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2531A - 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2531A
CN105982531A CN201610079594.9A CN201610079594A CN105982531A CN 105982531 A CN105982531 A CN 105982531A CN 201610079594 A CN201610079594 A CN 201610079594A CN 105982531 A CN105982531 A CN 105982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pot
cooker
opening
relief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95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2531B (zh
Inventor
梛木隆
西野大智
山地宏和
增本悟
增本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82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2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2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2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6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built-in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煮饭器,其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收纳于煮饭器主体的内部;锅加热装置,其对锅进行加热;盖体,其安装于煮饭器主体,且开闭自如地覆盖锅的上部开口部;盖开放装置,其开放盖体;盖开放部,其限制盖开放装置的动作;以及控制装置,其执行预热步骤、升温步骤、沸腾维持步骤、以及焖煮步骤。而且,当从煮饭开始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或者预热步骤结束之后,盖开放部使盖开放装置不能进行动作,将盖体维持为封闭状态。由此,提供操作性和安全性优良的煮饭器。

Description

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式的煮饭器,该压力式的煮饭器通过减压使锅内的水暴沸而搅拌锅内的米粒进行煮饭。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这种煮饭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40396号公报或日本特开平9-192005号公报(以下记作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以下所示结构的煮饭器。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力式的煮饭器如下面这样进行动作。首先,通过设置于煮饭器的盖上的压力调整机构将锅的内部维持为高压状态。此时,通过用球体堵住设置于在盖中形成的蒸汽通路上的阀孔而维持高压状态。而且,在解除高压状态的情况下,使用通过螺线管的工作进行移动的操作体强制性地使堵住阀孔的球体移动。此时,操作体的一部分与盖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卡合。因此,当强制性地使球体移动时,同时与盖锁定机构的卡合被解除。由此,构成了能够使盖进行开闭的压力式的煮饭器。即,专利文献1的压力式的煮饭器通过用球体堵住设置于蒸汽通路上的阀孔,而实现锅内部的高压状态。此时,经由操作体使从阀孔上强制性地推出球体的机构和盖锁定机构联动。由此,实现了用于保持锅内部的气密性和安全的锁定机构。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煮饭器具有:煮饭锅;主体,其收纳煮饭锅;盖体,其能够开闭地安装于主体,对煮饭锅进行密闭;以及加热部,其对煮饭锅进行加热。而且,具有设置有排气口和排气口开闭部的结构,其中,该排气口向盖体排出煮饭锅内的蒸汽,该排气口开闭部在煮饭前和煮饭初期打开排气口,在煮饭过程中关闭排气口而对煮饭锅施加压力。而且,通过自由地设定煮饭过程中的加压时期,能够进行与煮饭菜单或煮饭容量对应的有效的压力煮饭。由此,容易引起煮饭锅内的水的对流而抑制煮饭不均匀。
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的压力式的煮饭器,在刚刚开始煮饭后经由螺线管使操作体的一部分与盖锁定机构卡合的情况下,无法打开盖。因此,在确认煮饭设定(例如确认水位线,或在什锦米饭的情况下确认是否忘记放入食材)的情况下,需要暂时停止煮饭来解除盖锁定机构的卡合。其结果为,降低了使用者的操作性。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煮饭器在为了进行压力煮饭而采用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压力式的煮饭器的结构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进行动作。
即,若在煮饭的中途借助于螺线管使操作体的一部分与盖锁定机构卡合,则能够进行盖的开闭。因此,在煮饭以前加热部进行动作且在锅内被加热的状态下打开盖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使用者被蒸汽烫到的不良情况或与使用者碰到加热过的锅的不良情况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具有盖开放机构的煮饭器,该盖开放机构考虑到了使用者的操作性和安全性。
即,本发明的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收纳于煮饭器主体的内部;锅加热装置,其对锅进行加热;盖体,其安装于煮饭器主体,且开闭自如地覆盖锅的上部开口部;盖开放装置,其开放盖体;盖开放部,其限制盖开放装置的动作;存储部,其存储有煮饭菜单;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煮饭菜单执行规定的煮饭步骤。煮饭步骤具有预热步骤、升温步骤、沸腾维持步骤以及焖煮步骤。而且,当从煮饭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或者当预热步骤结束之后,盖开放部使盖开放装置不能进行动作,将盖体维持为封闭状态。
根据该结构,在从煮饭开始到经过规定时间前的期间,盖体能够借助于盖开放装置进行开闭动作。因此,使用者能够使盖开放装置进行动作而开放盖体,进行煮饭设定的确认。由此,能够提高煮饭器的操作性。另外,能够在锅被加热而变热之前开放盖体。由此,能够将被加热过的锅与使用者的接触防止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底面侧观察内盖的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上表面侧观察内盖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的减压阀位于闭塞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的减压阀位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减压阀移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卸下盖的上外轮廓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A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盖开放限制部件位于从盖开放装置离开的位置的状态的、被图8的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
图9B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盖开放限制部件配置于阻止盖开放装置的旋转的位置、使盖开放装置成为不能进行动作的状态的、被图8的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
图9C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煮饭器主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盖开放限制部件借助重力移动而使盖开放装置成为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的、被图8的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煮饭器中,当执行煮饭步骤时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与开闭减压阀的时机以及接通和断开加热部的时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1;在上部具有凸缘部2a的锅2;以及由盖3和内盖4构成的盖体20等。煮饭器主体1由大致有底筒状(包括有底筒状)形成,该煮饭器主体1在内部具有锅收纳部1a。锅2收纳于锅收纳部1a,且该锅2收纳被煮的例如包括米和水的被煮物。盖体20的盖3具有中空结构,盖3能够开闭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地安装在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盖体20的内盖4由大致圆盘状(包括圆盘状)形成,该盖体20的内盖4能够装卸地设置于盖3的内侧(覆盖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一侧)。而且,内盖4被安装成能够密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
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由顶架1b和线圈基座1c构成。顶架1b具有筒状部1ba和凸缘部1bb。筒状部1ba被配置成相对于被收纳的锅2的侧壁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凸缘部1bb形成为在筒状部1ba的上部向外方突出以便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的内周部配合。
线圈基座1c与锅2的下部的形状对应地由大致有底筒状(包括有底筒状)形成,该大致有底筒状在底面2b的中央部附近具有开口部1ca。线圈基座1c的上部安装于顶架1b的筒状部1ba的下端部。线圈基座1c在外周面配设有锅底加热单元5。锅底加热单元5是对锅2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的锅加热装置的一例。锅底加热单元5由底内加热线圈5a和底外加热线圈5b构成。底内加热线圈5a在线圈基座1c的开口部1ca的外周配置于线圈基座1c的外壁(煮饭器主体1)侧。由此,底内加热线圈5a以与锅2的底面2b的中央部周围相对的方式配置。底外加热线圈5b以与锅2的底面2b的角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线圈基座1c的外壁侧。
锅温度传感器6配置成经由线圈基座1c的开口部1ca与收纳于锅收纳部1a的锅2的底面2b的外壁抵接。锅温度传感器6是用于测量锅2的温度的锅温度检测部的一例。此外,锅2的温度与锅2内的被煮物的温度大致相同(包括相同)。因此,通过用锅温度传感器6检测锅2的温度,能够检测锅2内的被煮物的温度。
盖体20的盖3具有上外轮廓部件3a和下外轮廓部件3b,该盖体20的盖3构成盖体20的外轮廓。盖3具有构成盖3的开闭轴的铰链轴3A。铰链轴3A的两端部转动自如地固定于煮饭器主体1的顶架1b。而且,铰链轴3A在周围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7。扭转螺旋弹簧7以铰链轴3A为中心对盖体20向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方向(打开方向)施力。
而且,盖3在内部具有盖开放装置8,该盖开放装置8具有铰链轴8A,该盖开放装置8通过开盖按钮(未图示)的操作而使盖体20开闭。开盖按钮例如设置于盖3。盖开放装置8例如通过与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卡合而保持盖3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状态。此外,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相当于后述的内盖4上设置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盖开放限制部件129。
另一方面,在盖3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状态下,当开盖按钮(未图示)被按压时,盖开放装置8以铰链轴8A为转动中心向箭头A1方向旋转。然后,盖开放装置8与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盖3借助扭转螺旋弹簧7的作用力而以铰链轴3A为中心向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方向旋转。其结果为,盖3成为未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打开状态。此外,盖3构成为当从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位置以铰链轴3A为中心例如旋转90度,则停止盖3的旋转。
另外,盖3的上外轮廓部件3a在铰链轴3A的附近具有凹部3c。凹部3c中能够装卸地安装有蒸汽筒9。凹部3c在底部具有蒸汽逸出孔3ca。蒸汽逸出孔3ca朝向蒸汽筒9排出在锅2内产生的多余的蒸汽。蒸汽筒9在上壁形成有蒸汽逸出孔9a。蒸汽逸出孔9a向煮饭器的外部排出从凹部3c的蒸汽逸出孔3ca排出的锅2内的多余的蒸汽。凹部3c例如在底部设置有检测盖体2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传感器3cb。此外,检测传感器3cb是用于检测盖体20的开闭的盖开闭检测部的一例。
盖体20的内盖4具有用于排出锅2内的蒸汽的小径蒸汽排出孔4a和大径蒸汽排出孔4b。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直径设定成比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大,例如是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的2倍以上。具体地说,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例如形成为4mm,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直径例如形成为10mm。此外,大径蒸汽排出孔4b是蒸汽排出孔的一例。
另外,内盖4设置有压力抑制阀10、减压阀11、以及构成盖开放部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等。压力抑制阀10控制小径蒸汽排出孔4a能够开闭。减压阀11控制大径蒸汽排出孔4b能够开闭。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移动以开闭大径蒸汽排出孔4b。而且,减压阀移动机构12经由后述的盖开放限制部件129来控制盖开放装置8的动作。
此外,对于压力抑制阀10、减压阀11、以及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具体的结构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盖体20的盖3具有显示操作部13。显示操作部13例如显示煮饭模式、煮饭时间等与煮饭相关的各种信息。显示操作部13显示白米模式或糙米模式、白米(柔软)模式等多个煮饭模式。由此,对于使用者来说能够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而且,显示操作部13除了煮饭模式的选择之外,还具有例如煮饭开始按钮等多个按钮。由此,使用者能够通过按钮指示煮饭或者烹饪的开始、取消、预约等的执行。即,使用者能够通过显示操作部13来参照着显示内容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并指示煮饭的开始。
另外,煮饭器主体1在内部搭载有煮饭控制部14。煮饭控制部14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用于对米进行煮饭的多个煮饭程序。在此,“煮饭程序”是在按顺序进行例如预热、升温、沸腾维持、焖煮的各步骤中,预先决定了例如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输出等的煮饭的步骤。煮饭程序分别对应能够选择的多个煮饭模式而存储于存储部。此外,煮饭控制部14是控制部的一例。
煮饭控制部14根据通过显示操作部13选择的煮饭模式和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和减压阀移动机构12,来执行煮饭步骤。
如以上所述那样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
以下使用图2到图6对盖体20的内盖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4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底面侧(锅2侧)观察内盖4的立体图。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上表面侧(盖3侧)观察内盖4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4的减压阀11位于锁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4的减压阀11位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盖体20的内盖4具有加热板41、环状的衬垫42以及大致环状(包括环状)的加热板支承部件43。衬垫42对加热板41与锅2之间进行密封。加热板支承部件43上安装有加热板41和衬垫42,且该加热板支承部件43装卸自如地保持于盖3。加热板41形成有第1大径贯穿孔41a、第2大径贯穿孔41b、第3大径贯穿孔41c、以及小径贯穿孔41d。
加热板41在上表面(与盖3相对的一侧)具有隔着衬垫44安装的阀罩45。衬垫44构成对加热板41与阀罩45之间进行密封的部件。衬垫44在与第1大径贯穿孔41a、第2大径贯穿孔41b、第3大径贯穿孔41c、以及小径贯穿孔41d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贯穿孔。阀罩45以覆盖压力抑制阀10、减压阀11以及后述的安全阀16的方式配置。阀罩45具有:压力抑制阀收纳部45a,其收纳压力抑制阀10;减压阀收纳部45b,其收纳减压阀11;以及安全阀收纳部45c,其收纳安全阀16。
加热板41的第1大径贯穿孔41a中配设有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被经衬垫102从第1大径贯穿孔41a的下方插入。而且,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在第1大径贯穿孔41a的上方与环形部件103配合而固定于加热板41。此外,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构成载置压力抑制阀10的部件。在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上形成有小径蒸汽排出孔4a。
另外,压力抑制阀10作为抑制锅2内的压力因煮饭而超过比大气压高的第1阈值(例如,1.2个大气压)而上升的阀发挥作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抑制阀10由例如球体构成。而且,球体通常利用自重而闭塞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的小径蒸汽排出孔4a。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压力抑制阀10的球体来说,当锅2内的压力比自重大时(例如,超过1.2个大气压时),该球体仅被锅2内的压力推压而离开小径蒸汽排出孔4a。由此,小径蒸汽排出孔4a被开放。
加热板41的第2大径贯穿孔41b中配设有减压阀引导件111。减压阀引导件111被经衬垫112从第2大径贯穿孔41b的下方插入。而且,减压阀引导件111在第2大径贯穿孔41b的上方与环形部件113配合而固定于加热板41。此外,减压阀引导件111是与减压阀11接触的部件。
另外,减压阀引导件111具有大径蒸汽排出孔4b,该大径蒸汽排出孔4b具有包含米粒的程度的大小的开口。如图3所示,大径蒸汽排出孔4b被分区部件114分割成比米粒小的多个开口。分区部件114防止米粒侵入大径蒸汽排出孔4b内。
减压阀11具有减压阀栓115、衬垫116以及弹簧117。如图5和图6所示,减压阀栓115具有大致圆盘状(包括圆盘状)的主体115a和从主体115a的下表面中央部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115b。对于减压阀栓115来说,剖视观察时具有大致T字状(包括T字状)的形状。衬垫116对减压阀栓115与减压阀引导件111之间进行密封。弹簧117对减压阀栓115向离开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方向施力。
加热板41的第3大径贯穿孔41c中经由止回阀罩151而配设有止回阀15。止回阀罩151是将止回阀15安装于加热板41的部件。止回阀15作为使存留于阀罩45内的米汤(具有粘性的米的煮汁)回流到锅2内的阀发挥作用。
加热板41的小径贯穿孔41d中配设有安全阀16。安全阀16作为抑制锅2内的压力超过比大气压高的第2阈值(例如,1.25个大气压)而上升的阀发挥作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阀16由安全阀栓161、衬垫162以及弹簧163构成。此外,止回阀15和安全阀16能够使用公知的阀。因此,在下文中省略止回阀15和安全阀16的详细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7和图8对盖体20的内盖4内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卸下盖3的上外轮廓部件3a的状态的俯视图。
减压阀移动机构12是使减压阀11在闭塞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闭塞位置(参照图5)、与开放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开放位置(参照图6)之间移动的机构。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在相对于设置有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内盖4的底面正交的方向(例如,从铰链轴3A向铰链轴8A的方向)移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减压阀移动机构12由例如减压阀按压部件121、弹簧122、减压阀按压销123、支承台124、减压阀驱动杆125、第1齿轮126和第2齿轮127、以及电动机128等构成。
减压阀按压部件121是固定于减压阀栓115的主体115a的上表面中央部的大致圆柱(包括圆筒状)的部件。在减压阀按压部件121的周围(侧面)配置有例如线圈状的弹簧122。不管盖3的下外轮廓部件3b与加热板41之间的间隙如何变化,弹簧122都将减压阀11按压减压阀引导件111的力保持为恒定。减压阀按压部件121和弹簧122借助于减压阀按压销123而上下活动自如地安装于支承台124。
支承台124通过例如小螺钉等紧固部件而固定于盖3的内部。如图8所示,支承台124配设成在相对于盖3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图8的左右方向)延伸。减压阀驱动杆125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支承台124在支承台124的延伸方向上滑动。减压阀驱动杆125具有齿条125a,该齿条125a在延伸方向上具有多个齿。以齿条125a与第1齿轮126啮合、第1齿轮126与第2齿轮127啮合的方式进行配置。第2齿轮127安装于电动机128的输出轴128a上。第1齿轮126和第2齿轮127的轴配置成与设置于支承台124上的凸轮槽124a卡合。电动机128通过例如小螺钉等紧固部件而固定于支承台124。
而且,当向正反方向驱动电动机128时,第1齿轮126和第2齿轮127进行旋转。由此,经由设置于齿条125a上的齿而与第1齿轮126啮合的减压阀驱动杆125在相对于盖3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另外,减压阀驱动杆125具有与减压阀按压部件121抵接的、朝向铰链轴3A侧向下方(锅2侧)倾斜的倾斜面125b。即,倾斜面125b相对于减压阀11的移动方向(盖3的厚度方向)和减压阀驱动杆125的移动方向(与盖3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
而且,与减压阀驱动杆125的移动联动地,构成减压阀11的一部分的减压阀按压部件121沿倾斜面125b滑动。由此,减压阀11在闭塞位置(参照图5)和开放位置(参照图6)之间朝向上下方向(锅2的底面2b方向侧)移动。此外,如上述所述那样,减压阀移动机构12以比第1阈值(例如,1.2个大气压)大的压力(例如,1.25个大气压)按压减压阀11。由此,即使施加第1阈值的压力,减压阀11也被保持于闭塞位置(参照图5)。
减压阀驱动杆125还具有盖开放限制部件129。减压阀11从开放位置(参照图6)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时,盖开放限制部件129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盖开放装置8的突出部8a相对的位置上。此外,上述间隔是盖开放装置8的游隙(裕量)程度。此时,当要开放盖体20而使盖开放装置8转动时,盖开放装置8的突出部8a与盖开放限制部件129抵接。由此,使开放盖体20的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动作。其结果为,保持煮饭器主体1与盖体20的封闭状态。
接着,使用图9A到图9C对使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动作的盖开放限制部件129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
图9A是示出盖开放限制部件位于离开盖开放装置的位置的状态的、图8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图9B是示出盖开放限制部件配置于阻止盖开放装置的旋转的位置、使盖开放装置成为不能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图8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图9C是示出煮饭器主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盖开放限制部件借助重力移动而使盖开放装置成为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图8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
首先,在减压阀11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如图6和图9A所示,盖开放限制部件129配置于离开了盖开放装置8的突出部8a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减压阀11位于闭塞位置的情况下,如图5和图9B所示,盖开放限制部件129配置于阻止盖开放装置8向以铰链轴8A为中心的箭头A1所示的方向的旋转的位置。由此,使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旋转动作。因此,防止了锅2内的压力比大气压高的状态下的盖体20的开放。其结果为,防止盖体20借助内部的压力而猛烈地开放。而且,能够防止盖体20的开放导致的蒸汽的喷出。由此,能够防止由蒸汽对使用者造成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即使在上文中说明的使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动作的状态下,有时候锅2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即使开放盖3,也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不良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煮饭器主体1相对于水平面(例如,30度以上)倾斜的情况下,如图9C所示那样,盖开放限制部件129借助重力而移动。通过上述动作,即使在不能进行盖开放装置8的动作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盖开放装置8的动作。即,通过倾斜煮饭器主体1,强制地使盖开放限制部件129移动,从而使盖开放装置8能够进行动作。由此,在锅2内的压力较低等情况下,能够进行盖体20的开放。其结果为能够实现方便性高的煮饭器。
如以上那样,盖开放限制部件129进行动作而能够使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动作。
以下使用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煮饭器中,当执行煮饭步骤时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与开闭减压阀的时机以及接通和断开加热部的时机的图。
首先,使用者将收纳有包括作为被煮物的米与水的被煮物的锅2设置于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接着,使用者通过显示操作部13选择煮饭模式。之后,当使用者通过按钮操作而指示了煮饭开始时,煮饭器根据煮饭控制部14的控制开始煮饭步骤。
由此,煮饭控制部14首先开始煮饭步骤的预热步骤。
预热步骤是将米浸泡于温度比糊化温度低的水中规定时间而预先使米吸水的步骤。由此,在以后的步骤中,能够充分地糊化到米的中心部。具体地说,煮饭控制部14使锅2内的水的温度升温到接近米开始糊化的温度(约60℃)。之后,煮饭控制部14根据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以维持升温后的温度的方式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的锅加热动作(接通/断开)。此时,如图5所示,煮饭控制部14在预热步骤期间以减压阀11被保持于闭塞位置的方式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
接着,当从预热步骤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t后,当又经过与所选择的煮饭模式对应地预先设定的时间后,转移到升温步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从预热步骤开始起的规定时间t,设定例如16秒。此时,在从预热步骤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是规定时间t以内的情况下,盖开放限制部件129配置于图6所示的能够向以盖开放装置8的铰链轴8A为中心的箭头A1方向旋转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盖开放装置8进行动作,能够敞开盖3而确认锅2内部的状况。
此外,在上述中将规定时间t设定为16秒的理由如以下所述。即,在规定时间t不足16秒的情况下,确认煮饭的设定状态的时间过短,使用者的操作性变差。另一方面,若规定时间t过长,则预热步骤变长。此外,规定时间t的16秒是例示,当然也可以考虑预热步骤的时间等而设定任意的时间。
而且,也可以是,在预热步骤结束以前,使盖开放装置8能够进行动作。即,预热步骤期间,锅2内的温度未变高,锅2内的压力也是大气压。此时,即使使用者在预热步骤中开放盖体20,锅2内的水溢出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也可以是至低温且稳定的预热步骤结束时以前,使盖开放装置8能够进行动作。此时,在检测传感器3cb检测到盖体20的开放的期间,盖开放限制部件129配置于使盖开放装置8能够进行动作的位置。同样,在检测传感器3cb检测到盖3的开放的期间,停止锅底加热单元5的动作,该锅底加热单元5构成对锅2进行加热的锅加热装置。
接着,当预热步骤完成时,转移到升温步骤。升温步骤是以强火(持续锅底加热单元5的接通状态)对锅2一口气进行加热而使锅2内的水达到沸腾维持状态(约105℃)的步骤。
此时,煮饭控制部14以对锅2进行快速加热而使锅2内的水成为沸腾状态的方式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另外,煮饭控制部14在升温步骤期间,如图5所示,以将减压阀11保持在闭塞位置的方式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由此,在升温步骤的后半程,锅2的温度超过100℃而产生大量的蒸汽。因此,锅2内的压力比大气压高。
而且,当锅2内的压力达到第1阈值(例如,1.2个大气压)时,构成压力抑制阀10的球体被锅2内的压力推压而离开小径蒸汽排出孔4a。由此,小径蒸汽排出孔4a被开放。之后,通过反复借助于压力抑制阀10的自重而实现的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闭塞和开放状态,锅2内的压力被调整成维持第1阈值的压力。此时,盖开放限制部件129在经过预热步骤的规定时间t后配置于阻止盖开放装置8的旋转的位置。由此,因为不能进行盖开放装置8的旋转动作,因此盖体20维持成封闭状态。
接着,当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达到锅2内的水的沸腾温度(约105℃)时,转移到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的沸腾维持步骤。沸腾维持步骤是使米的淀粉糊化且使糊化度提高到50%~80%程度的步骤。煮饭控制部14以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的方式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通过该加热动作,锅2内的压力超过了大气压而达到1.2个大气压。然后,通过压力抑制阀10,1.2个大气压的状态被维持规定时间。
当维持压力规定时间后,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而使减压阀11从闭塞位置(参照图5)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同时,煮饭控制部14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而停止锅2的加热。由此,锅2内的压力被一口气地减压(例如,从1.2个大气压减压到1.0个大气压)。其结果为,通过减压,锅2内的水暴沸,锅2内的米粒被搅拌。
之后,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从开放位置(参照图6)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此时,煮饭控制部14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持续锅2的加热。由此,锅2内的压力再次上升到第1阈值。
即,在沸腾维持步骤中,煮饭控制部14当使锅2内的压力减压后,至少进行1次以上上升到第1阈值的动作,优选进行例如3次左右。由此,锅2内的米粒被充分搅拌,使对各米粒的加热平均化。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抑制煮饭不均匀。
另外,沸腾维持步骤中,由于连续地使水沸腾,因此大量地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通过小径蒸汽排出孔4a、大径蒸汽排出孔4b、蒸汽逸出孔3ca、9a等而被放出到煮饭器的外部。由此,锅2内的大多数的水消失。因此,锅2的底面2b的温度超过水的沸点而上升。
而且,当锅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锅2的底面2b的温度超过沸点而到达例如130℃时,从沸腾维持步骤转移到焖煮步骤。焖煮步骤是利用预热使多余的水分蒸发而使米的糊化度提高到接近100%的步骤。
此时,煮饭控制部14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每当锅2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例如,100℃)以下,就以对锅2进行加热的方式对锅底加热单元5进行接通和断开控制,以维持一定温度。另外,如图6所示,煮饭控制部14以将减压阀11保持在开放位置的方式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由此,锅2内被减压至大致大气压(包括大气压)。此外,在焖煮步骤中,如图6所示,盖开放限制部件129被配置于离开了盖开放装置8的位置。因此,能够进行盖开放装置8的转动动作。由此,能够开放盖体20。
然后,当从焖煮步骤的开始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时,结束焖煮步骤。由此,结束一系列的煮饭步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在刚刚开始煮饭之后的规定时间(例如,从预热步骤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t(16秒左右))、或者到预热步骤结束为止的期间,能够转动盖开放装置8而进行盖体20的开放。由此,使用者能够确认煮饭的设定状态,例如能够基于水位线确认水的量。另外,在什锦米饭等的情况下,能够容易确认是否忘记放入食材等。而且,在转移到升温步骤时的加热前,在锅2变热前的时间段(预热步骤期间),能够进行盖体20的开放。因此,能够将由于使用者与锅2的接触造成的例如烫伤等不良情况的产生防止于未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在作为盖开闭检测部的检测传感器3cb检测到了盖体20的开放状态的情况下,持续开放盖开放装置8。因此,能够防止盖体20与盖开放限制部件129干涉而不能关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在作为盖开闭检测部的检测传感器3cb检测到了盖体20的开放的情况下,持续停止作为对锅2进行加热的锅加热部的锅底加热单元5的驱动。由此,在使用者进行煮饭设定的确认期间,防止了锅2变热。其结果为,能够防止由于使用者与锅2的接触造成的例如烫伤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显示操作部13显示煮饭模式、煮饭时间等与煮饭相关的各种信息。而且,显示操作部13显示例如白米模式或糙米模式、白米(柔软)模式等多个煮饭模式。由此,使得使用者能够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另外,在显示操作部13的显示部中显示是否是能够开放盖体20的状态。由此,防止了在正在煮饭的煮饭器主体1变热的情况下使用者不慎与煮饭器主体接触。其结果为,能够防止由于使用者与锅2的接触造成的例如烫伤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
具体地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球体构成压力抑制阀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具有利用自重开闭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结构的压力抑制阀10即可。即,也可以由三棱锥或圆锥那样的形状构成压力抑制阀1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用电动机128来驱动作为构成盖开放部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螺线管作为驱动源来驱动盖开放部。由此,能够获得与使用电动机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收纳于煮饭器主体的内部;锅加热装置,其对锅进行加热;盖体,其安装于煮饭器主体,且开闭自如地覆盖锅的上部开口部;盖开放装置,其开放盖体;盖开放部,其限制盖开放装置的动作;存储部,其存储煮饭菜单;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煮饭菜单来执行规定的煮饭步骤。煮饭步骤具有预热步骤、升温步骤、沸腾维持步骤以及焖煮步骤。而且,可以是,当从煮饭开始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或者当预热步骤结束之后,盖开放部使盖开放装置不能进行动作,将盖体维持为封闭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煮饭器还可以具有检测盖体的开闭的盖开闭检测部,在盖开闭检测部检测到盖体的开放的期间,盖开放部使盖开放装置能够进行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煮饭器还可以具有检测盖体的开闭的盖开闭检测部,在盖开闭检测部检测到盖体的开放的期间,持续停止由锅加热装置进行的加热。
另外,本发明的煮饭器的盖开放部也可以构成为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
另外,本发明的煮饭器的盖开放部也可以构成为以螺线管作为驱动源。
另外,本发明的煮饭器还具有:减压阀,其在盖体具有能够开闭的蒸汽排出孔;以及减压阀移动机构,其使减压阀在闭塞蒸汽排出孔的闭塞位置与开放蒸汽排出孔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而且,盖开放部由减压阀移动机构构成,减压阀移动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在减压阀位于闭塞位置的情况下使盖开放装置不能进行动作,维持盖体为封闭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煮饭器还可以成为如下的结构:盖体还具有显示操作部,该显示操作部具有显示部,显示操作部显示与煮饭相关的信息,并且以能够从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的方式进行显示,而且,在显示操作部的显示部中显示是否处于能够开放盖体的状态。

Claims (7)

1.一种煮饭器,其具有:
煮饭器主体;
锅,其收纳于所述煮饭器主体的内部;
锅加热装置,其对所述锅进行加热;
盖体,其安装于所述煮饭器主体,且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锅的上部开口部;
盖开放装置,其开放所述盖体;
盖开放部,其限制所述盖开放装置的动作;
存储部,其存储有煮饭菜单;以及
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煮饭菜单执行规定的煮饭步骤,
所述煮饭步骤具有预热步骤、升温步骤、沸腾维持步骤、以及焖煮步骤,
当从煮饭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或者当所述预热步骤结束之后,所述盖开放部使所述盖开放装置不能进行动作,将所述盖体维持为封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该煮饭器还具有检测所述盖体的开闭的盖开闭检测部,
在所述盖开闭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盖体的开放的期间,所述盖开放部使所述盖开放装置能够进行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该煮饭器还具有检测所述盖体的开闭的盖开闭检测部,
在所述盖开闭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盖体的开放的期间,持续停止由所述锅加热装置进行的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盖开放部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盖开放部以螺线管作为驱动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该煮饭器还具有:减压阀,其在所述盖体上具有能够开闭的蒸汽排出孔;以及减压阀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减压阀在闭塞所述蒸汽排出孔的闭塞位置与开放所述蒸汽排出孔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盖开放部由所述减压阀移动机构构成,
在所述减压阀位于所述闭塞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减压阀移动机构使所述盖开放装置不能进行动作,将所述盖体维持为封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盖体还具有显示操作部,该显示操作部具有显示部,
所述显示操作部的显示部显示与煮饭相关的信息,并且以能够从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的方式进行显示,
而且,在所述显示操作部的显示部中显示是否处于能够开放所述盖体的状态。
CN201610079594.9A 2015-03-19 2016-02-04 煮饭器 Active CN105982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6720 2015-03-19
JP2015056720A JP6464359B2 (ja) 2015-03-19 2015-03-19 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2531A true CN105982531A (zh) 2016-10-05
CN105982531B CN105982531B (zh) 2020-09-18

Family

ID=5704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9594.9A Active CN105982531B (zh) 2015-03-19 2016-02-04 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64359B2 (zh)
CN (1) CN105982531B (zh)
HK (1) HK122525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46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锅
CN109419319A (zh) * 2017-08-30 2019-03-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煮饭器以及煮饭器的控制方法
CN110037536A (zh) * 2019-05-16 2019-07-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有色糙米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饭煲
CN111265098A (zh) * 2018-12-05 2020-06-12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调理器
CN112426017A (zh) * 2020-11-26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煮饭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3259A (zh) * 2016-12-02 2018-06-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电压力锅
JP6723178B2 (ja) * 2017-03-02 2020-07-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調理器
CN109303493B (zh) * 2018-11-20 2024-04-26 中山市掌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由齿轮、拔杆控制阀门的内锅加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48767A (ja) * 2006-08-22 2008-03-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圧力調理器
CN101828680A (zh) * 2009-03-08 2010-09-15 李红霞 一种智能微压全自动豆浆机
JP2010246761A (ja) * 2009-04-16 2010-11-04 Zojirushi Corp 家庭用電気製品および該家庭用電気製品の蓋状態検出方法
JP2012183423A (ja) * 2012-07-04 2012-09-27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炊飯器
CN204105700U (zh) * 2014-10-24 2015-01-21 奔腾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开盖检测机构的电热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3831B2 (ja) * 2006-09-13 2011-11-24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炊飯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炊飯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48767A (ja) * 2006-08-22 2008-03-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圧力調理器
CN101828680A (zh) * 2009-03-08 2010-09-15 李红霞 一种智能微压全自动豆浆机
JP2010246761A (ja) * 2009-04-16 2010-11-04 Zojirushi Corp 家庭用電気製品および該家庭用電気製品の蓋状態検出方法
JP2012183423A (ja) * 2012-07-04 2012-09-27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炊飯器
CN204105700U (zh) * 2014-10-24 2015-01-21 奔腾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开盖检测机构的电热器具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3462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锅
CN109419319A (zh) * 2017-08-30 2019-03-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煮饭器以及煮饭器的控制方法
CN109419319B (zh) * 2017-08-30 2021-09-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煮饭器以及煮饭器的控制方法
CN111265098A (zh) * 2018-12-05 2020-06-12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调理器
CN110037536A (zh) * 2019-05-16 2019-07-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有色糙米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饭煲
CN112426017A (zh) * 2020-11-26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煮饭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2531B (zh) 2020-09-18
JP6464359B2 (ja) 2019-02-06
JP2016174704A (ja) 2016-10-06
HK1225252A1 (zh) 2017-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2531A (zh) 煮饭器
CN105982539A (zh) 煮饭器
JP6967724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6305421B2 (ja) 加熱調理器
BRPI1007490A2 (pt) utensílio de cozinha sequencial, sistema e método correspondentes
JP6895628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2018126267A (ja) 圧力式炊飯器
WO2018189921A1 (ja) 加熱調理器
JP2021006251A (ja) 加圧下または無加圧で食品を調理するための調理器
JP2010274021A (ja) 炊飯器
JP2014171626A (ja) 炊飯器
JP4021913B2 (ja) 炊飯器
JP6861374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5474157B1 (ja) 炊飯器
JP2012165793A (ja) 炊飯器
JP4743023B2 (ja) 炊飯器
EP1030584A1 (en) Cooking appliance
JP2010193946A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4760525B2 (ja) 炊飯器
TWM492128U (zh) 電鍋
JP2006280540A (ja) 圧力調理方法とそれを行う電気圧力炊飯器
KR200389609Y1 (ko) 수증기 오븐의 압력뚜껑 개폐안내장치
JP6832526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4640273B2 (ja) 炊飯器
KR200366233Y1 (ko) 전기압력밥솥 뚜껑의 이중 잠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52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