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0162A - 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0162A
CN105810162A CN201610035021.6A CN201610035021A CN105810162A CN 105810162 A CN105810162 A CN 105810162A CN 201610035021 A CN201610035021 A CN 201610035021A CN 105810162 A CN105810162 A CN 105810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ty inversion
value
liquid crystal
frame period
aggre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50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0162B (zh
Inventor
石川浩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ianma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LT Technologe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LT Technologeies Ltd filed Critical NLT Technologe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10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0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0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0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6Determination of a pixel data signal depending on the signal applied in the previous fram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本发明提供能够仅以简单的结构和低电力消耗实现即使对液晶面板进行写入的帧率动态地变化时对液晶面板充电的极性也不会偏移的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等。极性反转控制电路用于对液晶面板提供极性反转信号,以使极性反转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的帧时段的累计值和极性反转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的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极性反转信号的电平。

Description

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5年1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08285并要求该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文通过引入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随着输入的帧率(以下,称作fps(每秒的帧数))动态地改变显示帧率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在本说明书中,着眼于给定构成元件A的情况,将信号B进入构成元件A的情形表示为“构成元件A输入信号B”,并将信号C从构成元件A输出的情形B称作“构成元件A输出信号C”。
背景技术
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遵循过去的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趋势,并主要由60Hz的固定fps驱动。
另一方面,视频游戏等的运动画面通过主处理器(主要是GPU(图形处理器))的渲染处理生成。每当渲染处理完成时向液晶显示装置输出的运动画面数据的帧率(fps)不固定而是动态地变化,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与终端用户的操作同步。
图21是表示视频游戏的运动画面的典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周边结构的框图。在图21中,GPU102使用渲染处理生成视频游戏显示用的图像数据102a。另外,GPU102可进行与终端用户的操作信号101a同步的渲染处理。此外,渲染处理的fps不固定而是动态地变化。显示控制器103是用于将图像数据写入液晶面板的信号处理装置,并向液晶面板104以60Hz固定的fps输出图像数据103a。显示控制器103的示例是包括定时控制器和电源电路的信号处理电路。液晶面板104将从显示控制器103输入的图像数据103a显示作为运动画面,并且液晶面板104还包括驱动部件等。液晶面板104的示例是安装有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的TFT面板。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控制器103和液晶面板104。
当将动态变化的fps的图像数据102a转换成固定的fps的图像数据103a并将其显示在液晶面板104上时,由于两种fps之间的切换导致发生下述的(1)、(2)、(3)的不良情况。这些不良情况被终端用户101感知为不适。
(1)运动画面的所谓的“抖动”。其是当输入图像的显示速度比输出图像的显示速度快时,由于跳帧的产生而导致运动画面不能流畅地显示的现象。
(2)帧裂。其是在一个画面的显示期间内,两个以上画面的多个画面被显示时,观察到图像扭曲或者闪烁的现象。
(3)用户操作和显示之间的时间滞后。其是从用户进行操作的时间点至图像被显示在液晶面板上的时间点的时间延迟。
对这些不良情况实施对策的液晶显示装置(以下称作“相关技术1”)已在市场上被销售(商品名称NVIDIAG-SYNC,2014年11月11日检索,网站(URL:http:// www.nvidia.co.jp/object/how-does-g-sync-work-jp.html)(非专利文献1)。与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相关技术1中使用的部件个数较多,因此成本也提高。具体而言,与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相关技术1需要大规模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三个存储器,因此其价格高达约1.5万日元左右。
作为相关技术1以外的用于抑制上述不良情况的技术,可考虑也是随着输入的fps动态地改变显示用的fps的技术(以下,称作“相关技术2”)。但是,在相关技术2的情况下,液晶面板的充电极性的偏移成为问题。
即,为了防止由充电极性的偏移引起的残影,通过针对每一帧使写入极性反转来驱动通常的液晶面板。但是,相关技术2显示不同种类的fps的帧,因此对液晶面板的充电时间针对每一帧而不同。因此,即使针对每一帧使极性反转,仍然存在着在充电极性特性中产生偏移的问题。
其他的相关技术是:日本未审查的专利文献公报平7-175443(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驱动方法)(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公报2014-32396(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公报2014-32399(液晶显示装置)(专利文献3);以及日本未审查专利公报2014-5262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为了抑制由显示图案产生的液晶面板的残影以数据输入的fps的2倍的fps写入数据的双倍速驱动技术。这种技术需要用于暂时保存图像数据的“场存储器”;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以及用于生成驱动“控制电路”用的同步信号的“同步/分离电路”。
专利文献2~4公开了包括为抑制进行高fps驱动时的电力消耗通过降低极性反转率来进行驱动的特征的技术。该技术需要检测同步信号并对其数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器”。
关于上述的相关技术2,通过采用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以输入fps的速度的双倍速进行向液晶面板写入的技术,减小极性的偏移。
但是,专利文献1需要能够将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器并进行同步信号的分离、且用于对它们进行控制的结构,导致电路规模增大和成本提高。另外,通过以双倍速处理图像数据、以双倍速进行极性反转、以及使用存储器装置,电力消耗增大。即,这些解决手段不能满足对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及其价格(即,结构的简化)以及降低电力消耗的需求。
专利文献2~4提供了通过以高fps驱动进行极性反转来抑制电力消耗的技术。因此,当将专利文献2~4的技术与专利文献1的技术结合时,能够抑制以双倍速进行极性反转所消耗的电力。然而,由加载存储器装置和执行图像数据处理所消耗的电力增加,因此电力消耗整体上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等,即使对液晶面板进行写入的fps动态地变化时,其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低电力消耗来实现液晶面板的充电极性也不会偏移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是如下装置,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并对所述像素施加不同的帧时段的像素电压,并且当对所述像素施加所述像素电压时,根据可针对每个所述帧时段采用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使所述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对所述液晶面板,以使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并对所述像素施加不同的帧时段的像素电压,并且当对所述像素施加所述像素电压时,根据可针对每个所述帧时段采用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使所述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帧时段;关于检测到的所述帧时段,以使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以及将切换后的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供给到所述液晶面板。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优点,本发明通过以使施加正极性的像素电压的时间和施加负极性的像素电压的时间相等的方式生成极性反转信号,能够在不追加存储装置等、且不以双倍速使极性反转的情况下,实现没有充电极性的偏移的每一帧的写入极性。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低电力消耗实现即使用于对液晶面板进行写入的fps动态地变化时对液晶面板充电的极性也不会偏移的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的电位和公共电压的电位之差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帧时段和写入累计值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符号和液晶面板的写入极性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关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帧数、帧时段以及写入累计值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关于根据比较例的帧数、帧时段以及写入累计值的关系的图;
图8A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垂直同步信号、帧时段、写入累计值以及极性反转信号的时序图,以及图8B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垂直同步信号、帧时段、写入累计值以及极性反转信号的时序图;
图9A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帧时段检测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图9B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的动作的前半部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的动作的后半部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6A是表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垂直同步信号、帧时段、写入累计值以及极性反转信号的时序图,图16B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垂直同步信号、帧时段、写入累计值以及极性反转信号的时序图;
图17A是表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帧时段检测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7B是表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的动作的后半部分(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符号和液晶面板的写入极性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9A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和极性反转信号之间的关系的图,和图19B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和极性反转信号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0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的动作的后半部分的流程图;以及
图21是表示显示视频游戏的运动画面的典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周边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1包括液晶面板30和作为极性反转控制装置的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
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向液晶面板30供给极性反转信号POL。液晶面板30包括多个像素36。同时,液晶面板30对像素36施加不同的帧时段的像素电压Vd,并且当对像素36施加像素电压Vd时,根据可针对各帧时段采用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使像素电压Vd的极性反转。另外,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以使极性反转信号POL为第一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和极性反转信号POL为第二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之差变小的方式,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具体而言,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可如下构成。
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包括:检测帧时段FP的帧时段检测单元51;以及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其针对由帧时段检测单元51检测到的帧时段FP,计算写入累计值WT,该写入累计值WT为极性反转信号POL处于第一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和极性反转信号POL处于第二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之差,并基于写入累计值WT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
帧时段检测单元51通过输入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作为时钟信号的基准时钟信号DCLK,指定帧时段FP为连续的两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并对指定的帧时段FP中的基准时钟信号DCLK进行计数,由此检测帧时段FP。
当写入累计值WT达到累计阈值0时,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累计阈值0是零值。此时,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将极性反转信号POL处于第一电平时的帧时段FP设为正值(+)、将极性反转信号POL处于第二电平时的帧时段FP设为负值(-)计算写入累计值WT,并当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或负侧(-)达到零值(0)时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
此外,第一电平可设定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平设定为低电平,或者第一电平可设定为低电平且第二电平设定为高电平。原因是:帧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在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达到零值(0)时,所有的像素36的像素电压Vd可以从负侧(-)反转到正侧(+),反之,当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达到零值(0)时,所有的像素36的像素电压Vd可以从正侧(+)反转到负侧(-)。
另外,在点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当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达到零值(0)时,针对各像素36,像素电压Vd从负侧(-)反转到正侧(+)或者从正侧(+)反转到负侧(-),反之,当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达到零值(0)时,针对各像素36,像素电压Vd从正侧(+)反转到负侧(-)或者从负侧(-)反转到正侧(+)。另外,在线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当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达到零值(0)时,针对各线,像素电压Vd从负侧(-)反转到正侧(+)或者从正侧(+)反转到负侧(-),反之,当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达到零值(0)时,针对各线,像素电压Vd从正侧(+)反转到负侧(-)或者从负侧(-)反转到正侧(+)。点反转驱动是以例如上下或左右彼此相邻的点的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的方式将电压写入的驱动方法。线反转驱动是以彼此相邻的线的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的方式将电压写入的驱动方法。
接下来,对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像输入开始后的第n帧(第n帧)作为基准。另外,定义为第一电平为高电平且第二电平为低电平,并且采用帧反转驱动。
换言之,液晶显示装置11包括显示控制器21和液晶面板30。显示控制器21包括显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40和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液晶面板30包括多个像素36,并且还具有以下功能:连续地输入不同的帧时段FP的数据信号“data”,对像素36施加与数据信号“data”相对应的像素电压Vd,并根据极性反转信号POL使像素电压Vd的极性反转。显示控制器21以使施加正极性的像素电压Vd的时间和施加负极性的像素电压Vd的时间相等的方式,生成极性反转信号POL,并将该极性反转信号POL输出至液晶面板30。
主处理器60的概念中包括上述的GPU。从主处理器60输出数据信号“data”、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以及基准时钟信号DCLK。数据信号“data”被输出至源极驱动器33,垂直同步信号VSYNV和基准时钟信号DCLK被分别输出至显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40。数据信号“data”也可不直接输出至源极驱动器33,而是经由显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40输出至源极驱动器33。
液晶面板30包括栅极驱动器31、源极驱动器33以及像素部35。像素部35包括多个像素36。在像素36中,通过从栅极驱动器31向栅极线32供给的扫描信号,控制从源极驱动器33向源极线34供给的图像信号的写入(像素电压Vd)。
显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40基于从主处理器60输入的同步信号来输出用于使栅极驱动器31和源极驱动器33动作的信号。作为同步信号,例如,具有水平同步信号HSYINC(图未示)、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以及基准时钟信号DCLK。
作为用于使栅极驱动器31动作的信号,具有栅极线侧启动脉冲GSP、栅极线侧时钟信号GCLK等。此外,栅极线侧时钟信号GCLK的概念包括通过使基准时钟信号DCLK的相位移位获得的多个栅极线侧时钟信号。
作为用于使源极驱动器33动作的信号,具有源极线侧启动脉冲SSP、源极线侧时钟信号SCLK等。此外,源极线侧时钟信号SCLK的概念包括通过使基准时钟信号DCLK的相位移位获得的多个源极线侧时钟信号。
另外,对源极驱动器33分别从外部供给数据信号“data”并从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供给极性反转信号POL。源极驱动器33基于极性反转信号POL将数据信号“data”转换成模拟值的图像信号。这种转换例如可通过作为梯形电阻电路和开关的组合的电路进行。还可以采用同时进行γ-修正等的结构。
具有该功能的源极驱动器33中的电路,只要是能够根据所输入的极性反转信号POL将向像素36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反转的电路,则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电路。例如,可以使用按照极性反转信号POL使向像素36输出的图像信号的极性反转的反转放大器。
极性反转信号POL是当将数据信号数据转换成模拟值的图像信号时将图像信号确定为相对于公共电位的较高电位(正极性)或较低电位(负极性)的信号。
图像信号是基于数据信号数据的电位。图像信号由经由源极线34施加到液晶元件的其中一个电极的电位(像素电压Vd)构成。图像信号向液晶元件的施加也称作图像信号向像素36的写入。当输入到液晶显示装置11的数据信号数据恒定时,图像信号的电位和公共电压的电位之差的绝对值也恒定。参照图2进行说明。图2中图像信号的电位Vd1、Vd2及Vd3是相互不同的电位。但是,电位Vd1、Vd2及Vd3和与相对应的公共电压的电位之差|Vd|全部恒定。因此,图像信号的各电位Vd1、Vd2及Vd3表示相同的数据信号的值(像素电压Vd)。
当图像信号的电位比公共电压的电位高时,对液晶元件施加正极性的图像信号。反之,当图像信号的电位比公共电压的电位低时,对液晶元件施加负极性的图像信号。
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由帧时段检测单元51、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以及包括帧时段寄存器54和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的寄存器53构成。
帧时段检测单元51将从主处理器60输入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周期作为帧时段FP,并将检测结果存储到帧时段寄存器54。此外,帧时段FP是在液晶面板30上显示1帧的图像的时段,其是fps的倒数。
另外,将极性反转信号POL为高电平时的帧时段FP视为正(+)的数值,将极性反转信号POL为低电平时的帧时段FP视为负(-)的数值。
帧时段FP和写入累计值WT示于图3中。假设当前写入的帧是第n帧,则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对直至第(n-1)帧的各帧时段FP进行累计,并将该值作为写入累计值WT存储到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在此,帧时段FP如上所述被累计为正和负的数值。例如,在输入图像的fps恒定的情况下,由于当(n-1)为偶数时,正帧数和负帧数为相同数而抵消,写入累计值WT为0(零);当(n-1)为奇数时,最后一帧残留而与帧时段FP相等。
从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输出极性反转信号POL。极性反转信号POL的值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由写入累计值WT的符号决定。即,当写入累计值WT是负值时,输出高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然而,当写入累计值WT为正值时,输出低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反之,也可以采用当写入累计值WT为负值时输出低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而当写入累计值WT为正值时输出高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结构。
接下来,对液晶显示装置11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1的动作的时序图。图4表示第(n-1)帧、第n帧、第(n+1)帧中的同步信号(基准时钟信号DCLK和垂直同步信号VSYNC)、帧时段检测单元51的动作状态、帧时段寄存器54的值、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的计算内容、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的值、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状态、以及向液晶面板30写入的状态。
如上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使用写入累计值WT决定将极性反转信号POL设定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源极驱动器33在接收极性反转信号POL时,将按照电平(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极性,将图像信号写入到液晶面板30中。
通过对从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上升(或下降)至下一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上升(或下降)的时段中所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DCLK的上升(或下降)进行计数来检测帧时段FP。另外,通过将基准时钟信号DCLK的上升(或下降)作为基准,正在检测的帧时段FP的值依次被保持于帧时段寄存器54。
通过将直至第(n-1)帧的各帧时段FP的累计值加上第n帧的帧时段FP来获得写入累计值WT。帧时段FP是依次保持于帧时段寄存器54的值,因此基于此值,依次计算写入累计值WT的值。通过将基准时钟信号DCLK的上升(或下降)作为基准,写入累计值WT的计算结果依次保持于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
如上所述,根据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的值决定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状态。例如,当保持于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的写入累计值WT为负值时,输出高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当写入累计值WT是正值时,输出低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
根据极性反转信号POL的输出状态决定向液晶面板30写入的状态。例如,极性反转信号POL的输出状态为低电平的情况的写入在相对于公共电压的较低电位(负极性)下进行,极性反转信号POL的输出状态为高电平的情况的写入在相对于公共电压的较高电位(正极性)下进行。上述的关系可总结为“写入累计值WT为正→极性反转信号POL为低电平(帧时段FP为负)→写入极性为负”、以及“写入累计值WT为负→极性反转信号POL为高电平(帧时段FP为正)→写入极性为正”。
换言之,“写入累计值”是直至当前要写入的帧的前一帧的累计值,“写入极性”是当前要写入的帧的写入极性。关于“在正极性下写入”以及“在负极性下写入”的表述,目标像素根据反转驱动方法而不同。例如,在点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是每个目标像素,在线(栅极或漏极)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是每个栅极线或每个数据线,在帧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是所有像素中的每个像素。
上述的动作中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的值(写入累计值WT)的符号和向液晶面板30写入的极性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通过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值=0”作为累计阈值0将该关系作为单纯的图像进行说明,进行动作,从而在“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值>0”的范围内在负极性下写入,并且在“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值<0”的范围内在正极性下进行写入。
此外,极性反转信号POL可以是与上述的动作相反的逻辑。即,当保持于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的值为负时输出低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当保持于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的值为正时输出高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POL。
向液晶面板30写入的状态也可以是与上述的动作的逻辑反向的逻辑。即,可以是,当极性反转信号POL的输出状态是高电平时,在相对于公共电压的较低电位(负极性)下进行写入,当极性反转信号POL的输出状态是低电平时,在相对于公共电压的较高电位(正极性)下进行写入。
通过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动作,即使当输入fps动态变化时,也可通过保持fps向液晶面板30写入图像信号。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所有不良情况(1)、(2)、(3),并且还能够防止对液晶面板30充电的极性的偏移。
关于帧数、帧时段以及写入累计值之间的关系,图6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图7表示比较例的图。在各图中,横轴表示写入的帧数。左纵轴表示各帧的帧时段FP,帧时段FP对应于柱状图。右纵轴表示写入累计值WT,写入累计值WT对应于曲线图。在图7的比较例中,与相关技术2的情况同样,针对每一帧交替地使写入极性反转。
如从图6和图7可知,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的情况相比,没有发生写入累计值WT的偏移。即,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抑制对液晶面板30充电的极性的偏移的效果。
如果限于能够抑制对液晶面板30充电的极性的偏移,则与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利用双倍速驱动的情况相同。但是,为了获得这种效果,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仅需要“控制电路”,而专利文献1需要“场存储器”、“同步/分离电路”、“控制电路”等电路结构。即,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在比双倍速驱动的电路更小规模的电路下抑制上述的不良情况(1)、(2)和(3),且还能够抑制对液晶面板30充电的极性的偏移。因此,能够防止液晶面板30的劣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输入fps的双倍速下进行向液晶面板的写入。因此,与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相比,需要消耗大约两倍的电力。同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与输入fps相同的速度或更慢的速度下进行向液晶面板的写入。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电力消耗的增加量抑制到更小。
如上所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以使施加正极性的像素电压Vd的时间和施加负极性的像素电压Vd的时间相等的方式生成极性反转信号POL,由于不需要追加存储装置等,因此能够抑制部件数增加,并且由于不需要双倍速下的极性反转,因此能够还能够抑制电力消耗的增大,同时能够实现没有充电极性的偏移的情况下各帧的写入极性。因此,能够防止液晶面板30的残影。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作为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设置在显示控制器21内。但是,极性反转控制装置也可以设置在液晶面板30侧或者主处理器60侧。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将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的动作视作方法发明。即,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是用于驱动设有液晶面板30的液晶显示装置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帧时段FP;关于检测到的帧时段FP,以使在极性反转信号POL为第一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和在极性反转信号POL为第二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将切换后的极性反转信号POL供给到液晶面板30。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程序是视作程序发明的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的动作。即,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驱动程序用于驱动设有液晶面板30的液晶显示装置11,并使计算机执行:检测帧时段FP的步骤;关于检测到的帧时段FP以使在极性反转信号POL为第一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和在极性反转信号POL为第二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的步骤;以及将切换后的极性反转信号供给到液晶面板30的步骤。这种计算机的例子可以是FPGA、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该程序可以记录在例如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非临时存储介质中。该情况下,该程序从存储介质中通过计算机读出并执行。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程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的结构一致。
接下来,对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一步具体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8A、图9A、图9B和图10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图8A是表示垂直同步信号VSYNC、帧时段FP、写入累计值WT以及极性反转信号POL的时序图。图9A是表示帧时段检测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图9B是表示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的动作的前半部分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的动作的后半部分的流程图。以下,通过这些图以及图1,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8A和图9A对帧时段检测单元51的动作的示例进行说明。如图8A所示,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从主处理器60间歇地输出。此时,帧时段检测单元51如下动作。首先,帧时段检测单元51判断垂直同步信号VSYNC是否被输入(步骤S11),当判断为垂直同步信号VSYNC被输入时,将检测到的帧时段FP写入到帧时段寄存器54(步骤S12),并将帧时段FP重置为“0”(步骤S13)。当判断为垂直同步信号VSYNC未被输入或者帧时段FP被重置为“0”时,帧时段检测单元51对帧时段FP加“1”并返回到步骤S11。该“1”相当于从基准时钟信号DCLK获得的单位时间。即,如图8A所示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帧时段FP所示,帧时段检测单元51从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中检测帧时段FP。
参照图1、图8A和图9B对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的动作的示例的前半部分进行说明。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如下动作。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例如将第n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作为触发,从帧时段寄存器54中读出由第n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从帧时段检测单元51写入到帧时段寄存器54中的帧时段FP(步骤S21)。然后,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判断当前输出的极性反转信号POL是否是高电平(步骤S22)。当判断为极性反转信号POL是高电平时,将符号S设为“1”(步骤S23)。当判断为极性反转信号POL不是高电平而是低值时,将符号S设为“-1”(步骤S24)。然后,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从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读出写入累计值WT,使用数学计算式“WT←WT+FP×S”求出新的写入累计值WT,并将该新的写入累计值WT写入到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步骤S25)。如图8A所示的写入累计值WT,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计算写入累计值WT,写入累计值WT是在极性反转信号POL为高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和在极性反转信号POL为低电平时的帧时段FP的累计值之差。
参照图1、图8A以及图10对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的动作的后半部分进行说明。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接下来如下动作。首先,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从写入累计值寄存器55读出写入累计值WT,并判断正在输出的极性反转信号POL是否是高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是否大于或等于0(步骤S31)。当正在输出的极性反转信号POL是高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大于或等于0时,意味着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达到累计阈值0。因此,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将极性反转信号POL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步骤S32)。当极性反转信号POL不是高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不大于或等于0时,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判断极性反转信号POL是否是低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是否小于或等于0(步骤S33)。当正在输出的极性反转信号POL是低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小于或等于0时,意味着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达到累计阈值0。因此,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将极性反转信号POL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步骤S34)。当极性反转信号POL不是低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不小于或等于0时,意味着写入累计值WT未达到累计阈值0。因此,极性反转信号户POL不切换而保持原状。最后,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输出被切换或保持原状的极性反转信号POL(步骤S35)。如图8A所示的写入累计值WT和极性反转信号POL,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在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或负侧(-)达到零值(0)时,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
此外,在从图9A的步骤S11中进行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输入至在图10的步骤S35中进行的极性反转信号POL的输出具有一定程度的时间差。但是,其值非常小,因此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输入和极性反转信号POL的输出被描述为同时。另外,在动作开始的初始值中,帧时段FP和写入累计值WT分别被设为“0”,极性反转信号POL被设为高电平。在图10中,描述为首先执行步骤S31、S32,然后执行步骤S33、S34。但是,反之,可以先执行步骤S33、S34,然后执行步骤S31、S32。
另外,也可以按照图9A、图9B及图10的流程图生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驱动程序。另外,通过将图9A、图9B及图10的流程图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表述,也能够设计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2还包括作为用于生成作为时钟信号的内部时钟信号CLK的时钟信号生成单元的内部时钟振荡器62。更具体地,采用以下的结构:显示控制器22包括加载于其上的内部时钟振荡器62,因此帧时段检测单元51和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不输入基准时钟信号DCLK,而是从内部时钟振荡器62输入内部时钟信号CLK。即,内部时钟信号CLK取代基准时钟信号DCLK的检测帧时段的功能。内部时钟振荡器62例如由晶体振荡器及其振荡电路等构成。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及其驱动程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图12表示说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时序图。除基准时钟信号被内部时钟信号取代以外,其动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动作相同。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即使在基准时钟信号DCLK不能从外部输入到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内部时钟信号CLK代替,因此能够实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3中,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不从主处理器60侧直接输入到显示控制器23的帧时段检测单元51和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而是经由显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40输入。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程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即使在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不能从外部输入的情况下,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也能够从显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40输入垂直同步信号VSYNC。因此,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4中的极性反转信号POL不从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直接输出到源极驱动器,而是从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52经由显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40输出到源极驱动器33。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及驱动程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即使在极性反转信号POL不能直接输出到源极驱动器33的情况下,极性反转控制电路50也能够将极性反转信号POL经由显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40输出到源极驱动器33。因此,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在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于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时刻延迟。更具体地,在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写入累计值WT不设定为“(直至第(n-1)帧的各帧时段FP的累计值)+(第n帧的帧时段)”,而设定为“直至第(n-m)帧的各帧时段FP的累计值)+(第(n-m+1)帧的帧时段FP)”。在此,n和m是满足n>m>0的整数。为了使时刻延迟,可使时间本身延迟,例如延迟几毫秒。可替换地,也可使时刻延迟多个帧数,例如延迟几帧。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即使是某一时间点之前的任意时段中的写入累计值WT,也能够用于判断极性反转信号POL。
接下来,对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更具体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6A是表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垂直同步信号、帧时段、写入累计值及极性反转信号的时序图。本实施例是m=2的情况、即、使用于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时刻延迟1帧的情况。
在图16A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在第n帧时段FP中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达到累计阈值0的情况下,在第(n+2)帧时段的上升中,极性反转信号POL从低电平转移到高电平。反之,当在第n帧时段FP中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达到累计阈值0的情况下,在第(n+2)帧时段的上升中,极性反转信号POL从高电平转移到低电平。
图17A是表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帧时段检测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7B是表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的动作的后半部分(一部分)的流程图。图17A表示图9A中的“判断垂直同步信号VSYNC是否被输入的步骤S11”被“判断第n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是否被输入的步骤S11a”取代的要点。图17B表示在图10中的“输出极性反转信号POL的步骤S35”之前插入“输入第(n+1)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步骤S35a”的要点。其他的步骤S与图9A、图9B及图10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相同。
在图16A的实施例和图8A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帧时段FP相同。尽管在图16A的实施例和图8A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1中,极性反转信号POL成为高电平H的时间和信号POL成为低电平L的时间相等,但是在图16A的实施例中极性反转信号POL的切换频率较小。这是因为:当使用于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时刻延迟一帧时,写入累计值WT的绝对值增大1帧,因此达到累计阈值0的时间延长。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减小极性反转信号POL的切换频率,因此能够减小写入极性的反转,由此能够节省电力。另外,从图17A的“判断第n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是否被输入的步骤S11a”至图17B的“将极性反转信号POL输出的步骤S35”具有充足的时间间隔,因此具有在该方面不需要加速的优点。
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程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符号和对液晶面板进行写入的极性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在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累计阈值由正侧阈值t+1和负侧阈值t-1构成。仅在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达到负侧阈值t-1的情况下或者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达到正侧阈值t+1的情况下,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
换言之,在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判断写入极性的阈值不设定为“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值=0”,而在正侧和负侧分别设定成“t+”和“t-”的任意的值。使用正侧阈值t+和负侧阈值t-判定写入极性如下进行。即,在“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值>t+”的范围内以负极性对液晶面板进行写入,在“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值<t-”的范围内以正极性对液晶面板进行写入,在“t-<写入累计值寄存器的值<t+”的范围内不改变第(n-1)帧的极性对液晶面板进行写入。
图19A是表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WT和极性反转信号POL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9B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WT和极性反转信号POL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19A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达到累计阈值0时,极性反转信号POL从低电平转变到高电平。反之,当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达到累计阈值0时,极性反转信号POL从高电平转变到低电平。相对于此,在图19B中所示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越过累计阈值0达到负侧阈值t-时,极性反转信号POL从低电平转变到高电平。反之,当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越过累计阈值0达到正侧阈值t+时,极性反转信号POL从高电平转变到低电平。
图20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20中,图10中的“判断极性反转信号POL是否为高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是否大于或等于0的步骤S31”以及“判断极性反转信号POL是否为低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是否小于或等于0的步骤S33”分别被“判断极性反转信号POL是否为高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是否大于或等于t+的步骤S41”以及“判断极性反转信号POL是否为低电平且写入累计值WT是否小于或等于t-的步骤S43”取代。其他的步骤S与图9A、图9B及图10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相同。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可首先执行步骤S43、S34,然后执行步骤S41、S32。
图8B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帧时段FP、写入累计值WT以及极性反转信号POL的例子的时序图。在图8A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图8B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帧时段FP相同。虽然在图8A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图8B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极性反转信号POL成为高电平H的时间和信号POL成为低电平L的时间均相等,但是极性反转信号POL的切换频率在图8B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较小。
因此,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减小极性反转信号POL的切换频率,因此能够减少写入极性的反转,由此能够节省电力。
接下来,对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更具体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6B是表示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垂直同步信号、帧时段、写入累计值以及极性反转信号的时序图。本实施例是通过将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与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组合得到的结构,其是在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m=1的情况、即、使用于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时刻延迟一帧的情况。
在图16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在第n帧时段FP中写入累计值WT从正侧(+)越过累计阈值0达到t-之后,在第(n+2)帧时段FP的上升中,极性反转信号POL从低电平转变到高电平。反之,在第n帧时段FP中,在写入累计值WT从负侧(-)越过累计阈值0达到t+之后,在第(n+2)帧时段的上升中,极性反转信号POL从高电平转变到低电平。
在图16B的实施例和图8B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帧时段FP相同。极性反转信号POL的切换频率在图16B的实施例中比图8B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小。这是因为当使用于切换极性反转信号POL的时刻延迟一帧时写入累计值WT的绝对值增大一帧,因此达到累计阈值0的时间延长。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进一步减小极性反转信号POL的切换频率,因此能够减少写入极性的反转,由此能够节省电力。
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程序的其他的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虽然参照上述各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和动作。关于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可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更和变型。另外,本发明还包括通过将上述的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适当地组合获得的结构。
本发明可总结如下。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是,仅在追加较小规模的电路结构及较节省的电力供应下,提供即使当对液晶面板的写入帧率动态地变化时对液晶面板的充电极性也不偏移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被构成为:检测从外部输入的同步信号和时钟信号;计算在某一时间点对液晶面板充电的极性的偏移;以及根据偏移的程度控制对液晶面板写入下一帧时的写入极性以使充电极性的偏移减小。本发明的效果是能够在尽可能不增加部件数且以与通常已知的“双倍速驱动”的情况相比更少电力的情况下对每一帧抑制写入极性的充电极性的偏移,并且能够防止残影。
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如下面的补充注释所记载的,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的结构。
(补充注释1)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所述液晶面板对所述像素施加不同的帧时段的像素电压,并且当对所述像素施加所述像素电压时,根据可针对每个所述帧时段采用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使所述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
对于所述液晶面板,以使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电平。
(补充注释2)
如补充注释1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极性反
转控制装置包括:
帧时段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帧时段;以及
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对于由所述帧时段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帧时段,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计算作为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的写入累计值,并基于所述写入累计值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补充注释3)
如补充注释2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在所述写入累计值达到累计阈值时,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补充注释4)
如补充注释3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累计阈值是零值;并且
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设为正值、并将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设为负值,计算所述写入累计值,并且当所述写入累计值从正侧或者负侧达到所述零值时,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补充注释5)
如补充注释3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累计阈值由正侧阈值和负侧阈值构成;并且
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设为正值、并将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设为负值,计算所述写入累计值,并仅当所述写入累计值从正侧达到所述负侧阈值时或者所述写入累计值从负侧达到所述正侧阈值时,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补充注释6)
如补充注释4或5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使用于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的时刻延迟。
(补充注释7)
如补充注释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帧时段检测单元输入垂直同步信号和时钟信号,指定所述帧时段为两个连续的所述垂直同步信号,并对所指定的帧时段中的所述时钟信号进行计数,以检测所述帧时段。
(补充注释8)
如补充注释7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还包括生成所述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生成单元。
(补充注释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如补充注释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以及所述液晶面板。
(补充注释1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并对所述像素施加不同的帧时段的像素电压,并且当对所述像素施加所述像素电压时,根据可针对每个所述帧时段采用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使所述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帧时段;
对于检测到的所述帧时段,以使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电平;以及
将切换后的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供给到所述液晶面板。
(补充注释11)
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程序,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并对所述像素施加不同的帧时段的像素电压,并且当对所述像素施加所述像素电压时,根据可针对每个所述帧时段采用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使所述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检测所述帧时段的步骤;
对于检测到的所述帧时段,以使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电平的步骤;以及
将切换后的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供给到所述液晶面板的步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随着输入fps改变显示用的fps的液晶显示装置等,比如用于显示例如视频游戏的运动画面的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并且所述液晶面板对所述像素施加不同的帧时段的像素电压,并且当对所述像素施加所述像素电压时,根据能够针对每个所述帧时段采用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使所述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
对于所述液晶面板,以使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包括:
帧时段检测单元,所述帧时段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帧时段;以及
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对于由所述帧时段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帧时段,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计算作为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的写入累计值,并基于所述写入累计值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在所述写入累计值达到累计阈值时,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累计阈值是零值;并且
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设为正值、并将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设为负值,来计算所述写入累计值,并且当所述写入累计值从正侧或者负侧达到所述零值时,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累计阈值由正侧阈值和负侧阈值构成;并且
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通过将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设为正值、并将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设为负值,来计算所述写入累计值,并仅当所述写入累计值从正侧达到所述负侧阈值时或者所述写入累计值从负侧达到所述正侧阈值时,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写入累计值计算单元使用于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所述电平的时刻延迟。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帧时段检测单元输入垂直同步信号和时钟信号,指定所述帧时段为两个连续的所述垂直同步信号,并对所指定的帧时段中的所述时钟信号进行计数,以检测所述帧时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还包括生成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生成单元。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以及所述液晶面板。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所述液晶面板向所述像素施加不同的帧时段的像素电压,并且当对所述像素施加所述像素电压时,根据针对每个所述帧时段采用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的极性反转信号,使所述像素电压的极性反转,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帧时段;
对于检测到的所述帧时段,以使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和在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为所述第二电平时的所述帧时段的累计值之差减小的方式,切换所述极性反转信号的电平;以及
将切换后的所述极性反转信号供给到所述液晶面板。
CN201610035021.6A 2015-01-20 2016-01-19 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5810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8285A JP6551724B2 (ja) 2015-01-20 2015-01-20 液晶表示用の極性反転制御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その駆動方法及び駆動プログラム
JP2015-008285 2015-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0162A true CN105810162A (zh) 2016-07-27
CN105810162B CN105810162B (zh) 2019-10-01

Family

ID=56408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5021.6A Active CN105810162B (zh) 2015-01-20 2016-01-19 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1426B2 (zh)
JP (1) JP6551724B2 (zh)
CN (1) CN1058101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896A (zh) * 2019-01-28 2020-08-04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
TWI742683B (zh) * 2020-05-22 2021-10-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4100A1 (ja) * 2016-03-25 2017-09-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2553184B1 (ko) * 2016-08-30 2023-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US10582152B2 (en) * 2017-12-28 2020-03-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ynamic direction control in active cable
JP7391773B2 (ja) 2020-06-10 2023-12-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74011A1 (en) * 2004-02-20 2006-12-07 Kazuaki Igarash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226722A (zh) * 2007-01-15 2008-07-23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819737A (zh) * 2007-01-15 2010-09-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2930840A (zh) * 2012-08-09 2013-02-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US20140043315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5443A (ja) 1993-12-17 1995-07-14 Citizen Watch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9311872B2 (en) * 2011-08-12 2016-04-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with timing controller
WO2014002607A1 (ja) * 2012-06-29 2014-01-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032399A (ja) 2012-07-13 2014-02-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032396A (ja) 2012-07-13 2014-02-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KR102056829B1 (ko) * 2013-08-06 2019-12-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9767726B2 (en) * 2014-06-25 2017-09-19 Apple Inc. Electronic display inversion balance compens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74011A1 (en) * 2004-02-20 2006-12-07 Kazuaki Igarash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226722A (zh) * 2007-01-15 2008-07-23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819737A (zh) * 2007-01-15 2010-09-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US20140043315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2930840A (zh) * 2012-08-09 2013-02-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896A (zh) * 2019-01-28 2020-08-04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
CN111487896B (zh) * 2019-01-28 2024-04-0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
TWI742683B (zh) * 2020-05-22 2021-10-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21426B2 (en) 2018-11-06
JP2016133630A (ja) 2016-07-25
CN105810162B (zh) 2019-10-01
JP6551724B2 (ja) 2019-07-31
US20160210917A1 (en)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0162A (zh) 用于液晶显示的极性反转控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658495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28931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754782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11145360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ならびに表示システム
JP6204025B2 (ja) ドライバic
JP5080132B2 (ja) データ補償回路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5378613B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KR20160109905A (ko) 게이트 드라이버, 디스플레이 구동 회로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074213B (zh) 液晶装置、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JP489643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制御回路
KR2008004633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TW201346875A (zh) 顯示裝置
JP476225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6188647B2 (ja) 半導体装置
JP2008009227A (ja) 画像データ出力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110215A1 (en) Computer system
JP2007003558A (ja) パーシャル表示機能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2023113421A (ja) 表示装置
KR101246568B1 (ko) 모바일 디스플레이 장치에서 가로 화면을 디스플레이하는방법과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532582B2 (ja) 液晶モニタ、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4899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16757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22941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이에 사용되는 구동회로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WO201107782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ianma Japan,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NLT TECHNOLOG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6

Address after: 1918 Tianma Building, Liuxian Avenue, Beizhan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ianma Japan, Ltd.