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6606A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16606A TW202116606A TW109135624A TW109135624A TW202116606A TW 202116606 A TW202116606 A TW 202116606A TW 109135624 A TW109135624 A TW 109135624A TW 109135624 A TW109135624 A TW 109135624A TW 202116606 A TW202116606 A TW 20211660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wl
- release
- positioning
- positioning ratchet
- user opera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定位棘輪、定位棘爪、使用者操作構件、第一釋放構件、及第一釋放棘爪。定位棘爪接合定位棘輪以將定位棘輪選擇性地保持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使用者操作構件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處於第一靜置位置,且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處於第二靜置位置。定位棘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之一者被操作而藉著第一釋放構件從定位棘輪脫離。第一釋放棘爪被設置在使用者操作構件上,且於第二位置接觸第一釋放構件以將使用者操作構件保持於第二靜置位置。
Description
此處的揭示概括地相關於自行車操作裝置。
自行車典型上設置有用來操作一或多個自行車組件的一或多個自行車操作裝置。這些自行車組件的一些例子包括檔位改變裝置(例如,撥鏈器(derailleur)或內部變速輪轂(internally geared hub))、懸吊裝置、及座桿(seatpost)。自行車操作裝置經常在自行車上被設置於使騎車者易於操作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位置(例如,在自行車車把上)。自行車操作裝置通常是以例如包登型(Bowden-type)控制纜線而被連接於自行車組件。
概括而言,本揭示係針對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各種不同特徵。在一個特徵中,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可以於兩個不同方向被操作以執行釋放操作。
鑑於已知技術的狀態且依據本揭示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此自行車操作裝置基本上包含底座、定位棘輪、定位棘爪、使用者操作構件、第一釋放構件、及第一釋放棘爪。定位棘輪被可相對於底座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定位棘爪被可相對於底座移動地配置。定位棘爪與定位棘輪接合以將定位棘輪選擇性地保持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每一個位置。使用者操作構件被可相對於底座移動地配置。使用者操作構件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一靜置位置。使用者操作構件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二靜置位置。第一釋放構件被可相對於底座移動地配置。定位棘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之一者被操作而藉著第一釋放構件從定位棘輪脫離。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不同。第一釋放棘爪被設置在使用者操作構件上。第一釋放棘爪於第二位置接觸第一釋放構件以將使用者操作構件保持於第二靜置位置。
以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增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可用性。
依據本揭示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此自行車操作裝置基本上包含底座、定位棘輪、定位棘爪、使用者操作構件、及止動棘爪。定位棘輪被可相對於底座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定位棘爪被可相對於底座移動地配置。定位棘爪與定位棘輪接合以將定位棘輪選擇性地保持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每一個位置。使用者操作構件被可相對於底座移動地配置。使用者操作構件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一靜置位置,且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二靜置位置。止動棘爪被可相對於底座在止動位置與非止動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一位置的狀態中,定位棘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一方向被移動而從第一位置被移動至第二位置。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中,定位棘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一方向被移動而從第二位置被移動至第一位置。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中,定位棘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被移動而從第二位置被移動至第一位置。
以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增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可用性。
依據本揭示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使用者操作構件包含拉取棘爪。拉取棘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一方向被移動而將定位棘輪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
以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以用也被用於釋放操作的使用者操作構件容易地執行拉取操作。
依據本揭示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釋放棘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二方向被移動而移動第一釋放構件,而第一釋放構件移動定位棘爪,使得定位棘爪容許定位棘輪從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移動。
以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增進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二方向被移動的可操作性。
依據本揭示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被設置在使用者操作構件上的第二釋放棘爪。第二釋放棘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一方向被移動而移動第一釋放構件,而第一釋放構件移動定位棘爪,使得定位棘爪容許定位棘輪從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移動。
以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藉著設置第二釋放棘爪而增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穩健性(
robustness)。
依據本揭示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釋放構件包含延伸部份。延伸部份在使用者操作構件維持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被夾在第一釋放棘爪與第二釋放棘爪之間。
以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被移動而快速地將定位棘輪從第二位置於釋放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
依據本揭示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之一者被移動,定位棘爪從定位棘輪脫離以容許定位棘輪於釋放方向的移動,而止動棘爪與定位棘輪接合以限制定位棘輪於釋放方向移動的移動量。
以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在釋放操作期間限制定位棘輪的釋放移動以只釋放一個棘輪位置。
依據本揭示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在定位棘輪處於第二位置與第一位置之間的狀態中於第二方向被移動,止動棘爪從定位棘輪脫離以容許定位棘輪於釋放方向的移動,而定位棘爪與定位棘輪接合以限制定位棘輪於釋放方向移動的移動量。
以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二方向被移動而快速地將定位棘輪從第二位置於釋放方向移動至第一位置。
依據本揭示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二、第七、及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定位棘爪及止動棘爪為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的單一構件。
以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簡化定位棘爪及止動棘爪的構造。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使用者操作構件及定位棘輪被可繞樞轉軸線相對於底座樞轉地安裝。
以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增進使用者操作構件及定位棘輪的可操作性。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使用者操作構件及定位棘輪繞樞轉軸線於第二方向被偏壓。
以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增進使用者操作構件及定位棘輪的可操作性。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或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一偏壓元件及第二偏壓元件。第一偏壓元件將使用者操作構件相對於底座於第二方向偏壓。第二偏壓元件將定位棘輪相對於底座於第二方向偏壓。
以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增進使用者操作構件及定位棘輪的可操作性。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釋放棘爪及拉取棘爪被可樞轉地安裝於使用者操作構件。
以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減小用來移動第一釋放棘爪及拉取棘爪的部件數目。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釋放棘爪及拉取棘爪繞單一樞轉軸線樞轉。
以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簡化第一釋放棘爪及拉取棘爪的構造。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釋放棘爪及拉取棘爪為單一構件。
以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減小用來提供第一釋放棘爪及拉取棘爪的部件數目。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釋放棘爪及第二釋放棘爪被可樞轉地安裝於使用者操作構件。
以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減小用來移動第一釋放棘爪及第二釋放棘爪的部件數目。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釋放棘爪及第二釋放棘爪繞單一樞轉軸線樞轉。
以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簡化第一釋放棘爪及第二釋放棘爪的構造。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被設置於定位棘輪的鋼絲捲取件。
以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以用自行車操作裝置操作纜線操作式組件。
依據本揭示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被可相對於底座移動地配置的第二釋放構件。第二釋放構件與第一釋放構件不同。第二釋放構件回應第一釋放構件移動第二釋放構件而移動定位棘爪,使得定位棘爪從定位棘輪脫離。
以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達成更可靠的定位棘爪的操作。
依據本揭示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被耦接於底座的車把附接件。
以根據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將自行車操作裝置附接於車把以增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可操作性。
並且,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所揭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所附的圖式揭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明。
以下會參考所附的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所選擇的實施例。對於熟習自行車技術領域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下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發明。
首先參考圖1至3,圖中顯示配備有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自行車的車把H的一部份。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例如配置在車把H的左側上以由騎車者的左手操作。可替代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被建構成鏡像且被配置在車把H的右側上。如稍後會說明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可於車把H的縱向方向調整地安裝於車把H。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經由控制纜線C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自行車組件BC。較佳地,如在圖1中所見的,控制纜線C為具有包覆內鋼絲C2的外殼套C1的傳統自行車操作纜線。換句話說,控制纜線C為包登型纜線,其中內鋼絲C2被可滑動地接收在外殼套C1內。內鋼絲C2具有纜線短管頭(nipple)或附接筒(attachment barrel)C3(見圖6),用來如以下會討論的將內鋼絲C2附接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自行車操作裝置10藉著選擇性地拉取(pulling)及釋放(releasing)內鋼絲C2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C。因此,自行車操作裝置10構成自行車纜線操作裝置。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為換檔器(gear shifter),用來控制檔位改變裝置(自行車組件BC)例如撥鏈器或內部變速輪轂的檔位位置。但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使用成為用來操作其他類型的自行車組件(例如,懸吊裝置,可調整的座桿等)的自行車控制裝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具有兩個靜置位置。圖2顯示內鋼絲C2被完全釋放的第一靜置位置,而圖3顯示內鋼絲C2被完全拉取的第二靜置位置。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用來操作被偏壓至低檔位置的前撥鏈器的情況中,圖2的第一靜置位置相應於前撥鏈器被定位在低速檔(low gear)上的低檔靜置位置,而圖3的第二靜置位置相應於前撥鏈器被定位在最高速檔(top gear)上的最高檔靜置位置。
參考圖4至9,自行車操作裝置10基本上包含底座12、使用者操作構件14、定位棘輪16、及定位棘爪18。如以下會討論的,底座12為相對於車把H固定不動的部件。基本上,使用者操作構件14被可相對於底座12移動地配置,以相對於底座12拉取或釋放內鋼絲C2。使用者操作構件14被可相對於底座12在第一靜置位置(圖2)與第二靜置位置(圖3)之間移動地配置,以操作自行車組件BC(圖1)。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此移動造成定位棘輪16被移動。此處,定位棘輪16被可相對於底座12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定位棘爪18被可相對於底座12移動地配置。定位棘爪18與定位棘輪16接合,以將定位棘輪16選擇性地保持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每一個位置。
較佳地,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止動棘爪20。止動棘爪20被可相對於底座12在止動位置與非止動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如以下會討論的,止動棘爪20被建構成在致動(換檔)操作期間限制定位棘輪16的移動。
因為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用來拉取及釋放內鋼絲C2,所以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被設置於定位棘輪16的鋼絲捲取件22。基本上,由於使用者操作構件14操作的結果,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被移動以相對於底座12釋放或拉取內鋼絲C2。此處,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12。鋼絲捲取件22具有固持內鋼絲C2的纜線附接筒C3(見圖6)的纜線固持件22a。換句話說,內鋼絲C2藉著纜線附接筒C3而被附接於鋼絲捲取件22的纜線固持件22a。以此方式,鋼絲捲取件22在定位棘輪16相對於底座12移動時與定位棘輪16一起移動。如以下會討論的,內鋼絲C2附接於鋼絲捲取件22,且定位棘爪18接合定位棘輪16以將鋼絲捲取件22相對於底座12選擇性地固持於至少兩個位置。如此,定位棘輪16及定位棘爪18界定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定位機構24。以此方式,內鋼絲C2相對於底座12被拉取及釋放以操作自行車組件BC。
如在圖4至7中所見的,底座12為支撐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內部部件(例如,定位棘輪16、定位棘爪18等)且支撐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固定支撐部件。底座12包含安裝螺栓26,此安裝螺栓26可樞轉地支撐使用者操作構件14及鋼絲捲取件22以繞安裝螺栓26的中心軸線A1(以下被稱為「樞轉軸線A1」)相對於底座12樞轉移動。以此方式,安裝螺栓26作用成為用來將使用者操作構件14及鋼絲捲取件22相對於底座12可樞轉地支撐的樞軸或輪軸。如此,使用者操作構件14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12以在第一靜置位置(見圖2)與第二靜置位置(見圖3)之間樞轉。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6中所見的,安裝螺栓26具有頭部26a及軸部26b。軸部26b設置有外螺紋26c。固定螺母28被螺合在軸部26b的外螺紋26c上。選擇性地,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固定板件30及防旋轉夾32可被設置於底座12以防止固定螺母28相對於底座12旋轉。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12進一步包含上方(第一)支撐板件34及下方(第二)支撐板件36。上方支撐板件34及下方支撐板件36為被彎折以形成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內部框架的剛性板片構件。舉例而言,上方支撐板件34及下方支撐板件36是從金屬板件建構。基本上,上方支撐板件34及下方支撐板件36是藉著安裝螺栓26及固定螺母28而被固定在一起。此處,上方支撐板件34及下方支撐板件36為藉著將固定螺母28螺合於軸部26b的外螺紋26c上而被緊固在一起的分開的部件。雖然上方支撐板件34及下方支撐板件36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為附接在一起的分開的構件,但是上方支撐板件34及下方支撐板件36可以可替代地從被彎折成所想要的組態的單一板件形成為單一構件。
此處,底座12也設置有轉筒調整器(barrel adjuster)38,此轉筒調整器38被可調整地耦接於底座12,以可改變地固定外殼套C1的端部相對於底座12的接觸點。並且,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12進一步包含被設置在上方支撐板件34與下方支撐板件36之間的軸套40。鋼絲捲取件22被可旋轉地支撐在軸套40上。軸套40也作用成為上方支撐板件34與下方支撐板件36之間的間隔件,使得鋼絲捲取件22可繞軸套40自由地旋轉。
此處,如在圖4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外殼42,此外殼42覆蓋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底座12及內部部件。內鋼絲C2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操作而被送出至外殼42之外及被拉取至外殼42內。此處,舉例而言,外殼42包含上方(第一)殼體42a、下方(第二)殼體42b、及底蓋42c。上方殼體42a與下方殼體42b藉著緊固件而被耦接在一起。此處,上方殼體42a與下方殼體42b是藉著兩個螺釘44及46以及按扣配合(snap-fit)連接48(上方殼體42a上的懸臂叉齒(cantilevered prong)及下方殼體42b上的扣入凹部)而被耦接在一起。下方殼體42b也藉著固定螺栓50而被緊固於底座12。底蓋42c藉著螺釘52而被緊固於使用者操作構件14,使得底蓋42c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相對於底座12移動時相對於底座12移動。外殼42的上方殼體42a、下方殼體42b、及底蓋42c為由合適的材料例如硬質塑膠或重量輕的金屬諸如鋁所建構的硬質剛性構件。但是,外殼42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具有各種不同的組態。雖然外殼42被敘述成為與底座12分開的元件,但是外殼42的上方殼體42a及下方殼體42b可被視為底座12的部件,因為外殼42為與底座12整合的固定支撐部件。
回至參考圖1至4,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被耦接於底座12的車把附接件54。車把附接件54藉著固定螺栓50及另一固定螺栓56而被可移去地附接於底座12。雖然未顯示,但是車把附接件54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可調整地安裝於外殼42。雖然車把附接件54被敘述成為與底座12分開的元件,但是車把附接件54可被視為底座12的部件,因為車把附接件54為與底座12整合的固定支撐部件。車把附接件54被建構成以傳統方式安裝於車把H。車把附接件54較佳地由強固的剛性材料例如金屬材料或強化的樹脂材料製成。此處,車把附接件54具有車把鉗夾(handlebar clamp)54a、及用來將車把鉗夾54a迫緊在車把H的周圍的收緊螺栓54b。雖然車把鉗夾54a被顯示成為單件式的單一構件(亦即,非鉸接式鉗夾),但是車把鉗夾54a可為具有在一端被樞轉地連接且在另一端由螺栓可調整地耦接的一對曲線狀的顎夾(jaw)的鉸接式(hinged)鉗夾。
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使用者操作構件14被可相對於底座12移動地配置。亦即,如上所述,使用者操作構件14被可相對於底座12在第一靜置位置(圖2)與第二靜置位置(圖3)之間移動地配置,以操作自行車組件BC(圖1)。因此,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使用者操作構件14具有兩個不同的靜置位置。此處所使用的術語「靜置位置」指的是部件(例如,使用者操作構件14)所處的一種狀態,其中該部件在不需使用者將該部件固持於該狀態的情況下維持靜止不動。另一方面,此處所使用的術語「操作位置」指的是部件(例如,使用者操作構件14)所處的一種暫時狀態,其中該部件由於被輸入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外力而被暫時性地固持於一位置。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使用者操作構件14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一靜置位置(圖2)。使用者操作構件14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二靜置位置(圖3)。基本上,如在圖10至14中所見的,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一靜置位置(圖2)於第一方向D1相對於底座12被移動至操作位置以執行內鋼絲C2的拉取操作。在拉取操作期間,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繞樞轉軸線A1於第一方向D1被樞轉。因此,第一方向D1相關於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也可被視為拉取方向。另一方面,使用者操作構件14可從第二靜置位置(圖3)於第一方向D1或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被操作。因此,第二方向D2與第一方向D1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為具有位在由安裝螺栓26所界定的樞轉軸線A1上的曲率中心的曲線狀路徑,且第二方向D2為具有位在由安裝螺栓26所界定的樞轉軸線A1上的曲率中心的曲線狀路徑。明確地說,使用者操作構件14被可繞樞轉軸線A1相對於底座12樞轉地安裝。在釋放操作期間,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被樞轉。因此,第二方向D2相關於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也可被視為釋放方向。
此處,使用者操作構件14包含被設置於外殼42的內部的附接部份14a、及從附接部份14a延伸至外殼42的外部的槓桿部份14b。附接部份14a藉著安裝螺栓26而被可樞轉地附接於底座12。槓桿部份14b被配置成使得使用者移動槓桿部份14b以將使用者操作構件14相對於底座12樞轉。附接部份14a及槓桿部份14b是例如由單一金屬件形成,其中槓桿部份14b具有如圖所示模製在上面的塑膠的使用者接觸部份14c。因此,使用者操作構件14構成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12的使用者操作槓桿。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一靜置位置(圖2)時,使用者接觸部份14c被至少大部份地定位在車把H的中心縱向軸線H1的後側(圖2中的下方側)。另一方面,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二靜置位置(圖3)時,使用者接觸部份14c被全部地定位在車把H的中心縱向軸線H1的前側(圖3中的上方側)。
為實現鋼絲捲取件22的拉取操作,使用者操作構件14包含拉取棘爪60。換句話說,拉取棘爪60被設置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上,使得拉取棘爪60與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移動一起被移動。拉取棘爪60在拉取操作期間接合定位棘輪16以將鋼絲捲取件22於第一方向D1移動。亦即,拉取棘爪60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一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被移動而將定位棘輪16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在定位棘輪16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鋼絲捲取件22於相應於纜線拉取方向的第一方向D1相對於底座12樞轉。較佳地,拉取棘爪60被偏壓元件62(例如,扭力彈簧)朝向與定位棘輪16接觸偏壓。
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在釋放操作期間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被移動時,拉取棘爪60並不接合定位棘輪16以將鋼絲捲取件22相對於底座12移動。而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第一釋放棘爪64。此處,第一釋放棘爪64被設置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上。第一釋放棘爪64被建構成在釋放操作期間傳輸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移動以將定位棘爪18移出接合狀態,使得鋼絲捲取件22及定位棘輪16可於第二方向D2相對於底座12移動。特別是,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相對於底座12於相應於纜線釋放方向的第二方向D2樞轉。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釋放棘爪64及拉取棘爪60被可樞轉地安裝於使用者操作構件14。較佳地,第一釋放棘爪64及拉取棘爪60繞單一樞轉軸線A2樞轉。舉例而言,使用操作構件14具有可樞轉地支撐第一釋放棘爪64及拉取棘爪60的樞銷66。更佳地,第一釋放棘爪64與拉取棘爪60為單一構件。但是,第一釋放棘爪64與拉取棘爪60可被建構成為在同一樞轉軸線上樞轉的分開的構件或是在不同樞轉軸線上樞轉的分開的構件。因為偏壓元件62將拉取棘爪60朝向與定位棘輪16接觸偏壓,所以第一釋放棘爪64被偏壓元件62偏壓離開定位棘輪16。
較佳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被設置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上的第二釋放棘爪70。如以下會說明的,第二釋放棘爪70被建構成在釋放操作期間傳輸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移動以將定位棘爪18移出接合狀態,使得鋼絲捲取件22及定位棘輪16可相對於底座12於第二方向D2移動。基本上,第二釋放棘爪70被用來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被移動而執行釋放操作。另一方面,第一釋放棘爪64被用來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二方向D2被移動而執行釋放操作。此處,偏壓元件62也將第二釋放棘爪70朝向與第一釋放棘爪64接觸偏壓。如在圖8中所見的,偏壓元件62為扭力彈簧,其具有被設置在樞銷66上的螺旋部份、鉤掛在第二釋放棘爪70上的第一腿部、及鉤掛在第一釋放棘爪64上的第二腿部。以此方式,第一釋放棘爪64與第二釋放棘爪70繞樞銷66被偏壓於兩相反方向(朝向彼此)。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較佳地,第一釋放棘爪64及第二釋放棘爪70被可樞轉地安裝於使用者操作構件14。更佳地,第一釋放棘爪64及第二釋放棘爪70繞單一樞轉軸線A2樞轉。此處,第一釋放棘爪64及第二釋放棘爪70繞也是拉取棘爪60的樞轉軸線A2的樞轉軸線A2樞轉。因此,第二釋放棘爪70藉著第一釋放棘爪64及拉取棘爪60的樞銷66而被可樞轉地安裝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上。但是,第一釋放棘爪64與第二釋放棘爪70可被建構成在不同樞轉軸線上樞轉。並且,此處,偏壓元件62將第二釋放棘爪70朝向定位棘輪16偏壓。
為實現鋼絲捲取件22的釋放操作,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第一釋放構件72。第一釋放構件72被可相對於底座12移動地配置。亦即,第一釋放構件72被可相對於底座12在非釋放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較佳地,第一釋放構件72藉著支撐銷74而被可移動地安裝於下方支撐板件36的底側。第一釋放構件72具有用來接收支撐銷74的弧形槽溝72a。因此,第一釋放構件72的移動受到被設置於弧形槽溝72a內的支撐銷74的限制。弧形槽溝72a的曲線狀為使得曲線的曲率中心位在樞轉軸線A1上。以此方式,第一釋放構件72可在支撐銷74上沿著曲線的曲率中心位在樞轉軸線A1上的曲線狀路徑移動。並且,第一釋放構件72可在由支撐銷74所界定的樞轉軸線A3上樞轉。特別是,第一釋放構件72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被移動時在支撐銷74上樞轉,且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二方向D2被移動時沿著曲線狀路徑移動。
因此,第一釋放構件72回應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被移動的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操作而被移動以執行釋放操作。更明確地說,第一釋放棘爪64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二方向D2被移動而移動第一釋放構件72,而第一釋放構件72移動定位棘爪18,使得定位棘爪18容許定位棘輪16從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移動。並且,第二釋放棘爪70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被移動而移動第一釋放構件72,而第一釋放構件72移動定位棘爪18,使得定位棘爪18容許定位棘輪16從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移動。
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釋放棘爪64於第二位置接觸第一釋放構件72以將使用者操作構件14保持於第二靜置位置。舉例而言,第一釋放構件72包含延伸部件72b。延伸部件72b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維持於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被夾在第一釋放棘爪64與第二釋放棘爪70之間。以此方式,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件72b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的操作而被第一釋放棘爪64及第二釋放棘爪70中之至少一者接觸以移動第一釋放構件72。並且,因為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件72b繞樞轉軸線A1的操作力大於被安裝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上的第一釋放棘爪64繞樞轉軸線A1的旋轉力,所以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件72b作用成為止動件,以防止使用者操作構件14返回至第一靜置位置。換句話說,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件72b抵靠第一釋放棘爪64以將使用者操作構件14固持於第二靜置位置。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釋放棘爪64與第二釋放棘爪70不同,且第二釋放棘爪70可相對於第一釋放棘爪64移動。但是,第一釋放棘爪64與第二釋放棘爪70可為單件式的構件(單一構件)。在任一情況中,第一釋放棘爪64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接觸第一釋放構件72,以將使用者操作構件14保持於第二靜置位置。
較佳地,如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被可相對於底座12移動地配置的第二釋放構件76。亦即,第二釋放構件76被可相對於底座12在非釋放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此處,第二釋放構件76被可樞轉地安裝在安裝螺栓26上以繞樞轉軸線A1樞轉。當第二釋放構件76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被操作以執行釋放操作而從非釋放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時,第二釋放構件76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樞轉。
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釋放構件72進一步包含第一突出部72c及第二突出部72d。第一突出部72c及第二突出部72d被建構成與第二釋放構件76配合。亦即,第二釋放構件76包含力接受指件76a,此力接受指件76a被接收於由第一釋放構件72的第一突出部72c及第二突出部72d所界定的凹部內。力接受指件76a被建構成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被操作以執行釋放操作而接收從第一釋放構件72所傳輸的操作力。因此,第一釋放構件72的第一突出部72c及第二突出部72d與第二釋放構件76的力接受指件76a配合,使得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一靜置位置或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不會相對於彼此移動。另外,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二方向D2被操作時,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幾乎不相對於彼此移動,而是成為一單元繞樞轉軸線A1一起移動(亦即,幾乎沒有任何相對移動)。另一方面,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被操作時,第一釋放構件72與第二釋放構件76相對於彼此移動。亦即,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被操作時,第一釋放構件72在支撐銷74上繞樞轉軸線A3樞轉,而第二釋放構件76在安裝螺栓26上繞樞轉軸線A1樞轉。在任一情況中,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被操作時,來自使用者的操作力從使用者操作構件14經由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而被傳輸至定位棘爪18,以將定位棘爪18從固持位置樞轉至釋放位置。
此處,第二釋放構件76進一步包含力傳輸指件76b。力傳輸指件76b被建構成將操作力從第一釋放構件72傳輸至定位棘爪18,以將定位棘爪18從固持位置移動至釋放位置。換句話說,第二釋放構件76回應第一釋放構件72移動第二釋放構件76而移動定位棘爪18以使得定位棘爪18從定位棘輪16脫離。當第二釋放構件76被使用者操作構件14樞轉時,定位棘爪18暫時性地移出與定位棘輪16的接合。由於定位棘爪18從定位棘輪16脫離的結果,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自由地從第二位置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朝向第一位置旋轉。
此處,第二釋放構件76進一步包含用來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二靜置位置時選擇性地接觸第一釋放夾爪64的棘爪抵靠部76c。以此方式,可防止第一釋放棘爪64繞樞轉軸線A2旋轉。第一釋放棘爪64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一靜置位置時不接觸第二釋放構件76的棘爪抵靠部76c。因為第一釋放棘爪64及第二釋放構件76位於相同平面內,所以第二釋放構件76的棘爪抵靠部76c是由形成第二釋放構件76的板件的邊緣形成。
此處,第二釋放構件76與第一釋放構件72不同。以此方式,使用者操作構件14可如上所述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被操作以執行釋放操作。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釋放構件72與第二釋放構件76可為單件式的構件(單一構件)。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使用者操作構件14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被偏壓。較佳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第一偏壓元件78。第一偏壓元件78將使用者操作構件14相對於底座12於第二方向D2偏壓。第一偏壓元件78也被用來將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偏壓至其各別的靜置位置。此處,舉例而言,第一偏壓元件78為被安裝在安裝螺栓26上的扭力彈簧。第一偏壓元件78的第一自由端部78a被鉤掛於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開口內以於第二方向D2偏壓使用者操作構件14。使用者操作構件14被第一偏壓元件78的偏壓力偏壓至與形成在下方支撐板件36上的抵靠部接觸。第一偏壓元件78的第二自由端部78b被鉤掛在第二釋放構件76的臂部76d上。如上所述,第一釋放構件72的第一突出部72c及第二突出部72b與第二釋放構件76的力接受指件76a配合,使得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一靜置位置或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不相對於彼此移動。因此,第一偏壓元件78的偏壓力經由第二釋放構件76而被傳輸至第一釋放構件72。第一釋放構件72被第一偏壓元件78的偏壓力偏壓至與被附接於下方支撐板件36的支撐銷74接觸。
現在,將更詳細地討論定位棘輪16。基本上,定位棘輪16相對於底座12被可繞樞轉軸線A1樞轉地安裝。此處,定位棘輪16被不可移動地安裝於鋼絲捲取件22,使得定位棘輪16與鋼絲捲取件22成為一單元在安裝螺栓26上樞轉。舉例而言,定位棘輪16具有接收鋼絲捲取件22的非圓形突出部且與此非圓形突出部配合的非圓形安裝開口16a。以此方式,定位棘輪16不相對於鋼絲捲取件22移動。但是,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形成為單件式的構件。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棘輪16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被偏壓。較佳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進一步包含第二偏壓元件80。第二偏壓元件80將定位棘輪16相對於底座12於第二方向D2偏壓。此處,舉例而言,第二偏壓元件80為被安裝在安裝螺栓26上的扭力彈簧。較佳地,鋼絲捲取件22具有用來接收第二偏壓元件80的環狀凹部22b(圖7)。第二偏壓元件80包含被鉤掛於鋼絲捲取件22的開口內的第一自由端部80a、及被鉤掛在上方支撐板件34上的第二自由端部80b,以將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於第二方向D2偏壓。
定位棘輪16包含第一定位齒16b及第二定位齒16c。第一定位齒16b被建構成與定位棘爪18接合以建立定位棘輪16的第一位置。第二定位齒16c被建構成與定位棘爪18接合以建立定位棘輪16的第二位置。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操作被用來將定位棘輪16從第一位置切換至第二位置。更明確地說,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一位置的狀態中,定位棘輪16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被移動而從第一位置被移動至第二位置。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操作也被用來將定位棘輪16從第二位置切換至第一位置。更明確地說,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中,定位棘輪16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被移動而從第二位置被移動至第一位置。並且,如上所述,定位棘輪16可藉著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二方向D2被操作而被操作。因此,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二位置的狀態中,定位棘輪16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二方向D2被移動而從第二位置被移動至第一位置。
定位棘輪16包含第一止動齒16d及第二止動齒16e。第一止動齒16d及第二止動齒16e被建構成接觸止動棘爪20。更明確地說,如在圖12中所見的,第一止動齒16d被建構成在拉取操作期間接觸止動棘爪20。亦即,第一止動齒16d在拉取操作期間限制使用者操作構件14、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於第一方向D1的移動。雖然第一止動齒16d在圖12中並未被顯示成為接觸止動棘爪20,但是使用者操作構件14可在拉取操作期間於第一方向D1被樞轉成使得第一止動齒16d接觸止動棘爪20以防止使用者操作構件14、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於第一方向D1的進一步移動。第二止動齒16e被建構成在釋放操作期間接觸止動棘爪20。亦即,如在圖15及21中所見的,第二止動齒16e在釋放操作期間暫時性地限制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於第二方向D2的移動。
定位棘輪16進一步包含拉取抵靠部16f。拉取棘爪60被建構成在拉取操作期間接合拉取抵靠部16f,以將定位棘輪16從第一位置於第一方向D1樞轉至第二位置。定位棘輪16進一步包含凸輪16g,此凸輪16g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二位置且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二靜置位置時接觸拉取棘爪60。因此,定位棘輪16的凸輪16g抵抗偏壓元件的偏壓力而樞轉拉取棘爪60,使得第一釋放棘爪64被樞轉至與棘爪抵靠部76c接觸且被建構成接觸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以此方式,第一釋放棘爪64及拉取棘爪60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二位置且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被固持成不可移動。並且,拉取棘爪60及第一釋放棘爪64的此樞轉移動使作用在第二釋放棘爪70上的偏壓元件的偏壓力增大。
現在,將更詳細地討論定位棘爪18及止動棘爪2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棘爪18及止動棘爪20為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12的單一構件。定位棘爪18被可相對於底座12在固持(接合)位置與非固持(脫離)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而止動棘爪20被可相對於底座12在非止動(脫離)位置與止動(接合)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明確地說,如在圖4及5中所見的,定位棘爪18及止動棘爪20被可樞轉地安裝在樞銷82上,而樞銷82被耦接於上方支撐板件34及下方支撐板件36且界定樞轉軸線A4。偏壓元件84被設置在樞銷82上,以將定位棘爪18朝向定位棘輪16偏壓且將止動棘爪20偏壓離開定位棘輪16。定位棘爪18及止動棘爪20的靜置位置是由下方支撐板件36建立。特別是,下方支撐板件36具有抵靠部36a,且偏壓元件84將形成定位棘爪18及止動棘爪20兩者的構件的突出部86偏壓抵靠於抵靠部36a而建立形成定位棘爪18及止動棘爪20兩者的構件的靜置位置。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釋放棘爪76的力傳輸指件76b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於第二方向D2接觸突出部86。如上所述,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一靜置位置或第二靜置位置而使得第一釋放構件72除了被第一偏壓元件78的偏壓力之外還被偏壓元件78的偏壓力偏壓的情況下,第一釋放構件72與第二釋放構件76不相對於彼此移動。因此,第一釋放構件72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的操作力大於第一釋放棘爪64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的旋轉力,使得可穩固地建立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第二靜置位置。但是,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處於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在第二釋放構件76的力傳輸指件76b與突出部86之間形成間隙。
基本上,當定位棘爪18與定位棘輪16接合時,定位棘輪16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之一者被建立,且如在圖11及14中所見的,止動棘爪20從定位棘輪16脫離。以此方式,使用者操作構件14可被操作以根據定位棘輪16的位置而執行釋放操作或拉取操作。在釋放操作或拉取操作中,定位棘爪18從定位棘輪16脫離以容許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繞樞轉軸線A1於釋放方向(第二方向D2)樞轉。如先前所述,定位棘輪16較佳地被第二偏壓元件80繞樞轉軸線A1於釋放方向(第二方向D2)偏壓。
對於拉取操作,定位棘爪18是藉著第二定位齒16c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一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被操作而抵抗偏壓元件84的力接觸定位棘爪18且將定位棘爪18朝向脫離位置移動而從定位棘輪16脫離。對於釋放操作,定位棘爪18係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從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中之一者被操作而藉著第一釋放構件72從定位棘輪16脫離。
如在圖10至14中所見的,圖中顯示拉取操作,其中鋼絲捲取件22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被移動而於第一方向D1被樞轉。如在圖10中所見的,定位棘爪18與定位棘輪16的第一定位齒16b接合而建立定位棘輪16的第一位置。此處,使用者操作構件14藉著附接部份14a抵靠下方支撐板件36的抵靠部而處於第一靜置位置,且止動棘爪20處於非固持(脫離)位置。如也在圖10中所見的,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處於非釋放位置。
如在圖11中所見的,隨著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被移動,拉取棘爪60接觸定位棘輪16的拉取抵靠部16f。此時,如在圖12中所見的,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的進一步移動造成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於第一方向D1移動。第二釋放棘爪70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移動時越過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上方。第一釋放棘爪64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的移動期間接觸第二釋放棘爪70,以防止第二釋放棘爪70於朝向定位棘輪16的方向移動。
如在圖12中所見的,隨著定位棘輪16於第一方向D1樞轉,第二定位齒16c也接觸定位棘爪18,以將定位棘爪18朝向非固持位置樞轉,且將止動棘爪20樞轉至定位棘輪16的路徑內。第一止動齒16d限制定位棘輪16及鋼絲捲取件22於第一方向D1的移動。
然後,如在圖13中所見的,定位棘爪18樞轉至固持位置,而於固定位置的定位棘爪18此時接合定位棘輪16的第二定位齒16c而建立定位棘輪16的第二位置。並且,如在圖13中所見的,使用者釋放使用者操作構件14,使得使用者操作構件14在偏壓元件76的偏壓力之下開始朝向第二靜置位置移動。
如在圖14中所見的,延伸部份72b被夾在第一釋放棘爪64與第二釋放棘爪70之間。如在圖14中所見的,第一釋放棘爪64接觸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且被第一釋放構件72止動而停止繞樞轉軸線A1樞轉。第一釋放構件72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的操作力大於第一釋放棘爪64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的旋轉力,使得使用者操作構件14停止於第二靜置位置。
現在參考圖14至19,以下將討論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被操作的釋放操作。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如圖14所示處於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定位棘爪18與定位棘輪16的第二定位齒16c接合而建立定位棘輪16的第二位置。並且,如在圖14中所見的,拉取棘爪60接觸定位棘輪16的凸輪16g以將拉取棘爪60固持於非接合位置,並且第一釋放棘爪64也接觸棘爪抵靠部76c。以此方式,可防止第一釋放棘爪64繞樞轉軸線A2樞轉,使得第一釋放棘爪64被建構成穩固地接觸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
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如圖15所示於第一方向D1被操作時,第二釋放棘爪70接合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此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被第二釋放棘爪70的接合造成第一釋放構件72繞樞轉軸線A3樞轉。在第一釋放構件72繞樞轉軸線A3樞轉時,第一釋放構件72的第一突出部72c接觸且移動第二釋放構件76的力接受指件76a,使得第二釋放構件76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樞轉。在第二釋放構件76繞樞轉軸線A1樞轉時,力傳輸指件76b接觸及移動形成定位棘爪18及止動棘爪20兩者的構件的突出部86。以此方式,定位棘爪18被樞轉至非固持位置,且止動棘爪20被朝向止動位置樞轉。因此,定位棘輪16可於釋放或第二方向D2移動直到第二止動齒16e接觸止動棘爪20。第二止動齒16e瞬間停止定位棘輪16。基本上,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中之一者被移動,定位棘爪18從定位棘輪16脫離以容許定位棘輪16於釋放方向的移動,而止動棘爪20與定位棘輪16接合以限制定位棘輪16於釋放方向移動的移動量。
然後,如在圖16至18中所見的,使用者釋放使用者操作構件14,使得使用者操作構件14在偏壓元件78的偏壓力之下開始朝向第一靜置位置移動。因此,使用者操作構件14開始於第二方向D2移動。結果,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於第一方向D1移回至非釋放位置,使得隨著止動棘爪20朝向非止動位置樞轉返回,定位棘爪18朝向固持位置樞轉。如在圖17及18中所見的,一旦定位棘輪16回至第一位置,第一釋放棘爪64就接觸定位棘輪16的凸輪16g,使得可防止第一釋放棘爪64與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接合。因此,第一釋放棘爪64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二方向D2移動時越過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上方。然後,如在圖19中所見的,使用者操作構件14返回至定位棘爪18與定位棘輪16的第一定位齒16b接合的第一靜置位置。如在圖16至18中所見的,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14在定位棘輪16處於第二位置與第一位置之間的狀態中於第二方向D2被移動,止動棘爪20從定位棘輪16脫離以容許定位棘輪16於釋放方向的移動,而定位棘爪18與定位棘輪16接合以限制定位棘輪16於釋放方向移動的移動量。
現在參考圖14及20至25,以下將討論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二方向D2被操作的釋放操作。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如圖14所示處於第二靜置位置的情況下,定位棘爪18與定位棘輪16的第二定位齒16c接合而建立定位棘輪16的第二位置。並且,如在圖14中所見的,拉取棘爪60接觸定位棘輪16的凸輪16g以將拉取棘爪60固持於非接合位置,並且第一釋放棘爪64也接觸棘爪抵靠部76c。以此方式,可防止第一釋放棘爪64繞樞轉軸線A2樞轉,使得第一釋放棘爪64被建構成穩固地接觸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
當使用者操作構件14如圖20所示於第二方向D2被操作時,此處,第一釋放構件72與第二釋放構件76成為一單元繞樞轉軸線A1一起移動。因此,第一釋放構件72在支撐銷74上移動。在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繞樞轉軸線A1於第二方向D2移動時,力傳輸指件76b接觸及移動形成定位棘爪18及止動棘爪20兩者的構件的突出部86。以此方式,定位棘爪18被樞轉至非固持位置,且止動棘爪20被朝向止動位置樞轉。因此,定位棘輪16可於釋放或第二方向D2移動直到第二止動齒16e接觸止動棘爪20。第二止動齒16e瞬間停止定位棘輪16。雖然使用者操作構件14繼續於第二方向D2被施力,但是止動棘爪20繼續接觸第二止動齒16e,使得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繼續接觸第一釋放棘爪64。因此,雖然使用者操作構件14繼續於第二方向D2被施力,但是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限制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二方向D2的移動。
然後,如在圖21中所見的,一旦於第二方向D2施加於使用者操作構件14的力被釋放且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一方向D1移動,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就如圖22所示移回至其非釋放位置。一旦第一釋放構件72及第二釋放構件76如圖22所示移回至其非釋放位置,止動棘爪20就朝向非止動位置樞轉返回,且定位棘爪18就朝向固持位置樞轉。結果,如在圖23中所見的,定位棘爪18移入與定位棘輪16的第一定位齒16b接合。如在圖23及24中所見的,一旦定位棘輪16回至第一位置,第一釋放棘爪64就接觸定位棘輪16的凸輪16g,使得可防止第一釋放棘爪64與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接合。結果,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二方向D2的移動被容許。因此,第一釋放棘爪64在使用者操作構件14於第二方向D2移動時越過第一釋放構件72的延伸部份72b上方。然後,如在圖24及25中所見的,使用者操作構件14在偏壓元件78的偏壓力之下返回至第一靜置位置。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部件」、「區段」、「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除非被敘明並非如此。
此處所使用的以下方向術語「面向車架側」、「非面向車架側」、「向前」、「向後」、「前」、「後」、「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頂部」、「底部」、「側部」、「直立」、「水平」、「垂直」、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處於豎立的騎行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方向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操作裝置時應相對於處於在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且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被解讀。術語「左」及「右」被用來在提及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的右側時指示該「右」側及在提及從自行車的後方觀看時的左側時指示該「左」側。
此處的揭示中所用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一個或多個」所想要的選項。舉一個例子而言,如果選項的數目為兩個,則此處的揭示中所用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只有一個單一選項」或是「兩個選項二者」。舉另一個例子而言,如果選項的數目等於或大於三個,則此處的揭示中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只有一個單一選項」或是「等於或大於兩個選項的任何組合」。
並且,應瞭解雖然此處可能使用術語「第一」及「第二」來敘述各種不同的組件,但是這些組件不應受到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只是被用來區別一個組件與另一個組件。因此,舉例而言,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教示之下,以上所討論的第一組件可被稱為第二組件,反之亦然。
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固定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藉著將該元件附加於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將該一或多個中間構件又附加於該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間接地固定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部份的組態。此定義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術語「被結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黏結」、「被固定」及其衍生字。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偏差量。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發明,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背離如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改變,只要這些改變不會在實質上影響其所意欲達成的功能。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顯示成為互相直接連接或接觸的組件可有設置在其間的中間結構,只要這些改變不會在實質上影響其所意欲達成的功能。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反之亦然,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及作用或功能可被採用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有的有利點不必要同時呈現在一特定的實施例中。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獨特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也應被視為申請人的進一步發明的分開敘述,包含由此種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底座
14:使用者操作構件
14a:附接部份
14b:槓桿部份
14c:使用者接觸部份
16:定位棘輪
16a:非圓形安裝開口
16b:第一定位齒
16c:第二定位齒
16d:第一止動齒
16e:第二止動齒
16f:拉取抵靠部
16g:凸輪
18:定位棘爪
20:止動棘爪
22:鋼絲捲取件
22a:纜線固持件
22b:環狀凹部
24:定位機構
26:安裝螺栓
26a:頭部
26b:軸部
26c:外螺紋
28:固定螺母
30:固定板件
32:防旋轉夾
34:上方(第一)支撐板件
36:下方(第二)支撐板件
36a:抵靠部
38:轉筒調整器
40:軸套
42:外殼
42a:上方(第一)殼體
42b:下方(第二)殼體
42c:底蓋
44:螺釘
46:螺釘
48:按扣配合連接
50:固定螺拴
52:螺釘
54:車把附接件
54a:車把鉗夾
54b:收緊螺栓
56:固定螺栓
60:拉取棘爪
62:偏壓元件
64:第一釋放棘爪
66:樞銷
70:第二釋放棘爪
72:第一釋放構件
72a:弧形槽溝
72b:延伸部份
72c:第一突出部
72d:第二突出部
74:支撐銷
76:第二釋放構件
76a:力接受指件
76b:力傳輸指件
76c:棘爪抵靠部
76d:臂部
78:第一偏壓元件
78a:第一自由端部
78b:第二自由端部
80:第二偏壓元件
80a:第一自由端部
80b:第二自由端部
82:樞銷
84:偏壓元件
86:突出部
A1:中心軸線,樞轉軸線
A2:樞轉軸線
A3:樞轉軸線
A4:樞轉軸線
BC:自行車組件
C:控制纜線
C1:外殼套
C2:內鋼絲
C3:纜線短管頭,纜線附接筒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車把
H1:中心縱向軸線
[圖1] 為配備有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的車把的一部份的立體圖。
[圖2] 為如圖1所示被耦接於車把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頂部平面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處於第一靜置位置。
[圖3] 為如圖1及2所示被耦接於車把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頂部平面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處於第二靜置位置。
[圖4] 為圖1至3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5]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放大側視圖。
[圖6] 為圖1至3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7] 為圖1至3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8]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立體圖。
[圖9] 為圖8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該等經選擇的部件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10]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定位棘輪被保持於第一位置,且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使用者操作構件被保持於第一靜置位置。
[圖11]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第一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朝向操作位置被移動以執行纜線拉取操作。
[圖12]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11的部份操作位置於第一方向被進一步移動至操作位置被移動以執行纜線拉取操作。
[圖13]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12的操作位置被釋放而於第二方向移動。
[圖14]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13的中間位置於第二方向進一步移動,使得定位棘輪被保持於第二位置,且使用者操作構件被保持於第二靜置位置。
[圖15]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定位棘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從圖14的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被操作以執行纜線釋放操作而從定位棘輪脫離。
[圖16]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15的操作位置被釋放而於第二方向移動,且止動棘爪被移動至定位棘輪的路徑內以暫時性地限制定位棘輪於纜線釋放方向的移動。
[圖17]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16的中間位置於第二方向進一步移動,使得定位棘輪在使用者操作構件繼續於第二方向朝向第一靜置位置移動的情況下被保持於第一位置。
[圖18]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17的中間位置於第二方向朝向第一靜置位置進一步移動。
[圖19]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18的中間位置於第二方向進一步移動,使得使用者操作構件到達第一靜置位置。
[圖20]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定位棘爪回應使用者操作構件從圖14的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二方向被操作以執行纜線釋放操作而從定位棘輪脫離。
[圖21]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20的操作位置於第一方向被稍微移動,使得止動棘爪暫時性地限制定位棘輪於纜線釋放方向的移動。
[圖22]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21的中間位置於第一方向被稍微移動,使得止動棘爪已移動至定位棘輪的路徑之外而容許定位棘輪於纜線釋放方向進一步移動,且定位棘爪已移動至定位棘輪的路徑內。
[圖23]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定位棘爪在使用者操作構件處於圖22的中間位置的情況下已移動至抵靠定位棘輪。
[圖24]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開始從圖23的中間位置於第二方向移動。
[圖25] 為圖1至3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經選擇的部件的底視圖,其中使用者操作構件已從圖24的中間位置於第二方向進一步移動,使得使用者操作構件到達第一靜置位置。
14:使用者操作構件
14a:附接部份
14b:槓桿部份
14c:使用者接觸部份
16:定位棘輪
16b:第一定位齒
16c:第二定位齒
16d:第一止動齒
16e:第二止動齒
16f:拉取抵靠部
16g:凸輪
18:定位棘爪
20:止動棘爪
22:鋼絲捲取件
24:定位機構
26:安裝螺栓
36:下方(第二)支撐板件
36a:抵靠部
38:轉筒調整器
60:拉取棘爪
64:第一釋放棘爪
66:樞銷
70:第二釋放棘爪
72:第一釋放構件
72a:弧形槽溝
72b:延伸部份
72c:第一突出部
72d:第二突出部
74:支撐銷
76a:力接受指件
76b:力傳輸指件
76c:棘爪抵靠部
76d:臂部
82:樞銷
86:突出部
A1:中心軸線,樞轉軸線
A2:樞轉軸線
A3:樞轉軸線
A4:樞轉軸線
C:控制纜線
C1:外殼套
C2:內鋼絲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20)
-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 定位棘輪,被可相對於該底座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 定位棘爪,被可相對於該底座移動地配置,該定位棘爪與該定位棘輪接合以將該定位棘輪選擇性地保持於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的每一個位置; 使用者操作構件,被可相對於該底座移動地配置,該使用者操作構件在該定位棘輪處於該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一靜置位置,且在該定位棘輪處於該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二靜置位置; 第一釋放構件,被可相對於該底座移動地配置,該定位棘爪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從該第二靜置位置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之一者被操作而藉著該第一釋放構件從該定位棘輪脫離,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不同;及 第一釋放棘爪,被設置在該使用者操作構件上,該第一釋放棘爪於該第二位置接觸該第一釋放構件以將該使用者操作構件保持於該第二靜置位置。
-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 定位棘輪,被可相對於該底座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 定位棘爪,被可相對於該底座移動地配置,該定位棘爪與該定位棘輪接合以將該定位棘輪選擇性地保持於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的每一個位置; 使用者操作構件,被可相對於該底座移動地配置,該使用者操作構件在該定位棘輪處於該第一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一靜置位置,且在該定位棘輪處於該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被置於第二靜置位置;及 止動棘爪,被可相對於該底座在止動位置與非止動位置之間移動地配置, 在該定位棘輪處於該第一位置的狀態中,該定位棘輪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於第一方向被移動而從該第一位置被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在該定位棘輪處於該第二位置的狀態中,該定位棘輪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於該第一方向被移動而從該第二位置被移動至該第一位置, 在該定位棘輪處於該第二位置的該狀態中,該定位棘輪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於與該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被移動而從該第二位置被移動至該第一位置。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使用者操作構件包含拉取棘爪,該拉取棘爪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於該第一方向被移動而將該定位棘輪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釋放棘爪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於該第二方向被移動而移動該第一釋放構件,而該第一釋放構件移動該定位棘爪,使得該定位棘爪容許該定位棘輪從該第二位置至該第一位置的移動。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 第二釋放棘爪,被設置在該使用者操作構件上,該第二釋放棘爪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於該第一方向被移動而移動該第一釋放構件,而該第一釋放構件移動該定位棘爪,使得該定位棘爪容許該定位棘輪從該第二位置至該第一位置的移動。
-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釋放構件包含延伸部份,該延伸部份在該使用者操作構件維持於該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被夾在該第一釋放棘爪與該第二釋放棘爪之間。
-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中之一者被移動,該定位棘爪從該定位棘輪脫離以容許該定位棘輪於釋放方向的移動,而該止動棘爪與該定位棘輪接合以限制該定位棘輪於該釋放方向移動的移動量。
- 如請求項7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回應該使用者操作構件在該定位棘輪處於該第二位置與該第一位置之間的狀態中於該第二方向被移動,該止動棘爪從該定位棘輪脫離以容許該定位棘輪於該釋放方向的移動,而該定位棘爪與該定位棘輪接合以限制該定位棘輪於該釋放方向移動的移動量。
-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定位棘爪及該止動棘爪為被可樞轉地安裝於該底座的單一構件。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使用者操作構件及該定位棘輪被可繞樞轉軸線相對於該底座樞轉地安裝。
-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使用者操作構件及該定位棘輪繞該樞轉軸線於該第二方向被偏壓。
-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 第一偏壓元件,將該使用者操作構件相對於該底座於該第二方向偏壓,及 第二偏壓元件,將該定位棘輪相對於該底座於該第二方向偏壓。
-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釋放棘爪及該拉取棘爪被可樞轉地安裝於該使用者操作構件。
-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釋放棘爪及該拉取棘爪繞單一樞轉軸線樞轉。
- 如請求項14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釋放棘爪及該拉取棘爪為單一構件。
-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釋放棘爪及該第二釋放棘爪被可樞轉地安裝於該使用者操作構件。
-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釋放棘爪及該第二釋放棘爪繞單一樞轉軸線樞轉。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 鋼絲捲取件,被設置於該定位棘輪。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 第二釋放構件,被可相對於該底座移動地配置,該第二釋放構件與該第一釋放構件不同,該第二釋放構件回應該第一釋放構件移動該第二釋放構件而移動該定位棘爪,使得該定位棘爪從該定位棘輪脫離。
-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操作裝置,進一步包含: 車把附接件,被耦接於該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654,483 | 2019-10-16 | ||
US16/654,483 US10988203B1 (en) | 2019-10-16 | 2019-10-16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16606A true TW202116606A (zh) | 2021-05-01 |
Family
ID=75268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5624A TW202116606A (zh) | 2019-10-16 | 2020-10-15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88203B1 (zh) |
CN (1) | CN112660294B (zh) |
DE (1) | DE102020125953A1 (zh) |
TW (1) | TW202116606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27793B2 (en) * | 2011-10-01 | 2016-05-03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US9771129B2 (en) * | 2013-06-21 | 2017-09-26 |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
US10131405B2 (en) * | 2015-04-13 | 2018-11-20 | Shimano Inc.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
US9932091B2 (en) * | 2016-03-25 | 2018-04-03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US10450035B2 (en) * | 2016-09-13 | 2019-10-22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US10259533B2 (en) * | 2017-03-06 | 2019-04-16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US10232909B2 (en) * | 2017-03-06 | 2019-03-19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US10543884B2 (en) * | 2017-03-06 | 2020-01-28 | Shimano Inc.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2019
- 2019-10-16 US US16/654,483 patent/US10988203B1/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05 DE DE102020125953.0A patent/DE102020125953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10-12 CN CN202011085012.0A patent/CN112660294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15 TW TW109135624A patent/TW202116606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0294B (zh) | 2022-12-16 |
CN112660294A (zh) | 2021-04-16 |
DE102020125953A1 (de) | 2021-04-22 |
US10988203B1 (en) | 2021-04-27 |
US20210114684A1 (en) | 2021-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62157B2 (en) |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with a multi-direction operating member | |
TWI739981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I741125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I833852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M466069U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US20160297501A1 (en) |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 |
TWI724267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US10410173B2 (en) |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 |
TW201609478A (zh) | 自行車控制裝置 | |
TW201811615A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I674214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US9932091B2 (en)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CN108068990B (zh) | 自行车部件操作装置 | |
TWI833830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202116606A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201702123A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202227311A (zh) |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 |
TW202222638A (zh) |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 |
TWI826608B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202327935A (zh)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
TW202227312A (zh) | 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 | |
US10207768B2 (en) |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 |
TW202421513A (zh) |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操作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