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0496B - 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60496B CN105860496B CN201610270899.8A CN201610270899A CN105860496B CN 105860496 B CN105860496 B CN 105860496B CN 201610270899 A CN201610270899 A CN 201610270899A CN 105860496 B CN105860496 B CN 1058604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nducting plate
- composite material
- preparation
- absorbing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05 nan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SZVJSHCCFOBDDC-UHFFFAOYSA-N iron(II,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Fe]=O SZVJSHCCFOBDDC-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620 orga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22 magnetic nan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8—Heat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5/04—Polyuretha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08K2003/0806—Silv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含有吸波材料和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使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S2,对处于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与一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S3、解除复合材料的压缩状态。该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粒子密度具有梯度变化特点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且通过调整对复合材料的压缩量,能够实现对其浓度梯度的控制;并且,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同时对电磁波的反射也大大降低,从而得到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周围空间中出现的电磁波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避免电子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吸波材料在电子技术领域和人体防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由于吸波材料需要在减小对电磁波反射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电磁吸收,因此常规结构的吸波材料通常很难满足其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构造多层结构的吸波材料,并使每层材料的电学特性逐渐变化,以减小电磁波的反射。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氧化时间制备电磁吸收物质的密度具有梯度变化特点的吸波材料(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Society 33(2013)647)。然而,上述实现吸波物质密度梯度变化的方法均很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吸波物质密度梯度变化的方法均很繁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含有吸波材料和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使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S2,对处于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与一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以及S3,解除复合材料的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吸波材料为纳米粒子,优选纳米粒子选自Ag、Au、Cu、Ni、Co、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Fe3O4和Fe2O3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有机多孔聚合物为热塑性多孔聚合物,优选为聚氨酯。
进一步地,加热处理的温度小于有机多孔聚合物的软化温度,优选加热处理的温度为120-170°,加热处理的时间为0.5~2h。
进一步地,压缩处理的步骤包括:将复合材料放置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利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对复合材料施压。
进一步地,在将复合材料放置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步骤中,将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平行设置,优选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为金属板。
进一步地,在利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对复合材料施压的步骤中,调整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以将复合材料压缩,压缩量优选为初始厚度的1/3~2/3。
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对第一导热板加热,以对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第二导热板散热,以对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
进一步地,将第一导热板与加热板接触,以对第一导热板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波材料,该吸波材料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于该方法通过将具有电磁波吸收特性的纳米粒子和有机多孔聚合物制备复合材料,并将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使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对处于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与一侧表面对应的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从而利用热塑性有机聚合物形变程度与处理温度相关的特点,使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处于一个温度梯度中,复合材料的不同温度处形变的程度不同,从而在解除复合材料的压缩状态后,复合材料的不同温度处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压缩状态,形成了粒子密度梯度变化的复合材料,进而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粒子密度具有梯度变化特点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且通过调整对复合材料的压缩量,能够实现对其浓度梯度的控制;并且,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同时对电磁波的反射也大大降低,从而得到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测试图;以及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吸波材料的吸收特性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中实现吸波物质密度梯度变化的方法均很繁琐。本发明的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对含有吸波材料和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使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S2,对处于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与一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S3,解除复合材料的压缩状态。
该制备方法通过将具有电磁波吸收特性的纳米粒子和有机多孔聚合物制备复合材料,并将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使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对处于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与一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从而利用热塑性有机聚合物形变程度与处理温度相关的特点,使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处于一个温度梯度中,复合材料的不同温度处形变的程度不同,从而在解除复合材料的压缩状态后,复合材料的不同温度处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压缩状态,形成了粒子密度梯度变化的复合材料,进而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粒子密度具有梯度变化特点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且通过调整对复合材料的压缩量,能够实现对其浓度梯度的控制;并且,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同时对电磁波的反射也大大降低,从而得到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首先,执行步骤S1:对含有吸波材料和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使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为了使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波能力,上述复合材料中的吸波材料优选为具有电磁波吸收特性的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可以包括Ag、Au、Cu、Ni和Co等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等非金属粒子以及Fe3O4和Fe2O3等磁性纳米粒子;并且,为了使聚合物能够具有较大的弹性,以降低压缩处理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上述复合材料中的有机多孔聚合物优选为热塑性多孔聚合物,更优选为聚氨酯。但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的材料种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对吸波材料和有机多孔聚合物的种类进行选取。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含有吸波材料和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的步骤包括:将复合材料放置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利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对复合材料施压。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仅利用两块导热板即实现了对复合材料的压缩处理,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压缩处理方法。
在上述将复合材料放置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步骤中,优选地,将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平行设置。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导热板对复合材料进行夹持,并通过导热板对复合材料进行施压,能够使压力平均地施加于复合材料的表面,从而在后续对复合材料热处理并解除复合材料的压缩状态后,能够使得到的吸波材料具有变化量稳定的密度梯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吸波材料的电磁波吸收特性。上述导热板可以为金属板,金属板具有导热快且耐压的特点,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复合材料的压缩处理,但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对导热板的材料进行选取。
在上述利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对复合材料施压的步骤中,优选地,调整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以将复合材料压缩。在对两块导热板间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复合材料压缩后,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的间距,从而使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通过上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施压后的复合材料,其压缩量优选为初始厚度的1/3~2/3。将复合材料的压缩量限定在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内,能够使复合材料在解除压缩状态后,其不同温度处的压缩状态能够具有明显的差别,从而形成了粒子密度梯度变化明显的吸波材料。
在完成步骤S1之后,执行步骤S2:对处于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与一侧表面相对的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上述步骤利用热塑性有机聚合物形变程度与处理温度相关的特点,使压缩状态的复合材料处于一个温度梯度中,复合材料的不同温度处形变的程度不同。为了避免热处理对有机多孔聚合物结构的破坏及性能的影响,优选地,加热处理的温度小于有机多孔聚合物的软化温度;并且,由于加热温度过低会导致复合材料中的温度梯度不明显,加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20-170℃,加热处理的时间优选为0.5~2h。
当在步骤S1中利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对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以使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对第一导热板加热,以对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第二导热板散热,以对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更为优选地,将第一导热板与加热板接触,以对第一导热板加热。通过对第一导热板进行加热,以实现对复合材料的间接加热,并通过对第二导热板进行散热,以实现对复合材料的间接散热,从而避免了当温度较高时直接加热对复合材料造成的破坏。
在完成步骤S2之后,执行步骤S3:解除复合材料的压缩状态。复合材料由压缩状态恢复为原始的非压缩状态,此时复合材料的不同温度处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压缩状态,在靠近热源处的材料由于仍保持压缩状态时的粒子密度而具有较大密度,而远离热源处的材料由于恢复为未压缩时的粒子密度而具有较低密度,进而形成了粒子密度梯度变化的复合材料。
当在步骤S2中利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对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以使复合材料中形成一个温度梯度时,优选地,在步骤S3中,将复合材料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取出。由于上述复合材料通过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的施压而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当解除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对复合材料的施压后,复合材料能够由压缩状态恢复原始的非压缩状态,而不同温度处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压缩状态,进而形成了粒子密度梯度变化的复合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波材料,吸波材料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该吸波材料由于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从而不仅具有很高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同时对电磁波的反射也大大降低,得到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银纳米粒子制备得到的银溶胶,将聚氨酯海绵浸入银溶胶中吸收胶体溶液,并将聚氨酯海绵放置于80℃在烘箱中干燥处理得到银纳米粒子/聚氨酯复合材料;利用铝制成的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夹持上述复合材料,施加压力以缩小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以将复合材料压缩为初始厚度的1/4,并通过螺栓固定;然后,将第一导热板与110℃的热板接触,第二导热板与散热器接触,热处理20min,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一个温度梯度;最后,将所述复合材料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取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形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缩小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以将复合材料压缩为初始厚度的1/3;
将第一导热板与120℃的热板接触,第二导热板与散热器接触,热处理2h,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一个温度梯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形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缩小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以将复合材料压缩为初始厚度的2/3;
将第一导热板与170℃的热板接触,第二导热板与散热器接触,热处理30min,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一个温度梯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缩小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以将复合材料压缩为初始厚度的1/2;
将第一导热板与140℃的热板接触,第二导热板与散热器接触,热处理1h,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一个温度梯度。
利用波导,对材料的电磁反射特性进行测试上述实施例1至4中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测得,测试结果如下表和图2所示,其中,RL8至RL12分别表示吸波材料在频率(GHz)为8~12GHz处的反射损失(dB)。
通过波导测试,获取材料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经过简单计算得到上述实施例1至4中吸波材料的电磁吸收特性,测试结果如下表和图3所示,其中,A8至A12分别表示吸波材料在频率(GHz)为8~12GHz处的吸收率(%)。
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1至4中制备的吸波材料均具有较好的反射特性和吸收特性,从而使吸波材料能够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其中,实施例1中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测试图如图2所示,吸收特性测试图如图3所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粒子密度具有梯度变化特点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且可以通过调整对复合材料的压缩量,以实现对其浓度梯度的控制;
2、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电磁波吸收特性,同时对电磁波的反射也大大降低,从而得到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含有吸波材料和有机多孔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处理,使所述复合材料处于压缩状态;
S2,对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复合材料的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对与所述一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以及
S3,解除所述复合材料的压缩状态;
其中,所述压缩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复合材料放置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利用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对所述复合材料施压;在利用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对所述复合材料施压的步骤中,调整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的距离,以将所述复合材料压缩;压缩量为初始厚度的1/3~2/3;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小于所述有机多孔聚合物的软化温度,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120-1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为纳米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选自Ag、Au、Cu、Ni、Co、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Fe3O4和Fe2O3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多孔聚合物为热塑性多孔聚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多孔聚合物为聚氨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0.5~2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复合材料放置于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步骤中,将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为金属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对所述第一导热板加热,以对所述一侧表面进行加热处理;
对所述第二导热板散热,以对所述另一侧表面进行散热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导热板与加热板接触,以对所述第一导热板加热。
11.一种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由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70899.8A CN105860496B (zh) | 2016-04-27 | 2016-04-27 | 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70899.8A CN105860496B (zh) | 2016-04-27 | 2016-04-27 | 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0496A CN105860496A (zh) | 2016-08-17 |
CN105860496B true CN105860496B (zh) | 2019-04-02 |
Family
ID=56629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70899.8A Active CN105860496B (zh) | 2016-04-27 | 2016-04-27 | 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604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9020A (zh) * | 2017-10-18 | 2018-02-27 | 苏州大学 | 一种柔性可拉伸的电磁波吸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640673B (zh) * | 2018-07-23 | 2020-04-14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吸波梯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511556B (zh) * | 2019-08-30 | 2021-05-04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电磁协同增强的多孔轻质聚氨酯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589435A (zh) * | 2020-01-10 | 2020-08-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多孔还原氧化(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163698B (zh) * | 2021-04-23 | 2022-11-08 | 郑州大学 | 一种蜂窝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77587A (zh) * | 2012-12-25 | 2013-03-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 | 一种发泡型聚氨酯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151521A (zh) * | 2014-07-30 | 2014-11-19 |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 一种聚氨酯酰亚胺-石墨烯/纳米碳纤维共混吸波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30685A (zh) * | 2015-01-06 | 2015-04-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 一种羰基铁泡沫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559131A (zh) * | 2014-12-16 | 2015-04-29 | 惠州力王佐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导热吸波散热复合材料 |
CN105348802A (zh) * | 2015-11-26 | 2016-02-24 | 深圳唯创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30624B1 (ko) * | 2014-02-26 | 2015-06-23 | (주)창성 | 복합 기능성 일체형 근거리무선통신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2016
- 2016-04-27 CN CN201610270899.8A patent/CN1058604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77587A (zh) * | 2012-12-25 | 2013-03-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 | 一种发泡型聚氨酯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151521A (zh) * | 2014-07-30 | 2014-11-19 |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 一种聚氨酯酰亚胺-石墨烯/纳米碳纤维共混吸波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59131A (zh) * | 2014-12-16 | 2015-04-29 | 惠州力王佐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导热吸波散热复合材料 |
CN104530685A (zh) * | 2015-01-06 | 2015-04-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 一种羰基铁泡沫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5348802A (zh) * | 2015-11-26 | 2016-02-24 | 深圳唯创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吸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60496A (zh) | 2016-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60496B (zh) | 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Xu et al. | Designed fabrication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s/Ni hybrids for effective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and shielding | |
He et al. | Developing MXenes fro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electromagnetic attenuation | |
Ruan et al. | High-conductivity nickel shells encapsulated wood-derived porous carbon for improv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 |
CN104368807B (zh) | 一种金属软磁复合材料用粉末的包覆方法及磁体的制备方法 | |
CN110740629B (zh) | 一种定向导热吸波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72267B (zh) | 一种聚酰亚胺基夹层结构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82428A (zh) | 散热薄膜、和其制造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9348694A (zh) | 高强度柔性自支撑电磁屏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373907B (zh) | 石墨烯恒温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
TWI417908B (zh) | 具可撓性之高導磁率片材及其製作方法 | |
CN106847767A (zh) | 一种石墨铜箔复合散热片 | |
Huang et al. | Magnetic 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 as an effectiv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 and its absorbing mechanism | |
CN101765358A (zh) | 一种基于树枝结构的超材料吸收器 | |
KR101575500B1 (ko) | 면상발열천 | |
Zhang et al. | Nanoarchitectonics of integrated impedance gradient MXene/PPy/polyester composite fabric for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s | |
CN109664567A (zh) | 一种薄片型导热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843029A (zh) | 吸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777582B (zh) | 一种氮掺杂有序介孔碳/钴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0666157A (zh) | 一种核壳结构C@CoNi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WO2017082318A1 (ja) | 電磁波吸収積層体、筐体および電磁波吸収積層体の使用方法 | |
Chen et al. | Biomass-derived Fe/C composites for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response | |
CN206313139U (zh) | 基于高折射率介质涂覆高阻表面的可拓展带宽的吸波器 | |
Shi et al. |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performance of patterned AgNWs doped MXene films in X-band | |
Di et al. | Design of biomass-derived magnetic carbon/polyaniline with hierarchical network for superior microwave absorp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