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9952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9952B
CN105939952B CN201480074030.5A CN201480074030A CN105939952B CN 105939952 B CN105939952 B CN 105939952B CN 201480074030 A CN201480074030 A CN 201480074030A CN 105939952 B CN105939952 B CN 105939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able
cable
low friction
protection
woven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40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9952A (zh
Inventor
中泽大辅
渡边诚治
福井大树
石川雅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39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9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9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99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4Power supply or signal cabl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装置中,具有与轿厢连接的轿厢侧端部、和与建筑物侧连接部连接的建筑物侧端部的挠性的控制电缆吊挂在井道内。在井道内设置有防止控制电缆因水平方向的振动而与井道壁碰撞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和控制电缆中的至少任一方上,部分地设置有降低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和控制电缆之间的摩擦阻力的低摩擦部。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控制盘和轿厢电连接的控制电缆从轿厢吊挂的电梯装置,特别是涉及对控制电缆的异常举动的抑制。
背景技术
一般,电梯装置的轿厢经由挠性的控制电缆与控制盘电连接,经由控制电缆在与控制盘之间进行信号收发。控制电缆的一端部与轿厢的下部连接。并且,控制电缆的另一端部与设置在建筑物的中间层附近的接线箱连接。而且,控制电缆的中间部呈U字状弯曲,吊挂在井道内。
控制电缆的U字状弯曲部伴随轿厢的升降朝上下方向移动,然而在轿厢加减速时,在U字状弯曲部会产生朝水平方向的摇动。因此,在井道内设置有保护金属丝网,防止控制电缆碰撞井道壁、以及控制电缆与井道设备干扰。
并且,控制电缆的U字状弯曲部在低温下和轿厢加速时朝外侧扩展,容易处于按压保护金属丝网的状态。然后,当在控制电缆强力按压保护金属丝网的状态下轿厢朝下方向行驶时,处于这样的状态:利用控制电缆和保护金属丝网之间的摩擦力,容易保持控制电缆朝与保护金属丝网面平行且水平的方向的移位(面外移位)。即,控制电缆容易被保持在相对于铅直方向稍许倾斜的状态。
当在这样的状态下轿厢下降时,随着轿厢下降,面外移位扩大,控制电缆脱离保护金属丝网的保护区域,很有可能由于与井道设备的干扰或者钩挂而招致井道设备和控制电缆的损伤和噪声的产生。
并且,在轿厢升降时,在控制电缆上还会产生上述的朝水平方向的摇动、即相对于保护金属丝网的面垂直的横振动。控制电缆的横振动具有这样的倾向:由于控制电缆自身的衰减特性小,因而在轿厢达到目的层并停止之后也会残留。特别是,在高升程的电梯装置的下层,控制电缆和轿厢容易接近,因而成为由于控制电缆产生的横振动而使控制电缆干扰轿厢而产生噪声的原因。
与此相对,在现有的电梯移动电缆的防止振动装置中,在控制电缆和井道壁侧的各方设置有磁力产生单元。并且,这些磁力产生单元产生的磁力被用作针对控制电缆的减振力。由此,抑制了控制电缆的摇动,抑制了控制电缆的异常举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在现有的电梯用移动电缆的抑制摇动装置中,利用安装在保护金属丝网上的多个环,防止控制电缆的面外移位,防止控制电缆碰撞井道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885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473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防止振动装置中,对当轿厢升降时磁力产生单元之间是否顺利脱离的方面没有考虑,很有可能磁力产生单元成为轿厢行驶的阻力。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的防止摇动装置中,在移动电缆强力按压保护金属丝网的状态下轿厢行驶的情况下,存在移动电缆越过环的可能性。并且,在移动电缆越过环的情况下,移动电缆的移位被环限制,很有可能移动电缆无法回归到正规的位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一种可以抑制控制电缆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干扰其他设备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挠性的控制电缆,其具有与轿厢连接的轿厢侧端部、和与设置在井道内的建筑物侧连接部连接的建筑物侧端部,控制电缆的中间部呈U字状弯曲并吊挂在井道内;以及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其与控制电缆对置地设置在井道内,防止控制电缆因水平方向的振动而与井道壁碰撞,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和控制电缆中的至少任一方上,部分地设置有降低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和控制电缆之间的摩擦阻力的低摩擦部。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挠性的控制电缆,其具有与轿厢连接的轿厢侧端部、和与设置在井道内的建筑物侧连接部连接的建筑物侧端部,控制电缆的中间部呈U字状弯曲并吊挂在井道内;以及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其与控制电缆对置地设置在井道内,防止控制电缆因水平方向的振动而与井道壁碰撞,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和控制电缆中的至少任一方上,部分地设置有使当控制电缆碰撞控制电缆保护装置时的控制电缆的振动衰减的高衰减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可以抑制控制电缆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干扰其他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从轿厢侧观察图1的控制电缆和保护金属丝网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与图1的轿厢的下降相伴随的控制电缆的举动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图3的(b)的控制电缆的U字状弯曲部的放大图。
图5是从轿厢侧观察图3的(b)的控制电缆和保护金属丝网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图5的U字状弯曲部到达低摩擦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图5的尺寸L1的设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7的控制电缆和保护金属丝网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在图2的保护金属丝网的2个以上的部位分散地配置了低摩擦部的变型例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U字状弯曲部朝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U字状弯曲部朝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U字状弯曲部朝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6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为保护金属丝网的变型例的水平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1是示出图20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图20的U字状弯曲部到达低摩擦部的位置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23是示出图22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图20的轿厢下降时的控制电缆的举动的说明图。
图25是示出在图20的控制电缆的2个以上的部位分散地配置了低摩擦部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26是示出图25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在图25的点B以下的全部区域内设置了低摩擦部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28是示出图27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0是示出图29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32是示出将图29的高衰减部分散地配置在保护金属丝网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3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6是示出图35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
图37是示出将图35的高衰减部分散地配置在控制电缆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38是示出图37的轿厢停止在N-1层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39是示出图38的轿厢停止在N-2层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40是示出图39的轿厢停止在N-3层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3是示出将图42的低摩擦板分散地配置在保护金属丝网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44是示出将图43的高衰减部分散地配置在保护金属丝网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45是示出在将图43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应用于往返直达型电梯的情况下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4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7是示出图46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
图48是示出将图46的低摩擦部分散地配置在控制电缆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49是示出图47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
图50是示出将图48的高衰减部分散地配置在控制电缆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图51是示出图50的轿厢停止在N-1层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52是示出图51的轿厢停止在N-2层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53是示出图52的轿厢停止在N-3层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54是示出在将图48的控制电缆应用于往返直达型电梯的情况下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内设置有曳引机3。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4、使驱动绳轮4旋转的曳引机电动机(未图示)、以及对驱动绳轮4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未图示)。
在曳引机3的附近设置有偏导轮5。在驱动绳轮4和偏导轮5上卷绕有吊挂体6。作为吊挂体6,使用多根绳索或者多根带。
在吊挂体6的第1端部连接有轿厢7。在吊挂体6的第2端部连接有对重8。轿厢7和对重8通过吊挂体6吊挂在井道1内,利用曳引机3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
在机房2内设置有控制盘(电梯控制装置)9。控制盘9通过控制曳引机3,来控制轿厢7的运行。
在井道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建筑物侧连接部即吊钩10。在轿厢7的下部和吊钩10之间吊挂有挠性的控制电缆11。控制电缆11具有:与轿厢7连接的轿厢侧端部11a、和与吊钩10连接的建筑物侧端部11b。
控制电缆11的中间部形成呈U字状弯曲的U字状弯曲部11c,吊挂在井道1内。U字状弯曲部11c伴随轿厢7的升降而朝上下方向移动。并且,控制电缆11的截面形状是宽度尺寸比厚度尺寸大的扁平的形状。
在井道1内铺设有使控制盘9和控制电缆11之间电连接的固定配线电缆12。轿厢7和控制盘9之间的信号的收发和对轿厢7的电力供给是经由固定配线电缆12和控制电缆11进行的。
并且,在井道1内的与控制电缆11对置的部分,设置有防止控制电缆11因水平方向的振动而与井道壁碰撞的作为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保护金属丝网13。
(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上的低摩擦部)
图2是从轿厢7侧观察图1的控制电缆11和保护金属丝网13的主视图。在井道1内设置有:引导轿厢7的升降的一对轿厢导轨14、和引导对重8的升降的一对对重导轨(未图示)。保护金属丝网13借助多个支撑部件15固定在一个轿厢导轨14上。控制电缆11在轿厢7停止的状态下,与保护金属丝网1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对置。
保护金属丝网13具有: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其是保护装置主体;和低摩擦部(保护装置侧低摩擦部)13b,其被部分地设置在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上,该低摩擦部13b对控制电缆11的摩擦阻力(与控制电缆11相接时的摩擦阻力)比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小。
实施方式1的低摩擦部13b由对控制电缆11的摩擦系数比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低的材料构成。低摩擦部13b可以例如通过在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的表面上涂布氟树脂的薄膜来形成。
图3是示出与图1的轿厢7的下降相伴随的控制电缆11的举动的说明图。当轿厢7从停止在上楼层的状态(图3的(a))朝下方向行驶时,如图3的(b)所示,控制电缆11的U字状弯曲部11c朝外侧鼓出并按压保护金属丝网13。之后,如图3的(c)所示,当轿厢7减速并停止时,在控制电缆11上残留有朝水平方向的振动。
图4是示出图3的(b)的控制电缆11的U字状弯曲部11c的放大图。当控制电缆11按压保护金属丝网13的同时轿厢7下降时,控制电缆11在U字状弯曲部11c的接触范围O内与保护金属丝网13接触。
图5是从轿厢7侧观察图3的(b)的控制电缆11和保护金属丝网13的主视图。当控制电缆11强力按压保护金属丝网13时,由控制电缆11的弯曲或形变所产生的面外移位在与保护金属丝网13的接触范围O内由摩擦力保持。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1中,从比吊钩10(点A)在高度方向上靠下方L1的点B起,朝下方在L2的范围内设置有低摩擦部13b。因此,当U字状弯曲部11c到达配置有低摩擦部13b的高度时,保持了控制电缆11的面外移位的摩擦力下降。由此,如图6所示,控制电缆11利用其自重,迁移到朝铅直下方向下垂的状态。
图7是示出图5的尺寸L1的设定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图7的控制电缆11和保护金属丝网13的侧视图。设控制电缆11的初始横偏角为θ,设保护金属丝网13的宽度尺寸为W,设控制电缆11的宽度为d。在面外移位由摩擦力保持、控制电缆11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角度θ的状态下轿厢7下降,U字状弯曲部11c的侧面到达保护金属丝网13的侧面时的点AB间的长度设为L1时,以下的几何学关系成立。
tanθ=(W/2-d/2)/L1
L1=(W-d)/(2tanθ)
一般,控制电缆11以大致朝铅直下方向下垂的方式安装,因而角度θ是1°以下。
在图6中,从控制电缆11的面外移位被保持的状态(虚线)迁移到正规的状态(实线)所需要的时间τ是控制电缆11的一次固有周期T的1/4,设控制电缆11的全长是L0,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时间τ由下式得到。
【算式1】
并且,设该电梯装置的额定速度为v,则为了使控制电缆11的面外移位借助低摩擦部13b修正为正规的位置而至少所需要的低摩擦部13b的长度L3由下式给出。因此,低摩擦部13b的长度L2设定成L2≥L3。
【算式2】
图9是示出在图2的保护金属丝网13的上下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分散地配置了低摩擦部13b的变型例的、示出保护金属丝网13和控制电缆11的主视图。低摩擦部13b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设置。即,在该例子中,在保护金属丝网13的与控制电缆11对置的面上,沿着上下方向交替地配置有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和低摩擦部13b。
如图9所示,当在控制电缆11的面外移位被保持的状态下轿厢7朝下方向行驶时,在U字状弯曲部11c通过了图10的点B之后,借助上段的低摩擦部13b,控制电缆11迁移到正规的状态。
之后,当轿厢7朝下方向进一步行驶时,U字状弯曲部11c与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相接,因而如图11所示,控制电缆11的面外移位再次被保持。然而,当U字状弯曲部11c通过点D时,U字状弯曲部11c与下段的低摩擦部13b相接,因而如图12所示,控制电缆11再次迁移到正规的状态。
优选的是,在图12的下段的低摩擦部13b的下方也每隔长度L1地配置低摩擦部13b。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使用了降低在保护金属丝网13和控制电缆11之间的摩擦阻力的低摩擦部13b,因而可以抑制由面外移位的扩大引起的控制电缆11从保护金属丝网13的保护范围的脱离。即,可以抑制控制电缆11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11干扰其他设备。
另外,低摩擦部13b的数目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图9的点B以下的全部区域内设置低摩擦部13b。
并且,低摩擦部13b也可以不设置在保护金属丝网13的宽度方向全部区域内,也可以仅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低摩擦部13b,而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使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露出。
实施方式2
下面,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实施方式2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16具有:保护金属丝网17,其是保护装置主体;和至少一个低摩擦板(保护装置侧低摩擦部)18,其是被部分地固定在保护金属丝网17的与控制电缆11对置的面上的低摩擦部。
低摩擦板18的与控制电缆11对置的面比保护金属丝网17的与控制电缆11对置的面平滑。并且,低摩擦板18对控制电缆11的摩擦阻力(与控制电缆11相接时的摩擦阻力)比保护金属丝网17小。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低摩擦板18的设置部位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低摩擦部13b一样设定。
这样,即使将作为与保护金属丝网17不同的部件的低摩擦板18固定在保护金属丝网17上,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一样抑制由面外移位的扩大引起的控制电缆11从保护金属丝网13的保护范围的脱离。因此,可以抑制控制电缆11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11干扰其他设备。
另外,低摩擦板18也可以不设置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16的宽度方向全部区域内,也可以仅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低摩擦板18,而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使保护金属丝网17露出。
实施方式3
下面,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实施方式3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19具有:保护装置主体,其由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保护金属丝网(保护部件)20构成;和至少一处低摩擦部(保护装置侧低摩擦部)21,其设置在保护金属丝网20之间。
低摩擦部21具有以铅直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的多个辊21a,该低摩擦部21对控制电缆11的摩擦阻力(与控制电缆11相接时的摩擦阻力)比保护金属丝网20小。辊21a在上下左右对齐并呈格子状配置。
并且,各辊21a的直径比控制电缆11的宽度尺寸小。而且,辊21a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19的宽度方向上的配置间距比控制电缆11的宽度尺寸小。由此,控制电缆11同时与多列辊21a对置。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低摩擦部21的设置部位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低摩擦部13b一样设定。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使用了降低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19和控制电缆11之间的摩擦阻力的低摩擦部21,因而当在面外移位被保持的状态下U字状弯曲部11c进入到低摩擦部21的区域时,通过辊21a的旋转,U字状弯曲部11c迁移到正规的状态。因此,可以抑制控制电缆11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11干扰其他设备。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是在低摩擦部21的宽度方向整体配置辊21a,然而如图17所示,也可以仅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辊21a,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配置保护金属丝网20。
实施方式4
下面,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实施方式4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22具有:保护装置主体,其由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保护金属丝网(保护部件)23构成;和至少一处低摩擦部(保护装置侧低摩擦部)24,其是第1保护金属丝网23之间的空间部。由于低摩擦部24是空间部,因而对控制电缆11的摩擦阻力比保护金属丝网23小。
在低摩擦部24的井道壁侧配置有辅助金属丝网25。辅助金属丝网25被配置成与保护金属丝网23平行且比保护金属丝网23远离控制电缆11。即,在实施方式4中,保护金属丝网23和辅助金属丝网25在水平方向上带有阶梯地上下排列配置。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低摩擦部24的配置也与实施方式1的低摩擦部13b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22上设置有低摩擦部24,因而当在面外移位被保持的状态下U字状弯曲部11c进入到低摩擦部24的区域时,U字状弯曲部11c迁移到正规的状态。因此,可以抑制控制电缆11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11干扰其他设备。
实施方式5
下面,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5中,省略了实施方式4的辅助金属丝网25,取而代之在保护金属丝网23之间拉有多根跑出防止线(铁丝)26。跑出防止线26相互平行且铅直地配置。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4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效果,而且可以使控制电缆保护装置轻量化。
(控制电缆上的低摩擦部)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5中,是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上设置低摩擦部,然而在下面的实施方式6中,对在控制电缆侧设置低摩擦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6
下面,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1是示出图20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在井道1内设置有作为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保护金属丝网31。实施方式6的保护金属丝网31在上下方向整体由一样的材料构成。
并且,实施方式6的控制电缆32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电缆11相当的控制电缆主体32d;和部分地设置在控制电缆主体32d的与保护金属丝网31对置的面上的至少1处低摩擦部(电缆侧低摩擦部)32e。而且,控制电缆主体32d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电缆11一样,具有轿厢侧端部32a、建筑物侧端部32b以及U字状弯曲部32c。
低摩擦部32e对保护金属丝网31的摩擦系数比控制电缆主体32d低。并且,低摩擦部32e可以通过在控制电缆主体32d的表面涂布或固定低摩擦材料来构成。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6中,从比吊钩10(点A)在高度方向上靠下方L1的点B起,朝下方在L2的范围内设置有低摩擦部32e。因此,如图22和图23所示,当U字状弯曲部32c到达配置有低摩擦部32e的高度时,保持了控制电缆32的面外移位的摩擦力下降。
图24是示出图20的轿厢7下降时的控制电缆32的举动的说明图。如图24的(a)~(b)所示,当控制电缆32强力按压保护金属丝网31时,由控制电缆32的弯曲或形变产生的面外移位在与保护金属丝网13的接触范围内由摩擦力保持。
然而,如图24的(b)~(c)所示,当U字状弯曲部32c到达配置有低摩擦部32e的高度时,保持了控制电缆32的面外移位的摩擦力下降。由此,控制电缆32利用其自重,迁移到朝铅直下方向下垂的状态。
图25是示出在图20的控制电缆32的长度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分散地配置了低摩擦部32e的变型例的结构图,图26是示出图25的控制电缆32的立体图。低摩擦部32e在控制电缆32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设置。即,在该例子中,在控制电缆32的与保护金属丝网31对置的面上,沿着控制电缆32的长度方向,控制电缆主体32d和低摩擦部32e交替露出。
当在控制电缆32的面外移位被保持的状态下轿厢7朝下方向行驶时,在U字状弯曲部32c通过了图25的点B之后,借助最接近吊钩10的低摩擦部32e,控制电缆32迁移到正规的状态。
之后,当轿厢7朝下方向进一步行驶时,控制电缆主体32d与保护金属丝网31相接,因而控制电缆32的面外移位被再次保持。然而,当U字状弯曲部32c通过点D时,下一低摩擦部32e与保护金属丝网31相接,因而控制电缆11再次迁移到正规的状态。这样,优选的是,低摩擦部32e每隔长度L1地配置。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将降低在保护金属丝网31和控制电缆32之间的摩擦阻力的低摩擦部32e设置在控制电缆32上,因而可以抑制由于面外移位的扩大引起的控制电缆32从保护金属丝网31的保护区域的脱离。即,可以抑制控制电缆32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32干扰其他设备。
另外,低摩擦部32e的数目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如图27和图28所示,也可以在图25的点B以下的全部区域内设置低摩擦部32e。
并且,也可以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上设置保护装置侧低摩擦部的同时,在控制电缆上设置电缆侧低摩擦部。这样,通过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和控制电缆双方上设置低摩擦部,更顺利地消除了面外移位的保持,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上的高衰减部)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6中,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或控制电缆上设置低摩擦部,然而在随后的实施方式7、8中,对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上设置高衰减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7
下面,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30是示出图29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图31是图30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实施方式7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3具有:作为保护装置主体的保护金属丝网34;和部分地固定在保护金属丝网34的与控制电缆11对置的面上的至少一处高衰减部(保护装置侧高衰减部)35。
高衰减部35使控制电缆11碰撞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3时的控制电缆11的振动衰减。具体地,在控制电缆11振动并碰撞高衰减部35的情况下,与碰撞保护金属丝网34的情况相比控制电缆11的振动大幅衰减。即,高衰减部35由衰减比大于保护金属丝网34的衰减比的部件、例如凝胶状的片材或者粘弹性材料等构成。
并且,当设轿厢7的升降行程为Tr时,高衰减部35配置在当产生了与轿厢7的行驶相伴随的控制电缆11的横振动时控制电缆11的移位大的区域、即从比吊钩10靠下方Tr/4的点P起的下侧的区域内。在该例子中,在从点P起的下侧的整个区域内连续地设置有高衰减部35。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3以外的电梯装置整体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当与设置在井道1的中间层附近的吊钩10相比轿厢7位于低楼层时,处于控制电缆11并列在轿厢7的紧侧面的状态。因此,当轿厢7与中间层相比位于低层时,如果伴随轿厢7的行驶而产生控制电缆11的横振动,则有可能控制电缆11与轿厢7接触,产生噪声,或者控制电缆11损伤。
并且,当控制电缆11产生横振动时,轿厢7的位置越是从吊钩10向下侧离开,控制电缆11和轿厢7的间隙就越窄,因而控制电缆11容易与轿厢7接触。越是控制电缆11长的高升程的电梯装置,该倾向就表现得越显著。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7中,将高衰减部35配置在当轿厢7与中间层相比位于低楼层时由控制电缆11的横振动引起的移位为最大的区域、即从吊钩10起向下侧超过升降行程Tr的1/4的区域。因此,当伴随轿厢7的行驶而在控制电缆11产生横振动、控制电缆11与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3接触时,通过高衰减部35抑制了控制电缆11的振动。
因此,可以抑制控制电缆11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11干扰轿厢7等其他设备。
图32是示出将高衰减部35分散地配置在图29的保护金属丝网34的上下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在各层停止的电梯装置中,在轿厢7停止时控制电缆11的U字状弯曲部11c与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3接触的位置,配置有长度相当于控制电缆11的吊挂间隔的程度的高衰减部35。
当设各楼层间的尺寸为Lf时,轿厢7移动1层楼时的U字状弯曲部11c的移动量为其一半即Lf/2。因此,通过以如图32所示高衰减部35的下端的点Q和点R之间的距离为Lf/2的方式配置高衰减部35,可以高效地配置高衰减部35,抑制控制电缆11的振动。
实施方式8
下面,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立体图,图34是图33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在图33中透视示出保护金属丝网。
实施方式8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6具有:作为保护装置主体的保护金属丝网31、和多个高衰减部(保护装置侧高衰减部)37。保护金属丝网31借助支撑部件15被支撑在井道1内。高衰减部37介于支撑部件15和保护金属丝网31之间。
高衰减部37使控制电缆11碰撞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6时的控制电缆11的振动衰减。具体地,高衰减部37在控制电缆11由于振动而碰撞保护金属丝网31的情况下,使控制电缆11的振动与保护金属丝网31直接安装在支撑部件15上的情况相比大幅衰减。即,高衰减部37由衰减比大于支撑部件15的衰减比的部件、例如凝胶状的片材或者粘弹性材料构成。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6以外的电梯装置整体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在保护金属丝网31和支撑部件15之间设置高衰减部37,也能够抑制控制电缆11的振动,因而可以抑制控制电缆11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11干扰轿厢7等其他设备。
(控制电缆上的高衰减部)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7、8中,是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上设置高衰减部,然而在下面的实施方式9中,对在控制电缆侧设置高衰减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9
下面,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36是示出图35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在井道1内设置有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保护金属丝网31。
实施方式9的控制电缆38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电缆11相当的控制电缆主体38d;和部分地设置在控制电缆主体38d的与保护金属丝网31对置的面上的至少1处高衰减部(电缆侧高衰减部)38e。并且,控制电缆主体38d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电缆11一样,具有轿厢侧端部38a、建筑物侧端部38b和U字状弯曲部38c。
高衰减部38e使控制电缆38碰撞保护金属丝网31时的控制电缆38的振动衰减。具体地,高衰减部38e在控制电缆38振动并碰撞保护金属丝网31的情况下,使控制电缆38的振动与控制电缆主体38d碰撞的情况相比大幅衰减。
高衰减部38e由衰减比大于控制电缆主体38d的衰减比的部件、例如凝胶状的片材或者粘弹性材料构成。然而,高衰减部38e与控制电缆主体38d相比十分柔软,不影响控制电缆38的举动。其他的电梯装置整体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这样,即使在控制电缆38侧设置高衰减部38e,也能够抑制控制电缆11的振动,因而可以抑制控制电缆11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11干扰轿厢7等其他设备。
图37是示出将高衰减部38e分散地配置在图35的控制电缆38的长度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图38是示出图37的轿厢7停止在N-1层的状态的结构图,图39是示出图38的轿厢7停止在N-2层的状态的结构图,图40是示出图39的轿厢7停止在N-3层的状态的结构图。
高衰减部38e在控制电缆38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设置。即,在该例子中,在控制电缆38的与保护金属丝网31对置的面上,沿着控制电缆38的长度方向,控制电缆主体38d和高衰减部38e交替露出。
并且,各高衰减部38e的长度相当于控制电缆11的吊挂间隔的程度。而且,高衰减部38e在各层停止的电梯装置中被配置在当轿厢7停止时U字状弯曲部38c与保护金属丝网31接触的位置。
当设各楼层间的尺寸为Lf时,轿厢7移动1层楼时的U字状弯曲部38c的移动量为其一半即Lf/2。因此,通过以如图37~图40所示保护金属丝网31的与高衰减部38e的下端相接的点Q和点R之间的距离为Lf/2的方式配置高衰减部38e,可以高效地配置高衰减部38e,抑制控制电缆38的振动。
另外,也可以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上设置保护装置侧高衰减部的同时,在控制电缆上设置电缆侧高衰减部。
(低摩擦部和高衰减部的组合)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9中,是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或控制电缆上设置低摩擦部或高衰减部,然而可以将实施方式1~6的低摩擦部和实施方式7~9的高衰减部适当组合来使用,可以得到由低摩擦部产生的效果和由高衰减部产生的效果这两种效果。以下,针对低摩擦部和高衰减部的组合,使用若干例子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0
下面,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实施方式10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41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保护金属丝网13和与实施方式7相同的高衰减部35。即,在实施方式10中,在保护金属丝网主体13a上设置有低摩擦部13b和高衰减部35双方。控制电缆保护装置41以外的电梯装置整体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可以利用低摩擦部13b抑制由于面外移位的扩大引起的控制电缆11从保护金属丝网13的保护区域的脱离。并且,当伴随轿厢7的行驶而在控制电缆11上产生横振动、控制电缆11与控制电缆保护装置33接触时,通过高衰减部35抑制了控制电缆11的振动。因此,可以抑制控制电缆11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11干扰其他设备。
另外,在实施方式10中,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低摩擦部13b,然而也可以例如置换为实施方式2的低摩擦板18、实施方式3的低摩擦部21、或者实施方式4、5的低摩擦部24。
并且,在实施方式10中,示出了实施方式7的高衰减部35,然而也可以置换为实施方式8的高衰减部37。
实施方式11
下面,图4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实施方式11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42具有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保护金属丝网17、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低摩擦板18、以及与实施方式7相同的高衰减部35。
并且,在实施方式11中,低摩擦板18的设置区域和高衰减部35的设置区域部分地重合。在设置区域重合的部分中,在高衰减部35上设置有低摩擦板18。控制电缆保护装置41以外的电梯装置整体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0相同的效果。并且,在设置区域重合的部分中,由于在高衰减部35上设置有低摩擦板18,因而同时得到了由低摩擦板18产生的效果和由高衰减部35产生的效果。
另外,如图43所示,也可以将低摩擦板18分散地配置在保护金属丝网17的上下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
并且,如图44所示,也可以将低摩擦板18分散地配置在保护金属丝网17的上下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并且将高衰减部35分散地配置在保护金属丝网17的上下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即,图44的结构是使图9所示的低摩擦部13b的配置和图32所示的高衰减部35的配置组合而成的结构。
而且,图45是示出在将图43的控制电缆保护装置42应用于往返直达型电梯的情况下的变型例的结构图。在建筑物的中间部没有停止层的往返直达型电梯中,从吊钩10起每隔长度L1设置有长度L2的低摩擦板18。并且,在当轿厢7停止在最下层时控制电缆11的U字状弯曲部11c与控制电缆保护装置42相接的高度范围(比U字状弯曲部11c的下端点Q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高衰减部35。
而且,例如,在使用实施方式1的低摩擦部13b或实施方式3的低摩擦部21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实施方式8的高衰减部37,可以使双方的设置区域重合。
实施方式12
下面,图4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47是示出图46的控制电缆的立体图。实施方式12的控制电缆43是在实施方式6的控制电缆主体32d上设置实施方式6的低摩擦部32e和实施方式9的高衰减部38e而成的。控制电缆43以外的电梯装置整体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可以利用低摩擦部32e抑制由于面外移位的扩大引起的控制电缆43从保护金属丝网31的保护区域的脱离。并且,当伴随轿厢7的行驶而在控制电缆43上产生横振动、控制电缆43与保护金属丝网31接触时,通过高衰减部38e抑制了控制电缆43的振动。因此,可以抑制控制电缆43的异常举动,可以防止控制电缆43干扰其他设备。
并且,图48是示出将低摩擦部32e分散地配置在图46的控制电缆43的长度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图49是示出图48的控制电缆43的立体图。在低摩擦部32e的设置区域和高衰减部38e的设置区域重合的部分中,在高衰减部38e上设置有低摩擦部32e。
而且,图50是示出将高衰减部38e分散地配置在图48的控制电缆43的长度方向的2个以上的部位的变型例的结构图,图51是示出图50的轿厢7停止在N-1层的状态的结构图,图52是示出图51的轿厢7停止在N-2层的状态的结构图,图53是示出图52的轿厢7停止在N-3层的状态的结构图。
即,图50~图53的结构是使图25所示的低摩擦部32e的配置和图37~图40所示的高衰减部38e的配置组合而成的结构。
而且,图54是示出在将图48的控制电缆43应用于往返直达型电梯的情况下的变型例的结构图。
另外,也可以将低摩擦部配置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侧,将高衰减部配置在控制电缆侧,并且,也可以将低摩擦部配置在控制电缆侧,将高衰减部配置在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侧。
并且,电梯装置整体的设备的布局和绕绳方式等不限定于图1的例子。例如,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2:1绕绳比的电梯装置。并且,例如曳引机的位置和数目等也不限定于图1的例子。
而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无机房电梯或者双层电梯等各种类型的电梯装置。

Claims (1)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
轿厢;
挠性的控制电缆,其具有与所述轿厢连接的轿厢侧端部、和与设置在井道内的建筑物侧连接部连接的建筑物侧端部,所述控制电缆的中间部呈U字状弯曲并吊挂在所述井道内;以及
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其与所述控制电缆对置地设置在所述井道内,防止所述控制电缆因水平方向的振动而与井道壁碰撞,
在所述控制电缆保护装置上,部分地设置有降低所述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和所述控制电缆之间的摩擦阻力的低摩擦部,
所述控制电缆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主体和作为所述低摩擦部的保护装置侧低摩擦部,
所述保护装置主体由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保护金属丝网构成,
所述保护装置侧低摩擦部是所述保护金属丝网之间的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空间部,
在所述空间部,与所述保护金属丝网在水平方向上带有阶梯、且比所述保护金属丝网远离所述控制电缆地、沿上下方向拉有多根防止所述控制电缆从所述空间部向井道壁侧跑出的铁丝。
CN201480074030.5A 2014-01-27 2014-01-27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399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1631 WO2015111208A1 (ja) 2014-01-27 2014-01-27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9952A CN105939952A (zh) 2016-09-14
CN105939952B true CN105939952B (zh) 2018-01-02

Family

ID=53681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40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39952B (zh) 2014-01-27 2014-01-27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04410B2 (zh)
CN (1) CN105939952B (zh)
WO (1) WO2015111208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1944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移动线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4481A (ja) * 1993-02-09 1994-08-23 Hitachi Ltd 昇降機のテールコードの制振装置
JP2747773B2 (ja) * 1993-04-23 1998-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斜行エレベーターの移動ケーブル装置
JP2001039648A (ja) * 1999-07-30 2001-02-13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調速機用ロープのテンション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8007229A (ja) * 2006-06-27 2008-01-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JP5071970B2 (ja) * 2007-07-05 2012-11-1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2010189146A (ja) * 2009-02-18 2010-09-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ケーブル保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1944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移动线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9952A (zh) 2016-09-14
JPWO2015111208A1 (ja) 2017-03-23
JP6104410B2 (ja) 2017-03-29
WO2015111208A1 (ja) 2015-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02430B1 (en) Elevator device
WO201502539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2525309A (ja) 単一の昇降路内に複数のかごを含む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82718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20180029830A1 (en) Traveling cable sway prevention
EP1319627B1 (en) Elevator device
KR20130085361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4364180A (zh)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CN104787642B (zh) 电梯设备
JP546867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装置
JP2019512440A (ja) 昇降路の異なる区間において互いに独立に移動する複数のエレベータかご及びカウンタウェイトの懸架及び巻上げモータシステム
CN105939952B (zh) 电梯装置
JP2010070344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2018256A1 (fr) Dispositif d'ascenseur
JPWO2019123583A1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CN100457592C (zh) 电梯装置
JP6432926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5025397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512652A1 (en) Elevator
JP593248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66566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8463424A (zh) 电梯及电梯的跌落防护屏装置
JP494082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09502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741953B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