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8309A -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8309A
CN105938309A CN201510740574.7A CN201510740574A CN105938309A CN 105938309 A CN105938309 A CN 105938309A CN 201510740574 A CN201510740574 A CN 201510740574A CN 105938309 A CN105938309 A CN 105938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mpression unit
developing agent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05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8309B (zh
Inventor
大场正太
稻叶繁
玉泽纪洋
野口步
菅野诚
筱崎诚悟
久保圭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38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8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03G15/0898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for preventing toner scattering during operation, e.g. se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该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该容器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容纳显影剂并且当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传递驱动时该旋转体围绕旋转中心旋转;排放构件,该排放构件支撑旋转体,从而使得旋转体能相对于排放构件旋转,并且该排放构件具有排放口,显影剂通过该排放口排放;防泄漏构件,该防泄漏构件布置在旋转体和排放构件中的一者中,并且抑制所述显影剂的泄漏;以及压缩部,该压缩部具有第一侧和比所述第一侧距离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更远的第二侧,该压缩部布置在旋转体和排放构件中的另一者中,并且被压靠在防泄漏构件上,从而压缩防泄漏构件,使得压缩量在所述第二侧上大于在所述第一侧上。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关于用于补充新显影剂的用于显影剂的容器,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特开平11-311918(第[0017]和[0018]段,图2和图3)中描述了一种相关领域的已知技术。
根据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特开平11-311918中描述的技术,形成了多个凹部8a、8b,从而减少感光体100和润滑构件8之间的接触面积。这些凹部8a、8b容纳刮除的残余色调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抑制排放构件和旋转体之间的边界处的显影剂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用于显影剂的容器,该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该容器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容纳显影剂并且当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传递驱动时该旋转体围绕旋转中心旋转;排放构件,该排放构件支撑所述旋转体,从而使得所述旋转体能相对于所述排放构件旋转,并且该排放构件具有排放口,所述显影剂通过该排放口排放;防泄漏构件,该防泄漏构件布置在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排放构件中的一者中,并且抑制所述显影剂的泄漏;以及压缩部,该压缩部具有第一侧和比所述第一侧距离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更远的第二侧,该压缩部布置在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排放构件中的另一者中,并且被压靠在所述防泄漏构件上,从而压缩所述防泄漏构件,使得压缩量在所述第二侧上大于在所述第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容器中,所述压缩部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形成为使得所述压缩量随着所述倾斜表面和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容器中,所述压缩部包括第一压缩部和比所述第一压缩部距离所述旋转中心更远地布置的第二压缩部;并且所述压缩量在所述第二压缩部中比在所述第一压缩部中大。
为了解决以上描述的技术任务,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表面的图像保持体;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以及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容器,该容器容纳显影剂,所述显影装置用所述显影剂补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四方面,与在距旋转中心更远的第二侧压缩量不比第一侧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显影剂在排放构件和旋转体之间的边界处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即使当旋转体相对于排放构件倾斜时,也能通过倾斜表面的外侧确保压缩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即使当旋转体相对于排放构件倾斜时,也能通过第二压缩部确保压缩量。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中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图3所示的色调剂盒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翼片构件的说明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泄漏抑制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A至7C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的说明图,在图7A至7C当中,图7A是其中旋转体倾斜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B是现有技术结构的密封件周围的部分的说明图,并且图7C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密封件周围的部分的说明图;以及
图8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并且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下将称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容易理解描述,将图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限定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由箭头X、-X、Y、-Y、Z和-Z表示的方向或侧分别表示前、后、右、左、上和下方向或侧。
而且,图面中所示的其中标有点的圈和其中标有“x”的圈分别表示从纸面的背面向正面延伸的箭头以及从纸面的正面向背面延伸的箭头。
应注意,在如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中,为了容易理解,可以适当地从图中省略对于描述所需的元件之外的元件。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说明图。
在图1中,用作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的打印机U包括作为图像形成设备本体的实施例的打印机本体U1。在打印机本体U1的上表面中设置有用作第一介质输出单元的实施例的第一输出托盘TRh。在打印机本体U1的右部的上表面中设置有操作单元UI。操作单元UI包括诸如显示器(未示出)的部件。操作单元UI允许使用者通过该操作单元而进行输入操作。
示出了主计算机作为用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的图像信息传输装置的实施例,并且具体地,个人计算机电连接至打印机U。
打印机U包括用作控制器的实施例的控制器C。控制器C能够接收诸如图像信息的电信号以及从个人计算机PC传输的控制信号。控制器C还能够向操作单元UI和电源电路E输出控制信号。另外,控制器C电连接至写入电路DL。
写入电路DL根据向其输入的信息而向曝光装置ROS输出驱动信号。曝光装置ROS用作写入装置的实施例。曝光装置ROS能够根据向其输入的信号而输出激光束L。激光束L用作写入光的实施例。
图2是图1所示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和图2,用作图像保持体的实施例的感光体PR布置在曝光装置ROS的左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感光体PR被支撑成使感光体PR能绕旋转轴PRa沿箭头方向旋转。感光体PR具有被激光束L照射的写入区域Q1。
在感光体PR周围沿感光体PR的旋转方向布置有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感光体清洁器CL。充电辊CR用作充电构件的实施例。感光体清洁器CL用作用于图像保持体的清洁装置的实施例。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中,感光体PR、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感光体清洁器CL彼此成一体而形成以可拆卸的方式被附接的单元。即,感光体PR、充电辊CR、显影装置G和感光体清洁器CL被包括在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至打印机本体U1的处理单元U2中。
从电源电路E向充电辊CR施加充电电压。
显影装置G中包括显影容器V。显影容器V收容作为显影剂的实施例的色调剂。作为显影剂保持体的实施例的显影辊Ga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容器V中。显影辊Ga在显影区Q2中面对着感光体PR。
另外,从电源电路E向显影辊Ga施加显影电压。螺旋推运器Gb和Gc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容器V中。螺旋推运器Gb和Gc均用作显影剂传送构件的实施例。
在感光体PR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诸如感光体PR、充电辊CR、曝光装置ROS和显影装置G的部件。
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的一端连接至显影容器V。用作显影剂补充装置的实施例的色调剂补充装置TH1固定至打印机U并被打印机U支撑。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的另一端连接至用作显影剂用容器的实施例的色调剂盒TC。
色调剂盒TC通过沿前后方向移除和插入而能从打印机U拆卸并能安装至打印机U。
参照图1,在打印机U的下部中设置有多个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所述多个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均用作介质收容单元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收容记录片材S。各片材S用作介质的实施例。
在图1中,在各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的左侧和右侧布置有导轨RL1。导轨RL1均用作容器引导构件的实施例。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被导轨RL1可动地支撑。由此,各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被相应对的左右导轨RL1支撑成使各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能够沿前后方向被拉出和退回。
参照图1,在各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的左上方布置有片材馈送装置K。片材馈送装置K均包括用作介质拾取构件的实施例的拾取辊Rp。用作分离构件的实施例的分离辊组Rs布置在拾取辊Rp的左方。分离辊组Rs包括馈送辊和延迟辊。馈送辊用作介质传送构件的实施例。延迟辊用作介质分离构件的实施例。
用作介质传送路径的实施例的片材馈送路径SH1布置在片材馈送装置K的左方。片材馈送路径SH1向上延伸。沿着片材馈送路径SH1布置有多个传送辊Ra。各传送辊用作介质传送构件的实施例。用作介质传送时刻调整构件的实施例的配准辊Rr布置在片材馈送路径SH1的上端(其是片材馈送路径SH1的下游端)处。
另外,用作手动馈送单元的实施例的手动馈送托盘TR0附接在打印机U的左侧部上。用作手动馈送传送路径的实施例的手动馈送路径SH2的左端连接至手动馈送托盘TR0的右部。手动馈送路径SH2的右端连接至片材馈送路径SH1。
参照图1,用作转印装置的实施例的转印辊Rt布置在配准辊Rr的上方。转印辊Rt在转印区Q3中面对感光体PR并与感光体PR接触。由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辊Rt通过感光体PR的旋转而旋转。从电源电路E向转印辊Rt施加转印电压。
感光体清洁器CL在感光体PR的旋转方向上布置在转印辊Rt的下游侧。用作显影剂传送路径的实施例的收集路径CL4被感光体清洁器CL支撑。收集路径CL4从感光体清洁器CL向显影装置G延伸。
参照图1,定影装置F被支撑在转印辊Rt的上方。定影装置F包括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加热辊Fh用作加热定影构件的实施例。加压辊Fp用作加压定影构件的实施例。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在定影区Q4中彼此接触。从驱动源(未示出)向加热辊Fh传递驱动,从而使加热辊Fh旋转。而且,从电源电路E向加热辊Fh供应用于加热加热器(未示出)的电力。
在片材S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U2+Rt+F包括用作色调剂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的处理单元U2、转印辊Rt和定影装置F。
在定影装置F的上部上形成有用作介质引导单元的实施例的片材引导件F1。片材输出辊R1布置在片材引导件F1的右方。片材输出辊R1均用作介质输出构件的实施例。介质输出开口Ha形成于片材输出辊R1的右方。第一输出托盘TR1布置在介质输出开口Ha的下方。
参照图1,用作介质传送路径的实施例的连接路径SH3布置在位于定影装置F上方的位置处并位于片材输出辊R1的左方。连接路径SH3从介质输出开口Ha向左延伸。
用作介质反转装置的实施例的反转单元U3在手动馈送托盘TR0的上方被支撑在打印机本体U1的左侧表面上。在反转单元U3中形成有用作介质传送路径的实施例的反转路径SH4。反转路径SH4的上端连接至连接路径SH3的左端。反转路径SH4的下端在配准辊Rr的上游与片材馈送路径SH1汇合。
另外,在反转单元U3的上部中形成有用作介质传送路径的实施例的第二输出路径SH6。第二输出路径SH6的右端连接至连接路径SH3。第二输出路径SH6从反转路径SH4分支。第二输出路径SH6的左端延伸至反转单元U3的左侧表面。用作第二输出单元的实施例的面朝上托盘TRh1被支撑在反转单元U3的左侧表面上。由此,已经过第二输出路径SH6的片材S能够输出至面朝上托盘TRh1。
(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能)
将从个人计算机PC传输的图像信息输入至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的控制器C。控制器C在预设时刻将向其输入的图像信息转换成潜像形成信息,并将潜像形成信息输出至写入电路DL。曝光装置ROS根据由写入电路DL接收的信号而输出激光束L。控制器C控制操作单元UI、写入电路DL、电源电路E等的操作。
参照图1和图2,通过被施加有充电电压的充电辊CR使感光体PR的表面带电。在写入区域Q1中用来自曝光装置ROS的激光束L照射并扫描感光体PR的通过充电辊CR而带电的表面,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已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PR的表面顺次经过显影区Q2和转印区Q3。
在显影区Q2中,显影辊Ga面对着感光体PR。显影辊Ga在将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保持在显影辊Ga的表面上的同时进行旋转。由此,通过保持在显影辊Ga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将感光体PR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色调剂图像用作可视图像的实施例。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在被螺旋推运器Gb和Gc搅拌的同时进行循环。
随着通过显影辊Ga进行显影,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被消耗。随着显影容器V中的显影剂被消耗,用来自色调剂盒TC的显影剂来补充显影容器V。即,根据所消耗显影剂的量,将色调剂盒TC中的色调剂传送至排放口TC3。通过色调剂补充装置TH1的补充路径中的补充传送构件(未示出)将通过排放口TC3排放的色调剂传送至显影容器V。
将待记录有图像的片材S收容在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中。通过片材馈送装置K的拾取辊Rp拾取收容在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4中的片材S。分离辊组Rs均将已通过相应的拾取辊Rp拾取的片材S彼此分离开。将已通过分离辊组Rs分开的各片材S馈送至片材馈送路径SH1中。借助传送辊Ra通过片材馈送路径SH1朝向配准辊Rr传送片材S。
将从手动馈送托盘TR0馈送的片材S通过手动馈送路径SH2传送至配准辊Rr。在一时刻通过配准辊Rr将已传送至配准辊Rr的片材S传送至转印区Q3,该时刻被调整为感光体PR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运动至转印区Q3的时刻。
在转印区Q3中,通过被施加有转印电压的转印辊Rt将感光体PR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正经过转印区Q3的片材S上。
参照图2,通过感光体清洁器CL将吸附于已经过转印区Q3的感光体PR的表面的色调剂移除。由此,感光体PR被清洁。由感光体清洁器CL移除的色调剂通过收集路径CL4而返回至显影容器V中。即,由感光体清洁器CL收集的显影剂被显影装置G重新使用。
在感光体PR的表面被感光体清洁器CL清洁之后,通过充电辊CR再次使感光体PR带电。
将在转印区Q3中已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传送至定影装置F的定影区Q4。此时,片材S上的色调剂图像还未被定影。
在定影区Q4中,片材S被插设在加热辊Fh与加压辊Fp之间,从而使色调剂图像热定影。
已通过定影装置F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被片材引导件F1引导而传送至片材输出辊R1。在片材S被输出至第一输出托盘TRh的情况下,已被馈送至片材输出辊R1的片材S通过介质输出开口Ha被输出至第一输出托盘TRh。
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当片材S的在传送方向上的尾端已经过片材引导件F1时,使片材输出辊R1沿相反方向旋转。此时,已在该片材S的第一面上记录有图像。由此,通过连接路径SH3将片材S传送至反转路径SH4中。已被传送通过反转路径SH4的片材S在反转状态下被传送至配准辊Rr。由此,再次将片材S从配准辊Rr传送至转印区Q3,从而在片材S的第二面记录有图像。
当将片材S输出至面朝上托盘TRh1时,因片材输出辊R1的反向旋转而被传送通过连接路径SH3的片材S被传送至第二输出路径SH6中。已被传送通过第二输出路径SH6的片材S被输出至面朝上托盘TRh1。
(色调剂盒的描述)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3中所示的线IV-IV剖取的、图3中所示的色调剂盒的剖视图。
参照图3和图4,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TC包括用作容器本体的实施例的瓶1。瓶1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筒形形状,并且在其中能够收容显影剂。瓶1在其壁面中具有用作传送部的实施例的螺旋形槽部2。参照图3和图4,瓶1在其后端具有开口3。在瓶1的外表面中在开口3的前侧上形成有用作紧固部的实施例的螺纹部4。
图5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翼片构件的说明图。
参照图3至图5,在瓶1的后方布置有用作破碎构件的实施例的翼片构件11。翼片构件11包括位于前侧的筒状部12以及位于后侧的翼片本体13。筒状部12在其内周表面中具有用作紧固部的实施例的螺纹部12a。螺纹部12a对应于螺纹部4。因而,螺纹部12a和螺纹部4彼此接合,从而将翼片构件11和瓶1彼此紧固。由此,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体1+11由翼片构件11和瓶1形成。
另外,在筒状部12的外周的后部处形成有环形凹部12b。
翼片本体13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13a。在轴部13a的前端处形成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支撑臂13b。支撑臂13b均用作破碎部的实施例,并且还均用作待被支撑部的实施例。支撑臂13b的外端连接至筒状部12的内周表面。
在轴部13a的后部上形成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破碎部13c。在第一破碎部13c的在径向方向上的外端与支撑臂13b之间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破碎部13d。
在轴部13a的后端处支撑有用作驱动接收构件的实施例的联接器16。当将色调剂盒TC安装至打印机本体U1时,联接器16与由打印机本体U1支撑的联接器联接,从而接收驱动。
图6是图4的泄漏抑制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参照图4至图6,在筒状部12的后端面处支撑有用作防漏构件的实施例的色调剂密封件17。色调剂密封件17为圆环状,即沿着筒状部12的后端面形成的所谓的环形。色调剂密封件17由能够抑制显影剂泄漏的任何材料形成。例如,色调剂密封件17可以由诸如海绵的发泡构件形成。
在翼片构件11周围支撑有用作排放构件的实施例的凸缘构件21。凸缘构件21具有筒形形状。凸缘构件21包括布置在其前部的中径部22、布置在其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大径部23以及布置在其后部的小径部24。
中径部22具有足以覆盖旋转体1+11的外周的后部的内径。中径部22具有用作连接部的实施例的爪部22a。爪部22a布置在对应于环形凹部12b的位置处,并且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爪部22a与凹部12b接触,以调节旋转体1+11相对于凸缘构件21的向前运动。即,爪部22a将旋转体1+11和凸缘构件21彼此相连。
在大径部23的前端处形成有用作压缩部的实施例的环形突起23a。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突起23a具有倾斜表面23b。倾斜表面23b的高度从旋转体1+11的旋转中心沿径向方向朝外侧增大。由此,当凸缘构件21和旋转体1+11彼此相连时,突起23a被支撑成使突起23a压靠色调剂密封件17而压缩色调剂密封件17。在该状态下,在径向方向上外侧的压缩量大于内侧的压缩量。
在大径部23与小径部24之间的边界处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壁部26。贯穿壁部26的联接器16由壁部26可旋转地支撑。
向下延伸的排放通道27形成在壁部26的下侧上。在排放通道27的下端处形成有用作排放口的实施例的排放口28。
用作开闭构件的实施例的闸板29被支撑在排放通道27的下方,以能沿前后方向运动。闸板29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随着插入和移除色调剂盒TC,闸板29在打开位置打开排放口28,在闭合位置闭合排放口28。对于随着插入和移除色调剂盒TC而使闸板29运动的结构,可以采用各种已知的现有技术结构,例如诸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9-229938号公报中所述的结构。由此,省略对用于使闸板29运动的结构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3,在小径部2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均用作待被引导部的实施例的插入引导件31。当安装色调剂盒TC时,插入引导件31被设在用作图像形成设备本体的实施例的打印机本体U1中的引导部(未示出)引导。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中,在已将色调剂盒TC安装至打印机本体U1的状态下,当根据色调剂的消耗而向联接器16传递驱动时,使旋转体1+11旋转。当瓶1旋转时,沿螺旋形槽部2向后传送显影剂。由此,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TC的瓶中不需要旋转传送构件,因而可以降低色调剂盒TC的制造成本。
通过排放口28用随着瓶1的旋转向后传送的显影剂来补充色调剂补充装置TH1。当瓶1旋转时,翼片本体13也旋转。由此,密集聚集并结块于排放口28附近的色调剂破碎或松散。因而,与不具有翼片本体13的结构相比,降低了显影剂结块于排放口28附近以及由于显影剂而阻塞排放口28的可能性。
图7A至7C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的说明图。在图7A至7C当中,图7A是其中旋转体倾斜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B是现有技术结构的密封件周围的部分的说明图,并且图7C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密封件周围的部分的说明图。
如图7A所示,当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TC被安装至打印机本体U1时,可以在旋转体1+11由于公差、游隙等而相对于凸缘构件21倾斜的情况下安装色调剂盒TC。在该状态下,在如图7B所示的现有技术结构的情况下,色调剂密封件17的一部分中在径向方向上外侧的压缩可能不足。结果,尤其在径向方向上的外侧上,用于紧密关闭的压力可能不足。这会导致显影剂泄漏。
相反,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突起23a的高度朝向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增加。因而,如图7C所示,即使在旋转体1+11倾斜时,也可能确保径向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压缩量,因此降低了压力不足。因而,减少了显影剂泄漏。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8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并且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4对应。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该描述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对应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详细描述。
尽管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如下几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但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其它点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参照图8,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色调剂盒TC具有用作压缩部的实施例的突起41而不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突起23a。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突起41包括第一突起42和第二突起43。第一突起42布置在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并且用作第一压缩部的实施例。第二突起43布置在径向方向上的外侧,并且用作高度比第一压缩部高的第二压缩部的实施例。
同样,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打印机U来说,即使在旋转体1+11倾斜的情况下安装色调剂盒TC,通过外侧的第二突起43也能确保压缩量,因而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减少了显影剂的泄漏。
[变型例]
尽管已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许多改变。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变型例(H01至H07)。
H01: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将打印机描述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但是,图像形成设备并不限于打印机。图像形成设备可例如应用于复印机、传真机等中任一者的图像形成设备。
H02: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如下例示结构,即,凸缘构件21布置在色调剂盒TC的在安装方向上的前端侧,即在打印机主体U1的后侧。但是,这并非限制性的。例如,如下结构也是可行的,即,凸缘构件21等布置在安装方向上的尾端侧,即在打印机主体U1的前侧。
H03: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突起42和43的总数不限于两个,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
H04:以上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进行组合。也就是说,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突起42和43的端表面可以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倾斜表面23b类似地倾斜。
H05: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尽管可设置有破碎显影剂的翼片构件11,但是也可以省略翼片构件11。另外,尽管将包括两个支撑臂13b的例示结构描述为翼片构件11,但这不是限制性的。翼片构件11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支撑臂13b。
H06: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其中在后端设有驱动瓶1的联接器16的例示结构。但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如下结构也是可行的,即,在瓶1的前端处形成有联接器形式或者在瓶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齿轮以使瓶1旋转。
H07:尽管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其中色调剂密封件17布置在旋转体1+11侧并且突起23a或41布置在凸缘构件21上的实施例,但是色调剂密封件17和突起23a或41的位置可以互换。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用于各种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及各种修改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4)

1.一种用于显影剂的容器,该容器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该容器包括:
旋转体,该旋转体容纳显影剂并且当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传递驱动时该旋转体围绕旋转中心旋转;
排放构件,该排放构件支撑所述旋转体,从而使得所述旋转体能相对于所述排放构件旋转,并且该排放构件具有排放口,所述显影剂通过该排放口排放;
防泄漏构件,该防泄漏构件布置在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排放构件中的一者中,并且抑制所述显影剂的泄漏;以及
压缩部,该压缩部具有第一侧和比所述第一侧距离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更远的第二侧,该压缩部布置在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排放构件中的另一者中,并且被压靠在所述防泄漏构件上,从而压缩所述防泄漏构件,使得压缩量在所述第二侧上大于在所述第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压缩部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形成为使得所述压缩量随着所述倾斜表面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中,所述压缩部包括第一压缩部和比所述第一压缩部距离所述旋转中心更远地布置的第二压缩部;并且
其中所述压缩量在所述第二压缩部中比在所述第一压缩部中大。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具有表面的图像保持体;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容器,该容器容纳显影剂,所述显影装置用所述显影剂补充。
CN201510740574.7A 2015-03-06 2015-11-04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Active CN1059383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4762 2015-03-06
JP2015044762A JP6477043B2 (ja) 2015-03-06 2015-03-06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の収容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8309A true CN105938309A (zh) 2016-09-14
CN105938309B CN105938309B (zh) 2019-11-12

Family

ID=56850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0574.7A Active CN105938309B (zh) 2015-03-06 2015-11-04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36131B1 (zh)
JP (1) JP6477043B2 (zh)
CN (1) CN105938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5597B2 (ja) * 2016-03-08 2020-03-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13642B2 (ja) * 2016-09-29 2022-02-0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30461B2 (ja) * 2018-11-29 2023-03-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17684A (ja) * 2005-07-07 2007-01-25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26A (zh) * 2007-11-16 2009-05-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639650A (zh) * 2005-04-27 2010-02-03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CN10205353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单元
CN104007639A (zh) * 2013-02-27 2014-08-27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显影剂储存容器、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5124B2 (ja) * 1997-10-23 2003-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11272071A (ja) * 1998-03-19 1999-10-08 Canon Inc 現像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11918A (ja) 1998-04-30 1999-11-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28539B2 (ja) * 1999-01-25 2005-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
JP3839986B2 (ja) * 1999-02-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TWI594090B (zh) * 2005-04-27 2017-08-0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1059458A (ja) * 2009-09-11 2011-03-24 Oki Data Corp 現像剤シール方法、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650A (zh) * 2005-04-27 2010-02-03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JP2007017684A (ja) * 2005-07-07 2007-01-25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26A (zh) * 2007-11-16 2009-05-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53533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单元
CN104007639A (zh) * 2013-02-27 2014-08-27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显影剂储存容器、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64615A (ja) 2016-09-08
US9436131B1 (en) 2016-09-06
US20160259270A1 (en) 2016-09-08
JP6477043B2 (ja) 2019-03-06
CN105938309B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8308B (zh)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CN105938309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显影剂的容器
JP53216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8838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8802A (ja) 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587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88336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粉末的容器
CN106200332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120438B2 (ja) 着脱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68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5370038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6181B2 (ja) 現像装置
JP5305851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831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515A (ja) 現像装置
JP65929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の収容容器
JP4075344B2 (ja) 現像装置
JP5810716B2 (ja) 現像装置
JP3724753B2 (ja) 作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007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4762B2 (ja) 着脱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85281B (zh) 显影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和间隙调节方法
JP2001092256A (ja) 作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1482A (ja) 作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10715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