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8899A -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8899A
CN116418899A CN202111642859.9A CN202111642859A CN116418899A CN 116418899 A CN116418899 A CN 116418899A CN 202111642859 A CN202111642859 A CN 202111642859A CN 116418899 A CN116418899 A CN 116418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adapter
external lens
main body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28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宗保
刘伟
郑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28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8899A/zh
Priority to US17/825,776 priority patent/US20230208955A1/en
Priority to EP22176473.1A priority patent/EP420681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418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8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6Accessory clips, holders, shoes to attach accessories to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1Combinations with auxiliary equipment, e.g. with clocks or memoranda p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转接件及移动设备。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能够与外接镜头组装配合,以使外接镜头的接入平面与采光通道的预设端面重合,第二连接结构能够与移动终端组装配合,以使预设端面与感光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外接镜头的法兰距。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转接件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实现了外接镜头与移动终端的定位连接,使外接镜头在安装至移动终端后能够实现预期的拍摄功能,使移动终端兼具轻薄性和预期的拍摄效果,还提升了外接镜头的安装便利性。

Description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内置摄像头模组结构尺寸受限于移动终端的整机尺寸,若考虑移动终端的整机布局因素,就会导致内置摄像头模组的功能和成像质量无法提升。若摄像头模组厚度过大就会造成移动终端整体厚度较大、美观性和使用体验下降。因此,如何兼顾摄像头模组的拍摄质量以及移动终端的轻薄性成为当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改进的转接件及移动设备,以实现外接镜头与移动终端的定位连接,使移动终端兼具轻薄性和预期的拍摄效果。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接件,用于将外接镜头可拆卸组装至移动终端,以使所述外接镜头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图像传感器模组配合使用,所述转接件包括:
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围成采光通道;
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且位于所述采光通道的第一端,所述外接镜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定位安装至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外接镜头的接入平面与所述第一端的预设端面重合;
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且位于所述采光通道的第二端,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定位安装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预设端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的感光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外接镜头的法兰距。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的至少一个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包括沿所述主体结构的周向设置导向平面和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连的紧固斜面;所述外接镜头的卡接结构自所述导向平面旋转滑动至所述紧固斜面,并与所述紧固斜面限位固定。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台还包括止位结构,所述紧固斜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连,所述止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
可选的,所述止位结构包括相对于所述紧固斜面形成的凸起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内壁的至少一个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沿所述主体结构的周向设置;
所述移动终端设有与所述卡接槽结构匹配的卡块,当所述转接件组装至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卡块收容于所述卡接槽,且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接槽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卡接槽包括导入卡槽和与所述导入卡槽相连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在所述采光通道内的深度位置大于所述导入卡槽在所述采光通道内的深度位置。
可选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入卡槽与至少一部分所述限位卡槽在所述采光通道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可选的,所述转接件还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主体结构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移动终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紧固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于所述采光通道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螺纹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结构主体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主体结构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设有止位凹部,所述移动终端设有与所述限位滑槽位置对应的伸缩限位件;在转接件组装至所述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所述伸缩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滑槽弹性抵接,并沿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至与所述止位凹部限位配合。
可选的,所述限位滑槽的底面包括相对于采光通道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的延伸面。
可选的,所述伸缩限位件包括弹性件和与所述弹性件相连的抵接结构;在转接件组装至所述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所述抵接结构与所述限位滑槽弹性抵接,并沿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至与所述止位凹部限位配合。
可选的,所述主体结构设有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与所述外接镜头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体结构朝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一侧设有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设有透光开口,所述透光开口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的感光主体的结构形状及尺寸匹配。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外接镜头、移动终端和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转接件;
所述外接镜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定位安装至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外接镜头的接入平面与所述第一端的预设端面重合;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设备壳体和图像传感器模组;所述设备壳体包括透光部和外接部,所述设备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透光部位置对应的第一组装空间,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组装空间;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外接部定位组装,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的感光主体于所述采光通道位置对应,所述预设端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的感光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外接镜头的法兰距。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能够与外接镜头组装配合,以使外接镜头的接入平面与采光通道的预设端面重合,第二连接结构能够与移动终端组装配合,以使预设端面与感光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外接镜头的法兰距。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转接件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实现了外接镜头与移动终端的定位连接,使外接镜头在安装至移动终端后能够实现预期的拍摄功能,使移动终端兼具轻薄性和预期的拍摄效果,还提升了外接镜头的安装便利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转接件及外接镜头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转接件及外接镜头的截面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与外接镜头配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外接镜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与移动终端配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与移动终端配合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转接件及外接镜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内置摄像头模组结构尺寸受限于移动终端的整机尺寸,若考虑移动终端的整机布局因素,就会导致内置摄像头模组的功能和成像质量无法提升。若摄像头模组厚度过大就会造成移动终端整体厚度较大、美观性和使用体验下降。因此,如何兼顾摄像头模组的拍摄质量以及移动终端的轻薄性成为当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转接件,用于将外接镜头可拆卸组装至移动终端,以使外接镜头与移动终端的图像传感器模组配合使用。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转接件及外接镜头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转接件及外接镜头的截面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转接件1包括主体结构11、第一连接结构112和第二连接结构113。主体结构11围成采光通道111,第一连接结构112设置于主体结构11,且位于采光通道111的第一端,外接镜头3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12定位安装至第一端,以使外接镜头3的接入平面32与第一端的预设端面1111重合。第二连接结构113设置于主体结构11,且位于采光通道111的第二端,转接件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113定位安装至移动终端2,以使预设端面1111与图像传感器模组22的感光平面23之间的距离d等于外接镜头3的法兰距D。
由于上述转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结构112和第二连接结构113,第一连接结构112能够与外接镜头3组装配合,以使外接镜头3的接入平面32与采光通道111的预设端面1111重合,第二连接结构113能够与移动终端2组装配合,以使预设端面1111与感光平面23之间的距离d等于外接镜头3的法兰距D。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转接件1的第一连接结构112和第二连接结构113实现了外接镜头3与移动终端2的定位连接,使外接镜头3在安装至移动终端2后能够实现预期的拍摄功能,使移动终端2兼具轻薄性和预期的拍摄效果,还提升了外接镜头3的安装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所示,第一连接结构112包括设置于主体结构11的至少一个限位凸台,限位凸台包括沿主体结构11的周向设置导向平面1121和与导向平面1121相连的紧固斜面1122;外接镜头3的卡接结构31自导向平面1121旋转滑动至紧固斜面1122,并与紧固斜面1122限位固定。
转接件1和外接镜头3可以通过相对旋转实现组装,在旋转组装的过程中,外接镜头3的卡接结构31可以自导向平面1121旋转滑动至紧固斜面1122,并与紧固斜面1122通过抵接限位固定。其中,导向平面1121能够为外接镜头3提供导入作用,以便于外接镜头3的顺畅导入。而紧固斜面1122能够利用其自身的倾斜结构逐渐实现与卡接结构31的抵紧,进而使得外接镜头3与转接件1卡接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凸台还可以包括止位结构1123,紧固斜面11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导向平面1121相连,止位结构1123设置于第二端部。即在紧固斜面1122的末端设置了止位结构1123,以避免外接镜头3的卡接结构31顺着紧固斜面1122滑出。
其中,止位结构1123可以包括相对于紧固斜面1122形成的凸起结构,以利用凸起结构相对于紧固斜面1122形成的弯折面实现对外接镜头3卡接结构31的止位。在其他实施例中,止位结构1123也可以是与紧固斜面1122相连的延伸斜面,延伸斜面的倾斜角度使得外接镜头3的外接结构无法继续滑动从而形成止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外接镜头3的卡接机构可以是设置于外接镜头3的卡勾,卡勾钩扣在限位凸台上,并与限位凸台的上表面形成的导向平面1121、紧固斜面1122以及止位结构1123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第二连接结构113可以包括设置于主体结构11内壁的至少一个卡接槽,卡接槽沿主体结构11的周向设置。卡接槽的一端可以设有旋转止位端面1134,移动终端2设有与卡接槽结构匹配的卡块211,当转接件1组装至移动终端2时,卡块211收容于卡接槽,且卡块211与卡接槽滑动配合,卡块211能够相对于卡接槽滑动至旋转止位端面1134处完成限位固定。通过卡块211与卡接槽的滑动配合提升了转接件1与移动终端2的连接便利性,在将转接件1与移动终端2组装配合时,直接使卡块211与卡接槽位置对准后旋入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将卡块211结构设置于移动终端2有助于简化移动终端2的结构改进,降低结构改进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卡接槽可以包括导入卡槽1131和与导入卡槽1131相连的限位卡槽1132,限位卡槽1132在采光通道111内的深度位置大于导入卡槽1131在采光通道111内的深度位置。通过导入卡槽1131可以将卡块211导入卡接槽内,而在卡块211滑入限位卡槽1132时实现卡接固定,提升了转接件1与移动终端2的配合流畅性和稳固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导入卡槽1131与至少一部分限位卡槽1132在采光通道111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合,以使得自导入卡槽1131滑入限位卡槽1132只需在投影重合的区域在采光通道111的深度方向上移动即可,提升了操作便利性和流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入卡槽1131远离限位卡槽1132的一端可以设有卡槽入口1133,卡槽入口1133在采光通道111深度方向上的宽度应当大于或等于导入卡槽1131的宽度,以便于卡块211的滑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1所示,转接件1还可以包括螺纹连接件12,主体结构11设有第一螺纹孔114,移动终端2设置于第一螺纹孔114位置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12,螺纹连接件12分别与第一螺纹孔114和第二螺纹孔212紧固配合。通过螺纹连接件12对转接件1和移动终端2进行固定提升了连接便利性和可靠性。
当移动终端2卡块211滑入卡接槽后即实现了在采光通道111深度方向上的限位,再通过螺纹连接件12分别与移动终端2和转接件1的配合即可实现转接件1的周向限位,从而完成转接件1和移动终端2的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114可以相对于采光通道111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使第一螺纹孔114的长度大于结构主体的厚度。倾斜设置的第一螺纹孔114增加了螺纹孔深度,因而在连接过程中加强了连接可靠性。
与第一螺纹孔114配合的第二螺纹孔212也可以相对于采光通道111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使第二螺纹孔212在移动终端2的深度也随之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连接可靠性。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12所示,主体结构11可以设有限位滑槽115,限位滑槽115内设有止位凹部1151,移动终端2设有与限位滑槽115位置对应的伸缩限位件213。在转接件1组装至移动终端2的过程中,伸缩限位件213与限位滑槽115弹性抵接,并沿限位滑槽115滑动至与止位凹部1151限位配合。通过伸缩限位件213与限位滑槽115的抵接滑动,使伸缩限位件213滑动至止位凹部1151中实现对转接件1与移动终端2的位置限定,提升了滑动流畅性和操作手感。并通过伸缩限位件213与止位凹部1151或限位滑槽115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了伸缩限位件213的退出。
在需要将转接件1拆下时,可以对转接件1施加反方向的作用力,以克服伸缩限位件213与止位凹部1151及限位滑槽115的摩擦力即可将转接件1旋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滑槽115的底面包括相对于采光通道111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的延伸面,利用上述倾斜设置的延伸面为伸缩限位件213的滑入和滑出提供导向,使得伸缩限位件213的运动流畅。
其中,伸缩限位件213可以包括弹性件和与弹性件相连的抵接结构,在转接件1组装至移动终端2的过程中,抵接结构与限位滑槽115弹性抵接,并沿限位滑槽115滑动至与止位凹部1151限位配合,以利用弹性件的压缩和复位性能获得限位效果,提升了操作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主体结构11可以设有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116,第一导电触点与移动终端2的主板电连接,第二导电触点116与外接镜头3电连接。其中,外接镜头3可以包括自动对焦、防抖等功能,当移动终端2和外接镜头3通过转接件1电连接后,可以相互传输控制信号或反馈信号,以利用外接镜头3的自动对焦、防抖等功能实现对焦和防抖,提升移动终端2的对焦和防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主体结构11朝向移动终端2的一侧设有遮光结构117,遮光结构117设有透光开口1171,透光开口1171与图像传感器模组22的感光主体的结构形状及尺寸匹配。转接件1的透光开口1171可以使经过外接镜头3的光线通过透光开口1171传播至图像传感器模组22的感光主体,透光开口1171与感光主体的结构形状及尺寸匹配能够避免外部杂光进入图像传感器模组22而影响成像效果。例如,当感光主体为矩形时,上述透光开口1171可以为与感光主体匹配的矩形,以使外接镜头3组装至移动终端2后,感光主体能够获得较好的采光和成像效果。
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一种移动设备4,如图2、图15所示,移动设备4包括:外接镜头3、移动终端2和上述转接件1。外接镜头3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12定位安装至第一端,以使外接镜头3的接入平面32与第一端的预设端面1111重合。移动终端2包括:设备壳体21和图像传感器模组22,设备壳体21包括透光部214和外接部216,设备壳体21内设有与透光部214位置对应的第一组装空间215,图像传感器模组22设置于第一组装空间215。第二连接结构113与外接部216定位组装,以使图像传感器模组22的感光主体于采光通道111位置对应,预设端面1111与图像传感器模组22的感光平面23之间的距离d等于外接镜头3的法兰距D。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接部216可以是上述设置于设备壳体21的卡块211、第二螺纹孔212、伸缩限位件213等结构.
通过转接件1使得外接镜头3安装至移动终端2后具有匹配的法兰距D,以实现外接镜头3的拍摄功能。其中,可以通过为转接件1设置多个匹配于不同外接镜头3法兰距D的第二连接结构113,以使具有不同法兰距D的外接镜头3能够安装至移动终端2,并能够正常对焦使用。还可以通过为不同外接镜头3配备一一对应的转接件1,以使每个转接件1的第二连接结构113与外接镜头3定位连接后获得与该外接镜头3匹配的法兰距D。
由于转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结构112和第二连接结构113,第一连接结构112能够与外接镜头3组装配合,以使外接镜头3的接入平面32与采光通道111的预设端面1111重合,第二连接结构113能够与移动终端2组装配合,以使预设端面1111与感光平面23之间的距离d等于外接镜头3的法兰距D。上述结构设置通过转接件1的第一连接结构112和第二连接结构113实现了外接镜头3与移动终端2的定位连接,使外接镜头3在安装至移动终端2后能够实现预期的拍摄功能,使移动终端2兼具轻薄性和预期的拍摄效果,还提升了外接镜头3的安装便利性。
因上述移动设备4中,外接镜头3组件不再占用移动终端2的内部空间,移动终端2主板不再受限于镜头尺寸,所以可以获得更宽裕的布板面积,提升散热效果以及传输信号的完整性。而且,将镜头外接而省下的移动终端2内部空间,还能够用于提升电池容量,增加移动终端2的续航能力。
其中,图像传感器模组22的感光主体距离设备壳体21透光部214的距离较小,上述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10毫米,因而能够适配市面上的几乎所有常用镜头,让摄影爱好者通过一个移动终端2适配多种镜头,提升拍照体验。传统镜头也可以依赖与上述移动终端2重新发挥作用,而移动终端2本身也可以作为除通信功能外的专业摄影工具,具备更高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2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以移动终端2是手机为例,手机具备高算力平台、高效率高质量的影像算法以及便捷的编辑和分享功能,在通过外接镜头3组件采集光线、图像传感器模组22成像后,可以直接利用手机进行图像处理、编辑和分享,获得了使用便利的影像系统,避免了单独使用高成像质量的相机时,需要转出图像再处理、编辑和分享的过程。
例如,在外出旅游、专业摄影拍摄、采访录像等场景,除了携带日常使用的相机镜头外,不用再携带笨重的相机机身,只需将相机镜头与移动终端2装好即用,用完可拆,提升了便携性和使用便利性。
由于外接镜头3组件的选用不再受移动终端2的组装空间限制,可以使外接镜头3最大限度的匹配于图像传感器模组22的成像尺寸,提升光圈、进光量、解析力等诸多性能。例如,在夜晚、暗室、山洞、隧道等暗光场景进行拍摄时,可以选用大口径大光圈外接镜头3,结合移动终端2的曝光和融合等算法,获得效果较好的暗态场景照片,提升用户体验。
再例如,摄影爱好者可以根据拍摄场景和拍摄需要外接单反、微单数码相机或者胶片相机的镜头,比如长焦人像镜头、超广角风景镜头、大光圈镜头、电影镜头等,上述外接镜头3结合移动终端2自带的图像传感器模组22完成拍照、录像等功能,能够提高图片、视频拍摄质量。其中,上述移动终端2还可以外接一些摄影爱好者收藏的机身像场距难以匹配的老镜头,提升老镜头的实用性。
由于移动终端2的图像传感器模组22小于传统相机图像传感器,移动终端2在适配不同规格的外接镜头3时,在镜头焦段上需要做等效换算。例如,移动终端2的图像传感器模组22尺寸为1英寸,全画幅相机的图像传感器与本公开中移动终的图像传感器模组22对角线长度比为43.27/16=2.7,2.7即为全画幅相机外接镜头3的焦段转换系数。使用全画幅50mm焦段外接镜头3,等效焦段为50mm*2.7=135mm。同理,适配APS-C画幅相机镜头,焦段转换系数为28.3/16=1.77。适配4/3英寸相机镜头,焦段转换系数为22.4/16=1.4。根据上述焦段转换系数,可根据拍摄场景选择对应的外接镜头3。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转接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外接镜头可拆卸组装至移动终端,以使所述外接镜头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图像传感器模组配合使用,所述转接件包括:
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围成采光通道;
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且位于所述采光通道的第一端,所述外接镜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定位安装至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外接镜头的接入平面与所述第一端的预设端面重合;
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且位于所述采光通道的第二端,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定位安装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预设端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的感光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外接镜头的法兰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的至少一个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包括沿所述主体结构的周向设置导向平面和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连的紧固斜面;所述外接镜头的卡接结构自所述导向平面旋转滑动至所述紧固斜面,并与所述紧固斜面限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还包括止位结构,所述紧固斜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向平面相连,所述止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结构包括相对于所述紧固斜面形成的凸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内壁的至少一个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沿所述主体结构的周向设置;
所述移动终端设有与所述卡接槽结构匹配的卡块,当所述转接件组装至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卡块收容于所述卡接槽,且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接槽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包括导入卡槽和与所述导入卡槽相连的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在所述采光通道内的深度位置大于所述导入卡槽在所述采光通道内的深度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导入卡槽与至少一部分所述限位卡槽在所述采光通道深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主体结构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移动终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紧固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于所述采光通道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螺纹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结构主体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设有止位凹部,所述移动终端设有与所述限位滑槽位置对应的伸缩限位件;在转接件组装至所述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所述伸缩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滑槽弹性抵接,并沿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至与所述止位凹部限位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的底面包括相对于采光通道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的延伸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限位件包括弹性件和与所述弹性件相连的抵接结构;在转接件组装至所述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所述抵接结构与所述限位滑槽弹性抵接,并沿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至与所述止位凹部限位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设有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与所述外接镜头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朝向所述移动终端的一侧设有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设有透光开口,所述透光开口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的感光主体的结构形状及尺寸匹配。
15.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镜头、移动终端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转接件;
所述外接镜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定位安装至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外接镜头的接入平面与所述第一端的预设端面重合;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设备壳体和图像传感器模组;所述设备壳体包括透光部和外接部,所述设备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透光部位置对应的第一组装空间,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组装空间;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外接部定位组装,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的感光主体于所述采光通道位置对应,所述预设端面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模组的感光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外接镜头的法兰距。
CN202111642859.9A 2021-12-29 2021-12-29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Pending CN1164188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859.9A CN116418899A (zh) 2021-12-29 2021-12-29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US17/825,776 US20230208955A1 (en) 2021-12-29 2022-05-26 Adapter and mobile device
EP22176473.1A EP4206818A1 (en) 2021-12-29 2022-05-31 Adapter and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2859.9A CN116418899A (zh) 2021-12-29 2021-12-29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8899A true CN116418899A (zh) 2023-07-11

Family

ID=82196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2859.9A Pending CN116418899A (zh) 2021-12-29 2021-12-29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8955A1 (zh)
EP (1) EP4206818A1 (zh)
CN (1) CN11641889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1200B2 (en) * 2013-08-07 2017-05-23 Olloclip, Llc Auxiliary optical components for mobile devices
JP6575359B2 (ja) * 2014-01-30 2019-09-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アダプタ
CN107517288A (zh) * 2017-08-30 2017-12-26 罗天成 一种拍照手柄和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08955A1 (en) 2023-06-29
EP4206818A1 (en) 2023-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29011B1 (en) Electronic imaging device
US1126547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two mount surfaces to mount accessories
US7604421B2 (en) Imaging device module
WO2020038068A1 (zh)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836856B2 (en) Imaging unit with prisms and image sensor
KR20120033279A (ko) 촬상 유닛
TW202011068A (zh)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WO2022057196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3887242B2 (ja) 撮影機能付観察光学装置
TW594046B (en)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CN211908933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28467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JP2006338026A (ja) マクロ機能付き携帯端末機用レンズ組立体
CN216751828U (zh) 移动终端及移动设备
CN116418899A (zh) 转接件及移动设备
US20220121019A1 (en) Zoom Lens Group, Lens Assembly, Camera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Zoom Method
US20230208954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device
CN216122597U (zh) 一种摄像模组和摄像机
CN220896736U (zh) 一种带外置镜头接口的手机壳
CN21369388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设备
CN212259101U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手机
US6822685B1 (en) Electronic camera
JP460680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94788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TW200427429A (en) Display-provid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