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6608B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6608B
TWI826608B TW108144842A TW108144842A TWI826608B TW I826608 B TWI826608 B TW I826608B TW 108144842 A TW108144842 A TW 108144842A TW 108144842 A TW108144842 A TW 108144842A TW I826608 B TWI826608 B TW I8266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positioning
pawl
operating device
bicycle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3885A (zh
Inventor
中村毅志
三木良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3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3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6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660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拉取棘爪、定位棘輪、及定位棘爪。拉取棘爪包含間隔開的第一接觸部件及第二接觸部件。定位棘爪可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移動。定位棘爪在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接合定位棘輪,以選擇性地建立定位棘輪的多個預定位置。定位棘爪在處於釋放位置的情況下脫離定位棘輪,以容許定位棘輪於一個方向移動。第一接觸部件在定位棘輪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一預定位置於另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以移動定位棘輪。第二接觸部件在定位棘輪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二預定位置於所述的另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以移動定位棘輪。

Description

自行車操作裝置
此處的揭示概括地相關於被使用來操作自行車組件的自行車操作裝置。
自行車典型上設置有用來操作一或多個自行車組件的一或多個自行車操作裝置。自行車操作裝置可被機械式地、電氣式地、液壓式地、氣壓式地連接於自行車組件。通常,這些自行車操作裝置具有多個預定位置,此多個預定位置相應於正被操作的自行車組件的不同設定、調整、或位置。傳統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能包含底座、用來選擇性地建立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的定位結構、及用以選擇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的一或多個使用者操作輸入件(操作構件)。
概括而言,本揭示係針對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各種不同特徵。在一個特徵中,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此自行車操作裝置與類似的傳統自行車操作裝置相比可更為小型化(compact)。
鑑於已知技術的狀態且依據本揭示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此自行車操作裝置基本上包含底座、拉取棘爪、定位棘輪、及定位棘爪。拉取棘爪包含第一接觸部件、及與第一接觸部件間隔開的第二接觸部件。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被可於第一方向及相反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動地設置。定位棘爪相對於底座被可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移動地設置。定位棘爪在定位棘爪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接合定位棘輪,以選擇性地建立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的多個預定位置。定位棘爪在定位棘爪處於釋放位置的情況下脫離定位棘輪,以容許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於第二方向移動。拉取棘爪的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一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以移動定位棘輪。拉取棘爪的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二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以移動定位棘輪。第一預定位置與第二預定位置不同。
以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具有許多棘輪位置而同時仍然保持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小型整體尺寸。
依據本揭示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從第一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不接觸定位棘輪。
以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拉取棘爪及定位棘爪執行多個功能。
依據本揭示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從第二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不接觸定位棘輪。
以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拉取棘爪及定位棘爪執行多個功能。
依據本揭示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接觸部件及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三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均接觸定位棘輪。第三預定位置與第一預定位置及第二預定位置不同。
以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拉取棘爪及定位棘爪執行多個功能。
依據本揭示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從第一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的多個棘輪齒中的第一棘輪齒。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從第二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所述的多個棘輪齒中的第二棘輪齒。第一棘輪齒與第二棘輪齒不同。第一接觸部件及第二接觸部件的每一個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三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的所述的多個棘輪齒中的一個棘輪齒。第三預定位置與第一預定位及第二預定位置不同。
以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拉取棘爪及定位棘爪執行多個功能。
依據本揭示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棘輪齒相鄰於第一棘輪齒。
以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依序地建立定位棘輪的所述的多個棘輪位置。
依據本揭示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爪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被定位在定位棘輪的多個棘輪齒中的兩個棘輪齒之間。
以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迅速地執行定位棘輪的拉取操作。
依據本揭示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爪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不接觸定位棘輪。
以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容易地將拉取棘爪移至所述的多個棘輪齒的路徑之外,以不與定位棘輪的釋放操作發生干擾。
依據本揭示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爪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被定位在定位棘輪的多個棘輪齒中的兩個棘輪齒之間。
以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迅速地執行定位棘輪的拉取操作。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爪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不接觸定位棘輪。
以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容易地將拉取棘爪移至所述的多個棘輪齒的路徑之外,以不與定位棘輪的釋放操作發生干擾。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處於於第二方向的完全釋放位置的情況下接觸定位棘輪。
以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在定位棘輪處於完全釋放位置的情況下迅速地執行定位棘輪的拉取操作。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定位棘爪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處於於第二方向的完全釋放位置的情況下不接合定位棘輪的棘輪齒。
以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拉取棘爪及定位棘爪執行多個功能。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多個棘輪齒中的至少三個棘輪齒是以第一預定節距間隔等距地間隔開,且所述的多個棘輪齒中與所述的多個棘輪齒中的所述的至少三個棘輪齒不同的至少一個棘輪齒是以大於第一預定節距間隔的第二預定節距間隔與所述的多個棘輪齒中的相鄰的一個棘輪齒間隔開。
以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定位棘輪對於所述的多個棘輪位置的每一個移動相同的移動量。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定位棘輪具有至少十二個藉著定位棘爪選擇性地接合定位棘輪而被建立的預定位置。
以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建立至少十二個棘輪位置。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相對於底座被可在非止動位置與止動位置之間移動地設置的止動棘爪。止動棘爪於非止動位置被設置於定位棘輪的移動路徑之外。止動棘爪於止動位置被設置於定位棘輪的移動路徑內。
以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在釋放操作期間限制定位棘輪的纜線釋放動作成為只釋放一個棘輪位置。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止動棘爪被朝向非止動位置偏壓。
以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確保止動棘爪在釋放操作期間限制定位棘輪的移動。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止動棘爪與定位棘爪是由相對於底座被可樞轉地安裝的安裝部份連接。
以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止動棘爪與定位棘爪成為一單元一起移動。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被配置成在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移動時與定位棘輪一起移動的鋼絲捲取件。
以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用自行車操作裝置操作由纜線操作的組件。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相對於底座被可在第一靜置位置與第一操作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的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拉取棘爪,以在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從第一靜置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動時將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於第一方向移動。
以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容易地執行拉取操作。
依據本揭示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定位棘輪及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相對於底座被可繞共同樞轉軸線樞轉地安裝。
以根據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自行車操作裝置小型化。
依據本揭示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相對於底座被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地設置的釋放件。釋放件在釋放件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時將定位棘爪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
以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以可靠地執行釋放操作。
依據本揭示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相對於底座被可在第二靜置位置與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的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釋放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在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動時將釋放件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
以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容易地執行釋放操作。
依據本揭示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二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被耦接於底座的車把附接件。
以根據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將自行車操作裝置附接於車把,以增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可操作性。
並且,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所揭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所附的圖式揭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明。
以下會參考所附的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所選擇的實施例。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下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發明。
首先參考圖1,圖中顯示配備有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自行車的車把H的一部份。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例如配置在車把H的右側上以由騎車者的右手操作。可替代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被建構成鏡像且被配置在車把H的左側上。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可於車把H的縱向方向調整地安裝於車把H。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經由控制纜線C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自行車組件BC。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為換檔器(gear shifter),用來控制檔位改變裝置例如撥鏈器(derailleur)或內部變速輪轂(internally geared hub)的檔位位置。但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使用成為用來操作其他類型的自行車組件(例如,懸吊裝置,可調整的座桿(seatpost)等)的自行車控制裝置。
較佳地,如在圖2中所見的,控制纜線C為具有包覆內鋼絲C2的外殼套C1的傳統自行車操作纜線。換句話說,控制纜線C為包登型(Bowden type)纜線,其中內鋼絲C2被可滑動地接收在外殼套C1內。內鋼絲C2具有纜線短管頭(nipple)或附接筒(attachment barrel)C3,用來如以下會討論的將內鋼絲C2附接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自行車操作裝置10藉著選擇性地拉取(pulling)及釋放(releasing)內鋼絲C2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C。
參考圖1至3,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底座12。底座12為支撐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內部部件的固定支撐部件。此處,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殼體14(見圖1),此殼體14覆蓋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底座12及內部部件(見圖2及3),該等內部部件釋放內鋼絲C2以從殼體14中送出及將內鋼絲C2拉取至殼體14內。此處,舉例而言,殼體14具有藉著未顯示的緊固件(例如,螺釘)而被耦接在一起的兩件式構造。殼體14的部件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硬質塑膠或重量輕的金屬例如鋁所建構的硬質剛性構件。但是,殼體14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具有各種不同的組態。雖然殼體14被敘述成為與底座12分開的元件,但是殼體14可被視為底座12的部件,因為殼體14為與底座12整合的固定支撐部件。
參考圖1,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被耦接於底座12的車把附接件16。車把附接件16藉著如在圖1中所見的固定螺栓18而被可移去地附接於底座12。並且,車把附接件16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可調整地安裝於殼體14。雖然車把附接件16被敘述成為與底座12分開的元件,但是車把附接件16可被視為底座12的部件,因為車把附接件16為與底座12整合的固定支撐部件。車把附接件16被建構成以傳統方式安裝於車把H。車把附接件16較佳地由強固的剛性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強化的樹脂材料製成。此處,車把附接件16具有車把鉗夾(handlebar clamp)16a、及用來將車把鉗夾16a迫緊在車把H的周圍的收緊螺栓(未顯示)。雖然車把鉗夾16a被顯示成為單件式的單一構件(亦即,非鉸接式鉗夾),但是車把鉗夾16a可為具有在一端被樞轉地連接且在另一端由螺栓可調整地耦接的一對曲線狀的顎夾(jaw)的鉸接式鉗夾。
如在圖1至4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相對於底座12被可在第一靜置位置與第一操作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的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基本上,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被從第一靜置位置於第一操作方向R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動以執行內鋼絲C2相對於底座12的纜線拉取操作。此處,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包含被設置於殼體14的內部的附接部份20a、及從附接部份20a延伸至殼體14的外部的槓桿部份20b。附接部份20a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底座12。槓桿部份20b被配置成使得使用者移動槓桿部份20b以將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相對於底座12樞轉。附接部份20a及槓桿部份20b是例如由單一金屬件形成,其中槓桿部份20b如圖所示具有模製在上面的塑膠使用者接觸部份。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相對於底座12被可在第二靜置位置與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的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基本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被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二操作方向R2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動以執行內鋼絲C2相對於底座12的纜線釋放操作。另外,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被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三操作方向R3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動以執行內鋼絲C2相對於底座12的纜線釋放操作。因此,如以下會說明的,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具有兩個第二操作位置。此處,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包含被設置於殼體14的內部的附接部份22a、及從附接部份22a延伸至殼體14的外部的槓桿部份22b。附接部份22a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底座12。槓桿部份22b被配置成使得使用者移動槓桿部份22b以將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相對於底座12樞轉。附接部份22a及槓桿部份22b是例如由單一金屬件形成,其中槓桿部份22b如圖所示具有模製在上面的塑膠使用者接觸部份。
較佳地,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藉著如在圖4中所見的偏壓元件23而被朝向第一靜置位置偏壓。舉例而言,偏壓元件23為具有被鉤掛在底座12上的第一自由端部及被鉤掛在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上的第二自由端部的扭力彈簧。同樣地,較佳地,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如以下會討論的被朝向第二靜置位置偏壓。此處所使用的術語「靜置位置」指的是部件所處的一種狀態,其中該部件(例如,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及22)在不需使用者將該部件固持於該狀態的情況下維持靜止不動。基本上,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被使用者操作以將內鋼絲C2拉取至殼體14內,而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被使用者操作以將內鋼絲C2從殼體14送出。
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鋼絲捲取件24。鋼絲捲取件24包含纜線固持件24a。內鋼絲C2藉著纜線附接筒C3而被附接於鋼絲捲取件24的纜線固持件24a。鋼絲捲取件24如以下會討論的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12。鋼絲捲取件24相對於底座12於相應於纜線拉取方向的第一方向D1(圖5)樞轉,且相對於底座12於相應於纜線釋放方向的第二方向D2(圖5)樞轉。
如在圖5中所見的,偏壓元件26被設置在底座12與鋼絲捲取件24之間以於第二方向D2偏壓鋼絲捲取件24。此處,偏壓元件26為具有接合於鋼絲捲取件24的缺口的第一自由端部及接合於底座12的缺口的第二自由端部的螺旋扭力彈簧。偏壓元件26較佳地被預負載(preloaded),以於第二方向D2偏壓鋼絲捲取件24抵靠於底座12的支座。
在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從第一靜置位置(見圖12)朝向第一操作位置(見圖14)移動時,鋼絲捲取件24相對於底座12移動以拉取控制纜線C的內鋼絲C2。另一方面,在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見圖19)朝向第二操作位置(見圖21或22)移動時,鋼絲捲取件24相對於底座12移動以釋放控制纜線C的內鋼絲C2。因此,鋼絲捲取件24被連接於自行車組件BC(圖1)的控制纜線C的內鋼絲C2。以此方式,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回應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的纜線拉取操作而相對於底座12拉取內鋼絲C2,且回應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的纜線釋放操作而相對於底座12釋放內鋼絲C2。因此,自行車操作裝置10構成自行車纜線操作裝置。
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底座12包含軸件28,此軸件28將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及鋼絲捲取件24可樞轉地支撐成可繞軸件28的中心軸線A1(下文被稱為「第一軸線A1」)相對於底座12進行樞轉移動。以此方式,軸件28作用成為將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及鋼絲捲取件24相對於底座12可樞轉地支撐的樞軸。因此,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12以在第一靜置位置(見圖12)與第一操作位置(見圖14)之間樞轉。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軸件28為具有頭部28a、外螺紋軸部28b、及內螺紋孔28c的安裝螺栓。此處,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的附接部份20a被可樞轉地支撐在軸件28上。槓桿部份20b被配置成使得使用者將槓桿部份20b於第一操作方向R1移動以將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繞軸件28樞轉。墊圈29被設置在軸件28的外螺紋軸部28b上,且固定螺母30被螺合在軸件28的外螺紋軸部28b上以將軸件28耦接於底座12。固定螺栓18被螺合至軸件28的內螺紋孔28c內以將車把鉗夾16固定於軸件28。較佳地,軸套31被設置在軸件28上,且鋼絲捲取件24被設置在軸套31上。偏壓元件23及偏壓元件26的螺旋部份被配置成捲繞軸件28。以此方式,偏壓元件23及偏壓元件26被支撐在底座12上。
如在圖2至5中所見的,底座12進一步包含底座板件32。此處,底座12進一步包含為與底座板件32分開的部件的支撐板件34。軸套31也作用成為底座板件32與支撐板件34之間的間隔件,使得鋼絲捲取件24可繞軸套31樞轉。底座板件32及支撐板件34藉著軸件28而被耦接在一起。特別是,固定螺母30被螺合在軸件28的外螺紋軸部28b上以將底座板件32耦接於支撐板件34。軸件28將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在底座板件32之相反於鋼絲捲取件24之側可樞轉地支撐於底座板件32。此處,軸件28、底座板件32、及支撐板件34為被設置於殼體14的內部且形成內部支撐件的固定支撐構件。底座板件32也經由被螺合於底座板件32的螺紋孔內的支撐銷35而可樞轉地支撐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此處,底座板件32也設置有如在圖1中所見的突出於殼體14的外部的轉筒調整器(barrel adjuster)36。轉筒調整器36被可調整地耦接於底座板件32,以可改變地固定外殼套C1的端部相對於底座12的接觸點。並且,軸套37(圖7及8)被設置在軸件28上以將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相對於底座板件32可樞轉地支撐。
底座板件32及支撐板件34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重量輕的金屬(例如,鋁)構造的硬質剛性構件。舉例而言,底座板件32及支撐板件34的每一個是藉著將金屬片沖壓(stamping)及彎折(bending)成所想要的形狀而形成。但是,底座板件32及支撐板件34可由被彎折成所想要的形狀的單一金屬片形成。換句話說,底座板件32可由單一金屬片形成或是可由數個被連接在一起的片件形成。如上所述,底座板件32及支撐板件34藉著軸件28及固定螺母30而被固定地連接在一起。
如在圖10中所見的,底座12包含具有第一表面S1及第二表面S2的底座板件32。第二表面S2相反於第一表面S1。底座板件32具有在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之間的底座厚度L。底座厚度L是在一毫米與五毫米之間。更佳地,底座厚度L是在一毫米與三毫米之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厚度L為1.8毫米。底座板件32包含界定通孔38a的內壁38,其中通孔38a具有於第一表面S1的第一開口38a1及於第二表面S2的第二開口38a2。內壁38也界定第一表面S1及第二表面S2。內壁38也界定底座板件32的第一表面側SS1及底座板件32的第二表面側SS2。底座板件32的第一表面側SS1相應於具有第一表面S1的底座板件32之側。底座板件32的第二表面側SS2相應於具有第二表面S2的底座板件32之側。鋼絲捲取件24被設置在底座板件32的第一表面側SS1,而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被設置在底座板件32的第二表面側SS2。
為實現鋼絲捲取件24的定位,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定位棘輪40及定位棘爪42。定位棘輪40及定位棘爪42二者均被設置在底座板件32的第一表面側SS1。基本上,定位棘輪40被不可移動地耦接於鋼絲捲取件24,使得鋼絲捲取件24與定位棘輪40成為一單元相對於底座12移動。定位棘輪40及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相對於底座12被可繞共同樞轉軸線樞轉地安裝。在此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上述的共同樞轉軸線相應於為軸件28的中心軸線的第一軸線A1。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被可於第一方向D1及相反於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移動地安裝。換句話說,鋼絲捲取件24被配置成在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移動時與定位棘輪40一起移動。此處,定位棘輪40包含多個棘輪齒40a,此多個棘輪齒40a與定位棘爪42選擇性地接合及脫離以將鋼絲捲取件24相對於底座12定位。
如在圖12中所見的,除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外,定位棘輪40還包含第一支座B1及第二支座B2。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包含第一棘輪齒T1、第二棘輪齒T2、第三棘輪齒T3、第四棘輪齒T4、第五棘輪齒T5、第六棘輪齒T6、第七棘輪齒T7、第八棘輪齒T8、第九棘輪齒T9、第十棘輪齒T10、第十一棘輪齒T11、第十二棘輪齒T12、及第十三棘輪齒T13。第一棘輪齒T1與第二棘輪齒T2不同。第二棘輪齒T2相鄰於第一棘輪齒T1。更明確地說,第一棘輪齒T1至第十三棘輪齒T13以此順序於定位棘輪40相對於第一軸線A1的圓周方向被依序配置。第一支座B1及第二支座B2以此順序於定位棘輪40相對於第一軸線A1的圓周方向被依序配置在第一棘輪齒T1至第十三棘輪齒T13之前。
此處,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至少三個棘輪齒是以第一預定節距間隔P1等距地間隔開,且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與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該至少三個棘輪齒不同的至少一個棘輪齒是以大於第一預定節距間隔P1的第二預定節距間隔P2與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相鄰的一個棘輪齒間隔開。特別是,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間距或間隙G被界定在第一棘輪齒T1與第二棘輪齒T2之間。因此,第一棘輪齒T1與第二棘輪齒T2是以第二預定節距間隔P2間隔開,而其餘的第二棘輪齒T2至第十三棘輪齒T13是以第一預定節距間隔P1等距地間隔開。第二支座B2與第一棘輪齒T1也是以第一預定節距間隔P1間隔開。
另一方面,定位棘爪42被可移動地安裝在底座12上,以選擇性地接合定位棘輪40以保持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的棘輪位置,及選擇性地脫離定位棘輪40以容許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移動。更明確地說,定位棘爪42相對於底座12被可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此處,定位棘爪42被可樞轉地安裝在被支撐在底座板件32與支撐板件34之間的支撐軸43上。換句話說,定位棘爪42被可在平行於第一軸線A1的第二軸線A2上樞轉地安裝於底座板件32。第二軸線A2是由支撐軸43的中心縱向軸線界定。定位棘爪42接合定位棘輪40以在定位棘爪42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選擇性地建立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的多個預定位置。較佳地,如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棘輪40具有至少十二個藉著定位棘爪42選擇性地接合定位棘輪40而被建立的預定位置。定位棘爪42脫離定位棘輪40以在定位棘爪42處於釋放位置的情況下容許定位棘輪40於第二方向D2相對於底座12移動。如在圖12及13中所見的,定位棘爪42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處於於第二方向D2的完全釋放位置的情況下不接合定位棘輪40的棘輪齒40a。
為實現鋼絲捲取件24的纜線釋放操作,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釋放件44,此釋放件44相對於底座12被可在第一位置(圖11及20)與第二位置(圖21及22)之間移動地設置。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釋放件44,使得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至第二操作位置的移動使釋放件44樞轉。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釋放件44被可在第一軸線A1上樞轉地安裝於底座板件32。明確地說,釋放件44被可樞轉地支撐在被設置在軸件28上的軸套37上。另一方面,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藉著界定第三軸線A3的支撐銷35而被可移動地支撐在底座板件32上。第三軸線A3平行於第一軸線A1及第二軸線A2。
基本上,釋放件44在釋放件44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時將定位棘爪42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以此方式,定位棘輪40可在釋放件44處於第二位置且將定位棘爪42固持於釋放位置的情況下於第二方向D2相對於底座12移動。釋放件44如在圖11及20中所見的被朝向第一位置偏壓。特別是,偏壓元件45被設置在底座板件32與釋放件44之間以於第二方向D2偏壓釋放件44。此處,偏壓元件45為具有與釋放件44的支座接合的第一自由端部及接合於底座板件32的支座的第二自由端部的螺旋壓縮彈簧。偏壓元件45也作用成為用於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的回動彈黃。換句話說,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被偏壓元件45偏壓至第二靜置位置。
如在圖10中所見的,釋放件44在釋放件44處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於被設置在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之間的接觸區域CA接觸定位棘爪42。接觸區域CA被整個地設置在第一表面S1與第二表面S2之間。換句話說,釋放件44於整個地位在內壁38的底座厚度L內的接觸區域CA接觸定位棘爪42。釋放件44包含被可移動地安裝於底座板件32的支撐部份44a。特別是,釋放件44的支撐部份44a被可樞轉地支撐在被設置在軸件28上的軸套37上。支撐部份44a被設置在底座板件32的第二表面側SS2。換句話說,支撐部份44a位在內壁38之與定位棘輪40相反之側。
釋放件44進一步包含從支撐部份44a延伸至接觸區域CA內的延伸部44b。因此,釋放件44的延伸部44b延伸至釋放件44的支撐部份44a的平面之外且延伸至內壁38的平面內。如以下會說明的,釋放件44的延伸部44b被建構成回應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的操作而接觸定位棘爪42。因此,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釋放件44。特別是,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在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動時將釋放件44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換句話說,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經由釋放件44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定位棘爪42,以回應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的操作而將定位棘爪42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此處,釋放件44進一步包含支座44c及突出部44d。支座44c及突出部44d會在以下被說明。
較佳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相對於底座12被可在非止動位置與止動位置之間移動地設置的止動棘爪46。止動棘爪46被設置來確保定位棘輪40在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的單一前進移動(single progressive movement)之下只移動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一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止動棘爪46被可在第二軸線A2上樞轉地安裝於底座板件32。明確地說,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止動棘爪46與定位棘爪42是由相對於底座12被可樞轉地安裝的安裝部份48連接。因此,定位棘爪42包含被可移動地安裝於底座板件32的安裝部份48。特別是,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棘爪42、止動棘爪46、及安裝部份48是由單塊材料成整體地形成為單件式的單一構件。因此,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棘爪42與止動棘爪46成為一單元繞第二軸線A2樞轉。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定位棘爪42與止動棘爪46可為可互相獨立地移動的分開的構件。無論如何,止動棘爪46於非止動位置被設置於定位棘輪40的移動路徑之外。止動棘爪46於止動位置被設置於定位棘輪40的移動路徑內。止動棘爪46回應釋放件44的操作而從非止動位置朝向止動位置移動。換句話說,在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動時,釋放件44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而此則又將止動棘爪46從非止動位置朝向止動位置移動。
此處,止動棘爪46被朝向非止動位置偏壓。特別是,偏壓元件50被設置在定位棘爪42與支撐板件34之間,以將止動棘爪46朝向非止動位置偏壓且將定位棘爪42朝向固持位置偏壓。較佳地,止動棘爪46或安裝部份48設置有支座52以限制定位棘爪42及止動棘爪46在偏壓元件50的偏壓力下的移動。特別是,當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分別處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時,支座52在偏壓元件50的偏壓力下接觸底座板件32。此處,偏壓元件50為被安裝在支撐軸43上的扭力彈簧。偏壓元件50具有與定位棘爪42接合的第一自由端部、及接合於支撐板件34的缺口的第二自由端部。以此方式,支座52藉著偏壓元件50而被偏壓至與底座板件32的支座接觸。
定位棘爪42進一步包含相對於安裝部份48突出至接觸區域CA內的突出部42a。突出部42a被建構成在釋放件44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時被釋放件44的延伸部44b接觸。並且,在釋放件44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時,定位棘爪42從固持位置被樞轉至釋放位置。如上所述,釋放件44回應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的操作而從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以此方式,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在纜線釋放操作期間經由釋放件44而被操作性地連接於定位棘爪42。
此處,安裝部份48被設置在底座板件32的第一表面側SS1。換句話說,定位棘爪42的安裝部份48位在內壁38之與釋放件44的支撐部份44a相反之側。以此方式,定位棘爪42的安裝部份48於第一軸線A1的軸向方向偏離釋放件44的支撐部份44a。較佳地,突出部42a與安裝部份48為單件式的單一構件。更佳地,突出部42a是藉著壓製加工(press working)而被設置。定位棘爪42被朝向固持位置偏壓。特別是,如上所述,偏壓元件50將定位棘爪42朝向固持位置偏壓。
為實現鋼絲捲取件24的纜線拉取操作,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拉取棘爪56。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拉取棘爪56,以在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從第一靜置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動時將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於第一方向D1移動。更明確地說,拉取棘爪56藉著支撐軸60而被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的附接部份20a上。支撐軸60界定平行於第一軸線A1的第四軸線A4。
如在圖12的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所見的,定位棘輪40包含被建構成接觸定位棘爪42、止動棘爪46、及拉取棘爪56的多於四個的棘輪齒40a。基本上,定位棘輪40被建構成繞第一軸線A1旋轉。定位棘爪42及止動棘爪46繞第二軸線A2樞轉,而拉取棘爪56繞第四軸線A4樞轉。第二軸線A2及第四軸線A4被定位在繞第一軸線A1的九十度範圍內。第二軸線A2與第四軸線A4被較佳地定位成離開第一軸線A1幾乎相同的距離(±2毫米)。以此方式,拉取棘爪56沿著於第一方向D1(纜線拉取方向)離開定位棘爪42的移動路徑被定位,使得定位棘爪42與拉取棘爪56可被靠近地定位,即使是拉取棘爪56於第一方向D1(纜線拉取方向)移動。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拉取棘爪56被偏壓元件62朝向與定位棘輪40接合偏壓。特別是,偏壓元件62被安裝在支撐軸60上。此處,偏壓元件62為扭力彈簧,其具有與拉取棘爪56接合的第一自由端部及與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的附接部份20a接合的第二自由端部,以將拉取棘爪56朝向與定位棘輪40接合偏壓。
如在圖12中所見的,拉取棘爪56包含第一接觸部件56a及第二接觸部件56b。第二接觸部件56b與第一接觸部件56a間隔開。第一接觸部件56a與第一軸線A1之間的第一線性距離與第二接觸部件56b與第一軸線A1之間的第二線性距離不同。第一線性距離比第二線性距離長。特別是,第一接觸部件56a與第二接觸部件56b相對於第一軸線A1位於不同的角度位置。換句話說,第一接觸部件56a與第二接觸部件56b相對於第一軸線A1間隔開。以此方式,第一接觸部件56a及第二接觸部件56b被配置成在纜線拉取操作期間選擇性地接觸第一支座B1及第二支座B2以及棘輪齒40a。
基本上,一開始,第一接觸部件56a及第二接觸部件56b被配置成回應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從第一靜置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的操作而接觸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一個棘輪齒或第一支座B1及第二支座B2中之一者。以此方式,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在纜線拉取操作期間經由拉取棘爪56而被操作性地連接於定位棘輪40。定位棘輪40在圖12中被顯示處於完全釋放位置。於圖12中的完全釋放位置,第二接觸部件56b與第一支座B1接合,而第一接觸部件56a不與第一支座B1及第二支座B2中之任一者或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任何一個接合。在此實施例中,於完全釋放位置,第二接觸部件56b與第一支座B1的圓周表面接觸,且第二接觸部件56b限制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於第二方向D2移動。在此實施例中,於完全釋放位置,第一接觸部件56a與第一支座B1的徑向向外表面接觸,但是第一接觸部件56a並不限制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於第二方向D2移動。並且,定位棘爪42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處於於第二方向D2的完全釋放位置的情況下不接合定位棘輪40的棘輪齒40a。
如在圖13至16中所見的,圖中顯示纜線拉取操作。如在圖13中所見的,第二接觸部件56b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處於於第二方向D2的完全釋放位置的情況下接觸定位棘輪40。特別是,在定位棘輪40處於完全釋放位置之下,拉取棘爪56的第二接觸部件56b接觸定位棘輪40的第一支座B1且預備將定位棘輪40繞第一軸線A1於第一方向D1樞轉。然後,如在圖14及15中所見的,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從第一靜置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的操作使拉取棘爪56將定位棘輪40繞第一軸線A1於第一方向D1樞轉。然後,如在圖16中所見的,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被釋放且在偏壓元件23的偏壓力之下返回至第一靜置位置。然後,從圖16所示的定位棘輪40的位置,拉取棘爪56的第二接觸部件56b被配置成在下一次纜線拉取操作期間接觸定位棘輪40的第二支座B2,以將定位棘輪40繞第一軸線A1於第一方向D1樞轉。
參考圖16至19,第一接觸部件56a被建構成在定位棘爪42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不接觸定位棘輪40。同樣地,第二接觸部件56b被建構成在定位棘爪42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不接觸定位棘輪40。因此,定位棘爪42可在定位棘爪42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確實地與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一個棘輪齒接合,以選擇性地建立定位棘輪40相對於底座12的多個預定位置。另外,第一接觸部件56a被建構成在定位棘爪42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被定位在定位棘輪40的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兩個棘輪齒之間。因此,對於第一接觸部件56a被用來將定位棘輪40於第一方向D1樞轉的那些位置,第一接觸部件56a可在纜線拉取操作期間迅速地與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一個棘輪齒接合。同樣地,第二接觸部件56b被建構成在定位棘爪42處於固持位置的情況下被定位在定位棘輪40的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兩個棘輪齒之間。因此,對於第二接觸部件56b被用來將定位棘輪40於第一方向D1樞轉的那些位置,第二接觸部件56b可在纜線拉取操作期間迅速地與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一個棘輪齒接合。
現在參考圖17,定位棘輪40被顯示處於由定位棘爪42接合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一個棘輪齒所建立的定位棘輪40的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一預定位置。在圖13的完全釋放位置相應於定位棘輪40的第一棘輪位置的情況下,第一預定位置相應於定位棘輪40的第四棘輪位置。
如在圖17中所見的,拉取棘爪56的第一接觸部件56a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一預定位置(圖17)於第一方向D1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40以移動定位棘輪40。特別是,第一接觸部件56a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從第一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D1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40的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第一棘輪齒T1。換句話說,於定位棘輪40的第一預定位置(圖17),拉取棘爪56的第一接觸部件56a接觸定位棘輪40的第一棘輪齒T1,使得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0從第一靜置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的操作使定位棘輪40繞第一軸線A1於第一方向D1樞轉。另一方面,如可從圖17判定的,第二接觸部件56b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從第一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D1移動的期間不接觸定位棘輪40。反而是,第二接觸部件56b位於第一棘輪齒T1與第二棘輪齒T2之間的間隙G內。
現在參考圖18,定位棘輪40被顯示處於由定位棘爪42接合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一個棘輪齒所建立的定位棘輪40的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二預定位置。第二預定位置相應於定位棘輪40的第五棘輪位置。如在圖18中所見的,拉取棘爪56的第二接觸部件56b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二預定位置(圖18)於第一方向D1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40以移動定位棘輪40。明確地說,第二接觸部件56b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從第二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D1移動的期間接觸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第二棘輪齒T2。很明顯,如在圖18中所見的,第一預定位置與第二預定位置不同。此處,定位棘輪40的第二預定位置為在纜線拉取操作期間從定位棘輪40的第一預定位置(圖17)開始的定位棘輪40的下一個預定位置。另一方面,如可從圖18判定的,第一接觸部件56a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從第二預定位置於第一方向D1移動的期間不接觸定位棘輪40。反而是,第一接觸部件56a位於第一棘輪齒T1與第二棘輪齒T2之間的間隙G內。
現在參考圖19,定位棘輪40被顯示處於由定位棘爪42接合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一個棘輪齒所建立的定位棘輪40的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三預定位置。第三預定位置相應於定位棘輪40的第六棘輪位置。如在圖19中所見的,第一接觸部件56a及第二接觸部件56b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三預定位置(圖19)於第一方向D1移動的期間均接觸定位棘輪40。亦即,在定位棘輪40處於圖19的第三預定位置之下,第二接觸部件56b及第一接觸部件56a被配置成分別接合第三棘輪齒T3及第二棘輪齒T2。因此,第一接觸部件56a及第二接觸部件56b的每一個被建構成在定位棘輪40從所述的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三預定位置(圖19)於第一方向D1移動的期間接觸定位棘輪40的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中的一個棘輪齒。很明顯,如在圖19中所見的,第三預定位置與第一預定位置及第二預定位置不同。
現在參考圖20至24,以下討論纜線釋放操作。如上所述,纜線釋放操作是藉著將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動而被執行。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可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二操作方向R2或第三操作方向R3被移動以執行纜線釋放操作。特別是,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藉著將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於第二操作方向R2樞轉而從第二靜置位置被操作時,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會在支撐銷35上繞第三軸線A3樞轉。另一方面,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藉著將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於第三操作方向R3樞轉而從第二靜置位置被操作時,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會在軸件28上繞第一軸線A1樞轉。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的此雙釋放方向是藉著使附接部份22a設置有接收支撐銷35的伸長曲線狀槽溝22c、及與釋放件44的突出部44d配合的兩個突出部22a1及22a2而達成。因此,兩個突出部22a1及22a2與突出部44d配合成使得在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處於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與釋放件44不相對於彼此移動。但是,兩個突出部22a1及22a2相對於突出部44d被建構成使得在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於第二操作方向R2移動時,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相對於在軸件28上樞轉的釋放件44在支撐銷35上樞轉。另一方面,兩個突出部22a1及22a2相對於突出部44d被建構成使得在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於第三操作方向R3移動時,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及釋放件44成為一單元(亦即,幾乎沒有任何相對移動)在軸件28上一起樞轉。
在任一情況中,當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22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所述的兩個第二操作位置中之任一者移動時,釋放件44從第一位置(圖20及24)繞第一軸線A1被樞轉至第二位置(圖21至23)。當釋放件44從第一位置(圖20及24)被移動至第二位置(圖21至23)時,定位棘爪42及止動棘爪46藉著釋放件44的延伸部44b接合定位棘爪42的突出部42a而繞第二軸線A2被樞轉。以此方式,回應釋放件44的操作,定位棘爪42從固持位置被樞轉至釋放位置,且止動棘爪46回應釋放件44的操作而從非止動位置被朝向止動位置樞轉。並且,在釋放件44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釋放件44的支座44c接合拉取棘爪56,以將拉取棘爪56樞轉至所述的多個棘輪齒40a的路徑之外。以此方式,定位棘輪40可於第二方向D2移動。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部件」、「區段」、「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除非被敘明並非如此。
此處所使用的以下方向術語「面向車架側」、「非面向車架側」、「向前」、「向後」、「前」、「後」、「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頂部」、「底部」、「側部」、「直立」、「水平」、「垂直」、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處於豎立的騎行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方向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操作裝置時應相對於處於在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被解讀。術語「左」及「右」被用來在提及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的右側時指示該「右」側及在提及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的左側時指示該「左」側。
此處的揭示中所用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一個或多個」所想要的選項。舉一個例子而言,如果選項的數目為兩個,則此處的揭示中所用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只有一個單一選項」或是「兩個選項二者」。舉另一個例子而言,如果選項的數目等於或大於三個,則此處的揭示中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只有一個單一選項」或是「等於或大於兩個選項的任何組合」。
並且,應瞭解雖然此處可能使用術語「第一」及「第二」來敘述各種不同的組件,但是這些組件不應受到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只是被用來區別一個組件與另一個組件。因此,舉例而言,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教示之下,以上所討論的第一組件可被稱為第二組件,反之亦然。
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固定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藉著將該元件附加於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將該一或多個中間構件又附加於該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間接地固定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部份的組態。此定義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術語「被結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黏結」、「被固定」及其衍生字。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偏差量。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發明,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背離如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改變,只要這些改變不會在實質上影響其所意欲達成的功能。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顯示成為互相直接連接或接觸的組件可有設置在其間的中間結構,只要這些改變不會在實質上影響其所意欲達成的功能。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反之亦然,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及作用或功能可被採用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有的有利點不必要同時呈現在一特定的實施例中。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獨特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也應被視為申請人的進一步發明的分開敘述,包含由此種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底座 14:殼體 16:車把附接件 16a:車把鉗夾 18:固定螺栓 20: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 20a:附接部份 20b:槓桿部份 22: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 22a:附接部份 22a1:突出部 22a2:突出部 22b:槓桿部份 22c:伸長曲線狀槽溝 23:偏壓元件 24:鋼絲捲取件 24a:纜線固持件 26:偏壓元件 28:軸件 28a:頭部 28b:外螺紋軸部 28c:內螺紋孔 29:墊圈 30:固定螺母 31:軸套 32:底座板件 34:支撐板件 35:支撐銷 36:轉筒調整器 37:軸套 38:內壁 38a:通孔 38a1:第一開口 38a2:第二開口 40:定位棘輪 40a:棘輪齒 42:定位棘爪 42a:突出部 43:支撐軸 44:釋放件 44a:支撐部份 44b:延伸部 44c:支座 44d:突出部 45:偏壓元件 46:止動棘爪 48:安裝部份 50:偏壓元件 52:支座 56:拉取棘爪 56a:第一接觸部件 56b:第二接觸部件 60:支撐軸 62:偏壓元件 A1:中心軸線,第一軸線 A2:第二軸線 A3:第三軸線 A4:第四軸線 B1:第一支座 B2:第二支座 BC:自行車組件 C:控制纜線 C1:外殼套 C2:內鋼絲 C3:纜線短管頭或附接筒 CA:接觸區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間距或間隙 H:車把 L:底座厚度 P1:第一預定節距間隔 P2:第二預定節距間隔 R1:第一操作方向 R2:第二操作方向 R3:第三操作方向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S1:第一表面側 SS2:第二表面側 T1:第一棘輪齒 T2:第二棘輪齒 T3:第三棘輪齒 T4:第四棘輪齒 T5:第五棘輪齒 T6:第六棘輪齒 T7:第七棘輪齒 T8:第八棘輪齒 T9:第九棘輪齒 T10:第十棘輪齒 T11:第十一棘輪齒 T12:第十二棘輪齒 T13:第十三棘輪齒
圖1為配備有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的車把的一部份的頂部平面圖。
圖2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側視圖,其中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殼體及車把附接件已被移去以顯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內部部件。
圖3為圖2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內部部件的立體圖。
圖4為圖2及3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內部部件的底部平面圖。
圖5為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6為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7為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8為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9為用來執行纜線釋放操作的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放大立體圖。
圖10為用來執行纜線釋放操作的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側視圖。
圖11為用來執行纜線釋放操作的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
圖12為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相應於多個棘輪位置中的第一棘輪位置的定位棘輪的完全釋放位置。
圖13為用來執行纜線拉取操作的圖1至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分別處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且定位棘輪處於第一棘輪位置。
圖14為圖13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已被從第一靜置位置朝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動以執行纜線拉取操作。
圖15為圖13及14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已被進一步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以完成纜線拉取操作。
圖16為圖13至15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已從第一操作位置返回至第一靜置位置,使得定位棘輪處於多個棘輪位置中的第二棘輪位置。
圖17為圖13至16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分別處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且定位棘輪處於多個棘輪位置中的第四棘輪位置。
圖18為圖13至17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分別處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且定位棘輪處於多個棘輪位置中的第五棘輪位置。
圖19為圖13至18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分別處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且定位棘輪處於多個棘輪位置中的第六棘輪位置。
圖20為圖13至19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以虛線顯示底座板件及定位棘輪,且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及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分別處於第一靜置位置及第二靜置位置,且定位棘輪處於第六棘輪位置。
圖21為圖20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已被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多個第二操作位置中之第一者移動以執行從第六棘輪位置至第五棘輪位置的纜線釋放操作。
圖22為圖20及2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已被從第二靜置位置朝向多個第二操作位置中之第二者移動以執行從第六棘輪位置至第五棘輪位置的纜線釋放操作。
圖23為圖20及22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已被從第二靜置位置進一步朝向多個第二操作位置中之第二者移動以執行從第六棘輪位置至第五棘輪位置的纜線釋放操作。
圖24為圖20至23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頂部平面圖,但是其中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已從圖22的第二操作位置返回至第二靜置位置,使得定位棘輪處於第五棘輪位置。
20: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
20a:附接部份
20b:槓桿部份
22: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
22a:附接部份
22b:槓桿部份
32:底座板件
38:內壁
40:定位棘輪
40a:棘輪齒
42:定位棘爪
44a:支撐部份
44b:延伸部
45:偏壓元件
46:止動棘爪
48:安裝部份
52:支座
56:拉取棘爪
56a:第一接觸部件
56b:第二接觸部件
60:支撐軸
A1:中心軸線,第一軸線
A2:第二軸線
A3:第三軸線
A4:第四軸線
B1:第一支座
B2:第二支座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間距或間隙
T1:第一棘輪齒
T2:第二棘輪齒
T3:第三棘輪齒

Claims (21)

  1.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拉取棘爪,其包含第一接觸部件、及與該第一接觸部件間隔開的第二接觸部件;定位棘輪,其相對於該底座被可於第一方向及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動地設置;及定位棘爪,其相對於該底座被可在固持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移動地設置,該定位棘爪在該定位棘爪處於該固持位置的情況下接合該定位棘輪,以選擇性地建立該定位棘輪相對於該底座的多個預定位置,該定位棘爪在該定位棘爪處於該釋放位置的情況下脫離該定位棘輪,以容許該定位棘輪相對於該底座於該第二方向移動;該拉取棘爪的該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從該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一預定位置於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該定位棘輪以移動該定位棘輪,且該拉取棘爪的該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從該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二預定位置於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該定位棘輪以移動該定位棘輪,該第一預定位置與該第二預定位置不同;下列其中至少一者:(i)該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從該第一預定位置於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不接觸該定位棘輪;或(ii)該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 棘輪從該第二預定位置於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不接觸該定位棘輪。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部件及該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從該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三預定位置於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均接觸該定位棘輪,該第三預定位置與該第一預定位置及該第二預定位置不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從該第一預定位置於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該定位棘輪的多個棘輪齒中的第一棘輪齒,該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從該第二預定位置於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該多個棘輪齒中的第二棘輪齒,該第一棘輪齒與該第二棘輪齒不同,且該第一接觸部件及該第二接觸部件的每一個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從該多個預定位置中的第三預定位置於該第一方向移動的期間接觸該定位棘輪的該多個棘輪齒中的一個棘輪齒,該第三預定位置與該第一預定位及該第二預定位置不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棘輪齒相鄰於該第一棘輪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爪處於該固持位置的情況下被定位在該定位棘輪的多個棘輪齒中的兩個棘輪齒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爪處於該固持位置的情況下不接觸該定位棘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爪處於該固持位置的情況下被定位在該定位棘輪的多個棘輪齒中的兩個棘輪齒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爪處於該固持位置的情況下不接觸該定位棘輪。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接觸部件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處於於該第二方向的完全釋放位置的情況下接觸該定位棘輪。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定位棘爪被建構成在該定位棘輪處於於該第二方向的完全釋放位置的情況下不接合該定位棘輪的棘輪齒。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定位棘輪的多個棘輪齒中的至少三個棘輪齒是以第一預定節距間隔等距地間隔開,且該多個棘輪齒中與該多個棘輪齒中的該至少三個棘輪齒不同的至少一個棘輪齒是以大於該第一預定節距間隔的第二預定節距間隔與該多個棘輪齒中的相鄰的一個棘輪齒間隔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定位棘輪具有至少十二個藉著該定位棘爪選擇性地接合該定位棘輪而被建立的該預定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止動棘爪,其相對於該底座被可在非止動位置與止動位置之間移動地設置,該止動棘爪於該非止動位置被設置於該定位棘輪的移動路徑之外,且該止動棘爪於該止動位置被設置於該定位棘輪的該移動路徑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止動棘爪被朝向該非止動位置偏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止動棘爪與該定位棘爪是由相對於該底座被可樞轉地安裝的安裝部份連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鋼絲捲取件,其被配置成在該定位棘輪相對於該底座移動時與該定位棘輪一起移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其相對於該底座被可在第一靜置位置與第一操作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該拉取棘爪,以在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從該第一靜置位置朝向該第一操作位置移動時將該定位棘輪相對於該底座於該第一方向移動。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定位棘輪及該第一使用者操作輸入件相對於該底座被可繞共同樞轉軸線樞轉地安裝。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釋放件,其相對於該底座被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 之間移動地設置,該釋放件在該釋放件從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時將該定位棘爪從該固持位置移動至該釋放位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其相對於該底座被可在第二靜置位置與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該釋放件,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在該第二使用者操作輸入件從該第二靜置位置朝向該第二操作位置移動時將該釋放件從該第一位置朝向該第二位置移動。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被耦接於該底座的車把附接件。
TW108144842A 2018-12-10 2019-12-09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826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214,855 US10780948B2 (en) 2018-12-10 2018-12-10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6/214,855 2018-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885A TW202023885A (zh) 2020-07-01
TWI826608B true TWI826608B (zh) 2023-12-21

Family

ID=70776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842A TWI826608B (zh) 2018-12-10 2019-12-09 自行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0948B2 (zh)
CN (1) CN111469975B (zh)
DE (1) DE102019133711A1 (zh)
TW (1) TWI82660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4213A (en) * 1988-11-29 1991-09-03 Shimano Industrial Co., Ltd. Sp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US5730030A (en) * 1996-01-19 1998-03-24 Shimano, In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s having a brake operating unit disposed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shifting lev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5656B2 (ja) * 1990-11-14 2000-07-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JP2601207Y2 (ja) * 1992-12-28 1999-11-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の変速操作装置
US5682794A (en) * 1996-06-05 1997-11-0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ing control unit
US5829313A (en) * 1997-01-13 1998-11-03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shifting mechanism having indexing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variety of chain sprocket sets
US5957002A (en) * 1998-05-06 1999-09-28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reau Dual lever type derailleur gear unit for a bicycle
TW558538B (en) * 2001-03-30 2003-10-21 Shimano Kk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20030166427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Dillon Tom W. Indexed cycle derailleur
US7779718B2 (en) * 2005-03-03 2010-08-24 Sram, Llc Bicycle shifter
US7526979B2 (en) 2005-07-19 2009-05-0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position control mechanism
US7628095B2 (en) 2006-05-10 2009-12-08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ing mechanism
US8534156B2 (en) 2011-05-26 2013-09-17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10450034B2 (en) * 2013-10-10 2019-10-22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597109B2 (en) 2014-01-28 2020-03-24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9919760B2 (en) 2014-03-12 2018-03-2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232909B2 (en) * 2017-03-06 2019-03-19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8928430B (zh) * 2018-08-28 2023-08-11 珠海蓝图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操作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4213A (en) * 1988-11-29 1991-09-03 Shimano Industrial Co., Ltd. Sp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US5730030A (en) * 1996-01-19 1998-03-24 Shimano, In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s having a brake operating unit disposed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shifting lev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9975B (zh) 2021-12-14
US20200180730A1 (en) 2020-06-11
DE102019133711A1 (de) 2020-06-10
US10780948B2 (en) 2020-09-22
CN111469975A (zh) 2020-07-31
TW202023885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94660A1 (en)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a motion limiting structure
CN111469974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US20150210342A1 (en)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10232909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20080051237A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2078666B1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1054388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25953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I680907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0410173B2 (en)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US20150259024A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637195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I718333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74214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CN108068990B (zh) 自行车部件操作装置
TWI826608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EP2078667B1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TWI833852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2116606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2327935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