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6320A - 杂物盘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杂物盘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66320A CN105966320A CN201610134196.2A CN201610134196A CN105966320A CN 105966320 A CN105966320 A CN 105966320A CN 201610134196 A CN201610134196 A CN 201610134196A CN 105966320 A CN105966320 A CN 1059663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
- foreign material
- material dish
- incorporating section
- di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592 cardiac fibrill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00 fibrill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60R5/04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铰链部;第二铰链部,其分离地设置在第一铰链部上方;第一铰链收纳部,其设置在杂物盘的车辆前侧上的侧表面处,并且当杂物盘处于水平位置时,被保持在第二铰链部的第一表面与第一铰链部的外周面之间;以及第二铰链收纳部,其朝着车辆后侧与第一铰链收纳部分离地设置在杂物盘的车辆前侧上的侧表面处,并且当杂物盘处于水平位置时,接触第二铰链部的第二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隐藏装载在设置于后部座椅的后方的行李舱内的行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行李舱设置在后部座椅的后方的掀背式或者货车式汽车中,已经开发了使得装载于行李舱内的行李不能够从外部看到的杂物盘。
作为用于隐藏后行李舱的杂物盘,公开了一种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当后门闭合时,该杂物盘支撑结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载荷施加到杂物盘衬里(trim)(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116317)。
如图11所示,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包括具有向车辆内侧突出的引导部60的第一铰链6,并且第一铰链6在引导部60的上表面上支撑杂物盘5的车辆前侧端部,用以相对于车体侧枢转地支撑杂物盘5。
第一铰链6的引导部60具有:第一曲面61,其设置在上表面上,并且在侧视图中,其轮廓形成为向引导部60的外侧膨出的圆弧形状;上升表面62,其从第一曲面61的车辆前侧端部向上上升;以及第二曲面63,其从上升表面62的上侧端部向下延伸到车辆前侧,并且其轮廓形成为曲线形状。
杂物盘5具有:抵接部51,其为设置在车辆前侧端部处的曲面,并且在侧视图中,其在曲面能够向车辆的前侧和后侧倾斜的状态下与第一曲面61抵接;以及延伸部52,其在延伸部52从抵接部51向下朝着车辆前侧弯曲的状态下延伸,使得延伸部52的轮廓形成为圆弧形状。作为杂物盘5的枢转中心的中心位置直接存在于第一铰链的引导部60的下方。
杂物盘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铰链7,其设置为与第一铰链6的引导部60分离,并且第二铰链7通过以在侧视图中连接后上侧与前下侧的直线作为长轴的情况下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的形状向车辆内侧突出而防止杂物盘5的车辆前侧端部的抬升。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中,杂物盘5的延伸部52被构造为在延伸部52的厚度方向上保持在第一铰链6的引导部60的第二曲面63与第二铰链7之间。从而,当在改变抵接部51的倾向的同时,当抵接部51在第一铰链6的引导部60的第一曲面61上向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移动时,杂物盘5能够枢转。
而且,作为用于隐藏后行李舱的杂物盘,公开了一种杂物盘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能够抑制当处于倾斜位置的杂物盘被朝着车辆前侧按压时载荷施加到轴部的事件的发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148288)。
如图12所示,杂物盘的安装结构包括:铰链销9,其从行李舱的侧壁向车辆内侧突出,并且杂物盘8枢转地安装到该铰链销9;以及铰链衬圈80,其分离地设置在杂物盘8的侧壁部上,并且枢转地安装到与铰链衬圈80对置的铰链销9。
铰链销9嵌合到的轴承凹部81a设置在铰链衬圈80内。轴承凹部81a形成为当杂物盘8处于水平位置时向下开口。而且,锁定部81b设置在作为在开口端的车辆前侧的部分的开口端前部处,当杂物盘8处于水平位置时,该锁定部81b朝着作为轴承凹部81a的开口端的车辆后侧的部分的开口端后部突出,并且该锁定部81b能够从下方锁定到铰链销9的车辆前侧端部。
当杂物盘8处于水平位置时,铰链销9不能通过锁定部81b的突出端部与开口端后部之间的间隙而脱离到轴承凹部81a的外部,并且当杂物盘8处于倾斜位置时,能够通过锁定部81b的突出端部与开口端后部之间的间隙而脱离到轴承凹部81a的外部。
在具有以上构造的杂物盘的安装结构中,当杂物盘8处于水平位置时,铰链衬圈80的锁定部能够从下方锁定到铰链销的车辆前侧端部。当处于水平位置的杂物盘8向上移位时,锁定部从下方锁定到铰链销的车辆前侧端部。从而能够限制杂物盘的向上移位。
而且,在处于倾斜位置的杂物盘中,铰链销9能够通过铰链衬圈80的锁定部81b的突出端与开口端后部之间的间隙而从轴承凹部81a脱离。从而,当处于倾斜位置的杂物盘8被推动到车辆前侧时,铰链销9能够脱离到轴承凹部81a的外部。
注意,以上两种杂物盘均能够与后门(未示出)的打开动作关联地在抬升车辆后侧端部的方向上转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前述图11所示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中,当杂物盘5的车辆后侧端部在后门的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受到一定程度以上的外力时,力也传输到杂物盘5的车辆前侧端部。由于即使当杂物盘5处于倾斜位置时,杂物盘5的延伸部52也与第二铰链7接合,所以不能够释放外力。从而,存在延伸部与第二铰链之间的接合部和杂物盘本身损坏的可能性。
而且,在前述图12所示的杂物盘的安装结构中,当杂物盘8处于水平位置时,铰链销9不能够通过锁定部81b的突出端与开口端后部之间的间隙而脱离到轴承凹部81a的外部,并且当杂物盘8处于倾斜位置时,能够通过锁定部81b的突出端与开口端后部之间的间隙而脱离到轴承凹部81a的外部。因此,特别地,当杂物盘处于水平位置时,在铰链衬圈80的轴承凹部81a与铰链销9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存在在车辆行进的同时杂物盘8颤动并且由于颤动而产生异常噪音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当杂物盘处于倾斜位置时,即使当杂物盘受到从车辆后侧施加到车辆前侧的外力时,该杂物盘的支撑结构也能够防止对杂物盘和铰链部的损坏,并且还能够防止在车辆行进的同时的杂物盘的颤动和由于颤动而产生异常噪音。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杂物盘的支撑结构,用于在水平位置与预定倾斜位置之间相对于车体侧枢转地支撑杂物盘,所述杂物盘隐藏装载于设置在后座后方的行李舱内的行李,所述杂物盘的车辆前侧上的相反的两个侧面部中的每个侧面部都枢转地安装到所述车体,在水平位置处,所述杂物盘沿着水平方向配置,并且在预定倾斜位置处,所述杂物盘的车辆后侧端部配置在比所述杂物盘的车辆前侧端部高的位置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所述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铰链部,其设置在所述车体侧上,并且向车辆内侧突出;第二铰链部,其设置在所述车体侧上,并且向所述车辆内侧突出,所述第二铰链部包括:第一表面,其与所述第一铰链部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上方,以及第二表面,其其定位为比所述第一表面更加从所述第一铰链部分离;第一铰链收纳部,其设置在所述杂物盘的所述车辆前侧上的所述侧面部处,并且当所述杂物盘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外周面之间,以及第二铰链收纳部,其朝着车辆后侧与所述第一铰链收纳部分离地设置在所述杂物盘的所述车辆前侧上的所述侧面部处,当所述杂物盘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二铰链收纳部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所述第二铰链部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杂物盘从所述水平位置向所述倾斜位置旋转时,所述杂物盘能够从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脱离。
在本发明的以上方面中,所述第一铰链收纳部可以被设置为:当所述杂物盘在所述水平位置与所述倾斜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动作时,在所述第一铰链部的所述外周面上连续地滑动,并且所述第二铰链收纳部可以被设置为:当所述杂物盘在所述水平位置与所述倾斜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动作时,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连续地滑动。
在本发明的以上方面中,所述第一铰链部可以具有圆柱状,所述第二铰链部可以具有大致扇形,该扇形具有预定大小的中心角,所述第一表面可以具有圆弧面形状,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可以具有圆弧面形状,该圆弧面形状具有比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圆弧面形状的半径大的半径。
在根据以上方面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中,为了在水平位置与预定倾斜位置之间相对于车体枢转地支撑杂物盘,用于隐藏装载在设置于后座后方的行李舱中的行李,杂物盘的车辆前侧上的各个相反的侧面部枢转地安装到车体,在水平位置处,杂物盘沿着水平方向配置,并且在预定倾斜位置处,杂物盘的车辆后侧端部配置在比杂物盘的车辆前侧端部高的位置处。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保持”是指在夹持状态下支撑。而且,“滑动”是指在接触状态下移动。
根据该方面,当杂物盘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一铰链收纳部与第一铰链部的外周面和第二铰链部的第一表面竖直地抵接。而且,第一铰链收纳部与第二铰链部的第一表面水平地抵接,并且第二铰链收纳部与第二铰链部的第二表面水平地抵接。因此,能够在车辆行进的同时,防止杂物盘颤动,并且防止由于颤动而产生异常噪音。
此外,当乘客打开后门,并且杂物盘连动地从水平位置向倾斜位置移动时,第二铰链收纳部在第二铰链部的第二表面上连续地滑动,并且第一铰链收纳部在第一铰链部的外周面上连续地滑动。然而,由于第一铰链收纳部与第二铰链收纳部设置为互相分离,所以当杂物盘从水平位置向倾斜位置转动时,杂物盘变得能够从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脱离。因此,当杂物盘的车辆后端部接受一定程度以上的外力时,杂物盘朝着车辆前侧脱离。从而能够释放外力,并且防止对铰链部与铰链收纳部之间的接合部和杂物盘本身的损坏。
在第一表面具有圆弧面形状、并且第二表面具有比第一表面的圆弧面形状的半径大的半径的圆弧面形状的以上方面中,第一铰链部的轴心和第一表面的圆弧中心可以被设定为互相同心,并且第二表面的圆弧中心的位置可以被设定为比第一表面的圆弧中心的位置高。
根据以上方面,第二铰链部的第二表面的圆弧中心被设定为比第二铰链部的第一表面的圆弧中心的位置高。从而,在杂物盘从水平位置向倾斜位置转动的情况下,即使当杂物盘的第二铰链收纳部沿着第二铰链部的第二表面移动时,也能够防止第二铰链部的第二表面与第一铰链收纳部之间的间隙增大。因此,能够防止乘客将他/她的手指夹在间隙之中,即,所谓的夹手指。
在以上方面中,可以设定所述第一铰链收纳部与所述第二铰链收纳部之间的最小间隔,使得在所述行李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一铰链部的轴心的位置高出预定高度尺寸的情况下,当外力从上方向下施加到所述杂物盘的所述车辆后侧端部时,所述杂物盘在所述行李的上端部作为支点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脱离。
根据以上方面,在后门具有缓和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当后门闭合时,后门推动杂物盘的车辆后侧端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将第一铰链收纳部与第二铰链收纳部之间的最小间隔设定为使得杂物盘在行李的上端部作为支点的情况下从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脱离,所以即使当装载于行李舱内的行李的高度位置比第一铰链部的轴心的位置高出预定高度尺寸时,也能够防止对杂物盘的损坏。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方面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当杂物盘处于倾斜位置时,即使当杂物盘受到从车辆后侧施加到车辆前侧的外力时,也能够防止对杂物盘和铰链部的损坏,并且在车辆行进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杂物盘的颤动和由于颤动而产生异常噪音。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似的标号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的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盘的车辆前侧的侧视图,并且是杂物盘处于水平位置的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的优选实施例的杂物盘的车辆前侧的侧视图,并且是杂物盘处于倾斜位置的视图;
图2A是简单地示出图1A、1B中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应用到的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并且是杂物盘处于水平位置的视图;
图2B是简单地示出图1A、1B中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应用到的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并且是杂物盘处于倾斜位置的视图;
图3是本发明应用到的杂物盘的整体透视图;
图4是图示出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应用到的行李舱侧衬里的整体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中的杂物盘的车辆前侧的侧视图,并且是图示出杂物盘的枢转路径的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中的杂物盘的车辆前侧的侧视图,并且是图示出杂物盘的装接形态的视图;
图7是简单地图示出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应用到的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并且是图示出在装载在行李舱中的行李具有大的高度的情况下当后门闭合时的杂物盘的移动的视图;
图8是图示出图7中的由点划线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简单地图示出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应用到的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并且是图示出当后门完全打开时在将行李装载到行李舱装载或者从行李舱卸载操作期间、当发生乘客将物体撞击在处于倾斜位置的杂物盘的车辆后侧端部的事件时的杂物盘的移动的视图;
图10是图示出图9中的由点划线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图示出作为相关附图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的视图,并且是杂物盘的侧缘部的前端的侧视图;并且
图12是图示出作为相关附图的杂物盘的安装结构的视图,并且是铰链衬圈周围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注意,本发明应用到的杂物盘2的相反的侧面部基本上被构造为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对称,并且从而,将通过仅示出图1、2、5至10中的杂物盘2的侧面部中的一个侧面部来描述杂物盘的支撑结构。
而且,利用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各个附图中的箭头来表示方向。方向表示从坐在驾驶员座椅上的乘客所观看的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向,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向,箭头RH表示车辆宽度右方向,并且箭头RR表示车辆后方向。此外,各个箭头表示当各个部分合并在车体中时的方向性。
在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中,为了在水平位置与预定倾斜位置之间相对于车体侧枢转地支撑杂物盘2,用于隐藏装载在设置于后座后方的行李舱中的行李,杂物盘2的车辆前侧上的各个相反的侧面部枢转地安装到车体,在水平位置处,杂物盘2沿着水平方向配置,并且在预定倾斜位置处,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配置在比杂物盘2的车辆前侧端部高的位置处。
如图3所示,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将杂物盘2构造为薄的大致箱状。例如,用于小的物体的口袋形成在上表面上。例如,采用行李舱侧衬里1作为枢转地支撑杂物盘2的车体侧。行李舱侧衬里1设置在车辆内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部处,并且构成了车辆内侧壁,如图4所示。支撑处于水平位置处的杂物盘2的支撑部1a也设置在行李舱侧衬里1内。
如上所述的用于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其设置在行李舱侧衬里1内;以及第一铰链收纳部21和第二铰链收纳部22,其设置在杂物盘2的车辆前侧上的侧面部处,如图1A、1B、2A、2B所示。
第一铰链部11形成为向车辆内侧突出的圆柱状。第二铰链部12与第一铰链部11分离地设置在第一铰链部11上方的短距离内,并且形成为大致扇形从而向车辆内侧突出。具有大致扇形的第二铰链部12具有:第一圆弧面12a,其定位在第一铰链部11侧;第二圆弧面12b,其定位成比第一圆弧面12a更加从第一铰链部11分离,并且具有比第一圆弧面12a大的半径值。第二铰链部12的大致扇形具有预定大小的中心角(开角)。通过沿着与扇形同心的圆弧(第一圆弧面12a)切除扇形的中心侧、并且基于中心角切割扇形而获得大致扇形形状。而且,在具有大致扇形的第二铰链部12中,在左侧上的切割面12c沿着大致竖直方向配置,并且在右侧上的切割面12d沿着大致水平方向配置,如图1所示。在第二铰链部12中,在左侧上的切割面12c配置在第一铰链部11的轴心X1正上方的短距离内,并且在右侧上的切割面12d朝着车辆后侧配置在轴心X1的斜上方,如图1所示。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具有简单的形状,所以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能够与行李舱侧衬里1一体化。即,能够通过使用用于注射成型的单一模具来模制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一体化的行李舱侧衬里1。
第一铰链收纳部21形成为:当杂物盘2处于水平位置时,保持在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与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之间;并且当杂物盘2在水平位置与倾斜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动作时,在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上连续地滑动。
第二铰链收纳部22朝着车辆后侧与第一铰链收纳部21分离地设置。第二铰链收纳部22形成为:当杂物盘2在水平位置与倾斜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动作时,在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上连续地滑动。
具体地,第一铰链收纳部21和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对置部形成为爪状。例如,第一铰链收纳部21具有:第一倾斜面21b、第一曲面21c、第二倾斜面21d和第二曲面21e。第一倾斜面21b由在侧视图中从爪末端部21a朝着车辆前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构成。第一曲面21c形成为从第一倾斜面21b的上侧端部延伸,并且具有向上膨出的弧状。第二倾斜面21d形成为从第一曲面21c的车辆前侧端部延伸,并且由朝着车辆前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构成。第二曲面21e从爪末端部21a朝着车辆前侧向下延伸,并且该第二曲面21e的轮廓形成为曲线状。而且,第二倾斜面21d的上侧端部设置成连续到杂物盘2的上表面2a,并且第二曲面21e的下侧端部设置成连续到杂物盘2的下表面2b。注意,本说明书中的“延伸”是指在伸展状态下出现。而且,本说明书中的“连续地设置”是指在连续状态下连接。
因此,在第一铰链收纳部21中,当杂物盘2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一曲面21c和第二曲面21e保持在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与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之间。当杂物盘2在水平位置与倾斜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动作时,第二曲面21e在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上连续地滑动。
例如,第二铰链收纳部22具有倾斜面22b和曲面22c。倾斜面22b由在侧视图中从爪末端部22a朝着车辆后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形成曲面22c,该曲面22c从爪末端部22a朝着车辆后侧向下延伸,并且该曲面22c的轮廓形成为曲线状。而且,倾斜面22b的上侧端部设置成连续到杂物盘2的上表面2a,并且曲面22c的下侧端部设置成连续到杂物盘2的下表面2b。
因此,在第二铰链收纳部22中,当杂物盘2在水平位置与倾斜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动作时,爪末端部22a在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上连续地滑动。
而且,第二铰链部12形成为使得:当杂物盘2从水平位置向倾斜位置转动时,杂物盘2变为能够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脱离。更具体地,在具有大致扇形的第二铰链部12中,左侧上的切割面12c沿着大致竖直方向配置,右侧上的切割部12d沿着大致水平方向配置,并且在左侧上的切割面12c被配置在第一铰链部11的轴心X1的正上方短距离内,如图1所示。从而,杂物盘2的第一铰链收纳部21和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各个爪末端部21a、22a能够从具有大致扇形的第二铰链部12的左侧上的切割面12c和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脱离。
而且,将第一铰链部11的轴心X1和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的圆弧中心X2设定为互相同心。将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的圆弧中心X3的位置设定为比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的圆弧中心X2的位置高(参见图5)。
而且,设定第一铰链收纳部21与第二铰链收纳部22之间的最小间隔,使得在行李P的高度位置比第一铰链部11的轴心X1的位置高出预定高度尺寸的情况下,当外力从上方向下施加到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时,杂物盘2在装载于行李舱内的行李P的上端部Y作为支点的情况下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脱离(参见图7)。更具体地,最小间隔是第一铰链收纳部21a的爪末端部21a与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之间的间隙。
下面将基于图5描述利用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的杂物盘的枢转动作。在图5中,由实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水平位置,由点划线和双点划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倾斜位置。由虚线表示的小圆C1代表一条虚拟移动路径,第一铰链收纳部21沿着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通过该虚拟移动路径移动。由虚线表示的大圆C2代表一条虚拟移动路径,第二铰链收纳部22沿着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通过该虚拟移动路径移动。
在以下提及的杂物盘2的各种动作的描述中,在每种情况下,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都利用连结部件(未示出)连结到后门3。因此,杂物盘2根据后门3的打开动作而呈现车辆后侧端部抬升的倾斜位置。从而能够打开行李舱。
首先,当杂物盘2处于水平位置时,第一铰链收纳部21与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和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竖直地抵接,并且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水平地抵接。而且,第二铰链收纳部22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水平地抵接。
更具体地,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第一曲面21c和第二曲面21e与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和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竖直地抵接。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第一曲面21c与第二倾斜面21d之间的连接点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水平地抵接。而且,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水平地抵接。
因此,在车辆行进的同时,能够防止杂物盘2颤动和由于颤动而产生异常噪音。
接着,当乘客打开后门3并且杂物盘2连动地从水平位置向倾斜位置移动时,第二铰链收纳部22在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上连续地滑动,并且第一铰链收纳部21在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上连续地滑动。然而,由于第一铰链收纳部21和第二铰链收纳部22设置成互相分离,所以当杂物盘2从水平位置向倾斜位置旋转时,杂物盘2变得能够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脱离。
更具体地,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在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上连续地滑动,并且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第二曲面21e在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上连续地滑动。然而,由于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爪末端部21a与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设置成互相分离,所以当杂物盘2从水平位置向倾斜位置旋转时,杂物盘2变得能够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脱离。
因此,当杂物盘2的车辆后端部受到一定程度以上的外力时,杂物盘2朝着车辆前侧脱离。从而能够释放外力,并且防止对铰链部与铰链收纳部之间的接合部和杂物盘本身的损坏。
第一铰链部11的轴心X1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的圆弧中心X2设定成互相同心,并且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的圆弧中心X3的位置设定成比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的圆弧中心X2的位置高。从而,在杂物盘2从水平位置向倾斜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即使当杂物盘2的第二铰链收纳部22沿着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移动时,也能够防止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与第一铰链收纳部21之间的间隙增大。
更具体地,即使当杂物盘2的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沿着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移动时,也能够防止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与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第一曲面21c之间的间隙增大。因此,能够防止乘客将他/她的手指夹在间隙之中。
当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的圆弧中心X3与第一圆弧面12a的圆弧中心X2互相同心时,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与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第一圆弧面21c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增加了夹手指的可能性。
接着,将基于图6描述当将杂物盘2装接到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时的装接形态。在图6中,由虚线DL1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装接之前的状态,由虚线DL2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在装接期间的状态,并且由实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完成装接的状态。
为了将杂物盘2装接到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首先将杂物盘2移动到第二铰链部12能够插入到杂物盘2的第一铰链收纳部21与第二铰链收纳部22之间的间隙内的位置,该位置由实线DL1表示。接着,将第二铰链部12插入到第一铰链收纳部21与第二铰链收纳部2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使第二铰链收纳部22与第二铰链部12进行抵接。由于第一铰链部11变为杂物盘2的旋转中心,所以仅通过从向上状态向下移动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就能够使第一铰链收纳部21沿着第一铰链部11的外周面移动并且使第二铰链收纳部22沿着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移动。因此,杂物盘2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进入水平位置。注意,杂物盘2能够通过由行李舱侧衬里1的支撑部1a支撑而维持在水平位置处。
下面,下面将基于图7、8描述在装载于行李舱内的行李P的高度位置比第一铰链部11的轴心X1的位置高的情况下、当后门3从完全打开状态闭合时释放杂物盘2上的外力的动作。注意,此处描述的车辆是后门3具有缓和倾斜角度的类型。在图7、8中,由虚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处于杂物盘2锁定到行李P的上表面的状态的倾斜位置,由点划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当闭合后门3时刚好在推动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之后的杂物盘2的移动,并且由实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当后门3完全闭合时的杂物盘2的移动。
在由虚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处于杂物盘2锁定到行李P的上端部Y的状态的倾斜位置的情况下,当后门3从完全打开状态闭合时,后门3从上方向下将外力施加到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如在由点划线表示的杂物盘2中,在刚好在后门3推动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之后的杂物盘2中,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充当力点,杂物盘2与其抵接的行李P的上端部Y充当支点,并且杂物盘2的车辆前侧端部充当载荷点。从而,根据杠杆原理,在杂物盘2与其抵接的行李P的上端部Y作为支点的情况下,杂物盘2的车辆前侧端部开始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脱离。
更具体地,杂物盘2的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在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上向上滑动。另外,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爪末端部21a从第一铰链部11分离,并且朝着第二铰链部12的左侧上的切割面12c的下端移动。
此外,当后门3通过闭合动作而进入完全闭合状态时,根据杠杆原理,在杂物盘2与其抵接的行李P的上端部Y作为支点的情况下,杂物盘2的车辆前侧端部完全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脱离。更具体地,杂物盘2的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分离,并且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爪末端部21a从第二铰链部12的左侧上的切割面12c分离。
即,设定第一铰链收纳部21与第二铰链收纳部22之间的最小间隔,使得当外力从上方向下施加到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时,在行李P的上端部Y作为支点的情况下,杂物盘2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脱离。在后门3具有缓和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当后门3闭合时,后门3推动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然而,在该情况下,因为将第一铰链收纳部21与第二铰链收纳部22之间的最小间隔设定为使得杂物盘2在行李P的上端部Y作为支点的情况下从第一铰链部11和第二铰链部12脱离,所以即使当装载于行李舱内的行李P的高度位置比第一铰链部11的轴心的位置高出预定高度尺寸时,也能够防止对杂物盘2的损坏。
最后,将基于图9、10描述在将行李(未示出)装载到行李舱和从行李舱卸载操作期间、在乘客C将物体撞击在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上的情况下释放杂物盘2上的外力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后门3完全打开。在图9、10中,由点划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倾斜位置,并且由实线表示的杂物盘2代表当乘客C将物体撞击在处于倾斜位置的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上时的杂物盘2的移动。
首先,当杂物盘2处于倾斜位置时,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在左上侧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抵接,并且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爪末端部21a不在左上侧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抵接。如果乘客C将物体撞击在处于以上状态的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上,则外力也从杂物盘2的车辆后侧端部传输到车辆前侧端部。从而,在左上侧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二圆弧面12b抵接的第二铰链收纳部22的爪末端部22a从第二圆弧面12b脱离,并且在左上侧不与第二铰链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a抵接的第一铰链收纳部21的爪末端部21a也从第一圆弧面12a脱离。
即,当杂物盘2处于倾斜位置时,因为第一铰链收纳部21与第二铰链收纳部22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位于杂物盘2能够从第二铰链部12朝着车辆前侧脱离的方向上,所以能够防止对杂物盘的损坏。
虽然,以上已经基于附图中示出的特殊实施例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并且毋庸置疑的是,只要能够产生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采用任意已知的构造。例如,第一铰链部11可以具有带有大约半圆状基部的柱状。此外,第二铰链部12可以具有除了圆弧面之外的曲面。
Claims (5)
1.一种杂物盘的支撑结构,用于在水平位置与预定倾斜位置之间相对于车体侧枢转地支撑杂物盘,所述杂物盘将装载于设置在后座后方的行李舱内的行李隐藏,所述杂物盘的车辆前侧上的相反的两个侧面部中的每个侧面部都枢转地安装到所述车体,在水平位置,所述杂物盘沿着水平方向配置,并且在预定倾斜位置,所述杂物盘的车辆后侧端部配置在比所述杂物盘的车辆前侧端部高的位置处,该杂物盘的支撑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铰链部,其设置在所述车体侧上,并且向车辆内侧突出;
第二铰链部,其设置在所述车体侧上,并且向所述车辆内侧突出,所述第二铰链部包括:
第一表面,其与所述第一铰链部分离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上方,和
第二表面,其定位为与所述第一表面相比从所述第一铰链部分离;
第一铰链收纳部,其设置在所述杂物盘的所述车辆前侧的所述侧面部,并且当所述杂物盘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被保持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外周面之间,以及
第二铰链收纳部,其朝着车辆后侧与所述第一铰链收纳部分离地设置在所述杂物盘的所述车辆前侧的所述侧面部,当所述杂物盘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二铰链收纳部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其中
所述第二铰链部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杂物盘从所述水平位置向所述倾斜位置旋转时,所述杂物盘能够从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铰链收纳部被设置为:当所述杂物盘在所述水平位置与所述倾斜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动作时,在所述第一铰链部的所述外周面上连续地滑动,并且
所述第二铰链收纳部被设置为:当所述杂物盘在所述水平位置与所述倾斜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动作时,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连续地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铰链部具有圆柱状,
所述第二铰链部具有大致扇形,该扇形具有预定大小的中心角,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圆弧面形状,并且
所述第二表面具有圆弧面形状,该圆弧面形状具有比所述第一表面的圆弧面形状的半径大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铰链部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圆弧中心被设定为互相同心,并且所述第二表面的圆弧中心的位置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圆弧中心的位置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杂物盘的支撑结构,其中
设定所述第一铰链收纳部与所述第二铰链收纳部之间的最小间隔,使得在行李的高度位置比所述第一铰链部的轴心的位置高出预定高度尺寸的情况下,当外力从上向下施加到所述杂物盘的所述车辆后侧端部时,所述杂物盘以所述行李的上端部为支点从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脱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48051 | 2015-03-11 | ||
JP2015048051A JP6119780B2 (ja) | 2015-03-11 | 2015-03-11 | 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支持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66320A true CN105966320A (zh) | 2016-09-28 |
CN105966320B CN105966320B (zh) | 2018-07-17 |
Family
ID=56801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3419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66320B (zh) | 2015-03-11 | 2016-03-09 | 杂物盘的支撑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82659B2 (zh) |
JP (1) | JP6119780B2 (zh) |
CN (1) | CN105966320B (zh) |
DE (1) | DE102016203716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8200940A1 (de) * | 2018-01-22 | 2019-07-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Laderaumabdeckung |
KR102066142B1 (ko) * | 2018-10-10 | 2020-01-14 |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 차량용 러기지 사이드 트림과 커버링 쉘프의 힌지 조립 구조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33317A (en) * | 1995-11-27 | 1998-11-10 | Lear Corporation | Automotive seat back recliner |
JP2002225634A (ja) * | 2001-01-31 | 2002-08-14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
US20040090086A1 (en) * | 2001-03-26 | 2004-05-13 | Broadhead Douglas G | Mid structural module |
DE102009057148A1 (de) * | 2009-12-05 | 2011-06-09 | Volkswagen Ag | Gepäckraumanordnung mit einem Gepäckraum und einem Gepäckraumdeckel in einem Fahrzeug |
CN102933426A (zh) * | 2010-05-21 | 2013-02-13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后置物板的铰链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03941B2 (ja) * | 2007-02-28 | 2012-12-19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リア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支持構造 |
FR2938479B1 (fr) * | 2008-11-14 | 2011-01-21 | Faurecia Automotive Ind | Dispositif de masquage arr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ensemble arriere associe |
JP5239837B2 (ja) * | 2008-12-25 | 2013-07-17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支持構造 |
JP5265648B2 (ja) | 2010-11-30 | 2013-08-1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支持構造 |
JP2014148288A (ja) * | 2013-02-04 | 2014-08-21 | Toyota Boshoku Corp | 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取付構造 |
-
2015
- 2015-03-11 JP JP2015048051A patent/JP611978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3-08 DE DE102016203716.1A patent/DE102016203716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3-09 CN CN201610134196.2A patent/CN1059663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3-11 US US15/068,154 patent/US968265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33317A (en) * | 1995-11-27 | 1998-11-10 | Lear Corporation | Automotive seat back recliner |
JP2002225634A (ja) * | 2001-01-31 | 2002-08-14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後部荷室構造 |
US20040090086A1 (en) * | 2001-03-26 | 2004-05-13 | Broadhead Douglas G | Mid structural module |
DE102009057148A1 (de) * | 2009-12-05 | 2011-06-09 | Volkswagen Ag | Gepäckraumanordnung mit einem Gepäckraum und einem Gepäckraumdeckel in einem Fahrzeug |
CN102933426A (zh) * | 2010-05-21 | 2013-02-13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后置物板的铰链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682659B2 (en) | 2017-06-20 |
US20160264058A1 (en) | 2016-09-15 |
DE102016203716B4 (de) | 2022-08-25 |
JP2016168866A (ja) | 2016-09-23 |
DE102016203716A1 (de) | 2016-09-15 |
CN105966320B (zh) | 2018-07-17 |
JP6119780B2 (ja) | 2017-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28133B2 (en) | Package tray assembly for trunk of vehicle | |
US10220790B2 (en) | Pivoting hanger with positive retention | |
US10286848B2 (en) | Storage tray | |
US20100127526A1 (en) | Rear mask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ssociated rear assembly | |
CN105966320A (zh) | 杂物盘的支撑结构 | |
US20140138978A1 (en) | Vehicle trim component having beverage retainer and method | |
US8517444B2 (en) | Reconfigurable conso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
US7600811B2 (en) | Cushion table structure of passenger seat | |
US8763741B2 (en) |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structure | |
WO2011145694A1 (ja) | リアパーセルシェルフのヒンジ構造 | |
FR3078661A1 (fr) | Accoudoir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accoudoir | |
FR2898312A1 (fr) | Garnissage de panneau de port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orte associee. | |
US10150397B2 (en) | Vehicle storage structure | |
US9359020B2 (en) | Vehicle luggage compartment structure | |
JP2008087503A (ja) | 自動車用フロアボード構造 | |
JP6866669B2 (ja) | アームレスト | |
CN111098775B (zh) | 用于皮卡车的后箱盖组件 | |
WO2015190274A1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12101661A (ja) |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 |
CN101574945B (zh) | 汽车内室的内饰件 | |
CN203651629U (zh) | 行李搁板的安装构造 | |
JP2810637B2 (ja) | タイヤ成形用のタイヤ加硫金型 | |
JP5103941B2 (ja) | 車両用リア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支持構造 | |
US10703421B2 (en) | Tailgate overrotation mechanism | |
JP5121436B2 (ja) | 車両用物品保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