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7452A - 自行车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7452A
CN105857452A CN201510878410.0A CN201510878410A CN105857452A CN 105857452 A CN105857452 A CN 105857452A CN 201510878410 A CN201510878410 A CN 201510878410A CN 105857452 A CN105857452 A CN 105857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unit
movable member
base member
bicycle
m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784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7452B (zh
Inventor
白井丰士
深尾和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57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7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7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7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62J2001/085Seat pillars having mechanisms to vary seat height, independently of the cycle fra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or from the flexible member
    • F16C1/18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or from the flexible member in which the end portion of the flexible member is laid along a curved surface of a pivoted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底座部件、操作部件和可动部件。可动部件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的第一移动使操作线缆沿拉动方向移动来操作自行车构件。可动部件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响应于操作部件从第一操作位置的释放沿释放方向可移动。可动部件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的第二移动使所述操作线缆沿拉动方向移动来操作自行车构件。可动部件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响应于操作部件从第二操作位置的释放沿释放方向可移动。

Description

自行车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变成日益更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和交通手段。此外,骑自行车变为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的很受欢迎的竞技性运动。不论自行车用于娱乐、交通或是竞技,自行车行业都在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种构件。已经广泛重新设计的一种自行车构件是自行车操作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底座部件、操作部件和可动部件。底座部件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车体上。操作部件可关于底座部件从静止位置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且可关于底座部件从静止位置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静止位置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可动部件可关于底座部件移动来使操作线缆沿拉动方向和与拉动方向相对的释放方向移动。可动部件构造成使操作线缆沿拉动方向移动,以响应于操作部件从静止位置到第一操作位置的第一移动来操作自行车构件。可动部件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响应于操作部件从第一操作位置释放来沿释放方向移动。可动部件构造成使操作线缆沿拉动方向移动,以响应于操作部件从静止位置到第二操作位置的第二移动来操作自行车构件。可动部件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可响应于操作部件从第二操作位置的释放沿释放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可响应于操作部件的第一移动关于底座部件从释放位置移动至第一拉动位置。可动部件可响应于操作部件的第二移动关于底座部件从释放位置移动至第二拉动部分。可动部件从释放位置到第一拉动位置的第一移动量不同于可动部件从释放位置到第二拉动位置的第二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的第一移动量小于可动部件的第二移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可关于底座部件从释放位置移动至第一拉动位置,以使操作线缆沿拉动方向移动。可动部件可关于底座部件从释放位置移动至第二拉动位置,以使操作线缆沿拉动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偏压结构,其构造成关于底座部件偏压可动部件,以便操作线缆响应于操作部件从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中的各个的释放来关于底座部件沿释放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可响应于操作部件的第一移动关于底座部件从释放位置移动至第一拉动位置。可动部件可响应于操作部件的第二移动关于底座部件从释放位置移动至第二拉动部分。偏压结构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从第一操作位置释放来将可动部件从第一拉动位置朝释放位置偏压,以使操作线缆沿释放方向移动。偏压结构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从第二操作位置的释放将可动部件从第二拉动位置朝释放位置偏压以使操作线缆沿释放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包括操作线缆的内线附接到其上的线缆附接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底座部件包括构造成收纳操作线缆的外壳的外壳收纳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底座部件包括构造成沿拉动方向引导操作线缆的引导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部件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到可动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可关于底座部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操作部件的枢转轴线平行于可动部件的旋转轴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在底座部件固定地附接到管状部件上的状态中关于底座部件围绕自行车车体的管状部件的中心轴线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底座部件构造成固定地附接到自行车车体的管状零件上。可动部件可关于底座部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底座部件包括可与操作部件连接的第一接触部分。操作部件在操作部件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的第一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部件在操作部件设置在静止位置的静止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底座部件包括可与操作部件和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第二接触部分。操作部件和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在操作部件设置在第二操作位置处的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二接触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部件围绕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轴线枢转地联接到可动部件上。可动部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第一定位部分在操作部件设置在关于底座部件的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中可与操作部件接触。第二定位部分在操作部件设置在关于底座部分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中可与操作部件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部件在第一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一定位部分接触。操作部件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二接触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部件在操作部件设置在关于底座部件的静止位置处的静止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装置可关于底座部件围绕第一枢转轴线从静止位置枢转至第一操作位置。操作部件可关于底座部分围绕不同于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从静止位置枢转至第二操作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可关于底座部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枢转轴线与旋转轴线重合。第一枢转轴线平行于第二枢转轴线,且提供在第二枢转轴线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零件。操作部件包括可与第一接触零件接触的第二接触零件。第二接触零件在操作部件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处的第一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零件接触。第二接触零件在操作部件设置在第二操作位置的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零件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二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包括第三接触零件。操作部件包括可与第三接触零件接触的第四接触零件。第四接触零件在第一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零件接触来将操作部件定位在关于底座部件的第一操作位置处。第四接触零件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三接触零件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可动部件包括第五接触零件。操作部件包括可与第五接触零件接触的第六接触零件。第六接触零件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五接触零件间隔开。第六接触零件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五接触零件接触,以将操作部件定位在关于底座部件的第二操作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构造成以便操作部件包括长形孔。底座部件包括延伸穿过长形孔且限定第一枢转轴线的枢转轴。长形孔和枢转轴限定操作部件可关于底座部件围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的角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和其许多所附优点的更完整地认识可容易获得,因为其在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以下详细描述会变得更好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沿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截面视图(静止位置);
图4为沿图1中的线IV-IV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截面视图(第一操作位置);
图5为沿图1中的线V-V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截面视图(第二操作位置);
图6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沿图1中的线VII-VII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截面视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9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座杆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杆组件的局部截面视图(闭合位置);
图11为图9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杆组件的局部截面视图(第一打开位置);
图12为图9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杆组件的局部截面视图(第一打开位置);
图13为图9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杆组件的局部截面视图(第二打开位置);
图14为图9中所示的自行车座杆组件的局部截面视图(第三打开位置);
图15为沿图13中的线XV-XV截取的自行车座杆组件的截面视图(第二打开位置);
图16为沿图14中的线XVI-XVI截取的自行车座杆组件的截面视图(第三打开位置);
图17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透视图;
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9为省略壳体的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顶部平面视图(静止位置);
图20为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操作部件和可动部件的顶部平面视图(静止位置);
图21为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操作部件和可动部件的顶部平面视图(第一操作位置);
图22为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操作部件和可动部件的顶部平面视图(第二操作位置);
图23为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操作部件、可动部件和偏压部件的透视图(静止位置);
图24为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截面视图;
图25为省略壳体的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顶部平面视图(第一拉动位置);以及
图26为省略壳体(第二拉动位置)的图17中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顶部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例,其中相似的数字表示各种图中对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看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0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车体B1上。自行车操作装置10构造成操作自行车构件B2,其构造成经由操作线缆2如鲍登线缆操作。自行车构件B2可为线缆操作的装置。自行车构件B2的可能实例包括可调整的座杆组件、自行车传动机构、悬架和中间收取装置。例如,中间收取装置经由操作线缆2操作地连接到自行车操作装置10上。中间收取装置构造成卷绕和展开另一操作线缆,以响应于操作线缆2的移动来操作线缆操作的装置。
自行车操作装置10为骑乘者左手操作的左手侧控制装置。自行车领域中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构造可适于由骑乘者右手操作的右手侧控制装置。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用语"向前"、"向后"、"左"、"右"、"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它类似的方向用语表示基于坐在自行车的自行车座(未示出)面对自行车手把(未示出)的骑乘者所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如用于描述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这些用语应当关于配备有在水平面上的竖直骑乘位置使用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自行车来解释。
如图1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底座部件12、操作部件14和可动部件16。底座部件12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车体B1上。底座部件12构造成固定地附接到自行车车体B1的管状零件B11上。自行车车体B1的可能实例包括自行车手把、柄和自行车框架。在所示实施例中,底座部件12构造成固定地附接到自行车车体B1的自行车手把上。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底座部件12可固定地附接到自行车车体B1的其它零件上。
如图2中所见,底座部件12包括壳体18和支承本体20。支承本体20具有环形形状,且包括自行车车体B1(图1)的管状零件B11延伸穿过其的附接开口21。壳体18包括第一壳体部分22和第二壳体部分24。第一壳体部分22具有环形形状,且包括自行车车体B1(图1)的管状零件B11延伸穿过其的壳体开口26。第二壳体部分24从第一壳体部分22的外周缘突出。支承本体20设在壳体18中,且装固到壳体18上。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承本体20装固到第一壳体部分22上。
底座部件12包括设在附接开口21中的装固部件27。装固部件27关于支承本体20沿径向可移动,以将管状零件B11夹在装固部件27与支承本体20的内周表面之间。
如图3中所见,操作部件14可关于底座部件12从静止位置P0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P1。操作部件14可关于底座部件12从静止位置P0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P2。操作部件14构造成由使用者在静止位置P0与第一操作位置P1之间和静止位置P0与第二操作位置P2之间操作。
可动部件16可关于底座部件12移动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11和与拉动方向D11相反的释放方向D12移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操作线缆2包括外壳2a和可移动地设在外壳2a中的内线2b。可动部件16可关于底座部件12移动来使内线2b关于底座部件12在拉动方向D11和释放方向D12上移动。
在本申请中,如本文使用的用语"静止位置"是指可动零件(例如,操作部件14)在可动零件并未由使用者(例如,骑乘者)操作的状态下保持静止所处的位置。如本文使用的用语"操作位置"是指可动零件由使用者(例如,骑乘者)操作来执行自行车构件的操作所处的位置。
如图3中所示,静止位置P0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P1与第二操作位置P2之间。在所示实施例中,操作部件14围绕枢转轴线A1可枢转地联接到可动部件16上。操作部件14包括枢转端14a和与枢转端14a相反的操作端14b。操作部件14在枢转端14a与操作端14b之间延伸。可动部件16包括枢转销28。枢转端14a围绕枢转轴线A1经由枢转销28可枢转地联接到可动部件16上。操作端14b设在底座部件12外,且构造成由使用者操作。静止位置P0、第一操作位置P1和第二操作位置P2基于操作部件14的操作端14b关于底座部件12的位置来限定。
操作端14b可关于底座部件12沿围绕可动部件16的旋转轴线A2限定的操作方向D0移动。静止位置P0沿操作方向D0设在第一操作位置P1与第二操作位置P2之间。第一操作位置P1沿操作方向D0设置在关于静止位置P0的第二操作位置P2的相对侧上。
如图2中所见,底座部件12包括设在第二壳体部分24上的开口29。更具体而言,开口29设在壳体部分24的外周表面上。如图3到5中所见,操作部件14延伸穿过开口29。操作部件14可在开口29内关于底座部件12移动。
如图3和4中所见,可动部件16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静止位置P0到第一操作位置P1的第一移动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11移动来操作自行车构件B2。可动部件16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2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第一操作位置P1释放来沿释放方向D12移动。
如图3和5中可见,可动部件16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静止位置P0到第二操作位置P2的第二移动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11移动以操作自行车构件。可动部件16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2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第二操作位置P2释放来沿释放方向D12移动。
如图3和4中所见,可动部件16响应于操作部件14的第一移动来关于底座部件12从释放位置P20可移动至第一拉动位置P21。可动部件16可关于底座部件12从释放位置P20移动至第一拉动位置P21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11移动。
如图3和5中所见,可动部件16响应于操作部件14的第二移动关于底座部件12从释放位置P20可移动至第二拉动位置P22。可动部件16可关于底座部件12从释放位置P20移动至第二拉动位置P22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11移动。
如图3到5中所见,移动部件16从释放位置P20到第一拉动位置P21的第一移动量M1不同于可动部件16从释放位置P20到第二拉动位置P22的第二移动量M2。在所示实施例中,可动部件16的第一移动量M1小于可动部件16的第二移动量M2。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可动部件16的第一移动量M1可大于可动部件16的第二移动量M2。此外,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可动部件16的第一移动量M1可等于可动部件16的第二移动量M2。
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图3到5中所见,可动部件16关于底座部件12围绕旋转轴线A2可旋转。操作部件14的枢转轴线A1平行于可动部件16的旋转轴线A2。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承本体20构造成围绕旋转轴线A2可旋转地支承可动部件16。如图1中所见,可动部件16可在底座部件12固定地附接到自行车车体B1的管状零件B11上的状态中关于底座部件12围绕管状零件B11的中心轴线A3可旋转。
如图6中所见,支承本体20具有圆柱部分30和凸起32。凸起32从圆柱部分30沿平行于旋转轴线A2的轴向方向D2突出。壳体18包括切口34。凸起32配合到切口34中。因此,支承本体20通过凸起32和切口34的接合关于壳体18定位成静止。
可动部件16包括环形本体36、滑动部件38、第一零件40和第二零件42。滑动部件38具有环形形状,且配合在环形本体36中。滑动部件38包括滑动开口39,支承本体20的圆柱部分30延伸穿过滑动开口39。
如图7中所见,滑动部件38设在支承本体20的圆柱部分30的径向外侧。滑动部件38与圆柱部分30的外周表面可滑动,以便可动部件16可关于底座部件12围绕旋转轴线A2旋转。
如图2中所示,第一零件40和第二零件42设在环形本体36上。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零件40和第二零件42与环形本体36整体地提供为单个整体部件。第二零件42关于旋转轴线A2与第一零件40相对。
如图2和6中所见,操作部件14经由枢转销28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零件40上。枢转销28装固到第一零件40上。第一零件40包括凹口44。枢转销28设在凹口44中。操作部件14的枢转端14a设在凹口44中。操作部件14可关于第一零件40在凹口44内枢转。
自行车操作装置10还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盖部件46。盖部件46利用紧固件如螺钉(未示出)装固到可动部件16上。盖部件46与可动部件16一起关于底座部件12围绕旋转轴线A2可旋转。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盖部件46可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省略。此外,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盖部件46可装固到底座部件12上。
如图7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0还包括偏压结构48。如图3到5和7中所见,偏压结构48构造成关于底座部件12偏压可动部件16,以便操作线缆2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第一操作位置P1(图4)和第二操作位置P2(图5)中的各个的释放来关于底座部件12沿释放方向D12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偏压结构48构造成将偏压力F1施加至可动部件16。
如图3和4中所见,偏压结构48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第一操作位置P1释放来将可动部件16从第一拉动位置P21朝释放位置P20偏压来使操作线缆2沿释放方向D12移动。如图3和5中所见,偏压结构48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第二操作位置P2释放来将可动部件16从第二拉动位置P22朝释放位置P20偏压,以使操作线缆2沿释放方向D12移动。
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见,偏压结构48包括构造成将可动部件16关于底座部件12偏压的偏压部件50。偏压部件50设在底座部件12中。尽管偏压部件50在所示实施例中为张力螺旋弹簧,但偏压部件50可为其它偏压部件,如,压缩螺旋弹簧和扭力螺旋弹簧。
如图7中所示,偏压结构48包括第一附接部分52和第二附接部分54。如图2和6中所见,第一附接部分52装固到底座部件12上。第二附接部分54装固到可动部件16上。如图7中所见,偏压部件50包括盘绕本体50a、第一端部50b和第二端部50c。第一端部50b钩到第一附接部分52上。第二端部50c钩到第二附接部分54上。
尽管自行车操作装置10在所示实施例中包括偏压结构48,但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偏压结构48可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省略。在此实施例中,可动部件16可由设在自行车构件B2中的偏压结构经由操作线缆2拉动。
如图3中所见,可动部件16包括操作线缆2的内线2b将附接到其上的线缆附接部分56。在所示实施例中,线缆附接部分56包括第一凹口57和通孔58。通孔58从第一凹口57延伸。内线2b的端部件2c设在第一凹口57中。操作线缆2的内线2b延伸穿过通孔58。
底座部件12包括构造成收纳操作线缆2的外壳2a的外壳收纳部分59。外壳收纳部分59包括第二凹口60和导孔61。导孔61从第二凹口60延伸。外壳2a的端部设在第二凹口60中。操作线缆2的内线2b延伸穿过导孔61。
如图3到5中所见,底座部件12包括构造成沿拉动方向D11引导操作线缆2的引导部分62。在所示实施例中,引导部分62构造成沿拉动方向D11引导操作线缆2的内线2b。引导部分62包括引导凹槽62a。引导凹槽62a连接到外壳收纳部分59的导孔61上。操作线缆2的内线2b延伸穿过引导凹槽62a。
如图8中所见,引导凹槽62a设在底座部件12的支承本体20的外周表面上。引导部分62可从底座部件12省略,或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可设在其它位置处。线缆附接部分56设在可动部件16的第二部分42上。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线缆附接部分56可设在其它位置处。
如图8中所见,底座部件12包括设在第二壳体部分24上的附加开口64。如图3到5中所见,附加开口64提供成防止底座部件12与内线2b的端部件2c之间的干扰。内线2b的端部件2c可在附加开口64内移动。
如图3中所示,底座部件12包括可与操作部件14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66。操作部件14在操作部件14设置在静止位置P0的静止状态与第一接触部分66接触。如图4中所见,操作部件14在操作部件14设在第一操作位置P1处的第一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部分66接触。如图2中所见,第一接触部分66装固到支承本体20上,且具有弯曲表面。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分66包括装固到支承本体20上的杆。
如图5中所见,底座部件12包括可与操作部件14和可动部件16中的至少一者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68。操作部件14与可动部件16中的所述至少一者在操作部件14设置在第二操作位置P2处的第二操作状态下与第二接触部分68接触。
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分68可与操作部件14和可动部件16接触。操作部件14和可动部件16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二接触部分68接触。第二接触部分68包括第三接触部分70和第四接触部分72。第三接触部分70与操作部件14接触。第四接触部分72可与可动部件16接触。操作部件14和可动部件16在第二操作状态中分别与第三接触部分70和第四接触部分72接触。
如图2和6中可见,第三接触部分70设在第二壳体部分24上的开口29的边缘处。第四接触部分72设在支承本体20的圆柱部分30上。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第三接触部分70和第四接触部分72中的一者可从第二接触部分68省去。即,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操作部件14和可动部件16中的仅一个可与第二接触部分68接触。
如图3到5中所见,操作部件14围绕枢转轴线A1在第一位置P31与第二位置P32之间可枢转地连接到可动部件16上。可动部件16包括第一定位部分74和第二定位部分76。如图4中所见,第一定位部分74可在操作部件14关于底座部件12设置在第一位置P31处的状态下与操作部件14连接。操作部件14与第一定位部分74的接触防止可动部件16沿拉动方向D11在第一拉动位置P21上移动。如图3和5中所见,第二定位部分76可在操作部件14关于底座部件12设置在第二位置P32处的状态下与操作部件14接触。操作部件14与第二定位部分76的接触防止了可动部件16沿拉动方向D11在第二拉动位置P22上的移动。
如图3中所见,操作部件14在操作部件14关于底座部件12设置在静止位置P0的静止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部分66和第二接触部分76接触。如图4中所见,操作部件14在第一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部分66和第一定位部分74接触。如图5中所见,操作部件14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二接触部分68和第二定位部分76接触。在所示实施例中,操作部件14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三接触部分70和第二接触部分76接触。如图2和6中所见,第一定位部分74和第二定位部分76限定可动部件16的凹口44。
由于偏压力F1由偏压结构48(图7)施加到可动部件16上,故操作部件14在操作部件14未由使用者操作时由第一接触部分66和第二定位部分76定位在静止位置P0处。
如图3和4中所见,当操作部件14由使用者从静止位置P0朝第一操作位置P1操作时,操作部件14关于底座部件12围绕第一接触部分66朝第一操作位置P1枢转,同时接触第一接触部分66部分。这按压可动部件16以关于底座部件12围绕旋转轴线A2从释放位置P20朝第一拉动位置P21克服偏压力F1旋转。此时,操作部件14关于可动部件16从第一位置P31朝第二位置P32枢转。
如图4中所见,操作部件14与第一定位部分74之间的接触停止操作部件14的枢转移动和可动部件16在第一拉动位置P21处的旋转。因此,操作线缆2关于底座部件12沿拉动方向D11拉动第一移动量M1。可动部件16定位在第一拉动位置P21处,而操作部件14由使用者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P1处,允许第一移动量M1得到保持。
如图3和4中所见,当操作部件14由使用者从第一操作位置P1释放时,可动部件16由偏压力F1返回释放位置P20。这允许操作线缆2沿释放方向D12释放(移动)。操作部件14由第一接触部分66和第二定位部分76定位在静止位置P0处。因此,可动部件16定位在释放位置P20处。
如图3和5中所见,当操作部件14由使用者从静止位置P0朝第二操作位置P2操作时,操作部件14保持与可动部件16的第二定位部分76接触。因此,操作部件14和可动部件16一起关于底座部件12围绕第二轴线A2朝第二操作位置P2和第二拉动位置P22克服偏压力F1枢转。
如图5中所见,第二接触部分68与操作部件14和可动部件16中的各个之间的接触停止可动部件16在第二拉动位置P22处的旋转。更具体而言,第三接触部分70与操作部件14之间和第四接触部分72与可动部件16之间的接触停止可动部件16在第二拉动位置P22处的旋转。因此,操作线缆2关于底座部件12沿拉动方向D11拉动第二移动量M2。可动部件16定位在第二拉动位置P22处,而操作部件14由使用者定位在第二操作位置P2处,允许第二移动量M2得到保持。
如图3和5中所见,当操作部件14由使用者从第二操作位置P2释放时,可动部件16由偏压力F1回到释放位置P20。这允许了操作线缆2沿释放方向D12释放(移动)。操作部件14由第一接触部分66和第二定位部分76定位在静止位置P0处。因此,可动部件16定位在释放位置P20处。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操作装置10并不包括构造成在操作力并未从骑乘者的手指施加到操作部件14的状态中关于底座部件12将可动部件16定位在第一拉动位置P21和第二拉动位置P22处的定位结构。在本申请中,如本文使用的短语"操作部件的释放"的可能实例包括将使用者的手指移离操作部件如操作部件14,以及从操作部件除去从骑乘者的手指施加至操作部件的操作力。然而,在实施例中,操作装置10包括在操作力并未从骑乘者的手指施加到操作部件14上的状态中将可动部件16仅定位在释放位置P20处的定位结构。
利用自行车操作装置10,静止位置P0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P1与第二操作位置P2之间。可动部件16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静止位置P0到第一操作位置P1的第一移动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11移动以操作自行车构件B2。可动部件16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静止位置P0到第二操作位置P2的第二移动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11移动来操作自行车构件B2。因此,有可能即使在操作部件14以不同方式操作的情况下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11移动。
此外,可动部件16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2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第一操作位置P1释放来沿释放方向D12移动。可动部件16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2响应于操作部件14从第二操作位置P2释放来沿释放方向D12移动。因此,有可能通过释放操作部件14来使操作线缆2回到初始位置,允许简化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结构。
自行车操作装置10可用于操作若干自行车构件。下文将参照图9至16来描述自行车构件B2的一个实例。
如图9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0可用于例如经由操作线缆2来操作自行车座杆组件100。操作线缆2构造成连接到自行车座杆组件100上,以调整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自行车座杆组件100具有最大总长度L0和最小总长度L3。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可在限定为最大总长度L0与最小总长度L3之间的差的可调整范围AR内调整。自行车座杆组件100具有第一总长度L1和第二总长度L2。第一总长度L1和第二总长度L2限定在最大总长度L0与最小总长度L3之间。第一总长度L1与第二总长度L2不同于彼此。
例如,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可在操作部件14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P1的状态中调整至第一总长度L1,使得操作线缆2关于底座部件12拉动第一移动量M1(图4)。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可在操作部件14定位在第二操作位置P2处的状态下调整至第二总长度L2,使得操作线缆2关于底座部件12拉动第二移动量M2(图5)。
如图9中所见,自行车座杆组件100包括第一圆筒102和第二圆筒104。例如,第一圆筒102可拆开地附接到座管(未示出)。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第二圆筒104可拆卸地附接到座管。第二圆筒104构造成收缩地收纳在第一圆筒102中。第一圆筒102和第二圆筒104构造成沿伸缩方向D10关于彼此可移动。第二圆筒104包括车座(未示出)将附接到其上的车座附接部分106。
在所示实施例中,自行车座杆组件100具有锁定状态、第一可调整状态和第二可调整状态。自行车座杆组件100具有构造成使用自行车操作装置10在锁定状态、第一可调整状态和第二可调整状态之间切换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结构。
例如,在锁定状态,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保持在调整的总长度下。在锁定状态,第一圆筒102和第二圆筒104沿伸缩方向D10关于彼此固定地定位。
在第一可调整状态,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可通过仅将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操作部件14操作至第一操作位置P1来调整至第一总长度L1。更具体而言,在第一可调整状态中,当第二圆筒104关于第一圆筒102从对应于最大总长度L0的位置向下移动时,第二圆筒104关于第一圆筒102停止在对应于第一总长度L1的位置处。在第一可调整状态,第一圆筒102和第二圆筒104可关于彼此在最大总长度L0与第一总长度L1之间沿伸缩方向D10伸缩地移动。
此外,在第一可调整状态中,自行车车座组件100的总长度通过将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操作部件14操作至第一操作位置P1来在最大总长度L0与第一总长度L1之间连续地调整。在第二可调整状态中,第一圆筒102和第二圆筒104可关于彼此在最大总长度L0与最小总长度L3之间沿伸缩方向D10伸缩地移动。即,在第一可调整状态中,第一圆筒102与第二圆筒104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内可连续调整。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限定在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第一最大总长度(最大总长度L0)与第一最小总长度(第一总长度L1)之间。
在第二可调整状态中,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通过将操作部件14操作至第二操作位置P2来在可调整范围AR内连续地调整。即,在第二可调整状态中,第一圆筒102与第二圆筒104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不同于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的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可调整范围AR)内可连续地调整。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限定在第二最大总长度(最大总长度L0)与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第二最小总长度(最小总长度L3)之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总长度L2示出了可调整范围AR内的可能的总长度,同时第一总长度L1为预定总长度。
如图9中所见,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与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不同于彼此。更具体而言,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与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至少部分地重叠。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与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完全重合,且包括在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中。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与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部分地重合。
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具有不同于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的总长度的总长度。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的总长度短于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的总长度。第一最小总长度(第一总长度L1)不同于第二最小总长度(最小总长度L3)。另一方面,第一最大总长度(最大总长度L0)等于第二最大总长度(最大总长度L0)。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最小总长度(第一总长度L1)比第二最小总长度(最小总长度L3)更长。
如图9中所见,自行车座杆组件100包括定位结构108。定位结构108构造成相对地定位第一圆筒102和第二圆筒104。定位结构108构造成在锁定状态、第一可调整状态和第二可调整状态之间切换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状态。
定位结构108构造成响应于自行车操作装置10(图4)的操作在第一可调整状态与第二可调整状态之间切换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状态。定位结构108构造成响应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第一操作将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状态切换至第一可调整状态。定位结构108构造成响应于自行车操作装置100的第二操作将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状态切换至第二可调整状态。
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第一操作为操作部件14关于底座部件12从静止位置P0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P1的操作。如图5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第二操作为操作部件14关于底座部件12从静止位置P0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P2的操作。
如图9中所见,定位结构108包括支承部件110和流体缸112。支承部件110构造成可关于流体缸112伸缩地移动。支承部件110和流体缸112沿伸缩方向D10延伸。支承部件110设在第一圆筒102中,且与第一圆筒102一起关于第二圆筒104整体结合地可移动。流体圆筒112设在第二圆筒104中,且与第二圆筒104一起关于第一圆筒102整体结合地可移动。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支承部件110可设在第二圆筒104中,且流体缸112可设在第一圆筒102中。
如图10中所见,定位结构108包括阀部件114。阀部件114构造成关于支承部件110可移动。如图9中所见,自行车座杆组件100还包括附接到第一圆筒102的下端上的阀操作结构116。阀操作结构116经由操作线缆2操作地连接到自行车操作装置10上。阀部件114关于支承部件110经由阀操作结构116向上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阀部件114响应于自行车操作装置10(图9)的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关于支承部件110经由阀操作结构116向上移动。
如图10中所见,支承部件110包括内管118和阀收纳部件120。阀收纳部件120装固到内管118的上端上,且可滑动地设在流体缸112中。定位结构108构造成响应于自行车操作装置10(图9)的操作改变阀部件114关于支承部件110的位置。
如图10中所见,定位结构108包括第一室C1和第二室C2。第一室C1由支承部件110(阀收纳部件120)、流体缸112和阀部件114限定。第二室C2由支承部件110与流体缸112限定。例如,第一室C1和第二室C2中的各个均填充有大致不可压缩的流体(例如,油)。
支承部件110和阀部件114构成阀结构121。阀结构121具有闭合状态(图10)、第一开启状态(图11和12)和第二开启状态(图13)。闭合状态对应于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锁定状态。第一开启状态对应于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第一可调整状态。第二开启状态对应于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第二可调整状态。
如图10中所见,阀部件114可滑动地设在内管118和阀收纳部件120中。阀部件114构造成定位在闭合位置P10、第一开启位置P11和第二开启位置P12处。在阀结构121的闭合状态中,阀部件114定位在闭合位置P10处。在阀结构121的第一开启状态中,阀部件114定位在第一开启位置P11处。在阀结构121的第二开启状态中,阀部件114定位在第二开启位置P12处。定位结构108包括偏压元件(未示出),其构造成关于支承部件110朝闭合位置P10偏压阀部件114。
阀部件114在阀部件114定位在闭合位置P10处的状态中接触阀收纳部件120以闭合阀结构121。闭合位置P10对应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静止位置P0(图3和9)。第一开启位置P11对应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第一操作位置P1(图4和9)。第二开启位置P12对应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第二操作位置P2(图5和9)。阀部件114的位置使用自行车操作装置10(图9)关于支承部件110在闭合位置P10与第二开启位置P12之间连续地调整。阀部件114的位置可使用自行车操作装置10(图9)的第一操作位置P1关于支承部件110在第一开启位置P11处调整。
如图11和13中所见,阀部件114可动地安装到支承部件110上,且构造成从支承部件110突出。如图11中所见,阀部件114在阀部件114设置在第一开启位置P11的状态中从支承部件110突出第一突出量AMP1。如图13中所见,阀部件114在阀部件114设置在第二开启位置P12处的状态中从支承部件110突出不同于第一突出量AMP1的第二突出量AMP2。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图12和14中所见,第二突出量AMP2大于第一突出量AMP1。
如图11和13中所见,定位结构108包括第一通路W11和第二通路W12。如图11中所见,第一室C1在自行车座杆组件的第一可调整状态中(即,在阀部件114设置在第一开启位置P11处)经由第一通路W11与第二室C2连通。如图13中所见,第一室C1在自行车座杆组件的第二可调整状态中(即,在阀部件114设置在第二开启位置P12处的状态中)经由第二通路W12与第二室C2连通。如图11和13中所见,第一通路W11和第二通路W1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支承部件110与阀部件114之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路W11至少部分地不同于第二通路W12。
如图11和13中所见,定位结构108构造成在第一通路W11与第二通路W12之间切换流体通路,以在第一可调整状态与第二可调整状态之间切换自行车座杆组件的状态。在所示实施例中,阀部件114构造成根据阀部件114关于支承部件110的位置来在第一通路W11与第二通路W12之间切换流体通路。
如图11中所见,第一通路W11包括构造成响应于阀部件114关于支承部件110的位置来开启和闭合的第一闸GT1。第一闸GT1在阀部件114设置在第一开启位置P11处的状态中开启。
更具体而言,定位结构108包括设在阀收纳部件120的内周上的第一闸密封部件SM1。第一闸密封部件SM1可与阀部件114接触。第一闸GT1在第一闸密封部件SM1接触阀部件114(图10)的状态中闭合。第一闸GT1在第一闸密封部件SM1与阀部件114(图11)间隔开的状态中开启。
如图13中所见,第二通路W12包括构造成响应于阀部件114关于支承部件110的位置来开启和闭合的第二闸GT2。第二闸GT2设在不同于第一闸GT1的位置的位置处。具体而言,第二闸GT2沿伸缩方向D10设在与第一闸GT1间隔开的位置处,且比第一闸GT1离可动部件的上端更近。第二闸GT1和第二闸GT2在阀部件114关于支承部件110设置在不同于第一开启位置P11的第二开启位置P12处的状态中开启。
更具体而言,定位结构108包括设在阀收纳部件120的内周上的第二闸密封部件SM2。第二闸密封部件SM2可与阀部件114接触。第二闸GT2在第二闸密封部件SM2接触阀部件114(图10)的状态中闭合。第二闸GT2在第二闸密封部件SM2与阀部件114(图13)间隔开的状态中开启。
如图10中所见,第一闸GT1和第二闸GT2在阀部件114关于支承部件110设置在不同于第一开启位置P11和第二开启位置P12的闭合位置P10处的状态中闭合。在此状态中,第一闸密封部件SM1和第二闸密封部件SM2接触阀部件114,以便第一闸GT1和第二闸GT2闭合。如图11中所见,第二闸GT2在阀部件114设置在第一开启位置P11处的状态中闭合。在此状态中,第一闸密封部件SM1与阀部件114间隔开,以便第一闸GT1开启,且第二闸密封部件SM2接触阀部件114,以便第二闸GT2闭合。
第一中间室C3限定在流体缸112与阀收纳部件120之间。更具体而言,定位结构108包括设在阀收纳部件120的外周上的附加密封部件SM4。第一中间室C3由流体缸112、阀收纳部件120和附加密封部件SM4限定。
第二中间室C4限定在阀部件114与阀收纳部件120之间。阀收纳部件120包括第一通孔120a和第二通孔120b。第一通孔120a沿阀收纳部件120的径向方向延伸,且设在第一闸密封部件SM1与第二闸密封部件SM2之间。
如图11中所见,第一中间室C3在第一闸GT1开启的状态中与第二中间室C4连通。第二通孔120b沿阀收纳部件120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关于第一闸密封部件SM1设在第一通孔120a的相对侧上。第二中间部件C4经由第二通孔120b与第二室C2连通。附加密封部件SM4沿伸缩方向D10设在第一通孔120a与第二通孔120b之间。
如图14中所见,第一闸GT1和第二闸GT2在阀部件114关于支承部件110设置在不同于第一开启位置P11和第二开启位置P12的第三开启位置P13处的状态中开启。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开启位置P13设置在第一开启位置P11与第二开启位置P12之间。
如图15中所见,第二闸GT2在阀部件114设置在第二开启位置P12的状态中具有第一截面面积A11。第一截面面积A11限定在沿图13的线XV-XV截取的截面上。如图16中所见,第二闸GT2在阀部件114设置在第三开启位置P13的状态中具有第二截面面积A12。第二截面面积A12限定在沿图14的线XVI-XVI截取的截面上。如图15和16中所见,第二截面面积A12小于第一截面面积A11。由于第二截面面积A12小于第一截面面积A11,故由具有第二截面面积A12的第二闸GT2引起的流体阻力大于由具有第一截面面积A11的第二闸GT2引起的流体阻力。因此,第二闸GT2的第二截面面积A12相比于第二闸GT2的第一截面面积A11减小第一圆筒102与第二圆筒104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这允许使用者细微地调整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
如图10中所见,流体缸112包括内周表面112e和从内周表面112e凹入的凹入的内周表面112d。凹入的内周表面112d限定大于由内周表面112e限定的内径DM2的内径DM1。内周表面112e包括第一内周表面112b和第二内周表面112c。凹入的内周表面112d设置在第一内周表面112b与第二内周表面112c之间。凹入的内周表面112d限定凹口112a。
如图11中所见,第一通路W11包括第三闸GT3,其构造成响应于支承部件110与凹入的内周表面112d之间的相对位置开启和闭合。第三闸GT3构造成开启和闭合设在第一室C1与第一中间室C3之间的第一通路W11。支承部件110包括设在支承部件110的外周上的密封部件122(第三闸密封部件)。第三闸GT3在密封部件122沿阀收纳部件120的径向方向面对流体缸112的凹入内周表面112d的状态中开启。更具体而言,第三闸GT3在密封部件122与凹入内周表面112d之前产生空间的状态中开启。第一室C1在第三闸GT3开启的状态中与第一中间室C3连通(即,在密封部件122设置在凹入的内周表面112d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状态中)。如图12中所见,第三闸GT3在密封部件122接触流体缸112的内周表面112e的状态中闭合。
下文将详细描述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操作。如图10中所见,在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为最大总长度L0的状态中,密封部件122设置在设在流体缸122中的凹口112a的径向内侧。密封部件122与流体缸112的凹入内周表面112d间隔开,以提供凹入的内周表面112d与密封部件122之间的通路W1。通路W1为第一通路W11的一部分。
如图11中所见,当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操作部件14(图9)由使用者从静止位置P0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P1时,阀部件114从闭合位置P0移动至第一开启位置P11。在阀部件114定位在第一开启位置P11处的状态中,第一室C1经由第一中间室C3、第一通孔120a、第二中间室C4和第二通孔120b与第二室C2连通。这允许了大致不可压缩的流体从第一室C1经由第一通路W11流至第二室C2,允许使用施加到车座附接部分106上的骑乘者的重量使第二圆筒104关于第一圆筒102向下移动。
如图12中所见,在密封部件122穿过凹口112a之后,密封部件122接触流体缸112的第一内周表面112b。第三闸GT3在密封部件122接触流体缸112的内周表面112e的状态中闭合。这防止大致不可压缩的流体从第一室C1流至第二室C2,引起第二圆筒104停止关于第一圆筒102向下移动,且在阀部件114从第一开启位置P11移动至闭合位置P10之后关于第一圆筒102固定地定位在对应于第一总长度L1(图9)的位置处。因此,当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操作部件14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P1时,第二圆筒104可关于第一圆筒102从最大总长度L0向下移动至由凹口112a限定的第一总长度L1。
如图13中所见,当操作部件14由使用者从静止位置P0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P2时,阀部件114从闭合位置P10移动至第二开启位置P12。在阀部件114定位在第二开启位置P12的状态中,第一室C1经由第二中间室C4和第二通孔120b与第二室C2连通。这允许了大致不可压缩的流体从第一室C1经由第二通路W12流至第二室C2,允许了使用施加到车座附接部分106上的骑乘者的重量使第二圆筒104关于第一圆筒102向下移动。
此时,大致不可压缩的流体从第一室C1流至第二室C2,而不会经由第一中间室C3。因此,第一圆筒102与第二圆筒104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使用自行车操作装置10连续地调整,而不考虑凹口112a。
利用自行车座杆组件100,如图9中所见,定位结构108构造成在第一可调整状态与第二可调整状态之间切换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状态。在第一可调整状态中,第一圆筒102与第二圆筒104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内连续地调整。在第二可调整状态中,第一圆筒102与第二圆筒104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不同于第一可调整位置范围AR1的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内连续地调整。因此,有可能使用不同于彼此的第一位置范围AR1和第二可调整位置范围AR2来容易地调整自行车座(未示出)的高度。例如,有可能使用第一可调整状态容易地和/或精确地将自行车座杆组件100的总长度从最大总长度L0调整至预定第一总长度L1。
使用自行车操作装置10操作的自行车构件B2不限于自行车座杆组件100。如果需要和/或期望,自行车操作装置10可用于操作除自行车座杆组件100之外的自行车构件。
自行车座杆组件100不限于液压可调整座杆,使得其总长度可连续地调整。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应用于座杆组件的情况中,座杆组件可包括机械结构,使得其总长度机械地调整至多个预定不同长度,来替代液压机构。
第二实施例
下文参看图17和26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大致相同的作用的元件将在这里标有相同标号,且将出于简洁起见不会在此再详细地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17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210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车体B1上。自行车操作装置210构造成操作自行车构件B2,其构造成经由操作线缆2操作。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0,自行车操作装置210构造成操作附加的自行车构件B3,其构造成经由附加操作线缆4如鲍登线缆来操作。附加的自行车构件B3的可能实例包括可调整的座杆组件、自行车传动机构、悬架和中间收取装置。
自行车操作装置210为骑乘者左手操作的左手侧控制装置。自行车领域中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自行车操作装置210可适于由骑乘者右手操作的右手侧控制装置。
如图17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210包括底座部件212和操作部件214。底座部件212如第一实施例那样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车体B1。底座部件212构造成固定地附接到自行车车体B1的管状零件B11上。操作部件214构造成由使用者操作。
在所示实施例中,底座部件212包括第一壳体216、第二壳体218和安装部分220。第一壳体216经由紧固件如螺钉(未示出)装固到第二壳体218上。安装部分220构造成将第一壳体216可拆卸地联接到自行车车体B1上。在所示实施例中,安装部分220具有构造成夹持自行车车体B1的夹持结构。安装部分220装固到第一壳体216上。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安装部分220可整体结合地设有第一壳体216作为单个整体部件。
如图17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210包括附加的操作部件222。附加操作部件222构造成由使用者操作。如果需要和/或期望,附加操作部件222可从自行车操作装置210省去。
如图18中所见,底座部件12还包括装固到第一壳体216和第二壳体218上的底板224。底板224设在第一壳体216与第二壳体218之间。
如图19中所见,操作部件214可关于底座部件212从静止位置P50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P51。操作部件214关于底座部件212从静止位置P50可移动到第二操作位置P52。操作部件214构造成由使用者在静止位置P50与第一操作位置P51之间和静止位置P50与第二操作位置P52之间操作。
静止位置P50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P51与第二操作位置P52之间。操作部件214包括构造成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端215。如图17中所见,操作端215设在底座部件212外。如图19中所见,静止位置P50、第一操作位置P51和第二操作位置P52基于操作部件214的操作端215关于底座部件212的位置限定。
操作端215可关于底座部件212沿围绕可动部件226的旋转轴线A6限定的操作方向D4移动。静止位置P50沿操作方向D4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P51与第二操作位置P52之间。第一操作位置P51沿操作方向D4关于静止位置P50设置在第二操作位置P52的相对侧上。
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图20中所见,操作部件214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51从静止位置P50可枢转至第一操作位置P51。操作部件214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不同于第一枢转轴线A51的第二枢转轴线A52从静止位置P50可枢转至第二操作位置P52。第一枢转轴线A51平行于第二枢转轴线A52,且设在第二枢转轴线A52的径向外侧。
如图20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210包括可动部件226。可动部件226可关于底座部件212(图18)移动,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51和与拉动方向D51相对的释放方向D52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可动部件226关于底座部件212移动,以使内线2b关于底座部件12沿拉动方向D51和释放方向D52移动。
如图17中所见,底座部件212包括设在第二壳体218中的开口212a。操作部件214延伸穿过开口212a。操作部件214在开口212a内关于底座部件212移动。
如图20和21中所见,可动部件226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静止位置P50到第一操作位置P51的第一移动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51移动来操作自行车构件B2。可动部件226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2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第一操作位置P51释放来沿释放方向D52可移动。
如图20和22中所见,可动部件226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静止位置P50到第二操作位置P52的第二移动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51移动,以操作自行车构件B2。可动部件226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2可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第二操作位置P52释放来沿释放方向D52可移动。
如图20和21中所见,可动部件226可响应于操作部件214的第一移动关于底座部件212从释放位置P60移动到第一拉动位置P61。可动部件226可关于底座部件212从释放位置P60移动至第一拉动位置P61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51移动。
如图20和22中所见,可动部件226可响应于操作部件214的第二移动关于底座部件212从释放位置P60移动至第二拉动位置P62。可动部件226可关于底座部件212从释放位置P60移动至第二拉动位置P62,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51移动。
如图20到22中所见,可动部件226从释放位置P60到第一拉动位置P61的第一移动量M21不同于可动部件226从释放位置P60到第二拉动位置P62的第二释放量M22。在所示实施例中,可动部件226的第一移动量M21小于可动部件226的第二移动量M22。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可动部件226的第一移动量M21可大于可动部件226的第二移动量M22。此外,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可动部件226的第一移动量M21可等于可动部件226的第二移动量M22。
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图20中所见,可动部件226可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旋转轴线A6旋转。尽管第二枢转轴线A52在所示实施例中与旋转轴线A6重合,但第二枢转轴线A52可偏离旋转轴线A6。旋转轴线A6、第一枢转轴线A51和第二枢转轴线A52在底座部件212固定地附接到管状零件B11(图17和18)的状态中与自行车车体B1的管状零件B11的中心轴线A3不平行。
如图20中所见,操作部件214包括长形孔227。底座部件212包括延伸穿过长形孔227且限定第一枢转轴线A51的枢转轴229。长形孔227和枢转轴229限定操作部件214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52枢转的角范围。底座部件212包括限定第二枢转轴线A52的附加枢转轴231。在所示实施例中,附加枢转轴231还限定旋转轴线A6。
如图23中所见,自行车操作装置210还包括偏压结构248。偏压结构248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第一操作位置P51和第二操作位置P52的释放来关于底座部件212偏压可动部件226,以便操作线缆2关于底座部件212沿释放方向D52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偏压结构248构造成将偏压力F21施加至可动部件226。
在所示实施例中,偏压结构248包括构造成关于底座部件212偏压可动部件226的偏压部件250。偏压部件250设在底座部件212(图17)中。尽管偏压部件250在所示实施例中为扭力螺旋弹簧,但偏压部件250可为其它偏压部件,如压缩螺旋弹簧和张力螺旋弹簧。
如图23中所见,偏压部件250包括盘绕本体250a、第一端部250b好而第二端部250c。如图19和20中所见,偏压结构248包括第一附接部分252(图19)和第二附接部分254(图20)。如图19中所见,第一附接部分252设在底座部件212的底板224中。第一端部250b钩到第一附接部分252上。如图20中所见,第二附接部分254设在可动部件226上作为附接开口。第二端部250c(图21)钩到第二附接部分254上。
如图23中所见,偏压结构248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第一操作位置P51的释放将可动部件226从第一拉动位置P61朝释放位置P60偏压,以使操作线缆2沿释放方向D52移动。偏压结构248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第二操作位置P52的移动将可动部件226从第二拉动位置P62朝释放位置P60偏压来使操作线缆2沿释放方向D52移动。
尽管自行车操作装置210在所示实施例中包括偏压结构248,但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偏压结构248可从自行车操作装置210省去。在此实施例中,可动部件226可由设在自行车构件B2中的偏压结构经由操作线缆2拉动。
如图23和24中所见,可动部件226包括操作线缆2的内线2b附接到其上的线缆附接部分256。在所示实施例中,线缆附接部分256包括通孔258。操作线缆2的内线2b延伸穿过通孔258。
如图24中所见,底座部件212包括构造成收纳操作线缆2的外壳2a的外壳收纳部分259。外壳收纳部分259包括第二凹口260和导孔261。导孔261从第二凹口260延伸。外壳2a的一端设在第二凹口260中。操作线缆2的内线2b延伸穿过导孔261。
如图23和24中所见,可动部件226包括凹槽262。凹槽262连接到外壳收纳部分259的通孔258上。操作线缆2的内线2b延伸穿过凹槽262。
如图20中所见,可动部件226包括第一接触零件280。操作部件214包括可与第一接触零件280接触的第二接触零件282。可动部件226包括第三接触零件284。操作部件214包括可与第三接触零件284接触的第四接触零件286。可动部件226包括第五接触零件288。操作部件214包括可与第五接触零件288接触的第六接触零件290。
如图20中所见,第二接触零件282在操作部件214设置在静止位置P50的静止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零件280接触。第四接触零件286在静止状态中与第三接触零件284间隔开。第六接触零件290与第五接触零件288接触,以在静止状态中将操作部件214定位在关于底座部件212的静止位置P50处。
偏压力F21将第一接触零件280按压到第二接触零件282。偏压力F21经由第一接触零件280和第二接触零件282将可动部件226转移至操作部件214。第五接触零件288与第六接触零件290之间的接触限制操作部件214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51从静止位置P50朝第二操作位置P52枢转。这引起操作部件214和可动部件226定位在静止位置P50和释放位置P60处。
如图21中所见,第二接触零件282在操作部件214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P51处的第一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零件280接触。第四接触零件286与第三接触零件284接触来在第一操作状态中将操作部件214定位在关于底座部件212的第一操作位置P51处。第六接触零件290在第一操作状态中与第五接触零件288间隔开。
如图22中所见,第二接触零件282在操作部件214设置在第二操作位置P52处的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一接触零件280接触。第四接触零件286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三接触零件284间隔开。第六接触零件290在第二操作状态中与第五接触零件288接触来将操作部件214关于底座部件212定位在第二操作位置P52处。
如图20和21中所见,当操作部件214由使用者从静止位置P50朝第一操作位置P51操作时,操作部件214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第一枢转轴线A51朝第一操作位置P51枢转。这经由第一接触零件280和第二接触零件282按压可动部件226,以克服偏压力F21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旋转轴线A6从释放位置P60朝第一拉动位置P61旋转。
如图21中所见,第三接触零件284与第四接触零件286之间的接触停止操作部件214在第一操作位置P51处的枢转移动和可动部件226在第一拉动位置P61处的旋转。因此,操作线缆2关于底座部件212沿拉动方向D51拉动第一移动量M21。可动部件226定位在第一拉动位置P61处,同时操作部件214由使用者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P51处,允许第一移动量M1得到保持。
如图20和21中所见,当操作部件214由使用者从第一操作位置P51释放时,可动部件226由偏压力F21关于释放位置P60返回。这允许了操作线缆2沿释放方向D52释放(移动)。第五接触零件288与第六接触零件290之间的接触将操作部件214定位在静止位置P50处且将可动部件226定位在释放位置P60处。
如图20和22中所见,当操作部件214由使用者从静止位置P50朝第二操作位置P52操作时,第二接触零件282和第六接触零件290分别保持与第一接触零件280和第五接触零件288接触。因此,操作部件214和可动部件226克服偏压力F21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52朝第二操作位置P52和第二拉动位置P62枢转。
如图22中所见,枢转轴229与长形孔227的边缘之间的接触停止操作部件214在第二操作位置P52处的枢转移动和可动部件16在第二拉动位置P62处的旋转。因此,操作线缆2关于底座部件212沿拉动方向D11拉动第二移动量M22。可动部件226定位在第二拉动位置P62处,而操作部件214由使用者定位在第二操作位置P52处,允许第二移动量M22得到保持。
如图22中所见,当操作部件214由使用者从第二操作位置P52释放时,可动部件226由偏压力F21返回释放位置P60。这允许操作线缆2沿释放方向D52释放(移动)。操作部件214由第一接触零件280、第二接触零件282、第五接触零件288和第六接触零件290定位在静止位置P50处。因此,可动部件226定位在释放位置P60处。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操作装置210并不包括构造成在操作力并未从骑乘者的手指施加到操作部件214的状态中关于底座部件212将可动部件226定位在第一拉动位置P61和第二拉动位置P62处的定位结构。在本申请中,如本文使用的短语"操作部件的释放"的可能实例包括将使用者的手指移离操作部件如操作部件214,以及从操作部件除去从骑乘者的手指施加至操作部件的操作力。然而,在该实施例中,操作装置210包括在操作力并未从骑乘者的手指施加至操作部件214的状态中将可动部件226仅定位在释放位置P60处的定位结构。然而,在实施例中,操作装置210包括在操作力并未从骑乘者的手指施加至操作部件214的状态中将可动部件226仅定位在释放位置P60处的定位结构。
利用自行车操作装置210,静止位置P50设置在第一操作位置P51与第二操作位置P52之间。可动部件226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静止位置P50到第一操作位置P51的第一移动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51移动以操作自行车构件B2。可动部件226构造成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静止位置P50到第二操作位置P52的第二移动来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51移动以操作自行车构件B2。因此,有可能即使在操作部件214以不同方式操作的情况下使操作线缆2沿拉动方向D51移动。
此外,可动部件226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2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第一操作位置P51释放来沿释放方向D12移动。可动部件226构造成使得操作线缆2响应于操作部件214从第二操作位置P52释放来沿释放方向D12移动。因此,有可能通过释放操作部件214来使操作线缆2回到初始位置,允许了简化自行车操作装置210的结构。
如图19中所见,在自行车操作装置210中,附加的自行车构件B3可使用附加操作部件222操作。附加操作部件222可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第二枢转轴线A52(旋转轴线A6)在静止位置P70与操作位置P71之间枢转。附加操作部件222由偏压元件(未示出)朝静止位置P70偏压。
自行车操作装置210还包括收取部件292、定位卡爪294、卷绕卡爪296和控制部件298。收取部件292可关于底板224围绕旋转轴线A6在第一卷绕位置P81与第二卷绕位置P82之间旋转。收取部件292由偏压元件(未示出)偏压来关于底板224围绕旋转轴线A6沿第一旋转方向D71旋转。控制部件298可关于底板224和收取部件292围绕旋转轴线A6旋转。控制部件298由偏压元件(未示出)偏压来关于底板224沿第一旋转方向D71旋转。控制部件298设在收取部件292与底板224之间。
如图19中所见,收取部件292包括附加操作线缆4的内线4b将附接到其上的附加线缆附接部分300。收取部件292包括第一凸起302、第二凸起304和第三凸起306。第一凸起302、第二凸起304和第三凸起306与彼此间隔开。
定位卡爪294构造成与第一凸起302和第二凸起304有选择地接合,以将收取部件292定位在第一卷绕位置P81和第二卷绕位置P82处。卷绕卡爪296可与第三凸起306接触,以将附加操作部件222的枢转移动经由第三凸起306传递至收取部件292。定位卡爪294可围绕枢转轴线A71枢转地安装在底座部件212的底板224上。定位卡爪294由偏压元件(未示出)偏压来关于底板224围绕枢转轴线A71沿枢转方向D81枢转。卷绕卡爪296围绕枢转轴线A72枢转地安装在附加的操作部件222上。卷绕卡爪296由偏压元件(未示出)偏压来关于附加的操作部件222围绕枢转轴线A72沿枢转方向D82枢转。卷绕卡爪296可响应于附加操作部件222的枢转移动关于底座部件212移动。
在图25中,省略了收取部件292。如图25中所见,控制部件298包括收纳部分308、释放卡爪310和切口312。卷绕卡爪296可与收纳部分308接触,以将附加的操作部件222的枢转移动经由收纳部分308转移至控制部件298。释放卡爪310可与定位卡爪294接触以释放定位卡爪294与第二凸起304之间的接合。底座部件212包括装固到底板224上的销314。销314设在切口312中以限定控制部件298的旋转范围。控制部件298由销314定位在图25中所示的静止位置处。
如图25中所见,卷绕卡爪296响应于附加操作部件222从静止位置P70朝操作位置P71的枢转移动来沿与第一旋转方向D71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D72移动。在收取部件292定位在第一卷绕位置P81处的状态中,卷绕卡爪296按压第三凸起306,以便收取部件292关于底座部件212围绕旋转轴线A6从第一卷绕位置P81朝第二卷绕位置P82旋转。
卷绕卡爪296在卷绕卡爪296与第三凸起306接合的状态中设置在控制部件298的收纳部分308的径向外侧。因此,卷绕卡爪296沿第二旋转方向D72按压第三凸起306,而不会接触收纳部分308。
收取部件282的旋转使第二凸起304与定位卡爪294接触。拉紧部件292的进一步旋转使定位卡爪294经由第二凸起304移离拉紧部件292。当附加操作部件222枢转至操作位置P71时,第二凸起304沿第二旋转方向D72穿过定位卡爪294。当附加操作部件222由使用者从操作位置P71释放时,收取部件292通过偏压元件(未示出)的偏压力关于底板224围绕旋转轴线A6沿第一旋转方向D71旋转。因此,定位卡爪294与第二凸起304接合来将收取部件292定位在第二卷绕位置P82处。
如图26中所见,卷绕卡爪296响应于附加操作部件222从静止位置P70朝操作位置P71的枢转移动关于底座部件212沿第二旋转方向D72移动。在收取部件292定位在第二卷绕位置P82的状态中,卷绕卡爪296的一端可与收纳部分308接触。因此,卷绕卡爪296按压控制部件298的收纳部分308,以便控制部件298关于底座部件212和收取部件292围绕旋转轴线A6沿第二旋转方向D72旋转。由于卷绕卡爪296并未接触第三凸起306,故收取部件292定位在第二卷绕位置P82处,而不会关于底板224旋转。附加操作部件222枢转,直到切口312的边缘接触销314。
控制部件298的旋转使释放卡爪310与定位卡爪294接触。控制部件298的进一步旋转使定位卡爪294经由释放卡爪310移离收取部件292,以便释放定位卡爪294与第二凸起304之间的接合。因此,收取部件292由偏压元件(未示出)的偏压力关于底板224沿第一旋转方向D71旋转。同时,由于第一凸起302比第二凸起304沿径向更向外突出,故第一凸起302接触定位卡爪294,以将收取部件292定位在第一卷绕位置P81处。
控制部件298响应于附加操作部件222从操作位置P71的释放由偏压元件(未示出)的偏压力关于底板224围绕旋转轴线A6沿第一旋转方向D71旋转。因此,定位卡爪294与第一凸起302接合以将收取部件292定位在第一卷绕位置P81处。因此,有可能仅通过将操作部件222从静止位置P70操作至操作位置P71来在对应于第一卷绕位置P81和第二卷绕位置P82的两个位置之间切换附加操作线缆4的内线4b的位置。
如本文使用的用语"包括"及其变型旨在为开放用语,其指定了存在指定的特征、元件、构件、组合、整数和/或步骤,但并未排除存在其它未指定的特征、元件、构件、组合、整数和/或步骤。该构想还用于类似易于的词语,例如,用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型。
用语"部件"、"区段"、"部分"、"零件"和"元件"在以单数形式使用时可具有单个零件或多个零件的双重意义。
序数如本申请中引用的"第一"和"第二"仅为标识,但不具有任何其它意义,例如,特别的顺序等。此外,例如,用语"第一元件"自身并不表示存在"第二元件",且用语"第二元件"自身并不表示存在"第一元件"。
如本文使用的用语"成对"可包含成对元件具有除成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的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最后,程度用语如本文使用的"大致"、"大约"和"大概"表示修饰用语的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变化。
明显的是,本发明的许多改型和变型鉴于以上教导内容是可能的。因此,将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除本文明确描述外实施。

Claims (25)

1.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
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车体上的底座部件;
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静止位置能够移动至第一操作位置且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所述静止位置能够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的操作部件,所述静止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之间;
关于所述底座部件能够移动以使操作线缆沿拉动方向和与所述拉动方向相反的释放方向移动的可动部件;
所述可动部件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静止位置到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的第一移动使所述操作线缆沿所述拉动方向移动来操作自行车构件,所述可动部件构造成使得所述操作线缆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的释放沿所述释放方向能够移动;以及
所述可动部件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静止位置到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第二移动来使所述操作线缆沿所述拉动方向移动来操作所述自行车构件,所述可动部件构造成使得所述操作线缆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释放沿所述释放方向能够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可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第一移动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释放位置能够移动至第一拉动位置,
所述可动部件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第二移动来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所述释放位置能够移动至第二拉动位置,以及
所述可动部件从所述释放位置到所述第一拉动位置的第一移动量不同于所述可动部件从所述释放位置到所述第二拉动位置的第二移动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的第一移动量小于所述可动部件的第二移动量。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所述释放位置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一拉动位置以使所述操作线缆沿所述拉动方向移动,以及
所述可动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所述释放位置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二拉动位置以使所述操作线缆沿所述拉动方向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偏压结构,其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中的各个的释放来关于所述底座部件偏压所述可动部件,以便所述操作线缆关于所述底座部件沿所述释放方向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第一移动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释放位置能够移动至第一拉动位置,
所述可动部件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第二移动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所述释放位置能够移动至第二拉动位置,
所述偏压结构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释放来将所述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拉动位置朝所述释放位置偏压以使所述操作线缆沿所述释放方向移动,以及
所述偏压结构构造成响应于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释放将所述可动部件从所述第二拉动位置朝所述释放位置偏压以使所述操作线缆沿所述释放方向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包括所述操作线缆的内线将附接到其上的线缆附接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件包括构造成收纳所述操作线缆的外壳的外壳收纳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件包括构造成沿所述拉动方向引导所述操作线缆的引导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围绕枢转轴线能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可动部件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围绕旋转轴线能够旋转,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的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可动部件的旋转轴线。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底座部件固定地附接到自行车车体的管状零件上的状态中关于所述底座部件围绕所述管状零件的中心轴线能够旋转。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件构造成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自行车车体的管状零件上,以及
所述可动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围绕旋转轴线能够旋转。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部件能够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的第一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接触。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静止位置处的状态中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接触。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部件包括与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中的所述至少一者在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第二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接触。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围绕枢转轴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能够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可动部件上,以及
所述可动部件包括:
 在所述操作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中与所述操作部件能够接触的第一定位部分,以及
 在所述操作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中与所述操作部件能够接触的第二定位部分。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分接触,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接触。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在所述操作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设置在所述静止位置处的静止状态中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接触。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所述静止位置围绕第一枢转轴线能够枢转至所述第一操作位置,以及
所述操作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从所述静止位置围绕不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能够枢转至所述第二操作位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围绕旋转轴线能够旋转,
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重合,以及
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且设在所述第二枢转轴线的径向外侧。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零件,
所述操作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接触零件能够接触的第二接触零件,
所述第二接触零件在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的第一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一接触零件接触,以及
所述第二接触零件在所述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的第二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一接触零件接触。
23.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包括第三接触零件,
所述操作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三接触零件能够接触的第四接触零件,
所述第四接触零件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三接触零件接触来将所述操作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定位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处,
所述第四接触零件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三接触零件间隔开。
24.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包括第五接触零件,
所述操作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五接触零件能够接触的第六接触零件,
所述第六接触零件在所述第一操作状态中与所述第五接触零件间隔开,以及
所述第六接触零件在所述第二操作状态与所述第五接触零件接触来将所述操作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定位在所述第二操作位置处。
25.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包括长形孔,
所述底座部件包括延伸穿过所述长形孔且限定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枢转轴,以及
所述长形孔和所述枢转轴限定所述操作部件关于所述底座部件围绕所述第二枢转轴线能够枢转的角范围。
CN201510878410.0A 2015-02-06 2015-12-04 自行车操作装置 Active CN105857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15,578 US9656717B2 (en) 2015-02-06 2015-02-06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4/615578 2015-0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7452A true CN105857452A (zh) 2016-08-17
CN105857452B CN105857452B (zh) 2019-03-26

Family

ID=5649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78410.0A Active CN105857452B (zh) 2015-02-06 2015-12-04 自行车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56717B2 (zh)
CN (1) CN105857452B (zh)
DE (1) DE102016101946A1 (zh)
TW (1) TWI65123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290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操作装置
CN109774843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东洋建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开关控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705188D0 (en) * 2017-03-31 2017-05-17 Acro Aircraft Seating Ltd Actuator
USD945897S1 (en) * 2020-04-27 2022-03-15 Robert Bosch Gmbh Remote for a display and operating device
DE102021110273A1 (de) 2021-04-22 2022-10-27 Shimano Inc.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mit muskelkraft angetriebenes fahrzeu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7558A1 (en) * 1993-10-06 1995-04-12 Shimano In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front and rear derailleurs with a single manual lever
CN1073037C (zh) * 1996-06-05 2001-10-17 株式会社岛野 脚踏车换档控制单元
CN103963914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4071289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株式会社岛野 操作装置
CN104210602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株式会社岛野 操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7793B2 (en) 2011-10-01 2016-05-0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604691B2 (en) * 2014-02-20 2017-03-28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950764B2 (en) * 2014-04-09 2018-04-24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637195B2 (en) * 2014-04-09 2017-05-02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023265B2 (en) * 2014-09-02 2018-07-17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7558A1 (en) * 1993-10-06 1995-04-12 Shimano In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front and rear derailleurs with a single manual lever
CN1073037C (zh) * 1996-06-05 2001-10-17 株式会社岛野 脚踏车换档控制单元
CN103963914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4071289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株式会社岛野 操作装置
CN104210602A (zh) * 2013-05-30 2014-12-17 株式会社岛野 操作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290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操作装置
CN109572907B (zh) * 2017-09-29 2021-04-0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操作装置
CN109774843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东洋建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开关控制器
CN109774843B (zh) * 2017-11-14 2020-11-27 东洋建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开关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29481A1 (en) 2016-08-11
TW201628914A (zh) 2016-08-16
DE102016101946A1 (de) 2016-08-11
TWI651235B (zh) 2019-02-21
CN105857452B (zh) 2019-03-26
US9656717B2 (en) 2017-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7452A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US10696352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I589474B (zh) 自行車座管總成
CN101314382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CN103359246B (zh) 自行车液压部件操作设备
CN104249798B (zh) 自行车液压操作装置
TWI726665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CN101332855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US10131405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CN108791649A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US8752450B2 (en)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CN108528626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4512512A (zh) 自行车液压操作装置
TWI624398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41524B (zh) 自行車控制裝置
CN101332857B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US10689060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8068990B (zh) 自行车部件操作装置
US9862451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20060021830A1 (en) Cycling exerciser with single cable actuator for brake and resistance adjustment
CN106553735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US20130047777A1 (en) Lever positioner assembly
CN107554671A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US1038474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7416104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