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1733B - 多功能音圈马达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音圈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1733B
CN105811733B CN201610144951.5A CN201610144951A CN105811733B CN 105811733 B CN105811733 B CN 105811733B CN 201610144951 A CN201610144951 A CN 201610144951A CN 105811733 B CN105811733 B CN 105811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ard
shell
coil block
voice coil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49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1733A (zh
Inventor
朴相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107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0457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107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4764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107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0457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528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4850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11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1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1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1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音圈马达,其包括:转子,包括绕线管和设置在绕线管外缘的多个磁体;定子,包括包覆每个磁体的壳体和分别设置在对应于每个磁体位置的多个线圈组件;与壳体耦接的基座;以及弹性支撑转子的弹性部件。

Description

多功能音圈马达
本申请为2012年2月7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210026592.5、发明名称为“多功能音圈马达”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1年2月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10757号、第10-2011-0010758号、第10-2011-0010759号以及2011年6月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52819号的优先权并享有其较早的申请日,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功能音圈马达,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调整图像传感器与镜头之间间隙的自动对焦功能以及能够实现抖动校正功能的多功能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数字静态和视频照相机的大量涌现,对于拍摄高质量静态和动态照片的需求与日俱增。近来,开发出了众多装配有能够将主题存储为数字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照相机模块的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
常规的照相机模块包括镜头以及将穿过镜头的光转变为数字图像的图像传感器模块。然而,常规的照相机模块的缺陷在于:由于缺少能够自动调整镜头与图像传感器模块之间间隙的自动对焦功能而难以获得高质量数字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多功能音圈马达,其适于执行能够调整图像传感器与镜头之间间隙的自动对焦功能以及执行抖动校正功能。
本发明还涉及提供一种多功能音圈马达,其既能够实现调整图像传感器与镜头之间间隙的自动对焦功能,也能实现抖动校正功能,还能够改善与产生磁场的线圈组件相连的端子板与电路基板之间的自对准和电连接。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以下的说明书将清晰理解尚未提到的任何其他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全部或者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以及至少获得下文中所述的优点。为了至少全部或者部分地实现以上呈现和概述的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总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音圈马达,其包括:转子,包括绕线管和设置在绕线管外缘的多个磁体;定子,包括包覆每个磁体的壳体和分别设置在对应于每个磁体位置的多个线圈组件;与壳体耦接的基座;以及弹性支撑转子的弹性部件。
优选的是,该定子包括与每个线圈组件的每个接线端相连的端子板,以及形成有容纳端子板的接收器的基座。
优选的是,该接收器是由基座对应于每个端子板的侧表面凹陷形成的凹槽。
优选的是,该接收器形成为供每个端子板穿过的凹槽形状,并且形成有引导端子板的引导单元。
优选的是,该引导单元包括供端子板穿过的引导孔。
优选的是,该引导单元包括引导端子板的各个侧表面的引导肋(lib)。
优选的是,端子板的末端从底座的后表面突出。
优选的是,从底座的后表面突出的端子板末端平行于基座的后表面弯曲。
优选的是,该多功能音圈马达还包括设置在基座后表面的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形成有与从基座后表面突出的端子板末端电连接的接线端。
优选的是,端子板的末端与接线端通过焊料和导电粘结剂中的任意一种相互电连接。
优选的是,接线端形成有供端子板末端插入的插入孔。
优选的是,基座在其上部边角突出有耦接柱(pillar),并且壳体形成有与耦接柱耦接的耦接凹槽。
优选的是,壳体设置有对应于每个线圈组件两末端的端子板,并且该端子板与每个线圈组件的末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件电连接。
优选的是,该连接部件包括使端子板与线圈组件的末端电连接的焊料。
优选的是,该连接部件包括使端子板与线圈组件的末端电连接的导电粘结剂。
优选的是,对应于壳体侧壁上的每个线圈组件的位置形成有防止线圈组件从壳体侧壁突出的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
优选的是,端子板插入壳体中,并且端子板上接触线圈组件的部分被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暴露。
优选的是,端子板上接触线圈组件的部分形成有镀层。
优选的是,壳体的侧壁与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连接并且形成有容纳端子板的端子板接收器凹槽。
优选的是,线圈组件的末端插入由接收器凹槽形成的底表面与端子板与该底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之间。
优选的是,设置在端子板接收器凹槽处的端子板通过粘结剂安装到壳体的侧壁。
优选的是,该多功能音圈马达还包括与设置在基座后表面处的图像传感器模块耦接的电路基板,并且所述端子板从壳体延伸、穿过基座并且与电路基板的接线端单元电连接。
优选的是,粘结部件介于绕线管与磁体之间。
优选的是,绕线管与磁体相对的外缘形成有容纳粘结部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器凹槽。
优选的是,磁体与绕线管外缘相对的后表面形成有突出到接收器凹槽的至少一个凸块(lug)。
优选的是,磁体与绕线管外缘相对的后表面形成有插入接收器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套接部件(hitching member)。
优选的是,磁体与绕线管外缘相对的后表面形成有容纳粘结部件的至少一个接收器凹槽。
优选的是,绕线管的外缘形成有至少一个突出到磁体后表面处形成的接收器凹槽的凸块。
优选的是,该粘结部件包括粘结剂。
优选的是,该弹性部件包括与绕线管末端耦接以弹性支撑转子的第一框架单元,与壳体末端耦接的第二框架单元,以及与第一框架单元的中心单元和第二框架单元的中心单元相连的弹性单元。
优选的是,该第一框架单元呈圆环形,并且该第二框架单元呈方环形。
优选的是,该弹性单元平行于与第二框架单元相邻的两边形成。
优选的是,从平面观察时,该弹性单元呈“L”形。
优选的是,两个弹性单元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的中心对称形成。
优选的是,弹性单元包括与第一框架单元相连的第一弹性单元和与第二框架单元相连的第二弹性单元。
优选的是,第一弹性单元和第二弹性单元中的每一个呈直线形。
优选的是,第一弹性单元和第二弹性单元中的每一个形成有第三弹性单元。
优选的是,第三弹性单元的一部分呈直线形。
优选的是,从平面观察时,该第三弹性单元呈“S”形。
优选的是,该弹性单元包括与第一框架单元相连的呈“S”形的第一弹性单元,以及与第二框架单元相连的呈“S”形的第二弹性单元,其中该第一弹性单元与第二弹性单元相互连接。
优选的是,在转子的外侧表面与定子的内侧表面之间形成供转子在定子内倾斜的空间的空气间隙。
优选的是,该空气间隙在0.05mm到0.25mm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有益效果在于同时实现抖动校正模式和自动对焦模式,并且防止磁体偏离绕线管。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具体的说明可以非常容易地理解本公开的教导,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基座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基座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基座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图5是图1的“A”部分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图6是图1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7是图1的壳体、线圈组件和端子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壳体、线圈组件和端子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沿图8的“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0是图1中转子的绕线管和磁体的分解提取透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II-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在图12的磁体与绕线管耦接之后沿“III-I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在图14的磁体与绕线管耦接之后沿“IV-IV”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在图16的磁体与绕线管耦接之后沿“V-V”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在图18的磁体与绕线管耦接之后沿“VI-V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弹性部件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经过改变的图21的弹性部件的平面图;
图23是表示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经过改变的图21的弹性部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和词汇的意义不应局限于字面或者通常采用的含义,而应根据使用者或操作者的希望以及习惯用法来进行解释或者可以是不同的含义。因此,特定术语或词汇的定义应当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
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是用来区分不同元件,本文中的术语“a”和“an”并不表示对数量的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所提及的项。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能将某些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放大。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将省略对相同元件的重复说明。
接着,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基座的透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基座的平面图。
参照图1、2和3,实施自动对焦和抖动校正功能的多功能音圈马达(下文中称作VCM,800)包括转子100、定子200、基座300和弹性部件400。此外,该多功能VCM 800还可以包括外罩(cover can)500和镜头筒600。
转子100包括绕线管110和磁体120。与定子200相关联的转子100相对于基座300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并且在基座300的顶面处倾斜以实现抖动校正功能。
在非限定性实例中,绕线管110可以采用圆柱体形状,并且在内表面形成有阴螺纹,以与镜头筒600耦接。绕线管110的顶面和与绕线管110的顶面相对的底面分别形成有耦接凸块112,以与弹性部件400(后面描述)耦接。
可选的是,绕线管110的外缘可以形成有曲面部和平面部。可选的是,绕线管110的外缘可以形成有例如四个平面部和四个曲面部。形成在绕线管110外缘上的四个平面部形成有由绕线管110外缘凹陷构成的凹槽。
磁体120与形成在绕线管110外缘的平面部耦接。在非限定性实例中,可以将磁体120设置在绕线管110外缘处形成的四个平面部中相对的两个平面部上,或者设置在两两相对的四个平面部上。磁体120可以包括两极扁平磁体或者四极扁平磁体。
仍然参照图1,定子200包括壳体210、线圈组件220和端子板230。壳体210可以采用例如在顶面和底面处开口的圆柱体形状。壳体210之内放置转子100,并且包覆设置在转子100的绕线管110外缘的磁体120。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壳体210采用例如形成有四个侧壁212的方柱形状。可以利用合成树脂通过注模形成该壳体210。
线圈组件220是通过缠绕涂覆有绝缘树脂的长导线而形成的,该绝缘树脂例如是釉质树脂(enamel resin)。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线圈组件220以矩形形式缠绕有导线,从而在其内形成方形开口。构成该线圈组件220的导线的一个末端和与该末端相对的另一末端相对于线圈组件220形成在相反方向。
在非限定性实例中,构成线圈组件220的导线的一个末端设置在该线圈组件220的左侧,与该末端相对的另一末端设置在该线圈组件220的右侧。
该线圈组件220具有预定厚度,从而可以缠绕导线。如果将具有预定厚度的线圈组件220设置在壳体210的侧表面212上,则该线圈组件220会从该侧表面212突出,从而增加了多功能VCM 800的厚度。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该多功能VCM 800由于该线圈组件220而体积变大,在壳体210侧壁212的外侧表面上与转子100的磁体120相对的区域处形成接收器凹槽214。
通过向线圈组件220中至少两个相对的线圈组件220施加驱动电流,使得转子100上下移动,从而实施自动对焦功能。
同时,通过向与壳体210耦接的线圈组件220当中至少两个相邻而非相对的组件220施加驱动电流,使得转子100相对于基座300倾斜,从而实现抖动校正功能。形成在壳体210侧壁212的外侧壁处的接收器凹槽214具有对应于线圈组件220的形状。因此,接收器凹槽214的深度比线圈组件220的厚度大,以便防止壳体210的线圈组件220从壳体210侧壁212的外侧壁向外突出。
尽管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图示并阐述了如何在壳体210侧壁212的外侧壁处形成凹槽形接收器凹槽214,然而也可以在对应于磁体120的壳体210处形成具有与线圈组件220相同形状的通孔。
同时,如果壳体210设置有分别对应于每个磁体120的线圈组件220,则在结构上难以将驱动信号施加到线圈组件220。特别是,驱动信号难以从形成在基座300(后面描述)后表面处的电路基板330被施加到线圈组件220。
端子板230用于将设置在基座300后表面处的电路基板330提供的驱动信号传送给线圈组件220。该端子板230从壳体210底面突出预定的长度,从而可以通过穿过基座300(后面描述)而与设置在基座300后表面处的电路基板330电连接。
此时,从基座300底面突出的端子板230可被设置成与壳体210的侧壁212平行的方向。可选的是,从基座300底面突出的端子板230可被弯曲成与基座300的底面平行的方向。
接着,参照图2和3,基座300采用例如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基座300中央形成有开口305,耦接柱310从基座300突出,以与壳体200耦接。基座300的耦接柱310与形成在壳体200处的与该耦接柱310相对的耦接凹槽通过压配合方法耦接。基座300的后表面处可以安装有IR(红外)滤光器和图像传感器模块。
基座300形成有容纳从壳体210底面突出的端子板230的接收器单元320,并且从壳体210底面突出的端子板230穿过该接收器单元320。形成在基座300处的接收器单元320防止与线圈组件220相连的端子板230与除电路基板330之外的其他设备相连。接收器单元320可以是例如基座侧表面凹陷形成的对应于每个端子板230的凹槽。
接收器单元320的宽度比端子板230的宽度大,从而可以使每个端子板230轻易地插入接收器单元320。同时,如果接收器单元320的宽度比端子板230的宽度大,则穿过接收器单元320的端子板230可能无法恰当地位于电路基板330的设置在基座300底面的接线端312处。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有引导孔322的引导单元324形成在接收器单元320的内部,以防止端子板230与接线端312之间的连接缺陷。引导单元324采用形成有引导孔322的薄板形状。穿过接收器单元320的接线端230穿过引导单元324的引导孔322,从而与形成在基座300底面处的电路基板330的接线端312精准连接。设置在接线端312处的端子板230和设置在接线端312处的端子板230通过焊料或者导电粘结剂相互耦接。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端子板230的末端未弯曲,则将端子板230的末端插入接线端312处形成的插孔中,并且设置在该插孔内的端子板230与接线端312通过焊料或者导电粘结剂相互耦接。
同时,如果端子板230的末端朝基座300的底面弯曲,则端子板230的弯曲单元可以通过表面装配技术方法连接在接线端312上。
仍然参照图1,弹性部件400包括第一弹性部件410和第二弹性部件420。第一弹性部件410与从转子100的绕线管110底面突出的凸块耦接,并且固定在基座300与壳体200之间。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410可以包括例如片簧。第二弹性部件420与从转子100的绕线管110顶面突出的凸块耦接。第二弹性部件420可以包括例如片簧。
外罩500采用方柱体形状。外罩500的底面完全打开,并且外罩500的顶面形成有使转子100的绕线管110暴露的开口。该外罩500阻隔线圈组件220生成的有害电波或者从外罩500外部生成的有害电波引入到转子100。该外罩500可以通过例如金属板压制工艺形成。
镜头筒600包括与转子100的绕线管110的内表面处形成的阴螺纹耦接的阳螺纹。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基座的部分放大透视图。图4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在结构上基本上与图1、2和3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这些元件的重复说明。
参照图1、2、3和4,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800包括转子100、定子200、基座300和弹性部件400。此外,该多功能音圈马达800还可以包括外罩500和镜头筒600。
基座300形成有供端子板230穿过的接收器凹槽320,并且肋形引导肋(guide rib)326由接收器凹槽320形成的内侧表面构成。该引导肋326用于将提供到接收器凹槽320中的基座300的端子板230引导到设置在基座300后表面的电路基板330的接线端312,由此防止端子板230与接线端312之间的连接缺陷。
图5是图1中“A”部分的部分放大透视图,图6是图1的壳体的透视图,以及图7是图1的壳体、线圈组件和端子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5、6和7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在结构上除了定子之外基本上与图1、2、3和4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相同元件的说明。
参照图5、6和7,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800包括转子100、定子200、基座300和弹性部件400。此外,该多功能音圈马达800还可以包括外罩500和镜头筒600。
参照图5,被定子200的接收器凹槽214暴露的端子板230分别与线圈组件220的末端222和另一末端224接触,并且端子板230与线圈组件220的末端222和另一末端224电连接。端子板230与线圈组件220的末端222以及端子板230与线圈组件220的另一末端224可以分别通过连接部件228相互电连接。
在非限定性实例中,该连接部件228可以包括将线圈组件220的末端222与端子板230以及线圈组件220的另一末端与端子板230电连接的低熔点金属焊料。此时,如果构成线圈组件220的导线是铜,则端子板230与线圈组件220之间的连接特性差,因此线圈组件220的末端222和另一末端224位于端子板230中的区域优选形成有前面提到的镀层。同时,连接部件228可以包括具有粘结强度和导电性的导电粘结剂。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壳体、线圈组件和端子板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沿图8的“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在结构上除了壳体、线圈组件和端子板之外基本上与图5、6和7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相同元件的说明。
参照图8和9,壳体200的侧壁210形成有用于容纳线圈组件220的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214,并且该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214与用于容纳端子板230的端子板接收器凹槽215连接。同时,线圈组件220的末端222与另一末端224分别与端子板230连接。
线圈组件220的末端222和与另一末端224相连的端子板通过焊料或者导电粘结剂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线圈组件220和端子板230插入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214和端子板接收器凹槽215中,以面向端子板接收器凹槽215形成的底板,在该底板处通过粘结剂235粘结端子板230。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预先连接线圈组件220和端子板230并且使线圈组件220和端子板230分别容纳在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214和端子板接收器凹槽215,使得装配特性得到改善,同时能够减少装配缺陷。
图10是图1中转子绕线管和磁体的分解提取透视图,图11是沿图10的线“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在结构上除了绕线管和用于固定磁体的粘结部件之外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省略对于相同元件的说明。
参照图1、10和11,转子100反复实施自动对焦和/或抖动校正功能。为了防止磁体120偏离绕线管110的外缘,可以在转子100绕线管110外侧表面和与绕线管110的该外侧表面相对的磁体120的后表面之间设置粘结部件130。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粘结部件130可以至少设置在绕线管110的外侧表面上或者磁体120的后表面上。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利用至少设置在绕线管110外侧表面上或者磁体120后表面上的粘结部件130,即使转子100反复实施自动对焦和/或抖动校正功能,也能防止磁体120偏离绕线管110的外缘。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在图12的磁体与绕线管耦接之后沿“III-I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在结构上除了转子绕线管之外基本上与图10和11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于相同元件的说明。
参照图1、12和13,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自动对焦和抖动校正功能的多功能音圈马达800包括转子100、定子200、基座300和弹性部件400。此外,该多功能音圈马达800还可以包括外罩500和镜头筒600。
形成在转子100壳体210处的曲面区域和平面区域当中安装磁体120的平面区域形成有接收器凹槽114,其存放粘结部件130,以用于使磁体120与壳体110相互结合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粘结部件130存储在接收器凹槽114内部,并且可以形成在磁体120后表面的整个区域上。尽管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示出并说明了形成在壳体210平面区域上的仅一个接收器凹槽114,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绕线管110的平面区域上形成至少两个接收器凹槽114。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图15是在图14的磁体与绕线管耦接之后沿“IV-IV”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在结构上除转子的绕线管之外基本上与图10和11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于相同元件的说明。
参照图1、14和15,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自动对焦和抖动校正功能的多功能音圈马达800包括转子100、定子200、基座300和弹性部件400。此外,该多功能音圈马达800还可以包括外罩500和镜头筒600。
与转子100绕线管110平面区域相对的磁体120后表面122处形成接收器凹槽123,该接收器凹槽123存放粘结部件130,其用于将磁体120和壳体210固定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粘结部件130存放在接收器凹槽123内,并且可以形成在磁体120后表面122的整个区域上。尽管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已经示出并说明了形成在磁体120上的仅一个接收器凹槽123,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磁体120后表面上形成至少两个接收器凹槽123。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图17是在图16的磁体与绕线管耦接之后沿“V-V”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在结构上除转子绕线管和磁体之外基本上与图10和11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相同元件的说明。
参照图1、16和17,根据本公开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自动对焦和抖动校正功能的多功能音圈马达800包括转子100、定子200、基座300和弹性部件400。此外,该多功能音圈马达800还可以包括外罩500和镜头筒600。
形成在转子100壳体210处的曲面区域和平面区域当中安装磁体120的平面区域形成有接收器凹槽114,其存放粘结部件130,以用于使磁体120和壳体110相互结合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粘结部件130存放在接收器凹槽114内,并且可以形成在磁体120后表面的整个区域上。尽管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已经示出并说明了形成在壳体110平面区域上的仅一个接收器凹槽124,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绕线管110平面部分上形成至少两个接收器凹槽114。
同时,耦接凸块126形成在磁体120与形成有接收器凹槽114的绕线管110平面区域相对的后表面122处,该耦接凸块126形成在对应于绕线管110的接收器凹槽位置处,在该处,形成在磁体120后表面122处的耦接凸块126与形成在绕线管110平面区域处的接收器凹槽114凹凸耦接(双绞接),由此能够防止磁体120偏离绕线管110。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图19是在图18的磁体与绕线管耦接之后沿着“VI-V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在结构上除了转子绕线管之外基本上与图10和11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省略对相同元件的说明。
参照图1、18和19,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自动对焦和抖动校正功能的多功能音圈马达800包括转子100、定子200、基座300和弹性部件400。此外,该多功能音圈马达800还可以包括外罩500和镜头筒600。
接收器凹槽126形成在磁体120与转子100绕线管110的平面区域相对的后表面122处,该接收器凹槽126存放粘结部件130,其用于使磁体120与壳体210紧密固定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粘结部件130存放在接收器凹槽126内部,并且可以形成在磁体120后表面122的整个区域上。尽管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已经示出并说明了形成在磁体120上的仅一个接收器凹槽126,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磁体120后表面上形成至少两个接收器凹槽126。
同时,至少一个耦接凸块116形成在绕线管110与形成在磁体120后表面122处的接收器凹槽126相对的平面区域处,并且该耦接凸块116形成在设置于接收器凹槽126内的位置处。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在绕线管110平面区域上的该耦接凸块116设置于形成在磁体120处的接收器凹槽126内,由此在转子100实施自动对焦和/或抖动校正功能时,防止磁体120任意偏离绕线管110或与绕线管110分离。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分解透视图,
图21是示出图20的弹性部件的平面图。
参照图20和21,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同时实施自动对焦和抖动校正功能的多功能音圈马达800包括转子100、定子200、基座300和弹性部件400。此外,该多功能音圈马达800还包括覆盖转子100和定子200的外罩500以及镜头筒600。
尽管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示的镜头600和转子100是分离的,但应当理解可以整体形成镜头600和转子100。
转子100包括绕线管110和磁体120。由于定子200与弹性部件400之间的交互作用(后面描述),该转子100相对于基座300的顶面垂直(上下)运动,从而实施自动对焦功能,并且在基座300的顶面上水平(左右)运动以实施抖动校正功能。
绕线管110可以采用例如圆柱体形状,并且可以在内表面形成与镜头600耦接的阴螺纹。绕线管110的顶面和与该顶面相对的底面形成有用于与弹性部件400(后面描述)耦接的耦接凸块112。
该绕线管110的外缘采用交替形成曲面区域和平面区域的形状。绕线管110的外缘可以采用例如交替形成四个曲面区域和四个平面区域的形状。
磁体120与形成在绕线管110外缘上的平面区域耦接。在非限定性实例中,该磁体120可以设置在绕线管110外缘上形成的四个平面区域当中分别相对形成的两个平面区域处,或者四个平面区域中的每一个处。该磁体120可以包括例如两极扁平磁体或者四极扁平磁体。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安装在绕线管110外缘上的磁体120相对于基座300顶面垂直、往复运动以实施自动对焦功能,以及相对于基座300往复倾斜以实施抖动校正功能的情况下,磁体120会与绕线管110外缘分开。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粘结剂插入磁体120与绕线管110之间,以防止磁体120与绕线管110的外缘分开。
仍然参照图20,定子200包括壳体210、线圈组件220和端子板230。该壳体210包括例如顶板212a和从顶板212a延伸和/或弯曲的侧板212b。顶板212a形成有使镜头600暴露的开口。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例如合成树脂形成壳体210。
壳体210的顶板212a采用具有开口的矩形板形状,侧板212b沿着顶板212a的边缘延伸。壳体210可以采用例如顶面和底面开口的方盒形状。壳体210内设有转子100,并且包覆设置在绕线管110外缘处的磁体120。
通过缠绕涂敷有绝缘树脂,例如釉质树脂的长导线形成线圈组件220。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线圈组件220以矩形形式缠绕有导线并且厚度较薄。该线圈组件220的一个末端和与该末端相对的另一末端相对于线圈组件220形成在相反的方向上。
在非限定性实例中,线圈组件220的一个末端相对于线圈组件220中心设置在左侧,线圈组件220的另一个末端相对于线圈组件220的中心设置在右侧。
线圈组件220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以缠绕导线。在具有预定厚度的线圈组件220设置在壳体210侧表面212b上的情况下,线圈组件220会从侧表面212b突出,从而增大该多功能VCM 800的体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多功能VCM 800由于线圈组件220而增大体积,在壳体210侧板212b的外侧表面上与转子100的磁体120相对的区域处形成深度足够深以容纳一部分或全部线圈组件220的接收器凹槽214。
通过向与每个磁体120相对的、与定子200壳体210耦接的各个线圈组件220当中相对的线圈组件220施加驱动电流,转子100相对于基座300垂直运动以实施自动对焦功能。
同时,通过向与壳体210耦接的各个线圈组件220当中相邻而非相对形成的线圈组件220施加驱动电流,转子100相对于基座300倾斜以实施抖动校正功能。
壳体210侧板212b处形成的接收器凹槽214的形状对应于线圈组件220的形状。因此,所形成的接收器凹槽214的深度优选比线圈组件220的厚度大,以便防止线圈组件220从壳体210侧板212b的外侧壁突出。
尽管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示出并阐述了在壳体210侧板212b的外侧壁处形成凹槽形接收器凹槽214,但是也可以在壳体210对应于磁体120的侧板212b处形成容纳线圈组件220的通孔。
定子200与转子100之间的空气间隙可以在大约0.05mm到大约0.25mm范围内,优选为大约0.15mm,以允许转子100相对于基座300倾斜。
同时,如果壳体210设有分别对应于各个磁体120的各个线圈组件220,则在结构上难以将驱动信号施加到线圈组件220。特别是,难以从基座300(后面描述)后表面处形成的电路基板330将驱动信号施加到线圈组件220。
端子板230用于将驱动信号从基座300后表面处设置的电路基板330提供给线圈组件220。端子板230是利用厚度薄的金属板制造的,并且与线圈组件220连接的端子板230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有镀层,用于改善与线圈组件220(后面描述)连接特性。
此时,可以与壳体210的侧壁212平行地设置端子板230。可以通过注模工艺与壳体210整体形成端子板230。插入壳体210中的端子板230的一部分被容纳线圈组件220的接收器凹槽214暴露,并且被暴露的端子板230与线圈组件220的两个末端电连接。
尽管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示出并阐述了插入壳体210中的端子板230,但是应当理解,可选的是,该端子板230可以插入壳体210处形成的插入凹槽中并固定在该处。
参照图1,端子板230从壳体210底面突出预定长度,从而通过穿过基座300(后面描述)而与电路基板330电连接。此时,从基座300底面突出的端子板230可以设置成与壳体210的侧壁212平行的方向。可选的是,从基座300底面突出的端子板可以弯曲成与基座300底面平行的方向。
基座300采用例如平行六面体形状。基座300中央形成有开口305,并且耦接柱310从基座300突出,以与壳体200耦接。基座300的耦接柱310和形成在壳体200处与该耦接柱310相对的耦接凹槽216通过压配合方法耦接。基座300的后表面处可以安装IR(红外)滤光器和图像传感器模块。
基座300与线圈组件220电连接,并且形成有容纳从壳体210底面突出的端子板230的接收器单元320,并且从壳体210底面突出的该端子板230穿过该接收器单元320。
参照图20和21,弹性部件400弹性支撑转子100。弹性部件400使相对于基座300向上运动的转子100恢复到原始位置,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或者使相对于基座300倾斜的转子100恢复到原始位置,以实现抖动校正功能。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支撑转子100绕线管110的弹性部件400对自动对焦功能和抖动校正功能有显著影响。当实施抖动校正功能时,转子100的倾斜特性根据弹性部件400的形状显著改变。根据本公开形成的转子100在基座300上实施倾斜操作时,可以防止各个弹性部件400相互干扰。
弹性部件400包括第一框架单元410、第二框架单元420和弹性单元430。
第一框架单元410设置在转子100绕线管110的末端,并且沿着绕线管110的末端形成。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绕线管110呈圆柱形时,在平面图观察,该第一框架单元410呈圆环形状。第一框架单元410可以与转子100绕线管110的末端处形成的耦接凸块112耦接。
第二框架单元420可以设置在壳体210的侧板212b的末端处。该第二框架单元可以采用沿着壳体210侧板212b末端的方形环形状。
弹性单元430产生用于弹性支撑转子100绕线管110的弹性。弹性单元430的末端与第一框架单元410整体形成,并且弹性单元430的另一末端与第二框架单元420整体形成。多个弹性单元430可以相对于第一框架单元410的中心或者第二框架单元420的中心形成,并且该多个弹性单元430中的每一个可以等间隙形成,例如四个弹性单元分别对称形成。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弹性单元430可以形成与第二框架单元420的相邻边平行的形状,并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第二框架单元形成方形环形状的情况下,在平面图观察时,该弹性单元430可以呈“L”形状。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该弹性部件430形成在第二框架单元420的角部区域处的情况下,当对每个弹性单元430施加弹性时会出现与相邻弹性单元430的干扰。
参照图21,弹性单元430包括第一弹性单元432和第二弹性单元434。第一弹性单元432并不与第一框架单元410的角部相连,而是与第一框架单元410的中心相连,第二弹性单元434并不与第二框架单元420的角部相连,而是与第二框架单元420的中心相连。可选的是,应当理解,该第一弹性单元432和第二弹性单元434可以与第一框架单元410和第二框架单元420的中心相连。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一框架单元410的中心相连的第一弹性单元432,以及与第二框架单元420中心相连的第二弹性单元434可以分别形成直条形状。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包括第一弹性单元432和第二弹性单元434的弹性单元430与第一框架单元410和第二框架单元420的中心相连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或限制由于驱动相邻弹性单元430而产生的干扰,由此当转子100在基座300上倾斜以实施抖动校正功能时,能够防止由于弹性部件400的各个弹性单元430的干扰而降低抖动校正功能的性能。
图22是表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化后的图21的弹性部件的平面图。
参照图22,该弹性部件400包括第一框架单元410、第二框架单元420和弹性单元430。弹性单元430包括第一弹性单元432、第二弹性单元434和第三弹性单元436。
第一弹性单元432与第一框架单元410的中心相连,第二弹性单元434与第二框架单元420的中心相连,第三弹性单元分别与第一弹性单元432和第二弹性单元434相连。从平面观察,第三弹性单元436可以至少部分地形成曲线形状,例如“S”形,以便调整弹性模数,并且提高弹性。
尽管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已经示出并说明了每个第三弹性单元436形成在第一弹性单元432和第二弹性单元434上,但是应当理解,可选的是,至少两个第三弹性单元可以形成在第一弹性单元432和第二弹性单元434上。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化后的图21的弹性部件的平面图。
参照图23,该弹性部件400包括第一框架单元410、第二框架单元420和弹性单元430。弹性单元430包括第一弹性单元438和第二弹性单元439。
第一弹性单元438采用“S”形曲线形状,并且与第一框架单元410的中心相连。第二弹性单元439采用“S”形曲线形状,并且与第二框架单元420的中心相连。第一弹性单元438的另一末端与第二弹性单元439的另一末端相互连接。
通过前面的说明可以理解,根据本公开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工业实用性在于抖动校正模式、自动对焦模式以及能够同时实现抖动校正模式和自动对焦模式。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另一个工业实用性在于,使装有镜头筒的转子倾斜,以实施抖动校正功能,通过在装有镜头筒的转子绕线管上设置多个磁体、在包覆磁体的壳体上设置面向每个磁体的线圈组件、选择性地向线圈组件施加驱动电流以调整装在转子处的镜头筒与设置在基座后表面处的图像传感器模块之间的间隙,并且实施自动对焦功能以及选择性地向线圈组件施加驱动信号,并且能够轻易并精确地将与线圈组件耦接的端子板连接到电路基板的接线端。
根据本公开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又一个工业实用性在于,除了同时实施抖动校正模式、自动对焦模式以及抖动校正模式和自动对焦模式之外,还能防止实施抖动校正模式和自动对焦模式时磁体任意偏离绕线管。
根据本公开的多功能音圈马达的再一个工业实用性在于产生弹性的弹性部件设置在装有镜头筒的转子的绕线管以及壳体上,由此通过在绕线管倾斜以实施抖动校正时使该绕线管精确倾斜,能够进一步提高抖动校正性能。
然而,上述根据本公开的多功能音圈马达可以具体化成许多不同的形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中所提出的具体实施例。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覆盖对本说明书的修改和变化,这些修改和变化均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尽管已经参照几个实施例公开了特定的特征或方面,但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将这些特征或方面与其他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和/或方面组合起来。

Claims (9)

1.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包括绕线管和设置在所述绕线管外缘的磁体;
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包覆所述磁体的壳体和设置在对应于所述磁体的位置处的线圈组件;
与所述壳体耦接的基座;以及
弹性地支撑所述转子的弹性部件,
其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线圈组件的两末端的端子板,并且所述端子板与所述线圈组件的两末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对应于所述线圈组件的位置形成有防止所述线圈组件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突出的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并且
其中,所述端子板插入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端子板上的接触所述线圈组件的部分被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使所述端子板与所述线圈组件的末端电连接的焊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使端子板和线圈组件的末端电连接的导电粘结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线圈组件的末端与所述端子板的内表面耦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端子板上的接触所述线圈组件的部分形成有镀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线圈组件接收器凹槽形成有容纳所述端子板的端子板接收器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线圈组件的末端插置于由所述接收器凹槽形成的底表面和与所述底表面相对的端子板的后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设置在所述端子板接收器凹槽处的所述端子板通过粘结剂附着到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中,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与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后表面处的图像传感器模块耦接的电路基板,并且所述端子板从所述壳体延伸、穿过基座并且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接线端单元电连接。
CN201610144951.5A 2011-02-07 2012-02-07 多功能音圈马达 Active CN105811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10757 2011-02-07
KR10-2011-0010758 2011-02-07
KR10-2011-0010759 2011-02-07
KR1020110010759A KR101804575B1 (ko) 2011-02-07 2011-02-07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0110010758A KR101847649B1 (ko) 2011-02-07 2011-02-07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0110010757A KR101804574B1 (ko) 2011-02-07 2011-02-07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0110052819A KR101848500B1 (ko) 2011-06-01 2011-06-01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011-0052819 2011-06-01
CN201210026592.5A CN102629815B (zh) 2011-02-07 2012-02-07 多功能音圈马达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6592.5A Division CN102629815B (zh) 2011-02-07 2012-02-07 多功能音圈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1733A CN105811733A (zh) 2016-07-27
CN105811733B true CN105811733B (zh) 2019-04-12

Family

ID=4658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4951.5A Active CN105811733B (zh) 2011-02-07 2012-02-07 多功能音圈马达
CN201210026592.5A Active CN102629815B (zh) 2011-02-07 2012-02-07 多功能音圈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6592.5A Active CN102629815B (zh) 2011-02-07 2012-02-07 多功能音圈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035502B2 (zh)
CN (2) CN105811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3306A2 (en) * 2004-06-25 2006-08-10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teerable, follow the leader device
US8929005B2 (en) 2011-11-16 2015-01-06 Lg Innotek Co., Ltd. Voice coil motor
KR101966679B1 (ko) * 2012-02-23 2019-04-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107678121B (zh) 2012-05-09 2021-08-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音圈电机
KR102079758B1 (ko) * 2012-12-14 2020-02-2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128502B1 (ko) * 2013-07-04 2020-06-3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03454750A (zh) * 2013-08-29 2013-12-18 上海比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防抖马达
US20150116069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887514B1 (en) 2013-12-23 2020-06-2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WO2015102382A1 (ko) 2014-01-02 2015-07-09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6170912B (zh) 2014-02-27 2019-11-0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马达
JP2015166769A (ja) * 2014-03-03 2015-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EP2916153B1 (en) * 2014-03-05 2021-04-0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EP3706298A1 (en) 2014-03-05 2020-09-09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JP6311434B2 (ja) * 2014-04-25 2018-04-1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6410474B2 (ja) * 2014-05-28 2018-10-2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駆動機構、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US9791713B2 (en) 2014-07-24 2017-10-1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FR3026866B1 (fr) * 2014-10-02 2019-09-06 Dav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command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10451891B2 (en) * 2014-10-17 2019-10-2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10054799B2 (en) 2015-01-28 2018-08-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JP6617007B2 (ja) * 2015-01-28 2019-12-0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KR102311663B1 (ko) 2015-03-18 2021-10-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6637668B2 (ja) * 2015-03-30 2020-01-29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0088645B2 (en) * 2015-04-03 2018-10-0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EP3086154B1 (en) * 2015-04-24 2022-08-3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US10551588B2 (en) 2015-07-29 2020-02-0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KR102542645B1 (ko) * 2015-08-18 2023-06-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CN108351487B (zh) 2015-11-03 2021-08-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CN113759633A (zh) * 2016-01-07 2021-12-0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光学设备
JP6696813B2 (ja) * 2016-03-31 2020-05-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付きユニットおよび磁気駆動装置、ならびに配線基板付きユニットの配線接続方法
JP6677586B2 (ja) * 2016-06-22 2020-04-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用光学装置
CN107918181A (zh) * 2016-10-07 2018-04-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
CN106506910A (zh) * 2016-10-10 2017-03-15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更换摄像头镜片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摄像模组
WO2018173903A1 (ja) * 2017-03-22 2018-09-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駆動装置、撮像素子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CN117826509A (zh) 2017-03-30 2024-04-0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CN107193106A (zh) * 2017-04-12 2017-09-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TWM548802U (zh) 2017-06-27 2017-09-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JP6959777B2 (ja) 2017-07-12 2021-1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102485461B1 (ko) 2017-08-07 2023-01-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WO2019065891A1 (ja) * 2017-09-27 2019-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8121129B (zh) * 2018-01-19 2020-11-1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元件、对焦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08427236B (zh) * 2018-04-18 2020-08-0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元件、防抖对焦装置和摄像模组
JP7108211B2 (ja) * 2018-06-26 2022-07-2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往復駆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728686B (zh) * 2018-11-26 2020-06-05 深圳市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US11555981B2 (en) * 2019-06-14 2023-01-17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11681202B2 (en) * 2019-08-16 2023-06-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CN110365891A (zh) * 2019-08-20 2019-10-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JP7140980B2 (ja) * 2019-12-13 2022-09-2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往復駆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KR102177034B1 (ko) * 2020-02-14 2020-1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TWI728769B (zh) 2020-03-31 2021-05-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2987448B (zh) * 2021-03-05 2022-05-0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91097B (zh) * 2021-07-14 2022-08-19 常州市桑豪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526A (zh) * 2006-08-25 2008-02-2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马达结构
CN101322305A (zh) * 2006-05-11 2008-12-1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镜头的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6762A (en) * 1988-12-01 1993-04-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Viscoelastic substance and objectiv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JPH05191959A (ja) * 1992-01-13 1993-07-30 Toyota Motor Corp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10207467A (ja) * 1997-01-27 1998-08-07 Citizen Electron Co Ltd 表面実装型電磁発音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63628B2 (ja) * 1999-03-01 2004-09-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01018387Y (zh) * 2007-01-22 2008-02-06 泓记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能音圈马达
JP5238928B2 (ja) * 2007-04-19 2013-07-17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給電端子構造
CN101483376B (zh) * 2008-01-10 2011-05-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音圈马达
WO2009133691A1 (ja) * 2008-04-30 2009-11-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2016708B (zh) * 2008-04-30 2013-07-3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09271204A (ja) * 2008-05-01 2009-11-19 Minebea Co Ltd レンズ駆動ユニット
WO2010055718A1 (ja) * 2008-11-11 2010-05-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のレンズ駆動装置を搭載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1860165B (zh) * 2009-04-07 2012-11-21 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平面线圈的音圈马达
CN101931305B (zh) * 2009-06-25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组合
US8866919B2 (en) * 2009-11-06 2014-10-21 Samsung Techwin Co., Ltd. Shake correction module,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amera module
KR101156872B1 (ko) * 2009-12-18 2012-06-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모듈
JP2010282222A (ja) * 2010-08-05 2010-1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305A (zh) * 2006-05-11 2008-12-1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用于驱动镜头的马达
CN101131526A (zh) * 2006-08-25 2008-02-2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马达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35502B2 (en) 2015-05-19
CN105811733A (zh) 2016-07-27
CN102629815A (zh) 2012-08-08
US9455617B2 (en) 2016-09-27
CN102629815B (zh) 2016-04-06
US20150162813A1 (en) 2015-06-11
US20120200176A1 (en) 201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1733B (zh) 多功能音圈马达
US11822227B2 (en) Voice coil motor
CN110572005B (zh) 音圈电动机
CN101202490B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致动器
US20200083793A1 (en) Voice coil motor
KR101804575B1 (ko)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US20060275032A1 (en) Actuator for mobile terminal
KR20140112694A (ko) 렌즈 액츄에이터
CN105262937A (zh) 用于驱动透镜的单元、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KR101847649B1 (ko)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1848500B1 (ko)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20130073379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1825746B1 (ko)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1804574B1 (ko) 복합 기능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492627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1946797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1959541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1912385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131410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102221905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KR20130125472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