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2688A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22688A CN106022688A CN201610341376.8A CN201610341376A CN106022688A CN 106022688 A CN106022688 A CN 106022688A CN 201610341376 A CN201610341376 A CN 201610341376A CN 106022688 A CN106022688 A CN 1060226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ages
- receiving
- parcel
- package
- s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049 secondary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应用于楼宇中,用于在主通道和包裹缓存仓之间转移包裹,其包括设置在楼宇的各个楼层用于存储包裹的包裹缓存仓、主收发装置以及获取所接收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的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主收发装置包括沿楼宇的高度方向设置的主通道、设置在主通道中的至少一第一承载件、传送各第一承载件的主传送机构、设置在第一承载件上的第一抓取机构和检测第一承载件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主通道具有对外收发包裹的收发口,主通道开设有放行口以供第一抓取机构伸出。本发明可实现包裹随时自动收发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背景技术】
近年,物流行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为了能够一次性投递包裹成功,现在都是快递员先与客户电话沟通约定收发包裹的时间,以避免用户不在家中或其他原因无法取快递包裹时,快递员需要反复约定时间或者多次重复投递,既浪费了快递员的工作时间,也可能耽误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旨在解决包裹无法即时自动收取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应用于楼宇中,用于在主通道和包裹缓存仓之间转移包裹,其包括若干设置在楼宇的各个楼层用于存储包裹的包裹缓存仓、主收发装置以及获取所接收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的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所述主收发装置包括沿楼宇的高度方向设置的主通道、设置在所述主通道中的至少一承载包裹的第一承载件、传送各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主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第一抓取机构和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主通道具有对外收发包裹的收发口,所述主通道开设有放行口以供所述第一抓取机构伸出;在所述主通道和所述包裹缓存仓之间转移包裹的状态,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位于所述主通道与所述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包裹缓存仓。
优选地,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主通道和所述包裹缓存仓之间的副收发装置,该副收发装置包括副通道和传送包裹的副传送机构,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副通道或所述包裹缓存仓中的第二抓取机构,所述第二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包裹缓存仓或所述副通道中;在所述主通道和所述副通道之间转移包裹的状态,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位于所述主通道与所述副通道对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副通道。
优选地,所述副收发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该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副通道中与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以检测该位置是否有包裹。
优选地,所述副收发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副通道中的承载该副通道中的包裹的第二承载件和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在所述副传送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传送机构上,所述主传送机构上设有若干固定所述第一承载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数量。
优选地,收发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包裹为无人飞行器,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供所述无人飞行器停放的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所述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设置在所述主通道的上方,所述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上设有身份识别装置,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判断距离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预设范围内的无人飞行器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或者,
收发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包裹为快递员,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识别快递员身份的身份识别装置,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收发包裹的快递员的身份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优选地,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检测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所要收发的包裹是否异常的异常包检测装置及存储异常包裹的异常包存储仓,所述异常包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上;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位于与所述异常包缓存仓对接的位置时,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异常包缓存仓。
优选地,所述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为通信装置,在逐个收发包裹时,用于接收外部发送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或者,
所述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为用户界面,在逐个收发包裹时,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或者,
所述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包括房号识别装置,所述房号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用于识别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包裹在主通道内可被自动传送到楼宇的任一楼层的包裹缓存仓,即本发明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可以实现包裹被随时自动收发的目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楼宇,该楼宇中安装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
优选地,各个房间均具有独立的包裹缓存仓。
优选地,相邻两楼层的所述包裹缓存仓部分或者全部共用一个所述副收发装置。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楼宇,通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可以实现本楼宇中的包裹投递后即时入户的目的以及本楼宇中的包裹被随时自动收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自动收取包裹的系统的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且下面所描述的技术特征之间只要不相互矛盾均可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应用于楼宇中,用于在主通道和包裹缓存仓之间转移包裹,其包括设置在楼宇的各个楼层用于存储包裹的包裹缓存仓1、主收发装置(未标号)以及获取所接收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的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未示出),该主收发装置包括沿楼宇的高度方向设置的主通道2、设置在主通道2中的一第一承载件3、传送该第一承载件3的主传送机构4、设置在第一承载件3上的第一抓取机构(未示出)和检测第一承载件位置3的第一检测装置(未示出),主通道2具有对外收发包裹的收发口21,主通道2开设有放行口22以供第一抓取机构伸出;在主通道2和包裹缓存仓1之间转移包裹的状态,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第一承载件3位于主通道2与包裹缓存仓1对接的位置,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第一承载件位于与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时,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包裹缓存仓1。
可以理解的,第一承载件3不限于设置一个,可以设置多个,如图2所示,在包裹收发量大的小区,主通道2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承载件3以提高效率,且在该系统中,第一承载件3为可拆卸的设置在主传动机构上,且主传动机构上设有多个安装第一承载件3的固定结构,以便根据包裹收发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第一承载件3,也即固定结构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一承载件3的数量。
在具体实施例中,楼宇的各个楼层均设置一个公用包裹缓存仓,该公用的包裹缓存仓可以设置在每层楼的公共区域,如楼梯间等区域。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楼宇的各个楼层的各个房间均对应的设置一个独立的包裹缓存仓,该独立的包裹缓存仓可以采用分散式设置或集中式设置。如采用集中式设置,设置在公共区域(如楼梯间);再如采用分散式设置,也可以设置在私人区域(如阳台两侧、房间内)。
在具体实施例中,主通道2可以设置在阳台两侧、楼梯间或穿过房间的墙内。
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实现自动投递包裹的过程为:
1、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接收到有快递员或无人飞行器等携带有本楼宇包裹的人或机器人来投递快递的命令,在该命令中可以包括所要投递包裹的房号投递信息,主传送机构4将第一承载件3传送至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为靠近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收发口21,即第一位置为本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对外收发包裹的位置;当检测到第一承载件3到达第一位置时,快递员或无人飞行器将其携带的包裹放置到该第一承载件3上。
如图2所示,当收发口21有两个时,如左收发口和右收发口,根据房号投递信息,包裹应从左收发口进入本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进而传送到左包裹缓存仓,即主传送机构4将根据房号投递信息,将第一承载件3传送至左收发口所对应的第一位置。
在上述命令中未包括所要投递包裹的房号投递信息时,对于收发口21只有一个的情况,则只需要主传送机构4将第一承载件3传送至第一位置即可。但对于收发口21不只一个时,如有两个,可以根据无人飞行器或快递员向本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发送的请求命令,来知晓其所携带的包裹需要投递到哪个收发口。也可以通过检测哪个收发口有无人飞行器来知晓包裹需要投递到哪个收发口。获知包裹需要投向哪个收发口的方式有很多,在此不再列举。
2、主传送机构4根据房号投递信息,将第一承载件3传送至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为主通道与目标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目标包裹缓存仓为包裹缓存仓中与该房号投递信息对应的包裹缓存仓。
3、当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承载件3到达第二位置时,第一抓取机构将该包裹从第一承载件3上抓取到目标包裹缓存仓中,等待收件人收取。
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实现自动收取包裹的过程为:
1、发件人将包裹放置到包裹缓存仓,发件人下单并将下单信息发送到监控调度中心,监控调度中心将指派相应的无人飞行器或快递员来收取包裹,在无人飞行器或快递员即将或已经到达收取包裹的地点时,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会接收到发包命令,获取该包裹的房号收取信息;
2、根据所获取的房号收取信息,主传送机构4将包裹承载件3传送至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为与目标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目标包裹缓存仓为包裹缓存仓中与该房号投递信息对应的包裹缓存仓。
3、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该包裹承载件3到达第二位置,第一抓取机构将包裹抓取到包裹承载件3上,且主传送机构4将该包裹承载件3传送至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为靠近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收发口21,即第一位置为实现本自动收发包裹的方法的系统对外收发包裹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的主通道2与包裹缓存仓1相连通且连接在一起,如包裹缓存仓1挨着主通道2设置。但在变形实施例中,可以将主通道2与包裹缓存仓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并在主通道2与包裹缓存仓1之间增设一副收发装置。
该副收发装置包括副通道以及设置在副通道中的第二抓取机构和副传送机构,副传送机构可将包裹从副通道中与主通道对接的位置传送到副通道中与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第二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包裹缓存仓中以将包裹从副通道转移到包裹缓存仓1中,在主通道和副通道之间转移包裹的状态,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第一承载件位于主通道与副通道对接的位置,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副通道。
在其他变形实施例中,第二抓取机构也可以不设置在副通道中,而是设置在包裹缓存仓中,相应地,第二抓取机构可伸入副通道中以将包裹从副通道转移到包裹缓存仓1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副收发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该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副通道中与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以检测该位置是否有包裹,在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包裹位于副通道与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时,第二抓取机构可将包裹在副通道与包裹缓存仓之间转移。当然第二检测装置可以由计时器等替代。
在优选实施例中,副收发装置还包括位于副通道中的承载该副通道中的包裹的第二承载件及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和第二抓取机构设置在第二承载件上,第二承载件设置在副传送机构上,副传送机构传送第二承载件。
在具体实施例中,副收发装置中的副通道可以包括相通的多级副通道,其中第一级副通道与主通道相连通,第末级副通道与各个房间对应的包裹缓存仓相连通。如包括两级副通道,分别为第一级副通道和第二级副通道,第一级副通道和与主通道对接,第一级副通道和第二级副通道相连通,第二级副通道与各个包裹缓存仓连通,这样第二级副通道就从第一级副通道分枝后与其对应的包裹缓存仓连通。
楼宇的各个楼层的各个房间均对应的设置一个独立的包裹缓存仓,在包裹缓存仓设置在房间内或阳台两侧,或其中部分包裹缓存仓集中设置在一个单元房的一侧,剩下部分包裹缓存仓集中设置在该单元房的另一侧(如从电梯进入某层楼,左边的几户业主的包裹缓存仓集中设置在左边的一公共区域内,右边的几户业主的包裹缓存仓集中设置在右边的一公共区域内),则第一级副通道可以分枝为多个第二级甚至多个第三级等副通道,为了将包裹传送到各个包裹缓存仓,每一个副通道中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二承载件,为了提高效率,每一个副通道中设置与包裹缓存仓数量一样多的第二承载件,但为了节省成本,每一个副通道中设置第二承载件的个数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适量,即优选地,第二承载件的设置个数为大于等于包裹缓存仓与3的取整,小于等于包裹缓存仓与2的取整(副通道的分枝需要达到一定数量,如副通道的分枝不小于3,即最末级副通道的个数不小于3)。
设有副收发装置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实现自动投递包裹的过程为:
1、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接收到有快递员或无人飞行器等携带有本楼宇包裹的人或机器人来投递快递的命令,在该命令中可以包括所要投递包裹的房号投递信息,主传送机构4将第一承载件3传送至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为靠近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收发口21,即第一位置为实现本自动收发包裹的方法的系统对外收发包裹的位置;当检测到第一承载件3到达第一位置时,快递员或无人飞行器将其携带的包裹放置到该第一承载件3上。
2、根据所获取的房号投递信息,主传送机构4将包裹承载件3传送至第一中转位置,该第一中转位置为主通道与目标副通道对接的位置,目标副通道为副通道中与该房号投递信息对应的副通道;
3、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该包裹承载件到达第一中转位置时,第一抓取装置将该包裹抓取到第二中转位置,该第二中转位置为该目标副通道中与主通道对接的位置;
4、根据房号投递信息,副传送机构将包裹传送至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为副通道与目标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目标包裹缓存仓为包裹缓存仓中与该房号投递信息对应的包裹缓存仓;
5、当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包裹到达第二位置时,第二抓取机构将该包裹从副通道中抓取到目标包裹缓存仓中,等待收件人收取。
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实现自动收取包裹的过程为:
1、发件人将包裹放置到包裹缓存仓,发件人下单并将下单信息发送到监控调度中心,监控调度中心将指派相应的无人飞行器或快递员来收取包裹,在无人飞行器或快递员即将或已经到达收取包裹的地点时,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会接收到发包命令,获取该包裹的房号收取信息,且副传送机构将包裹传送至第二中转位置,该第二中转位置为目标副通道与主通道对接的位置,目标副通道为副通道中与该房号收取信息对应的副通道。
2、根据所获取的房号收取信息,主传送机构将包裹承载件传送至第一中转位置,该第一中转位置为主通道中与目标副通道对接的位置。
3、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该包裹承载件到达第一中转位置,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包裹到达第二中转位置,第一抓取机构将包裹抓取到包裹承载件上,主传送机构将该包裹承载件传送至第一位置。
在优选实施例中,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供无人飞行器停放的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设置在主通道的上方,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上设有身份识别装置,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判断距离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预设范围内的无人飞行器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或者,收发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包裹为快递员,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识别快递员身份的身份识别装置,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收发包裹的快递员的身份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由无人飞行器收发包裹时,为了保证包裹的安全性,以及避免未携带或携带不正确的包裹的无人飞行器停放在实现该方法的自动收取包裹的系统中的无人飞行器停放台上,而影响配送有该楼宇的包裹的无人飞行器的停放,以及导致的包裹错误投递。优选地,对距离无人飞行器停放台预设范围内的无人飞行器进行识别,按照预置规则,以判断其是否符合预设条件,该预置规则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在此不再列举。若距离无人飞行器停放台预设范围内的无人飞行器符合预设条件,则可以进行收发包裹的动作,否则,可以使无人飞行器停放台保持不能停放无人飞行器的状态,发送报警信号。若在收到需要接收携带不正确的包裹的无人飞行器的包裹投递时,将该包裹传送至隔离区。若收取由快递员投递的包裹,同上,在此不再列举。
在优选实施例中,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检测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所要收发的包裹是否异常的异常包检测装置及存储异常包裹的异常包存储仓,异常包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承载件上;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承载件位于与异常包缓存仓对接的位置时,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异常包缓存仓。
因为本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将包裹直接传送到包裹缓存区,未经过客户的查看,且通过无人飞行器配送包裹可直接将包裹从用户甲配送到用户乙,未经过物流公司对包裹的监测,当无人飞行器配送违禁、危险或错误包裹等异常时,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及保证用户能收到正确的包裹,优选地,在第一承载件上对包裹进行检测,以判断该包裹是否异常,判断包裹是否异常可根据需要制定,在此不再赘述。若第一承载件上的包裹正常,则执行将该包裹投递到包裹缓存仓或将该包裹传送到发包位置;否则,通过第一抓取机构将该异常包裹抓取到异常包缓存仓以封存,发送报警信号以报案,保护用户。
在具体实施例中,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为通信装置,在逐个收发包裹时,用于接收外部发送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或者,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为用户界面,在逐个收发包裹时,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或者,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包括房号识别装置,房号识别装置设置在第一承载件上,用于识别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包裹在主通道内可被自动传送到楼宇的任一楼层的包裹缓存仓,即本发明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可以实现包裹被随时自动收发的目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楼宇,该楼宇可以安装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
在优选实施例中,收发口设置在该楼宇的楼顶或楼底,每栋楼宇不限于仅设置一个主收发装置,但每栋楼宇至少设置一个主收发装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副收发装置中的副通道可以包括相通的多级副通道,如包括两级副通道,分别为第一级副通道和第二级副通道,第一级副通道和与主通道对接,第一级副通道和第二级副通道相连通,第二级副通道与各个包裹缓存仓连通,这样第二级副通道就从第一级副通道分枝后与其对应的包裹缓存仓连通。
楼宇的每层均设置至少一个副收发装置,在优选实施例中,相邻两层的部分或全部包裹缓存仓公用一个副收发装置,或者,副收发装置只设置在楼层的单数层或双数层以节省副收发装置的设置,到达节省成本和空间的目的。当然,每层可设置多个副收发装置。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楼宇,通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可以实现本楼宇中的包裹投递后即时入户的目的以及本楼宇中的包裹被随时自动收取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应用于楼宇中,用于在主通道和包裹缓存仓之间转移包裹,其包括若干设置在楼宇的各个楼层用于存储包裹的包裹缓存仓、主收发装置以及获取所接收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的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所述主收发装置包括沿楼宇的高度方向设置的主通道、设置在所述主通道中的至少一承载包裹的第一承载件、传送各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主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第一抓取机构和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位置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主通道具有对外收发包裹的收发口,所述主通道开设有放行口以供所述第一抓取机构伸出;在所述主通道和所述包裹缓存仓之间转移包裹的状态,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位于所述主通道与所述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包裹缓存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主通道和所述包裹缓存仓之间的副收发装置,该副收发装置包括副通道和传送包裹的副传送机构,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副通道或所述包裹缓存仓中的第二抓取机构,所述第二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包裹缓存仓或所述副通道中;在所述主通道和所述副通道之间转移包裹的状态,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位于所述主通道与所述副通道对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副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收发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该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副通道中与包裹缓存仓对接的位置以检测该位置是否有包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收发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副通道中的承载该副通道中的包裹的第二承载件及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在所述副传送机构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传送机构上,所述主传送机构上设有若干固定所述第一承载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收发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包裹为无人飞行器,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供所述无人飞行器停放的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所述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设置在所述主通道的上方,所述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上设有身份识别装置,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判断距离无人飞行器停放平台预设范围内的无人飞行器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或者,
收发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的包裹为快递员,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识别快递员身份的身份识别装置,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判断收发包裹的快递员的身份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还包括检测该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所要收发的包裹是否异常的异常包检测装置及存储异常包裹的异常包存储仓,所述异常包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上;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承载件位于与所述异常包缓存仓对接的位置时,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可伸入所述异常包缓存仓。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为通信装置,在逐个收发包裹时,用于接收外部发送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或者,
所述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为用户界面,在逐个收发包裹时,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或者,
所述房号收发信息获取装置包括房号识别装置,所述房号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用于识别承载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上的包裹的房号收发信息。
9.一种楼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楼层的所述包裹缓存仓部分或者全部共用一个所述副收发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41376.8A CN106022688A (zh) | 2016-05-20 | 2016-05-20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41376.8A CN106022688A (zh) | 2016-05-20 | 2016-05-20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22688A true CN106022688A (zh) | 2016-10-12 |
Family
ID=5709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41376.8A Withdrawn CN106022688A (zh) | 2016-05-20 | 2016-05-20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22688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16618A (zh) * | 2017-06-03 | 2017-12-01 | 福州幻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智能投递到户的快件专用升降电梯 |
CN109422061A (zh) * | 2017-09-05 | 2019-03-05 | 諸葛宪 | 公寓配送物品自动化系统 |
CN109455452A (zh) * | 2018-09-27 | 2019-03-12 | 苏州绿豆豆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末端配送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6515A (zh) * | 2011-01-28 | 2012-08-01 | 王镇方 | 智能管道自动运输系统 |
CN202558266U (zh) * | 2011-12-27 | 2012-11-28 | 韩磊 | 一种小区商品自动化配送系统 |
US20140258168A1 (en) * | 2013-03-07 | 2014-09-11 | Darryl George Crawford | Automated Pickup & Delivery System |
CN105139178A (zh) * | 2015-09-15 | 2015-12-09 | 余江 | 基于无人飞行器的快递方法和系统 |
CN205139984U (zh) * | 2015-11-11 | 2016-04-06 | 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 |
-
2016
- 2016-05-20 CN CN201610341376.8A patent/CN10602268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6515A (zh) * | 2011-01-28 | 2012-08-01 | 王镇方 | 智能管道自动运输系统 |
CN202558266U (zh) * | 2011-12-27 | 2012-11-28 | 韩磊 | 一种小区商品自动化配送系统 |
US20140258168A1 (en) * | 2013-03-07 | 2014-09-11 | Darryl George Crawford | Automated Pickup & Delivery System |
CN105139178A (zh) * | 2015-09-15 | 2015-12-09 | 余江 | 基于无人飞行器的快递方法和系统 |
CN205139984U (zh) * | 2015-11-11 | 2016-04-06 | 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物流自动配送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16618A (zh) * | 2017-06-03 | 2017-12-01 | 福州幻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智能投递到户的快件专用升降电梯 |
CN109422061A (zh) * | 2017-09-05 | 2019-03-05 | 諸葛宪 | 公寓配送物品自动化系统 |
CN109455452A (zh) * | 2018-09-27 | 2019-03-12 | 苏州绿豆豆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末端配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16578B (zh) | 物品搬送設備 | |
CN206975699U (zh)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 |
KR102137561B1 (ko) | 소포 분류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US20190006217A1 (en) | Conveyance system | |
JP6460260B2 (ja) |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 |
JP7136214B2 (ja) | 搬送車システム | |
KR101642793B1 (ko) | 통신 디바이스와 통신 기기 및 통신 시스템 | |
CN206766025U (zh) | 具有乘客区域和行李区域的车辆及其行李存放装置以及输入和输出站 | |
CN106022688A (zh)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楼宇 | |
KR20130120530A (ko) | 유궤도 대차 시스템 | |
CN109941660B (zh) | 一种物料双路径出入库控制方法及系统 | |
JP5472297B2 (ja) | 搬送車システム | |
TW201600445A (zh) | 搬送車系統及搬送方法 | |
CN107403291A (zh)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方法、楼宇 | |
CN210028836U (zh) | 一种配送装置和系统 | |
CN106355778A (zh) | 一种高效快递收件系统 | |
CN106056328A (zh)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方法、楼宇 | |
CN105976149A (zh)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系统及方法、楼宇 | |
CN109685441A (zh) | 一种自动化医用物流运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30242166A1 (en) | Traveling vehicle system and traveling vehicle control method | |
CN109577720A (zh) | 无人驾驶车辆的自动存取车方法及系统 | |
CN107403292A (zh)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方法及系统、楼宇 | |
CN106022687A (zh)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方法及系统、楼宇 | |
JP2010064806A (ja) | 搬送車システム | |
CN106022690A (zh) | 一种自动收发包裹的方法及自动收取包裹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