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3598A -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3598A
CN109053598A CN201810612952.7A CN201810612952A CN109053598A CN 109053598 A CN109053598 A CN 109053598A CN 201810612952 A CN201810612952 A CN 201810612952A CN 109053598 A CN109053598 A CN 109053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acid
above formula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29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53598B (zh
Inventor
陈久喜
张业彤
程天行
宫巨林
邵银林
胡堃
王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6129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3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3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3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53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3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 C07D239/7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39/72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 C07D239/74Quinazolines; Hydrogenated quinazolin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式(5)所示喹唑啉化合物,其中,R选自H、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Ar选自苯基、萘基或菲基,所述苯基、萘基或菲基均为未取代或被取代基取代,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炎症抑制效果,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还提供了所述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以简单易得的原料为反应物,经过两步反应而得到该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稠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喹唑啉类化合物通常具有除草、杀菌、杀虫、抗病毒、杀虫、抗病毒、抗炎、抗高血压、抗痉挛、抗肿瘤、抗疟疾和抗结核等活性,以及具有光学活性,从而在医药、农业、有机电致发光等都多个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例如,已经发现喹唑啉类化合物在生物活性中存在的多个特定靶点,对多种疾病致病因子具有优异的抑制作用。例如:
2-三氯甲基-4-芳硫基喹唑啉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疟疾活性(见Bioorg.Med.Chem.Lett.,21,p 6003-6006,2011年);
有些4-杂芳硫基喹唑啉衍生物对某些癌细胞具有抗增殖活性(见Bioorg.Med.Chem.Lett.,17,p 2193-2196,2007年);
某些喹唑啉类化合物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酪氨酸激酶 (EGFR-TK)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抗癌。
降血压药哌唑嗪、利尿药甲酸喹唑酮、抗肠癌药雷替曲塞、抗疟疾药常山碱、抗癌药物吉非替尼、杀菌药物丙氧喹啉等,这些化合物中均包含喹唑啉类结构单元。
正是由于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治疗作用,其相应化合物的合成和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的寻求与研究业已成为有机化学合成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多条反应和合成路线,例如:
Dan Zhao等人(“Potassium iodide-catalyzed three-component synthesis of2-arylauinazolines via amination of benzylic of C-H bonds of methylarenes”,Advanced Synthesis&Catalysis,2015,357,339-344)中公开了一种由邻氨基芳醛制备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本申请人的CN201610403652.9中公开了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是以下式(I)化合物与下式(II)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式(III)化合物,
CN103275016A、CN103467388A和CN103467388A均公开了下式(I)所示2-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为在铜化合物和铈化合物组成的双组分催化剂、铵源化合物(或有机配体)、碱和氧气 (或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存在下,于反应溶剂中由式(II)邻氨基苄醇化合物与式(III)芳香醛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制得所述式(I)化合物:
CN103113311A公开了一种喹唑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首先使芳基醛或杂芳基醛与邻氨基苯甲酰胺反应,得到2-芳基喹唑啉酮或2-杂芳基喹唑啉酮,然后经过还原得到2-芳基喹唑啉或2-杂芳基喹唑啉,其反应式如下: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新型的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但为了得到更多的喹唑啉化合物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研究,仍仍存在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必要,这也是有机合成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寻求新型的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第一个方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一种下式 (5)所示喹唑啉化合物:
其中,R选自H、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Ar选自苯基、萘基或菲基,所述苯基、萘基或菲基均为未取代或被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5)喹唑啉化合物中,所述“卤素”的含义是指卤族元素,非限定地例如可为F、Cl、Br或I。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5)喹唑啉化合物中,所述“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包括了C1烷基、C2烷基、C3烷基、C4烷基、C5烷基或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式(5)喹唑啉化合物中,所述“C1-C6烷氧基”是指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与O原子相连后的基团。
所述式(5)喹唑啉化合物是一类全新的化合物,因具有喹唑啉环以及活性基团氨基,从而如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可以后续合成更多的喹唑啉类化合物,在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以及经过本发明人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炎症抑制效果,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所述式(5)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的路线如下: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上式(1)化合物和上式(2)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于碳酸钾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上式(3)化合物;
S2:在有机溶剂中,于钯催化剂、有机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作用下,上式(3)化合物和上式(4)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而得到所述式(5)化合物;
其中,X为卤素,R、Ar的定义均如上所定义,在此不再重复列出。
其中,“X为卤素”中的“卤素”的含义是指卤族元素,非限定地例如可为F、Cl、Br或I。
下面,对各个步骤中的各个技术特征进行详细的进一步描述,具体如下。
[步骤S1]
在步骤S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S1中,所述式(1)化合物与所述式(2)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0.5-1.5,例如可为1:0.5、1:1或1:1.5。
在步骤S1中,所述式(1)化合物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3,例如可为1:2、1:2.5或1:3。
在步骤S1中,反应温度为80-120℃,例如可为80℃、90℃、 100℃、110℃或120℃。
在步骤S1中,反应时间为8-16小时,例如可为8小时、10小时、12小时、14小时或16小时。
在步骤S1中,反应结束后的所述后处理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50:1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上式(3)化合物。
其中,在所述硅胶快速柱色谱提纯过程中,可通过TLC跟踪监控而确定合适的洗脱终点。
[步骤S2]
在步骤S2中,所述钯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乙酰丙酮钯 (Pd(acac)2)、氯化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或三氟乙酸钯 (Pd(TFA)2)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乙酸钯(Pd(OAc)2)。
在步骤S2中,所述有机配体为下式L1-L6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有机配体最优选为L1。
在步骤S2中,所述酸性添加剂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乙酸、三氟乙酸、苯甲酸、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或樟脑磺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樟脑磺酸,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在步骤S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乙醇、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环己烷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甲苯、二氯甲烷或环己烷,最优选为甲苯。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S2中,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式(4)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1.5-2.5,例如可为1:1.5、1:2或1:2.5。
在步骤S2中,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钯催化剂的摩尔比为 1:0.02-0.1,例如可为1:0.02、1:0.04、1:0.06、1:0.08或1:0.1。
在步骤S2中,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 1:0.05-0.15,例如可为1:0.05、1:0.1或1:0.15。
在步骤S2中,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酸性添加剂的摩尔比为 1:8-12,例如可为1:8、1:10或1:12。
在步骤S2中,反应温度为70-90℃,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70℃、 80℃或90℃。
在步骤S2中,反应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通过液相色谱或TLC检测原料的残留量多少而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例如可为 16-28小时,非限定性地例如为16小时、20小时、24小时或28小时。
在步骤S2中,反应结束后的所述后处理可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上式(5)化合物。
其中,在所述硅胶快速柱色谱提纯过程中,可通过TLC跟踪监控而确定合适的洗脱终点。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式(5)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喹唑啉化合物是一类全新的化合物,其具有喹唑啉环以及活性基团氨基,可以后续合成更多的喹唑啉类化合物,而且具有明显的炎症抑制效果,从而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化合物K1-K6对IL-6的抑制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反应路线为: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 100mmol上式(1)化合物、50mmol上式(2)化合物和300mmol碳酸钾,在80℃下搅拌反应16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50:1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产率为96.1%;
1H NMR(500MHz,DMSO-d6)δ8.46(s,1H),8.24(d,J=8Hz,1H), 8.12(d,J=7.5Hz,1H),7.93-7.98(m,2H),7.86(d,J=8Hz,1H), 7.75-7.82(m,2H),7.66(t,J=7.5Hz,1H)。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3)化合物、150mmol上式(4)化合物、10mmol乙酸钯、5mmol有机配体L1 和12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7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5)化合物,将其命名为K1,产率为 87.2%。
熔点:133-134℃。
1H NMR(500MHz,DMSO-d6)δ8.56(d,J=8Hz,1H),8.10(d,J= 8.5Hz,1H),8.05(d,J=8Hz,1H),7.97(t,J=8Hz,1H),7.76(d,J=7.5 Hz,2H),7.63(t,J=8Hz,1H),7.45(d,J=8Hz,4H),7.19(t,J=8.5Hz, 1H),6.85(d,J=8Hz,1H),6.64(t,J=8Hz,1H),2.45(s,3H)。
实施例2
反应路线为: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 100mmol上式(1)化合物、150mmol上式(2)化合物和200mmol碳酸钾,在120℃下搅拌反应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50:1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产率为95.8%;
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1的式(3)化合物。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3)化合物、250mmol上式(4)化合物、2mmol乙酸钯、15mmol有机配体L1 和8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6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5)化合物(t-Bu为叔丁基),将其命名为K2,产率为84.9%。
熔点:137-139℃。
1H NMR(500MHz,DMSO-d6)δ8.56(d,J=8Hz,1H),8.08-8.12 (m,2H),7.99(t,J=8Hz,1H),7.81-7.83(m,2H),7.63-7.68(m,3H), 7.47(s,2H),7.18-7.21(m,1H),6.85(d,J=8Hz,1H),6.64(t,J=8Hz, 1H),1.38(s,9H)。
实施例3
反应路线为: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 100mmol上式(1)化合物、100mmol上式(2)化合物和250mmol碳酸钾,在100℃下搅拌反应1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50:1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产率为96.4%;
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1的式(3)化合物。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3)化合物、200mmol上式(4)化合物、6mmol乙酸钯、10mmol有机配体L1 和10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5)化合物,将其命名为K3,产率为 92.7%。
熔点:80-83℃。
1H NMR(500MHz,DMSO-d6)δ8.44(d,J=8Hz,1H),8.17-8.20 (m,2H),8.11(d,J=8Hz,1H),7.99(s,1H),7.73-7.76(m,2H), 7.57-7.60(m,1H),7.43-7.53(m,6H),7.18(t,J=7.5Hz,1H),6.86(d,J =8.5Hz,1H),6.58(t,J=7.5Hz,1H)。
实施例4
反应路线为: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 100mmol上式(1)化合物、75mmol上式(2)化合物和275mmol碳酸钾,在90℃下搅拌反应14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50:1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产率为95.6%;
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1的式(3)化合物。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3)化合物、175mmol上式(4)化合物、8mmol乙酸钯、7.5mmol有机配体L1 和11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7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5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5)化合物,将其命名为K4,产率为 86.3%。
熔点:220-221℃。
1H NMR(500MHz,DMSO-d6)δ8.99(dd,J=8.5,18.5Hz,2H), 8.46(d,J=8Hz,1H),8.20(d,J=8.5Hz,1H),8.10-8.11(m,2H),8.00 (t,J=8Hz,1H),7.82(t,J=8Hz,1H),7.74(t,J=7.5Hz,2H),7.60(d, J=8.5Hz,1H),7.48-7.54(m,5H),7.18(t,J=8Hz,1H),6.87(d,J= 8.5Hz,1H),6.56(t,J=7Hz,1H)。
实施例5
反应路线为: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 100mmol上式(1)化合物、125mmol上式(2)化合物和225mmol碳酸钾,在110℃下搅拌反应10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50:1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产率为93.9%;
1H NMR(500MHz,DMSO-d6)δ8.44(s,1H),8.24(d,J=8Hz,1H), 7.99(d,J=8Hz,1H),7.94(t,J=7.5Hz,1H),7.80(d,J=8Hz,1H), 7.69(s,1H),7.65(t,J=7.5Hz,1H),7.58(d,J=8Hz,1H),2.48(s, 3H)。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3)化合物、225mmol上式(4)化合物、4mmol乙酸钯、12.5mmol有机配体 L1和9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8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9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5)化合物,将其命名为K5,产率为 93.8%。
熔点:135-136℃。
1H NMR(500MHz,DMSO-d6)δ8.54(d,J=8Hz,1H),7.91-7.93 (m,2H),7.83-7.84(m,2H),7.64-7.65(m,3H),7.46-7.47(m,3H),7.19 (t,J=8Hz,1H),6.85(d,J=8.5Hz,1H),6.63(t,J=8Hz,1H),2.55(s, 3H)。
实施例6
反应路线为: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100mmol上式(1)化合物、65mmol上式(2)化合物和260mmol碳酸钾,在98℃下搅拌反应14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50:1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产率为94.3%;
1H NMR(500MHz,DMSO-d6)δ8.44(s,1H),8.36(d,J=2.5Hz, 1H),8.24(d,J=8Hz,1H),8.06-8.08(m,1H),7.95(t,J=7Hz,1H), 7.90(d,J=8Hz,1H),7.80(d,J=8Hz,1H),7.66(t,J=7Hz,1H)。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3)化合物、165mmol上式(4)化合物、9mmol乙酸钯、6.5mmol有机配体L1 和105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7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6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5)化合物,将其命名为K6,产率为 85.7%。
熔点:168-169℃。
1H NMR(500MHz,DMSO-d6)δ8.53(d,J=8Hz,1H),8.17 (d,J=9Hz,1H),8.01(d,J=9Hz,1H),7.95(s,1H),7.86(s,2H), 7.67(s,3H),7.43(s,2H),7.21(t,J=7.5Hz,1H),6.86(d,J=8Hz, 1H),6.64(t,J=7.5Hz,1H)。
下面对步骤S2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考察,从而对最优选条件进行了创造性选择,具体如下。
步骤S2中技术特征的考察
催化剂的考察
对比例S201-S206: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乙酰丙酮钯(Pd(acac)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 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01-S206。
对比例S207-S212: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氯化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07-S212。
对比例S213-S218: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13-S218。
对比例S219-S224: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三氟乙酸钯(Pd(TFA)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 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19-S224。
结果见下表1(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表1
由此可见,对于步骤S2中的催化剂而言,稍微的改变都可导致效果上的显著改变,例如当为三氟乙酸钯时,虽然与乙酸钯高度类似,但其产率仍有显著降低。这证明催化剂在种类上的选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效果上的非显而易见性。
有机配体的考察
除分别将有机配体L1替换为下表2中的其它有机配体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所使用的有机配体、实施例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2(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表2
由此可见,对于有机配体而言,最优选L1,而其它有机配体均在效果上有显著的降低;还可以看出,即便是使用非常类似的L2-L3,其效果也有显著的降低,而L5甚至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有机配体的选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
酸性添加剂的考察
对比例S231-S236: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乙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31-S236。
对比例S237-S242: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乙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37-S242。
对比例S243-S248: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苯甲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43-S248。
对比例S249-S254: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甲烷磺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49-S254。
对比例S255-S260: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甲烷磺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 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55-S260。
对比例S261-S266: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樟脑磺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顺次得到对比例S261-S266。
结果见下表3(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表3
NR表示未检测到产物。
由此可见,对于步骤S2中的酸性添加剂而言,稍微的改变都可导致效果上的显著改变,例如当为苯甲酸时,虽然与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高度类似,但仍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酸性添加剂在种类上的选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效果上的非显而易见性。
有机溶剂的考察
除分别将有机溶剂甲苯替换为下表4中的其它有机溶剂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6,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实施例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4(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表4
由此可见,对于有机溶剂而言,最优选甲苯,而其它有机溶剂均在效果上有显著的降低,甚至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有机溶剂的选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
药物活性测试
实验过程如下:
1、配置肉汤,具体为将蛋白胨0.5g、NaCl 0.25g、可溶性淀粉3g和牛肉膏0.15g用灭菌水定容至50ml;
2、将所得肉汤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过滤肉汤;
3、向体重18-22g的ICR雄鼠(购自于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鼠腹腔注射5ml肉汤,72h后将ICR雄鼠处死,分离得到原代巨噬细胞;
4、将分离的原代细胞离心重悬后接种到六孔板中(每孔5×105个细胞),然后每孔中加入2ml 1640完全培养基(Gibco),将细胞培养在体积浓度为5%CO2、37℃的细胞培养箱中;
5、待细胞贴壁后4-6小时,更换新鲜的1640培养基;
6、细胞贴壁24小时后,再次更换新鲜的1640培养基,每孔加入本发明化合物使其浓度为10nM,随后再加入脂多糖LPS(购自 Sigma-Aldrich)使其浓度为0.5mg/ml,继续培养24小时;
7、收集细胞培养基,按照购自eBioscience Inc的小鼠IL-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的使用说明操作,测量培养基中的IL-6 水平,并通过测定总蛋白浓度归一化,结果以对LPS的百分比表示 (即纵坐标为%)。
结果见附图1,从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化合物对于IL-6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从而具有抗炎活性,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所述合成方法以简单易得的原料为反应物,经过两步反应而得到该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式(5)所示喹唑啉化合物:
其中,R选自H、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Ar选自苯基、萘基或菲基,所述苯基、萘基或菲基均为未取代或被取代基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式(5)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的路线如下: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上式(1)化合物和上式(2)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于碳酸钾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上式(3)化合物;
S2:在有机溶剂中,于钯催化剂、有机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作用下,上式(3)化合物和上式(4)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而得到所述式(5)化合物;
其中,X为卤素,R、Ar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中的定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
4.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式(1)化合物与所述式(2)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5-1.5。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式(1)化合物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3。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反应温度为80-120℃,反应时间为8-16小时。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钯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乙酰丙酮钯(Pd(acac)2)、氯化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或三氟乙酸钯(Pd(TFA)2)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乙酸钯(Pd(OAc)2)。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有机配体为下式L1-L6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有机配体最优选为L1。
9.如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酸性添加剂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乙酸、三氟乙酸、苯甲酸、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或樟脑磺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樟脑磺酸,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10.如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乙醇、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环己烷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甲苯、二氯甲烷或环己烷,最优选为甲苯。
CN201810612952.7A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Active CN109053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2952.7A CN109053598B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2952.7A CN109053598B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3598A true CN109053598A (zh) 2018-12-21
CN109053598B CN109053598B (zh) 2021-04-13

Family

ID=64820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2952.7A Active CN109053598B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359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938A (zh) * 2011-03-09 2013-11-13 默克专利股份公司 吡啶并[2,3-b]吡嗪衍生物及其治疗用途
CN105814069A (zh) * 2013-12-12 2016-07-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铱配位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含有其的组合物、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05884698A (zh) * 2016-06-07 2016-08-24 温州大学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938A (zh) * 2011-03-09 2013-11-13 默克专利股份公司 吡啶并[2,3-b]吡嗪衍生物及其治疗用途
CN105814069A (zh) * 2013-12-12 2016-07-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铱配位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含有其的组合物、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05884698A (zh) * 2016-06-07 2016-08-24 温州大学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MANIKANDAN ET AL.: "Efficacy of phenyl quinoline phenol derivatives as COX-2 inhibitors; an approach to emergent the small molecules as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therapeutics", 《INFLAMMOPHARMACOLOGY》 *
KENSUKE OKUDA ET AL.: "Polycyclic N-Heterocyclic Compounds. Part 60:Reactions of 3-(2-Cyanophenyl)quinazolin-4(3H)-ones with Primary Amines", 《CHEM.PHARM.BULL.》 *
叶发青 等: "《药物化学》", 30 June 2012, 浙江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3598B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8435B (zh) 离子型铁(iii)配合物在催化端炔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的羧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CN106243105B (zh) 亚甲基桥连1,8-萘啶配体及铜(ⅰ)配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84698A (zh) 一种二苯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1747921A (zh) 瑞香素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
CN109293574A (zh) 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脱氢枞酸芳胺基苯并咪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97214A (zh) 乐伐替尼中间体及其制备和乐伐替尼的制备
CN106349161B (zh) 一种4-(2’,2’,2’-三氟)乙基喹啉系列物的制备方法
CN105837493A (zh) 尼达尼布的合成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09053598A (zh) 一种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8912059A (zh) 一种含氮杂环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863950A (zh) 一种二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6866480B (zh) 多环芳硒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3597A (zh) 一种炎症抑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7282A (zh) 一种含苯磺酰氨基的抗炎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8912060A (zh) 一种喹唑啉类抗炎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8912061A (zh) 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727283A (zh) 一种苯磺酰氨类抗炎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1646975B (zh) N-甲基洛美沙星的丙烯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86364A (zh) 一种二苯并氮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57810A (zh) 2-吡啶甲酰肼基席夫碱类次氯酸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88144B (zh) 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并能抑制Tau蛋白聚集的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11250B (zh) 一种2-(2,6-二氯苯氧基)吡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N108409673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848773B (zh) 一种制备双吲哚基芴衍生物的方法
CN106220633A (zh) 一种含氯苯并吡嗪结构的1,2,4‑三唑衍生物作为杀菌剂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