施 例仅是示例,并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举例说明数字设备110,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 设备。
<系统布置和各个设备的布置>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系统1000的整体布置的框图。系统 1000包括作为电子设备的数字设备110。系统1000包括经由网络150可 通信地彼此连接的数字设备110、用户终端120和用于数据收集/分析的 服务器140。
数字设备110包括作为无线通信单元的无线设备111。无线设备111 具有如下的功能,即,广播包括发送侧的数字设备110的信息的无线电 信号(信标),并且将内容发送到附近存在的同一标准的无线设备。信标 112表示从无线设备111发送的信标。
用户终端120是由用户保持的用户设备,并且包括无线设备121。用 户终端120能够是例如员工ID卡或智能电话。虽然图1例示了仅一个用 户终端120,但是在数字设备110周围可以存在多个用户终端,或者可以 不存在用户终端。无线设备121接收从无线设备111发送的信标112,对 程序进行操作,并且进行与无线设备111的通信113。
服务器140具有分析数据的功能。更具体地,服务器140收集由数 字设备110获取并传送到服务器140的日志,并且分析所收集的日志。 注意,能够将服务器140放置在网络150上的任意位置,或者可以经由 因特网放置在云端。服务器140可以包括一个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
图2A是示出数字设备110的硬件布置的框图。注意,在第一实施例 中,数字设备110被假设为是多功能打印机(MFP)。然而,布置并不限 于此,它可以是包括无线设备或各种传感器的任何数字设备。例如,能 够将该实施例应用到诸如机器人或ATM等的数字设备。
中央处理单元(CPU)201根据在作为存储单元的ROM 202中存储 的程序,总体控制连接到系统总线209的设备。RAM 203用作CPU 201 的主存储器或工作区域。ROM 202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传感器控制I/F 229监视与作为日志获取目标的状态改变相关联的各种传感器,检测状态 改变,并且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
各种传感器被分类成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和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 组225,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被构造为检测依据针对数字设备110的用 户操作的状态改变,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组225被构造为检测设备中的 自主状态改变(诸如数字设备110中的错误发生或错误恢复)。
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包括例如给送器纸张检测传感器221、稿台打 开/关闭传感器222、主体盖打开关/闭传感器223以及纸张托盘打开/关闭 传感器224,它们都连接到传感器控制I/F 229。给送器纸张检测传感器 221是放置在原稿给送器中的传感器,并且检测纸张是否被设置在原稿给 送器中。稿台打开关/闭传感器222能够获取稿台的盖的打开/关闭状态, 并且如果打开/关闭状态改变,则向传感器控制I/F 229发送信号。主体盖 打开/关闭传感器223能够获取放置调色剂或纸张运送设备的部分的盖的 打开/关闭状态,并且如果打开/关闭状态改变,则向传感器控制I/F 229 发送信号。纸张托盘打开关/闭传感器224能够获取用于存储纸张的托盘 的打开/关闭状态,并且如果打开/关闭状态改变,则向传感器控制I/F 229 发送信号。
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组225包括例如纸张托盘剩余量传感器226和 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227,它们都连接到传感器控制I/F 229。状态改变 检测传感器组225包括能够检测数字设备110的操作、错误发生、与维 护有关的状态以及状态改变的定时的传感器。纸张托盘剩余量传感器226 检测纸张托盘中放置的纸张的剩剩余量。调色剂剩余量传感器227检测 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剩剩余量。电源开关传感器231检测被构造为用于 接通/断开系统1000的主电源211的开关的状态改变。当用户进行接通/ 断开电源开关的操作时,电源开关传感器231能够检测到该操作,并且 向传感器控制I/F 229发送信号。
注意,各种传感器并不限于这些,并且依据数字设备110的类型, 可以安装能获取状态改变的任意传感器。例如,如果数字设备110是车 辆,则可以安装门打开关/闭传感器、窗打开/关闭传感器、座椅传感器、 运动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
传感器控制I/F 229向无线设备111发送由各种传感器中的各个检测 到的状态改变。由此触发执行日志获取的过程。检测到的状态改变被发 送到无线设备111,而不是CPU 201,以使得即使在数字设备110的主体 的主电源211断开并且CPU 201正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日志获取。 注意,传感器控制I/F 229和各种传感器被构造为在通电状态下使用主电 源211,而在断电状态下通过将电源切换到其他电源215来被驱动。注意, 当主电源为断开时,仅能够操作最低限度必需的传感器。当主电源为断 开时,与不需要获取日志的状态改变相对应的传感器被断电。
另一方面,与传感器控制I/F 229一样,传感器控制I/F 206也监视各 种传感器,但是连接到系统总线209。当主电源为接通时,能够使用传感 器控制I/F 206,从各种传感器获取作为通常MPF的操作所需的信息。
LCD屏233是向用户直接显示数字设备110的信息的设备,并且经 由显示单元控制I/F 236连接到系统总线209。注意,LCD屏233不限于 指定类型的设备,只要能用于向用户的信息发送即可。例如,为了向用 户发送音频信息,可以安装蜂鸣器或扬声器。在车辆中,能够安装速度 计和油量表。注意,如果向用户的信息发送是不必要的,则也可以不安 装LCD屏233。
操作按钮23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以接受对设备的用户操作的按钮。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设备110中,用户通过操作按钮来操作数字设 备110。由CPU 201经由操作单元控制I/F 235来处理对操作按钮232的 操作。为了获取对操作按钮232的操作的日志,CPU 201指示无线设备 控制I/F 249进行日志获取。注意,可以由触摸屏等来实现操作按钮232。 在例如车辆中,方向盘、控制杆、油门踏板、刹车踏板等可用于代替操 作按钮232。如果不必要,则可以不安装操作按钮232。
硬盘驱动器(HDD)204是连接到系统总线209的存储单元。注意, 存储单元不限于HDD,并且可以是能永久存储数据的任何设备。它可以 是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作为选择,可以经由读取器/写入器设备连接 诸如CD-R等的可更换存储介质。
网络I/F 205是到网络150的连接I/F,其使得能够连接到网络150 并且控制数据发送/接收。注意,可以控制与便携式电话网络的通信,以 连接到至基站的网络。
无线设备111是安装在数字设备110中的并且对应于信标112的发送 的无线设备。无线设备111与在周围由各个用户保持的终端的无线设备 121通信。在此假设无线设备111被并入数字设备110中。然而,可以经 由诸如USB等的接口,将无线设备111附装在设备外部。可以使用SoC (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技术,来实现无线设备111。
无线设备111包括例如CPU 241、RAM 243、ROM 242、无线通信 I/F 245、NVRAM 246以及传感器控制I/F 229。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电 源,无线设备111包括与安装数字设备110的主体分离的系统的其他电 源215。即,即使数字设备110的主电源211为断开,或者AC适配器212 从插座断开,无线设备111也能够操作。其他电源215可以如同电池那 样是独立的,或者可以经由充电器从数字设备110的主体的主电源系统 充电。注意,如果在数字设备110的主电源211的断开状态下没有必要 进行日志获取,则可以仅使用主电源211而不配设其他电源215。
无线设备111的CPU 241通过执行在作为存储单元的ROM 242中存 储的程序,总体控制无线设备111上的连接到系统总线248的设备。RAM 243用作CPU 241的主存储器或工作区域。如果数字设备110的主电源 为断开,则RAM 243还用作暂时保持日志信息的区域。ROM 242存储各 种程序和数据。无线设备111经由无线设备控制I/F 249与数字设备110 的主体通信。
图像形成单元207是被构造为进行作为通常MFP功能的打印的模 块。原稿输入单元208是被构造为当进行作为通常MFP功能的扫描或复 印时读取原稿的模块。
图2B是示出用户终端120的硬件布置的框图。CPU 251根据在作为 存储单元的ROM 252中存储的程序,总体控制连接到系统总线259的设 备。RAM 253用作CPU 251的主存储器或工作区域。ROM 252存储各种 程序和数据。电源254可以是电池或可再充电电池。无线通信I/F 255是 与信标112的接收相对应的无线设备。
图2C是示出服务器的硬件布置的框图。CPU 261根据在作为存储单 元的ROM 262中存储的程序,总体控制连接到系统总线269的设备。RAM 263不仅用作当CPU 261执行程序时加载程序代码的区域,还用作主存 储器或工作区域。ROM 262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网络I/F 264是至网络 150的连接I/F,其使得能够连接到网络150,并且控制数据发送/接收。
图3是示出系统1000中包括的各设备的功能布置的框图。实现这些 功能的程序被存储在设备的ROM中。各个设备的CPU将程序加载到 ROM并执行程序,从而实现这些功能。
数字设备110包括初始化单元301、信标发送强度管理单元302、信 标发送单元303、存储处理单元304、响应接收处理单元305、网络通信 单元306以及数据存储单元307。初始化单元301决定可操作范围501, 计算要从无线设备111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并将其传送到信标发送强度 管理单元302。信标发送强度管理单元302保持信标发送强度表,在信标 发送强度表中,“状态改变”的项目与“信标发送强度”相关联。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各自将状态改变与信标发送强度相关联的表 的图。图12A示出了在存在单个无线设备111的情况下的信标发送强度 表的示例。该表包括状态改变601和信标发送强度602。图12B示出了 在存在多个无线设备111的情况下的信标发送强度表的示例。该表包括 改变状态611、无线设备A信标发送强度612、无线设备B信标发送强度 613、无线设备C信标发送强度614以及组合条件615。注意,虽然在此 例示了存在3个无线设备A至C的示例,但是无线设备的数量可以改变。
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或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组225,检测数字设备 110的状态改变。由此触发存储处理单元304执行获取日志的处理。
存储处理单元304是指示信标发送单元303发送信标112以获取在 附近的用户终端120的功能单元。信标发送单元303指定状态改变的项 目,从信标发送强度管理单元302获取要从无线设备111发送的信标发 送强度,并且发送来自无线设备111的信标。
<无线发送/接收的数据>
图4A至图4C是示例性示出各种数据的结构的图。图4A是示例性 示出在从数字设备110发送的信标112中包括的信息的图。信标112包 括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无线设备识别信息342以及搜索范围343。
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是用来唯一地识别数字设备的信息。能够从 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指定数字设备110中配设的无线设备111。无线 设备识别信息342是当存在多个无线设备111时用来识别各个无线设备 111的信息。如果存在单个无线设备111,则可以不存在无线设备识别信 息342。
搜索范围343是搜索用户终端120的范围的信息。当搜索范围343 被设置为比可操作范围501更宽时,能够获取可操作范围501外部的用 户终端120的信息。在接收到信标112时,仅当用户终端120位于搜索 范围343内时,用户终端120才返回响应。然而,在搜索范围343总是 恒定的情况下,例如,在日志获取目标仅设置在可操作范围501内部的 情况下,信标112可以不包括搜索范围343。作为搜索范围343,可以指 定距离值或信标接收强度,或者可以使用表示范围的任意字符串。
注意,在以下描述中,作为用于检测周围存在的终端的无线技术, 假设使用能够在相对长的距离(达数米)中进行节能通信的遵循BLE (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功耗)的无线通信。另外,作为指定范 围的信息,假设使用在使用BLE的中使用的距离信息。更具体 地,使用3种类型的离散距离水平,“紧接(Immediate)”表示数厘米至 约1米的距离,“近(Near)”对应于1米至数米的距离,并且“远(Far)” 对应于数米或以上的距离。
响应接收处理单元305检测来自用户终端120的响应的无线通信并 将其接收。响应接收处理单元305获取用户识别信息351和距离信息352, 并将它们传送到存储处理单元304。存储处理单元304将接收到的用户识 别信息351和距离信息352,与状态改变的项目相关联,并且将它们作为 日志保存在数据存储单元307中。注意,用户识别信息351包括在未进 行对数字设备110的登录操作的情况下指定的用户终端的唯一识别信息、 与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相对应的唯一识别信息以及用来识别用户终端的 用户的识别信息中的一者。
<日志的示例>
图13是示出输出日志的示例的图。尤其是,图13示出了存储用于 可操作范围501中的用户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的日志的示例。日志包括 状态改变项目621,状态改变项目621是数字设备110的状态改变的项目。 日志还包括可操作范围内用户622,可操作范围内用户622是当发生状态 改变时,可操作范围501内部存在的用户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351的列 表。日志还包括时间623,时间623是发生状态改变时的时间。注意,在 如稍后描述的图11B或图11C中所示的,使用多个无线设备的情况下, 日志可以包括表示无线设备检测到各个用户终端的数据。
图14是示出输出日志的另一示例的图。尤其是,图14示出了连同 可操作范围501外部(可检测范围内)的各个用户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 一起存储的示例。除图14中的可操作范围外用户633以外,其他项目与 图13中的相同。项目633是“可操作范围外用户”,表示检测到的用户 终端中的、可操作范围501外部存在的用户终端的用户识别信息351。如 此存储用户终端,以在可操作范围50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是能够识别的。
注意,图13和14仅仅例示了日志的示例,并且能够使用任意格式, 只要可操作范围内部和外部的状态改变与用户终端被彼此相关联地被存 储即可。例如,关于同一状态改变而检测到的多个用户终端可以被存储 在不同的行中,或者可以将状态改变分类并存储在多个表中。
当在数据存储单元307中累积了预定数量的日志时,网络通信单元 306将它们发送到服务器140。用户终端120包括信标接收单元311、响 应处理单元312以及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313。信标接收单元311接收 从数字设备110的信标发送单元303发送的信标112。另外,信标接收单 元311向响应处理单元312,传送接收到信标112时的时间、信标112的 接收强度以及在信标112中包括的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
响应处理单元312从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313获取用户识别信息 351。另外,响应处理单元312基于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指定响应目的 地的无线设备111,并且发送用户识别信息351、接收到信标112时的时 间以及信标112的接收强度。
图4B示出了从用户终端120到数字设备110的响应中包括的信息。 用户识别信息351是由用户保持的用户终端120唯一的识别信息。距离 信息352表示当无线设备121接收信标时获取的距离,并且当使用诸如 能够获取离散值的BLE等的技术时,具有诸如“紧接”、“近”或“远” 等的值。如果能够获取连续值,则可以指定数值。如果仅可操作范围501 内的用户终端为目标,即,如果在信标112中未包括搜索范围343,则可 以不存在距离信息352。如果距离信息352不存在,则认为用户终端存在 于可操作范围中。
无线设备识别信息353对应于在信标112中包括的无线设备识别信 息342。当接收到多个信标时,包括多个无线设备识别信息。注意,如果 数字设备110仅包括一个无线设备111,则可以不存在无线设备识别信息 353。
服务器140包括网络通信单元321、数据存储单元323、数据分析单 元324以及用户信息处理单元325。网络通信单元321从数字设备110的 网络通信单元306接收日志,并且将它保存在数据存储单元323中。
网络通信单元321能够与多个数字设备110通信。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针对各个数字设备110保存日志数据,或者可以将各自包括数字设 备识别信息341的日志保存在一个表中。
数据分析单元324分析在数据存储单元323中保存的数据。数据分 析单元324将用户识别信息351传送到用户信息处理单元325,从而获取 与用户识别信息相对应的、诸如用户的姓名和岗位等的信息。
<设备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当在数字设备110中检测到状态改变(检测到操作状 态,或者检测到内部状态的改变的状态)时,用于检测用户终端120的 初始化操作。首先,在NVRAM 216中预先设置用来决定可操作范围501 的初始参数,可操作范围501是当发生了状态改变时搜索用户终端120 的范围。因此,将描述可操作范围501和初始参数的决定方法。
将首先描述可操作范围501。可操作范围501是区别能够进行操作的 用户的范围。注意,如稍后将详细描述的,能够通过例如改变信标发送 强度,来改变可操作范围501的大小。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可操作范围与用户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 图。图11A示出了仅存在一个无线设备111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可 操作范围501是以无线设备111为中心的球形范围。可操作范围501被 优选地设置为足够窄,以不检测等待使用的用户或偶然在附近存在的用 户的用户终端。注意,稍后将参照图10描述信标强度与可操作范围之间 的关系。
数字设备110(数字设备503)包括至少一个操作单元506和至少一 个无线设备111(无线设备502)。操作单元506是用户对数字设备110 进行操作的部分。操作单元506是例如触摸屏或用于打印结果的排出托 盘。无线设备111发送信标,并且位于球形可操作范围501的中心。
无线设备与操作单元之间的距离505是安装在数字设备110上的无 线设备111与操作单元506之间的距离。用户终端120与上述的相同。 身体大小507是用户的各个身体部位的大小。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 使用平均值或者最大值。能够基于用户的身体大小507,来决定从操作单 元到由用户保持的用户终端的距离。
能够基于假设为用户的用户组的平均值和个体差异的幅度,来估计 用户的身体大小。通常,对于成人,个体差异可以被认为是数十厘米。 特定类型的数字设备110面向婴儿或儿童。然而,身体大小与成年人的 不同,因此基于假设为诸如婴儿和儿童等的用户的组的个体差异和平均 值来计算。
另外,假设用户持握用户终端120。例如,如果用户终端120是员工 ID卡,则规则通常要求用户当值班时使用颈带将其佩戴。基于这些条件, 决定当用户操作数字设备110的操作单元时,操作单元与用户终端之间 的最大距离361。
另外,为了获得可操作范围501,添加了无线设备与操作单元之间的 距离505。如果存在一个无线设备111,则能够基于这两个要求,来获得 可操作范围501的最大值。操作单元的位置依据操作的类型而改变。
例如,在MFP中,在许多情况下,操作按钮位于设备的上部中,纸 张托盘位于设备的下部中,并且排出托盘位于设备的侧面。如果数字设 备110的尺寸大,或者附装有子单元,则操作单元存在于数字设备110 和子单元的各个地方中。
如果操作单元位于远离无线设备111,则需要将可操作范围501设置 得大。为了应付这种情况,能够通过例如操作的项目和状态改变,来设 置不同的可操作范围501。当将可操作范围501设置为尽可能窄时,能够 提高用户检测精度。
另外,当将无线设备111添加到数字设备110或子单元时,能够提 高检测精度。例如,能够将多个无线设备111放置在数字设备110或子 单元中。即使在放置多个无线设备111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操作项目来 设置不同的可操作范围501。
在图11B中,3个无线设备分别被放置在数字设备110和子单元516 和子单元517中。在这种情况下,当搜索对子单元517进行了操作的用 户时,通过使用仅无线设备515,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指定用户的位置。
在图11C中,系统包括数字设备110和子单元525和子单元526。然 而,无线设备111仅被放置在数字设备110的主体和子单元526中。然 而,如果无线设备502和无线设备527的搜索范围所交叠的范围,被设 置为子单元525的操作单元的可操作范围,则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来指定 子单元525的操作单元附近存在的用户的位置。
也能够以上述的方式,来设置除球面可操作范围之外的可操作范围 501。例如,即使对于具有小深度和足够宽度和高度的物品,例如图书馆 中的书架,当放置大量的无线设备111时,也能够以足够的精度来指定 用户的位置。
注意,在图11B中,将一个无线设备与一个单元相对应放置。然而, 多个无线设备可以被放置在一个单元中。当放置多个无线设备111时, 能够对应于状态改变的项目,来设置可操作范围501。
图4C是用于说明预先设置在NVRAM 216中的初始参数的图。
作为操作单元与用户终端120之间的最大距离361,设置数字设备 110的操作单元与由可操作距离中存在的用户所保持的用户终端120之间 的最大距离。如已经描述的,能够根据身体大小来设置该距离。决定操 作单元与用户终端120之间的最大距离361,并将其作为初始参数预先设 置在NVRAM 216中。
可以由状态改变的项目,来改变操作单元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最大距 离36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创建将状态改变的项目与距无线设备111的 距离配对的表,并将其设置在NVRAM 216中,作为初始参数。另外, 决定能够在数字设备110的可操作范围中同时存在的用户的预定数量 362。如果范围变大,则许多用户能够进入,并且检测到与数字设备110 的操作无关的用户的可能性增大。因此,能够通过将范围设置为尽可能 窄,来提升指定用户的准确度。
作为例外,如果等待区域和进行操作的区域被明确区分,如银行的 ATM或商店中的自助结账单元,则能够设置相对大的可操作范围501。 由于如果检测到不相关的用户,则日志的准确度降低,所以可操作范围 还取决于日志的应用目的。
基于这些条件,决定能够在可操作范围中同时存在的用户的数量 362,并将其作为初始参数预先设置在NVRAM 216中。注意,可以由状 态改变的项目,来改变用户的预定数量。
图5是示出数字设备110的初始化处理的流程图。当数字设备110 被放置且首次使用时,执行初始化单元301的处理。还当针对数字设备 110进行诸如子单元添加等的改变时,自动执行该处理。当例如数字设备 110的放置环境已改变时,可以自动执行该处理或基于用户指令来执行该 处理。
注意,管理员可以手动创建信标发送强度表,并将它保存在NVRAM 246中,而不进行初始化单元301的处理过程。可操作范围501不依据状 态改变项目而改变,可以将单个信标发送强度值保存在NVRAM 246中, 而不进行初始化单元301的处理过程。如果不需要改变信标发送强度值 或信标发送强度表,则可以将它保存在ROM 242中或者硬编码为固定值。
在步骤S401中,初始化单元301获取操作单元与用户终端120之间 的最大距离361,以及能够在可操作范围中同时存在的用户的预定数量 362。如上所述,这些信息被预先保存在NVRAM 216中。
在步骤S402中,初始化单元301计算无线设备111与该设备的操作 单元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当设置有多个无线设备111时,选择最近的无 线设备111,并且计算距无线设备111的距离。如果距多个无线设备的距 离111几乎相等,则计算距多个无线设备111的距离。
在步骤S403中,初始化单元301决定可操作范围501的候选。例如, 如果在步骤S402中目标包括一个无线设备111,则以操作单元与用户终 端120之间的最大距离361、与无线设备111与该设备的操作单元的位置 之间的距离的和为半径的球形范围,被决定为可操作范围501的候选。 如果目标包括多个无线设备111,则来自多个无线设备111的球形范围所 交叠的区域,被决定为可操作范围501的候选。
在步骤S404中,初始化单元301计算能够同时进入可操作范围501 的候选的用户的数量。在步骤S405中,初始化单元301确定在步骤S404 中计算出的数量,是否小于在步骤S401中从NVRAM 216获取的、能够 在可操作范围中同时存在的用户的预定数量362。如果确定结果为真,则 处理前进到步骤S407。如果确定结果为假,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06。
在步骤S406中,初始化单元301减小可操作范围501,并且返回到 步骤S404。在步骤S407中,初始化单元301将可操作范围501的候选决 定为可操作范围501。
在步骤S408中,初始化单元301计算与可操作范围501相对应的信 标112的发送强度。稍后将参照图10描述详细的方法。
在步骤S409中,初始化单元301创建总结了状态改变项目和无线设 备的信标112的发送强度的信标发送强度表,并且将它保存在NVRAM 246中。
利用该操作,上述的图12A或图12B中所示的信标发送强度表,被 存储在NVRAM 246中。
图10是用于说明信标强度与可操作范围之间的关系的图。尤其是, 图10示出了离散信标强度、和无线设备111与操作数字设备110的用户 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注意,由用户终端120可获取的距离信息依据要 使用的技术而改变。在此,由从信标112的强度计算出的离散距离水平 来表示距离。
紧接531表示最接近作为信标112的发送源的无线设备111的区域, 或者数厘米至约1米的范围。近532表示第二最接近的区域,或者1米 至数米的范围。由于由信标112的接收强度来计算紧接531和近532的 实际范围,所以通过改变信标112的发送强度,来放大/缩小紧接531和 近532的范围。
如上所述,根据人体大小,可操作范围501被设置为例如数十厘米。 因此,选择紧接531,并且计算信标112的发送强度,使得范围与在步骤 S407中决定的可操作范围501相匹配。这使得如果由用户终端120接收 到的信标112的接收强度为紧接531,则能够区别出可操作范围501内部 存在用户终端120。
如果放置有多个无线设备111,则计算在步骤S402中选择的无线设 备111应当发送信标112的强度,以使可操作范围501与紧接的范围相 匹配。如果多个无线设备111同时发送信标112,则指定组合条件,以决 定应当检测哪个无线设备。
当指定同时接收多个信标112的范围时,例如,使用AND(和)条 件限定“无线设备A&无线设备B”。如果发送了多个信标112,但是需 要接收至少一个无线设备的信标112,例如,使用OR(或)条件限定“无 线设备A|无线设备B”。
图6是示出数字设备110的日志输出处理的流程图。如果在数字设 备110中已发生了状态改变,则数字设备110检测周围存在的用户终端 120,获取用户识别信息351,并且生成并输出日志。
注意,如果检测到的状态改变需要用户的登录操作,则也照常进行 同一日志生成。即,生成并输出将基于登录操作而指定的用户与状态改 变相关联的日志。
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或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组225检测在数字设 备110中已发生的状态改变。由此触发数字设备110执行日志输出处理。 注意,如果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或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组225不检测 在数字设备110中已发生的状态改变,则不执行日志输出处理。为此, 在该技术中,不必要总是检测用户终端120的位置,并且电力消耗可以 是小的。
在步骤S422中,数字设备110获取与状态改变相对应的信标发送强 度。如果信标发送强度在状态改变中改变,或一个或更多个无线设备111 被放置在数字设备110上,则从NVRAM 246中保存的信标发送强度表, 获取各个无线设备的信标发送强度。
在步骤S423中,数字设备110发送已获取的强度发送信标112。作 为信标112的信息,包括数字设备110唯一的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以 及搜索范围343。如果放置有多个无线设备111,则还包括无线设备识别 信息342。
如上所述,搜索范围343是表示用户终端120需要响应的范围的信 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日志获取目标仅被设置在可操作范围501内部 的情况下,不包括搜索范围343。周围的用户终端120接收信标112,并 且根据需要返回包括用户识别信息351的信息。
在步骤S424中,数字设备110在预定时间接收来自用户终端120的 响应,并且从响应中获取接收时间354。数字设备110基于足够接近的发 送时间,确认响应是对信标112的响应,并将信息暂时存储在RAM 243 中。
在步骤S425中,数字设备110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120的 响应。例如,如果数字设备110被操作,则应当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120 接收到响应。为此,如果根本未接收到响应,则假设进行了操作的用户 没有用户终端120。因此,在步骤S432中,将未识别用户与状态改变相 关联地暂时存储在RAM 243中。如果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120接收到响 应,则处理进入在步骤S426中针对各个响应的循环。
在步骤S427中,数字设备110从响应中获取用户识别信息351和距 离信息352。在步骤S428中,数字设备110确定距离信息352是否表示 在可操作范围501的内部或者存储的范围的内部。如果距离信息表示在 范围的内部,则在步骤S429中,将用户识别信息351添加到用户列表。 当在步骤S428中确定距离信息不表示在范围的内部时,处理跳过步骤 S429。
在步骤S431中,数字设备110将距离信息352和RAM 243中的时 间,与至少一个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用户列表中。
在处理来自用户终端120的所有响应之后,在步骤S433中,如果数 字设备110的主电源211为接通,则数字设备110将存储在RAM 243中 的日志移动到HDD 204。
注意,如果数字设备110的主电源211为断开,则处理跳过步骤S433, 并且使日志保持暂时存储在RAM 243中。在接下来执行该过程,并且在 步骤S433中数字设备110的主电源211为接通的情况下,将暂时存储在 RAM 243中的日志一次性地移动到HDD 204。
在上述的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在HDD 204中存储的日志的示例。 13示出了日志获取目标仅被设置在可操作范围501内(仅可操作范围501 内部)的示例。图14示出了日志获取目标被设置在可操作范围内和可操 作范围外(可操作范围501外部)二者的示例。根据范围区别地存储用 户信息。
上述日志可以被存储为将基于登录操作而指定的用户与状态改变相 关联的、与常规日志不同的日志数据,或者可以被存储为单个日志。当 存储单个日志数据时,以能够识别是基于哪个的日志的方式来存储日志。 注意,如果关于同一状态改变,生成了根据图6中所示的过程的日志和 常规日志,则将两个日志相关联并存储为一个记录。作为选择,禁止存 储两个日志中的一者的记录。
图7是示出在信标接收时的用户终端120的处理的流程图。即,图7 示出了当用户终端120从数字设备110接收到信标112时进行的过程。
在步骤S441中,当从数字设备110接收到信标112时,用户终端120 获取距离信息352和信标112的接收时间354。用户终端120还获取在信 标112中包括的信息,即数字设备110唯一的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以 及搜索范围343。如果不包括搜索范围343,则仅当用户终端120存在于 可操作范围501内时,用户终端120才响应。
由用户终端120可获取的距离信息352依据要使用的技术而改变。 在此,从信标112的强度获取离散距离水平。即,获取如下的值,例如 对应于最接近信标发送源的区域的“紧接”,对应于第二最接近的区域的 “近”,或者对应于远区域的“远”。在此,调整来自数字设备110的信 标强度,以使“紧接”的范围与可操作范围501相匹配。为此,如果信 标强度对应于“紧接”,则表示用户终端存在于可操作范围501内部。
如果在数字设备110上安装有多个无线设备111,则从无线设备111 发送的信标112的内容包括同一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当在同一定时接 收到来自同一设备的多个信标112时,作为用于识别信标发送源的无线 设备111的信息的无线设备识别信息353以及与信标112相对应的距离 信息352,被包括在响应中。然后,由数字设备识别信息341决定一个无 线设备111,并且将一个响应被返回到响应的目的地。
在步骤S442中,用户终端120确定其自身的位置是否位于无线设备 111的可操作范围501内。如果用户终端120存在于可操作范围501内部, 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44。另一方面,如果用户终端120存在于可操作范 围501外部,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43。
在步骤S443中,用户终端120确定是否需要发送响应。在包括搜索 范围343的情况下,仅当用户终端存在于搜索范围343内部时,处理前 进到步骤S444。否则,过程结束,而不进行任何处理。
在步骤S444中,用户终端120发送用户识别信息351和接收时间354 作为响应。如果在信标112中包括无线设备识别信息353,则发送无线设 备识别信息353和与其对应的距离信息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响应。
图8是示出数字设备110的日志发送处理的流程图。即,图8示出 了当数字设备110向服务器140发送通过上述的图6中示出的过程而存 储在HDD 204中的日志时进行的过程。例如,在通电状态下,数字设备 110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执行图8中所示的过程。
在步骤S451中,数字设备110确定日志的量是否已超过预定量。如 果日志的量还未达到预定量,则过程结束。如果日志的量已超过预定量, 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52。
在步骤S452中,如果数字设备110处于能够进行与服务器140的通 信的状态,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453。如果数字设备110和服务器140不 处于可通信状态,则过程结束。
在步骤S453中,数字设备110将日志数据传送到服务器140,服务 器140将接收到的日志保存在硬盘265中。服务器140中累积的日志数 据,能够被用于各种数据分析。
图9是示出服务器140的处理的流程图。更具体地,图9示出了当 分析服务器140中累积的日志时由服务器140获取用户信息的过程。
在步骤S461中,服务器140获取日志中包括的用户识别信息351。 在步骤S462中,服务器140使用用户识别信息351作为关键字,搜索图 15中所示的用户信息表。用户信息表是将用户识别信息351与诸如用户 的姓名和岗位等的信息相关联的表。注意,用户信息表能够具有任意格 式。在步骤S463中,服务器140获取与用户识别信息351相对应的、诸 如用户的姓名和岗位等的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即使对于未进行到数字设备的登录操 作的情况下的状态改变(例如调色剂更换、纸张更换或错误恢复),也能 够获取与用户相关联的日志。尤其是,当使用无线通信指定用户相对于 数字设备的位置时,能够指定与状态改变相关的更适当的用户。
注意,上面已经描述了使用BLE(尤其是,iBeacon中的离散距离信 息)的示例。然而,可以使用任何其他的无线技术,只要能够识别用户 并且确定用户的位置即可。
另外,当由其他电源操作最小限度所需的传感器和无线设备111时, 即使当主电源为断开时,也能够将与用户相关联的操作存储在日志中。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用户终端发送信标并且数字设备110侧接 收信标的形式。即,信标发送/接收方向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反。 用户终端120是诸如用户能够自身携带的安全卡等的设备,并且定期发 送信标712。信标712包括用户识别信息,作为最小项目。
<系统布置和各个设备的布置>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2000的整体布置的框图。系统 2000包括数字设备110。数字设备110包括无线设备111。无线设备111 具有接收信标的功能,但是也可以不具有发送信标的功能。
系统2000包括用户终端120。用户终端120总是以预定的时间间隔 发送包括用户识别信息的信标712。此外,在系统2000中,数字设备110 包括无线设备111。无线设备111从周围存在的用户终端120接收信标 712。系统2000经由网络750连接到服务器140。服务器140与第一实施 例相同。
接下来,将描述系统2000中包括的各个设备/服务器的硬件布置。数 字设备110的硬件布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如 上所述,无线设备111具有接收信标712的功能。用户终端120的硬件 布置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然而,无线通信I/F具有发送信标712的功能。
图17是示出系统2000中包括的各设备的功能布置的框图。实现图 17中所示的软件布置的功能的程序,被存储在各设备的ROM中。各个 设备的CPU将程序加载到ROM并执行程序,从而实现这些功能。
数字设备110包括初始化单元801、信标接收强度管理单元802、存 储处理单元804、信标接收处理单元805、网络通信单元806以及数据存 储单元807。初始化单元801决定可操作范围501。如果在可操作范围501 内存在用户终端120,则初始化单元801计算由无线设备111接收到的信 标的最小强度,并将它传送到信标接收强度管理单元802。信标接收强度 管理单元802保持信标最小接收强度表,在信标最小接收强度表中,将 状态改变项目1101与信标最小接收强度项目1102彼此相关联。
图18是示出数据的结构的图。更具体地,图18示出了从用户终端 120到数字设备110的信标712中包括的数据。用户识别信息951是对由 用户保持的用户终端120唯一的识别信息。
图21A和图21B是示出各自将状态改变与信标最小接收强度相关联 的表的图。尤其是,图21A示出了在存在单个无线设备111的情况下的 信标最小接收强度表的示例。该表包括状态改变项目1101和信标最小接 收强度项目1102。
图21B示出了在存在3个无线设备111的情况下的信标最小接收强 度表的示例。该表包括与无线设备111(在此,3个无线设备)的数量一 样多的信标最小接收强度、以及组合条件项目1115。在此,包括无线设 备A信标最小接收强度的项目1112,无线设备B信标最小接收强度的项 目1113、以及无线设备C信标最小接收强度的项目1114。
当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或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组225检测到数字 设备110的状态改变时,由此触发存储处理单元804执行获取日志的处 理。存储处理单元804使信标接收处理单元805,接收从用户终端120定 期发送以搜索在附近的由用户保持的用户终端120的信标712。
信标接收处理单元805获取用户识别信息951、距离信息352和信标 接收强度,并将它们传送到存储处理单元804。存储处理单元804指定状 态改变的项目,并且从信标接收强度管理单元802获取可操作范围501 中的信标最小接收强度。如果信标接收强度高于信标最小接收强度,则 发现用户终端120位于可操作范围501内。以这种方式确定用户终端120 是位于可操作范围501内部还是外部。确定结果、用户识别信息951和 距离信息352被与状态改变的项目相关联,并且被保存在数据存储单元 807作为日志。
在上述的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在HDD 204中存储的日志的示例。 当在数据存储单元807中累积了预定数量的日志时,网络通信单元806 将它们发送到服务器140。
用户终端120包括信标发送单元812和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813。 信标发送单元812从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813获取用户识别信息951, 并且定期发送包括用户识别信息951的信标712。
服务器140包括网络通信单元821、数据存储单元823、数据分析单 元824以及用户信息处理单元825。网络通信单元821接收来自数字设备 110的网络通信单元806的日志,并将它保存在数据存储单元823中。网 络通信单元821能够连接到多个数字设备1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 各个数字设备110保存日志数据,或者可以将各自包括数字设备识别信 息341的日志保存在单个表中。任意保存格式是可用的。数据分析单元 824分析数据存储单元823中保存的日志。数据分析单元824将用户识别 信息951传送到用户信息处理单元825,从而获取诸如用户的姓名和岗位 等的信息。
<设备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当在数字设备110中发生了状态改变时,用于检测 用户终端120的初始化。首先,将用来决定可操作范围501的初始参数 预先设置在NVRAM 216中,可操作范围501是当发生了状态改变时搜 索用户终端120的范围。
图4C是示例性示出在NVRAM 216中预先设置的初始参数的图。操 作单元与用户终端120之间的距离361,以及能够在数字设备110的可操 作范围中同时存在的用户的预定数量362,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9是示出数字设备110的初始化处理的流程图。即,图19示出 了使得当在数字设备110中发生了状态改变时使得数字设备110能够检 测用户终端120而进行的初始化单元801的处理的过程。初始化单元801 的处理的执行定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步骤S1001中,初始化单元801获取预先保存在NVRAM 216中 的操作单元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最大距离361,以及能够在可操作范围中同 时存在的用户的预定数量362。步骤S1002至S1007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 S402至S407相同,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
在步骤S1008中,初始化单元801将可操作范围501转换成信标712 的接收强度。首先,初始化单元801计算当用户终端120存在于可操作 范围501的边界处时,无线设备111接收信标712的强度。如果由状态 改变的项目改变了可操作范围501,则状态改变的项目和信标接收强度改 变。
如果无线设备111基于接收到的信标712,能够获取离散距离,例如 对应于最接近区域的“紧接”、对应于第二最接近区域的“近”或对应于 远区域的“远”,则可以使用它们中的最接近的一者,代替信标接收强度。
例如,如果可操作范围501接近于“紧接”,则将“紧接”指定为信 标接收强度。当多个无线设备111同时接收信标的区域被设置为可操作 范围501时,针对各个无线设备111,获得在用户终端120位于可操作范 围501内的距无线设备111最远的情况下的信标712的接收强度。
在步骤S1009中,初始化单元801创建总结了状态改变项目和无线 设备的信标712的接收强度的信标最小接收强度表,并将它保存在 NVRAM 246中。
图21A示出了在存在一个无线设备111的情况下的信标最小接收强 度表的示例。图21B示出了在存在多个无线设备111的情况下的信标最 小接收强度表的示例。注意,图21A和图21B仅仅示出了示例,并且各 个表能够使用任意格式。如果可操作范围501未被状态改变项目改变, 则可以将单个信标接收强度值保存在NVRAM 246中。
图20是示出数字设备110的日志输出处理的流程图。即,图20示 出了当在数字设备110中发生了状态改变的情况下,数字设备110检测 周围存在的用户终端120、获取用户识别信息951并输出日志的功能的处 理的过程。
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或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组225检测在数字设 备110中已发生的状态改变。由此触发数字设备110执行日志输出处理。 注意,如果操作检测传感器组220或状态改变检测传感器组225不检测 在数字设备110中已发生的状态改变,则不执行日志输出处理。因此, 不需要总是检测用户终端120的位置,并且电力消耗可以是小的。
在步骤S1022中,数字设备110从NVRAM 246上的信标最小接收 强度表,获取与状态改变的项目相对应的信标最小接收强度。在步骤 S1023中,数字设备110接收从在附近的由用户保持的用户终端120发送 的信标712,并将该信息暂时存储在RAM 243中。注意,数字设备110 在预定时间接收信标712。该时间被设置为比由用户终端120的信标发送 的时间间隔长很多。
在步骤S1024中,数字设备110确定从用户终端120是否接收到信 标712。即,如果数字设备110被操作,则应当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120 接收到信标712。即,如果根本无法接收到信标712,则假设进行了操作 的用户没有用户终端120。因此,在步骤S1030中,将未识别用户与状态 改变相关地暂时存储在RAM 243中。
如果从至少一个用户终端120接收到响应,则处理进入步骤S1025 中的循环。在步骤S1026中,从信标712获取用户识别信息951和信标 接收强度。如果信标接收强度高于信标最小接收强度,则发现用户终端 120位于可操作范围501内部。以这种方式确定用户终端120位于可操作 范围501内部还是外部。如果信标接收强度表示可操作范围501的内部 或者存储的范围的内部,在步骤S1028中,则将用户识别信息951添加 到用户列表。当确定不必要存储时,则处理跳过步骤S1028。
在步骤S1031中,数字设备110将距离信息352和时间存储在RAM 243中。
在步骤S1029中,数字设备110将距离信息352和时间,与用户列 表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RAM 243中。
在步骤S1031中,如果数字设备110的主电源211接通,则数字设 备110将存储在RAM 243中的日志移动到HDD 204。
注意,如果数字设备110的主电源211为断开,则处理跳过步骤 S1031,并且使日志保持暂时存储在RAM 243中。在接下来执行该过程, 并且在步骤S1031中数字设备110的主电源211为接通的情况下,将暂 时存储在RAM 243中的日志一次性地移动到HDD 204。
在上述的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在HDD 204中存储的日志的示例。
接下来,将描述使用户终端120将信标712发送到数字设备110的 过程。用户终端120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从用户识别信息存储单元813获 取用户识别信息951,并且发送包括用户识别信息951的信标712。
使数字设备110向服务器140发送日志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当分析在服务器140中累积的日志时获取用户信息的过程也与第一实施 例相同。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即使对于未进行到数字设备的登录操 作的情况下的状态改变(例如调色剂更换、纸张更换或错误恢复),也能 够获取与用户相关联的日志。尤其是,当使用无线通信指定用户相对于 数字设备的位置时,能够指定与状态改变相关的更适当的用户。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 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 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 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 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 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和多个传感器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 包括:
检测单元,其被构造为经由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检测来自存在于所 述电子设备的周围的终端的无线通信;
状态检测单元,其被构造为通过使用所述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传感器,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改变;
第一日志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状 态改变的情况下,生成与所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的第一日志,其中, 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满足与检测到的改变相对应的预定条件的无线通 信的情况下,将与所述无线通信中包括的信息相对应的识别信息记录到 所生成的第一日志中;
第二日志生成单元,其被构造为在进行了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登录时 所述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状态改变的情况下,生成将用来识别基于 与所述登录相对应的登录操作而指定的用户的识别信息、与所检测到的 状态改变相关联的第二日志;以及
日志存储单元,其被构造为存储所述第一日志和所述第二日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而生 成的所述第一日志包括,在未进行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登录操作的情况下 指定的如下信息中的中的至少一者来作为所述识别信息:终端的唯一识 别信息、与终端的无线通信相对应的唯一识别信息以及用来识别终端的 用户的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能够基于所述无线通 信确定在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预定的能操作范围内部存在终端的情况 下,所述第一日志生成单元假定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并且生成所述第 一日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日志生成单元 还将在基于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通信确定在所述预定的能操作范围 内部存在第一终端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第一日志,和与来自被确定为存 在于所述预定的能操作范围外部的其他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中包括的信 息相对应的识别信息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存在与同一状态改变 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日志和所述第二日志的情况下,所述日志存储单元将 所述第一日志和所述第二日志彼此相关联地存储,或者禁止存储所述第 一日志和所述第二日志中的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状态改变的检测包 括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的检测、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状态的改 变的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进行 遵循蓝牙低功耗的无线通信。
8.一种包括无线通信单元和多个传感器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 述方法包括:
无线通信检测步骤,经由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检测来自存在于所述 电子设备的周围的终端的无线通信;
状态改变检测步骤,通过使用所述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 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状态改变;
在所述状态改变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所述状态改变的情况下,生成与 所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的第一日志,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检测步骤 中检测到满足与检测到的改变相对应的预定条件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 将与所述无线通信中包括的信息相对应的识别信息记录到所生成的第一 日志中;
在进行了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登录时在所述状态改变检测步骤中检测 到所述状态改变的情况下,生成将用来识别基于与所述登录相对应的登 录操作而指定的用户的识别信息、与检测到的状态改变相关联的第二日 志;以及
存储步骤,存储所述第一日志和所述第二日志。
CN201610204297.2A 2015-04-03 2016-04-01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060301B9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7144 2015-04-03
JP2015077144A JP6562681B2 (ja) 2015-04-03 2015-04-03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0301A CN106060301A (zh) 2016-10-26
CN106060301B CN106060301B (zh) 2019-03-29
CN106060301B9 true CN106060301B9 (zh) 2019-06-14

Family

ID=57016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4297.2A Active CN106060301B9 (zh) 2015-04-03 2016-04-01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2601B2 (zh)
JP (1) JP6562681B2 (zh)
CN (1) CN106060301B9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9882B (zh) * 2017-02-21 2022-04-0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12070B (zh) * 2017-04-28 2020-07-31 河北绿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iBeacon技术的商旅区域人流密度监测方法及系统
JP7056073B2 (ja) * 2017-10-24 2022-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48108A (ja) * 2018-09-20 2020-03-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96051B2 (ja) * 2019-06-28 2023-06-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通信処理システム
US11507048B2 (en) * 2019-12-16 2022-11-22 The Boeing Company Detector and reflector for automation cell safety and identification
JP2022167650A (ja) * 2021-04-23 2022-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バイス管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1197A (zh) * 2006-12-07 2009-12-09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便携式移动通信设备与其它无线设备间数据交换的交易日志
CN103197902A (zh) * 2011-09-13 2013-07-10 株式会社理光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647890A (zh) * 2009-09-14 2014-03-19 株式会社理光 信息处理系统,应用约束方法和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1757B1 (en) * 2000-01-26 2003-12-30 Fusionone, Inc. Data transfer a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
JP2003209642A (ja) * 2002-01-10 2003-07-25 Minolta Co Ltd ジョブ処理装置
US7773972B2 (en) * 2002-05-15 2010-08-10 Socket Mobile, Inc. Functionality and policies based on wireless device dynamic associations
JP2006211587A (ja) * 2005-01-31 2006-08-10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ログ管理方法およびログ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248683A (ja) * 2006-03-15 2007-09-27 Ricoh Co Ltd 電子装置
JP4677593B2 (ja) 2007-08-29 2011-04-27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ロボット
JP5317590B2 (ja) * 2008-09-01 2013-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ジョブ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71492B2 (ja) * 2009-03-09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管理システム、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544396B2 (en) * 2011-02-23 2017-01-10 Lookout, Inc. Remote application installation and control for a mobile device
WO2014004930A1 (en) * 2012-06-27 2014-01-03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Tracking and control of personal effects
WO2014080402A1 (en) * 2012-11-25 2014-05-30 Amir Bassan-Eskenazi Wireless tag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JP6263843B2 (ja) * 2013-02-28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55902A (ja) * 2013-09-10 2015-03-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複合機
US9234757B2 (en) * 2013-11-29 2016-01-12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Determining node location using a variable power characteristic of a node in a wireless node network
US9338586B2 (en) * 2014-09-11 2016-05-10 Umm Al-Qura University Track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1197A (zh) * 2006-12-07 2009-12-09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便携式移动通信设备与其它无线设备间数据交换的交易日志
CN103647890A (zh) * 2009-09-14 2014-03-19 株式会社理光 信息处理系统,应用约束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3197902A (zh) * 2011-09-13 2013-07-10 株式会社理光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97344A (ja) 2016-11-24
US10122601B2 (en) 2018-11-06
CN106060301A (zh) 2016-10-26
JP6562681B2 (ja) 2019-08-21
CN106060301B (zh) 2019-03-29
US20160295436A1 (en)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0301B9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5393127B (zh) 用于远程确定电池特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2801219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75878A (zh) 行李追踪器件、系统及方法
CN107798319A (zh) 手写信息输入装置及手写信息输入方法
CN105559307B (zh) 一种箱包内物品识别方法、装置、箱包及用户终端
CN102159967A (zh) 用于磁共振系统的 rf 线圈对接站
KR20200123076A (ko) 물체 추적용 추적 장치, 시스템, 및 관련 이용 방법
US20220084341A1 (en) Contain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offline access control and for enabling offline sensor data transmission
CN110502547A (zh) 物联网检测数据管理系统及物联网检测数据管理方法
CN213582281U (zh) 一种基于智能周转箱的计量器具管控系统
CN107040290A (zh) 检测无线充电器上放置的物体
CN109956379A (zh) 电梯系统的功率供应的管理
CN205812080U (zh) 智能勺子及管理设备
CN108498009A (zh) 家用电器
WO2020096705A1 (en) Tag for wirelessly organizing a physical object
CN102043706B (zh)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12053503A (zh) 一种电单车安全管理系统
KR20160109177A (ko) 헬스기구의 운동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2093569U (zh) 安全工器具监控管理系统
CN107851369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7580711A (zh) Rfid应答器、rfid应答器装置和用于rfid应答器与读取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方法
JP4880247B2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モジュール管理
CN106230457A (zh)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283822B (zh) 探头通信模块和计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Claims|Description

Correct: Zheng Que

False: Cuo Wu

Number: 13-02

Page: Quan Wen

Volume: 35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