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4735A -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4735A
CN106034735A CN201610372894.6A CN201610372894A CN106034735A CN 106034735 A CN106034735 A CN 106034735A CN 201610372894 A CN201610372894 A CN 201610372894A CN 106034735 A CN106034735 A CN 106034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opy
mout
sacc
auricularia polytricha
clou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28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兴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bai Nalin Junxing Family Farm
Original Assignee
Bobai Nalin Junxing Family Far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bai Nalin Junxing Family Farm filed Critical Bobai Nalin Junxing Family Farm
Priority to CN2016103728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4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4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4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otec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农业设施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包括棚体,棚体四周由外向内覆盖有黑膜和遮阴膜层;棚体包括阳棚和阴棚,阴棚和阳棚由两排平行对称的支架与设置于棚体中部的承重架构成,阳棚和阴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阳棚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阴棚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阳棚的屋脊高于阴棚的屋脊,阳棚与阴棚之间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覆盖有黑膜;阳棚和阴棚的屋面上均覆盖有黑膜,阴阳棚内均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其操作方法,包括建棚和棚体结构调整。该大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能保证毛木耳健康良好的生长,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Description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农业设施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毛木耳又称黄背木耳,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木耳中铁的含量极为丰富,故常吃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木耳含有的维生素K,能维持体内凝血因子的正常水平,防止出血;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同时对胆结石、肾结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还有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功能,对无意中吃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沙子、金属屑等异物有溶解与烊化作用,因此,是矿山、化工和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木耳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可防癌抗癌。毛木耳脆嫩可口,似海蜇皮,可以凉拌、清炒、爆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野生毛木耳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段木的和袋料的为主,在全国各地均能够进行人工培育。
但是,现有技术的阴阳棚普遍都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包括侧墙体,侧墙体的之间横向建设中间墙体,中间墙体的南侧建设阳棚,中间墙体的北侧建设阴棚。其缺点仍然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中间墙体仍然占据很大的土地面积。而且,在建造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建造出的日光温室结构差异较大,性能较差,管理成本高,维修繁琐,使用寿命短。因此,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申请研究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能保证毛木耳健康良好的生长的种植大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该大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能保证毛木耳健康良好的生长,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包括棚体,所述棚体四周由外向内覆盖有黑膜和遮阴膜层;所述棚体包括阳棚和阴棚,所述阴棚和阳棚由两排平行对称的支架与设置于棚体中部的承重架构成,所述阳棚和阴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阳棚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所述阴棚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所述阳棚的屋脊高于阴棚的屋脊,阳棚与阴棚之间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覆盖有黑膜;所述阳棚和阴棚的屋面上均覆盖有黑膜,所述阳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所述阴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
本发明巧妙地将阴棚与阳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阴棚与阳棚之间的屋脊设计有高度差从而形成通风通道,能使得空气透过通风通道上覆盖的黑膜在棚体内流动,使得冷暖气流能够得到交换,控制棚体内的温度为适合毛木耳生长的环境;在毛木耳出菇前可以保持棚体内的暗度和温度,有利于接种的菌丝快速增长;毛木耳出菇后,可以将阳棚屋面的黑膜掀开,使得阳棚屋面能射入阳光,当太阳升起,从倾斜的阳棚屋面射入,首先照射到阴棚处的中上部,使得一整夜蒸腾于棚体内中上部的水蒸气变暖,使得阴棚内中上部的空气密度变小,然后棚体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将向阴棚内中上部流动,当阳棚的空气向阴棚中上部流动时,一部分的冷空气将从通风通道与棚体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依此,棚体内的空气将逐渐变暖,能够调整棚体内的空气环境、湿度和温度,使得毛木耳在昼夜差进行生长,能够长出厚实的子实体,也能够使得棚体拥有新鲜的空气和足够的氧气让毛木耳快速的生长,随着时间推后,阳光将从阴棚的中上部依次射入阴棚的下部和直射入阳棚内,使得阳棚阴棚都得到阳光照射,防止棚体内滋长细菌,给毛木耳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保证子实体的出菇率;当子实体张至一定大小后,将阳棚内的泡沫板拆卸,使得阳棚内的阳光透光率增加,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的阳光量,促使阳棚内种植的毛木耳比种植阴棚内的毛木耳生长更快,错开阳棚与阴棚毛木耳的采收时间,保证采收的毛木耳能够在涨势最好最鲜美的情况下卖出,防止一次性大量采收,供大于求,浪费的毛木耳只能农户自行晒干再卖,时间长,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出现。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黑膜的透光率为10-15%;所述遮阴膜的透光率为70-85%。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是将通过黑膜透光率小保护棚体内的黑暗环境,遮阴膜能够降低在黑膜掀开后射入棚体内的阳光量,保证子实体不被阳光直射,晒伤,出现停止生长或腐烂等现象。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阳棚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60°,阴棚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45°。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让阳光从阳棚内射入的角度足够大,也能保证阳光从阴棚中上部首先射入再依次射入阴棚下部和直射入阳棚,还能保证倾斜度能够使得棚体能够拥有良好的排水能力。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且内外地平面相差0.3-0.5m;所述棚体外的四周还设置有一排水沟。采用棚体外的四周设置有一排水沟的技术方案,能防止洪涝;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能够保证棚体内的温度较低,保证毛木耳的生长环境。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棚体的规格为10-15m×3-5m×5-8m;所述阳棚的屋脊与阴棚的屋脊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所述阳棚的屋脊与阴棚的屋脊之间的高度差为0.2-0.5m。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保证采收规模,保证空气流通量,使得棚体内拥有足够的氧气和新鲜空气,促进毛木耳生长。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棚体四周依次首尾相连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位于黑膜外侧;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棚体的中上部。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加固棚体四周覆盖的黑膜,防止黑膜随风飘动,起不到保证棚体黑暗环境的氛围。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支架和承重支架均由钢材或泥砖构成。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使用钢材或泥砖材料作为支架和承重支架保证棚体的结构稳固,加长使用期限,从而降低结构成本。
如上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建棚:四周使用若干条支架和中部使用若干条承重支架深入地面0.2-0.5m围成规格为长10-15m×宽3-5m×高5-8m的棚体,并且将棚体内的地平面刨坑后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0.3-0.5m;棚体四周先覆盖遮阴膜然后覆盖黑膜,再使用固定架在棚体中上部的四周依次首尾相连将覆盖的黑膜固定,所述棚体包括阳棚和阴棚,阴棚和阳棚由两排平行对称的支架与设置于棚体中部的承重架构成,阳棚和阴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阳棚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阴棚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阳棚的屋脊高于阴棚的屋脊,阳棚与阴棚之间设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覆盖有黑膜,阳棚和阴棚的屋面上均覆盖有黑膜,所阳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阴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
(2)棚体结构调整:将接种后的毛木耳培养基菌袋堆放入棚体内且于遮阴膜层下,在毛木耳培养基菌袋内长满菌丝后将棚体四周的遮阴膜每天于早上10点至12点期间卷起,其余时间放下覆盖,直至毛木耳出菇后停止;在毛木耳出菇3-8天后将阳棚的屋面上覆盖的黑膜卷起;当毛木耳出菇9-16天后将阳棚内的泡沫板层拆卸;当毛木耳出菇10-14天后将棚体四周覆盖的黑膜在每天早上10点至12点和下午3点至5点期间卷起,其余时间放下覆盖,如此循环直至毛木耳采收完毕。
采用上述的操作方法能够在毛木耳对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棚体的结构来控制毛木耳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毛木耳能够快速生长,且鲜红,肉厚。其中巧妙地将阴棚与阳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阴棚与阳棚之间的屋脊设计有高度差从而形成通风通道,能使得空气透过通风通道上覆盖的黑膜在棚体内流动,使得冷暖气流能够得到交换,控制棚体内的温度为适合毛木耳生长的环境;在毛木耳出菇前可以保持棚体内的暗度和温度,有利于接种的菌丝快速增长;毛木耳出菇后,可以将阳棚屋面的黑膜掀开,使得阳棚屋面能射入阳光,当太阳升起,从倾斜的阳棚屋面射入,首先照射到阴棚处的中上部,使得一整夜蒸腾于棚体内中上部的水蒸气变暖,使得阴棚内中上部的空气密度变小,然后棚体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将向阴棚内中上部流动,当阳棚的空气向阴棚中上部流动时,一部分的冷空气将从通风通道与棚体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依此,棚体内的空气将逐渐变暖,能够调整棚体内的空气环境、湿度和温度,使得毛木耳在昼夜差进行生长,能够长出厚实的子实体,也能够使得棚体拥有新鲜的空气和足够的氧气让毛木耳快速的生长,随着时间推后,阳光将从阴棚的中上部依次射入阴棚的下部和直射入阳棚内,使得阳棚阴棚都得到阳光照射,防止棚体内滋长细菌,给毛木耳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保证子实体的出菇率;当子实体张至一定大小后,将阳棚内的泡沫板拆卸,使得阳棚内的阳光透光率增加,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的阳光量,促使阳棚内种植的毛木耳比种植阴棚内的毛木耳生长更快,错开阳棚与阴棚毛木耳的采收时间,保证采收的毛木耳能够在涨势最好最鲜美的情况下卖出,防止一次性大量采收,供大于求,浪费的毛木耳只能农户自行晒干再卖,时间长,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出现。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毛木耳培养基菌袋的堆放方式为“井”字形叠加堆放。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井”字形叠加堆放能够增加毛木耳子实体的生长空间,控制毛木耳的涨势大小相近。
在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说明,所述“井”字形叠加堆放的层数为5-10层。采用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将毛木耳子实体的涨势控制为上层生长至下层生长依次减慢,可进行毛木耳分层采收,采收上层毛木耳子实体后,下层的毛木耳获得的阳光将增加,促进生长,下次采收,采收后上层毛木耳子实体长大吸收阳光,如此循环,能保证毛木耳子实体能分批采收,保证供求平衡。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棚体设计巧妙,将阴棚与阳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阴棚与阳棚之间的屋脊设计有高度差从而形成通风通道,能使得空气透过通风通道上覆盖的黑膜在棚体内流动,使得冷暖气流能够得到交换,控制棚体内的温度为适合毛木耳生长的环境,使得毛木耳能够生长厚实且鲜红,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高;采用倾斜设计的屋面能够让阳光从阳棚内射入的角度足够大,也能保证阳光从阴棚中上部首先射入再依次射入阴棚下部和直射入阳棚,还能保证倾斜度能够使得棚体能够拥有良好的排水能力;且在棚体外设置有一排水沟,能够提高棚体的抗涝性能,保证棚体内的毛木耳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本发明的操作方法,能够在毛木耳出菇前保持棚体内的暗度和温度,有利于接种的菌丝快速增长;毛木耳出菇后,可以将阳棚屋面的黑膜掀开,使得阳棚屋面能射入阳光,当太阳升起,从倾斜的阳棚屋面射入,首先照射到阴棚处的中上部,使得一整夜蒸腾于棚体内中上部的水蒸气变暖,使得阴棚内中上部的空气密度变小,然后棚体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将向阴棚内中上部流动,当阳棚的空气向阴棚中上部流动时,一部分的冷空气将从通风通道与棚体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依此,棚体内的空气将逐渐变暖,能够调整棚体内的空气环境、湿度和温度,使得毛木耳在昼夜差进行生长,能够长出厚实的子实体,也能够使得棚体拥有新鲜的空气和足够的氧气让毛木耳快速的生长,随着时间推后,阳光将从阴棚的中上部依次射入阴棚的下部和直射入阳棚内,使得阳棚阴棚都得到阳光照射,防止棚体内滋长细菌,给毛木耳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保证子实体的出菇率;当子实体张至一定大小后,将阳棚内的泡沫板拆卸,使得阳棚内的阳光透光率增加,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的阳光量,促使阳棚内种植的毛木耳比种植阴棚内的毛木耳生长更快,错开阳棚与阴棚毛木耳的采收时间,保证采收的毛木耳能够在涨势最好最鲜美的情况下卖出,防止一次性大量采收,供大于求,浪费的毛木耳只能农户自行晒干再卖,时间长,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棚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毛木耳种植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风通道,2阴棚,3透光膜层,4支架,5泡沫板层,6遮阴膜层,7毛木耳培养基菌袋,8承重支架,9阳棚,10黑膜,11固定架,12排水沟。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包括棚体,棚体的规格为10m×3m×5m,棚体四周由外向内覆盖有黑膜10和遮阴膜层6;棚体四周依次首尾相连设置有固定架11,且固定架11位于黑膜10外侧吗,并设置于棚体的中上部;能够加固棚体四周覆盖的黑膜10,防止黑膜10随风飘动,起不到保证棚体黑暗环境的氛围;棚体包括阳棚9和阴棚2,阴棚2和阳棚9由若干条平行对称的由钢材构成的支架4与设置于棚体中部的由钢材构成的承重架构成,阳棚9和阴棚2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阳棚9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阴棚2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阳棚9的屋脊与阴棚2的屋脊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阳棚9的屋脊高于阴棚2的屋脊,阳棚9的屋脊与阴棚2的屋脊之间的高度差为0.2-0.5m,阳棚9与阴棚2之间设有通风通道1,通风通道1覆盖有黑膜10;阳棚9和阴棚2的屋面上均覆盖有黑膜10,阳棚9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3、泡沫板层5和遮阴膜层6;阴棚2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3、泡沫板层5和遮阴膜层6。通过调整黑膜10的透光率为10-15%;遮阴膜的透光率为70%,能够将通过黑膜10透光率小保护棚体内的黑暗环境,遮阴膜能够降低在黑膜10掀开后射入棚体内的阳光量,保证子实体不被阳光直射,晒伤,出现停止生长或腐烂等现象。设计阳棚9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阴棚2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是保证阳光从阳棚9内射入的角度足够大,也能保证阳光从阴棚2中上部首先射入再依次射入阴棚2下部和直射入阳棚9,还能保证倾斜度能够使得棚体能够拥有良好的排水能力。还将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且内外地平面相差0.3-0.5m,棚体外的四周还设置有一排水沟12,采用棚体外的四周设置有一排水沟12的技术方案,能防止洪涝,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能够保证棚体内的温度较低,保证毛木耳的生长环境。
采用上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建棚:四周使用若干条支架4和中部使用若干条承重支架8深入地面0.2-0.5m围成规格为长10m×宽3m×高5m的棚体,并且将棚体内的地平面刨坑后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0.3-0.5m;棚体四周先覆盖遮阴膜然后覆盖黑膜10,再使用固定架11在棚体中上部的四周依次首尾相连将覆盖的黑膜10固定,所述棚体包括阳棚9和阴棚2,阴棚2和阳棚9由若干条平行对称的支架4与设置于棚体中部的承重架构成,阳棚9和阴棚2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阳棚9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阴棚2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阳棚9的屋脊高于阴棚2的屋脊,阳棚9与阴棚2之间设有通风通道1,通风通道1覆盖有黑膜10,阳棚9和阴棚2的屋面上均覆盖有黑膜10,所阳棚9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3、泡沫板层5和遮阴膜层6,阴棚2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3、泡沫板层5和遮阴膜层6;
(2)棚体结构调整:将接种后的毛木耳培养基菌袋7以“井”字形叠加堆放5层在棚体内且于遮阴膜层6下,在毛木耳培养基菌袋7内长满菌丝后将棚体四周的遮阴膜每天于早上10点至12点期间卷起,其余时间放下覆盖,直至毛木耳出菇后停止;在毛木耳出菇3天后将阳棚9的屋面上覆盖的黑膜10卷起;当毛木耳出菇9天后将阳棚9内的泡沫板层5拆卸;当毛木耳出菇10天后将棚体四周覆盖的黑膜10在每天早上10点至12点和下午3点至5点期间卷起,其余时间放下覆盖,如此循环直至毛木耳采收完毕。
采用上述的操作方法能够在毛木耳对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棚体的结构来控制毛木耳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毛木耳能够快速生长,且鲜红,肉厚。其中巧妙地将阴棚2与阳棚9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阴棚2与阳棚9之间的屋脊设计有高度差从而形成通风通道1,能使得空气透过通风通道1上覆盖的黑膜10在棚体内流动,使得冷暖气流能够得到交换,控制棚体内的温度为适合毛木耳生长的环境;在毛木耳出菇前可以保持棚体内的暗度和温度,有利于接种的菌丝快速增长;毛木耳出菇后,可以将阳棚9屋面的黑膜10掀开,使得阳棚9屋面能射入阳光,当太阳升起,从倾斜的阳棚9屋面射入,首先照射到阴棚2处的中上部,使得一整夜蒸腾于棚体内中上部的水蒸气变暖,使得阴棚2内中上部的空气密度变小,然后棚体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将向阴棚2内中上部流动,当阳棚9的空气向阴棚2中上部流动时,一部分的冷空气将从通风通道1与棚体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依此,棚体内的空气将逐渐变暖,能够调整棚体内的空气环境、湿度和温度,使得毛木耳在昼夜差进行生长,能够长出厚实的子实体,也能够使得棚体拥有新鲜的空气和足够的氧气让毛木耳快速的生长,随着时间推后,阳光将从阴棚2的中上部依次射入阴棚2的下部和直射入阳棚9内,使得阳棚9阴棚2都得到阳光照射,防止棚体内滋长细菌,给毛木耳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保证子实体的出菇率;当子实体张至一定大小后,将阳棚9内的泡沫板拆卸,使得阳棚9内的阳光透光率增加,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的阳光量,促使阳棚9内种植的毛木耳比种植阴棚2内的毛木耳生长更快,错开阳棚9与阴棚2毛木耳的采收时间,保证采收的毛木耳能够在涨势最好最鲜美的情况下卖出,防止一次性大量采收,供大于求,浪费的毛木耳只能农户自行晒干再卖,时间长,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出现。培养基采用了“井”字形的叠加对方方式能够增加毛木耳子实体的生长空间,控制毛木耳的涨势大小相近,且“井”字形叠加堆放的层数为5-10层,能够将毛木耳子实体的涨势控制为上层生长至下层生长依次减慢,可进行毛木耳分层采收,采收上层毛木耳子实体后,下层的毛木耳获得的阳光将增加,促进生长,下次采收,采收后上层毛木耳子实体长大吸收阳光,如此循环,能保证毛木耳子实体能分批采收,保证供求平衡。
实施例2:
一种种植大棚与实施例1的技术原理相同,不同点为:支架4由泥砖构成,承重架由泥砖构成;棚体的规格为15m×5m×8m;设计阳棚9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60°,阴棚2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45°。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的操作方法,操作步骤相同,不同点为:棚体结构调整:将接种后的毛木耳培养基菌袋7以“井”字形叠加堆放10层在棚体内且于遮阴膜层6下,在毛木耳培养基菌袋7内长满菌丝后将棚体四周的遮阴膜每天于早上10点至12点期间卷起,其余时间放下覆盖,直至毛木耳出菇后停止;在毛木耳出菇8天后将阳棚9的屋面上覆盖的黑膜10卷起;当毛木耳出菇16天后将阳棚9内的泡沫板层5拆卸;当毛木耳出菇14天后将棚体四周覆盖的黑膜10在每天早上10点至12点和下午3点至5点期间卷起,其余时间放下覆盖,如此循环直至毛木耳采收完毕。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包括棚体,所述棚体四周由外向内覆盖有黑膜和遮阴膜层;所述棚体包括阳棚和阴棚,所述阴棚和阳棚由两排平行对称的支架与设置于棚体中部的承重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棚和阴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所述阳棚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所述阴棚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所述阳棚的屋脊高于阴棚的屋脊,阳棚与阴棚之间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覆盖有黑膜;所述阳棚和阴棚的屋面上均覆盖有黑膜,所述阳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所述阴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膜的透光率为10-15%;所述遮阴膜的透光率为7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棚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60°,阴棚的屋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内的地平面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且内外地平面相差0.3-0.5m;所述棚体外的四周还设置有一排水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的规格为10-15m×3-5m×5-8m;所述阳棚的屋脊与阴棚的屋脊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所述阳棚的屋脊与阴棚的屋脊之间的高度差为0.2-0.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四周依次首尾相连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位于黑膜外侧;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棚体的中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承重支架均由钢材或泥砖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建棚:四周使用若干条支架和中部使用若干条承重支架深入地面0.2-0.5m围成规格为长10-15m×宽3-5m×高5-8m的棚体,并且将棚体内的地平面刨坑后低于棚体外的地平面0.3-0.5m;棚体四周先覆盖遮阴膜然后覆盖黑膜,再使用固定架在棚体中上部的四周依次首尾相连将覆盖的黑膜固定,所述棚体包括阳棚和阴棚,阴棚和阳棚由两排平行对称的支架与设置于棚体中部的承重架构成,阳棚和阴棚背靠背设置,且相互连通,阳棚的屋面倾斜朝向东面设置,阴棚的屋面倾斜朝向西面设置,阳棚的屋脊高于阴棚的屋脊,阳棚与阴棚之间设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覆盖有黑膜,阳棚和阴棚的屋面上均覆盖有黑膜,所阳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阴棚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光膜层、泡沫板层和遮阴膜层;
(2)棚体结构调整:将接种后的毛木耳培养基菌袋堆放入棚体内且于遮阴膜层下,在毛木耳培养基菌袋内长满菌丝后将棚体四周的遮阴膜每天于早上10点至12点期间卷起,其余时间放下覆盖,直至毛木耳出菇后停止;在毛木耳出菇3-8天后将阳棚的屋面上覆盖的黑膜卷起;当毛木耳出菇9-16天后将阳棚内的泡沫板层拆卸;当毛木耳出菇10-14天后将棚体四周覆盖的黑膜在每天早上10点至12点和下午3点至5点期间卷起,其余时间放下覆盖,如此循环直至毛木耳采收完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木耳培养基菌袋的堆放方式为“井”字形叠加堆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形叠加堆放的层数为5-10层。
CN201610372894.6A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Pending CN106034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2894.6A CN106034735A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2894.6A CN106034735A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4735A true CN106034735A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7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2894.6A Pending CN106034735A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473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55496A (ko) * 1999-12-10 2001-07-04 오길록 부품 목록 이관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CN202890064U (zh) * 2012-08-08 2013-04-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非对称双层内保温温室的设计
JP2013094077A (ja) * 2011-10-28 2013-05-20 Jmc:Kk 茸類栽培用ハウス
CN203860137U (zh) * 2014-03-28 2014-10-08 王成增 一种高低阴阳棚日光温室
CN204168831U (zh) * 2014-07-28 2015-02-25 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 一种大跨度阴阳棚
CN105133887A (zh) * 2015-09-01 2015-12-09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效循环综合大棚及动植物混合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55496A (ko) * 1999-12-10 2001-07-04 오길록 부품 목록 이관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JP2013094077A (ja) * 2011-10-28 2013-05-20 Jmc:Kk 茸類栽培用ハウス
CN202890064U (zh) * 2012-08-08 2013-04-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非对称双层内保温温室的设计
CN203860137U (zh) * 2014-03-28 2014-10-08 王成增 一种高低阴阳棚日光温室
CN204168831U (zh) * 2014-07-28 2015-02-25 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 一种大跨度阴阳棚
CN105133887A (zh) * 2015-09-01 2015-12-09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效循环综合大棚及动植物混合养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汤光宇: "白背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食用菌》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9834B (zh) 一种桑树套种桑枝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3563644B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7660441A (zh) 一种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2907260A (zh) 一种桑树套种桑枝灵芝的栽培方法
CN205431151U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温室
CN103918562A (zh) 健康养牛场以及养牛方法
CN103125306A (zh) 一种家用种植棚
CN103155825A (zh) 一种简易控温食用菌温室大棚设计方法
CN111758461A (zh) 一种多层次节能环保循环农业大棚种植技术
CN103141246A (zh) 一种西瓜室内盆栽方法
CN106212011A (zh) 一种大棚内种植天麻的方法
CN105961025B (zh) 一种毛木耳的栽培方法
CN205755737U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大棚
CN108094046A (zh) 一种人工林下仿野生袋料桑黄栽培方法
CN106489608B (zh) 一种大棚
CN108934765B (zh) 一种半野生赤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6034735A (zh) 一种毛木耳种植大棚及其操作方法
CN104303966B (zh) 一种野生金线莲的栽培方法
CN106258461A (zh) 一种大棚营养土人参栽培方法
CN1118227C (zh) 立体菜畜养殖设施
CN202435892U (zh) 一种家用种植棚
CN202773541U (zh) 高效塑料大棚
CN215074326U (zh) 柑橘生长架及柑橘棚架
CN1231336A (zh) 袋栽黑木耳及其栽培技术
CN106034736A (zh) 一种毛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