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6429B -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工具组 - Google Patents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工具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6429B
CN105916429B CN201580004801.8A CN201580004801A CN105916429B CN 105916429 B CN105916429 B CN 105916429B CN 201580004801 A CN201580004801 A CN 201580004801A CN 105916429 B CN105916429 B CN 105916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 tube
cable
camera
video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48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6429A (zh
Inventor
青木仁志
后藤利久
浦川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6359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1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6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6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6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6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8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agnetic fi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43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output arrangements
    • A61B1/00045Display arrang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61B1/12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 A61B1/313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for laparosco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0Instruments, other than pincettes or toothpicks, for removing foreign bodies from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90/361Image-producing devices, e.g. surgical camer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83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with a device releasably connected to an inner wall of the abdomen during surgery, e.g. an illumination sour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358Snares for grasp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477Coup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76Material properties magne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0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a surgical field, the devices having an interrelation with other surgical devices or with a surgical procedure
    • A61B2090/309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a surgical field, the devices having an interrelation with other surgical devices or with a surgical procedure using white L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90/361Image-producing devices, e.g. surgical cameras
    • A61B2090/3612Image-producing devices, e.g. surgical cameras with images taken automatical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作业效率优异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一端与摄像部连接的线缆(12);安装于线缆(12)的另一端的第1辅助工具(8);和第2辅助工具(7),其包含对设置于第1辅助工具(8)的被保持部(8g)进行保持的保持部(7g)以及与该保持部(7g)连接的棒状部(7x),用于使被保持部(8g)在保持于保持部(7g)的状态下,穿过一端被导入体内的管状器具(6)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Description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工具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导入体内的摄像部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背景技术
内窥镜手术是不对患者进行剖腹地进行检查或治疗处置的微创性的手术。在内窥镜手术中,钳子等处置工具(用具)和内窥镜分别被导入患者的体腔内,手术者在内窥镜的观察视野内捕捉插入体腔内的处置工具的前端部分的图像,一边通过内窥镜来观察处置工具对患部的处置状态一边进行该处置作业。在内窥镜手术中,穿过穿刺到患者的腹部等的体壁(例如腹壁)的筒而将处置工具以及内窥镜导入体腔内。另外,该筒是被称作所谓套管针(trocar)的管状构件。
手术者使内窥镜接近脏器并对图像进行放大,来进行脏器的切开或缝合,但此时,手术者的视野非常窄。因此,期望一种能够广泛地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例如,作业区域外的处置工具的活动、出血状态、纱布等残留物的残留状态)的装置。
针对这种期望,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具有针形状的连接器电极直接插入腹壁并在体内将该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接合的装置、和反之从体内将具有针形状的连接器电极插入腹壁并在体外将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接合的装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装置,将摄像机单元和与之接合的通信线缆从套管针插入,在将通信线缆的端部钩在从腹壁孔插入的钩针的状态下将钩针以及通信线缆从腹壁孔引出到体外来固定通信线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4472727号公报(2010年6月2日发行)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4599474号公报(2010年12月15日发行)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需要具有针形状的连接器电极向腹壁的刺入、和连接器电极以及摄像机在体内的连接。
在专利文献2中,需要钩针向腹壁的刺入、和在将通信线缆的端部钩在钩针上的状态下将钩针以及通信线缆通过腹壁孔而取出到体外的作业。在此情况下,有可能通信线缆在腹壁内从针脱落。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作业效率优异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对体内进行监视的摄像部;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线缆;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的第1辅助工具;和第2辅助工具,其包含对设置于上述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与该保持部连接的棒状部,用于使上述被保持部在保持于上述保持部的状态下,穿过一端被导入体内的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使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在保持于第2辅助工具的保持部的状态下,穿过一端被导入体内的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从而能够将上述线缆的另一端容易地导出到体外,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简要构成的示意图。
图2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摄像机单元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b)是(a)所示的摄像机单元的顶视图。
图3的(a)~(d)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穿刺器具的一例的图,(a)是穿刺器具,(b)是(a)的剖视图,(c)是与穿刺器具组合来用于穿刺的闭孔器的图,(d)是使闭孔器穿过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辅助工具组的一例的图。(a)是引出工具以及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b)是在穿刺器具中插入了引出工具的剖视图,(c)是表示在(b)中追加了固定引出工具的止动件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在穿刺器具中推入了引出工具的状态的图。此外,(e)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一例的图,(f)是表示摄像机线缆的连接器部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辅助工具组的一例的图。(a)是在摄像机线缆连接器部安装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图,(b)、(c)分别是表示(a)的A-A’剖面、B-B’剖面的图。此外,(d)是表示对引出工具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进行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e)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另一例的图,(f)是表示对引出工具与(e)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进行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辅助工具组的一例的图。(a)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又一例的图,(b)是表示对引出工具与(a)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所连接的磁铁进行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将连接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磁铁穿过穿刺器具而引出到体外的状态的图。
图7的(a)~(d)是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8的(a)~(c)是继图7的(a)~(d)之后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9的(a)是表示针对图7的(d)的工序的变形例的示意图,(b)是表示针对图8的(a)的工序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简要构成的示意图。
图11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b)是(a)所示的摄像装置的顶视图。
图12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的一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a)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以及图11的(a)所示的支承管接合部的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c)是表示(b)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与支承管接合部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此外,(d)~(g)是表示其他支承管的例子的剖视图。(h)是表示在(g)中插入了摄像机线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的(a)~(e)是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4的(a)~(e)是继图13的(a)~(e)之后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针对图14的(d)的工序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使用穿刺器具作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的变形例的图,(a)是表示作为摄像机支承管而使用的穿刺器具以及图11(a)所示的摄像机单元支承管接合部的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b)是表示作为(a)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而使用的穿刺器具与支承管接合部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c)是在(b)中追加了摄像机单元以及摄像机侧线缆而示出了连接状态的图。(d)是表示使用线缆固定件将穿刺器具固定于摄像机单元的一例的图,(e)是使用线缆固定件进行固定的另一例。
图17的(a)~(e)是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8的(a)~(d)是继图17的(a)~(e)之后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简要构成的示意图。
图20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插管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b)是表示将图12的(a)~(f)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插入到(a)所示的插管中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表示插入到插管中的摄像机支承管与图11所示的摄像机单元的接合状态的一例的剖视图。(d)、(f)是详细表示图22的(b)所示的工序的立体图,(e)是表示(d)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大小与摄像机支承管的大小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21的(a)~(e)是按工序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22的(a)~(d)是继图21的(a)~(e)之后按工序顺序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23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此外,(b)、(c)分别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构成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4的(a)~(d)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辅助工具组的一例的图。(a)是具有搅动器形状的前端部的引出工具以及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b)是在筒型棒状部中收纳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的剖视图,(c)是表示针对(a)取代筒型棒状部而使用了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在穿刺器具中收纳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的状态的图。
图25的(a)是表示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一例的图,(b)是(a)的D-D’剖视图,(c)是表示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另一例的图,(d)是(c)的E-E’剖视图,(e)是表示摄像机线缆的连接器部的图,(f)是在摄像机线缆连接器部安装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图,(g)、(h)分别是表示(f)的A-A’剖面、B-B’剖面的图。
图26的(a)是表示将引出工具的搅动器形状前端部钩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钩具上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从(a)的状态拉入到预先穿过的穿刺器具中的状态的图,(c)是(b)的F-F’剖视图。(d)是表示进一步拉起引出工具,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以及连接器部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
图27的(a)是表示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又一例的图,(b)是表示在引出工具的搅动器形状前端部挂上与(a)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连接的钩具,并拉入到穿刺器具中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将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连接的钩具穿过穿刺器具而引出到体外的状态的图。
图2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使用的磁铁的例子的图,(a)是具有凸接合部的磁铁的接合面的俯视图,(b)是(a)的G-G’剖视图,(c)是具有凹接合部的磁铁的接合面的俯视图,(d)是(c)的H-H’剖视图,(e)是表示使凸接合部与凹接合部嵌合的状态的图。
图29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磁铁而构成的引出工具以及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图,(a)是表示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上直接附上磁铁的例子的图,(b)是表示将引出工具与(a)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用连结引线连接了磁铁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另一例的图,(d)是表示将引出工具与(c)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
图30是表示钳子与磁铁接近的状态的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的示意图。
图32的(a)~(e)是表示保持部以及被保持部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33是以作为涂层的非磁性体的厚度为参数来表示设置于辅助工具组的磁铁以及磁性体各自的外径与粘接强度的关系的图。
图34的(a)(b)是表示设置于摄像机支承管的狭缝的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从摄像机支承管散热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36的(a)(b)是表示插管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37的(a)~(c)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为不理想的长度的情况下的单阀插管内的活动的剖视图。
图38的(a)~(c)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为理想的长度的情况下的单阀插管内的活动的剖视图。
图39是表示摄像机支承管向身体的固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40的(a)是表示摄像机支承管以及支承管接合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b)是表示将摄像机支承管插入到支承管接合部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表示摄像机支承管与摄像机单元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简要构成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对体内进行摄像的摄像机单元11(摄像部);一端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2;包含显示器18(显示部)的控制系统3;一端与控制系统3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6;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另一端连接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第1辅助工具);和包含对设置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磁铁8g(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磁铁7g(保持部)以及与磁铁7g连接的棒状部7x,用于使磁铁8g在保持于磁铁7g的状态下穿过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的引出工具7(第2辅助工具)。另外,设置于设备侧线缆16的另一端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凸型)嵌入到设置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另一端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凹型)中从而摄像机单元11与控制系统3被电连接。另外,以下,有时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简记为连接器12a,将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简记为连接器16a。
另外,在图1中,插入到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引脚条数为1条,但这是为了简化,通常为与使用于线缆的电线条数相应的引脚条数。这在其他附图中也是同样。
<摄像机单元>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摄像机单元11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图2(b)是摄像机单元11的顶视图。
如图1以及图2(a)、(b)所示,摄像机单元11具备摄像机壳体21、电路基板19、摄像单元24、控制电路28、照明装置27、以及支承部22。
电路基板19、摄像单元24、控制电路28、以及照明装置27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内。另一方面,支承部22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的外侧。
摄像单元24具备作为摄像透镜的透镜26、和固体摄像元件25。固体摄像元件25被配置成轴心与透镜26的光轴一致。作为固体摄像元件25,例如使用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膜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照明装置27通过对体内进行照射而使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的影像清晰。照明装置27优选小型的装置,例如可适宜地利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另外,照明装置27既可以在摄像机单元11仅设置1个,也可以如图2(a)所示设置多个。
这些固体摄像元件25以及照明装置27和控制电路28与电路基板19连接。控制电路28经由电路基板19与摄像单元24以及照明装置27电连接。
此外,在电路基板19连接有摄像机侧线缆12的一个端部,经由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连接器12a、16a(参照图1),在电路基板19与控制系统3中的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参照图1)之间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由此,控制电路28基于经由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电路基板19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输入的控制信号,对摄像单元24以及照明装置27的驱动进行控制。
由于从摄像机单元11向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传输采用了有线方式,因此能够实现传输的高速化和信号的稳定收发,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此外,与无线方式相比能够以低功率进行通信,而且,从外部供给电源,由此能够实现摄像机单元11的小型化。通过该小型化,能够减小将摄像机单元11导入体内时的创伤,具有提高微创性这一特别的效果。
接着,对摄像机壳体21以及设置于该摄像机壳体21的外部的支承部22进行说明。
支承部22从摄像机壳体21的对置的两侧面分别向外侧突出而设置。支承部22作为摄像机单元11上的把持部来使用。摄像机单元11例如穿过套管针32(管状构件,参照图7)而被导入体内。支承部22用于支承摄像机单元11。支承部22在使用钳子从套管针32将摄像机单元11导入体内时、使用后将摄像机单元从支承管卸下时、或从套管针回收摄像机单元时被把持,能够支承摄像机单元11。
此外,摄像机单元11的摄像机壳体21的配置了透镜26、照明装置27的部分由透明的材料构成,而除此以外的部分(包括支承部22)由在体内容易引人注目的冷色系的蓝色、蓝绿色、绿色的材料构成较为理想。这样,通过设为相对于作为红色、黄色的体内色处于补色关系的冷色系的蓝色、蓝绿色、绿色,从而在后述的体内的设置作业或回收作业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视觉识别。因此,将摄像机单元11设为蓝色、蓝绿色、绿色,具有能够实现摄像机单元11的设置作业的时间缩短、且安全性也提高这样的特别的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除了用蓝色或绿色材料来着色以外,也可以使用容易视觉识别的蓄光材料或反射材料。这样一来,在处于难以视觉识别的脏器的阴影或照明光难以到达的视野端部时,能够立刻找到,因此尤其有效。
<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3具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和显示器18(显示装置)。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使从摄像机单元11发送的影像显示于显示器18。此外,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摄像机单元11。另外,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和显示器18既可以被一体化,也可以分体构成。
<线缆>
摄像机侧线缆12是摄像机侧的通信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将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的影像作为影像信号而经由连接器12a、16a以及设备侧线缆16发送到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或者将来自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摄像机单元11。另外,摄像机侧线缆12中也可以包含用于向摄像机单元11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线。
摄像机侧线缆12的一个端部与电路基板19连接,另一端被导出到摄像机单元11的外部。另外,电路基板19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连接部由未图示的树脂等来密封。并且,在摄像机侧线缆12被引出的部分,摄像机侧线缆12被粘接固定于摄像机壳体21。作为该粘接固定的一例,可以列举利用粘接剂或O形环(O ring)进行的密封固定。防止了从该粘接固定的部分向摄像机单元11内的浸水以及异物混入等。
摄像机侧线缆12在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状态下穿过套管针32(参照图7)等管状构件而被导入体腔内,或者穿过后述的穿刺器具6(参照图3)、摄像机支承管13(参照图12)而被引出到体外。因此,摄像机侧线缆12由具有柔软性的挠性材料形成。
此外,前面说了摄像机壳体21由在体内容易引人注目的冷色系的蓝色、蓝绿色、绿色的材料来构成较为理想,同样地,该摄像机侧线缆12的表面的覆膜由在体内容易引人注目的蓝色、蓝绿色、绿色的材料构成则更加理想。进而,关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也由同样地进行了着色的材料来构成较为理想。这样,通过设为相对于作为红色、黄色的体内色处于补色关系的冷色系的蓝色、蓝绿色、绿色,从而在后述的体内的设置作业或回收作业时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例如,即使在摄像机单元11不慎落入体内并隐藏在脏器的阴影中时,也由于摄像机侧线缆12比摄像机单元11长,因此在能够视觉识别的场所能看见的情况较多,容易立即发现。因此,将摄像机侧线缆12设为蓝色、蓝绿色、绿色,具有能够实现摄像机单元11的设置作业的时间缩短、安全性也提高这样的特别的效果。
这样,在摄像机壳体21、摄像机侧线缆12的着色中,可以使用与波长为420nm~570nm(尤其优选为450nm~530nm)的可见光对应的颜色(在体内容易看见的颜色)。
此外,如上所述,除了用蓝色或绿色材料来着色以外还可以使用容易视觉识别的蓄光材料或反射材料。这样一来,在处于难以视觉识别的脏器的阴影或照明光难以到达的视野端部时,能够立刻找到,因此尤其有效。
在图1中,通过将公型(凸型)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的引腿部分,插入到母型(凹型)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来使两线缆连接器嵌合,但不限定于此。公型和母型也可以相反,也可以构成为对公型(凸型)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和母型(凹型)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进行嵌合。另外,在使用了母型(凹型)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的情况下,即使连接器保护罩不慎脱落、端子部分露出,也不会像公型那样引腿部分露出到外部,因此即使不慎接触体内也不易附着污垢。因此,在摄像机侧使用母型(凹型)的线缆连接器较为理想。
另外,如后所述,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在摄像机单元11回收时暂时返回体内,因此所接触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和用清洁的手触摸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侧的设备侧线缆16的一部分,需要维持清洁。
另外,如图31所示,在摄像机侧线缆12与设备侧线缆16之间设置中间线缆15较为理想。具体来说,将设置于中间线缆15的一端的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凸型)的引腿部分插入到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凹型),将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凸型)的引腿部分插入到设置于中间线缆15的另一端的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凹型)。这样一来,能够对极细的摄像机侧线缆12和较粗的设备侧线缆16的线缆径、线缆连接器的粗度阶段性地进行变换,能够使传输速度比较慢的细径线缆的使用为所需最低限度。由此,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且能够得到高分辨率图像。以下,有时将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简记为连接器15a、将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简记为连接器15b。
在对线缆径、线缆连接器的粗度阶段性地进行变换的情况下,如图31所示,使得“摄像机侧线缆12的外径<中间线缆15的外径<设备侧线缆16的外径”、以及“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外径≤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的外径<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的外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的外径”较为理想。
此外,通过使用中间线缆15,具有能够有效地进行手术时的清洁区域与不清洁区域的分离这样的特别效果。即,放入体内的摄像机侧线缆12,为了前述的传输速度方面或为了使设置时的处理容易,而预先设定为所需最低限度的长度,从此处起超出清洁区域而进入不清洁区域为止,使用预先灭菌处理完毕的中间线缆15。这样一来,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与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的嵌合能够在清洁区域中进行,能够维持清洁。另一方面,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与处于不清洁区域的设备侧线缆16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嵌合,变得不清洁,嵌合后作为不清洁的器具来处理。因此,能够与清洁的器具侧完全分离。
另外,在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清洁区域”所包含的部分,进行灭菌处理来维持清洁性。另一方面,“不清洁区域”所包含的部分,是不进行灭菌处理、或者在进行灭菌处理后进入不清洁区域的部分。
另外,对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与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或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进行连接(嵌合)时的连接强度(嵌合强度),预先设定为小于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单元11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
这是由于,在通常使用时没有预想到的较大的力施加于线缆时,通过使连接器12a、16a的连接(图1)或者连接器12a、15a的连接(图31)先解除,从而消除了摄像机侧线缆12的粘接固定部破损、或由于摄像机单元11被拽向体外方向而损伤患者的体壁的担心,使安全性提高。此外,还能够防止手术者或助手等被线缆绊倒,或者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被拉拽而从台上落下的事故。
例如,连接器12a、16a(图1)的连接强度设为比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小的30N(牛顿)以下较为理想。进而,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4N至10N的范围较为理想。只要设定为该范围,则在连接时无需施加过大的力就能够连接,此外,在卸下时也无需施加过大的力。
此外,在图31中,只要将设备侧线缆16上的位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侧的线缆连接器(未图示)对设备侧线缆16以及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连接强度、位于不清洁区域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以及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的连接强度,设定为大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以及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的连接强度(例如,50N~100N),则在对线缆施加了预想之外的力时,能够使得清洁区域中的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中间线缆15的连接(连接器12a、15a的嵌合)必定先被解除。若反之,例如不清洁区域中的中间线缆15与设备侧线缆16的连接(连接器15b、16a)先被解除,则产生中间线缆15的处于不清洁区域的部分、以及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由于反作用而进入清洁区域的危险。因此,清洁区域中的连接(连接器12a、15a的嵌合)先被解除,为了确保手术时的安全具有特别的效果。
另外,在清洁区域中的连接被解除而中间线缆15的处于清洁区域的部分、即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以及从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起给定长度的部分(清洁部分)接触到不清洁区域的情况下,只要更换为清洁的中间线缆(包括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即可,因此是安全的。此外,在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由独立的单独部件构成(能够以单体来更换)的情况下,在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与中间线缆的处于清洁区域的部分一起接触到不清洁区域时,只要将该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和中间线缆更换为清洁的即可。
此外,预先使摄像机侧线缆12较之于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上述清洁部分相加的长度(1m左右)充分短较为理想。具体来说,摄像机侧线缆12为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上述清洁部分相加的长度的一半以下、即最长为50cm较为理想。由此,能够防止摄像机侧线缆12进入不清洁区域。
上述说明是针对由中间线缆15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设备侧线缆16连接的情况的说明,但即使在如图1所示摄像机侧线缆12与设备侧线缆16被直接连接的情况下,也预先使摄像机侧线缆12较之于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设备侧线缆16的清洁部分(连接器16a以及从连接器16a起给定长度的部分)相加的长度(1m左右)充分短较为理想。
<辅助工具组>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作为辅助工具组,具备作为第1辅助工具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以及作为第2辅助工具的引出工具7,该辅助工具组例如与作为管状器具的套管针、插管或者穿刺器具一起使用。
关于穿刺器具的构造,参照图3(a)~(d)来更详细地说明。图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穿刺器具6(管状构件)的一例的图,(b)是(a)的剖视图,(c)是与穿刺器具进行组合来用于穿刺的闭孔器(obturator)(尖头棒)的图,(d)是使闭孔器穿过了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剖视图。一般来说套管针那样的穿刺器具具有前端尖、且为筒状的中空构造,在穿刺时使闭孔器36穿过来组合使用。以下以具有注射针那样的前端的穿刺器具为例进行说明。
(引出工具以及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
图4(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引出工具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b)是在穿刺器具中插入了引出工具的剖视图,(c)是表示在(b)中追加了固定引出工具的止动件(stopper)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将引出工具推入穿刺器具中的状态的图。此外,(e)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一例的图,(f)是表示摄像机线缆的连接器部的图。图5(a)是在摄像机线缆连接器部安装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图,图5(b)、(c)分别是表示图5(a)的A-A’剖面、B-B’剖面的图。此外,图5(d)是表示对引出工具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进行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图5(e)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其他例子的图,图5(f)是表示对引出工具与图5(e)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进行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图6(a)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又一例的图,图6(b)是表示对引出工具和与图5(e)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连接的磁铁进行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图6(c)是表示将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连接的磁铁穿过穿刺器具而引出到体外的状态的图。
如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引出工具7由设置于一端且用于粘接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磁铁7g(保持部)、棒状部7x和设置于另一端的手持部7y构成。此外,如(b)所示是磁铁7g和棒状部7x的外径小于针状的穿刺器具6的内径的棒状的器具。此外,手持部7y具有充分大于穿刺器具的内径的尺寸。
图4(e)是表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一例的图。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作为图4(f)所示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防水罩而发挥作用,具备罩部8c和设置于其前端的磁铁8g(被保持部)。如图5(a)所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具有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形状相应的凹形状,在该凹形状的部分嵌入线缆连接器12a来进行安装。图5(b)是图5(a)的A-A’剖面、图5(c)是B-B’剖面,利用位于其间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缩颈部来挂住固定,成为即使拉拽也不脱落的构造。由于使穿刺器具6的内径尽可能小,因此图5(a)~(c)所示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宽度成为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以及摄像机侧线缆12的一部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侧的粗的部分)的宽度以下。
另外,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形状不限定于本例,可以根据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形状而采取任意的形状。
例如,在由于没有缩颈部等、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形状的限制,从而不能采用上述那样的使罩部8c小于连接器外径的办法的情况下,罩部8c的外径也可以比摄像机侧连接器12a外径稍大。
此外,例如,在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端部形成得稍细,并在该变细的部分嵌入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时,使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端面的外周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非上述端部的部分(位于比上述端部更靠根部侧的粗的部分)的外周一致,使得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侧面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侧面之间不形成段差较为理想。这样一来,在拉起摄像机侧线缆12时,能够减少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边界部分挂在穿刺器具6或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套管针、插管等管状器件的内壁而使摄像机侧线缆12在体内掉落这样的事故。
此外,关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连接(嵌合)强度,需要在摄像机侧线缆12拉起时不脱落,在辅助工具组中使用了磁铁的情况下,设为磁力以上的例如2N(牛顿)以上较为理想。此外,在进行与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或者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的连接时,需要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人容易装卸的连接强度较为理想,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4N至10N的范围较为理想。
此外,一般来说使用闭孔器36来进行穿刺,但也可以取代闭孔器36而使用引出工具7。如图4(c)所示,在将引出工具7导入到穿刺器具6的状态下将穿刺器具6插入到体壁41,并用止动件77进行了固定的情况下,成为防止体液进入穿刺器具6的管中(内部)的构造。此外,如图4(d)所示,穿刺后,只要卸下止动件77,直接推入体腔内,便能够立即进入接下来的摄像机侧线缆12的拉起作业。
由此,在针状的穿刺器具进入体内时管不会被体液堵塞,能够使进入到针状穿刺器具的引出工具7的端部贯通体壁41,并导入体内。此外,由于不使用闭孔器36,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穿刺作业。
另外,穿刺器具6为了实现微创性,优选直径较小。具体来说,优选直径为3mm以下。
图5(e)以及(f)示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另一例。图5(e)所示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构成为由连结引线8w对罩部8c与磁铁8g(被保持部)进行连接。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磁铁8g的部分小型轻量,因此能够容易地吸附于引出工具7,扩大可吸附范围。因此,即使位置稍微偏离也会进行吸附,因此能够简单地以短时间进行操作。
关于这些例子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所使用的磁铁的磁力,为了引出摄像机单元11以及摄像机侧线缆12而需要足够大的粘接强度。在上述例子中,在引出时穿过其中的穿刺器具6不具有阀构造。因此,在穿过穿刺器具6内时不会施加较大的负荷,因此只要为足够支承将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侧线缆12相加的重量的、例如0.5N以上即可。此外,预先设为在引出后卸下时能够由人的手不费力地卸下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此外,需要小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连接(嵌合)强度,使得在引出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不脱落,因此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0.5N至4N的范围较为理想。
此外,如图32(a)~(e)所示,在引出工具7的保持部7h对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被保持部8h进行保持的状态下,保持部7h的端面(粘接面)与被保持部8h的端面(粘接面)不相互露出地重叠,各自的端面不露出较为理想。为此,例如,使保持部7h以及被保持部8h各自的端面的外径相同,并粘接成使保持部7h的端面的外周与被保持部8h的端面的外周重叠。此外,各自的端面为圆形使得无论以怎样的朝向进行粘接端面都必定一致较为理想。这样一来,在保持部7h的侧面与被保持部8h的侧面之间不会产生段差,因此在被保持部8h拉起时,能够减少保持部7h或者被保持部8h的端面挂在管状构件内部的凹凸上而使非保持部8h从保持部7h脱落这样的不良状况。
此外,由于吸附部分与生物体接触,因此理想的是具有生物体相容性的医疗用材料(生物体相容材料),且用树脂或SUS来覆盖表面较为理想。在使用了树脂涂层或SUS(不锈钢)盖体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吸附力的下降,厚度为1mm以下、优选为0.15mm较为理想(后面详述)。此外,在磁性体的情况下,只要使粘接面(被吸附部)的树脂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则能够防止吸附到粘接面以外的场所,能够使粘接面的位置不发生偏离地稳定粘接。由此,不会在穿刺器具的开口部端挂住而脱落,能顺畅地穿过。因此,能够实现设置时间的缩短。
图32(a)是在保持部7h以及被保持部8h的表面没有生物体相容材料(例如,生物体相容性树脂)的涂层的情况,图32(b)是在保持部7h的表面有生物体相容材料的涂层,在被保持部8h的表面没有生物体相容材料的涂层的情况,图32(c)~(e)示出了在保持部7h以及被保持部8h的表面有生物体相容材料的涂层的情况,保持部7h以及被保持部8h都为圆筒形状。
在图32(a)~(e)中,使保持部7h以及被保持部8h的端面的外径相同,将磁铁7g的端面的重心配置在保持部7h的轴上,将磁铁8g的端面的重心配置在被保持部8h的轴上,由此在被保持部8h粘接于保持部7h的状态下,保持部7h的端面的外周与被保持部8h的端面的外周重叠,使得在保持部7h的侧面与被保持部8h的侧面之间不产生段差。
关于引出工具7的磁铁7g以及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磁铁8g,虽然如图32(a)、(c)所示磁铁7g的端面的外径以及磁铁8g的端面的外径相同较为理想,但也可以如图32(b)、(d)那样磁铁7g的端面的外径小于磁铁8g的端面的外径,还可以如图32(e)那样磁铁7g的端面的外径大于磁铁8g的端面的外径。不过,如后所述,使较小的一方的磁铁的端面外径为较大的一方的磁铁的端面外径的70%以上较为理想。
如图32(b)~(e)所示,关于保持部7h、被保持部8h的涂层CT(生物体相容材料)的厚度,为了维持成为保持力的磁力,使端面(粘接面)比侧面小。虽然端面(粘接面)的涂层CT尽可能薄较为理想,但需要为在使用期间中涂层CT不会剥落的厚度。
在上述例子中,在引出工具7对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保持中,利用了基于磁力的吸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面紧固件那样,利用形状不同的纤维间的物理粘接。
此外,在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以及第2辅助工具的保持部双方使用了磁铁,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一方使用磁铁,在另一方使用吸附于该磁铁的、非磁铁的磁性体。特别是,设置于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为了防止向钳子等手术器具的吸附,理想的是非磁铁的磁性体。此外,磁铁所穿过的穿刺器具6使用非磁性体较为理想,例如,可以使用硬质树脂。
图33表示在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以及第2保持具的保持部的一方使用磁铁,在另一方使用磁性体(包括磁铁)的情况下的磁铁以及磁性体的端面外径与粘接强度的关系。另外,设磁铁的端面外径为1,将覆盖磁性体的表面的非磁性体(生物体相容性的涂层)的厚度设为参数(0.04,0.06,0.08,0.10)。例如,若将磁铁的端面外径设为2mm,则非磁性体的厚度分别为0.08gm、0.12mm、0.16mm、0.20mm。
如图33所示,磁性体的端面外径与磁铁的端面外径大致等同较为理想。此外,非磁性体(生物体相容性的涂层)的厚度薄的情况较为理想。例如,若使非磁性体的厚度为一半,则粘接强度提高约30%。如后所述,为了穿过套管针等阀构造,需要1N以上的粘接强度,因此为了稳定地确保在此以上的强度,非磁性体(磁性体的涂层)的厚度不足磁铁的端面外径的8%(例如,若将磁铁的外径设为2mm则不足0.16mm),此外,磁性体的端面外径为磁铁的端面外径的70%以上且130%以下较为理想。
此外,作为磁铁也可以不使用永久磁铁而使用电磁铁。在此情况下,只要在吸附时以外将通电设为断开,则能够防止上述的向其他器具的吸附问题,因此不再对其他器具的材质设置限制,因而较为理想。
此外,引出工具7的前端(特别是,作为保持部的磁铁)、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连结引线8w等体内插入构件,与前述的摄像机壳体21、摄像机侧线缆12等同样地,由在体内容易引人注目的冷色系的蓝色、蓝绿色、绿色的材料构成较为理想。这样一来,在体内的设置作业、回收作业时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能够实现作业时间的缩短。这样,在引出工具7的前端、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连结引线8w等体内插入构件的着色中,可以使用与波长为420nm~570nm(尤其优选为450nm~530nm)的可见光对应的颜色(在体内容易看见的颜色)。
此外,如上所述,除了用蓝色或绿色材料来着色以外还可以使用容易视觉识别的蓄光材料或反射材料。这样一来,具有如下的特别效果:在处于难以视觉识别的脏器的阴影或照明光难以到达的视野的端部时,能够立刻找到,因此尤其有效,安全性也提高。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与使用方法一起来进行说明。
图7(a)~(d)以及图8(a)~(c)是按工序顺序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此外,图9(a)、(b)分别是针对图7(d)、图8(a)的工序的变形例。
如图7(a)所示,首先,手术者在体壁41开设用于将钳子或内窥镜插入体腔内的孔41a~41c(port),在孔41a~41c中分别插入多个套管针32(以下,称作套管针32a~32c)。
在将套管针32a~32c中的至少1个套管针插入到体壁41后,手术者通过该套管针32a~32c中的至少1个套管针将气体送入体内,使体腔内膨胀。
进而,为了将摄像机单元11设置于体腔内,在体壁41上的、能环视包括患部在内的脏器整体的位置,使用穿刺器具6开设孔41d。
具体来说,在使针形状的闭孔器(未图示)穿过穿刺器具6内的状态下将闭孔器穿刺到孔中,由此穿刺器具6被插入到体壁41。
也可以取代闭孔器而预先插入引出工具7。
接着,如图7(b)所示,使用钳子33a,把持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预先将在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未图示)上安装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单元11插入体腔内。
接着,如图7(c)所示,手术者穿过套管针32c将内窥镜34插入体腔内,使用内窥镜34来观察体内,同时用钳子33a把持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使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单元11在孔41d的下部移动,进而,将引出工具7插入到穿刺器具6,并吸附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端部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出工具7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粘接使用了磁铁(7g、8g),因此即使位置稍微偏离也通过磁力进行吸附,因此能够简单地以短时间进行操作。
接着,如图7(d)所示,从穿刺器具6中将引出工具7,将连接有摄像机侧线缆12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引出到体外。在引出工具7的另一个端部有手持部7y,因此不存在引出工具7不慎落入体内的情况,能够安全地进行操作。
接着,如图8(a)所示,从引出工具7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将穿刺器具6从体壁41拔出,并且如图8(b)所示,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并使用线缆固定件43进行固定。
由于穿刺器具6被拔出,仅剩下摄像机侧线缆12,因此孔41d的孔径可以设为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等同的外径、例如3mm径。
在专利文献2的医疗装置中,为了将通信线缆引出到体内,需要进行在体内将引线钩在钩部这种困难的操作。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通过使设置于引出工具7的前端的磁铁7g和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接近这种简易的操作,能够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保持在引出工具7的前端。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引出到体外。
在此,使用图9(a)、(b)以及图6(a)~(c)来说明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图7(d)、图8(a)的工序的变形例。
在本变形例中,使用图6(a)所示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该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构成为由连结引线8w对磁铁8g与罩部8c进行连接,磁铁8g以及连结引线8w的径比罩部8c小,此外,连结引线8w的长度比穿刺器具6长。
如图9(a)所示,在图7(d)所说明的步骤中,从穿刺器具6引出磁铁8g。如图6(c)所示,由于罩部8c的外径比穿刺器具6的内径大,因此上提在该位置停止,暂时用止动件77进行固定。接着,连同穿刺器具6将摄像机侧线缆12的端部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部分引出到体外。由于用止动件77对摄像机侧线缆12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防止在穿刺器具6引出时不慎将摄像机侧线缆12落入体内。
虽然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部的径为3mm径左右而稍大,但由于体积小,因此能够一边暂时扩大体壁的孔一边通过体壁41。因此,穿刺器具6和摄像机侧线缆12能够设为2mm径左右。因此,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设置部的伤口最小,能够更加实现微创。
接着,如图9(b)所示,在用线缆固定件43临时固定之后,卸下止动件77,从连结引线8w拔出穿刺器具6。
以下同样地,如图8(b)所示,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使用线缆固定件43进行固定,并卸下引出工具7。
接着,如图8(c)所示,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通过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以及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来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与中间线缆15连接,通过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以及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来将中间线缆15与设备侧线缆16连接。另外,中间线缆15、设备侧线缆16由于不穿过体内,因此可以使用粗径的线缆。
由此,由摄像机单元11拍摄的体内的整体影像,通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而显示于显示器18。
接着,一边观察显示器18的影像和由内窥镜34映出的摄像机单元11的影像,一边用钳子33把持支承部22使摄像机单元11移动,调整在体腔内的朝向。
在不想从正上方而是想附有一定角度而从斜方来观察摄像机影像的情况下,只要预先准备使从摄像机单元11引出摄像机侧线缆12的部分从摄像机的光学轴向倾斜方向偏离的类型的摄像机单元即可。
摄像机单元的定位完成后,接着,使用线缆固定件43,固定于体壁,开始使用。
由此,手术者能够一边在内窥镜的显示器上对作业区域(局部区域)进行放大观察一边利用钳子来进行处置,同时还能在显示器18上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钳子等的活动、出血部位、纱布等的残留物等)。
<摄像机单元的回收方法>
对手术结束而回收摄像机单元11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卸下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和线缆固定件43,手术者用钳子33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拽住而将摄像机侧线缆12拉入体内,接下来从套管针32引出到体外。或者,也可以从为了引出切除了的脏器而开口的孔中引出。
<效果>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窥镜手术时,能够仅产生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外径的大小等同的最小限度的创伤,简单地以安全的方法,不给手术者施加压力地以短时间来设置能以大视野来掌握体内的状况且能使安全性得到飞跃性的提高的装置。
<变形例>
图28~图30中示出用于引出工具以及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磁铁或者磁性体的变形例。
图28是表示本变形例中使用的磁铁的例子的图,(a)是具有凸接合部的磁铁的接合面的俯视图,(b)是(a)的G-G’剖视图,(c)是具有凹接合部的磁铁的接合面的俯视图,(d)是(c)的H-H’剖视图。
如(e)所示,凸接合部和凹接合部成为嵌合的构造,在此设为将许多圆锥状的突起或凹陷配置成蜂窝状的形状。因此在连接时通过进行60度以内的旋转能够使凸接合部与凹接合部密接并嵌合。另外,凹凸的嵌合构造不限定于圆锥状突起或蜂窝状配置。
图29是表示使用该磁铁而构成的引出工具以及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图,(a)是表示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直接附上磁铁的例子的图,(b)是表示对引出工具与(a)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进行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用连结引线连接了磁铁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另一例的图,(d)是表示对引出工具与(c)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进行粘接,并插入到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
如图29(b)、(d)所示,本变形例中使用的磁铁成为如下构造:只要彼此为嵌合的凹凸形状,则完全密接,因此强力地进行吸附,而对于形状不一致的其他器具,在之间会产生空间,因此吸附力变弱。
由此,如图30所示,即使发生了钳子等手术器具吸附于磁铁的情况,也由于仅以面积很小的点而接触,因此吸附力弱,不会产生手术器具吸附而不脱离的不良状况。
关于在这些例子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中使用的磁铁的磁力,为了引出摄像机单元11以及摄像机侧线缆12而需要足够大的粘接强度。在上述例子中,在引出时穿过其中的穿刺器具6不具有阀构造。因此,穿过其中时不会施加较大的负荷,因而只要为足以支承将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侧线缆12相加的重量的、例如0.5N以上即可。因此,与上述形状不一致的其他器具的粘接强度小于0.5N较为理想。
此外,预先设为在引出后卸下时能够由人的手不费力地卸下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此外,需要小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嵌合强度,使得在引出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不脱落,因此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0.5N至4N的范围较为理想。
此外,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以及第2辅助工具的保持部双方使用了磁铁,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一方使用磁铁,在另一方使用附着于该磁铁的、非磁铁的磁性体。
此外,由于吸附部分与生物体接触,因此理想的是具有生物体相容性的医疗用材料,且用树脂或SUS来覆盖表面较为理想。在树脂涂层或SUS盖体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吸附力的下降,厚度为1mm以下、优选为0.15mm较为理想。此外,在磁性体的情况下,只要使接合面的树脂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则能够防止吸附到接合面以外的场所,能够使接合面的位置不发生偏离地稳定粘接。由此,不会在线缆引出时所使用的、穿刺器具、摄像机支承管、插管、套管针等器具的开口部端挂住而脱落,能顺畅地穿过。因此,能够实现设置时间的缩短。
〔实施方式2〕
关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0~图18来说明如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能够进行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变形。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简要构成>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简要构成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对体内进行摄像的摄像机单元11(摄像部);一端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2;包含显示器18(显示部)的控制系统3;一端与控制系统3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6;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另一端连接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第1辅助工具);包含对设置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磁铁8g(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磁铁7g(保持部)以及与磁铁7g连接的棒状部7x,用于使磁铁8g在保持于磁铁7g的状态下穿过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的引出工具7(第2辅助工具);和摄像机支承管13(支承管)。另外,设置于设备侧线缆16的另一端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凸型)嵌入到设置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另一端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凹型)中从而摄像机单元11与控制系统3被电连接。另外,以下,有时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简记为连接器12a,将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简记为连接器16a。
<摄像机单元>
如图11(a)、(b)所示,摄像机单元11具备摄像机壳体21、电路基板19、摄像单元24、控制电路28、照明装置27、以及支承部22。
电路基板19、摄像单元24、控制电路28、以及照明装置27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内。另一方面,支承部22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的外侧。
除了支承管接合部14以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摄像机壳体21在其上表面具有凹形状的支承管接合部14(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具有如下构成:如图11(b)所示,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圆形的开口形状(孔构造),如图11(a)所示,在开口内壁设置有卡止内螺纹23。接合部14也可以构成为不设为螺丝形状而仅设为插入的形状,用另外的部分来进行固定。此外,作为支承管既可以直接使用针状的穿刺器具,也可以设置与上述穿刺器具的形状相应的凹形状。
(摄像机侧线缆)
摄像机侧线缆12是摄像机侧的通信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将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的影像作为影像信号经由连接器12a、16a而发送到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或者将来自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摄像机单元11。
摄像机侧线缆12的一个端部与电路基板19连接,并穿过支承管接合部14的内部而被导出到摄像机单元11的外部。另外,电路基板19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连接部由未图示的树脂等来密封。并且,在支承管接合部14内部的、摄像机侧线缆12被引出的部分(凹形状的支承管接合部14的底部),摄像机侧线缆12被粘接固定于支承管接合部14内部。作为该粘接固定的一例,可以列举利用粘接剂或O形环(O ring)进行的密封固定。防止了从该粘接固定的部分向摄像机单元11内的浸水以及异物混入等。
此外,摄像机侧线缆12在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状态下穿过套管针32(参照图13)等管状构件而被导入体腔内,或者穿过经由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的后述的摄像机支承管13(参照图10、图12)、穿刺器具6(参照图3)而被引出到体外。因此,摄像机侧线缆12由具有柔软性的挠性材料形成。
另外,虽然详情会在后面叙述,但在将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连接时,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以及摄像机侧线缆12穿过摄像机支承管13而从体内被引出到体外。因此,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外径小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外径。因此,只要减小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外径,就能够减小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外径。由此,具有提高微创性这种特别的效果。即,使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外径尽可能小较为优选。例如,如图10所示,使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外径小于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的外径较为优选。
另外,在图10中,为了附图容易观察而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外径记载得比实际的外径大。实际上如上所述,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外径小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外径。此外,在图10中,插入到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引脚条数为1条,但这是为了简化,通常,是与使用于线缆的电线条数相应的引脚条数。这在其他附图中也是同样。
<摄像机支承管>
如图10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是使摄像机侧线缆12在内部穿过而引出到体外的状态下,在体内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由此来支承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
从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摄像机支承管13由硬质的材料形成。摄像机支承管13的材质,只要具有能够得到能稳定地支承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将摄像机单元11固定在希望的位置以及朝向上的刚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不锈钢、陶瓷(精细陶瓷)、强化塑料等。
摄像机支承管13穿过腹壁等的体壁41,其一个端部13a(第1端部)被导入体内。另外,此时,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也可以直接导入体内。此外,也可以将用于穿刺的针状的穿刺器具6直接用作该摄像机支承管13。关于将该穿刺器具6用作摄像机支承管13的方法在变形例2中后述。
导入体内的端部13a通过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
在此,关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构造,参照图12(a)~(c)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2(b)是表示图12(a)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图11(a)所示的支承管接合部14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图12(c)是表示图12(b)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2(c)中,省略了摄像机侧线缆12的图示。
如图12(a)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适宜具有圆筒状的管构造。通过摄像机支承管13具有圆筒形状,从而如在实施方式3中后述的那样与同样为圆筒形状的管的一般的插管的组合很容易。
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体内侧)与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通过支承管接合部14(接合部)而接合。
如图12(a)~(c)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在导入体内的一侧的端部13a具有与设置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卡止内螺纹23螺合(螺丝嵌合)的卡止外螺纹123。
通过像这样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卡止外螺纹12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卡止内螺纹23螺合,从而能够将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以高机械强度而接合。
此外,如图12的(a)所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侧面设置狭缝223较为理想。
图12(a)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13,作为一例为如下构造:在圆筒状的管的侧面,设置了从一个开口(体内侧)到另一个口部(体外侧)的沿着摄像机支承管13的轴的直线状的狭缝223,且在导入体内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卡止外螺纹123。另外,狭缝223的宽度大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径。(至少大于线缆剖面的短径。)另外,狭缝的有无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设定,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如图34(a)所示,也可以使狭缝223的宽度的大部分大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径,而其一部分小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径。例如,针对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两端,在狭缝的两边缘,形成多个相互面对的成对突起255。这样一来,关于与成对突起255对应的狭缝的一部分223p,其宽度与线缆径相比狭缝宽度小,在使摄像机侧线缆12穿过摄像机支承管13时,能够在狭缝的一部分223p使摄像机侧线缆12暂时弹性变形而穿过,在穿过之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径复原。由此,摄像机侧线缆12不容易从摄像机支承管13脱落,设置摄像机支承管13时的操作性显著提高。另外,如图34(b)所示,仅通过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两端(狭缝的前端以及末端)分别形成1个成对突起255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图34中,在狭缝223的一部分223p的两侧形成成对突起255,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仅在狭缝223的一部分的单侧设置突起,来使该狭缝223的一部分的宽度小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径的构成。
另外,关于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侧面设置有狭缝223的情况下的优点,在后面说明。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与使用方法一起来进行说明。
图13(a)~(e)以及图14(a)~(e)是按工序顺序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图13(a)~(d)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而省略说明。此外,在此图15是针对图14(d)的工序的变形例。
如图13(e)所示,在将手持部7y进一步引出后,从引出工具7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
接着,如图14(a)所示,在将穿刺器具6从体壁41拔出之后,将导出到体外的摄像机侧线缆12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侧面的狭缝223穿到其内部,将摄像机侧线缆12用作引导,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体壁41。手术者通过套管针32将钳子33插入体腔内,用2个钳子33a、33b来把持摄像机单元11的两侧面的支承部22,使得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支承管13的开口平行且接近,一边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一边将摄像机单元11的姿势保持稳定,同时对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通过拧入或者插入等的方法进行接合。
另外,在不使用螺丝形状,而是如后述的变形例1那样,使用卡止爪等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插入并嵌合的情况下,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设定为小于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单元11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这是因为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时,需要拿着线缆,拉拽并支承,一边将线缆作为引导一边插入,因此若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大于上述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则产生该粘接固定部破损,或者因摄像机单元11被拽向体外方向而损伤患者的体壁的担心。
例如,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设为小于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的30N(牛顿)以下较为理想。进而,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3N至6N的范围较为理想。若设定为该范围,则具有如下特别的效果:在嵌入时无需施加过大的力就能够嵌合,而且,摄像机支承管13嵌入的感触会传递到手里,因此无需过于持续施力,就能够安全地设置。
此外,只要为上述嵌合强度,则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充分接触,因此在由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了摄像机支承管13和支承管接合部14的侧面的情况下,由摄像机单元11产生的热经由支承管接合部14传递到摄像机支承管13,能够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部分进行散热。另外,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也可以如图35那样,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部分设置包含散热器43以及对其送风的散热风扇46的冷却系统99。
接着,在拧入的情况下,如图14(b)所示,利用摄像机支承管13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到体壁的设置位置,如图14(c)所示,利用止动件77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体壁41。
在插入的情况下,虽未图示,但由线缆固定件43对线缆12与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之后,利用摄像机支承管13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到体壁的设置位置,利用止动件77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体壁41。
另外,在插入的情况下,为了摄像机支承管13不从设置于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脱落,用于使摄像机侧线缆12保持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线缆固定件43的线缆保持强度需要大于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具体来说,例如,在将插入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嵌合强度设为3N~6N的情况下,需要大于此的强度,至少需要5N以上。此外,理想的是,优选大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嵌合强度(4N至10N)。这样一来,即使在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卸下时对摄像机侧线缆12施加了不经意的力,线缆固定件43也不会脱落,是安全的。此外,由于不需要设为摄像机侧线缆12自身的强度以上,因此作为最佳的范围,5N~50N较为理想。
此外,只要为上述的线缆保持强度,则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充分接触,因此在由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了摄像机支承管13和支承管接合部14的侧面的情况下,将由摄像机单元11产生的热经由支承管接合部14传递给摄像机支承管13,能够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部分进行散热。
由于穿刺器具6拔出并置换为摄像机支承管13,因此摄像机支承管13可以设为小于穿刺器具6的外径、例如3mm径。虽然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为3mm径左右,但由于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有狭缝223,因此2mm径左右的摄像机侧线缆12能够穿过其中。因此,设置摄像机单元11时的伤口较小,能够实现微创。
接着,在拧入的情况下如图14(d)所示,在插入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通过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以及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来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中间线缆15进行连接,通过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以及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来对中间线缆15与设备侧线缆16进行连接。另外,中间线缆15、设备侧线缆16由于不穿过体内,因此可以使用粗径的线缆。
由此,由摄像机单元11拍摄的体内的整体影像,通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而显示于显示器18。
接着,如图14(e)所示,一边观察显示器18的影像,一边操作摄像机支承管13,移动摄像机单元11,调整体腔内的高度、朝向、以及角度,并用固定工具进行固定。固定的例子,结合实施方式3利用图23在后面叙述。
摄像机单元11的定位完成后,开始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使用。
由此,手术者能够一边在内窥镜的显示器上对作业区域(局所区域)进行放大观察一边利用钳子来进行处置,同时还能在显示器18上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钳子等的活动、出血部位、纱布等的残留物等)。
此外,在图13(a)~(e)以及图14(a)~(e)所示的设置方法中,对穿过穿刺器具6来导入辅助工具组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图13(a)的工序中进行了穿刺后,将穿刺器具6更换为摄像机支承管13,穿过摄像机支承管13来导入辅助工具组。
<摄像机单元的回收方法>
对手术结束而回收摄像机单元11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接合为插入的情况下,卸下止动件77和线缆固定件43,一边穿过狭缝223卸下摄像机侧线缆12,一边将支承管13拔出到体外。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接合为拧入的情况下,卸下止动件77,用2个钳子33a、33b把持摄像机单元11的两侧面的支承部22,同时将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拧入解除,一边穿过狭缝223卸下摄像机侧线缆12,一边将摄像机支承管13拔出到体外。
接着,卸下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手术者用钳子33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拽住而将摄像机侧线缆12拉入体内,接下来从套管针32引出到体外。或者,也可以从为了引出切除的脏器而开口的孔中引出。
在从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卸下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之前,能够在连接了连接器12a、16a的状态下,穿过狭缝223而进行卸下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作业,因此在作业时不慎使摄像机侧线缆12落入体内并丢失而需要寻找的可能性变小,能够高效地以短时间进行作业,因此在提高微创性方面具有特别的效果。
另外,在不使用螺丝形状而使用卡止爪等来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插入并嵌合的情况下,在使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分离时也同样,将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预先设定为小于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单元11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这是因为,若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大于上述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则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从摄像机单元11卸下时,必须施加较大的力,因此产生粘接固定部破损,或者因摄像机单元11被拽向体外方向而损伤患者的体壁的担心。
例如,只要将上述嵌合强度设定为3N至6N的范围,则具有如下特别的效果:无需施加过大的力就能够卸下摄像机支承管13,而且,由于摄像机支承管13被卸下的感触会传递到手里,因此无需过于持续施力,就能够安全地分离。
另外,虽然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在回收时经由体内,但如前所述,因为维持清洁所以没有问题。
<效果>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窥镜手术时,能够仅产生与支承管13的外径的大小等同的最小限度的创伤,简单地以安全的方法,不给手术者施加压力地以短时间来设置能以大视野来掌握体内的状况且能使安全性得到飞跃性的提高的装置。
<变形例1>
(摄像机支承管与摄像机单元的接合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卡止外螺纹123,并在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卡止内螺纹23,来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螺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摄像机支承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方法不限定于此,只要为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相互嵌合的形状即可。
图12(d)~(h)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支承管接合部14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d)示出了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卡止孔323,并在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卡止爪423的例子。
此外,图12(e)示出了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卡止爪523,并在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卡止孔623的例子。
另外,图12(d)、(e)是表示各变形例中的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支承管接合部14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
如图12(d)、(e)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比卡止孔323靠前的部分成为锥形形状(尖头形状)。因此,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前端(体内侧)不会挂在支承管接合部14的卡止爪423上,若将摄像机支承管13推入直到该前端到达支承管接合部14的深处,则卡止孔323嵌入卡止爪423。
像这样,为了使摄像机支承管13容易插入而将其前端部设为锥形形状(尖头形状)的情况下,通过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壁厚变薄能够设为尖头形状。此时,只要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内径固定,仅改变外径(朝向前端减小外形),则在将器具插入摄像机支承管内部时,不会出现器具在中途(变窄的部位)挂住而难以拔出的情况,因而更加理想。
但是,摄像机支承管13不限定于上述构造。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两端部也可以为相同粗度。
此外,也可以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端部设置绕外侧面一周的槽状凹部,在对应的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绕内侧面一周的垄状凸部。此外,也可以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端部设置绕外侧面一周的垄状凸部,在对应的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绕内侧面一周的槽状凹部。这样一来,在插入摄像机支承管13时无需进行使卡止孔与卡止爪的位置一致的操作,两者的接合变得容易,嵌合强度也增加,因而更加理想。
此外,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支承管连接部14也可以分别由多个材料构成。例如,上述的卡止爪423、卡止爪523也可以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即,也可以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来构成支承管凹部和接合部凸部的至少一方,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来构成另一方。
通过如此构成,从而在接合部的配置了卡止爪423(弹性材料)的略微变窄的部位,弹性材料变形而通过,在通过后因弹性力而恢复原来的形状,牢固地嵌合,因此接合强度提高。不限于本例,也可以在支承管和接合部的凹凸部的至少一方形成弹性材料。
此外,这样一来还具有如下优点:嵌入的感触传递到手里,因此进行操作的手术者感到嵌合的手感,能够意识到已嵌合,因此不会过于持续施力。
此外,摄像机支承管13和支承管接合部14的侧面由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形成来提高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散热效果,仅在支承管接合部14的凸部分使用弹性材料来提高接合强度,并且追加感到嵌合的手感的功能,若像这样使用性质不同的多个材料来构成,则能够兼顾接合性、散热性之类的所要求的多个性能。
另外,不拘泥于上述例子的构成例,这些材料的组合也可以相反。即,也可以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来构成卡止爪,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来构成包含卡止孔的部分。
图40示出上述提高了接合性、散热性的构成的一例。图40(a)是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支承管接合部14的剖视图,图40(b)是表示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支承管接合部14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图40(c)是表示摄像机支承管13与图11所示的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40(a)、(b)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有绕外侧面一周的槽状凹部132,在对应的支承管接合部14设置有绕内侧面一周的垄状凸部232。
进而,凹形状的支承管接合部14,在其底部具有例如由热传导性优异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传热性凸部14d,在传热性凸部14d的内部粘接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在该情况下,从支承管接合部14的传热性凸部14d引出摄像机侧线缆12。作为该粘接固定的一例,可以列举利用压接、粘接剂或O形环(O ring)进行的密封固定。由此,防止了从该粘接固定的部分向摄像机单元11内的浸水以及异物混入等。
更具体来说,传热性凸部14d是随着接近支承管接合部14的开口部(入口部)而头变尖的圆锥体形状,在其轴向形成的孔中使摄像机侧线缆12通过,在该孔内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传热性凸部14d进行粘接固定。关于与支承管接合部14接合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端部(体内侧),其内部(端部空间166)成为与传热性凸部14d的圆锥体形状相应的倒锥形形状(随着接近前端而内径变大的形状)。由此,将摄像机侧线缆12用作引导,在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接合时,摄像机支承管13的倒锥形形状的端部空间166被引导至支承管接合部14的传热性凸部14d,因此摄像机支承管13的插入变得容易。
此外,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嵌入到支承管接合部14时,摄像机支承管13的端部的外周面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内侧壁接触,摄像机支承管13的端部的内周面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传热性凸部14d接触,因此产生如下特别的效果:两者的接合性提高,并且从摄像机单元11向摄像机支承管13传递的热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
在将摄像机支承13的端部空间166设为倒锥形形状的情况下,通过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外径固定、或者设为稍微尖头的形状,并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壁厚朝向前端而变薄,从而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外径不变粗较为理想。这样一来,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插管等管状器件内部时,能够避免摄像机支承管13挂在管状器件的内壁而难以拔下的状况。
以上对各种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关于这种支承管和接合部的构成材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同样以多个组合来使用。
另外,在这些变形例中,为了使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分离,优选设计为例如使卡止爪423、523具有弹性,或者,使支承管接合部14具有可挠性等,通过施加阈值以上的力从而卡止爪423与卡止孔323的卡合、卡止爪523与卡止孔623的卡合被解除。或者,设计为通过磁力、电力等外力,从而卡止爪423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开口内壁表面后退(即,变化为不突出的状态),或者卡止爪523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表面后退较为理想。
此外,也可以取代如上述那样利用卡止外螺纹123以及卡止内螺纹23、卡止爪423、523以及卡止孔323、623来对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而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来形成支承管接合部14的内壁的一部分,并将摄像机支承管13压入支承管接合部14,由此来对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进行接合。
另外,在图12(f)中也以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前端的部分成为锥形形状(尖头形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在该情况下,是不使用卡止孔和卡止爪而使用拉拽线缆12来进行固定的方法的其他变形例。
此外,图12(g)、(h)中示出在摄像机支承管13设置了线缆固定件43的又一变形例。
图12(g)是并排表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上的体外侧的端部13b设置了线缆固定件43(卡止构件)时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剖视图以及顶视图的图,图12(h)是排列表示使摄像机侧线缆12穿过摄像机支承管13时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剖视图以及顶视图的图。
如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摄像机侧线缆12经由连接器12a、16a与设备侧线缆16连接。在本变形例中,为了将摄像机侧线缆12卡止于摄像机支承管13,如图12(g)、(h)所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侧的端部13b设置有线缆固定件43(卡止构件)。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线缆固定件43在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从而能够在摄像机单元11的设置作业的中途将摄像机侧线缆12临时固定,还具有操作性提高的优点。此外,即使在设置后在体外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也不会对摄像机单元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连接部施加负荷,还具有能防止摄像机侧线缆的断线的优点。
(摄像机支承管)
在此,首先,对该变形例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简要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2(g)所示,本变形例中使用的摄像机支承管13包含头部113和腿部114,是头部113的内径大于腿部114的内径的漏斗型的管,除了这一点之外具有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同样的构成。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穿过腹壁等的体壁41,腿部114侧的端部13a被导入体内。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摄像机支承管13的腿部114也具有圆筒形状。因此,与实施方式3中后述的圆筒形状的管即一般的插管的组合容易。
(线缆固定件)
如上所述,本变形例中使用的摄像机支承管13,具有头部113侧的端部13b(体外侧)比插入体内的腿部114侧(体内侧)的端部13a粗的形状。
线缆固定件43设置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头部113侧的端部13b。
如图12(g)、(h)所示,线缆固定件43具有沿摄像机支承管13的轴向延伸,且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中央朝向外侧(侧面方向)而宽度变窄(横剖面成为向外锥形)的纵槽43a。另外,作为纵槽43a,也可以取代在线缆固定件43设置锥形状的纵槽,而采用如下构成:由弹性材料构成线缆固定件43,并在该线缆固定件43设置切口作为纵槽43a,由此通过弹性材料的作用力来保持摄像机侧线缆12。
根据本变形例,通过像这样在线缆固定件43的纵槽43a的底部(宽度变窄的部分)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从而能够在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
因此,根据本变形例,如图12(h)所示能够利用线缆固定件43来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和摄像机支承管13。
另外,线缆固定件43既可以与摄像机支承管13一体地形成,也可以设为分体。在分体的情况下,在使摄像机侧线缆12穿过摄像机支承管13之后,将作为单独部件的线缆固定件43插入到摄像机支承管13,并使摄像机侧线缆12保持于线缆固定件43,由此在固定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线缆固定件43保持摄像机侧线缆12,作为结果,摄像机侧线缆12被保持于摄像机支承管13。
<变形例2>
(将穿刺器具作为摄像机支承管来使用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拔出穿刺器具6之后,插入摄像机支承管13,对摄像机单元11进行固定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摄像机支承管13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穿刺器具6和支承管接合部14设为相互嵌合的形状,将穿刺器具6作为摄像机支承管13来使用。
利用图16(a)~(e)来说明该方法。
图16(c)所示的摄像机单元11,在其上表面具有凹形状的支承管接合部14(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如图11的(b)所示,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圆形状的开口形状(孔构造)。
图16(a)是表示本变形例2所涉及的穿刺器具6(支承管兼管状构件)以及支承管接合部14各自的剖面的剖视图,图16(b)是表示穿刺器具6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6(b)中,省略了摄像机侧线缆12的图示。接合部14设置有与针状的穿刺器具6的形状相应的凹形状。
图16(c)是在图16(b)中追加了摄像机单元11以及摄像机侧线缆12的图,通过一边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一边使穿刺器具6在轴向上旋转,从而能够嵌入到支承管接合部14。
接着,一边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一边使线缆固定件43穿过摄像机侧线缆12,并推压到穿刺器具6的端部,由此进行固定。由于穿刺器具6的前端呈被斜切而成的非对称的形状,因此若使穿刺器具6旋转,则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旋转。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图16(e)那样在穿刺器具6具备线缆固定件43的构造。此外,若像这样预先设为头部比腿部粗的构造,则能够防止穿刺器具6落入体内,因此能够使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为了穿刺器具6(摄像机支承管)不从设置于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脱落,将摄像机侧线缆12保持于穿刺器具6(摄像机支承管)的线缆固定件43的线缆保持强度需要大于穿刺器具6(摄像机支承管)的嵌合强度。具体来说,例如,在插入的穿刺器具6(摄像机支承管)的嵌合强度没为3N~6N的情况下,需要大于此的强度,至少需要5N以上。此外,理想的是,优选大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嵌合强度(4N至10N)。这样一来,即使在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卸下时对线缆施加了不经意的力,线缆固定件43也不会脱落,是安全的。此外,由于不需要设为线缆自身的强度以上,因此作为最佳的范围,5N~50N较为理想。
此外,只要为上述的线缆保持强度,则穿刺器具6(摄像机支承管)与支承管接合部14充分接触,因此在由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形成摄像机支承管13和支承管接合部14的侧面时,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的热高效地从摄像机支承管13散热。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
接着,对本变形例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结合使用方法来进行说明。
图17(a)~(e)以及图18(a)~(d)是按工序顺序表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图17(a)~(e)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如图18(a)所示,在将引出工具7进一步引出,并穿过穿刺器具6而将摄像机侧线缆12导出到体外之后,一边拉住摄像机侧线缆12一边使穿刺器具6旋转,由此能够简单地在支承管接合部14嵌入穿刺器具6。接着,用线缆固定件43对线缆12与穿刺器具6进行固定。
接着,如图18(b)所示,用线缆固定件43对线缆12与穿刺器具6进行固定之后,利用穿刺器具6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到体壁的设置位置,并利用止动件77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体壁41。
由于将穿刺器具6直接作为摄像机支承管来使用,因此设置方法被简化,设置时间缩短。此外,若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设为2mm径左右,则穿刺器具6的外径可以设为3mm径左右。因此,能够减小摄像机单元11设置部的伤口而实现微创。
接着,如图18(c)所示,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通过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和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来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中间线缆15进行连接,通过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和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来对中间线缆15与设备侧线缆16进行连接。此外,中间线缆、设备侧线缆由于不穿过体内,因此可以使用粗径的线缆。
由此,由摄像机单元11拍摄的体内的整体影像,通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而显示于显示器18。
接着,如图18(d)所示,一边观察显示器18的影像,一边操作穿刺器具6,移动摄像机单元11,调整体腔内的高度、朝向、以及角度,并用固定工具进行固定。固定的例子,结合实施方式3利用图23在后面叙述。
摄像机单元11的定位完成后,开始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使用。
由此,手术者能够一边在内窥镜的显示器上对作业区域(局所区域)进行放大观察一边利用钳子来进行处置,同时还能在显示器18上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钳子等的活动、出血部位、纱布等的残留物等)。
<摄像机单元11的回收方法>
对手术结束而回收摄像机单元11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卸下止动件77、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和线缆固定件43,将穿刺器具6拔出到体外。
接着,手术者用钳子33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拽住而将摄像机侧线缆12拉入体内,接下来从套管针32引出到体外。或者,也可以从为了引出切除的脏器而开口的孔中引出。
<效果>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内窥镜手术时,能够仅产生与穿刺器具6的外径的大小等同的最小的创伤,简单地以安全的方法,不给手术者施加压力地以更短时间来设置能以大视野来掌握体内的状况且能使安全性得到飞跃性的提高的装置。
〔实施方式3〕
关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9~图23来说明如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2中使用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能够进行与实施方式1、2同样的变形。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简要构成>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简要构成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对体内进行摄像的摄像机单元11(摄像部);一端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2;包含显示器18(显示部)的控制系统3;一端与控制系统3连接的摄像机侧线缆16;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另一端连接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第1辅助工具);包含对设置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磁铁8g(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磁铁7g(保持部)以及与磁铁7g连接的棒状部7x,用于使磁铁8g在保持于磁铁7g的状态下穿过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的引出工具7(第2辅助工具);摄像机支承管13(支承管);和插管31。摄像机支承管13也可以直接利用用于穿刺的针状的穿刺器具。另外,设置于设备侧线缆16的另一端的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凸型),嵌入到设置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另一端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凹型)中从而摄像机单元11与控制系统3被电连接。
<摄像机支承管>
如图19所示,摄像机支承管13是在使摄像机侧线缆12穿过内部而引出到体外的状态下,在体内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由此对摄像机单元11进行支承的支承管。
从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强度的观点出发,摄像机支承管13由硬质的材料形成。摄像机支承管13的材质,只要具有能够得到能稳定地支承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将摄像机单元11固定在希望的位置以及朝向上的刚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不锈钢、陶瓷(精细陶瓷)、强化塑料等。
摄像机支承管13穿过腹壁等的体壁41,其一个端部13a(第1端部)被导入体内。另外,此时,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既可以直接导入体内,也可以如图20所示使用插入到体壁41的插管31,通过在该插管31的内部插通摄像机支承管13来将其一个端部13a导入体内。此外,如变形例2所示,也可以将用于穿刺的针状的穿刺器具6直接用作摄像机支承管13。
在使用插管31的情况下,摄像机支承管13使用与插管31相比轴向的长度较长的摄像机支承管13,使得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插管31的状态下上述一个端部13a以及另一个端部13b(第2端部)从插管31露出。此外,使用在插管31内插通了摄像机支承管13的状态下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外壁与插管3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的大小(粗度)的摄像机支承管13,使得在插管31内能够使摄像机支承管13绕轴旋转。
导入体内的端部13a通过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
另外,在支承管的接合方式不是拧入方式而是嵌合方式的情况下,将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嵌合的强度预先设定为小于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摄像机单元11进行粘接固定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这是因为,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时,需要拿着线缆,拉拽并支承,一边将线缆作为引导一边插入,因此若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大于上述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则产生线缆粘接固定部破损,或者因摄像机单元被拽向体外方向而损伤患者的体壁的担心。
例如,具体来说,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嵌合的强度,设为小于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的30N(牛顿)以下较为理想。进而,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3N至6N的范围较为理想。若设定为该范围,则具有如下特别的效果:在嵌入时无需施加过大的力就能够嵌合,而且,摄像机支承管13嵌入的感触会传递到手里,因此无需过于持续施力,就能够安全地设置。
此外,只要为上述嵌合强度,则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充分接触,因此在由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了摄像机支承管13和支承管接合部14的侧面时,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的热高效地从摄像机支承管13散热。
<支承管固定构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插管31(保持管)以及固定构件作为在体外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支承管固定构件(支承管固定手段)。
(插管31)
图20(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插管31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图20(b)是表示将图12(a)~(h)所示的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图20(a)所示的插管31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0(c)是表示插入到插管31的摄像机支承管13与图11所示的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20(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插管31是包含头部131和腿部132,且头部131的内径大于腿部132的内径的漏斗型的管(管状的器件)。
因此,插管31的头部131侧的端部31b(体外侧)比插入体内的腿部132侧(体内侧)的端部31a粗,在将插管31插入到体壁41时,头部131作为止动件而发挥作用。
由此,摄像机支承管13不会掉落到体内,能够将插管31固定于体壁41。
此外,插管31具有阀门37,阀门37具有如下阀构造:若在其中央部,从粗的一方的端部31b(体外侧)向细的一方的端部31a(体内侧)的方向施加外力则推开。
因此,如图20(b)所示,使摄像机支承管13穿过阀门37而插入插管31内,阀门37被摄像机支承管13推开,由于其复原性所引起的作用力,而将摄像机支承管13牢固地紧固。其结果,摄像机支承管13被固定于插管31。
另外,插管31为了实现微创性,优选直径较小。具体来说,插管31优选直径为3mm以下。
(摄像机支承管13向插管31的固定以及向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
在此,关于摄像机支承管13向插管31的插入以及向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的方法,以下参照图20(b)、(c)进行说明。
在体内将摄像机单元11接合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首先,如图20(b)所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内部使摄像机侧线缆12穿过的状态下,将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推抵于插管31的较粗的一方(体外侧)的端部31b,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插管31内直到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上述一个端部13a从插管31露出为止。此时,阀门37被摄像机支承管13推开,由于其复原性而对摄像机支承管13施力,由此摄像机支承管13被固定于插管31。另外,预先使摄像机支承管13的另一个端部13b(体外侧)也从插管31露出。
接着,如图20(c)所示,将摄像机侧线缆12用作引导,将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内侧的端部13a的卡止外螺纹123插入到支承管接合部14的卡止内螺纹23,并使其螺合,由此卡止外螺纹123嵌入卡止内螺纹23,摄像机单元11和摄像机支承管13以较高的机械强度被接合。另外,关于卡止外螺纹123以及卡止内螺纹23,不限定于螺丝形状,只要为相互嵌合的形状则什么形状都可以,也可以取代卡止内螺纹23,而使用利用了弹性材料的压入构造等。
另外,在不使用螺丝形状而使用卡止爪等来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插入并嵌合的情况下,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嵌合的强度设定为小于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摄像机单元11进行粘接固定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这是因为,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时,需要拿着线缆,拉拽并支承,一边将线缆作为引导一边插入,因此若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大于上述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则产生粘接固定部破损,或者因摄像机单元被拽向体外方向而损伤患者的体壁的担心。
例如,具体来说,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嵌合的强度,设为小于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的30N(牛顿)以下较为理想。进而,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3N至6N的范围较为理想。若设定为该范围,则具有如下特别的效果:在嵌入时无需施加过大的力就能够嵌合,而且,摄像机支承管13嵌入的感触会传递到手里,因此无需过于持续施力,就能够安全地设置。
另外,图20(c)示出了用支承管接合部14对摄像机支承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进行接合之后,拉起摄像机支承管13,使摄像机单元11与插管31的体内侧的端部13a接触的状态。
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插管31,使得例如在手术者用一只手按压插管31的状态下用另一只手对摄像机支承管13施力等,通过对摄像机支承管13施加外力,从而能够在外力的方向上移动。
即,插管31,通过对摄像机支承管13在上下方向(轴方向)或者旋转方向(圆周方向)上施加外力,从而能够使摄像机支承管13在上下方向或者旋转方向上移动,并且在不施加外力时,能够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高度方向以及旋转方向的任意位置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保持(固定)。
(固定构件)
对通过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在体外固定的固定物(被固定体),从而将摄像机支承管13在相对于体表面45保持一定角度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的固定工具(第2固定构件)进行说明。
图23(a)~(c)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3(a)~(c)分别针对支承管固定构件的一例进行了图示。
<支承管固定构件例1>
如图23(a)所示,本例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具备图20(a)~(c)所示的插管31以及固定器具141(专用器具)。
在本例中,作为固定工具,使用能直接固定于体表面45的专用的固定器具141,由此对固定于插管31的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
本例所涉及的固定器具141具备:在单面(与体表面45的接触面)具备未图示的粘着层的支承台144;在该支承台144上的与粘着层相反侧的面固定的付属的带145(带状的绳);和对带145的固定长度进行调整的调节器146。
带145的一个端部直接固定于支承台144,而另一个端部经由调节器146固定于支承台144。带145的固定长度通过对从直接固定于支承台144的带145的固定端145a起,到将作为自由端的带145的另一个端部固定于支承台144的调节器146为止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任意地调整。
在本例中,在将固定器具141通过粘着层而固定于体表面45的状态下,通过带145将固定了摄像机支承管13的插管31固定于支承台144,由此将摄像机支承管13经由插管31固定于体表面45。
因此,手术者通过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操作,使摄像机支承管13容易地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或者将摄像机支承管13推入体内侧,或者拉起到体外侧,从而能够改变摄像机单元11的视野的旋转方向、摄像变焦(被摄体距离)。
此外,通过调整带145对插管31的固定位置,能够变更插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相对于体表面45的固定角度(倾斜度)。由此,能够以希望的角度对插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能够任意变更摄像机单元11的视野方向。
由此,能够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在希望的状态。
另外,在本例中,如图23(a)所示在带145的固定长度的调整中使用了调节器146,但带145的固定长度的调整方法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取代使用调节器146,而使用魔术胶带(注册商标)等设置有面紧固件的带作为带145。
此外,在图23(a)所示的例子中,以通过用带145对插管31进行紧固(压紧)来将插管31捆绑于支承台14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用带145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紧固(压紧)来将摄像机支承管13捆绑于支承台144。
在用带145来紧固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带145的固定长度进行调整来使带145松弛等并移动支承管13或者支承台144,在对支承管13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再次,用带145来紧固支承管13,由此将支承管13固定在希望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对带145的固定长度进行调整,或者使带145具有伸缩性来调整紧固的强度,由此对支承管13进行固定,使得通过对支承管13施加一定以上的力能够移动支承管13。
另外,在本例中,以如上述那样使用图20(a)~(c)所示的插管31作为插管3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用带145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紧固的情况下,由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移动被带145限制,因此摄像机支承管13无需一定固定于插管,作为插管,可以使用一般的插管。
作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的专用的固定器具,只要能够固定于体表面,则其形状、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以将各固定器具固定于体表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用设置于手术台的专用的固定器具来摄像机支承管13、插管31。
例如,也可以使用在臂上具有至少1个关节部,能通过该关节部使臂弯曲,并且能自由变更弯曲角度的所谓关节臂或者多关节臂,将该臂不固定于支承台或者体表面45,而固定于手术台本身或者设置在手术台或手术室内的固定器具,或将设置有这种臂的支承台固定于设置在手术台或手术室内的固定器具。由此,能够使从固定器具的固定位置到夹紧部为止的到达范围变长,因此能够获得与将固定器具固定于患部附近的体表面45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支承管固定构件例2>
对本发明的其他支承管固定构件例进行说明。
图23(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图20(a)~(c)所示的插管31以及粘合带46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能够直接固定于体表面45的粘合带46,从而对固定于插管31的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机支承管13也经由插管31间接地固定于体表面45。
粘合带46可以使用在与体表面的接触部具有粘着层的、手术中普遍使用的粘合带。粘合带46在单面(与体表面45的接触面)具备未图示的粘着层,通过该粘着层的粘着性,能够直接固定于体表面4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术者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操作,使摄像机支承管13容易地沿圆周方向旋转,或者将摄像机支承管13推入体内侧,或者拉起到体外侧,由此能够改变摄像机单元11的视野的旋转方向、摄像变焦(被摄体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变更粘合带46在插管31上的固定位置(换言之,粘合带46对插管31施加压力的位置),从而能够变更插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相对于体表面45的固定角度(倾斜度)。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希望的角度来固定插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能够任意变更摄像机单元11的视野方向。
此外,例如也可以在插管31的下面(即,插管31与体表面45之间),作为对插管31的固定高度进行调整的固定高度调整构件,夹入例如像图23(a)所示的支承台144那样具有希望厚度的物体,由此来变更插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的固定角度(倾斜度)。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除了具备插管31以及粘合带46之外,也可以还具备未图示的固定高度调整构件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在希望的状态。
另外,在图23(b)所示的例子中,以通过将粘合带46粘贴于插管31来用粘合带46固定插管3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将粘合带46粘贴于摄像机支承管13来用粘合带46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
在用粘合带46来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在手术者对支承管13进行操作来调整支承管13的位置,并用粘合带46固定了摄像机支承管13之后,对支承管13的位置进行变更的情况下,只要暂时揭下粘合带46,由手术者对支承管13进行操作而再次调整了支承管13的位置之后,再次用粘合带46固定支承管13即可。
由此,即使用粘合带46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在希望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粘合带46直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下,由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移动被粘合带46限制,因此摄像机支承管13不需要一定固定于插管,作为插管可以使用一般的插管。
<支承管固定构件例3>
关于本发明的又一另外的实施方式,基于图12(g)、(h)以及图23(c)说明如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能够进行与其他实施方式同样的变形。
在前述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以用固定工具将摄像机支承管13或固定了摄像机支承管13的插管31固定于体外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并用固定工具将该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体外,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2(g)是并排表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侧的端部13b设置了线缆固定件43(卡止构件)时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剖视图以及顶视图的图,图12(h)是并排表示使摄像机侧线缆12穿过摄像机支承管13时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剖视图以及顶视图的图,图23(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的主要部分的简要构成的一例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例如,具备图12(g)、(h)以及图23(c)所示的插管31、线缆固定件43、粘合带46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并且摄像机侧线缆12也作为支承管固定构件而发挥作用。
如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摄像机侧线缆12经由连接器12a、16a与设备侧线缆1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摄像机侧线缆12卡止于摄像机支承管13,如图12(g)、(h)所示,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体外侧的端部13b设置有线缆固定件43(卡止构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像这样在线缆固定件43的纵槽43a的底部(宽度变窄的部分)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从而能够在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如图12(h)所示通过线缆固定件43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了固定之后,如图23(c)所示用粘合带46等对摄像机侧线缆12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对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进行固定。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结合使用方法来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的设置方法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21(a)~(e)以及图22(a)~(d)是按工序顺序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的示意图。另外,图21(a)~(e)以及图22(a)~(d)示出通过使用插管31并在插管31的内部插通摄像机支承管13,来将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一个端部13a导入体内的方法。
如图21(a)所示,首先,手术者在体壁41开设用于将钳子、内窥镜插入体腔内的孔41a~41d(port),在孔41a~41c中分别插入多个套管针32(以下,称作套管针32a~32c)。并且,在孔41d中插入插管31。如图21(a)所示,口41d的开孔也可以使用例如插入到穿刺器具6的插管31,来同时进行插管31的插入和开孔。
此外,在此,例如也可以取代插管31而仅使用套管针那样的具有穿刺功能的器具来插入到体壁,在下一个工序中,在该套管针中直接插入引出工具7。
接着,如图21(b)所示,手术者从插管31中拔出穿刺器具6,并且使用钳子33a来把持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预先将在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未图示)安装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单元11插入体腔内。
接着,如图21(c)所示,手术者穿过套管针32c将内窥镜34插入体腔内,一边使用内窥镜34来观察体内,一边用钳子33a把持着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使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单元11在孔41d的下部移动,并且,将引出工具7插入到插管31,并吸附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端部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磁铁(7g、8g)用于引出工具7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粘接,因此即使位置稍微偏离也能够通过磁力进行吸附,因此能够简单地以短时间进行操作。
接着,如图21(d)所示,从插管31将引出工具7引出,将连接了摄像机侧线缆12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引出到体外。由于在引出工具7的另一个端部具有手持部7y,因此引出工具7不会不甚落入体内,能够安全地进行操作。
关于此时所使用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磁铁8g的磁力,为了引出摄像机单元11以及摄像机侧线缆12,需要具有足够大的粘接强度,而且在引出时需要考虑穿过其中的插管31、套管针的阀构造所引起的负荷。作为套管针或插管的管状器件31(管状器具),有图36(a)那样的单阀的类型、图36(b)那样的双阀且放射状地打开的类型等各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管状器件31都需要顺畅地使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引出。另外,对市售的主要的插管或套管针测定了阀所产生的负荷,结果为0.3N至0.9N的范围。因此,作为磁力只要至少为1N以上即可。此外,预先设为在引出后卸下时能够由人的手不费力地卸下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此外,需要小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嵌合强度,使得在引出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不脱落,因此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1N至4N的范围较为理想。
此外,该阀所产生的负荷取决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和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形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能够根据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形状而采取任意的形状,但对于在罩部8c上设置有被保持部(磁铁8g)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优选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长度为32mm以上。
另外,如上所述,可以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单独的长度设为32mm以上,但在如前述那样,预先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端部形成得稍细,在该变细的部分嵌入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在罩部8c上设置了磁铁8g),使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端面的外周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非上述端部的部分(比上述端部更靠根部侧的粗的部分)外周一致,使得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侧面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侧面之间不形成段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长度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中的非上述端部的部分(比上述端部更靠根部侧的粗的部分)的长度之和设为32mm以上。即,对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成为线缆的另一端的连接器)包含第1部分和比第1部分更靠前端侧且比第1部分细的第2部分,在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在罩部上设置了被保持部的第1辅助工具)嵌入到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连接器)的第2部分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端面的外周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第1部分的外周一致的构成而言,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第1辅助工具)的长度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连接器)的第1部分的长度之和设为32mm以上。
例如如图37(a)那样,在管状器件31为单阀且阀附近的内径变大的情况下,若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较短,则罩部8c的末端、摄像机侧线缆12被阀37推压时整体较大地倾斜从而挂在管状搭件31的内壁(图37(b)),存在由于因粘接面积减少导致的吸附力下降而从引出工具7的磁铁7g脱落的担心(图37(c))。这是因为在罩部8c的末端、摄像机侧线缆12被阀37推压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前端还未通过管状器件31。在使用内径较大的管状器件31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更加容易倾斜、容易脱落。
另一方面,如图38(a)那样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较长的情况下,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末端、摄像机侧线缆12被阀37推压时也几乎不倾斜(图38(b)),不会从引出工具7的磁铁7g脱落(图38(c))。这是因为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末端、摄像机侧线缆12被阀37推压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前端已经通过了管状器件31。因此,对于如图5(a)那样在罩部8c上设置了被保持部(磁铁8g)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而言,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自身的长度大于管状器件31中比阀37更靠上部(体外侧)的部分的长度(例如,32mm以上)较为理想。进而,如图5(e)那样,对于用连结引线8w对罩部8c与被保持部(磁铁8g)进行了连接的构造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而言,被保持部的长度大于管状器件31中比阀37更靠上部(体外侧)的部分的长度(例如,32mm以上)较为理想。
换言之,在管状器件31的体外侧的开口与体内侧的开口之间设置有可动地堵住管孔的阀37(可动构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从磁铁8g的端面到第1距离为止外形不变,将阀37的根部与管状器件31的体外侧的开口之间的距离设为第2距离时,第1距离>第2距离×2/3较为理想。
另外,对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成为线缆的另一端的连接器)包含第1部分和比第1部分更靠前端侧且比第1部分细的第2部分,且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在罩部8c上设置了磁铁8g的第1辅助工具)嵌入到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连接器)的第2部分时,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端面的外周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第1部分的外周一致的构成而言,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第1辅助工具)的长度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连接器)的第1部分的长度之和设为上述第1距离,设该第1距离>上述第2距离×2/3较为理想。
另外,在使用了硬质且要么细径要么内部复杂的构造的套管针作为管状器件31的情况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容易挂在内部,因此可以说本方式的优点进一步得到发挥。
此外,关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嵌合强度,需要在摄像机侧线缆12引出时不脱落,在辅助工具组使用了磁铁的情况下,设为磁力以上的例如2N(牛顿)以上较为理想。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与设备侧线缆16或中间线缆15的连接器进行连接时,当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时人容易装卸的强度,因此作为最佳的范围,设定为4N至10N的范围较为理想。
接着,如图21(e)以及图20(d)所示,将导出到体外的摄像机侧线缆12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侧面的狭缝223穿到摄像机支承管13的内部。此时,如图20(e)所示,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一部分也可以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狭缝223露出。
此外,如图34(a)所示,狭缝223的宽度的一部分也可以小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径。例如,对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两端,在狭缝的两边缘,形成多个相互面对的成对突起255。这样一来,仅成对突起255的部分与线缆径相比狭缝宽度小,在使摄像机侧线缆12穿过摄像机支承管13时,能够仅在成对突起255的部分使摄像机侧线缆12暂时弹性变形而穿过,在穿过后还原为摄像机侧线缆12的径。由此,摄像机侧线缆12不会从摄像机支承管13容易地脱落,设置摄像机支承管13时的操作性显著提高。另外,如图34(b)所示,仅通过在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两端分别形成1个成对突起255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进而,如图20(f)以及图21(e)所示,将摄像机侧线缆12用作引导,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插管31,并且如图22(a)所示,手术者穿过套管针32将钳子33插入体腔内,用2个钳子33a、33b把持摄像机单元11的两侧面的支承部22,使得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与摄像机支承管13的开口平行且接近,一边拉拽摄像机侧线缆12一边将摄像机单元11的姿势保持稳定,同时将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通过拧入或者插入等方法来接合。另外,在能够使摄像机侧线缆12以及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穿过穿刺器具6的内部的情况下,在图21(b)的工序中,也可以不拔出穿刺器具6而直接保留,将该穿刺器具6作为摄像机支承管13来利用。
另外,在不使用螺丝形状而使用卡止爪等来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插入并嵌合的情况下,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插入到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时,使得为了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嵌合所需的力(例如,3N~6N)充分小于摄像机侧线缆12的与摄像机单元11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例如,30N以上),因此通过一边将线缆作为引导一边拉拽,能够使摄像机支承管13安全地插入并嵌合。
接着,在插入的情况下,如图22(b)所示,在用线缆固定件43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之后,如图22(c)所示,使用摄像机支承管13将摄像机单元11拉起至体壁的设置位置,并使用止动件77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于插管31。
另外,为了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不从设置于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管接合部14脱落,将摄像机侧线缆12保持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线缆固定件43的线缆保持强度需要大于摄像机支承管13的嵌合强度。具体来说,例如,在插入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嵌合强度设为3N~6N的情况下,需要大于此的强度,至少需要5N以上。此外,理想的是,优选大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的嵌合强度(4N至10N)。这样一来,即使在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时对线缆施加不经意的力,线缆固定件43也不会脱落,是安全的。此外,由于不需要设为线缆自身的强度以上,因此作为最佳的范围,5N~50N较为理想。
此外,只要为上述的保持强度,则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充分接触,因此在由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了摄像机支承管13和支承管接合部14的侧面时,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的热高效地从摄像机支承管13散热。
接着,如图22(c)所示,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卸下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用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以及第1中间线缆连接器15a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中间线缆15进行连接,用第2中间线缆连接器15b以及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对中间线缆15与设备侧线缆16进行连接。另外,中间线缆、设备侧线缆由于不穿过体内,因此可以使用粗径的线缆。
接着,如图22(d)所示,一边观察显示器18的影像,一边操作插管31,使摄像机单元11移动,调整体腔内的高度、朝向、以及角度,并用固定工具进行固定。
此外,在图21(a)~(e)以及图22(a)~(d)所示的设置方法中,对穿过插管31来导入辅助工具组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图21(a)的工序中进行了穿刺之后,将穿刺器具6更换为摄像机支承管13,穿过摄像机支承管13来导入辅助工具组。此外,也可以取代插管31而使用套管针32,在套管针32中导入辅助工具组。
<摄像机单元的回收方法>
对手术结束而回收摄像机单元11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卸下线缆固定件43,手术者用钳子33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支承部22,解除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接合,一边穿过狭缝223卸下摄像机侧线缆12,一边将摄像机支承管13拔出到体外。接着,卸下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用钳子33拽住摄像机单元11将摄像机侧线缆12拉入体内,接下来从套管针32将摄像机单元11引出到体外。或者,也可以从为了引出切除的脏器而开口的孔中引出。
在从设备侧线缆连接器16a卸下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之前,能够在连接了线缆连接器12a、16a的状态下,穿过狭缝223而进行卸下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作业,因此在作业时不慎使摄像机侧线缆12落入体内并丢失而需要寻找的可能性变小,能够高效地以短时间进行作业,因此在提高微创性方面具有特别的效果。
另外,在不使用螺丝形状而使用卡止爪等,使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插入并嵌合的情况下,在使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承管13分离时也同样地预先将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设定为小于对摄像机侧线缆12与摄像机单元11进行粘接固定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较为理想。这是因为若摄像机支承管13与支承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大于上述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则在将摄像机支承管13从摄像机单元11卸下时,必须施加较大的力,因此产生粘接固定部破损,或者因摄像机单元被拽向体外方向而损伤患者体壁的担心。
例如,只要将上述嵌合强度设定为3N至6N的范围,则具有如下特别的效果:无需施加过大的力就能够卸下摄像机支承管13,而且,由于摄像机支承管13被卸下的感触会传递到手里,因此无需过于持续施力,就能够安全地分离。
另外,虽然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在回收时会经由体内,但如前所述,因为维持清洁所以没有问题。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术者对支承管13进行操作来调整支承管13的位置,并用粘合带46固定了摄像机侧线缆12之后,对支承管13的位置进行变更的情况下,只要暂时揭下粘合带46,由手术者对支承管13进行操作而再次调整了支承管13的位置之后,再次用粘合带46对摄像机侧线缆12进行固定即可。
此外,例如也可以在摄像机侧线缆12的下面(即,摄像机侧线缆12与体表面45之间),或者,根据状况而在插管31或者摄像机支承管13的下面,作为固定高度调整构件,夹入例如像图23(a)所示的支承台144那样具有希望厚度的物体,由此来变更与摄像机侧线缆12连接的插管31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的固定角度(倾斜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管固定构件也可以进一步具备未图示的固定高度调整构件。
由此,即使在用粘合带46将摄像机侧线缆12直接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在希望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如上所述作为插管31而使用图20(a)~(c)所示的插管3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机支承管13不必一定固定于插管,作为插管,可以使用一般的插管。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并将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体外,从而能够通过摄像机侧线缆12来固定摄像机支承管13。即,通过用粘合带46来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从而与摄像机侧线缆12连接的摄像机支承管13的位置以及朝向被固定。因此,与将摄像机支承管13直接用固定工具固定于体外的情况同样地,摄像机支承管13也可以不固定于插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上所述通过使用线缆固定件43在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并用粘合带46将该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体外,从而对摄像机支承管13进行固定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上所述在使用线缆固定件43在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了摄像机侧线缆12之后,对摄像机支承管13或者插管31用粘合带等固定工具将该摄像机侧线缆12固定于体外。当然,也可以对摄像机侧线缆12、摄像机支承管13、以及插管31中的任意2个以上进行固定。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线缆固定件43在摄像机支承管13固定摄像机侧线缆12,都能够得到如上所述实现作业性的提高,并且能够防止摄像机侧线缆的断线这样的效果。
此外,在图23中,说明了在摄像机侧线缆12或者摄像机支承管13或者插管31的固定中使用粘合带46。但是,作为固定工具不限定于此,通过如图39那样将形成圈的绳状构件38(固定工具)套在套管针32以及摄像机支承管13上,从而也能够将摄像机支承管13以希望的状态(向体内的导入长度、旋转方向、倾斜度)而固定于体壁41。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摄像机支承管13上设置防止绳状构件向轴向的移动的绳状构件固定部(例如能够使绳状构件38穿过或打结来固定绳状构件38的固定部)。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3中作为引出工具对使用了磁铁的工具进行了说明。在实施例4中,关于使用了具有搅动器(whisk)形状的前端部的引出工具的实施方式,基于图24~图27说明如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与实施方式1~3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3中使用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能够进行与实施方式1~3同样的变形。
(引出工具以及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
图24(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具有搅动器形状的前端部的引出工具以及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简要构成的剖视图,(b)是在筒型棒状部收纳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的剖视图,(c)表示是相对于(a)取代筒型棒状部而使用了穿刺器具的状态的图,(d)是表示在穿刺器具收纳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的状态的图。
如图24(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引出工具7由端部所具备的用于钩住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53的搅动器形状的前端部50、筒型棒状部49、前端部驱动用硬质引线51、另一端部所具备的手持杆部52构成。
搅动器形状的前端部50由在两端的2点连接的多个曲线形状的保持引线构成,具有椭圆体(旋转椭圆体)的形状。上述多个保持引线通过施加外力能够变形。
此外,如(b)所示,成为如下构造:若对手持杆部52进行操作,则经由前端部驱动用硬质引线51,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保持部)拉入筒型棒状部49内。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在未施力的状态下,前端扩散成搅动器状从而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变大,若拉动杆而施加将该部分拉入筒型棒状部49内的力,则发生变形而收入筒型棒状部49内,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变小。像这样,构成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可变。
更具体来说,如图24(a)所示,优选在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位于筒型棒状部49的外部时,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与后述的钩具56的外径等同,或比钩具56的外径稍小。更具体来说,更加优选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位于筒型棒状部49的外部时的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为与钩具56的槽部分的径(与钩具56的剖面形状内切的圆的直径)对应的大小。由此,在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推抵于钩具56时,能够使钩具56进入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内部,并且能够抑制钩具56出到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外部。
此外,如图24(b)所示,优选在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位于筒型棒状部49的内部时,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比后述的钩具56的外径小。
通过如上使用筒型棒状部49,能够使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发生变化。
收纳时的外径可以小于针状的穿刺器具6、摄像机支承管13、插管31、套管针32等所插入的器具的内径。此外,手持杆部52具有充分大于这些器具的内径的尺寸。
图24(c)是取代专用的筒型棒状部49而直接使用了用于穿刺的穿刺器具6的例子。像这样筒型棒状部49也可以使用其他摄像机支承管13、插管31、套管针32等已有的筒状器具。此外,(d)是表示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拉入穿刺器具6内的状态的图。
图25(a)是表示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53的一例的图。(b)是(a)的D-D’剖视图,(c)是表示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的另一例的图,(d)是(c)的E-E’剖视图。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53由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部54(线缆连接器保护部)、连结引线55(连结引线部)、以及钩具56构成。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部54经由连结引线55与钩具56连接。
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部54,是图25(e)所示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防水防污罩,具有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形状相应的凹形状,如(f)所示,嵌入安装于该部分。(g)是(f)的A-A’剖面,(h)是B-B’剖面,利用位于其间的连接器15的缩颈部来钩住而固定,成为即使拉拽也不脱落的构造。由于使穿刺器具6等筒型棒状部49的内径、外径尽可能小,因此(f)~(h)所示的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部54的宽度成为线缆连接器15以及线缆12的宽度以下。
钩具56成为容易钩在引出工具7的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而不易掉落的构造,例如如(a)以及(b)所示,从侧面来看为钩型,含有与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形状相应的槽,从上表面来看如(b)那样,成为在周围具备多个凸部和凹部的形状。此外,如(c)以及(d)所示,也可以设为与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形状相应的突起存在于整面的形状。若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推抵于这些钩具56,则钩具56进入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保持引线之间,若拉起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则通过该槽和突起而钩住,同时,通过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拉入筒型棒状部49,从而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保持引线的间隔变窄,能够牢固地勒进钩具56中而不掉落。
如图26(a)所示,例如穿过插入到体壁41的穿刺器具6,将具有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引出工具7导入体内,并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推抵于钩具56。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保持引线具有柔软性,因此通过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推抵于钩具56,从而保持引线发生变形而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变大,钩具56进入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中(保持空间)。在钩具56进入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中之后,保持引线的形状还原。
接着,一边通过拉住手持杆部52,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拉入筒型棒状部49,从而使保持引线间隔变窄,一边如(b)所示,将钩具56拉入穿刺器具6内。如(c)所示,由于成为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保持引线进入到钩具56的槽或者突起的形状,因此钩具56的槽或者突起与保持引线咬合,在穿刺器具6内钩具56在牢固而稳定的状态下被保持。因此,在穿刺器具6的开口部端钩住而不会脱落,能够顺畅地穿过。像这样,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保持引线形成了保持空间,能够在保持空间的内部保持钩具56。
接着,如(d)所示,进一步拉起引出工具7,能够将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部54以及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线缆12导入穿刺器具6内。由此,能够实现设置时间的缩短。
另外,穿刺器具6为了实现微创性,优选外径较小。具体来说,优选外径为3mm以下。
图27(a)示出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53的另一例。如(a)所示,构成为使与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连接的钩具56较小,使连结引线55比穿刺器具6长。由于使钩具56的部分成为小型,因此如(b)所示,穿刺器具6可以使用更细径的器具。此外,由于使连结引线55比穿刺器具6长,因此如(c)所示,能够从穿刺器具6先引出钩具56的部分。由于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大于穿刺器具6的内径,因此在该位置拉起停止,暂时由止动件77进行固定。
此后虽未图示,但接着连同穿刺器具6一起将摄像机侧线缆12的端部的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部分引出到体外。由于通过止动件77对摄像机侧线缆12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穿刺器具6引出时不慎将摄像机侧线缆12落入体内。
虽然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的径为3mm径左右而稍大,但由于体积小,因此能够一边暂时扩大体壁的孔一边通过体壁41。因此,穿刺器具6和摄像机侧线缆12可以设为2mm径左右。因此,能够使摄像机单元11设置部的伤口最小,能够进一步实现微创。
接着,在用线缆固定件43临时固定之后,卸下止动件77,从连结引线55拔出穿刺器具6。
另外,在图26以及图27所示的例子中,说明了使用筒型棒状部49,通过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拉入筒型棒状部49内来使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如图24(c)以及(d)所示,也可以不使用筒型棒状部49,通过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拉入穿刺器具6内来使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筒型棒状部49,因此能够使穿刺器具6更细径化。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钩住方法使用了搅动器形状前端部,但不限定于此,扩大到网状等广范围,并且只要为能够较小地收纳的形状即可。
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中央部分的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大于该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的端部的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
为了容易且稳定地将钩具56保持在保持空间的内部,优选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保持空间的开口部的大小)均匀。因此,优选取代搅动器形状前端部而使用与钩具56的外径对应的大小的格子所构成的网眼状的前端部。若为网眼状的保持引线,则保持引线彼此的间隔均匀,因此能够更容易且稳定地将钩具56保持在保持空间的内部。
在专利文献2的医疗装置中,为了将通信线缆引出到体内,需要进行在体内将引线钩在钩部这种很难的操作。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具备多个保持引线,保持引线形成了保持空间,因此通过将钩具56导入保持空间的内部,从而在体内能够将钩具56保持在引出工具7的前端。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12a引出到体外。
〔关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插管,终究只是管状器件(管状器具、管状构件、套管)的一例,也可以将这些插管置换为同样为管状器件(管状器具、管状构件、套管)的套管针来使用。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用于对体内进行监视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穿过开孔于上述体壁的孔而被引出到体外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位于体外,与上述线缆连接,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和用于将摄像部以及上述线缆导入体内,将上述线缆端部引出到体外的引出工具。
本发明的方式2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在上述方式1中,也可以具备:一个端部13a被导入体内的支承管(摄像机支承管13);和具有与上述支承管接合的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与上述支承管在体内接合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此外,作为上述支承管13,也可以使用穿刺器具6。
本发明的方式3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在上述方式2中,也可以具备具有能够将上述支承管插通于内部的管状构造的套管(插管31),在体外与上述套管进行固定,上述固定构件通过将上述套管固定于体表面来固定上述支承管。
本发明的方式4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具有:从体外,使用针状的穿刺器具,在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摄像部设置位置的体壁进行开孔的工序;在将摄像装置导入体内的工序;从插入到体内的筒状的穿刺器具的前端将引出工具推出的工序;使用从体外插入的把持钳子,抓住位于体内的摄像机侧线缆的前端部,粘接于引出工具的工序;将引出工具引出,将摄像机侧线缆的端部引出到体外的工序;将引出的线缆在体外进行固定的工序;和将线缆电连接于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体外的控制系统(3)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5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4中,具有:将导入体内的上述线缆引出到体外之后,穿过一个端部13a被导入体内的支承管(摄像机支承管13)的工序;在体内,通过设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对上述摄像部与支承管进行接合的工序;和对体内的上述支承管的长度、上述支承管的旋转方向、以及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将上述支承管直接或间接固定于体表面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6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4中,具有:将导入体内的上述线缆引出到体外之后,将穿刺器具6用作支承管(摄像机支承管13),在体内,通过设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接合部(支承管接合部14)对上述摄像部与穿刺器具进行接合的工序;和对体内的上述支承管的长度、上述支承管的旋转方向、以及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将上述支承管直接或间接固定于体表面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7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5或者6中,在体壁进行开口时,与穿刺器具6一起导入能够在内部插通上述支承管以及穿刺器具的具有管状构造的套管(插管31)的工序。
〔实施方式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用于对体内进行监视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和用于将上述线缆的另一端从体内引出到体外的辅助工具(辅助工具组),上述辅助工具具备:棒状部;设置于上述棒状部的保持部(磁铁7g);和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的被保持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在体内,上述被保持部通过磁力而被保持于上述保持部。
本发明的方式2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1A中,也可以是:上述保持部以及上述被保持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备磁铁。
本发明的方式3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2A中,也可以是:上述保持部具备磁铁,上述被保持部不具备磁性体。
本发明的方式4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3A中,也可以是:上述磁铁以及磁性体为生物体相容材料,或者表面被生物体相容材料覆盖。
本发明的方式5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4A中,也可以是:上述磁性体的表面被生物体相容材料覆盖,上述被保持部具有上述生物体相容材料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部分即被吸附部,上述被保持部经由上述被吸附部保持于上述保持部。
本发明的方式6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1A~5A的任意一项中,也可以是:上述保持部以及上述被保持部中的任意一方具备凹部(磁铁凹接合部48),上述保持部以及上述被保持部中的任意另一方具备嵌合于上述凹部的凸部(磁铁凸接合部47)。
本发明的方式7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1A~6A的任意一项中,也可以是:上述保持部的外径为上述线缆的外径以及设置于上述线缆的端部的线缆连接器的外径以下。进而,棒状部的外径也可以是上述线缆的外径以及设置于上述线缆的端部的线缆连接器的外径以下。
本发明的方式8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1A~7A的任意一项中,也可以是:还具备用于将用来使上述线缆的端部穿过的孔设置于体壁的穿刺器具(6),上述穿刺器具为筒状,上述穿刺器具的内径大于上述保持部的外径以及设置于上述线缆的端部的线缆连接器(12a)的外径。
本发明的方式9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1A~7A的任意一项中,也可以是:还具备用于将用来使上述线缆的端部穿过的孔设置于体壁的穿刺器具,上述穿刺器具的外径与上述线缆的外径等同。
本发明的方式10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8A或9A中,也可以是:上述穿刺器具通过固定于上述摄像部,来作为支承上述摄像部的支承管(摄像机支承管13)而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方式11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用于对体内进行监视的摄像部;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线缆;和用于将上述线缆的另一端从体内引出到体外的辅助工具,上述辅助工具具备:棒状部;设置于上述棒状部的前端的保持部(搅动器形状前端部50);和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的被保持部(带钩具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53),上述保持部具备相互的间隔可变的多个保持引线,上述多个保持引线在内部形成了用于保持上述被保持部的保持空间。
本发明的方式12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1A~11A的任意一项中,也可以是:上述被保持部具备:与上述线缆的端部连接的线缆连接器保护部;与上述保持部接触的接触部(磁铁8g、钩具56);和将上述线缆连接器保护部与上述接触部相互连接的连结引线部(连结引线8w、连结引线55)。
本发明的方式13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方式12A中,也可以是:还具备用于将用来使上述线缆的端部穿过的孔设置于体壁的穿刺器具,上述连结引线部的长度比上述穿刺器具的长度长。
本发明的方式14A所涉及的辅助工具(辅助工具组),在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中,用于将上述摄像部设置于体内,所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具备:配置于体内,用于对体内进行监视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和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线缆(摄像机侧线缆12),所述辅助工具具备:棒状部;设置于上述棒状部的保持部(磁铁);和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的被保持部,在体内,上述被保持部(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8)通过磁力而被保持于上述保持部。
本发明的方式15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所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用于对体内进行监视的摄像部;至少包含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和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线缆,所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包括: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1孔,将上述摄像部、上述线缆、和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的被保持部导入体内的工序;经由设置于体壁的第2孔,将棒状构件和设置于上述棒状构件的保持部导入体内的工序;在体内,使上述保持部与上述被保持部接近,通过磁力使上述保持部保持于上述被保持部的工序;通过将上述棒状构件从上述第2孔引出,从而将上述线缆的端部引出到体外的工序;和在体外将上述线缆与上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16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15A中,也可以是:包括使用在内部配置了上述棒状构件的筒状的穿刺器具,在体壁设置上述第2孔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17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16A中,也可以是:包括:在体内,对上述摄像部与用于固定上述摄像部的支承管进行连接的工序;在体内,对从上述支承管的长度、上述支承管的旋转方向、以及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的倾斜度所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的工序;和将上述支承管直接或间接固定于体表面的工序。
本发明的方式18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17A中,也可以是:使用上述穿刺器具作为上述支承管。
本发明的方式19A所涉及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设置方法,在上述方式16A~18A的任意一项中,也可以是:上述被保持部经由连结引线部与上述线缆连接,上述连结引线部的长度比上述穿刺器具的长度长,通过将上述棒状构件从上述第2孔引出,从而将上述被保持部引出到体外之后,将上述穿刺器具从体壁引出,并且将上述线缆的端部引出到体外。
如上,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对体内进行监视的摄像部;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线缆;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的第1辅助工具;和包含对设置于上述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与该保持部连接的棒状部,使上述被保持部在保持于上述保持部的状态下,穿过一端被导入体内的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的第2辅助工具。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被保持部通过磁力被保持于上述保持部。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保持部以及上述被保持部的一方包含磁铁并且另一方包含磁性体,在上述保持部对上述被保持部进行了保持的状态下,上述磁铁的端面与上述磁性体的端面相对。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在上述保持部对上述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状态下,上述保持部的端面与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接触。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保持部的端面以及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各自的外形相同。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在上述保持部对上述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状态下,上述保持部的端面与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接触,使得相互的外周彼此重叠。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磁铁以及磁性体各自的端面的重心位置,位于圆筒形状的上述保持部的轴上或者圆筒形状的上述被保持部的轴上。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第1辅助工具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的连接强度大于上述保持部以及被保持部间的保持强度。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磁铁以及上述磁性体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以及侧面被生物体相容性的涂层材料或者覆盖材料覆盖,对于上述涂层材料或者覆盖材料的厚度而言,端面比侧面小。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在上述管状器具的体外侧的开口与体内侧的开口之间,设置有可动地堵住管孔的可动构件,上述第1辅助工具从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到第1距离为止外形不变,将上述可动构件的根部到上述体外侧的开口为止的距离设为第2距离时,第1距离>第2距离×(2/3)。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保持部以及被保持部各自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呈与具有420nm~570nm波长的可见光对应的颜色。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保持部以及被保持部各自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蓄光材料或者反射材料形成。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保持部具备相互的间隔可变的多个保持引线,上述多个保持引线在内部形成了用于保持上述被保持部的保持空间。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具备一个端部被导入体内,且该端部与上述摄像部接合的支承管。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在上述支承管设置有对上述线缆进行固定的线缆固定件,上述线缆固定件的固定强度大于上述支承管以及摄像部间的接合强度。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在上述支承管形成有从上述一个端部到另一端的狭缝。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具备固定工具,该固定工具在保持了由手术者设定的体内的上述支承管的长度、上述支承管的旋转方向、以及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的倾斜度的状态下将上述支承管直接或间接固定于身体。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具备对传递由上述摄像部产生的热的上述支承管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支承管与上述摄像部通过设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接合部而接合,且具备将来自上述摄像部所包含的发热构件的热传递到上述接合部的导热体。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支承管和上述摄像部通过设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接合部而接合,作为凹形状的上述接合部在其底部具备具有传热性的传热性凸部,在上述摄像部以及上述支承管接合时,上述支承管的内周面与上述传热性凸部接触。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在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设置有凹型的线缆连接器。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具备与上述控制系统连接的另外的线缆,与摄像部连接的上述线缆和与控制系统连接的上述另外的线缆经由中间线缆而连接。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在上述支承管的狭缝的边缘包含形成突起的部分,与该形成突起的部分对应的狭缝的一部分,其宽度小于上述线缆的径。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保持部的端面以及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为圆形状。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磁铁的端面的外径与上述磁性体的端面的外径之差,相对于上述磁铁的端面的外径为30%以内。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保持部包含磁铁,上述被保持部包含非磁铁的磁性体。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第1辅助工具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的连接强度为4N至10N的范围。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保持部以及被保持部间的保持强度为0.5N至4N的范围。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线缆固定件的固定强度为5N至50N的范围。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第1辅助工具包含对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进行保护的罩部,该罩部与设置在罩部上的上述被保持部的长度之和为32mm至50mm的范围。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设置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的连接器包含第1部分和比第1部分更靠前端侧且比第1部分细的第2部分,在上述连接器的第2部分嵌入了上述第1辅助工具时,上述第1辅助工具的端面的外周与上述连接器的第1部分的外周一致,上述第1辅助工具的长度与上述连接器的第1部分的长度之和为32mm以上。
在主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另一构成中,上述第1辅助工具的长度与上述连接器的第1部分的长度之和为上述第1距离,大于上述第2距离×(2/3)。
本辅助工具组用于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所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设置于体内且对体内进行监视的摄像部;设置于体外,且至少包含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和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的线缆,所述辅助工具组具备: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的第1辅助工具;和第2辅助工具,其包含对设置于上述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与该保持部连接的棒状部,用于使上述被保持部在保持于上述保持部的状态下,穿过一端被导入体内的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关于对不同的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的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进而,通过对各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于例如内窥镜手术等。
标号说明
1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3 控制系统
6 穿刺器具(管状器具)
7 引出工具(第1辅助工具,棒状构件)
7g 磁铁(保持部)
7h 保持部
7x 棒状部
7y 手持部
8 带磁铁连接器保护罩(第2辅助工具)
8g 磁铁(被保持部)
8h 被保持部
8c 罩部
11 摄像机单元
12 摄像机侧线缆
12a 摄像机侧线缆连接器
13 摄像机支承管(管状构件)
15 中间线缆
16 设备侧线缆
16a 设备侧线缆连接器
18 显示器
31 插管(管状器件、管状器具)
41 体壁

Claims (20)

1.一种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其用于对体内进行监视;
控制系统,其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
线缆,其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
第1辅助工具,其连接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和
第2辅助工具,其包含对设置于上述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与该保持部连接的棒状部,并且用于使上述被保持部在保持于上述保持部的状态下,穿过一端被导入体内的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上述被保持部通过磁力而被保持于上述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以及上述被保持部的一方包含磁铁并且另一方包含磁性体,在上述保持部保持了上述被保持部的状态下,上述磁铁的端面与上述磁性体的端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部保持了上述被保持部的状态下,上述保持部的端面与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的端面以及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各自的外形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部保持了上述被保持部的状态下,上述保持部的端面与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接触,使得相互的外周彼此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铁以及磁性体各自的端面的重心位置位于圆筒形状的上述保持部的轴上或者圆筒形状的上述被保持部的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辅助工具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的连接强度大于上述保持部以及被保持部间的保持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铁以及上述磁性体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以及侧面被生物体相容性的涂层材料或者覆盖材料覆盖,对于上述涂层材料或者覆盖材料的厚度而言,端面比侧面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管状器具的体外侧的开口与体内侧的开口之间,设置有可动地堵住管孔的可动构件,上述第1辅助工具从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面到第1距离为止外形不变,将上述可动构件的根部到上述体外侧的开口为止的距离设为第2距离时,第1距离>第2距离×(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以及被保持部各自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呈与具有420nm~570nm的波长的可见光对应的颜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以及被保持部各自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蓄光材料或者反射材料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具备相互的间隔可变的多个保持引线,
上述多个保持引线在内部形成了用于保持上述被保持部的保持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管,该支承管的一个端部被导入体内,且该端部与上述摄像部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承管设置有对上述线缆进行固定的线缆固定件,
上述线缆固定件的固定强度大于上述支承管以及摄像部间的接合强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承管形成有从上述一个端部到另一端的狭缝。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工具,该固定工具在保持了由手术者设定的体内的上述支承管的长度、上述支承管的旋转方向以及上述支承管相对于体表面的倾斜度的状态下将上述支承管直接或间接固定于身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对传递由上述摄像部产生的热的上述支承管进行冷却。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管与上述摄像部通过设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接合部而接合,
所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导热体,该导热体将来自上述摄像部所包含的发热构件的热传递到上述接合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管与上述摄像部通过设置于上述摄像部的接合部而接合,
作为凹形状的上述接合部在其底部具备具有传热性的传热性凸部,在上述摄像部以及上述支承管接合时,上述支承管的内周面与上述传热性凸部接触。
20.一种辅助工具组,其用于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所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备:摄像部,其配置于体内且对体内进行监视;控制系统,其设置于体外,至少包含显示装置;和线缆,其一端与上述摄像部连接,
所述辅助工具组具备:
第1辅助工具,其与上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和
第2辅助工具,其包含对设置于上述第1辅助工具的被保持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与该保持部连接的棒状部,并且用于使上述被保持部在保持于上述保持部的状态下,穿过一端被导入体内的管状器具的内部而从体内引出到体外,
上述被保持部通过磁力而被保持于上述保持部。
CN201580004801.8A 2014-01-23 2015-01-20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工具组 Active CN105916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5997.1A CN107361726B (zh) 2014-01-23 2015-01-20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工具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0749 2014-01-23
JP2014010749 2014-01-23
JP2014-254476 2014-12-16
JP2014254476 2014-12-16
PCT/JP2015/051408 WO2015111582A1 (ja) 2014-01-23 2015-01-20 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補助具セッ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5997.1A Division CN107361726B (zh) 2014-01-23 2015-01-20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工具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6429A CN105916429A (zh) 2016-08-31
CN105916429B true CN105916429B (zh) 2017-08-29

Family

ID=536813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4801.8A Active CN105916429B (zh) 2014-01-23 2015-01-20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工具组
CN201710635997.1A Active CN107361726B (zh) 2014-01-23 2015-01-20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工具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5997.1A Active CN107361726B (zh) 2014-01-23 2015-01-20 体内摄像装置以及辅助工具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3795B2 (zh)
JP (2) JP6027275B2 (zh)
CN (2) CN105916429B (zh)
WO (1) WO20151115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2879B2 (en) 2014-03-31 2020-01-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body 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and camera unit with gripping portion
WO2018163538A1 (ja) * 2017-03-10 2018-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補助具セット及び体内撮像装置
CN110520029A (zh) * 2017-05-09 2019-11-29 直观外科手术操作公司 用于提高医疗器械的散热能力的设备和方法
WO2019009126A1 (ja) * 2017-07-04 2019-0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19017346A1 (ja) * 2017-07-18 2019-0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体内撮像装置
US11533435B2 (en) 2018-04-06 2022-12-20 Board Of Trustees Of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Multifunctional camera system for 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AU2019265796B2 (en) * 2018-05-09 2022-11-03 Conmed Corporation Flexible light guide and heat sink for endoscopic systems
CN112336295A (zh) * 2019-08-08 2021-02-09 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磁性胶囊内窥镜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WO2021194094A1 (ko) * 2020-03-24 2021-09-30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최소침습수술용 수술장치
KR102428496B1 (ko) * 2020-06-02 2022-08-02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최소침습용 내시경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0194A1 (en) * 2006-01-06 2008-10-1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Trans-natural opening based or transcutaneous medical system
CN101322639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EP2130483A1 (en) * 2008-06-06 2009-12-0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dical apparatus
EP2471435A1 (en) * 2009-08-24 2012-07-0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device
CN103519892A (zh) * 2012-07-03 2014-01-22 柯惠Lp公司 手术用摄像机组件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9042B2 (ja) * 1994-04-12 1999-11-02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撮像部を切り離す電子内視鏡装置
WO2005053517A1 (ja) * 2003-12-01 2005-06-16 Olympus Corporation 内視鏡システム
SG132553A1 (en) * 2005-11-28 2007-06-28 Pang Ah San A device for laparoscopic or thoracoscopic surgery
JP5109487B2 (ja) * 2007-06-06 2012-12-2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472727B2 (ja) 2007-06-14 2010-06-0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WO2009144729A1 (en) * 2008-05-28 2009-12-03 Techn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Ltd. Laparoscopic camera array
WO2012008188A1 (ja) 2010-07-13 2012-01-1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装置
JP4838398B1 (ja) 2010-07-13 2011-12-1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装置
JP5669666B2 (ja) * 2011-05-16 2015-0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システム
CA2818796A1 (en) * 2012-07-03 2014-01-03 Covidien Lp Surgical camera assemblies and systems
EP3395228A1 (en) 2013-08-08 2018-10-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body imaging apparatus
US10264166B2 (en) 2013-10-31 2019-04-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tracorporeal-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support tube for intracorporeal-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and cable holder for intracorporeal-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US10085626B2 (en) 2013-11-26 2018-10-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vivo 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and support tube for in-vivo monitoring camera system
US9981112B2 (en) 2013-11-29 2018-05-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accessory for support tube of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fixing tool for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US10441154B2 (en) 2014-01-16 2019-10-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and auxilia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imaging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inside of bod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0194A1 (en) * 2006-01-06 2008-10-15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Trans-natural opening based or transcutaneous medical system
CN101322639A (zh) * 2007-06-14 2008-12-1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EP2130483A1 (en) * 2008-06-06 2009-12-0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dical apparatus
EP2471435A1 (en) * 2009-08-24 2012-07-04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device
CN103519892A (zh) * 2012-07-03 2014-01-22 柯惠Lp公司 手术用摄像机组件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1726B (zh) 2019-06-07
JPWO2015111582A1 (ja) 2017-03-23
JP6027275B2 (ja) 2016-11-16
US20160338573A1 (en) 2016-11-24
CN105916429A (zh) 2016-08-31
JP6258433B2 (ja) 2018-01-10
WO2015111582A1 (ja) 2015-07-30
JP2017012841A (ja) 2017-01-19
CN107361726A (zh) 2017-11-21
US10893795B2 (en)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6429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工具组
CN107260109B (zh) 体内摄像装置、体内摄像装置的支撑管
CN105899115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US1014335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agnetic endoscope
EP3070932B1 (en) Projection system
JP6392931B2 (ja) 体内撮像装置、支持部材ホルダ、固定具
WO2017021942A1 (ko) 펜타입의 의료용 형광 이미지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다중 형광 영상의 정합 시스템
US20170209027A1 (en) Measurement device
CN105326470A (zh)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视觉诊断的磁锚定腹腔镜系统
CN109565565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05197954U (zh)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视觉诊断的磁锚定腹腔镜系统
CN205626145U (zh) 一种含微型摄像机的根管锉
CN204049832U (zh) 一种便携式腹腔镜
CN107205628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CN207870862U (zh) 一种无线胶囊内窥镜
CN206063124U (zh) 一种口腔科用口镜
CN215129723U (zh) 一种具有内镜设备保护功能的腹腔镜套管针
CN204133511U (zh) 微创牵拉棒
CN205006848U (zh) 一种外科专用臂持式胶囊内镜显示记录仪
CN204351789U (zh) 便携式电子弯管喉镜
CN109223119B (zh) 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实性瘤体体内切割器材
CN108685557A (zh) 内窥镜系统的手持端及内窥镜系统
CN203564306U (zh) 微创打结钳
CN208610802U (zh) 一种医疗适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柔性内窥镜
CN213216884U (zh) 一种外科用肠胃腹腔镜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