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0009A - 相机和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相机和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0009A
CN105900009A CN201480072635.0A CN201480072635A CN105900009A CN 105900009 A CN105900009 A CN 105900009A CN 201480072635 A CN201480072635 A CN 201480072635A CN 105900009 A CN105900009 A CN 105900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elage
installed part
adapter
datum leve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2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0009B (zh
Inventor
小泽健
小泽健一
森山悟志
山内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00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0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0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6Accessory clips, holders, shoes to attach accessories to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机身侧安装件的相机,该机身侧安装件具有第一基准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一法兰焦距。一种具有第二基准面的适配器,具有在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法兰焦距,可以安装到第一基准面。第二法兰焦距比第一法兰焦距短。

Description

相机和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可更换镜头相机和用于与相机一起使用的适配器。
背景技术
在可更换镜头相机中,镜头可以被安装在相机机身的前表面上的所谓的机身侧安装件的孔上。机身侧安装件的变量中的一个是凸缘焦点面距(flange back distance)。凸缘焦点面距是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基准面到成像元件的成像面之间的距离。基准面是其中镜头的后端与机身侧安装件接触的面。机身或机身侧安装件可以具有其本身所独有的凸缘焦点面距。可更换镜头可以针对可更换镜头所安装到的机身或机身侧安装件的凸缘焦点面距而被设计。
目前为止,为了使用具有比机身所独有的凸缘焦点面距较长的凸缘焦点面距的镜头,可以将中间适配器附接到机身侧安装件,用于调整凸缘焦点面距(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7-58123A
发明内容
然而,使用这种中间适配器用于调整凸缘焦点面距不适用于其中使用具有比机身所独有的凸缘焦点面距短的凸缘焦点面距的镜头的情况。一种应付这种情况的合理方法可以是替换整个机身侧安装件。但是替换整个机身侧安装件可能是困难的和不切实际的。
因此,期望提供容许使用具有比机身所独有的凸缘焦点面距短的凸缘焦点面距的镜头的相机,以及用于与相机一起使用的适配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相机包括机身侧安装件,该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第一基准面,具有在第一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并且能够将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该适配器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该第二凸缘焦点面距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适配器被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的第一基准面上。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第一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一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该适配器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第二凸缘焦点面距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相机中,或者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适配器中,适配器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的第一基准面上。适配器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其中第二凸缘焦点面距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这能够使用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的镜头。
根据相机或根据适配器,机身侧安装件能够将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其中相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适配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适配器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其中第二凸缘焦点面距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因此,在不替换整个机身侧安装件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具有比机身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的镜头。注意的是,这里描述的一些效果并非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获得这里描述的任何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相机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其为关于具有机身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的第一镜头的安装,以及采用具有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长的凸缘焦点面距的第三镜头的描述而提供。
图2是为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适配器的配置而提供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是为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适配器与机身的前表面部分的干扰而提供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是如果从机身的右侧表面侧观看,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相机的机身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5是如果从前方正面观看,图4中例示的机身的外观的前视图。
图6是如果从外壳取出并且从前方正面观看,图5中例示的前表面部分和机身侧安装件的配置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器的前视图,以及沿着前视图中的线VIIB-VII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8是图7中例示的适配器的后视图。
图9是当安装在图6中例示的机身侧安装件上时,图7中例示的适配器的前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中的线X-X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1是图10中的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适配器的前视图,以及沿着前视图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3是图12中例示的适配器的后视图。
图14是当安装在图6中例示的机身侧安装件上时,图12中例示的适配器的前视图,其中适配器的安装和拆卸杆在初始位置。
图15是当安装在图6中例示的机身侧安装件上时,图12中例示的适配器的前视图,其中适配器的安装和拆卸杆在紧固位置。
图16是沿着图15中的线XVI-XV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7是图16中的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相机的第一应用示例的前视图,其中用于电影摄影镜头的适配器被安装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机身侧安装件上。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相机的第一应用示例的侧视图,其中电影摄影镜头被安装在图18中例示的适配器上。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相机的第二应用示例的侧视图,其中具有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的镜头被安装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机身侧安装件上,其中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适配器介于其间。
图21是根据修改示例1的机身的前表面部分的配置的前视图。
图22是根据修改示例2的机身的前表面部分的配置的前视图。
图23是根据修改示例3的机身的前表面部分的配置的前视图。
图24是根据修改示例4的机身的前表面部分的配置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注意,以以下次序进行描述。
1.整体描述
2.第一实施例(具有采用卡口系统的适配器的示例)
3.第二实施例(具有采用后膛锁方式的适配器的示例)
4.第一应用示例(其中电影摄影镜头被安装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机身上的示例,其中用于电影摄影镜头的适配器介于其间)
5.第二应用示例(其中具有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的镜头被安装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机身上的示例,其中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适配器介于其间)
6.修改示例1(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被放置在上方的示例)
7.修改示例2(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被放置在左方的示例)
8.修改示例3(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被放置在左斜下方的示例)
9.修改示例4(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被放置在左方,而第二接触件被放置在上方的示例)
(整体描述)
在关于具体实施例的个性化描述之前,首先参考图1至3给出关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相机和适配器的整体描述。
图1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相机中的凸缘焦点面距的调整方法。参考图1的(A),相机1在机身10的前表面上可以包括机身侧安装件20。第一镜头2A可以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成像元件11可以内置在机身10中。机身侧安装件20可以被设置在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上。前表面部分12可以包括面向成像元件11的光学部件13。注意的是,前表面部分12可以指的是除了机身侧安装件20之外的设置在机身10的前表面中的部件的装配(即,随后将描述的光学部件13、第一接触件41、第二接触件42、它们的保持器以及底座16)。
在下面的描述和图中,Z表示光轴的方向。光轴A可以是穿过第一镜头2A、光学部件13以及成像元件11的中心的线。在光轴Z的方向上,第一镜头2A侧(镜头侧)被称为朝前,而机身10侧被称为向后。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X表示水平方向。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Y表示垂直方向。
机身10可以具有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可以是光轴Z的方向上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到成像面P11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是机身10的每个型号独有的值。第一基准面P1可以是其中机身侧安装件20与第一镜头2A的后端接触的面。成像面P11可以对应于例如其中光进入成像元件11的光电二极管的面。基本上,机身10可以采用适于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的第一镜头2A。
图1的(B)例示了应对具有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长的第三凸缘焦点面距FB3的第三镜头2C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适配器30C可以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以为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增加光轴Z的方向上适配器30C的最大厚度D30C。适配器30C的最大厚度D30C可以是光轴Z的方向上从安装面31C到第三基准面P3的距离。安装面31C可以是当将适配器30C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时与第一基准面P1接触的面。第三基准面P3可以是第三镜头2C安装在其上的面。适配器30C的使用容许将具有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长的第三凸缘焦点面距FB3的第三镜头2C耦接到机身10。
然而,在适配器30C中,第三基准面P3在光轴Z的方向上位于安装面31C的向前方,即,在第三镜头2C侧上。因此,由此可见适配器30C的使用导致从第三基准面P3到成像面P11的距离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长。因此,适配器30C难以采用具有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长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的第二镜头。
图2示意性地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适配器30的横截面配置。参考图2的(A),如前所述,适配器30被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机身侧安装件20包括第一基准面P1,并且具有从第一基准面P1到成像面P11之间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此外,适配器30包括第二基准面P2,并且具有从第二基准面P2到成像面P11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第二基准面P2可以是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参考图2的(A))在其上安装的面。因此,在相机1中,在不替换整个机身侧安装件20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具有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
在如图2的(B)中例示的一个具体示例中,适配器30可以包括当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时与第一基准面P1接触的安装面31。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第二基准面P2在光轴Z的方向上可以位于比安装面31更靠近成像面P11。这使得能够容许将具有比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其中适配器30在其之间。
适配器30可以包括外周部分32和内周部分33,如图2的(B)中所例示的。适配器30在内周侧上可以具有孔33A。外周部分32可以是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的部分,并且可以包括如前所述的安装面31。内周部分33可以被设置在外周部分32内,与外周部分32共中心。内周部分33可以包括第二基准面P2。在光轴Z的方向上,外周部分32和内周部分33可以通过中间部分34耦接在一起。
如图2的(A)中例示的,当外周部分32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时,内周部分33可以将其自身插入由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和机身侧安装件20围绕的安装空间MS中。然而,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被设计用于具有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的第一镜头2A的安装。因此,前表面部分12的设计者通常料想不到适配器30深深地插入安装空间MS中。因此,如图3中例示的,可能存在适配器30与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的干扰IF。
因此,在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在如图2的(B)中例示的一个优选的示例中,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可以被配置为避免与将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的适配器30的干扰。在一个优选的和具体的示例中,放置在前表面部分12中的光学部件13可以容许光轴Z的方向上从光部件13到成像面P11的缩短的距离D13,以便避免光学部件13与适配器30的干扰。此外,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假设安装适配器30,前表面部分12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向后后退。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基于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与待安装的第二镜头2B和适配器30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之间的差异,此时的后退量R12可以适于避免与适配器30的干扰。这使得能够为安装空间MS提供更大的裕量(margin),以及更确定地避免与适配器30的干扰。随后在第一实施例中给出关于避免干扰的前表面部分12的这种设计的细节的描述。要注意的是,除了光学部件13之外的放置在前表面部分12中的部件在光轴Z的方向上可以与光学部件13位于同一水平或基本同一水平。选择性地,如图2中例示的,除了光学部件13之外的放置在前表面部分12中的部件在光轴Z的方向上可以比光学部件13向后后退地更多。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体现如前所述的相机1和适配器30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4例示了如果从机身10的右侧表面侧观看,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相机1的机身10的外观。图5例示了如果从前方正面观看,图4中例示的机身10的外观。相机1可以例如是电影摄影相机,并且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在机身10的最前部分中包括机身侧安装件20。机身10可以包括外壳14。成像元件11(图4中未例示,参照图2)可以内置在外壳14中。记录开始钮14A、菜单选择钮14B、侧面板14C、各种类型的操作钮和调整钮、用于取景器和其它附件的附件安装部分、外部存储器容纳部分、USB耦接部分、电池耦接部分、以及其它功能部分可以适当地布置在外壳14的相应表面上。
机身侧安装件20可作为第一镜头2A(参照图1的(A))、适配器30C(参照图1的(B))或适配器30(参照图2的(A))与机身10之间的耦接部分。如图5中例示的,机身侧安装件20可以设置在机身10的外壳14的前表面的上中心部分中。光学部件13可以设置在机身侧安装件20内部的中心部分中。成像元件(图5中未例示,参照图2的(A))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放置在光学部件13之后。第一接触件41和第二接触件42可以设置在机身侧安装件20内部的区域中并且围绕光学部件13。此外,操作转盘15可以设置在机身10的外壳14的前表面中的右斜下方。操作转盘15可以是容许用户切换插入在光学部件13与成像元件11之间的诸如ND滤镜(调光器滤镜)的光学部件。要注意的是,操作转盘15不限于如实施例中的旋转式(转盘式)。例如,操作转盘15可以是推进式(诸如操作钮)。
图6例示了从外壳14中取出并且从前方正面观察,图5中例示的机身侧安装件20和前表面部分12的配置。前表面部分12可以包括底座16。机身侧安装件20可以占据底座16的从左部分至上部分的区域。底座16可以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下方和右斜下方包括容纳部分16A。容纳部分16A可以容纳转台(未例示),该转台支撑如上所述的诸如ND滤镜的光学部件。诸如ND滤镜的光学部件的数目可以例如是三个或四个。如上所述的操作转盘15可以设置在容纳部分16A的右斜下方,容许用户转动操作转盘15以致使转台转动以切换诸如ND滤镜的光学部件。
机身侧安装件20可以采用后膛锁方式作为第一镜头2A、适配器30C或适配器30的安装系统,并且可以包括从内周侧依次命名的安装环21、支撑环22和紧固环23。注意的是,图6单独描绘了安装环21和支撑环22,并且紧固环23未被在图6中描绘而是在图5中描绘。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中采用后膛锁方式使得能够容许将第一镜头2A或大尺寸和重重量的电影摄影镜头牢固地紧固到机身10,从而产生较高的可靠性。还存在另一优点,即在不旋转第一镜头2A或其它镜头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安装或拆卸。
安装环21可以是在其上适配器30C、适配器30或第一镜头2A的后端所处于的部分。安装环21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基准面P1。第一基准面P1可以是在其上适配器30C、适配器30或第一镜头2A的后端被安装的面。光轴Z的方向上从第一基准面P1至成像面P11的距离可以构成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参考图1的(A))。机身10可以基本采用适于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的第一镜头2A(参照图1的(A))。
支撑环22可以是支撑适配器30C、适配器30或第一镜头2A的后端的部分。支撑环22可以在圆周间隔的三个位置处包括片22A。片22A可以在安装环21的第一基准面P1上延伸,从而容许在第一基准面P1和片22A之间插入或支撑适配器30或第一镜头2A的后端。
紧固环23可以与支撑环22一起围绕光轴A转动,以将第一镜头2A、适配器30C或适配器30紧固和固定到机身侧安装件20。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不均匀防滑部23A可以设置在紧固环23的外侧表面中,使得用户更容易握持和转动紧固环23。
光学部件13可以例如是玻璃板构件,该玻璃板构件可以用作成像元件11的保护并且具有适当的光学功能。光学部件13可以被成形为例如在一个方向上延长的矩形,并且可以横向长地放置在由机身侧安装件20围绕的圆形区域的中心部分中。另外,将理解的是,成像元件11也可以类似于光学部件13而被横向长地放置。光学部件13可以由光学部件保持器17支撑。光学部件保持器17可以利用螺钉17A和17B固定到底座16。
第一接触件41可以将第一镜头2A耦接到机身10。第一镜头2A可以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并且可以具有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第一接触件41可以指至少包括如下接触件的接触件的组,例如,将电力从机身10提供到附接至机身10的第一镜头2A的接触件,以及将驱动信号从机身10提供到第一镜头2A的接触件。驱动信号可以是驱动第一镜头2A的信号。
第一接触件41可以被放置在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的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围绕光轴A的圆周方向)上的左侧上。换句话说,第一接触件41可以被放置在沿着光学部件13的左短边的圆弧形布置中。第一接触件41可以由第一接触件41A支撑。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可以利用螺钉41B和41C被固定到底座16和由底座16支撑。
第二接触件42可以将第二镜头2B耦接到机身10。第二镜头2B可以被安装在第二基准面P2上,并且可以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第二接触件42可以指至少包括如下接触件的接触件的组,例如,将电力从机身10提供到附接至机身10的第二镜头2B的接触件,以及将驱动信号从机身10提供到第二镜头2B的接触件。驱动信号可以是驱动第二镜头2B的信号。
第二接触件42可以被放置在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的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的下方。换句话说,第二接触件42可以被放置在沿着光学部件13的下长边的圆弧形布置中。第二接触件42可以由第二接触件42A支撑。第二接触件42A可以利用螺钉42B和42C被固定到底座16和由底座16支撑。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第二接触件42可以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径向方向(相对于光轴A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比第一接触件41更内周侧。如随后描述的,这使得能够容许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时,第二接触件42从在适配器30的内周侧上的孔33A中暴露。这容许容易将第二接触件42耦接到第二镜头2B。同时,第一接触件41可以隐藏在适配器30后面。这容许用户容易且可视地识别不容许安装第一镜头2A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镜头安装中的错误。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第一接触件41和第二接触件42可以位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这容许简化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和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的配置。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性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41和第二接触件42可以位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或基本相同位置处。第一接触件41和第二接触件42的布置的修改示例被随后描述。
图7的(A)例示了如果从前方正面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器30的配置。图7的(B)例示了沿着图7的线VIIB-VIIB截取的横截面的配置。
如图2的(A)中例示的,适配器30被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机身侧安装件20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基准面P1,并且具有从第一基准面P1至成像面P11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此外,适配器30还包括第二基准面P2,并且具有从第二基准面P2至成像面P11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第二基准面P2可以是在其上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参照图2的(A))被安装的面。因此,在相机1中,能够在不替换整个机身侧安装件20的情况下采用具有比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
在一个特定示例中,适配器30可以容许将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固定到机身侧安装件20。如图7的(A)和(B)中例示的,适配器30可以包括例如外周部分32、内周部分33以及中间部分34。适配器30在内周侧上可以具有圆形孔33A。适配器30的孔直径可以小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孔直径。
外周部分32可以是被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的部分,并且可以包括安装面31。安装面31可以是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时与第一基准面P1接触的面。外周部分32可以在圆周间隔的三个位置处包括外片32A。外片32A被设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
内周部分33可以与外周部分32同心地设置在外周部分32内部。内周部分33可以包括第二基准面P2。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第二基准面P2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位于比安装面31更接近成像面P11。这使得能够容许将具有比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其中适配器30在其之间。
中间部分34可以是在光轴Z的方向上将外周部分32和内周部分33耦接在一起的带肩部分。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中间部分34可以包括将外周部分32和内周部分33链接在一起的倾斜面34A。倾斜面34A使得能够采用各种形状的镜头。此外,倾斜面34A可以产生围绕随后描述的第二镜头拆卸钮35C的裕量空间。这使得用户更容易按压第二镜头拆卸钮35C。
图8例示了如果从后表面侧观看的图7中例示的适配器30的配置。适配器30可以采用卡口系统作为第二镜头2B的安装系统,并且可以包括例如内片35A、卡口机构35B以及第二镜头拆卸钮35C。
内片35A可以被设置用于将第二镜头2B安装在第二基准面P2上。例如,如图7的(A)中例示的,内片35A可以例如被设置在内周部分33的孔33A的圆周间隔的三个位置处。
卡口机构35B可以是设置在内片35A的后侧上的弹簧机构,如图8中例示的。卡口机构35B可以将第二镜头2B按压到第二基准面P2,以抑制光轴Z的方向上第二镜头2B的替换或位置偏离。
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可以是容许将第二镜头2B从适配器30拆卸的按钮,如图7的(A)中例示的。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可以设置在外周部分32和中间部分34的左斜下方。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第二镜头拆卸钮35在光轴Z的方向上可以比外周部分32的前表面32A更加向着第二镜头2B突出,如图7的(B)中例示的。这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使用手指肚而非指甲按压第二镜头拆卸钮35C。这导致可用性增强。
图9例示了当安装在如图6中例示的机身侧安装件20上时并且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的适配器30的配置。要注意的是,图9描绘了图6中省略的紧固环23。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时,第一接触件41可以隐藏在适配器30后面,而第二接触件42可以从在适配器30的内周侧上的孔33A中暴露。如随后描述的,这使得能够容许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时,第二接触件42从在适配器30的内周侧上打开的孔33A中暴露。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二接触件42耦接到第二镜头2B。同时,第一接触件41可以隐藏在适配器30后面,从而容许用户容易且可视地识别不容许安装第一镜头2A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镜头安装中的错误。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紧固环23可以包括在紧固环23的圆周方向上沿着紧固环23的部分设置的凹口23B。例如,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凹口23B可以在紧固环23的圆周方向上沿着下部分设置。凹口23B可以是紧固环23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其中光轴Z的方向上紧固环23的高度减小。这使得能够产生沿着紧固环的下部分的空间,以及避免从第一镜头2A或第二镜头2B的镜头筒向下突出的部件与紧固环23的干扰。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凹口23B可以具有光轴Z的方向上容许凹口23B形成与支撑环22相同的面或基本相同的面的高度。
紧固环23可以包括沿着除了凹口23B之外的部分设置的立壁23C。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立壁23C可以具有围绕光轴A的等于或大于180°的圆心角α。这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握持和转动立壁23C。要注意的是,不均匀防滑部23A可以仅设置在立壁23C中,或者可以设置在立壁23C和凹口23B两者中。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适配器30的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可以设置在紧固环23的凹口23B的范围内。这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按压第二镜头拆卸钮35C,从而产生增强的便利性。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适配器30的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设置在斜下方。例如,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可以设置在左斜下方或右斜下方。当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被设置在下方时,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可能会与附接到第二镜头2B的下部分的部件干扰,从而导致操作第二镜头拆卸钮35C中的困难。此外,在许多情况中,第二镜头拆卸钮35可以由站在相机1旁边协助首席摄影师的助理摄影师来操作。因此,第二镜头拆卸钮35可以被放置在左斜下方或右斜下方,使得助理摄影师更加容易地操作第二镜头拆卸钮35C。这导致工作效率增强。要注意的是,图9代表其中操作转盘15被放置在右斜下方而第二镜头拆卸钮35C被放置在左斜下方的示例。然而,操作转盘15和第二镜头拆卸钮35C两者均可以被放置在左斜下方。选择性地,操作转盘15和第二镜头拆卸钮35C两者可以被放置在右斜下方。
图10例示了以径向方向截取的横截面且包括第二镜头拆卸钮35C的图9中例示的表面部分12、机身侧安装件20以及适配器30的配置。如上所述,机身侧安装件20可以包括从内周侧依次命名的安装环21、支撑环22以及紧固环23。适配器30的外周部分32的安装面31可以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安装环21的第一基准面P1接触。适配器30的外周部分32可以在安装环21的第一基准面P1和支撑环22的片22A之间插入和支撑。适配器30的内周部分33可以将其自身插入由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和机身侧安装件20围绕的安装空间MS中。
在前表面部分12中,光学部件13可以被面向适配器30的内周部分33的孔放置。光学部件13可以被光学部件保持器17支撑。光学部件保持器17可以利用螺钉17A和17B(图10中未例示,参照图6)被固定到底座16。
因此,在光学部件13中,光轴Z的方向上从光学部件13至成像面P11的距离D13(参照图2的(A))可以被缩短,以便避免光学部件13与适配器30的干扰。这对应于如上所述的用于缩短的设计的一个优选的示例。
此外,光学部件保持器17和底座16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朝着成像面P11后退。这对应于如上所述的用以避免干扰的设计的另一优选的示例。根据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与将要安装的适配器30和第二镜头2B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之间的差,此时的后退量R12(参照图3的(B))可以适于避免与适配器30的干扰。这使得能够确保机身10侧上的裕量空间,以及避免干扰将其自身插入与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的安装空间MS的适配器30。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6中例示的,空间S17可以在光学部件保持器17附近产生,而空间S16可以在底座16附近产生。此外,尽管未在图10中例示,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朝着成像面P11后退。这对应于用以避免干扰的设计的一个类似的示例。以这种方式,如图6中例示的,空间S42可以在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的附近产生。
图11以放大方式例示了图10中例示的第二镜头拆卸钮35C附近的横截面配置。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时,其中螺钉41C被设置的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的部分可以位于光轴Z的方向上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后面。因此,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时,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在面向第二镜头拆卸钮35C的位置处可以具有间隙C41。在间隙C41中,可能与第二镜头拆卸钮35C干扰的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的部分(即,螺钉41C附近的部分)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朝着成像面P11后退。通过提供间隙C41,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能够避免与第二镜头拆卸钮35C的干扰,同时保持定位的第一接触件41在光轴Z的方向上耦接到第一镜头2A。
例如,如下,在相机1中,适配器30和第二镜头2B可以被附接到机身10。
首先,适配器30的外周部分32的外片32A可以被装入机身侧安装件20的支撑环22的片22A之间。接下来,紧固环23可以围绕紧固方向转动。这导致适配器30的外片32A插入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片22A与第一基准面P1之间。因此,适配器30可以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或固定到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
此时,如图2的(A)中例示的,内周部分33可以将其自身插入由机身10的前表面和机身侧安装件20围绕的安装空间MS中。然而,根据如上所述的用以避免干扰的设计,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向后后退。具体地,光学部件保持器13、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以及底座16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向后后退。相应地,可以防止前表面部分12(即,光学部件保持器17、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以及底座16)与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的适配器30的干扰。此外,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可以具有间隙C41。相应地,可以防止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与第二镜头拆卸钮35C的干扰。
此后,在第二镜头2B的后端处的片(未示出)可以被装入适配器30的内周部分33的内片35A之间。然而,第二镜头2B可以被转动。这容许将第二镜头2B安装在适配器30的第二基准面P2上或固定到适配器30的第二基准面P2。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中,适配器30被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适配器30包括第二基准面P2,并且具有从第二基准面P2至成像面P11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因此,能够在不替换整个机身侧安装件20的情况下,使用具有比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
此外,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可以被配置为避免与配置为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的适配器30的干扰。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光学部件保持器13、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以及底座16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向后后退。因此,能够避免与配置为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的适配器30的干扰。
此外,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可以被提供有间隙C41。因此,能够避免与第二镜头拆卸钮35C的干扰。
(第二实施例)
图12的(A)例示了如果从前方正面观看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适配器30的配置。图12的(B)例示了以沿着图12的(A)中的线XIIB-XIIB截取的横截面的配置。图13例示了如果从后表面侧观看的图12中例示的适配器30的配置。根据该实施例的适配器30不同于根据作为第二镜头2B的安装系统采用的后膛锁方式中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器30。因此进行描述,其中用相同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适配器30被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机身侧安装件20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基准面P1,并且具有从第一基准面P1到成像面P11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此外,适配器30包括第二基准面P2,并且具有从第二基准面P2到成像面P11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第二基准面P2可以是在其上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参照图2的(A))被安装的面。因此,在相机1中,能够在不替换整个机身侧安装件20的情况下采用具有比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适配器30可以容许通过后膛锁方式将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如图12的(A)和(B)中例示的,适配器30可以包括外周部分32、内周部分33、中间部分34、紧固部分36以及后膛锁机构37。适配器30在内周侧上可以具有圆形孔33A。适配器30的孔直径可以比机身侧安装件20的孔直径小。
外周部分32可以是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的部分,并且可以包括安装面31。安装面31可以是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时与第一基准面P1接触的面。外周部分32可以在圆周间隔的三个位置处包括外片32A。外片32A被提供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
紧固部分36可以围绕光轴A转动以容许将第二镜头2B紧固或固定到适配器30,或从适配器30移除。紧固部分36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用螺钉36A固定到外周部分32的前部分。紧固部分36可以设置有安装和拆卸杆36B。安装和拆卸杆36B可以是容许将第二镜头2B紧固到适配器30或容许将第二镜头2B从适配器30移除的操作杆,如图12的(A)中所例示的。安装和拆卸杆36B可以在紧固部分36的圆周方向上设置在左斜上方。此外,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紧固部分36可以包括沿着内周部分33的边界的倾斜面36C。倾斜面36C使得能够采用各种形状的镜头。此外,倾斜面36C可以提供围绕安装和拆卸杆36B的裕量空间。这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操作安装和拆卸杆36B。
内周部分33可以设置在外周部分32内部,与外周部分32同中心。内周部分33可以包括第二基准面P2。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第二基准面P2在光轴Z的方向上可以位于为比安装面31更靠近成像面P11。这使得能够容许将具有比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的第二镜头2B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其中适配器30在其之间。
后膛锁机构37可以设置在光轴Z的方向上内周部分33的后面,并且可以在圆周间隔的三个位置处包括内片37A。后膛锁机构37可以通过链接部分37B固定到紧固部分36,并且可以根据紧固部分36的转动围绕光轴A转动。链接部分37B可以设置在圆周方向上沿着外周部分32的一部分刻出的导向槽32B中。因此,由此可见链接部分37B和紧固部分36的移动范围可以由导向槽32B限定。
中间部分34可以是在光轴Z的方向上将紧固部分36和外周部分32耦接到内周部分33的肩部。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中间部分34可以包括倾斜面34A。倾斜面34A可以将紧固部分36和外周部分32链接到内周部分33。
图14和15例示了当安装在图6中例示的机身侧安装件20上时并且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的适配器30的配置。图14描绘了其中安装和拆卸杆36B在初始位置PI处的情况。图15描绘了其中安装和拆卸杆36B在紧固位置PT处的情况。要注意的是,图14和15描绘了图6中省略的紧固环23。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时,第一接触件41可以隐藏在适配器30后面,而第二接触件42可以从在适配器30的内周侧上的孔33A中暴露,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这使得当适配器30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时能够容许第二接触件42从在适配器30的内周侧上打开的孔33A中暴露。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二接触件42耦接到第二镜头2B。同时,第一接触件41可以隐藏在适配器30后面,从而容许用户容易且可视地识别不容许安装第一镜头2A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镜头安装中的错误。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紧固环23可以包括在紧固环23的圆周方向上沿着紧固环23的一部分设置的凹口23B,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例如,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凹口23B可以在紧固环23的圆周方向上沿着下部分设置。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凹口23B在光轴Z的方向上可以具有容许凹口23B形成与支撑环22相同的面或基本相同的面的高度。
紧固环23可以包括沿着除了凹口23B的部分设置的立壁23C,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立壁23C可以具有等于或大于180°的围绕光轴A的圆心角α,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适配器30的安装和拆卸杆36B的移动范围R36B可以设置在立壁23C的范围内。立壁23C可以沿着除了紧固环23的凹口23B的其它部分设置。这使得用户能够在不导致与从第二镜头2B的镜头筒向下突出的部件的干扰的情况下,操作安装和拆卸杆36B。
此外,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适配器30的安装和拆卸杆36B的移动范围R36B可以设置在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看的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的斜上方。例如,安装和拆卸杆36B可以设置在左斜上方或右斜上方。当安装和拆卸杆36B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被设置在上方时,用户可能容易困惑他或她应该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安装和拆卸杆36B,以紧固适配器30。同时,当安装和拆卸杆36B被设置在斜上方时,用户可以容易地握持,可视地和直观地使得他或她可以通过向下转动安装和拆卸杆36B来紧固适配器30。此外,在许多情况中,可以由站在相机1旁边辅助首席摄影师的助理摄影师操作安装和拆卸杆36B。因此,安装和拆卸杆36B可以被放置在斜上方,使得助理摄影师更容易操作安装和拆卸杆36B。这导致工作效率增强。
在一个具体且优选的示例中,图14中例示的安装和拆卸杆36B的初始位置PI可以在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看的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的左斜上方,而图15中例示的安装和拆卸杆36B的紧固位置PT可以在其中安装和拆卸杆36B从初始位置PI逆时针CCW转动的位置处。要注意的是,依赖于转动紧固部分36用于紧固的方向,安装和拆卸杆36B的初始位置PI可以在右斜上方,而安装和拆卸杆36B的紧固位置PT可以在其中安装和拆卸杆36B从初始位置PI顺时针转动的位置处。
图16例示了以径向方向截取的横截面且包括安装和拆卸杆36B的图14中例示的前表面部分12、机身侧安装件20以及适配器30的配置。图17以放大方式例示了图16中例示的安装和拆卸杆36B附近的横截面配置。如上所述,机身侧安装件20可以包括从内周侧依次命名的安装环21、支撑环22以及紧固环33。适配器30的外周部分32的安装表面31可以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安装环21的第一基准面P1接触。适配器30的内周部分33可以将其自身插入由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和机身侧安装件20围绕的安装空间MS中。
在前表面部分12中,光学部件13可以被面向适配器30的内周部分33的孔放置。光学部件13可以由光学部件保持器17支撑。可以使用螺钉17A和17B(图14中未示出,参照图6)将光学部件保持器17固定到底座16。
这里,在光学部件13中,光轴Z的方向上从光学部件13到成像面P11的距离D13(参照图2的(A))可以被缩短,以便避免光学部件13与适配器30的干扰。这对应于如上所述用于缩短的设计的一个优选的示例。
此外,光学部件保持器17、底座16以及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朝着成像面P11后退。这对应于如上所述用以避免干扰的设计的另一优选的示例。根据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与待安装的第二镜头2B和适配器30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之间的差,此时的后退量R12(参照图3的(B))可以适于避免与适配器30的干扰。这使得能够确保机身10侧的裕量空间,以及避免干扰将其自身插入与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的安装空间MS中的适配器30。
在相机1中,例如,如下,适配器30和第二镜头2B可以附接到机身10。
首先,适配器30的外周部分32的外片32A可以装入机身侧安装件20的支撑环22的片22A之间。接下来,紧固环23可以在紧固方向上转动。这导致适配器30的外片32A插入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片22A与第一基准面P1之间。因此,适配器30可以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和固定到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
此时,如图2的(A)中例示的,内周部分33可以将其自身插入由机身10的前表面和机身侧安装件20围绕的安装空间MS,其中外周部分32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第一基准面P1上。然而,根据如上所述用以避免干扰的设计,机身10的前表面部分12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向后后退。具体地,光学部件保持器13、底座16、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以及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可以在光轴Z的方向上向后后退。相应地,可以防止前表面部分12(即,光学部件保持器17、底座16、第一接触件保持器41A以及第二接触件保持器42A)与安装在第一基准面P1上的适配器30的干扰。
因此,在第二镜头2B的后端处的片(未例示)可以装入适配器30的后膛锁机构37的内片37A之间。然后,安装和拆卸杆36B可以从图14中例示的初始位置PI移动到图15中例示的紧固位置PT。这容许将第二镜头2B安装在适配器30的第二基准面P2上或固定到适配器30的第二基准面P2。
此时,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中释放紧固环23的转动方向围绕光轴A与转动紧固部分36以及从第二基准面P2拆卸第二镜头2B的转动方向相反。以这种方式,当用户在紧固环23的释放方向上转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紧固环23时,用户转动紧固环23的方向可以用作与第二镜头2B被更紧地紧固的方向的反方向。相应地,甚至当用户想要从适配器30拆卸第二镜头2B并且错误地顺时针CW转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紧固环23而非转动安装和拆卸杆36B时,没有东西脱落。同时,甚至当用户想要将第二镜头2B紧固到适配器30并且错误地逆时针CCW转动机身侧安装件20的紧固环23而非转动安装和拆卸杆36B时,没有东西脱落。因此,可以防止从机身侧安装件20无意地拆卸适配器30和第二镜头2B。因此,能够增强镜头安装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山所述,实施例采用后膛锁方式作为适配器30上第二镜头2B的安装系统。这使得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效果之外,能够将第二镜头2B更牢固地紧固到适配器30。此外,机身侧安装件20也采用后膛锁方式。因此,能够减少可能由适配器30的使用导致的颤动(rattling)。
(应用示例)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相机1的应用示例的描述。
(第一应用示例)
可以使用相机1,其中适配器30C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例如如图18中例示的,并且此外,其中第三镜头2C安装在适配器30C上,如图19中例示的。适配器30C可以是用于电影摄影镜头的适配器。第三镜头2C可以是电影摄影镜头。此外,取景器、记录器、电池或其它附件和部件(均未示出)也可以安装在机身10上。
适配器30C可以将相机1的机身侧安装件20转换成作为电影行业中的标准安装件的PL安装件,并且可以包括第三接触件43。第三接触件43可以被放置在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的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的上方和右方。适配器30C和第三镜头2C具有比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长的第三凸缘焦点面距FB3(参照图1的(B))。适配器30C的使用使得能够容许将具有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长的第三凸缘焦点面距FB3的第三镜头2C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
(第二应用示例)
选择性地,可以使用相机1,其中适配器30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20上,如图9或15中所例示的,并且此外,其中第二镜头2B安装在适配器30上,如图20中所例示的。适配器30可以是根据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适配器。第二镜头2B可以是例如用于无镜相机的静态图像拍摄镜头,并且可以具有比机身10所独有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FB1短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FB2(参照图2的(A))。要注意的是,第二镜头2B可以是用于单镜头反光相机的镜头或可以执行拍摄静态图像和移动图像两者的镜头。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适配器30的使用使得在视频行业中已经使用的第三镜头2C的用户能够轻易地使用已经在摄影行业中使用的第二镜头2B。这容许为消费者降低诸如电影摄影、广播以及静态图像拍摄的应用类别之间的屏障。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获取新的体检机会以及扩展视频表达的可能性。
(修改示例)
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的示例实施例中,给出关于如下情况的描述,在该情况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看,第一接触件41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左方,而第二接触件42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下方。然而,第一接触件41和第二接触件42的布置不限于如上述示例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且如在下面的修改示例1至4中,各种修改是可能的。要理解的是,第一接触件41和第二接触件42的布置的修改示例不限于下面的修改示例1-4。
(修改示例1)
例如,参照图21,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41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被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42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被放置在上方。
(修改示例2)
选择性地,例如,参照图22,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41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42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被放置在左方。
(修改示例3)
在另一选择性示例中,例如,参照图23,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41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42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被放置在左斜下方。
(修改示例4)
此外,例如,参照图24,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20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41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被放置在左方,而第二接触件42在机身侧安装件20的圆周方向上可以被放置在上方。
尽管已经通过给出如上所述的示例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公开的内容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示例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被修改。例如,如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形状、尺寸、材料或其它属性不限于如上所例示的,而是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尺寸和材料。
此外,例如,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关于相机1和适配器30的具体配置的描述。然而,相机1和适配器30不限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所有部件的那些相机1和适配器30。此外,相机1和适配器30还可以包括另一部件或其它部件。
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效果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公开的效果可以是其它效果或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效果。
技术内容可以具有下面的配置。
(1)一种相机,包括机身侧安装件,所述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第一基准面,具有在第一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并且能够将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
适配器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第二凸缘焦点面距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
(2)根据(1)所述的相机,
其中第二基准面在光轴的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基准面更靠近成像面。
(3)根据(1)或(2)所述的相机,还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机身侧安装件并且内置成像元件,
其中所述机身包括:
将第一镜头耦接到机身的第一接触件,第一镜头被配置为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并且具有第一凸缘焦点面距;以及
将第二镜头耦接到机身的第二接触件,第二镜头被配置为安装在第二基准面上并且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以及
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比第一接触件更内周侧。
(4)根据(3)所述的相机,
其中适配器在内周侧上具有孔,以及
当适配器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时,第二接触件从在适配器的内周侧上的孔中暴露。
(5)根据(3)或(4)所述的相机,
其中机身侧安装件被设置在机身的前表面部分上,以及
前表面部分被配置为避免与配置为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的适配器的干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
其中前表面部分包括:
光学部件,面向成像元件;
光学部件保持器,保持光学部件;
第一接触件;
第一接触件保持器,保持第一接触件;
第二接触件;
第二接触件保持器,保持第二接触件;
底座,保持光学部件保持器、第一接触件保持器以及第二接触件保持器。
(7)根据(6)所述的相机,
其中光学部件保持器、第二接触件保持器以及底座以能够避免与配置为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的适配器的干扰的后退量在光轴方向上朝着成像面后退。
(8)根据(6)或(7)所述的相机,
其中适配器包括:
卡口机构,在第二基准面上支撑第二镜头;以及
第二镜头拆卸钮,容许从第二基准面拆卸第二镜头,以及
第一接触件保持器包括定位于当适配器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时面向第二镜头拆卸钮的间隙,所述间隙以能够避免与第二镜头拆卸钮的干扰的后退量在光轴方向上朝着成像面后退。
(9)根据(8)所述的相机,
其中第二镜头拆卸钮在光轴的方向上从外周部分的前表面朝着第二镜头突出。
(10)根据(8)或(9)所述的相机,
其中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能够通过后膛锁方式将第一镜头或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或从第一基准面拆卸,
所述紧固环包括:
在圆周方向上沿着紧固环的一部分设置的凹口;以及
沿着除了凹口的部分设置的立壁,以及
设置在凹口的范围内的第二镜头拆卸钮。
(11)根据(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
其中适配器包括:
紧固部分,配置为能够围绕光轴转动;
安装和拆卸杆,设置在紧固部分中;以及
后膛锁机构,配置为能够伴随着紧固部分的转动而围绕光轴转动,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能够通过后膛锁方式将第一镜头或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或从第一基准面拆卸,
紧固环包括:
在圆周方向上沿着紧固环的一部分设置的凹口;以及
沿着除了凹口的部分设置的立壁,以及
安装和拆卸杆的可移动范围被设置在立壁的范围内。
(12)根据(11)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安装和拆卸杆的可移动范围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设置在左斜上方或右斜上方。
(13)根据(12)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安装和拆卸杆的初始位置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在左斜上方,以及
安装和拆卸杆的紧固位置在其中安装和拆卸杆从初始位置逆时针转动的位置。
(14)根据(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
其中在机身侧安装件中释放紧固环的转动方向围绕光轴与在所述适配器中从第二基准面拆卸第二镜头的转动方向相反。
(15)根据(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不同位置处。
(16)根据(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上方。
(17)根据(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下方或左斜下方。
(18)根据(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左方,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下方。
(19)根据(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左方,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上方。
(20)一种配置为能够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的第一基准面上的适配器,所述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第一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一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
适配器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第二凸缘焦点面距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
(21)根据(20)所述的适配器,
其中,第二基准面在光轴的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基准面更靠近成像面。
(22)根据(20)或(21)所述的适配器,
其中,所述适配器包括:
配置为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的第一基准面上的外周部分,以及
内周部分,设置在外周部分内部,与外周部分同中心,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被配置为当外周部分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时将其自身插入由机身的前表面和机身侧安装件围绕的安装空间中。
(23)根据(22)所述的适配器,
其中,所述适配器还包括外周部分与内周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
(24)根据(23)所述的适配器,
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将外周部分与内周部分链接在一起的倾斜面。
该申请要求2014年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4-15452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改变可以发生,只要它们在随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相机,包括机身侧安装件,所述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第一基准面,具有在第一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并且能够将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
适配器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第二凸缘焦点面距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
其中第二基准面在光轴的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基准面更靠近成像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还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机身侧安装件并且内置成像元件,
其中所述机身包括:
将第一镜头耦接到机身的第一接触件,第一镜头被配置为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并且具有第一凸缘焦点面距;以及
将第二镜头耦接到机身的第二接触件,第二镜头被配置为安装在第二基准面上并且具有第二凸缘焦点面距,以及
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比第一接触件更内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
其中适配器在内周侧上具有孔,以及
当适配器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时,第二接触件从在适配器的内周侧上的孔中暴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
其中机身侧安装件被设置在机身的前表面部分上,以及
前表面部分被配置为避免与配置为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的适配器的干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
其中前表面部分包括:
光学部件,面向成像元件;
光学部件保持器,保持光学部件;
第一接触件;
第一接触件保持器,保持第一接触件;
第二接触件;
第二接触件保持器,保持第二接触件;
底座,保持光学部件保持器、第一接触件保持器以及第二接触件保持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
其中光学部件保持器、第二接触件保持器以及底座以能够避免与配置为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的适配器的干扰的后退量在光轴方向上朝着成像面后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
其中适配器包括:
卡口机构,在第二基准面上支撑第二镜头;以及
第二镜头拆卸钮,容许从第二基准面拆卸第二镜头,以及
第一接触件保持器包括定位于当适配器被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时面向第二镜头拆卸钮的间隙,所述间隙以能够避免与第二镜头拆卸钮的干扰的后退量在光轴方向上朝着成像面后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
其中第二镜头拆卸钮在光轴方向上从外周部分的前表面朝着第二镜头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
其中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能够通过后膛锁方式将第一镜头或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或从第一基准面拆卸,
所述紧固环包括:
在圆周方向上沿着紧固环的一部分设置的凹口;以及
沿着除了凹口的部分设置的立壁,以及
设置在凹口的范围内的第二镜头拆卸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
其中适配器包括:
紧固部分,配置为能够围绕光轴转动;
安装和拆卸杆,设置在紧固部分中;以及
后膛锁机构,配置为能够伴随着紧固部分的转动而围绕光轴转动,
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能够通过后膛锁方式将第一镜头或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基准面上或从第一基准面拆卸,
紧固环包括:
在圆周方向上沿着紧固环的一部分设置的凹口;以及
沿着除了凹口的部分设置的立壁,以及
安装和拆卸杆的可移动范围被设置在立壁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安装和拆卸杆的可移动范围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在左斜上方或右斜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安装和拆卸杆的初始位置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在左斜上方,以及
安装和拆卸杆的紧固位置在其中安装和拆卸杆从初始位置逆时针转动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相机,
其中在机身侧安装件中释放紧固环的转动方向围绕光轴与在所述适配器中从第二基准面拆卸第二镜头的转动方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不同位置处。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上方。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上方和右方,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下方或左斜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左方,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下方。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
其中,如果从机身侧安装件的前方正面观看,第一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左方,而第二接触件在机身侧安装件的圆周方向上被放置在上方。
20.一种配置为能够安装在机身侧安装件的第一基准面上的适配器,所述机身侧安装件包括第一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一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一凸缘焦点面距,
适配器包括第二基准面,并且具有在第二基准面与成像面之间的第二凸缘焦点面距,第二凸缘焦点面距比第一凸缘焦点面距短。
CN201480072635.0A 2014-01-30 2014-11-28 相机和适配器 Active CN105900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5452 2014-01-30
JP2014015452 2014-01-30
PCT/JP2014/081521 WO2015114933A1 (ja) 2014-01-30 2014-11-28 カメラおよびアダプ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0009A true CN105900009A (zh) 2016-08-24
CN105900009B CN105900009B (zh) 2019-01-01

Family

ID=5375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2635.0A Active CN105900009B (zh) 2014-01-30 2014-11-28 相机和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1164B2 (zh)
EP (1) EP3101473B1 (zh)
JP (1) JP6575359B2 (zh)
CN (1) CN105900009B (zh)
WO (1) WO20151149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829A (zh) * 2016-11-11 2019-07-16 Jos.施奈德光学工厂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使镜头枢转的适配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8899A (zh) * 2021-12-29 2023-07-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0657A (zh) * 2005-08-26 2007-02-28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数字照相系统和中间适配器
JP2008118199A (ja) * 2006-10-31 2008-05-22 Nikon Corp カメラボディ、アダプタ、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rfid、カメラ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CN103019008A (zh) * 2011-09-20 2013-04-03 株式会社尼康 中间适配器、配件及交换镜头
US20140002676A1 (en) * 2012-06-26 2014-01-02 Alex Ning Lens Mou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5053A (ja) 1994-04-26 1995-11-10 Canon Inc ねじ込みマウントレンズ
US5734935A (en) * 1995-10-13 1998-03-31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system and intermediate adapter
JP3210586B2 (ja) * 1996-01-08 2001-09-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中間アダプタ
WO2008099605A1 (ja) * 2007-02-15 2008-08-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JP4829380B2 (ja) * 2008-09-11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53811B2 (ja) 2009-01-06 2014-03-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のマウントアダプター
GB2458781B (en) * 2009-03-26 2012-12-12 Mark Bell Camera body
JP2010286733A (ja) 2009-06-12 2010-12-24 Nippon Seimitsu Sokki Kk 露光条件切替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JP5100722B2 (ja) * 2009-09-02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変換アダプタ装置及び交換レンズシステム
JP3177509U (ja) * 2012-03-16 2012-08-09 学校法人西沢学園 マウントアダプタ
JP2014015452A (ja) 2012-06-15 2014-01-30 Taisho Pharmaceutical Co Ltd ピラゾール誘導体を含有する医薬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0657A (zh) * 2005-08-26 2007-02-28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数字照相系统和中间适配器
JP2008118199A (ja) * 2006-10-31 2008-05-22 Nikon Corp カメラボディ、アダプタ、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rfid、カメラ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CN103019008A (zh) * 2011-09-20 2013-04-03 株式会社尼康 中间适配器、配件及交换镜头
US20140002676A1 (en) * 2012-06-26 2014-01-02 Alex Ning Lens Mou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3829A (zh) * 2016-11-11 2019-07-16 Jos.施奈德光学工厂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使镜头枢转的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114933A1 (ja) 2017-03-23
US10051164B2 (en) 2018-08-14
WO2015114933A1 (ja) 2015-08-06
US20160330353A1 (en) 2016-11-10
CN105900009B (zh) 2019-01-01
JP6575359B2 (ja) 2019-09-18
EP3101473A4 (en) 2017-08-30
EP3101473A1 (en) 2016-12-07
EP3101473B1 (en) 2019-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4493B1 (en) Lens limiting assembly, camera body, and camera
US8049160B2 (en) Lens module
US20140168798A1 (en) Lens barrel
KR101832625B1 (ko) 휴대 전자기기의 회전이 가능한 휴대 전자기기 거치대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 전자기기용 커버
EP3101472B1 (en) Camera and adapter
CN106662721A (zh) 低轮廓镜头底座
CN105900009A (zh) 相机和适配器
JP2015141382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18197784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ステレオカメラ
KR20160036348A (ko) 카메라 렌즈 트레이 고정 장치
CN10671355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18136B (zh) 装饰组件、壳体组件及其装配方法和移动终端
EP3260896A1 (en) Circumferential angle adjustment device for bus bar in cylindrical lens, and lens barrel equipped with circumferential angle adjustment device for bus bar in cylindrical lens
US8687295B2 (en)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optical element
JP2015141383A (ja) カメラ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
US8820947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with locking structure
JP6097941B2 (ja) 電子機器
US8929006B2 (en) Pivotally connected structure allowing lens replacement and lens angle adjustment
US7692886B1 (en) Lens seated device for driving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zooming
US10108024B2 (en) Lens barrel
JP2007173469A (ja) 脚調整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9709744A (zh) 配件
US7405891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US8926200B2 (en) Imaging device
CN218158484U (zh) 投影光机及3d测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