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4137B - 用于机动车的锁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4137B
CN105874137B CN201480066346.XA CN201480066346A CN105874137B CN 105874137 B CN105874137 B CN 105874137B CN 201480066346 A CN201480066346 A CN 201480066346A CN 105874137 B CN105874137 B CN 1058741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ed
release lever
bar
locked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63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4137A (zh
Inventor
R·亨特
K·朱利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ekert AG
Original Assignee
Kieke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ekert AG filed Critical Kiekert AG
Publication of CN105874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4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4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4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68Keepers
    • Y10T292/696With movable dog, catch or striker
    • Y10T292/702Pivoted or swinging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锁定机构的锁,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锁栓的、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转动掣子(1);锁爪(2),转动掣子(1)可以与锁爪接合以保持锁栓;锁死杆(3),如果锁爪(2)位于其锁止位置则锁死杆能够锁死锁爪;用于分离锁定机构的释放杆(4),其中,锁死杆(3)和释放杆(4)通过第一弹簧(9)互相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的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的锁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锁栓的、以可转动方式支承的转动掣子,锁栓也被称为挡块。锁定机构还包括锁爪,转动掣子可以与锁爪接合以保持锁栓。
机动车锁的转动掣子通常包括叉状的入口槽(也被称作进入开口),该入口槽由负载臂和锁止臂形成,当车门或舱门(例如发动机罩或后备箱盖)关闭时,车门或舱门的锁栓(也被称为挡块)进入该入口槽。锁栓或挡块便使转动掣子从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的方向转动,直到锁爪与转动掣子接合。这个位置被称作是锁止位置。锁栓便不能离开转动掣子的入口槽。
此外,锁可包括能将锁爪锁死在其锁止位置的锁死杆。锁死杆必须被枢转或摆动离开其锁死位置以便分离锁定机构。如果锁死杆已经从其锁死位置移除,则锁爪能够离开其锁止位置以用于打开锁定机构。
从US 2010 052 336 Al已知一种锁,其中如果锁爪处于其锁止位置,转动掣子能向锁爪中引入打开力矩。这种锁需要锁死杆以能与锁定机构接合。这种锁可以几乎不费力地打开。
(现有技术中)存在具有两个锁止位置——即预锁止位置和主锁止位置——的机动车锁。预锁止位置使得能够在关闭过程中当门或舱门没有到达主锁止位置时首先抓住相应的门或舱门。如果,从预锁止位置出发,转动掣子被进一步转动,它会最终到达主锁止位置。
作为原则,锁包括释放杆,释放杆被致动以使锁定机构打开或分离。这种释放杆一般连接到门或舱门的把手。如果把手被致动,那么释放杆也被致动或枢转,以使锁定机构分离并且从而使锁打开。
在碰撞事件中,把手可能被无意致动,这将导致锁定机构被打开。应当保证这种锁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意外打开。
为了确保在碰撞事件中使锁不被无意打开,根据文献EP 1518983 A2提供了具有锁定机构的锁,该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释放或打开锁定机构的致动杆,即释放杆。所述锁还包括锁死杆,该锁死杆在预定的车辆加速期间锁死致动杆。
与通常的打开过程相比,在碰撞事件中出现特别大的加速度。如果致动杆仅在——例如在碰撞事件中出现的——大的车辆加速度下锁死,则可以避免在碰撞情况下锁定机构的意外打开。在对车门把手进行常规致动的情况下,致动杆由于缺乏大的加速度而不会锁死,以便使锁能被打开。
为了避免在碰撞事件中的意外打开,具有锁定机构的锁包括转动掣子和用于接合转动掣子的锁爪。此外,锁包括当锁爪位于其锁止位置时能锁死锁爪的锁死杆。此外,提供了用于打开或释放锁定机构的释放杆。如果释放杆被致动、不被过度加速,锁爪或锁死杆因而移出其锁死位置。如果出现释放杆的过大的加速度,例如可通过碰撞引起,那么锁的止动装置防止释放杆能够使锁爪或锁死杆分别移出其锁死位置或锁定位置。因此在碰撞事件中,如果释放杆被加速,锁无法打开。止动装置包括惯性杆和锁死杆。惯性杆和锁死杆相互连接,其方式使得仅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例如当门把手以常规方式、例如被车辆的驾驶员致动的情况下——加速时,惯性杆与锁死杆一起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惯性杆和锁死杆的连结处的运动这样发生,即锁死杆不能防止锁定机构被打开。如果释放杆被大大加速——这在碰撞事件中是有可能的——那么由于惯性杆的惯性,仅仅锁死杆移动,即移动到使释放杆的进一步枢转锁死的位置,其方式使得锁定机构被避免打开。
根据德国专利申请102013203808,所述止动装置包括使惯性杆和锁死杆相互连接的弹簧,其方式使得仅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加速时,锁死杆与惯性杆一起通过释放杆移动。以技术上简单的方式来说,这可以防止锁能在发生碰撞时无意打开。以常规方式加速是指释放杆没有过大的加速度(例如由于碰撞的规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该锁包括避免在碰撞事件中意外打开的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少了部件数量的用于机动车的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小了包装尺寸和减小了总质量的用于机动车的锁。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目的,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锁栓的、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转动掣子;锁爪,转动掣子可以与锁爪接合以保持锁栓;锁死杆,如果锁爪位于其锁止位置,锁死杆能够锁死锁爪;用于分离锁定机构的释放杆,其中锁死杆和释放杆通过第一弹簧互相连接。
第一弹簧使释放杆和锁死杆互相连接的方式使得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加速时锁死杆通过释放杆与释放杆一起移动。由于锁死杆的惯性,当释放杆以过大的方式加速时,锁死杆不通过释放杆与释放杆一起移动。
由于第一弹簧连接,存在避免在碰撞事件中意外打开的机构。单独的惯性杆是没有必要的。其结果是,减少了组件数量,减小了包装尺寸和减小了总质量。
优选地,锁死杆的质量大于所述释放杆的质量的两倍。在另一实施例中,锁死杆的质量大于释放杆的质量的三倍。其结果是,锁死杆的惯性质量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死杆和释放杆可以围绕同一轴转动。这个实施例允许弹簧连接的简单结构。它例如足以使第一弹簧的一个支腿被附接到释放杆和弹簧的另一支腿附接到锁死杆。此外,第一弹簧可以围绕所述轴。优选地,第一弹簧位于锁死杆和释放杆之间,以形成简单结构。
本发明还涉及锁定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锁,该锁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锁栓的、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转动掣子;锁爪,转动掣子可以与锁爪接合以保持锁栓;锁死杆,如果锁爪位于其锁止位置以及预锁止位置,锁死杆能够锁死锁爪;当锁爪处于主锁止位置以及预锁止位置时用于分离锁定机构的释放杆,其中当锁爪处于锁止位置时,转动掣子向锁爪引入打开力矩。很容易独立地使锁打开,无论锁处于主锁定位置还是预锁定位置。所述锁包括数量减少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其主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处于其主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锁死杆离开其锁死位置时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锁爪离开其锁止位置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其打开位置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其预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预锁定位置与主锁定位置之间的中间状态的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锁的锁定机构包括转动掣子1、锁爪2、锁死杆3和锁死杆3上方的释放杆4。掣子1、锁爪2、锁死杆4和释放杆5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金属板5上。转动掣子1包括由负载臂7和锁止臂8形成的叉状入口槽6,其中,当相应的门或舱门关闭时,锁栓(未示出)进入入口槽6。然后,锁栓使转动掣子1从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的方向转动,直到锁爪2接合转动掣子1成为主锁止位置,如图1所示。
在主锁止位置即主锁定位置,如图1所示,转动掣子1向锁爪2引入打开力矩。由于锁爪2被锁死杆3锁死,锁爪2停在其锁止位置。因而,锁死杆3必须枢转离开其锁死位置以分离锁定机构。
锁死杆3和释放杆4通过第一弹簧9(图2)相互连接。第一弹簧9的一个支腿10以预紧方式靠在锁死杆3的一个臂11上。第一弹簧9的另一支腿12以预紧方式靠在锁死杆3的销13上。第一弹簧9位于锁死杆3和释放杆4之间。锁死杆3和释放杆4可绕同一轴14转动。第一弹簧9围绕轴14。因此,轴14使第一弹簧9保持在其位置。第一弹簧9使释放杆4和锁死杆3以这种方式连接:可以通过转动释放杆4——如果释放杆4的加速度不是过度的大——而使锁死杆3从其锁死位置移开。
锁死杆3的质量是释放杆4的质量的至少两倍。由于锁死杆3的大质量,锁死杆3的作用类似于上述惯性杆。
如图1所示,在锁的锁定位置,释放杆4的臂11靠在形成锁死杆3的侧壁15的凸起上。侧壁即凸起15充当释放杆4的止动部。在锁定位置,侧壁15避免释放杆4由于预紧的第一弹簧9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另一预紧的第二弹簧16包括第一支腿17,其靠在锁死杆3的销13上并因而靠在锁死杆3上。销13位于第一弹簧9的支腿12和第二弹簧16的支腿17之间。第二弹簧16包括第二支腿18,该第二支腿18邻近锁爪2的轴20靠在锁爪2的臂19上。第二弹簧16能使位于锁死位置的锁死杆3移动。此外,第二弹簧16能够使锁死杆3保持在其锁死位置。由于第二支腿18在锁爪2的轴20附近终止,弹簧16不向锁爪2引入大的力矩,当锁死杆3从其锁死位置移除时避免锁爪2离开其锁止位置。
还有第三预紧弹簧21。第三弹簧21的一个支腿22靠在金属板5的侧壁23上。第三弹簧21的另一支腿24靠在释放杆4的臂11的端部上。侧壁24连接至臂26。金属板5是外壳的一部分。
在主锁定位置,锁止杆8的轮廓的第一部段即表面27靠在锁爪2的臂19的端部,如图1所示。同时,臂19的这个端部附近的轮廓靠在锁死杆3的接近臂26的端部的轮廓部段即表面28上。其结果是,锁爪2不能离开其主锁止位置。
把手(未示出)与释放杆4的另一臂29连接。把手的激活/启动使释放杆4顺时针转动以打开锁定机构。
销13附接至锁死杆3的臂30。锁死杆3的邻近其轴14的另一侧壁即凸起31可以用作释放杆4的另一止动部以便限制释放杆4相对于锁死杆3的顺时针转动。
转动掣子1可以绕其轴32转动。锁止杆8包括用于预锁止位置的第二部段33。第二部段33是转动掣子1的轮廓的一部分。
锁死杆3的臂26的端部包括一圆形舌部25,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位置时,该舌部被引导到锁止臂8的端部。
锁死杆3的臂30包括台阶部34以便为弹簧16提供空间。锁爪2包括第二臂35。
如果相应的把手以常规方式被激活以便打开相应的门或舱门,所述释放杆4的转动运动是缓慢的。第一弹簧9不偏转。释放杆4、第一弹簧9和锁死杆3作为刚性构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3所示。当锁死杆3已离开其锁死位置,如图3所示,锁爪2由于通过转动掣子1引入打开运动而顺时针转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锁死杆3所需的力大大降低,因为来自密封负载的阻力的大部分通过锁爪2传递。一旦锁死杆3与锁爪2脱开,锁爪2由于锁爪与转动掣子1之间的正压力角而自行打开。
为了脱开锁定机构的进一步操作由图4和5说明。图4示出另一中间状态。图5示出打开状态。
在图4所示的中间状态,当锁爪2已经离开其锁止位置时,锁爪2的臂35靠在锁死杆的臂30的端部。如图3和4所示的锁爪2的臂35和锁死杆2的臂30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锁爪2离开其锁止位置并且不会在打开操作期间转回。其结果是,例如灰尘或冰不能阻止锁爪离开其锁止位置。换句话说,如果打开力矩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足够,则锁爪2的臂35和锁死杆2的臂30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补充/备份的作用,以使锁爪从其锁止位置移除。因此,臂35的轮廓和臂30的端部的轮廓以这样的斜坡状方式延伸,使锁爪2由于锁死杆3的转动以及由于两个臂30和35之间的所述相互作用而以顺时针方式转动。
图5示出在其打开位置的转动掣子1。由于预紧弹簧16(图5中未示出),锁爪2的臂19靠在转动掣子1的锁止臂8的端部的轮廓上。预紧弹簧16还导致锁死杆3的臂26靠在锁爪2的臂19的端部上。
从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开始,掣子1的逆时针转动可导致锁爪2在其预锁定位置接合转动掣子,如图6所示。然后,由于预紧的第二弹簧16(图6中未示出),舌部25进入锁止臂8的端部的凹部或凹口36。另外,锁爪2的臂19进入其锁止位置,如图6所示。锁止臂8的第二部段33靠在锁爪2的臂19的端部,使得转动掣子1不能转回到其打开位置。另外,锁爪2的臂19的端部靠在锁死杆3的臂26的端部附近的轮廓28上。其结果是,锁爪2不能离开其预锁定位置。在预锁定位置,转动掣子向锁爪2引入打开力矩。因此,足以使锁死杆3如图6所示从其锁死位置移开以便打开锁定机构。
在预锁定位置,舌部25靠在凹部或凹口36的斜坡状部分37上。由于斜坡状部分37,转动掣子1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得锁死杆3离开其锁死位置。之后,锁定机构被带入主锁定位置。
如果在锁定位置(预锁定位置或主锁定位置)出现释放杆4的顺时针方式的过大加速度(这可能通过碰撞引起),由于锁死杆3的大的惯性质量,释放杆3不与锁死杆4一起移动,如图8所示。由于释放杆4在锁死杆3的臂26的端部和释放杆4的臂11的端部之间的运动而导致一间隙即缺口38。当出现缺口38时,预紧的第三弹簧21的支腿24的弯曲端部进入间隙38,如图8所示。一旦支腿24的弯曲端部已经进入缺口38,锁死杆3便无法离开其锁死位置。预紧的第三弹簧21的支腿24的弯曲端部则用作止动部。
锁死杆3的臂26的端部包括一重叠区域39。当释放杆4的臂11靠在锁死杆的侧壁或凸起15上时,重叠区域39完全低于释放杆4的臂11。因此,第三弹簧21的支腿24的弯曲的端部不会使臂11移位从而导致无意中出现缺口38。
如果释放杆4的操作速度快,第三弹簧21的转矩不足以克服锁死杆3的质量惯性矩。第一弹簧9偏转,使释放杆4从锁死杆3脱开。释放杆4的相对运动露出锁死杆3中的凹进的相应缺口38。容纳在锁的外壳中的第三弹簧21被允许扩展到这个缺口38中。第三弹簧21的移动的支腿24然后与固定的外壳剪切,所述外壳包括侧壁23和锁死杆3。剪切力仅是第三弹簧转矩的反作用力,在本设计中没有碰撞负载分量。释放杆4的继续操作仅导致卷紧第三弹簧21。
现在惯性机构被锁在锁定状态。锁死杆3在事件的全部剩余过程中不受释放链的后续摆动的影响。如果非故意地设定了惯性锁或对释放链没有损坏,弹簧通过使锁定机构循环/轮转来复位。
本发明的更多益处和改进是:
·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减小了包装尺寸;
·降低了总质量;
·减少了把手行程和转向力(对于每个工作掣子都自由舒适);
·更安全的正锁定惯性机构(弹跳锁死部);
·弹跳锁死部不会受到碰撞负载;
·平的冲压件;
·只需要一个特殊的金属部件(惯性质量爪);
·减少了阻止碰撞负载涉及的部件的数量;
·对现有的锁占用空间(foot prints)即插即用。
附图标记列表:
1:转动掣子
2:锁爪
3:锁死杆
4:释放杆
5:金属板
6:转动掣子的叉状入口槽
7:转动掣子的负载臂
8:转动掣子的锁止臂
9:第一弹簧
10:第一弹簧的支腿
11:锁死杆的臂
12:第一弹簧的支腿
13:锁死杆的销
14:轴
15:侧壁
16:第二弹簧
17:第二弹簧的支腿
18:第二弹簧的支腿
19:锁爪的臂
20:锁爪的轴
21:第三弹簧
22:第三弹簧的支腿
23:金属板的侧壁
24:第三弹簧的支腿
25:锁死杆的舌部
26:锁死杆的臂
27:轮廓部段
28:锁死杆的轮廓部段
29:释放杆的臂
30:锁死杆的臂
31:锁死杆的凸起
32:转动掣子的轴
33:转动掣子的轮廓的第二部段
34:锁死杆的台阶部
35:锁爪的臂
36:转动掣子的凹部
37:凹部的斜坡部分
38:缺口
39:重叠区域

Claims (16)

1.用于机动车的锁,该锁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锁栓的、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转动掣子;锁爪,转动掣子能与锁爪接合以保持锁栓;锁死杆,如果锁爪位于其锁止位置则锁死杆能够锁死锁爪;用于分离锁定机构的释放杆,其特征在于,锁死杆和释放杆通过第一弹簧互相连接,第一弹簧使释放杆和锁死杆互相连接的方式使得: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加速时锁死杆通过释放杆与释放杆一起移动,并且由于锁死杆的惯性,当释放杆以过大的方式加速时,锁死杆不通过释放杆与释放杆一起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死杆的质量大于所述释放杆的质量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锁死杆和释放杆能围绕同一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其中,第一弹簧的一个支腿附接到或抵靠在锁死杆上,第一弹簧的另一支腿附接到或抵靠在锁死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转动掣子向处于主锁定位置和/或预锁定位置的锁爪引入打开力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死杆包括作为用于释放杆的止动部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包括能够使处于其锁死位置的锁死杆移动的第二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其中,所述第二弹簧包括抵靠在锁死杆上的第一支腿和邻近锁爪的轴抵靠在锁爪臂上的第二支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包括第三弹簧,如果释放杆由于过大的加速度移动而锁死杆不移动,则第三弹簧能够进入一缺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其中,当释放杆的臂抵靠在锁死杆的凸起上时,重叠区域处于释放杆的臂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死杆包括在预锁定位置进入转动掣子的凹口的舌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舌部在预锁定位置抵靠在凹口的斜坡状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中,所述锁死杆能使锁爪锁死在主锁止位置和预锁止位置。
14.用于机动车的锁,该锁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容纳锁栓的、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转动掣子;锁爪,转动掣子能与锁爪接合以保持锁栓;锁死杆,如果锁爪位于其锁止位置和预锁止位置则锁死杆能够锁死锁爪;释放杆,用于在锁爪处于主锁止位置和预锁止位置时分离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当锁爪处于锁止位置时,转动掣子向锁爪引入打开力矩;并且,锁死杆和释放杆通过第一弹簧互相连接,第一弹簧使释放杆和锁死杆互相连接的方式使得:当释放杆以常规方式加速时锁死杆通过释放杆与释放杆一起移动,并且由于锁死杆的惯性,当释放杆以过大的方式加速时,锁死杆不通过释放杆与释放杆一起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其中,锁死杆包括在预锁定位置进入转动掣子的凹口的舌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其中,在预锁定位置,所述舌部抵靠在凹口的斜坡状部分上。
CN201480066346.XA 2013-12-05 2014-12-05 用于机动车的锁 Active CN105874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97,529 US9534425B2 (en) 2013-12-05 2013-12-05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US14/097,529 2013-12-05
PCT/IB2014/002689 WO2015082991A2 (en) 2013-12-05 2014-12-05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4137A CN105874137A (zh) 2016-08-17
CN105874137B true CN105874137B (zh) 2018-04-10

Family

ID=52396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6346.XA Active CN105874137B (zh) 2013-12-05 2014-12-05 用于机动车的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34425B2 (zh)
EP (1) EP3102761B1 (zh)
CN (1) CN105874137B (zh)
WO (1) WO201508299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03483B4 (de) * 2009-06-12 2019-08-01 Kiekert Ag Schloss mit Zwangsführung für Sperrklinke
DE102013220382A1 (de) * 2013-10-09 2015-04-09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US10072448B2 (en) 2014-05-29 2018-09-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handle
US10240370B2 (en) 2015-04-03 2019-03-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release linkage bypass device
WO2017157359A1 (de) * 2016-03-16 2017-09-21 Kiekert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schloss
DE102017209376A1 (de) * 2016-06-07 2017-12-07 Magna Closures Inc. Fahrzeugverschluss-Verriegelungsanordnung mit Doppelklinken-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US10385592B2 (en) 2016-08-15 2019-08-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atch internal mechanism
US10465424B2 (en) * 2017-01-26 2019-11-05 Gecom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JP6762242B2 (ja) * 2017-01-30 2020-09-30 ジーコム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Gecom Corporation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10738509B2 (en) * 2017-07-21 2020-08-11 Kiekert Ag Latch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ctuator
FR3070177B1 (fr) * 2017-08-21 2021-03-12 U Shin France Serrure avec mecanisme inertiel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7124530A1 (de) * 2017-10-20 2019-04-25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US11041328B2 (en) * 2018-03-30 2021-06-22 Kiekert Ag Latch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280116B2 (en) * 2018-05-15 2022-03-22 Magna Closures Inc.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child lock having asymmetrical toggle spring arrangement
DE102018126288A1 (de) * 2018-10-23 2020-04-23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chloss,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US11598129B2 (en) 2018-12-18 2023-03-07 Magna Closures Inc. Smart latch assembly with double pawl latch mechanism having flexible connection to release mechanis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29041A1 (de) * 2009-08-31 2011-03-03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DE102009046880A1 (de) * 2009-11-19 2011-05-26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CN102165131A (zh) * 2008-11-19 2011-08-24 开开特股份公司 具有多部件锁定机构的锁定单元
CN103348079A (zh) * 2011-02-09 2013-10-09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3348077A (zh) * 2011-02-09 2013-10-09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17128Z2 (it) * 1989-07-04 1991-11-12 Fiat Auto Spa Serratura con carico di apertura ridotto
DE19624640C1 (de) * 1996-06-20 1998-01-08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mit Drehfalle, Sperrklinke und Blockiervorrichtung
US6010165A (en) * 1998-09-21 2000-01-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oor latch with child security lock and unlocking assembly
DE10345104A1 (de) 2003-09-26 2005-04-21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07003948A1 (de) * 2006-11-22 2008-05-29 Kiekert Ag Schlosseinheit mit mehrteiliger Sperrklinke
KR100957103B1 (ko) * 2008-06-30 2010-05-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래치장치
DE102008035607A1 (de) * 2008-07-31 2010-02-04 Kiekert Ag Schlosseinheit mit zwei Sperrklinken und Positionserkennungsmitteln
DE102010003483B4 (de) * 2009-06-12 2019-08-01 Kiekert Ag Schloss mit Zwangsführung für Sperrklinke
DE102011012370A1 (de) * 2010-02-24 2011-08-25 Magna Closures S.P.A. Fahrzeugschloss mit Sperrklinke mit einzelner Kerbe
DE102010010833B4 (de) * 2010-03-10 2023-12-07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11003295A1 (de) * 2011-01-28 2012-08-02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DE102011010815A1 (de) * 2011-02-09 2012-08-09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CN103597155B (zh) * 2011-09-27 2016-04-06 株式会社安成 车辆用门锁装置
DE202012007312U1 (de) * 2012-07-31 2013-11-04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chlossanordnung
DE102012025403A1 (de) * 2012-12-21 2014-06-26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US9920555B2 (en) * 2013-01-18 2018-03-20 Kiekert Ag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DE102013203808A1 (de) 2013-03-06 2014-09-11 Kiekert Ag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9732544B2 (en) * 2013-03-25 2017-08-15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Motor vehicle lock
US9637952B2 (en) * 2013-03-25 2017-05-02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Motor vehicle lock
US9212509B2 (en) * 2013-03-27 2015-12-15 Kiekert Ag Locking mechanism
US10508475B2 (en) * 2013-07-24 2019-12-17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loc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131A (zh) * 2008-11-19 2011-08-24 开开特股份公司 具有多部件锁定机构的锁定单元
DE102009029041A1 (de) * 2009-08-31 2011-03-03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DE102009046880A1 (de) * 2009-11-19 2011-05-26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CN103348079A (zh) * 2011-02-09 2013-10-09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3348077A (zh) * 2011-02-09 2013-10-09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2761A2 (en) 2016-12-14
WO2015082991A2 (en) 2015-06-11
US9534425B2 (en) 2017-01-03
US20150159408A1 (en) 2015-06-11
WO2015082991A3 (en) 2016-07-21
EP3102761B1 (en) 2018-08-08
CN105874137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4137B (zh) 用于机动车的锁
CN105074106B (zh) 用于机动车的锁
CN105051305B (zh) 用于机动车的锁
CN102791943B (zh) 机动车门锁装置
US9243429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CN204386303U (zh) 车门闩锁组件和闩锁组件
WO2012107026A3 (de)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EP2113048A1 (en) Latch assembly
CN102165130A (zh) 机动车门锁
KR102155213B1 (ko) 자동차용 래치
CN108474227B (zh) 具有转动锁叉、预锁定位置和主锁定位置的用于机动车的安全装置
KR20150126361A (ko) 자동차용 래치
CN106869633B (zh) 具有过撞击止动特征的闩锁
KR101272988B1 (ko) 자동차용 테일 게이트 래치 기어의 해제 구조
CN106193840B (zh) 汽车门锁利用惯性触发的安全保护机构
KR20120012006A (ko) 오버라이드 기능을 가지는 자동차용 도어 인사이드 핸들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