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0026A -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0026A
CN105920026A CN201610459600.3A CN201610459600A CN105920026A CN 105920026 A CN105920026 A CN 105920026A CN 201610459600 A CN201610459600 A CN 201610459600A CN 105920026 A CN105920026 A CN 105920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virus
group
foot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96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伟
曹泽彧
丁玥
曹亮
王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596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200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20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0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木犀草苷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4型、5型、7型、9型和10型、柯萨奇病毒B组2型、5型或埃可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所述的药物为以木犀草苷为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得到的临床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本发明为治疗手足口病提供了新途径,木犀草苷可以作为新的抗手足口病药物进行开发:毒副作用小;抑制感染细胞病变,呈剂量依赖效应,广谱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宿主细胞内病毒载量,促进病毒转阴;降低或消除病死率,延长病例生存时间;降低细胞因子含量,缓解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给药方式多样,既可以注射给药,也可以口服给药。

Description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0-6岁的婴幼儿,以2-3岁儿童感染最为常见,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在患儿四肢末端以及口腔等处引起疱疹或溃疡,患儿多在1-2周内痊愈。然而,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无菌性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以及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症状的病毒大约有20多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evirus A16,CoxA16)最为常见,由这两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例数约占总病例数80%以上。其他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5、7、9和10型(CoxA4、CoxA5、CoxA7、CoxA9和CoxA10),柯萨奇病毒B组2和5型(CoxB2和CoxB5)以及埃可病毒(ECHO)等。目前,尚没有直接靶向病毒的特效药物或预防性疫苗,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策略;而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应用于婴幼儿时有致畸和抑制生长发育的风险。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能够在这一方面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模型是化合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的载体,手足口病毒感染可诱导多种细胞凋亡,包括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RD)、Jurkat细胞、神经上皮瘤细胞(SK-N-MC)、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成胶质细胞瘤细胞(SF268)、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以及HeLa细胞等,在实际的研究中由于RD细胞和Vero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较好,常用于细胞水平的抗病毒研究。在动物模型方面,1-7日龄的小鼠对病毒敏感,常用作动物模型。小鼠接种病毒后3-5天出现拒乳和体重下降等症状,6-8天四肢出现僵直性瘫痪等明显症状,9-13天后根据病毒接种量的不同自愈或死亡。
中药材金银花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具有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的作用,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根据2010版药典,木犀草苷是金银花中的标志性成分,其含量是金银花药材质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木犀草苷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根据系统命名法,木犀草苷的化学名称为2-(3,4-羟苯基)-5-羟基-7[(2S,3R,4S,5S,6R)-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吡喃-2-基]氧色烯4-酮[2-(3,4-dihydroxyphenyl)-5-hydroxy-7-[(2S,3R,4S,5S,6R)-3,4,5-trihydroxy-6-(hydroxymethyl)oxan-2-yl]oxychromen-4-one],木犀草苷具有杀菌、消炎、抗过敏、抗肿瘤和降低胆固醇等功效,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还能够缓解苯巴比妥的麻醉作用。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中,木犀草苷也是重要的质控成分之一,如双黄连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等。然而,尚没有文献报道木犀草苷具有抗手足口病方面的应用。因此,本发明弥补了现有药物与疫苗在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方面的空白与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从而为临床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本发明给药方式多样,毒副作用小,能够有效地抑制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减少或消除感染小鼠死亡、延长生存实验以及平抑炎症等。总之,该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的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多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木犀草苷的应用,其中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柯萨奇病毒A组4型、柯萨奇病毒A组5型、柯萨奇病毒A组7型、柯萨奇病毒A组9型、柯萨奇病毒A组10型、柯萨奇病毒B组2型、5型或埃可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尤其是肠道病毒71型或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本发明所述的木犀草苷的应用,所述的药物为以木犀草苷为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得到的临床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所述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分散剂、注射剂或喷雾剂等多种剂型。木犀草苷给药方式多样,既可以注射给药,也可以口服给药。
发明人首先通过MTS法检测了木犀草苷对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的毒性情况;其次,研究了木犀甘草对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的Vero细胞的保护作用,病毒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效应;第三,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了药物对病毒核酸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犀草苷能够干预病毒感染早期事件,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宿主细胞内病毒载量,促进病毒转阴;第四,研究发现木犀草苷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最后,通过多种给药方式发现木犀草苷能够延长感染小鼠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抑制感染小鼠炎症因子释放,平抑炎症。综合实验结果分析,确定木犀草苷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毒的感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木犀草苷是一种天然小分子化合物,TC50约1.2mmol/L,细胞毒性比较小;
2、木犀草苷能够剂量依赖地抑制EV71和CoxA16病毒感染,呈剂量依赖效应;
3、干预病毒感染早期事件,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感染细胞内EV71和CoxA16病毒载量,促进病毒转阴;
4、在抗手足口病病毒方面具有广谱性,对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症状的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4、5、7、9和10型,柯萨奇病毒B组2和5型以及埃可病毒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缓解病毒引起的症状、减轻或消除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和死亡等;延长感染病毒小鼠生存时间,提高小鼠存活率;
6、平抑病毒感染导致的小鼠炎症因子释放;
7、给药方式多样,既可以注射给药,也可以口服给药。
综上所述,木犀草苷可以作为新的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进行开发,为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木犀草苷的Vero细胞毒性
1.材料与方法
1.1细胞与培养方法
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为细胞模型(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下同),采用含10%胎牛血清(Gibco公司,批号:1376154,下同)的M199培养基(Hyclone公司,批号:NZC1116,下同),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当细胞生长至90%密度后传代,细胞传代比例1/3-1/4。
1.2试剂
MTS细胞增殖定量检测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批号:00000657694,下同);木犀草苷(购自上海永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00423,下同)。
1.3仪器
微孔板读数仪(购自Molecular Devices公司,型号:Spectra Max M2e,下同);倒置显微镜(购自Olympus公司,型号:CKX41,下同);二氧化碳培养箱(购自Forma Scientific公司,型号:Forma Steri-Cycle 371,下同);生物安全柜(购自上海洁佳空气净化技术有限公司,下同)。
1.4实验设计
取培养至90%密度的Vero细胞,0.25%胰酶消化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至1×105个·mL-1,每孔接种100μL细胞悬液于96孔板中。加入200μL不同浓度的含药M199培养基(木犀草苷浓度从2000μg·mL-1起连续2倍梯度稀释7个梯度,共计8个给药浓度,胎牛血清终浓度为2.5%)作为样品组,同时设置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任何受试药物),各组处理含3个复孔,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进行细胞增殖定量检测,用微孔板读数仪于490nm处检测各孔吸光值(A)。以[A(样品组)/A(对照组)]×100%作为各组处理的细胞存活率,计算样品对Vero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木犀草苷对Vero细胞活力的影响(%,均值±标准误,n=3)
注:*表示各样品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明确了木犀草苷对Vero细胞的毒性情况,如表1所示,木犀草苷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细胞活力随给药浓度提高而逐步降低,表明木犀草苷对细胞的毒性逐步增加,根据表1数据计算得木犀草苷对Vero细胞TC50=516mg/L,约合1.2mmol/L。
实施例2 木犀草苷对EV71和CoxA16病毒感染Vero细胞的保护及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细胞与培养方法
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当细胞生长至90%密度后传代,细胞传代比例1/3-1/4。
1.2病毒株
EV71病毒BJ09/07株,GenBank登录号JQ319054.1;CoxA16病毒TS10/08株,GenBank登录号JX068829,均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下同。临用前测定EV71病毒半数细胞病变剂量(TCID50)为107/mL,CoxA16TCID50为107.5/mL。
1.3试剂
MTS细胞增殖定量检测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批号00000657694);木犀草苷;总RNA提取试剂盒(TRIzol法)(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批号14105);反转录试剂盒Prime ScriptTM(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批号AK2401);肠道病毒71型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购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均为H20140301-3)。
1.4仪器
微孔板读数仪;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生物安全柜;普通PCR仪(购自ABI公司,型号:2720);荧光定量PCR仪(购自ABI公司,型号:StepOne PlusTM)。
1.5实验设计
1.5.1取培养至90%密度的Vero细胞,0.25%胰酶消化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至1×105个·mL-1,每孔接种100μL细胞悬液于96孔板中。加入50μL CoxA16或EV71病毒悬液(100TCID50),加入50μL不同浓度的含药M199培养基(木犀草苷浓度从500μg/mL开始以2倍梯度连续稀释5个浓度,共计6个给药浓度,胎牛血清终浓度为2.5%),同时设置对照组(既不含病毒也不含药)和模型组(仅含病毒),各组处理含3个复孔,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进行细胞增殖定量检测,用微孔板读数仪于490nm处检测各孔吸光值(A)。以[A(样品组)-A(模型组)]/[A(对照组)-A(模型组)]×100%作为各组的抑制率,计算样品对CoxA16和EV71病毒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
1.5.2研究感染细胞病毒载量:取培养至90%密度的Vero细胞,0.25%胰酶消化后,用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至2×105个·mL-1,每孔接种1mL于6孔板中,加入1mL含2000TCID50CoxA16或EV71病毒的M199培养基以及药物木犀草苷(终浓度为250μg/mL),同时设置对照组(既不含病毒也不含药)和模型组(仅含病毒),各组处理含2个复孔,CO2培养箱中培养8h后参照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提取RNA,合成cDNA以及检测病毒载量。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木犀草苷对EV71和CoxA16病毒的抑制作用
表2 木犀草苷对EV71和CoxA16病毒的抑制率(%,均值±标准误,n=3)
本研究探讨了木犀草苷对EV71和CoxA16病毒的抑制作用,如表2所示,木犀草苷对EV71和CoxA16病毒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效应,抑制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到最高值后趋于稳定,其中250μg/mL浓度的病毒抑制效果最佳。根据表2中数据计算得木犀草苷抗EV71病毒EC50为113mg/L,抗CoxA16病毒EC50为203mg/L。
2.2木犀草苷对EV71和CoxA16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表3 木犀草苷对EV71和CoxA16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均值±标准误,n=6)
注:ND表示未检出;*表示各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探讨了木犀草苷对EV71和CoxA16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如表3所示,250μg/mL木犀草苷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内EV71和CoxA16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表明木犀草苷具有促进病毒转阴的作用。
实施例3 木犀草苷抗手足口病毒的广谱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细胞与培养方法
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为细胞模型,取传代次数为130~145之间的细胞用于实验。细胞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当细胞生长至90%密度后传代,传代比例1/3-1/4。
1.2病毒株
柯萨奇病毒A组4、5、7、9和10型(CoxA4、CoxA5、CoxA7、CoxA9和CoxA10),柯萨奇病毒B组2和5型(CoxB2和CoxB5)以及埃可病毒(ECHO)。临用前测定各病毒TCID50分别为106、107、107.5、105、108、106.5、107.5和106/mL,上述病毒均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提供。
1.3试剂
MTS细胞增殖定量检测试剂盒;木犀草苷。
1.4仪器
微孔板读数仪;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生物安全柜。
1.5实验设计
取培养至90%密度的Vero细胞,0.25%胰酶消化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至1×105个·mL-1,每孔接种100μL细胞悬液于96孔板中,加入50μL病毒悬液(100TCID50),加入50μL含药M199培养基(木犀草苷终浓度为250μg/mL,胎牛血清终浓度为2.5%),同时设置对照组(培养基中既不含病毒也不含药)和模型组(仅含病毒),各组处理含3个复孔,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进行细胞增殖定量检测,用微孔板读数仪于490nm处检测各孔吸光值(A)。以[A(样品组)-A(模型组)]/[A(对照组)-A(模型组)]×100%作为各组处理的抑制率。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
2.结果
表4 木犀草苷对多种手足可病毒的抑制率(%,均值±标准误,n=3)
如表4所示,250μg/mL木犀草苷对多种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症状的病毒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从58.91-74.73%不等。本实施例表明,木犀草苷在抑制手足口病毒方面具有广谱性。
实施例4 木犀草苷注射给药延长病毒感染小鼠生存时间、抑制小鼠死亡和炎症因子释放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5日龄ICR小鼠(Mus musculus),购自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动物繁殖场。
1.2病毒株
EV71病毒BJ09/07株,GenBank登录号JQ319054.1,CoxA16病毒TS10/08株,GenBank登录号JX068829。临用前测定EV71病毒半数细胞病变剂量(TCID50)为107/mL,CoxA16病毒TCID50为107.5/mL。
1.3试剂与耗材
利巴韦林注射液(缩写:RBV,购自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92910411)、注射液用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ELISA测定试剂盒(购自eBioscience公司,批号106371011,下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LISA测定试剂盒(购自eBioscience公司,批号106958008,下同)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ELISA测定试剂盒(购自eBioscience公司,批号105588013,下同)。
1.4实验方法
(1)病毒悬液配制:根据病毒TCID50值,临用前采用M199培养基将两病毒分别稀释至107TCID50/mL。
(2)药液配制:木犀草苷采用5%(w/v)碳酸氢钠预溶解,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剂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待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于临用前摇匀开瓶,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剂量(10mg/kg)。
(3)分组、造模与给药:5日龄小鼠按照表5进行分组、造模及给药。分组:小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EV71模型组和CoxA16模型组、木犀草苷高、中和低剂量组(50、20和10mg/kg),利巴韦林组(RBV)10mg/kg,每组含13只小鼠。造模:各组小鼠腹腔注射EV71或CoxA16病毒悬液,每只0.1mL,空白对照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代替。给药:造模结束后,每只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空白对照组、EV71模型组和CoxA16模型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代替),每次0.1mL,每日1次,连续给药13日。造模后第6天每组各取3只小鼠,摘眼球处死取血清测定细胞因子IL-6、TNF-α和MCP-1含量(这3只小鼠因提前处死,故未计入终点生存情况)。动物实验过程的所有操作,都根据科技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善待动物的指导性意见》进行。
(4)统计指标:每日记录小鼠存活情况,统计小鼠死亡率、平均生存时间和各细胞因子含量。
2.结果
表5 木犀草苷注射给药缓解EV71和CoxA16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n=10)
注:和*表示该组数据与EV71模型组相比,P<0.05;$#表示该组数据与CoxA16模型组相比,P<0.05。
如表5所示,与阳性药利巴韦林注射液相似,木犀草苷中剂量组(20mg/kg)明显抑制EV71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达49.4%;木犀草苷中剂量(20mg/kg)明显抑制CoxA16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达54.8%。同时,其他各剂量的木犀草苷也具有相似的药效,不同程度地缓解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表6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ng/L,n=3)
注:*和#分别表示该组数据与EV71模型组和CoxA16模型组相比P<0.05。&Δ分别表示该组数据与EV71+RBV组合CoxA16+RBV相比P<0.05。
如表6所示,EV71病毒感染导致小鼠血清中IL-6、TNF-α和MCP-1含量异常升高,木犀草苷高、中和低剂量组(50、20和10mg/kg)不同程度地抑制EV71病毒或CoxA16病毒导致的小鼠细胞因子升高(P<0.05),显著优于阳性药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抑制效果;以木犀草苷中剂量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木犀草苷中剂量组(20mg/kg)明显平抑EV71病毒导致的小鼠细胞因子升高(P<0.05);类似的,木犀草苷中剂量组(20mg/kg)明显抑制CoxA16病毒引起的小鼠细胞因子升高(P<0.05)。
由表5和表6表明:木犀草苷注射给药能够显著降低EV71和CoxA16病毒致小鼠死亡率,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并能显著抑制病毒导致的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炎症等症状。
实施例5 木犀草苷口服给药延长病毒感染小鼠生存时间、抑制小鼠死亡和炎症因子释放
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木犀草苷口服给药延长病毒感染小鼠生存时间、抑制小鼠死亡和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5日龄ICR小鼠(Mus musculus),购自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动物繁殖场。
1.2病毒株
EV71病毒BJ09/07株,GenBank登录号JQ319054.1,CoxA16病毒TS10/08株,GenBank登录号JX068829。临用前测定EV71病毒半数细胞病变剂量(TCID50)为107/mL,CoxA16病毒TCID50为107.5/mL。
1.3试剂与耗材
利巴韦林口服液(缩写:RBVO,购自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41204)、生理盐水、灌胃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ELISA测定试剂盒均购自eBioScience公司。
1.4实验方法
(1)病毒悬液配制:根据病毒TCID50值,临用前采用M199培养基将两病毒稀释至107TCID50/mL。
(2)药液配制:木犀草苷采用5%(w/v)碳酸氢钠预溶解,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剂量。利巴韦林口服液临用前摇匀开瓶,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剂量(0.32g/kg)。
(3)分组、造模与给药:5日龄小鼠按照表7进行分组、造模及给药。分组:小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EV71模型组和CoxA16模型组、木犀草苷高、中和低剂量组(100、50和20mg/kg)以及利巴韦林组(RBVO)0.32g/kg,每组含13只小鼠。造模: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EV71或CoxA16病毒悬液,每只0.1mL,空白对照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代替。给药:造模结束后,每只小鼠进行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EV71模型组和CoxA16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每次0.1mL,每日1次,连续给药13日。造模后第6天每组各取3只小鼠,摘眼球处死取血清测定细胞因子IL-6、TNF-α和MCP-1含量(这3只小鼠因提前处死,故未计入终点生存情况)。动物实验过程的所有操作,都根据科技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善待动物的指导性意见》进行。
(4)统计指标:每日记录小鼠存活情况,统计小鼠死亡率、平均生存时间和各细胞因子含量。
1.结果
表7 木犀草苷口服给药缓解EV71和CoxA16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n=10)
注:和*表示该组数据与EV71组相比,P<0.05;$#表示该组数据与CoxA16组相比,P<0.05。
如表7所示,与阳性药利巴韦林口服液相似,木犀草苷中剂量组(50mg/kg)明显抑制EV71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达39.1%;木犀草苷中剂量(50mg/kg)明显抑制CoxA16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达46.4%。同时,其他各剂量的木犀草苷也具有相似的药效,不同程度地缓解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表8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ng/L,n=3)
注:*和#分别表示该组数据与EV71和CoxA16组相比P<0.05。&Δ分别表示该组数据与EV71+RBV组合CoxA16+RBV相比P<0.05。
如表8所示,EV71病毒感染导致小鼠血清中IL-6、TNF-α和MCP-1含量异常升高,木犀草苷高、中和低剂量组(100、50和20mg/kg)不同程度地抑制EV71病毒或CoxA16病毒导致的小鼠细胞因子升高(P<0.05),显著优于阳性药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抑制效果;以木犀草苷中剂量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木犀草苷中剂量组(50mg/kg)明显平抑EV71病毒导致的小鼠细胞因子升高(P<0.05);类似的,木犀草苷中剂量组(50mg/kg)明显抑制CoxA16病毒引起的小鼠细胞因子升高(P<0.05)。
由表7和表8数据表明:木犀草苷口服给药能够明显降低EV71和CoxA16病毒致小鼠死亡率,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并能显著抑制病毒导致的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炎症等症状。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各病毒,仅是为了举例说明“木犀草苷对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Vero细胞的保护及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对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症状的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4、5、7、9和10型、柯萨奇病毒B组2和5型以及埃可病毒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缓解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导致的小鼠死亡,抑制病毒导致的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炎症等症状”,但使用的各病毒并不局限于该来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只要使用具有相应致病性的且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型和16型、柯萨奇病毒B组2和5型、埃可病毒的病毒,均适用于本发明。

Claims (5)

1.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柯萨奇病毒A组4型、柯萨奇病毒A组5型、柯萨奇病毒A组7型、柯萨奇病毒A组9型、柯萨奇病毒A组10型、柯萨奇病毒B组2型、5型或埃可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或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以木犀草苷为活性成分,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得到的临床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分散剂、注射剂或喷雾剂。
CN201610459600.3A 2016-06-23 2016-06-23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59200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9600.3A CN105920026A (zh) 2016-06-23 2016-06-23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9600.3A CN105920026A (zh) 2016-06-23 2016-06-23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0026A true CN105920026A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32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9600.3A Pending CN105920026A (zh) 2016-06-23 2016-06-23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2002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5223A (zh) * 2019-09-20 2019-12-20 广西科学院 一种抗鱼类病毒的黄酮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72694A (zh) * 2020-12-07 2021-03-1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化合物在制备抗a6型柯萨奇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3861A (zh) * 2006-09-15 2008-03-19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一类b环4′-单取代黄酮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93782A (zh) * 2014-06-17 2015-12-30 吉林大学 木犀草素的新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3861A (zh) * 2006-09-15 2008-03-19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一类b环4′-单取代黄酮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93782A (zh) * 2014-06-17 2015-12-30 吉林大学 木犀草素的新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EYU CAO等: "Luteoloside Acts as 3C Protease Inhibitor of Enterovirus 71 In Vitro", 《PLOS ONE》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5223A (zh) * 2019-09-20 2019-12-20 广西科学院 一种抗鱼类病毒的黄酮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85223B (zh) * 2019-09-20 2023-04-11 广西科学院 一种抗鱼类病毒的黄酮类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72694A (zh) * 2020-12-07 2021-03-1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化合物在制备抗a6型柯萨奇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12472694B (zh) * 2020-12-07 2021-10-08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化合物在制备抗a6型柯萨奇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13648305A (zh) * 2020-12-07 2021-11-16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木犀草苷在制备抗a6型柯萨奇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132407A (ko) 인플루엔자의 예방 및 치료를 위한 식물 추출물 조성물
CN101669979B (zh) 滨蒿提取物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1129455B (zh) 苦豆子提取物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5920026A (zh) 木犀草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6309455B (zh) 贝母辛的用途
KR20220156604A (ko) 중약 조성물의 코로나 바이러스 감염 치료 또는 예방 약물 제조에서의 응용
CN113332279A (zh) Ganetespib化合物在制备抗EV71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WO2010040254A1 (zh) 黄芩黄酮在制备治疗肠道病毒感染药物的应用
CN107753823B (zh) 一种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546839B (zh) 喹诺里西丁生物碱的用途
CN102274234B (zh) 灵芝酸y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CN105193782A (zh) 木犀草素的新用途
CN103070870A (zh) 甘珀酸在制备抗登革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02920944A (zh) 疏清颗粒在制备抗手足口病病原体的药物中的应用
US20080102140A1 (en) Use of solidago virgaurea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ral infections
CN113274393A (zh) Linsitinib化合物在制备抗EV71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10179785B (zh) 魏特酮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手足口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6243102B (zh) 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应用
CN106377537B (zh) 乙酰黄芪苷的应用
CN103655755A (zh) 抗流行性感冒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2028B (zh) Alpelisib化合物在制备抗EV71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N106265659B (zh) 平贝碱乙的用途
CN101843612B (zh) 异荭草苷作为制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药物的用途
CN113274379B (zh) Bephenium Hydroxynaphthoate在制备抗EV71药物的应用
CN101856347A (zh) 火绒草属植物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在治疗肝炎中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