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3706B -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3706B
CN102043706B CN201010504276.5A CN201010504276A CN102043706B CN 102043706 B CN102043706 B CN 102043706B CN 201010504276 A CN201010504276 A CN 201010504276A CN 102043706 B CN102043706 B CN 1020437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divedual
object portion
contac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42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3706A (zh
Inventor
渡边友纪郎
熊仓俊一
青山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43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3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3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3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7Wireless connection means, e.g. RFI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01Auditing as a secondary asp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17User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29Authenticate client device independently of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51Time sta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是记录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被人触动时的接触履历,接触履历记录系统备有:被安装在所述每个所述对象部的多个信息发送机;与所述多个信息发送机通信的信息接收机;所述多个信息发送机的各个信息发送机备有:记忆部,事先记忆了该信息发送机被安装的对象部的个别识别信息;信息发送部,一旦该信息发送机安装的对象部被人触动,便发送所述记忆部中记忆的个别识别信息;所述信息接收机备有:信息接收部,接收从所述信息发送机送来的个别识别信息;控制部,将所述信息接收部接到的个别识别信息,输入到记录被输入的个别识别信息的记录部。

Description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器械被人触动时的接触履历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个人电脑等电子器械中,为了使故障诊断和修理的维修人员能够掌握用户的器械拆开情况,有的器械能够记录拆开履历。
例如特开2007-128199号公报中,通过用检测部检测个人电脑的底盖被拆下并在存储器中保存该检测履历(拆开履历),使维修人员能够掌握用户有没有拆下底盖,以有助于特定故障原因。其中,检测部由布线图和按钮开关等构成,它们分别与底盖的拆装相应,切换导通/非导通及ON/OFF。
如上述技术所述,用由布线图和按钮开关构成的检测部来检测器械的构成部件拆下的结构,其中,对多个部件分别设检测部时,每个检测部必须设专用的布线,布线图结构和开关用布线经路复杂,检测部的设置空间和布局和能够设置检测部的部件数等受到制约。而且必须大量布线导致成本上升。因此,难以取得用户触动或拆下了哪一个部件等细节的接触履历,不能得到用来特定故障原因的有效信息,存在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其中,不用对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布线,能够不用布线地检测被人触动并记录该接触履历。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反映本发明一侧面的系统如下。
一种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是记录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被人触动时的接触履历,接触履历记录系统的特征在于,
备有:被安装在所述每个所述对象部的多个信息发送机;与所述多个信息发送机通信的信息接收机;
所述多个信息发送机的各个信息发送机备有:记忆部,事先记忆了该信息发送机被安装的对象部的个别识别信息;信息发送部,一旦该信息发送机安装的对象部被人触动,便发送所述记忆部中记忆的个别识别信息;
所述信息接收机备有:信息接收部,接收从所述信息发送机送来的个别识别信息;控制部,将所述信息接收部接到的个别识别信息,输入到记录被输入的个别识别信息的记录部。
上述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优选所述控制部将表示所述信息接收部接到个别识别信息之接收时刻的时刻信息与所述个别识别信息对应后,输入到所述记录部。
上述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优选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接收机具有取得所述人的个人识别信息的取得部,
所述控制部还向所述记录部输入所述取得部取得的个人识别信息。
上述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优选:
备有与所述信息接收部相连的电极,该电极与触动所述对象部的人的人体上的所述触动部位以外的部位连接,
一旦与所述电极连接的所述人体接触所述对象部,所述信息发送机和所述信息接收机相互之间便形成包括该人体的通信路,通过该通信路进行所述个别识别信息的接发。
上述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优选所述信息发送机和所述信息接收机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所述个别识别信息的接发。
所述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优选如下:
所述信息发送机具有被配置在所述对象部上的一被人触动便发电并对所述信息发送部供电的发电元件,
所述信息发送部一旦从所述发电元件接受所述供电便发送所述个别识别信息。
反映本发明一侧面的接触履历记录方法,是记录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被人触动时的接触履历,接触履历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工序:
信息发送工序,发送所述每个对象部上安装的多个信息发送机中被人触动的对象部上安装的信息发送机事先记忆的该对象部的个别识别信息;
信息接收工序,用信息接收机接收从所述信息发送机发送来的个别识别信息;
记录工序,将所述信息接收机接到的个别识别信息记录到记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备有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接触履历记录系统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复合机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复合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的信息接收机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图4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的信息发送机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终端装置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图6是在复合机内的可动杠杆上安装信息发送机时的安装位置外观示意图。
图7是在复合机内的成像单元上安装信息发送机时的安装位置外观示意图。
图8是安装在复合机内部件上的信息发送机的ID发送动作流程示意图。
图9是复合机中的信息接收机的ID接收动作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信息接收机的记录部中记录的日态记录数据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复合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的信息接收机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的信息发送机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的信息接收机的结构示意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2是作为备有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接触履历记录系统5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复合机10示意图。图1是复合机10外观图,图2是复合机10控制系统结构示意方框图。
复合机10备有以下功能:复印功能,该功能是光学性读取原稿图像,在记录纸上印刷输出复制图像;扫描功能,该功能是对读取的原稿图像文件化保存,并发送到个人电脑等信息处理终端;打印功能,该功能是将从信息处理终端接到的印刷数据的图像,印刷到记录纸上作输出;传真功能,该功能是接发图像数据;等等。
复合机10在各种功能动作中发生堵纸和其他故障时,用户有时触动复合机10内部进行故障解除操作。即使是原因不明的故障,紧急时用户会不等待维修人员便进行解除操作。原因不容易特定的故障以及故障发生在机身深处的情况时,用户有可能触动并拆下复合机10内的多个部件。
复合机10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5是下述系统:记录对该复合机10内的多个部件的接触履历(拆开履历),实现能够取得有效的信息,以有助于维修人员特定故障原因。更详细地说,接触履历记录系统5是记录复合机10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各部件)被人(用户等)触动时的接触履历的系统,该系统备有:被安装在每个对象部上的多个信息发送机24;与该多个信息发送机24通信的信息接收机22。一旦被安装在对象部的信息发送机24被人触动,该信息发送机24便发送事先记忆着的个别识别信息(个别ID)。由信息接收机22接收上述信息发送机24发送的个别识别信息,由此记录对接触检测对象部的接触履历。
如图1所示,维修人员和管理者等特定的人员(特定者S)持有个人识别用的终端装置50,而一般用户没有终端装置50。终端装置50事先记忆着持该终端装置50的特定者S的个人识别信息(个人ID),并备有与信息接收机20通信的功能。特定者S触动上述接触检测对象部时,由信息接收机22接收终端装置50内的个人识别信息并作记录,这样,接触者(特定者S)对对象部的履历也被记录。
本实施方式中,信息发送机24和信息接收机22,以及终端装置50和信息接收机22,是采用以人体为通信路进行通信的人体通信技术接发上述识别信息。
所谓人体通信是将人体用作通信路进行近距离数据通信的通信技术,有电流方式和电场方式等多种方式。
电流方式是使微弱电流(交流)在人体中流动、在该电流上载置数据(信息)进行通信的方式。采用终端装置时,只要用例如带有手表等终端装置的手碰触通信对象装置(电子器械)等的电极,便能够在两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电场方式是使人体附近产生电场,由此人体作为电介质介质极化,成为整个人体围绕电场的通信路,通过该人体附近(人体表面)的感应电场通信路进行数据通信,电场方式是用电场作为数据信息媒体的方式。
采用终端装置时,由例如终端装置的电极对人体表面施加电压(交流电压)使产生微弱电场(感应),该电场分布在人体表面,通过人体表面与通信对象装置的电极接触(或接近),电极被电场感应产生电位。用电场传感检测由该电场变动(电场强度的变化)感应的电极上产生的电位变化并变换为电信号等进行数据通信。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这种电场方式。
终端装置可以是卡型、手表型、钥匙型等终端装置持带者容易携带的各种形状。例如,是内藏于身份证等中的卡型时,如图1所示,特定者S可以将该卡型终端装置50吊在脖子吊带58上,挂在脖子上或放在衣服口袋中携带。手表型时可以戴在手臂上携带。
如图2所示,复合机10由通过总线23连接下述各部分构成:控制复合机10动作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1、ROM(Read Only Memory)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13、硬件装置14、显示部15、操作部16、网络I/F部(Interface)17、读取部18、图像处理部19、图像形成部20、输出输入缓冲器21、信息接收机22。复合机10中,接触检测对象部被预先定出,并备有被安装在每个对象部上的多个信息发送机24。复合机10进一步备有作为信息接收机22的天线发挥功能的电极片25和连接信息接收机22和电极片25的导电电缆26。
本实施方式中,接触检测对象部是部件单位的,多个信息发送机24被安装在每个接触检测部件上。接触检测对象部是复合机10内部配置的部件(构成部件)中用户能够接触并拆下的部件且记录其接触履历(拆开履历)的必要性较高的部件等(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复合机10备有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5除了上述多个信息发送机24和信息接收机22之外,还备有电极片25和导电电缆26。
CPU11是根据ROM12中存储的程序控制复合机10的动作。RAM13除了被用作在CPU11实行程序时一时性存储各种数据的工作存储器之外,还被用作用来一时性保存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
硬件装置14除了存储各种保存数据之外,还保存读取原稿取得的图像数据和从信息处理终端接到的图像数据(印刷数据)等。
显示部15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显示操作画面、设定画面、确认画面、通知画面等各种画面。操作部16由开始键、停止键、数字键等各种按钮类以及被设在液晶显示器表面的检测被按下的坐标位置的触摸板等构成,受理用户对复合机10进行的各种操作。
网络I/F部17作为接口发挥功能,通过LAN(Local Area Network)等网络与信息处理终端及服务器等通信。
读取部18光学性读取原稿取得图像数据。读取部18例如备有下述各部:对原稿照射光的光源;接受原稿反射光在宽幅方向上一线分读取原稿的线性影像传感;在原稿长度方向上依次移动线单位的读取位置的移动手段;由将原稿反射光导向线性影像传感使之成像的透镜及面镜等构成的光学经路;将线性影像传感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换为数码图像数据的变换部等。
图像处理部19对图像数据实施图像修正、旋转、放大/缩小、压缩/扩张等各种图像处理。
图像形成部20根据图像数据用电子照相工序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并作输出。图像形成部20被构成是所谓的激光打印机,备有例如记录纸搬送装置、感光体鼓、带电装置、根据被输入的图像数据受控发光的LD(Laser Diode)、使LD射出的激光在感光体鼓上扫描的扫描单元、显影装置、转印分离装置、清洁装置、定影装置。也可以是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来代替激光照射感光体鼓的LED打印机等其他方式的打印机。
输出输入缓冲器21作为缓冲器发挥功能,用来弥补数据处理时在复合机10内的各部的处理速度和传送速度的差异,一时性记忆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
电极片25作为电场方式人体通信的天线发挥功能。电极片25的结构是例如片本体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片本体表面被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绝缘片覆盖。
如图1所示,电极片25被设置在位于复合机10被设区域前方的所定区域上,与周围的地面材料等绝缘。所定区域是包括人从复合机10前面触动内部时站立的位置的区域。例如,包括复合机10前面离开复合机10所定距离(例如数十厘米)位置的所定大小(例如一人站立时至少够置一个脚的大小)的区域等,被定为所定区域。
电场方式的人体通信中,因为是作为信号检测电场变动,所以,天线(电极)与人体不需要直接接触,信号经路之间存在绝缘体也能够通信。例如与人体之间存在衣服、鞋等时也能够通信。并且之间存在地毯、地板等时也能够通信。因此,电极25除了设置在地上之外,还可以放在地毯和地板下面。
复合机10前面设有开闭式前盖(前板)27。前盖27下端由复合机10框(或筐体等)轴支撑能够旋转。通常前盖27被插销机构或磁体等保持在构成复合机10前面部分的闭塞位置上,一旦上部一侧被向跟前拉动,则以轴承部分为支点向前方转动,如图所示打开。
前盖27一旦被打开,位于前盖27内侧的复合机10内部便露出。该前盖27内侧配置着图像形成部20的感光体鼓被单元化了的成像单元29及其固定用的可动杠杆28等。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复合机10内部与形成彩色图像相应装填着与黄、品红、青、黑四色对应的四个成像单元29。各成像单元29是单元本体(盒)前面一端(本例中是右端)被复合机10内相应部位上设有的可动杠杆28按住,被固定在装填位置。
详细如下,可动杠杆28的杠杆本体下端由复合机10框(或筐体等)轴支撑,能够转动,在图1所示的树立姿势的固定位置,以及杠杆本体上部侧从固定位置向前面倒下的前倒姿势的固定解除位置之间变位(参照图6)。在杠杆本体的上部设有锁定机构。
可动杠杆28在固定位置时用杠杆本体按住成像单元29前面一端,在该状态下由锁定机构锁在复合机10框上被保持在该位置,由此固定成像单元29。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的话,便向前倒的固定解除位置变位,杠杆本体的按住解除,成像单元29被释放。由此成像单元29能够向前拉出,用手把握设在单元本体前面的把手部分便能够从复合机10内部取出(参照图7)。
信息发送机24被安装在该可动杠杆28和成像单元29上。具体如下,例如,在可动杠杆28上是安装在锁定解除时用手操作的锁定机构的操作部附近等。在成像单元29上是安装在取出时用手把握的单元本体前面的把手部分等上。
图3是信息接收机22的概略结构示意方框图。信息接收机22由通过总线36连接下述各部分而构成:控制该信息接收机22动作的CPU31、电源32、ID信息接收部33、记录部34、时钟部35。
电源32由蓄电池(二次性电池)构成,向信息接收机22各部供给起动用电力。通常复合机10的故障解除作业为了确保安全而在复合机10电源(主电源)关掉或插座拔掉的状态下进行。在该复合机10电源切断的状态下,信息接收机22也能够通过内藏电源32单独起动。该电源32例如是充电式蓄电池,可以构成在复合机10电源接通时能够从机内的电源装置供电进行充电。
ID信息接收部33的功能是以人体为通信路与信息发送机24和终端装置50进行数据通信。与终端装置50进行数据通信时,该ID信息接收部33作为信息接收机22取得终端装置50内的个人识别信息的取得部发挥功能。采用电场方式的人体通信时,ID信息接收部33备有上述电场传感发挥其功能。电场传感由例如将电压变化置换为光的强弱进行电信号检测的光学式电场传感,或者将电压变化置换为磁的强弱进行电信号检测的三叉电场传感等构成。
记录部34由不挥发存储器构成,记录复合机10中的对象部的接触履历数据(日态记录)。另外记录部34也与复合机10的总线23连接。复合机10电源接通运转时,CPU11能够访问记录部33读出记录着的接触履历数据。
时钟部35是记录时刻。
图4是信息发送机24的概略结构示意方框图。信息发送机24备有ID记忆部41、ID发送部42、发电元件43。
ID记忆部41由不挥发存储器构成,记忆着为该信息发送机24被安装的对象部(部件)的识别信息的个别ID。个别ID可以是根据例如部件的管理编号、名称等的部件ID(零部件ID)。ID发送部42的功能是以人体为通信路与信息接收机22的ID信息接收部33进行数据通信。采用电场方式的人体通信时,与ID信息接收部33相同,备有电场传感发挥其功能。电场传感由三叉电场传感构成。
发电元件43被人触动便发电,对ID记忆部41及ID发送部42供电。发电元件43由例如将被人触动受压力的力学能变换为电能进行发电的压电元件,或者将被人触动的温度变化的热能变换为电能进行发电的温差发电元件构成。该发电元件43被配置成覆盖ID记忆部41及ID发送部42,构成信息发送机24的外周面。另外,也可以将发电元件43配置成使电场传感的电极部分相对ID发送部42露出。
信息发送机24是小型的,可以用贴条等贴在对象部(部件)上。人用手碰触对象部的话,构成信息发送机24外周面的发电元件43被人手触动,ID记忆部41及ID发送部42便依靠发电元件43供给的电力起动,ID发送部42读出并发送ID记忆部41中记忆着的个别ID,也就是说,该信息发送机24是只在被人碰触时才发送个别ID。
图5是终端装置50的概略结构示意方框图。终端装置50由通过总线57连接下述各部分而构成:控制该终端装置50动作的CPU51、ROM52、RAM53、记忆部54、数据输入部55、本体通信部56。
ROM52中记忆着由CPU51实行的各种程序和各种固定数据。RAM53被用作CPU51实行程序时一时性存放各种数据的工作存储器以及一时性保存接发数据的通信缓冲器等。
记忆部54由不挥发存储器构成,记忆着为携带该终端装置50的特定者S的识别信息的个人ID等数据,个人ID在终端装置50的所持者是维修人员时可以是维修人员用的用户ID。在终端装置50的所持者是管理者时可以是管理者用的用户ID(管理者ID)。数据输入部55是从外部输入记忆部54记忆的数据的接口部。
本体通信部56的功能是以人体为通信路与复合机10的信息接收机22进行数据通信。采用电场方式的人体通信时,与信息接收部22的ID信息接收部33相同,备有电场传感发挥其功能。电场传感由光学式电场传感或三叉电场传感等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50在以人体为通信路与信息接收机22连接时从信息接收机22接受供电运转。也可以在终端装置50中搭载电源(蓄电池),不从信息接收机20接受供电单体动作。
接下去对复合机10的运转作说明。
如上所述,复合机10中,在接触检测对象部件(对象部)上安装着信息发送机24。例如如图6所示,以可动杠杆28为对象时,在解除锁定时手肯定碰触的(被捏)锁定机构的上面28a或下面28b,粘贴信息发送机24。如图7所示,以成像单元29为对象时,在取出成像单元29时手肯定碰触的把手的下面29a附近,粘贴信息发送机24。进一步还可以在取出成像单元29过程中碰触可能性较高的单元本体的下面29b,粘贴信息发送机24。在同一部件的多处安装信息发送机24时,可以向各信息发送机24分配不同的个别ID。
安装在上述成为接触检测对象的部件(对象部件)上的信息发送机24与复合机10内的信息接收机22之间,一旦脚踏电极片25其脚与电极片25连接的人用手碰触对象部件的信息发送机24,则相互之间形成包括该人人体的通信路。详细如下,信息发送机24与电极片25之间,由于介于它们中间的人体(绝缘体)而处于电场性静电耦合状态,通过导电电缆26与电极片25相连的信息接收机22与上述信息发送机24之间,由于介于它们中间的复合机10内的部件(绝缘体)而处于电场性电容性耦合状态,形成了一个回路。形成了该回路的信息发送机24和信息接收机22通过回路内的人体通信路进行个别ID的接发。另外,该人是携带终端装置50的特定者S时,终端装置50与信息接收机22相互之间形成包括与电极片25连接的特定者S人体的通信路,通过该通信路进行个别ID的接发(参照图1)。
图8是被安装在复合机10内的对象部件上的信息发送机24的ID发送动作的经过示意图。
信息发送机24不被人触动的话发电元件43自己不发电,ID记忆部41及ID发送部42中不接受供电所以不会起动(步骤S101:No)。一旦被人触动,发电元件43自己发电,向ID记忆部41及ID发送部42供电(步骤S101:Yes)。被供电的ID发送部42读出并发送ID记忆部41中记忆的个别ID(步骤S102),本动作结束(End)。
图9是复合机10中的信息接收机22的ID接收动作的经过示意图。
信息接收机22一直处于待机状态(步骤S111:No),一旦ID信息接收部33接到个别ID(步骤S111:Yes),CPU31便从时钟部35取得并保持个别ID的接到时刻,要求个人ID(步骤S112)。本要求是CPU31通过ID信息接收部33对能够通信的终端装置50进行的。
经所定时间接不到个人ID(步骤S113:No)而时间超出时(步骤S114:Yes),CPU31将接到的个别ID与表示该个别ID接到时刻(保持的接到时刻)的接到时刻信息对应后,输入到记录部34,记录成为接触履历数据的日态记录(步骤S115),本动作结束(End)。不持带终端装置50的一般用户触动信息发送机24时,因为接不到个人ID,所以只记录个别ID和接到时刻信息。
在超出时间之前接到个人ID时(步骤S112→步骤S113:Yes或步骤S112→步骤S113:No→步骤S114:No→步骤S113:Yes),CPU31将接到的个别ID、表示该个别ID接到时刻的接到时刻信息、接到的个人ID对应后,输入到记录部34,记录成为接触履历数据的日态记录(步骤S115),本动作结束(End)。携带终端装置50的管理者或维修人员等碰触信息发送机24时,是接到个别ID后接收个人ID,记录个别ID、接到时刻信息、个人ID。
图10是信息接收机22的记录部34中记录的接触履历的数据库、即日态记录数据库60的一例示意图。日态记录数据库60中,按照接到顺序(向记录部34的输入顺序),一一对应地记录着表示个别ID接到时刻的接到时刻信息(“ID接到时刻”)和个别ID。存在个人ID时,进一步对应上个人ID作记录。
复合机10电源接通时可以通过所定的操作在显示部15显示上述日态记录数据库60的内容。维修人员可以从该显示部15显示的日态记录数据库60的内容,把握一般用户或管理者接触拆下接触检测对象部件的情况。
图10的日态记录数据库60出示的例子中,用由部件管理编号所示的部件ID(零部件ID)作为个别ID,将该日态记录数据库60的内容显示在显示部15时,也可以和管理编号一起或代替管理编号显示部件名称。部件名称的显示可以通过下述做法实行:例如,使信息发送机24发送的个别ID中包含部件名称,在日态记录数据库60中也记录该部件名称;或者,预先在信息接收机22或复合机本体中记忆管理编号与部件名称一一对应登录的部件数据库,用该部件数据库从管理编号特定部件的名称等。
这样,备有本实施方式接触履历记录系统5的复合机10中,由采用了人体通信技术的信息发送机24及信息接收机22,能够以不对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布专用线、除了用来在信息接收机22上连接电极片25的导电电缆26(通用天线的通用布线)之外没有其它布线的结构,检测被人触动并记录该接触履历。由此,提高了作为接触检测部发挥功能的信息发送机24的设置空间和布局以及接触检测对象部件个数等的自由度,能够取得用户等触动哪个对象部件以及拆下哪个对象部件之详细的接触履历,能够得到有关故障的有效信息。这样,维修人员能够顺利(迅速准确)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原因查明,能够实现缩短修理和恢复所要的作业时间。
例如用户触动了多个部件时,对维修人员不能正确说明触动的部件,导致情况恶化时,能够解消维修人员修理花费时间及有可能不能查明根本原因之事态。
另外,因为从接触履历还能够把握接触部件的接触时刻和接触者(管理者等),所以容易进行故障诊断和原因查明。例如,用户触动多个部件时,还能够从接触各部件的接触时刻判明接触顺序,从该接触顺序把握部件的拆下情况等,有助于故障诊断和原因查明。另外,还能够区分于一般用户和管理者等,作为维修人员的作业记录,记录接触履历,这样,不同的维修人员担当等时,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
第2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信息发送机和信息接收机采用人体通信技术通信的情况,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的情况。这里,以采用了非接触的个体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为例进行说明。
图11是作为备有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7的图像处理装置之复合机7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方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仅信息接收机72和信息发送机74的结构不同,其它的结构相同。这里省略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只对包括信息接收机72和信息发送机74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7作说明。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7备有被安装在复合机70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每个部件)上的多个信息发送机74、与该多个信息发送机74通信的信息接收机72、第1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电极片25以及导电电缆26。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发送机74和信息接收机72备有RFID无线通信功能。
图12是信息接收机72的概略结构示意方框图。信息接收机72通过总线36连接第1实施方式中已作说明的CPU31、电源32、ID信息接收部33、记录部34、时钟部35之外还连接具有作为RFID无线通信用天线功能的ID信息接收部73而构成。ID信息接收部73用RFID传感(RFID标签读写器)构成。
图13是信息发送机74的概略结构示意方框图。信息发送机74用备有第1实施方式中已作说明的ID记忆部41及发电元件43、具有作为RFID无线通信用天线功能的ID信息发送部75、进行信息发送控制等没有图示的IC(Integrated Circuit)芯片的RFID标签构成。RFID标签是备有信息记忆功能(数据记忆功能)和互相通信功能(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货物标签。发电元件43是被人触动便发电,向记忆部41和ID信息发送部75及IC芯片供电,并覆盖它们,构成信息发送机74的外周面。由该RFID标签构成的信息发送机74与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发送机24相同,也是小型的,能够用贴条等贴在对象部(部件)上。
备有上述接触履历记录系统7的复合机70中,被贴在对象部(部件)上的信息发送机74一旦被人触动,构成信息发送机74外周面的发电元件43便自己发电,向ID记忆部41、ID信息发送部75、IC芯片供电。IC芯片用该发电元件43的供电起动,读出ID记忆部41中记忆的个别ID,从ID信息发送部75发送。也就是说,该信息发送机74与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发送机24相同,也是只在被人触动时才发送个别ID。另外,信息接收机72除了用ID信息接收部73接收被从信息发送机74发送来的个别ID之外,其它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信息接收机22相同。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的无布线的信息发送机和信息接收机,也可以采用这种RFID等无线通信技术构成。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变形例,其中,将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信息接收机72中的人体通信用ID信息接收部33,置换为与外部进行数据通信的外部连接部。
图14是本实施方式信息接收机82的概略结构示意方框图。信息接收机82与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信息接受机72相比,人体通信用ID信息接收部33被置换为外部连接部83,其具有作为与外部记忆装置和外部终端(信息处理终端)连接的连接部之功能。信息接收机82能够与被连接在外部连接部83上的外部记忆装置和外部终端进行数据。
这样,例如维修人员和管理者等即使不使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人体通信的终端装置50,也能够通过将记忆着自己个人ID的USB(UniversalSerial Bus)存储器等接到信息接收机82的外部连接部83上,从而将个人ID输入到信息接收机82,记录到接触履历的数据库(日态记录数据库)中。此时,外部连接部83作为信息接收机22取得USB存储器内的个人ID的取得部发挥功能。备有该信息接收机82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不需要人体通信用的电极片25和导电电缆26。
另外,维修人员通过将携带式个人电脑等接到信息接收机82的外部连接部83上,访问信息接收机82内的记录部34,能够阅览记录部34中记录的日态记录数据库内容,还可以保存在携带式个人电脑中。
并且,也可以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信息接收机22中备有上述外部连接部83。此时,可以用外部记忆装置输入个人ID以及记录接触履历,还可以用外部终端阅览及保存接触履历等。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但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所示内容,不逸脱本发明要旨范围内的变更和追加也属于本发明。
例如,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信息接收机中备有用来记录接触履历的记录部,但该记录部也可以设在本系统外。例如,如果信息接收机备有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外部连接部的话,也可以将连接在该外部连接部上的外部记忆装置用作上述记录部。另外,也可以构成能够将信息接收机连接在网络上、将网络上的服务器等用作上述记录部。
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人体通信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中,信息发送机是发电元件自己发电起动的,但也可以不持这种自己发电功能,通过来自于信息接收机的供电而起动。
实施方式中,与触动对象部(部件)的人的人体连接的电极片,是人用脚踏时经由鞋与人体连接的,但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装备在人的手臂和身体上(包括经由衣服的装备)而被连接。
另外,实施方式中是记录对接触检测对象部的接触时刻(个别识别信息(个别ID)的接到时刻),但也可以进一步记忆接触时间的长短。例如,记录接触开始时刻和接触结束时刻,或使信息发送机接受供电便每1秒等周期性地发送信息,信息接收机记录所有每1秒的接到时刻。通过如此记录接触时间,能够从记录的表示接触时间的数据,容易地区别单是手指等碰触部件(对象部),还是有拆下等其它操作。
另外,个人识别信息是在接触时(个别识别信息(个别ID)接到时)信息接收机作取得并记录的,但也可以在接触时记录信息接收机在接触前已经取得的个人识别信息。
接触检测对象部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单位。例如,可以区分同一部件上的多个部分作为接触检测对象部。另外,对象部件并不局限于可动部件和可拆装部件,也可以是固定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复合机,可以以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各种图像处理装置为对象。另外,本发明接触履历记录系统不局限于图像处理装置,可以备在各种器械之中。各种器械除了例如电子器械和信息器械等器械之外,还包括电气装置、机械装置等各种装置和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器具等。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上安装多个信息发送机,在人触动对象部时,安装在该对象部上的信息发送机发送事先记忆的该对象部的个别识别信息。用信息接收机接收该个别识别信息,由控制部输入到记录部,由此记录对象部被人触动时的接触履历。这样,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能够不布线地检测被人触动并记录其接触履历。
通过能够不用布线配置作为每个对象部的接触检测部发挥功能的多个信息发送机,提高了信息发送机(接触检测部)的设置空间和布局以及接触检测对象部的个数等的自由度,能够取得用户等碰触了哪个对象部、拆下了哪个对象部的部件等详细的接触履历,能够得到有关故障的有效信息。因此,维修人员能够顺利(迅速准确)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原因查明,能够实现缩短修理和恢复所要的作业时间。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对象部的接触履历,也可以记录表示个别识别信息接到时刻的时刻信息。该时刻信息是接触时刻信息,表示对象部被人触动的接触时刻。这样,维修人员能够把握用户等触动每个对象部的接触时刻,容易进行故障诊断和原因查明。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对象部的接触履历,也能够记录触动对象部的人(接触者)的个人识别信息。这样,维修人员能够对每个被自己和用户等触动的对象部,把握接触者,容易进行故障诊断和原因查明。
上述实施方式中,信息发送机和信息接收机是以触动了对象部的人的人体为通信路进行个别识别信息的接发。也就是说,信息接收部上连着电极(天线),该电极被连在触动对象部的人的人体上的碰触对象部的部位之外的部位上,当连在电极上的人体一接触对象部,信息发送机和信息接收机相互之间便形成包括该人体的通信路,经由该通信路进行个别识别信息的接发。通过采用这种人体通信技术,可以构成没有布线的信息发送机及信息接收机。
上述实施方式中,信息发送机和信息接收机通过无线通信接发个别识别信息。通过这种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构成没有布线的信息发送机及信息接收机。
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对象部的信息发送机中设有发电元件。人一触动对象部,在对象部的发电元件便发电对信息发送部供电。信息发送部一接到发电元件的供电,便发送记忆部中记忆的个别识别信息。通过在信息发送机中设这种发电元件,可以构成只在人碰触对象部时才发送个别识别信息的信息发送机。
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每个对象部的多个信息发送机中,被安装在被人触动的对象部的信息发送机发送事先记忆的该对象部的个别识别信息。通过信息接收机接收该个别识别信息并记录到记录部中,记录对象部被人触动时的接触履历。由此,能够对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的对象部,不用布线地检测被人触动并记录其接触履历。

Claims (12)

1.一种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是记录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被人触动时的接触履历,接触履历记录系统的特征在于,
备有:被安装在所述每个对象部的多个信息发送机;与所述多个信息发送机通信的信息接收机;
所述多个信息发送机的各个信息发送机备有:记忆部,事先记忆了该信息发送机被安装在的对象部的个别识别信息;信息发送部,一旦该信息发送机被安装在的对象部被人触动,便发送所述记忆部中记忆的个别识别信息;
所述信息接收机备有:信息接收部,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机发送的个别识别信息;控制部,将所述信息接收部接到的个别识别信息,输入到记录被输入的个别识别信息的记录部,
所述控制部将表示所述信息接收部接到个别识别信息的接收时刻的时刻信息与所述个别识别信息对应后,输入到所述记录部。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接收机具有取得所述人的个人识别信息的取得部,
所述控制部还向所述记录部输入所述取得部取得的个人识别信息。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备有与所述信息接收部相连的电极,该电极与触动所述对象部的人的人体上的所述触动部位以外的部位连接,
一旦与所述电极连接的所述人体接触所述对象部,所述信息发送机和所述信息接收机相互之间便形成包括该人体的通信路,通过该通信路进行所述个别识别信息的接发。
4.如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备有与所述信息接收部相连的电极,该电极与触动所述对象部的人的人体上的所述触动部位以外的部位连接,
一旦与所述电极连接的所述人体接触所述对象部,所述信息发送机和所述信息接收机相互之间便形成包括该人体的通信路,通过该通信路进行所述个别识别信息的接发。
5.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机和所述信息接收机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所述个别识别信息的接发。
6.如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机和所述信息接收机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所述个别识别信息的接发。
7.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发送机具有被配置在所述对象部上的一旦被人触动便发电、对所述信息发送部供电的发电元件,
所述信息发送部一旦从所述发电元件接受所述供电便发送所述个别识别信息。
8.如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发送机具有被配置在所述对象部上的一旦被人触动便发电、对所述信息发送部供电的发电元件,
所述信息发送部一旦从所述发电元件接受所述供电便发送所述个别识别信息。
9.一种接触履历记录方法,是记录器械中的每个接触检测对象部被人触动时的接触履历,接触履历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工序:
信息发送工序,发送所述每个对象部上安装的多个信息发送机中被人触动的对象部上安装的信息发送机事先记忆的该对象部的个别识别信息;
信息接收工序,用信息接收机接收所述信息发送机发送的个别识别信息;
记录工序,将所述信息接收机接到的个别识别信息记录到记录部,
在所述记录工序中,将表示在所述信息接收工序中由所述信息接收机接到的个别识别信息的接收时刻的时刻信息,与该个别识别信息对应后,作记录。
10.如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记录工序之前实行的由所述信息接收机取得所述人的个人识别信息的取得工序,
在所述记录工序中,将所述信息接收机取得的个人识别信息,与所述个别识别信息对应后,作记录。
11.一种使用图像数据实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备有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
所述对象部被设在构成该图像处理装置的部件上。
12.一种使用图像数据实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备有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接触履历记录系统,
所述对象部被设在构成该图像处理装置的部件上。
CN201010504276.5A 2009-10-14 2010-10-11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Active CN102043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7605A JP4807449B2 (ja) 2009-10-14 2009-10-14 接触履歴記録システム、接触履歴記録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37605/09 2009-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3706A CN102043706A (zh) 2011-05-04
CN102043706B true CN102043706B (zh) 2014-05-28

Family

ID=43854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4276.5A Active CN102043706B (zh) 2009-10-14 2010-10-11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85709A1 (zh)
JP (1) JP4807449B2 (zh)
CN (1) CN1020437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7030B2 (ja) * 2014-03-26 2018-06-27 浩平 速水 情報提示システム及び識別情報送信装置
JP7070109B2 (ja) * 2018-06-06 2022-05-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交換可能な部品を備えた装置
US11307514B2 (en) * 2018-06-15 2022-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source conditioning
CN113806164B (zh) * 2020-08-18 2024-04-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拆机的监控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3077A (zh) * 2002-11-22 2004-06-09 ��ʿͨ��ʽ���� 成像设备及其更换部件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5174A (ja) * 1998-12-24 2000-07-04 Casio Comput Co Ltd 通信機能付き電子機器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JP2003193655A (ja) * 2001-12-28 2003-07-09 Inax Corp 照明付き手摺
JP2004005252A (ja) * 2002-05-31 2004-01-08 Casio Comput Co Ltd 携帯機器、所持品管理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013611B2 (en) * 2006-07-14 2011-09-06 Reserve Power Cell, Llc Vehicle battery product and battery monitoring system
JP200627913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用メンテナンス支援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メンテナンス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34911A (ja) * 2005-07-29 2007-02-08 Sun Corp 監視システム
JP4839779B2 (ja) * 2005-11-02 2011-12-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7432823B2 (en) * 2005-11-09 2008-10-07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s, Inc. Tamper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meters
CA2703546A1 (en) * 2007-10-25 2009-04-30 Trilliant Networks, Inc. Gas meter having ultra-sensitive magnetic material retrofitted onto meter dial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ter retrofit
US8095265B2 (en) * 2008-10-06 2012-01-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cording, storing, and retrieving vehicle maintenance records
US8279076B2 (en) * 2009-07-14 2012-10-02 Sam Johnson Motion or opening detect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3077A (zh) * 2002-11-22 2004-06-09 ��ʿͨ��ʽ���� 成像设备及其更换部件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85174A 2000.07.04
JP特开2006-279136A 2006.10.12
JP特开2007-128199A 2007.05.24
JP特开2007-34911A 2007.02.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07449B2 (ja) 2011-11-02
JP2011083942A (ja) 2011-04-28
US20110085709A1 (en) 2011-04-14
CN102043706A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265B (zh) 充电显示系统
CN101303546B (zh) 显示系统和信息分配装置
CN103297637B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控制驱动器
CN101877754B (zh) 信息设备装置
CN102043706B (zh) 接触履历记录系统、接触履历记录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677790B (zh) 用于便携式装置的机会式电源充电系统
CN102685345B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和电力供给控制方法
CN106060301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920752A (zh) 用于无线交换数据和功率的电池模块
CN104219406B (zh) 显示控制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7924758A (zh) 用于连接设备以使得能够在设备之间无线交换数据和/或功率的线缆单元
US10089564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7681709A (zh) 用于发送电力的方法及支持其的电子设备
JP202101107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7772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0594435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JP5834834B2 (ja) 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47812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发送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信息的方法
CN107977173A (zh) 协作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协作方法及记录介质
US20030043283A1 (en) Snapshot system
JP2020188426A (ja) 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CN106028466A (zh) 终端、处理设备、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JP4196077B2 (ja) 商品生産システム
CN100536757C (zh) 天线单元及使用该天线单元的接收装置
JP2004134981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