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4398B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4398B
TWI624398B TW104104263A TW104104263A TWI624398B TW I624398 B TWI624398 B TW I624398B TW 104104263 A TW104104263 A TW 104104263A TW 104104263 A TW104104263 A TW 104104263A TW I624398 B TWI624398 B TW I6243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ember
bicycle
movable
operating device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4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8384A (zh
Inventor
深尾和孝
渡辺奏久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8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8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4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43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第一可移動構件、操作結構、及改變結構。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第一可移動構件可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操作結構被建構成回應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而操作自行車組件。改變結構包含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移動的第二可移動構件。改變結構被建構成根據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而改變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的移動量。

Description

自行車操作裝置
本發明相關於自行車操作裝置。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為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便是自行車操作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第一可移動構件、操作結構、及改變結構。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第一可移動構件可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操作結構被建構成回應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而操作自行車組件。改變結構包含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移動的第二可移動構件。改 變結構被建構成根據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而改變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的移動量。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操作結構被建構成藉著回應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而將操作纜線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而操作自行車組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可移動構件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第一位置相應於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的第一移動量。第二位置相應於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的第二移動量。第二移動量與第一移動量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可移動構件被安裝於第一可移動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四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可移動構件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滑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操作結構被建構成在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移動第一移動量的狀態中將操作纜線拉取第一纜線行程量。操作結構被建構成在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被移動第二移動量的狀態中將操作 纜線拉取第二纜線行程量。第二移動量與第一移動量不同。第一纜線行程量與第二纜線行程量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六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第一移動量大於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第二移動量。第一纜線行程量大於第二纜線行程量。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改變結構還包含偏壓元件,此偏壓元件被建構成將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偏壓至第一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移動構件可相對於底座構件於第一方向移動。第二可移動構件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於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移動構件被可繞樞轉軸線於第一方向樞轉地安裝於底座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 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可移動構件可與第一可移動構件一起相對於底座構件於第一方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方面的 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移動構件具有相對於樞轉軸線徑向向外延伸的縱向軸線。第二可移動構件可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縱向軸線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移 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 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改變結構還包含偏壓元件,此偏壓元件被建構成將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徑向向外偏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三方面 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移動構件包含接觸部件及伸長孔中之一者。第二可移動構件包含接觸部件及伸長孔中之另一者。接觸部件被設置於伸長孔內,以限制第一可移動構件與第二可移動構件之間的相對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 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改變結構還包含第一接觸部份及第二接觸部份。第二接觸部份被設置在第一可移動構件及第二可移動構件中之一者上,並且可在第二可移動構件被定位於第二位置時與第一接觸部份接觸,以限制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底座構件的移動量。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 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接觸部份及第二接觸部份的每一個是由金屬材料製成。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 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接觸部份從底座構件突出以可與第二接觸部份接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 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安裝構件,此安裝構件被建構成將 底座構件可拆卸地耦接於自行車部件。在第一可移動構件被定位於靜置位置的狀態中且在底座構件經由安裝構件而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的狀態中,第一可移動構件沿著自行車部件的縱向軸線延伸。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十八方面 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自行車部件包含沿著該向軸線延伸的自行車車把。自行車車把包含第一車把端部、及相反於第一車把端部的第二車把端部。改變結構還包含偏壓元件,此偏壓元件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經由安裝構件而於較為靠近第一車把端部而較為遠離第二車把端部的位置處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狀態中,將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朝向自行車車把的第一車把端部偏壓。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 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藉著改變結構而改變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量會導致與在藉著改變結構而改變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量之前的狀態相比不同地操作自行車組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三方面 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與當第一可移動構件以第一移動量移動時相比,當第一可移動構件以第二移動量移動時,自行車操作裝置不同地操作自行車組件。
隨著藉著參考以下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 的詳細敘述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被更佳地 瞭解,可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的更完全的評價。
2‧‧‧操作纜線
2a‧‧‧內線絲
4‧‧‧操作纜線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底座構件
14‧‧‧第一殼體
16‧‧‧第二殼體
18‧‧‧底座板件
20‧‧‧安裝構件
22‧‧‧第一可移動構件
22a‧‧‧伸長狀開口
23‧‧‧操作結構
24‧‧‧支撐軸
25‧‧‧附加操作桿件
26‧‧‧附加操作結構
27‧‧‧改變結構
28‧‧‧第二可移動構件
30‧‧‧纜線附接構件
32‧‧‧偏壓構件
32a‧‧‧第一端部
32b‧‧‧第二端部
34‧‧‧限制構件
36‧‧‧偏壓元件
38‧‧‧覆蓋部
38a‧‧‧內部空腔
40‧‧‧插入部
40a‧‧‧滑動開口
42‧‧‧緊固件
44‧‧‧引導部份
44a‧‧‧伸長孔
46‧‧‧接觸部件
46a‧‧‧接觸本體
46b‧‧‧外螺紋部份
48‧‧‧第一接觸部份
50‧‧‧第二接觸部份
A1‧‧‧縱向軸線
A2‧‧‧樞轉軸線
A3‧‧‧縱向軸線
BC1‧‧‧自行車組件
BC2‧‧‧自行車組件
BP‧‧‧自行車部件
D1‧‧‧第一方向
D11‧‧‧第一操作方向
D12‧‧‧第一返回方向
D2‧‧‧第二方向
D21‧‧‧第二操作方向
D22‧‧‧第二返回方向
D31‧‧‧第一纜線操作方向
D32‧‧‧第二纜線操作方向
F1‧‧‧偏壓力
F2‧‧‧偏壓力
H‧‧‧自行車車把
H1‧‧‧第一車把端部
H2‧‧‧第二車把端部
M1‧‧‧第一移動量
M2‧‧‧第二移動量
P11‧‧‧靜置位置
P12‧‧‧操作位置
P21‧‧‧第一位置
P22‧‧‧第二位置
S1‧‧‧第一纜線行程量
S2‧‧‧第二纜線行程量
圖1為根據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自行車部件的平面圖,其中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安裝於此自行車部件。
圖3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平面圖。
圖5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一部份的立體圖。
圖6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圖7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改變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8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圖9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以下參考所附的圖式敘述實施例,其中同樣 的參考數字在不同圖式中均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首先參考圖1,根據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 10被建構成可被附接於自行車部件BP以用來操作自行車組件BC1。自行車部件BP的可能例子包括自行車管部件,例如自行車車把、及自行車車架。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部件BP包含沿著縱向軸線A1延伸的自行車車把H。
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可經由操作纜線 2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C1。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被建構成可經由操作纜線4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C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操作纜線2及4為機械纜線,例如包登(Bowden)纜線。但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被建構成使用操作纜線以外的其他結構來操作自行車組件BC1及BC2中的至少一個。舉例而言,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被建構成使用液壓操作結構來操作自行車組件BC1及BC2中的至少一個。
自行車組件BC1及BC2的每一個的可能例子 包括自行車變速器(transmission)及高度可調整的座管(seatpost)總成。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組件BC1為高度可調整的座管總成。自行車組件BC2為自行車變速器,例如前撥鏈器(derailleur)、後撥鏈器、及內部輪轂變速器。因為此些自行車組件在自行車領域中為已知的,所以自行車組件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 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2中所見的,自行車車把H包含例如 第一車把端部H1、及相反於第一車把端部H1的第二車把端部H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車把端部H1為自行車車把H的左側端部,而第二車把端部H2為自行車車把H的右側端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H的左側部份。自行車操作裝置10為被建構成以騎車者的左手操作的左側自行車操作裝置。但是,對於熟習自行車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組態可被應用於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術語「向前」、 「向後」、「左」、「右」、「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根據坐在自行車的鞍座(未顯示)上而面向自行車車把H的使用者(例如,騎車者)而決定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操作裝置10時應相對於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自行車在處於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時所使用者被解讀。
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 底座構件12。底座構件12被建構成可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BP。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3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第一殼體14及第二殼體16。第一殼體14係使用螺釘(未顯示)而被固定於第二殼體16。底座構件12還包含被固定於第一殼體14及第二殼體16的底座 板件18。底座板件18被設置在第一殼體14與第二殼體16之間。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被建構成將底座構 件12可拆卸地耦接於自行車部件BP的安裝構件2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安裝構件20具有被建構成鉗夾(clamp)自行車部件BP的鉗夾結構。安裝構件20被固定於底座構件12。安裝構件20可與底座構件12一起(例如,圖3所示的與第一殼體14一起)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構件。
如在圖3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 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及操作結構23。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移動。操作結構23被建構成回應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移動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C1。操作結構23被建構成藉著回應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移動而將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移動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C1。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可移動構件22被可移動地安裝於底座板件18。第一可移動構件22是藉著被固定於底座構件12的支撐軸24而被可旋轉地支撐。第一可移動構件22從底座構件12至少部份地突出。操作結構23被設置在第一殼體14與第二殼體16之間。
如在圖3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附加操作桿件25及附加操作結構26。附加操作桿件25可繞樞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樞轉。附加操作結構 26被建構成回應附加操作桿件25的樞轉移動而經由操作纜線4操作自行車組件BC2。因為附加操作桿件25及附加操作結構26包含已知的結構,所以該些結構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3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 改變結構27。改變結構27包含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移動的第二可移動構件28。改變結構27被建構成根據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移動而改變第一可移動構件2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移動量。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可移動構件28被安裝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移動的可能例子包括相對線性移動、相對旋轉、及相對樞轉移動。
如在圖4中所見的,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可相 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一方向D1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可移動構件22被可繞樞轉軸線A2於第一方向D1樞轉地安裝於底座構件12。第一方向D1包含第一操作方向D11、及與第一操作方向D11相反的第一返回方向D12。樞轉軸線A2在底座構件12被附接於自行車部件BP的狀態中於垂直於縱向軸向A1的方向延伸。
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在 靜置位置(rest position)P11與操作位置(operated position)P12之間移動。更明確地說,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可繞樞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在靜置位置P11 與操作位置P12之間樞轉。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被定位於靜置位置P11的狀態中且在底座構件12經由安裝構件20而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BP的狀態中,第一可移動構件22沿著自行車部件BP的縱向軸線A1延伸。
第一可移動構件22具有相對於樞轉軸線A2 徑向向外延伸的縱向軸線A3。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被定位於靜置位置P11的狀態中且在底座構件12經由安裝構件20而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BP的狀態中,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相對於自行車部件BP的縱向軸線A1傾斜。但是,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可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被定位於靜置位置P11的狀態中且在底座構件12經由安裝構件20而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BP的狀態中平行於自行車部件BP的縱向軸線A1。靜置位置P11及操作位置P12是根據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而被界定。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靜置位 置」指的是一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例如,第一可移動構件22)在該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未被使用者操作的狀態中維持靜止不動所在的位置。此處所用的術語「操作位置」指的是該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已被使用者操作以實施自行車組件BC1的操作所在的位置。
如在圖4中所見的,第二可移動構件28可在 第一位置P21與第二位置P22之間移動。第一位置P21與第二位置P22相比較為遠離底座構件12。在舉例說明的 實施例中,第二可移動構件28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滑動。第二可移動構件28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在第一位置P21與第二位置P22之間滑動。
第二可移動構件28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 22於與第一方向D1不同的第二方向D2移動。第二可移動構件28也可與第一可移動構件22一起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一方向D1移動。第二可移動構件28可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移動。第二方向D2被界定成平行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第二方向D2包含第二操作方向D21、及與第二操作方向D21相反的第二返回方向D22。第二可移動構件28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於第二操作方向D21及第二返回方向D22移動。
如在圖5中所見的,操作結構23包含纜線附 接構件30及偏壓構件32。纜線附接構件30被附接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且可與第一可移動構件22一起繞樞轉軸線A2成整體地旋轉。操作纜線2的末端被附接於纜線附接構件30。更明確地說,操作纜線2的內線絲(inner wire)2a的末端被附接於纜線附接構件3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纜線附接構件30為與第一可移動構件22分開的構件。但是,纜線附接構件30可以與第一可移動構件22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構件。
偏壓構件32被建構成將第一可移動構件22 偏壓於第一返回方向D12。換句話說,偏壓構件32被建 構成偏壓第一可移動構件22,使得第一可移動構件22被定位於靜置位置P11。更明確地說,偏壓構件32被建構成將第一可移動構件22偏壓成繞樞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圖4)樞轉。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構件32為繞樞轉軸線A2被設置的扭力螺旋彈簧。但是,偏壓構件32可為其他彈簧,例如壓縮(compression)彈簧及拉伸(tension)彈簧。
偏壓構件32包含第一端部32a及第二端部 32b。偏壓構件32的第一端部32a與底座構件12的底座板件18(圖3)接合。偏壓構件32的第二端部32b與第一可移動構件22接合。偏壓構件32被建構成於第一返回方向D12對第一可移動構件22施加偏壓力F1。
如在圖5中所見的,當第一可移動構件22繞 樞轉軸線A2於第一操作方向D11被樞轉時,操作纜線2經由纜線附接構件30而於第一纜線操作方向D31被拉取。當第一可移動構件22繞樞轉軸線A2於第一返回方向D12返回時,操作纜線2經由纜線附接構件30而於與第一纜線操作方向D31相反的第二纜線操作方向D32被釋放。
操作結構23還包含限制構件34,此限制構件 34被建構成限制第一可移動構件22在靜置位置P11與操作位置P12之間的樞轉移動。限制構件34被附接於底座構件12的底座板件18(圖3)。第一可移動構件22包含於第一方向D1延伸的伸長狀開口22a。限制構件34延伸 通過伸長狀開口22a。第一可移動構件22藉著偏壓構件32及限制構件34而被定位於靜置位置P11。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可抵抗偏壓構件32的偏壓力F1而相對於底座構件12在由伸長狀開口22a及限制構件34所界定的可移動範圍內樞轉。
如在圖6中所見的,改變結構27還包含偏壓 元件36,此偏壓元件36被建構成將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偏壓至第一位置P21。偏壓元件36被建構成將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徑向向外偏壓。更明確地說,偏壓元件36被建構成將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朝向樞轉軸線A2的相反側偏壓。偏壓元件36被建構成將第二可移動構件28偏壓於第二返回方向D22。偏壓元件36被建構成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對第二可移動構件28施加偏壓力F2。
偏壓元件36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12經由安 裝構件20而於較為靠近第一車把端部H1(圖2)而較為遠離第二車把端部H2(圖2)的位置處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H的狀態中,將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朝向自行車車把H的第一車把端部H1偏壓。
如在圖6中所見的,第二可移動構件28包含 覆蓋部38、插入部40、及緊固件42。覆蓋部38具有內部空腔38a。插入部40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延伸且被設置於內部空腔38a內。偏壓元件36被設 置於內部空腔38a內。
如在圖7中所見的,覆蓋部38藉著緊固件42(例如,螺釘)而被緊固於插入部40。插入部40可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與第一可移動構件22相對滑動。更明確地說,第一可移動構件22包含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延伸的引導部份44。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可以視為是由引導部份44界定。插入部40包含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延伸的滑動開口40a。引導部份44被可滑動地設置於滑動開口40a內,以將第二可移動構件28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引導。
第一可移動構件22包含接觸部件及伸長孔中之一者。第二可移動構件28包含接觸部件及伸長孔中之另一者。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可移動構件22包含伸長孔44a,而第二可移動構件28包含接觸部件46。伸長孔44a被設置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引導部份44上。伸長孔44a沿著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縱向軸線A3延伸。接觸部件46被設置於伸長孔44a內,以限制第一可移動構件22與第二可移動構件28之間的相對移動。接觸部件46包含接觸本體46a及外螺紋部份46b。接觸本體46a被可移動地設置於伸長孔44a內。外螺紋部份46b被螺合於覆蓋部38的螺紋孔(未顯示)內。
如在圖6中所見的,改變結構27還包含第一接觸部份48及第二接觸部份50。第一接觸部份48被設 置在底座構件12上。但是,第一接觸部份48可被設置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或安裝構件20上。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接觸部份48與底座構件12的底座板件18一起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構件。第一接觸部份48從底座構件12突出以可與第二接觸部份50接觸。第二接觸部份50被設置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及第二可移動構件28中之一者上。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接觸部份50被設置在第二可移動構件28上。當第二可移動構件28被定位於第二位置P22時,第二接觸部份50可與第一接觸部份48接觸,以限制第一可移動構件2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移動量。
如在圖6及7中所見的,第二接觸部份50被 設置在第二可移動構件28的插入部40上。第二接觸部份50被設置於覆蓋部38的外部。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覆蓋部38是由非金屬材料例如樹脂材料製成。第一接觸部份48及第二接觸部份50的每一個是由金屬材料製成。 但是,第一接觸部份48及第二接觸部份50中的至少一個可由非金屬材料製成。
如在圖8中所見的,第一位置P21相應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第一移動量M1。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第一移動量M1係被界定在靜置位置P11與操作位置P12之間。在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被定位於第一位置P21的狀態中,第二接觸部份50不會與第一接觸部份48接觸。此容許第 一可移動構件22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繞樞轉軸線A2在第一移動量M1內被樞轉。
如在圖9中所見的,第二位置P22相應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第二移動量M2。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第二移動量M2係被界定在靜置位置P11與附加操作位置P13之間。在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被定位於第二位置P22的狀態中,第二接觸部份50可與第一接觸部份48接觸。換句話說,被定位於第二位置P22的第二可移動構件28可於第一操作方向D11移動,直到第二接觸部份50與第一接觸部份48接觸。此容許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繞樞轉軸線A2在第二移動量M2內被樞轉。
如在圖8及9中所見的,第二移動量M2與第一移動量M1不同。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第一移動量M1大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第二移動量M2。與當第一可移動構件22以第一移動量M1移動時相比,當第一可移動構件22以第二移動量M2移動時,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不同地操作自行車組件BC1。
舉例而言,在自行車組件BC1為撥鏈器的情況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將撥鏈器操作成使得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以第二移動量M2移動時的換檔位置與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以第一移動量M1移動時的換檔位置不同。在自行車組件BC1為高度可調整的座管總成的情況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將高度可調整的座管總成操作成 使得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以第二移動量M2移動時的高度與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以第一移動量M1移動時的高度不同。
更明確地說,如在圖8中所見的,操作結構 23被建構成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相對於底座構件12被移動第一移動量M1的狀態中將操作纜線2拉取第一纜線行程量S1。如在圖9中所見的,操作結構23被建構成在第一可移動構件22相對於底座構件12被移動第二移動量M2的狀態中將操作纜線2拉取第二纜線行程量S2。如在圖8及9中所見的,第一纜線行程量S1與第二纜線行程量S2不同。第一纜線行程量S1大於第二纜線行程量S2。
如上所述,藉著改變結構27而改變第一可移 動構件22的移動量會導致與在藉著改變結構27而改變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移動量之前的狀態相比不同地操作自行車組件BC1。
以自行車操作裝置10,改變結構27包含被建 構成可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移動的第二可移動構件28,並且改變結構27被建構成根據第二可移動構件28相對於第一可移動構件22的移動而改變第一可移動構件2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移動量。因此,操作纜線2可回應第一可移動構件22及第二可移動構件28的操作而藉著第一移動量M1及第二移動量M2的每一個被拉取。此容許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結構被簡化。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 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附接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該元件經由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被間接地附接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零件或部份的組態。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被接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結合」、「被固定」、及其衍生字。
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 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術語「構件」、「區段」、「部份」、「零 件」、及「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本申請案所記載的序號例如「第一」及「第 二」只是識別號,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例如特定的順序及類似者。另外,舉例而言,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二元件」存在,並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一元件」存在。
此處所使用的術語「一對或成對」除了涵蓋 成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之外,還可涵 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
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顯然,從以上教示的觀點,本發明可有許多的修正及改變。因此,應瞭解的是在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的範圍內,可以用此處所明確敘述者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Claims (21)

  1.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第一可移動構件,其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操作結構,其被建構成回應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而操作自行車組件;及改變結構,其包含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移動的第二可移動構件,該改變結構被建構成根據該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而改變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的移動量,該第二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被部份地設置在該第一可移動構件上,以在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時與該第一可移動構件一起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操作結構被建構成藉著回應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而將操作纜線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而操作該自行車組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可移動構件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一位置相應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的第一移動量,且 該第二位置相應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的第二移動量,該第二移動量與該第一移動量不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可移動構件被安裝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可移動構件可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滑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操作結構被建構成在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移動第一移動量的狀態中將該操作纜線拉取第一纜線行程量,該操作結構被建構成在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被移動第二移動量的狀態中將該操作纜線拉取第二纜線行程量,該第二移動量與該第一移動量不同,且該第一纜線行程量與該第二纜線行程量不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的該第一移動量大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的該第二移動量,且該第一纜線行程量大於該第二纜線行程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改變結構還包含偏壓元件,該偏壓元件被建構成將該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偏壓至該第一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可移動構件可相對於該底座構件於第一方向移動,且該第二可移動構件可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於與該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可移動構件被可繞樞轉軸線於該第一方向樞轉地安裝於該底座構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可移動構件可與該第一可移動構件一起相對於該底座構件於該第一方向移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可移動構件具有相對於該樞轉軸線向外延伸的縱向軸線,且該第二可移動構件可沿著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的該縱向軸線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移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 置,其中該改變結構還包含偏壓元件,該偏壓元件被建構成將該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樞轉軸線向外偏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可移動構件包含接觸部件及伸長孔中之一者,該第二可移動構件包含該接觸部件及該伸長孔中之另一者,且該接觸部件被設置於該伸長孔內,以限制該第一可移動構件與該第二可移動構件之間的相對移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改變結構還包含第一接觸部份及第二接觸部份,且該第二接觸部份被設置在該第一可移動構件及該第二可移動構件中之一者上,並且可在該第二可移動構件被定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與該第一接觸部份接觸,以限制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的移動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部份及該第二接觸部份的每一個是由金屬材料製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接觸部份從該底座構件突出以可與該第二接觸部份接觸。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安裝構件,其被建構成將該底座構件可拆卸地耦接於該自行車部件,其中在該第一可移動構件被定位於靜置位置的狀態中且在該底座構件經由該安裝構件而被安裝於該自行車部件的狀態中,該第一可移動構件沿著該自行車部件的縱向軸線延伸。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自行車部件包含沿著該自行車部件的該縱向軸線延伸的自行車車把,該自行車車把包含第一車把端部、及相反於該第一車把端部的第二車把端部,且該改變結構還包含偏壓元件,該偏壓元件被建構成在該底座構件經由該安裝構件而於較為靠近該第一車把端部而較為遠離該第二車把端部的位置處被安裝於該自行車車把的狀態中,將該第二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第一可移動構件朝向該自行車車把的該第一車把端部偏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藉著該改變結構而改變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的移動量會 導致與在藉著該改變結構而改變該第一可移動構件的該移動量之前的狀態相比不同地操作該自行車組件。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與當該第一可移動構件以該第一移動量移動時相比,當該第一可移動構件以該第二移動量移動時,該自行車操作裝置不同地操作該自行車組件。
TW104104263A 2014-04-09 2015-02-09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24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249,300 2014-04-09
US14/249,300 US9637195B2 (en) 2014-04-09 2014-04-09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8384A TW201538384A (zh) 2015-10-16
TWI624398B true TWI624398B (zh) 2018-05-21

Family

ID=54264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4263A TWI624398B (zh) 2014-04-09 2015-02-09 自行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37195B2 (zh)
CN (1) CN104973193B (zh)
DE (1) DE102015204566B4 (zh)
TW (1) TWI624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56717B2 (en) * 2015-02-06 2017-05-2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766561B2 (en) 2015-12-02 2020-09-08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and bicycle seatpost apparatus
DE102018202013A1 (de) 2017-02-10 2018-08-16 Sram, Llc Fahrrad-Kettenwerfer und -Verbindung
US10875601B2 (en) 2017-02-10 2020-12-29 Sram, Llc Bicycle derailleur and connection
US10410173B2 (en) 2017-04-03 2019-09-10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DE102023204552A1 (de) 2023-05-16 2024-02-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dieneinrichtung und Lenker für ein Fahrrad sowie Elektrofahrrad mit einem solchen Lenker und einer solchen Bedieneinricht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1448A (en) * 1999-08-31 2000-12-19 Wang; Chin-Feng Brake cable adjust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TW200831344A (en) * 2006-10-30 2008-08-01 Campagnolo Sr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and relative kit of parts
TW200927583A (en) * 2007-12-20 2009-07-01 Shimano Kk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201129486A (en) * 2010-02-23 2011-09-01 Shimano Kk Height adjustable seatpost assembly
US8065932B2 (en) * 2007-05-16 2011-11-29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19998A (fr) 1962-04-20 1963-03-01 Colliers de serrage et leviers de commande en matière plastique et leur système de montage pour dérailleurs de cycles, tandems, vélomoteurs, motocyclettes ou véhicules similaires
JPS5016247A (zh) * 1973-06-18 1975-02-20
US4807856A (en) * 1987-10-08 1989-02-28 Gary Teckenbrock Adjustable bicycle seat post
US4872696A (en) * 1988-05-27 1989-10-10 Gill G Herbert Remote release saddle post clamp
US5007675A (en) * 1989-07-14 1991-04-16 Musto Mario S Fore-and-aft adjuster for bicycle seat
US5149034A (en) * 1991-08-08 1992-09-22 Scott Ganaja Saddle positioning device for bicycles
US5829733A (en) * 1996-11-29 1998-11-03 Becker; William R. Adjustable height shock absorbing bicycle seat mounting assembly
US7422224B2 (en) * 2004-04-13 2008-09-09 Kimir Seatpost Adjustable bicycle seat post assembly
US7806022B2 (en) * 2007-05-16 2010-10-05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ng device
US8550551B2 (en) * 2010-04-16 2013-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 height adjustment method
US9284016B2 (en) 2011-03-31 2016-03-15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apparatus
US8246065B1 (en) * 2011-07-05 2012-08-21 Shimano Inc. Height adjustable seatpost assembly
US9145183B2 (en) 2012-11-16 2015-09-29 Shimano Inc. Adjustable bicycle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JP2015027861A (ja) 2013-07-05 2015-02-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制御システム
US9229712B2 (en) 2013-09-10 2016-01-05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1448A (en) * 1999-08-31 2000-12-19 Wang; Chin-Feng Brake cable adjust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TW200831344A (en) * 2006-10-30 2008-08-01 Campagnolo Srl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and relative kit of parts
US8065932B2 (en) * 2007-05-16 2011-11-29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ng device
TW200927583A (en) * 2007-12-20 2009-07-01 Shimano Kk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201129486A (en) * 2010-02-23 2011-09-01 Shimano Kk Height adjustable seatpost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91249A1 (en) 2015-10-15
DE102015204566A1 (de) 2015-10-15
US9637195B2 (en) 2017-05-02
DE102015204566B4 (de) 2022-01-27
TW201538384A (zh) 2015-10-16
CN104973193A (zh) 2015-10-14
CN104973193B (zh) 201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398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0696352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I661973B (zh) 自行車液壓操作裝置及自行車液壓裝置總成
US9896150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598139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156524B2 (en) Derailleur
US9248885B2 (en) Derailleur
US10189531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499232B2 (en) Front derailleur
US10711808B2 (en) Bar-end type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20170227022A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201706176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34039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53178B (zh) 自行車輪圈之煞車
US9656717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351210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50788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201801980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826608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1813876A (zh) 自行車撥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