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84698A -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84698A
CN105884698A CN201610403652.9A CN201610403652A CN105884698A CN 105884698 A CN105884698 A CN 105884698A CN 201610403652 A CN201610403652 A CN 201610403652A CN 105884698 A CN105884698 A CN 105884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acid
synthetic method
palla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36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84698B (zh
Inventor
陈久喜
胡堃
程天行
于书玲
戚林军
刘妙昌
吴华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4036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846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84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4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84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84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 C07D239/7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39/72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 C07D239/74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5/00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5/61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nitrogen atoms being part of imino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溶剂中,于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所述方法通过新颖的合适底物、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以及溶剂等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拓展了底物的范围,并可以良好产率得到喹唑啉化合物,从而在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稠合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喹唑啉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中,其具有良好的、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疟疾、抗肿瘤、抗菌、消炎、除草、抗摩、抗痉挛等诸多作用,从而在医药、农业、冶金等都多个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多种喹唑啉化合物作为药物已经上市销售,例如降血压药哌唑嗪、利尿药甲酸喹唑酮、抗肠癌药雷替曲塞、抗疟疾药常山碱等。
也正是由于喹唑啉化合物的如此重要作用,人们对该类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有益成果,例如:
Dan Zhao等人(“Potassium iodide-catalyzed three-componentsynthesis of 2-arylauinazolines via amination of benzylic of C-H bonds ofmethylarenes”,Advanced Synthesis&Catalysis,2015,357,339-344)中公开了一种由邻氨基芳醛制备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Madhav Bandaru等人(“Simple and straight forword synthesis of2,4-disubstituted quinazolnes in aqueous medium”,European Journal ofChemistry,2012,3,252-257)中公开了由邻氨芳酮化合物与芳醛反应,制备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Rupam Sarma等人(“Microwave-promoted efficient synthesisi ofdihydroquinazolines”,Green Chemistry,2011,13,718-722)报道了在微波辅助下,邻氨基芳酮、醛和尿素一起反应,从而得到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Wu Zhang等人(“Synthesis of quinazolines via CuO nanoparticles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aromatic alcohols and amidines”,Organic&Biomolecular Chemistry,2014,12,5752-5756)报道了氧化铜催化的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Jintang Zhang等人(“A simpl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 thesynthesis of 2-phenylquinazolines via sp3C-H functionalization“,Organic Letters,2010,12,2841-2843)报道了邻氨基芳酮与芳基胺化合物在单质碘存在下,合成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Chamseddine Derabli等人(“A DMAP-catalyzed mild and efficientsynthesis of 1,2-dihydroquinazolines via a one-pot three-componentprotocol”,Tetrahedron Letters 2014,55,200-204)公开了如下的合成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如上所述,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喹唑啉化合物的多种合成方法,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产物产率较低、反应过于繁琐等等,这限制其大规模应用。
因此,对于合成喹唑啉化合物的新型方法,仍存在继续研究的必要,这也是目前本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所倚。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人对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1572162)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Y16B020012)的资助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几个方面。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溶剂中,于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C1-C6烷基与氧原子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三氟乙酸钯(Pd(TFA)2)、氯化钯(PdCl2)、二(氰甲基)二氯化钯(Pd(CH3CN)2Cl2)、溴化钯(PdBr2)、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乙酰丙酮钯(Pd(acac)2)或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氯化钯(PdCl2)或乙酰丙酮钯(Pd(acac)2),最优选为乙酰丙酮钯(Pd(acac)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含氮配体为下式L1-L7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含氮配体最优选为L1。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酸性促进剂为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苯甲酸、对硝基苯磺酸、乙酸、盐酸、L-脯氨酸或三氟甲磺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三氟甲磺酸,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碱为氟化铯、碳酸铯、碳酸钾、叔丁醇钾、叔丁醇钠、碳酸钠、KOH、乙酸钠、氟化钾或磷酸钾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氟化铯或氟化钾,最优选为氟化钾。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叔丁醇、乙醇、水、丙酮、乙腈、甲醇、1,4-二氧六环、二甲基乙酰胺(DMA)、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或四氢呋喃(THF)与水的等体积混合物,最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DMF)。
其中,所述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2.5,例如可为1:1.5、1:2或1:2.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5,例如可为1:0.05、1:0.1或1:0.1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含氮配体的摩尔比为1:0.15-0.25,例如可为1:0.15、1:0.2或1:0.2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酸性促进剂的摩尔比为1:3-5,例如可为1:3、1:4或1: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1.5-2.5,例如可为1:1.5、1:2或1:2.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温度为60-100℃,例如可为60℃、80℃或100℃。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为20-30小时,例如可为20小时、25小时或30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可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用作原料的式(I)化合物,即下式(I)化合物,
其中,R1的定义如上所述。
该化合物是新的化合物,可用来制备上式(III)的喹唑啉化合物,从而拓宽了喹唑啉化合物的反应底物,并通过该化合物的使用,可以以高产率得到目的产物。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吡啶存在下,下式(I-1)化合物与式(I-2)化合物进行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化合物,
其中,R1的定义如上所述。
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1)化合物与式(I-2)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8-1.2,例如可为1:0.8、1:1或1:1.2。
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1)化合物与吡啶的摩尔比为1:2-3,例如可为1:2、1:2.5或1:3。
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醇类溶剂、醚类溶剂、酮类溶剂、卤代烃等,优选为乙醇。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为10-14小时,例如可为10小时、12小时或14小时。
在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代后处理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在冰浴中冷却,至晶体析出完全,抽滤、干燥,即得所述式(I)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新颖的合适底物、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以及溶剂等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拓展了底物的范围,并可以良好产率得到喹唑啉化合物,从而在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制备例
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乙醇中加入100mmol上式(I-1)化合物、100mmol上式(I-2)化合物和250mmol吡啶,加热升温至回流,并保持回流状态反应1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在冰浴中冷却,至晶体析出完全,抽滤、干燥,即得所述式(I)化合物,产率为95.3%。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48(s,1H),7.98-7.97(m,2H),7.69(dd,J=1.0,7.5Hz,1H),7.6(ddd,J=1.5,8.0Hz,1H),7.56-7.48(m,3H),7.28(ddd,J=1.0,7.5Hz,1H),7.19(d,J=8.0Hz,1H)。
13C NMR(125MHz,CDCl3)δ163.1,154.7,135.4,133.7,133.3,132.4,129.5(2C),128.9(2C),125.7,119.2,117.2,107.2。
实施例1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150mmol上式(II)化合物、5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15mmol含氮配体L1、30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150mmol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6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30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8.9%。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70-8.69(m,2H),8.17-8.12(m,2H),7.90-7.89(m,3H),7.60-7.51(m,7H)。
13C NMR(125MHz,CDCl3)δ168.3,160.3,152.0,138.2,133.5,130.2,129.9,129.2(2C),128.7(2C),128.5(2C),127.0(2C),121.7。
实施例2
反应式如实施例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200mmol上式(II)化合物、10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20mmol含氮配体L1、40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200mmol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5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5%。
核磁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反应式如实施例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250mmol上式(II)化合物、15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25mmol含氮配体L1、50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250mmol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10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0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7%。
核磁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反应式如实施例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170mmol上式(II)化合物、13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17mmol含氮配体L1、35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180mmol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7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2%。
核磁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反应式如实施例1,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室温下,向适量溶剂DMF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230mmol上式(II)化合物、8mmol催化剂乙酰丙酮钯(Pd(acac)2)、22mmol含氮配体L1、450mmol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230mmol碱KF,然后搅拌升温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倾入乙酸乙酯中,顺次用饱和NaHCO3水溶液和盐水洗涤,分离出水层,将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层(即合并洗涤后的有机层和萃取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石油醚/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8:1)提纯,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89.4%。
核磁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6-40:催化剂的考察
实施例6-10: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乙酸钯(Pd(OAc)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6-10。
实施例11-15: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三氟乙酸钯(Pd(TFA)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1-15。
实施例16-20: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氯化钯(PdCl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6-20。
实施例21-25: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二(氰甲基)二氯化钯(Pd(CH3CN)2Cl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21-25。
实施例26-30: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溴化钯(PdBr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26-30。
实施例31-35: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31-35。
实施例36-40:除将催化剂由乙酰丙酮钯替换为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36-40。
结果见下表1。
表1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催化剂中,乙酰丙酮钯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其它钯化合物中,氯化钯(PdCl2)能够取得相对良好的产率,而即便是与氯化钯(PdCl2)非常类似的溴化钯,其产率也有着大幅度的降低,这证明了即便是高度类似的钯化合物,但对反应的催化效果也有着无法预料的影响。剩余的钯化合物则降低更为明显,甚至四三苯基膦钯无法得到产物。
实施例41-70:含氮配体的考察
实施例41-45: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41-45。
实施例46-50: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3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46-50。
实施例51-55: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4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51-55。
实施例56-60: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5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56-60。
实施例61-65: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6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61-65。
实施例66-70:除将含氮配体L1替换为L7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66-70。
结果见下表2。
表2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含氮配体的种类对于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虽然与L1高度类似,但L2、L4和L6的产率有显著的大幅度降低,甚至L4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含氮配体的种类选择非常重要和具有非显而易见性,其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预测的。
实施例71-105:酸性促进剂的考察
实施例71-75: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乙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71-75。
实施例76-80: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苯甲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76-80。
实施例81-85: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对硝基苯磺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81-85。
实施例86-90: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乙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86-90。
实施例91-95: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盐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91-95。
实施例96-100: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L-脯氨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96-100。
实施例101-105:除将酸性促进剂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甲磺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01-105。
结果见下表3。
表3
其中,“ND”表示未检测到。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酸性促进剂的种类选择对于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三氟甲磺酸能取得相对较好的产率,但与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高度类似的对硝基苯磺酸,其产率却有着急剧的大幅度降低。该结论也可以从乙酸和三氟乙酸的产率对比中得到证实(乙酸时无法得到产物,而三氟乙酸可得到13.5-14.3%的产率)。这证明酸性促进剂的存在和种类非常重要,其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预测的。
实施例106-150:碱的考察
实施例106-11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氟化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06-110。
实施例111-115: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碳酸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11-115。
实施例116-12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碳酸钾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16-120。
实施例121-125: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叔丁醇钾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21-125。
实施例126-13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叔丁醇钠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26-130。
实施例131-135: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碳酸钠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31-135。
实施例136-14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KOH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36-140。
实施例141-145: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乙酸钠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41-145。
实施例146-150:除将碱氟化钾替换为磷酸钾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5,顺次得到实施例146-150。
结果见下表4。
表4
由此可见,碱的种类选择至关重要,其中氟化钾和氟化铯能够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但氟化铯的产率也有着显著的降低,这进一步证明了即便是微小的改变,但仍可导致技术效果有无法预测的改变。而其它的碱则无法得到产物。
实施例151-:溶剂的考察
除将溶剂替换为下表5中的具体溶剂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按照实施例1-5的相同方法得到了实施例151-。所使用的溶剂、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5。
表5
其中,“ND”表示未检测到。
由此可见,溶剂同样对最终的产物产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DMF、水或者THF与水的等体积混合物可以取得较好的产率。而其它溶剂均导致产率有显著的降低,甚至是无法得到产物。还可以看出,当单纯使用THF时,无法得到产率,但当使用THF与水的等体积混合物时,却能得到27.9%的产率,这进一步证明了溶剂的选择和对反应的影响都是不可预测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新颖的合适底物、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以及溶剂等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拓展了底物的范围,并可以良好产率得到喹唑啉化合物,从而在有机化学合成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式(III)所示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溶剂中,于催化剂、含氮配体、酸性促进剂和碱存在下,下式(I)化合物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三氟乙酸钯(Pd(TFA)2)、氯化钯(PdCl2)、二(氰甲基)二氯化钯(Pd(CH3CN)2Cl2)、溴化钯(PdBr2)、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乙酰丙酮钯(Pd(acac)2)或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氯化钯(PdCl2)或乙酰丙酮钯(Pd(acac)2),最优选为乙酰丙酮钯(Pd(acac)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配体为下式L1-L7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含氮配体最优选为L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促进剂为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苯甲酸、对硝基苯磺酸、乙酸、盐酸、L-脯氨酸或三氟甲磺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三氟甲磺酸,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氟化铯、碳酸铯、碳酸钾、叔丁醇钾、叔丁醇钠、碳酸钠、KOH、乙酸钠、氟化钾或磷酸钾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氟化铯或氟化钾,最优选为氟化钾。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叔丁醇、乙醇、水、丙酮、乙腈、甲醇、1,4-二氧六环、二甲基乙酰胺(DMA)、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或四氢呋喃(THF)与水的等体积混合物,最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DMF)。
7.下式(I)化合物,
其中,R1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
8.权利要求7所述式(I)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吡啶存在下,下式(I-1)化合物与式(I-2)化合物进行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化合物,
其中,R1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2.5。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5。
CN201610403652.9A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5884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3652.9A CN105884698B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3652.9A CN105884698B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4698A true CN105884698A (zh) 2016-08-24
CN105884698B CN105884698B (zh) 2018-09-28

Family

ID=5671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3652.9A Active CN105884698B (zh) 2016-06-07 2016-06-07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8469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9673A (zh) * 2018-03-12 2018-08-17 温州大学 一种药物中间体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424394A (zh) * 2018-03-12 2018-08-21 温州大学 一种含氮杂环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8752282A (zh) * 2018-03-12 2018-11-06 温州大学 一种稠杂环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8863950A (zh) * 2018-06-14 2018-11-23 温州大学 一种二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9053598A (zh) * 2018-06-14 2018-12-21 温州大学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7388A (zh) * 2013-09-02 2013-12-25 温州大学 一种芳基或杂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KR20140141071A (ko) * 2013-05-31 2014-12-10 에스에프씨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4557737A (zh) * 2015-01-13 2015-04-29 马良军 一种2-芳基取代喹唑啉类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WO2015087961A1 (ja) * 2013-12-12 2015-06-1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イリジウム錯体化合物、該化合物の製造方法、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5153045A (zh) * 2015-09-25 2015-12-16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种药物中间体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41071A (ko) * 2013-05-31 2014-12-10 에스에프씨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3467388A (zh) * 2013-09-02 2013-12-25 温州大学 一种芳基或杂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WO2015087961A1 (ja) * 2013-12-12 2015-06-1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イリジウム錯体化合物、該化合物の製造方法、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CN104557737A (zh) * 2015-01-13 2015-04-29 马良军 一种2-芳基取代喹唑啉类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5153045A (zh) * 2015-09-25 2015-12-16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种药物中间体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ZSO KORBONITS,等: "A New type of Dimroth Rearrangement: Formation of 1,2-Dihydro-3H-quinazolone 4-Oximes from 4-Amino-1,2- dihyd roquinazoline 3-Oxides",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1: ORGANIC AND BIO-ORGANIC CHEMISTRY》 *
G.F. FADHIL,等: "Substituent Effects in the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of Para-(para-substituted benzylidene amino)benzonitrile and Para-(ortho-substituted benzylidene amino)benzonitrile", 《JOURNAL OF THE IRANIAN CHEMICAL SOCIETY》 *
LUCJAN STREKOWSKI,等: "A route to sterically crowded benzophenone N-aryl imines",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
WILLIAM H. OJALA,等: "Bridge Orientation as a Selector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a Series of Crystalline Isomeric Benzylideneanilines", 《CRYST. GROWTH DES.》 *
李文举等: "4-取代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工中间体》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9673A (zh) * 2018-03-12 2018-08-17 温州大学 一种药物中间体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424394A (zh) * 2018-03-12 2018-08-21 温州大学 一种含氮杂环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8752282A (zh) * 2018-03-12 2018-11-06 温州大学 一种稠杂环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8409673B (zh) * 2018-03-12 2020-03-24 温州大学 一种药物中间体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424394B (zh) * 2018-03-12 2020-04-21 温州大学 一种含氮杂环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8752282B (zh) * 2018-03-12 2020-06-30 温州大学 一种稠杂环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8863950A (zh) * 2018-06-14 2018-11-23 温州大学 一种二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9053598A (zh) * 2018-06-14 2018-12-21 温州大学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8863950B (zh) * 2018-06-14 2021-04-13 温州大学 一种二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9053598B (zh) * 2018-06-14 2021-04-13 温州大学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84698B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4698A (zh)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910672B (zh) Vismodegib的制备方法
WO2016110224A1 (zh) 玻玛西尼的制备方法
CN103601645B (zh) 1-(苯乙基氨基)丙烷-2-醇类化合物或其盐的制备方法
CN105837493A (zh) 尼达尼布的合成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05646285B (zh) 一种维兰特罗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11485B (zh) 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博舒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6946880A (zh) 一种制备瑞博西尼中间体的方法
CN103922992A (zh) 一种抗癌活性吲哚酮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N113336667B (zh) 适于工业化生产罗沙司他中间体的方法
CN104803912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喹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0028448B (zh) 一种3-羟基-2,3-二氢异喹啉-1,4-二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1116493B (zh) 一种制备Apabetalone的方法、中间体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5884673B (zh) 一种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1072546B (zh) 一种5-乙炔基吲哚啉-2,3-二酮的合成方法
CN109400507A (zh) 艾拉莫德中间体杂质的合成
CN108424394B (zh) 一种含氮杂环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3242244B (zh) 一种卡奈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8752282B (zh) 一种稠杂环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8409673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2746242A (zh) 6,7-取代基-4-苯胺类喹唑啉的合成方法
CN112441961B (zh) 一种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628547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二氟甲氧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863950B (zh) 一种二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9053598B (zh)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